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3:0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

篇1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实验教学在其中占据着重要意义。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学到更多实践知识,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也会随之获得提升。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型仪器以及检验技术相继出现,医学检验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生只有同时兼具高实验操作技能、较高的理论水平、独立设计医学实验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才能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医学检验人才。由此,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利用实验教学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让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牢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同时获得实践机会,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纠正学生只重视医学部分内容而忽视化学部分内容的不正确思想,全面巩固基础知识,以免由于知识的漏洞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强化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在教学内容方面,抓住重点,积极进行总结和归纳。

医学检验的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之前就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师只需要将教学内容梳理一次学生就会明确自己薄弱以及所需要掌握的地方。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节省教学时间。分析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数学统计以及化学等,都属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并且会出现比较多的公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归纳,将相似内容总结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更快记住重点内容。比如在计算弱酸性体系的分布系数时,涉及到的公式比较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其中发掘规律的方式为学生找出便于记忆的方法:公式中的分母是按照氢离子浓度降幂的顺序排列的,分子则取决于型体中所含氢的个数。抓住这样的规律之后学生就可以更快并且更深刻地记住计算公式。

2.在教学模式方面,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丰富课堂。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可以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讲授为主,同时结合谈论、提问、小论文以及习题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的思考成为教学中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逐渐取得进步。首先,教师可以从溶液的移取、天平称量的操作方法等入手进行讲授教学,在与实验课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检测结果精度的重视。其次,在一部分知识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教学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并让学生在抢答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出他们对分析化学的学习热情。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确定一个课题,让学生围绕该课题展开谈论并相互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更可以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讨论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3.在教学手段方面,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非常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文字、动画、图表以及声音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帮助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快教学进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诸多优越性,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但有些知识如果单纯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反而会因为速度太快而无法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比如重要的公式,由于公式无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来强化大脑对它的记忆,因此如果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过一遍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将很难领悟其中的思路。而板书教学手段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在推导公式时如果采用半数教学的形式,虽然速度会比较慢,但是在教师一步步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跟随推倒过程进行思维活动,而这种板书过程也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足够的思维时间,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

4.在教学方法方面,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经历的过程,其主要是为了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更应该表现出对学生能力进步情况的关注。但是很多学校对于考试结果侧重点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转移到了对考试成绩的在意,不仅让学生背负较大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善教学情况,让学生获得进一步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改革考核形式非常关键。第一,教师可以利用平时的小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这种小测验趣味化。比如可以通过举办知识问答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下接受考核,教师也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学生也不用背负太大的压力。第二,引入案例教学。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而言,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直接关系到这门专业课学习的优劣。因此,教师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引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寻找解答,教师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发掘出学生更大的潜力。比如社会上引发大众关注的三聚氰胺事件等就可以作为教师的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出分析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方案,学生也会真正理解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意义。

三、结束语

篇2

1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及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以实验室为科研和工作场所时,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介措施[Ll。而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正是每位即将进入临床实验室实习的学生所要而临的首要问题。对于本科生而言,无论是进行实验室的检测操作还是将来从事检验工作,生物安全防护知识都必小可少。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实习前,首先要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08)以及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国家标准和管理条例,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主观上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视程度,从而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避免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发生。在授课过程中,减少枯燥的安全知识及相关安全规定讲解,尽可能采用照片、示意图、动u,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手段,结介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小仅容易接受,还能更好地结介自身实践,融会贯通地运用理论知识[#]。同时,结介国内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规定及最新动态,使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深刻工里角军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角军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临床实验室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转化为医学实践学习的第一场所,学生在课间实习及毕业实习过程中逐渐了解临床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并参与其中。在熟知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要性及危害性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集中授课及模拟教学,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充分了解临床实验室感染的来源,提高处理生物危害等紧急情况的能力。临床实验室感染的主要来源如下。

2.1待检标本是实验室感染的主要来源

临床实验室的标本种类繁多,常见于血液、排泄物及体液等,如动静脉血、尿液、粪便、痰液、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羊水、乳汁、自带、前列腺液和等。各种疾病的临床病人标本所含有的多种致病因子可以通过感染呼吸道、消化道、皮下损伤部位、角膜等部位,以气溶胶、接触等形式给临床实验室人员带来危害[r}。依据标本中的菌毒种对人类危害性及其是否具备有效治疗与预防手段,根据卫生部《中国微生物菌毒种管理方法》,可将其分为4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临床实验室学习工作过程中,应明确标本的危害级别,而对小同程度的危害性标本,要做好防护,时刻将自身及环境的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

2.2操作及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是实验室感染的重要来源

标本采集及标本处理较容易引起实验室感染,如针头和注射器的使用,接种,吸管、离心机、搅扑器等使用过程中均可引起微生物气溶胶的形成,从而导致实验室感染发生同]。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实验室也小断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标本在前期手工处理、检测及仪器自动化检测过程中,需用到多种仪器设备,对其使用小当,亦可造成气溶胶、飞溅物和溢出物等,这些污染物可引起严重的实验室感染,如样本分拣扫L、混匀器、恒温水浴箱、振荡器等使用中。所有实验室人员应遵守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因此,学生在进行操作之前,首先要学习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山带教教师先进行规范化操作演示,而后以小组形式在设置的模拟场景中使用无生物危害的模拟标本轮流进行接收、分拣、离心等处理,并山带教教师和同学进行评比,完成后,再次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进行考核。通过该过程学习,学生基本上对操作及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3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护教育

为了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安全防护教育,在学生接触实验室之前,先让学生对生物安全有清晰的认识,明确其重要性及危害。通过设置模拟场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实验室进行正确的自我防护,确保自身安全。在标本处理及仪器使用过程中,如何正确操作,以避免生物因子对操作人员及实验室造成危害。

3.1设置进出实验室场景,学习掌握个体防护措施

做好个体防护可有效减少有害生物因子的致病,有效减少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在进入实验室前,根据带教教师指导,学生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自大褂、帽子和日罩等。离开实验室时,要脱下防护用品,并根据六步洗手法清洁双手;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应置于指定的医疗垃圾桶内;自大褂需定期消毒。此外,严格要求学生小可将实验室内的物品带入生活清洁区,也小可将饮品、食物带到实验室。

3.2模拟紧急情况场景,学习相应处理方法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日后实习及从事检验工作,会遇到针刺损伤,感染性样品溅及体表或日、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而,化学药品或试剂污染皮肤等突发事件。模拟上述紧急情况场景,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了解实验室内冲洗装置、消毒灭菌物品的位置及其正确使用方法,做到遇到紧急情况小慌张,在第一时f}J能够有条小紊地防比自身或他人感染。与此同时,向学生强调一旦发生可能的实验室污染,需立即向带教教师报告,以免发生严重的生物安全事件。

3.3模拟工作场景,学习使用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与仪器

首先,学生应对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结构布局及设备设施有所了解。使用无生物危害性标本模拟实验室实际工作场景,使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安全设备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以保证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如:对于可能产生气溶胶样品的处理以及所有细菌样本的接种、涂片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从使用生物安全柜前的准备工作到使用中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使用后的清洁处理,先山部分学生轮流演示,再山教师及同学找出其在操作中的正确与错误点。这一过程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完美地转换成实践能力,尤其是找错环节,能让学生对常见的易错操作印象深刻,为进入检验科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4模拟医疗垃圾处理场景,熟悉垃圾分类处理办法

根据国家卫生部和环境总局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应明确医疗垃圾的分类,实验室各类医疗废物应分开放置。用无潜在生物危险性的道具模拟医疗垃圾,使学生能够独立对各类医疗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和处理。如模拟使用锐器(针头、穿刺针、吸头架时,进行规范化操作,使用后需单独放置于防渗漏、耐刺的专用利器盒内,小得与其他医疗废物混放,对包装纸盒、试剂盒、液体废物等进行分类处理。学生小用死记硬背,在场景模拟中很容易熟记实验室小同废物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进行小同的处理,以避免医疗垃圾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

4掌握实验室基本消毒灭菌方法

篇3

在已的22名学生中,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医务工作者中有的比例较小,在基层医院工作年限短的职工难度较大。近五年有需求的比例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有为了晋升职称而的迫切需求。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和临床基础检验领域进行,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的现状,大部分为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而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较少。与未发表原因分析进一步对已和未的学生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在成功的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而在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明显。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对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5]。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旨在提高中专起点或者专科起点的检验医学从业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主要为学历相对较低的基层检验医学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人检验医学高等教育授课的对象大部分来自各级基层医院,尽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但这些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医学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训练,缺乏基础与临床科研的实践活动。而目前成人教育只是局限于给定参考教材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医学论文是对医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经过分析、论证、推测、总结后得出的文章[6]。通过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情况的调查统计,可以初步了解他们的医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与其他研究调查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学生来源于基层结果相近[7]。因为基层医院接受到检验医学方面新理论和新检验检测方法机会相对较少,增加了他们的难度。本次调查中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22名学生的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说明虽然难度很大,但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还是可以的。

此外,近五年有需求的百分比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为了晋升职称而有的迫切需要。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发表和临床基础检验专业发表,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工作的现状。在成功的22名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属于被动,这也说明外在的压力可以促进论文写作,这也提示医院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挖掘医务工作者的潜能,促进他们发表更多的论文。而在56名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这也说明需要对他们进行论文书写方面的指导。有学者通过指导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来提高这些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8],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借鉴。虽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根据我校检验医学专业课程紧和任务重以及毕业生指导教师较少的现状,目前不太符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考虑该模式的采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构想也有报道[9],建议我校教学和培养主管部门将学分制引入到医学成人本科教育,同时将论文写作纳入学分的范畴,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们提倡各位授课老师在上课时,理论课讲授结束后,讲解一些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灌输一些科研思维,同时选用可能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可以写作论文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实践,还可以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讲解,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手段可能会对学生有所帮助。

作者:谢而付 蒋理 王芳 黄珮珺 潘世扬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

篇4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人高等教育专科

1.1课程的设置

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教专科开设的课程有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19门课程。限选课程开设有医学史、应用写作、简明哲学原理、社会医疗保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用医患沟通与技巧、社会医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统计学、实验室管理、康复医学等11门课程。

1.2课程的时间安排

本专业以业余形式实习三年,总学时为1920学时,毕业学分为120学分,分为6个学期进行组织教学和学习,其中毕业实习20周,每隔3周回学校1次,进行实习答疑,病例讨论和毕业考试前的理论复习。

1.3课程设置学时统计

表1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教专科课程设置分类表

2课程设置的问题

2.1课程体系设置依然存在“普教化”现象,课程时间分配不当

    多数成教院校或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沿袭本单位的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反映出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处于一种“普教化”的状况。比如,公共基础课程与他们从前学过的课程内容重复性高,而且这样的课程带来的实践作用并不大,不如把时间分配到更加实践应用价值的课程上。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占30%,比专业课还要多,虽然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长,但是实习内容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并不清楚,不够具体。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本专科教育大有不同,普通本专科生在课程学习之前,一般对相应课程的了解几乎是空白的,属于从头学起,应以掌握课程基本内容、重点内容为主要学习目标。但成教学生则不同,他们一般已经在工作岗位工作一定年限,甚至有的已经工作超过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医学工作实践经验,如果仅对其进行科班式的课程学习,很显然是不适应其自身能力水平,也不能使其学习掌握其最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技能。

2.2对于论文撰写技能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

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教专科与写作相关的课程只有应用写作一门,虽然安排在第一学期的限选课内,但是学时较少,到学生毕业的时候,需要运用到毕业论文撰写时估计已经忘记得差不多,课程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许多成教学生由于需要晋升职称,有论文写作的需求。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多数成教学生不具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通过论文写作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分析统计、前沿知识整理等多烦方面的水平,在此阶段对其进行论文写作培养,不但有利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还可以增强其科研能力,为完成学术论好准备。

2.3实验课程忽略了培养医学检验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安排中虽然有安排实践课,并且实践约占教学课程的一半学时,但是,实践课程的内容依然是理论课程所对应的实践课,不够新颖,不够贴近临床实践。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竞争主要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先进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新颖的实践课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一技术性专业,更加应该注重创新,例如在检测方法上如何更简便快捷,检验试剂的研发,提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等。

2.4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意识不强

    从成人高等教育医学检验技术教程表里可以看出,在通识公共基础课程里只设置了英语和计算机基础两门课程,相对于该专业的本科教学中,缺乏了马克思基本主义等政治理论的学习课程,成为一个盲点。对成人教育培养的虽然成人学员一般年龄偏大,大多数人政治上比较成熟,世界观基本形成,但是他们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比较大,对于高等教育表现出只在乎能否考试及格、能否拿到文凭,而忽略教育的本质,甚至为了考试及格,作弊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课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必不可少。

2.5对学生培养目标和综合评价方面不够具体

多数院校均要求医学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考试均需达到普通高等教育同样的标准。但成人教育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工作经历、职称等条件与在校本专科生差异很大,完全照搬普通本专科的培养目标是不合适的。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方式不利于检测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和能力,不能达到检验学生应有学习水平的目的。成教专科对学生培养目标较为笼统,对于人才培养特色方面不够突出,并没有设置培养掌握某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才”课程。成绩综合评价比较单一,只有期末考试一种形式,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老师对学生的情况缺乏了解,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对策

3.1调整课程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应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应该更倾向于深入提高学生理论基础和对新知识和新诊疗手段的了解和掌握的能力这些方面的,加深学生对知识深刻而完整的理解,提高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新方向的课程,更新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在检验的检测能力,例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增加了细胞形态学方向等课程。

3.2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主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壮大和优化队伍,既要有一支专门型的科研队伍,又要有一支业余型的科研队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在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增加能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创新性、综合性实验课。一方面为促进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学习的动力,可以在教学管理中增加创新学分项目,并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必须获得几个创新学分。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培训结合起来。题通过进行模拟课题申报、答辩等形式训练学生查阅论文、进行课题设计、撰写申报书等方面的技能,亲身参与科学研究,训练科研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动手能力。

3.3重新合理分配各科学时

明确教育重点,精选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更新知识,重点讲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重新调整各科学时比例。目前许多科目的培养不能体现出成人教育学生的“成人”性,各科学时分配不合理。一些偏基础的科目如生理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应该适当减少学时数。对于学生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原生物学检验等应该增加教学时数。而对于分子生物学检验这样近几年有较快较大发展的学科除了增加教学时数外,还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必要的指示扩展。

3.4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

要实现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进行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是关键问题。按实际情况,适度的、有重点地选择讲授理论和医学伦理知识。着重引导学员正确处理好文凭和水平的关系、工作与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成人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集体观念、法制观念,改变部分人对“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和降低“红包”现象发生。还可以结合目前社会上的热点医疗问题,例如不断发生的恶性伤医事件、医生辞职事件等,帮助学生树立适合当前社会的医患关系观。

    3.5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育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当前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成人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应该作出相应改变。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外,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育的开放性特点,突破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网络视频教学、微信平台教学等。其中网络教学开展时间较长,许多学校已经建设好网络课程资源库,可以进一步加强资源库建设,尽量多采用网络教学模式,以解决成人教育学生工作和学习时间的矛盾。微信平台教学是基于微信公众号建立的学习模式,还可以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微课、微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学习方式,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篇5

关键词: 医学检验 实习 带教体会

医学检验是利用实验室各种工具,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提供重要、有效的信息的一门学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了系统的医学检验操作技能训练,是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走向临床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我们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过渡期,成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下面我就谈谈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中的体会。

1.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先做人后做事”,再加上现阶段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医学检验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强调作为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强调组织纪律,明确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特别是在如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时期。又由于医学检验的特殊性,其在医疗机构中仍处于辅助地位,被动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所以又要消除检验专业实习同学的自卑心理,强调临床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不偷懒取巧,不弄虚作假,培养严谨的作风。

2.树立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临床实验室属于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二级水平,要求对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再加上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高流行区,梅毒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也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而实验室的标本都具有潜在危险性,提高检验专业实习生的生物安全意识迫在眉睫。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培训,要求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进行生物安全防范,了解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杜绝侥幸心理,严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

针对免疫室、微生物室等高危区域,结合各实验室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物安全教育与操作培训,同时熟练掌握传染性标本溢洒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程序,防患于未然。在采血中心实习时,要让学生了解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强调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

3.加强检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由于学生在学校期间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再加上我国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差,操作不正规,而医学检验又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从最基础的基本操作着手,不管抽血技术还是各项检验步骤,不管是手工操作还是仪器管理运行,都应该以各项常规检测为主导,重点掌握基本理论的运用,掌握基本操作的技能,对其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都加以详细讲解和示范,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切实做到“放手不放眼”[3]。特别是对于形态学等“硬功夫”则要求其多加练习、反复辨认,指派有经验的带教老师逐一指导,直至掌握。同时以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小组根据其实际情况,编写实习带教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该计划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执行。完成每个专业组的实习任务后,应进行相关专业的操作能力考核,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各专业组可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分析,适时调整带教计划与方式。

4.培养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

质量是检验工作的核心,质量控制涵盖了检验的全过程,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是医学检验建设的核心[4]。要让学生知道无论是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还是分析中质量的控制,以及分析后结果的审查、咨询服务都与检验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分析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尤为重要。要让学生知道最薄弱环节是最能影响检验结果的环节,ISO15189的评审、示范实验室的建立,都是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准确、更具有可比性。因此,从进入各专业小组一开始就要让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程序,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切身体会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培养全面的质量控制意识,不仅包括让学生参与室内质控,熟悉室间质评,还应经常举行专业讲座和范例分析。专题知识讲座,既能使学生将分散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总结,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更加深刻地使其认识到检验质量的重要性。

5.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满足当代社会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中养成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科研工作中也同样重要。“强化基础、注重综合,谋求创新”是我们的目标,要让同学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的能力。要让他们意识到临床工作也能进行科学研究。同时科室的业务讲座和读书报告也要求他们积极参与,业务讲座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读书报告是让他们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方向,两者相互促进。选派高级职称、科研能力强的高年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论文指导。科研论文立项前要求学生查阅近五年的资料,撰写综述,进行开题报告,指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从课题的选题、设计到实验、论文的撰写均要求对学生进行正规的训练。论文结束后进行预答辩,指出文论撰写中、答辩演讲中存在的缺陷,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深造与科研奠定一定的基础。

6.解决新形势下存在的矛盾

现阶段临床检验专业的实习学生最突出的矛盾是实习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同学们进入临床实习抱着很高的热情,渴望最大限度地参与临床工作,而当今比较紧张的医患矛盾,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又限制了实习同学的动手机会,同学只能参加一些辅的工作。由于现在就业形势的紧张,又促使学生把更多的经历与时间投入到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去[5]。另外由于实习医院多为三级医院,医院规模较大、设备先进,同学们耳闻目睹,不愿意选择到基层医院工作。而对于要报考研究生的同学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内还要进行大量课程的复习,又加大了与实习的矛盾。带教老师要协调好学生实习与就业、考研的关系,努力给予学生帮助、创造机会,将矛盾降到最低,营造和谐的氛围。

综上所述,在医学检验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医者仁心”,又要密切考虑当今社会的需求,紧扣发展趋势,加强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与科研能力,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旭常,张木坤,余小青.医学检验实习生的带教体会.哈尔滨医学,2012,36(2):142-143.

[2]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8(1):81.

[3]徐文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教育的探讨.检验医学教育,2010,17(2):9-10.

篇6

关键词:医学统计;方法;运用;原理;选择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一、统计学方法简介

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检验水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医学论文中常提到检验水准即α,它是用来表示组间实际无差别而统计结果判断有差别,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实际工作中常取α=0.05,当研究数据计算的P值小于0.05时,组间差异比较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描述是指根据资料及原始数据分布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指标来描叙资料及数据的特征。而假设检验即组间差异性检验,是医学论文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资料类型则包括能用具体数据表示的定量资料与不能用具体数值表示但能反映被观察对象某一特征的定性资料。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包括率、相对比和构成比。而参数法及非参数法是常用的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参数法一般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法常用的有秩和检验。

二、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原理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医学论文就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进行推断总体,找出其共性,得出结论。因此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选择样本应具有一定数量,能反映出该事物的规律性特征,但又应注意例数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选择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少的样本例数。研究者在选择样本对象后应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疾病诊断的标准等。此外在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仪器的型号、规格等都应作出说明,以供读者借鉴和做出判断。选定好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研究者一般遵循统计学中的“随机分配”、“设立对照”以及“均衡”、“重复”的原则。随机化原则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有对照才有比较,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应确定好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均衡性则是要使得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对照的结果让人信服。观察实验效应的指标主要有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正所谓主观指标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调查受试者自己判断的主观感受;而客观指标则是通过仪器来检验和测量所得出的结果。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选择客观性较强、高灵敏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三、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

四、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1.统计方法误用。最常见统计方法误用是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应用秩和检验而误用卡方检验。例如:在评价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中,治疗组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种分型分别为15例、10例、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1例、9例。本资料例数较少,应选用等级比较的秩和检验,而有些作者却认为只要是率的比较就可以采用字检验。研究者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应根据相应的原则,对文章研究目的、资料类型、样品大小、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再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

2.选用检验方法错误。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

五、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资料的统计处理不是医学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统计学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依据或者线索。因此,在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应把握统计学术语,对结论做出科学的分析跟解释。在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专业结论时研究者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统计结论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习惯上将“P

参考文献:

篇7

相关热搜: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论文题目

1.根据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

目前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教材大部分是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编写的,有的虽然适合工科专业的学生使用,但是介绍的仪器比较落后,已跟不上现在医学检验仪器精密化、自动化和综合化的发展。我院《医学检验仪器》课程以朱根娣主编的,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现代检验医学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为教材。该教材比较适合医工专业的学生使用,内容安排共十一章,基本涵盖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较先进的检验仪器。考虑到课时的限制和医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特点,我们对课程的内容安排主要有光电比色技术及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临床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指标、使用方法及其维护和临床应用。

教材关于检验标本及临床实验室的整体情况涉及的比较少,但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医学知识较为薄弱,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介绍检验仪器,学生总是会问,知道了仪器的结构和原理,但是这个仪器的标本怎么来的,整个实验室的管理是什么样的。因此课程在介绍各论之前,需要增加临床标本的采集、存储及实验室管理的相关知识,以便学生对临床检验实验室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另外,临床使用的检验仪器大部分是由国外厂家生产的,操作界面,使用说明及技术资料等都是以英文形式给出的,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英语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中也增加了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为学生以后工作中更好的了解本课程的发展动态做好准备。

工科学生的就业的方向之一是从事仪器的销售、维修等。因此学习检验仪器就需要学习其电路知识。因现在各厂家仪器关于电路的介绍都比较少,所以教材中涉及的也较少。但是现在有一些关于检验仪器维修的网站以及其他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对电路部分有一定的介绍[31。我们从中精选了血细胞分析仪电路部分,并把这部分内容增加进教学讲义中。通过介绍这种典型仪器的电路知识,对学生学习其它医学检验仪器的电路知识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毕业后从事检验仪器保养和维修工作打下基础。

2.增加实验教学

我院目前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工程和医学仪器检测两个专业方向开设了医学检验仪器这门课程。课程开设之初的设想是为完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需求的一门选修课程,因此课程设置学时为32学时,全部为理论课程。但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的感受到没有实验课的教学,就好比“画饼充饥”,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抽象难懂,因此增加实验课程势在必行。

目前我院还还没有专门的医学检验仪器实验室,对于实验课程的教学初步计划是和学校其它单位合作,同时配置一批分光光度计。对于实验课程的设置,可分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参观医院检验科室。组织学生分批参观检验科室,对于工科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学习检验标本的采集、处理以及存储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对检验仪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对检验科室的工作流程有一个了解。这一内容安排在上完绪论之后,各论之前,通过参观检验实验室,激发学生学习医学检验仪器的热情。第二个层次为验证性实验,因检验仪器属精密仪器且价格比较昂贵,实验室的建设和配置实验仪器需分批进行。在开设实验之初,先选用分光光度计作为验证性实验仪器,后续再扩展到其他检验仪器。因分光光度计价格较便宜操作简单,且它和生化分析仪都是依据朗伯比尔定律而设计的。学生在实验中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让其分别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得各自的吸光度值,从而验证了郎伯比尔定律,同时也熟悉了生化分析仪的原理。第三个层次为仪器内部结构分析和故障检修阶段。我们积极跟教学医院联系,把它们淘汰的检验仪器回收到实验室。实验过程中把这些仪器完全拆开,学生通过观察内部结构,熟悉整个仪器的运作流程141。对于一些较简单的仪器,比如尿液分析仪,可以设置小故障,让同学们试着检修,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仪器的结构,将理论的东西具体化。也有利于将来学生在工作中能更准确地保养和维修仪器。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以往医学检验仪器的教学基本上釆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51,虽然对于每种仪器的讲授时都用多媒体给出仪器的实物图片,原理也给出了动画演示图,但这些总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总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的状态。如果留出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来讲解,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材料的组织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比如说,介绍完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后,我们会留下课后作业让同学们自学原理相似的流式细胞术尿沉渣分析仪原理,5人一组,制作幻灯片,每组指定一位同学进行课上讲解,时间限定为10min。同学讲完后,教师再对同学的讲解进行补充和点评。我们在2012级医学仪器检测专业试行了一次,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次课程的讲解,对流式细胞术的理解更深了,对后续老师介绍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时,也是更容易理解了,学习热情也增加了。以后我们将继续拿一些原理相似或原理相近的内容让同学们自己讲解,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医学检验仪器的热情,从而学好医学检验仪器这门课。

4.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单一的笔试形式。但医学检验仪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笔试考核一方面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范围,另一方面只能促使学生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的规象,极大的影响其以后的工作能力。因此我们把课程的考试形式改为笔试占70%,实验占15%,课堂讲课占15%。这巧考核方式能调动学生做实验和参与课堂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考核成绩能真正体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5.总结

篇8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越来越需要高层次、高素质的检验人才。培养出具有广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工作值得深入探讨的教学改革课题。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一座桥梁,因此,作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之一的免疫学检验,有必要加强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实验课不但让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和分析手段,还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起着关键作用[1]。

1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措施和效果

1.1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过去实验课内容多是对经典实验进行验证,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实验环境中,学生缺乏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也谈不上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为了使实验课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校设计了新的授课方案,实验教学逐步转变为综合性、探索性为主要内容,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2 改变教学观念,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方法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实验过程首先由教师详细的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甚至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只需按实验教材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课改革从教学方法入手,实验课的主角逐渐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将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模仿的教学方法逐步转变为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为重点、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实验的教学方法。授课重点放在启发、挖掘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方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整体优化。

1.3 变独立分散的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以往的实验课内容大多是独立的、传统的单因素设计,一次课仅涉及单一的免疫学检验技术。由于新的教学大纲课时的减少,所以常规的实验教学只能进行有限的几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辅助理论教学,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综合性、系统性实验教学体系,不仅把实验内容改成多因素设计,几乎涉及到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全部内容。对于动物实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相同的实验动物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时,学生能针对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实验课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学生们在此次实验中通过查阅文献、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和撰写科研论文式的实验报告等,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科研过程的自主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科学态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说明实验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实验教学的改革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1.5 实验课教学方法已被写入教材 由于实验教学效果好,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独创性,也得到各高校专家的认可。刘辉主编《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季育华主编《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高教出版社。

2 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

授课方案的基本程序是:实验准备免疫原制备和鉴定免疫抗体制备抗体纯化和鉴定酶标记抗体制备几种免疫技术应用实验结果及综合分析论文式实验报告。

2.1 抗血清制备的实验中,实验动物为科研兔,免疫抗原为伤寒沙门氏菌可溶性抗原、鸡卵清抗原、绵羊红细胞抗原。每两名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实验方案的详细设计、实验动物的免疫、饲养由学生独立完成,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2.2 涉及到免疫学技术及相关学科技术,主要是化学技术、生物学、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实验内容包括四个系统,即抗体系统、补体系统,细胞系统和细胞因子系统。充分体现技术内容的完整性。

2.3 报告书写要求按论文形式完成,学生要自己查资料,能对实验结果、现象及方法加以分析评价。

3 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次实验教学改革是结合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实验安排的主要是直接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和科研的技术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及书面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感,能够在以后的医院工作中更好地为临床服务[2]。本实验也是学生制作基本的免疫检验试剂盒的过程,对试剂盒研制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本实验获得的抗血清还可以为其他免疫实验课所用,节省教学开支,提高了教学投资使用率。本校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作用,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点,强化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总之,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现代化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3]。在国际教育中,把知识、能力、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医学检验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知识并及时反映在教学活动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及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以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和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郑家茂,张胤.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29(1):108112.

篇9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理论、实践、科研相辅相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医学院校自然科学类的课题经常涉及免疫组化技术、蛋白免疫印迹技术、PCR技术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前沿实验技术的实验项目,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关系密切。通过早期的简单科研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习惯[4];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应用、拓展所学理论及基本技术,同时获取大量的课堂上学不到的先进技术,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2用人单位及自身长远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多,多数就业于医院检验科,另外还有医院的输血科、病理科、医学遗传诊断室,也有就业于血站、防疫站等医检岗位。尽管如此,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医检岗位日趋饱和,竞争越来越厉害。医学类单位的长远发展与科研水平密切相关,具备科研能力的毕业生将更受欢迎。同样的道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医学类单位的进步或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

2根据现况实行优等生试行机制

近年来,我国各地生源数逐年减少,而各高职院校却又不断扩招,生源结构出现多样化,导致生源争夺日趋激烈,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且显著下滑,这些现象给高端技术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5,6]。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缺乏,学优生越来越少,学困生不断增加,出现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的学生逐年增多。这种情形下,实行分阶段、层层择优的促进式科研能力培养更为合理。具体设计如下:

2.1第一阶段—全面激发兴趣阶段

第一阶段面向的是全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时段是第一学年。这学年主要授课内容是基础学科及专业基础课,学生对专业知识及基本技术都还较陌生。首先,可以定期让学生们听取科研知识讲座,可以邀请有名望的医学检验领域佼佼者普及科研相关知识,分享他们的科研之路;其次,分批组织学生参观本院的医检实训中心及医检所、医学检测科研分中心、药学科研分中心等科研基地。在此阶段以“听”、“看”为主,通过成功案例及先进设备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课内及课外知识的热情,激发其科研兴趣。

2.2第二阶段—部分优等生熟悉锻炼阶段

结合第一学年的考核成绩,选择学习积极性高、成绩优秀的部分学生,利用第一个暑假及第二学年上学期的部分时间分配到各个科研基地熟悉锻炼。通过此阶段前沿性实验项目的接触、熟悉、学习,特殊训练出来的这批学生可以轻松理解掌握第二学年的专业核心课程,可以起到在理论课上激活课堂气氛,在实验课上帮扶其他同学的作用。

2.3第三阶段—优中择优进入科研组,完成简单的科研课题

第三阶段包括第二学年下学期、第二个暑假和第三学年。高职医学生属于三年制专科学生,第三学年进入实习阶段,科研设计与实践在进入实习之前完成,论文撰写在毕业之前完成。因为科研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能力、耐力与刻苦,也因为条件所限,进入这阶段的学生是从第二阶段当中进一步择优选拔而来。在本阶段,这些学生正式进入科研组,分配给相应指导老师指导,一个指导老师带2~3名学生。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所研究的项目指导学生完成某一相对简单的课题研究。以本人在研的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凋亡机制研究的课题为例,指导流程如下:首先是科研设计,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文献,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查阅某几个指标分别在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疾病的研究进展,找出可研究的亮点,通过指点让学生逐步设计出研究方案。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什么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途径主要有哪些,指导老师给出的指标是处在凋亡途径的哪一位置,起着哪些作用等等。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查阅文献,再结合已掌握的基本理论,在自主探寻答案、逐步完成科研设计的同时,拓展了知识面,并提高了自学能力。科研设计审核通过以后,进入实验环节。本课题涉及的实验技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实时荧光定量PCR,一个是蛋白质免疫印记。实时荧光定量PCR主要涉及到总RNA的提取、消化DNA、RNA琼脂糖凝胶电泳、RNA反转录、CDNA与引物质量检测、管家基因标准化、定量PCR检测、结果分析等环节;蛋白质免疫印迹主要涉及到蛋白样品制备、蛋白含量测定、SDS-PAGE电泳、转模、免疫反应、显影定影、凝胶图像分析等环节。实验的成功与否,前提是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的细致和精准,步骤操作的复杂和繁琐程度考验着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如蛋白质免疫印迹的凝胶电泳环节,玻璃的清洁度、胶溶液配置的比例性、倒胶的平稳及时、加样的准确性与轻柔度等等,都关系着凝胶电泳的成败。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仅学到了医学检验相关前沿技术,还锻炼了做事的耐力和毅力等综合素质。最后是数据分析与论文攥写。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以在指导老师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完成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提交科研讨论组审阅通过。论文的撰写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科学态度。

2.4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学生通过层层选拔进入科研组,又通过科研设计、课题实践、毕业论文等多关真真切切的考验,学习、科研能力、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对此,学院可以通过颁发科研奖学金及相应证书予以肯定,对他们加以鼓励和鞭策,从而对其他学生起到带动作用。

篇10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医学论文就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进行推断总体,找出其共性,得出结论。因此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选择样本应具有一定数量,能反映出该事物的规律性特征,但又应注意例数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选择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少的样本例数。研究者在选择样本对象后应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疾病诊断的标准等。此外在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仪器的型号、规格等都应作出说明,以供读者借鉴和做出判断。选定好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研究者一般遵循统计学中的“随机分配”、“设立对照”以及“均衡”、“重复”的原则。随机化原则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有对照才有比较,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应确定好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均衡性则是要使得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对照的结果让人信服。观察实验效应的指标主要有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正所谓主观指标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调查受试者自己判断的主观感受;而客观指标则是通过仪器来检验和测量所得出的结果。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选择客观性较强、高灵敏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二、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的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其特点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检验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大样本(n≥50)采用u检验;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则用方差分析,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采用q检验;Dunnett检验则适用于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的比较。定性资料中,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为二分类和多类反应,如治疗结果为显著和好转的人数等,该种资料可选用字检验,大样本(n≥50)时采用u检验。如:患者的治疗结果评定为痊愈、显著有效、好转、无效或死亡。该种资料可选用秩和检验或u检验。总之,不论论文中选用的是哪种统计学方法,都要计算出检验值,然后再根据统计量值来判定P值的大小,结论一般描述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三、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1.统计方法误用。

最常见统计方法误用是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应用秩和检验而误用卡方检验。例如:在评价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中,治疗组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种分型分别为15例、10例、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1例、9例。本资料例数较少,应选用等级比较的秩和检验,而有些作者却认为只要是率的比较就可以采用字检验。研究者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应根据相应的原则,对文章研究目的、资料类型、样品大小、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再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

2.选用检验方法错误。

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而方差分析及q检验主要用于对多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几种不同治疗或处理方法等的同时比较。例如:在讨论中、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时,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患者的一些指标变化。组间多重比较应用q检验,但文中作者采用的是t检验,对三组均数进行两两比较。这不仅造成了资料的利用率低,也增加了假阳性的概率,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四、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