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4:0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研究学生教法学法
我们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着很多“虚假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如交往的形式化、合作的固定化、课堂的垄断化、问题的单一化、媒体的滥用等。笔者从教二十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提高物理课堂实效性的路子,近几年来初中物理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现结合自己如何使课堂实效性作具体阐述。
一、研究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重,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给人一种亲切感,师生良好合作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
在师生关系上,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一则带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在实施实效性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理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感情充沛,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情、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诱导参与、催促思维。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就是差生提出很“傻”的问题时,也不要讥讽,而应从神态、语言、动作上表露出对他们的支持,并诚恳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所在。特别是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这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
二、研究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1.创设情景,还课堂给学生,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
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个别指导。
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保持在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课堂教学是日久天长的,保持兴趣不是一节课的事,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天天想上物理课,盼着上物理课才可以,嫌物理课时少,总感觉物理课堂时间比别的学科短。
如实验提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利用针筒下面挂板凳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他们好奇心理,然后逐步启发分析:空气有重量,这样空气就会像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先用趣味实验激发,然后阐述,这样,学生在趣味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大气压强,而且印象深刻。
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3.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三、研究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目前,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作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从分重视。
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1.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予以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数学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听课的方法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老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归纳,学会反思。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和课后思考题。
3.复习及作业指导
篇2
一、什么要改革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从18世纪德国、法国建立了学校的演示实验室,教师经常用昂贵的仪器演示生动的现象,从此便开始了世界上的物理实验教学,成为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形式。
近年来中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已从简单的背诵实验知识转向考查对实验的思想、原理、方法的理解上,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但是实验题的得分率都不高,反映了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许多物理教师都不同地只重视理论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少学校教学经费不足,仪器设备陈旧简陋,地方陕小拥挤,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对于大纲规定的实验,不仅开出率低,而且演示实验的作用和地位还在低水平下徘徊,使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低。近几年我国中学生实验素质较差。又如1990~1995年期间,国家教委仪器研究所对一万余名学生进行实验能力测试,结果是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几乎都不及格。说明了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激发他们树立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实验教学的差距,我们应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教学,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二、怎样改革物理实验教学
1、重视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中学物理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但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不能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
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让学生用实验探索和理论探研两种方法自我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核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3、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
篇3
情境教学的使用降低了学生思考的切入点,使学生能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顺畅地进入思考状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熟悉事物的联系,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物理知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由感性过渡到理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习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时,利用实物操作的方法来建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每个学生一根较粗的铁丝,看看谁能够将这根铁丝折断,学生看着那根较粗的铁丝在试图了几次后纷纷的放弃了,认为折断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来反复的折,并且感受拐弯处的温度,在不紧不慢、坚持不懈的弯折后,学生会发现铁丝慢慢的出现了裂痕,逐渐的断开了.学生对这一现象非常的好奇,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不用很大的力气就能将其折断呢?学生的这一想法激励了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所做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在做简单的弯折的时候无形中产生了机械能,而这种能量逐渐的转化为了热能,这个学生能够根据拐弯处的温度感觉出来;而能让铁丝折断的不是这一点热能,而是逐级积累起来的内能,学生顿悟这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样的情境,使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思维激活,在思考分析现象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知识,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问题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好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思维紧跟问题的转变,层层递进的进入对事物的探讨中来,实现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有关“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时,由于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可以听到蜜蜂飞舞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舞的声音?”这样的问题,然后给学生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有关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在灾难来袭时,小动物们的引颈倾听、四处逃散的场景,从而提出为什么动物可以感受到灾难的来临,而人却不可以?学生就会根据情境建立一定的思想,纷纷思考为什么人不能听到这些声音,人都能听到那些声音呢?学生的这些疑问不仅驱动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也激励了学生想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台音频发生器,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不同频率的声音,在逐渐的增大过程学生学生可以清晰的听到一定频率的声音范围,通过学生对数据的记录,来感受人们能够听到的声音,反复几次从而得出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深入对这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课堂教学有明确地方向性,确保了课堂的高效性.
三、探究教学,挖掘学生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深邃,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切的体会,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帮助学生扫除思维上的障碍,由激励逐渐的转变为学生的自发学习;教师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例如学习“电磁感应”时,通过奥斯特实验揭示电流周围能够产生磁场,学生通过对电流周围小磁针的转动,来感知电流周围的磁场,从而给学生建立探究性的话题,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学会了利用发散思维,电流逆向流动会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规律没有?经过学生的探究总结出安培定则;学生还会讨论出如果电流增大会怎么样.通过学生实验,学生得出增大电流可以增强磁场;另外在探究讨论中学生还会逆向思维产生问题:电流可以产生磁来吸引小磁针转动,而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要怎么进行实验设计来验证呢?学生的探究使得问题有了深入的思维,于是学生开始对磁产生电做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开始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通过这样的激励,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信心,由原来的被动提问逐渐的转化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一定的方法,学生潜在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体教学,清晰知识原理
随着现在科技的普及,多媒体的应用逐渐走进课堂,给学生的感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形象具体的展示了知识的内在原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挖掘多媒体趣味性、直观性、交互性的优势,将实验的原理、现象、分析清晰的展示出来,给学生的讨论交流带了便捷.例如学习“透镜”时,先让学生实验:分别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只能观察到最终的实验现象;然而理解光线在其中的行进时,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行进的光线,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光线在凸透镜或者凹透镜中的轨迹,形象的观察折射光的路径.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像看动画片一样跟着光线的行踪来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就是简单的光的折射,对于比较薄的透镜来说,就可以将两次折射看做是一次折射.由此学生不难得出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多媒体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现象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五、小结
篇4
物理诊断学教师应尽量避免传统的直接灌输或者硬性填鸭的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擅长记忆背诵学习方式,分析、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我校物理诊断学教研室引入启发性课堂教学模式,引导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们积极动脑,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设问-讨论-总结三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通过检索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和引导话题。如症状诊断学教学部分在讲述发热时,可以先询问医学生是否知道日常生活中不借助体温计怎么判断自己发热,让医学生先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回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过程中自己发热或是目睹身边家人发热的过程和感受。当医学生从自身感受开始理解发热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时,教师及时的进行总结和解释发热的概念、原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经典症状。当医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了了解后,再进一步抛出问题,如何确定发热和热型,测定热型的临床意义和常见疾病。让医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讨论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进一步讲解。这样,就能够让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克服习惯背诵记忆的惯性学习习惯和方式,深刻理解物理诊断学中症状学的知识点,从而在实践中应用和分析问题,同时也让医学生们体会物理诊断学这门课程中从个体到整体的归纳循证过程,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个体症状的观察和描述。
2引入临床病例的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症状学部分时,应尽量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联系起来。上面已经提到,如果学生本人以前患过某种疾病或者学生接触的人群中某人患过某病,这些学生就会很快把书本知识与自己对此疾病的认识结合起来加以理解,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症状学部分的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可以包括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病历、检查结果、器械检查结果、治疗过程中的讨论和医患沟通。让学生在模拟真实临床环境的情境中体会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了解临床医师是如何应用物理诊断学的通用理论对复杂多样的患者进行诊断分析、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也训练了学生的诊断思维能力,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提前精心准备一些经典的常见临床病例,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疾病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才能较好地把物理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真实临床病例结合起来。如在讲述腹痛这一节时,可以根据教师的临床工作实践在课件中讲解急诊室常见的以腹痛待查就诊最终确诊的几个真实的典型病例:(1)急性胃肠炎。(2)宫外孕。(3)急性心肌梗死。(4)输尿管结石嵌顿。以PPT的形式将真实病历的照片、化验单、B超检查单、心电图等多种原始资料展示出来,以一个个就诊小故事进行讲授。这样,医学生们能够直观而充分的了解同一症状不同疾病的疾病转归、诊断过程和伴随症状的差别,以及诊断策略的区别。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一般较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在症状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和迷茫。但这些临床实例恰恰能让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更好理解西医和中医在接诊患者时思维的相似点,症状学需要整体观和全局观,这和中医的诊断思路不谋而合。
3中西医联系比较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习物理诊断学前,根据教学计划,已经学习完中医诊断学。两门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上,还是思维方式上均有巨大差异,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习物理诊断学时,会有很多受先入为主课程的影响。我校物理诊断教研室的教师们根据这一课程设置特点,在课堂讲授中将中西医诊断进行对照比较教学。虽然中医诊断学和物理诊断学有很大差别,但也有许多相似相关之处。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其中的问诊其实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病史采集相似,只是内容有不同之处;望诊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视诊相似;闻诊相当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听诊和嗅诊;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其中切脉与西诊中脉搏检查相似,而按诊与西诊中触诊相关。西医诊断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来诊断疾病,中医诊断是在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进行诊断疾病、辨别证候。联系比较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物理诊断学教师大部分来源于西医院校和西医医院临床医师,由于注重自身的中医知识的学习,均能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和原理,且经常和中医交流教学经验。实践证明,这种针对学生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受学生欢迎,更容易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疑惑。
4床旁诊断沟通技能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5
1.教学实践生活化
由于我们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致用,用物理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也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设身处地的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思考、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如我在讲惯性时,我就给学生举例我们上学时骑的自行车中的惯性现象;在讲电学时,我让学生统计我们家中的用电器,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真正的实现了教学实践双丰收。
2.教学效果理想化
我们的讲课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如果是没有效果的教学谈不上高效教学,因此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因此我们要落实我们的课堂效果,课堂的最后一定要有一个理想的效果。
二、高效课堂实施的几点做法
初中物理高效教学,就是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的收益达到最大化,让我们的教学质量达到最佳化,我们就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提升,学习的方法更灵活,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实行。
1.深入钻研教材,做到粗备全书,细备单元,精备课时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我们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上课的前提,因此在上课之前,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真正的做到粗备全书、细备单元,精备课时。所谓的备课并不是对教材的生搬硬套,要做到灵活的应用教材,要以教材为根本去创新的使用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设置并确定的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能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精心的设计重点与难点的内容,要想到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能突出重点,怎么样去突破难点,以求做到游刃有余。
2.妙用“多媒体及展台”,给高效课堂插上翅膀
课堂上我能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物理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
3.找准着陆地,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篇6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学生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蜡浸在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每一部分设计都要努力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努力体现新教材的意图,创设愉悦情境,引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倡手法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一堂好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起点,一根创新神经的启动。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过早地将概念“符号化”,要延长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阶段;教学中不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而应当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止一个。
三、引导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
多年来,传统的教学一直习惯于单一枯燥的接受式,解决问题时常常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苦于在机械训练中记忆和模仿,这样学生的精神因素得不到充分调动,感受不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新标准已经把过去教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的演示等,明确写成了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出规律,呈现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学生在实验室完成一些必备的、基础的、重要的分组实验后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一些其他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下面举一些教学中的实例来说明这个观点。例如,在我校建立的以计算机为平台的“物理实验室”中,可以将零碎的各种用电器元件(如电灯、电阻、变阻器、电容、电铃、电磁铁等等)以及各种不同型号的电源、开关分别放在不同类别的栏目里面,探究的时候教师只要把需要的元件往平台上拖拽,就可以很快地组成各种简单或者复杂的电路图。这样比较在黑板上作图而言,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师身上,而且可以当场演绎连接实物图的全过程,给学生留下正确的、形象生动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课堂效率。
五、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物理学习的创造性
新标准认为:教与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新理念指导下,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已有的具体学习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中应该多做“试一试”、“动动手”之类的随堂小实验,通过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受到启发并归纳出结论。还应该让学生多做一些家庭小实验。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已经不再仅限于学校、教室、课堂、大纲和课本的严格范围之中,教师也不是仅限于三尺讲台之内的高谈阔论,而是需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有许多小实验,我们应充分加以应用。可要求学生设计一些小实验,验证课堂学习的物理规律或者应用物理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学完电路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实验,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寝室的电路,进门时开灯,然后到书桌边使用台灯,同时第一个灯熄灭,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达到方便的用途,符合现代人“以人为本”的创新精神。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实践。有的采用局部短路法,有的采用双触开关,有的采用单刀双掷双控,都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生产中许多地方可以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和改造,找到了创新的动机和源泉。
篇7
一、创设导入情景
一般用于授课开始。方法以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内容多有基本概念复习,定理定律应用,公式运用解题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爱好,自然引入新课。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二、创设递进情景
用于讲授过程。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把握概念,学习探求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此情景的创设要注重层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
如在“透镜”一节中,第一次创设情景: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凹)透镜方向怎样?经实验得出答案后,再创设第二次情景: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会怎样?又经实验得出答案。创设情景:非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怎样?再次实验证实。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透镜的熟悉就较为明确。
三、创设随机情景
这是用于讲授过程,为扩大学生思路,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
但要注重,随机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如“压强”教学,可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在习题练习上创设情景: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容器底部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压强;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通过对这些情景问题的辨析,强化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四、创设求异情景
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情景。如在讲究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静止流动时液面总保持平衡的问题后,可提出设问:不同液体液面相平吗?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概念作全面分析的思考。
五、创设强化情景
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讲完物体的重力和压力的联系和区别后。可创设如下情景加以巩固。就重力大小和方向,对支面压力大小和方向讨论回答。这对理解压力的产生及大小和重力有关或无关很有效果。
课堂创设情景应注重:
1、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而选用创设情景方式。
2、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情景,而且必须巧妙解决创设情景所涉及的物理问题。
篇8
一、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教师在上一堂课时,不仅仅是站在教室讲台上讲解知识,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者,是整个这一堂课的管理者。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场所,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中,而课堂中集结、交织着各种教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间形成的各种关系,课堂教学管理需要协调、控制、整合这些教学因素及其关系,即对这些因素及关系进行有效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以某校物流专业《运输与配送管理》课课堂教学管理为例,有老师尝试使用分小组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课前他并没有准确地把握好这门课的教学要求与目的,而且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安排与活动组织也没有到位,结果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根本无法配合,就出现了学生不知如何动手的混乱局面。即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没有做一些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但是最后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过程无法顺利推进,也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管理不仅仅只有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还应该包括课堂中各种相关的因素,特别是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当然影响三者有效交互的其他因素也同样重要。在中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无法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加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总之,中职课堂教学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技巧与方法。
二、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笔者认为,目前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在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中,有些学生不喜欢这个专业,甚至厌恶这个专业的学习。二是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玩手机、睡觉、翻阅课外书籍是常见的情况。三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听教师指挥、不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或作业、顶撞教师、逃课,甚至是因不满意安排而与任课教师起冲突等等。四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都只是按教材进行理论的讲授,甚至在这些理论讲授过程中,有些内容过于深奥难懂,教学方法过分单一,与学生的交流不足,导致整堂课下来的课堂气氛十分死板沉闷,致使学生对物流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兴趣进一步下降,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物流专业学生方面的问题。(1)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学习能力低,自控能力薄弱。从某校近三年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来看,2011年为380分(不区分专业),2012年为395分,2013年为402分。虽然录取分数每年都有一点点的提升,但是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也还是跟普遍中职学生一样,有相同的特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而且自控能力薄弱,上课时爱讲话、玩手机,学习兴趣缺乏,人生目标不明确。由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将这点因素考虑进去,授课内容的理论知识偏多或过深,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像听天书一样听不懂,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兴高采烈,学生在台下却昏昏欲睡。(2)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从高职院校到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学生都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以物流专业一个55人的班级为例,2007年,男生30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为6∶5;2010年,男生40人,女生15人,男女比例为8∶3;2013年,男生47人,女生8人,男女比例为11.75∶2。因男生相对女生来说比较容易出现懒散、调皮、思想冲动,甚至打架、斗殴、吸毒等行为,所以管理难度比女生大。而在开展中职课堂教学时,为使课堂效果更好,教学目的更容易达到,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中会增加如提问、小组活动、动手实践等活动。如果在女生较多、男生较少的班级,这些教学活动的学生参与度会高些,而且完成的效果也会好些。如果在女生较少、男生较多的班级,要达到相同的参与度和效果,可能授课教师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和更多的精力去组织管理课堂。所以,男女失衡这种情况,加重了中职物流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3)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对物流专业的认识不够。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之前,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不了解什么是专业,什么是物流。从学生到学生的家长,他们都只是认为读完初中,就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希望完成高中后继续升读大学。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依然像初中阶段一样,较为重视语数英三科的学习,忽略专业课的学习。然而,中职教育是技能实践型的职业教育,对物流专业学生侧重于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会尽量安排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如《仓储管理》这门课程中的入库操作,教师在讲授理论———入库操作流程后,就会安排学生到实训室里进行入库实际操作。部分学生在讲述实操感受时都反映说:原来物流就是搬运工,这么低级的工作,我以后才不想做这样的工作。学生先入为主认为物流就是低层工作,导致物流专业课开展时,学生对物流专业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对专业实操活动较为马虎,使得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了。(4)学生人数较多,不利于实训课(理实一体化课)教学的开展。由于物流专业的班级学生数量较多,基本都是55人以上。在上实训课(或理论实操一体化课)时,一个教师负责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导致教师教学过程对学生管理无暇顾及。
2.物流专业教师方面的问题。(1)教学准备不足,基本功不扎实。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所以缺乏教学组织能力,照本(或PPT)宣科,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或者教师的表达能力差,对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自己也解释不太清楚,讲解不当或教学失误,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一段时间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2)课堂管理方法不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遵守课堂纪律方面肯定会出现各种情况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反应过激,大加训斥,滥用惩罚手段,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扩散开来。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反应过激或滥用惩罚手段,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地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另外,如果教师对频繁出现的学生违纪现象疏于管理,或熟视无睹,也同样导致课堂秩序越来越混乱,影响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降低教学质量。(3)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以黑板、粉笔以及简单的原始工具为主,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但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也仅限于将原来板书的内容打入PPT中,用PPT代替板书,对多媒体的其他功能运用不够,已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21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会为教学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除运用传统手段外,还必须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投影、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并学会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以及开发、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也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4)缺乏专业知识。要知道,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因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由于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专业教师比较缺乏,现有教师较大一部分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这样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物流专业学生就慢慢地失去了对物流专业学习的兴趣,以至于不愿听、不愿学,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管理。
三、提高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技巧与方法
(一)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4]在中职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多采用分小组教学,在小组中树立典范,利用基础较好的学生优势,引领其他组员,同时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培养的方法如下:第一,根据每次授课的内容,设计问题,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性学习,归纳总结出小组的答案后公布。对准确找到答案的小组,可以邀请其向全班同学进行说明和分享,并适当给予表扬和加分鼓励。第二,因中等职业教育是技能实践型的职业教育,对物流专业学生应侧重于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所以在物流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根据每章节的内容和教学任务需要,都应适当安排具体的实例操作。在实例操作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和培养小组长,让小组长协助再在组内指导其他成员的操作。同时,教师要多观察学生操作的完成情况,发现完成效果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甚至还可以邀请该学生进行全班的展示示范。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他同学更主动开动脑筋探索问题,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有事可做后自然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管理。
(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在物流专业学生入学时,学校应该对新生和家长开展物流专业专题介绍会议,邀请专业教师对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发展前景、就业岗位、中职物流人才定位等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从新的定位,明确自己中职学生的身份,了解物流专业的相关课程的重要性,不能停留在只学语、数、英、物、理、化、生的初中阶段。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到中职教学是技能实践性教育,中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就业岗位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一线操作岗位,但不是搬运工。只有对中职物流专业有了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有助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学习不产生排斥心理。不排斥,才能慢慢形成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更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利于课堂教学管理。
(三)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物流专业课程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这类课程并不是十分适用,需要采用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不仅仅要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应该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懂得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还能让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还应该和学生实际需要结合,改变死板的教学方式,多增加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多结合实际经验,多与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才能使课堂教学挂历产生效能。
(四)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照本宣科,应能够在上课时灵活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所以应鼓励物流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多参加进修、交流会等。这样,一方面能够在此类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收集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也能结识更多业内物流专业人士,拓宽人际关系,掌握更多的实践案例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远比从书上看到的陌生死板例子生动多了,学生听起来也更积极,对任课教师的崇敬也相应增加了,对这门物流专业课也慢慢地喜欢了。只要学生喜欢上这门物流专业课,那在课堂上的表现自然也会更加积极主动,乐于参加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那对任课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管理就变得容易、轻松多了。
(五)严格课堂管理制度,掌握处理问题行为的尺度,灵活运用奖励手段在开学第一堂课时,教师就应该跟学生明确这门课程的课堂纪律,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第一堂课提出的纪律要求来管理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还应该仔细观察课堂中的状况,注意学生的动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一旦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要及时作出适当的指导,公平公正地按管理制度进行教育处理,但处理的方法要注意尺度,不能过于强硬或激烈。曾经有人在某中职学校进行调查,发现有96.7%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课堂问题行为,并分析认为中职学校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总体上有“普遍性”、“复杂性”、“持久性”等特点。如果要完全杜绝这些课堂问题行为,是绝对不大可能的。在出现的各种不同程度的课堂问题行为处理方法上,除了惩罚方法外,我觉得还可以灵活运用奖励手段,例如:口头表扬、加平时成绩、给予学生某种荣誉、发奖品等,这样不但鼓励表现良好的学生,还可以促进落后的学生。
篇9
【关键词】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绝对空间 相对论
1 引言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讲完第一章质点运动学后,即进入第二章质点动力学内容的讲述。而在质点动力学里重点讲述牛顿三大定律及其应用[1-2]。对于牛顿三大定律的应用部分,因为涉及矢量分析及其计算、微分及积分运算等高中物理基本不涉及的内容,故该部分相对来说内容比较好讲,课堂效果也比较好。但对于牛顿三大定律的阐述部分,因为在高中物理里就对此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故大部分学生感觉这一部分内容和高中物理一样,甚至有些老调重弹的感觉。因此,在大学物理课堂里讲述牛顿三大定律的时候,如果不对牛顿三大定律作一些拓展的话,那课堂效果将比较差。本教学论文将从绝对空间、相对论等近代物理知识点出发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拓展作些相关研讨。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这种简要的拓展对课堂效果是会起到良好作用的。它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简单了解了近代物理和经典物理的异同。特别是,通过这种简要的拓展,可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及探索自然界规律的兴趣。
2 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拓展
在高中物理里,物理教材一般会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作如下描述: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1-2]。需要注意的是,经过上个世纪无数物理学家的努力,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近代物理已建立起来。而近代物理表明,牛顿力学体系,即牛顿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都只是在低速、宏观、弱引力条件下成立的[1-2]。因此,考虑到大学物理里后面也会讲述近代物理的相关知识,故在大学物理里讲述牛顿三大定律时将其与近代物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的拓展是可行的。下面我们将重点对牛顿第一定律作一些拓展性的探讨。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拓展,一般可以先从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来阐述。在历史上,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是第一个对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并做出结论的人。他从一些简单的事实如手推车现象中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人推车后即给车力的时候,车就可运动起来即可具有运动状态;而人放手不推车后即不给车力的时候,车将静止下来即将不具有运动状态。因此,在车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中,人给车的力是至关重要。简单来说,没力就没有运动,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对于该论点,在接下来的将近两千年时间里直到伽利略的出现,人们一直认为它是正确的。从严格意义来说,伽利略的出现才是科学的真正诞生,因为是伽利略将科学实验带入了哲学思辨里。从而使得科学变成一门实验的科学,进而将科学从哲学里分离出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里,伽利略发现:当小球在很光滑的毛皮滑行时,抬起毛皮的两边,并固定小球在其中一边下滑时的初始高度而降低另一边毛皮的高度时,小球在毛皮滑行的距离虽然变长,但在另一边毛皮小球能滑到的最高高度却和该边固定的初始高度一致。由这一实验现象启发,如果降低另一边毛皮的高度至零,则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明显,一直运动的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也就是小球能一直维持运动但却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因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一步,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具有维持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惯性,也即惯性定律。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与伽利略的惯性定律一致,故牛顿定律也常被称为惯性定律。
对于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的讨论,有些高中作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拓展也做了相关阐述。因此,在大学物理课堂里做上面这些阐述有可能是不够的。实际上,在牛顿第一定律里,还可与近代物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作进一步简单的拓展。因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是相对的。比如,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物体,相对于运动的汽车而言就是运动的。因此,在牛顿第一定律描述里,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实际上隐含着参考系。而我们通常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称为惯性参考系。而惯性参考系背后实际上又隐含着绝对空间的概念。牛顿本人对此非常清楚,因为他清楚知道他的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因此,牛顿为了很好的定义惯性参考系,他在他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了绝对空间的概念。他认为绝对空间是存在的,而且和绝对时间一样是均匀分布的。而惯性参考系则是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至此,牛顿第一定律从逻辑来看似乎是完美无缺的。但绝对空间是否存在呢?牛顿本人对此也作了简单的理性思考,如牛顿水桶实验等来验证绝对空间的存在。但是,在近代物理里随着相对论的提出,我们知道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都是不存在的,即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在享受创建狭义相对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的同时,爱因斯坦很清醒的认识到在他的狭义相对论里存在一个严重的困难,即:因为抛弃了绝对空间,惯性系将无法定义[3]。而狭义相对论里的两条基本原理,即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也都是在惯性系里定义的。
3 结语
在本教学研究论文里,我们对大学物理课堂里如何讲述牛顿第一定律做了相关的拓展性研讨。本研讨主要基于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惯性定律、惯性参考系、绝对空间及相对论等脉络来进行展开。因此,本拓展不仅可展示牛顿第一定律背后丰富的哲学、人文历史、逻辑等内涵,也可展示其背后丰富的物理内涵。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相对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人类的思考与探索还依然前行。此外,在大学物理课堂里对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作相关性拓展讲述也是值得教学研讨的课题。本教学论文的研讨也算是对此课题的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从而对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起到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宋士贤,文喜星,吴平.工科物理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篇10
1.认真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在备课组中,积极开展共同研究,全面合作的活动,努力促进课程改革。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
⑴优化课堂教学,继续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⑵构建人性化的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
⑶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⑷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⑸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组织每位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3.组织学习教材教法,熟悉教材体系及教学要求。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教科研工作。根椐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完善研究课题。做到个人集体并进,分工合作人,提高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搞好中考、毕业考及高考
毕业班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重点,也当然是教研组工作重中之重。我们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高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成绩。同时仔细研究近年来的命题思路,精选习题,争取再创新高。
“高中新教材”的物理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切实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力争让学生全面发展。
六、做好常规工作
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经验,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