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新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00:5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测绘新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测绘新技术论文

篇1

一、数字化技术在原图处理中的应用

(一)原图数字化处理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需要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原始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当前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GPS数据输入三种方法,手扶跟踪数字化需要的仪器为计算机,数字化仪及相关软件,是较早的一种数字化输入方法,输入速度较慢,劳动强度也较大。扫描矢量化是通过扫描仪输入扫描图像,然后通过矢量跟踪,确定实体的空间位置。随着扫描仪的普及和矢量化软件的不断升级,其作业方法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数据输入方法。GPS输入是依据GPS工具能确定地球表面图形精确位置,由于它测定的是三维空间位置的数字,因此不需作任何转换,可直接输入数据库,目前主要是应用RTK(RealTime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它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通过将1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应用这种测量方法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地进行施工放样。而实际应用得较多的主要是数字扫描矢量化软件,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下面简单介绍MAPCAD软件的原图数字化处理作业流程。

(二)数字化原图作业流程

由于MAPCAD软件扫描矢量化输入方法具有图像清晰、编辑方便、易于转换等特点一般外设精度都能满足,所以地形图的精度主要取决于人工跟踪精度和输出设备精度,而人工跟踪精度主要取决于作业人员的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所以必须在加强作业人员基本技能培训上下工夫,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矢量化方案作业,确保图件的精度和质量高于国家现行数字化测图规范所规定的数字化精度和质量。在工程测量实践中,要做好地形图外业测点与数字化图缩放相结合、符号图层的划分子图、线型符号库的设计等工作保证满足工程进度的同时又节约项目经费,设计出的数字地图简单易用、美观整洁、易于使用地形图的工作人员判读。

二、数字化绘图

(一)数字化绘图的特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绘图克服了手工绘图存在的许多弊端,如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烦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等缺点,符合现代飞速发展的工程需要。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具有以下的特点:

1.一测多用:如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中需要对同一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过去的平板测图方法则需要重复工作,而数字化测图则可以同时根据完成的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多个地形图,因为往往小比例尺包含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范围。仅需先测大比例尺图范围,再补充小比例尺测图范围即可满足各不同专业人员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的需要。

2.精度高:数字化成图系统在外业采集数据时,利用全站仪现场自动采集地形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并自动存储,在内业数据处理时,完全保持了外业测量的精度,消除了人为的错误及误差来源,而且外业工作省略了读数、计算、展点绘图等外业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外业工效大大提高,时间缩短,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3.劳动强度:小数字化成图的过程,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

4.便于保存管理及更新方便:数字化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且便于修改,能更好地保证图形的现势性和不变形性,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浪费,增加地形图的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

(二)外业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数据时,数据采集人员要准确应用地物代码,以免在内业成图时出现错误;在观测开始时,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应对测站点进行检查,跑尺人员应严格按照自动成图的要求作业,确保能完整地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点,必须通过绘制草图来表明各个地物碎部点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测量坎子时,要量取坎子比高,坎下也要进行地形点采集。当一个测区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可把数据备份。

(三)绘制内业数据处理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就摄影测量本身而言,从测绘的角度上来看数字摄影测量还是利用影像来进行测绘的科学与技术;而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视觉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利用影像来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的科学与技术,也就是在“室内”重建地形的三维表面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测绘,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原来的摄影测量没有区别。因而,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整个的生产流程与作业方式,和传统的摄影测量差别似乎不大,但是它给传统的摄影测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目前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使用专门的航测软件处理,进行的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一个测区较小,它的成本就显得较高。但可以说是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并且随着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篇2

【关键字】工程测量测绘新技术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测量重要性

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水利工程、路桥工程施工的基础提_工程施工管理的指引。测量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需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往往—个环节的失误就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已经充分i^识到了工程测量的重要性曲于工程测量、放线等工作造成烂尾楼的情况已很少见到。杜绝工程测量工作失民不仅仅需要在管理上加强控制与管理,还需要应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将误差将至最小,保障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城市建筑工程测量由于地形情况较好便于测量工作的进行不能充分体现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效果。对于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测量环境艰苦、地形复杂、测量放线工作困难的工程中测量新技术的优势才能够真正体现。影像提取技术、GPS技术等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一线测量人员的一致好评,加快测量新技术推广、加快测量工作设备投入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工程测量中所应用得测绘新技术

1、工程测量中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GPS用户设备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其终端设备等组成。GPS接收机可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跟踪卫星的运行,并对信号进行交换、放大和处理。设备运行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观测文件(观测文件必须进行妥善保管以便日后的查询以及日后数据测算使用),再通过计算机和相应软件,经基线解算、网平差,求出GPS接收机中心(测站点)的三维坐标,最终计算出准确的测量数据。GPS测量技术不适用于短边测量,在必须使用时要谨慎观测,并通过多次测量确保测量的精准度。RTK(Real 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RTK测量是将1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RTK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的进行施工放样。因此,RTK被广泛应用于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房地产测绘、数字化测图及施工放样等各种工作中。

2、工程测量中地理信息技术(GIS)的应用分析

GIS 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指的是在计算机的软硬件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对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贮、查询、分析、更新、图形编辑、数据库管理、显示与输出和数据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它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

的新兴学科,目前,GIS 已经成为多学科集成并且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和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它的技术优势不仅仅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如今,GIS 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农林水利、气象海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监测、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让我们以城市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立为例,地理信息系统能把地形图作为基础图形数据,然后叠加地下和地面的类管线,这管线包括上水、通讯、电力、燃气、工程管线、污水,还有测量控制网和规划路等多种基础的测绘信息,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一个测绘数据的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3、摄影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测绘技术是通过摄影方式来获取目标物体的基本信息,目前已发展到数字摄影测绘阶。摄影测量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处理对影像进行测绘,将大量外业测量转移到室内,速度快且精度高。在人口密集区,应用该测绘技术可高效率大面积的成图,而数字摄影测绘技术,可以对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更新,为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工程提供南图。

4、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

(1)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制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2、数字化成图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成图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同时还有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具有精度高、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应用、易于等特点。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

三、工程测量的应用分析及展望

当前,经济的发展带动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工程测量技术正在向着内外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及系统智能化、测量成果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测量信息共享数据库和传播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测绘技术的快速更新也要求我国有关部分和企业加强测量人员的培养,使有关人才及时了解新的测量技术,使工程测量顺利进行。其主要目的是围绕提高测量工作效率、提高测量数据精准度进行,为工程施工指明方向、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我国工程测量企业、施工企业加强测量才培养,通过对测量人才的不断培养与培训使其能够了解了新的测量技术,又保障工程测量的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加大在工程测量方面的投资,通过加大投资加快新测量技术及设备的应用,促进测量工作的精确、可靠、快速、简便、连续、动态、遥测、实时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力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2]马琳.魏志寰浅谈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科技纵横2010(17)

[3]潘贤通 浅谈测绘新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2010(19)

[4]阿帕尔沙塔尔 浅析在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期刊论文]-管理学家2011(2)

篇3

一、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㈠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㈡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㈢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二、学历、资历要求

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㈠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㈡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㈢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㈣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或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且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㈤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关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㈠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的某一分支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指导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㈡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将国内外先进技术或新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具有开拓新的方法技术或新研究领域的能力。

㈢熟悉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

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申报高级工程师,必须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㈠省(部)级测绘科技、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㈡主持完成市(厅)级以上测绘科技、工程项目2项以上。

㈢主持技术推广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开发新产品2项以上,或主要参加3项以上。

㈣编制或审核大型测绘工程项目综合技术设计2项以上,或单项设计书4项以上,并组织或主持完成大型测绘工程项目或生产任务1项以上。

㈤主持完成3项以上大型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㈥编辑设计或编审过市级以上普通地图集或专题图集,并已出版。

㈦年承担完成了3种类型10台以上测绘仪器维修或检测鉴定任务,能独立解决其重大技术问题。

㈧主持完成测绘仪器的研制、改装或精密仪器的安装测试工作1项以上。

㈨主要参加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技术推广工作,完成数字化制图或编辑入库等项工作。

㈩参与开发和研制测绘专业信息系统2项以上。

(十一)主持或组织完成2项以上500个生产工日以上的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图制图与印刷、地理信息等测绘工程项目。

三、业绩、成果要求

申报高级工程师,必须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㈠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㈡主持或组织完成的项目成果获市(厅)级以上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一等奖以上(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㈢主持完成大型测绘工程项目,以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审定,其项目设计水平先进,质量优良,产生显著的效益。

㈣主持开发、推广的科技成果2项以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㈤在测绘生产技术工作中,理论结合实际有创新,解决了本专业领域科研生产中关键性技术问题,编写了相应的技术报告。

四、论文、著作要求

申报高级工程师,必须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㈠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译著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㈡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上2篇以上。

㈢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获奖的论文2篇以上。

㈣为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报告或编写的大中型项目技术设计书3篇以上。

五、外语要求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㈠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

㈡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㈢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㈣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相关规定。

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㈠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

㈡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其应用能力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㈢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㈣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关于申报研究员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注:机关公务员身份不能申报)

1.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

2.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在工程技术岗位上工作满五年;

3.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有下列成绩之一:

⑴组织和解决过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或技术攻关项目的关键性性问题,取得了显著技术成果或经济效益的;

⑵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开创性地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或开发方向,取得了重要成果,或填补国内空白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或三个以上省(部)级三等奖的;

篇4

关键词:测绘;施工质量;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发展生存的根本就是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工程测量管理,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测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本文将从工程测量重要性分析、测绘新技术应用分析和工程测量新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分析等方面浅析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应用。

一、 测量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测量学是从人类经验中发展而来兼有时代性的一门学科,是人类在复杂的自然界中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工程测量中,无论工程项目的大小,系统的工程测量、公路测量和大面积测绘等,都少不了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阶段,测量技术主要提供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和地形资料,还要提供地址勘测、水文地质勘测和水文测量的数据;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要把测量之后的设计变为实地建设的依据,即根据工程现场地形和工程性质,建立完整的施工网,逐一把图纸化为实物。总之,从施工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工程测量这项工作。通过测量工程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对不正常现象进行探讨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二、 测量新技术具体运用的技术分析

1.TMS隧道测量系统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分析,TMS是隧道测量系统的简称,这个系统主要包括TMS Setout隧道放样和TMS Profile隧道断面测量全站仪机载软件包,两者有共同的数据处理平台TMS Office。其中,TMS Office主要用于管理测量数据、测量数据后的处理和定义工程数据。TMS隧道测量系统应用于引水隧道测量是最新的技术,引水隧道施工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及时的进行开挖轮廊线放样,测量开挖的断面,在竣工后,测量一定间距内竣工断面和检查浇筑回填的情况。早引水隧道测量中使用TMS隧道测量技术,测量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机载程序驱动全站仪自动测量,并且全站仪还可以自动将满足条件的数据保存到其的CF卡上,这些测量的数据精度很高,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效率。将测量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可以使用TMS Office进行数据的处理,这个软件操作很方便,性能也很稳定,极大方便断面报告的输出,而且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输出格式,例如PDF、EXCL、TEXT等格式。

2.测量报告中还包括详细的各种信息,像断面列、超欠挖面积列、断面桩号、断面点列、施测仪器、日期和人员等信息。这个软件还可以进行地质超挖面积的计算和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断面中心等计算。总之,TMS隧道测量技术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3.GPS测量技术在水电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车辆导航、变形监测、航空航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的独特性,GPS测量技术在水利水电测量中也有广阔的应用。由于GPS测量仪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测量不再受到地形地势等条件的影响,通过控制测量的观测方法和布局类型,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中的传算点和过度点的测量工作,使控制选点变的较为灵活。并且控制测量也可以不受到时间、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了。特别是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GPS测量技术的优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在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中,控制测量的方法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布点,在此应用GPS高精度的特点,测量工作可以大量节省人力资源和减小工作的时间和劳动的强度。

4.工程测绘数字化分析。现代测绘技术和测量仪器向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测绘方式。数字化测绘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PC机上直接反映出地形、地貌等我们所想得到的数据或者图像,特别是当一个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但是受到经费或者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时,这种测绘方法的优势就被充分体现出来。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而仅仅需要PC机、数字化仪器或者绘图仪和扫描仪再加上数字化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工作的目的,更可贵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数字化的成果。总而言之,数 字化测绘技术具有劳动强度小,方便、精度高和便于管理应用等优点,在工程测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 工程测量新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分析

经济的发展带动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工程测绘技术正向着内外一体化、智能化、测量过程的可控化、测量成果的数字化、测量信息的可视化、数据获取和处理的自动化、测量信息共享数据库的方向发展。它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方便工程的施工。测绘技术的快速更新也要求我国有关部分和企业加强测量人员的培养,使有关人才及时了解新的测量技术,使工程测量顺利进行。

工程测量技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为我国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随着各种新的工程测量新技术的发展,对测量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状况下,就要要求我国的工程测量人员必须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新的测量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在工程测量工作的开展中才能提供精确的数据,为工程的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龚新云 浅谈测绘项目管理.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

篇5

    论文摘要: 本文根据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测量新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并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帮助同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培养出更加合格有用的技术性人才。

    现代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网络化、高等级向建筑工程测量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密切关注测绘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新内容、新方法,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上对建筑工程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革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以讲述光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

    1.2 教学仪器设备落后

    学校测量仪器设备落后而且数量有限。在近年生源扩招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加上学生多且水平有限,不能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经常损坏,有的甚至报废。即使修好,仪器的灵敏度也大大下降。对于现在在工地上广泛应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就会在实验课上出现一部分学生摸不到仪器、用不到新仪器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测量仪器的热情。

    1.3 测量实验场地简单

    大部分学校在做测量实验时没有固定的场地,都是教师在校园里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做实验。校园里地形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高差,没有已知的控制点,这样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很难检核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学生在做实验时也会质疑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应用或者有什么实际意义。另外,测量实验场地的随意性,还会使部分做实验不认真的学生为了逃避再次返工的问题,而刻意修改测量数据。

    2 《建筑工程测量》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教师应结合所讲的内容,在上课时除传统的板书外,也要多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测量仪器时,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或者做幻灯片、图片等,简单地向学生做一展示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这门课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讲到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水准测量,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水平角观测等这些具体的、有严格规范要求的、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在这些视频资料里要有各种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点强调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还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学生在做实验时犯错最多的操作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出来加以强调。这样既可以解决在室外实验课上讲解时学生比较容易分心、重点记得不全、某些操作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上调整

    课程内容的改革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2.2.1 在讲课方面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经常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积累实践经验,结合专业特点,了解测量在工程建设中主要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出现了哪些新工艺、新方法,然后对讲课内容做一调整。例如,对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可以略讲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应用,删除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线路工程测量和变形观测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就能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测量知识。

    2.2.2 在实验教学上要合理选择,突出实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习效率和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已达50%。学生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测量实验、实习效率和质量,是抓好实践教学的关键。

    2.2.2.1 测量实验

    测量实验是测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足够的测量仪器设备是实验的基础,严格的实验管理是实验质量的保证。

    2.2.2.2 测量实习

    测量实习是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实习质量,应增加测量实习操作技能的考试,要求人人过关,从而防止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为了提高学生测量技术操作基本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展测量技术竞赛活动,并举办测绘技能水平考试,通过者发放测量技能考核合格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结合社会上出现的新技术,探索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等、靠、要,而应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一步地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柳小燕.《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测绘技术装备,2005(1).

篇6

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各个领域的测量测绘标准化文件进行了不断的完善。这为我国测量测绘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情况,我国工程测量测绘企业应加强对相关领域标准化文件的解读与研究,将标准化文件的要求、重点等结合到企业的实际测量测绘工作中。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工程测量作业的重要性,阐述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未来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测绘技术 工程测量 展望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工程测量工作的有效执行,将会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失去施工、设计依据。下面我们以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例,简要分析测量技术存在的必要性。在一般的土建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现场的技术人员事先做好工程勘探测量工作,否则将无法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数指导,而这项工作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基础。根据测量定位,确定施工机械的布置点。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依据工程测量来定位。为保证整个工程的地基承载力,必须通过过程测量准确的确定桩的位置。再次,在建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要依据工程测量确定墙、柱的位置,与地面的垂直性等,还包括垂直方向的高度,也是工程测量的内容。最后,主体工程完工后,装饰工程中,局部部位的装修的尺寸确定,墙面装饰的垂直度的保证都离不了工程测量。通过上面分析可知:工程测量是整个工程有序施工的前提,在前期工作中一定要做好工程测量工作。

二、工程测绘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的发展,工程中所用的测绘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尤其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数字化技术及RS(遥感技术)等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使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已达到数字化和高效率的目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小,在路桥、水利、房屋建筑等领域的工程测量中应用。降低了工程测量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现代测绘技术适用与各种复杂的工程环境,具有如下的优点:

1、测绘对象的主要形象特征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反映出来,比之二维系统符号、线条的测绘方式,在测绘效果方面更加直观。

2、在应用效率上,与传统测绘产品相比,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测绘产品应用效率更高,且修正产品信息比较及时,并且在地图修正后,能将最新的地图产品及时提供。

3、通过对项目不同筹划与构想的剖析与比较,得到的要素信息更加准确,自动化的测绘作业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操作流程中,测绘产品的应用将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此外,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先进技术在将来测绘的发展上,一定会取代传统测绘技术。

4、工程测量是工程施工的关键项目,若要确保测量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要求规定,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积极应用各种新的测绘技术,以将测量误差降至最低。特别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GIS、GPS、及RS等新的测绘技术,不但能促进测量工作的技术改进,还能保证了工程质量优良。

三、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工程建设测量

在工程建筑的运营期间之内,为了更好的对安全进行监视、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和鉴定,需要深入的对设计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理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这就需要针对建筑物的结构、位稳、沉陷、以及倾斜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实时的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反馈,绘出图标信息,帮助在实际操作当中予以重视。工程测绘技术,主要是根据对工程建设现场的地形、地貌、工程建设的性质、地理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建立其相应的施工控制网,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以及不同的放样方式,将相关的设计图纸逐一的转变成为地上的实物,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2、工程测量数字测绘技术

数字化测图技术是在测量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形成图像的过程,也称计算机成图技术。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在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时候,通常应用大比例尺来进行实地测量形成图形,因此需要对这些原有图形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果形成的地面数字图在满足一定精确比例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通过常规的方法、数字以及摄影方式进行数据擦剂,最后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将地图中的坐标以数字化存储方式表示出来。在测绘技术发展的现阶段,通过对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在已有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对GPS、Google Eerth、bing Map等地理信息网络的应用,通过对设备测绘技术的革新,研发出数字化测绘软件,使现阶段工程地理测绘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3、建筑物的变形等检测

我国法律法规对高楼大厦建设的位移变形的数值等规定了其允许范围,并且需要使用符合要求的一些设备进行测量。建筑物的位移观测要符合照相应法律法规中的二级精度。采用精密全站仪等符合法规的设备,将处理后的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交给甲方。在建筑物的变形监测过程中,尽量避免人工干预,包括记录数据、数据处理等。要尽最大可能的全部使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和绘制成图。全站仪设备和全球定位系统同样也普遍应用在建筑物的变形监测过程中,相较于一般的设备,其有明显的优势,用时少,效率高,数据准确。

4、3S集成技术的应用

在本论文前半部分的内容中已经部分介绍了3S技术的应用。所谓3S集成技术也就是:全球定位GP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和遥感技术RS。这三项技术基本上可以代表测绘技术的数字化,它们的出现给工程测量注入了新的生命。在有关工程测量的文献中已经详尽的介绍了3S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在此不多赘述。

5、测绘技术应用之控制测量

测绘技术的应用给控制测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只要保证GPS采集设备操作的准确性,加之其内部软件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无需大量人力读数、计算和处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动化。GPS测量技术已可以轻松完成传统测量方法:如采用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设备完成的三角测量方法和几何水准测量方法等。传统测量方法不仅需要诸多的测量仪器,还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读数的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测量已经越来越依赖于GPS测量技术、全站仪等现代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以追求更高的精度,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投资,更少的人力。

6、工程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仪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又一测量技术,其主要是以技术为基础、GPS手段,通过软件构成三维激光测绘技术,与传统工程测绘相比,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提供工作效率降低测量成本,数据的可靠性和信息准确性更高;应用的范围更广操作更为方便,此外还可以获得比较完整和详细的三维图形。常情况下,我们会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对地质边坡的稳定性或者地表移动情况的测量当中。

四、结束语

传统测绘技术与数字化测绘技术比较,发现数字化测绘技术对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减少工作时间,通过动态监测,减少了人力消耗,提高效率,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有较大的提高。现在的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自动处理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科学管理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递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现代测试技术的多样性使用,使其在工程测量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军.当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黑龙江科技,2012年第09期

[2]宋红英.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发展.科技传播,2012年第12期

[3]薛斌.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0期

篇7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大比例尺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在地形测量过程中,运用常规测量统计方式确是给工作人员造成了许多工作难度。主要有两个比较大的困难,一方面是怎样及时和准确地收集全野外地籍的大量数据,另一方面是怎样整合与编辑这些收集到数据并且加以分析。这两方面还是总结实践工作经验探索数字化测量流程中非常关键的两个步骤。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指利用现代化技术把地形勘测转变成数字的方式。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包含了充分运用扫描数字化仪等相关先进测量仪器完成全野外的测图,借助解析图仪完成遥感相片、航空摄影的测图等 [1]。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操作者一系列仪器同时能够处理好特殊情况,熟练掌握怎样把采集的地籍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成图软件完成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最终制成数字化地籍图。

(一)数字化测绘现状

自从上世纪后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不断尝试研究大比例地籍图全野外的测量技术,大致发展过程中如下:

通常情况下运用全站仪完成全野外测量,把测量获取的数据利用电子薄记录过后传输到计算机中,再把标注测点的点号草图传输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方便及时修正与补充,最终形成数字化测图相关图形文件,然后由绘图仪自动制作出地籍图。

利用全站仪完成全野外测量,后期工作获得的突破性进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替换了以往系统软件运用新型智能数据收集软件;另一方面是完成了计算机和电子手薄直接的接触。

二、全野外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流程

为了可以更好地完成数字化测量任务,各个方面探讨测量详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依据多年来从事于测绘工作的实践经验,流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现实运用时,全野外的数字化测量主要流程包含测绘前准备工作和测绘地点及测绘整体设计与测绘数据的标准化极短等,如图1所示。

图1数字化地籍测量流程图

(一)数字化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每一次的全野外测量前,必须做好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其是测量工作可以正常进行的基础[2]。现代数字化测量获取的是数字地形图,运用计算机控制测绘仪器,并且结合静态的GPS配合导线法,和以往的方法相比较来讲,具有操作简单、测量及成图精度高特点。全野外的数字化测量前期准备工作主要以下几个工作内容。第一是明确项目类型,制定对应的技术设计书。第二是对野外地形进行检查和巡视工作,必须重点做好该环节的工作,地形检查严重影响着研究成果的质量与精度。第三是绘制地形图,同时对地形图进行分幅,把图框模板放置于安装盘的Blocks目录中,而且输入相关测绘单位和测量员及用图单位等相关信息。第四是选取适当的数字化测量软件,现阶段软件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清华山维和北京威远图及CASS系列等相关专用软件。第五是在相对较为复杂的地区地形测量过程中,要先编辑地形草图当作地形图的原型。第六是依照规范确定的对应测量精度标准。

(二)控制测量方式的运用

在该步骤中,地形控制点精度直接关系着地形测量的整个过程,是全程高质量测量的关键与基础[3]。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地形控制测量的方式。首先是静态GPS控制测量,此测量方式拥有定位精度高和控制范围广及选址比较灵活与无需全天工作等诸多优点。其次是导线测量,此测量方式在城乡地形控制测量过程中表现突出,可以在整个测量中有效防止粗差的发生,尤其适合于城乡中地形测量隐蔽区域。最后是GPS-RTK控制流量,此方式的优点主要是可以提供三维坐标,让人产生深刻的立体印象。

(三)测绘数据搜集时期的地形测量

在进行此步骤时,必须处理好自定义编码收集和碎部点三维坐标,尤其要注重收集碎部点过程中的数学精度和采集数量及收集自定义编码过程中的自我识别精度,还要注意碎部点和碎部点之间的关系[4]。在现实应用时,尽可能保持在一个测站上,只要确保能通视而且满足相关需求,就可以及时收集,不可以过渡频繁地改动观测点。而在自定义编码收集过程中不要过分苛刻,在绘图过程中工作能源能够识别出就可以。

(四)测绘数据的标准化

测绘数据标准化是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充分的整合及分类,贯穿原始地形草图到成果图输出的全过程。原始地形草图作为室内编辑的重要基础图,首先要由绘图人员跑点绘制,然后由绘图人员把数据传输给编辑工作人员完成室内编辑。另外数字化地形测量必须把每天的测点数据玩车工及时传输与整合,方便绘图人员在有效的记录时间之内完成编辑处理。在地形图具体编辑阶段,必须运用测绘软件完成展点和连线机勾绘等相关高效操作。另外当分幅与图形轮廓修饰过后,经过检查确定没有疏漏之后,就能够打印输出成果图了。

结束语:

数字化地形测量是一项先进的地测技术,与计算机有效结合的程度与自动化程度及计算的测量精度是其他相关测量手段无法达到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必然成为未来我国大比例尺度地籍图测绘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应该进一步推广与普及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强化宣传与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家臣,聂晓艳,张晓燕,田昌妮,张渝庆.基于遥感技术的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图制作[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2,(11).

[2]王志.RTK技术与数字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初探以黑龙江省二九零农场为例[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5).

篇8

【关键词】土地测绘;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土地测绘是指在土地管理工作当中,对自然地理和人工建筑设施的大小、形状、空间位置以及特性等项目进行专业的测量,它是一种对精确度要求非常高的繁琐的工作[1]。土地测绘的主要目的是向国土资料管理部门提供测绘的数据信息。目前,通常在地籍图、建筑用地和日常用地等方面会涉及到土地测绘这项工作。土地测绘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首要关注的问题在是确保测绘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测绘的效率。

1 造成土地测绘误差的因素

1.1 环境因素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影响

影响土地测绘的环境因素总结起来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测绘生产环境因素。测绘工作多在室外开展,所以外界条件对测绘工作影响很大。测绘过程中,因自然中的阳光、气温、风速以及地质等因素都是非常不稳定的,这势必影响观测的结果,造成观测数值的误差。例如,温度变化会导致测量工具产生长短的变化;空气的可见度和光线的折射作用会影响测量的视线。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观察中都是避免不了的,人们能做的只有尽量把环境因素对土地测绘的影响力降低最低值。

1.2 器械设备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影响

仪器设备是土地测绘人员的必备工具,设备本身有质量优劣,其精确度必定会影响到测绘的结果。然而,没有哪一个厂家能确保其生产的测量仪器有百分之百的精准度,因为仪器设备的生产受到当时生产工艺的影响,误差在所难免,只是误差大小的问题。其实,在土地测绘过程中,是允许误差存在的,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测量值都是有效的。此外,在土地测绘时,工作人员还要顾及到仪器的类型、使用性能能否达到测量要求以及使用起来是否灵便的问题。

1.3 人为因素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影响

1.3.1 土地测绘工作者自身的局限性

土地测绘工作者是测绘工程项目的操作者和管理者,参与了测绘的整个过程,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必然会造成测绘精准度的误差。因此,人为因素对测绘质量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观察者的感官鉴别能力、技术水平、工作习惯、态度、责任心以及工作时的心情都会影响到测绘结果。例如,工作人员是否能准确地把握地形、水准点和控制点;是否严格按照土地测绘的规则制度来作业;能否懂得使用网络来辅助测绘工作的顺利展开等等,只要这一系列问题中,有一项没有处理妥当,都会导致测绘数值产生误差。

1.3.2 方法手段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影响

在土地测绘施工中,一个测绘项目包含了复杂繁琐的工序,如控制测量、地形地籍要素测量、界址点测量、内业图形编辑、回放检查、权属调查、面积计算和统计汇总、各类表格编制、成果装订、验收检查等工序。每个环节都会对整个施工的最终精确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有熟悉每个测绘项目的特性,依据其特性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才能最终得出合格的测绘结果。

2 在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措施

2.1 对环境方面的因素进行控制

在测绘施工中,密切注意环境因素对测绘工作的影响,并积极地采用对应的措施,将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尽量降到最低。

2.2 对仪器设备方面的因素进行控制

仪器设备是否精准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测绘工作中在选用测绘仪器设备时,要看其性能指数是否符合测绘工作的要求,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及其检验期是否有效。

2.3 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对测绘数值的影响

首先,测绘单位在用人方面应该秉承扬长避短、量才而用的原则。测绘单位的全体员工,包括负责人、直管部门人员、检测人员和主要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上岗证和资格。施工方案应该力求工艺先进、经济合理、操作便利,能够确保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3 在土地测绘工作中控制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则

3.1 质量第一的原则

在土地测绘施工中,切实按照部门有关规定,高度重视土地管理部门的建议和意见,对土地测绘施工的每道工序都严格的把关,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数据第一的原则

测绘数据是测绘质量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测绘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土地测绘工作中,要坚持以数据为基准,全力保障测绘数据的可靠性[2]。

3.3持续改进的原则

土地测绘质量的保持和提升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而不能停滞在原有水平上。随着测绘技术得不断更新,人们对土地测绘的准确度的要求也更加高。测绘单位和测绘工作人员要采取行动,保证土地测绘质量。就测绘单位而言,管理部门可以采取让土地测绘的质量与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督促其工作人员不断在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测绘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觉意识,主动采用改进措施,保证土地测绘的质量。

3.4 整体到部分的原则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国内的基础测绘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工程量大,覆盖面积广阔,因此,所有的土地测绘工作都要严格做到先整体后局部,先全局安排,再分开实施。整体到局部的土地测绘原则是指,在测绘施工过程中,要先布设全国性的高程控制网,待掌握控制点的高程和坐标后,再作建筑物的放样。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误差累积,保证测绘成果的可靠性。

3.5 核检原则

核检原则又称“步步检测”的原则。地面点的定位必须以确切为前提,对每一个操作,每一个过程,每一个数据和每一项成果都必须使用各种核检方法和手段验证其是否正确[3]。只有在确保前一道工序万无一失的前提下,才能继续下一道工序,否则也是做无用功。只要采取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才能保证最后测绘结果的可靠性。

4 结语

土地测绘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检查施工过程,对违规操作人员进行严加批评,严重时予以一定的处罚,做好验收的把关工作,排除质量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保证测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22-23.

篇9

[关键词]GPS;测绘;原理;煤矿

中图分类号:T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39-02

1 引言

GPS技术主要特点在于高精确度、视野度广阔、自主性强等。其主要地理测绘、煤矿测量等领域。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主要特点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的生产生活,使得各项工作都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在煤矿产业中,测量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可以保证具体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就是为了近一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GPS 技术与以往的传统技术相比,是采用布设空间网的方式,大大减少了布局设线传统观测的局限性,极大地提供了生产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1,2]。

2 GPS卫星定位原理

GPS卫星定位的原理与无线电测距交会的原理一致,首先由地面3个以上已知点(控制站)交会出卫星的位置,然后,利用3颗以上的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交会出地面未知点(用户接收机)的位置。

GPS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包含有卫星的相关信息。用户通过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到三颗以上的GPS卫星信号,并测出测点(接收机天线中心)P至GPS卫星之间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卫星的空间坐标,由此利用交会法计算出测点P的位置[2,3],原理图见图1。

设在时刻在测站点P用GPS接收机同时测量出P点到3颗GPS卫星、、的距离分别为、、,通过GPS电文解译出该3颗GPS卫星的三维坐标分别为,。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解P点的三维坐标的观测方程为:

(2-1)

(2-2)

(2-3)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某煤矿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使得该地区四季分明。该煤矿生产能力为700万吨/年,该3#煤层采厚8m,开采方式为房柱式开采,回采率37%,空区埋深在地表以下60-120m,煤矿的开采厚度为7m,最大开采宽度为25m,采深采厚比8-15,采深采宽比1。由于该煤矿是新建不久,因此地表附近没有现成的控制网,为了矿山建设的需要,要求在地表布设相应的控制网指导煤矿生产。该煤矿拥有6台中海达F61静态GPS接收机 (标称精度:±5mm+2.5×10-6)。

3.2 控制网设计

3.2.1 网形设计

GPS控制网的网形主要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边点混合连接式、多边形连接、环形图以及星形布设。点连式网的几何强度最低,因此要适当增加GPS控制网的可靠性指标,如加入部分地面边长替代部分GPS边长;边连式的几何强度相对于点连式较高,由于该网形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和复测边相对较多,但在仪器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比点连式的观测时段数大大增加;网连式的几何强度和可靠性指标相对于与边连式具有较大的提高,但所需的经费与时间也明显增加,因此,该网形适合于高精度的GPS网测量;边点混合连接式,结合了点和边的优势,组成的GPS网,既保证了网的几何强度,提高了网的可靠性指标,又能减少外业工作量,降低了成本;星形图的几何图形简单,但其检查与发现粗差的能力差,该方法的优点是,需要的仪器较少[5,6]。

3.2.2 GPS选点与埋标要求

GPS选点与埋标的要求主要包括如下4点:

(1)测点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没有障碍物,且测点易于安置GPS天线及接收机;

(2)GPS测点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电线,前者距离不得小于200m,后者距离不得小于50m;

(3)测点应远离能反射信号的物体,以免产生严重的多路径误差影响观测精度,如房屋、广告牌、围墙、山坡以及大面积水面等;

(4)GPS测站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同时要便于保存且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在地面沉陷区、潮湿区、以及易于塌方区域不应布设控制点;

3.2.3 GPS控制网观测要求

对进行GPS观测过程应注意以下事项:

(1)编制观测计划表并作好观测前的准备,开始观测前应进行预热和静置,用脚架安置天线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

(2)观测数据文件中应包含测站名或测站号、观测单元、测站类型、日期、时段号等信息;

(3)观测作业要求: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电源电缆和天线等联结无误方可开机,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仰角限、改变天线设置等;

(4)外业成果记录:

①记录类型:观测记录、测量手簿、其它记录;②记录内容:测站和接收机初始信息,测站名、测站号、观测单元号、时段号,天线及接收机编号、天线高、观测日期、采样间隔,卫星载止高度角、卫星星历参数等。

控制网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C级GPS网的要求进行观测,具体技术指标见表1。

3.3 数据处理

根据GPS测量规范,GPS基线解算,各项指标均需满足规范要求,才能进行平差计算,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1)复测基线长度较差应满足:ds≤2δ,δ为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mm(按平均边长计算),,式中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d为相邻点间距离km,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及规范设计固定误差a=5mm,比例误差b=2mm/km。

(2)同步环闭合差应满足:Wx≤δ,Wy≤δ,Wz≤δ

(3)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Wx≤3δ,Wy≤3δ,Wz≤3δ;Ws≤

将GPS测量的记录的数据,利用数据线将数据导入到电脑中,GPS控制网的内业数据处理步骤如下:采用中海达GPS数据处理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使得保证各项指标合格后,才对GPS控制进行三维平差;三维平差是对GPS控制网进行整体基线检验,剔除误差较大的误差,使得整个网误差最小,然后再进行二维平差;二维平差主要是将坐标系转变为当地坐标系为,并对成果质量进行检验,包括点位中误差、长半轴以及比例误差比较,如果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得到GPS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否则还应对基线重新处理或者进行返工重测。

4 结语

由于GPS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手段,具有定位精度高、操作简便、观测时间短,极大地降低了外业观测强度,同时也减少了内业计算工作量,因此,GPS技术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特别是在当前进行煤矿控制网的应用更为常见,GPS技术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阔和深远。

参考文献

[1] 刘京帅.GPS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7).

[2] 张淑美.煤矿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2(04).

[3] 吕红梅.测绘新技术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4).

[4] 鱼洪柳.如何在矿山测量中运用测绘新技术[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06).

篇10

关键词:创新能力;测绘工程;培养模式;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48-02

一、创新能力定义及内涵

“什么是创新能力?”,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综观近十年研究成果,概括起来基本可以归为三大类观点。第一类观点下的创新能力是以创新思维为核心,通常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三个组成部分,多指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含已有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第二类观点常常将创新能力分解为两个方面,即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和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类观点则从知识结构着手,指出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方法论或工具性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的四类知识是创新能力必备的知识结构。

尽管上述三类观点对创新能力的定义存在差异,但其对创新能力的内涵解释基本一致,都指运用理论和知识,在各领域不断提供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发明的能力。从内涵的角度来理解:一方面创新能力的概念区别于创造力,前者指在对原有事物改革、模仿并加以改良、推陈出新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已有或潜在才能,后者则着重强调对前所未有新事物的制造能力,譬如仓颉造字、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等;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多扎根于广博知识和任何合乎情理的新发现,而非将脱离实际、凌驾事实之上、毫无根据的奇思怪想付诸实践的能力。

二、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1.现代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机遇。相对于传统测绘受限于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精度水平和投入,现代测绘(Surveying and Mapping或Geomatics)已经从研究空间对象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加工、存储与处理各种空间信息的学科演变为了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从学科特点角度理解,以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航测为核心的现代测绘技术手段,在将测绘的空间范围从地表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的基础上,辅以GIS、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对传统测绘理论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和更新,使得现代测绘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大量需求的特点,增加和发展了测绘学研究和工作的领域。在此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测绘复合型人才的契机已经成熟。此外,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测绘行业开始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之中,且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提出数字省区、数字城市,以及注册测量师制度逐步建立等背景,为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测绘领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体现了以“五强化五结合”(即:强化研究性学习、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强化个性化培养、强化拔尖领军素质、强化国际竞争力,卓越意识与一流平台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专兼师资相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优势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这些也都为我国现代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机遇。

2.现代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在现代测绘发展的机遇面前,高校测绘人才培养同样存在巨大的挑战,其中怎样改变传统测绘教育中的局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测绘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现代测绘面临高等教育机构对测绘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优化相对迟缓与国家经济发展对测绘服务要求迅速变革之间的矛盾,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测绘人才未得到很好的培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原因分析如下:①对现代测绘科学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区别于传统测绘,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背景下的现代测绘是以空间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往往是综合利用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需要将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体系。而目前高等教育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窄等问题,基础课程和交叉课程设置不够,无法满足信息化测绘的需求。②过度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部建立测绘工程专业之初对专业的定位即为培养具有测绘生产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一传统测绘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定位已经与完成“地理国情监测”等现代测绘任务的目标之间产生矛盾。现代测绘要求的复合型测绘人才不仅要有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有扎实、成熟和实用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对学科前沿知识领域的强烈追求和高度关注,力求在测绘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现有理论知识,在新的知识理论指导下,创新测绘生产实践工作方式。③教学过程重基础,缺乏创新保障与引导。同其他专业相比,测绘专业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然而受实验学时、实验环境、实验仪器条件等的限制,当前测绘教学多重视基础理论和仪器基础操作过程的教学:一方面对现代先进测绘仪器的技术配置不到位,不能满足学生掌握最新实践知识的需求;由于实习安排时间分散,实习机会较少,实习内容缺乏连贯性,学生对实习没有整体的认识,由此对所实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实习效果欠佳;另一方面教师课堂中只教授一些各课程最基本的知识及原理,而对这些课程所涵盖的测绘领域最新技术、最新动态等缺乏介绍。由此造成了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对测绘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都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对测绘相关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的掌握,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因而不利于现代测绘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建构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积极推广创造教育;而非墨守成规,死守单一教育观念。具体而言,专业课教师应了解传统测绘向现代测绘地理信息过渡的趋势,做好相关理论研究,进而突破传统测绘认识下培养目标的局限性和专业教育意识的狭隘性,并积极探索转变相关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开展有意识的创新能力训练。

2.修订课程体系,优化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遵循测绘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采用“基本要求+特色”的课程设置模式,从“特色”层面做文章,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与教学内容,并在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程知识交叉融合角度,形成“大测绘”思维和“测绘地理信息思维”,进而对传统的、旧有的测绘问题和当前的、新形势下的测绘问题产生新的创新式理解和思考解决办法。

3.重视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测绘工程实践创新支撑环境。在国家“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战略框架下,将“测绘—信息—资源—环境”一体化的学科发展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构筑以测绘与数学、物理、计算机、资源、环境交融发展为特色的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体系;建立如工程测量与矿山测量实验室、摄影测量与遥感开放式实验室、变形测量与测量机器人研究实验室、GPS测量与检测检校开放实验室、GIS与数字化测绘开放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设计大型综合实验,开展大范围的创新创业训练与培养,构筑创新实验和创业发明训练体系。

4.建立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丰富科技创新活动。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促进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提高本科生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国家、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节,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如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自由探索计划、挑战杯创业计划、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和参与科技论文大赛、软件设计大赛、测绘实践技能大赛等创新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早期进入科研、进行实践。

5.引进双重激励措施,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为激励和支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开放专业科研、教学实验室,设立大学生开放性实验项目基金,鼓励和规范大学生在导师和实验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实施科研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出台大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从科研思维、科研能力和科研过程三方面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同时从学分认定、评奖评优、学位授予等方面加强扶持与鼓励。

参考文献:

[1]张民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59-60.

[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0.

[4]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75.

[5]张鹏.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6]花向红,邹进贵,才军,等.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