语文朗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02:1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朗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感悟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感想与体悟。在阅读教学中,感悟相对于感知,在文本方面,包容了内容理解,情境体验,情感体会,表达方法、语言特点,节奏韵律的领悟等。从阅读主体上看感悟会因为学生个性,经历的不同而产生更加自我和个性。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期望学生感悟得更加深入,却又常常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境地。此时,朗读便会显现出神奇而独特的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中“未晓处”的重点,难点,节点,基本上都可以采用联系全文反复朗读涵咏去突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鸟的天堂》)“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少年闰土》)《草船借箭》中诸葛与周瑜暗藏玄机,刀光剑影的对话……诸如此类含义深刻,“有言下之意”,“言外之意”的语句,只有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才会产生顿悟的兴奋,阅读水平的提升。
“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采其深远之韵。”(语)——对于感情充沛或幽微,情境强,意境浓的段落,文章非朗读,能得其精妙。《观潮》中潮来时的片段,若不高声朗读,如何“身历其境”,睹其奔腾雄壮之势,闻其震天撼地之声。《去年的树》人物对白神情,若不轻声吟咏,如何能“推心置腹”,真真切切地体会人物心境心情。《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描写爬山虎的片段,若不反复诵读,如何能从其间读出叶圣陶先生之平静而又深邃的境界,真诚而又仁爱的人格。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忘情地朗读,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与文章的“契合”,才能找到“忘我”陶醉的感觉,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语文魅力。教学十余年来,本文“焕发”出强大的感发力量,学生或泪不自已,或手舞足蹈,或“流连忘返”,均是在一遍遍的吟咏,朗读实现的。“情动语中而形言”——朗读既是学生体会情感,获得感动的方法,又是学生倾诉感动的方式。
“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解闷》)——当年贾岛骑在驴上“推敲”的时候,也是一边捋须,一边忘我的吟诵。只有在对文章一遍遍的出声朗读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的文章的结构法度,行文气韵,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这些表达上“说不清,道不明”奥妙,并且在悄无声息之中得以内化,迁移,最终化为己出,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不经朗读不知《长城》简约背后的严整,大气;不经朗读不知《白鹅》幽默背后的平和冲淡;不经朗读,不知《桥》语言节奏,故事情节、人物心情三者的内在契合;不经朗读不知老舍之亲和,鲁迅之深邃,冰心之清新,巴金之真挚;不经朗读不知说明文之严谨,不知散文之自在,议论文之逻辑。
二、积淀、内化作用
“熟读成诵”是传统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热爱朗读,背诵的学生比不太愿意出声读课文的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都要强。我想这得益于朗读,吟咏在积累,内化层面的优越性。
首先,朗读吟诵中,能更好的积累好词佳句,语言材料。这种积累不同机械的抄写和简单的训练。在朗读中好词佳句,以整体的语言情境出现,便于学生理解其意思,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运用之法。
其次,朗读吟诵有利于学生将文章之情境,阅读文章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固化”,这种潜在的“人生经验”往往会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也会成为表达的素材和灵感。
再次,在朗读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和提升。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作为一种经验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在朗读最容易得到提升。这正是由朗读的多功能性所决定的。
三、提升默读品质
我常常把默读当做阅读水平提高的标志,当做高年级阅读训练的一个重点。从教学实践来看,朗读对学生默读品质的提高,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语感强,对语言更加捻熟,在默读中往往速度更快,注意力更集中,感受更加深入、细腻。
篇2
课堂上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教师的情绪能够感染课堂上的学生,因此,要想使小学生语感与语言能力得以提升,就要对教师领读加以重视,确保领读的正确。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珍珠鸟》,在对第四自然段进行领读的时候,教师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这一段通过对珍珠鸟动作的描写,写出了鸟儿的可爱、调皮,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珍珠鸟的爱护和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在领读时,要想象出这种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的画面,读出感情。教师要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对文章表达的思想进行正确处理,并把握好语音和语调,对语速进行正确掌握,不能矫揉造作,这是要好好进行学习的,对教师朗读技巧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做好了这点,才能对课文中的词句和内涵进行理解,从而将语感掌握好。
二、强调细读的方式
读书是不能慌慌张张、急于求成的,一定要重视涵咏,对书中的韵味进行咀嚼,对其进行慢慢消化和理解,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要对表现儿童多的语句进行细细品味,说明孩子们在哪,那么春天就在哪,跟着孩子们就能找寻到春天,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理解其隐含的意思:孩子们活泼可爱,就像春天似的生机勃勃。比如,在对古诗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之后利用领读以及赛读还有唱读等方式,再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诗意,了解其中的感情,最后再进行诵读,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学生在反复进行诵读的时候,感情也会更加深入,在反复诵读之后就会对其更加理解。反复诵读是学习和鉴赏的一种方法,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好的帮助。有哲学家认为,模仿这一行为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宋代朱熹曾经说过,看书就要首先熟读,将书中话背诵下来,就像从自我心中说出似的,如此便可在书中获得一定的收获。模仿也就是依据前人经验进行发展的自己的理论,当自身还没有能力创造理论时就要借鉴前人经验,并对前人研究路线进行模仿,省掉不少麻烦。同样,增加阅读量,对自我文化底蕴进行丰富,积累经验,利用自身阅历与理解,对其意蕴进行模仿,才能逐渐发展出自我理论。对小学生培养语感也不例外,如果只是依靠教师讲解是很有限的,其决定作用的还是自身修养。课本中的内容是有限的,主要的作用就是引导,课文中选取的文章只是文学海洋中的九牛一毛,还有更多的部分必须要长时间进行积累,并反复进行思考,这就需要增加阅读量,从中吸取风格不同的文化知识。
三、结语
篇3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赏读与创设情境
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想象与激感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
众所周知,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德国戏剧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
如教学第五册第九课《爬天都峰》时,课文讲天都峰笔陡,铁链仿佛从空中挂下来似的。教师可以从爬陡坡去引导学生想象天都峰的险以及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艰难,领悟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
三、演读与感悟体验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称赞》《纸船和风筝》《小鸟和牵牛花》《回声》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又忘了说。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的精神。学生通过想象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评读与促进发展
篇4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性、新颖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它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器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荷”专题的活动开展前,我先播放了中央十套的绿色空间系列节目“都市花影——荷”,时间大约30分钟。影片系统介绍了荷花的历史、结构、名称、作用、品质、情韵等,美丽的画面、清扬的音乐、娓娓的谈吐等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赏荷、读荷、议荷、写荷的兴趣。对于学生领悟能力的培养,以及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始展示,渲染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我们语文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会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荷”专题的学习伊始,我就投影出示了清丽脱俗的“清风荷影”图,让学生们感觉自己就在荷塘边上;在学习《老山界》一文时,我在白板上投影了一幅举着火把在崇山峻岭间攀登的图画,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和英勇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动直观的画面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三、课中展示,突出重点难点
我们坚信,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重在“学”,“教”应服从“学”。杜郎口学生“自由、自主、自学”的课堂模式,在复习课、训练课上使用的确是很有效的,但在一些理解程度较高的新授课上就勉为其难了,如文言文教学。学生的预习有时只是教学参考书的搬抄,并不能真正弄懂弄透;学生的讲读有时也只是自顾自讲,至于其他学生有没听懂,主讲的学生也不闻不问。这样的学习效果必然要打一个折扣。课堂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不仅能使整个学习环节流畅自然,而且能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突出重难点。毕竟在学生听、说的过程中课件展示,本身就有醒目的效果;何况这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件呢?如果在多媒体展示的同时,教师再配上得体的肢体语言,强调效果会更显著!
四、课尾展示,小结启发升华
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描龙描凤,重在点睛。”“收口”和“点睛”形象地概括了小结的重要性。在课堂结束前通过多媒体课件小结,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框架,也可在做小结时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思考题,造成悬念,为下一节课蓄势,做好铺垫。这样不仅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导向,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篇5
【关键词】朗读 高职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58-01
朗读对于高职语文教学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就当前我国高职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对朗读并不重视。当前大部分的高职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对于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只是侧重于听和写,而忽略了说和读。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运用。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对高职语文教学目的的误解。另一方面,单纯的朗读,没有声情并茂,内容只局限于课本,而忽略了大部分课外知识。语文,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除了课本基础知识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够真正掌握语文的精髓。
一 朗读对高职语文教学的作用
1.能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机会不多。因此,学生往往没有活力,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关于基础知识的讲授,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但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通过提高朗读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利用各种有趣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原先学生被动的方式转化为现在主动学习的模式。这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更加重视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课堂中,基础知识的讲授占大部分时间,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一般而言,课堂预习以及课后复习如果及时有效,教师就不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讲授,这样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各种深层次的授课。加强朗读教育之后,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从能力上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而不再只是单纯的注重基础知识。
3.加强师生关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重视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上,教师往往会想出各种办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将各种趣味活动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自然而然就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加强朗读在高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仅能够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拓宽教学新思路,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到各种知识。
二 提高朗读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1.增强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导师。对于高职语文教学而言,首先就应该提高高职学生对于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兴趣。任何语言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对于语言本身规则的掌握。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语感能力。那么,语感能力又是靠什么来提高?很显然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这些阅读,主要是指有声音地阅读,即朗读。据学者研究,对于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依靠对语言的理解,还需要通过有声的发音,利用更多的感官帮助我们理解语文。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朗读的地位
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高职语文课教学来说非常关键。如果课堂教学无效,就达不到学生学到知识的目的,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这次课堂教学的失败。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让课堂教学有效果,通过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朗读的地位。(1)“机械性记忆和浅层次理解”固然重要,这关系到学生的基础问题,但不应是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教师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探索,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2)要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3.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传统课堂中,两者的交流甚少。但师生互动是未来语文教学的大趋势。因此,要想调动当前高职语文教育,就应努力增强师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教师角度来看,要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这直接关系到朗读是否实现。除了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外,还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热爱教育事业,这样的教师正是当前高职语文教育所需要的老师。从学生角度来看。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不努力,那也是没有用的。在高职语文朗读中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除了日常课堂趣味性的教授模式,还可以通过各类趣味性的课外阅读来提高兴趣。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三 结束语
对于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而言,一定要将朗读的理念贯穿始终。从提高学生兴趣,到增加师生互动,都应该运用各种朗读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高职语文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高虹.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J].教育探索,2010(7)
[2]方芳.朗读教学的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能够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等明丽的色彩,能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了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能够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了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能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篇7
一、明确朗读要求,练好朗读基本功
首先把课文读正确。何谓“正确”,即做到“六不”:不读错, 对每一个音节做到发音正确、清晰、洪亮;不漏字,保持原句内容,不少字;不添字,保持原句内容,不多字;不重复,不反复读文中的句子;不唱读,即朗读时不能拖长语调;不读破句子,不把上一句末了的字连到下一句读,或者把下一句头上的字连到上一句读。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口到。对于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必须先正确认读,防止读错。朗读时,速度应先慢后快。例如《“蚁国英雄”》一课,文中“肆”和“虐”都是生字,先要扫清阅读障碍,《祁黄羊》一课中的“解狐”的“解”是姓,要读“xiè”,必须读正确后,才能整段朗读。
其次要流利,即顺畅,对长句子要学会自然停顿。流利地读,要做到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读出适当的停顿,既不要读得太快,又不能读得太慢,做到表达明确、通顺、流畅。句子是文章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它由若干部分组成。读句子时,要按照句子各个成分读出句中的停顿;不可打乱。例如:《英雄爆破手》(第五册)中的“我边防部队/还击侵略者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不要读成“我边防部队还击/侵略者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后一种读法就破坏了句子的完整,也影响了句意的正确表达,不能算读得流利了。
第三,有感情,朗读时能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文字是思想感情的有效载体。朗读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以特有的声音与感情表达人的内心感受,还具有以情动人的功效。如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先要让学生用心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融入文章中,与作者的内心产生共鸣。然后要让学生注意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做到声情并茂。如陈述句在朗读时末尾用降调,疑问句末尾用升调,感叹句的语调大都读成高昂的。
二、示范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示范的影响。教师范读时的语调、语气、表情都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会受到熏陶。
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不够强。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很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不用说有感情地朗读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通过范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调,提高朗读训练的时效性。善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有些学生的模仿非常接近老师的水平。学生通过模仿,朗读能力会逐渐提高。
范读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讲前范读,适合于情景类文章。如《庐山的云雾》,范读把学生带到烟雾飘缈的庐山,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同时也帮助学生把有难度的句子读通顺。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对文中精彩语句和重点语句的范读,多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如《九色鹿》第八自然段,范读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九色鹿的机智勇敢和调达的恩将仇报。三是讲后范读,这种范读带有一定的品位性和欣赏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三、训练朗读的方法,指导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又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学生学习书面语言主要途径是范文的内化,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方式,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等,还应采用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新形式。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角色假想读、手势导读、打擂台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更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从而提高读的质量。
朗读技巧方面,这里主要谈谈朗读的语调、语气和节奏。
文章中句子的感情基调决定着朗读的语调。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以下几种:(1)亲切爱怜;(2)追忆缠绵;(3)压抑悲愤;(4)激越豪壮;(5)深情赞扬等。对于以上感情基调,具体朗读时可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歌颂、斥责等感彩强烈的文字,应采用高调;对于婉约、低沉等感彩弱的文字,宜低调处理。
语气方面,指朗读的轻与重,对于重要的、感情意味浓重的内容,要读得重一点,强一些;对于次要的、感情意味平淡的内容,宜读得轻一点、弱一些。
节奏方面,指朗读的快与慢。大多数情况下,朗读的节奏应保持快慢适中的速度,以便于聆听者的理解和品味。而对于场面激烈活跃紧促、抒发感情浓烈的文字,要读得快些。
总之,明确朗读要求,练好朗读基本功;示范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朗读的方法,指导朗读技巧,使读书训练因素有效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同时,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现以《桂林山水》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欣赏桂林山水形象美。
《桂林山水》语言优美简练形象,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很难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去领会形象的山光水色的美。根据这一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借助于多媒体,让观察栩栩如生的桂林山水风光,通过娓娓动听的导语,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准观察的重点,把学生带进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美景中。如近处的绿水、小舟,江底的沙石,水中的倒影;远处千奇百怪的峰峦,山间的绿树红花,空中迷蒙的云雾。这样使学生的情感逐步与作者的情怀产生共鸣,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呈现于眼前的不是单纯的山水画面,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迷人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和情操论文服务。
二、剖析重点段,领略祖国的语言美。
课文中作者特意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安排在两个结构相同而又严谨的自然段里,而各自集中表现在一个排比句中。这是引导学生掌握读段学文之法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领略祖国语言生动优美、表情达意、准确细腻的好课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领悟作者遣词用语的准确性。作者写漓江水用了“静、清、绿”三个词。我适时品评:流动的漓江水为什么说“静”呢?使学生意识到“感受”一词重要。文中的三个“真”字,如把它换成“很、太”等词又怎样,让学生领悟到“真”是“的确”的意思。然后我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形象的比喻。如教学桂林的水“真绿”时,我让学生明白“翡翠”是什么(看实物)再问,作者用“无瑕的翡翠”比喻什么?说明什么?使学生逐步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精妙——漓江水的“绿”用“翡翠”来比喻,漓江水“清”用“无瑕”来形容。教学山“奇、秀、险”这一特点时通过幻灯片、看实物,进一步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景物形象逼真,用语准确。
三、指导朗读,感受作者情感美。
《桂林山水》语言简练,生动优美,抒发的感情纯美。如何使这种感情进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通过有感情朗读去揣摩品味课文,使学生受到美 的熏陶。教学时,采用跟录音轻读,听老师范读、引读,全班或小组齐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指名个别读。指导朗读时,先让学生听录音,领会每个特点朗读时的声调和语气论文服务。如……真静……“一句用轻读,给人以幽静感觉。如……真绿……”一句用响亮志,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读后,师生共议,反复朗读,直至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角色”。
四、诱导想象,体味自然动态美。
《桂林山水》所描述的优美意境是“山青、水秀、人怡”。意境之美,除朗读感受外,更重要是联想,想象,再现形象化的意境图像,让学生陶醉于迷人景色中,达到最高境界——人在画中游。如教完本文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师生遐想,游览山水,伴随优美的乐曲,观赏长幅彩色连动山水幻灯图。老师边播放幻灯片,边以满怀赞美之情旁白:小船……慢慢行驶。……哇!这里的水真清啊!可爱的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游览”中,学生看、想、问,把观察、复述、描绘、质疑熔为一炉,化静为动,见影生情,创造了愉悦环境,既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篇9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是学生进行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相对老师的讲授与分析而言,朗读是教学方法的高效综合;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其主体性与主动性、创造性的体现。学生的朗读水平可以反映出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的开展,合理安排朗读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进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一、以朗读激发热情,激活学生情感
1.明确朗读目标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与句读,读通读顺文章。设计简单的思考题,使其有目的地朗读,在朗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如本文写了什么事件,有哪些人物?课文中描绘了几个场面?课文线索与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其要求也不同。如对自读课文,应让全班学生读完、读好;对于美读,要求学生不但要读准语音,把握节奏与预感,还要读出感情及文章气势,把握好语速,达到声情并茂。
2.重视教师示范作用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以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调动学生情感,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更多是通过多媒体与录音机等手段开展泛读,这些泛读大都字正腔圆,可以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这难以与学生展开直接的交流,不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朗读示范作用,以自己的积极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从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在师生交流中,拉近双方的情感距离。
3.营造朗读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朗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下,学生的情感才更为丰富,思维、情绪更为活跃、积极,学习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与音乐密切相连,尤其是古诗词,更是与音乐紧密相关。古代有唱诗、吟诗的说法,留下许多现成的乐谱,诗人可填词即唱。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出良好的朗读的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与音乐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无限魅力与美感、节奏感。同时,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4.改变单一的朗读方法
朗读不仅是单一的动口,更重要的是学会将动口、动脑、动手有机结合。实验表明,在我们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各种感官对知识的的保持率存在明显的差别。单一地凭借口授记住的知识约为10%;单一的依靠耳听约可记住20%;单靠眼看,记住的约为30%;眼看、耳听结合,可记住约为50%;边看、边听、边说,可保持记忆约为70%;而同时并用耳、口、眼、手,则可保持记忆高达90%以上。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们的各种感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保持语文学习的高效率。
二、结合课文特点,灵活选用朗读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想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机、活力、具有成效,需要结合课文特点,活用朗读教学方法。如表演朗读、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个体朗读、模仿朗读等。
1.表演朗读,再现课文情境
表演朗读是对文章内容最生动、最形象的再现过程。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具有较强的表演色彩。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理解作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等,体会文章感情基调,把握文章思想感情。如教学《变色龙》、《范进中举》、《核舟记》、《孔乙己》等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文编成剧本,开展表演比赛。通过配上简单的表演道具,加之学生形象生动的表演以及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能够将文章所描绘的情境进行再现。在学生表演准备以及上台表演的过程中,不但活跃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还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配乐朗读,感受文章意境
语文是一门具有美感的学科,蕴含着无限的美。如语言美,诗意美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语文美感,进行情感熏陶。在语文教材中,散文、诗歌等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与人文精神。尤其是诗词歌赋的朗读,更是朗朗上口,若再加上音乐背景配以朗读,则更能增加阅读的乐趣。如教学《沁园春・雪》和《卜算子・咏梅》时,教师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北国风光》与《红梅赞》,则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意境中,让学生在美好、轻松的氛围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获得情感熏陶、启迪智慧、领悟生活哲理。
3.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旨意
分角色朗读是朗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朗读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活跃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更深刻地把握文章内容。如教学《市长》、《威尼斯商人》等课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互读或者采用男女搭配的形式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体会不同角色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不同心情,不同性格,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形神一致,从而有效理解文章主旨,抓住文章中心。
4.个体朗读,加深独特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将课本知识进行内化。从开始的读通顺、读正确,到课堂进行中的读懂,读出文章的感情,这些都需要学生的个体朗读来完成。在学生个体朗读时,教师应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朗读,学生想怎样朗读就可以怎样朗读,可以一边圈点一边朗读,也可以边演边读,从而释放学生的童真,彰显学生个性。
5.模仿朗读,掌握朗读策略
篇10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策略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诵读法
即熟读和背诵的方法。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诵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例如在背诵《出师表》时,要抓住诸葛亮由谈论形势到三条治国方针的提出,由叙述21年来的经历到“出师”战略目标的提出,由归纳各方面的责任到全篇主旨的点明这条行文线索,做到灵活记诵。
二、讲解法
讲解法的运用是灵活多变的,可以先有学生预习课文,参看注解,查工具书,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试着自行讲解。也可以在预习之前,教师先把课文范读一遍,并对难懂的词语,句式作些解释,然后再让学生经过预习,逐句讲解,如有错误,教师及时订正。还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将课文译出来,教师有重点地提问某些词语的意义,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无法解答的,由教师讲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约了时间。
三、讲析法
即“用讲述分析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理解的教学方法。分析要从教学目的出发,抓住课文的特点和重点,紧棵扣课文的字词句来进行。可以侧重于课文的某一方面,如人物分析,情节分析,结构分析,语言分析,逻辑分析,表现手法分析等,不必面面俱到。”例如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要因体裁的不同而重点不同。议论文着重在篇章结构,论点论据;人物传记着重在选材,剪裁和人物描写;写景抒情的散文,着重于景物描写和意境。对同一体裁的课文,重点也有所不同。
四、评点法
即对古诗文的谴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思想艺术等方面进行品评点示。评,主要用在层次段落间,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作简明扼要的评析;点,主要用在字词句间,就其精妙与疑难之处作出启发和提示。要评得中肯,点得准确。
例如,在讲《登鹳雀楼》一诗时,对其中的“依”,“穷”二字要点,对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雄浑开阔,激越昂扬的格调要评。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全诗的意境。
五、自学练习法
(1)查注自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预习阶段和较浅显的课文的学习。
(2)试讲回讲。试讲是学生在老师讲解之前,尝性地讲解课文。
(3)文意猜读。文意猜读法是学生在文言文的自学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根据上下文的关系,对新知识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测从而明确文意的一种方法。例如从词的结构去猜: “暮而果大亡其财”(《寓言三则智子疑邻》)“果”,“大”,“财”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一致,可运用猜读法猜出:“果”――果然,“大”――极大,“财”――财物。
六、比较法
要比较古今字义异同、语法异同、词性变化活用、一字多义、多字一义。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句中“箕畚”要译成“用箕畚”,要比较,使学生明用法。又如多字一义现象,“曩与吾祖居者”、“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两句中“曩”与“向”均是“从前”之意。还可比较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位作者虽然都受贬,两篇文体基本相同,但抒发的感情却有区别,《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情。
七、归纳法
即贯讲时能上连下挂,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教《马说》、《爱莲说》、《捕蛇者说》之后,要归纳说明,“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叙为议设,议由叙生,议是核心,大都是卒章见志。总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内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自学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教研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