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7:5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文训练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作文训练论文

篇1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逐一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我引导学生从学习赵丽宏的散文《峡谷》入手。《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社会生活----我们国家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告诫人们必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模仿《峡谷》的构思,要求学生在动笔写《大地与安泰》一文前从安泰离不开大地出发,寻找具有"离不开"这一相似点的不同事物。比如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离不开太阳;孩子离不开母亲,党离不开人民……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从而对《大地与安泰》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引发出对党与人民之间鱼水之情的议论。

又如郭风的散文《桥》。指导学生模仿作者在"桥"与"塔"的对比中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议论。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思绪从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现在拉回过去;写的内容从樱花到关于风景画的主张,到与前二者看似无关的"一片树叶"整个思维活动紧扣"珍重生命"这一主题扩展,既不受空间限制,也不按时间顺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却周而复始与人类从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联想中发散游动,分析这些作品的结构,学习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除了逐步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以供使用时检索与提取,每一种思维方法应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模仿"灯"的构思,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下述几个步骤,我指导学生写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学校长廊上的,居委会门口的,医院门诊处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种种黑板报,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现有条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时,读散文《枕木》我把指导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分解为二步。第一步是启发学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点: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排列整齐有序伸延;承载重压稳如泰山……第二步是由这些不同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其一致的精神状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典范,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伟大。一位同学在《拥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写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竖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们成人了!从战争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桥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场的烈士;从挥着热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着掘土机巨臂筑起杨高路的年轻一代。他们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了洒满全色光辉的油田。在血汗浇铸的轨迹上,走向未来。这便是我们的民族。一个无比坚强、无比团结的民族,用无法抗拒的脚步,一步一步走着自己坚实的路?quot;"既然我们都是这样的枕木,就应该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给这条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方法辅导。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维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

2.巩固练习。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高初中难以衔接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讲评既强化了方法指导,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再实践。

3、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为比较已教授过的几种发散方法,培养运用检索与提取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示范。

篇2

一、构建一个序列――夯实基础

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作文现状研究为基础,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系统论、过程作文教学理论作为我们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作文教学实际,有效构建高中议论文教学序列,以夯实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其具体程序为:从高一开始一直到高三,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训练措施。

在高一阶段,学生积累议论文的写作素材,提炼自己的观点,并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能运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要求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在高二阶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式与方法,弄清楚论据与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构建规范整洁的文章结构。在高三阶段,要整体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提升作文的思想内涵、语言的简练度、思维的严谨性等,在此基础上力求让文章更有文采。但是,序列化的训练并不是孤立的,只是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还应该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让序列化教学相互衔接、环环相扣,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写作体系。

二、注重一个细节――积累技法

作文的实质是对作者知识储备的综合运用,是作者综合素质的展示。厚积才能薄发。写作需要积累各种知识与技能,缺失生活积累与人生体验的作文,不可能成为有思想内涵的佳作。所以,在议论文序列化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积累技法的训练。如语言表达、行文构思、论证技巧等。在论证过程中,每一个论证细节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这样,才能夯实学生的写作根基。作文的训练不仅仅是“三味书屋”,更应该是生活的“百草园”。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活水,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体验社会,并且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用阅读来夯实自己的写作基础。细节决定成败,技法彰显特色。写作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与思考,深化每一个细节,就会写出激扬才情的文字。

三、拓宽一个渠道――作文实践

不管是什么文体的作文,其立足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放飞学生的心灵,激活其思维能力。如散文可以抒感、夹叙夹议;记叙文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状物、说明。议论文也一样,在文章结构与内容等方面不作硬性的规定。可以是几个片段的组合,可以是长篇的议论。总之要让学生能够驰骋于自由的创作空间,这样才能体验到作文的轻松与快乐。

议论文写作要给学生实践的空间,如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就某个问题或社会热点现象让学生直陈心曲,或叩问心灵,或诠释情感,或发表看法。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增添生活的乐趣,还能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再丰富的思想认识也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出来。不仅如此,语言也是思维的媒介。只有语言的创新,才能促进思维的丰富。因此,在议论文程序化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解开语言的枷锁,引导学生锤字炼句,能准确运用贴切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进行表达,而且力求做到简洁、精炼、创新。

四、突出一个核心――思维训练

在构建高中议论文序列化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当其冲。因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尤为重要。作文是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观察生活、选取素材、谋篇立意、构思布局、语言组织等,都由思维活动来支配。但是,学生写议论文的实际情况是“假、大、空”,往往文中无“我”,言之无物。这样下去学生的个性就不会得到张扬,文章没有生气,更没有灵气。

教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冲破思想的牢笼,敢于表达真实的生活经历,敢于吐露真实的心灵,敢于反叛传统的窠臼。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展现生活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不仅如此,在议论文的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教师应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彻底解放。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过程中,能够用创造性思维来贯穿全文,敢于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敢于突破思维的常规,甚至反弹琵琶也是可以的。只有这样,议论文程序化训练才能富有成效。

篇3

一、将“要我练”引为“我要练”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作文练笔,还要规定作文的字数,可见并非是“我”要习作。明代著名教育家王守仁说过:“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发达,摧挠之则衰萎。”王守仁的这些主张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有其积极的意义。我们要从兴趣引导入手,将“要我练笔”引为“我要练笔”。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呢?大约有这样几种方式:1、创设情境法,2、体验生活法,3、分数刺激法等。如<<小溪和大海>>,学生提起笔来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原因是他们平时缺乏感受,感受不新,印象不深。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法,目睹它们的由来,闹纠纷、受启迪……,从声、像多方面感染学生。这样,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可受到较好的效果。

二、将“独角戏”引为“大合唱”

传统的作文指导课,差不多教师一讲到底,唱独角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

作文课,教师也应“沉”下去,学生“浮”上来。教师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命题,然后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主表达,畅所欲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自主拟题,共同参与,教师要多从儿童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确定习作内容,要多角度地启发学生选材立意,多方指导学生布局谋篇。

如一次习作内容:爱护学习用品,学生就拟了《铅笔、橡皮和小刀》、《桌椅对话》、《字典公公的故事》、《书包里的悄悄话》。这样的作文题目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作。

三、将生活引入作文

我们要转变只有作文课才是教学生作文的途径,平时要有训练,积极素材,拓展为向生活学作文的习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要留心观察,积累素材,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想象习作的自我训练,方法很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亲眼看,看得细致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平时要做有心人,亲眼看,看得细致,才能积累素材,为想象习作打下伏笔。除了认真细致地看实物,还可看有关图片、录像等展开想象训练。

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学生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像蚊香、弹簧、旋涡、卷尺、牛屎、盘山公路、妇女头上缠着的发结、盘着的大蛇……

2、亲耳听,听得入迷

不同的物体因其固有频率的不同,会发出不同的响声,不同的响声隐含着不同的故事,伴随着不同的情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如老师录了一段北风呼啸的音响,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崐想当年,二万五千里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的情境,今天,屋外北风呼啸,屋内灯火通明,我的老师在灯下苦苦思索,如何减负不减质?……。

3、用心想,想得丰富

想象是想象作文的一大特点。没有想象,就没有想象习作。一个词、一幅图等通过联想,借题发挥,变静变动,编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节的故事。

如老师出示三道习作题:a、铅笔、橡皮和卷笔刀。b、小溪和大海。c、眼、耳、鼻、嘴。学生任选一题。有的学生选了第1题,这样写道:

开学初,小主人从新华书店购买了新学期所需要的学习用崐品,其中包括铅笔、橡皮和卷笔刀等。回到家里,小主人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文具盒里。过了一段时间,不知哪一天,它们之间不再和睦相处了。铅笔先说:“你们看,还是我的作用最大了,主人每天都要进行写字、绘画,而你们只是配合而已。”橡皮听了不服气地说:“主人在学习时,难免有写错的时候,那时候,就只有我牺牲自己,帮助主人擦掉那些错字了,而这些错字是你铅笔写出来的。”卷笔刀接着说:“如果没有我的辛勤劳动,你也不可能发挥你的作用,我每天像个美容师一样帮你打扮,使你能在主人的手里挥洒自如,你说我的作用难道就不大吗?”就这样,它们每天都在争论。一天、二天……

直到有一天,它们在文具盒里的镜子上一照,才发现铅笔已经变得又矮又瘦了,而橡皮瘦了好几圈,卷笔刀锋利的牙齿也变钝了。这时,它们才明白:为了小主人的学习进步,都在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

4、用嘴说,说得精彩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想象作文的触角应更多面向未来,美化社会、宇宙太空。针对当前环保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师出示了一道习作题目“未来的家园”,学生在自己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和同学交流讨论,用嘴说透,用嘴说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习作能力。

有的学生这样说到:未来的房子可以悬浮在空中,房子周围都是精心培育的花草树木,小孩子可以在彩色的云朵上玩,还可以在环境优美的地方和柔美的阳光下生活。这样,可以避免发洪水,也可以避免地震。陆地上是设想不到的风景区,天上的人可以下来观看美景。“这样的世界多美啊!”我赞叹到。

5、用手玩,玩得痛快

“情境是现象的沃土。”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一些情境,动手做,玩出痛快,让学生在玩中想象,玩中习作。有时习作课也可以与中队主题会相结合。

如一次学生参与中队主题会《环保连着你我他》,学生表演节目,情绪高涨,玩得痛快。老师要求学生把其中的小品改写成想象习作,有的同学还把它进一步改写成快板书。这样的结合,学生一个个情绪兴奋、兴趣盎然。

有的学生的快板书这样写道:小学生,学气高,请到学校气象站,研究风,研究雨,掌握气象为人民;小学生,学环保,请到环保研究所,研究天,研究地,成为环境保护家;小学生,学电脑,请到感应电脑房,学上网,学知识,掌握本领报国家……

6、“用脚踩,踩出响声”

篇4

初中语文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强化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现代文写作训练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初中语文现代文写作训练大多涉及写人以及记事等方面。本文从写人记事现代文写作训练论题的提出出发,对初中阶段写人记事写作训练目标分解以及初中阶段写人记事现代文写作训练目标的确立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初中语文现代文写作训练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现代文 写作训练

0.引言

现代文写作训练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学生作文水平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文写作训练的进行也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强化语文思维以及语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在初中语文现代文写作训练过程中,关于写作训练框架的搭建则是十分必要的。首选,教师在现代文写作训练过程中,需要针对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出论题;而后,教师要对现代文写作训练目标进行分解;最后,要确立现代文写作训练的目标。只有将现代文写作训练的目标搭建完成,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写作训练的效果,促进现代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1.写人记事现代文写作训练论题的提出

关于写人记事方面的文章大约占到初中语文教材的45%,关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在每个单元中都有分布。同时,写人记事的现代文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写人记事文章的学习以及分析,学生不仅可以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也能够结合一系列事件分析人物形象特征,从而加强自身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语言水平以及语文思维。而在每篇文章之后,也会相应的设置一些写人记事的写作训练,学生可以根据已经学习的文章特点以及学习经验开展写作训练,体现现代文写作训练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而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过写人记事的文章之后,也会相应的提出一些写作训练目标,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师所布置的写作目标。

2.初中阶段写人记事写作训练目标分解

对于整个初中阶段而言,教师关于写作目标的制定以及执行都比较笼统,缺少针对性。因此,在构建初中语文写人记事现代文写作训练框架时,要注意对写作训练目标进行分解,以此实现分阶段、分层次以及分步骤的学习和掌握,提升现代文写作训练的针对性以及效果。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关于现代文写作训练目标中,十分注重对于写人以及写事等基本技巧的训练。其中,在写人时,人物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方面比较重要,是现代文写作中训练的重点内容[1]。而记事写作训练中,学生要注意记事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系列写作手法,主要包括细节描写、场景描写、侧面描写以及以小见大描写等方面。写作手法的使用也是学生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例如对比、衬托以及欲扬先抑等手法的使用不仅能够使得事件更加具有波澜性,也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而在八年级的现代文写人记事训练时,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写人记事的综合技巧。其中,记叙文中经常使用的场面描写就是学生写作训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场面描写不仅使得事件以及人物特征更加鲜明,同时增强了记叙文的逻辑性以及故事性,丰富了记叙文的趣味性。而在九年级中,现代文写作训练的重点则是关于写人记事作文升级训练,升级训练主要包括对于文中各种修辞手法以及写作手法的分析,通过分析修辞手法以及写作手法,对于作品中事件的性质以及人物形象特征进行分析和把握,从而分析现代文所要体现的主旨和内涵。

3.初中阶段写人记事现代文写作训练目标的确立

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课文与写作训练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首先要将课文以及现有的素材作为参考和借鉴的标准,而后进行写作思维的发散。同时,学生要学会从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中寻求灵感[2]。一些现代文写作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都是非常相似的。例如,学生在进行关于“动作描写”这一写作手法的训练时,可以参考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时也可以参照《风筝》整篇文章中的动作描写。在学习“伏笔”这一写作手法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以及分析《散步》这篇文章加以训练。因此,学生现代文写作训练目标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针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将重点需要学习以及训练的内容加以强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写人记事现代文写作训练的框架搭建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提升写作训练效果以及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关注写作训练目标的提出、写作目标的分解以及写作训练目标的确立等方面,将现代文写作训练的框架逐渐完善,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背景,作文,批改

面对高考作文的形式花样多,分值大,我们语文教师有什么措施呢?有什么好方法呢?众多语文老师都说最有效的办法是两字——“多练”。可是我们语文教师平常两周一次作文就是两堆小山,这样的批改工作量已经够老师苦恼的了。另外,如果始终以这样一种单调的模式让学生写作,学生也不乐意。最终,这样的“多练”只能老师疲倦,学生厌倦,其教学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传统的师生作文教学模式关系是这样:教师命题题作文及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做作文,教师批改和讲评作文。教师做两头,学生做中间。我认为这三点都可让师生共同完成。采用此作文教学模式一方面可让教师要从“多练”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写作文兴趣。

一、模式描述:

我按百分制批改作文,其中百分之三十由学生批改,百分之七十由老师批改。师生共同批改作文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明确主题,生成习作。

把每学期作文训练细化为若干个主题,老师根据确立的主题选择作文题目。例如:我把高中议论文写作专题细分为以下几个训练专题:1.选取立论角度,确立论点专题;2.针对论点,正确使用论据专题;3.议论文说理方法专题;4.议论文语言升格专题;5.议论文的结构专题;6.反驳技法指导专题

每次作文训练均让学生明确训练的主题及期待达到的目的。作文训练时间安排分为两种训练模式:一种课内(一节课)完成。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基础,基础差的,一节课如无法完成,可让其训练片段作文。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可让其完成整篇800字习作。无论是训练片段作文,还是完成整篇作文,他们都必须围绕本次作文训练专题进行习作训练。以“议论文说理方法训练专题”为例:在本次训练中,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在一节课内必须完成整篇议论文的写作,并且要突出训练对议论文论据的说理。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他只须做到能根据论点选取论据,并针对所选取的二至三个论据展开说理,完成二至三段的片段作文训练。一种课外完成,事先布置,让同学们在上作文课前完成,带来参与小组的修改活动。

第二个环节:生生互动,批改习作(分值30分)。

(一)学生自评阶段。

1.明确自评要求

(1)是否扣题。老师指导学生明确本期作文扣题的标志性词语,让学生对照自己习作,寻找习作的扣题标志性词语(特别关注习作前三段及最后一段),并在相关词语下面用“=”标出。

(2)是否存在错别字、病句。

2.学生自评活动。按上面要求对自己完成的习作初次修改。

(二)小组互评阶段。

1.明确互评要求

(1)明确本次活动的批改主题。

老师根据高考作文批改要求,把作文批评分为以下若干主题。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掌握,每次批改活动除字迹要求外,其他要求项目只选择一个批改主题。以下以议论文为例,共有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批改主题:

①字迹要求(工整)

②内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新颖)

③结构要求(清晰、完整、严谨)

④语言要求(通顺、流畅、文采、深刻)

(2)明确本次批改主题的具体要求(以下表格以语言要求为例)

批改项目

分值(总分30分)

备注

扣题

自评项目不赋分

通顺

错别字每个扣1分,语病每句扣2分,最高扣10分。

示例:某同学习作3个错别字,2句病句,该同学通顺项目得分为:10-(3×1+2×2)=3分

字迹

分三等(5分、3分、1分)潦草不得分。

文采

有运用修辞的句子,每句得2分,封顶15分

示例:某同学习作有7句,得分7×2+1(奖励分)=15分

合计

篇6

散文化议论文集散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优势于一身。散文重在语言的形象生动,议论文重在有思想见解,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这就是好文章。它不仅具有充足的论证力和说服力,而且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散文化议论文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散文化,有散文的特质,避免了传统议论文语言的枯燥乏味和空洞抽象。“语言就是力量!”雨果如是说。它最有利于展示语言的魅力,能把语言做好、做精和做美,使文章锦心绣口,文采飞扬。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也明确规定要富有文采。而且评卷时,同等内容的作文以语言的优劣评定分数的高低。

因此,散文化议论文也最能体现出文学性。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能展示较深厚的文化积淀,最能见出考生的文学功力和文化底蕴。而且语文阅卷老师也大都喜欢此类文章,因他们最钟爱于文学。

散文化议论文的本体是议论文,而议论文往往观点明确,便于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能迅速抓住全文观点和所写内容,不致于费时费力,阅卷既快捷又准确。很多学生包括语文老师都认为记叙文多年写作,十分熟悉,写记叙文最稳妥。殊不知,学生最难写好记叙文,一是语言平凡甚至平庸,二是难写出叙事的波澜曲折,所以学生不具备写好记叙文的能力。况且记叙文必须全文看完才知所写内容,而如此则会耽搁很多时间,不合考场阅卷习惯。因此记叙文难得高分,除了经典的小小说,但经典的小小说又是极难写成功的。而散文化议论文适宜于写任何内容,可谓以不变应万变。何况,散文化议论文还可做出具体模式,供学生借鉴运用,学生极易操作,精益求精,大多学生都能写好。

当然,练好散文化议论文必须首先练语言,而语言必须从高一开始慢慢训练,而且要用多种方法全方位训练:积累语词,尽量运用新鲜、新颖和新奇的词语,避免运用大众词、常见词,因汉词丰富多彩;多用典雅、纯正的书面语,少用或不用乏表现力的口语,可增强文章的书卷气;练句练段,不在乎句段的长短,重在其有意蕴,耐人寻味,力争练经典句段;练各类仿写和扩写,强化整句意识,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练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排比,这是散文的重要特征;练各种描写,描写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最具文学色彩;提炼诗语,诗歌语言是语言矿藏中的铀,能提炼或运用诗语,更增文章的含金量。不仅如此,老师还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名言警句、经典语段、新诗精品、古典诗词名句名作,学生多加领悟、背记和运用。通过种种举措,学生可提高语言水平,写好散文化议论文。

篇7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程改革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与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之现状

1.高中语文新课程

据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由选修和必修两大模块构成。新教材是按模块编排的,其中作文训练都附在各单元之后,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来安排作文教学的,这种安排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按照高考的要求,它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同时五本必修课用一年另半个学期讲完,另外一年另半个学期进行选修课的学习,这三年当中如何安排作文教学与训练,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设计思路,高中作文训练也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高中作文训练做到内容设置科学合理、训练过程全面有序、训练效果省时高效。

2.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之现状

很久以来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无序状态,临到写作文的时间了,教师随手从手边的资料中拿起一个就让学生写,或想起写什么就让学生写什么,缺乏系统性。至于作文写作方法,教师更是东一块西一块地讲解,三年后学生要参加高考了,有的作文技巧教师还未给学生讲解,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很差。

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造成了作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当前作文教学内容也必须科学统筹安排,作文教学的效率还亟待提高。

现在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已经意识到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好多学校的老师都在积极探讨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

二、新课程下作文教学与训练的系统安排

首先,明确新课程下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下作文教学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学习作文写作的方法技巧;④规范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计划;⑤处理好平时的作文教学与高考的衔接问题。

其次,制定系统的高中作文整体教学与训练计划

为了改变高中作文教学与训练的无序状况,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查阅了大量资料,特制定了一套高中作文教学与训练计划,以供全体语文老师探讨。

高一第一学期

(一)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讲成语故事。

(二)办班级小报。让每个学生主办一份作文手抄报,共出两期,一期为精彩描写片断专刊,另一期主要发表自己满意的的作品。在规定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展出。每期小报评选评讲过后都要装订结集,学生可经常翻看。

(三)写作训练:

1.文体方面:训练记叙文写作

训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一方面结合语文必修教材一、二册“表达交流”部分,安排作文教学,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即抒情悬念式、双线结构法、凸现细节式、细小场景切入法、旧瓶装新酒、纯朴感人式、第一人称拟人抒情法、虚实互化法等。

2.在表达方式和能力方面,结合必修课本第一册学习“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手法。

(四)课外积累系列:观察生活、写记叙文片段或日记,阅读散文名篇、小说名篇。

高一第二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包括审题、立意、布局、描写、思维、修辞与语言表达训练等。

(二)名家散文品鉴与交流(手抄报)

(三)写作训练系列

文体方面:短篇小说、议论文

(1)短篇小说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新、小、深)以及短篇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设置

(2)议论文初步写作。结合课本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法等。

高二第一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审题、立意、写提纲、写标准段、论证方法训练等。

(二)学生办手抄报(讲名人名言名人小故事)

(三)新闻写作与播报。

(四)写作训练系列:

文体方面:议论文的写作、新闻的写作

(五)课外积累系列:读议论文名篇,摘录名言名句名人故事。

高二第二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讲故事包括微型小说,或名人故事等。

(二)思维训练系列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训练

(三)写作训练系列:

文体方面: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1.记叙性散文(①记人散文②记事散文③记物散文)

2.议论性散文

3.写景抒情散文

(四)课外积累系列:读议论文名篇,摘录名言名句名人故事,背诵诗词名篇。

高三第一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训练。

(二)手抄报(时事、新闻、当代热门话题)

(三)写作训练系列:

1.文体方面:自由选择

2.训练类型方面

(1)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总论、怎样写好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类型、比喻型话题、多概念关系型话题)

(2)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写作总论、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寓意型材料作文、诗意型材料作文、图文型材料作文、事实感悟型材料作文)

(四)课外积累系列:时事新闻材料、当代名人事迹。

高三第二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训练。

(二)作文材料积累本(记录训练过的材料立意、命题及选材)

(三)写作训练系列:

文体方面:自由选择

训练类型方面(进行高考步骤作文训练)

1.准确审题,巧妙立意;2.拟题;3.文体;4、开头;5.结尾;6.结构;7.感情;8.选材;9.内容;10.创新;11.文采

(四)、综合写作训练

三、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应确立的观念

1.明确作文教学指导思想

针对学生写作实际,努力探索学生作文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努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作文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文分数的优劣。我们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逐步调动学生的兴趣。

3.力求有序,注重技法

篇8

关键词: 高中作文 议论文 写作思路

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在高考中近年来常常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引起很大的重视,但是训练的次数并未和分数的提高成正比,很多学生在高考中仍然写不出立意明确、文从字顺的议论文。针对这样的现实境况,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路整理的训练,从根本上扭转议论文写作的态势。

一、以大量阅读为基础,连接生活巧构思

议论文不同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其最大的特点是行笔之前先构思。关于构思,现代文学大师鲁迅以笔代枪,针砭时弊,其杂文可以说是现代议论文的雏形。在他的创作过程中,鲜少有摊开纸笔就写作的情况,总是要先打腹稿,这个打腹稿的过程就是构思。

构思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个发现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这个中心思想不是读者的主观臆想,也不是作者的任意捏造,而是一个逐渐深入,将创作与阅读进行连接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看做是发现作者构思意图的过程,因为构思的成立本身就是在对社会生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构思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文章的构思必然要锁定一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最可能是来源于生活。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并不算丰富,要完整地经历这样的过程,就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和生活在学生发现构思进而主动构思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因此,构思是基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在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进而深化主题。所以,大量阅读是为自己提笔写议论储备,储备达到一定的量,学生的构思提纲就将成型。

构思确立后要明确观点。观点的形成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上,各种联想、对比、质疑、想象等方法无非是为更好地体现观点所采取的外部方法。阅读的深刻程度决定着阐释的深度,也决定着论述观点的辩证性。由此可见,阅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石。

二、以整体布局为出发点,搭建思维路径

议论文的构思和行笔都离不开整体布局。整体布局是一种原则,指引着思维的轨迹,最终又呈现出思维的质量。一般来说,议论文的写作有比较固定的布局模式:首先是提出(发现)问题,然后是分析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因此,常见的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对比式、递进式和综合式等。

并列式与总分式都是首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横向思维,并排从几个方面对某一观点进行论证。提出论点的同时,齐头并进地阐释论点,最后进行总结与升华。这种模式的关键是用客观真实的眼光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认识事物运用理性的头脑,找到事物的共同共融之处。

递进式则是运用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达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目的。以“诚信”为例,学生可以先从社会上的信用危机入手,逐步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就这一原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阐述,引领读者的思维层层深入,那么文章的层次就会分明递进,一以贯之。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分论点地提出要逐步深入,每一步的深入都有理有据地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后一个分论点,论据也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其最终都是要为共同的中心服务。

对比式的结构是提出观点,然后运用反向思维,正反对比论证。如论证“微小”可以从“巨大”入手,论证“柔软”可以从“坚硬”开始,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论点更清楚,启示的意味更浓厚,主张的阐明更具有戏剧冲突。

综合式的结构是将上述结构模式综合运用。其实,写无定法,只要是立意明确,观点清晰,阐释到位,运用哪种结构模式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反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更有利。

三、以行文为依托,处处皆是教学

在确定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全文的结构思路之后,就开始进入提笔写作的实质阶段。每一个自然段所要表达的意思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否则整篇文章很难整齐划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够的现象,就是在行文中不注意合理安排的结果。因此,把握行文的流向,使文从字顺,逻辑严密,是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做好段内的安排。每一句的顺序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秩序与规律的,先写什么,为什么先写,后写什么,都要有意为之,不能说整体架构完了,每一个段落开始都是“胡言乱语”。段内的层次,句子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运用好起承转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优秀的文章进行讲读,并立刻让学生付诸实践,引导学生在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中分析、揣摩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从而培养学生行文的秩序感,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决定思路的流畅程度。平时一定要注意读写不分家,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复述、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进行练习,以达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思路与语言的清晰与完整的目的。

本文分列的三个步骤将高中议论文写作进行清晰的思路训练整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为考试,更是为个人的语文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钟玉.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

篇9

一、精读范文,培养文体意识

阅读和写作思维,都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没有“文体感”就不可能有应有的“语感”,离开“文体”的规定,“语感”便落空。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从强化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的角度来看“以读促写”,却又不乏创意。学生以阅读范文体会并掌握各种文体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文体意识。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综合运用和实践,阅读指导作文,作文巩固阅读。以范文为模,认识理解掌握各种文体,学生再依照着仿写,最后才是创造。其实,就人们学习语文和写文章的发展进程来看,完全离开摹拟是不可能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就是不断地在摹拟中学习的,作文也是有一个“抄写仿写有所创造”的过程,宋代大诗人陆游说过“文章切忌参死句”(《赠应秀才》)的名言。但是,他回顾自己的创作过程时,也说过“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九月一日夜溪诗稿有感起笔作歌》),说明他在初学写作时,也曾经历过一个“从人乞”的摹拟阶段。只有在长期的历练中,逐渐感悟到“诗家三味”,才达到“天机云锦用在我,裁剪妙处非刀尺”(同上)的境界。可见讲读课文教学对学生的作文,特别是文体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教师在讲读记叙文时,要教学生明确认识这种文体:记叙文主要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的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感情的文章。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作为一个从教者,应当教好并引导学生写好这篇优美的叙事散文,并可以借鉴这篇优美的散文对学生进行有益的作文指导。从叙事角度看,实现这种文体的真实性。在《背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父亲,以及“真实”的我:“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家庭的情境是真实的;“望父买橘”一段对父亲颓唐的背影的刻画是真实的。学会真实,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个起码要求。从叙事中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人要通过事来表现,叙事离不开写人的活动,而人物活动和事情经过又有它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它的原因和结果,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反映事物的全貌。《背影》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更值得借鉴,就“车站送别”这一段父亲买橘时的“背影”的刻画:从语言、动作、外形、神态描绘的合理,形象鲜明。“攀、爬、探、缩”,“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学完这些,父亲鲜活的伟大形象就浮现在我们面前。

讲读说明文时,就要让学生明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说明文是种作者用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它要求说明事物有合理的顺序,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给人予科学知识。在讲解课文时,一要明确说明文的布局顺序,如《苏州园林》一文,作者叶圣陶一开始就作了“游客”: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每个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将这幅画的自然美、立体美、细节美、典雅美、色彩美,依次的展现出来,才用先总后分,先整体后局部的结构形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中间石拱桥》则是按照修建时间的先后选择了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几座石拱桥来表现我国建造石拱桥的辉煌成就。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顺序,懂得只有恰当地给作文安排一个合理的结构和合适的顺序,才能使作文达到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二在学习说明文时,一定要学会正确使用说明方法,讲解课文时,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等,用文中的例子逐一学习并掌握好说明方法的基本要素要求,使说明有条理。

讲授议论文要明确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方法,以简练、判断、推理等逻辑形成,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学习《谈骨气》一文明确全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引用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释“骨气”的含义,接着举三个事例:“文天祥的故事”、“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枪口,拍案而起”。论证有力,观点鲜明。学生学习这种文体以后,就较为形象地把握住这种文体的特点:议论的主导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和观点的鲜明性。学生通过课堂这一阵地,学习了各类不同文体的精美范文从而能熟悉论文体裁,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模仿范文格式写作。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白杨礼赞》《囚绿记》之后,就可以练一练笔,以梅、兰、竹、菊、松、蜡烛等物为题仿写,进一步巩固这些文体的特点。

精美的范文,是我们学习各种文体的典范课堂的讲授,帮助学生在范文中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基本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讲解范文,阅读范文,把握范文,把握文体,明确规范,才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来。

二、加强文体训练,深化文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古人说:“文章以特别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也。”写作思维是一种文体性思维,人们对信息的整合往往表现为一种文体性处理,文体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作品意义的生成。作文教学要遵守文体,才能得以创新,不能因为“文体不限”而导致“深化文体”甚至”不要文体”写作,信马由缰,写成文体上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大谈“淡化文体意识”就会对作文教学形成误导。文各有体,不可忽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引导学生把握文体特点,按照文体的基本要求进行作文。

作文教学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的训练是训练使用文体和文学作文的基础。要想写出来的文章合符一定的规范,就要从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入手。首先,文体训练时,明确不同的文体,其主题的显示方法是不同的,材料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用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语言特点也各异。记叙文中,主题总是隐含在丰富生动的具体材料中,从文章内容自然流露出来,具有隐含性,文中记录的是事物的具象面,这种文体是采用以记叙描写为主抒情议论为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活泼形象。议论文中,以阐述道理为主题,具有确定性;材料必须超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表达方式的议论为主辅以叙述,语言严密、概括、鲜明。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对象,主题明确,语言准确、客观、浅显;选用的材料符合科学原理,对事物的解释必须是客观的、冷静的,不带感情倾向的。三种文体特点不同,目的也不同,记叙文动人以情示人以范,议论文晓人以理导人以行;说明文授人以知教人以用。作文教学让学生要有清晰的“文体感”深化作文的文体意识。

作文教学中,文学类作文训练:即训练学生童话、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方面的文学。文学训练要以课本为依托。如,从诗中发展诗,把意象还原成生活本身,再揉进自己的立体感受,去解读作者浓缩的感情和思想,只要及时把心中的独特感受写下来就成了诗。例如,一位同学阅读《悯农》诗后忽有所感,写道:“想起粮食/我心情就全复杂/总有一种神圣/从心灵纵深处苏醒/在锄禾日当午的诗句里/站成黄土地的背景……/令我会激动不已/我意识到一颗颗粮食/是一句句结实的语言/在证明着一种命运/牙凿咀嚼的声音/……/父辈们滴湿禾下土的汗珠。”这首诗以《锄禾》为素材,写了自己对粮食独特认识。训练学生写童话小说、戏剧,也是同样之理,我们也能训练学生写童话,写小说和戏剧的作文能力。实际上,作文教学要重视文学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有意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这是对学生文学性的文体训练,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总之,作文教学无论是文章的训练,还是文学训练,都要加强文体训练,使写作遵循文体法则。

篇10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2、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对77年到98年的高考作文进行审题,我作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高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荷花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九中”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3、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4、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5、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6、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