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8:3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配网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管理同样对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管理人员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一些奖励的制度,根据相应的激励政策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样对于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也需要提供岗前培训,提高管理的水平,使工程施工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
2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有效管理措施
根据电力配网施工技术的影响要素分析,本文作者通过总结多年的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经验,并查阅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认为有效开展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三点来进行:
2.1制定科学的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施工方案是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过程中重要的部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在审核施工方案的时候要根据施工周边的环境来全面的审核,如果在审核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方案的时候,如果不能全面的分析,则有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返工的情况,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但会增加施工单位的施工陈本,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企业的知名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企业后续的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的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方案需要严格的把关设计单位的设计技术,对于每一项施工技术都要客观公正的分析,不要轻信权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方案的顺利实施。
2.2科学管理电力配网工程流程
在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要将施工的工艺操作进行规范化,然后合理的安排整个施工进度,科学管理电力配网施工流程单纯的依靠施工方案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全面掌握电力配网施工方案的基础上进而对整个流程进行管理。从目前的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的现状看,施工流程的管理还有一些欠缺,主要是因为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还存在不足,例如:施工管理人员对于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的整个流程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具体的细节还存在盲区,这都会制约着工程施工的完善,不利于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质量。在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的整个阶段,科学管理师施工质量的保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在保证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执行施工方案的效率,从而加快施工的进度。第二,在执行施工方案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流程。第三,在管理施工流程的过程中,实时控制施工成本,减少浪费。
2.3优化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环境
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环境对于施工技术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要避免施工设备受到污染而缩短使用的寿命,保证配电质量,在选择线路的时候,需要尽可能避开污染较高的地段,如果必须要经过这样的地段,就使用绝缘的导体来处理。在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前做好防范,对于空旷的地带,在建设的时候需要架设避雷针等设备,对于大量树木的地带,尽可能的提高线杆的高度,人为的因素也要尽可能的避免,对于电力设备或者线路集中的地方,要树立警示牌,避免由于不知情而对电力线路造成的破坏。
3小结
篇2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电力配网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工程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点注意和切实加强管理的方面,并提出在电力配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应对措施。
在电力配网工程管理当中,造价控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与年度投资计划有着密切的联系,也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效益。做好配网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有效降低和控制电力配网工程造价,对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造价的增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地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结算。而工程造价的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项目招投标阶段、项目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在合理的造价限额以内,并随时及时修正因各种外力因素而造成工程费用增大的情况,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电力配网工程的典型特点是工程数量大、规模相对小、项目繁杂、市政干扰较多,很多细微的工作经常容易被忽视。以下结合电力配网工程的特点,对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一、工程立项阶段
配网工程的立项工作由供电所根据配网项目的基础资料数据完成,供电所人员通过资料收集,整理配网运行情况、报装增容、客户投诉情况、辖区内土地规划建设情况等,结合年度规划提出六大类配网工程项目,包括:(1)新建变电站配网10kV出线工程;(2)重载设备(线路、配变、台区符合调整)改造工程;(3)满足用电需求新建工程;(4)优化网络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工程;(5)消除配电网设备安全隐患工程;(6)设备更新改造工程。
提出估算,这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第一环节,估算做得越准确,项目在往后的造价控制就越容易。对于该项工作,可以对照去年工程造价情况、物资报价情况,根据工程的规模进行估算。
二、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项目一旦确定,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造价控制的重点。此外,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重大设计变更而导致工程投资增大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加强科学设计的管理是造价控制的关键。由于配网工程相对结构简单,造价较低,而且项目下达批量大,设计单位设计任务重,容易出现设计质量问题。所以,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在设计图纸审查及概预算审查上严格把关,对于规模核对、设备选型、套用配网典型设计等问题上仔细审查,此外还要注意青苗赔偿费用、封航费用、占用道路等费用要按照实际情况列支。建设单位对设计图纸的合理修改意见应该尽早提出。
此外,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进行优化设计、方案比较、技术经济分析,选用先进使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思想。在满足功能或者尽量提高功能、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把配网工程建设资金花在刀刃上。
三、购买设备、材料阶段
电力配网工程当中,设备、材料的费用通常占三分之二。控制好设备、材料的费用,就控制了工程成本的大部分。推行并完善设备、材料的招投标制度,能够使业主单位通过市场招、投标来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从而有效控制配网工程的造价。
四、施工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实体的主要阶段,是造价控制的主要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要科学地组织建设,并十分注重造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支出,对各种影响造价的因素加以控制,正确地处理造价和工期、质量的辨证关系,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控制造价的目标实现,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一方面,要加强合同管理。配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签订各种的合同和协议,要落实专业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公司的合同审批制度,保证合同的严密性和合法性。有时合同的条款存在漏洞,对实际可能发生的情况未能规定和说明。所以合同的专用条款要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增加、修改等,而且要加强执行合同的监管力度。由于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就是承包合同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支出,并将实际支出值与造价控制目标值进行比较,随后作出分析及预测,对各种干扰因素加强控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对造价控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并切合实际。
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工程变更包括设计、进度计划、施工条件变更等等,而设计变更是最主要而且影响造价最大的一类变更。因此要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量降低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在工程施工过程种,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很多,例如:工程设计深度不够,使工程实际与设计图纸不符;技术规范改变而导致的工程性质或类型的改变。要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确实需要发生的设计变更必须认真处理,审查尤其重要,必须由项目实施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召开会议协商,并形成会议纪要,同时出具设计变更申请并由监理工程师办理签发后报项目建设单位审批。审查人员必须从控制造价的角度来审查设计变更方案,而且要加强现场签证的规范性,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准确的依据,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实属于原设计不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设计遗漏或有误,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则一定要改。
2.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可能在技术上是合理的,也应该全面考虑,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质量、工期、造价)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和可能引起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
3.工程造价增减的幅度是否控制在概算范围内,若变更有必要,但是超出概算,必须慎重考虑并报管理部门同意。
4.设计变更必须说明原因,如工艺改变、设计选型不当,设计漏项、设计失误或者其他原因。杜绝原因不明,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5.杜绝未做好开工准备,设计深度不够,造成边设计边施工、边施工边变更的情况。
6.设计变更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认可签发,并办理齐全设计变更的手续和现场签证。
五、工程竣工结算阶段
配网工程竣工结算工作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是最终反映配网工程的实际造价,而且直接反映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对建设单位来说,要精打细算,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对施工单位而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通常多报结算,增加造价。配网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结算时应重点审核工程量。结算的工程量应以合同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采取聘请有资格的中介机构审核结算,并且由项目建设单位审核把关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止施工单位多报结算、虚报工程量的现象,使工程的竣工结算能够真实反映工程总造价。
六、结语
工程造价审查和控制的目的不仅是核减工程费用金额的多少,重要的是通过审查和控制来发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使投资管理不断完善,提高投资效果。投资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两种机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建设项目的法人管理制度,改革现行的定额计价模式,实行量价分离,形成以量为主的企业定额系统,建立以市场定价的价格机制。
电力配网工程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方位的过程,项目建设单位对配网工程造价的管理上始终应该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规范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实现事前控制,合理使用资金,提高管理效率,时刻要有控制工程造价的思路,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使电力配网工程的建设资金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月娴,田以堂.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苏霞,闫亚光.浅谈电力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J].
[3]徐德凤.谈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
篇3
在10kV配网施工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如下四个方面的现状问题:首先,在管理工作中没有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导致管理工作呈现无秩序的状态,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施工工期的延长,施工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其次,在管理方法方面,很多管理人员没有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没有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管理方法进行及时的创新,导致管理方法陈旧落后,影响到对10kV配网施工工程管理的效果。再次,在施工管理人员的配置上非常不科学,很多10kV配网施工工程的管理人员仅有1~3人,导致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管理不全面等问题的出现。最后,很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在实际的管理中,无法提高管理的质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10kV配网施工工程项目的良好实施,不利于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10kV配网施工工程管理措施分析
由于在10kV配网施工工程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应该结合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提高管理的效果,确保10kV配网施工工程管理的质量,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下面针对于10kV配网施工工程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详细的探讨。
2.1制定科学的施工管理计划
在进行10kV配网施工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科学的施工管理计划。管理计划一定要制定得具体和全面,在制定施工管理计划之前,需要管理人员对整个10kV配网施工工程项目的情况进行具体的了解,主要对施工地点、施工人员数量、施工设备的准备工作、施工技术要求、施工进度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管理计划,在进行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计划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10kV配网施工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对工程项目的良好管理。
2.2运用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
管理人员在进行10kV配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运用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由于很多管理人员管理方法过于陈旧,导致管理效果的低下,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情况不断地创新管理方法,使管理的效率更高,有助于提高施工的质量。另外,还应该注意一点,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方法的选择方面,应该建立在对施工工程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对施工方法做出准确的判断,选择最科学、最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施工工程的管理,实现对10kV施工工程最好的管理效果。
2.3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
由于在10kV配网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因此,需要做好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通常在施工的过程中都是分阶段进行,由于每个阶段完成后都会进行质检,因此质量检测的过程就必须进行有效管理,这也可以作为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对于检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应控制其检测执行过程,不能在中间省去检测环节,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的质量检测必须按照相关的执行标准来进行,因为这些都会危及到人员的安全,如果检测不到位就会形成纰漏而影响人身安全。
2.4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
在进行10kV配网施工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如果施工材料存在着问题,将会直接对施工安全以及10kV配网日后的良好运行造成影响。由于10kV配网施工工程涉及到的施工材料主要就是配电线和配电设备,具体应该做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施工材料的采购方面,需要对采购回来的配电施工材料进行质量的检测,了解配电施工材料在质量上是否合格。其次,在施工材料的储存方面,由于配电施工材料对于存储环境要求较高,在温度方面需要重点把握,并且储存环境一定要保持干燥。另外,还应该定期对存储的配电施工材料进行检查,确保配电施工材料能够得到良好的储存。最后,在进行10kV配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科学的管理。一方面,需要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避免浪费问题的出现,否则会影响到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需要及时地对施工材料进行补充,以免影响到施工进度。总之,在进行10kV配网施工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10kV配网施工管理的水平。
2.5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且根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对工程的管理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在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方面,除了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的学习之外,管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地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工作,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而对10kV配网施工工程结构调整方面,应该根据管理人员实际的管理水平分配管理工作,充分地利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才能够实现对10kV配网施工工程的良好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
3结语
篇4
配电网建设工程在开工前要有里程碑、一级、二级、三级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对工程计划进行调整,市级供电局基建部下达里程碑进度计划,区县级供电局规建部下达一级进度计划,业主项目部依据一级进度计划下达二级进度计划,施工单位再编制三级进度计划;合同工期的要求规定工期较短,未能充分考虑到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碍因素,里程碑、一、二、三级进度计划依据里程碑进度计划来制订也就存在较大的延期可能性。配网工程进度计划层级较多不利于工期调整,监控主体不清晰。因此,要从几方面改进,一是合同签订的工期要尽可能考虑工程实际完成所需的合理工期,从源头上杜绝工程合理工期远大于合同规定工期,导致工程不断调整进度计划的情况发生。二是取消三级进度计划,按照监控主体不同,市级供电局依据合同编制里程碑进度计划监控总体进度,区县级供电局业主项目部依据里程碑进度计划编制一级进度计划监控工程各方面进度,包括物资到货、工程报建、工程开工、土建施工、电气施工、竣工验收等,施工单位依据一级进度计划编制二级进度计划,监理单位审核二级进度计划,审核批准后,依据二级进度计划对施工单位的进度进行控制,施工按照二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当发生滞后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进度计划调整。以南方电网广州荔湾供电局2013年第二批城网工程为例,该标段施工合同价格773.89万元,共37个单项工程,工程的土建、电气施工由一个土建分包单位及总包电气施工单位负责,由于分包单位施工力量所限,在不同的单项工程采用依次施工。这种施工方式的优点,一方面是单位时间内投入的劳动力、施工机具、材料等资源较少,有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另一方面,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比较简单。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是没有充分利用各个工程施工面进行施工,经常只有一个单项工程土建在施工中,其它具备施工面的工程未进场施工,导致工期滞后。各专业队不能连续作业,有时间间歇,劳动及施工机具等资源无法均衡使用。二是由一个土建施工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则不能实现专业化施工,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对此,监理工作要加强审查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及进度计划检查。检查土建各工作项目的施工顺序、平行搭接和技术间歇是否合理,总工期是否满足合同规定,主要工种工人是否能满足连续、均衡施工的要求,主要机具、材料等的利用是否均衡和充分为保证工程按时完成,尽可能采用流水施工作业,对施工单位施工段的划分进行分析,判断劳动力、施工机具、材料的安排能否满足工程进度需要。对于不能满足工程进度计划需要的,要求施工单位调整施工顺序、人员机械的安排。
二、建设用地的影响
配网基建工程一般分为解决农村变压器重载及市区的网架完善两类工程。解决农村变压器重载工程主要的问题就是配电房用地问题,由于广州中心城市的不断扩张,农村用地也越来越紧张,由于村内的用地与市政有规划用地不同,立项的配电房用地或电力走廊用地严格来说是没有保障的,配电房的位置与电缆走向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农村的地下管网陈旧且无图纸等记录,无准确图纸的设计前期勘察准确性也是不够的。以广州萝岗供电局2012年第一次(5标)城网工程为例,新增4间配电站和1个变压器台架,除了有1个单项在原有配电房位置改造,其余3个单项新建配电房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原因就是立项时村书面同意的配电房用地到施工时村又以各种理由进行变更,经多次协商后仍需要移位,影响工程进度。监理对策,业主对于村内新建配电站和电力走廊的工程立项,需要所在地的村对建设用地进行公示,取得所在村民同意后方可进行工程立项,减少后期施工协调工作量;加强勘察、设计深度,对于地下情况未明及设计深度不足的,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要求设计单位进行完善。通过对策的实施,在广州萝岗供电局2012年第二次城网工程立项过程中就要求村公示配电房选址及电力走廊位置,通过摸清地下管线优化设计,其中一个单项:新增下中村2号配电站解决萝岗F3下中村配变重载工程项目获得了广州供电局的优质基建工程,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各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物资供应进度的影响
施工过程所需主要电力物资由广州供电局物流中心负责采购提供,因此如果不能按期到货或者到货后发现其质量不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都会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甲供物资一般不退料,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申报所需高低压柜、变压器等的型号、规格及数量通常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电缆及架空线长度等就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数量,故电缆及架空线长度的确定成为物资到货的重要节点。监理对策,要保证物资按进度计划到货,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控制好电房及电缆沟土建、种杆、街码安装等前期施工工作,此类工序施工在进度计划中属于关键工作,直接影响工程进度,所以尽量安排在施工的前期,以便其紧后工作能够如期展开,从而保障工程按期完工。
四、计划停电时间的影响
由于电网网架完善项目需要对电网线路负荷进行更合理的调整,涉及的开关房及线路数量较多,供电局对停电范围及时间是有严格要求的,而且停电时间在白天时间,通常不超过9小时,同一条线路不能连续计划停电,停电施工的时间是需要提前至少半个月提出申请且获得批准方可进行的,因此对于网架完善的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量大小合理安排调整线路的顺序就变得相当重要,不合理的安排可能导致工程停电次数的增加和停电的延时,从而导致工期的延期。监理对策,监理在审核施工方案过程中,主要审核其停电调整线路的顺序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尽可能的与其它工程项目停电线路及时间相吻合,以减少停电次数。检查施工单位现场条件是否具备,人员、物资、机具是否能够满足当天停电时间的要求,安全措施是否足够等,做足停电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减少停电时间。
五、结语
篇5
第一,要明确编制定额预算体系的原则,在编制过程中要本着公正公平原则,科学、严肃、准确的对工程造价的实际情况做出反馈。充分考察施工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有关因素,将施工的条件充分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第二,每一步施工都要在工程的图纸上做出标注和说明,对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物料、设备、器械、仪器等,必须按规定配备,并保证配备的产品为合格品。第三,施工人员一定要认真在施工环节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记录好每一组数据,不能有任何的错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预算费用的科学划分
工程预算的关键在于造价,它与整个工程成本的管理和收益都息息相关。第一,我们要清楚了解市场情况,对不同工种的员工发放不同水平的工资,使人工费用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且,对于工地变动、被迫停工、没有水电等施工过程中的特殊情况,也要做足充分的预算,从而使预算的成本得到更好的管理和控制。二,加强对物料费用的管理,要充分了解市场材料的价格,从而降低施工必需品的成本和费用,并且要加大对材料运输和工地变动而产生的费用的重视。
3准确应用计量单位
运用国家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测量。预算中使用的计量单位与测量工程量使用的计量单位要一致,从而降低误差。计量单位方面,我国有明确规定:重量单位,以“吨”计量的必须精确的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而以“千克”计量的,也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长度和面积计量单位,像“米”、“立方米”、“平方米”等,要精确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而对于计算数量的单位,例如“台”、“套”等,则要用整数来表示所需数量。对于小数点后面规定位数之后数的取舍都采用四舍五入法,如果计量单位没有明确的规定,则多以国家目前通用的计算标准法则来计算。一个小小的计量单位往往会对施工形成很大的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都有可能会因为小数点而出现极大的误差,所以,使用计量单位的态度非常重要,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也势在必行,务必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准确应用计量单位,保障配电网工程的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好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加强操作监管环节
要控制上述定量的策略相对比较容易,而对于监管这些变量的环节的控制则相对比较难,所以,对监管方面的管理控制就要加大力度。施工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全部工作,其业务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不同就要求我们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从思想道德方面加强对施工工人的教育,消除他们消极怠慢的思想,从根本上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保证工期按期完成,并且对于部分员工因为权力的集中而出现的好逸恶劳现象,也要通过合理的管理方法加以避免,使责任到人,工作得到切实落实。其次,我们对资金的管理审批也要加强,尽量做到有凭有据、公开透明的消费每一笔资金,通过奖励的方法节约资金,奖励施工过程中的低成本、高收益部门。相关部门在资金监管部门要严格把关,在保障配电网工程高质高效完成的前提下,确保资金的利用都切实有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进而完成工程预算的定额编制,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5小结
篇6
(一)根据实际进行造价
在我国,不同区域内的工程造价费用也不一样,甚至会出现非常大的区别,这也就督促了相关单位必须要进行一个统一的规划。在这几年我国不断改善配电网系统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发现,随着各地电网的普遍开展,配电网工程的造价核定、资金的投入,及其某些隐性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原定额标准与市场经济严重不协调,我们必须要加快速度进行配电网工程造价的改革。
1.定额编制的原则要明确规定出来,有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来反映整个实际造价过程。同时,在工程造价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当地的具体情况,根据气候、环境等等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选择适合当地的工程造价;
2.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要非常清楚的了解施工图纸,并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所有工具、材料等等都要事先进行详细的检查,保证质量都是合格的才能够投入使用,这样就避免了资金大面积浪费;
3.整个施工过程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与统筹,将有关数据由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记载,及时反馈施工状况,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预算费用合理规划
工程造价是工程预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整个工程的成本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工程造价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收益。
1.对市场的具体行情进行一个整体分析,根据工种的不同,合理分配工资,充分做好人工费用的管理。并且,在施工之前要将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全部考虑在内,加强对于预算的成本控制;
2.在材料费到最低,对于工地转移或者材料运输产生的间接费用,也不能够忽视,要加强重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计算预算费用的时候,要合理的规划预算费用,其主要过程可以从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等这几个方面来着手。同时,还需要根据工程验收的实质标准来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规划,千万不能够自主的进行改动,否则极易引起较大的误差。对于施工的过程,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根据要求进行材料和人员的分配,做到资源的优化处理,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计量单位要合理使用
在进行工程计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计量单位的使用,成本核算部门在进行预算的时候首先就要检查计量单位,严格根据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来计量预算定额。目前,我国的计量标准是:若计算单位是以千克来计算,那就要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的2位数;若是面积单位,同样也是要精确到小数点后的2位;若计算单位是以吨来计算,则是要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若是针对相关的机器设备的台数和套数等,则是要选用整数。一般情况下,若是在小数点之后的2位或者是3位要选用四舍五入的方式,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就可以直接按照国家现行通用的标准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很多人都觉得计量单位不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其地位却是不可忽视的,若是某一个小数点存在误差都极有可能导致整个施工过程存在问题。所以,在选择计量单位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严谨、认真、仔细,并且,相关的操作人员也要有着极高的自身业务素养,真正从提高配电网工程的实施安全上出发,充分保证整个配电网都是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
(四)加强监管环节操作
最后,加强监管环节的操作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监管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员来对此进行管理。但是由于个人自身素质存在差别,其管理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1.施工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为了不耽误工期,就要做到不能让施工人员消极怠慢。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能让权力较为集中,这样极易引起部分工作人员好逸恶劳,最好是要做到能够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尽量将任务分配给每一个人,将工作明朗化。
2.要对资金进行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每一次的花销都要有相应的真凭实据,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化管理。在资金的开销管理上,要进行一个奖励机制管理,对于成本较低、收益较高的施工单位,进行奖励机制。同时,有关部门在资金管理上一定要加强力度,既要能够高效率的完成配电网工程项目,还要保证能够将资金有效的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资金的最优化使用,进而完成工程预算的定额编制,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二、结语
篇7
关键词:用钢量,宏观,微观
[摘要]影响建筑物结构用钢量的宏观因素,首先是建筑物的体型,其次是柱网尺寸、层高以及主要抗侧力构件所在位置等。影响建筑物结构用钢量的微观因素主要体现在结构工程师对结构设计的具体操作上,首先是结构布置,其次是构件的配筋构造
一、影响用钢量的宏观因素:
影响建筑物结构用钢量的宏观因素,首先是建筑物的体型(平面长度尺寸及长宽比、竖向高宽比、立面形状等),其次是柱网尺寸、层高以及主要抗侧力构件所在位置等。
1、平面长度尺寸:即构件单元是否超长,当建筑物较长,而结构又不设永久缝时就成为超长建筑。超长建筑由于必须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他相对于非超长建筑主要对待的仅是荷载产生的应力,其单位面积用钢量显然要多些。
2、平面长宽比:平面长宽比较大的建筑物,不论其是否超长,由于两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即整体刚度)相差甚远,在水平力(风力或地震)作用下,两向构件受力的不均匀性造成配筋不均。
3、竖向高宽比:这主要针对高层建筑而言,高宽比大的建筑其结构整体稳定性肯定不如高宽比小的建筑,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并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势必要设置较刚强的抗侧立构件来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这类构件的增多自然使得用钢量增多,使得其单位面积用钢量相对于平面长宽比接近的建筑物要多。
4、立面形状:这是指竖向体型的规则性和均匀性,即外挑或内收程度以及竖向刚度是否突变等。如侧向刚度从下到上逐渐均匀变化,则其用钢量就较少,否则将增多,较典型的有竖向刚度突变的设转换层的高层建筑。
5、平面形状:若平面较规则、凹凸少则用钢量就少,反之则较多,每层面积相同或相近而外墙长度越大的建筑,其用钢量也就越多,平面形状是否规则不仅决定了用钢量的多少,而且还可衡量结构抗震性能的优劣,从这点上分析得知用钢量节约的结构其抗震性能未必就低。
6、柱网尺寸:包括柱网绝对尺寸及其疏密程度,它直接影响到楼盖梁板的结构布置。一般而言,柱网大的楼盖用钢量较多,反之虽则较少,但同时因柱数增多而使柱构件用钢量增加,其中柱端及梁柱节点区内加密箍筋的增加量几乎占全部增加量的50%。柱网尺寸较均匀一致不仅使结构(包括梁和柱)受力合理,而且其用钢量要比柱网疏密不一的要节省,这点似乎不难理解。论文大全。
7、层高: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层高与用钢量之间很难确定某种关系,换言之不能肯定层高对用钢量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就柱的箍筋而言,总高度相同的建筑物,层高较小即层数较多,其配筋量反而较多,但按单位面积摊销量后其用钢量可能反而更少。论文大全。至于跨层柱,由于其受力的复杂性以及截面较大,用钢量一般比正常层高的柱要多
8、抗侧力构件位置: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相重合或靠近,或者抗侧力构件所在位置能产生较大的抗扭刚度,结构的抗扭效应小,因而结构整体用钢量就少,反之则多。
二、影响用钢量的微观因素:
影响建筑物结构用钢量的微观因素主要体现在结构工程师对结构设计的具体操作上,首先是结构布置,其次是构件的配筋构造。论文大全。
三、影响用钢量的其它因素:
结构用钢量的多少还与建筑物抗震等级有关,相同的建筑物,设计8度抗震的肯定比7度抗震的用钢量多,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比较用钢量应在相等或相近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将无法得出准确答案。即使抗震烈度相同,相同类型的建筑物所处的场地情况和基础型式不同,其用钢量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当场地地质条件较好时,其基础用钢量就很少,相反则较多,这“多”与“少”的差别有时为十几或几十个百分点,有时则可能是被数。建筑物能采用天然地基基础而不必采用桩基础,从技术角度衡量是先进的,但从材料耗用量特别是用钢量方面,有时采用桩基础反而更经济,对这一点许多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都有切身体会。因此,在比较建筑物单位面积用钢量时,必须将地下结构与地上结构分别计算,否则将得不到实质性的结论。
1.控制层高: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层高,会使工程造价降低。有资料表明:层高每下降10厘米,工程造价降低1%左右,墙体材料可节约10%左右。
2.采用“隔震”技术:“隔震”在多层中可采用,其主导思想是将建筑物的基础与主体之间用一种特殊的橡胶垫即所谓的“隔震垫”隔开,使基础和主体之间的刚性连接变成柔性连接。这样一旦发生地震,可大大减轻地震力对上部主体结构的影响。因此,整个结构受力构件的配筋及截面尺寸都可以减少,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五、PKPM中有弯矩放大系数、配筋放大系数,归并系数,双向地震参数、各种效应参数,板塑弹性算法等等都对结构配筋有影响,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每处增加一点,总量九不可忽视了。具体有一点看法:
1.板:一般小跨配筋都是按最小配筋率,板厚和混凝土标号就要合理,不然配筋就上去了。楼层一般不必要双层双向,屋面也可以隔一拉通(保温要做好)
2.梁:计算准确就成,没必要故意放大(荷载不少),三级钢(比二级单价贵)按裂缝控制考虑和二级造价也差不多,结构布置方式,;梁截面、混凝土标号对配筋影响大,
3柱:一般按计算内力配筋,加强部位也不要吝啬(最重要的就是柱),千万别忽视箍筋(十字箍、菱形箍、箍筋截面),在大截面柱有些超过纵筋用钢量,不影响使用截面就稍取大点安全又经济!
4基础 最复杂就是它,开挖后什么情况都会发生,安全第一,不用太抠!
篇8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0.前言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对缝宽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裂缝,对结构使用无大的危害,是允许其存在的。当混凝土裂缝的宽度超过规定的限值时,会影响建筑物和构件的适用性和耐久性,不仅有损外观形象,还会造成钢筋外露、腐蚀,减小建筑结构抵抗荷载的能力,降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提出防治措施。
1.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成因分析
1.1荷载裂缝
此类裂缝是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而产生的,主要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法不正确,承载能力不够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的。裂缝出现的部位主要集中于受拉或受弯区域以及受震动严重的部位。
1.2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是一个放热的化学反应过程,其间产生一定的水化热。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表面暴露在空气中,散热快,内部热量散发不出来,使混凝土内外截面产生温度梯度,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时,内外温度差别更大,内部混凝土热膨胀变形产生压力,外部混凝土冷缩变形产生拉力,由于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当混凝土内部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一般会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到5天产生,最初是很细的裂缝,随着时间的发展继续扩大,甚至会出现贯穿的情况。
1.3干缩裂缝
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浇捣完毕后,其内部的水份一部分泌出流失,一部分被水泥水化所用,还有一部分被蒸发,造成混凝土体积缩小。特别是在炎热或大风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加之混凝土本身的高水化热等原因造成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几乎为零,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力而导致开裂。从混凝土中蒸发和被吸收水分的速度越快,干燥裂缝越易产生。裂缝位置多在混凝土表面,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深度一般不超过50毫米。
2.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控制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有裂缝是绝对的,没有裂缝是相对的,所以对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防治目标,就是将其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为此在实际工程中应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着手,共同预防和控制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产生。论文参考网。
2.1设计方面
2.1.1合理的建筑平面选型
建筑平面选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提高抗裂能力,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适当增加附加筋,以增强其抗裂能力。设计人员应重视构造钢筋的配置,选择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要适宜。 从设计上说,构造钢筋很重要,结构设计经常忽略结构约束性质,从而产生构造性裂缝。所以,配筋不但要满足结构承载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混凝土正常使用的要求,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有利于提高抗裂能力。
2.1.2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合理布置纵横墙,纵墙开洞尽可能小。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此外在基础设计方面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置深度、地基计算强度、垫层厚度等方法来控制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2.1.3合理设置变形缝
设置变形缝的位置和缝宽的选定要适当,构造要合理。可以把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合并设置。因为建筑物长期暴露在大气中,承受反复的骤冷骤热,干湿作用等,所以除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外,还应考虑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结构体突变或者设置的伸缩缝间距偏大,超出规范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开裂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设置后浇带、改善混凝土级配等。
2.1.4加大保护层厚度
适当加大保护层厚度,可以提高保护层的质量以及密实性,降低其渗透性,予以阻止或者延缓混凝土的碳化速度,提高劈裂强度。地下结构保护层厚,要加钢丝网;楼板要布设设备管线,也要适当增加楼板厚度。
2.1.5加设次梁减少裂缝
在现代设计中,现浇板的宽度越来越大,长度越来越长,而楼板的厚度却不能太大,如果在板下面的适当部位增加次梁,就可以增加板的刚度,减少板的挠曲变形,从而达到不出现危害性裂缝的目的。没有条件设置次梁时,可以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有效地防止裂缝的产生。论文参考网。
2.2施工方面
2.2.1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干缩较大,骨料含泥量较多时,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时,由于能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所以混凝土干缩率较小。
混凝土原料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如防水、防渗、防辐射等进行认真分析,选择最优方案。混凝土的水灰比应在满足强度要求及泵送工艺要求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不仅能替代部分水泥,而且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可起到作用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可泵性,且可明显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为了满足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若只增加水泥用量,则会加剧混凝土干燥收缩,明显增大混凝土水化热,易引起开裂。因此,除了调整级配外,可掺入适量减水剂。
2.2.2强化混凝土浇捣工作的要求
混凝土的浇捣技术对混凝土密实度很重要,泵送流态混凝土同样需要振捣,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泌水,应及时排除,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混凝土的抗裂性。浇捣时振动棒建议采用垂直振捣,行列式排列,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震或漏振,应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严禁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2.3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度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一方面应尽可能减少入模温度,另一方面应采取保温养护,以减少内外温差。浇筑体的混凝土缓慢降温是重要环节,越慢越好,为混凝土创造充分应力松弛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在养护中使混凝土保持良好的潮湿状态,这对增加混凝土强度和减少收缩是十分有利的。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可根据工程部位具体情况确定,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及时回填土是控制早期、中期开裂的有力措施。论文参考网。土是混凝土养护的最佳介质,施工经验表明,迟迟不回填图的暴露工程裂缝最多。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在充分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的基础上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加强质量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将混凝土裂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建筑物达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雄.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侯学军.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05:94-95.
篇9
关键词:路基,压实度影响因素,检测
一、影响公路施工压实度的分析
一般来讲影响压实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含水量对压实过程的影响:
压实的原理是通过锤击或碾压克服土颗粒间的内摩擦力和黏结力,使土颗粒产生位移并相互靠近。土的内摩擦力和黏结力是随着密实度而增加的。土的含水量小时,土颗粒间的内摩擦阻力大,压实到一定程度后,某一压实力不能克服土颗粒间的抗力,压实度所得密度小。当土中含水量增加时,水在土颗粒间起作用,使土内摩擦阻力减小,因此可得到较大的干密度。当土的含水量达到某一限度后,虽然内摩擦阻力还在减小,而水的体积却不断增加,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在同一压实功下,土的压实度反而减小,土只有在某一含水量下,才能压实到最大干密度,这个含水量称为最佳含水量。由此可见,要想得到最大的干密度,就必须使填土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碾压。
2.集料级配对压实的影响:
路基土的级配好坏对碾压所能达到的密实度也有明显影响。实践证明,均匀颗粒及单一尺寸的砾石、碎石都难于碾压,相反,合理的路基土级配则容易压实。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级配,如果材料级配不好应进行掺配或采取其它方法。
3.地基或下承层强度对压实的影响:
试验证明,在填筑路堤时,路堤的第一层难于达到较高的压实度。若地基较软,直接在上面填筑地基,往往会发生困难,在填筑第一层甚至第二层时,层层都难压实。如果使用重型压实机进行碾压,土层会发生“弹簧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先采取措施处理软地基,例如先讲地基土用砂、沙砾土或其他类似材料换填1-2层,进行碾压后填土。
4.压实机械对压实的影响:
不同的压实机械对路基的压实度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使用轻型压路机只能得到较小的密度,使用重型压路机可以得到较大的密实度,而使用振动压路机比相同质量的普通光面压路机的压实效果好得多。论文参考网。
5.压实厚度和压实变数对压实的影响:
压实厚度对压实效果具有明显效果。根据压实工具类型、土质等基本要求,路基分层压实的厚度有具体规定数值。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碾压应有适当的厚度,碾压层过厚,非但下层的压实度达不到要求,而且碾压层上层的压实度也要受到不利影响。而压实功能对压实效果的影响,是除含水量而外的另一重要因素。试验证明,在相同含水量的条件下,功能越高,土基密实越高。但需要指出的是,用增加压实功能的办法提高土基强度的效果有一定限度。
二、路基压实度检测的控制与分析
1、路基压实度现场检测方法有灌砂法、环刀法等,而现在常用的、较为准确的为灌砂法。论文参考网。现就灌砂法检测做以下分析讨论:
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由于受到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产生误差或错误,现场检测常存在以下问题:
①、标准砂粒径选用不当
选用标准砂粒径偏粗(大于0.6mm)或偏细,有时误将水泥级配标准砂用于现
场检测。《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对标准砂的粒径有明确规定:现场检测压实度时,基层、底基层用砂粒径应为0.3-0.6mm。
②、标准砂密度偏小
误用密度1.36g/cm3左右的砂。依据《土工试验规范》(JTGE40-2007)的规定,标准砂宜选用密度在1.47-1.61g/cm3的砂。
③、最大干密度的选用有误
虽然做了多个标准击实试验,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得不到理想的检测结果。
④、操作不规范
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检测过程出现错误,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错误。
2、提高压实度检测精度的相关方法及注意事项:
1.施工前首先要确定工程所在地各种土质。对土质进行判别,要求对土样进行液塑限联合试验,通过试验确定土的液、塑限和塑性指数,确定该土样类别,从而进一步判定土质是否发生了变化。应根据不同的土质进行标准击实试验,并相应选用不同的干密度来进行压实度检测,这样能保证采用标准准确,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2.从工地试坑取土样做含水量试验时,应采取上下不同层位土样伴均,避免含水量试验出现偏差。
3.现场不同种类的土质不应混填,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标注击实所用土样应与施工用土力求一致,并具有代表性。当土质有变化时,应及时重新做标准试验。
5.尽量避免外因影响,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关资格,检测前应检查所用检测量器是否具有误差。
6.灌砂法检测时,现场用砂应与标定砂密度用砂要求一致,重复使用标准砂时应过筛,同时要晾干,避免影响量砂松方密度。
7.现场检测时,灌砂筒装砂后,要注意不要碰撞及晃动,应轻拿轻放。因为碰撞及晃动会使灌砂筒内的砂的状态发生变化,影响标准砂的均匀性,以至影响砂的流速。当标准砂发生了变化时,应重新标定砂的密度。论文参考网。
三、结论:
公路路基的压实,是公路施工的重要工序,也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日常压实度施工及检测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及试验检测规程进行操作,同时也应及时分析工程实际,灵活把握,使压实度检测数据更为可靠,为施工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凌霄——影响公路路基压实质量的几个因素.《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检测规程(JTGE60-2008)
篇10
【关键词】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核心课程,对培养交通工程专业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笔者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学科地位
《交通管理与控制》作为交通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交通工程专业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交通管理与控制》这门课程主要探讨如何科学地采取各种交通管理与控制治理措施,提高道路运行效率,保证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与控制》与其他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关系密切,如《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部分内容(如交通需求管理)属于《交通规划》中近期交通规划工作之一;《交通管理与控制》为《交通设计》提供指导依据;《交通管理与控制》也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交通管理与控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在培养交通工程学科专业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进行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管理与控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理论和方法。必须根椐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发展变化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进行课程建设。《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主要围绕补充教材编写、多媒体教案编写、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小论文编写五个方面展开。
(1)利用网上图书馆资源,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新理论、新成果层出不穷。而教材出版周期长、更新内容慢,容易滞后于科技发展,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往往难以体现。因此只依赖一本交通管理与控制教材给学生上课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数字资源,像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来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的新理念、新理论和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设计案例。比如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短时交通流预测理论、交通仿真技术、干道交通信号的智能协调方法以及学科最新研究方向;又如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路线导行系统、交通拥挤收费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地理信息和车辆定位技术的应用等,把交通管理与控制最新的发展动向介绍给学生,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全面,并且能跟的上学科最新的发展。
(2)编写多媒体教案,开展多媒体教学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学的一个大进步。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最大的优点就是涵盖的信息量多。这样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增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学习交通管理与控制内容时,教材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讲述的内容都是一些很专业的知识,常识性的内容很少。在以往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模式下,教师受时间限制,往往省略对常识性知识的讲授。结果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对一些交通标志、标线的含义很茫然,也看不懂交通警察的手势,自己都不好意思说是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的。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个有关交通管理与控制基本常识的Flas片,内容包括红、黄、绿灯、闪光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车道灯,人行横道灯的含义;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手势含义以及路面标志、标线的含义。在学习《交通管理与控制》对应内容时,放映给学生观看,一般10分钟左右就可以放映完毕。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指导书》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来说,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如何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真正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就需要通过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来完成。因此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需要教师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的实验。
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一共包含四个模块的内容,一是交通调查。包括调查城市道路交叉通状况、交通设施、标志标线、车道功能划分、各车道饱和流量、信号配时及采取的一些交通管理措施。通过这些调查和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可训练学生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并且加深交通管理与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是参观交通管理控制中心,了解监控原理,并观看事故监控录像和交通安全专题片。三是交叉口信号配时实验,根据调查资料,在交叉口空间设计和相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从而加深交叉口信号配时的原理与方法。四是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能够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仿真评价,实现交叉通过程仿真,获取排队长度、延误时间等评价指标,最终进行方案的比选。
(4)开展课程设计,编写《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交通管理与控制相关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需要开展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因此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需要教师编写《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是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实际应用。课程设计主要以某一交叉口为背景,调查该交叉口道路空间状况及交通流状况,对该交叉口的交通进行分析。设计一是运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所学的方法运用调查的资料进行新建交叉通控制设计,最后运用仿真软件VISSIM进行验证。设计二是在对背景交叉口进行调查分析后,对其进行改善设计,并通过VISSIM仿真软件进行验证。通过该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交叉口渠化设计与信号配时设计方法,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为在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5)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试卷及其他专业课试卷的分析,发现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涉及理论、计算等内容试题的成绩,往往要比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的成绩理想。这说明学生在学习和备考的过程中,常常表现过多重视形式化知识的记忆,忽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倾向。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指导学生写作专题小论文。比如在学习“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这章的内容时,可让学生分析一下目前国内在“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方面取得什么成就,有什么不足?或分析国内某个城市,根据国内外所实施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结合该城市的交通情况,谈谈在该城市可实施哪些交通需求管理措施。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可引导学生积极查阅相应资料,深入思考,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布置学生写专题小论文。
3.结束语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笔者将继续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将《交通管理与控制》建设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这是笔者的目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徐建闽主编.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韩悦臻,王玉镯.《交通工程》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4):43-44.
基金项目:
闽江学院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编号:MJSY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