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3:1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盈余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农业上市公司的产品具有弱质性并且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为了提高经营效益、降低风险,农业上市公司大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尽管采取了多元化发展模式,由于受到农业自身特点的限制,农业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削弱了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上市公司管理层理所当然会在其偏低的会计盈余上进行粉饰;或者为了获得政府补贴及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通过提高其会计盈余来进行盈余管理。
(一)内部动机
1、农业行业弱质性的特点。
农业对自然高度依赖,容易受到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加之基础薄弱,使得农业具有弱质性。尽管政府极其重视与支持农业的发展,投资周期长以及投资利润低下、多元经营决策失误、主营业务衰退等问题,使得农业企业整体业绩欠佳,因此农业企业的管理层为了提升业绩或者面对监管的压力有充足的理由进行盈余管理。因而,可以认为农业行业自身的弱质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盈余管理的发生。
2、农业企业筹资困难。
农业企业筹资主要有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方式。内部筹资主要是利用自有资金。自有资金的持有数量主要取决于经营业绩,我国农业企业投资利润低,整体业绩表现欠佳,自由资金的利用程度是有限的。外部筹资主要是债务筹资,包括发行债券、股票或者银行借款等方式。不论是发行债券还是发行股票,我国相关法律都有相关规定,尤其是对净资产收益率有严格的限制。对于投资利润低、总体经营业绩欠佳的农业企业来说,外部筹资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筹资困难是农业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
(二)外部动机
1、政府优惠政策的诱导。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不仅关乎老百姓的生存问题,还决定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因而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发展都给予高度支持,如:税收减免、出口贴息、财政补贴等。然而获得政府的支持是有条件的,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对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动设施项目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扶持对象为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获得政府补贴,农业企业必然会利用盈余管理来弥补企业自身不足之处。
2、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在我国,公司进行上市必须遵循相关的规定,只有满足了各项规定的公司才能挂牌上市。具体要求包括:上市公司必须保持连续三年盈利,三年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三年累计净经营性现金流量超过5,000万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且无形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超过20%,过去3年的财务报告中无虚假记录。因此,上市公司有理由通过盈余管理操纵业绩以满足上市要求。农业企业也不可避免的为了能够上市而进行盈余管理。
三、结论和建议
篇2
1.资产减值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它们就会采取盈余管理的行为,以此向社会投资者展现企业的良好经营数据信息。虽然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目前会计准则仍然允许企业进行一定的盈余管理:首先企业资产减值迹象的认定存在主观性。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等明确规定了企业资产减值的迹象说明,但是毕竟对企业资产减值的描述与认定是依靠会计人员的判断,因此当企业出现资产减值迹象时,企业管理者可以要求相关人员对出现的资产减值迹象不做处理,以此保持企业理想的盈余情况;其次信息不对等给盈余管理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在资产市场中,由于社会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因此导致企业往往会利用信息不对等因素对某些会计信息进行隐藏和掩盖,以此实现自己的目的。
2.盈余管理推动了资产减值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资产减值理论发展起步相对比较晚,从1992年资产减值制度的建立到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资产减值的理论与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尤其是新的会计准则对理论上遏制企业运营资产减值准备操作利润的行为,使得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越来越完善,因此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企业通过资产减值操作利润的动因
盈余管理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在会计核算以及其它会计事项的评估上,进行利润调节实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良性的盈余管理能够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而恶性的盈余管理则会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利润进行调整,以此达到自己的私有目的。恶性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企业通过资产减值操作利润的动因主
要是:
1.融资动机
随着企业之间的不断竞争,如何获得更多的融资是企业在市场生存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外界对企业进行融资的前提就是要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企业为了获得外界投资者的关注,并且取得他们的融资支持,企业就会采取资产减值的方式提虚高企业的利润,让外界认为企业的盈利水平比较高。比如企业针对债务性融资,企业就会采取比较谨慎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防止资产规模缩水和经营利益出现较大的波动。
2.绩效业绩粉饰
绩效动机主要是企业为了美化自己的经营数据而采取虚假采取信息的动机。绩效动机是企业通过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原因,以上市公司为例,上市公司为了得到配股增资的目的,上市公司为了满足“上市公司超过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的要求,上市公司就会采取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手段调节企业的利润。另外当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之后,其就会面临被取消上市资格的风险,因此上市公司为了保留上市资格,它们就会采取资产减值准备实现亏损转换。
3.夸大损失的动机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经营亏损的现象出现,而一旦出现经营亏损,尤其是当出现因为经营管理者的错误行为而导致企业亏损之后,企业管理者就会采取资产减值的方式实现对企业亏损的说明,以此将自己的行为脱离出来。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私有目的,比如私营企业为了少缴税,他们就会采取资产减值的方式,降低企业的盈利,鼓励夸大企业的损失,实现企业管理者的私有利益。
三、规范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策
1.完善资产市场机制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资产价值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价格体系,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市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保证企业资产发生减值时能够及时计提减值准备,并且为资产减值准备提供具有的数额参考,所以我国要建立完善的资产市场机制,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要发挥监督职能,积极利用监督职能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确认。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体系,通过对资产的科学评估,降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篇3
(一)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会涉及到财务工作,无论购进设备、原料,还是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或进行市场宣传与销售,都有财务活动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之中。同时,财务管理工作是对企业发展必须的资金链条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又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须的参考,从而促进企业的科学决策创造条件。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工作。
(二)财务管理是避免经营风险的保障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始终存在,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将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经营目标的偏离甚至倒闭。而财务管理则能够提高企业风险预警能力,并针对企业风险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这样,当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甚至财务危机时,财务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就能够提前进行预判,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
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价值指标,既是企业决策的依据,又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对企业经营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并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出解决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在市场竞争中立住脚。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是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树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财务管理既承担管理功能又承担监督功能,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组织、分析、评估和控制,从而使企业经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重视财务管理的理念,真正把财务管理作为服务于企业发展大局的工作,才能把财务管理放在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
二是健全财务管理机制。要从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环节着手,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使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能够紧密联系,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三是完善企业内控机制。这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维护会计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并促进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企业应重视内控部门的建设,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分工互相促进互相监督,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创新;文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和发展,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一样已经承载着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任。我国民营企业要不负如此重大的历史责任,就必须从管理上进行艰苦卓越的创新。唯有进行管理创新,民营企业才能得到更高的发展,才能再次铸造如同初始创业时期获得的辉煌。而在所面临的困境中,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首要的和最艰难的是面对其所处的内外文化的制约。
一、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民营企业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和水平的。除了极少数规模庞大的知识型企业,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实行家族化、高度集权化的管理。面对新形势,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暴露出很大的缺陷,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发展,管理上的创新是关键环节。
(一)管理创新是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民营企业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必然要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否则就难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很多民营企业的教训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回顾三株企业兴衰的历程,庞大的营销网络使“三株”迅速崛起,但由于监管失控,企业的管理创新跟不上资产规模的扩张,使企业由兴转衰。从组织内部的运行和功能来看,由于资产规模的增大,企业的组织也变得比过去复杂得多,信息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规模的扩大内外信息都比较混乱,甚至有些企业下属的违规行为直到造成很大的破坏才被发现。因此,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再造一个企业内部的组织,使得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迅速及时,为决策领导层引导和控制企业向既定的目标发展搭建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二)管理创新是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需要
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一部分优势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民营企业里,企业的战略管理尤其突出。但遗憾的是,民营企业大多没有战略管理的意识,对自己的市场定位、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等都缺乏清醒的认识。受过去创业阶段沉淀下来的观念影响,企业决策者仍然把企业的发展当做一个投机的行为来处理。而对于进入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民营企业,则必须通过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来赢得竞争的主动权。这类民营企业属于科技型企业或者更高层次的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技术研发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无论企业组织还是运行机制,都必须适应知识管理对组织虚拟化的需要,这对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都是一个全新的变革。
(三)管理创新是利用人力资源的需要
在初创阶段依靠创业人的胆略、企业主的社会资本和敏锐果敢捕捉机遇的个人能力,民营企业在过去短缺的产品经济中得以迅速成长。但是,民营企业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克服过去依靠企业主个人能力推动企业发展的陈旧观念,通过吸引人才,把人力资源培育成企业持续发展最强大的基本推动力。民营企业由于先天管理的不足,无论是在吸引人才还是人才培育和使用等方面,都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竞争的需要。民营企业应在管理上围绕人才的成长,并发挥其潜能进行改革创新,在进行组织设置、制度安排时,注意关注人才的多层次需要。这样必定能强化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四)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战略进程的需要
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战略过程,需要有一个正确的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战略规划应随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而转变,而这个转变过程就是围绕着企业适应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创新过程。
二、民营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文化困境
(一)落后的文化观念
1.传统文化中以家作为主要经济单位的观念,是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化管理模式的文化基础。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家”是经济的基本的单位。家的经济功能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物质财富的占有。而且在家中强调“孝”,它是一种充满经济利益关系的人文精神。“孝”使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具有经济上的决策权,同时子孙必须服从家长的意志,维护整个家庭的经济利益。这是企业老板以家长的方式支配和控制企业的观念基础。
2.传统文化中主要依靠血缘亲近而建立组织内部相互信任的关系。资历辈分或是和老板的亲近程度对获得企业管理职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是先安排企业老板的某个亲属在一个管理职位,如其不能胜任,再找一个能力强实干的副手配之。但这样的能人要接受这个亲属的控制很难发挥应有的才能。这种血亲文化无疑是不利于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过分依靠和注重社会关系等人情观念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值得反省的。“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句俗话就透视着我们文化中的人情观念。一方面,结合亲缘信任的因素,人情关系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任命的一个依据。另一方面,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社会资本才可能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和水平。这也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建设落后所导致的一个现象,它和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情观念结合,相互强化,一起发挥作用。非正当地依赖社会资本和人情关系不但容易滋生社会腐败行为,也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道德危机
目前,就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的家族化管理模式来说,其最大特点是由企业的所有者及其亲属直接经营企业,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企业管理要跃上新的层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经环节。其中首要的是实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实行董事、监事和股东三会监督机制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委托的关系。而要构建这个看似简单的关系,首先就要面对诚信缺失的道德危机。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旧体制破除,新体制又不可能一步到位确立,因此在经济交往和管理中,经济欺诈时常发生,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制约经济高效运行的障碍。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授权经营的制度。由于缺乏信用环境和信用平台,民营企业老板在目前的经济环境里,普遍对员工存在信任问题。由于这样的道德危机,民营企业主难以按管理的要求充分授权经营者,而经理对下属也就难以放手,必然加强对员工的自利的限制。委托的实质,即授权经营的意义就难以达到。所以民营企业在管理创新上都得而对这样的道德观念的障碍。
(三)落后的财富占有观念
企业老板落后的财富占有观念也是管理创新的一个拦路虎。从法律形式上讲,企业财产属于民营企业老板是没有异议的。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份财产也是整个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它承载着社会多方面的经济功能,关系到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既是企业老板所占财富的增大,也是社会经济事业的成就。没有开阔的眼光、更高的财富观念,企业主很难放手他人——即使是比企业主明显优秀、诚实可靠的经理人去经营。
(四)忽视人才
忽视人才的陈旧观念也是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障碍。民营企业老板在创业的过程中,多数是靠自己的果敢魄力和敏锐的捕捉力占领先机,而使其能带领企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因而自觉不自觉的在其思维里沉淀下了过高看待自己,过分相信自己的观念。相应地,就潜藏着忽视人才的思维定势。对人才的需要只是应急式的或者装饰性的,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和创业阶段的作用有根本的不同。同时,由于大部分企业的成长都依赖社会资本的作用,民营企业注重依靠社会关系发展事业也是制约它对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创新的因素。
三、社会和谐发展对民营企业突破文化困境具有促进作用
文化观念是属于意识的范畴,虽然它对社会存在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我们要解除文化观念对当前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制约,既要从发展先进的生产力着手,同时也要注意文化观念变化发展的独立性。
(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
一方面,社会进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拒绝变革管理模式的企业将在新的激烈竞争中落败,大浪淘沙,鞭策着求生存求发展的企业走上变革的路子。这说明,企业内部组织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它的外部社会因素是互动的关系。因此,净化整个经济环境,使得企业摆脱过去过分依靠社会资本和投机行为发展的状况,使得企业的发展完全依靠竞争的实力,这是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前提。而我国在建设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社会技术进步为管理观念的变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观念的转变以新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为依据,反过来又促进管理的创新。授权和控制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民营企业老板对经理的授权以他对经理的控制为前提。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控制方式主要是老板主导董事会的决策,企业宏观发展上的控制成为一个主要的领域。同时,决策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也需要信息迅速及时地反馈到企业老板这个决策中枢,以钳制经理人员违背决策意向、恣意违规的行为,变事后监督为现时引导。现代社会提供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能够扁平化,也有利于加大经理的管理跨度,减少层级,彻底贯彻决策意向。
(二)以制度建设为先导,企业努力建设和提高自身的品格也是突破文化困境的路径
企业员工自主性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授权而获得的,因此,制度是管理观念和经济实体活动联结的桥梁。民营企业要突破当前管理创新的困境,就要注意以内部的制度重建为依托,引导企业内部文化的再造和创新。制度建设和文化观念的塑造相互推动,民营企业老板变被动适应社会要求为主动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引进创新型人才来推动企业的整体观念的转变。企业内部制度的有效运行还需依托整个社会法制的建设和完善,也与整个社会的行政体制密切相关。因此,应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塑造崭新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为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同时,还应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些对民营企业管理创新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篇5
供应链系统是从材料供应商到终端用户的整条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和关系的一种集成,包括向最终客户提供商品、服务和信息的所有过程。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都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系到一起的,每一个企业在这个系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供应链系统也具备如下特征:①整体功能。位于供应链节点上的任何企业,无论其担负何种重要职能,都只能发挥出自身的功能,无法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功能,供应链的整体功能是由所有的企业密切合作,发挥出自己所具备的功能后,进行集成之后获得的结果。整体功能是供应链系统最突出的一项竞争能力,它能将所有企业的能力进行集成,然后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比起企业自己单兵作战,这种集成后的效果无疑放大了很多倍。②目的性强。供应链系统的目的就是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但是又不影响产品质量,甚至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速度作为重要目标,最终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③企业关系密切。在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主体是依靠紧密的供需关系联系到一起的,这就决定了各个企业主体之间必须开展紧密的合作,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追求下,这种密切合作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在供应链系统中,每个企业都能将自身的优势最大化。④适应性好。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终端用户对产品的服务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产品和服务的时效性上,因此,企业需要及时捕捉并抓住这种市场上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2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的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体现在管理水平上,也体现在管理技术上,很多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推广使用,但是在我国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可以说,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可能需要企业管理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
2.1传统物流理念的影响
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模式仍然广泛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仓储运输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仍然是我国企业主要采用的物流模式,采购、仓储和配送基本上依靠企业自身完成,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而且效率也比较低下。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化的专业分工,也影响了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效率。没有体现出物流的重要性,这样必然导致企业物流水平不高,进而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
2.2优秀物流人才缺乏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物流在企业全球化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优秀的物流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重要。优秀的物流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要精通几门外语。但是,当前我国的物流教育体系还不健全,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强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的方法
3.1重视物流管理
当前,我国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上去认识供应链物流管理,把做好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当成企业的战略来抓。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模式是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最有效手段,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进行探索,并且在未来较长的时间段里认真设计和规划。企业要做好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给予供应链物流管理足够的重视,和其他企业寻求积极的合作,形成物流战略联盟,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形成物流战略联盟后,相比于一般的企业,其在组织上和市场上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充分发挥供应链物流管理的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性。
3.2更新物流管理理念
当代的物流服务以客户的需求作为核心理念,而传统物流服务的理念明显落后于时展的需求,需要吸收新的理念和内容,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①创新物流的内容。向增值物流服务进行转变。②拓展服务功能。创新物流管理服务内容,一切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为服务的宗旨。
4结语
篇6
目前,预拌混凝土企业星罗棋布遍地林立,竞争相当激烈残酷,若要在市场上站住脚,立稳身,就务必重视品牌建设。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所谓品牌就是要送给客户一个放心满意的产品,并提供热情周到的全过程服务,这就是现代产品的真正含义和标识。好的品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社会和公众,用户和消费者恩赐的,而是企业员工努力拼搏和塑造出来的。混凝土企业如何打造名优品牌。一是树立品牌意识:搞企业要有自己的品牌,知名品牌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企业形象的代表。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品牌已成为企业利益的主要来源和生存基础。二是坚持品牌创建:创建是一个艰苦的努力过程,必须克服困难、巧慧处理,克服受资源条件、自身条件、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的限制。通过创建品牌,让自己的品牌占领市场,夺取竞争对手的份额。三是强化品牌服务:走创建品牌之路,满足用户需求,做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四是提升品牌特色:企业为了赢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赢得市场对品牌的偏爱,赢得客户对品牌的忠诚,需打造企业名优品牌,树立企业市场形象。五是全面实施品牌方略:实施的过程就是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感召力;增强企业的吸引力、辐射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文化力;推动企业的加速力、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发展力、经济力。总之,创品牌的核心:在于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可信,产品经久耐用、质量可靠,服务热情周到、全心全意,价格物美价廉、适合市场,特性优于对手、个性鲜明。
2经营策略
经营和管理就是企业的孪生姐妹或双胞兄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求生存,如何求发展,科学有效地做好经营之道,企业才有活路,才有希望发展壮大。
2.1打造一流团队是企业发展的立足点
经营之道,首在用人。制定规章制度固然重要,但选贤任能尤为重要,因为人才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总经理要善于汇聚企业各个员工的才能和智慧,做到人尽其才,量其能授其权,充分实现人才的价值,使企业得到迅速而持续的发展。用人不仅是一项经营策略,也是一种经营艺术。下功夫,在识人、选人、用人、留人上提高水平。让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我所用,汇集成一批具有德才兼备、专学所长的员工队伍,团结奋斗的团队。这样的团队才具有开拓创新、勇于拼搏、争强好胜、敢为人先的团队精神。运用之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着共同愿景,开拓创新的团队,为企业的生存奠定了基础,可促进企业的跨越及可持续发展。2.2提升销售服务是企业发展的支撑点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必须把销售服务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做到牵着市场手,跟着市场走,围着市场转,顺着市场变;认识、了解、熟悉、把握它,投身其中、适应变化。让销售业务人员提高对销售服务的认识,服务是生产力,优质服务是提高生产力;没有好的服务,就没有好的市场。全员都要努力做到微笑服务、跟踪服务、上门服务、全过程服务;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产品才能推销出去变成商品,销售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好,越走越宽。好的策略是一方面,求实的方略更是一方面,现金为王的今天,重要的手段就是,采取果敢的措施保证优质销售服务上台阶,量化任务、细化方案,快速出手,多多出手抢市场。并严格落实奖罚措施推动销售服务升级。只要销售业务员做到耳到、眼到、嘴到、腿到,宽广的市场才能容纳我们的生存发展。
2.3科学进行资金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增长点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经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千方百计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标准,现金流量好,企业经营业绩就好,现金流量差,经营业绩就差。只有全面了解掌控财务状况,科学合理进行资金经营,企业才能发展壮大。经常性的对流动资金、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科学分析,做到宏观控制,微观把握。对企业货币现金,应收账款,待摊费用,货款回收,应收票据,欠款客户做到底子清、结果明。特别是要对流动资金把脉候诊,有效控制、合理调配,发挥它的作用,提高流动周转率,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2.4优秀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成长点
知识经济的今天,竞争无处不在,企业间的较量已经升级到了比智力、比活力、比潜力、比魅力的新阶段。随着“文化管理”日益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企业文化不是嘴巴说一说就有的,也不是把口号标语挂在墙上就形成的,它将融入每一个员工的思想行为中,由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所透出来的,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看起来舒服,听起来悦耳,品起来有味,想起来意远;是员工的指路灯,是员工的行为标杆。通过企业文化把企业、员工和社会有机结合到一起,创建和谐企业。总之,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经济效益是它的生命。强化系统管理,提升经营之道,控制降低成本,赚取高额回报,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管理方略
制度规范行为,细节决定成败。在创新企业建设中,要严格按照市场法则和企业规则办事。目前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增强抗风险意识,避免走进高产值、低利润,高投入、低回报的怪圈。在具体的管理上可概括为一书、二制、三责、四定、五考。“一书”即:企业与各部室签订年度目标任务责任书。将任务分解到部室,分解到岗位,使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齐心协力,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完成年度生产销售任务,实现总任务总利润目标。“二制”即:领导负责制,部室职责制。实行两制,让所有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其位、谋其职,使公司的各项工作健康、规范地向前发展。“三责”即:责、权、利分明的企业管理体系。使全体员工明确责任,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做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和主人翁。企业尊重员工的话语权和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尊重员工的人格,实行人性化管理使员工心情舒畅,心甘情愿的为企业多做贡献。企业创收的红利,让全体员工享受。“四定”即:定岗、定员、定绩、定薪。企业应依据生产和工作内容设定岗位;依据岗位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定人员;按照目标任务,生产要素定业绩;实行绩效考核管理,落实奖罚机制。依照完成任务、业绩大小、技术水平以及工作态度定薪酬。建立和完善薪酬机制,将会给企业带来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五考”即:对各部室、各岗位的目标任务完成进行量化、细化考核,可将预拌混凝土企业从五个方面进行考核“销售管理绩效考核”、“材料管理绩效考核”、“后勤管理绩效考核”、“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生产管理绩效考核”。通过每月考核,发现问题,改进提高,严格兑现奖罚,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4社会责任
预拌混凝土企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成本、低收入、低效益的企业,作为一个用最简单的材料合成的产品,销售出厂能建造最复杂的建筑的企业,同样也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生产低碳环保、绿色高性能的预拌混凝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生多赢。一要生产出强度达标、流动性、和易性、使用性合格的产品,保障建筑施工队伍的良好采用。受到业主、开发商和广大用户的欢迎和青睐。二要生产出低碱、抗硫酸盐、耐久性的产品,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提升建筑物的品味,促进使用年限延长。三要生产出低碳环保、绿色高性能的产品,做到废弃物的合理利用,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四要合理有序的供应,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办用户所需,全天候、全方位、不断档的保障施工现场连续性生产作业。五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及时合理的调运搅拌车、泵车,做到安全、正点,降低噪音污染,不扰民、不影响交通;切实保障驾驶人员和社会大众,施工人员的财产、生命安全。六要踊跃支持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的社会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5结束语
篇7
1数据库技术在工程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1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如今我国的社会不断地进步,和谐社会建设成就突出,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高效益,如今工程企业所追求的不仅有高效益的工程质量还要有较低的成本,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的控制,才是一种有效的合理的全方面的管理过程。
1.2目前建筑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以往相比,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业水平还很低,存在着很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比如执行力较差、科技含量不高、方法比较老旧、管理者思想保守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困扰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如何利用科技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是管理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1.3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在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果,并且把这些成果渗透到工厂的生产,公司的管理上来,不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还能不断的节省成本。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金进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高效的处理各种事物,能够利用逻辑的关系来结实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预算,可以根据预算的数据不断的控制工程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对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保证。如今数据库不断的运用到建筑工程经营管理中,可以利用数据库高效准确的对数据进行管理,如今设计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管理平台极为重要,可以发挥数据库的优势对建筑工程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服务,不断的深化企业的管理制度,控制工程的成本。
2建筑工程管理的数据库设计
2.1选择合适的建筑工程管理数据库系统。在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数据库的选择,数据库的选择直接影响系统的功能和效能,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结合系统的应用平台以及数据库的开发支持的情况来选择数据库,经过分析和研究,得出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在选着数据库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在成本预算和核算的过程中处理的数据比较多,因此必须选择功能强大的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核心;第二,选择的数据库必须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还要能够让很多的用户进行访问;第三,一定要能够进行扩展和伸缩,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数据库的使用;第四,所选择的数据库的维护功能必须完善。在选择数据库时可以参考以上几点进行选择。
2.2建筑企业管理数据库的设计。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包含一个名词叫表空间,它主要是数据库的逻辑划分,基本上每一个数据库都会有一个表空间,数据库中的表空间主要是用来存放数据字典和回滚段,在数据库的运行中一定要减少输入和输出的冲突,在这里表空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表空间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输出量进行逻辑的划分,可以做到表空间和系统应用的衔接,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数据段、索引段以及回滚段来实现。
2.3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顾名思义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它主要是按照数据的结构来组织和存放、管理数据,在这个系统中管理的对象就是建筑工程企业在施工项目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来自基层的管理人员,并且这些数据都是一手的资料,比如,施工过程中运用的一些钢筋混凝土的标准表数据以及混凝土的一些标号等,除了需要这些数据以外,还要有一线的管理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确认、合适以及提炼,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手工处理以后,才能得到一些原始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机无法得到的,只有得到这些数据以后,才能输入计算机进行逻辑的运算,这些原始数据都是成功利用数据库原理控制经营成本的前提。建立数据库不但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还能对数据进行共享,这样就能保证数据的独立性实现数据的集中控制,这样还有利于数据的维护。
2.4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系统,首先就必须把数据的管理作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利用数据库的功能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全方面的参与到工程的管理中去,可以实现一个人输入的数据可以让很多人使用,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意的调用一些有用的数据进行管理,系统也会自动的进行数据的流传。
2.5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在系统设计的初始阶段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研,这里主要调研的对象是工程的成本,只有结合实际的情况以后才能了解建筑工程企业的需求,根据软件的基本原理来建立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模型,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在明确了工程的基本需求以后给出了以下几种功能:在本文的系统设计中需要强调的是在系统的设计初始阶段要对工程的任务进行详细的分解,利用项目的进度以及项目的成本控制来对项目中的各个数据进行采集额处理,这样才能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的重精细化管理,可以为项目的管理者提供决策的根据。
2.6经营管理系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本系统可以实现项目的事前计划控制,还可以加强项目中的一些过程的控制,可以使得在项目的进行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不断的反馈项目中所产生的问题,可以利用现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一些数字化的管理模式运用到每一个环节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工程的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1)数据库信息系统在事前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项目开工的起初,由一些预算人员对项目进行预算,完成对总体项目成本的预算,并且分工协作把预算的工程量进行分类和整理,并且把这些数据进行输入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通过信息系统传到各个部门进行审核。成本控制是企业的主要任务,上级的公司必须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的控制,严格的核实工程的量,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来编制一些核算表,并通过数据库进行处理,可以对每一个经费进行分类,分成几个核算的分表,然后把这些表发到每一个部门进行审核并且通过数据库系统提供一些提料计划;(2)数据库系统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数据库信息系统可以在管理中严格的执行合同上的条款,这样可以严格的控制一些用料的浪费,并且制定一些奖惩的措施,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3)数据库信息系统在事后管理中的应用。在信息系统使用以后就可以处理一些事后的纠偏控制,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更方便的管理方法,还可以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度对成本进行控制,非常方便实时的成本控制。对日后的一些新的项目也有一些参考的价值。
3结束语
篇8
关键词:海南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据《海南日报》报道①,2010海南省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撑起了半壁江山,这也是海南省民营企业对GDP贡献率连续3年超过50%,民营企业已成为海南省富民强岛的重要力量。海南省民营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小渐大,从弱到强,已成为推动海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海南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性的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因而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海南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海南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行人事制度让民营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
海南现有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相当部分仍停留在计划管理体制的套套中,转型不到位不完善。尽管在国家和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三个平等”政策,但这些政策在现实中都往往无法落地,导致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在档案、户籍、职称评定等方面,看起来都有人管,实际上基本处于管理缺位的状态,使得民营企业往往因为这些问题无法解决影响吸引所需人才,导致民营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
1.2普遍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性认识不足。
海南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性认识不足,甚至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如机构设置不到位,其职能大都由办公室兼任;只管使用人才,不管人才培训,认为对员工培训投入资金不划算,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计划;某些企业把提供工作条件和有关待遇等人力资源投资视为额外支出,为了将人才成本压低,员工法定的福利待遇都不予保障,员工无归属感,人员流失率高。
1.3缺乏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
海南中小民企企业主素质参差不齐,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技术、方法的把握相对滞后,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缺乏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一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实现人与事的相适应,忽视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简单的加薪方法,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在薪酬管理上缺乏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员工的人力资源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吸引、留住人才的困难和战略性员工的流失,进而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2.海南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对策
2.1政府相关部门应一视同仁地对待民营企业
政府相关部门应彻底改变海南人事制度中对民营企业的在档案、户籍、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不公正待遇,建议可考虑成立海南省中小企业管理局统筹解决民营企业的有关政策落地问题,使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与国有企业处于平等地位,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与竞争环境。
2.2转变观念,高度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 海南民营企业应树立人力资本是企业第一资本的观念,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要运用各种手段科学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同时,企业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性定位,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把人力资源管理者纳入企业决策层,促进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大发展。
其次,民营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它具有很强的凝聚功能。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的激励更为有效,不但可以激发人才的热情,使其保持旺盛的进取心和企业荣誉感,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海南民营企业应当有意识的建设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2.3全方位构建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工作,要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必须全方位地构建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1)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科学地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2)应建立科学的人才晋级机制。要给内外人员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在选人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而吸引、留住真正的人才;(3)应依法建立劳动用工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其次,应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在民营企业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先要建立与企业相匹配的薪酬管理体系,动态调整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在物质激励的同时,要注重员工的精神激励,要建立一种多维度的激励体系,培养和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激发员工的求胜欲和进取心,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总之,海南民营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除了政府与社会各界应予以支持外,企业自身必须从根本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①王任朋. 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09,(10).
②关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与模式创新.商场现代化,2008,(02).
注 释:
①见2011年2月24日《海南日报》A8版,非公经济撑起海南经济半边天.
篇9
一、营销物流的定义所谓营销物流,是指在营销活动过程中,产品经过计划、预测、储存、订购、运输和签收等流转服务活动最终到达顾客手中,同时又将顾客的需求和相关产品信息反向传递给企业的循环过程。营销物流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市场需求链和企业供应链的交集中最具活力的环节。它的使命是围绕市场需求,计划最可能的供应,在最有效和最优经济的成本前提下,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二、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一体化1. 产品策略与物流活动一体化从产品策略的角度看,物流活动中的采购、推销、顾客服务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物流系统的销售人员对产品成熟期的到来最为敏感,能及时将这一信息反馈给营销策划部门。在策划开发研制新产品时,由于销售人员经常与顾客接触,最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对开发何种新产品,系列产品应达到怎样的广度及深度最有市场潜力,新产品应具备什么功能,销售人员能为开发人员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应该将这些反馈信息作为基础,将物流与营销结合为一体,以便为制定产品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物流系统自身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产品或产品系列的变化。
2. 价格策略与物流活动的一体化价格策略对物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服务也具有重要作用。价格策略的正确与否将影响着物流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其顺畅性。价格策略中对顾客的数量折扣结构将影响顾客的订货规模,适宜的折扣优惠,将吸引顾客加大订货量,仓库的作业将趋向于处理大宗货物,搬运和运输作业都将变得简单而高效,在实行配送制时尤为突出。
因此,只有从营销和物流两个角度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一个能够满足营销和物流综合需求的定价策略。
3. 销售渠道策略与物流活动的一体化不同的产品策略,配合有相应的价格策略及促销策略,要实现最终将产品交到顾客手中,离不开一定的销售渠道即产品分销。某种产品能否成功还取决于顾客对其有需求时能否及时得到满足,所以销售渠道是否合理、畅通,对产品能否获得成功至关重要。不论企业是否利用商、批发商及零售商,必须按产品的特征、价格、顾客需求的大小及地点来综合考虑自己的分销渠道,保持从生产到顾客这一物流通道的畅通快捷。物流活动中有关需求量预测、订单处理、包装、运输等环节都与销售渠道策略密切相关。只有将这些环节与营销实行一体化的策略,并严格在各个层次中执行,特别是在那些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环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使营销策略成功地付诸实施。
篇10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房地产企业 行政管理 完善对策
近几年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东莞市作为我国的制造业基地,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对住房的需求,使得房地产已经成为政府的重点调控行业。广大房地产企业明显感受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使其发展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以东莞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为例,对中小型民营房地产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压力,探讨完善的对策,提高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
一、中小型民营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
东莞作为二线城市,小型项目的开发公司较多,中型规模项目投资公司多属于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的分公司及下属公司。东莞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系广东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子公司,公司成员400多人。公司现开发项目总用地约362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一)当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目前,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有如下特点:首先,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不完善,距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出现集团式的“服从管理”和临时项目的“随意管理”的现象,第三,内部行政、人事不分家,甚至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模式。因此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中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流动性大、部门分工不明确、专业力量薄弱等,对行政管理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小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不健全,“老板独权”比较严重。而一些中型房地产企业多数为集团式企业,在行政管理制度、办公流程审批等很多方面都参照“总部”。在管理制度方面,因城市地域、消费水平、办公时间等存在差异,按部就班总部的管理制度难以在公司内有效执行;在办公流程审批、工作请示方面,下属子公司相对权限较小,很多事情需要经过总部的审批,导致办公流程耗时过长,影响工作效率。
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单一,员工积极性不高
目前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中的激励方式都比较单一,如销售部门一般是底薪加提成;工程人员一般只跟踪工程施工的进度;而其他部门则无具体的标准,笼统的德、能、勤、绩作为员工统一的考核内容,未将企业战略目标转化和分解成个人考核目标。考核指标对有些岗位可能产生评价尺度过于单一的弊端,而对有些岗位则可能产生评价尺度错合的问题。最后考核流于形式,激励作用不大。
(二)部门分工不明确,办事效率低
分工太不明确,职责界限也不清楚,导致大家只能被动地听指示。在这种时候,如果企业不及时调整工作分配方式,明确界定部门结构以及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职责,那么企业内部必然会出现分工混乱、职责不清以及员工开始消极怠工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体办事的效率。
(三)企业项目具有流动性,企业文化难建立
认识不高是制约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领导层和普通员工对本企业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人员将企业文化建设误解成为“形式主义”或“摆花架子”,致使多年来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其中项目开发的周期性以及项目地点的流动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瓶颈。这种点多面广、地域文化理念差别很大,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统一规范的行文方式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完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的对策
(一)改善考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考评激励机制,也是对企业人员的激励和促进。行政管理员人员的评价可以建立在完成具体的流程工作的基础上,并尽可能量化指标,而服务意识,业务熟悉程度,服务态度都应该作为必须考核评价的项目。通过对每一位员工所做工作评价和价值认定,对各项专职工作实绩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把考核评价与月度奖金分配挂钩,使工作评价起到了激励和警示的作用。
(二)整合人力资源、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各方面的潜能。其中岗位管理是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的前提,岗位管理核心在于工作分析最终形成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包含岗位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以及任职资格等主要内容。另外,还要提前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向行政管理人员予以说明,如有更正要及时通知,使它真正成为绩效考核的依据,而考核过程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运行是以企业的一系列制度、规则、章程的有效执行来维持的,具有显性、刚性的形态特点,而企业文化导入是企业倡导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导入的确立是以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的培养和有效践行来实现的,具有隐性、柔性的形态特点。在新的经济形式下我国企业对内及对外的经济活动中更应该坚持和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晓春,史明伟.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
[2]杨春梅.浅谈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方法[J].魅力中国, 2009, (25).
[3]丁玉贞.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 ,(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