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04:4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政治课堂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优秀的课堂设计需要不断完善、改进,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需要以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为出发点,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制定明晰、具体、可行、易检测的教学目标。为此,在教学设计上要指向清晰,具体量化,纲要简明,这样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造成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还包含着对学生情感态度、思维辨析、创新能力、价值取向等多元训练,而这些都是需要师生实现角色转换、互助互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获取。因此,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归纳,是学生学习价值的体现,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二、把握时代脉搏,联系时政,体现教学前瞻
高中政治是一门前瞻性很强的学科,体现出很浓的时代性,时刻与当代时政相连,脱离了时政的高中政治就缺乏生气。笔者认为,把政治与政治教育基本观点与原理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认清局势变化,突出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世界各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其决定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联系时政中,可就对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基点进行课堂授学;在教学《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其主要教学中学是联合国宗旨、原则及作用,在联系时政时,可就对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为基点进行授学;在教学《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其主要思想世界和平,可联系近期发生“海地霍乱疫情蔓延引冲突,升级为国家安全问题”为基点进行授学;在教学《中美撞机事件》,起主要教学热点是国际竞争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联系时政时可就当前“中越南海冲突”中越国家反应为基点进行授学。这样与时政相连的授学方式,可大大加深学生的观察、分析、联系、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对学生形成十本中是理论与现实实践进行拓展、迁移,进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政治教学目的。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组织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组织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当前,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能有效提升教学容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二是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能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知识;三是能节省教学备课压力,减轻教学板书和语言江苏,留置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四是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为此,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学时,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如投影、广播、电视、计算机课件等),同时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分(如教材、课堂语言、板书)有机结合,达到把政治原理简单化的目的。同时,除必要的手段使用外,在教学的同时还可把情境教学相连,通过现代化手段创设情境,或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的图示结合教学,都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深度地诠释政治原理,免去传统的枯燥、生涩,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
四、输注态度情感教学,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篇2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营造自由平等对话的环境,是开展高效生态化教学的重要举措,在这个生态环境里,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有共同的合作学习目标,要通过合作探究,平等对话,相互协助完成教学任务。要构建这种生态空间,作为教师就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点,教师要放下架子,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教师不能简单地履行知识传播的使命,更要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提出自己的认识,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只有教师放下架子,积极与学生合作教学,一种平衡的生态之美在高中课堂中就能得到呈现,平等的生态对话空间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2.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教学内容,捕捉人文思想
构建高效的生态课堂,教师就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兴趣,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整合课堂教学内容,精选知识,能够有效体现出知识的人文思想,要使知识能够被学生接受,乐于被学生接受和感悟,这样整合教学资源,才能有效构建生态课堂。比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一课内容时,作为教师就要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本课知识如何被学生认同,同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使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感悟和发现。在研究之后,教师可以确定教学方向,从学生喜欢的“钱”入手设计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问学生为什么喜欢钱?如何获得金钱?什么是正当的获得金钱的方式,什么时是不正当的?不正当获得金钱会走入什么样的误区?等等,引导学生通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问题,这样,学生容易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强,同时,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可以深刻认识到一味地追求吃喝玩乐就会走进享乐主义的误区,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积极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样,从生活到书本,从书本到生活,学生能够感受到政治学习的价值,感受到政治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学生有所感悟和认识,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生态课堂。
3.探索灵活创新的教学设计
篇3
语言过于直白,没有了想象的空间,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含蓄而幽默的语言则总是耐人寻味、余味无穷,更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和升华。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的引入安排上更应努力运用语言的含蓄美,在给学生点拨和启迪的同时,注意点到为止,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丰富高中政治课的引入形式
前些年,由于政治理论的严肃性,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择上很慎重,进而导致了政治课堂教学的僵化和单一,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枯燥、呆板,缺乏生机,因此,丰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引入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设置生活场景,引用现实案例理论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它是实践的升华和凝练。因此,政治课堂教学也不应脱离生活、脱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置生活场景,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接受。比如,讲到矛盾的对立统一,我们可以展示厨房里的一把刀,“这是厨房里必备的切菜工具还是一把杀人的凶器?”展示一沓钞票,“货币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种媒介,还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劳动价值的工具?货币如何才能变成资本?这些生活场景以及现实案例贴近人们生活,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使教学导入更加顺畅、自然。
(二)采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引入类比和比较的方法在众多学科中被普遍运用。恰当地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抓住对比双方的共性和差异,突出其可比性,学生才能在比较中深刻认识和理解相关的政治理论。例如,在“市场经济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改革开放前、后农民的形象变化。三十年前,他们头戴草帽,手拿镰刀,穿着布鞋,高挽裤腿;三十年后,他们穿着西服,戴着领带,开着联合收割机,住着楼房,生活富足。通过比较,学生自然会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产生一定的认识和深入研究的冲动,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
篇4
【关键词】问题驱动法 思想政治 兴趣 培养
对政治课兴趣的不平衡性,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是政治课内容与教师的水平。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外兴趣活动是在其课堂教学之外,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它强调发挥学生创新潜能的个性发展,捕捉促使学生智能走向成熟的生长点并加以引导,使其升华为一种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模式,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问题驱动法概述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活动通常以学生为主,由学生当“主角”,教师一般只是从旁指导。学生不仅是活动的参加者,而且是活动的组织者,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自己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权,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成了认识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独立思考、钻研和创造的精神。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有利于全面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任务,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第一,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有些问题无法具体化和深入化,只有通过课外活动来弥补和延伸。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能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知识。通过阅读报刊和课外书籍,参加各种报告会、座谈会。广泛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扩大知识面,使课堂知识得到丰富和深化。特别是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能大大开阔眼界,扩大知识视野,拓宽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学生实践的机会少,理论与实践不易统一,而课外活动正好弥补课堂教学的这种不足。课外活动给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天地。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走出课堂,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中去,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在活动中,学生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主体,他们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寻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问题驱动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指导小论文活动
小论文活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课外活动。它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它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论文的特点
1)小论文的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小论文的完成往往是校内外多种形式“协同作战”的结果,即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的结果。
2)小论文是高中生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的重要形式。高中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践的、理论的和思想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通过课堂教学得到了认识,有的则要通过学生运用课堂上学的理论去独立地分析和认识,而小论文便是学生运用观点和方法较系统地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尝试。
2.指导兴趣小组的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兴趣小组是以兴趣为纽带,按自愿原则组织起来共同探讨有关思想政治方面内容的学习小组,如哲学兴趣小组、经济学兴趣小组、政治学兴趣小组、法学兴趣小组、国际知识兴趣小组等等。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符合青少年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想政治课学习骨干。在课堂教学里。学生的天赋、爱好、特长和才能往往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却可以表现得很明显,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1)重视兴趣的激发。兴趣小组虽然是以兴趣为纽带组织起来的,但仍有一个巩固和深化兴趣的问题,仍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以为兴趣小组反正是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的,可以不考虑趣味性,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去对待高中生,那么很可能原来有兴趣的同学也会变成没有兴趣了。
2)要注意正面引导。高中生求知欲旺盛但政治上不成熟,当他们对思想政治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后,往往不加选择地阅读大量西方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书籍,却又缺乏批判能力。所以教师在指导时,应让学生多学一点的基本理论,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已知道的一些西方东西,要有意识地用观点加以分析、辨别。
3)要注意因材施教
兴趣小组成员与其他同学相比,一般基础较好。因此,教师在安排讲座、社会调查和小论文活动时。应相应提高要求,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教师应舍得花大力气精心指导尖子和骨干,推动全班同学一起提高。不过,兴趣小组的成员水平也不是划一的,有的同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基础条件却并不怎么好,教师更应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总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三、结论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实现高中政治教育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5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何为生命教育?顾名思义,“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指以生命的孕育、发展的知识为起点,使学生珍惜自己,关爱他人,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1.高中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高中阶段从心理学角度看,按照年龄划分为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这个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学生身体发育已臻成熟,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基本保持平衡,但神经系统的联系和机能复杂化仍在继续。在认识方面,高中学生绝大部分能正确处理好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也有部分学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自我意识过强,抗挫折力差,自控力弱,缺乏辨别能力,叛逆心理严重等,导致种种漠视和践踏生命的行为屡屡发生。从高中生身心发展来看,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进行生命教育的物质条件,更有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高中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2.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
教育要实现人的生命的总体生成,需要借助各门学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而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把德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感悟、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健康的生命情感,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3.进行生命教育是高中政治课新课改的要求
高中政治课新课改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模块构建的,关注生命的教育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高中政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生命是一个不断生长、发展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共同的生命互动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课堂教学要注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才能展开,学生才能焕发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不断地体验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快乐。
二、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巧借时事之躯渗透爱惜生命、保存生命教育
政治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时事政治、社会现实、学生的思想实际等教学资源,再鲜活的教材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相比总是滞后的。因此,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处理教材,给教材注入动态式的新鲜内容,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此外,时事具有新奇性的特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充分体现时政性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及时向学生了如"某校学生野外游泳溺水身亡"等的相关报导,让学生感到时政就在我们身边,引出他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安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启迪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并把浓厚的兴趣延伸到自觉去关注生命、爱惜生命、保存生命。
2.巧借课题研究渗透生命教育内容
把生命教育这课题研究主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名称,制订研究计划,确定各成员的基本任务,然后各自纷纷到图书馆、互联网、书店等去搜集资料,他们通过对资料的认真筛选,发表他们各自的看法和体会,由作文较好的成员组织文字并写成课题研究论文,再把课题研究论文向各成员传阅并提出修改意见,直至没有意见后由各成员签上自己的名字。我把他们送来的论文作了认真的批阅,发现他们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目的、意义等的认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例如,某班课题组的论文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人生是一个圆,生和死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是圆的起点和终点。微小的生命也可以活出精彩,让我们人生的圆化作一个闪亮于人世间的光环。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惜别人的生命,让仅有一次的生命活得有价值,活得光彩照人。"
3.渗透生命教育关键在教师
篇6
“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革命大潮下,教育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其倡导的角色异位,学生自主的教育理念与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新课改在本质上不谋而合,而“翻转课堂”应用的实施手段更是与时代潮流接轨,从而更方便达成目标。高中政治肩负着学生智育与德育教化的双重任务,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课德智共融功能的发挥,则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难题,尤其在多元价值观的渗透与强烈冲击的现在,这一切已经显得十分迫切。实现高中政治与“翻转课堂”模式变革的有效衔接及具体的融合,则是高中政治教学适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一、“翻转课堂”理论在高中政治课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由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所组成的“五段教学法”及其变式。通常情况下,传统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这一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升组织效率、学习效果、考试检验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功能。但是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成为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障碍,这同样表现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上。
二、“翻转课堂”理论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从教学目的上来看,大多数还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停留在对一般知识的背记上,没有注重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实践转化,缺乏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能力。从教学方式上来看,大多数中学的政治课都还遵循着“教师――教室――教材”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参与到政治课中来,难以充分体现政治课的时代特点和现实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死板,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根据调查显示,在高中政治课的重视程度方面,78%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59%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偶尔听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学习热情不够高,44%的学生不做课堂笔记,还有42%的学生认为高中政治课程的作用不大。在高中政治课课堂上,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忽视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效果的感受;教师不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不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不联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帮助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上课时,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之所以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高中生受到当下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也与社会环境变化和技术快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高中生呈现出了兴趣广泛、求知愿望强烈、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潮流等特点,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精神和品质启蒙较早,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就持否定或怀疑的态度。此外,在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但在高中政治课上,尽管有教师已经尝试使用电脑、电影、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改进教学方式,但却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三、“翻转课堂”理论在高中政治课应用的优势
1.“翻转课堂”有利于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的“探究”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重新构建了知识的传递过程,即课前自学和课堂内化。在课前自学阶段,学生通过利用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资料,在大脑中形成了对本节课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自由进行课前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产生学习问题,并引发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内化的环节,教师通过组际交流和师生互动等形式,引导和启发学生去不断地探索知识,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量,同时也培养了自我探索的能力。“翻转课堂”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更好地学习理解知识,也能培养其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用。例如,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如果仅仅讲授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很多学生并不能理解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更别说将这些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了。但如果教师将这些理论的基本概念通过微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在课堂上通过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案例讨论其现实意义,就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这些理论。此外,一些对这些理论感兴趣的学生,还将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这些理论,此时教师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高中政治课程中,可以有效改善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效果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思考。翻转课堂的运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就感,甚至还能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所应当具有的民主参与意识。
2.“翻转课堂”有利于实现教学重点突破和效率提高
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就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一般是指教材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理论知识或最为关键和有现实意义的部分,而教学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清楚或容易产生错误、学生较难理解的那部分教学内容。“翻转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变成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个个主题,打破了原有教材的课、节、框的束缚,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课堂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浅入深地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翻转课堂”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
高中政治课不但有很深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有比较广泛的背景知识,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背景和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枯燥乏味,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自学材料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地划分与整合,精简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也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十多分钟的短视频或PPT,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和掌握教材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理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划分活动小组,以生生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发现和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
四、“翻转课堂”理论在高中政治课的应用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1.转变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这一点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这主要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高中政治课的课堂不再是“满堂灌”,而是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课堂。这样做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将需要学习的相关概念、理论等知识布置给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方面要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来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组织讨论、小组学习和案例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达到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的目的。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我们将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两部分的内容作为试点,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课件、视频材料、阅读清单等,课堂上主要以学生讨论、汇报和交流为主,教师仅就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点评,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第二层含义是将原来课堂上大部分用来讲授的时间变为以学生讨论、探究和自主学习为主。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基本上以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即便有学生的参与,也只是以有限的课堂展示等方式进行,难以做到让所有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这也就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如果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高中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要经过小组讨论和共同探究等环节,这就迫使学生提高其课堂参与度,而这也能促进学生思想激荡、观点交锋,相较于令人昏昏欲睡的灌输式教学,无疑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考。第三层含义是要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融入教学中。高中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翻转课堂的运用,能够在课堂这一学生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平台上教给学生民主参与意识、合作互助精神等品格,相较于照本宣科的道德教育更有现实意义。
2.转变教学方式,必须实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互动
在形式上,高中政治课可以借鉴国外翻转课堂的经验,可采用微视频、云课堂等方式,将书本上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为音视频,而这些音视频既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加深印象或总结而采用的材料。教师可以学流行的视频软件来制作相关的微视频。在内容上,翻转课堂中学生所接触的知识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那些知识,还有更多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和案例。在讲授高中政治原理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过时案例替换为时代性强的案例,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能通过案例感受到学习政治理论和知识的重要性。
3.转变考核方式,实现单向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
传统高中政治课,往往最终都是以纸质考试测验作为考核方式。而这种方式的重点就是考查基本概念和理论,难免让人觉得考试就是死记硬背。如果采用翻转课堂,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可以通过学生能否运用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来实现。比如,教师可以在考试时设置一些场景或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教师还可以布置小论文或读书报告、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的作业来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这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不仅要求学生能理解概念和理论,而且还要求他们能够将这些概念和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分析和解释问题。此外,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参与度的考查,在翻转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应当成为考核的一个参考指标。相对于原来课堂上仅仅通过点名回答的方式来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方法,翻转课堂中学生不仅身在课堂,更能让学生心在课堂。
篇7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而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却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个性的培养。
2.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占据着统治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3.焕发政治学科生机活力的需要。
长期以来,政治学科课堂是“教师讲条条、学生划条条、背条条”。鲜活的政治理论知识在学生那里成了死气沉沉、毫无用处的条条框框,考完之后就丢得一干二净。政治课堂对学生已无吸引力,成了学生不爱上的课之一,政治学科的教育目标也难以实现。
二、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片面追求形式的翻新,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能进行探究式学习了。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虽然气氛很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缺乏深层次的思维,更不用说提高探究能力了。
2.重表演轻常态。
这通常表现在“常态课”和“公开课”的差异上。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探究学习,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公开课的亮点甚至。但是,在平时的“常态”课上,高中政治课教师却很少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照样按老路走。
3.重教材轻变通。
有些教师非常注重新课程探究式学习,但一律按照教材布置的内容进行探究,不做任何调整和增删,且探究方法固定化、格式化,步骤公式化。有多少探究内容就探究多少,全然不顾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和变通,导致学生缺乏探究热情。
4.重自主轻指导。
探究式学习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最后的知识获得。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讲探究,就让班长、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大家辩论。自己却退到幕后,不参与、不引导,使得学生往往“探究”得挺高兴,却没有得到明确的知识。
三、完善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为更好推进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课堂探究式学习中的教师作用,笔者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学生主体,进行探究式学习。
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通常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材料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它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在对课题进行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运用教材结合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按自己的兴趣寻找课题的切入点,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资料,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然后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设想、方法和措施,这一切无不渗透着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生动体现。
2.丰富探究资源,融合课标与地方特色。
(1)精心选择课堂探究资源
探究问题的选择对探究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政治课知识涉及面广,涵盖经济生活、政治建设、文化生活,事事都探究既不可能又没有必要,教师要避免选题不当导致探究流于浅层,七嘴八舌只是热闹而已:也要避免选题不当而造成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多数学生成“陪衬”。因此,适合政治课探究的内容,既要是教师引导能力范围内的,又要符合学生的群体探究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品行修养提高、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提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话题。
(2)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成资源
高中政治新课程要求学生开展课外主题探究活动,学生探究后,会生成许多新的知识、新的收获,会有许多探究成果,如图片、录像、文字资料、实物等,有的写成小论文、有的写成调查报告、有的制作成PPT课件。教师在开展课堂探究活动时,可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究成果挖掘学生的生成资源。
(3)学生目主探究
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出自主探究问题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把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质疑,深入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生疑、探疑、解疑,激励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结论,有兴趣继续探究。
(4)教师点评升华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探究讨论中提出的不同观点进行点评,肯定其创新价值,指出其不足。不但要关注学生是否探究出结果,还要及时点评这些结果,点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意志、能力等。
四、加强研究性学习与信息资源结合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56-01
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常以题海战术和讲授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许多学生学习状况较为被动。高中政治学习重在理解,探究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逐步成为课堂主体。教师是课堂参与者,应当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以学生角度分析问题。学生学习知识若要学习的透彻,不能单单学习表面知识,而是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联系进行应用。
1.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探究目的不明确
高中政治知识的涉及面较为广泛,特别是社会学和经济学方面。多数政治教师因为自身理论深度、知识广度和专业素养差异,探究目的不够明确。一些教师为了探究而进行探究,没有做好备课准备。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过程盲目开展。一些教师探究问题缺少深度,学生很容易完成任务。设置的这种问题,不仅达不到提升的目的,而且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出探究性问题后,教师未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探究毫无目的。等到探究结束,教师不能进行探究总结,学生无法明确探究的目的。
1.2探究内容陈旧
政治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其时效性较大。政治教材应当适合时展,将社会中的一些时效性内容融入教学中。政治高考试卷中也经常涉及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学生了解时政,以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时政实现探究。但是多数教师探究教学内容设置时,用陈旧老化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教学难度也很大。若在举例分析过程中采取陈旧资料,学生的心理上会觉得厌烦,很难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探究主体错位
开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时转变教师的角色,尽量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独立的发现、调查和处理问题,以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探索政治课问题,得到技能、知识和情感的培养。由于高中政治知识的内容较多,偏离于实际生活,探究式教学存在较大困难。如果有效探究要求发挥出教师指导性作用。但许多教师更重视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按照拟定好的教学方式开展,学生只是辅学习,教学目的变成教学内容完成,并未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4探究方式单调
若要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保证探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时将生动的探究式教学变得较为单调,无法开展教学工作。由于缺少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探究,教学模式固定开展。只通过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学,制约了学生自主探究。个体化教学下放权力,许多课堂学生孤立的发挥作用,合作化探究缺乏实质性效果。若是全个体探究形式开展,也不利于探究目的实现。
2.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2.1精心设计探究过程
每一堂政治课都是以导入、传授基本知识、提升重难点、概括课堂知识、分析时政的方式进行,比较符合学生的掌握能力和知识结构。探究式教学应当精心设计整个过程,取得教学流水式发展。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规划、问题式、提问式,用兴趣化和多变化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传授基本知识时,学生进行自我研究。而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适度讲解。例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理解供求关系理论,让学生了解市场供求关系的难点,对此进行探究。重难点探究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在教学时引进时政分析,在讲解供求关系时提出我国物价上涨的现象。学生采用经济学供求关系进行分析,会提高自我分析问题能力。总结课程时,要在总结评价内融入学生探究过程,让学生明确本节探究的目的和内容。
2.2创建情境开展探究互动
创建情境教学能够实现教师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当创建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创设情境的素材可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教师以创建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后,学生带着问题将教材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不断深入探究。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探疑、解疑。在课堂探究结束之后,教师点评学生探究中提出的观点,肯定其中的创新价值,并指出其中的缺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还要进行及时的点评,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意志、态度、能力进行点评。
2.3创造和谐的课堂探究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中才可以相互启发和相互影响。教师需有意识的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探究氛围,提高自身政治修养,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对学生肯定的赞扬,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幽默的语气会活跃课堂氛围。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采取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打破师生的隔阂。
2.4拓宽探究空间
高中政治课探究空间和时间较为有限,除了平时课程教材知识探究,教师还应让学生参与社会更多探究活动,比如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社会公益服务和资料研究。高中政治课探究涉及面广,包括文化生活、政治建设、经济生活等。教师若选题不当,会造成少部分学生参与而多部分学生陪探。开展课外的主题探究,学生会有许多新收获和探究成果,比如文字资料、录像、图片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些探究成果写成小论文、调查报告或制作为PPT课件。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并锻炼了自身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局限性。
新时期新形势下,高中政治必须要加强探究式教学的研究。高中政治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但实际运用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必须有针对性开展教学计划。落实新课程需要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是传统教学转变为现代化教学的平台。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探究式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建情境和拓宽探究空间,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孙宇华.高中政治教师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3).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模式
传统的政治课忽视了政治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教代替学生的思考、分析,缺乏一种关系互动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 ,学生成为老师的附庸。因此,我国一直以来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与建设,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它应该达到的理想要求。
一、“学生自主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探究 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学而有思,思而后疑,疑有所问,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而非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自学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产生疑问。教师还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比如,针对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阅读训练策略,提出了粗读、细读、精读等方法。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读,重难点问题精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其形式也应多样化,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概括中心论点、整理知识网络等。在学习《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中,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目标、功能以及入世对我国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很头疼,缺乏相应的背景资料,内容空洞难以理解,很难记忆。针对这一情况,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为“入世”条款做了怎样的承诺,“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其次,了解本市经济的基 本 概况,尤其是结合本市的经济发展实际,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我市经济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引进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得出结论,并在此基 础上写出政治小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 )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解决了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问题。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学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形式加以解决。
在自学探究、合作互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提问题,找规律,推逻辑;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发散、聚合、逆向等思维品质。在此环节,教师应做好诱导质疑,鼓励求新的工作。诱导质疑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去分析与思考,允许对现有结论的怀疑与否定;鼓励求异,就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打破常规, 敢于超越。
二 、“互动师生关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中,教师处于单极表演状态。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观众和演员的关系。 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这种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必然剥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权。学生只能像观看电视节目一样对教师的表演进行欣赏,而无法参加到演出的行列中来。虽然在传统教学中也安排某些双边活动,但那不过是教师表演的一种点缀。如果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也有表演的机会的话,那就是在作业和考试中。互动课堂是师生的共同表演,教师与学生 同台演出,共同参与。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找到 自己的角色。在互动教学中,教师仍然有机会、有权利将 自己所理解的文本意义阐释出来 ,学生也有机会 、有权利将 自己所理解的文本意义阐释出来。阐释的过程就是双方进行视阈沟通与视界融合的过程 。通过这种沟通与融合,在教师的意义世界中增加了学生提供的意义,在学生的意义世界中更增加了教师阐释的意义。教学最后得到的意义既不完全是教师走进课堂之前的意义,也不是学生上课之前所理解的意义,而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意义。这种意义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生成的,是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中生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演员 ,都是表演者、行动者、体验者,都是意义建构的贡献者。平等是什么?平等就是参与平等,平等对待。思想政治课要让学生 能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 ,树立 正 确的价值观 ,不能仅靠教师的权威,靠自上而下的灌输,这样是不 能真正 实现这些教学 目标的,学生也不会从心底信服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师要善于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求得同学之间的“互 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机。
三、“自编自答”编题练习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课程改革并没有取消考试评价的制度,但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会做题。究其原因是: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做的习题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一些地方的中考政治主观题采用的是开卷考形式,初中三年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课本和老师,等待老师给“标准答案”。学生不会从多方位、多视角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这种盲目相信“标准答案”的做法严重约束了学生的开放式思维,扼杀了他们独立思维的精神。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消除依赖“标准答案”被动心态,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因此在复习课方面我尝试用“自编自答”编题练习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分析知识点,充分利用平时积累的时政资料自己编写练习题,自己完成答案或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或同桌交换练习做出答案。通过编题可以增强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自己做答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综合上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就是要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因此,每一位教师应该积极地探 索,在开放互动的教学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在充满民主气氛的学习环境中,才能真正学生主动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在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究为什么了,因而高中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干扰学生,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辩,“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下,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政治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来阐释相关的政治理论,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或高效学习,使他按自己的性向尽可能发展自身潜力,从而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站在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学习成功的角度来考虑、选择教学方式,让教学方式成为学习的拐杖,而不是教师讲技和讲艺的展演。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课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军训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在教育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要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的目标得以实现。
3、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如果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并与政治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将可以提高政治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可见,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渠道,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研究性课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多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