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法则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2:4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黄金法则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黄金法则论文

篇1

关键字:媚俗文化;黄金法则;消解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134-01

一、媚俗文化的内涵

媚俗是当代审美文化转型时期所产生的一种负现象,也是一种典型的伪审美现象,或者说,是传统美学在无法正确回应当代审美文化的挑战时所出现的一种特定的畸形审美形态。媚俗(kitsch),台湾学者译为“忌屎”,对此颇有研究的昆德拉解释云:“对(kitsch) 的需要,是这样一种需要,即需要凝视美丽的谎言的镜子,对某人自己的映像流下心满意足的泪水”这种解释虽然有一定的比喻性在其中,但仔细咀嚼着句话,我们就会发现媚俗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一种为他人的表演性,换言之,则只要为他人活着,为他人所左右,并且为他人而表演,其生存就是媚俗的。如果用马克思的异化观来解释,那媚俗文化也是一种异化,因为它表现为一种为他性的个性沦丧和个性消逝的寄主生存,生存的目的仅仅是表演,那生存的价值则为异化的存在。

关于媚俗的产生,昆德拉把它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态度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心里什么都十分清楚,但为了名利、地位、金钱、物质生活而主动放弃对于美得追求,趋炎附势,以美娱人。另一种情况是外界压力过于强大:公众的、朋友的、亲属的、爱人的、情人的多种眼光的结合,使自己承受不了,只好与之妥协。而客观环境,昆德拉语焉不详,但我们可以猜想,之所以出现媚俗文化,是因为客观环境势不可挡的力量,特别是当代商品经济对审美文化的冲击,媚俗文化成为一种潜在的逆历史规律的正常的现象。总之,媚俗文化是误以娱乐为审美。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媚俗文化的根本内涵就是从需要回到欲望。而对于欲望,叔本华曾经做过剖析:在他匮乏的时候,使人陷入痛苦;在他满足的时候,使人陷入无聊。面对欲望,人只能如钟摆流动与其中,也就是人的轨迹只能是中双向的无奈的循环,从匮乏到满足的无聊,从满足到匮乏的痛苦。如果具体到媚俗方面,那也只是体现了一种无奈的循环:从取悦到娱乐的低俗,从娱乐到取悦的平庸,这也正是媚俗文化的全部理论所在,即取悦,娱乐。

二、基督教“黄金法则”

对于什么是“黄金法则”,也许有许多人并不知晓,但我们可以援引《圣经・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十二节中耶稣的话:“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基督教中的“黄金法则”,我们可以联系其他的比较流行的说法来对此法则进行诠释,即“像你期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或”怎样被对待就怎样对待人”,如果联系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黄金法则”,那应该首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我们既然弄清了‘黄金法则’的内涵,那这条法则起源于何时呢?我们经过考察证实黄金法则以近似于耶稣基督之言的形式存在的时间远远早于耶稣的时代,也就是说它较早的时候以它的内容形式存在于口头文学中,代代相传成为人们交际的一条法则和标准。十七世纪人们把《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二十节和《路加福音》第六章第三十一节的论述称之为“黄金法则”或“金律”。这一术语才得到广泛使用,但其起源并不清楚。而且这条法则是非常具有伸缩性的术语,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东西,并且在众多文化体系中存在。例:罗伯特・恩斯特・休姆在《世界上活着的宗教》一书中引用了八个宗教和哲学系统中的黄金法则,认为它们旨在“吩咐一个人作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即他是否愿意将他对待别人的方法加诸于他自己”事实上,“黄金法则”根本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名言或是箴句,其中的“黄金”我们就可以认识到这条法则的崇高地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黄金法则”它被称为一种原则,一种行为的原则,一种一般性原则,一种人类关系的普遍性原则,理性伦理的最高法则,一种重要的道德真理等等。无疑这条法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实用性,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这条法则与哪些文化的结合,才会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媚俗文化对基督教“黄金法则”的消解

当大家看到我写下这篇论文的标题时,许多人肯定会一头雾水,你们肯定会想这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怎么可以牵扯到一块,更何谈消解,记得有位诗人曾说过:“没有孤立的孤岛”,也就是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两种互不联系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其表象或本质上进行着微妙的联系,只不过某些联系我们难以考察到罢了,虽然媚俗文化是当下社会中审美文化的一种负现象,是一种文化的样态,而“黄金法则”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人际关系准则,这两者听起来没有任何瓜葛,但媚俗文化对“黄金法则”的冲击和消解会逐渐被我们注意到,以下就是我谈到的两点具体表现。

(一)畸形的取悦导致“互惠”的消亡

我们在前面论述媚俗文化的时候提到,媚俗文化就是一种完全丧失个性的畸形取悦,虽然这其中也有“利他主义”其中,但它并不是“利他主义”的本质,也没有体现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和互惠,而基督教的“黄金法则”,从本质而言是一种互惠的体现,即如《马太福音》中提到的“你要尽心,尽性和尽意去爱你的主人,这是诫命中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第二条也相仿,就是爱邻如爱己”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那么上帝的圣光会降临我们,会挽救我们于危难之中,这就是“于人于己都是利”的互惠,而在当下商品经济时代,物欲横流,媚俗文化不断登大雅之堂,不断地冲击和消解基督教“黄金法则”,许多人甚至许多基督徒都在实践媚俗文化,而“黄金法则”不断地降级成为“银法则”“铁法则”,或许某一天这条法则可能不复存在了。就以我们当下十分流下的女性媚俗文化来探讨一下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当下以女性的方式向世人献媚的可谓“硕果累累”,你看那俗不可耐的舞厅时装表演,斑驳灯光下颓落得只是女性的尊严;你看那男女主角相携上床的“经典电影”,摇曳中滴落的只是女性的朱红;这样的献媚,这样的媚俗文化,使得所谓的珍贵性,圣洁性,隐秘性就像秋后收获后的麦田,空空无物。不仅牺牲了女性的尊严,也牺牲了大众文化中的批判,也消解了基督教中的“黄金法则”,因为在当下所谓的“互惠”已经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某些不知名文化的空壳。那“黄金法则”的表述也许就可以换为另一种,即“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献媚,你们也需要怎样献媚”。

(二)娱乐的消遣使爱成为挽歌

篇2

关键词:平面构成,点、线、面,产品造型

构成首先是一种造型的概念。就是以数种以上的单位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平面构成是学设计最基础的学科,不管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界面设计等无不体现点线面的构成关系。

工业造型设计是以工业产品造型、外观质量及人机系统协调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它不是工程设计,也不是工艺美术设计,它是以工业产品为对象,从美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等方面出发进行产品三维空间的造型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就是通过给产品赋予思考来达成交流。”那么怎么给产品赋予思考呢,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点、线、面的关系,这样才能对要设计的产品有处下手,免费。任何产品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产品作为一个体的形式存在,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由面构成体。不同的点线面构成的产品会有不同的性格,可以刚硬、可以柔美、可以可爱、可以妖媚……

1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的原理是一种在视觉的直接关照下通过切割、分解、变形、重构等不同手段在二维平面空间之中对原有形态进行创造性的排列与组合的造型方式及其所形成的现代造型观念。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于视觉及心理上的力学关系原理,将几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形态单元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一个原来不曾有过的新的较为理想的排列形式,并赋予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以全新的印象。

平面构成的根本原理在于它不是简单的模仿具体的生活形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而是探究客观现实中的多种形态,表现在视直觉上的组织结构中的力学关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这其中需要从概念过渡到形象;从凌乱过渡到有序;从无情无理过渡到合情合理;从平淡的现实过渡到虚幻的新奇等等。在强化形与形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形式法则的运用上,努力表现出一种既富于动感变化又具有调理秩序的视觉形象的新格局来。

2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特性分析

在平面构成中基本造型元素为:点、线、面。下面将对点、线、面的概念、性质及构成进行具体分析。

2.1点

在平面构成中的点,其大小是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其大小不许超过视觉单位“点”的限度,超过了就失去了点的性质,就成了圆。点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在比较中而存在,通过比较而显现。例如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一只小船就成了“点”,虽然小船具有一丁点面积,然而在视觉上与广阔的大海相比我们感觉它只是一点。

点是视觉的中心,也是力的中心。越小点,点但感觉越强,距离越近,通货膨胀预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相反感觉就越弱。点有求心的作用,能够产生积聚力的视觉效果。免费论文。点有一种跳跃感,使人产生对球体的联想;点有一种生动感,使人产生对植物种子的联想;点还能造成一种节奏感,类似音乐中的节拍、锣鼓中的鼓点。我们可以通过点的大小,排序,位置,颜色,形态等产生视觉上的美感。

2.2线

极薄的平面互相接触时,其接触的地方便成为线。线也可以说是点的连续和延长,有直线、曲线、折线、粗线、细线等形式。从平面构成来讲,它既有长度,也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它在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免费论文。线比点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自然界的面和立体,都由线来表现。如树枝,灯柱,电线,绳子等。

粗线较细线更为醒目,长线较短线更为突出,成角度的线较水平线、垂直线更富于变化。直线的视觉效果更偏重于静态,较为理性;水平线平和稳重;垂直线硬挺沉稳;向上方倾斜的线具有上升积极地感觉;向下倾斜的线具有沉降的感觉。曲线较直线更具动感、柔和且具有弹性;折线带有波动性。线也可以有不同的“性格”,用尺规划的线理性强,具有冷静而且坚强的视觉印象;徒手画的线感性强。

2.3面

“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一般来说,面往往在画面中所占比重较大,因而面的大小,形态,位置就先得十分关键。

面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的面和不规则形的面。规则形的面是由圆形、方形、角形等规则的几何图形所组成。圆形,视觉效果完整且具动感;正圆形的中心对称性中柔和见沉稳,在圆形中截取的任何一部分即是弧形,弧形比圆形更具有运动感和速度感。方形,通常给人稳固、坚定、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所以适于表现厚重、有力、固执等概念;角形,其突出的角给人以紧张感,带有较强的不安定性和刺激性。

不规则形是有曲线、直线围成的复杂的面。其个性复杂,同一形态可因观察环境和观察主体的主观心态的不同而产生理解上的变化。不规则形融入了圆、方、角的多种因素,其表现的多少可倾向于不同的视觉印象。

3点、线、面与产品造型设计的关系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就是应用空间造型设计的原则与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结构、功能、材料与人、环境、市场经济等的关系,创造性的将这些关系协调的表现在产品的结构造型上,开发出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工业产品。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注意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细节,造型中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的结构穿插、组合变化就显得更为重要。

3.1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点与面的关系

我们从点出发,一点点分析点、线、面与产品造型设计的关系。点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是相对的,它可以是个面,也可以是条线,也可以是个体。我们拿产品的按键来举个例子(如三星226BW)。免费论文。它的按键本身就是个小的体,也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在与整个产品中,它就是一个点。这个点是大是小,是长是短,就需要设计师去把握。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位置都会有不同感觉,做的合适可以给整个产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在简洁的设计中,点的作用尤其重要,要么如同梦露,要么如同媒婆。两款产品(三星226BW&LOEWE),同样是一个圆的造型,不同的大小,不同的位置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前者位置居中,给人端庄、稳重的感觉;后者位置在右边,给人活跃、灵动的感觉。可见在产品设计中通过点的各种搭配形式,会出现千变万化的造型。一个品牌的同系列产品在整体造型上改变可能是很少的,只是局部特征的调整,使得系列产品在造型上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样可增强系列感,当然也可减少产品在模具开发、材料应用、加工成本等方面的费用。

3.2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线

线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表现非常重要,不同的线与线构成不同的产品的表面,直接表达出产品不同性格。直线性格硬,曲线性格柔,直线与直线组合,直线与不同曲线组合,直线与直线之间过渡弧线角(导角)等等,不同的组合可以打造出不同性格的产品,同样可以千变万化。

拿电视为例,四条直线可以围成一个四边形的面,这个面就是构成电视产品的最主要语素(尽管电视可以做成圆形,但多数还是四边形为主),这么简单的一个四边形,我们怎么去寻找差异化设计呢?我们可以从线去入手。如(SonyKDL-46W5100、Philips42PFL5609),SonyKDL-46W5100是由直线围成的,线与线导角很小,性格刚硬。而Philips42PFL5609则是直线与直线之间导大圆角,性格柔了不少。若SonyKDL-46W5100是一件Armani西装,那Philip42PFL5609则是D&G的一件外套。

(SamsungUA40B7000WF、SamsungUA55B8000XF)这两个产品从正视图来看几乎是一样的,同样有着透明边框,同样的小的导角,但整体感受却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从侧视图可以看出,SamsungUA40B7000WF是由曲线与曲线构成了一个曲面,而SamsungUA55B8000XF则由直线与直线构成了一个平面,这样微微的一个变化造就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SamsungUA40B7000WF柔美,SamsungUA55B8000XF硬朗,一个如亭亭玉立的少女,一个如帅气的小伙。

再如B&O品牌,丹麦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由B&O的首席设计师DavidLewis亲自设计的BeoLab10扬声器淋漓尽致的展现了B&O“质疑常规,绵延惊喜”的理念。外形上倒金字塔型的突破设计建立了全新视觉平衡,简洁明快的线条和BeoVision4电视机框架的曲线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一副精致油画贴近墙面,为你的家中增添一份简约奢华的北欧风情。产品线条简练、概括,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延续了B&O一贯硬朗的设计风格。

3.3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

再讲一下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在产品设计中常常会用到线的装饰,它可以是直线,可以是曲线,可以是围成一周的线。这条线在整个面的位置,会给面一个视觉分割。不同分割会有不同感受,例如路人皆知的黄金分割。同样拿电视举例(SonyKLV-46V200A、TclL46X10FDE),SonyKLV-46V200A在屏幕下方加一条烫印装饰条,分割了电视的下边框,使原来宽宽的下边框在视觉上有所变窄,TclL46X10FDE一周亮线给整个平淡无奇的产品增加了亮点。可见线作为一个装饰语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电视屏幕的四条线自然而然把电视分成了两个面,这两个面的大小、位置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电视产品的外观,这两个面形成四个边框,这四个边框的比例也是电视产品设计差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如Toshiba46XF300C、Lg42LG60FR)Toshiba46XF300C最求极致窄边框,而Lg42LG60FR则做出了一个极宽的下边框,创造出不一样的时尚感觉。

通过电视造型中点、线、面基础元素的分析,我们发现:看似简单的四边形结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点线面的结合、转换,就能做出丰富多样的产品造型。配合材料、灯光、做工等体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

4节语

点、线、面是最简单,最基础,也是最必要的产品造型元素,论文参考网通货膨胀预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对于点的大小、形状;线的粗细、方向,直线曲线的结合、转折;面的大小、形状都要仔细的推敲。产品造型要做到细节化,简单的角度、位置、形状的改变都有可能改变产品的风格。所以只有将平面化的语言立体化,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才能真正懂得怎样去设计。设计出适用、安全、美观、经济的产品,才会赢得市场,成为优秀的产品设计师。

参考文献

[1]陈楠.平面构成.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

[2]刘书堂、周大光.平面构成法新解.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篇3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园林,分类,不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两大类。天然山水园往往利用天然的真山真水,在因势利导的情况下,作出一些局部调整,并加以建筑和花木(有时还放养动物),组合成供人游历观赏的园林。人工山水园是以人为堆叠的假山和开凿的池,来充作自然山水,力求在小环境中表现大自然。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筑。由于人工山水园更加集中的反映了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造园思想,因此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

2、另外的一种分法,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将古典园林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其他类园林(包括寺庙园林、衙署园林、书院园林、祠堂园林、郊野园林等)这三大类别。

二、中西园林不同

1、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2、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认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4、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5、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6、实践理性的差异。中西方都有理性主义,中国民族特点是实践理性精神。中国人基于一种整体本体的思考,理性趋于具体化。而西方人则趋于抽象化。跟中国人谈话最好多举例子、就事论事,而跟西方人谈话则可以多谈观念、方法、法则,他们的理论理性发达。所以我们往往是说写文章,西方人则说是作论文。从整个的历史潮流来看,中国人的理性是较重视具体性的。这有好处,也有坏处,这正如任何的方法都有自己的限定一样。中国的理性主义是实践性的,是人格修养的实用主义。中国人强调社会意识,可是注重如何在集体社会中进行人格修养,来和社会意识相适应,不致于遭到批评。这就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以保护自身为目的的个人主义。西方的实用主义是功利的,他们追求个人的功利,也认为个人的功利追求最后和整体(社会)的功利是一致的。这也是西方自由经济最基本的假设:你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后出达到整体的目标。

篇4

论文关键词:尺度  尺度层级  尺度级差  人性化  细部

建筑的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司题。建筑的构成部分有大有小,大到体量的分割,小到窗户的分格线。形成了建筑的尺度分级系统(尺度层级)。尺度感是人对一幢建筑最基本的印象之一。尺度不同于尺寸,尺寸是建筑物的绝对大小,有一个精确的数值,而尺度是人对建筑体量的视觉估量和心理感受,或感觉宏伟壮观或感觉其亲切宜人。成功的建筑作品应该根据其所处环境、使用功能、建筑技术等因素确立其自身恰当的尺度感而其本身更应该具有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对建筑的感知是在行进过程中进行的。分析人的视觉识别距离,般来说可清楚识别建筑的细部的水平距离为20~30m以内,而l00m以内可以清楚的识别建筑的门窗洞口、体形变化。600m以内则是看清建筑轮廓线的距离。~幢建筑不能仅仅考虑到人处于某一处或某几处视点的印象更要考虑到建筑在人的行进过程中给予观者的印象的变化过程。人眼需要感受到持续的视觉形象。人在一秒钟之内可以捕抓到l8个不同的动与静的由各种线、面、体、棱、角和颜色组成的图形人在行进中不断期待着新的视觉信息的出现否则就会因单调而觉得枯燥,但是这种持续的视觉信息又需要有一定的秩序。人的理智使人们时时去寻找视觉信息中的秩序而厌倦毫无意义的混乱导致的不安,但过于简单的秩序也会让人觉得乏味。常常会有一些建筑方案图纸阶段十分精彩,实施后只能远看但近看因为缺乏较小尺度层级的细部的考虑而显得单调乏味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而相反的,另有一些建筑却只适合近看。比如某些建筑近看材质丰富细腻,细部精致,而远看由于缺乏人眼远距离可以识别的比较大的尺度层级的精心设计而让人感觉毫无生气。

1995年美国数学家、建筑理论家赛灵格勒斯(nikos a。salingafos)发表了《一个物理学家眼里的建筑法则,《新建筑中的分形等着作。他将分形几何学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分形几何学所研究的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分维以及尺度层级为建筑设计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赛灵格勒斯认为建筑的尺度层级应该有足够的数目。而且各个尺度层级之间应该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分布以获得均匀和协调的效果。具体的来讲就是建筑的各个尺度层级的元素的尺寸构成一个等比的数列,或者是有规律的递增的数列形成富有表现力的尺度级差。以使建筑的整体和局部到细部的尺度之间具有合理清楚的关系。比如勒·柯布西耶的模度(modul0r)理论,就是把人体尺寸组成的费波纳契数列(以黄金比0.6l8为比值的等比数列,并且数列中每个数值为前两个数值之和)作为建筑设计中控制建筑从整体到局部的所有尺寸。

实际上如果把这种数学关系做的过于明显反而会丧失意味。但是这种各个尺度层级间隐藏的关系却会潜在的对我们的知觉发挥影响力。建筑的尺度层级过少会导致人难以判断它的真实尺寸,但是建筑体量的划分过细也会破坏建筑的尺度感。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建筑以人为尺度的人性化思想原则。一般的建筑至少应该具有三个层级的尺度: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层级的尺度、细部层级的尺度。

首先谈谈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有正确的尺度联系。比如风景区的建筑尺度宜小不宜大。尺度大的建筑与开敞的环境相称。从观赏者的距离来考虑的话。在远距离观赏的条件下,例如前文提到的600m以内,建筑是作为环境中的一个元素或者建筑群中的一员而存在的。这时候建筑设计应考虑的是形体的适宜和轮廓的变化对天际线或者对建筑群的影响。

其次是建筑层级的尺度:如前文提到的观者距离建筑l00m以内的时候,被观赏的建筑将可以作为个体被观赏。这时被关注的是建筑的形体凸凹,体量分割,门窗洞口,颜色划分等中级的尺度的元素。

最后当观者走进建筑的时候,人们清晰识别的是建筑的材料质感,细腻的颜色微差,面砖的贴法,清水砖墙的砌法,以及装饰线角,雕刻等建筑细部。建筑的人性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从任何的距离观赏建筑都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内容。尤其是人生活其问朝夕相处的居住建筑更应该有宜人的尺度级别设置和精致的细部设计。从这个角度来看居住建筑中的欧式建筑潮流,我们便更能理解建筑人性化的尺度层级设置的意义。

人们密切接触和使用的建筑部件,如门扇,窗台,栏杆,扶手,台阶等因为其使用功能限通常是小尺度的并且其尺寸通常是一定的。人们常常通过这些熟悉的部件同建筑的整体相比来获得建筑体量大小的正确概念。这些小尺度的细部尺度到整个建筑的大尺度之间必然分布了一些过渡的尺度层级。过度缓和的情况下,通常尺度层级会多一些,尺度级差小,形成和谐而有韵律的效果。如果这种过渡非常简短甚至没有过渡的情况下,会造成小尺度和大尺度的强烈对比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是生硬缺乏尺度感的败笔。建筑尺度分级形成的有秩序的级差,犹如一首有节律的交响乐。舒缓处优美和谐,起伏处激荡昂扬。建筑相互关联的完整的尺度级差形成了清晰的节奏排列加强了建筑的尺度表现力。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海证券大厦的尺度分级系统来充分理解尺度和尺度层级的概念。

上海证卷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主要马路世纪大道边。每次从过分拥挤的浦西坐车穿出过江隧道来到陆家嘴顿觉豁然开朗,晶莹剔透的金贸大厦、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东方明珠成为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大片的绿地又带来了亲切和开阔的感觉。可是每次看到那些本该更有秩序的高高低低风格各异的高楼总觉规划上略有缺憾。沿宽阔的世纪大道向前,当看到从高楼的夹缝中只能露出半个脸的上海证卷大厦明显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尺度体系,这种遗憾的感觉更强烈了。上海证券大厦立面上用了巨大的方格及其对角线形成的网状装饰。每一条横向装饰带之间的间距是三层层高。而处于其尺度层级下一级的可以让人正确识别其体量的比如层高,窗高这一层级的尺度设置欠缺。导致了人眼不能正确判定该建筑的体量。

篇5

从我本人的经历来看,是经历了一个联想组织的营销大赛,然后投递联想实习简历,简历通过后便是联想apa考试系统笔试。该笔试分为托业英语考试,微软软件应用测试和职场心理测试三个部分。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第一关的托业英语考试自然不在话下,小小的占了优势。第二关的微软能力测试也比较容易。只要平时对excel , word ,ppt等操作比较熟悉,要全部通过也不难。第三关职场能力测试则要求被试者实事求是,不要瞒天过海,因为这样一个心理测试本来就有一个测谎的过程,所以被试者只要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一般都没有问题。

经过笔试,接下来当然是面试了。笔试的时候还有20个人左右,在面试的时候就只剩下整整10个人了。当天的面试是在联想重庆分公司的三峡会议厅举行。面试者为联想驻重庆分公司的hr以及市场推广部主管春娟姐。面试分为两轮,第一轮为英语口语测试,被试者抽取一个topic 然后在阐述一分钟,同时这个过程中包括简短的自我介绍。面对这一关,我们英语专业的同学又占了好些优势。第二轮是无领导小组讨论,这样的面试要求被试者既独立又合作的表现,最后达成一致结论。整个过程中,hr及主管在旁边观看每个人表现并且进行打分。奇迹般的,最后我们十个人全部都顺利成为联想2010实习生。

经过笔试和面试的筛选,实习就正式开始了。7月14日,联想负责人召集所有实习生召开会议对实习任务进行分配及其奖惩kpi考核评定,附表如下:

工作安排

工作分类

具体内容

负责人

备注

日常工作

按班主任安排进行

班主任

讨论总结

组织定期回顾与总结

辅导员

1.每双周组织一次,班主任必须参加.

2.课程包括:联想产品,店面营销技巧,校园营销案例分享.

课程学习

实习作业

1、实习日志要求每周至少2篇;

2、由班长每天汇总提交《暑期实习工作日报》给辅导员

各实习生

1、实习日志以实习相关的心得体会、总结、趣事等均可。

2、《暑期实习工作日报》见附件模版

毕业论文

针对9月开学,制定本校开学购机营销方案,资源5000元,销量目标200台.

1.以班为单位提交.

2.第3班学校蓝本为西南政法大学

整体kpi考核

实习生工作

具体内容和要求

评价者

kpi考核(100%)

日常工作

在班主任指导下,完成其规划的日常工作.

班主任

权重50%

讨论总结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小结,以及完成布置的培训作业.

班主任

辅导员

权重10%

实习作业

按时按量完成实习作业

辅导员

权重20%

毕业论文

按时,认真完成论文.

欧乐

权重20%

日常工作如下:

工作时间段

工作地点

工作内容

目标(kpi)

权重

开学培训

联想办事处

实习活动介绍及营销基础知识培训

了解店面布局大致情况

第一阶段

店面

ppt制作技巧培训

联想产品系列介绍培训

1、熟悉联想笔记本、消台产品线(把联想笔记本、消台产品制作成系统的ppt并呈现)

2、调查主要竞品产品及促销情况,制作成产品对比表

1、熟悉联想产品系列及主要卖点,制作产品ppt

(考核要点:呈现ppt的逻辑性、全面性、生动性、易记忆)

2、找到竞品主力机型及促销活动,制作产品对比表

30%

第二阶段

店面

店面陈列布置培训

1、了解重庆市区电脑城布局,制作竞争局势图ppt

2、店面陈列布置比拼

1、完成详实的店面布局图及分析现有布局情况。

2、搭建吸引顾客眼球的陈列布置方案。(进店率和成交率做考核参照)

30%

第三阶段

店面

零售技巧培训

1、综合销量比拼

1、协助所在店面冲击更高销量

40%

有了这样的任务分配,我们的实习任务就比较明确了,在实习过程中,我和重大的另两位同学分为一组,并且一组重邮的同学展开竞争。关于两个组的竞争,我不打算细写,因为我认为胜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总的来说,这次实习我收获颇多,从了解公司内容到理论上培训,以及查店、促销的实践等各方面,我都受益匪浅。

首先,从了解公司的模式方面说,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觉得公司只是一个抽象而模糊的概念,而经过这次实习之后,多多少少对公司的运作有了一些了解。就联想驻重庆办事处而言,主要分为“t”(trade)--零售渠道处和 “r”( relation)模式---大客户部,以及商用模式。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联想大的分销商如道洋公司,菲易特公司以及创捷公司,其中道洋公司的店面布置做的相当漂亮。除了对公司的运作有了一些浅显的了解外,我们实习生也对联想的全线产品以及对应竞品有了一定了解并且制作了产品介绍ppt以及竞品对比表。

篇6

关键词:心经;德育;普世价值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乃大乘佛教中经典之作,亦是探究“精神”与“物质”关系的哲学论文。乃中国最早汉译《心经》,也是唯一佛教八宗均修均读,且各宗有不同演绎的经文,地位超然。

几千年来,世人对这部经典的认知和解读仅限于在宗教和哲学两个领域,而在个体道德修为的层面上却对其探究甚少。《般若心经》是大乘佛教即最高佛学的宇宙观,也是古今人心修为的不二法宝。这部佛学经典仅二百六十字,但却字字珠玑,相传当年太宗张榜昭告天下,征求高明大德将《心经》再度删改,如能删一字而不失其义者,赏黄金百两,结果无人可改此经,可见《心经》中所演绎的佛理禅意绝不简单。

互联网等新兴传媒手段的出现使我们的文化传承呈现异彩纷呈的景象,今天我们对于很多佛教经典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宗教层面上了,其所包含的哲理寓意已经延伸到美学、哲学乃至政治学等层面。笔者身为一名高校德育工作者,从对人的道德教化方面谈一谈《心经》于当代社会的普世价值,希冀广结善缘,恢弘正法,使更多的人从研读《心经》中开悟、解脱、放下、自在,以扬善抑恶,积聚正能量。

佛教里对于经文的解读讲求开悟,故对于佛教的诸多经文,尽无详解。《心经》之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经重在感悟,所以,笔者将经文分为三个部分,略阐一己之悟,权当抛砖引玉。

一、《心经》的普世价值

1、《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诃”二字出梵语,《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中释义“摩诃”为大。此大乃一种心理和思想的大。大而无形则万事皆通,“大”是一种精神力量,其意在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限制,均能充盈宇宙的力量。“般若”在佛教中意译为“智慧”,这里所谓的智慧,亦非常人所谓聪智,而是能够了悟尘世之道,超凡入圣的一种达观通透的境界,是对生命本源和本性了悟的根本智慧。在梵语中,波罗是彼岸的意思,蜜多是动词,有到之意,“波罗蜜多”乃是到彼岸。就是成就一件事而达到度化自己的目的。所谓度己既是度人,度人既是度己,又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有成就别人才能让自己有所成就,只有到达彼岸才了悟此岸之贵。

2、《心经》在开篇中说 “观自在菩萨”,菩萨是智慧和善良的化身,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在心灵深处都隐匿一丝善念,只有和本源对话才能最清楚、通透地了解自己,释放正的能量。佛讲自悟,和我们常常讲的“自觉”“自省”相似,只有懂得“自觉”,经常“自省”的人,才能“自悟”,才能唤醒心中的菩萨,才能时刻虚怀若谷,存善念,行善举,坚守良知,保持纯洁心性。

3、紧接着《心经》谈到了“五蕴”,围绕“五蕴”就“色”“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辩。所谓“五蕴”分别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色蕴”是指物质性的事物现象,其他四蕴皆属精神现象。对“五蕴”的探讨充分显示了《心经》缜密的逻辑结构和超凡的智慧。这一部分就“五蕴”逐层递进,不断细化(眼耳鼻舌色声香味的探讨),并在其中大量使用了“无”字,教人正确地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平衡色空的关系,强调现世要把握追求物质的度,关注个体修为。当然这一段对精神和物质的讨论,也有一定的唯心主义色彩。

二、当前,我国一些丑恶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还由人内心的狂邪、偏执和不良欲念所致,如、“东莞现象”等等。《心经》义理直指人心,关注人内心修为。如若以严谨的态度、辩证的方式从提升修为和激发正能量的角度对其进行研修,广结善缘,激发善念,意义非凡。

1、对个体修为的影响

“色空”的论辩是《心经》精华所在。人性之恶皆因欲念而起,人一旦痴迷邪念而忽视个人修为到头来贻误的终将是自己。“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谓“空”,并非否认物质,乃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物质,以“空”抑 “执”,以“无执”来克制邪念,以求达到贡献与索取的平衡。《心经》强调提高个人修为的前提是要认清自己,重养心性,面对光怪陆离的诱惑能够做到不执念,不妄动,遵守道德良知和社会准则,以此使个体修为得到进一步提升。

2、对团队精神的影响

《心经》讲求提升个人修为,而非消极隐退。它要求人们在注重个体修为的同时,也要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一定的“正能量”,即“福报”。梁启超曾经说:“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出世,乃积极而非消极,乃兼善而非独善。”

3、对社会的影响

《心经》通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众多意象为我们营造出美好的大智境界。它通过提升个人修为促进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以自己与心灵、与自然法则、与社会准则和谐统一的大智慧实现个体修为的圆满,达到“无挂碍故”,“无用恐怖”,明净、自觉,静寂的审美理想化生存状态。

我们的道德教育也是人心教育,社会的道德滑坡也是人心的危机,佛教中说万事皆有贪嗔痴而起,如何抑制贪嗔痴之心,坚守社会良知和道德准则,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根本所在。《心经》本身蕴含一套改善世道人心、净化社会风气的办法,要人们怀平等、公平、公正之心,将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心态构筑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摘要:通过对东西方建筑实践与理论的对比,总结出建筑实践与理论正从历史上的游离的关系向当今的共生关系进行转变,并由此指出我国当下建筑创作中所面临的困惑之一是理论的匾乏。

建筑学是一门十分高尚的科学,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一位建筑师应该是一位天赋极佳之人,是一位实践能力极强之人,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之人,是一位久经历练之人,尤其是要有敏锐的感觉与明智的判断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能有资格声称是一位建筑师。上面的话出自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由于它的科学属性,需要有强大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作支撑;又由于它的工程建造属性,需要有精深的实践技能。

1实践先行—共同的生存诉求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建造活动都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然而,随着从无意向到有意向的转化,建筑的作用也从最初的纯物理功能演化为具有意义载体的功能,它不仅要具有基本的物质功能,也就是遮蔽功能,还要经常被要求具备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哲学功能。在情感功能方面,令人感觉或亲切柔美、或庄严肃穆、或富丽堂皇、或清素典雅……在社会功能方面,建筑也经常成为显示主人身份和等级,同时还会起到防御、教化、规训等作用(如城墙、寺庙、讲堂和监狱);在哲学功能上,建筑的形制经常要与宇宙和天象联系起来,反映了人的宇宙观。正是这些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哲学功能的需求,才推动了设计或者意向的发展,从而诞生了专业的建造师(在中国是匠师)。反过来,建筑师又在实践中提炼诸多设计手法和技巧,结合自然条件、地域特征以及形而上的意识形态,从而形成法式或规制。但是,这些法式仍不能被称作理论,因为它们仍然还只停留在经验阶段,没有经过抽象和推理,没有形成理性认识,更没有演绎。

2理论产生—不同的生成背景

西方的早期建筑理论,得益于包括古典理性主义哲学和数学在内的古希腊文明的整体支撑,并拥有古罗马帝国大量宏伟建筑活动的实践支持。最早的建筑理论,要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这本书被埋没了很久,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被人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构图原理、西方古典建筑形制、建筑环境控制、建筑材料、市政设施、建筑师的培养等等。自文艺复兴到19世纪,西方相继出现了阿尔伯蒂(意大利)、布隆台(法国)、拉斯金(英国)等许多建筑家的理论著作。总体来讲,18世纪以前的理论,是以数学和欧几里德几何学为基础的,理论家们继承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被一种数学法则所控制,他们盛赞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的美妙,从中推演出万物所应遵循的比例,而建筑作为宇宙的模型,也应该遵循这些比例。这些理论,往往是个人观点和心得,主观性较强,理论本身所涉及的内容也往往局限于形式法则,对于建筑结构、建筑环境以及建筑人性化研究几乎都没有涉及,所以对于实践的指导也很有局限性,通常适用于大型宗教和行政建筑的规划布局和立面形式,并不关心内部空间和人的行为及心理。另一方面,大量的民用建筑,在没有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依然自发自觉地进行,并创造了建筑历史的主体。18世纪以后,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和欧洲启蒙运动的推进,学术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崇尚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这些影响到建筑理论,也将近代科学技术理性主义包容进来。到20世纪(尤其是中期),西方建筑理论家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工程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先进成就进行跨学科结合,从而建立一了系统的现代建筑学理论体系,使建筑理论的体系化超脱了个人而成为一种群体活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性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思维活动,是在与欧洲古代文明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地理和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中国是一个农业立国的国家,与收获相关的节气与天象成为原始文化的核心,同时,与收获相关的水利管理及地理因素推动了中央集权的政治进程。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建筑理论与西方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范畴、体系与机制。在中国文化的宏观定位下,一方面,“天生神物,圣人则之”“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对于成器以为天下利的百工给予表面上的尊重;另一方面,出于对整体世界的把握需要,将人类的社会与思维活动分为五个方面:“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张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即将无形的观念把握与有形的器物制作这两种活动分割开来,并与社会身份相联系。从而设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与维系社会等级相关的思维活动纳入到礼制及典章范围,称为“道”,与有形的器物制作相关的思维活动被纳人“工”的范围,称为“器”,道与器的巨大鸿沟,加上后来的“治人”与“治于人”的对立,使得中国的建筑匠师长期未能完成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设计与施工、建筑于结构的专业划分。即便如此,中国古代建筑活动中也依然产生了少量的具有理论萌芽的建筑技术书籍。最早,也是最系统的应当数北宋时期由王安石主持编写的,由政府颁布的建筑预算定额(也兼有施工手册之用)—《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代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这本书不仅对北宋末年京城的宫廷建筑有直接影响,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3当代建筑理论

当代建筑理论包括四个方面:基本理论(如本体论、价值论、创作论……)、应用理论(设计原理、方法论、工具论……)、跨学科理论(如建筑史学、建筑教育学、建筑社会学、建筑行为学、建筑心理学……)以及建筑评论等。基本理论属于建筑哲学范畴,反映了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理论是有关设计方法的学问,它是伴随着传统无意识设计到有意识设计而诞生;建筑历史与理论是研究建筑发展历程与动因的理论体系,主要涉及技术、文化与艺术等因素;建筑设计原理是专门研究具体建筑类型的设计原则与范式的学科,也是直接指导建筑实践的理论层面。当代建筑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建筑哲学思想与跨学科理论两大范畴进行,因为这两大范畴对建筑创作的科学化和人性化有密切关系,同时也表明了建筑师对于建筑创作的态度。

篇8

[论文关键词]上海世博会;跨文化传播;价值;策略

一、引言

1851年英国政府耗用了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在海德公园附近建成了一座梦幻般的水晶宫殿,里面陈列了当时令人瞩目的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之后160天,这座宫殿共吸引了630万人次前来参观这个盛大的展览。这就是被后人公认为标志着工业时代到来的第一届“伦敦世界博览会”。158年后的今天,上海正积极地为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而紧张筹备着。

经过一百多年的变迁,如今的世博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展现人类在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一个世界超级沟通盛会,预计将会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参展并吸引7000万参观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个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从1851年到今天的40多届世博会上,人们带着各自先进的展品和美好的愿望从世界各地汇聚到同一个地方进行交流,支撑着这个盛大聚会的原动力就是人类对于沟通的渴望。在持续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在交流中互相认知,在沟通中取得理解,在理解中求得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存。世界各国独特的文化汇聚于此,进行交流、沟通与协作,极大促进了全人类的跨文化交流,彰显了世博会的真正价值。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历史背景、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的迥然差异,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沟壑。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曾经这样感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了。”这就直接反映了当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更好地推动人们互相沟通理解、实现和平共处呢?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新平台。

二、世博会跨文化传播的价值

(一)世博会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的跨文化传播平台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尤其是跨文化的传播,也就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学习补充。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对外交流就有: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开通;鉴真东渡日本把中国古老的文明传播到了周边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了西方,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袭来,尤其是通讯和交通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沟通和协作,跨文化传播在广度、深度和密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人们对于跨文化传播的关注与研究也随之日益加深。各类专著、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等都标志着我们对于跨文化传播的内涵、规律、意义及其影响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全球化的今天,世博会是一次盛大的全球展览会,它用一个主题将几千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类面临的问题,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跨文化传播平台。

(二)世博会具有促进跨文化沟通与理解的价值

在当今高科技时代里,传统世博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但是,越是全球化就越发凸显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世博会具有促进跨文化沟通与理解的价值,这也是世博会作为一个传统会展能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不难想象,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社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展示各自丰富多彩的文化,这样的独特体验是无法用网络和屏幕来替代的。和奥运会一样,世博会也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它跨越了文化之间的鸿沟,用共同的理念和主题以引起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共鸣,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其独特的跨文化传播的巨大优势。世博会给了普通人一个独特的机会去亲身体验和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更好的沟通与合作。鉴于此,我们要利用全球聚焦中国这个历史机遇向世界准确地介绍中国,尤其是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把这个传统告知世界,在互相尊重、交流和沟通中实现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认同。

(三)世博会具有塑造国家形象和展现民族文化的价值

和奥运会一样,世博会也是打造和展示国家形象的一个难得的机遇。相关数据表明:“凡是举办过这两大活动的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都大大受益于此。”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改善国家形象、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平台。众所周知,日本正是凭借多次举办世博会和奥运会使得国家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复苏,大批日本企业也借此走向了世界舞台。同时,世博会推动了日本重新确立其民族文化,也成为其确立大国地位的巨大动力。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设想未来城市生活的平台。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塑造并传达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和文化,塑造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勇气、自强不息的志气、厚德载物的大气”,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三、世博会促进跨文化传播的规律

现代世博会蕴涵了丰富的展览、表演和互动等因素,具有不同于其他大型活动的鲜明特征:

1.文化性。一百多年来,世博会已经由最初展示先进工业产品演变为展示各国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成果的综合舞台,而世博会的核心价值直未变,这就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才是真正支撑起世博会的核心要素”l6j。历届世博会都有大量的文化活动,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文化活动预计总量更是达到2万场左右。举办期间,世博会将是全球文化活动的中心,各种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经过交流、摩擦、沟通与渗透,最终达到理解、交融和共存。归根结底,世博会传播的核心内容还是文化。

2.长效性。世博会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盛会。奥运会虽能吸引全世界人民目光的集中关注,但举办的时间只有半个月左右,时间较短。世博会的举办时间则长达半年之久,目标是“吸引7000万人次的中外观众,平均每天参观者的人数高达40万左右,其影响力和辐射面是空前巨大的”。与此同时,还会有大量来自全世界的记者参与新闻报道,我们更应该利用这个媒体集中且长期关注的时刻,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世博背景、世博理念、世博人物等不同角度挖掘上海和中国的文化,用灵活生动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历史传承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国家形象。

3.参与性。世博会与奥运会的最大区别莫过于奥运会是以观众被动观看比赛为核心,而世博会是以主动参与为核心的。参观者身临其境,切身体验,亲身感受。传播学的理论表明,人际传播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其他媒体形式,而世博会正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亲身体验的人际传播形式来发挥其巨大影响力的。现代世博会重在参与、互动和交流,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让参观者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深刻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增强了人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意识和积极性。

四、利用上海世博会有效推进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理念是:“传承世界文明,弘扬民族文化”,这一理念与我国提倡的“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外交往战略一脉相承。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世博会这个平台积极弘扬中华文化、推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呢?

(一)增加对文化重要性的理解

世博会的交流实际上是文化及思想的交流,而文化则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这其中有共通、理解和包容,也有差异、误解和冲突。文化上的相互理解构成其他一切方面相互理解的基础,相反,文化上的误解则会造成一切交往的障碍。相对于硬实力而言,软实力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被外来文化征服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是那种文化的俘虏,反而会认为自己拥有了那种文化,这就是文化强大的渗透力。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治国方略——应对变化中的世界》一书中说:“中国不会构成冷战时期苏联的那种挑战,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权利而削弱别国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

这个学说就是思想观念,就是文化。可见,思想与文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根本性的凝聚和推进作用,而世博会就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契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过一系列的展览、论坛、文艺表演活动准确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阐释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扩大中华民族文化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把传统文化转变为国家竞争力。

(二)增强文化差异意识,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协助各国做好参展工作

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人口、地理等各不相同,导致了每个国家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如说风俗习惯、语言表达、思维模式、宗教法律以及其核心的价值取向。但是,文化具有独特的多样性,不同的文化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文化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不同的文化应该互相尊重、相互补充。如果每个民族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评判标准等去进行对外交往,那么对异质文化就会产生不自觉的排斥。

因此,我们应该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克服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既要消除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恐惧感,也要消除对异质文化的抗拒性,认同其他文化存在的价值。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舞台上,我们要面对有史以来最为多元的文化和观众,我们对于他们应该给予高度信任,同时也要增强自信,消除文化距离和文化震惊,正确理解参展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高效、准确地协助他们做好参展工作,这对于办好一届世博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却是一个极大的机遇。

(三)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国对外文化交往中存在着巨大的“逆差”。正如赵启正在2006年跨文化传播论坛上所言:2004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图书版权多达4068种,而输出的只有14种;从英国进口的有2030种,输出的只有l6种。电影方面,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的影片多达4332部,其中,美国几乎占到了一半,而我国出口的影片可以说屈指可数。在服装、动漫、电视剧等等各方面都存在严重“赤字”问题。《圣经》中黄金法则“treatothe~thewayyouwanttobefeated.”不仅基督徒熟悉,而且几乎是传遍了全世界。而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理念,比西方人的这个黄金法则要早几百年,却未能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这些事实和数据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本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不够的,与文化的内涵是不成正比的,我们还没有能够真正激活中华文化,没有诠释好我们的优秀文化。因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来增强中华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通过定期在国外举办各种类型的中华文化展、论坛、文化节、文化年等系列活动;要增加媒体对文化活动的关注,给予更广泛的宣传和报道,推动一些优秀的文化艺术能广泛传播。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的精彩绝伦的文艺表演,就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同样是这样一个舞台,届时会有更多的文化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巨大魅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提高中华文化的演绎力、创新力和表现力。

(四)跨越文化差异。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

举办一届成功的世博会要涉及到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配合和协调,譬如世博会场馆设计方案的全球征集、志愿者的全球招募与培训等,这些都需要与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密切的配合。世博会是一场国际盛会,我们只有与国际社会进行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只有加强与国外文化机构的合作,了解海外观众的文化需求,敢于开放、勇于合作,才能吸引到优质的国际资源,才能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举办一次成功的世博会。

篇9

【摘要】家具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规范化,行业竞争也有原来的粗放型竞争向综合型竞争,导购员是企业与顾客的桥梁,因此,导购员的激励在竞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定明确规范的提成方法、实施人本的管理制度及加强人文关怀等方面都对导购员的激励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导购员、激励、成长路径、人文关怀

家具行业是一个消费者平时很少关注,但一旦关注就是需求的行业,目前消费者依然习惯性地走进家具门店去挑选自己想要的家具。随着家具市场日趋规范,家具的竞争也从以前的款式、价格扩大到品牌、服务、企业文化等全方位的竞争,导购员的角色也慢慢在向家具顾问转变,在顾客选购过程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们是企业的形象代言人,是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桥梁,是服务的承载者。目前家具行业的导购员主要由25-40岁这个年龄段的家庭女性构成,她们的情绪和状态非常容易受到家庭事件影响,因此,家具行业导购员激励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具行业导购员激励的现状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员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刚刚能保住饭碗即止;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却可以发挥出潜力的80%-90%。

可见,激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家具行业导购员激励研究非常有限,仅有的激励也是体现的提成当中,而这种提成导购员认为是她们应得的,激励效果不明显。现在家具行业的导购员,从她们的学历来门槛来说,一二线城市在高中以上,三四线城市在初中以上;从她们的年龄结构来看,处于20到40岁区间,其中大部分处于25-35岁这个区间,不像快速消费品的导购员,更多地处于20-28岁这个年龄段;从行业特点来说,家具行业的客流量远低于快速消费品,这就要求导购员需要耐得住寂寞与孤独;另外,家具行业的导购员流动性也非常大,比率基本在40%—50%这个区间。因此,家具行业的导购员容易受到更多层面的影响,对她们的激励也需要更有针对性,除了物质激励之外,她们更渴望得到非物质上的激励。

二、家具行业导购员激励的具体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提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记为:M=V·E公式中,激励力量(Motivation)是指一个人受到激励的强度,表明一个人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效价(Valence)是指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值(Expectancy)则是指通过特定的活动导致预期成果的概率。

王娟在《G商场导购员激励研究》调查发现,只有30%的导购员对自己的处境表示比较满意,32%的导购员认为一般,38%的导购员表示对工作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她们不满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资待遇低20%;公司制度差8%;工作环境差20%;学习机会小24%;发展空间小24%,其他4%。

根据弗鲁姆和王娟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导购员激励的因素不仅仅只有销售额或工资待遇,还包括了管理制度,工作环境,员工自我成长等方面,而且不但要给她们设立一系列合理的目标,更要通过管理者自身的行动去帮助她们达成这些目标。

(一)制定明确规范的销售业绩提成方法

1、从总的销售业绩来看,销售业绩应分段设计,提成点也应有所区别,最低销售目标需要管理者准确调研当地市场形势,设定让导购员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太高或太低的目标都不合适,这样容易让导购员有参与的积极性。

2、家具行业导购员自己的审美观常常会对顾客的最终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导购员自身最喜欢的那个产品往往是卖得最好的,所以,管理者要鼓励导购员喜欢某些产品,从而在相关单品的提成上给予一些倾斜,尤其是针对利润相对较大的产品,应该设定额外的单品提成奖。

如果业绩提成的方法一旦制定,切记不要轻易变更,即使非要变更,也要征求导购员的意见,让她们参与变更及制定新的业绩提成方法的过程。

(二)实施人本的管理制度

1、优化考勤制度,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加强与家属交流

导购员的工作决定着这个行业没有办法像其他人一样在节假日有正常的休息时间,这样就容易让导购员产生没有兼顾好家庭,照顾好家人的缺失感,尤其是这个行业女性所占比率高,容易相互影响,加深这种缺失感,所以管理者要合理安排导购员的休息时间,和家属平时多交流沟通,促进他们了解导购员的工作,达成共识,取得他们的支持,从而让导购员弥补这种缺失感。

2、制定明确的晋升制度,拓宽导购员的发展空间

根据王娟在《G商场导购员激励研究》中发现,导购员认为学习机会小和发展空间小的比率均在24%,可以看出,导购员对学习和发展是非常看重的。正如前面提到的现今家具行业的导购员大部分处于25-35岁这个区间,这是个事业发展的黄金年龄段,价值和存在感是她们这个时期关注的焦点,所以制定导购员—店长—区域经理—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合理的晋升路径对她们的激励效果显著,同时,晋升路径制定过程也需要让导购员的亲自参与,不仅仅让她们了解到她们之后会有哪些晋升道路,更需要让她们知道怎么做,达到什么的程度就会晋升到相应的岗位,获得相应的待遇,从而更好地规划她们的职业道路。

(三)加强人文关怀,挖掘导购员成长潜能

1、加强导购员情绪宣泄渠道建设,提高导购员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家具这个行业的导购员除了一般的迎来送往之外,还需要接受更多顾客的对于质量缺陷和送货周期长等问题的抱怨,所以,家具行业的导购员往往累计了更多的负性情绪,她们迫切需要一个容易达成的合理情绪宣泄的渠道。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聊天等日常的方法去开解导购员,也可以通过建设一些特别的渠道去宣泄,比如设计一面发泄墙,可以把自己的负性情绪写出来,让别的同事去疏导;也可以用空椅子疗法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把影响工作的情绪调整过来。如果这些方法能够持续开展,管理者给予正确引导的话,导购员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也能够提升。

2、信任激励。信任对导购员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有的管理者会每天都关注门店的销售情况,销售不好的话还语气很差,这样容易对导购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管理者在用导购员的时候就需要遵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法则,不要轻易去否定我们的导购员,要给她们足够的信任,多看到她们的能力和闪光点,多用换位思考,多鼓励。

3、关怀激励。管理者要善于体察人心,及时了解和感受导购员的思想和情感波动,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多与导购员接触,尽力缩小与她们的“空间距离”,通过情感交流,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同时关心她们的实际困难,多出谋划策,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篇10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评委,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x系xx班的学生,在这象征着青春活力、充满激情的五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这次有关诚信话题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

诚信,一次心灵的握手

握手,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可却流露出人与人相见时的礼仪。然而,在和谐社会里,人与人互相共处还需要另一种更为高贵的礼仪,那就是——诚信。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所公认的一种美德。如果提起诚信,也许每个人都会说很容易,不说谎话、办实事,而已。可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与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关键关头,又有几个人能坚守住诚信呢?虽然,诚信二字是很简单,但要做到就需要我们用心去实现了。

同学们,如果我们认真追忆曾经自己走过的每一步,相信一定会找出许多诚信的影子。小时候,家里的长辈经常会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要守信用”。上学了,我们通过课本学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诚信是为人之本”。今天,我们走进了大学校门,跨入了更高层次的文明礼堂,我们站在这里赞美诚信、歌颂诚信,是因为它已经不紧紧只是停留在言语和书本之上那么简单。诚信,对于我们这些站在时代浪尖、即将接受社会洗礼的大学生更具有实际意义。

我国的一所大学关于诚信做过一次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小部分同学在思想上出现了偏颇,他们认为诚信是“理想主义”,并不现实。其实,出现这种问题不足为怪,如果是经常关注新闻媒体,浏览互联网页的同学可能会观察到,去年我们经常会看到关于“殇”类题材的报道。

例如,“球殇”、“牛奶殇”、“论文殇”,后期还出现了“情殇”、“国殇”。是啊,为了金钱和利益,一些缺失诚信的人踢假球、卖有毒奶粉、抄袭学术论文,甚至有时还能看到一些大学生为了自己拖影而出、谋得一份好工作,不自觉地夸大简历、伪造获奖证明,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种种恶劣的行为确实让国人为之伤心、让我们这些大学生为之震惊。

但这毕竟只是伤心,只是震撼,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的校园里,诚信这一真实不欺的美德,像一颗长青树依然扎根在你我心灵的深处。我们不会忘记,曾经接受过国家助学贷款、现已经走出校门的师兄、师姐,虽然刚参加工作工资相对微薄,但他们却时刻提醒自我要省吃俭用、尽早还上贷款,好让更多因为家境贫困的学子圆大学梦。

我们不会忘记,曾经走出校外实习的学子们,虽然他们相对单位其他员工缺乏干练,但真诚的话语,守信的言行,依然得到了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赞誉,对我校的褒奖;我们不会忘记,这些在校大学生,也就是我们自己,一度肩并着肩、手拉着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甚至会联想到在运动会接力赛场上,我们都会把自己的一棒交给队友,并为他高呼加油时的目光。是诚信让我们守住了诺言、是诚信让我们收到了赞誉、是诚信让我们彼此走的更近、更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和在座的很多同学一样,憧憬着自己在学校期间能够得到老师、同学们的信任;憧憬着自己走出校园后,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公司白领、甚至是企业家,圆了自己为国家的经济腾飞贡献力量的梦想。相信,大家也都看过央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剧中的乔致庸是真实活跃在我国清朝末年的山西晋商。

当乔致庸年迈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只是简单概述为“不缺斤短两,不以次充好,做生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诚实守信”。对,无论是我们今天在学校立志读书,还是将来走进社会建功立业,诚信这块儿金字招牌应该永远作为瑰宝、从我们的手中继续让它传承下去,让它永不退色。

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泱泱大国的学子,我们从小就懂得“坐着读书、站着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在学校除了掌握知识之外,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铸就人格。诚信为人,必能取信于人,立信于人,收获的一定是朋友;诚信做事,必能韧如江流,动如海啸,赢得的一定是信赖和尊重;诚信对待生活,才能挫之不馁,安之不燥,使我们未来能够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学们,诚信是驿站,给劳顿的步履以歇息;诚信是力量,给疲惫的身心以补给;诚信更是我们做人处世之根,安身立命之本,给我们生命以支撑。让我们敞开心扉,为社会、为你我、为身边的人打开一扇窗户,用充满诚信的心灵,握手!

康德曾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而今,我们仰望苍穹,天空依然摧残明朗,而俯察内心那些崇高的道德法则,有些却需要我们再次呼唤。比如诚信。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毕生的精力著书立说,阐述诚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是人

类发展之本……至今,延绵数千年,其伟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诚信的火炬一直被人们高高举起,代代相传,燃遍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并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传遍全世界。因而,我们今天谈诚信,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的海尔集团曾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在与客户签发合同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延误了发货时间,为了信守合同,公司决定采用空运,为此损失了一大笔钱,却由此赢得了信誉。总裁自豪的说:“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宁可失去所有的财产,也不愿失去信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诚信的种子种在心里,它就会开出最美的花,结出最甜的果。

大家还记得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吗?还记得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吗?还记得戴高乐为了一句:“没有司令的命令绝不离开”而去做一个哨兵站到第二天吗?做人,就应该像他们那样,把诚写在脸上,把信装在心里。我曾笑过华盛顿的笨,笑过戴高乐的傻,直到后来,一位老学者告诉我:“诚信和诺言不仅仅是几句话,如果你说了,但是没做到,那它们就是宣告你将失去美好东西的判决书。”上了大学,大家都懂得讲诚信的重要性,却又遭到了社会的物质冲击,以至屡屡发生为了利益而背弃诚信的事情。

如今,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日益严峻。为什么?老实的人吃亏,说假话的人当道,是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倾斜。而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了大学生的投机心理。考试除了衡定、评判、甄别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外,在选拔性的考试中,更是一种竞争。社会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我们大学生学风浮躁,坐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甚至作弊。在座的这么多同学,有多少人能站起来,坦然的说:“我考试从未作过弊!”很遗憾,我不能这么坦荡的对自己说,即便只有一次,我还是欺骗了自己。

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

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心情灰黯,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快。

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可当我听到那些冒用别人公司大名的人,津津乐道发财之道时,我恨得咬牙切齿;当我看见学术界出现东拼西凑的专著,东拉西扯的体系和博士生导师的剽窃现象以及假新闻、假文凭、假证书的泛滥时,心里不免有些悲凉。真的,如果将“尔虞我诈”用在商业运作或人际交往中,我只有变成悲观主义者了。

也许我们只是路旁的一株小草,无法如鲜花般迷人灿烂;也许我们只是山间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平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万人瞩目,但也绝不可丢弃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

让我们都做诚信的人,让我们呼唤诚信的春风吹绿每个人的心田!因为诚信是生命中最绚丽的色彩,是我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脚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漠古今,那一点浩然正气,千里快哉风!

听!有个声音大声地说:道德是做人的准则!有个声音真诚地说:这世界需要新的道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这世界才会有美好的结果。让我们同祝道德之河永远奔流,让我们共唤诚信之歌永远唱响!

关于道德诚信的演讲稿【二】

诚实守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见利忘义,历来为人们所不齿。美国有5 o个州,其中的威斯康星州每年的5月2日人们都要过“诚实节”。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埃默纽·旦南的8岁男孩。旦南5岁时双亲去世,被一个贪财的酒店老板诺顿收留。8岁那年的一个晚上,小旦南刚睡着,就被楼下一阵沉重的响声警醒。他急忙跑下楼,看见诺顿和他的老婆正在谋杀一个寄宿的商人。小旦南吓得赶快跑到楼上。

诺顿夫妇追到楼上,教小旦南在警察来问时说谎:就说是商人喝醉酒乱打人,诺顿为了自卫,才失手将他打死的。旦南回答说:我不想说谎话。诺顿夫妇将小旦南吊起来毒打了两个多小时,旦南还是不肯说谎话,结果被诺顿夫妇活活打死了。诺顿夫妇在法庭受审时,才说出了事情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讲诚实、不说谎话的孩子,为他建造了纪念碑和塑像,并把他因不说谎而被打死的日子,定为“诚实节”,以表彰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并教育后人。

我国过去小学课本里曾有一个“狼来了”永康说谎的故事,教育人从小要诚实,不要说谎话。诚实守信既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我国从古到今,总是教育人诚实守信,上至贤明君主,下至平民百姓留下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诚信,就不能立身处世。魏文候罢酒会友、曾子以信教子等故事都是教育人要诚实守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不休,曾子妻许诺孩子,待她赶集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之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坚持诚实守信,就是坚守气节和操守,就是坚守做人的根本。

据《清稗类钞敬信》中记载:有个叫蔡嶙的人向朋友借了黄金千两,但未立借据。后来,朋友去世了,蔡嶙就把千两黄金还给朋友之子,其子坚决不收,说道:“家父未留给我借据,也没有口头告知有此事。”蔡嶙说:“借据不在纸上,在我心里;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

他如此相信我,我怎么能失信呢?”最后,蔡嶙坚持还了千两黄金。蔡嶙所言,发人深省。借据、契约之类固然具有法律的约束性,是很重要的,但人们心中的诚信更重要。我国有个“一诺千金”的成语故事。说的是秦朝末年,楚地有个名叫季布的人,曾是项羽的部下,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就下令通缉季布。

因季布为人秉性耿直,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设法办到,所以很受人们的敬慕。在楚地盛传“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此话,刘邦听到后,不但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秦朝官称,负责管理宫中各门),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府官)。之后,季布的名望越来越大,留下了“一诺千金”这个比喻说话算数,守信用的千古美谈。

我国四书之一的《大学》中,有一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彩论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人们所景仰的心术端正的品行高尚的人,能够成为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人,必须先修其身、先正其心、先诚其意。把做一个真正人的落脚点最后定位到“诚实”二字上。

可见,古人是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德性修养,都懂得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从诚实守信做起。不要只看见现实生活中没有德性的人张扬一时,更要懂得那些没有德性的人终究成不了什么大器的道理。而坚持诚信,最终获得成功的是自己。有一家很大的美国公司在中国招聘雇员。当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我了?”应聘的中国青年心里一震:“他认错人了。

在此时,如果承认自己有哈佛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位青年认为,诚实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他冷静而客气地说;“先生,你可能认错人了。我没有到哈佛大学学习过,我只有在中国读大学的学历。,,说此话时,他已做好了不被录取的思想准备。没想到,主考人却说:“你很诚实,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最终,这位青年被录取了。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讲诚信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诚信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不讲诚信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诚信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

历有一个“烽火戏诸候”的典故,说的是周幽王荒无道,十分宠爱皇后褒姒,可褒姒不喜欢笑,幽王费尽心机欲图褒姒一笑,而褒姒始终不笑。在古时为有利于传递军事信息,往往于军事要地,每隔一段距离建一座高台,称作“烽火台”。如果有敌来犯,白天举烟,夜里举火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