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8:2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交换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可编程网络;应用程序接口;电力通信网
0引言
在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网络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完成的。交换机的功能与其提供的业务都需要在每个接点完成,并且采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来提供业务,所以必须在交换机的技术标准和信令标准中对开放的每项业务进行详细规范。如要增加新业务,首先需要修订标准,再对交换机进行改造,每提供一项新业务都需要较长的时期。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IN)。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交换机完成呼叫连接,而智能网完成业务提供,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软交换在未来网络中的位置将被分成接入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即把控制和业务的提供从媒体层中分离出来。各层的功能如下:
(1)接入和传送层。将用户连接到网络,并将业务量集中后传送到目的地址。
(2)媒体层。将要通过网络传送的业务转换成正确的格式,例如将话音业务打包成ATM信元或IP包。此外,媒体层还可将业务选路到目的地址。
(3)控制层。包含呼叫智能。该层决定用户应该接收那些业务,还控制其他的在较低层的网络单元进行业务流的处理。
(4)业务应用层。在纯呼叫建立之上提供附加的业务。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与现有网络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使用基于包的承载传送,例如IP、ATM,克服了TDM网络中容量不足的缺点;
(2)具有开放式端点的拓扑结构,既能良好的传送话音,也能支持数据业务。
(3)将网络的承载部分与控制部分相分离,允许二者分别演进,有效地打破了单块集成交换的结构;
(4)在各单元之间使用开放的接口,允许运营者为其网络的每一部分购买最理想的产品。
新的网络结构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原有网络近期不会消失,这就产生了新、旧网络融合、互通的问题。如何灵活、有效地使现有的PSTN网络与分组网络实现互通,将PSTN逐步地向IP网络演进,其关键的网络产品就是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
2软交换技术
(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2)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软交换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备,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该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适配功能。它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的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等,完成H.248协议功能。同时还可以直接与H.323终端和SIP客户端终端进行连接,提供相应业务。
2)呼叫控制功能
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所提供的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3)业务提供功能
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交换应能够支持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4)互联互通功能
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流行的IP电话体系结构,一种是ITU-T制定的H.323协议,另一种是IETF制定的SIP协议标准,两者是并列的、不可兼容的体系结构,均可以完成呼叫建立、释放、补充业务、能力交换等功能。软交换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当然也可以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
(3)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软交换将是下一代话音网络交换的核心。如果说传统的电信网是基于程控交换机的网络,那么下一代分组话音网则是基于软交换的网络。软交换是新、旧网络融合的枢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角度考虑,与电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成本低。软交换由于采用了开放式平台,易于接收革新应用,且软交换利用的是普遍计算机器件,其性价比每年提高80%,远高于电路交换(每年提高20%),可见软交换在经济方面有很大优势。
2)从用户角度考虑,在传统的交换网络中,一个设备厂商往往供应软件、硬件和应用等所有的东西,用户被锁定在供应商那里,没有选择的空间,实现和维护的费用也很高。基于软交换的新型网络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因为厂商的产品都是基于开放标准的,所以用户可以向多个厂商购买各种层次的产品,可以在每一类产品中选择性价比最好的来构建自己的网络。
3)软交换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软交换将以前的电路交换的核心功能进行了分类,将功能以功能软件的形式分配到分组网络的骨干网中。这种分门别类的分布式结构是可编程的,并对服务供应商和第三方特性开发商是开放的。由于所有的功能都以标准的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网络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3基于软交换的增强的业务框架及其接口协议
(1)基于软交换的增值业务框架结构
软交换的引入形成了增强的业务框架,其中应用服务器完成增值业务的执行和管理,提供增值业务的开发平台,并处理与软交换间的接口信令;媒体服务器(MediaServer)提供特殊业务(如IVR、会议和传真)的资源平台,处理与媒体网关间的承载接口。
(2)软交换体系结构的接口和采用的通信协议
软交换作为一个开放的实体,与外部的接口必须采用开放的协议。各种接口及其使用的协议如下:
1)媒体网关和软交换间的接口。用于传递软交换和媒体网关间的信令信息。此接口可使用信令控制传输协议(SCTP)或其他类似的协议。
2)软交换间的接口。实现不同软交换间的交互。此接口可以使用会话发起协议SIP-T或BICC(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
3)软交换与应用/业务之间的接口协议。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各种功能服务器等的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
如:1、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可以使用SIP协议或API(如Parlay),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各种增值业务的支持功能;
2、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可使用COPS协议,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工作进行动态干预;
3、软交换与网管中心间的接口,可使用SNMP协议,实现网络管理;
4、软交换与智能网SCP间的接口,可使用INAP协议,实现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
4软交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网是世界上目前分布最广的网络之一,有光纤、微波、载波等多种传输介质。这就形成了光纤网、微波网等多种网络形式,各种网络都有自己的交换设备、复接设备等,这些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存在较大的困难。如果信息需要在不同介质的网络间传输,将需要更多的转换环节。这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整个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软交换技术的引入,将可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电力通信网中网络互通
电力通信网中的电话网是一种交换网络,而且拥有电力系统独有的载波电话网络;同时电力通信网中也存在计算机网络,它们是以IP协议为基础的分组网络。软交换可以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可以很好的实现电话网和计算机网之间的信令互通及不同网关的互操作问题。这就是使得计算机网可以更方便地对电话网进行管理和支持,电话网也可以和计算机网络配合,更好地提供服务。
(2)目前,电力通信网中传输的信息主要是语音和数据,但随着网络的演进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视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软交换技术不但能很好地支持语音业务,利用新的网络设施可以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而且软交换提供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非常便于提供新业务。这对目前比较流行的电力系统呼叫中心(也称客户服务中心)来说,引入软交换技术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基于软交换的呼叫中心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周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树立电力系统的形象。
(3)统一不同介质的网络
电力通信网中存在多种传输介质,且各自较独立,都各有自己的一套设备,若引进了软交换技术,在一台交换服务器上可对多种介质的信息进行交换。这不但在经济方面避免了设备的浪费,而且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各种介质的网络达到了一定的融合互通,在不同介质的网络中传递信息时也省掉了复杂的转换环节。在管理上也更方便,只需对一个设备进行维护就可实现整个网络的信息交换。
(4)其他方面的功能
软交换具有操作维护功能(主要包括业务统计和告警等)。对业务繁杂的电力系统来说,引入软交换可以对各种业务进行统一的统计。若出现故障还可以及时地发出告警信号。另外,软交换还可以采集详细的清单,实现对用电量和电话费等的计费。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其应用将不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在电力通信网中引入软交换将会产生很多方面的效果。
5结束语
篇2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软交换存在问题
Abstract:Itdescribesthestateofsoftswitchtechnologyintheworld,servicesprovidedbyNGNbasedonsoftswitch,relatedorganizationsonsoftswitchstudyandproblemsonitsdevelopment.
Keywords:NGNSoftswitchProblem
1国际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
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集于一体。建设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竞争的需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三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目前,欧洲电信运营商对于软交换(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大体上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都是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试验和评估。2001年开始在国际网络进行软交换的试验,放置了一台软交换机和4个媒体网关开展IP网络提供语音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和VPN业务的试验,其软交换的标准采用SIP-T协议。英国电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本地网有5个节点开展了软交换实验,部分已经商用,并且试验规模在逐步扩展。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已在其承载网络内全面采用ATM技术。比利时电信认为2004年以后引入NGN比较适当,但目前需注意跟踪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比利时电信的技术部门在NGN方面重点研究未来分组话音网络的体系架构和需求、开展NGN技术培训、建立NGN实验室,为开展现场试验进行技术准备。一些北美电信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开展有利于软交换提供话音业务的试验,有些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商用业务。
2002年3月,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NGN)试验项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城市启动。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爱立信、西门子、中兴通讯、上海贝尔5厂家签订了下一代网络试验工程设备合同。合同涉及金额近1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签署的合同,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城市部署北电网络的SUCCESSIoN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NGN网络全国试验网项目涉及的技术面、提供的业务量、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均在全球首屈一指。
在设备制造商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北电网络,其NGN产品为SUCCESSIoN(继往开来)解决方案,于1999年在BT-SPAIN首次正式商用,迄今为止,在全球超过24个国家的40多个网络中得到试验或商用。其商用客户中包括VErIzoN、SPrINT、中国电信、香港宽频(HKBN)、新世界电信(NEWWorLDTEL)及铁通等。
SUCCESSIoN的应用类型包括了长途及汇接(C4)业务、本地接入(C5)及多媒体业务、无线汇接及3G核心网业务以及有线电视多网合一业务。目前几种解决方案已经在实际网络中运用。其中,VErIzoN的软交换本地汇接网络包含2个软交换节点及70多个媒体网关,每个节点每天处理超过1100万次呼叫。SPrINT作为全美第一个实现TDM端局以软交换替换的运营商,其第一期工程(350万线)全部采用北电的SUCCESSIoN方案。香港宽频应用SUCCESSIoN本地IAD接入方案,在短短的17个月时间内,已拥有16万用户,是全球最大的基于以太网IAD接入的NGN网络,目前运营稳定良好。在最近的市场调研报告中,北电网络列全球软交换市场份额第一,也是全球VoIP和VoATM媒体网关市场份额第一。
2NGN提供的业务
软交换技术的引入除了对现有PSTN话音业务实现全面的继承以外,还在基于SIP的宽带多媒体业务、PSTN与因特网业务结合衍生的业务、用户个性化业务以及业务创新方面有着PSTN和因特网等单一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PSTN由于终端智能和带宽的限制,无法实现多种灵活的业务逻辑和多媒体业务。由于业务逻辑控制和网络智能在PSTN内每个交换机上呈分散式节点式分布,并且由于用户数据由各自归属的交换机管理,导致某些业务(如广域CENTrEx)难以开展。PSTN的终端种类非常单一且没有智能,业务的智能完全由交换机实现,因此一直以来难以实现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定制,而且由于终端智能的限制存在使用不便和各种电话补充业务难以推广的问题。引入NGN则在业务实现的简单性和灵活性上有了本质改变。NGN的业务逻辑控制和网络智能在软交换和应用服务器等少量网元上集中部署,因此可以方便地在全网实现业务部署和业务升级,NGN对广域CENTrEx的实现就非常容易。由于NGN引入了对等性控制协议(SIP),使得终端的智能大大提高,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SIP智能终端。终端智能的提高及媒体承载能力的加强(如支持话音、视频等)使得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并且已经商用。如NGN的“呼叫屏蔽”这一特性,用户可以对不同来话进行筛选性的监控,可以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来话实施不同的应答策略,应答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接听、转发、挂断等传统方式,而是包括了话音应答、问候音播放、语音信箱转接、电子邮件转接、网页推送等多种不同的应答方式。这种灵活性在传统PSTN上是无法实现的。
此外,NGN能够实现许多PSTN所无法实现的业务特性,一号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STN通过IN方式也可以实现一号通业务,然而NGN基于SIP协议可以轻松实现IN方式的一号通所无法实现的能力。如NGN的一号通业务可以实现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设定对来话的振铃终端和振铃顺序,而这些策略可以依据来话者的不同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对自己的家人和同事可以实施两种完全不同的振铃策略,自己上班和下班时的振铃策略也可以完全不同。这就给了用户最大的自由和灵活性,保证可以有一种方式能联系到他,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种业务特性是PSTN所无法实现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如WEB800、点击传真等。
NGN不但在业务实现的简易性和灵活性上有独到之处,并且能实现许多PSTN无法实现的业务,而且具有业务的惟一性。NGN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
A)全面继承PSTN传统话音业务(包括基本话音业务、电话补充业务、CENTrEx业务、ISDNPRI补充业务、IN类业务等);
B)基于SIP的宽带多媒体业务;
C)PSTN与因特网相结合的业务(即PINT业务,如点击拨号、点击传真、WEB800、ICW等);
D)用户可定制的个性化业务。3从事软交换研究的国际组织
NGN是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厂商都在讨论的热点技术,也是国外许多标准化组织和论坛(包括ITU-T的第11和16工作组,IETF的IPTELEPHoNY工作组、信令传输工作组(SIGTrAN)、媒体网关控制工作组(MEGACo),ETSI的TIPHoN,国际软交换协会(ISC),3GPP,3GPP2,MPLS论坛,ATM论坛,DVB,DSL论坛,PARLAY等)的研究工作重点。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和IP研究组于2000年开始制定NGN网络的相关标准。
其中,ISC成立于1999年5月,目前有近150个成员,是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交流需求和动态的场合。国际上大多数知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如阿尔卡特、朗讯、北方电讯、CISCo、西门子、富士通、诺基亚、爱立信等,另外有一些电信运营商如美国的LEVEL3、QWEST、AT&T、日本的NTT等均为该协会成员。
软交换论坛包含5个工作组,负责网络架构、协议制定等技术工作。
业务应用工作组负责业务功能制定、协调以及API标准的应用。
网络结构工作组负责软交换网络功能架构的制定。
设备控制工作组负责软交换间以及软交换与其他网络设备间控制协议的制定和补充、增强,如MGCP、MGC和设备的兼容性等。
网络管理工作组负责网络管理的结构和协议制定。
SIP工作组负责SIP协议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和增强。
此外,ITU-T和IETF在相关协议的标准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如H.248协议、BICC协议、SIP协议和SIGTrAN系列协议等。
4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不少厂家推出了软交换的解决方案,各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的试验,但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从目前厂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A)国际上尚无大型网络的组网和运营经验。传统电信网经过长期的运营积累,在网络组织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而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是采用基于软交换的全平面结构,还是采用分区域选路结构等,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B)协议尚未做到兼容性,标准还在发展之中。不同厂家的软交换在技术标准的选用及协议的兼容性方面还难以做到相互兼容。BICC协议、SIP-T协议和H.248协议也在发展之中,协议的选项需要运营商根据业务的需要来进一步确定。
C)API没有成熟的产品。基于开放的业务平台,采用标准的API接口为网络运营商提供新业务开创了未来美好的前景,但是相应的产品仍在探索和研发之中。
D)业务开发问题。标准、开放的API接口能够快速、灵活地提供丰富的业务,这是软交换体系的一个优势所在,但目前厂家能够提供的业务多集中为基本语音业务及补充业务、IN类业务、PINT业务、多媒体终端之间的同步浏览、统一消息、多媒体会议等,究竟什么业务才是运营商手中的杀手业务,才能真正带来收益,是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商在共同苦思冥想的问题,目前并未出现使人眼前为之一亮的业务。
E)网络安全和网络Qos问题。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方法来解决网络安全性的问题,只能通过要求TG、软交换等网络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反入侵能力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用户账号、密码等用户数据的安全则只能采用加密的方式解决。在网络Qos方面,IETF组织已经提出了多种服务模型和机制来满足Qos的需求,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综合业务模型(INTSErV)、区分业务模型(DIFFSErV)、MPLS技术、流量工程等,具体这些方案如何组合使用、可行性如何,效果如何,有待研究。
篇3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可编程网络;应用程序接口
引 言
在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网络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完成的。交换机的功能与其提供的业务都需要在每个接点完成,并且采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来提供业务,所以必须在交换机的技术标准和信令标准中对开放的每项业务进行详细规范。如要增加新业务,首先需要修订标准,再对交换机进行改造,每提供一项新业务都需要较长的时期。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交换机完成呼叫连接,而智能网完成业务提供,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软交换在未来网络中的位置将被分成接入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即把控制和业务的提供从媒体层中分离出。
1、软交换技术
(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2)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软交换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备,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该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适配功能。它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的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等,完成H.248协议功能。同时还可以直接与H.323终端和SIP客户端终端进行连接,提供相应业务。
2)呼叫控制功能
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所提供的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3)业务提供功能
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交换应能够支持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4)互联互通功能
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流行的IP电话体系结构,一种是ITU-T制定的H.323协议,另一种是IETF制定的SIP协议标准,两者是并列的、不可兼容的体系结构,均可以完成呼叫建立、释放、补充业务、能力交换等功能。软交换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当然也可以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
2、基于软交换的增强的业务框架及其接口协议
(1)基于软交换的增值业务框架结构
软交换的引入形成了增强的业务框架,其中应用服务器完成增值业务的执行和管理,提供增值业务的开发平台,并处理与软交换间的接口信令;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提供特殊业务(如IVR、会议和传真)的资源平台,处理与媒体网关间的承载接口。
(2)软交换体系结构的接口和采用的通信协议
软交换作为一个开放的实体,与外部的接口必须采用开放的协议。各种接口及其使用的协议如下:
1)媒体网关和软交换间的接口。用于传递软交换和媒体网关间的信令信息。此接口可使用信令控制传输协议(SCTP)或其他类似的协议。
2)软交换间的接口。实现不同软交换间的交互。此接口可以使用会话发起协议SIP-T或BICC(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
3)软交换与应用/业务之间的接口协议。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各种功能服务器等的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
如:a、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可以使用SIP协议或API(如Parlay),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各种增值业务的支持功能;b、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可使用COPS协议,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工作进行动态干预;c、软交换与网管中心间的接口,可使用SNMP协议,实现网络管理;
3、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各运营商在组建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时,必须考虑到与其它各种网络的互通。在下一代网络中,应有一个较统一的网络系统结构。软交换位于网络控制层,较好地实现了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功能。软交换与应用/业务层之间的接口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功能服务器等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其中: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可采用SIP、API,如Parlay,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增值业务的支持;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对网络设备工作进行动态干预,可采用COPS协议;软交换与网关中心间的接口实现网络管理,采用SNMP;软交换与智能网SCP之间的接口实现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采用INAP协议。
4、总结
软交换将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性技术,可以对PSTN向分组网络的过渡提供无缝连接。在电力通信网、电话网等多种专业网都很有应用前途,将为网络的演进作出巨大贡献。软交换的出现,在网络开放性和可编程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代表了网络发展的方向。但软交换只是网络革命的前奏,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朱骏.移动话务网管系统中性能数据采集的设计实现[D].北京电邮学.2012年.
[2] 罗国庆等编著.软交换的工程实现 [M].人民电邮出版社.2011.
篇4
【关键词】 PSTN 软交换 ZXMSG5200 优化改造
PSTN作为提供话音通信的优质网已经为用户服务了几十年,但是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对丰富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它终将被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所代替。基于电路交换的程控电话交换机虽然可以提优质的语音服务,但它的业务种类单一,需要增加新业务时,改造设备的难度很大。软交换网络通过基于IP传输的协议实现呼叫、业务的控制和语音、数据的传输,不仅解决了目前PSTN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将交换网和数据网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多种灵活丰富的业务提供方式。
一、山西焦化企业通信网络现状分析
目前,山西焦化企业通信网包括两大网络:一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程控交换电话网络,主要适用于五个生产区域现场岗位通信;二是基于IP交换的FTTH宽带数据网络,主要适用于四个住宅生活小区的宅电用户,实现电话和宽带的接入,两个网络互相独立。
1.1山西焦化企业现用通信网络存在的问题:
1、电话交换网络与宽带数据网络相互独立,设备出现冗余,通信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造成建设维护上的投入较大。
2、程控电话数字交换机已用十几年,设备已经老化,备品备件缺失,一旦发生故障,将无法修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更换程控交换机投资大,而且交换核心层设备也在不断淘汰,更换新的程控交换机已不是长远之策。
3、生产岗位用固定电话,如果淘汰程控交换机改为FTTH方式接入,五个生产区域需要敷设大量光纤,通信网络需要重新设计,造成大量设备投资,原有固话网络通信电缆资源浪费。而且生产岗位要求通信可靠,如果生产岗位采用FTTH方式实现语音,岗位分散,不能对终端ONU实现统一可靠的供电,一旦发生停电,终端ONU失电,将造成通讯中断,起不到应急情况下通讯畅通的效果。
4、化肥厂程控交换机、焦化厂程控交换机、甲醇厂程控交换机出中继为一条传输路由,当传输设备出现故障时,将造成大面积通信中断。
1.2山西焦化企业目前网络架构
1、固定电话网络结构图
山西焦化企业共有四套程控交换设备,通讯楼程控电话交换机、化肥厂程控电话交换机、焦化厂程控电话交换机、甲醇厂程控电话交换机。通讯楼程控电话交换机通过622传输和2.5G传输与中心局形成两个传输网路环路。当一个传输路由有故障时,所有业务可以通过另一路正常运行。化肥厂程控交换机下挂广胜寺传输。只有一条出中继路由,当路由出现故障时,将影响正常通信,存在很大隐患。焦化厂程控交换机机与甲醇厂程控交换机下挂2.5G环路,与太吉、道觉、后河头、南郇形成小环路。也只有一条路由,同样存在很大隐患。
2、宽带网络结构
山西焦化通讯楼机房宽带接入设备ZXA10 C300与焦化厂机房宽带接入设备5683T通过通讯楼机房的汇聚交换机S9306到洪洞中心局汇聚9312。宽带接入设备C300覆盖山西焦化瑞祥小区和裕祥小区,宽带接入设备5683T覆盖山西焦化汇祥小区和运祥小区。采用FTTH的宽带接入方式,满足山焦企业四个住宅小区的宽带和固定电话接入需求。
二、山焦固话网络的优化改造
分析目前网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用软交换技术将语音交换网与宽带数据网络融合,网络核心层采用IP交换技术,网络边缘采用ZXMSG5200接入设备、宽带C300接入设备、宽带5683T接入设备,满足固定电话网络、宽带网络要求。
优化改造后,山焦4套ZXMSG5200分别通过两个路径与山焦通讯机房的汇聚交换机S9306连接。S9306上行通过两个路径与中心局连接。实现了路由的备份。也实现了固话网络与宽带网络的融合。
山焦所有固定电话利用ZXMSG5200设备接入,ZXMSG5200支持双绞线,原有固话网络资源得到利用,满足网络末端生产岗位固定电话业务所需。山焦所有宽带业务通过通讯楼机房的C300和焦化厂机房的5683T宽带接入设备接入,满足山焦宽带数据业务需求。所有山焦通信业务通过汇聚交换机S9306与中心局连接。
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对山焦企业PSTN通信网的优化改造,实现了山焦固话网络与宽带数据网络的融合,利用了原有固话资源,节省了投资。山焦企业整个通信网络也向前推进了一步。
参 考 文 献
篇5
Abstract: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NGN) relates to IP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transfer technology and other field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NGN, and introduces systematically the basic principles, architectures, protocol standards of NGN that supports the evolu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finally compares SIP and H.323 protocols.
关键词: 电信;网络;NGN技术;应用;探讨
Key words: telecommunications;network;NGN technologies;application;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44-02
0引言
目前,由制造厂商和运营商联合发起成立了全球性的“国际软交集团”(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论坛性组织,积极推行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ISC己有150多个成员,包容了各国主要电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和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商,软交换已成为电信网向IP分组网演进的最为重要的技术。NGN是“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 tionNetwork)”的缩写。国内通常把NGN与软交换等同起来,但NGN真正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是以软交换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1NGN技术简介
1.1 NGN的定义:工TU-T和ETSI认为,有关NGN应研究以下关键的技术领域:
1.1.1 体系结构和协议研究确定NGN体系和参考模型;研究NGN的协议分层体系,以体现NGN业务和网络分离的特性;研究基于GM P咚的控制和协议体系;研究光VPN的体系结构和协议;考虑使用通用的参考模型来标示运营商内或运营商间支持NGN所需要的通信流程:定义与传统终端所需要的互通功能:定义BICC协议用于中继层面;确定跨越异构网络如何支持端到端业务、呼叫控制和用户移动性。根据终端软件升级机制和版本协商等因素定义NGN类终端的功能。
1.1.2 网络控制和端到端的QoS研究和定义QoS业务量工程要求:研究基于GMPLS/以太网传送的OAM和链路控制协议;完成用于话音的端到端QoS等级,研究用于端到端多媒体业务QoS的等级要求及其各自媒体组件的QoS等级要求;研究如何使用网络低层的QoS机制获得高层QoS;研究运营商间网络低层QoS控制机制;研究QoS的端用户规则;研究传输网规模对QoS的影响和接入网上传输呼叫对QoS的影响等。
1.1.3 业务平台定义API和因素的业务要求和业务控制体系:完善跨越多网络的业务互联和用户漫游所需要的业务支撑和提供机制;开发支持用户控制和客户化业务的机制,研究用户移动性的业务平台的影响等。
1.1.4 网络管理实现NGN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由于NGN是基于开放式接口并且允许不同种类的业务进入一个网络的,网络管理必须在多厂商和多业务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有必要定义适用于NGN要求的基本网络管理业务和接口(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用户管理、计费管理、业务量和路由管理等):研究光网络的FCAPS(故障、配置、计费、性能、业务)模型;完善核心网络管理的体系等。
1.1.5 网络安全NGN的一个特点是开放式接口增多,安全性方面的风险也相应增大,因此有必要开发NGN的安全性体系和操作安全性导则;开发NGN所需的特定安全性协议、API和工具,例如加密、信息摘要和数字签名等。
1.2 NGN的优势
1.2.1 组网的优势NGN的分层组网特点,使得运营商几乎不用考虑到过多的网络规划,仅需根据业务的发展情况,来考虑各接入节点的部署。在组大网上,无论是容量,维护的方便程度,以及组网效率,NGN同PSTN相比也有明显的优势。
1.2.2 电信级的硬件平台NGN的业务处理部分工作在通用的电信级的硬件平台上,运营商可以通过采购性能更优越的硬件平台,来获得处理能力的提高。同样,在这个平台上,摩尔定律所带来的处理性能的持续增长,也将使整个通讯产业获益。
1.2.3 运营商的选择电信运营商能通过NGN构筑一个统一的,高效的,低成本,提供综合业务的网络。此外,推动运营商考虑建设NGN的原因还有。
1.2.4 成本的考虑正在逐步市场化的电信运营商,也正在以市场化的成本模型来核算网络经营的效益。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收益的增加。因此,新技术的采用,首先考虑的就是对运营商运营成本的影响。NGN技术的出现,对运营商主要的吸引力也是对运营成本的降低。目前的电信行业正在市场和技术的驱动下逐渐向NGN演进,NGN是当前电信网的未来。
2NGN关键技术研究
2.1 软交换
篇6
关键词:移动通信;运营系统;支撑技术
1 引言
本论文主要针对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在面向3G多媒体业务平台时所需要进行的转变及设计展开分析讨论,以期给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平台建设方案和技术指导,并与同行分享。
2 3G多媒体业务支撑平台要求分析
3G网络所支持的业务与2G网络相比有较大的变化,从基本的语音业务拓展到多媒体业务,新业务的特点对业务支撑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业务捆绑
3G业务众多,针对用户的消费习惯细分客户群,推出各种捆绑业务和服务营销包,业务支撑系统需要支持业务捆绑打包销售。
2.2 更灵活的计费方式
3G业务增加了对QoS的要求,除了要实现传统的实时计费和按内容计费模式外,业务支撑系统还需要将QoS作为计费要素之一。业务支撑系统还需要根据不同业务采用按时长、流量和使用次数等方式计费。3G的计费采集点众多,协议复杂。业务支撑系统应该能够统一而不失灵活性地计费。
3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分析
3.1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业务支撑平台开发
3.1.1 平台的软交换开发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在一个公共的分组网络中承载话音、数据、图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在这样的业务驱动和网络融合的趋势下,诞生了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模型,实现在分组网络中,采用分布式网。
网管中心软交换综合网管系统遵循TMN系列规范设计,分为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等功能层次。软交换体系各种设备都提供相应的管理器,实现设备的本地操作维护功能,同时在网管系统中可基于SNMP管理协议与TELNET实现对各设备的集中管理,包括相关参数的指配。
3.1.2 多媒体业务的平台实现
在对3G多媒体业务平台的设计布置中,采用WCDMA3G平台协议,其中WCDMA系统设置了WAP网关、LCS定位服务平台、MMS、Java平台、短信中心和网关、流媒体服务器;CDMA2000系统设置了定位平台、Java平台、多媒体邮件平台、流媒体平台、WAP平台、可视电话平台、BREW平台以及短信中心和网关。其中的多数业务平台对于不同的3G技术是可以共用的,具体情况如下:
短信系统通过信令网与3{3网络相连。WCDMA中,短信系统可以与核心网MSC相连,也可以通过Gd接口与SGSN相连。CDMA2000中,短信系统只与核心网MSC相连,由于WCDMA与CDMA2000所支持的信令协议不同,2种技术应分别设置短信系统。
定位业务既可以通过信令网也可以通过IP网连接3G网络。由于WCDMA与CDMA2000网络所支持的协议不同,而且WCDMA、TD-SCDMA与CDMA2000在无线定位的实现方式上各不相同,3种技术应分别设置。
WAP、Java、彩信、流媒体等同属于口网上开展的业务,它们对不同技术的网络所支持的IP协议是通用的,只要承载在同一个IP平台上,3种技术能够实现业务平台共享。
3.2 运营平台对多媒体业务的接入设计
3G时代相比于2G时代,移动多媒体业务成为了应用的主流,这也是3G的魅力所在。然而,要实现多媒体数据业务与平台的接入,在目前的3G网络平台中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为此,本论文主要讨论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多媒体数据的接入,从而实现3G平台的多媒体业务运营支撑。
HSDPA的基本原理是在R99的空中接口体系中,数据重传方式是由RNC来负责完成的,数据重传需要绕经Iub接口。数据重传的周期较长~NodeB仅仅起到一个根据RNC的指令完成物理层编码、传输的功能,NodeB本身基本不具有对物理资源的控制和调度能力,而在HSDPA中,为了在空中接口上实现更大的吞吐能力,对NodeB的功能进行了增强,在NodeB的层面引入了物理层重传和快速资源调度的概念,通过在更靠近空中接口的NodeB上引入这些原本只RNC才具有的功能,加快了重传以及对空中资源调度的效率。
为了实现HSDPA的功能特性,以及更好的完善移动多媒体数据在平台上的介入,需要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设计三种新的物理信道:
3.2.1 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
在下行链路上,传输用户的业务数据。采用固定的扩频因子,由于需要给公共信道、HS-SCCH及相关的DCH预留可用的信道码,所以最大可用信道数为15。传输时间间隔定义为2 ms(3个时隙),远小于R99中规定的10 ms、20 ms等长度。从而大大缩短了数据重传时终端和NodeB之间的往返时延。
3.2.2 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
在下行链路上,传送HSDPA的专用信令,如传输格式和系统资源指示等;采用固定的扩频因子SF=128,每个终端最多可以同时监测4个HS-SCCH。
3.2.3 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在上行链路上,发送反馈信道信息(如信道质量指示CQl)和传输块发送确认信息(承载HARQ进程需要的ACK/NACK信息)。用户终端通过测量CPICH得到CQl信息,cQI的上报周期和映射可由网络定义。NodeB通过用户从上行专用控制信道HS-DPCCH中反馈的信息得到用户的下行信道情况,然后NodeB根据所收集的所有用户的信道情况,通过一定的调度策略,为当前用户分配HSDPA的下行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HS-DSCH、HS-SCCH),同时选择相应的最合适的AMc方案,以此来实现系统吞吐量最大化、用户吞吐量最大化、用户QoS保证等资源调度目标。
篇7
论文摘要:?阐述了数字内容产业技术的内涵,简要总结了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在技术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行业界实践取得的成就,指出了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技术方面存在和急需解决的七大问题,最后从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设想。
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推动了数字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数字内容产业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共生的产物。近几年来,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提升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随着产业实践的拓展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其中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如生产技术、交易技术、服务技术、运营技术等方面的新问题已开始制约产业的发展,急需给予关注和探讨。
1?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技术研究和发展的现状
1.1?理论研究成果较多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技术非常广泛,我国关于这些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根据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6月30日,已在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15篇,主题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46篇。
1.2?行业实践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2009年7月15至17日由我国承办的iso/iec jtc1“数字内容管理与保护”研究组首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三维数字内容的保护、数字博物馆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内容保护、数字出版物的管理及保护、数字内容长期保存接口框架、数字内容描述机制、广播系统中的内容管理、可信计算和数字版权管理等诸多内容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形成了《数字内容管理和保护的基本理解》报告[1]。
2005年日本富士施乐株式会社的齐藤和雄在我国申请了《保护数字内容的装置和方法,处理受保护的数字内容的装置和方法》专利,该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护数字内容的装置,包括数字内容处理部分和加密部分,其中该数字内容处理部分使用安全信息对数字内容进行保护,而该加密部分使用从电子票据系统的数字权利管理系统获取的密钥对该安全信息进行加密。2008年2月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的黄颖、阿孜古丽?吾拉木完成了数字内容交易平台软件专利,实现社会公众能够以pc、手机等方式进行数字内容的查询、分类、检索及在线交易,并能联合互联网运营商,开展在线数字内容交易,全面推动互联网出版服务的发展。
此外,盛大、金山等网游公司构建了网络游戏的运营平台以及点卡的支付模式。上海、杭州、长沙等地先后建立了数字内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技术研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现有的技术研究与实践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数字内容保护模型不完备性、保护技术的局限性[2]。结合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主题专家组也曾对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做的权威的类似总结[3],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数字内容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
(1)自主创新型的内容基础技术不强
包括知识内容处理、图形图像合成与检索处理、音视频编码、多媒体音视频检索、数字知识版权保护、人机分发交互与虚拟现实、3d制作与合成等技术领域的基础技术薄弱。
(2)缺少统一的数字内容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
数字内容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在部分领域甚至有越来越乱的现象,目前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涉及的技术很多,但大家在选择技术时往往随意性很大,过分的多元化导致的就是缺乏一种标准,使得不同的系统之间无法兼容,增加了使用和开发的成本,同时由于害怕新开发的技术产品会很快被淘汰,如此的标准缺乏,又抑制了制造厂商的积极性,导致技术的普及型和使用的及时性不够。还存在系统兼容性、互联互通性不够的问题,如电子阅读器目前的存储格式多达20多种[4],这样势必引起行业混乱、增加处理难度和用户购买使用成本,也无法实现统一检索。
(3)公共服务(产业技术与管理服务)技术平台建设滞后
包括技术服务、技术托管、销售平台、支付平台、流通管理平台、售后服务监控与反馈平台等技术平台建设速度滞后。
(4)高质量和达到国际水平的数字内容制作技术有待提升
尤其是与三维内容相关的技术,包括“方便的三维获取生成关键设备与生成软件,自主可控的网络跨媒体搜索与知识服务引擎,面向网络信息智能处理的多语言技术,开放环境下的数字内容物流平台,多感官沉浸的高端虚拟现实3i(immersive, imagnative and interactive)环境,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城市规划、教育娱乐等领域深度结合和应用等”[5]制作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5)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和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数字版权侵权盗版问题严重,数字内容的技术措施和保密信息时常受到技术的挑战,在技术层面可以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非法技术破解时有发生。权威部门的研究报告也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2010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45.8%,约2.09亿人,遇到过账号密码被盗的人数为9?969万[6]。网络安全隐患使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下降,有关统计表明,2009年仅有29.2%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易是安全的,这给我们的数字内容网上营销和流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6)数字内容产业的技术革新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些数字内容企业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在技术开发创新上,许多关键技术还靠进口技术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的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过多地依赖于国外,这将同时对我国的数字内容产业健康安全发展形成一定的阻力和后顾之忧。
(7)三网融合技术对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基于时分复用的sdh和密集波分复用的dwdm技术,10g以太网技术,宽带接入技术ftth,3g、wlan、wimax技术,软交换技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用于固移融合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流媒体技术,按内容计费的技术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的drm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深刻影响着数字内容的生产、传输、销售等各个方面[7]。
3 解决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问题的对策及思考
3.1?加强技术研发,解决技术前沿问题
目前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前沿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数字内容分析与利用方面,需要开展集成化的网络运营与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原创和版权的感知和保护是当前数字内容交换与分发技术中的关键部分,业界对此有很大的需求,也作了很多很好的探索,现在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互惠互利的第三方数字内容流通平台。在数字内容展示与交互方面,真三维显示技术和多感官人机交互技术等是目前需要认真解决的前沿问题。[8]
二是感知技术急需研发。目前,尚没有成型、稳定的3i平台和系统;无法达到多感官沉浸。现在,我们具有震撼人心的展示都是以视觉感官为主,像听觉等技术没有很大的突破。因此,我们在智能感知领域迫切需要解决如何把中文信息处理、图像的理解等作为智能感知技术问题[9]。
三是数字内容分发技术的改进。其目的就是要解决信息网络的传输速度低,获得的信息不够准确、不够快等问题,要逐步提高信息存储媒体的服务器性能(存储容量、存取速度)的速度以满足众多用户提取信息的需求[10]。
四是其他相关技术。如解决内容转换中乱码问题的相关技术;开展数字内容服务中的内容关联和揭示技术;需要重点建设数字媒体内容平台,切实解决音视频信息的交易、交换和可管理性等突出问题。
3.2?建立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涉及的单项技术很多,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往往是各自为政,各家技术公司都采用自己的技术体系,未能形成业界的技术标准。如电子书就是典型的案例,超星、汉王、盛大bambook等都有不同的阅读器及其阅读软件。版权技术是有效保护数字内容所有者利益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整个数字内容消费体系的有序化和可管理化的保障,国外的企业和行业机构为此做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他们独家或联合进行了drm技术开发,推出了许多版权处理技术标准,其中开放移动联盟 (oma)制定的oma drm2.0标准就是目前业界最成熟、参与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主流drm 标准[11]。而这方面我国却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既要引用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更重要的是要组织我国的企业和行业组织自主开发和建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体系,如按照国际通用的“专利池”模式进行数字版权管理标准的研究等[12],以便为我国数字内容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与走向国际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针对数字内容产业具有高技术的特点,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整合目前重复建设的众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统一标准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提高管理运营水平,增强为企业服务能力。[13]同时政府也应利用政策杠杆,实施互联互通,不断降低资费和商务成本,降低电信宽带租用成本。[14]
数字内容产品销售和流通过程中,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支付平台和系统,因此,我们应该统筹规划,整合现有的互联网的电子支付系统,尽快建立信用可靠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及其服务体系。
3.4?提升政府和行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系
数字内容产业作为我国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国内外同行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兼顾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在技术水平、技术体系、技术标准等诸多方面体现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要求。
针对目前的现状,我国政府和行业管理协会应该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积极探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导技术研发和标准的建设,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相关方的合法权益,鼓励和促进企业积极投资于各种技术的研发,推动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技术研发上水平、上台阶。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各方的作用,通过整合产学研官资源优势,联合攻关,逐步形成我国完整的核心数字内容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并逐步引领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梅.数字内容全生命周期保护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11]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主题专家组.如何突破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瓶颈.中国计算机报[eb/ol].[2010–02–10]media.ccidnet.com/art/2613/20060106/408973_1.html.
[3][12]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eb/ol]. [2010–05–19]. http: //cnipr.com/news/sdbd/201008/t20100824_120424. html.
[4][7][8]发展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数字内容技术.[eb/ol].[ 2010–12–14]gov.eastday.com/renda/node9672/szmt/node14338/u1a1706001.html .
[5]?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1月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0–12–14].cnnic.net.cn/dtygg/dtgg/201101/p020110119328960192287.pdf .
[6]?彭峰.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分析[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08.
[9]?ip网络上信息服务问题内容分发技术[eb/ol]. [ 2010–10–12]cisco.chinaitlab.com/method/27955.html.
[10]?范科峰, 赵新华.oma drm技术与标准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6(7):17,20.
篇8
1心系学生严谨为学
陈笑蓉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认真热情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教学思想上,教导并进。长期以来坚持把德育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在业务教学中,结合中国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我国IT的成就的名师以及成果融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振奋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陈笑蓉老师在教学、科研上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她非常注意方法论的教育,注重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她主讲的每门课,都经过精心设计,除了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工夫,她也注意课程信息的组织,并在授课中提出一套教学方法:提出核心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引导与促进,提炼总结知识的深化。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偏科倾向,对如何正确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不甚了解,对此,她就在授课时用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她在实验教学中,努力探索,
对每门课程的设计与实验、每个实习都严格要求,并有案例。她组织学生讨论小组,提倡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求是、合作的精神和责任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有较大的帮助。她还积极指导学生参予各项大学生技能比赛,并取得优秀成绩。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红旗杯开源大赛”中获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2个、团体二等奖1个、团体三等奖1个、优秀奖12个。从她身上学生们感受到并且学到了敬业乐业精业、刻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2教学改革求实创新
自1984年以来,陈笑蓉老师主讲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程序设计方法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十多门课程,并编写操作系统教材和实验辅导教材。
陈笑蓉老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十多年来一直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教育部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计算机软件开放式实践体系的研究与实施”、贵州省教育厅“基于Internet网的计算机软件开放实验室系统”、“计算机软件开放实验室及课件系统”“贵州大学教学团队建设――计算机软件”,“信息与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区”,“软件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教学中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教学效果良好,成绩突出,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承担的操作系统获贵州省精品课程。她教学改革成绩突出,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课件评比一等奖1项,贵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贵州大学教学实践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2本,被贵州省教育厅授予“贵州省教学名师”。
在实践教学中,陈笑蓉老师努力探索改革,将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主持开发了一个开放式的、涵盖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为主体内容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系统。先后有20多门课程的课件、大纲、实验、在线辅导资料上网,让学生和教师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并能随时获取学习和实验资料,它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实践环境,通过2000级―2006级学生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梯队建设
作为学术骨干与专业技术带头人,陈笑蓉老师积极聘请国内外重点大学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到贵州大学讲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对青年教师以“一带一、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培养。让青年教师参加国内科研和教学改革会议,把他们介绍给名教授,得到知名教授的指点。积极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带领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和教学改革项目,指导他们写项目申报书、撰写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和教材。承担教改课题 7项,发表教改论文10多篇。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篇。根据学科建设和新专业建设需要,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攻读博士学位,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先后推荐5人读博士,14名教师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进修。王晓蓉、王以松、徐晶、陈晓明、裴炳镇、龙慧云、马丹、秦进、程欣宇、王翔等教师已是我院的骨干教师。其中3位获得博士学位,4位晋升副教授。此外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成绩突出,受到省校级的表彰。
4学术科研
陈笑蓉老师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她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市级项目等十多项课题。20多篇,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四等奖1项。
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道路交通若干问题研究”,主持了国家信息产业部“MCS-1可视心律失常治疗仪”项目、贵州省经贸委“社区心血管保健监护服务系统产业化”项目、贵阳市科技局“贵阳市城市道路交通数据库建设与网络模型研究”等项目。主持开发的“基于软交换技术构件劳动保障咨询平台系统”项目为贵阳市150万参保人群及家属提供政策咨询、个人社会保险数据查询、保险业务办理、数万单位的就业和再就业的基础信息和劳动保障部门政策及办公事务等信息。与贵阳市劳动保障局联合开发的“贵阳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系统”项目,服务于贵阳市150万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参保人员、18万离休人员,为贵阳市社会保险事业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这些项目都取得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为贵州省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5服务社会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