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结构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3:2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建结构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建结构工程论文

篇1

会议收到论文报告58篇并印发了文集,有140人参加会议,在第一天的大会和第二天的分组会上分别有17位和26位专家作了报告,另外还安排了半天时间进行自由发言和讨论。会议气氛热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不同观点之间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

鉴于这一会议的论坛性质,以下仅就会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及建议作一归纳,提交与会专家考虑并审议。



一、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结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检测)有关,而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条例等)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关联。



1.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

对结构工程的设计来说,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与结构的耐久性等几个方面。我国建筑物和桥梁等土建结构的设计规范在这些方面的安全设置水准,总体上要比国外同类规范低得多。



1.1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

与结构构件安全水准关系最大的二个因素是:1)规范规定结构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载(荷载标准值),比如同样是办公楼,我国规范自1959年以来均规定楼板承受的活荷载是每平方米150公斤(现已确定在新的规范里将改回到200公斤),而美、英则为240和250公斤;2)规范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大小,前者是计算确定荷载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时,将荷载标准值加以放大的一个系数,后者是计算确定结构构件固有的承载能力时,将构件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加以缩小的一个系数。这些用量值表示的系数体现了结构构件在给定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度,在安全系数设计方法(如我国的公路桥涵结构设计规范)中称为安全系数,体现了安全储备的需要;而在可靠度设计方法(如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称为分项系数,体现了一定的名义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安全系数或分项系数越大,表明安全度越高。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活荷载与恒载(如结构自重)的分项系数分别为1.4和1.2,而美国则分别为1.7和1.4,英国1.6和1.4;这样根据我国规范设计办公楼时,所依据的楼层设计荷载(荷载标准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值大约只有英美的52%(考虑人员和设施等活载)和85%(对结构自重等恒载),而设计时据以确定构件能够承受荷载的能力(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有关)却要比英美规范高出的10~15%,二者都使构件承载力的安全水准下降。日本与德国的设计规范在某些方面比英美还要保守些。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设计多根据发达国家的规范,就如我国解放前和建国初期的结构设计方法参照美国规范一样。至于中国的香港和台湾,至今仍分别以英国和参考美国规范为依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建筑物的活荷载标准值上,与国外的差别并没有象办公楼、公寓、宿舍中这样大。不同材料、不同类型的结构在安全设置水准上与国际间的差距并不相同,比如钢结构的差距可能相对小些。

公路桥梁结构的情况也与房屋建筑结构类似,除车载标准外,荷载分项安全系数(我国规范对车载取1.4,比国际著名的美国AASHTO规范的1.75约低25%)与材料强度分项安全系数均规定较低。

尽管我国设计规范所设定的安全贮备较低,但是某些工程的材料用量反而有高于国外同类工程的,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设计墨守陈规,在结构方案、材料选用、分析计算、结构构造上缺乏创新。



1.2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除了结构构件要有足够承载能力外,结构物还要有整体牢固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是结构出现某处的局部破坏不至于导致大范围连续破坏倒塌的能力,或者说是结构不应出现与其原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主要依靠结构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用来对付地震、爆炸等灾害荷载或因人为差错导致的灾难后果,可以减轻灾害损失。唐山地震造成的巨大伤亡与当地房屋结构缺乏整体牢固性有很大关系。2001年石家庄发生故意破坏的恶性爆炸事件,一栋住宅楼因土炸药爆炸造成的墙体局部破坏,竟导致整栋楼的连续倒塌,也是房屋设计牢固性不足的表现。



1.3结构的耐久安全性

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其严重程度已远过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格外重视。我国规范规定的与耐久性有关的一些要求,如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都显著低于国外规范。损害结构承载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之一;提高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在一些情况下也有利于结构的耐久性与结构使用寿命。



2.调整结构安全设置水准的不同见解

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较低,与我国建国后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历史条件有关。但是,能够对土建结构取用较低的安全水准并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需求,而且业已历经了较长时间的考验,这是国内土建科技人员经过巨大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安全储备较低,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相对不足。如果适当提高安全设置水准将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提高工程抗御灾害的能力。国内发生的大量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腐败和不善以及严重的人为错误所致。现在提出要重新审视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主要是基于客观形势的变化,是由于我们现在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今后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要满足今后几十年、上百年内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有些土建结构如商品房屋则更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商品属性的需要。国内近几年来已对建筑结构安全度的设置水准组织过几次讨论,在如何调整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次科技论坛上同样反映了这些不同的见解:

1)认为我国现行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是足够的,并已为长期实践所证明,而国外就没有这种经验。我国取得的这一成功经验决不能轻易丢掉,在安全度上不能跟着英美的高标准走;安全度高了是浪费,除个别需调整外,总体上不必变动。

2)认为我国规范的安全度设置水准尽管不高,但在全面遵守标准规范有关规定,即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三正常”条件下,据此建成的上百亿平米的建筑物绝大多数至今仍在安全使用,表明这些规范规定的水准仍然适用;但是理想的“三正常”很难做到,同时为了缩小与先进国际标准的差距以及鉴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耐久性的需要,在物质供应条件业已改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应适当提高。这种提高只能适度,因为我国目前尚属发展中国家。

3)认为我国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应该大体与国际水准接近,需要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曾经发生过的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规范的这一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为“三正常”的提法所掩盖。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3、结构设计规范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

自1984年国家建委和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以来,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已从80年代末期起抛弃了传统的多安全系数设计方法,从而统一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可靠度设计方法;其它的工程部门如公路、铁路、港口、水利的结构设计规范也正在或计划作这样的转变。我国规范的可靠度设计方法是参考国际上的相应标准ISO2394并经过国内科技人员努力后得以实施的。将可靠度设计方法用于结构设计规范,在国际学术界内通常被看成是一种发展趋势,但在工程内界则存在不同看法。尽管有了ISO2394,国外却鲜有重要或著名的结构设计规范已直接采用了可靠度设计方法,至今仍采用多安全系数设计方法或称荷载抗力系数法。在我国,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可靠度设计方法以及企图将我国各个行业的各种结构设计规范都用可靠度方法统一起来的做法,虽然工程设计界颇有微词,但学术界持赞成和肯定者是主流,不过仍不时有人对可靠度方法用于设计规范的适用性提出质疑。这次科技论坛上则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对规范可靠度方法的意见分歧。

对我国规范的可靠度设计方法持肯定意见的专家认为这是重大的科技进步,可靠度方法对安全度的概率定义要比定值的安全系数更清晰、更科学、更合理,当然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本身尚有不少缺陷,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结构设计规范所面向的是类型多样的复杂群体,在安全度上需要考虑的不确定性与不确知性非常复杂,并不是“从统计数学观点出发的概率定义”所能科学描述或处理;规范可靠度方法在我国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它并没有给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带来明显实效,反而造成了安全概念上的某些混乱;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结构的安全度用可靠指标和虚假的失效概率表达后变得更加不可揣摩和模糊不清,不如安全系数那样从安全储备出发的度量方法更为直观和便于处理具体工程的安全问题;现行设计规范中的可靠度方法很不成熟,存在不少根本缺陷;他们认为半概率的多安全系数方法更适用于规范,也不排斥可靠度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在综合判断安全系数的合理取值时予以考虑。



二、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包括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的适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



1、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现状

大多数土建结构由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困扰土建基础设施工程的世界性问题,并非我国所特有,但是至今尚未引起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设计与施工部门的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混凝土应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70年代末期,发达国家才逐渐发现原先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在一些环境下出现过早损坏。美国许多城市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和港口工程建成后不到二、三十年甚至在更短的时期内就出现劣化;据1998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一份材料估计,他们需要有1.3万亿美元来处理美国国内基础设施工程存在的问题,仅修理与更换公路桥梁的混凝土桥面板一项就需800亿美无,而现在联邦政府每年为此的拨款只有50~60亿美元。另有资料指出,美国因除冰盐引起钢筋锈蚀需限载通行的公路桥梁已占这一环境下桥梁的1/4。发达国家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路桥梁为对付除冰盐侵蚀及冻融损害,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50年代的2.5cm逐渐增加到4cm、6cm直到80年代后的7cm,而混凝土强度的最低等级也从50年代的C25增到后来的C40,桥面板混凝土从不要求外加引气剂、不设防水层到必须引气以及需要设置高级防水胶膜并引入环氧涂膜钢筋。而我国遭受盐冻侵蚀地区的公路桥梁在耐久性设计方面至今仍无明确要求,对混凝土保护层和强度的要求仅为2.5cm与C25,与上面提到的加拿大50年代水准一致。国内按这种标准设计的一座大桥,建成后仅8年,由于盐冻侵蚀,现已不得不部分拆除重建。我国建设部于80年代的一项调查表明,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一般可维持50年以上,但室外的阳台、雨罩等露天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仅有30~40年。桥梁、港工等基础设施工程的耐久性问题更为严重,由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过薄且密实性差,许多工程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海港码头一般使用十年左右就因混凝土顺筋开裂和剥落,需要大修。京津地区的城市立交桥由于冬天洒除冰盐及冰冻作用,使用十几年后就出现问题,有的不得不限载、大修或拆除。盐冻也对混凝土路面造成伤害,东北地区一条高等级公路只经过一个冬天就大面积剥蚀。我国铁路隧道用低强度的C15混凝土作衬砌材料,密实度和抗渗性差,不耐地下水与机车废气侵蚀,开裂与渗漏严重;对几个路局所辖的隧道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漏水的占50.4%,其中1/3渗漏严重,并导致钢轨等配件锈蚀以及电力牵引地段漏电,影响正常运行,而1999年颁布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仍未能对隧道的耐久性问题采取适当的对策,如适当提高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和在混凝土中掺入化学纤维等。

耐久性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在于我们许多正在建设的工程仍未吸取国际和国内的大量惨痛教训,还沿着老路重蹈覆辙。一些北方城市新建成的立交桥和高速公路桥,仍没有在材料性能和结构构造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防治冻融和盐害的综合措施。甚至大型工程如2000年投入运行的珠海莲花跨海大桥,其主体结构在浪溅区仍采用不耐海水干湿交替侵蚀的C30混凝土与3~4cm厚的保护层厚度。

有专家估计,我国“大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还可延续20年,由于忽视耐久性,迎接我们的还会有“大修”20年的,这个可能不用很久就将到来,其耗费将倍增于当初这些工程施工建设时的投资。

使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进一步加剧的原因有:

1)由于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习惯上以单一的强度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导致水泥工业对水泥强度的不适当追求,使水泥细度增加,早强的矿物成份比例提高,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我国对水泥质量的检验在强度上只要求不低于规定的最低许可值,而国外则同时还要求不高于规定的最高值,如果强度超过了也被认为不合格,这种要求还有利于水泥产品质量的均匀性。

2)工程施工单位不适当地加快施工进度,尤其是政府行政领导对工程进度的不适当干预。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尤其需要有足够的施工养护期加以保证,早产有损生命健康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混凝土。国内媒体上大加宣传的所谓几个月就修成一条大路、建成一座大桥、或盖成一幢高楼的工程以及抢工献礼工程,很可能就是今后注定要花掉更多资金进行大修的短命工程。提前完成合同规定施工期的在国外要被罚款,因为意味着工程质量有遭到损害的可能。

3)环境的不断恶化,如废气、酸雨,我国的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的30%。

当前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是尽快编制桥梁、隧道、港工等基础设施工程耐久性设计的技术条例,修订补充现行规范中对结构耐久性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各种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工作寿命,在重要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必须有使用寿命的要求和论证。当前在建的众多工程在耐久性上之所以仍然沿着重蹈覆辙的道路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在耐久性上没有可资遵循的新依据。更为严重的是现行规范中的有些条文,本身就对耐久性有害。为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在混凝土中合理使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合料是重要的技术手段,国外有的规范甚至规定在桥梁等混凝土结构中必须加入粉煤灰等掺合料,而我国的铁路混凝土桥隧施工规范仍在明文禁止使用。此外,工程技术界还存在长期形成的一些过时的看法,对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造成阻力。例如,顾虑会影响混凝土强度而不愿使用引气剂,而引气本应作为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和工作性的常规手段;又如,希望加大水泥用量来保证混凝土强度,而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本应是提高混凝土抗裂和耐久性能的重要途径。

在修订规范的耐久性要求上,交通部于2001年颁布的港工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已为其它土建工程行业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我们一方面要参照国内外已有的资料和经验,尽快编写出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文件以应急需,另一方面则要安排系统的研究项目,加大耐久性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国际上结构工程学科最为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相当落后。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离不开原材料和环境等特定条件,需要考虑本国的特点,是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研究成果的。

重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产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均需大量消耗国土资源并破坏植被与河床,水泥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已占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1/5~1/6,而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已居世界第二。我国现在每年生产5亿多吨水泥,与之相伴的是年耗20多亿方的砂石,长此以往实难以为继。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意味着节约材料,而耐久的混凝土一般又应是水泥用量较低和矿物掺合料(工业废料)用量较高的混凝土,所以耐久的混凝土正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国际上对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的设计工作寿命多为100年,有的如英国为120年。考虑到耐久性不足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国际上近年来有要求将这些工程的最低工作寿命进一步延长的趋势,如提出城市环境中的桥梁至少应有150年。



2.土建结构工程使用阶段的正常检测与维护

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概念,与使用阶段的检测、维护和修理不能分割,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来说尤其如此。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一些工程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我国有结构工程的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但没有如何使用的规范。有些工程倒塌事故,例如最近四川宜宾的南门大桥发生桥面坍落事故,就是因为桥面结构与主拱之间的吊杆在连接处发生锈蚀,如果有定期的检测要求,这样的事故很有可能避免。有些国家对于结构的损坏可能导致公众安全的建筑物与桥、隧等公共工程,强制规定必须定期检测;即使是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和外墙面砖等建筑部件,因其坠落后容易伤及公众,也有强制定期检测的要求。我国由于施工管理水平和事故操作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对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设置水准又相对较低,已建的工程中往往存在较多隐患,所以更有必要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要求。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虽然政府已作出了设计与施工的责任单位和个人需对其“终身负责”的规定,但是这种要求执行起来缺乏可操作性。要将结构安全质量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例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现在国内有大量土建工程因步入老化期需要诊治,也有大量已建的违章工程需要评估,更有许多工程发生病害需要诊断和加固,各地已涌现了不少从事土建工程诊断、治理与加固的队伍,并有蓬勃发展成为一种新兴行业的趋势。出现问题和病害以后再来治理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应该更加强调预防。对于在役土建工程的检测和评估,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要有从业人员的注册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予以规范。

从国家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资和对工程设计的要求来看,需要有工程整个使用期限即全寿命费用支出的论证。只注意工程项目建设的一次投资支出,很少考虑工程建成后需要正常维护与修理的长期费用,不但可能损害工程使用寿命和正常使用功能,而且经济上算总账会很不合算。在发达国家,由于新建工程少,用于维修的费用往往更为主要,英国1978年的土建维修费上升到1965年的3.7倍,1980年的维修费占当年土建费用总支出的2/3。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大兴土木,可是过去建成的大量工程已经或过早老化。国内40%公路桥梁的桥龄已大于25年,加上进入90年代以后交通量猛增,超载严重,以往的设计标准又低,路、桥的维修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养护维修费用得不到保证,造成工程安全隐患并在以后需要支出更多的大修费用。在土建工程的投资上,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已建工程维修的费用。

为加速路桥等公共工程建设,国家现在鼓励投资公司出资并给以一定期限如30年的经营收入作为补偿。如果对重要土建工程有必须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估的法规,就能保证这些工程在一定期限后归还国家管理和经营时的良好功能,对于设计工作寿命为100年的桥梁,至少还可正常使用70年,而不至于30年到期后国家接收的已是一个破旧的工程。



三、技术规范的作用与管理



这次科技论坛对于土建结构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作用与管理也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往往视技术规范为法,将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要求等同于法律条文来对待。技术规范或规程,与各种技术条例、技术要求、工法、指南等技术文件一样都是技术标准,本身不具有法律作用,只当工程各方(业主、设计、施工企业)认同作为设计与施工的依据并在契约的基础上,才能作为法律仲裁的依据。将技术问题法制化并强制执行,不利于技术进步和创造性的发挥,反而容易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当然,政府部门从国家和公众的整体利益出发,需要在安全、环保等重大原则上对土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出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法规,但法规一般并不需要提供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技术途径和方法,后者是技术标准的任务。政府也可以原则认可或批准某些重要的技术规范或其中某些内容使用。

土建工程有着强烈的个性,需要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具体特点去解决设计与施工问题。所以规范作为技术标准宜强调其指导性而不是强制性。如果规范条文看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条文,就有可能束缚设计施工人员的主动创造性并阻碍新技术的应用。。我国土建工程在结构设计上与国外相比的最大差距就在于方案与技术上的创新,这与以往过分强调规范的法律地位从而形成所谓“结构设计就是规范加计算”的倾向不无关联。我国的技术规范在编写风格上也有模仿法律的倾向,极少提及使用者需要注意规范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或允许并鼓励使用者在某些问题上可以另辟蹊径。如果在设计施工中要取代规范中已经落后过时甚至有害的技术规定,则无异于违法行为。相反,只要墨守规范,即使出了事故,就可不负法律责任。这样就在客观上降低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要求与职责要求,不利于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参与今后的国际竞争。为了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并杜绝钻规范条文的空子进行偷工减料,应有必要建立这样的共识并作出规定,即遵守了规范条文并不意味着就可免除法律责任。国外有些规范就是这样规定的。

企图不断加强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来解决屡禁不止的工程事故,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有关主管部门将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的部分条文抽出来,明确列为强制性条文,同时规定各个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须通过有关部门或其授权委任的其他企事业设计单位的审查,而审查的主要内容就在于对照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其任务已类似于执法;这种做法是否明智似可商榷。我国土建工程事故频繁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不善,特别是管理环节上的腐败;其次是施工操作人员素质低,又难以短期解决;过分强调规范的地位与作用,未能建立与规范配套的完整标准体系,比如缺乏指南、工法等更为详尽具体的技术文件,可以用来指导和规范设计与施工的各个具体环节,也有一定的关系。从设计角度看,出现事故主要不是由于没有按照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而是方案性的错误或忽略主要的设计条件;也有一些工程则因过去的设计标准过低,耐久性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应有的例行检测而导致失效。其实,要做到设计规范强制条文的要求最为容易,为此请专业人士审查似无必要。重要的工程设计应规定请专业单位全面审核,其要点也应在结构方案、构造方法与计算分析的原则上。从结构设计的国家规范中抽出的强制性条文不免支离破碎,个别条文的规定也不一定适合某些地区和某些工程的具体特点,反而造成麻烦。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技术力量悬殊,环境条件各异,客观上要求规范能给设计人员更多灵活性,少一些强制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规范的指导下,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去解决问题。总之,在规范标准上,要摆脱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过分强求统一、较少考虑个性和缺乏实事求是灵活性的倾向。要提倡和鼓励各省市编制地方性规范,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标准上,可有不同的设置水准。比如上海、北京、广州这些大城市应该高些,在抗震防灾要求上,更应区别对待。全国性的规范订得愈详细,其适用性可能变得愈差,造成的混乱也可能愈多;特别象岩土工程那样的规范更是如此。

技术标准中的强制性越多,也意味着政府有关部门在具体技术问题上需要承担的责任越重,而这些本来不该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规范中的要求是最低要求,在安全设置水准上,政府需要干预的也应是保证公众安全的最低要求。对于土建结构的抗震设计,政府有关部门至今仍规定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提高抗震的设防标准(建抗586号文件)。事实上,如将商品房的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抗震能力可提高约1倍,而增加的房屋造价相当有限,在众多城市中可能仅及居民用于室内装修费用的几分之一。政府的这一规定无异于限制居民只能购置抗震安全质量标准最低的房屋,如果发生地震造成损害,有关部门如何解释?

规范等技术标准的管理体制亟待改善。建国以来,由政府部门负责统管并指定有关企事业单位分别承担每本规范编写和修订工作的做法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有些在经费和人力上得不到保证,平时基本上没有专门人员去搜集了解规范使用中的问题并及时修改补充规范条文;面对新的结构型式、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规范的过时条文不但成为推广新技术的阻力,而且有被误用或盲目套用而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发达国家有关土建结构工程的规范及与之配套的各类技术标准多由行业协会或专业学会编制及管理,规范的翻新周期短,不象我们要长达10年以上。我国的学会与协会重复设置,分工不明,并且至今还依附于某一政府部门,基本上只起到政府职能部门非官方代言人的作用,距离独立和富有活力的健全机构还差的很远,如何发挥这些机构在技术标准编写和管理中的作用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建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整顿合并有关的学会、协会,加强其职能,并逐渐成为技术标准编制管理的主体。



四、准备提交政府有关部门考虑的建议



为了改善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这次论坛中提出了以下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考虑,:

1、桥梁、隧道、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已是当前亟待采取措施应对的重大问题。否则,一些工程的正常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将得不到有效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会蒙受巨大损失,并将给生产和公众生活带来长期困扰。

建议国家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主管土建工程设计标准的部门,能对工程的耐久性要求作重点审查,明确土建工程的设计应有最低使用寿命的要求,重要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应有正常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设计的独立章节与论证;

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对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重点支持;

建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在近期内编订有关法规标准给以立项资助;

建议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在其咨询研究项目中,联络国内有关专家,促进土建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导性技术条例的编制。



2、土建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应有定期的检测和正常的维护修理加以保证。对于重要土建工程,我国尚无必须进行安全检测的法规。在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上有重新建、轻维修的倾向,不利于工程寿命和投资效益。

建议对桥、隧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内实施强制性的定期安全检测。为此,需要制定法规,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检测与评估,需要建立从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与监管体制。凡属已建工程的安全诊断也可一并归入这一行业。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桥、隧、道路等土建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上,根据需要,加大工程维修费的比例。



3、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管理体制,发挥学会、协会在技术标准编制、修订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淡化技术规范条文的强制性质;鼓励编制地方性规范(标准)和企业标准,适应不同地区在环境地质和经济、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并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设计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它的质量问题不仅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严重的影响,还使得建筑物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在对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就要对设计技术进行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但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关于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计算与分析阶段的常见问题。目前的工程建设中,大都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等工作,这样不仅使得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还满足了现代化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要求。但在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其软件系统的应用效果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阶段中,就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和分析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设计师们在对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对计算软件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以外,还要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也要根据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对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大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采用相应的设计技术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强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们还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其质量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标准和准则。也是高层建筑设计单位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一定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支持下。才可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总体来讲。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建筑结构基础方案需要配置完善的施工地质调查报告。最大程度的发挥建筑物地基的潜力。必要的情况下设计人员还需要对地基的变形做好相应的演算。另一方面。设计单位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综合性分析。尤其是对于建筑物负荷以及上部结构类型。通过对这些综合性分析。最终选定最适合的基础方案。从而可以在提高设计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设计单位经济效益。一条基本原则是设计单位经常忽略的。那就是结构措施完善原则。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物结构的设计时。 需要注意结构组件的延展性。例如建筑物中钢筋的锚固长度等。同时。设计单位还需要注意建筑物薄弱环节以及建筑物本身温度对于建筑物组件的影响。对于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以及强压弱拉&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牢靠性。

2、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地基与基础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基础结构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在对其地基基础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其建筑物时常会出现沉降的现象,这就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如果其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可能会破坏了建筑基础底板的质量,为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针对不同程度的沉降量的工程,地基与基础设计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也是不同的。对于沉降量相对较小的工程,可以采用褥垫的方法处理,也就是说在地下室与持力层之间建筑一层保护带,在沉降作用发生时,保护层会承受一部分的附加应力,防止地下室地板因受力过度而开裂或沉降。同时,对天然地基也起到了养护的作用。这样,地基保养便从根本上达到了解决。对于有地下室的建筑,地下水的季节性变化也是影响地下室底板的重要因素。当降水期来临,地下水位升高。底板的防水设计得尤为重要。一般的地下室建筑,由于柱下承台的形式比较复杂,其基槽地膜形状也是较为繁复的,建筑复杂的外在轮廓一方面加大了防水设计的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工程造价。很多设计工程师仅仅考虑到建筑物当时当地的地理状况,忽视对降水这一因素的考虑,而导致在地下室底板设计时对防水工程的不全面。不科学。在室外地坪之下的结构部分,外轮廓形状设计应尽量简洁,这样有利于建筑防水的施工。另外,在具体的设计方略上,采用统一地下室底板和柱下承台的下标高的反承台法。这一方法的具体做法:在地下室内部做滤水层和覆土,同时对柱下承台进行加厚工程的设计。这样一来,基槽地膜形状变得简单,方便施工,缩短了施工时间,从而施工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

3、关于混凝土上部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混凝土上部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混凝土上部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对策。由于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难免会需要反复的修改。所以在设计之前很有必要将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好。进行设计更改的时候。也能有一个调整的余地。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对结构设计进行建模计算。通过计算机将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了问题进行一个周密的预测和估算。在上部结构设计阶段,要考虑建筑物的抗震功能,当遇到中震时,我们应考虑第一级别的剪力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要使得工程造价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投资商的经济效益。

权衡建筑质量和投资回报之间的重要性)所以在设计时。应该尽量的优化结构设计。要始终牢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原则。具体来说。设计时要注意测试地基的抗压性%检查支撑架的稳定性%控制钢筋的锚固氏度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的最终效果令人满意。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之前。必须要和承包商投资商有一个全面和谐的沟通过程。主要是来讨论建筑结构的类型以及施工的具体要求。 这样将会有利于设计人员充分了解本次建筑工程的施工基调。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思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对于不同的基础形式,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也各不相同。常见问题如下:对于地下车库中的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的计算方法因各地方基础规范有不同的规定,对基础底面积大小影响较大。当地库底板厚度满足一定要求的情况下,独立基础的埋深可取自室外地面及室内地面计算埋深的平均值。对于平板筏板基础,上部结构刚度、板底地基土的基床系数等都对筏板的计算有一定影响。设计时应将上部结构刚度传给基础,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并合理选取基床系数,有效降低基础工程量。另外,基础底板及地下室的外轮廓应尽量简洁,有利于防水工程的施工和降低造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不仅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严重的影响,还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效益,因此我们就需要的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3

论文摘要:文章提出解决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后面向市场经济的需求。

一、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结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检测)有关,而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条例等)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关联。

1.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对结构工程的设计来说,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与结构的耐久性等几个方面。

2.调整结构安全设置水准。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较低。现在提出要重新审视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主要是基于客观形势的变化,是由于我们现在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今后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要满足今后几十年、上百年内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有些土建结构如商品房屋则更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商品属性的需要。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结构的安全度用可靠指标和虚假的失效概率表达后变得更加不可揣摩和模糊不清,不如安全系数那样从安全储备出发的度量方法更为直观和便于处理具体工程的安全问题;现行设计规范中的可靠度方法很不成熟,存在不少根本缺陷;他们认为半概率的多安全系数方法更适用于规范,也不排斥可靠度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在综合判断安全系数的合理取值时予以考虑。

二、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包括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的适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

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概念,与使用阶段的检测、维护和修理不能分割,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来说尤其如此。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一些工程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我国有结构工程的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但没有如何使用的规范。如果有定期的检测要求,有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我国由于施工管理水平和事故操作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对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设置水准又相对较低,已建的工程中往往存在较多隐患,所以更有必要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要求。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虽然政府已作出了设计与施工的责任单位和个人需对其“终身负责”的规定,但是这种要求执行起来缺乏可操作性。要将结构安全质量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例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现在国内有大量土建工程因步入老化期需要诊治,也有大量已建的违章工程需要评估,更有许多工程发生病害需要诊断和加固,各地已涌现了不少从事土建工程诊断、治理与加固的队伍,并有蓬勃发展成为一种新兴行业的趋势。出现问题和病害以后再来治理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应该更加强调预防。对于在役土建工程的检测和评估,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要有从业人员的注册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予以规范。

从国家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资和对工程设计的要求来看,需要有工程整个使用期限即全寿命费用支出的论证。只注意工程项目建设的一次投资支出,很少考虑工程建成后需要正常维护与修理的长期费用,不但可能损害工程使用寿命和正常使用功能,而且经济上算总账会很不合算。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大兴土木,可是过去建成的大量工程已经或过早老化。加上进入90年代以后交通量猛增,超载严重,以往的设计标准又低,路、桥的维修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养护维修费用得不到保证,造成工程安全隐患并在以后需要支出更多的大修费用。

三、技术规范的作用与管理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往往视技术规范为法,将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要求等同于法律条文来对待。技术规范或规程,与各种技术条例、技术要求、工法、指南等技术文件一样都是技术标准,本身不具有法律作用,只当工程各方(业主、设计、施工企业)认同作为设计与施工的依据并在契约的基础上,才能作为法律仲裁的依据。将技术问题法制化并强制执行,不利于技术进步和创造性的发挥,反而容易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当然,政府部门从国家和公众的整体利益出发,需要在安全、环保等重大原则上对土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出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法规,但法规一般并不需要提供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技术途径和方法,后者是技术标准的任务。政府也可以原则认可或批准某些重要的技术规范或其中某些内容使用。

土建工程有着强烈的个性,需要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具体特点去解决设计与施工问题。所以规范作为技术标准宜强调其指导性而不是强制性。如果规范条文看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条文,就有可能束缚设计施工人员的主动创造性并阻碍新技术的应用。我国土建工程在结构设计上与国外相比的最大差距就在于方案与技术上的创新,这与以往过分强调规范的法律地位从而形成所谓“结构设计就是规范加计算”的倾向不无关联。我国的技术规范在编写风格上也有模仿法律的倾向,极少提及使用者需要注意规范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或允许并鼓励使用者在某些问题上可以另辟蹊径。如果在设计施工中要取代规范中已经落后过时甚至有害的技术规定,则无异于违法行为。相反,只要墨守规范,即使出了事故,就可不负法律责任。这样就在客观上降低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要求与职责要求,不利于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参与今后的国际竞争。为了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并杜绝钻规范条文的空子进行偷工减料,应有必要建立这样的共识并作出规定,即遵守了规范条文并不意味着就可免除法律责任。国外有些规范就是这样规定的。

企图不断加强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来解决屡禁不止的工程事故,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有关主管部门将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的部分条文抽出来,明确列为强制性条文,同时规定各个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须通过有关部门或其授权委任的其他企事业设计单位的审查,而审查的主要内容就在于对照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其任务已类似于执法;这种做法是否明智似可商榷。我国土建工程事故频繁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不善,特别是管理环节上的腐败;其次是施工操作人员素质低,又难以短期解决;过分强调规范的地位与作用,未能建立与规范配套的完整标准体系,比如缺乏指南、工法等更为详尽具体的技术文件,可以用来指导和规范设计与施工的各个具体环节,也有一定的关系。从设计角度看,出现事故主要不是由于没有按照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而是方案性的错误或忽略主要的设计条件;也有一些工程则因过去的设计标准过低,耐久性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应有的例行检测而导致失效。其实,要做到设计规范强制条文的要求最为容易,为此请专业人士审查似无必要。重要的工程设计应规定请专业单位全面审核,其要点也应在结构方案、构造方法与计算分析的原则上。从结构设计的国家规范中抽出的强制性条文不免支离破碎,个别条文的规定也不一定适合某些地区和某些工程的具体特点,反而造成麻烦。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技术力量悬殊,环境条件各异,客观上要求规范能给设计人员更多灵活性,少一些强制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规范的指导下,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去解决问题。总之,在规范标准上,要摆脱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过分强求统一、较少考虑个性和缺乏实事求是灵活性的倾向。要提倡和鼓励各省市编制地方性规范,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标准上,可有不同的设置水准。比如上海、北京、广州这些大城市应该高些,在抗震防灾要求上,更应区别对待。全国性的规范订得愈详细,其适用性可能变得愈差,造成的混乱也可能愈多;特别像岩土工程那样的规范更是如此。

技术标准中的强制性越多,也意味着政府有关部门在具体技术问题上需要承担的责任越重,而这些本来不该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规范中的要求是最低要求,在安全设置水准上,政府需要干预的也应是保证公众安全的最低要求。对于土建结构的抗震设计,政府有关部门至今仍规定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提高抗震的设防标准(抗586号文件)。事实上,如将商品房的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抗震能力可提高约1倍,而增加的房屋造价相当有限,在众多城市中可能仅及居民用于室内装修费用的几分之一。政府的这一规定无异于限制居民只能购置抗震安全质量标准最低的房屋,如果发生地震造成损害,有关部门如何解释?

规范等技术标准的管理体制亟待改善。建国以来,由政府部门负责统管并指定有关企事业单位分别承担每本规范编写和修订工作的做法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有些在经费和人力上得不到保证,平时基本上没有专门人员去搜集了解规范使用中的问题并及时修改补充规范条文;面对新的结构型式、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规范的过时条文不但成为推广新技术的阻力,而且有被误用或盲目套用而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土建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应有定期的检测和正常的维护修理加以保证。对于重要土建工程,我国尚无必须进行安全检测的法规。在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上有重新建、轻维修的倾向,不利于工程寿命和投资效益。对大型公建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内实施强制性的定期安全检测。为此,需要制定法规,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检测与评估,需要建立从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与监管体制。凡属已建工程的安全诊断也可一并归入这一行业。

要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管理体制,合理设置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水准,必须考虑工程失效的风险后果、社会的财富与资源供给、乃至公众的意向等多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有必要重新审视现行土建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组织论证。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4

【关键字】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组织设计,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土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是土建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土建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做好土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当前我国土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工作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土家工程施工的发展,也影响施工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土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进行一些探讨,希望对于土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有所帮助。

二.概要分析

现阶段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和四大类。第一方面就是指导性的施工组织设计,这种施工组织设计又包括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两大类。而指导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其所对应的是单项的工程、招标类工程以及群体性工程,这类工程的内容量较大,同时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其中一些内容只能作为指导性或者是总的原则,不能直接用于实际的施工,因此这一类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而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根据工程的特点,或者是将其作为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所确定的总的原则下的一个补充,这一类组织设计的内容比较的详细、很全面同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独立性,是施工的主要根据。

三.土建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分析

土建工程的施工组织总的设计是一个具有宏观性的技术经济方面的综合性文件。

1. 土建工程施工总的设计必须要表述的内容

土建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应该具有让人能够很清楚的了解施工工程的基本情况以及各个施工单位的基本特点以及其他方面,这样就可以通过清楚的了解来确定施工总设计所表述的施工方法是否先进科学,同实际的工程概况相适应。所以,土建工程的基本情况就是土建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要作出准确的说明。同时,“四通一平”方案要尽可能的具体,这样就可以避免各个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中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还要根据各个施工单位对于工程竣工的时间要求,对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优化,从而减少机械设备的浪费,提高整个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要简洁的表述施工的方法

所谓工程的施工方法就是指整个土建工程的总体的施工方法,工程的施工方法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应该在施工组织总设计里面详细的表述出来,对于施工方法要进行广泛的讨论和论证,寻找出最好的施工方案。例如可以对工程主体使用滑模、爬模、倒模、大模板等这些较好的施工方案,但是经过我们的反复论证和讨论,最后确定爬模是最好的施工方案,同时对于该施工方法,我们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应该比较简明的表述出来,可以将其表述为某某主题工程采用爬模施工方法等,然后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将其进行完善。

四.投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投标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该工程设计应该遵循相关规范以及技术的要求,但是该工程的组织设计同时也是进行标的竞争的一个方面,因此这就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对工程要有充分的了解

在组织设计书中对于工程的特征表述比较简单,主要是招标人员已经对工程有力很好的了解,同时在组织设计书中,要将招标工程可能给招标方造成的影响以及招标工程所处的位里在组织设计书中很好的表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人们认为投标方已经对工程有了很好的了解和认识,并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方案选择

这主要是指主体工程的方案选择以及那些特殊的安装工程的方案选择。对主体工程而言,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有多种,了解招标方录乐意接受的方案天必须进行了解的一项内容,因为某一地区对某一项施工技术的工人同是存在粉差异的,同时周围工才呈同类技术的使用效果对确定的方案有着无形的影响。如一个筒体结构工程,内部结构中的漏斗可以采用与筒体整体施工或采取后浇技术,投标方在工程质疑中提出采用后浇技术施工漏斗的方法得到认可,无疑采用滑膜是优先考虑的方案,同时可以说明招标方最容易接受的方案是滑升模板施工,提出其它施工方案无疑容易遭到招标方的否认。对已确定的施工方案不应叙述其方法,只需说明其特点。

3.进行详细的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包含平面布置、运输方案、施工生产、人员安排等。其中施工人员的安排是主要内容。要详尽说明拟派人员施工经历、业绩等,要尽蚤选择已被招标方接受的施工负责人和施工队伍。

4.制定施工的进度图表

在编制投标工程施工进度图表时,有众多不定因素存在,如编制工程网络进度图表时可能会出现逻辑关系矛质的情况。根据工程投标的经脸,在开标过程中约20 分钟宣读施工组织设计的时间内,在仅有的几分钟内使评标人员接受纯粹性的网络图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对网络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五.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不要照抄工程施工的规程和规范

一般部位操作方法的叙述要简要,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可能会引发其它施工问题的部分应写明。如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提出钢筋接头处需要平齐,引发必须配备保正切割符合要求的钢筋设备。具体的操作方法不在设计中予以明确,而是在技术交底时详述。

2.要有详细的施工进度图表

施工进度图表不单体现工程的进度要求,它间接地反映施工产、员的素质,技术的先进性,季节影响,设备机具的配备水平,物资准备等。要在众多的因素中以及在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中,对进度图表进行优化,编制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图表。

3.要很好的表述出施工作业的具体内容

施工作业设计在单位工程中主要针衬主体工程的施工,特殊构件石之节点的施工,高级饰面拼接方法,特殊构件吊装等。才色工作业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经济效益等,所以作业设计要突出图纸的设计,要假定不利因素,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最后进行合理优化。

六.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土建工程施工的分项施工的组织设计主要是由于工程出现了分包、施工方案未定或者是新技术的应用等情况下才会采取的设计方法。这种施工组织设计实际上是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个分包的施工组织设计,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不再对此进行分析。

七.结束语

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对于土建工程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组织中,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站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标准化管理措施 (被引用 3 次) [期刊论文] 《交通标准化》 -2008年8期

[2]刘新强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论文]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年5期

[3]付毅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究 [期刊论文] 《科技风》 -2011年24期

[4]崔文运 张淑英 浅谈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并密切结合工程预结算编制的必要性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1期

篇5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 可塑性 建筑美学 场所精神

Abstract Based on the plastic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rete building, propos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esthetic value of modern concrete building cases, combined with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trends. Analyzing the modern concrete buildings from genius loci, brutalism and literati aspects. Making an explicit explanation on the influence that the changes of concret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under the concret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ncrete building, plasticity,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genius loci

1.相关理论解读

1.1可塑性

可塑性是指混凝土建筑在形体上能被模板规定成任意形状,建筑形体的规定性不强,自由度很大,可塑性是使混凝土的表现力完全不同于其它建筑材料的最主要性质。混凝土的成型过程是一个由动态变为静态的过程,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它可以依据模板而塑成任何形式。也就是说混凝土没有固定的形式,它的最终形态有模板决定,这就为建筑中的美学考虑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与砖石、木材等传统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具有许多不同的材料特点。首先,由于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结构的各个部分是以一个整体状态结合在一起的;其次,混凝土是在一种半流质状态中制作的,因此它可以塑造成任何形状。

以上两个特点,都可以基于混凝土的可塑性所延展出的,而正是由于建筑师和结构师们利用了混凝土的这一特点,使之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用于表现建筑师意匠和营造特定建筑美学的“神器”。从设计上来讲,混凝土的流体状态及力学性能使得它广泛应用于专注形态塑造的建筑,也流露出技术上的美学意义,这充分展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1.2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1.3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历史

从材料的工程学和结构角度来看,罗马人将混凝土从天然的填充料发展成主要的结构材料。万神庙穹顶的建造过程没有使用模板,而是采用卧砖分层圈砌。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大多数重要的结构和工程发现及研究并没有延续下来,18世纪以前,混凝土并没用被当成建设的主流材料。

到19世纪,法国首先开始使用混凝土作为建筑立面的表现材料。水泥的发明直接推动了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此后混凝土的运用也日益广泛。意大利建筑师皮埃尔・奈尔维在推动混凝土使用的路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对于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奈尔维既是建筑师,又是一位诗人,他努力将建筑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喜欢称他为“钢筋混凝土诗人”。

2.混凝土建筑之美学解读

在建筑理论流派多元化的今天,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多元的。由于混凝土自身所具有的可塑性特点,使之不仅成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也在体现建筑的美学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案例来解读基于可塑性特点而建造的混凝土建筑的美学价值。

2.1场所精神之美

建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也是空间的营造,或者更为主要的,是作为空间基础的“场所”的营造。混凝土建筑营造空间氛围的时候,其意境含蓄、韵味隽永。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葡萄牙馆就表现了对混凝土柔性特征的探索。

他用一片薄薄的混凝土幕用金属线悬挂在两边的建筑上,形成一个3900平方米的有顶广场。这块巨板长65米、宽58米、高10米,两端对称。用纤薄的混凝土板展示了混凝土结构的柔性,打消了人们心中对混凝土厚重庞大的印象。屋面像雨篷一样轻巧地覆盖在中央广场上方。丝毫体会不到混凝土屋面的沉重坚实感。这个结构就是模仿传统的葡萄牙集市:在厚重的房子前面支起一片帐篷。通过轻薄的混凝土构件,营造了一种传统集市的场所感,让人们在置身其中时,忘掉了繁华都市的喧嚣,去体味古朴和谐的市井之风。

2.2粗野主义之美

“粗野主义”是50年代到60年代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粗野主义经常将混凝土毛糙的方面暴露出来,极其夸张那些沉重的构件,并把他们冷酷地碰撞在一起。混凝土的可塑性特点和视觉效果符合了粗野主义所倡导的审美观念。作为粗野主义的倡导者,柯布西耶设计建造了许多迎合粗野主义审美观念的建筑,最有代表的应是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可以说是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建造的混凝土建筑典范之一,这个建筑也是柯布西埃新的探索的结果。郎香教堂是他绝无仅有的非几何形式的有机形态建筑。它粗壮敦实的体块,混沌的形象,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间的一个小山包上。顶部呈自由曲线形,用两层钢筋混凝土薄板构成,在边缘上两层汇合并向上翻起。从内部往室外看去,窗户成为一个个透光的方孔,造成一种不稳定感,迫使人们面向祭坛方向,造成很特殊的宗教氛围。

2.3文人意匠之美

随着混凝土浇筑技术及轻骨料的不断更新,混凝土建筑的外表形式有了新的种类,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选用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外表皮饰面或内部构件。这些建筑师往往具有文人的气质。他们将思想通过混凝土来表达出来,比较出名的有安藤忠雄、路易斯・康、刘家琨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混凝土是最常见的材料。他们倾向于一种淡雅的文人墨客的情愫。在严格的技术控制管理之下,混凝土表面质感变得极为细腻柔和,这种混凝土与表现结构力度的混凝土略有不同,它显示出混凝土的另一面,在空间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以下以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为例。

设计者最初的设想是希望用清水混凝土表现一部“人造石”的建筑故事。但由于施工技术原因,难以在浇筑过程中保证墙体的垂直度,只好采用一种叫做“框架结构、清水混凝土与页岩砖组合墙”的组合墙特殊工艺。整个主体部分清水混凝土外壁采用凹凸窄条模板,形成明确的肌理,增加外墙的质感和可读性。为使建筑整体像一块“冷峻的巨石”建筑外部整体拟采用清水混凝土。在他眼中,在流行给建筑涂脂抹粉的年代,清水混凝土的使用已不仅仅是建筑方法问题,而且是美学取向和精神品质的问题。

4.结语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艺及混凝土材料添加剂的更新,会给未来混凝土建筑的外观表现及内在功能带来新的冲击和变革。同时,对于混凝土建筑的美学思考也会慢慢的改变。但是,最为混凝土最重要的区别于其他建材的特点――可塑性特点永远不会消失,也正是利用这一特点,混凝土建筑较其他的建筑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价值永远不会消失。围绕可塑性原理,混凝土建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每一个人期待,也值得每一个建筑师大胆的去尝试这种充满挑战性建筑实验。

参考文献:

1. 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 汪丽君、汤桂元,“诗意”的建造――混凝土的表现之美,新建筑,2003(6) 74-77

3. 李有芳,当代中国建筑美学思潮,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6

4. 杜清华,混凝土的现代建筑艺术表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6

5. 李宇,建筑的材料表现力,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7.3

6. 朱彩霞,解读马赛公寓,山西建筑,2007(32) 47-48

篇6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土建工程行业,土建施工企业在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同时又要追求最大的企业利润。因此,只有加强土建现场管理,才能实现盈利目标。文章从目前土建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并从人员管理、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以供参考。

二、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市场竞争不规范

随着土建市场的逐步扩大,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了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投资方一般只考虑工程造价中的市场利润或定额利润,而不关注中标价格是否低于成本。目前,在高利润空间的土建行业内,对施工单位的收费标准一般按照企业资质等级高低而有所区别。因此,为了追求更高利润,资质低的企业挂靠资质高的,待工程中标后则不记成本,不择手段甚至采取违法行为来控制工程投资。

2.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

土建施工现场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一旦出现问题,对承包商及监理单位声誉带来较坏影响,承包商对于质量问题的后期处理所花的代价也更大。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3. 材料的质量和管理不科学

(一)虽然我国在土建材料市场上采取了很多质量管理措施,但从整体而言,对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程度很低,质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传统而简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采用,但很多区域的土建材料质量检测机构依然是人工操作,手工填写表格,工序缺乏严密性,且繁琐,失误较大,甚至是人为的修改数据,使得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二)土建材料的施工单位对土建材料的质量管理不科学。目前,各种工程土建的施工单位是土建材料最大的消费主体,但很多土建企业在材料采购的标准不够严格,从材料购买,缺乏一定的专业辨别能力。同时,在各种土建材料进入施工区后,对不同的材料缺乏统一的分类和统一的分区堆放,造成很多材料之间互相侵蚀,材料生锈变质情况严重,严重的造成了土建材料质量的变化,使得原本合格的材料失去了质量保障。

三、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探讨

1.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为社会和人民生活需要建造出优质满意的土建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按施工客观规律组织生产, 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各项作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消除施工现场的浪费现象,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合理组织人力资源,搞好班组管理、项目管理,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

2.加强土建施工材料的管理

(一)做好质量的抽样检测,客观记录。材料进场后应该按照检测规范进行见证抽样送检。见证抽样送检应严格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样必须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督下进行,提供质量检测试样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对其真实性负责,检测报告中应注明见证人单位及姓名。

(二)采用正确的方法保管土建材料。进场的土建材料应按照平面布局堆放并设立标识,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由于大部分土建材料在受潮之后都会变质,所以还要做好防水工作,防止水泥受潮、钢筋锈蚀等。在材料保存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取用时应先检测再使用。如水泥一般存放时间不超过3个月,若存放超过3个月需要取用时必须经过反复检测合格之后才能使用。

3.土建工程施工现场进度科学管理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需要依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目标来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执行期间结合工程实际进度对计划进行纠偏和控制,以求工程进度与预期目标相符。具体的说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期间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应进行施工进度计划及预期目标的制定;其次,依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并将工程实际进展情况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偏差,制定方案来纠正偏差;最后,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组织和协调,包括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土建施工单位与安装单位之间的进度上的搭接,空间与时间上的协调等。

4.现场施工质量的科学管理

(一)土建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土建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二)制定完善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对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行操作培训,从理论上深刻明白操控原理,从实践中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务必使所用施工人员都可以严格达到施工标准,操控熟练,能够满足工程技术相关规范,杜绝胡乱施工操作的现象。

(三)从全面控制的角度出发,找出产生误差或者失误的原因,分析制约每道工序质量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消除恶劣影响,减少制约工程质量的因素。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的前后执行顺序,杜绝前后跳跃施工,尤其是时间急促,施工匆忙时期,要尽量减少多种工序的交叉,保证整个施工顺序的合理稳定。

(四)采用先进科学而质量可靠的机械设备,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施工效率,更能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高质量。使用质量稳定的设备,提高整个工程施工的自动化,更能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同时减少了机械的坏损,节约了施工时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施工过程质量的提高。

5.要严格保证土建施工现场的安全

做好土建施工现场的安全服务保障是土建施工企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安全生产是最主要的。但是,由于建筑产品本身生产周期长、受外界影响、干扰的因素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要涉及到各个层次、各个施工人员,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好施工与安全的关系,加大土建施工项目不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抓住重点,把握关键,选取时机,消除安全隐患。

四、结束语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美化装饰工程的依据方法,及其优化控制的科学,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施工现场管理问题贯穿于土建工程的整个进程,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强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天龙 变电站土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土建与发展》 -2012年5期

[2]-刘惠丽 浅谈土建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管理观察》 -2012年7期

篇7

关键词:土建工程 电气安装施工 配合工作

中图分类号:S219.033文献标识码:A

1.电气施工在土建施工中重要性分析

土建施工需要做好建筑的电气安装、排水、通风、取暖等工作。如果在进行某一阶段施工时,无法从整体上考虑施工的内容,将会给其他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电气安装是土建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明管暗道的铺设、电源进户、防雷装置等都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有效开展和总体质量。因此电气安装在土建施工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2.电气安装施工前的准备

电气安装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它关系着施工中的工作是否顺利。电气安装施工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一、安装人员要提前与土建施工的工作人员对施工图及电气图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自身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二、制定出与工程计划相匹配的施工计划,采取与施工建设相符合的技术、方法等,保障电气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三、制定出交叉配合施工计划,保障各个部分在土建施工中有序进行。并制定出准确的施工计划表,以免出现问题,阻碍施工进程。四、准备好施工需要的预埋件,相关的技术和材料,做好必要的防腐工作。

3.电气安装在土建施工中各个阶段的具体配合

3.1基础施工阶段

在基础阶段,电气安装施工需要在建筑物进行打桩的时候,做好防雷接地工作。特别是引线孔预留、过墙孔、管线预埋等。在墙体砌筑施工阶段,电气安装需要配合的内容是电缆进户、信号新进户等暗管铺设工作。为有效的避免安装施工过程中对墙体的防水层造成破坏,需在做防水之前完成这部分工作。此外在过程中,还要注意按照图纸中的位置、尺寸等预留轴线。电源、插座等位置要按照设计图纸严格进行。墙面板安装时还要做好开关箱、插座箱、配电箱等。安装时一定要保证美观,箱体与墙板之间要结合紧密。同一间电气安装在高度、质量等方面保持一致。特别是在进行高层民用建筑电气安装时,由于卫生间墙板上的线路特别多,因此在施工的时候,要及时与其他施工内容进行有效协调,避免发生冲突影响工期和质量。

3.2结构施工阶段

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做好各个部分的暗线铺设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它严重影响着土建施工的质量。在进行地面混凝土浇筑时,电气安装人员必须将地面中的管线、内接线等铺设完毕。在铺设时要尽量避免管线交叉。由于混凝土浇筑一般是在楼底先经钢筋绑扎之后进行,因此对于线管铺设位置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周密计划和安排。如果管子或是接线盒与钢筋绑扎的位置发生了冲突,可以将此位置的钢筋拨开,待线管或是接线盒安装完成之后,再接拨开的钢筋适当归位。对预留管线要进行时时观察,避免在浇筑时发生偏移。对于出现破损的线管要进行及时修复。接线盒、灯头盒等要紧密的镶嵌在模板之间并用纸团塞严,避免浇筑时混凝土淤塞影响安装。

对于现场浇筑的梁柱等实施电气安装的时候,要在浇筑前将线管、灯位、开关盒等安装好。一般在框架结构的电气安装工程中,采用的是暗线铺设。施工人员要在详细了解施工图纸的基础上,与土建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沟通,以便最好配合工作。

对于预制的梁柱或是楼板等,为保证制作出来的梁柱、楼板等符合电气施工的要求,电气安装施工人员要和土建技术人员与厂商进行沟通和协调,对其中管线安装的序列、位置等进行统一。在对预制构件进行施工时,要注意将预制构件里的管线与预留管线小心进行连接,并在连接部位预留一个接线盒,然后再铺设连接线路用的线管,完成之后用砂浆进行填充。

3.3装修施工阶段

由于目前人们对房屋装修都比较讲究,且房屋内装修的质量与墙面有重大的关系,因此电气安装施工要在墙面工作完成之后再开展。开展之前要对工程中预留的线管等进行详细的核对,避免在装修时出现失误或发生遗漏等现象。此外还要特别注意看管线是否出现阻塞。如果有就及时进行补修,以免影响进度。

在对吊顶内部进行管线铺设时要在主吊顶的龙骨固定完成之后进行,线管应卡在龙骨之上。吊顶上接线盒的位置不能超过吊顶平面,并及时的将电线穿入线管。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在进行次龙骨和上面板的安装。在上面板装完之后,还要精准测量出吊灯的位置,要做好面板开孔,预留接线盒等工作。

在进行内部装修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在进行时电气安装施工人员可以先将管子配好,并在其中打入引线钢丝。吊顶完成之后,直接进行穿线接线以及电气设备等工作。对于一些轻型壁板或是复合型墙体进行配管的时候,一定要在之前准确的计算出接线盒的位置以及管子的走向。由于墙的厚度比较薄,因此在与装修人员配合挖空时一定要注意孔口的直径越小越好,但不要影响电气设备的安装。在安装照明器具、水暖设备等电气设备时,一定要注意对装修人员成果的保护,避免污染墙面。

3.4调试阶段

对所进行的电气设备进行调试是电气安装施工的最后环节。在进行调试时,一定要注意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配电箱、接线盒等位置。看它们的布线是否平整,连接是否牢固。对于一些送电的设备要在绝缘测试合格之后再进行送电测试。对于这些设备的测试,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杜绝凭借个人经验敷衍了事,冒然进行送电测试。对电气设备进行测试时,要先进行空载运行测试,再进行负荷运行测试,先进行单体测试,在进行联动测试。且测试的时间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便更好的测试出电气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

4.结语

总之,电气安装施工在土建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施工人员一定要积极的与其他专业之间做好协调与配合,保证各个施工阶段按时按完任务。电气安装人员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施工技术进行发展与创新,不断促进电气安装施工与土建施工的配合程度,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及标准。

参考文献:

[1] [1] 李志文,刘园园.室内排水管道安装与土建的配合[A].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9

[2] 陈小阳,吕军子,郭振权.住宅建筑中电气安装存在的问题与防治[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 2009

[3] 颜志宾,颜社旗.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 2007

篇8

[论文摘要]热交换站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热交换站工程造价由站房、设备、安装三部分组成,造价控制从收集原始资料开始,通过市场调查,做好设备及站房选型;通过招标,选择设备生产厂家、站房土建及设备安装施工企业;通过科学管理,控制好施工中的造价。

在我国北方,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为冬季采暖期。以往进入采暖期后,各家各户都是通过自燃煤炉或单位自建燃煤锅炉直供方式采暖,这样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近几年,随着国家逐步取缔小型燃煤锅炉,许多地方已由传统的独立分散采暖方式转变为集中供暖方式,特别是随着成片住宅小区的建成,住宅小区内实现集中供暖的一个重要附属设施——热交换站,已成为住宅小区室外配套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附属设施全部进入工程的建筑成本,热交换站的造价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控制热交站的造价,一方面为购房者节约资金,一方面为建房者减少了成本。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控制好热交换站的工程建设造价。热交换站工程的造价控制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连续过程,其工程不同于普通民用建筑,也不是纯粹的设备安装工程,其本身是房屋建筑与工业设备的集合体。其造价控制首先要弄清造价的组成,同时兼顾好房屋建筑、设备安装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控制环节,从而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一、热交换站工程的特点

1、热交换站工程是一个房屋建筑与工业设备集合体,施工中要做好站房土建和设备安装施工管理,造价控制要综合考虑土建和设备的造价。

2、热交换站工程涉及的施工单位较多,有做土建的、有供设备的、有搞安装的,管理者要协调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热交换站工程建设中招标次数多。招标是降低工程造价、优选承包单位的重要方式。热交换站工程中至少要进行站房土建、交换机组及附属设备、安装三次招标活动。如果将交换机组和附属设备分开,招标次数会更多。

4、热交换站的站房建筑结构形式多样,有全地下式、半地下式、地上式;有框剪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

5、交换机组设备类型和品牌繁多,有进口设备、国产设备;有管壳式、板式。

二、热交换站工程造价的组成分析

根据热交换站是一个房屋建筑与工业设备集合体的特点,热交换站的工程造价应该由站房部分、机组及附属设备、设备及管线安装三部分组成。

1、站房部分造价即热交换站房屋建筑部分。根据建筑结构形式不同,造价由高到低依次排列顺序为:全地下式半地下式地上式;框剪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综合分析,建议采用地上式的砖混结构,造价最低。据统计,站房部分占工程总造价的35%左右。

2、交换机组及附属设备价格包括交换机组、循环泵、软化设备、阀门、电控柜等的价格。其中循环泵、软化设备等可通过市场考察确定品牌后确定其价格,而交换机组因型号不同、产地不同,价格差异较大,管壳式高于板式,进口设备比国产的高30%左右。建议采用国产的板式交换机组,这样一可节省资金,二可减少占地面积,进而降低站房的投资。据统计,交换机组及附属设备占工程总造价的55%左右。

3、设备及管线安装部分造价包括安装费、管线材料费等。一次网压力高管材最好选用无缝钢管;二次网可选用普通焊接管。为节约造价,最好采用甲方供材、委托安装的方式。设备及管线安装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10%左右。

三、热交换站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则

因为热交换站工程既不是单独的土建工程,也不是纯粹的设备安装工程,而且土建与设备之间又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更增加了造价控制的难度和复杂性,为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建设中应把握如下原则:

1、兼顾性原则。热交换站工程造价主要取决于站房土建和设备的价格,设备布置决定站房的大小。兼顾性原则就是要统筹考虑站房与设备关系,既做到设备布置紧凑,尽量缩小站房面积,又要保证有一定的运行维护空间,满足使用功能。避免出现单方面考虑,造成站房面积过大,土建成本增加;或者出现站房面积过小,设备布置拥挤,管线密布,管理维护空间狭小。

2、系统控制原则。热交换站工程建设要经过收集资料、市场调查、设备选型、站房施工、设备购制、设备安装等多个环节才能完成。系统控制原则就是层层控制建设过程中的每一步,重点做好设备选型、土建招标、设备招标等工作,这样土建造价、设备价格、安装造价都将会最低,工程总造价就可得到有效控制。杜绝只注重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忽略了系统控制的效果。

3、招标控制原则。招标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招标控制原则就是充分利用招标方式,组织好土建招标、设备招标和安装招标。通过招标,引入竞争机制,可选择到信誉好、报价低的施工安装和设备供应单位。

四、热交换站工程造价控制过程

热交换站工程造价控制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需经过收集原始资料、市场调查、站房设计、招投标、站房施工、设备安装、竣工验收、结算审计等多个环节,扎实做好每一步,对造价控制都将十分有益。

1、收集原始资料。原始资料主要包括采暖面积、建筑高度、居住人口、室外供暖管网、供暖末端距站房距离等。原始资料是进行设备选型和站房设计的基本依据,资料收集要准确、详实、客观。

2、市场调查。市场调查的内容包括已建成的类似规模站房的大小、型式、造价;已运行设备运行效果;本地区主要交换机组品牌的统计;交换机组生产厂家的实地考察等。通过市场调查,可取得如下成果:①基本确定站房的大小、型式和总投资②确定交换机组生产厂家的后选单位,为下一步设备招标积累资料。

3、站房初步设计。依据原始资料和市场调查的成果,建设单位可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热交换站工程的初步设计。初步设计的成果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图、技术说明书和站房的平面图。这些成果可作为设备招标的附属文件编入设备招标文件,并据此进行设备招标。待设备供应商确定后,再结合具体设备的特点,完成施工图设计。

4、设备招标文件的编制及设备招标。招标文件是开标时评标的依据,是建设单位招标意图的集中体现,又是工程实施中解决争议的重要依据。招标文件的编制要全、细。全指的是条款要全,内容要全,特别是招标范围、交货时间、货款支付办法、争议仲裁等内容不可缺少;细指的是主要设备型号、规格要具体化,要有明细报价,特别是水泵、阀门、软化设备等应指明具体品牌。完善的招标文件可增加评标的准确性和投标报价的可比性。

设备招标应在招标文件发出后的确定时间准时进行。评标专家应由不少于五人的专业人员组成。通过对各投标单位标书的综合评比,同时结合前期市场调查的成果,最终确定综合实力强、报价较低的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

5、完善设计图纸,进行站房土建和设备安装招标。经过设备招标,确定设备生产厂家后,生产厂家要与设计单位进一步结合,根据设备的具体布置方式,最终完成站房和设备安装及管线施工图。

站房土建和设备安装招标也要经过招标文件的编制、发招标文件、开标、评标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可选择到实力强、经验丰富、投标报价较低的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

6、热交换站工程实施中的造价控制。通过设备招标、站房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招标,设备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都已确定,待设计图纸完成后,工程即进入实施阶段。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有:

(1)对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检查设备的数量,对减少的设备及时与设备供应商联系,做好工程签证。

(2)结合站房现场实际,进一步优化设备布局和管道走向,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附属设备的数量和管线的长度。

(3)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对增加或减少的工程量要准确核算,及时出具工程变更单。

(4)控制材料价格。材料要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

(5)协调好土建、设备供应、设备安装三家关系,避免相互影响,造成工程延期,甚至引发索赔事件,增加工程投资。

7、热交换站的竣工验收。热交换站的竣工验收包括站房的验收和设备的验收。参加验收的单位主要有建设单位、热力公司、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站房土建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和安装单位。竣工验收是热交换站交付使用前的一次综合验收,是对热交换站工程质量的总体评价。通过验收,可以发现施工过程别是设备安装中存在的与正式运行不适应的问题;通过验收,提出整改意见,对运行中存在的隐患问题整改彻底,从而可减少运行中的费用支出。

8、热交换站的竣工结算。竣工结算是热交换站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竣工结算及结算后审计可最终确定热交换站的造价。为确保竣工结算的质量,热交换站的竣工结算应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设备造价结算。根据投标文件和设备采购合同,结合现场实际,进一步清查设备数量,根据清查结果,变动相应价款,从而得出设备最终结算价。

(2)站房土建及安装结算。它包括:进一步审核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收集整理材料考察报告,准确确认材料单价;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结算报告进行内部审核;将内部审核后的结算报告送有资质的审计机构进行最终审计;对审计机构审计后的结算报告签字确认。

经过以上各环节的周密控制,热交换站的建设即可顺利实施,工程造价亦可得到有效控制。

五、热交换站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

1、原始资料收集要全,市场调查要细。

2、设备招标文件编制要准确,技术标准要科学,做到既满足要求又不造成浪费。

3、尽可能邀请较多投标单位来投标,增加竞争力。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次报价和多次报价相结合的办法,力求选择到实力较强、价格合理的设备供应单位。在确定中标单位、签订采购合同时,还应对装卸、安装等具体事项进行协商,做到供应、运输、装卸、安装一次性完成。

4、做好施工及安装过程控制,控制好工程变更。

篇9

关键词:重力坝,灌注桩,深基坑,围护结构

 

引言

近年来,基坑工程在我国发展很快,但事故较多,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古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因为它既涉及到土力学典型问题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基坑围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要控制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围环境(相邻建筑物和地下公施等)的安全。如何确保基坑围护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用是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本工程为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为事例,介绍无支撑体系围护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将作为上海2011年第十四界世界游泳锦标赛主要比赛场馆。项目位于浦东新区杨思地区,场地以北为川杨河、西侧为黄浦江、东侧为济阳路、南侧远处为在建中环线,同时场地南侧与地铁11号线区间、11号线、8号线及6号线等三线交汇主题公园站较近,与11号线区间距离约为50米。本工程占地面积约为48万平方米。

游泳馆场地内有原水管及信息电缆穿越,后原水管进行搬移至施工场地外围,满足施工要求。信息电缆经过开槽排挖,并未发现其位置,将成为施工前需解决问题之一。场地内无其他管线或建筑存在,施工场地情况较好。

本工程游泳馆和室外跳水池均为地下一层(局部夹层)、地上三层的混凝土结构,结构外围有独立柱支撑上部钢结构柱和屋盖体系。

目前基坑开挖深度较大的情况下,比较依赖于使用支撑体系。支撑体系的使用对基坑的安全带来更可靠的保证,但也因为支撑体系的使用,对施工操作和工期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确保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已成为亟待解决问题之一。无支撑体系围护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围护变形量将较大,对周边管线和建筑的保护也将有必然的影响。

本论文以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为工程背景,对无支撑体系围护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施工方案的选择

2.1工程特点

(1)工程量大

游泳馆主体基坑东、西及北侧区域周边场地较大,土方量达50万方。基坑周围周边建筑、管线等影响较少。

(2)工期紧

整个工程工期为18个月,地下室围护结构与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期仅7个月。由于基坑跨度大,如采用一般含支撑的围护形式,需增加大量混凝土支撑及立柱桩,不仅拆撑、换撑等耗时较长,而且工程进度难以保证、经济效果亦不理想。

(2)工种交叉

本工程抗拔桩与抗压桩数量庞大.,场地内地下障碍物较多。由于桩基施工中还须考虑沉桩速度与挤土效应间的矛盾等,因此围护、桩基和挖土等工程施工需穿行。论文大全。本工程以上主要为钢结构,以下为钢混结构,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土建与钢骨柱吊装须进行交叉施工。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施工进度。

2.2 围护设置原则

在上海软土地区,对于开挖深度在9m左右的基坑,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桩列式围护结构,内设水平支撑;如果基坑面积较大,在同样的围护条件下,也可采用中心岛法挖土,设置斜抛撑;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用放坡形式结合重力坝进行围护。

结合本工程场地条件及基坑规模等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三个基坑围护方案进行比选:

(1)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内支撑(两道砼平撑);(2)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两道钢抛撑;(3)一级放坡+深层搅拌桩重力坝体系。考虑本工程面积大、造价控制严、工期紧、工艺搭接要求高的特点,在周边环境较为宽松的条件下,遵循“安全、合理、快速、经济、可行”的指导原则,对三种支护方案. 见下表进行了比选,最后选用一级放坡和深层搅拌桩重力坝体系的围护方案。

表1支护方案比选

 

围护方案 安全、可行性 工期 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优缺点 一级放坡+ 深层搅拌桩 重力坝 可行 能满足要求 可行 无影响 基坑稳定性满足,且满足下部及上部结构流水施工进度,经济性较优,对设计及施工控制要求高 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两道钢抛撑 可行、安全性较好 超过合同工期2月左右、不可行 有一定的影响 止水效果好,围护变形小,工期无法满足建设要求,经济性一般  

 

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内支撑(两道砼平撑)  

篇10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某公寓楼为一类高层建筑,负三层至七层为裙楼,负二、负三层为设备层,负二层设车库,负一层至四层为商场,五层、六层为餐厅,七层为办公室,八至三十层为塔楼住户层,其建筑面积约为3.9万平方米。该项目给水、排水工程概况:⑴给水系统。供水方式为:市政给水管→地下水池→泵→水箱→各用户的上行下给供水方式。⑵排水系统。论文参考。污水经埋地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雨水经集中收集后排入规划河道。⑶管材。生活给水管采用PE管,热容连接;屋面给水管及埋地管采用涂塑钢管法兰连接。消火栓系统:DN≤100镀心锌钢管,DN>100采用焊接钢管,喷淋采用内外热渡锌钢管。论文参考。污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排水出户管采用埋地UPVC排水管。⑷管道安装。室内给水管沿楼板底穿梁,管道基础穿楼板穿屋面等应在土建施工时及时准确的预留孔洞或预留套管,埋地出户管管顶据基础梁底不得小于150mm。排水立管和排水横管连接应采用45°斜三通、四通或90°斜三通。地面应有1~2%坡度坡向地漏,地漏顶面应低于地面5~10mm。

1.给水、排水主要施工技术与工艺

1.1 给水管安装

1.1.1 给水管孔洞在土建进行结构工程施工时,均应配合土建预留孔洞,一般采用木制方盒在绑扎钢筋的同时进行预埋。预埋的坐标与标高必须准确无误,预埋完毕在浇捣砼之前应由施工员与质检员进行复核,确保无漏埋、错埋,浇捣砼时须由施工班组派人进行查看。

1.1.2 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

1.1.3 铝塑管之间连接采用螺纹连接。

1.1.4 注射成型的专用配件与金属配件、器具螺接时,应采用聚四氯乙烯生料带作为密封填充物。

1.1.5 明敷设管道的支承件最大间距不得大于规范规定:

1.1.6 给水系统在管网安装完毕,应按规定分系统进行试压。

试验压力应为管道系统工作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试验用的压力表须不少于2块,表的满刻度值应为试验压力的1.5-2倍,其精度不低于1.5级,压力表是经过鉴定合格的产品并附有“鉴定合格证明书“。水压试验之前,对试压管道应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施,但接头部位必须明露。

水压试验步骤:首先,将试压管道末端封堵,缓慢注水,同时将管道内气体排出;其次,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三是加压应采用手动试压泵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得小于10分钟;四是压力升至规定试验压力后,停止加压并应稳压1小时,观察接头部位是否有渗漏现象;五是稳压1小时后,若有压力降,应补压至规定的试验压力值,15分钟内压力降不超过0.05Mpa为合格。

1.1.7 给水系统在施工完毕后交付使用之前,需消毒和用饮用水增压冲洗,确保给水管道畅通,并清除滞留或掉入管道内的灰尘、杂质、污物,冲洗水流速宜大于2m/s,直至出口处的水浊度与进水相当为止。

1.2排水管道安装(含污、废水系统、雨水系统)

1.2.1 土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现浇楼板穿管孔洞已按图纸要求及适用位置的尺寸预留好。管道通过的房间内位置线及地面水平线已检测完毕,室内装饰的种类厚度已确定,各种卫生器具的选型已确定。

1.2.2 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卡件固定→封口堵洞→闭水试验→通水试验

1.2.3 预制加工

根据图纸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按预留口位置测量尺寸,量好管道尺寸,进行断管,断口要平齐,粘接前应先试插,合格后用毛刷涂抹粘接剂,先涂承口,后涂插口,随即用力垂直插入,插入粘接时将插口稍作转动,以利粘接剂分布均匀,粘牢后立即将溢出的粘接剂擦拭干净。

1.2.4 立管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固定支架或支承件后,再进行立管的安装,安装立管时,将汇水配件、伸缩节等组装在立管上,核对无误后进行粘接,安装完毕后,随即将立管固定。立管承口处侧面的距离应控制在20-50mm之间;

1.2.5 横管安装应根据实测大样图将预制好的横管先进行组装,用临时吊挂,核查无误后再进行粘接。论文参考。粘接后,应迅速摆正位置,按规定校正坡度,待粘接固化后,再紧固支承件,将敞口临时封堵。

1.2.6 排水管道根据设计要求做好灌水和通水试验,并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污染。

1.3 卫生洁具安装

台式洗面盆安装:根据土建给出的室内水平标高线,核对排水管甩头及给水管甩头的管径、坐标与标高,对不符合要求的修整到符合要求为止;用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外观检查合格、无缺损的阀门连接给水管甩头,连接后的阀门朝向应合理、一致,标高准确,管道应正直,坡度正确,接口严密;用符合设计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排水栓、存水弯管连接洗脸盆排水口与排水管甩头,连接后管道应正直,坡度正确,接口严密、牢固;面盆与台式大理石接缝处应上胶;洗面盆安装完毕后应用草袋加以覆盖,防止表面受损和整个器具损坏。

2.常见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2.1 给水系统

(1)立管坐标超差、不垂直。施工时应认真用线附找准立管中心。

(2)支管各配水点出口高度不一。施工时使用透明细塑料管内装水,根据连通管原理控制配水点的水平度。

(3)水表外壳距墙内表面过近。应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对表位进行调整或更换管段。

2.2 排水系统

(1)立管坐标超差、不垂直。原因是立管位置安排不当,安装过程中拉垂直线辅助施工。

(2)横管坡度达不到要求,出现坡度过大过小,甚至倒坡。安装前应根据规范要求计算支管高差,放样,准确无误后方可制作安装。

(3)地漏安装过高或过低,影响使用。找平地平线,确定地漏安装高度。

(4)粘接口漏水。安装时管道接口处粘接剂涂刷均匀,粘接处粘接剂处理干净。

3.成品保护措施

3.1 给水管道成品保护

一是安装好的管道不得用做支撑放脚手板,不得踏压,其支托架不得作为其他用途的受力点;二是管道口做临时封堵,以防杂物丢入。三是阀门的手轮在安装时应卸下,交工前统一安装好;四是水表应有保护措施,为防止破坏或丢失,可统一在竣工前装好。

3.2 排水管道成品保护

一是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将所有管口封闭严密,防止杂物进入,造成管道堵塞;二是安装完的管道加以保护,尤其立管距地20mm以下,就应用木板捆绑保护;三是严禁利用塑料管道作为脚手架的支点或安全带的拉点,吊顶的吊点,不允许明火烘烤塑料管,以防管道变形;四是油漆粉刷前将管道包裹,以免被污染。

3.3 卫生器具成品保护

一是洁具在搬运和安装时要防止磕碰,稳装后洁具排水出口应用防护用品堵好,镀铬零件用纸包好,以免堵塞或损坏;二是在釉面砖墙面剔孔洞时,宜用手电钻或先用小錾子轻剔掉釉面,待剔至底层处方可用力,但不得过猛,以免将面层剔碎或震成空鼓现象;三是安装完的洁具加以保护,防止洁具、器具受损和整个洁具损坏;四是通水试验前应检查地漏是否畅通,分户阀门是否关好,然后逐层一一进行通水试验,以免漏水使装修工程受损。

总之,给排水施工是建筑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及时、完整、有序地抓好给排水施工的质量控制,是创建优良工程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汉发.建筑给排水施工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283.

[2]陈永科.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问题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