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0:2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效益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效益管理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比选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土地整理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起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论文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及其总体规划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管理,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确保社会、生态和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综合提高嘲,进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土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本研究以闻喜县为例,对其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

1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闻喜县境内,区内总人口7995人,其中农业人口7195人;区内现有耕地面积1544.86hm,居民收入以农业为主,人均纯收入1770元。项目整理建设规模1674.63hm,总投资3170.27万元。

项目区土地属区内的几个行政村集体所有,由当地村民承包经营使用。区内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但其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水利工程严重不配套,致使农业生产发展不稳定,粮食单产低,农民纯收入较低、增收缓慢,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农村社会的稳定。

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为1817.19hm,其中不动工面积为142.56hm,主要包括宅基地125.55hm,工矿企业7.41hm,林地3.41hm,园地6.19hm2;整理面积为1674.63hm,它主要包括耕地1544.86hm(占整理面积的92.25%,其中基本农田1470.96hm),农村道路占地35.96hmz(占整理面积的2.15%),农田水利用地9.42hm(占整理面积的0.56%),荒草地84.39hm(占整理面积的5.04%)。

3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3.1社会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是指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即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土地整理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如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等)所作出的贡献与影响的程度。

3.1.1从土地整理资金的来源、流向和整理后土地利用的经营、管理和组织要求来看,土地整理本身就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农用土地整理最大的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广大农民,因此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拥护和支持;同时,土地整理还是政府部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民心工程,是支农工作的一种具体体现。该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可新增耕地63.83hm,使当地人地紧张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也确保了当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

3.1.2通过土地整理,为农业实现机械化、生物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等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提高农民的种田积极性、转变当地人的传统观念,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并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建设新农村,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3通过土地整理,可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农田的基础设施水平将会大大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农作物收成得到保障,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3.1.4通过土地整理,可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项目区内沟壑岗地、沙滩地将得到平整,农田道路、灌溉、电力设施和环境景观工程将全部配套,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3.1.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有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投身其中,从而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的盲目外流。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科学种田水平都将大大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这有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2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是指土地整理行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生态效应。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土地平整及田间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水利灌溉、田间道路建设以及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等工程措施,建起“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村集中”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区,明显地改善了项目区的整体生态环境。

3.2.2通过土地整理,零乱破碎无序的田块被改

为规整的田块,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建成了系统、完善的农田排灌系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防洪能力;改善了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农村路况,建成了便于机械化作业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网;降低了区内地表坡度,加之建立了防护林网系统,提高了林木覆盖率,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而且对促进项目区生态平衡也起到积极作用。

3.3经济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是指投资主体通过对需要整理的土地进行资金、劳动、技术和管理等投人后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同。它主要通过对土地整理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本研究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法对闻喜县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快速、简便的分析。

3.3.1新增耕地的经济效益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可新增耕地51.06hm,全部按当地的种植模式“冬小麦一夏玉米”种植。按每公顷生产小麦6.75t、玉米7.50t,小麦产值1500元/t、玉米产值1200元/t计算,扣除所需农业生产成本65.86万元,项目区新增耕地年增加收益31.79万元。

3.3.2改造中低产田的经济效益土地整理后,项目区耕地质量可得到明显改善,将改善耕地面积1544.86hm。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例,种植面积1235.89hm,每公顷玉米的产量要比整理前增加3.75t,小麦的产量要比整理前增加2.94t,以玉米产值1200元/t,小麦产值1500元/t计算,总产值分别增加556.15万,545.03万元,扣除增加的生产总成本852.7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年增加收益248.42万元。

3.3.3项目区土地总收益项目区土地总收益包括新增耕地的经济效益和改造中低产田的经济效益两部分。工程完成后,项目区两项合计每年可增加收益280.21万元(不含不可预见的冰雹、风灾、冷害和严重虫灾等自然灾害)。

4小结

本研究对闻喜县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分析,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分析得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确保当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并最终建立起“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村集中”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区。

篇2

(一)员工管理意识淡薄。很多企业中只有少数几个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管理,缺乏全员参与和科学管理;设备管理也只停留在设备能够运转就行,缺乏整体管理的思想,缺少预防性的维护和保养,都是等到出现不能使用的故障才进行维修。

(二)专业人才欠缺,设备运行效率较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引进了高精尖的先进设备,但是先进设备要求更高技能的操作和维修人员,也需要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设备管理人员。但是很多企业光引进设备没有引进人员,员工综合素养总体较差,知识结构不够完整,无法满足先进生产设备使用和管理的需要。

(三)管理人员缺乏经营理念。很多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思想传统,缺乏经营理念,往往在设备进行维护或保养时,考虑问题不全面,短期行为较严重。例如,闲置不使用的设备不及时上报,也不维修保养,新购置设备在选型时考虑不充分,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明显不符,直接导致资源的浪费资产的闲置,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备品备件库存不合理等。

(四)管理机制的空白和缺失。很多企业设备管理没有任何制度可依,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如《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检修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但是根本没有按照规定实施,只是一些应付检查的空头文件或者造假的记录。

(五)设备管理模式缺乏创新。很多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都很肤浅,管理目标形式、管理方法单一,多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包括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将设备管理只当成生产保障工作,没有起到产生经济效益的作用。

二、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模式

(一)制定设备运行管理的内容。根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处置等工作入手,重新制定管理要求,包括合理选用先进设备、安全规范使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根据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设备改造革新,建立巡视保养、维修、登记验收、处置以及零配件管理等制度,建立科学的设备档案,制定全面的设备故障排查预案。企业还应该积极探索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新模式,提高全体员工的经营意识,全面提升设备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熟悉了解设备各项性能,确定最佳的设备运行方案。设备使用前应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对设备的规格型号、系统参数、操作规程、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以及设备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和易损部件的零件图等充分了解后,设备使用人员方可操作设备。设备管理人员也应对上述内容学习了解并熟悉,对关键易损部件,要组织专业人员及时进行测绘、留档和加工,做好备件。

(三)加强对备品备件的管理控制。设备使用和维护部门应定期上报备品备件的需求计划,防止因备件缺失影响设备及时维修和保障正常生产,不方便采购的国外备件,应优先考虑用国内备件进行替代,无法替代时应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测绘、加工。在保障正常生产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备品备件的库存量,最大限度减少资金的占用,争取做到管理有制度、需求有计划、库存量合理,不断规范备品备件的管理工作。

(四)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每年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各项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的方式,以及合理的考核制度,来增加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行业领头企业进行业务学习,或者请专业讲师来企业进行培训,通过面对面交流、互动学习和团队协作等方式,在企业内营造出良好的员工学习氛围。

三、设备管理体系的创新

(一)明确生产与设备维护的相互关系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经济效益,所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宗旨,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企业的设备管理、设备维护和设备使用必须以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中心,各项工作都应服务于产品生产,同时,设备管理和设备维护是保障正常生产的基础,所以生产部门在进行工作安排时,应当给设备维护工作提供人员和时间上的保障,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预知性维修。预知性维修是通过对设备进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决定设备是否需要停机维修的一种方式。依据设备的实际状况,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检修工作,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的安全、经济、可靠的运行能力。在设备使用过程,加强对设备进行巡检,根据企业的不同生产特点,将设备巡检与日常检修及保养工作结合起来,对容易发生故障和曾经发生过故障的部位作为巡检的重点。

(二)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体系

根据设备的不同工况、使用要求和生产作业情况,成立相应的设备维修班组,如钳工组、电工组,制定部门和岗位职责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考核项目,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工作积极性。有的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实施工作区域责任制,常白班维修班组负责所有生产区域的设备维修、百分之八十的设备保养和检修工作,常白班和中班夜班跟班维修组人员采取轮换制,以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提高设备管理与维护人员工作积极性

设备管理工作对技术水平和管理知识都有一定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与维修人员不断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企业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和约束机制,对表现突出、进步快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正激励,树先进立榜样。通过激励,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形成企业的技术核心层,同时在维修队伍中加强技师的培养,打造出一支以技师为骨干的维修队伍,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维修技术水平。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餐饮老字号名牌战略理论发展对策

我国以独特的民族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烹饪艺术闻名于世,号称“餐饮王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不仅形成了饮食品种、风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且在不同的地区产生了许多餐饮中华老字号。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量的老字号餐饮企业由于多方面原因纷纷淹没于市场大潮,其前景不容乐观。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餐饮老字号厚重的文化积淀赋予其超越经济价值的份量和深度,是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统一体。保护餐饮老字号、发展餐饮老字号不仅是解决餐饮企业生存与发展,振兴中国餐饮业的关键,更是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要务。

餐饮老字号与名牌战略

餐饮老字号

中华老字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是我国商业特有的称谓,通常是指:有多年成功的经营经历,在一定区域内有良好声誉的商号。餐饮老字号企业作为老字号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征优势主要表现在:产品优势,餐饮老字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特色的菜品、优质的服务;品牌优势,餐饮老字号经过几十年基至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良好的信誉、较高的知名度、稳固的忠诚度。

名牌战略相关概念

名牌是知名品牌,是经过企业长期的品牌经营形成的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和高市场信誉,从而具有较高无形资产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名牌战略就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而对名牌的创立和发展所进行的周密策划、设计及其落实过程,即通过品牌经营,使其名牌持续发展的过程。

餐饮老字号的名牌战略

基于名牌战略相关概念,分析餐饮老字号企业,我们发现,餐饮老字号企业都曾经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跻身于名牌之列。大多数老字号企业的沉寂与衰败根结在于其无视名牌的动态性,将名牌的产生理解为一劳永逸的终极追求。因此,突破我们的餐饮老字号现实的发展瓶颈,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品牌管理。

老字号品牌管理的法则和模式

餐饮老字号品牌管理的法则

餐饮老字号企业价值法则主要有三种,每一个老字号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发展需求的一种或几种价值法则来强化品牌、造就名牌。最优化的管理。遵循这一法则的餐饮老字号企业追求的是最优化的管理和运营,它提供上等好的餐饮产品和服务并以最低的价格和最方便的手段和顾客见面。最优化的产品。遵循这一法则的餐饮老字号企业立足餐饮消费需求层次的不断升级,不断地为顾客提供最好的餐饮产品,来满足顾客对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亲密的客户关系。遵循这一法则的老字号企业根据自身有限的资源优势,把精力放在满足特定顾客的餐饮需求上,并和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餐饮老字号品牌管理的模式

餐饮老字号企业还应根据不同的价值法则积极探索可行的品牌管理模式。总体来说,有两种模式:一是从实体经营逐步向虚拟经营发展;二是实施品牌关系管理,提升和管理顾客资产。即企业通过加强品牌与顾客之间的交流与关系,增加顾客的参与感,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餐饮老字号的发展途径与方法

名牌是一个有效性的、体现时代特征与市场状况有着互动作用的概念,实行科学的名牌发展战略,发展老字号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下列具体方面入手:

餐饮老字号的传统继承

餐饮老字号凝结着民族精神、历史文化和地理属性,是一种独特的标识。老字号餐饮企业要注意自身优秀文化的积累,通过优良传统的继承,把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建立维系老字号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不断强化餐饮老字号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将餐饮老字号推向前进。

同时,继承优良传统也是餐饮老字号维持自身独特形象的强有力保证。在餐饮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任何一般的、空泛的餐饮企业文化都是不能持久的,也是缺乏生命力的,个性是餐饮企业的生命。餐饮老字号应该契合时代背景,把握市场脉搏,以深厚的文化提高产品的亲合力,增添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丰富多彩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餐饮老字号的开拓创新

虽说“百年老店”意味着继承,但更需要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然也是老字号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它源于传统高于传统,而又不离其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发展才是最好的继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餐饮老字号的创新就是企业在经营中恪守古训、信守商业道德的同时,实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

老字号创新的先导—观念创新在餐饮老字号各种创新中,观念创新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没有观念创新,就不会有其他创新;同时,观念创新也渗透于其他创新中,贯穿着其他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其关键在于解放思想,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如品牌意识、营销意识、创新意识、人才意识等。

老字号创新的前提——制度创新在观念创新的同时,老字号还要在制度创新上创造一种全新的格局,使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环节得以有效地进行。餐饮老字号制度创新主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综合创新,使企业的各种要素合理配置,以求发挥最大的效能。

企业创新的保障——管理创新无论是观念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需要经过企业管理职能来综合统筹和指导协调。因此,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保障。老字号餐饮企业的管理创新实质上就是克服经验式管理模式的束缚,引进现代化管理方法,实行企业的制度化、科学化运行。

老字号创新的核心——产品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都是以产品创新为载体进入市场的,因此,老字号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产品创新。餐饮老字号产品创新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对于传统产品,要正确判断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从而根据市场需求,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改进、革新;对于极具市场潜力的产品,要保证质量、不断完善;对于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产品,积极研发、引导消费。

餐饮老字号的品牌保护

针对目前老字号发展普遍面临的困境及相关保护机制的欠缺,餐饮老字号的保护应在两个层面运作:政府及餐饮老字号主体本身,即“品牌保护”不但要有“法律保护”、“政策支持”,而且包括“经营保护”和“自我保护”,二者缺一不可。

政府的支持与保护从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角度看,餐饮老字号的发展不是一个企业就能办到的事情,而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因此,政府应当具体从六个方面入手:

研究制订促进老字号发展的条例,包括明确促进扶持老字号发展的指导思想、政策、思路;各级工商执法部门应当把老字号列入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对假冒者予以打击,保护老字号的市场信誉和品牌形象;对老字号在土地使用和税收上给予支持,企业在扩大规模或者搬迁需要占用土地时政府部门应当予以考虑;对于老字号的出口贸易,税收部门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建立老字号发展基金,为老字号的发展和壮大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优惠贷款或贴息贷款;支持成立老字号企业协会,通过协会建立起老字号企业和政府,老字号企业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建立为老字号服务的信息支持体系。建立老字号企业的专业网站,扩大交流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老字号自我保护外部的环境固然很重要,但餐饮老字号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其自身经营管理的内功与自我保护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巩固产品基础:对品牌的保护首先来源于品牌的载体——产品,在维持传统产品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延伸企业产品内涵,保证产品的旺盛发展,全面满足不断变化、提升的餐饮消费需求。

强化商标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拉大保护网,申请注册联合、防御商标,即采取“一个商标正面出战,多个商标侧面掩护”的协同保护方式,跟商标仿冒现象作坚决的斗争。同时,还应该注意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被国外餐饮企业抢注的问题。

稳健发展:切勿急功近利,轻易许可不符合有关条件的其他企业或联营单位使用自己的老字号商标,更不能在合资过程中,放弃自己的商标,否则就等于丢掉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品牌资产、丢掉了市场。

重视危机管理:以危机防范为根本,企业在处理危机时,要做到“谦虚自责、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控制事态发展,转“危”为“机”,重新树立品牌的良好形象。

餐饮老字号的品牌提升

餐饮老字号的品牌宣传长期以来,老字号主要凭借口头传播建立声誉。然而,这种口头的传播方式限制了品牌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造成了消费者对老字号品牌的淡忘,甚至遗忘。因此,餐饮老字号必须改变固有的宣传模式和传播观念,确立品牌个性,采取商业性与非商业性宣传手段相结合,综合利用平面的、立体的和网络等多种媒介,向人们充分传递品牌信息,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不断在消费者心目中强化其品牌形象。

餐饮老字号的品牌扩张老字号餐饮应该摒弃旧体制下小作坊式的传统生产方式,改变古老经营格局,利用现有品牌稳步扩大经营范围,以服务于更广阔的市场,以规模寻求品牌发展。一是应立足于国内市场,实施本土化战略,把品牌从地区、省内做到全国;二是我国加人WTO之后,老字号企业应该主动走出国门,开拓一番新天地,以国际化经营推动品牌扩张。

我们相信,以餐饮老字号巨大无形资产为切入口,坚持在传承中发展,是打造餐饮老字号品牌发展的不竭动力;餐饮老字号品牌的“双重保护”,杜绝品牌资产受到侵害;实施灵活有效的宣传组合,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追求规模经营,提高品牌竞争力,必然会推动我国餐饮老字号企业的大发展,带来整体餐饮经济的振兴与繁荣。

参考文献:

1.杨铭铎,周游,周福仁.餐饮企业名牌战略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2002

2.继焦,帅建淮.成功的品牌管理.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杨铭铎.“老字号”应穿新鞋,走创新路.商业研究,2000

4.杨铭铎.论餐饮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商业研究,2004

5.冷志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滞后原因及其对策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篇4

1通过企业安全管理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就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相关管理部门就要对企业进行停业整顿,这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损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企业还需要进行赔偿,这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社会形象。所以,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安全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通过有效管理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维护企业经济效益,保护企业社会声誉,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2通过企业安全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通过实施合理的安全管理方式企业事故发生数量和概率都会大幅下降,这就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在投标过程中中标的可能性也会提高。另外,安全的企业经营环境也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力,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经济损失,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利润。这就可以从根源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使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得到更大的提高。所以,企业安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必须要受到足够的重视。

3合理的安全管理可以为企业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能忽视企业安全问题,这也是所有企业都应该重点关注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为自己构建一个安全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其社会环境就会变得复杂多变,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的决策和分析,不利于企业正常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来保障企业经营的安全性,防止人员伤亡,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样才能够为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使企业能够顺利发展下去。

二当前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安全管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使得安全管理效率极低,影响企业安全性,不利于企业进一步稳步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者的安全生产意识较低,尚未建立起安全管理的经营理念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觉得这一管理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加紧时间缩短工期,牺牲了经营的安全性,造成人员伤害,使企业承担了巨大的损失。另外,虽然有一些企业开始注重安全管理问题,但是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然比较局限,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在事故出现时才实施相关的管理手段,并没有将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不能真正发挥安全管理的实际意义,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空谈,缺乏真正有效的内容。

2企业员工素质整体较差,不注重安全问题

除了领导以外,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员工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几年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多,在各个企业都有很多员工是来自于农村地区的,但是这些人自身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在生产过程中不具有应有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而企业在招聘这些员工之后又不重视安全管理培训,使得员工不能够全面了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面对的安全隐患,常常出现违规操作,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这也是造成企业经营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员工安全意识的缺失和素质低能够导致各种安全事故,使企业和员工自身都受到极大创伤。

3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安全管理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针对这一问题构建完善的体制,使得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制度保障,不能有效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监督机制。

三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要发挥其作用,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要将安全问题放到第一重要的位置,提高企业管理力度,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都落实安全管理理念。另外,管理者在经营时不能仅仅重视经济效益而随意缩短工期,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保证生产安全,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提高其监督力度,将安全意识传递到每一个员工心里,使员工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于其自身和企业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的形式上的安全管理,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

2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安全意识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严格选拔程序,较多地选择那些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较高的员工。在招聘后一定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加强对安全培训教育的支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得企业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企业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企业涉及的所有相关人员。从企业的最高层到最底层,从横向到纵向进行安全生产的层层落实,进而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标准和规范,严格按照安全规范的规定进行生产,严格安全检查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到安全第一。

四结语

篇5

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国有企业,是为所管辖区域的工业、企业、事业单位,及公民住宅区等提供电力供给的公益机构,电力能源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县级电力企业就是为所管辖的县区提供电力能源供给,并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说,电力企业所提供的电力产品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种公益性产品,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发展。这样的特性使得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面临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1.1资金预算面临的挑战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可能面临诸多问题,其中资金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而资金预算面临的挑战是首要发生的,资金预算阶段即“五大”中的大规划阶段。在进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如果设施建设不完善,或使用劣质的设备导致必须更新设备时,都会导致资金预算不足问题,这将直接影响着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另外,还存在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导致一些财务资金用于此类建设过程,资金预算发生变更,这些也可能抑制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1.2资金使用面临的挑战

资金使用主要用于生产阶段,即“五大”中的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之中。资金使用过程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是使用的资金是否在预算范围内,是否能有效果控制成本,如果不能将费用控制在成本范围内,就需要追加预算资金,严重时带来财务管理风险。

1.3资金回笼面临的挑战

资金回笼阶段主要靠销售收回资金,即“五大”中的大营销阶段。从理论上来说,商品销售的同时即应该获得销售资金,商品与资金形成等价交换,但实际上,县级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先售电后收费,这样就造成部分电费难回收,再加上一些政府政策的强制要求,都影响着资金回笼效率。由于以上三方面资金问题面临的挑战,给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2“三集五大”体系下应对挑战的原则

2.1微观经济效益原则

微观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就是指按照“三集五大”体系的管理模式,通过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重点主要体现在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的过程,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预算要结合实际,并体现持续改进,资金使用过程要严格管控,尽量避免超出预算的费用发生。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尽量将人力、物力资源向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这两方面过程集中,尽量保证做到科学预算交、有效监管,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集约化的管理目标。

2.2中观经济效益原则

中观经济效益是将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整体来看待的。首先,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目标实现并不存在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能够带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同时,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然也给社会经济效益提高贡献一部分力量。因此,对于县级供电企业要勇于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企业奋斗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死板,要灵活,即做到刚性管理,又做到弹性适应政府决策。以上两大原则,确定了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向。

3建立在体系基础上的管理模式

构建任何体系模式的构建与实行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三集五大”体系的贯彻执行也同样要重视人员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一方面是提高人员的意识,加强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督促人员严格执行。

3.1建立基金预算的党员监管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便包括在经济上的廉洁自律,这是专项工作建设的重点。面对具体的资金预算而言,需要发挥财务、业务等部门党员干部的监督作用。促使党员干部组成涉及资金预结算、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小组.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压态势下,提升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使用中的效益性。这样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自律思想意识的养成。

3.2建立全过程的基金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资金有效管控从合同签订开始,财务管理部门应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单元的资金管控机制,将全过程资金管控活动细分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上,采取专人负责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一来,就能将资金的常规管控办法与供电企业的工作特征相结合。

3.3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

为了有效控制资金使用,尽量减少超预算使用的情况发生,供电企业的财务主管部门要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设计要注重事前分析和事中权变管理。事前分析需要使用一些资金贴现计算的公式、模型等作为分析工具;事中的权变管理,主要是指根据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合理分配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即满足要求,又降低超支风险。

4结束语

篇6

1.重视医学院档案管理工作,完善各类档案

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全,是实际操作中,最有效的办法是自上而下推动档案管理的建设,首先是意识上的转变,学校内部的管理层要重视此项工作,做好预算,引导和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激发社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毕竟档案价值的利用有利于社会医学建设。因此,学校各级负责人认真对待档案管理工作,在预算计划下,加强必要的投入,增强责任心,能够建立档案体系,并利用档案价值提高学校的培养人才的效率。政府和企业加强与学校的合作,通过共同建设和相互利用医学档案价值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成果的运用效果,相互合作促进档案管理的工作。

2.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培养专业人才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认识提高,在此基础上,需要医学院校付出实际行动,首先需要建立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有利于扭转档案管理混乱的状况,通过档案管理系统的平台来统筹医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其次,利用档案管理系统,优化管理系统的操作,建立档案管理机构,该机构充分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操作内容和步骤,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最后,通过专业人才的加入,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和医学档案资料价值利用的有效性。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档案管理系统之上,学校通过吸引人才计划,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地位,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系统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实验的作用价值。保证各类先进文明理念从档案管理资料价值体现出来。

3.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3.1定期集中收集。档案管理部门应严格制定年度立卷归档时间期限,督促指导各单位集中将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档案材料按照归档要求收集整理归档,确保各类档案资料的完整、系统、科学、规范,并按期向学校向档案部门移交。要做好档案资料的定期集中收集,还需要有完整配套的实施措施,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及时调整适应本校档案管理的归档范围、相关制度以及归档质量要求,建立健全学校档案收集工作网络,使学校档案收集工作形成一个网络化管理体制。只有在全校专(兼)职档案人员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下,才能为学校档案收集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3.2普遍收集与重点收集相结合。由于高校各部门产生和形成的文件材料种类很多,为保证学校各类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应采取普遍收集与重点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收集,防止遗漏。在普遍收集的基础上,还必须突出重点,进行收集。采取现场跟踪,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事件、重大课题、重要人物等各类档案材料的收集,对于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及时进行归档并签字验收,有效地防止医学院校重要档案材料的丢失和遗漏,保证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

3.3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档案管理系统不仅仅包含了档案目录级别的开发,还需要增强档案全文扫描的数据库建设,通过扫描档案使用率较高的(统计数据可实现),易破损或老化的档案资料,此类资料的优先入库,网上可以直接全文检索,有利于档案价值得到更好地利用和开发。高校互助平台的建立也是未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和趋势之一,通过各个医学院之间的平台对接,实现资源相互利用,有利于提高医学档案价值使用率,共享的价值大于相互孤立的档案管理平台。

3.4开展网上查询服务。在学校的网站提供“档案检索查询”和“网上咨询”功能,或者通过微信平台、微博平台来增强互动,从而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共建全面性、系统性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结语

篇7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兴趣,培养参与热情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就很困难了。事实上,导致政治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昭示我们:培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重任。

我在教学中试着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点化”旧知识,进入参与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其实,这最高技巧就是教师要善于“点化”旧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识。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即是这个道理。

“点化”旧知识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参与兴趣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学生正处在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所以,只要合理地利用大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在课堂中进入角色的。第二,这些旧知识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有成语、有谚语、有画面……很容易动员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第三,旧知识勾起了学生的回忆、思考,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参与角色。比如在讲“社会的客观性”这一知识点时,首先会涉及到社会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来。我便提示学生回忆客观唯心主义关于神创论的“六日工程”情景,再回答人类和人类社会哪个先产生?利用社会的含义,学生得出了人类和社会的产生是同一过程的结论。而关于“人类的起源”这一问题,在讲自然界的客观性时已论述过。在教学中,我还由“揠苗助长”的寓言演绎得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原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事实证明,只要一提及这些旧知识,学生就一触即发,然后再加上教师“点铁成金”的“点化”,他们就十分惊奇。这兴奋,这惊奇,足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2.运用情趣性教学法

我称之为“糖衣片”式教学法,是以事明理,寓理于趣的教学形式或方法,它让理论回“娘家”,从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它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即以情趣为“糖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觉得艰涩的抽象概念和原理,以促进他们思维的活跃和觉悟的提高。这种方法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改革空洞说教式的教学积弊。我在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时,先出示了一幅题为“差距”的漫画,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南北半球大小悬殊的奇怪的地球仪,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的问题后,又挂出第二幅题为“大吃大喝”的漫画。通过对漫画的欣赏分析,学生在热烈的议论中掌握了有关新殖民主义的知识,直到下课后,依旧兴趣盎然。

二、探求新知识,培养参与勇气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常常梦想一鸣惊人,而这种欲望往往与本人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由此而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闭锁心理的产生。这种闭锁心理、自卑心理集中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只要老师提问,一个个都敛声屏气,生怕老师“请”到自己。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

要使学生大胆参与,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且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我在讲现实中之所以存在“不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原因”时,先讲了洪水中的地主用金条向佃户换糠窝头的故事,娓娓道来,结果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此时,趋势分析其他问题,一气呵成,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其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也是消除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的“闷得慌”、“静得怕人”等,都说明了课堂上是不能沉默的,愈是沉默,学生愈是害怕老师提问自己。只有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亲身体会,有话可说时,他们才会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质疑问难,诱发创造力

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学贵质疑。一方面是生质疑,师解疑。我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这是疑问产生的土壤,学生质疑的基础。我印了质疑单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授予其方法,这样学生质疑的质量较高。有的追根问源,有的辐射探究,有的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提出问题,等等。教师对这些质疑单要认真分析,挖掘疑源,将其纳入备课的主要内容。再在教学中巧施良策,明理解疑,学生就十分感兴趣。实践表明,让学生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了备课和课堂教学,增加了一次参与的机会,也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教学相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思维。而平淡的讲解或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会使思维疲软、兴趣减弱,冲淡教学效果。我在讲“生活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知识点时,要求学生不看书,不受课本束缚,而是谈自己的消费观,结果大家畅所欲言,在谈话式的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自己不成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从而树立了科学的消费观。

2.组织讨论或辩论

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显示的欲望。在讲“共同富裕”时,有学生提出现实中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加重的问题,我组织了正反方的辩论,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在争鸣中明理,用理论和实践说明了问题。

三、运用新知识,升华参与意识“运用新知识”,巩固提高,是最简捷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梳理知识,从更高层次上领会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是升华参与意识的极好方法。而要提高运用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1.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即唱“独角戏”,看上去不乏精彩之处,但它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相反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了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贯彻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做到每课都有随堂同步练习。我精心编出题型多样、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学生练得有兴趣,从练习中找到了知识的“源”和“流”,体验到了“现买现卖”的乐趣。再加上适时地点拨,又提高了学生的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外作业形象化

篇8

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建立惠及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每个居民都能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追求。社会在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同样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上。因此,作为大力培养祖国医疗卫生人才的医学院校,不但要有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了能够更健康的发展,还更要具有高效的基层行政人员激励研究机制,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医学院校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全校师生服务,通过他们的工作能够使学校的各项教学和科研工作更加高效的运行,其工作性质看似较为简单和琐碎,但是却对医学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激励指的是通过某些途径来激发人的精力和潜能来实现某种目标的方法。医学院校如果建立了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能够对极大地提高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对医学院校的发展和高效运转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来说:

第一,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的开发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潜能,通过合理的、科学的奖惩手段,可以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工作创造性,从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各项基础工作的管理。

第二,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的优胜劣汰,把更好、更适合的人才留住,使得基层管理工作更好的运转。第三,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良好的激励机制鼓舞下更加有效、合理的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反过来还能够对已有的激励机制进行优化,经过了进一步优化了的激励机制,又能指导和鼓舞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更加积极和创造性的履行管理职能,从而实现激励政策的良性运转。第四,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在更加公平、合理和透明的竞争环境中,能够使得人们更加高效的工作。

2医学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来说,医学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物质方面的激励;精神方面的激励;荣誉方面的激励。

第一、物质方面。一般来说,对于医学院校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多数会实行津贴制和岗位制。津贴制和岗位制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还会设立不同的考核方法,很多医学院校会对行政管理人员采取年终考核的方法来评定年终奖金,考核分数高的会给予更高的奖金待遇,这样,将收入和考核相挂钩,工作者就会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精神方面。相比于物质方面的激励,精神方面的激励政策有时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是比追求物质方面更高层次的满足,有些基层行政管理者,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会追求更为崇高的精神目标,因此,有些医学院校会设立相应的以精神激励为主的激励手段,如表扬、先进称号等。

第三、荣誉方面。还有一些学校会采取另外一些方法来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荣誉方面进行激励,如采用职称晋升方法等。虽然良好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对医学院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来说,现有的激励机制还并不乐观。从激励的考核机制来说,目前的针对激励政策的考核制度并不清晰,考核的对象、内容、结果和目标都不太明确。考核的方法也比较落后,有的院校仍然停留在纯粹手工的填表、签字、总结等手段上。好的激励政策建立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上,有的医学院校,由于没有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绩效考核缺乏说服力,往往不能真实的反映真实的激励效果。从整个行政环境来说,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医学院校目前的基层行政管理制度往往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往往会出现因事择人,让人去适应工作,而非尽可能的开发人的潜能。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人们往往会过分的追求物质奖励,而淡化和漠视精神方面的激励,过分的强调集体的荣誉和责任感,从而降低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配套制度建设方面来说,只有拥有一整套成熟的配套制度,才能使得激励机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已有的行政管理人员考核和激励制度还很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医学院校行政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不仅影响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学校的长期发展。

3完善和提高医学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方法

篇9

市场经济时代,劳动力作为资源禀赋,必须要进入市场进行检验,才最终能够被市场认可。因此,未来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教育和精神沐浴,而须要从承担社会分工的角度,为人力资源市场培养精密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实践性复合人才。管理类学科主要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管理类学科背景的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具体专业背景不同,但都是通过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以掌握现有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也就是对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来提高生产力的。目前高校学科设置中,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其下辖15个二级学科。从学科设置情况来看,未来毕业生的工作去向主要是在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工作岗位。从管理类专业的性质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就要求突出实践教学。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还是以理论传授为主,使学生掌握管理类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许多学生对管理类实践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以致在就业之初就出现所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管理类专业背景学生的工作经验与能力也是制约校企有效对接,高校人才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其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岗位就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这是一个组织的内部核心部门,其对于人才的要求更为苛刻,理论知识不再是评价人才的唯一指标,其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刚刚初出茅庐的大学新人是很难进入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岗位,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就业时的茫然与困惑。

二、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实践教育不仅是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环节,也是验证学生理论掌握情况及其实现自我定位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的教育不再是以往那种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发展个体,教育主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主体,它具备与汽车、旅游等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具备的产业发展特征,其中教育产业链的形成,要求学校从价值链的整体考虑学校教育的整体性安排和管理体制。高等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阶段,其培养诉求更要求高等学校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主体协同发展,谋求实现最大目标。在高等学校教育产业链的发展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是学生,而在三者之间,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等诸多方面也都关注并影响着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因此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及高校的实践教育体系设置和改革。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出现于1708年的《牛津词典》,其本意是指人们在某一项活动或某企业中“下注”(Haveastake),在活动进行或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抽头或赔本。后来利益相关者逐渐开始被经济学者运用于企业与战略管理等相关领域。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安索夫是最早正式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的经济学家,他认为“要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此后弗里曼等管理学家相继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扩展和发扬,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被企业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被归结为利益相关者。当然利益相关者的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管理领域,伴随其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不断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利益相关者理论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有关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国内外研究日益丰满,诸多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学家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发展。认为学校成长的关键是必要的内外部合作,高校须转变以往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建立“以他方为中心”的参与模式,大学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共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校教育推动了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产生更多的用人需求。

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利益相关者构成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政府与学校的联系与协调,围绕学生与学校组织存在的教师、家庭、企业、公共部门、传媒、社区等个人与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了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中。尤其是高校的实践教育中更离不开与组织内外相关者的联系与沟通。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美国学者Mitchell和Wood从3个属性方面利用多维分析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层次分析,按照其合法性、权利性和紧急性由高到低进行赋值评分,分值最高的利益相关者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也是最权威、最重要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同时具备上述三个属性特征;其次是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也称重要相关者;最后是潜在利益相关者也称边缘相关者。按照此分法在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活动中,其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相关者,包括学校管理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学生、企业(用人单位);预期相关者,包括学生家长、行业组织、政府部门;潜在相关者,包括高等学校、社会、媒体等。

四、结论

篇10

关键词:顾客企业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一个世界普遍的趋势。绝大部分公司都在研究、评价、实施关系营销的战略和计划,这些公司都在期望与他们最好的顾客建立强有力的关系。

但是,绝大部分关系营销的文献是从企业的视角出发的,很少是从顾客的视角出发的。如果仅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就不能形成互动、互利、互惠、相互依赖、互信的真正的关系营销,建立的营销忠诚可能是片面的或伪忠诚,如价格忠诚、方便忠诚、习惯忠诚、态度忠诚、功能忠诚,不能实现顾客真正的忠诚,形成的很可能仅仅是行为忠诚,而无心理忠诚。顾客忠诚是一个极为复杂动态的体系,因此本文是从两个视角出发来分析关系营销来实现顾客忠诚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从顾客的视角来看顾客与企业关系

关于顾客行为的一般文献都认为目标导向的顾客行为是由动机或需要所驱使。顾客之所以要与企业建立关系,或者说有意识地重复购买某家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为了实现某种关系的需要,并且从这个关系中获益。消费者把关系看作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

格温纳、格利姆勒以及特纳从顾客的视角对关系利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把顾客从公司获得的利益分为四类:社会利益(b1),涉及到顾客与单个雇员关系的情感部分,即顾客享受到与雇员之间融洽积极的关系,认为这种交往是一种乐趣和把雇员看作老朋友。我认为还要涉及到品牌利益,社会对个人身份的认可和某个群体的归属感;心理利益(b2),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对公司的产品和品牌具有信心。主要是从信任的视角来分析的;经济利益(b3),顾客可以从关系中获得的金钱和非金钱的好处。金钱的好处有获得价格折扣、数量折扣、赠品等经济实惠。非金钱的好处有节约时间和成本,减少购物的复杂性,对产品或服务积极的体验和感觉;特殊待遇利益(b4),如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向顾客提供的定制服务。

按照索斯顿·亨尼格—梭罗、凯文·P·格温纳和德怀恩·D·格利姆勒(1999)的观念,从两个纬度来进行划分企业与顾客关系类型,分别是顾客通过关系获得的利益和选择的自由度。把顾客与企业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贡献”的关系,另一种是“基于约束”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无论是否可以自由转换,顾客认为保持与企业的关系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这类关系就是基于贡献的关系。当无转换选择时,顾客与企业保持关系只能获得微小的利益,这类关系是一种基于约束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由于契约或转换壁垒的障碍,使消费者不得不保持关系。

第一种类型的关系涉及到核心产品或者核心服务有密切联系的利益。第二种类型涉及到与关系本身有关并仅仅与单个交易的质量发生外部联系的利益。巴恩斯把基于顾客关系需要的满足和优质关系利益交付的顾客——公司的关系看作是真正的关系。当竞争产品或服务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或者消费者即使在使用后也很难对产品或服务做出评估,那么第二种利益就很重要。从战略上讲,由顾客——公司关系相互作用派生出来的利益非常重要,因为复制这些利益是非常困难的,这有利于公司创造竞争优势。

根据以上的分析,基于贡献的关系是供应商最感兴趣的也是他们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实现顾客忠诚,必须扩大上述的四种利益,并且这些利益必须要大于顾客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的利益,使顾客认识到和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好处和利益。即B=max(∑bi)(i=1,2,3,4)和B﹥Bt(t表示竞争性的供应商),这两个条件是实现基于贡献的关系同时所必备的。

本达普迪和贝利继续对“基于贡献”的关系和“基于约束”的关系的区别,并说明这两种关系的决定因素。基于约束的关系被认为是来源于顾客对公司的依赖,而基于贡献的关系被认为是顾客对公司的信任。在基于贡献的关系中企业的非机会主义行为加强了这种良好的关系。他们把顾客与公司的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对顾客对公司的依赖和对公司的信任。这一点将在下一部分的从企业的视角得到认同,信任和依赖无论是顾客的视角还是从企业的视角都是双方互动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

服务部门对心理利益尤为重要,这是与营销中的信任结构的关键地位是相一致的,顾客对供应商的信任是建立在信任的关系基础之上。公司的信任可以通过产品的质量担保书,增加对顾客、产品和服务的投资来增加顾客的忠诚。

扩展社会利益,最为重要的方面是与顾客建立友谊,企业必须在与顾客建立良好友谊时坚持如下原则:情感支持原则,尊重个人的隐私原则和对其他友谊的容忍,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有限制的,主要是成本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对与顾客接触的雇员进行培训,以便在接触过程中展示这些原则。

在促销进行拓展顾客的经济利益和特殊待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的问题:一是为顾客提供这些待遇时成本多少比较合适;二是考虑到是否会助长顾客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顾客忠诚;三是考虑到那些没有涉及到这些待遇的顾客,可能会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但他们同时又认为自己是忠诚顾客。

不仅如此,企业必须考虑到满足顾客多方面利益的整体性方案,而不仅仅满足某一方面的利益。而且实施这种关系战略不仅仅要考虑到单个顾客需要还要考虑到关系的细分市场。菲利普·科特勒划分了5种不同的层次:基本型:销售人员出售商品,但不再与其接触。反应型:销售人员出售商品,并鼓励顾客有问题或不满打电话给公司。可靠型:销售人员主动打电话询问产品使用情况并向顾客征集改进产品的建议。主动型:销售人员经常与顾客联系,讨论改进产品用途或新产品开发建议。合伙型:公司与顾客一直相处在一起,找到顾客的消费方式或引导顾客消费的途径。供应商按照这个视角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策略分而治之。关系利益的组合必须依赖于特定的市场环境。

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公司与顾客的关系

从一开始,关系营销理论就是立足于供应商的视角。关系营销一词是1983年首先引入文献的,1985年巴巴拉·杰克逊在产业市场营销领域提出这个概念,认为:“关系营销是指获得、建立和维持与产业用户紧密的长期关系。”营销大师科特勒说:“在这个新的变化的世纪里,企业唯一可以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它与消费者、商业伙伴及公司员工的良好关系。我们认为,关系营销是识别、建立、维护和巩固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关系的活动。关系营销的实质是在买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非交易关系,以保证交易关系能够持续不断地确立和发生”。科特勒认为:企业营销应成为买卖双方之间创造更亲密工作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的艺术。

事实上顾客忠诚是很难进行定义的,总的说来,测量顾客忠诚有三种方式:行为测量;态度测量;合成测量。行为的测量,考虑到一致、重复的购买行为,作为一种忠诚的指示器,但问题是重复购买的行为并不总是心理对品牌忠诚的结果。例如,一个旅行者可能待在某家宾馆是因为它具有最便利的位置。当一家新的宾馆出现,他们马上转变行为。这样重复购买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承诺。

态度测量是使用反映附加在忠诚的情感和心理之上的态度资料,涉及到顾客是否与企业建立真正的关系。态度的测量与忠诚的感觉、承诺、忠贞联系在一起。

第三种测量方式是两种方式都用。就是利用两种纬度去测量顾客忠诚,通过顾客产品的偏好,品牌转换的倾向性、购买的频率、最近的购买、购买的总量用态度、行为两个纬度去测量顾客忠诚,增加了顾客忠诚的预测准确性。用两个纬度去测量顾客忠诚的方式可以在服务领域诸如零售、娱乐、旅馆、航空等使用和支持,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有重要价值的工具。

Jones和Sessar(1995)认为,顾客忠诚度不仅包括顾客对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继续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James(2002)认为,顾客忠诚度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购买频率、钱包份额、口头传播等,更重要的是,顾客与公司接触交往时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关键在于将行为的联系转化为具有情感特征的联系,使之具有信任、信赖、社区感、共同目标、尊重、依赖等内涵。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他们包括了顾客的视角和企业的视角。对此做出全面分析的是摩根,他在关系营销的承诺——信任模型中认为关系的建立过程是从根本上是由关系的内容所塑造的。在任何营销关系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在某种程度上体验和参与了经济、资源和社会的交换。

我们知道顾客忠诚与企业的盈利有中正相关的关系。Reichheld和Sasser(1990)发现一家公司顾客保留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5%,它的盈利增长25%到85%之间。Gould(1995)通过他的研究巩固了顾客忠诚的盈利率,支持了ReichheldandSasser他们二人的发现。

顾客的忠诚导致盈利的增加,这主要是通过减少营销成本,增加销售,减少运行成本取得的。忠诚的顾客因为价格很少转换,他们比非忠诚顾客购买更多(ReichheldandSasser,1990)。Raman(1999)指出,忠诚的顾客作为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推荐和口头传播。这些合作伙伴关系的活动,对公司而言是最好的可利用的广告。忠诚顾客可能会通过购买更多份额和更加频繁购买。BowenandShoemaker(1998)发现忠诚顾客比非忠诚的顾客购买更多的食品和饮料。最后,忠诚顾客服务的成本低,因为他们了解产品,只需要更少的信息。他们可以作为公司的兼职雇员进行工作。这样忠诚的顾客不仅要求知道很少的信息,而且他们还可以作为别的顾客的信息来源。

罗伯特·M·摩根、泰米·N·克拉迟费尔德和拉塞尔·雷斯提出了顾客忠诚项目的关系模型。如图二。

经济内容是指包括参与关系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资源内容,关系各方参与长期关系是为了保证得到他们无处得到的资源,如顾客会寻求品牌、稀缺的产品或感觉很好的服务,而企业会寻求宝贵的分销机会、更高的销售额、信息反馈等,双方都希望通过关系增加他们的竞争力。两者之间通过依赖、战略利益、互惠与公正,在资源内容上实现了双方的承诺。社会内容是指一个培养沟通、诚实、公平交易和对关系伙伴认可的社会环境。

如图二所示,实施顾客忠诚项目有如下的结果:顾客保留、顾客份额(产品溢价、交叉销售、增量销售)、顾客推荐、合作、降低促销费用、降低产品开发费用,这些都加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实施顾客忠诚项目,必须从三个方面出发,即经济内容、资源内容、社会内容。这些和从顾客的视角几乎是一样的,从而实现了关系是相互理解和互利的。一般说来,主要是从产品、顾客、服务的角度来实施这三方面的内容。(见表一)

无论是从顾客的视角还是从企业的视角,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建立关系,只是角度不同而已,都把关系看着实现双方各自目的的手段。虽然他们之间还存在着距离沟,存在着相互排斥的东西,这是因为双方的利益立场根本不相同,但企业的实施项目却体现了双方的目的,即是为了从中实现各自的利益。这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实施顾客保留项目要坚持顾客导向,评估顾客满意度,追踪服务质量,努力实现顾客四种利益,在这基础之上实现企业的利益。在实施顾客保留项目中一定要遵循规划、准备、测试、分析的过程,因为实施关系营销需要付出成本,避免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