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6:5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理化检验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卫生理化检验论文

篇1

[关键词]卫生理化检验;质量管理;发展方向

卫生理化检验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和环节,有利于查找和确定致病因子。通过检测不同环境媒介中的物理和化学指标,降低危险因素与机体接触机会,减少疾病发生机会,进而增进人群健康。所以,应加强卫生理化检验的质量管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根据。同时,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当扩大检验范围,使用先进检验仪器,为保障人群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总结分析卫生理化检验的质量管理及其发展方向如下。

1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维护与保养仪器设备、采集和抽取样品、制备纯水与选购化学试剂、绘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准曲线和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条件等为实验室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1维修和保养仪器设备

要按照要求定期检定和校正实验室理化检验设备,要常规维护和保养所有设备,按照要求建立仪器设备检测、维修和保养档案。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要制定详细的大型设备操作规程,使用后要做好记录,专人定期不定期完成维护保养工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标识有缺陷或有怀疑的设备,要正常使用必须经过校准、鉴定或检测修复且满足要求。同时,要对此类设备以前检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2采集和抽取样本

样本是实验室理化检验的载体,通过检验样品可有效评定产品质量。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评价不同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应使用同台设备和同批号试剂重新检验保留的变异系数较小的样本(标样)。样本抽取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产品是否可以流通的重要环节,抽样方案应依据产品标准确定。为保证抽取样本的代表性、完整性、唯一性和可追溯性,应采用随机抽样的基本原则,用条形码及其不同颜色标识其编号和所处状态。样本应按要求储存于安全、无腐蚀、清洁、干燥、通风的环境中,有特殊要求者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并记录环境条件。为避免环境变化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应按照要求在短时间内检验采集的样本。

1.3制备纯水与选购化学试剂

蒸馏水、离子交换水和痕量分析用水是卫生理化检验所用水。一般的卫生理化检验使用蒸馏水即可,离子交换水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卫生理化检验,痕量卫生理化检验对水的要求较高。应按规定级别或等级购买化学试剂。检验前必须按要求做空白实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准曲线的绘制

应有专人制备与标定标准溶液,进行复合实验,填写标签;按照规定期限定期对其进行校正复查,上述过程均需记录在册。为避免误差的产生,应按要求定期绘制标准曲线。

1.5实验室环境条件

实验室环境包括通风、光线、照明、温度、湿度等微小气候,应能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辅助设施和环境条件应能满足测试以及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对环境的要求。

2操作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卫生理化检验的操作和分析一定要严格细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得到保证。2.1操作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在配置过程中,称取试剂量必须准确,与实际需要量比较,其误差必须在1%以下。浓度标定应按照滴定方法来完成,按实际称量数和标定后浓度来计算其浓度;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否则应重新配制标准溶液。称量物品,应选择感量和称量范围适当的天平,按照检验标准要求来称量物品。为便于将称取样品完全转移至容量瓶或玻璃瓶中,应尽量避免用纸称量物品;为便于样品加热和快速溶解,可用小烧杯代替称量瓶来称取稳定不易挥发的物品。2.2分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选择分析方法。分析过程中,应根据检验目的、实际条件选择检验标准中规定的或推荐的方法进行分析。常规质量管理。管理包括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空白试验。为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卫生理化检验结果,将被测物质以外的因素影响组分分析的估计试验称为空白试验。②平行样品的测定。按照要求增加同一样本的检测次数,计算得到的平行样本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应在最大允许值范围内,这可避免随机误差的增加。③测定加标回收率。同时测定样品以及将一定量标准物质与采集得到的样本混合物,观察加入的待测物质的回收率,要求其数值在95%~105%之间方满足要求。样品的滴定。滴定分析尤其在氧化还原和沉淀滴定分析时,应保证平行样间一致的滴定速度,速度不得过快或出现连滴现象。

3规范完整的质量管理

卫生理化检验是一种高度准确、细心、耐心的工作,关键在于具备规范的质量管理。

3.1一般质量管理措施

获得定量数据是卫生理化检验的最终目的,准确的定量方法是获得和出具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但除外除定性试验。实验室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标准曲线,绘制标准曲线是通过预实验来完成的,样品检验定量数据与绘制标准曲线准确与否直接相关。样本以水代替,获得满足要求的标准曲线后,表明在现有条件下无干扰时检测此项目定量准确,再用样品做预实验,可产生的误差能估算并尽早排除和纠正。

3.2量值溯源管理

为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有效控制检定和校准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准确度和量值可溯源性。如要定期不定期用国标物质校正实验用基准物质。但是,不一定均用国标物质进行校正,也可采用能直接买到的已知量的标准物质。要采用恒重称量基准物来得到常规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与国标物质比较,保证量值的可溯源性,检测结果相对较为可靠准确。必要时在一定期间内检测某一项目,实验室或系列加标可取标准曲线的中间点,加标回收时检验质量可通过绘制质控图来进行控制。

3.3内部质量管理

分析质量的自我表现控制是通过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完成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由测定方法的选定和质控试验两部分组成,全面量化管理了常规检验操作项目。在常规卫生理化检验中,要严格遵守相关内部质量管理规范。方法选定后,在每次实验中均自觉完成空白试验、绘制校准曲线、测定平行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和绘制质控图,同时要完整、真实、客观记录原始资料。

4卫生理化检验的发展方向

减少误差提高质量是理化检验发展的根本,应做到:

4.1扩大检验范围

目前卫生理化检验主要包括营养成分检验和有害物质测定两方面。维生素、水分、蛋白质、常量和微量元素、脂肪和糖为营养成分主要检验内容,逐渐延伸到食品生产和开发领域。扩展环境有害物质检验。如食品必定进入无毒无污染无害时代,必须扩大理化检验范围,要严格检验食品本身,同时要检测食品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生产过程和动植物生长环境及其农药(兽药)残留,并将检测范围扩大到水质、生态环境和土壤等各种环境客体的检测;要检测国家标准中有限值规定的天然存在的的有害元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以及国家标准中没有规定的非法添加物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因子。

4.2使用先进检验仪器

仪器设备是理化检验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必需资源,也是保证检验质量,获取可靠数据的基础。先进仪器设备是卫生理化检验的重要工具,有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卫生理化检验应超前应用先进仪器设备。在卫生理化检验中,越发广泛应用各种智能化和自动化分析仪器设备。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卫生理化检验使用了微机化智能化分析仪器设备,对传统的常规分析仪器实施了技术改造。在运用新技术提高检验效能的同时,对无法实现技术改造与升级的仪器设备,将工作重点放在精度的提高上。在卫生理化检验过程中,随着新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在要求提高检验效率的前提下,产生了大量的仪器设备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兴奋剂检测、花粉食品检测、蜂产品检测、水质检测、保健食品检测、食品添加剂、食品风险监测以及土壤检测等。在高科技发展的现今,先进检验仪器的发展仍然是卫生理化检验发展的推进器。我国必须加大研究力度,逐步用国产仪器替代进口仪器,实现旧分析设备的技术改进,突破卫生理化检验发展瓶颈,实现我国卫生理化检验事业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卫生理化检验应保证操作的规范性,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确保检验质量。实验室必须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良好的培训教育,用内外质控手段,全面提升质量水平。要科学对待误差,各种误差对理化检测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必须构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卫生理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要具有合格管理者、可靠分析仪器设备、适合检验环境条件、技能过硬的检验队伍,制定合理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提升卫生理化检验能力,充分发挥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作者:刘吉霞 单位:白城市卫生急救中心

[参考文献]

[1]金香玉.卫生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0):2140-2141.

[2]贾芸.卫生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1):116-117.

[3]熊雪峰.泸县疾控中心水质检验能力现状与发展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5):77-79.

[4]余林成,成文.浅析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4.

篇2

空气理化检验卫生检验教学改革能力培养空气理化检验是为高等医学院校卫生检验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与医学类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实验项目多且较复杂,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对于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从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期望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我院卫生检验专业教学质量,加速卫生检验人才的培养。

一、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1.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空气理化检验是一门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目的,以分析化学等为技术手段,研究空气污染物采样、理化检验的方法和原理的科学。教学内容多且杂,如果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难免枯燥乏味,学生消化吸收也感到困难,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畏缩和厌学的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1)精选教学内容,设立师生共同参与教学体系

对涉及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深广度进行调整,遵循应知应会的原则,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如60%的教学内容由教师教授,剩余40%可通过学生授课老师点评、网络课程等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能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及潜能的激发都有较大的帮助。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空气理化检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占课本80%的内容均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介绍,老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仿真动画,使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实验过程、仪器的工作原理等,这样既能使课堂氛围活跃,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后的温习都有一定的帮助。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学内容指向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而工作过程知识没有被考虑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不再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工作能力的形成。为了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尽快地满足工作需要,理论教学内容在“够用”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及时把新的仪器、方法介绍给学生。

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1.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实验教学不仅是巩固和升华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更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的主要渠道。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达不到该目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所安排的实验内容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前准备好所有仪器、试剂和样品,将主要内容板书于黑板,带教老师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示教,学生按实验指导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课后批改报告。以致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机械式地照葫芦画瓢,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完成实验。学生们被动地进行实验,没有自我发挥机会,很容易降低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与学校探索的积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低,动手操作能力弱、缺乏创新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经过实践,结合自身体会,学生的反映及实验带教老师的反馈,在空气理化检验中进行了改革的尝试。

(1)注重实验课的课前预习

由于学生实验课前不注重预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照方抓药”,实验效果较差。因此,须制定预习制度,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写出实验预习报告(一般要以流程图概括)并在课上提问,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预实验及组织实验课

在空气理化检验的实际工作中,实验用物的准确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以往学生虽训练了操作,但缺乏对配制溶液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实验的准备工作几乎一无所知。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熟练试剂的配制,熟悉各种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质及处理方法,每次实验前,可根据实验需要,采取自愿的原则,轮流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及进行预实验。通过这些,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指导学生正确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各种实验现象做出准确科学的解释。从而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逐步得到加强和提高,熟悉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逐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验室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做预实验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写好讲稿及备课,实验课就由学生讲授和组织,带教老师作一些补充。通过这些,学生能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能力。

(3)现场采样、实验结果分析及方法总结

空气样品的采集是空气理化检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实验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到碎石厂采样进行粉尘浓度与分散度的测定、到主要交通路口采样进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测定、到解剖实验室采集空气中甲醛等。告诉学生不同状态的空气污染物要选择不同的采样方法,采样的同时要记录气象参数(气温、气压等)。学生离开实验室到具体的现场采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正确的处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增加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增进师生感情。实验后应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操作方法进行总结,进而提高污染物的检测水平、方法的精确度及准确度等。例如在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实验中,我校以往几届学生在测定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试剂配制、样品处理、仪器因素等)而导致目标物质检测不出,通过多次预实验后,改进实验具体操作方法后,今年该实验项目测定的效果很好,所得的标准曲线线性佳。具体的做法是测定过程中只使用两个比色皿,一个用于零管的测定,一个用于样品的测定。零管在测定的整个过程中固定使用同一比色皿,样品统一使用同一个比色皿,按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检测,这样能避免比色皿之间的误差,使实验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减少,测定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4)开放实验室,且注重形式多样化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实验室的开放,以提高开放实验室的效果,把学生吸引进实验室,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增加社会效益。开放的形式可以有课程实验开放、综合实验开放、自选课题实验开放科技实验活动开放、科研实验开放、学位论文实验开放等。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仪器设备的掌握程度不一,因此,需要在原有机制基础上,健全一系列针对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保证开放实验室安全、持续的进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保局等机构进行实地实习。我校每年都定期组织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到当地仪器设备最好的机构进行见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学校没有的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通过见习机构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加了解现在所学专业知识的用途,扩大眼界,对于以后的就业更有信心。

三、结语

卫生检验素有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眼睛”之称。通过检验,可以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测定卫生情况,阐明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程度,为制度预防疾病的措施和卫生标准提供基础依据,并可运用检验结果判定检验对象与相对应卫生标准符合的程度,评价已经采取卫生措施的效果。可见,卫生检验承担着人类健康“哨兵”的职责。

通过对空气理化检验理论及实验教学的一些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了各种空气理化检验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培养实用型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投身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计秋,于昆,滕文锋.高职空气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7).

[2]田安良.对细菌学检验技能考核方式的探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5(1):116-117.

[3]马雪洁.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学科教育,2012.

[4]段春燕,丁环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空气理化检验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0):64-65.

[5]陈廷,张璟,王文军等.突出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预防医院论坛,2009,15(2).

[6]张志军,费娥.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试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943-945.

篇3

预防与卫生学论文2000字(一):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设想论文

摘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之一,特别在营养相关性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创造能力,是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关键。结合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着手,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新莉,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江苏苏州21512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1-0050-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应用性及实践性[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营养不良以及营养相关性慢性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食品污染物层出不穷,致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牢固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密切结合,培养应对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目前的教学实际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着手,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提高授课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密切关注课程的研究前沿,及时修订课程的教学大纲,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课程的讲授与当前的研究热点、大众关心的焦点密切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明确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了避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式教学,可以将自己的科研实践,以及科研过程中与课程有关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潜意识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采取专题授课的形式整合教学内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授课教材内容包括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部分,但是,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角度看,教材的编排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在营养学部分的第三章,主要讲授不同种类食物营养价值,以及加工、烹调和食物储存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而在食品卫生学部分第十章又会涉及不同种类食物的卫生问题及管理,但是从食物这个主题出发,把相关的内容分开感觉知识结构不完整。因此我们可以以专题授课的形式,将相同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将教材中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各类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专题,以各类食品为主角,从食物的营养成分到加工储存卫生管理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介绍第四章公共营养中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基础知识,结合不同特殊人群的生理结构特点,对特殊人群(孕妇、乳母、青少年、老年人)的膳食原则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将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课堂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色彩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还可以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物道具的灵活使用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这些教学辅助手段,配合我们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如介绍鲜奶的卫生学评价,先让学生对我们课堂准备的掺假奶、变质奶及鲜奶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对鲜奶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进行评价[2],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讲授第九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时,教师可预先准备好食品添加剂,在课堂上进行勾兑合成果汁;有时我们也会给学生分发各种不同种类的小零食,让学生根据食物的标签,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此为切入点,探讨食品添加剂的意义、使用要求等。

(2)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知识抽象,在我们讲授该专业课的时候,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基础内容基本都完全忘记;另一个方面,这个时间段,学生也已经学习完了临床相关的各类疾病的病因及生理特点,因此,在介绍临床营养这一章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临床常见病,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以营养与糖尿病为例,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要准备的内容,教学难点是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教学目标为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则,根据我们准备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临床知识,提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因等,并熟悉糖尿病病人食谱编制的原则和过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倚时,老师要及时提醒;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要细致,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错误。

3.加强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筛选、优化实验项目,改变实验的开展形式。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开设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居多,针对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现状,我们每年都会更新实验内容,增加一些实验性强、与当前研究热点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目前,我们的实验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传统经典的实验,如凯氏定氮法、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以及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的设计和分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为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我们增加了HACCP的内容,而且,将此实验项目安排在食品企业,由企业结合生成现场,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危害关键控制点的设置、控制,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该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传统的实验过程通常是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实验操作来进行实验,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实施方法,通常学生讨论后,选定调查对象,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分析结果,统计数据,最后进行结论分析,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组织、团队合作的能力。

(2)增加开放性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掌握,满足学生课余时间从事科学实验的需求,教研室将开放实验课项目、时间、带教教师告知学生,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学生可以以此课题为依托,申请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性项目,提高其科研能力[3]。

三、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合理化

课程传统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试成绩,有时会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是体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因此,可以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出勤、上课回答问题等)、实验成绩,这种评价方法相对比较全面、合理。为了避免理论考试出题的偏倚,可以建立试题库,并对题库的题目进行年度的更新;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课的表现,带教老师会在每次实验课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核,并记录分数;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书写、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過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等也是实验成绩的一部分。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需要我们及时地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新的教学手段、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也对我们专业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预防与卫生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医学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习重视不够,且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与其课程设计不恰当、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结合多年的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经验,谈谈其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体会。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7-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篇4

【关键词】 情绪管理;应对方式;高校学生干部;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otion management ability and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 leaders.Methods A total of 283 college student leader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1)Boys were less than girls in the ability of looking for outside support(t=-5.198,P

[Key words] emotion management;coping style;college student leaders;correlation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类已经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生活压力导致的情绪问题越来越多[1]。当前,中国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抑郁、焦虑、冲动、易怒等情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由此带来的应对不良、适应困难等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大学生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以更有效的方式去应对来自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状况[2]。我国目前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更是无人涉及。因此,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大学生心理水平的一个新的方向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探讨高校学生干部群体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干部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唐山市区的本科高校的学生干部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3份,占总数的94.3%。其中男生109人,女生174人;独生子女75人,非独生子女208人。

1.2 研究方法

从唐山市高校选取研究对象,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回收问卷有效性筛选,再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并开展针对性讨论。

1.3 研究工具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采用王飞飞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3]。该问卷包含38道题,分5个维度。分别是: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该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8276,分半信度为0.6683;问卷结构效度较好。应对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 [4],共设62个条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6个分量表。在6个分量表的基础上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种应对方式。成熟型包括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包括自责、退避、幻想3个分量表,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包括“合理化”因子,与成熟型和不成熟型的应对因子呈正相关。6个分量表重测相关系数在0.62~0.72之间。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处理。具体进行的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特点

2.1.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一般特点

见表1。表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干部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上的题项均分最高,说明高校学生干部控制消极发泄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好;高校学生干部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两个因素上的题项均分很低,这表明当遇到情绪不适时,他们寻求外界支持能力和采取行动积极补救的能力较差。

2.1.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性别差异的分析

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高校学生干部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女学生干部显著优于男学生干部,主要表现在女性学生干部寻求外界帮助的能力要显著高于男性学生干部。表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性别差异比较

转贴于

2.1.3 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分析

见表3。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上高校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表现出明显差异,即独生子女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除此之外,其余各因素及总体水平上,独生子女与否均差异无显著性。表3 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比较

2.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见表4。表4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干部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与情绪管理能力呈现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情绪管理呈显著负相关。表4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特点分析

3.1.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特征

研究结果发现,在情绪管理的5个因素上,各因素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调控情绪能力> 积极补救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这表明在遇到引发不适情绪的情境或者事件的时候,高校学生干部能够有效控制消极发泄的念头,并且能够理智调控自己的情绪上,而在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上表现较弱,比较容易受消极的心理暗示。高校学生干部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多数情况下能够理智地调控情绪,控制肆意发泄各类消极情绪的念头。这与张进辅等[5]的情绪智力研究结论一致:学生干部的情绪智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其结构内部的发展不平衡。

3.1.2 性别对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干部男生和女生在总体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差异,女学生干部要优于男学生干部,尤其表现在寻求外界帮助能力上。这表明,高校学生干部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产生冲动性的行为,尤其是男学生干部。一般而言,男生血气方刚,比较容易情绪激动,理智控制自我的能力比女生差[6]。王大华等[7]的研究发现,女性的荷尔蒙分泌量没有男性高,而荷尔蒙是影响机体对外界产生攻击性和控制欲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男生在行为控制方面没有女生易控制自己的行为。除男女两性在防御机制上的生理差异原因外,另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男性被赋为强者,被认为是勇敢和刚强的,不轻易被困难所击倒,即使遇到困难,也应该能够应付,因此当遇到情绪上的不适时,男性一般较少去寻求外界帮助,而是靠自己解决问题;而女性常常被赋予弱者的角色,认为她们没有能力改变困境,因此当女性遇到烦恼的事件时,无需像男生一样掩饰自己的情绪,她们多会向同伴或者亲人倾诉,希望获得他人的帮助。

3.1.3 独生子女与否对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

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上高校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表现出明显差异,即独生子女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身边一起长大,从小就培养了他们遇到困难主动去寻求外界的帮助与支持的独立个性,而非独生子女与此相比,更依赖兄弟姐妹,往往受暗示或者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

3.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体而言,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5个维度与应对方式有显著的相关性。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其应对方式就越成熟。反之,不能很好地管理情绪,应对方式就会表现得不成熟。如果大学生不能理智地调控情绪不适,任由情绪肆意发泄,并且不断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遇到应激事件,就会过于自责,遇事避退或者给自己找合理化的解释,久而久之形成不成熟的应对方式[8]。

【参考文献】

1 陈敏.浅谈大学生的情绪管理.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98-199.

2 Walden TA,Smith M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7-22.

3 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硕士论文).西南大学,2006:1-15.

4 肖计划.应付方式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

5 张进辅,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2):33-37.

6 Eisenberg N,More BS.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 1-6.

7 王大华,申继亮.防御机制的年龄性别和文化差异.心理科学,1998,21 (2):131-135.

篇5

[关键词] 器官移植;专科护士;专业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c)-091-02

器官移植是当前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它不仅要求护士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器官移植的专科临床技术。我国卫生部于2005年7月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化纲要(2005~2010)》阐述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时指出:“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在国外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家型临床护士[1]。笔者结合临床,探讨如何对移植科护士进行器官移植专业化临床培养,现报道如下:

1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专科护士,不单是技术过硬,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2]。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首先要有献身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没有该思想做基础,医术再高也是空谈,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冲击下,职业道德教育愈显得重要。护理工作者最直接地面对患者,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移植患者病情重,术后为了给患者提供更有效的生命支持,患者要单独呆在监护室监护,缺少亲人的陪伴,这就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要有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去照顾。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救死扶伤,看到患者在自己的治疗和呵护下恢复健康,这样工作就有动力,在工作过程中也会更加努力,认真负责。

强调组织纪律性,遵守规章制度,要培养护士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临床护理工作又脏又累又苦,除要着重培养护士不计名利,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外,还应讲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临床工作的重要性,护士是与生命打交道,与时间赛跑的人,不能有丝毫马虎,让其明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够时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做到一丝不苟,有利于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强调护理工作是一项连续的,整体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

2抓基础,进行专业能力培养

专业能力培养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为先决条件。培养专科护士从基本操作着手,从一点一滴做起,掌握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基本操作技能,我们每月进行“三基三严”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理论85分为合格,操作≥90分为合格。

近十年来,我国器官移植专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许多先进仪器设备在临床使用,如呼吸机、监护仪等,这就要求护士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等都请工程师进行详细讲解,要求护士人人过关。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免疫制剂,这就要求专科护士能够熟练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移植术后早期是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高发时期[3],这两种并发症均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移植器官的存活。这就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有利于培养护士对病情变化的观察与分析能力,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机会派出护士外出学习,与兄弟单位进行经验交流,了解本专业最新的技术信息知识,配合科室新技术的开展。

3定期举行业务学习,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意识

每月进行业务学习,业务学习内容主要以器官移植的基础理论、新进展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本专业护理新进展,掌握护理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制订护理新方法,解决本专业的护理疑难问题,以解决低年资新护士的基础知识不牢固。以新技术、理念、方法等知识,拓展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的视野。利用晨会提问、理论考核等形式检查护士掌握情况,以达到全员培训知识共享的目的。

护理质量是检验护理工作成效的标准[4],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和治疗,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为了帮助护士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各种小问题并及时改正,降低类似错误的重复发生率,采用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不隐瞒、不惩罚的原则,及时组织讨论,查找原因,不仅使护士及时发现自己的细节问题,还对其他护理人员起到警示提醒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①患者满意度。每月随机抽查50%的住院患者对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等项目的满意度。经调查满意度都达到95%以上。②每月一次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大检查,内容为健康教育、病历书写,危重患者的护理等。本科每次成绩都为优良。

4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临床专业技术水平

在护理临床中,及时总结,开展病例讨论,特别是开展新技术如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等,经常会碰到一些新问题。对每位患者移植前进行分析,移植后进行总结,给大家提供一个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让护士结合自己的医学基础知识,查找资料,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护士发挥了所学知识的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护士对信息的选择,作出对患者有利判断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氛围中,每位护士的工作热情和专业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5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器官移植专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但移植护理相对其他专科护理毕竟起步晚,在临床护理中还有许多新问题,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护理者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科研能力。低年资护士在平时工作和学习中,要加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文献阅读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文献,应用所学知识独立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对有经验高年资的护士,注重学术研究和独立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

6讨论

器官移植患者往往病程长,思想负担重,从等待手术到术后恢复,回归到正常人的社会生活中去,这个过程中漫长的。这就要求护士不仅仅是提供微笑服务、打针、发药,而是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帮助,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求。培养专科护士在患者不同时期中可能遇到的困惑给予专业的解答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并重返社会。注重专科护士的临床培养,提升护士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加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改变当前对护士的偏见,得到社会的认可,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护理事业更好地快速发展。

专科护士专长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其成长和成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5]。器官移植专科护士的培养,既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需要长期的临床磨练,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郭燕红.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水平[J].现代护理,2004,10(9):785.

[2]窦丽丽,谢春.护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法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142.

[3]刘红如,方春华.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3):36.

[4]孙川,石志成,马立,等.临床路径在医疗改革新形势下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9(1):98.

篇6

关键词:拆迁安置小区 景观环境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Abstract:To establish a r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to guide resettlement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using relevant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analysis impact factors of resettlement residenti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selecting different evaluation factors which 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resettlement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establishing grading standards of evaluation factor,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resettlement residential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Using AHP to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every index and establishing overall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sponse condition of landscape. Analyzing Zhangjiagang, a typical residential resettlement case, we know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future of zhangjiagang residenti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Key words:resettlement residential area;landscape environment;AHP;evaluation system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征迁和改造力度在不断加大,拆迁安置小区的建设逐步增多。目前每年都有大量因城镇化而被安置的拆迁居民,安置小区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被拆迁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1]。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作为整个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居民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方面,与安置房建设大规模开展相对应的景观建设也必将得到普遍重视与发展。

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需兼顾景观的客观性和景观认知的主观性特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并呈现出多目标、多属性的特征[2]。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来量化评价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的优劣。对各评价体系指标的量化及明确各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是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的难点之一。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的特点确定各层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建立能够切实反应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的总体评价分级指标体系[3]。

1 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

1.1 方法与目的

由于景观环境评价兼具实践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标准,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主观判断,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评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权重。该方法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评价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各个有序的层次,使各层次系统化、条理化,以便有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是构建合理的评价标准,为拆迁安置小区景观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2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正确选择评价指标是决定评价体系成败的关键,为保证评价体系的普遍有效性,笔者以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制定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为基础,结合张家港市拆迁安置房的特点,依据导则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经济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及景观分类标准,经过反复推敲,来建立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4]。根据层次分析模型将该体系分为目标层A、准则层B、子准则层C。

1.3子准则层C评价因子的含义限定

(1)停车方式适合居住区发展要求:指居住区中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地下和地上的停车模式,是否满足小区今后车辆的停放需求;(2)停车位管理的满意度:指居民对停车位数量及车辆停放管理是否满意;(3)车辆对居住区内环境的影响:指车辆出入、停放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污染、安全等方面;(4)亲水性:指水景的可达性及参与性,通常借助设施如栈道、平台、水榭、驳岸等可以进行近距离的亲水活动;(5)水景类型的多样性:指水体的形态和水流的状态多样化;(6)水体的自净能力:指水体本身净化污水的能力;(7)经济性:指水景建设、后期维护、运行的成本;(8)服务设施的实用性:指服务设施是否具有基本的服务功能;(9)服务设施分布的合理性:指服务设施的空间布置,使用效率;(10)服务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指造型、风格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11)服务设施配置完整性:指服务设施完备、无损坏;(12)植物类型选择的合理性:指结合场地环境适地适树;(13)植物配置模式:指根据植物形态进行植物群落的搭配;(14)植物的多样性:指植物的种类及数量;(15)植物的季相性:指植物随季节更替而发生的相应变化;(16)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的比值;(17)空间类型多样性:指空间的结构形态及功能的多样化;(18)空间的实用性:指空间的使用效率;(19)空间布置的合理性:指空间的结构及分布是否满足居民需求;(20)空间的识别性:指空间地理位置及功能的明显程度,是否容易被知晓;(21)道路布局合理性:指路网的设计满足居民日常出行及活动的需求;(22)道路的引导性:指道路的方向性,以及一些路标指示牌等的设置;(23)辅助设施完备性:指安全设施、标线、护栏、警告标志、道路照明等;(24)无障碍性设计:指场地中针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设计的无障碍通道及设施;(25)安全性:指车行交通环境对行人的影响及安全系数;(26)满足健康居住的基本要求:指居住区周边视觉环境的保护,污水和中水处理,垃圾收集与处理和环境卫生等方面,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27)满足消费方便、配套设施齐全的要求 :指超市、商场、银行、学校、公园等公共设施的配套;(28)满通便利、道路宽敞的要求:指居民出行是否方便;(29)环境卫生:指场地卫生与公共服务设施正常运转的必要的管理与维护;(30)绿化养护监管:指对小区内草皮与植物日常绿化养护管理;(31)硬质景观的维护:指对小区内硬质景观的管理、维护与保养;如道路铺装、设施、廊架、亭、水景等。

1.4 各指标赋值与权重运算

根据调研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请15位园林专家和15位园林专业设计师对上述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判,比较两者之间的重要程度而进行取值运算,如X、Y两项基本同样重要,则Y/X取1;如果Y比X稍微重要,则Y/X取3;如Y比X重要较多则Y/X取5;如Y比X重要非常多,则Y/X取7,通过此方法对准则层B1-B8进行分析,以此类推,对C1-C31子准则层同样分析,得如下结果(表1):

经公式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当CRQ0.10[5]判断矩阵基本符合一致性条件,当CR>0.10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条件,需要重新进行调整和修正。依据上述方法,通过计算得出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经过一致性检验,误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2 张家港市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研究

2.1 研究对象

以张家港市最近几年新建安置房小区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居住区,从景观分类指标、评价指标结合拆迁安置小区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研究、分析。

2.2 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数据分析

根据表1中显示的各项指标重要值来看,重要性排序为道路系统>停车系统>植物造景>功能空间>物业及后期管理>服务设施配置>居住区周边环境>水景营造。说明拆迁安置小区道路系统最为重要,规划设计应放首位。其中,道路系统与停车系统指标累计率高达0.5661,由此表明道路系统和停车系统在拆迁安置小区景观中占很大的比重。拆迁安置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不仅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居住区景观产生重要的影响。道路系统指标中,道路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最为重要,在居民的居住心理方面,它是住宅区家居归属的基本脉络,起着“家”与“环境”的连接作用,同时它又是居民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通道,有着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停车系统指标中,停车方式适合居住区发展要求比较重要,小汽车大量进入居住区已经成为趋势,完善的停车系统有利于实现人车分流、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质量;植物造景指标中,绿化覆盖率重要值最高,也是衡量居住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拆迁安置小区中,由于有限的成本及面积指标的限制,如何提高绿化覆盖率是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功能空间指标中,空间的实用性最为重要,结合居民的需要实用性大于景观性,应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的使用效率,可以针对人群在不同时段的活动特征,更好地营造活动空间;物业及后期管理指标中,环境卫生重要值最高,保证了小区卫生整洁及绿化造型优美,而且对于减少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十分有益;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中,服务设施的实用性重要值最高,应结合市场定位和经济指标来考虑小区环境中部分设施的配置,利于节约资源,同时为居民的户外活动和交往提供良好的条件;居住区周边环境指标中,满足健康居住的基本要求重要值最高,在拆迁安置小区的选址上,应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水景营造指标中,自净能力和经济性重要值较高,拆迁安置小区由于资金限制在水景方面的考虑比较少,往往偏重引入自然水系,应构建完整的生态自净水系以保证居住区的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

2.3 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数据验证

为了避免评价中存在误差,对调查的张家港市4个新建拆迁安置小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每个拆迁安置小区发放30份问卷,对C1-C31项进行打分,每项因子分别以100为满分进行打分,100分为完全达到要求,80分为较好的满足要求,60分为基本满足要求,0分为完全未涉及评估内容,以此类推。在每个拆迁安置小区打分结束后,将每项打分结果进行比较,超过30分差额就重新调研,最后取30人的平均分数为每一项的最终得分,随后将各项打分分别乘以其综合权重Q,得到的就是最终的拆迁安置房景观品质评分。综合得分:M(x)= Q1S1 + Q2S2 +……+ Q30S30 + Q31S31= Q1(P1C1+ P2C1+……+ P30C1)/30 + Q2(P1C2+ P2C2+……+ P30C2)/30 +...... + Q29(P1C29+ P2C29+……+ P30C31)/30 + Q31(P1C31+ P2C31+……+ P30C31)/30,根据公式求得张家港市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综合品质值(表2)。

表2 中说明,在所调查的张家港市拆迁安置小区中,旺西花苑的景观效果最好,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种必要功能。前溪锦苑与湖东花苑分值接近,湖东花苑比较劣势的地方是没有设置无障碍性坡道,同时在植物配置上比较单调,但功能空间上要比前溪锦苑丰富,两者在服务设施配置上都比较欠缺,也反映了拆迁安置小区的普遍问题。景观效果最差的是新乘花苑,没有足够的停车空间,绿地空间被地上停车所侵蚀,草地踩踏严重,多有土出现,缺少居民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功能空间,一些体育健身设施损坏严重,处于无管理的状态。

在四个拆迁安置小区的比较中,旺西花苑作为示范性的拆迁安置房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景观建设标准具有典型的参考性,与高档商品房景观并无差异,功能空间变化错落,植物群落搭配丰富,铺装变化多样,硬质景观的选材上大量选用造价较高的花岗岩石材,但相对增加了建设成本。

3 结论

本文尝试性地运用层次分析法,初步建立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张家港市新建的4个居住区的案例进行了验证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及得分计算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今后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由于我国关于拆迁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的各项规范和标准还不够完善,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研究,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化、客观化与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张志亮.长沙市拆迁安置小区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2]赵冰.人居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技术[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5(5):1-5.

[3]闫学玲.保障性住房小区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心理韧性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12.15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12-0067-05

Study on the New Generation Workers Burnout Based on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lience

ZHOU Mi, ZHAO Wenhong, JIANG Yujie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a survey in a hightech and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by questionnaire, and explored the new generation industrial workers burnout factors from the work situational factors and individual factors. Results showed that, firstly, the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job burnou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Secondly, career return, social support and job burnou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hirdly, resilience had moderated effect betwee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job burnout. Resilience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job burnout.

Key words:the new generation workers; job burnout; job demands; job resources; resilience

进入21世纪,随着老一代产业工人的退出,新生代产业工人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目前,关于“新生代产业工人”这一概念,国内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大部分都赞同新生代产业工人的主体是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这一说法。因此从个体从事的职业角度,本文将新生代产业工人定义为出生于1980年以后,在现代工厂流水线上从事集体生产活动,以工资作为收入来源的产业工人。

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单一重复,工作中没有自主性,使得新生代产业工人长期处于工作紧张和疲劳中,身心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他们成长于物质生活充裕的时代,拥有较强的自尊,经历的磨砺和挫折较少,导致其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普遍较低,很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反应,如身心过度疲惫、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无成就感等工作倦怠问题,进而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组织绩效。2010年,深圳富士康N连跳事件之后,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问题也日益突出,然而,人们却较少关注这类群体的身心健康、工作状态,关于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倦怠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旨在探究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企业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1文献回顾与研究思路

11工作倦怠的研究与JDR模型

工作倦怠是指员工身体和精神的持续损耗、过度疲劳,使得其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同时伴随员工的低自我效能感的工作状态,19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Herbert J 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Burnout”工作倦怠这一概念,后来许多学者都对工作倦怠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工作倦怠影响机制的理论,而自Demerouti (2001)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sRerources Model,JDR)提出后,受到大量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模型从工作特征因素角度探究了引起个体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因素,其中,工作要求是工作对于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需要个体付出相应的努力或成本才能完成工作;工作资源则是指有关于工作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交的以及组织的各个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实现工作目标[1]。

运用JDR模型解释工作倦怠的研究,一直是以助人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每个职业都有其影响工作倦怠的独特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对于每个不同的工作,其相关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应该根据研究对象构建相对应的工作要求―资源要素模型[2],但关于新生代产业工人这一独有群体的工作倦怠研究依然是空白。我国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工作―家庭关系、工作投入等因素对新生代产业工人的作用,在运用JDR模型研究这类群体的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时,这些因素应予以考虑。

此外,现有的研究只关注工作特征因素,模型本身忽略了对影响工作倦怠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考察,而不同个体特征的员工对于相同的工作特征感受也会不同。国内学者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将更多的中间变量纳入到JDR的研究中,研究个体变量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的交互作用对倦怠的影响[2]。新生代产业工人是80、90后的群体,拥有独特的个性和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会对其工作倦怠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影响。

12工作倦怠中个体影响因素――心理韧性的引入

心理韧性的研究开始于1970年代,心理韧性的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为结果论、特质论和过程论。例如,Suniya S L(2000)认为心理韧性是在高危环境中的个体对环境的积极的适应结果。Connor和Davidson(2003)认为心理韧性是个体的一种稳定的个人心理特征,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Kathleen T(2004)认为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遭受压力或者逆境时,由于一系列的能力和特征的动态交互作用,使其能够迅速恢复和做出应对的过程。

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状态不仅受到工作特征因素的影响,其内在心理机制也会对其工作状态产生巨大的影响。新生代产业工人是80、90后群体,成长过程安逸、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和工作耐受力低是这类群体共有的特征[3],步入职场后,在面对现实工作时,压力的承受能力会受到极大的挑战。由于不同的个体对于压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由此感受到的工作倦怠也会不同,因此,本文选取心理韧性这一概念来解释新生代产业工人在面对高强度工作压力时的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以JDR模型为基础,结合新生代产业工人的个体特征因素――心理韧性,同时关注工作特征因素和个体因素对个体工作倦怠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地说明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产生机制。

2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21工作要求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新生代产业工人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分化、技能要求简单、工作内容简单枯燥、工作任务过重等特征,工作超载是新生代产业工人要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此外,繁重的工作任务也会使得新生代产业工人在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是承担家庭的责任,工作―家庭冲突已经是他们要面临的重要问题。考虑到该群体的工作特征,本文选取工作要求中的工作超载和工作―家庭冲突来开展研究:工作超载指员工在工作任务量与工作时间上都超过员工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工作―家庭冲突指个体体会到自身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本文侧重于从工作对家庭生活的影响这一角度考察。

211工作超载与工作倦怠

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负荷大、时间长、内容单一重复、工作中没有自主性,使得新生代产业工人长期处于工作紧张和疲劳中。个体工作超载将增加个体身心俱疲的几率,导致工作倦怠感的产生。根据Demerouti等(2001)对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作用的双过程假设可知,在第一个心理过程中,过度的工作要求(工作负荷、时间压力等)将会直接导致个体身体和心理的过度紧张感和疲劳感,进而使其产生情感耗竭[1];此外,当个体感觉到日常工作的任务量过大、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需要付出超负荷的努力才能完成工作时,容易产生身心的耗竭感[4],进而使得个体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无成就感等,这些都是个体工作倦怠的症状。据此,提出研究假设:

H1a:工作要求的工作超载与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倦怠呈正相关关系。

212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

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倦怠同样会受到其工作对家庭冲突的影响。工作―家庭冲突是个体在工作与家庭生活或者是个人生活之间承担不同的角色引起的难以调和的矛盾,由此产生的一种角色交互冲突,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有着密切的关系。Allen (2000)运用元分析方法,证明在由工作―家庭冲突导致的压力性后果变量中,工作倦怠的地位非常高,由此可推测工作―家庭冲突的增加与工作倦怠感的增加是有关系的。国内学者李超平等(2003)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家庭冲突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降低工作―家庭冲突是缓解和预防工作倦怠的有效方法[5]。

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对于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是明显的。与老一代员工相比,新生代员工成长环境中物质生活充裕,向往丰富多彩的生活,拥有较强的自尊,注重自我实现,追求物质享受,也更注重生活质量,因此,工作―家庭冲突对其影响更强。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

H1b:工作要求的工作―家庭冲突与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倦怠呈正相关关系。

22工作资源与工作倦怠

新生代产业工人大多受过一定的教育,对自我的职业规划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自我实现的渴望很强烈,所以组织中的职业发展机会是其重要的资源;此外,他们长时间工作在工厂车间中,能够获得的帮助和资源主要来自于上级和同事的支持。因此,本文选取职业回报和社会支持作为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资源的具体内容:(1)职业回报是指其在组织中获得合理薪酬、职位晋升的机会,拥有发展空间以及自我技能提高的可能性。(2)社会支持是指其在工作中体会到其上级、同事对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221职业回报与工作倦怠

职业回报满足了个体成长的需要,是减缓个体工作倦怠的重要资源。Wilmar B Schaufeli(2009)以电信公司经理为对象,发现在工作要求过高的情况下,增加个体的职业晋升和成长机会可以增强其工作投入,同时起到缓解工作倦怠的效果。

新生代产业工人是追求自我实现和成就动机较高的一族,他们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公平的报酬、能力提升和职位晋升的机会。当其感知到组织没有公平的薪酬体系、完善的晋升通道或者相应的技能培训等情况时,往往就会缺乏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从而产生各种不良的工作情绪和行为,如抱怨、消极怠工、疏远工作等。同时,职业回报的缺乏会打击员工的自我信心,努力工作后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会使得员工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

H2a:工作资源的职业回报与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倦怠存在负相关关系。

222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工作中受到来自于上级领导或者同事的关心和帮助。根据资源保持理论可知,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资源都可以影响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同时资源之间还存在相互的作用,当个体拥有的一种资源的增加会帮助个体提升获得另一种资源的能力,进而使个体拥有更多资源以面对环境的压力和变化[6]。大量研究证实,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资源,能够指导和帮助员工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困难,最终完成工作任务。Muhammad 等(2005)验证了社会支持有助于消除工作压力对倦怠的影响,比如上级的欣赏和支持有助于员工应对工作要求,提高绩效,并有助于健康。Llorens证明了社会支持、情感耗竭与工作怠慢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7]。

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在生产一线,与其接触最频繁的就是直属上级和同事,所以这两方面的支持成为其能从外部获得资源的主要来源。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新生代产业工人如果拥有较好的社会支持资源,就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减轻工作压力,进而缓解其情感耗竭和工作倦怠行为的发生。据此,提出研究假设:

H2b:工作资源的社会支持与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倦怠呈负相关关系。

23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

心理韧性是一种可以培训开发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个体缓冲压力和克服困境,而且还能够通过积极的辅助手段,使其得到提高和发展。一方面,根据资源保护理论,个体在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时,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比如如果员工在工作中拥有社会支持、职业晋升机会、工作自主等外部资源时,可能有助于加强其获取其他资源,如心理韧性的能力;另一方面,心理韧性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就是提升个体的积极认知评价,如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可实现对逆境冲击的缓冲。当个体在经历逆境、打击或者高压等消极时,心理韧性能够帮助其增强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使个体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来应对这些负面情境。

本文关注如何通过工作资源培养个体的心理韧性,并通过心理韧性起到影响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作用,同时也关注建立起来的心理韧性又如何影响工作要求带来的压力造成的工作倦怠。

231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

心理韧性作为心理资本的一部分,是个体所拥有的一种无形的个体特征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工作压力、困难,并且迅速恢复积极的身心状态的心理特质。无论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心理韧性水平高低,伴随着需要面对的工作超载、工作―家庭冲突等工作要求的提高,都可能导致其心理倦怠的发生,但拥有高心理韧性的个体在面临工作要求所导致的资源耗竭情境时,能够调动积极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和处理这种情景下所产生的压力,并且更容易恢复到良好的状态继续完成新的工作,进而缓解个体倦怠感。Cole(2006)发现,心理资本在员工失业后的主观满意感与再就业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即当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主观满意感对再就业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

工作超载会对新生代产业工人的身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容易使新生代产业工人产生工作倦怠感,但是如果新生代产业工人具有较好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调整、恢复能力,就能缓解工作超载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缓解其工作倦怠的产生。工作―家庭冲突也是造成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重要原因,具有良好心理韧性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更善于调动积极的情绪来面对工作对自己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降低工作倦怠。综上,提出研究假设:

H3a:心理韧性负向调节工作超载与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

H3b:心理韧性负向调节工作―家庭冲突与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

232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心理韧性可以通过外部资源进行开发和提高。个体所拥有的资源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个体性格特征资源、物质资源、人际关系资源等。Richter和Hacker认为资源可以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其中,外部资源包括组织的和社会的,如来自家庭、组织以及社区等的社会支持、团队和谐氛围等;内部资源包括个体的认知特征和行为模式,并且认为外部资源对内部资源的塑造具有一定影响[8]。由此可推断,社会支持、职业回报两方面的工作资源会对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心理韧性产生正向影响。

此外,相关研究还证明了心理韧性对压力、倦怠等负面因素的负向关系,如夏芸以我国公务员为对象,发现韧性与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9]。黄杰通过元分析,验证了个体资源在工作资源与工作倦怠的情感耗竭和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完全中介的作用[10]。

综合以上分析,工作资源可以加强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心理韧性,进而可以刺激员工产生高投入、低工作怠慢以及出色的工作绩效,同时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由此,提出研究假设:

H4a:心理韧性在职业回报与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倦怠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H4b: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倦怠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3研究方法

31样本与程序

本文实证数据来自一家典型的高科技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这家企业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拥有120多万员工,在我国制造企业中具有代表性。公司生产流水线上的员工大多数是80、90后,这与文中所定义的新生代产业工人群体相符。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22份,其中有效问卷210份, 问卷发放回收率为74%,回收的所有问卷中,问卷有效率为70%。将剔除的无效问卷中控制变量信息与有效问卷的信息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由此说明剔除的问卷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影响不大。

32变量的测量

本文使用的变量测量量表均为国内外研究人员使用过的成熟量表。工作超载与工作―家庭冲突量表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借鉴张哲的量表[11],其中工作超载包含6题项,工作―家庭冲突包含4题项,社会支持挑选出其中反映直接上级支持和同事支持的6个题项;职业回报量表参考杨文杰和李健翻译的关于“回报”的5题项量表[12];心理韧性与工作倦怠量表选用国内学者李超平等翻译和修订的关于坚韧性6题项量表与工作倦怠的15题项量表[5]。

本文用Cronbach系数检验变量信度。分析结果表明,职业回报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工作超载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心理韧性量表的Cronbach系数值分别为0641、0889、0664、0845、0847和0732,均在06以上,表明量表的信度均良好,符合研究的要求。

研究还进行了变量间的相关分析,以确定各变量间的区分度,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所关注的主要变量之间区分度良好,具有较多适当程度的相关。由于研究中的主要变量均通过被调查者主观感受测量,因此,本文进行了Harman’s one factor-test检验,结果表明不存在同元方差问题。

4实证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本文采用多元层次回归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表1模型4结果显示:回归系数β1=0048,但不显著;β2=0413, p

5讨论与启示

51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了工作―家庭冲突对新生代产业工人产生工作倦怠感具有促进作用,职业回报、社会支持两种资源对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存在负向影响,心理韧性负向调节工作―家庭冲突和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并发现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工作资源存在,可以通过正向影响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心理韧性水平,进而影响其工作倦怠。

工作超载与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倦怠之间的正向关系没有得到证实。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工作超载往往意味着高的收入回报,并不会影响个体对工作本身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评价。此外,工作超载也意味着对自身能力的挑战,当工作超载在一定的范围内,任务的完成将有助于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在工作超载与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原因可能在于工作超载对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并不确定。此外,心理韧性对与工作要求与工作倦怠关系的调节作用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比如本文中的工作资源、职业回报和社会支持。员工心理韧性尽管可以有助于缓解工作倦怠的产生,但在工作超载影响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过程中,结果并不确定。

研究未发现心理韧性在职业回报与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原因可能在于,新生代产业工人可能更关注来自于同事、家人、上级的关爱和支持。职业回报尽管可以减缓员工的工作倦怠感,但职业回报更能体现工作本身的特征,并不能促进员工心理韧性的增强,无法通过建立员工的内在心理机制而减少员工工作倦怠感。

52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心理韧性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

(1)从合理化工作要求角度出发。鉴于工作―家庭冲突对于员工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企业应更多地关注新生代产业工人的日常生活需求,重视其工作之余的活动支持,以缓解工作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冲突感;企业还可在工作休息区、员工宿舍等地方建立基本的娱乐活动设施等,使其在工作之余有环境可以消遣。通过合理化工作组织和安排解决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家庭冲突。

(2)从工作资源角度出发。新生代产业工人是职场中最年轻的群体,渴望学到新的技术和本领,得到组织的认可和肯定,并得到晋升。企业可以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产业工人的专业知识、技术;拓宽工人职业晋升渠道,使得员工有比较宽阔的职业晋升路线;为了真正发挥基层管理者的作用,组织还应该加强对基层管理者的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摒弃采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新生代产业工人,更好地为新生代产业工人提供工作中的支持;在组织中还应该提倡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使得新生代产业工人能够感受到来自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能够更好地融入组织和完成任务。

(3)从提高新生代产业工人心理韧性角度出发,增强对员工抗压、复原能力的培养。组织可以对新生代产业工人进行“韧性教育”,培养员工积极的人格,比如主动性、自信心、自我肯定、热情、乐观、情绪稳定性、责任心、社交能力等,进而增强其心理韧性程度。“韧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最好能够制定相应的计划,并逐步有序地实施。多样化心理韧性的干预和开发手段,如来自于上级或者同事的支持等作为组织提供的积极的外部资源,也是增强员工心理韧性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Demerouti E,Bakker.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of Burnout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1, 86(3):499- 512.

[2]鞠鑫,邵来成.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应用心理学,2004,10(3):58 - 62.

[3]储桃红: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生存现状之浅析.经济研究导刊[J].2009,17(4):5-8.

[4]Wright T A, Cropanzano R. Emotional Exhaustion as a Predictor of Job Performance and Voluntary Turnover[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8(83):486-493.

[5]李超平,时勘: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 (12): 807-809.

[6]Hobfoll S 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J].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9(44):513-524.

[7]Llorens Bakker A, Sehanfeli W B, et al.Testing the Robustness of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2006,13:378-391.

[8]Richter P, Hacker W. Workload and Strain:Stress,Fatigue,and Burnout in Working life[M].Heidelberg,Germany:Asagner,1998

[9]夏芸:公务员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和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硕士论文,西北大学,2012.

[10]黄杰,鲍旭辉,游旭霞,等:个体资源对JD-R模型在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0,33(4):96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