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7:44: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用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和激励措施组织教学实践,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丰富及延伸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一直受到诸如四、六级英语应试教育的禁锢,若想向“素质教育”这一目标迈进,高校英语教学则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在仔细调研、努力实践的基础上,试图找到一条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新模式,现阐述如下。

一、视听说课堂中文化教学、情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胡文仲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讲越深刻,越仔细地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个语言。”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英语教师应在“视听说”课堂上有意识地输入英语国家的人文特色,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掌握语言,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杜瑞清(2010)提到会说外语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是解决说什么及如何说的问题。也就是说,既要“会说能道”,又要有内容,说得恰如其分。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把对文化的学习和把握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始终。

情感教育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英语生活和学习环境。在美国影片《DeadPoetsSociety》中,奇亭先生作为诗歌文学教师满怀爱心,抒怀,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更多的是影响其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奇亭先生运用了大量的情感教学法启迪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结合英语视听说教学实际,能使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愉悦、兴致盎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二、视听说课堂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更好地完成视听说教学任务,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摆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趋利而避弊。如英文歌曲(MV)欣赏与歌词填空、经典英语散文诗歌听读与背诵、英语视频欣赏与模仿,新闻英语的引进等。

英文歌曲中包含了西方历史、文化、思想和情感。学唱英语歌曲有助于学生英语语音技能的提高,英语词汇量的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够消除大脑疲劳,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好地促进英语学习。带有MV的英文歌曲,通常是短小的精品,将美妙声音与生动图像相结合,英语语言与特定情景相结合,深得学生喜爱。

缺乏语言环境及学生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是当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影视英语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影视材料不仅可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原汁原味的生活口语,而且生动的画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热情,既进行了语言听说训练又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真正做到了“视、听、说”相结合。

引进新闻英语完善和优化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和内容。语言脱离了时代和社会环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新闻英语的时事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视听说课堂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以学生学习为主,引导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如对子活动、小组活动、给角色配音、角色扮演、辩论、主题演讲、做幻灯片等,使学生充分进行实践。例如,每次上课后的前几分钟安排两个同学上台做英语自我展示。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视听说的视听材料与补充演讲之外,我还挑选了一些英语经典剧,如《泰坦尼克号》《大话西游》《暮光之城》等,要求学生自主组合排演。有时,我要求学生给某电影编一个短小的续集或者对电影的结局进行改编,并表演出来。

另外,我通过每课跟读单词和绕口令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四、在视听说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评价策略的科学性

教师应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表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精神。我认为,教师不应该采用点评式评价。情感教学法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英语口语课堂氛围的关键。如果教师不放过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师生之间就会缺乏尊重和信任。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重要的错误,应该适时指出;而对对内容没大影响的过错,可选择忽略。在调查问卷中,65%的学生表示“没有自信,很怕出丑”。这就是焦虑,它是大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拦路虎”,必须赶跑。在评价策略中,如果过多运用点评式评价就会打断学生的语流、思维,大大增加学生的焦虑感。

对于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信、放松、积极热情这一问题,还需要教师在情感教学法方面做更多的思考。

五、视听说教学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

课外我鼓励学生欣赏或学习优质的音、视频资料,如:英语演讲大赛实况,VOA和BBC广播,英文经典歌曲、影片,网络上好的英语视频及多套优秀英语学习资源,如:《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等等。

注重开辟第二课堂。我利用休息时间为同学们进行英语视听说辅导,网上答疑等。我校英语角为爱好英语的同学提供了练习英语口语的场所。

另外,采用更多样的形式,对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生加强引导和指导,使他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相关课外交流活动、自发研讨等,获取广博的知识和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使学生很好地把握英语的运用和内涵。

六、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视”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时,突出“听”的训练,把视听结合起来,是为了“说”。视听说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视”“听”“说”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教育部的《课程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

[2]杜瑞清.跨文化交际学选读.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3.

[3]王伟.大学生情感因素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 学习动机 影响因素

心理学家科菲(Cofer,1968) [1]曾经论述过:不论从哪个方面着手研究一种心理过程或现象时,迟早都会遇到动机问题。学习如果离开动机就无从谈起。英语学习更是离不开动机。

动机理论又称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1943)。[2]基于生存、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动机也称一次动机(primary motive)。由于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动机称为二次动机(secondary motive)。我们所谈的外语学习动机属于二次动机。动机通过起因和诱因两个方面产生。由于社会因素对学习英语的要求,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对学习英语的欲望,一旦欲望产生了就会有起因,因此加上英语本身这个诱因,英语学习的动机就产生了。

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在各个领域都对大学生的外语学习提出了更高一层的切实要求,这就是促使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外部条件。但怎样引导大学生把这种有利的外部条件转化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并能够长时间地保持这种学习动机,才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该仔细探讨一些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各方面因素,进一步深化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

一、兴趣

大学英语学习,尤其是非英语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初高中几年的英语学习,继续让他们像初学英语的人继续保持学习兴趣动机是很难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开展一些必要的互动活动,时常刺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堂上多开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互动。也可以多增加一些文化背景介绍,用剪辑电影片段等方式生动英语课堂。

二、学习目的

很多大学生高中时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升入理想的大学这一目的激励着他们每天学习英语。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失去了方向。认为各自所学的专业已经不再需要学习英语,因此没有了英语学习的动机。因此,我们应该极力转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应该向学生不断传递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社会就业的压力使得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通过四、六级考试。英语学习也是大学生拿到毕业证书的保证。为了考研,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等,大学生都应该重视英语学习。这样,英语学习目的明确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也就增强了。

三、压力

压力常常能刺激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有压力是一定的。他们从初高中阶段步入大学,会产生各种压力。如大学英语听力技能短期内提高不了的压力,期末考试英语不及格的压力,四、六级考试的压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适当给学生这些压力促进学习动机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习英语,避免焦躁、紧张负重的情绪,以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四、成就感

一个人做事的成就感往往能激发他做事的内在动机。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大学生,由于地域差异、自身原因等,英语水平会有很大不同。他们有的有良好的发音,有的有较高的写作能力,或是突出的听力能力。当这些能力被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认同或是得到同学们的羡慕时,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保护那些水平较差的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各自的长处,及时指出,加以赞扬,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某个方面体验极强的成就感。

五、时间劣势

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相比他们各自的专业课程,课时安排要处于不利地位。在许多大学生认知里,专业课才是非常重要的,而英语课并不是那么重要,而一些高校也把英语课的课时压缩到很少。很多学生的课外活动又丰富多彩,因此英语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而英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大学生因为花费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少,而导致英语成绩低,四、六级考试多次未能通过,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目的。

总之,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善于转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排除不利因素,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 Cofer.C. N.&M. H.Appley.Motivation:Theory and Research.John Wiley&Sons,1968.

[2] Abraham.H.Maslow,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1943.

篇3

近百年来,在各个领域中,无论是信件还是报纸杂志,英语的使用都相当频繁,尤其是在新兴的电子信息领域中,世界电子检索系统上90%的信息都是用英语贮存的。英语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因此,世界上诸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英语列为学生的语言必修课,这样一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就大大的超过了其他语种。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DellHymes)曾提出“交际能力”是指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中,系统、正确地解释文化的能力。语言学家迈克拜拉姆(MichaelByram)也指出语言能力应该包括对文化的理解和识别。克莱尔克拉姆契(ClaireKramsch)在其《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ContextandCultureinLanguageTeaching)一书中还指出要理解目的语文化就要把它与母语文化结合起来。英语的广泛教学使得其语言背后的英美文化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同时也深深的影响和冲击着各个英语学习国家的本土文化,因而英语教学也应该肩负起保护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使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在通过英语这个国际语言的媒介来对外弘扬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也是使得中华民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经阶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抓住了这两次全球聚焦中国的契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在这两次盛会中,有很多的美术和设计工作都是由中外合作完成的,通过跨文化交际活动来展现中国文化,这对中国的美术和设计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美术院校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专业院校的一类,培养的都是美术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如绘画、设计、服装表演等等。他们走入社会之后都是从事与这些专业相关的工作,其工作和作品恰好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直观的表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及其发展水平,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他们也成为向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锋群体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对提高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是相当有帮助的。在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理论支撑下,近些年来,我们在关于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上,主要都集中于英语专业,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君发表的论文“关于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调查”,用调查数据证明了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着实令人担忧;首都师范大学夏伊发表的论文“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文化思维因素及其启示”,从写作的角度探讨了文化介入;武汉理工大学黎慧发表的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的丢失与保护”,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应对之策。这些论文和研究虽然丰富,但是只是从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学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所以,还出现了一些针对大学英语(公共英语)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如清华大学张为民和朱红梅发表的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探讨了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现状;浙江大学的张丽红发表的论文“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从教材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吴方发表的论文“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关键性因素研究”等等。

由此可见,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育的研究都是一个多元且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尽管这个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现状调查、成因分析、教材研究等等,但是却鲜有从美术院校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学这个课题。从古到今,无论是文字、国画、壁画、服装、雕像还是陶器瓷器等等,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这些美术和设计形式的表达。不难看出,美术对于文化的表现和继承,是多么的重要。美术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相对特殊的类别,其传统的专业有绘画、设计、书法、雕塑、服装等。21世纪以来,美术的表现形式又不断丰富,很多美术院校也开设了动画、影视、摄影、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这些新的美术形式让文化的展示方式变得更加直观更加清晰易懂。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这些从美术院校中走出来的美术设计人才。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有效的使中国文化得以介入,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因此,以培养美术设计人才的美术院校为核心,以美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为手段,来探讨中国文化导入美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价值。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目前该校美术和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到底如何呢,我通过对22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大致进行了一下摸底,调查从中国文化遗产、传统艺术、历史典故、节日风俗、武术杂技、民俗风情、等七个方面进行,结果发现约20%的学生在七项中能分别列举出一些例子,约70%的学生能三到四项中列举出例子,剩下约10%的学生只能在两项及两项以下列举出例子。那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词汇表达方面,结果又如何呢:在20%的对中国文化相对了解的学生当中,只有20%的学生能够用英文表达相关中国文化的词语;而在70%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的学生中,这个比例是12%,在20%的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的学生中,比例是9%。

篇4

    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很不完善,甚至没有翻译课程。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地位很低,这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可以看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进程中主要有四部教学大纲:即1985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6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2004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上述四部教学大纲中,1985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和专业阅读两个阶段的差异,对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规定。然而,1986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则只是强调语言基础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听的能力,而对学生在翻译方面的能力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1999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其教学目的中重新提及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其重点仍然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在翻译能力方面它要求兼顾到学生英译汉和汉译英两方面的能力。其中一个突出点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不同的具体的要求。2004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教学目标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方面。它与1999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对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等三个层次的不同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的。目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中,翻译只占了五个小题,即要求对五句话中每句话的一部分进行翻译。而且对近几年的翻译考题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翻译题型的目的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句子结构、常用的词及短语。以四六级考试为指向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就可想而知了。翻译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精读文章的重要词句进行英翻汉及汉翻英的练习,老师一般也不专门进行翻译理论和技能的讲解及练习,很多时候是老师直接将翻译过来的句子写出来或念出来,学生抄下来就算完成翻译练习。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翻译教学。

    与此同时,在笔者所进行的有关翻译的调查中,有66.8%的学生认为翻译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开设翻译课程。许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想学翻译,但是苦于无门,只能到社会上花高价去学习翻译,特别是在毕业之后。

    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2.1 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在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对外交流已经扩大到社会各个层面,深入到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如今,外国人直接到中国来办公司、开银行以及进行各种科技文化活动,英语不仅在对外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外科技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而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够直接用英语进行交际、用英语开展工作。就翻译涉及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来说,越来越被社会看重。目前参加各种等级翻译考试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其中很多是非英语专业的在校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既然社会需要具有翻译能力的学生,同时又有这么多在校大学生到社会上学习翻译、参加翻译考试,那就说明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没有在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上满足他们的需要。笔者所在学校的约30名08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到灯塔软件(成都)公司从事科技翻译。据毕业生和该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英语专业毕业生极度缺乏其他专业知识,用人单位非常需要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虽然后来曾在笔者所在学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却没有招到一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而新建本科院校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方面几乎没有作为。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翻译人才就不足为怪了。

    2.2 英语学习规律的要求

    现在的社会要求大学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翻译是外语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翻译要求准确、透彻的理解,学生做翻译时的理解率就应该比一般阅读要求高,通过译文,教师就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效果远比一般阅读的多项选择题好。另外,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考虑,不管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都是他们最实用的外语技能之一,尤其是专业翻译和应用文的翻译。笔者在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以前,曾从事过建筑工程翻译,旅游及商贸工作,对此深有体会。然而,做好翻译工作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没有扎实的中英文基础及丰富的背景知识,不经过理论学习和大量的翻译实践根本无法胜任。

    在英语界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只要词汇量足够大,阅读能力会随之提高,翻译自然就不成问题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看下面学生作业的例子:

    Strange things happen to time when you travel,because the earth is divided into twenty-four time zones,one hour apart.

    学生将之翻译为: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在你旅游的时候。因为地球被分为24个时区,一个小时一个时区。

    出现上面这种翻译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英汉语言对比方面的基本知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不知道如何转化句子结构,他们往往遵从原文的词序与结构,把单词一个个填上去。这句话可以改译为:你乘船旅行时,时间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因为地球分为24个时区,一个小时为一个时区。

    当然,除了英汉语言对比,还有翻译技巧,中西方文化差异等都直接影响着翻译的准确性。而学习这些知识,对提高翻译水平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而这些知识和技巧决不是在精读课堂上能够一带而过的,学生也不可能在精读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和技巧的。必须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有计划、有目标而系统地学习。

    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可行性

    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学习翻译是勉为其难。据了解,在08年四川省大学英语年会上,外研社社长说,进入08年全国CCTV杯前三名的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谁还敢说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谁还敢说他们就没有学好翻译的基本条件?近几年,中小学的英语教育改革力度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学毕业时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要求。在进入大学后,经过1年左右时间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就能够达到翻译课程学习的要求。虽然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较一些重点院校的学生略低,但经过两年左右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一样可以开始翻译课程的学习。

    4. 措施

    尽管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很落后,但却可以奋起直追。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促进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首先,要从理念上摒弃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之区别对待,摒弃传统的大学翻译教学模式。正确认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因为非外语专业学生经过适当的训练,不但可以具有较高的翻译能力,而且在某些领域,如科技翻译和专业翻译,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具优势。另外,就文化基础知识(包括英语基础)而言,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亚于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潜力方面甚至更强。这从近几年进入CCTV杯最后决赛的选手大多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例子中就能看出来。因此,不要认为只有英语专业才能开设翻译课程,大学英语当然也可以开设翻译课程。

    其次,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可以先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既然要开设翻译选修课程,就必须要先编写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就是要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然后是编写适当的翻译教材。翻译教材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反应时代的特征。另外,翻译选修课程的每个班的人数要有限制,最好是不超过40人。因为翻译课程需要多练,老师需要掌握每个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互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特别是如今社会急需的科技翻译实践能力。在积累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缩短部分学生大学英语基础教育的时间,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翻译课程。

    第三,师资的培训。目前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质和量都还存在严重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尤为突出。为数不多的翻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在英语专业任教。现有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翻译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希望学校创造条件,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参加假期开设的翻译培训班,如《中国翻译》杂志社举办的“暑期高级翻译研讨学习班”。也可以选拔英汉语基础好,对翻译感兴趣的教师,鼓励他们到其他院校去进行在职进修或专门学习,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和提高进行师资的储备。

篇5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翻译;对策

毕业论文的质量是反映大学生学习效果与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我国对外科技交流日益频繁,论文尤其是论文摘要的撰写与翻译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对论文摘要翻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同时“论文摘要的格式和结构都趋于格式化”。[1](P157)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如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已不再系统英语学习,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等,目前许多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还存在某些缺陷与问题。

本文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摘要译文搜集、文本细读,分析总结翻译中的常见错误,结合问卷结果,提出提高翻译水平的有益建议。

1 现状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毕业论文摘要翻译”,可找到超过200万个结果,其中绝大多数或是论文摘要翻译求助或是提供论文摘要翻译服务的。这一现象说明尽管大学本科毕业生已经进行了至少十年的英语系统学习,但在具体应用尤其是论文摘要翻译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指导。

笔者对天津城建大学150名非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未来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翻译的预期等相关问题,同时涉及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反馈。

从调查问卷中反馈的主要信息有:绝大多数学生(84.90%)会重视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然而有超过六成(60.37%)的学生认为自己难以独立完成这项工作,因此大部分学生(75.74%)认为有必要专门针对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进行指导。在谈到具体面临的困难时,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词汇量不够(84.90%)、缺乏翻译技巧(62.26%)、对科技英语特点了解不够(52.83%)。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中,通过网络或翻译软件进行翻译的最多(75.46%)。尽管有近一半的学生(45.28%)认为个人利用各种词典进行翻译最为可靠,但只有两成左右(20.75%)会采用该种方法。

2 毕业论文摘要翻译中的主要问题

笔者搜集了近百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英译,对其中存在的翻译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问题与以下三个方面相关:

2.1 逐词翻译导致大量中式英语的存在

由于没有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异,部分学生在翻译时基本采取逐词翻译的方式,甚至不考虑句子结构,将汉语的标点符号也原封不动地译到英语中来,造成大量不符合句法的“英文”句子,使读者很难理解要表达的内容。

例1:本文论述了我国村镇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特点,研究了国内外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村镇实施物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

译: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our country’s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basic survey and the essential feature, and investigat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stat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estat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ommunity’s relations.

析:由于在翻译时没有考虑英语的句子结构,而是直接从汉语进行翻译,造成了诸多错误或者不当之处。原文中的“我国”在英语中直译成“our country”显然不妥;“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也直接按照汉语词汇的排列顺序译成“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ommunity’s relations”,而没有考虑到短语中的动宾关系。

例2:但是市场比较法评估由于主观因素的不确定性的影响造成了它存在着不同的精确性问题。

译:But the market comparison test appraised because the subjective factor not definite influence created him to have the different accurate problem.

析:该句的翻译几乎没有一处是正确的,完全是逐字翻译,并且丝毫没有考虑到英文的语法和句法,句中多个词的词性也出现错误,可以说该句已经没有修改的意义,只有重新翻译。

2.2 对词语的确切含义与用法不清楚,导致用词错误

背单词是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花时间最多的一项工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复习准备英语考试就意味着背英文单词而已。然而尽管这样,只从毕业论文摘要的翻译来看,背单词却是一项收效却甚微的工作。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往往只注意到英文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思,却没有注意到词汇的具体用法,没有将单词放到具体语境中,从而导致拼写以及词义较为接近的词的混淆。如architecture与building两个词,前者与“建筑学”有关,而后者是指“建筑物”,有些学生只了解两个词都是“建筑”的意思,因此在翻译中造成误用。另外,由于在背单词过程中过分关注其汉语词义,没有注意到词性,也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用词错误。

例1:(工业企业)技术创新

译:technique innovation

析:此处学生将technology与technique两个词混淆起来,没有弄清两个词的区别。technology指科学技术,而technique通常是指技巧或者某种手法。此处的“技术创新”显然是以科学发展为基础,而不在于提高技巧或手法。另外此处学生没有注意到应该用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因此该短语应译为“technical innovation”。

例2:本文介绍了……

译:This paper introduction…

例3:经营战略

译:operating strategic

析:这两个翻译中都出现词性错误,名词“introduction”被误作动词使用,而形容词“strategic”被误作名词使用。

2.3 对英语句子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大量不断句错误的出现

汉语的语法,有些地方是与英语相似的,但不同的地方更多。汉语并没有对句子结构或成分非常明确的规定,而英语对句子则有严格的规定。句子总的说来由两部分构成,即主语(subject)与谓语(predicate)。[2](P3)同时,英语句子以大写字母开头,以句号(问号、感叹号)结束。当学生受到汉语影响较深而没有严格按照英语句子的规范翻译时,很容易出现不断句的错误。

例:工程的生命在于质量,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它的核心是管理。

译:Quality is the lif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here are some factors in causing the poor quality of engineering, but wecan see the most importance is the management.

析:译文为了完全对照汉语原文的结构,用逗号连接“Quality is the lif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与“there are some factors in causing the poor quality of engineering”两部分。然而根据英语语法,两部分分别包括主语和谓语,是两个独立完整的句子,要以句号结束,不能用逗号连接,如果使用逗号的话则必须与连词共同使用。

3 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摘要翻译水平的几条对策

针对如上分析,笔者认为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翻译水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强化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对大学英语课的认可度较低,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50.94%)认为在大学英语课上的收获比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较差。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在完成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了解一些学生相关专业词汇与习惯的表达,以适当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形成一定的基础。同时,教师可布置与学生水平相符的专业英语文章作为课后阅读作业,让学生提前接触相关领域的英语,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帮助他们提高汉英翻译水平。

3.2 专业英语课上加强英语语法的教学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3](P10)但与大学英语相比,学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满意度略低一些,有54.71%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专业英语课时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关。

“专业英语语法和专业词汇是阅读和翻译的核心。”[4](P12)从目前情况来看,专业词汇的教与学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但语法教学显然受到了忽视,通常教师和学生认为英语语法已经在中学英语课和大学英语课上学习过,没有什么可再多讲、多学的,而且语法的教学枯燥无味。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样本分析,因对英语(尤其是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不了解而造成的翻译错误远多于因没有掌握专业词汇而犯的错误。

3.3 开设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辅导

在受调查学生中,有75.74%认为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之外,还需要对毕业论文摘要翻译进行专门指导。另外,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词汇量不够是影响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首要因素,但从实际翻译文本的分析来看,对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的忽视以及对学术英语(尤其是科技英语)特点的不了解才是主要问题。据此,有必要开设类似《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选修课,消除学生针对毕业论文摘要翻译的误区,较为系统地讲授学术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参考文献】

[1]张全,黄琼英.简明应用翻译教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张道真.英语实用语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改革以来,四六级考试中新增加的翻译题目的得分率并不高,这一点反映了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状况。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四六级考试,更重要的还为翻译行业储备力量。本文重点分析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提出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能力的培养同样可以向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借鉴。

随着翻译学科的建立翻译研究逐渐深入以及四六级考试改革,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也引起更多关注。然而其现状却并不乐观,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却没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相对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特点,然后提出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提高翻译能力的途径。

一、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的现状及原因

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目得分率低,究其原因在于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忽视,首先是因为教学大纲对翻译教学的忽视,历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培养目标中对翻译能力一直没有重视。其次是四六级考试对翻译能力考查的遗忘。据统计,自1987年9月到2007年12月的43次四级及1989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40次六级考试中,四级出现翻译题仅7次,出现频率为16.3%,其中4次出现在2006年新题型改革后;六级出现翻译题型3次,频率仅为7.5%[1](P86)。再次是大学英语翻泽教学科研滞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最后是教材和师资的缺乏。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教材在学习目标、内容、过程方面认识不足,更没有专门翻译理论教材。师资方面也缺乏应有的翻译理论素养和严格的翻译实践训练。

二、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一方面,翻译能力不仅是英语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英语综合能力的反映。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目的得分率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忽视也反映了对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翻译不仅要求学生仔细分析句子结构、语义、词义记忆正确理解原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消化输入内容又要能够输出所输入的内容,与简单的客观题相比更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为翻译行业输送大批量的翻译人才。现在翻译行业的缺口非常大,仅仅靠英语专业培养的翻译人才很难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人才的储备力量的培养可以很好地缓解目前翻译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相关统计数字显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完全有能力从事翻译工作,而且在某些方面他们还具备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翻译专业培养的学生中只有一部分从事翻译工作,远不能满足翻译行业的需求。其次,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分散在各行各业,翻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长于文学、政治、法律等领域的翻译工作,对机械、化工、医药等领域的翻译工作往往难以胜任。再次,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是由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非外语专业背景学者翻译的。

三、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分析

同为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有共同之处;但作为非专业的翻译教学,也有其独特之处。

共同点:从培养目标上来讲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与专业翻译教学是一致的。翻译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

不同点:一方面,两者在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就大纲而言,在非英语专业本科的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几乎处于完全被忽视的地位。1999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首次将“译”的能力列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在借助一定的工具下,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300个英语单词左右。一方面学生误认为有了字典这一工具,生词的难题解决了翻译也就不成问题了。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材没有系统、全面介绍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的独立单元,其间穿插的一些翻译练习题充其量只是一种造句,一种语法词汇的综合练习,算不上是翻译方面的系统训练。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对象不同。首先,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词汇,人们就无法传达任信息,词汇是构成话语的基础也是理解的基础。其次,汉语表达水平低。遣词造句能力不高,词汇贫乏,很难翻译出通顺流畅的语言。最后,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了解,不谙翻译技巧。这也是上文中我们提高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与英语专业的学生差别最为明显的地方。翻译实践证明一旦找出英汉不同之处及表达方式之差异,问题便迎刃而解。从结构上讲,英语重形和;汉语重意和;前者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后者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因而英语结构紧密,汉语结构简练。在词义方面,英语词义灵活,突出表现为一词多意而汉语用词精确,严谨。英语句法形式紧凑,语法结构严谨,而汉语句法恰恰相反。学生语法不清晰,在理顺原文句子结构问题上束手无策。英语从句一个接一个,修饰语连绵不断,句子威分之间的复杂关系,足以把一个语法知识欠佳的学生搞得晕头转向。最后也只好随意切割句子成分,理解荒谬。

四、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可以借鉴专业翻译教学成功的经验

(一)根据翻译专业教学,作为一个译者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都必须具备,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打好语言基础、掌握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汉语素养,要做好这些工作就需要明确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编写专门的大学英语翻译教材,并且要改进大学英语课堂的翻译教学方法。

(二)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特点,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长于文学、政治、法律、新闻、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翻译工作,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该定位于机械、化工、医药、电子等领域。并且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不包括文学著作)是由科学、工程、经济、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者翻译的,这些学者大部分都是非外语专业背景。所以从翻译教学的文体和翻译素材的选择上,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要有意识地向这些方面侧重。

(三)进行系统的翻译理论教学,培养翻译技能意识。相关语料库资料调查显示,就翻译单位来说,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学生所采用的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是词[2],这就导致他们在翻译实践中更关注短语在译入语中的对等转换,译文结构受源语限制比较严重,这样就会出现很多不地道的汉语表达,甚至翻译腔。在其他方面诸如时态、语态、衔接词、句式结构的转换技巧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处理起来也受英语原文的影响比较严重,对原文结构调整非常有限。这表明学生缺乏基本翻译技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文而不能打破原文结构的限制,译出符合译文语言表达规范和表述习惯的句子。导致译文语言不通顺流畅,可读性不强。

结合刘宓庆翻译技能意识的培养和翻译能力提高的论述及PACTE翻译能力模式研究,在分析英语专业八级英译汉翻译试题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要想提高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翻译理论的讲授中,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这些翻译理论知识,而且要让他们把翻译理论知识内化,再结合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翻译技能意识,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翻译实践中,就会有意识地去运用翻译理论来作为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ACTE翻译能力模式研究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指导,除了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具备策略能力,策略能力贯穿了整个翻译过程,需要我们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运用各种翻译理论外的能力,包括心理能力,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翻译任务。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

五、小结

虽然教学大纲已经把翻译能力列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考察技能,然而从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目的得分率来看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状况并不乐观。作为翻译行业储备力量的重要来源,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非英语专业的非专业性,在教学对象、教材、师资方面具有独有的特点;然而同为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上是相通的,所以可以借鉴其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注重翻译理论的灌输和翻译技能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翻译的各项子能力,再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将理论内化熟练运用,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的翻译水平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汪晓莉.基于实证视角看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2).

[2]周宁,徐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汉翻译规范的语料库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6).

篇7

关键词:“层次化立体交互”式;英语自学平台;评估机制;“有效”基础课程;“任务型”教学法

一、背景

作为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受到了全国高校的重视。全国各高校对大学英语进行了多样化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是很坚决,效果不是很好。有部分英语教师上课仍采取“填鸭式”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很多学生感觉大学英语考试成绩在逐渐下降。其次,师资队伍质与量的不足。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公共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相当繁重,普遍超负荷运转,再加上进职称的压力又迫使他们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写文章、编教材。超负荷的工作以及高校对外语师资重视程度偏低使他们很难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再次,评价、考试体系不太科学。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是当前很多大学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可以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的作用是积极的、有益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需求发生了变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地位日益突出,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能否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局限性随之凸显出来。最后,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太单一,教学也缺乏相应的分类指导。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大多由一位教师“一肩挑”,这不仅增加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不利于学生弱势项目的提高。目前,许多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仍然采取黑板加粉笔的传统单一授课模式。部分学校也用一点多媒体技术,但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性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更谈不上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跨专业应用能力。另外,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缺乏分类指导;老师要照顾所有的学生,而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大城市,他们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如果要照顾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就无法满足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由于老师讲授的内容可能是自己已知的,或老师讲授速度太慢,或课讲得枯燥,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层次化立体交互” 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张虹、王娜、曹红晖(2009)认为“层次化立体交互”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应该围绕“创新教学”理念,充分挖掘现代网络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化基于“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层次化”指根据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层次需求不同,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评估等,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突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借助多元化、层次化、多类型的课外实践教辅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认知和学习渠道,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立体化”主要是借助互联网、计算机等各种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测评平台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渠道,并在各种渠道中创造更多不同类型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现状来看,“层次化立体交互”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是经过了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考验和国内几所著名院校实验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当下实际状况、有利于中国高校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有效教学改革体系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1.开设有效基础英语课程

根据教育部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该项研究主要根据大一新生入学成绩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一(80~90分)、二(70~80分)、三(60~70分)、四(60分以下)等级,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让学生自行选择大学英语A1~A4不同阶段的课程;在课程的选择上,教师原则上尊重学生的选择,只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此其一;其二,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上增开综合类英语、技能类英语、应用类英语、文化类和专业类英语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其三,到大二、大三时,学院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期末成绩及专任教师的推荐,开设可供成绩优异(80分以上)类学生选择的选修类基础专业的英语课程及选修课程,选修课的学分纳入毕业所修的总学分。

2.“学生互助小组”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

“学生互助小组”将贯穿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从两个实验教学班到整个年级的教学实验改革,都有项目组的全体教师带领全院教师开展小组“互助式”的教学活动,专任教师委托各班班干部汇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和英语基础情况,划分成若干任务小组的形式并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采取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并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课外实践中起到积极带头的作用,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监控、引导和指导。

3.多媒体教室及网络建设的有效利用

第二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就是给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语境,现代网络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全国高校、中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全世界的教育趋于超级现代化及先进化。如今全国著名高校、部分地方院校等已经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的手段,广西的独立学院也紧随其后不断地完善多媒体教室的装备设施和网络建设。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这方面的建设工作已经比较扎实,但多媒体教室的有效利用率比较低,教务处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在多媒体教室的有效利用和使用方面的技能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本项目的研究也会培养教务处和外语系的出类拔萃的教师去参加多媒体及网络建设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培训。

4.英语自学网站平台的建设

国外高校和国内的相当部分高校的网络学习平台已经趋于完善,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可以开展自测、自评、自学的工作,这些都高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外语系为例,学院近几年来也在积极地创建自己的网络学习平台机制,包括外语学习平台。目前,外语系英语学习平台正在逐步完善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自我检测评估平台、网络学习互动平台(与外籍教师或学生互动)、各种网络英文节目平台、期中作业上交评分平台等有待进一步的创建及完善。

5.网络评估机制的完善

“网络评估机制”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估机制和终结性评估机制,教改中的 “形成性评估”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记录、小测验成绩记录、作业成绩记录和网上自主学习记录等;而“终结性评估”测试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基础英语学习情况的期末检测,这两部分的成绩比例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外语系为4∶6,鉴于教改中形成性评估的重要性,比例分配将调整为5∶5,目的是更侧重于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及课外实践中网络自主学习。学生期末的最终学习效果反馈的主要比例分配为: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50%,课堂表现占10%,平时作业占20%,网络自主学习占10%,口语测试占10%。

6.非大外类英语专业课程的开设

非大外类英语专业课程包括本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大多独立学院到大三时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但几乎没有可供学生自己选择的英语类专业课程或非本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这种单一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自身和社会的需求;针对这个问题,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及其他的独立学院除了要开设供学生可选择的本专业专业英语课程外,还要选开其他专业英语课程;非英语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应由英语专业教师和非英语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双方教师应该各取所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机械专业英语课程,英语专业教师必须走访机械专业教师的课堂,学习机械类的专业知识;机械专业的教师也要多走访英语专业课堂,听取语言类课程的授课技巧及方法。

四、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本论文的研究有助于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育课堂教学领域进一步推广运用;从实践而言,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与同行分享教学改革及模式探索的经验,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便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从而减轻更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国家、社会的负担;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让中国的教育越来越为西方和东南亚国家所接受,吸收海外学子来中国就读,让中国的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可;从地域意义上讲,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虽然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新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有助于加快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实用型外语人才,有着十分重要、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Gardner H.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Judith Arter,Jay McTighe. Scoring Rubrics in the Classroom: Using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Assess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 Performance Experts in Assessment series[M].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05.

[3]Krashen 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82.

[4]Lave Jean,Wenger,E.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5]Vygotsky L.S.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篇8

论文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改进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教学提出基本对策,包括对现行教学大纲作必要修订、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革新及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对英语的实际需要。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各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翻译能力的人材的培养愈发迫切。[1]时代要求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除了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应能从事本专业的一般翻译工作。因此,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对于大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是大有裨益的。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英语是一门基础课程,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精读、泛读和视听说课程。然而,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指导思想上的不够重视,翻译教学分量很轻,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一直属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导致翻译教学效果不佳。在1996年的四级考试中首次出现英译汉题型之后,直到2003年的13次考试中,翻译题只出现2次,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可想而知。2004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试行方案[2]将翻译列入考试项目,由改革前的英译汉变成汉译英,并在试卷的综合测试部分与篇章问答中轮流出现,分值占卷面总分的5%。这使得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产生了对“译”的要求,“译”终于有了一席之地,但也只是微乎其微的分值[3]。教学双方都把翻译看作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学生的翻译能力普遍低下。

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翻译训练,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又不够扎实,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强。尽管近年来的四、六级考试成绩步步高升,但在听、说、读、写、译诸项技能中,翻译能力仍然是学生的弱项。许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甚至主动放弃翻译复习,而将重点放在了听力和阅读上,即使是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不例外。有人对2001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的英译汉部分作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考生除了对句子结构较为简单的第72题翻译得较好,及格率近70%,其余各小题及格率均在40%。由此可见,考生的英译汉总体水平还不够令人满意。

翻译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薄弱环节。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大多数学校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不够重视。一直把阅读当作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要求各级部门把它作为最重要教学环节。其次是听、说。“译”几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甚至有学生还误以为有了字典这一工具,生词的难题就可解决,翻译也就不成问题了。另一方面是大学英语教材本身的问题。目前国内使用的几套大学英语教材均没有系统全面介绍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独立单元,最多是围绕课文开展的一些零星翻译练习。这些翻译习题更像是机械地模仿造句,其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样的练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可见,无论教学大纲还是教材安排,都没有重视翻译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培养的建议

1.修订现行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旨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世纪80年代反复修订且沿袭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从未提到过对“译”的能力培养。1999年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对翻译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借助词典与课文难度相当的文章译成汉语,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300个单词[6]。

由此看来,这一要求不但没有使人对翻译重视起来,反而误导别人以为一旦有了字典,翻译就不成问题了,从而更加忽略翻译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并没有把翻译作为一种常设题型固定下来,只是在综合测试与篇章问答中轮流出现,所占分值也很少,根本不足以引起广大师生对翻译教学的重视。

鉴于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一定要提高翻译的地位,要强调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及选修课方面对其作出硬性规定,将翻译课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大纲中也要规定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具体要求,同时在考试中加大翻译题的比重。总而言之,要从源头上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2.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

目前翻译教学缺乏包括翻译史、翻译理论、翻译实例、翻译评论和翻译练习在内的好教材。我初步调查了大部分高校选用的十几种非英语专业教材,除极个别教材外,绝大多数课本中依然强调传统观念上最为重视的听、说、读、写,翻译练习少之甚少,几乎没有任何跟翻译技巧与翻译理论有关的文字。这种现象应当尽快终止。应该在现行的教材内容基础上加大翻译练习的比重,不只是保留原来的汉译英句子,还应当加上英汉互译的段落练习,并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改革课程设置,增加英语翻译选修课。与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相比,其作为公共选修课的特点显著:一是教学对象为非英语专业但对该学科有一定兴趣的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及汉语修养,教师只需讲解翻译理论及技巧,稍作点拨,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教学目的是作为优化英语教育的一部分,是为推行素质教育而开设的翻译教学,或着说是为了培养“业余翻译”。此教学可以大大减少学生翻译实践的盲目性,使其尽快入门,掌握翻译技能。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于“翻译教学是否需要理论”这一论题,大多数学者已经得到肯定的认识。但大非英语专业多数学生对深奥的翻译理论望而生畏,因此,翻译理论的选择必须紧密切合翻译实践,理论指导必须具有可操作性。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翻译的实质、标准和基本要求,其次是讲授各种诸如增译法、减译法等翻译技巧及单句和段落的不同翻译方法。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语法翻译法最受学生欢迎。此方法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头脑中固有的汉语知识结构和图式,使他们潜意识里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和分析,找到共同点,从而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和记忆。

在翻译理论教学上,应以“汉学为主,西学为辅”的原则。在课堂上要多介绍国内外翻译学名家的理论及成果,翻译理论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脱离特定的民族语音文化的翻译理论体系是不存在的。在翻译技能的讲授中,可以直接进行段落和语篇翻译,通过段落翻译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因为实际翻译材料都是以篇章形式出现的。教学内容应该偏重非文学翻译,可采用科技与商贸文体的翻译,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日后主要与非文学翻译打交道。科技和商贸文体主要承载的是信息功能,其语言要求准确、平实、流畅、逻辑性强,相比较文学翻译,其技巧和方法较容易掌握。

翻译练习的布置和管理也是翻译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翻译方面的,主要是指导学生做汉译英练习。通常做法是:先布置翻译练习,然后批改,再逐一挑出错误,归纳讲解。这种针对普遍性的典型错误一一评析的教法费时费力,收效甚微。更是有违素质教育的宗旨,不能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反而助长了其依赖情绪。我们应该强调“针对学生个体自身特点”的现代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改进翻译教学方法。可以尝试同学间小组讨论修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4.增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的语际交流,实际上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为了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作适当的处理,这是翻译的一项重要原则。要掌握这一原则,就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及其文化差异。美国著名翻译家奈达说过,“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因此,介绍与英、汉两种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现阶段,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但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组织学生看电影或录像,以及举办主题讲座等,开设跟文化有关的选修课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大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翻译能力正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我们应加强对翻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和翻译从业者的能水平大大提高,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卢思源,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1999,(4).

[2]张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调查报告[J].上海科技翻译,2000,(3):48.

[3]朱伊革.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媒介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

[4]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本科用(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CBI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19-02

CBI理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幼儿英语沉浸式教学实验,该实验的成功使得CBI理念为更多的外语教育者所关注,此后它被广泛使用于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实践中。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一些高校也开始尝试CBI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 CBI教学理念的定义与内涵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指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不是围绕着语言大纲或者其他形式的大纲组织教学,而是围绕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或信息组织教学。它将语言教学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使用目标语言学习学科知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增长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某一特定的学习任务时,自然地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当学生学习的是某种知识而不是为学语言而学语言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将显著增强,学习效果大为改善。

二 基于CBI理念的教学模式

基于CBI理念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目标的差异而不同,戴庆宁和吕晔归纳总结出四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分别是主题模式(theme-based approach)、课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 courses)、辅助模式(adjunct courses)和专题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主题模式主要围绕目标语原创的某个特定的主题或话题展开教学。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围绕主题的综合训练中得到语言技能的锻炼和提升。而课程模式选材于目标语的各类专业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目标语来学习其专业课程。在此过程中语言成为专业学习的工具,学生在专业课程的理解性输入过程中习得语言能力。因而该课程模式的教师主要是专业教师,而非语言教师。辅助模式是将专业课和语言课相结合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语言课服务于专业课,课程由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负责。语言教师要熟悉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并根据专业课的内容安排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目标语言的水平。教学评估分为专业测试和语言测试两部分,同时也有过程评价。专题模式则是开设某一行业或专业的相关课程,不制定任何具体语言学习计划或系统,教师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专业学科内容提升目标语言的技能,教学评估以专业测试加过程评价来进行。

从以上的四种模式不难看出,CBI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点:即以内容为依托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习得目标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热情和自主性,这种方式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也更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国内CBI教学理念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CBI教学理念和模式一经引入就受到外语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王士先于1994年初次介绍CBI基本概念及原始模式,从理论上探讨它在中国外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认为结合专业进行语言教学是大学英语基础学习结束以后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向。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索CBI教学理念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若干篇。国内对于该教学模式有深刻理论探讨的主要是戴庆宁、吕晔、袁平华和俞理明等学者,2005~2006年国内CBI研究达到了,CBI理念在教学中的使用也日趋广泛。

1.CBI教学理念与英语专业教学

在中国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内,常俊跃教授主持了一系列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开展内容依托教学的项目,发表了数篇论文,并编写了21世纪CBI内容依托系列英语教材。常教授2008年在《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系统开展内容依托教学的可行性探索》一文中介绍了国内英语专业的教育现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实施内容依托教学的可行性。同年他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总结了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施内容依托教学遇到的主要问题。2010年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问题与对策》一文中详细分析了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方面,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该文对于英语专业内容依托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些许借鉴性的经验。

2.CBI教学理念与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

袁平华在2008年发表《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一文,该文旨在考察该教学模式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的教学效果,主要讨论了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和对学生语言水平的作用。通过对某大学149名学生的实验教学总结出CBI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该教学方法总体上有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袁平华2010年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一文中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进行内容依托式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并力倡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这一先进理念。

四 结束语

综述以上可知,CBI教学理念提倡将语言和内容有机融合的外语教学模式,它把教学的重点从语言学习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学习语言,从而达到内容和语言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的目的。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语言水平和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实践意义。无论是在大学英语还是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都可运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而形成高效化的英语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常俊跃、赵秀艳、李莉莉.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系统开展内容依托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教学特征;改进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30

0 引言

在以往的英语教育中,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同小异,这一现象对于日渐开放的社会发展而言存在明显制约性,无法达到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对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这也间接的要求大学教育者在转型时期对英语教学的目标、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和改革,从而真正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获得创新和转型。

1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

就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而言,其存在的转型空间非常大,为了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更加有方向、目的性的转型,提出几点当代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所提出的一些常见特征。

1.1 高中与大学、专业与非专业的英语教学界限不清晰

就当前的英语教育而言,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课程等多个方面均较为类似,对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有高度相似[1]。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主要是要求毕业生能够达到4500个左右的英语词汇量,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英语应用和表达能力,并且达到一般的要求,也就是400个词汇量。

除此之外,大学教育当中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教学专业界限也较为模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大学英语教育当中,主要分为专业英语与非专业英语两个课程,同时在一些高校当中会以为专业的不同而选择的不同的课程进行教学。但是,就当前实际教学内容而言,这两者之间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许多非英语专业得学生在学习非专业英语课程之后,仍然能够达到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水平;(2)大学生在学习成果基本相同。这也是以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仍然有可能在英语方面的学习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市场逐渐向着国外发展,所以许多企业对于英语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为了更好的毕业,就会在英语学习中尽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这也导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可能达到甚至是超过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理解能力;(3)当前许多大学在英语考试、英语课程方面应用的是统一性的内容,基本上难度相当,所以导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考试内容和考试难度方面基本相同,并不能展现英语专业的特殊性。与此同时,基本上所有的英语、非英语专业的课程都是偏重于听说读写这类基础性的内容,并没有针对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英语教育。所以当前许多专业英语的教学课程在非专业英语教育当中也有所体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坑你在一个班上进行学习。在考试方面,按照相关研究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对比发现,两种考试的测试目的基本一致,难度以及内容也大相径庭[3]。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清晰的发现,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非专业英语与专业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有着较高的相似度,教学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英语应用能力,大学英语的地位以及教育重要性逐渐淡化,实行有效的转型成为必然措施。

1.2 大学教育中英语基础教学不断淡化

在2000年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主要是以基础英语以及通用英语教学为主,也就是强化基础、注重素质以及渗透文理[4]。对此,这一个时期的大学英语主要是将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或素质进行培养与教学。但是,伴随着近些年我国国际化交流频率不断增加,特别在2004年时,制定了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之后,关于倡导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英语的应用特性越发明显[5]。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90%以上的人认为应用英语是英语教育的主要措施,假设企业对员工有英语要求,则要求会侧重于在读写能力、口语交流能力方面。对此,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以及转型目标必然是停留在英语的交流实用性方面,并且需要侧重于行业的专业英语教育[6]。就企业找人角度而言,企业的管理者更愿意所找的员工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英语交流以及社交活动当中,而不是拿着一个高学历文凭但是不能流利表达英语的员工,不是拥有的纸质证书的毕业生,这也是当代大学教育中,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逃课人数较多,另一方面参与社会英语培训的人数不断增多现象的一种合理解释,间接的说明了大学生对于当代大学英语课程有着较高的负面情绪。以复旦大学为例,该大学正是减少了大学英语的基础性课程,而增加了关于英语的选修课程,其改革之后的结果显示,有80%的学生只会参与到一个学期的基础英语教学,而其他的学期都会应用在学术写作、外贸英语以及翻译等选修课程当中。对此,这也正是我国大学英语所必须要实现的转型成果。也正是因为我国大学英语的教育环境,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一个单纯的基础性语言培养转向于实用能力培养的过程。

当代许多人对于大学英语大多都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并且这一阶段处于无限延伸趋势。相关研究者认为,假设仍然持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继续坚持基础性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遭受影响。

2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对策

2.1 倡导个性化教学方式

当前的转型时期之中,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处于快速扩招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大学教育呈现大众化,许多大学的入学门槛向当地,许多大学生的资质甚至不如高中生。一方面,只有少数的一流大学生能够达到甚至超过4级英语考试水平,但是有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无法通过基本的英语考试,这些大学生甚至还不如2000年前的大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的类型不断复杂和多元化,除了行业性和专业性以外,还衍生出了研究性的大学[7]。教学型的大学以及教学研究性的综合性大学。不同类型与不同办学定位的大学在课程的设计、课程体系以及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差异性都导致了学生对于英语的重视度、对英语的学习需求不同。换而言之,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要求以及内容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教育状况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要求这样方面,我国1000多所本科院校中,学生的能力就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想要提出要求学生达到一个统一性的能力标准是无法实现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假设,借助四级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全国至少有近50%的学生无法达标[8]。对此,想要通过一个统一性的考核标准是不可能的,所欲应当采用等级量表的方式替代当前课程要求中所提出的三个要求。对于不同之处,也就是等级量表当中只会提供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级别要求,而不会实行统一性的硬性标准。而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可以参照量表,按照自身具体教学状况以及学生所学专业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在多个方面调整英语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育部门通过相关的通知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也就是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一个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各个大学需要按照自身实际状况应用新型加血模式。类似于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在教师质量、学生水平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有着雄厚的实力,不应当和一般的院校相同,采用同样的教学软件、教学规模和教学技巧,而是应当优于或先进于一般的教学院校。在师资方面不是非常紧张以及学生基础较高的高校当中,没有必要将学分的课时放在计算机当中去,更没有必要组织相关学生集体到多媒体教室去自主学习。这些学校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常设的“语言学习中心”,类似于电子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并可以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料、英语学习网站以及软件等学习资源,促使有能力的学生能够从网站、软件、资料当中实现自我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促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层面上,许多大学英语的课程都是根据专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材料、教学起点。当前最大的问题便是教材的统一编制。当前许多大学在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系以及形式都有所差异,但是整体编制目标都是相同的。但是,这样的现象必然会导致北大这类能力较高的学校使用另一种教材,这一现象和教育部门的推荐相关。对此,在实际的转型过程中,可以将教材的选择权力放到教师手中,例如由教师组成的教学讨论小组,让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性选择教材,从而更好的开展英语教学。

2.2 由基础英语课程专项多元化教学目标

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当做一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其教学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英语学习能力。对此,不能再坚持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为我国的特殊性,大多数高校仍然是坚持这一教学方式,但是在211工程之后,特别是提出了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内重点大学之后,更应当将教学重点转系于专业方向的英语教学,这也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然原则。虽然我国重点大学当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于国际上的一流大学而言较差,但是英语发音可能要比他们更加标准,托福的考试分数也会跟高,但是英语的学术和专业应用能力却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就是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所必须转型的一个方向。

大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应用于生产、服务等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教育来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但是,大学大学公共英语,在理论上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能够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对此,在双重任务的基础上,在大学大学公共英语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在原本的高等英语、经济英语等基础上,添加一些其他实用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内容,例如物流英语、专升本英语以及各种专业英语,例如在软件系当中,应当适当的开展软件相关英语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在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方面,应当在原本的单一理论模块的基础之上,添加英语案例的分析以及商务访谈等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与听说能力。例如,在物流管理的专业教学当中,可以在不影响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与物流相关的英语交流学习内容,从而提高理论性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总而言之,在大学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方面,必须在英语基础上引入与生活、工作具备关联性的课程内容,并且通过高等英语的实验,真正让学生掌握英语,应用英语。与此同时,在考核方面,应当更加注重能力的应用而不是理论的掌握,在考核时,应当综合性考核学生所学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从1961年至今的几十年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获得了显著的创新,在教学特征方面有着明显的创新。但是,因为每一个大学在英语教学方面的目标不同,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导致最终同一所大学内不同专业的学习在英语方面存在^大的差异。对此,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转型,必然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尤其是在教材、内容以及目标等多方面实行个性化的教学,从而真正展现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慕课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23(09):135-138.

[2]邹春莹.以学术英语为新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问题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6,31(45):78-79.

[3]谢晶晶.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的对策与思考――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09):135-137.

[4]王学华,陈美华,李霄翔.以学术英语为新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问题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V4(4):55-58.

[5]徐晓丹.大学英语教学从传统时代到多媒体时代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商情,2015,30(21):212-212.

[6]王欣,王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形势下教师转型期期间状态焦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1(02):31-38.

[7]甘伶俐.关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6,14(36):4414-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