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5:4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业管理论文

篇1

林业产业大国并不是林业产业强国。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一是森林资源短缺成为制约产业良好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木材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以上。二是国家生态建设任务艰巨,产业发展与生态改善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三是产业素质较低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大多数林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四是产业发展缺乏宏观调控,机构缺位,手段缺乏。没有有效的政策扶持难以将产业做大做强,市场监管缺位导致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

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做大做强我国林业产业,国家林业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超前战略研究。组织研究和编写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循环型森林工业:模式分析与对策研究》。针对木材资源短缺问题,组织编写和实施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并着手组织研究《木材安全保障战略》。

二是推进对林业产业的政策扶持。出台和下发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起草了《关于扶持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和《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工作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展,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工作将在今年着手组织开展,相关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协调和落实。

三是引导产业集群发展。起草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建立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的意见》,并对福建莆田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进行了命名。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起草了《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办法》和《加强林产品交易会管理的意见》,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下发执行。

五是强化产业信息服务。作为信息服务平台的全国林业产业基础数据库系统已经开始建设,重点市场和企业联系制度工作将着手开展。

篇2

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全球上映首周即创下票房新高,为电影公司带来了丰厚的票房回报。影片的热映也带动了衍生产品的热销,动画片衍生图书、主题笔记本电脑、卡通T恤衫、抱枕等各种授权产品为商家带来不菲的收入。其中,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通过引进同名图书版权,推出8种衍生图书,更是受到业界的关注。

中国香港贸发局近日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排名前30位最有价值的品牌,八成多的产品是靠授权业务来不断扩展在世界各地的品牌影响力。该报告还预言,“品牌授权”将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中的新兴产业。

品牌授权受行业热捧

品牌授权被西方营销界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商业经营模式之一,全球每年授权产品销售额大约有2000亿美元,其中仅在美国,2005年就达到1100亿美元,占整个美国消费品市场的30%左右。而在我国,2005年授权产品销售额仅为10亿美元。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中心主任邓丽丽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外,动漫产业价值链十分发达,以美国迪士尼公司为例,其每年授权产品的零售就占有27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我国动漫企业也注重衍生品的开发,如三辰集团利用“蓝猫”这一品牌,先后开发出一系列衍生品,多达17个大类6600余种。目前,三辰集团已拥有包括美国在内15个国家的海外版权,产品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是其投资成本的22倍。

广东动漫游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新雄在接受采访时,为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美国各种品牌授权产品占零售市场的1/3,日本仅卡通形象授权产品的销售就占全年卡通消费的一大半,而我国品牌授权业务只占零售市场的1.2%。他表示,我国品牌授权市场发展空间很大,据国际授权业协会预测,中国大陆人均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人均授权产品销售额即可上升1.4%。预计到2010年,中国大陆授权业务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5亿美元。

炼内功拓展市场空间

“运用品牌授权进行衍生品开发,为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在进行衍生品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暴露出动漫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的缺失。”张新雄认为,我国动漫产业的优势在于题材丰富多样,但由于许多动漫作品制作者缺乏“讲故事”的能力,作品容易落入俗套,缺乏吸引力。他表示,动漫产业是“眼球”经济,企业应当趁热打铁,抓住动漫作品的热销时机,迅速推出衍生产品,否则,错过了时机,衍生品也就是去了开发的价值。

针对目前国内动漫产业品牌授权尚缺乏专业人才,邓丽丽认为,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企业进行品牌授权规划和市场运作过程当中,由专业人员专司其职,打通产业链,以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转。

作为一个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卡通形象“魔力猫”,通过品牌授权,从业界的艺术展、动漫展开始走向大众,也从单纯的商业设计角色逐步转变为原创卡通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目前已推出了从玩具、服饰、钟表、文具,到家居、儿童药品、食品等领域的上百种品种。对于国内品牌授权现状,“魔力猫”的设计者,深圳容与品牌形象规划设计公司设计总监魏海深有感触,他认为,品牌授权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企业除了虚心学习国外成熟的市场运营模式之外,更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等内功的锤炼。

据介绍,目前,容与公司与日本LLP动漫推广公司联手,运用后者成熟的市场运营模式,联合运营“魔力猫”卡通形象的品牌授权,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成绩。

市场开发注重权利保护

对于品牌授权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魏海认为:“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只能做国外知名卡通形象衍生品的代工生产,这样不仅费用昂贵、条件苛刻,对生产厂商也有很多限制,且利润微薄。只有不断提高设计创新能力、制造生产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我国动漫产业才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篇3

论文摘要概述了我国槟榔发展状况;并就加强琼台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国槟榔产业发展水平提出建议。

槟榔(ArecacatechuL.)为棕榈科(Palmaceae)槟榔属常绿乔木。槟榔果实为我国重要常用药材;槟榔树姿挺拔优雅,是热带地区城乡的优良观赏植物。

1我国槟榔栽培概况

我国引种槟榔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西汉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时写到“……留落胥余,仁频并闾……”。其中的“仁频”指的就是槟榔。我国古籍《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对槟榔植株形态作了很详细的记载。海南和台湾两省是我国槟榔的主产区,云南、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种植。

1.1海南省槟榔栽培概况

据报导,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5.31万公顷,占中国大陆槟榔栽种面积的99%,收获面积2.33万公顷,总产量7.48万吨,产值18亿元以上。目前槟榔已是海南省热带作物中仅次于天然橡胶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已成为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200多万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海南省槟榔产量保持在平均3129kg/hm2左右,单株产量约1.9kg(按种植1650株/hm2计,下同。)。

1.2台湾省槟榔栽培概况

在我国台湾省,槟榔被列入果树类。2001年产槟榔16.51万吨;2004年槟榔面积5.3万公顷。台湾的槟榔号称“绿色黄金”,全岛均有种植,以屏东、嘉义、南投、花莲、台东等地为多,合计占全岛总产的74.5%。栽植容易,回收成本快,利润好,1996年槟榔产值3.47万元/hm2(人民币)。农民栽植槟榔意愿高,导致槟榔栽植面积不推自广,急速增加。至1999年台湾栽植槟榔的面积已达5.7万公顷,槟榔年产值超过133亿元(台币),占农畜产值的4.2%,仅次于水稻,为果品类之冠,已成为台湾的高经济作物。台湾岛虽然不是槟榔栽培的最适宜区,但却保持着世界单产7832kg/hm2的纪录;单株产量约4.75kg(国外以马来西亚单产最高,为1625kg/hm2)。

2槟榔的中医药价值及其主要用途

槟榔果实为我国重要常用药材。槟榔种仁是我国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槟榔在我国的别名众多,常用的有榔玉、仁频、宾门、槟榔子、橄榄子、青仔、洗瘴丹等等。槟榔性味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痢疾、绦虫病、胆道蛔虫、血吸虫病等,外用治疗青光眼等症。其果皮(大腹皮)、花、花苞(大肚皮)和根等也是常用中药材。嚼食槟榔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适量食用槟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成熟的果皮(榔壳)称大腹皮,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等症,也是轻纺工业原料,经加工后,可制成优质纤维隔板,可作塑料填充物,还可用来编织地毯等。除药用之外,其未成熟的果皮在海南、台湾、广东、云南、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的一些地方,群众有咀嚼的习惯。花苞可治腹水,健胃,疗腹胀,散气滞,止霍乱。槟榔叶可编织扇子、草帽等工艺品,也可扎扫帚;果含单宁和红色染料,可分别提取栲胶和植物性色素;未成熟的果皮,也用于提取鞣料、单宁,供制皮革、染料和药用。新芽还可作蔬菜(台湾同胞称之为“半天笋”)。

3槟榔产业现状

槟榔加工的主要产品有2种:榔干和榔玉。

榔干商品名称为枣槟榔,是当年9月至翌年1月间采摘果实已充分生长而种仁未变硬的青果加工制成的产品。榔玉也称食用槟榔,是用3月以后成熟的果实加工制成的产品。将采下的果晒2~3d,再用干柴文火均匀烘焙,每天翻动1次,约3d果皮变黑可取出,冷却后用锤子打破果皮取出种仁,再晒1~2d即可成榔玉。100kg鲜果可制成17~19kg榔玉。

据王祝年报导: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南槟榔主要供药用和省内人们自己嚼食,销往湖南的产品很少。1991年后,湖南槟榔市场急剧扩大,从湘潭等地走向了湖南省各地,并扩展到了广东、江西、河北、北京、上海、浙江等14个省市,使食用榔干的需求量猛增。自1994年起,槟榔产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从生产药用的榔玉改为生产嚼食的榔干。目前,海南省已基本上不生产药用榔玉,即使生产也大多用质量较差的残次果实加工,其量很少,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需依靠进口补充。

海南每年销售到湖南的槟榔产值有6~7亿元,但经过湖南加工后,产值就达到40~50亿元。因湖南人在海南槟榔初级产品上,开发出了很多附加值很高的产品。

4加强琼台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国槟榔产业

随着人们对槟榔保健功能的认可,槟榔产业的前景被广泛看好。如何发挥海南(琼)的土地、气候优势,台湾(台)的种植技术优势,湖南(湘)槟榔加工技术优势,共同打造“中国槟榔”品牌,值得关注。

4.1加强琼台合作,提高槟榔种植水平

台湾同胞种植槟榔技术水平高。有台胞2002年在我所附近租地种植槟榔,因其管理水平高,2006年整园槟榔开花,单株花苞5~6个,比海南本地种植户的槟榔园开花早、多。海南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而槟榔种植技术则相对落后。加强琼台合作,优势互补,还可解决部分农户盲目开山种植槟榔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4.2加强琼湘合作,提高槟榔加工水平

琼湘两地槟榔加工合作前景广阔。一是湖南的槟榔加工技术领先;二是海南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加强琼湘合作,提高槟榔加工水平,有利于槟榔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槟榔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发挥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江泽林,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陈良秋,万玲.我国引种槟榔时间及其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2):48-50.

[3]洪清煌,黄朝宗,王德男,等.果树[M].台湾: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1989.

[4]周江梅.台湾农村建设动向[J].台湾农业探索,1998(1):32.

[5]郑金贵.闽台、榕台、漳台农业的比较与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1998(2):18.

篇4

最近一些新新人类提醒我注意—马上将要成为“前沿”的创意经济,实际已经老朽了。所以要在创意经济概念还没有普及之前,先提出“新创意经济”以正视听。昨天我在万圣书园的醒客咖啡厅被他们洗了脑之后,现在就现学现用,采用新创意经济理念,重新解释“新”知本主义。

创意经济,是凯夫斯在即将流行的《创意产业经济学》中,给我们指出的未来方向。而新创意经济,是对“创意产业第一理论权威”凯夫斯的批判,要给人们指出有区别的未来方向。我认为,北京和中关村,如果能看出我们下面将指出的凯夫斯的盲点,发展新创意经济,可以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中关村问题”。

开门见山,先说结论。凯夫斯创意经济的致命伤,是没有把信息革命内生到创意经济中,所以说它是“旧”创意经济或现代版创意经济;新创意经济要把网络革命内生于生产方式来搞创意经济,所以是后现代版的创意经济。或者说,凯夫斯创意经济是创意经济第一版(“互联网除外”版);新创意经济是创意经济第二版(“互联网2.0”版)。

凯夫斯的“硬伤”

凯夫斯这种激进理论,在我们看来已经保守了。这是站在不耽误少年儿童前程的立场上的特殊思考。少年儿童在未来10年内,可能实现的最大奇迹,就是在结婚之前成为中国首富。试想,丁磊、张朝阳,在这个天旋地转的时代,如果不靠互联网,能在结婚前进入首富榜吗?门儿也没有。可凯夫斯偏偏在创意经济这么大一个关系少年儿童前程的事业上,只字不提互联网,这不充分说明凯夫斯理论过于保守吗?这里说“只字不提互联网”,当然是一种比喻。不是说凯夫斯没有注意到互联网、没有致力于互联网创意产业(如游戏、动漫之类);而是说,没有把互联网当作方法论,用于有效发动“‘创意’转化‘经济’”的商业革命。

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其实是很前卫的理论,但更适合30岁以上的人阅读。如果说它有值得推荐的理由,在于它是对更传统的观念的冲击。更传统的观念,还停留在物质生产和有形资产的玩法上。而《创意产业经济学》说的是文化生产和无形资产的玩法。通过这本书,人们可以认识到内容的生产与物品的生产,具有许多不同规律。区分这一点很不容易,但也仅此而已。

凯夫斯注意到了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产业规律,这是他的贡献。但他的一大败笔,是没有留意到,不仅内容特性决定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而且技术革命特性也决定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而后者是更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新创意经济理解的创意,要比创意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更为宽泛,更具普遍意义。它更接近知本的原始意义,即活的精神创造,而不光是指生产内容。对于中关村来说,它要发展创意经济所面对的问题,不光是形成内容文化产业;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是如何将中关村蕴含的创意资源,也就是人头脑中的“湿件”资源,利用互联网新的游戏规则,迅速释放成经济能量,形成区位优势,完成现代化转型。因此这里所涉及的创意,就不光限于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意(或者说凯夫斯意义上的创意产业),还包括把广义的知本,也就是可以运用于各行各业的创造性的头脑活动,作为生产要素,以互联网的核聚变方式,迅速形成社会生产力,创造财富。新创意经济可以包容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许多经济形态。比如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产业,比如提升传统制造业价值的各种创意策划,比如缺乏资源的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在相关孵化平台上发挥创意优势低门槛创业的行为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文化产业问题,但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说,都是要务,是新创意经济的题目中应有之要义。

中关村拥有全国最宝贵的资源,即创意资源。中关村单个人看,都极富创造力,汇合到一起,却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经济”。单纯用凯夫斯的路子,也解决不了主要问题。中关村搞创意经济,不是缺“创意”,而是缺“新……经济”,缺少“网聚人的力量”这一新创意经济的路子。

新创意经济要重点提醒人们的,就是将创意转化为经济的新方式、新玩法,特别是跟互联网的爆炸性增长有关的新玩法。而这却正是凯夫斯的思维盲点,他光注意在互联网兴起前上个世纪文化产业中早已有之的木乃伊级、骨灰级的老玩法。

创意生产方式的特性

互联网是什么?如果回答是TCP/IP,人们可能什么感觉也没有。我们要换一种对社会、经济、文化都通用的语言,把互联网说成是从集中模式向分布模式的转变。从经济角度理解,农业经济是分布模式经济,工业经济是集中模式经济,信息经济是集中模式复归分布模式的经济。“新”创意经济的“新”,在根子上与利用这一特点有关。

在传统的创意经济中,“经济”的主要含义是与“规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创意成为经济的问题,主要还是“通过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这样的老问题。只不过创意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实现规模经济的逻辑有所不同,这是凯夫斯致力剖析的问题。但在新创意经济中,“经济”的含义本身发生了变化,“经济”的主要含义是与“大规模定制”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是“规模经济”,与同它相反的“定制经济”的结合,是两个性质完全相反的东西的结合。规模经济,意味着较高的社会化程度和较低的成本;定制经济,意味着较高的个性化程度和较高的价值。用传统的方法,是无法实现二者结合的;只有在人均3000美元收入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新经济,才能达到这种经济效果。因为互联网一头通向社会规模,一头通向个性节点。有什么样的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经济。

篇5

所谓农业产业化,可以定义为:围绕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农副产品项目,组织众多主体参与,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活动,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体系的过程。其中,经济利益是各方主体追求的共同目标。在相互合作参与过程中,各方结成了较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这是农业产业化最为本质的东西。

如何建立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内部合理利益机制呢?有必要先认识一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建设过程的一般规律。农业产业化体系的组织建设就是围绕一个或几个农副产品项目的生产经营而组织各方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农业产业化从形式上看是不同经济主体的合作。它不仅是不同生产经济活动的组合,也是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组织结构的重新组合。

制度经济学认为,任何经济结构的发育都是由各利益集团谋求利益的活动促成的。在经济结构发育的可能性中,永远都存在潜在的经济利益。如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交易额的增加、新技术在生产上的成功运用,都会使某些成本的增率递减,或者在成本方面作等量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有更大程度的增长。这就要求变革现存的经济组织方式去获取潜在的利益。于是,主体利益集团中一些人看到了这些潜在的利益,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些人(或是个人、集团,也可是政府部门)组成行动集团,根据最大利润原则进行几种创新方案的比较选择,并充分估计到预期成本后开始制度创新。这就是农业产业化形成原因的最好注解。

农业产业化按组织结合的特点分有三种表现形式:一为松散式,二为过渡式,三为紧密式。松散式表现为,农户和龙头的结合没有任何经济约束,某一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是通过纯粹的、偶然的市场活动进行的。这种关系既不稳定也互相不负责任,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交易的对象随时可能变化。过渡型表现为各经济主体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协议进行交易活动,这些约束常常是合同或契约,期限可长可短。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协约由各方协商,经营和管理职能仍保持在各个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之内,但龙头企业起制导作用。紧密式的产业化除具有上述过渡式的特点外,参与的各方不仅有经济约束,更重要的是各方经营管理的独立性已经丧失,作为共同的出资方,组成新的企业主体,各自的经营管理权部分或全部丧失,生产计划、组织管理、经营策略、利益分配等为总公司或集团决定,各方进行统一的活动。在农业产业化刚刚起步时,很多经济联系都只是简单的甚至是无任何约束力的协议。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发展,这些经济关系都必须按照规范方式进行规定,以理顺经济责任和权利。同理,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也必将促使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由松散式向过渡式、紧密式发展。

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有着必然要求。在产业化中,各利益群体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很难自动地取得相互间的利益平衡。在利益总和既定的前提下,各利益群体将依据其所处的地位对利益进行分割,而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农民的竞争力总是最弱的。这就决定了各种以减少农民以外的利益群体拥有的利益来增加农民利益的办法,肯定会遇到种种阻力。因此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建立和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平衡工具或者手段往往是以利益在各环节上的分配是否合理为依据的。

利益机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益如何创造,二是利益如何合理分配。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是依据;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是利益机制的关键。创造利益的最直接主体,分为农户和加工、运销企业两级,他们都为整个体系的利益形成做出了贡献,都有必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水平,创造更多的利润。在农业产业化初期,在产业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对广大缺技术、少资本的农户的培训、扶持尤为重要。龙头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规模的不断壮大是整个产业发展乃至生存的关键。但影响体系利益规模的还有其他外部的因素,如市场环境、产业风险、经济区位等。在利益分配过程中,由于农户处于出卖原料的地位,作为价格的接受者,一般难以得到正常的利润,常常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加工和运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金投入多,周转快,利润较大,资金利润率常高于农业生产。为扶持农户生产,与之签定经济合作协议是分配利益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在这里,通过协调渠道或中介组织进行相应的监督,对于协议的公平合理是必要的。关于其他相关的经济技术服务部门如畜牧部门,其参与利益分配的方式常常是与产业化的结合方式有关。在松散式或过渡式的产业化形式中,服务费用往往是直接向农户收取,农户把它计入生产成本并转入农产品收购价中;或者是龙头企业与之签定协议,按协议收取费用。而在紧密式的产业化中,服务部门的服务支出作为一种投资入伙,按协议或按股份分取所得利益。

另一方面,在利益的分配上,除了要求公平合理外,还要求从产业整体出发,使得一定规模的利益刺激能够产生规模效益,使整个系统创造的效益最大化。这其中应该还包括为提高经济效率而相互寻找代表更高生产力的主体,并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结合活动,这就是效率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在发展之初,龙头企业资金报酬率是最高的,而农户与各服务环节的资金报酬率相对要小,这是由工业化生产和农业生产的一般生产率水平差异决定的。所以在此阶段,利益分配偏向于加工厂,而当加工厂达到一定发展水平时,其边际报酬率会下降。为稳定生产基地和服务体系,利益分配就应向农户和各服务组织倾斜。这是一体化建设中利益分配总是难以平衡的根本原因。

任何成熟的农业产业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许多共同性,即: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户签定产销合同,建立生产基地,提供配套服务;农民按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按合同收购、加工,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利润在各个环节合理分配,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经济共同体或农工贸一体化。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以下几项是关键性的工作:

1.明确各主体的职能和义务,划分各方权、责、利在农业产业系统中的关系。从性质上划分,所谓主体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政府部门。组织发动一个项目,特别是在当地商品经济尚不发达,龙头企业十分缺乏,国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单位经济力量薄弱的时候,政府的领导和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作用表现在:①组织有关部门就某一项目进行市场分析和可行性论证,资金、信贷、人员的安排和计划;②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管理,在龙头企业建设与管理、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给予财税支持;③作为产业化体系各方利益的监督者和协调者,对一体化内部各组织间的经济协议和利益分配提出建议,对经济纠纷进行公正的裁决;④对职能部门进行相应改革,为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需要指出的是,用政府行政命令组织服务组织会使产业内部交易费用过高,这已被相当多的实践所证实。所以,政府部门的角色、作用必须慎重处理。当农业产业化充分发展,或者跨越行政区域时,政府部门的这些行政性作用将逐步被觉悟的、有经济能力的各“经济人”之间的理性协作所取代。

企事业单位。作为投资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其经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单位本身,而且影响到从事这一行业的广大农户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加工厂在努力提高经营水平、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原料供应者——农户的生产也进行相应扶持,以取得农户的长期信任,获得稳定的货源。

农户。作为原料生产的主体,迫切要求与加工销售企业结成利益分配公平合理的共同体关系。

篇6

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优势

1、降低搜寻成本

在进行市场交易前,消费者需要获得所需要的商品及相关厂商的信息,不论是通过媒体、口碑还是自己挨家挨户的找寻,都必须付出信息成本。网络上寻找合适的商家与商品,消费者透过入门网站的搜寻引擎或分类目录、网络商店的搜寻引擎或商品型录,就可找到所需的商店与商品,甚至有智能型人软件帮助消费者搜寻并比价,使得消费者买到价廉物美商品,而且网络商店可以提供丰富的商品信息,大幅降低消费者搜寻交易对象与交易商品的信息成本。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必须透过感官获取信息,如香水、饮料、食物、或衣服之类的商品,甚至都可以在网络上传输。因此,网络交易对于降低信息成本的功能仍然有发展的空间。

2、降低契约成本

消费者上网购物,下订单买商品(签订契约)的成本明显降低,只要透过鼠标点击要买的商品并选填个人基本资料,完成网页上的订购程序,商家会立刻让消费者确认是否交易的条件与个人资料无误,就可以完成购买程序。另一项电子商务的订约成本优势是在议价行为,因为网络上消费者进行比价的信息成本很低,使得商家不易对消费者价格歧视,进而降低消费者网络购物的议价成本。

3、降低履约成本

订定契约之后,交易的完成还需要交货与售后服务。电子商务条件下,一旦货物或服务出现问题,客户可以随时将信息反馈到企业的信箱或网站中,可以与企业专门设立的网上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交流,在他的指导下实现问题的快速解决。所以,电子商务减少了冗余人员和售后成本,缩短了问题解决的时间和与客户的距离。网络技术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可以直接传输信息商品。可数字化的产品,如MP3音乐、计算机软件、电子书籍等,消费者可以透过网络传输取货,而实体形式的商品则仍然要透过现实世界的物流业将商品送交消费者。目前为止,网络商店提供消费者取货的方式与传统的邮购并无大差异,创新的做法很有限。送货、取货与验货的成本几乎完全取决于递送、运输产业的经营效率,如果缺乏有效率的相关产业配合,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的交易模式的出现,核心的动力在于交易成本的节约,而要充分发掘交易成本的优势还有待于相关产业的配合和相关制度的创新与规范。

发展电子商务的产业配合

1、厂商之间的生产管理与研发的协作

电子商务的交易必须获得生产与管理的配合,产业内的各厂商应能够有效地互通信息,改善各厂商的生产决策与生产作业流程。网络的出现使得企业间可以透过网络交易,进而加速产品的生产流程。相对于传统的交易方式而言,电子商务的存货管理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例如:美国戴尔计算机网站,从顾客处取得订单,然后再依订单内容组装计算机。通过订购与制造系统的整合,戴尔可以在短短几天内组装好计算机并完成运送的工作,尽量将存货接近于零,在减少存货的同时,降低了存货面对计算机产品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的技术耗损。若特定产业的产品,是由产业内上中下游厂商共同协作完成的,则产业内各厂商能否加强彼此合作关系,成为影响新产品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网络,产业内各厂商可以集思广益,研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如美国波音公司为了改善飞行安全,研发更稳定的零件与更安全的技术,通过其网站建立起与机体制造商、零件供货商、引擎工厂、以及航空公司乃至全世界各大学以及研究机构交流平台,通过网络整合了外部资源,改善了产品的研发,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网络技术产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与网络技术是否发展成熟关系密不可分,电子商务的发展强烈依赖技术提供者的创新进步。这些网络技术产业包括:一、上网工具:随着个人计算机价格愈来愈便宜,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率提高,而且随着技术进步,上网工具越来越多,手机、PDA,甚至是信息家电,可以预见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愈来愈蓬勃。二、网络基础产业:网络上传输信息的量以及速度,将影响电子商务是否能蓬勃发展。技术的进步要能够保证增进网络上信息传输量和速度,从而提升网络顾客的满意度,带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三、网络服务产业:即在互联网上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虚拟企业应该满足网络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或传统企业E化程度高,能够有效通过网络传递自己的信息和服务;四、网络应用软件产业:透过网络,网络商店可以搜集到顾客的信息与提供顾客信息,是否能有效利用信息,将影响网络商店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五、搜寻信息技术产业:搜寻信息技术的进步,将影响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3、网络公司之间的超级链接

超级链接是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绿色通道,通过超级链接可以是顾客便捷地游走在各企业间,降低顾客搜寻商家的信息成本,进而增加公司交易的机会。网络公司间通过超级链接,增进网络公司彼此合作的机会,进一步增加网络公司的交易量,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种产业发展依赖整体规模的特性使得厂商的经营成果格外受到产业发展的影响。个别厂商的经营策略必须考虑产业内其它厂商的做法,厂商之间的合作显得重要。即使是销售同质商品的厂商,都有利用超级链接来扩大吸引顾客来源的效果。这种网络上电子商务的合作特性与传统的市场竞争相当不同,电子商务的超级链接关系之下,即使是生产经营同质商品的电子商务企业或厂商,在面对相同顾客群的时候也并非处于竞争关系,相反,各企业可以通过获取信息的便捷形成合作互惠的关系。

4、物流业的配合发展

电子商务所交易的实体商品仍然要透过物流业配送,才能完成交易。物流业的送货速度是否够快、送货范围是否普及、送货量的多寡,都将影响网络交易的结果。因此,发展电子商务,需要有效率的物流业配合,发展才不会受阻。网络购物兴起后,许多电子商务都在送礼购物的旺季遭遇送货困难的问题,而必须改变平时承诺的送货时间。为了应对送货问题,业者采行的做法只是尽量提供有关的信息,降低消费者上网消费的取货成本。例如:amazon网络书店,在顾客下单的几分钟内,顾客就收到确认订单的e-mail,书籍寄出后,顾客会收到书籍寄出通知,并且可以上网查询订单进度。Amazon还设立了大型仓储中心,以期加快物流速度。

5、金融业的配合发展

信用卡是网络上最便捷最常见的付费方式。信用卡支付是否安全,将影响网络交易的发展。除了信用卡支付,网络上其它支付方式,仍在研究发展。未来,网络上货币的支付方式可能将呈多元化。方便又安全的支付方式,将能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发展电子商务的制度规范与创新

1、法律与社会规范

电子商务交易的契约同其它契约行为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与约束。电子商务所创造的新的交易模式可能超出原有法律的规范范围,因此网络交易的发展必然要求有新的法律规范相适应。法律规范是否能促进网络契约的进行、以及有助于电子商务发展,将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一些法律规范的提议应运而生。例如:电子签章法:其主要意涵有三项,一是书面文件可以用电子文件取代;二是传统签章可以用电子签章取代;三是电子签章的有效性,包括有效期间、认证的机构与适用的范围等等,可以由交易双方自行约定。其它广受讨论的网络立法项目还有:隐私权保护法、黑客犯罪防护法…等等,大都与近来网络活动的弊端有关。除了正式立法的法律规范之外,电子商务的交易需要也引发许多提高交易安全或降低履约成本的业务措施。是否需要特别制定网络法律来规范虚拟世界的经济活动,仍有待商榷。原因是法律程序的变动速度是否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网络技术变动。同时,电子商务交易的将交易活动的涉及范围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领域,不在仅仅局限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如何实现跨地区、跨国的法律规制还需要国际间的配合。

2、创新的制度环境

法律的规范与防堵对于网络科技的创新的影响是消极的,而且可能是负面的。制度因素的考虑并不只限于法律与政策,更重要的机制存在于经济诱因结构与社会文化。要鼓励电子商务所需要的技术创新,最直接的力量还是在电子商务的利润。只要让市场经济的诱因机制能够运作,电子商务的潜在利润将会是诱发技术创新的巨大动力。即使在解决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方面,市场经济的利润诱因将会鼓励企业发掘出有效的做法,提供企业决策上做到加强交易安全、保证履约,以及防范交易弊端的效果。在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环境之下,电子商务的实质利益能够促使厂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并且解决网络交易的交易成本,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厂商决策层面应该并不构成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在产业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社会制度的形成。

在制度规范方面,首先要考虑的制度变动方向的抉择。电子商务必然将对社会原有的规范造成重大冲击,许多原本技术上不可行的交易会因新的交易方式而变得可行。社会规范的取向应该偏向与容忍创造性的破坏。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社会文化中形成制度的机制。制度的变动可以是政府的政策或法律所推动的,但更大的力量是来自社会大众的互动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在面对创新技术的冲击时,社会大众如何学会和掌握新的交易模式来应对环境的变迁至关重要,因此,逐步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必须在社会体系中建立。事实上,知识经济的意义正是社会大众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知识,因而能够形成适应创新技术的制度,进而鼓励技术的创新。

篇7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力,政策

 

竞争力研究先驱波特教授认为存在四种范围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或区域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产业集群作为联系企业、产业和国家经济的桥梁,在提升各种竞争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如今,集群竞争开始代替企业竞争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世界范围内各种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及其在资源和市场上开展的争夺,使得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

随着人们对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认识的深入和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竞争实力的展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概念逐渐明朗起来。到目前为止,有关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解释可归纳为三种观点。

1.因素观点

波特对产业集群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钻石模型。波特(1998)认为,如果将一个集群看作一个整体,其竞争力取决于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者;需求状况;相关的支持产业;要素状况,包括气候条件、劳动力供给和技术供应、薪资水平及生活费用、税收、研究机构、政府支持等方面。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李勇等(2004)对波特的解释进行了补充,认为产业集群的机构稠密性、根植性、创新能力、战略定位、文化和制度特征等六个方面才是构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朱方伟等(2004)提出了从传统产业集群到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围绕生产要素而演进的规律,传统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要素是低层次的、基于资源禀赋的基本生产要素,只具有静态比较优势;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要素是高层次的、基于知识集聚的高级生产要素企业管理论文,具有强劲的动态竞争优势。“因素观”认为,各因素的质量水平决定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因而强调的是质量导向。

2.结构观点

横向结构观点认为,集群内企业间存在生产、市场、技术、采购、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关联,同时又存在基于声誉、友谊、相互依存和利他行为的竞合关系,因此产业集群是拥有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自学习属性的网络组织(Ahuja,2000),功能差异化程度和网络密度以及网络凝聚力、网络集中化、网络基础设施质量等构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Kr-tke和Stefan,2002;Tracey等,2003)。而纵向结构观点(如Manuel,2001)则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是集群内三个层面竞争力的综合:企业层面的竞争力来源于所有企业及其之间的关系作用;集群层面源自于集群的组织管理、联合行动、相互信任、经济外部性等的作用;国家层面来自于集群所能利用的宏观经济、政府支持行为、政策体系等的作用。Stamer(2003)将产业集群竞争力扩展为四个层次: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宏观层次和兆观层次。前三个层次的竞争力与Manuel的划分类似,而兆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集群面对全球竞争的区域品牌、应对外部竞争等方面的竞争力。集群纵向结构的层次性为横向结构提供了整体演进路径。结构观强调了产业集群的关系导向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由内到外、由低级到高级变化的动态过程。

3.能力观点

Lynn和Fulvia(2000)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就是集群的能力,主要体现为集群的创新能力论文怎么写。张辉(2003)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就是两种能力:一是学习效用和区域资源利用能力;另一是对不利于集群发展的多种因素的经济规避能力。Pekka(2004)强调从集群提高生产率和创新绩效、发挥正的专业化效应、推动正的外部性和知识溢出、增强企业间协同作用、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等五个方面的能力来理解产业集群竞争力。能力观强调产业集群的功能导向,即强化集群与环境的关系能力,引导内部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鼓励参与市场竞争,优化集群的整体绩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综合上述三种理论观点,产业集群竞争力概念可以定义为:是以产业集群的各种资产要素(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等)为基础,以企业间的动态网络关系及其层次性递进为运行方式,具有对环境的利用能力和规避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能为产业集群的整体绩效带来实质性功效的强劲竞争优势。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落脚到竞争优势,是因为竞争优势能概括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结构”和“能力”三个属性,而且最根本的是产业集群较强的竞争力在于其所拥有的持续竞争优势。

二、产业集群政策与竞争力

产业集群政策是政府外加给集群的,集群政策的行为主体是集群所在地的各级政府。产业集群因其拥有突出的竞争优势而一直被政府作为繁荣区域经济的政策工具,但如何发挥集群政策的作用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却成为政府所面临的难题。产业集群的传统政策倒不少,归纳起来有表1所列的几种,但大部分产业集群政策都是在集群危机发生后作为补救措施实施的企业管理论文,或者与传统产业政策毫无区别,没考虑到集群政策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联系,也没有顾及集群政策的系统性和连续性(Gorman和Kautonen,2001)。

表1 传统的产业集群政策

 

政策种类

政策内容

以企业为导向

为企业提供融资、发展咨询服务和培训人才等

以增强集群吸引力为导向

鼓励集群内部投资,吸引区外的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经济资源向产业集群集中

以服务设施建设为导向

物质设施、知识设施、特殊服务和技术中心的建设

以信息为导向

技术、市场、出口、业务等信息的收集、存储、流通和交换

以培训和研发为导向

支持教育、培训和研发项目

篇8

[关键词]电视包装节目栏目产业化

一、电视包装的含义

电视包装目前已成为电视台和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它的定义是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甚至是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这些外在的形式要素包括声音(语言、音响、音乐、音效等)、图像(固定画面、活动画面、动画)、颜色等诸要素。

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如今电视观众每天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是几十种类型的节目和栏目。各台、各频道、各栏目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观众既有主动的选择权,又有非常大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包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重视商品的包装和广告推介是商家们的必要策略,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包装应该和商品的发展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作为同时播出的几十个频道来说,电视观众选择了你,是你的成功;而没有选择你,你的一切辛苦和投入就等于零。要观众选择你的重要条件是了解你,包装则是了解你的最直接的手段。

二、电视包装要素

1.形象标志。无论节目、栏目、频道都有一个CI形象设计,也就是最基本的形象标志,这是构成包装的要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形象标志有各种变化,但“包装”构成的要素一般是比较稳定的。频道的形象标志,一般展现在角标和节目结尾落幅上。好的形象标志的设计,能使人过目不忘,深入人心,能使观众快速判断出自己看的是什么节目、什么频道、什么台,便于观众一下子就捕捉到想要看的节目,所以形象标志设计对于电视包装是非常重要的。

2.颜色。根据频道、栏目、节目的定位,确定包装的主色调。主色调可能是单色,也可能是复合色。如中央台一套是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所以其主色调以蓝色为主,凸显一种冷静、客观的形象;CNN基本也是蓝色基调;文艺性的频道和栏目在一般情况下是暖色调,色彩相对艳丽一些;凤凰台是以艳丽黄为自己的主色调。所以,颜色设计是电视包装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的基本要求应该是颜色协调、鲜明、抢眼,但不刺眼,能与整个节目、栏目或频道的基调相吻合,能保持和节目、栏目、频道的风格相一致或给予有效的补充。

3.声音。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音效等诸元素。声音在电视包装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在好的电视包装中,音乐应和形象设计、色彩搭配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无需看到画面,观众就能判断出是什么频道和什么栏目。

三、电视整体包装应遵从的基本原则

随着我国电视包装的不断成熟,以栏目为产品,以频道为品牌的包装模式已经成为目前大家所倡导的整体包装理念。而电视整体包装应该遵循两大基本原则:

1.统一性原则。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应该遵从整体包装的统一性,首先是识别整体包装的元素包括标时、音乐、颜色等都应该相对统一以形成整体效果,节目包装/栏目包装应该在整体的频道包装统一原则内实现自己的包装特色,节目/栏目形象应从属于整体的频道形象之下。

2.规范性原则。电视整体包装的统一性要有科学的规范化操作作为保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落实到日常的节目和栏目当中,才能确保整体包装的具体实现。

四、电视包装的形式

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包装有多少种形式,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总的来说应包括下面一些形式:

1.以形象标志为主的频道标志的位置设置和出现方式的设计。

2.电视台或电视频道的形象宣传片。

五、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的关系

1.电视包装是电视产业化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品牌化战略的具体体现。电视作为中国百姓的精神大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满足电视文化市场的需求,频道在不断地增加,节目在不断地扩充,同时也使本来竞争就十分激烈的电视收视份额更趋白热化。如何能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建立自己的独特专业频道,在收视分流严重的情况下,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这里,电视频道的整体包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视节目作为文化领域的一种特殊产品,也应该同时兼备形成产品的两大体系,第一是生产体系,第二是营销体系,所谓电视节目成为产品的营销或称为宣传,就是电视包装,而品牌化战略应该是我们提升产品知名度、促进产品销量的重要手段。按照电视节目产业化的发展规划,我们提出了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总体计划,为电视的总体包装提供了前提。反过来说,电视包装的品牌化战略会更加促进电视节目产业化的发展。

2.电视包装使电视产品在市场营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电视包装不是节目策划,它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起重要宣传和推介作用。电视包装的基础是包装策划。我们去市场上买东西,总是被外观美观,造型新异的产品所吸引。成功的产品外包装和外部造型会刺激购买者对该产品的购买欲。一个产品经过包装后介绍给市场便能有效地吸引顾客。这种注重产品包装行为的营销方式,能在顾客心里树立起一种品牌意识。高水平的产品包装能使产品在市场中从众多同类中凸显出来。近年来,包装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包装这个概念,在商品社会中的各个角落不断蔓延、渗透,形形的包装活动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在电视领域,品牌作为一个频道的标识,给频道注入了巨大的无形资产,从而使频道在电视节目市场化经营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温秀娟崔文新:浅谈电视节目包装的误区[J].电视研究究,2002,(8)

篇9

【关键词】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金融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构成现代市场经济最主要的方面。随着麦金农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被提上日程。在国内,学者如王广谦(2002)、胡鞍钢(1999)等对于整体金融发展状况也做了大量研究,在关于区域金融发展的问题上,谈儒勇(2002)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做了实证研究。张军洲(1995)以“中国区域金融分析”为题探讨了地区金融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周力、王子明(2002)对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做了实证分析。

但现有文献对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较为罕见,大多只集中考查一个地区,缺乏对多个地区的横向比较,因此就无法看出在不同产业结构水平、金融结构程度下,金融支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区际、省际、甚至省内发展差距都极不平衡的大国,因此必须注重国内的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而不能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在各地区的作用统一而论。

二、原理分析

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可分为两方面:一是通过金融市场运作影响产业的资金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二是通过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同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作用。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的总体机理可以表述为:金融—影响储蓄、投资—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资金存量结构——影响产业结构。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经营体制下,利用金融市场运作来影响产业的资金供给与需求主要是通过两个不同性质的市场,从两种作用层次不同的渠道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一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信贷市场通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将其所集聚的资金向不同的行业进行分配。二是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证券市场通过一级市场的发行和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为企业筹集所需资金,并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金流向。

而金融政策配合产业政策共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作用是通过政府制定实施政策性优惠贷款,对商业性贷款的政策担保等金融措施,将资金引向素质好、技术可行和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和项目上,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

三、实证分析

下面选择了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地区的相关数据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实证进行分析。既从时间的纵向跨度上说明单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也从横向的截面比较三个地区在产业结构、金融结构以及二者的关系。以下数据均来自于北京、上海及广东省各年的统计年鉴。

1、产业结构现状比较

从表1可以得知,横向比较而言,上海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而北京的第三产业最为发达,而广东仍以第二产业为重,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在三者中最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最低。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以省为计算单位,广东省内还包括许多第三产业较为落后的城镇,因此在结构上第一产业的比重还很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广东以工业为主,服务业水平还有待提高。

从绝对值的增长速度的横向比较来看,北京第三产业在三地中增长最为迅速,上海与广东在工业上增长平均速度相当,但广东近几年在第一、二产业中增长都是最快的,第三产业反而保持较小增长。

与它们各自的GDP比较而言,各地的第一产业与GDP增长速度有明显差距,GDP的增长对于上海、广东来说主要由第二产业带动,而北京是由第三产业带动(见表2)。

综合上述两表可知,北京的第三产业最为发达,在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是按“三二一”发展,而上海与广东依旧还是“二一三”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同时广东的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未来产业调整的压力较重。

2、金融结构的现状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在结构方面,除上海有少数的固定投资资金来源于债券以外,北京、广东在这方面的数量均为零。这表明三者在利用债券进行融资方面的改革做得还不够,以后应注重扩充这方面的资金来源。而广东的自筹资金比重最高,都占到70%以上,其次是上海,最后是北京。同样现象也出现在利用外资方面。北京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例较其余二者大得多,上海、广东只有一两个百分点,而北京的国家预算资金虽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保持在总比例的10%以上。在国内贷款方面,北京无论在绝对值还是结构上均呈明显的快速上升趋势,到2005年比例几乎占到30%。上海在这方面比较稳定,在2005年甚至有轻微的下降,下降的资金部分由自筹资金所代替,广东在贷款的比例上最低,一直不到20%,与它在自筹资金及利用外资的优势上差别明显。广东的民间资本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强有利的支撑,但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持,而单一的依靠自筹资金的融资结构必然会显示出它的缺点。因此,必须逐步大力发展其他融资渠道,如国内贷款及债券、证券市场。金融支持体系必须为高新技术的不断升级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才能保证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能获得充足的资本投入。

3、金融对产业结构的支持比较

(1)存款增速。存款表示各地区可动员的储蓄额,也是各地区重要的金融资产。存款余额实际上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体现,经济越发达则资金来源越多。从表4可以看出,上海、广东的存款增长速度在2001—2003年持续增长后在2004年开始回落,而北京在经过2003、2004较低后,2005年又重新到达增长的高峰期。横向比较来看,2001—2003年,广东的存款增长速度比起上海、北京有较大的差距,但2005年有明显改善。

结合GDP的增长速度,我们可以看出,在2002、2003中,上海的存款增长速度都远高于GDP的增长率,说明在上海地区资金非常充裕,完全能支持GDP的发展,甚至GDP的发展、投资的需求比不上资金的供给速度。但在2004、2005年存款增长速度已经低于GDP的增速,资金的短缺开始有所显示。在广东除了2004年外,其他年份两者数据相差不是很大,说明资金利用率较好。北京在2002、2003年也同样出现了上海的情况,但在2004年的调整后,2005年存款又有了快速的增长,保证了产业结构升级所需的资金来源(见表4)。

(2)各地贷款比重。如果将存款资金存量及其变化看作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结果,那么贷款资金的配置就是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贷款存量也是各地区的一种重要的金融资产。贷款水平的差异也是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不一致的原因,从而导致各地经济增长水平的差距(见表5)。

利用贷款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的比较可以衡量贷款投放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均衡及贷款的投入产出效益。从表5可以看到,三个地区在2004、2005年的贷款增长速度都有了明显的放慢,这与融资渠道的扩展分流了部分银行客户是分不开的。

同样地,原在2002、2003年贷款速度远高于同期的GDP增长速度,但在后两年就有所回落,贷款投放速度不及GDP增长速度,这说明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不再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而有了其他的途径。从贷款的投入产出效益来看,广东在这方面增量百元的贷款产值最高,而北京最低,上海居中。说明广东贷款的质量较好,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最大。

(3)非金融企业融资的结构。除了银行贷款外,非金融企业的债券、股票等融资渠道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表6来看,广东非金融企业的贷款比重很高,而债券融资几乎为零,股票所占比例也很低,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北京的债券融资比重在三地中最高。根据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第三产业是发展方向,第二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第三产业吸纳贷款的能力弱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高端化使其对贷款的需求集约化,对北京贷款的整体规模增长产生深远影响。2005年,北京直接融资加速发展的图景变得越来越清晰,短期融资券井喷式发展、企业债发行提速、更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涌现、几乎没有悬念的IPO和再融资功能的恢复、境外股权融资都将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资金逐渐转变成由直接融资提供,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度有所下降。单就短期融资券而言,2005年在京企业分到接近60%的份额,达到834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对北京的银行贷款替代总量在400亿元以上。因此,应在此基础上,更大力地发展股票、债券融资。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2005年的人均GDP,北京、上海、广东这三地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践说明,这一阶段经济发展上有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迈进、服务业占很高比重、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特点。金融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及政策建议。

1、提高金融资源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配置作用

产业结构中的金融支持使有限的资源通过金融市场流入某一行业,从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业范围选择必须使有限的金融资源流向一些关键性的产业,使有限的资本与经济效果好、发挥潜力大的产业结构在一起。因此,金融资源必须更多地配置到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如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发展具有潜力的电子信息、新医药、新材料等行业;同时还要着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不断地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资。

2、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扩充融资渠道

在工业化初期要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建立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客观上需要巨大而旺盛的投入资本,就必须要依赖于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加上政府部门能够比较容易地通过控制银行等间接金融的利率水平,此时间接融资比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有明显优势。但现在,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面临产业退出、转型。同时,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进入形成期和扩张期,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尽管还可在信贷资金支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存在流动性差、缺乏持续性、不易变现等固有缺陷。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以证券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体系整合产业资源的积极作用,克服间接融资方式的上述不足。

3、充分利用金融资源的产业范围选择作用

金融资源相对于其他生产因素具有易于分割、流动性较强的特点,便于配置到优势企业中,不仅优化产业内部的资金循环(存量资本),而且能够吸引社会其它资金(流量资本)流人这一产业,对特定产业的发展起到加速作用,因此利用金融市场,通过对金融资源的配置,还有利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另外,企业发展的约束、创新机制的培育也需要金融资源的参与和支持,由资本意志对企业的各项行为进行表决,有利于企业各项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峰:论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的作用[J].金融研究,1996(11).

[2]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10).

[3]谭中明:金融杠杆在江苏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J].农村金融研究,2001(6).

篇10

一、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管理难,远不如抓其他行业见效快,容易“吹糠见米”出政绩,有些地方对发展林业有畏难情绪。有的只看到林业的直接效益,而忽视林业放大效应,对林业所蕴含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视而不见,大搞掠夺式经营。有的盲目乐观,远看绿油油就行,不顾近看水土流现实,看不到发展林业的紧迫性,缺少抓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认为林业生产只是林业部门的事,看不到林业的社会属性,兴办林业的积极性不高。

2、产业体系欠发达,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一是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组织少,产业链条短,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林产品基本上未进行深层次开发,实行的是木材卖“方”,楠竹卖“根”、杜仲卖“斤”的原始经营方式,把资源增值的潜力拱手让给了别人。二是市场开拓不力,销路不畅。如水果大路品种较多,名特稀果品、错季果品、优种杂果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加之对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力度不够,更新换代意识不强,造成品种档次低、质量差、名牌少,缺少特色,市场竞争力弱。三是资源结构不合理,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全县优质用材林资源少,长期以来都是松、杉一统天下,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高效经济林比重偏小,枫、杨、桤木等速生品种较少。果树中柑桔比例偏大,优种板栗、核桃等干果比例偏小,柑桔中大路品种较多,名特稀果品、错季果品、优种杂果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3、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难,林分结构不够合理。林业发展的核心是可持续利用,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由于我县乡镇财源普遍偏窄,林木就成为乡村两级最主要的“金库”,近几年,乡村修路、改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马较多,很多行政村把不该砍,不能砍的林木变现用作项目配套资金,但在大量砍树的同时,又不重视造林,结果有林地变疏林地,疏林地变残林地,残林地变荒山,人为地斩断了林业可持续发展链条,导致林分质量下降。

二、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途径

1、优先发展速生丰产林。通过定向培育,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推广杨、桤、枫等速生树种,建立大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多种间作形式,以短养长,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利用三年的时间,在零阳镇、零溪、江垭等地发展2万亩林牧型速生丰产林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及建设以澧水、零溪河、环黄石水库等河堤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带。

2、稳步发展名特经济林。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一是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柑桔、梨、桃、李等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糖柑、葡萄、板栗、核桃、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品种面积。二是调整品种结构,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推广增产、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三是不断优化布局。按照适地适树、适当集中的原则,立足现有规模优势,将果树在高产区集中发展,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重点抓好以零溪、江垭、苗市等乡镇为主柑桔基地和金坪、岩泊渡、朝阳优质杂果基地的示范建设,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

3、加速发展苗木花卉业。把苗木花卉生产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扩大速生常绿灌木生产规模,促进花卉多元化发展。以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积极培植一批苗木花卉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发展一批“苗木大乡”、“苗木大镇”。鼓励五雷山、万福温泉、江垭温泉周边区域和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4、大力扶持林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要通过限小扶大、扶优汰劣,推进林产品加工业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方向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零阳镇为中心的木材加工和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积极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林产品市场为依托,生产、加工、销售相互衔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明显的现代林业产业。

三、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建议

1、提高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周边不少县市区面向市场积极调整结构,拓宽了市场,带动了产业发展。如常德鼎城区石板滩镇将花卉种苗作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以调整为主线,把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品种调新、档次调高,建成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苗木生产基地,还有石门的柑桔产业,通过结构调整,不断做大做强。时不我待,我县要选准市场方向进行结构调整,运用产业化手段把林业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2、面向市场需求调整结构求发展。一是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市场引导,来上项目、办企业、搞新产品开发和调整产品结构。二是认真研究市场。准确定位,有针对性的制定竞争策略和措施,避免出现无序生产和盲目投资。三是大力开拓市场。实行名牌战略,不断提高林业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流通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产品促销、展评活动,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3、以龙头带动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让龙头企业多起来。选择一些有市场、技术有保证的新项目,及时立项,以项目为载体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大力扶持、加强管理,让龙头企业强起来。资金扶持要多向龙头企业倾斜,提高龙头企业适应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办好林果产业协会,提高林农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建立林业开发新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采取“基地+农户”、“基地+公司+农户”、“基地+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摊”为核心的利益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