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市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1:0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市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市场论文

篇1

1.1复苏———改革开放为新疆纺织产业带来生机

以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导下,新疆把纺织工业列为了重点建设的支柱产业和高利润、高税收、高创汇的优势产业,新疆纺织产业慢慢从严冬中复苏,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10年内,新疆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新增了2.4倍,新建了新疆毛纺织厂、昌吉棉纺织厂、库尔勒棉纺织厂等一批颇具规模的纺织企业[2],产品也从棉纺织品扩展到了毛纺织品。然而在90年度末期,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新疆纺织行业与全国纺织业一样,又重新陷入了新一轮的逆境。

1.2曲折发展———二十一世纪新疆纺织产业

进入新世纪后,新疆纺织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产业投入不断增加,产业装备不断现代化,产品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3]但产业链不完善,产品品种结构单一,高附加值产品少,使得新疆纺织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在与内地企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

2新疆纺织产业的现状

目前,新疆纺织产业由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针织、服装、化纤等子产业构成。根据2013年新疆自治区纺织工业工作会议代表名册和网上的信息,在新疆纺织企业总数中,棉纺织企业约占39%,毛纺织企业约占8.1%,亚麻企业约占1.5%,针织企业约占3.7%,服装企业约占46.3%,化纤企业约占6.6%,家纺企业约占1.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棉纺织产业在新疆纺织产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2010年,新疆棉纺织产业的产值约占新疆纺织产业总产值的51%;化纤产业在新疆纺织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也十分突出,依托丰富的棉花原料,新疆粘胶产业发展也非常迅速,2010年,粘胶纤维产能占到全国20%,产值约占新疆纺织产业总产值的46%;毛纺织业是新疆传统的优势产业,但在市场和内地企业的双重挤压下,新疆毛纺织产业始终处于不断萎缩中,2010年,新疆毛纺织产业的产值仅占新疆纺织产业总产值的1%左右;新疆服装企业数量不少,但企业规模都普遍偏小,产值也较低,2010年,新疆服装产业的产值也仅占新疆纺织产业总产值的1%左右(见图1)。由此可见,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极不均衡。服装、家纺等下游终端产业产能的缺乏,导致了新疆纺织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内地市场。远离消费市场,长途的运输,使新疆纺织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面临重重困难;同时,对内地市场的依存度过高,又使得新疆纺织企业极易受到内地纺织企业需求波动的影响。此外,从纺织产业价值链来看,高附加值产品的缺乏,也导致了新疆纺织产业利润率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原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能源费用的提高,都会对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2004年及近几年棉花价格的上涨对纺织企业的影响就可见一斑。而另一方面,由于新疆纺织品终端产业产能的不足,使得新疆地区有很多纺织消费品来自于内地。长途的运输,使得新疆地区纺织品的销售价格普遍高于内地市场,从而损害了新疆地区广大纺织品消费者的利益。

3新疆棉纺织、服装产业及其产品结构分析

3.1新疆棉纺织产业及产品结构分析

新疆棉纺织企业主要分布于北疆的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市、奎屯市,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以及东疆的哈密地区和吐鲁番地区。根据2013年新疆自治区纺织工业工作会议代表名册和网上的信息,目前,新疆棉纺织企业中约90.6%的企业是单纺企业,只生产棉纱,棉纺织产业中各产能的发展极不均衡。由于棉纺产能远远多于棉织产能,因此,新疆棉纺企业的棉纱产品,除少量本地消化外,绝大部分得运往外地销售。这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运输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得新疆棉纺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内地下游企业发展的制约[7]。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内地纺织企业产品市场的萎缩,使得内地纺织企业对棉纱需求的减少,这一现象马上就影响到了新疆棉纺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使得新疆一部分产品单一,档次较低,主要是依赖内地市场销售的棉纺企业陷入了生存困境。根据对新疆48家生产棉纱产品企业的调研,新疆棉纺产品主要有普梳纱、精梳纱、半精梳纱、紧密纺纱、气流纺纱、色纱等。其中,生产普梳纱的企业约占棉纱生产企业总数的35.4%,生产精梳纱的企业约占77%,生产紧密纺纱的企业约占54.2%,生产气流纺纱的企业约占31.2%,生产半精梳纱的企业约占2.1%,生产色纱的企业约占4.2%。这些数据表明,新疆棉纺产品主要集中在白纱方面,色纱作为纱线中的高端产品,在产品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很少。在白纱方面,产品主要集中在高档的精梳纱、紧密纺纱中,此外,普梳纱、气流纺纱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这说明新疆棉纺产品结构比较均衡,产品档次呈梯度,基本能满足下游产业不同产品的需求。普梳纱产品纱支基本在16s-40s范围,其中,生产16s-25s纱的企业约占生产普梳纱企业总数的35.3%,生产26s-40s纱的企业约占64.7%;精梳纱产品纱支基本在40s-350s范围,其中,生产40s-60s纱的企业约占生产精梳纱企业总数的21.6%,生产60s-100s纱的企业约占72.2%,生产100s以上的企业约占6.2%;气流纺产品的纱支基本在12s-32s范围,其中,生产12s-20s纱的企业约占生产气流纺纱企业总数的73.3%,生产21s-32s纱的企业约占26.7%。从上述产品结构可以看到,新疆棉纺产品主要偏向于中高档,这使得新疆棉纺产品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新疆地区棉织面料类产品主要有棉坯布、棉印染布、棉针织布等。其中,棉印染布作为棉坯布的下游产品,2010年产量只占棉坯布产量的0.39%。制约棉印染产业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新疆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自治区政府对印染产业的发展相当慎重;其二是印染布与最终消费市场的联系非常密切,必须紧跟市场潮流,这就要求印染布从下单到交货,周期必须很短,而新疆地区服装业不发达,对印染布的需求不大,这就使得印染产品必须以内地市场为主,长途的运输制约了新疆印染布产品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9]。由于本地缺乏印染产业,因此新疆地区大部分棉坯布也以内地市场为主。相比于棉纱,长途的运输,除了增加产品成本外,也使得新疆棉布的交货周期较长,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导致新疆棉布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较弱。[10]新疆地区生产的针织面料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后续产品生产的需要,因此进入市场的较少。

3.2新疆服装产业产品结构分析

目前,新疆服装生产企业大约有60多家,主要以生产职业装、工装、舞台装为主,其销售市场主要是本地的企业和消费者,还有一部分销往国外。新疆服装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无法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而且由于产品设计能力不强,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再加上新疆地区上游原料产业的缺失,因此无论是在内地市场还是在本地市场,新疆服装产业的竞争力都很弱,市场占有率很低。

4新疆纺织产品销售市场分析

4.1本地市场

新疆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但总人口只有2200多万;再加上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各民族、甚至是相同民族不同居住区域之间的文化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新疆地区对纺织品的需求具有很明显的多样性[11],单个市场容量不大。目前新疆纺织产业以新疆地区为主销售市场的主要是服装。目前,在新疆工商部门注册的生产型服装企业有4000多家,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中型企业仅三家。总体情况是:企业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由于新疆服装企业规模很小,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在大陆产品的销售中,即使内地企业的产品成本加上运费,在价格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此外,内地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更紧密,能及时跟进国际服装潮流,因此在高档服装领域,新疆企业也不具备竞争优势。这也是新疆服装企业始终得不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新疆地区服装企业要发展,必须依托自己的优势。新疆地区对纺织品的需求具有很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每个细分市场需求量不大,正好适合于规模小、实力弱的服装企业实施小而专、特色经营的战略。新疆服装企业可以依托自己了解市场的优势,针对目标客户开发具有特色的服装,从而以产品的特色来吸引消费者,赢得市场[12]。而实力较强的服装企业,则可以利用新疆的地域优势开拓周边的国际市场。由于历史原因,新疆周边国家与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大的相通性,而且这些国家的服装产业都不太发达,因此对中国产品具有较大的潜在需求[13]。

4.2内地市场

内地市场是新疆纺织产品的主要市场。根据对48家棉纺企业的调查,仅有5家企业产品在本地市场销售,其余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都在内地(见图2)。在内地市场中,除17家企业产品在集团内部下游企业之间流通外,其余企业产品都进入了普通流通领域,参与内地市场的竞争。鉴于新疆的棉花资源优势,新疆的棉纺产品在内地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运输成本以及新疆火车外运运能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这些优势[15]。因此对新疆棉纺企业而言,要想进一步获得发展,首先必须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产品成本,以弥补长途运输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其次,应完善新疆地区的纺织产业链,增加本地市场对棉纱的需求量,减少棉纱对内地市场的依存度。

4.3国际市场

新疆地处亚洲中心,有多个口岸与周边国家接壤,贸易地理位置极具优势;此外,由于历史原因,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又与周边国家相通。这一切都为新疆纺织产业开拓周边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一直以来,新疆纺织产业出口的产品主要以棉花、棉纱、棉坯布等半成品为主,附加值很低,而高附加值制成品的出口很少。再加上出口量不大,因此对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不大[16]。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产业链的完善是很重要的一环。服装产业作为纺织产业的终端产业,其发展对新疆整个纺织产业链都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而新疆服装产业要发展,开拓国际市场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国际市场是新疆纺织产业很重要的一个销售市场,其开拓程度对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5结论与建议

篇2

论文关键词 产品责任 自身损失 添附 信息 侵权

一、产品责任之自身损失赔偿

产品责任又称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是指由于产品存在某种缺陷,对该产品的消费者、使用者或其他第三者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依法应由该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单独或共同负责赔偿的一种法律责任。而产品自身损害,是指产品本身的缺陷给产品自身造成的损害,这种产品自身损害,包括产品毁损灭失、自身价值减少、不堪使用或必须修缮或维护等。根据上述定义,我们不尽要发出一个疑问,产品责任赔偿范围是否包括产品自身的损失呢?

(一)否定说

对此持否定说的学者们认为,(1)产品责任属于侵权责任,它规范目的是对受害人的健康、安全等法益受损地恢复,而产品自身的损害赔偿与受害人的健康安全保障并不存在直接关系,因而,不属于侵权法的保护范围。(2)此外,合同法上的物的瑕疵担保或者违约责任已经就产品本身的损害提供救济,没有必要再将产品自身受损纳入产品责任损害赔偿范围,以免民法体系的紊乱。(3)《产品责任法》的立法本意不是为了削弱合同法的规范功能,而是为了保护人身和其他财产不受侵害。故而,各法各司其职,不应交叉重叠。

西方发达国家立法与司法实践也不乏持有此种观点的。比如,美国法院就产品自身损失是否属于产品责任损害赔偿范围多持否定态度,欧盟的产品责任法也将产品自身损害排除在产品责任赔偿范围之外,日本的“制造物责任法”也将制造物仅自身受损的情形排除在赔偿范围之外。

或许正是在上述国家立法例和“主流”学说的影响下,我国部分学者认为我国《民法通则》第122条中的财产损害,“应指因缺陷产品造成消费者其他财产的损害。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害,及因缺陷产品本身损害造成受害人可得利益的损失,不包括在本条所谓‘损害’概念之中,理由是缺陷本身的损害及因此所受可得利益损失,应依合同法的规定处理,其是否赔偿,应视违约情节及合同规定约定。”而在我国《产品责任法》第41条第1款中更是明确排出了产品自身损失属于产品责任赔偿范围:“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肯定说

认为产品自身损失应纳入产品责任赔偿范畴的学者则针对否定说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1)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侵权之诉与合同之诉是不相容的。产品消费者以销售者为诉求对象的情形,构成责任竞合,当事人在责任竞合的情形之下不得同时主张侵权与违约两个请求权。如受害人依《产品质量法》主张产品责任,就丧失了产品自身损失的赔偿请求权;(2)受损产品的权利人并非一定是产品的消费者,不一定与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存在合同关系。如该受害人依《合同法》主张违约责任,则又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当受害人不是消费者时,即,其与出卖人之间并无合同关系时,其无法主张违约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否定将产品自身损害纳入到产品责任赔偿范围,则自身产品受损的现有权利人无法得到救济;其二,作为买受人的受害人向生产者主张违约责任,生产者提出其不是合同直接当事人的抗辩,如何解决?主张上述哪种请求权,受害人所遭受的全部损害均有可能得不到完全补偿。(3)产品责任与合同责任说到底都是对于法律关系的保护,均是恢复受损的法益,其本质是相通的,两者之间存在权利或者救济的多重设置并不会导致民法的紊乱,相反,两者相互补充。过分强调产品自身损害的责任性质,一味强调在合同中对其进行救济不符合经济、实用原则。

此外,承认将产品自身损害纳入到产品责任赔偿范围还有两点积极意义,第一,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节约宝贵司法资源。将产品自身损害赔偿纳入产品责任赔偿范围可以在一个诉讼中解决两个问题:产品缺陷致其他损害、产品自身损失,从而避免两个诉讼。从微观层面,制度设计的本身应为解决纠纷提供一条便捷、高效的路径,无论是受害人提起违约之诉,抑或侵权之诉,均应在一个诉讼中解决一个原因产生的全部民事赔偿问题。而在宏观层面,在诉讼爆炸的今天,宝贵的司法资源也可以得到节省。第二,避免违约与侵权严格区分而可能出现的弊端。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两者本身确有较大差异,但就缺陷产品致人损害而言,缺陷产品因其违反质量保证、安全保证的违约责任与侵犯自身产品外的人身、财产权利的侵权责任均采严格责任,两者之间的严格区分意义不大,可能存在的唯一区别是由制度设计本身所造成的赔偿范围的不同。 笔者以为,肯定说符合实用主义的法律价值,同时有利于法益的恢复,应该将产品自身损失纳入到产品责任赔偿范围。

或许是基于上述观点的考量,我国2010年7月1日生效的《侵权责任法》从保护用户、消费者、提高司法效率的角度出发,于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删除了《产品质量法》第41条中“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的限定。也就是说,《侵权责任法》第41条所称的“他人损害”中的财产损害,既包括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的损害,也包括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害。 但我国仍有部分学者不同意这一理解,比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米新丽教授就认为,《侵权法》中该条并没有明确的包含产品自身损失的赔偿,也看不出是对《产品质量法》的修订,况且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还是应该适用《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

二、产品自身损失中“自身”的认定

对于“自身”的认定,本不应成为一个问题,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形的信息数据或者有形的他物可以附着于产品之上,与之紧密的结合,而且有时候其价值更是高得令人咂舌,比如电脑中的重要研究报告、手机上镶嵌的钻石,尽管笔者支持将产品自身损失纳入产品责任赔偿范围,但笔者同时还认为有必要设定一定的限制(比如赔偿总额的限制),对于“自身”的认定应该有一个标准。

(一)以产品为载体的“信息”

信息,指消息、数据中所蕴含的意义,实际上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形态或一种运动状态。 经济学家界定任何可以被数字化的事物属于信息。具体有三种表现形式,即(1)文字形态,如以报纸、期刊、专著等出版物为载体记录的资料;(2)声像形态,如以光盘、视频等为载体直接记录的声音和图像;(3)记忆形态,如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传播和被接收而的、只在人脑中贮存不具有确定的记录载体的资料。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必须借助物质载体记载与传递来表现自身,方能为人们所认知。此外,信息往往具有相当高的价值,一般比其载体的价值要高得多,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还可以交易,因而其还具有商品性。

正是由于信息具有上述结合性、商品性等特征,信息与其他产品的往往存在某种程度的结合,它由于其他产品的缺陷受损成为必然,而其价值的存在也使其权利人成为受害人,如存有大量重要短信的手机因手机电池缺陷爆炸、存有高价值研究报告的电脑因硬盘缺陷灭失。

(二)添附

添附,是指不同的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分离的物或具有新物性质的物,如果要恢复原状在事实上不可能或者在经济上不合理。添附的发生在当前社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三种方式:混合、附和、加工。添附制度的基本价值本是保存价值、鼓励创造价值,并平衡所有权取得人与丧失人之间的利益。添附制度本是为了保存价值、鼓励创造价值,平衡当事双方权益,因为添附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所以产生了“新物”归属问题。这个“新”字如何界定?既然是“新物”那肯定是不同于“旧物”,其在认定新物时一般遵循如下标准:动产之间的添附一般按照价值量发生大幅度变化、功能、属性发生根本转变。笔者认为,这个标准是较有说服力的,可以参考该标准认定添附发生后的“新物”是否仍属于产品自身。即添附行为是否确实本质上改变了物的功能、属性、是否大幅度的改变了原物的价值,如答案为肯定,我们认定其确实产生了新物,如答案为否定,我们认定其未产生新物,则添附进去的物被视为原产品组成部分。对于改变功能、属性,争议或许不大,对于大幅度改变原物价值,比如在打火机上请著名雕刻家刻了一副画,笔者以为,此时该画实际上已经使得这个打火机的功能发生了改变,使其变成了具有收藏性、观赏性的物,而不再是普通的纯粹用于点火用的打火机。

(三)“产品自身”的认定标准

产品自身的损失赔偿与产品自身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失在法律上的救济往往是不一致的,不仅体现在救济途径上,也反映在救济的范围上,正如上面所论述的,产品自身损失一般适用合同救济,而产品自身以外的其他人身财产损失适用侵权救济,同时,侵权的救济范围往往是补偿性的,鲜有惩罚性,而违约责任往往存在惩罚性,且侵权责任一般无上限,而违约责任一般都存在一个上限。如果确因产品消费者或权利人的一些事实行为使得产品自身与其他物发生了紧密结合,这时候到底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适用侵权救济或者合同救济呢,还是分别适用各自的救济?

笔者以为,应该按照经济效益原则把握“产品质量、性能、价值与产品销售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标准,借鉴添附对于“新物”的认定标准。也即是说,如果消费者或权利人的事实行为没有同时大幅度地改变产品的质量、性能、价值,附着于产品之上的财产应被认定为不具有独立性,也即产品还是“那个产品”,产品自身和附着于其上的财产视为一个整体,应该允许受害人就产品自身损失和附着于产品上的其他财产在一个诉中提出权利诉求,根据损害发生前该整体的价值赔偿。至于其价值认定,笔者以为应以产品购买时价格10倍为限,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要平衡产品生产者的权利与可能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平衡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或权利人的责任,毕竟消费者或权利人自身应该对价值过大的附着物本身负有较高的注意义务,预见可能存在的风险。

篇3

[摘要]“古色”旅游资源是赣州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评价赣州“古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市场分析,阐述了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策略及形象塑造。

[关键词]赣州;“古色”旅游资源;营销策略

“古色”旅游资源是相对于“绿色”旅游资源——山林、草原、“红色”旅游资源——革命历史遗存遗迹而言的,是指具有悠久的历史,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古迹、遗址、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等资源。

一、赣州“古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评价

赣州“古色”旅游资源包括两大部分,即宋城文化旅游资源和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宋城文化旅游资源

宋城文化旅游资源由位于赣州市章贡区的宋城和相关建筑景点如八境台、郁孤台等,及许多宋代建筑,如宋代古塔、古桥、古庙宇、衙署、学宫(书院、试院、儒学)等构成。

赣州作为目前保存宋代城墙建筑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堪称独一无二。其宋代城墙,位于赣州市区北部章、贡两江岸边,全长3664米,宽约5米,平均高7米,是江南保存最长的古城墙,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地面和地下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城墙,章贡合流、百舸竞发的美景尽收眼底。

赣州宋代古浮桥也为重要的宋城文化遗存。位于章水上的西津桥、南河浮桥(1985年西河人行桥建成后拆除)和位于贡水上的东津桥(即现在的建春门浮桥)三座浮桥,从宋代开始建造,除战乱时偶有废止外,一直沿用到现代,对于城乡之间的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仍保存了最长的一座建春门浮桥,此桥全长400米,共用了100只木舟,每3只木舟为一组,整座浮桥分为33节,每天都定时开启,以通行船只。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沿用了900多年,构成了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

此外,赣州市古宋城文物保存完好。不仅城墙、城门、城楼、敌楼、马同、弩台、大街、小巷、桥梁、地下排水系统、护城河遗址、古迹方方面面都比较完备,而且宋城的江城防洪功能至今仍然有效,是了解我国防洪史的活教材。赣州宋城还是古代城市从单纯军事防御和防洪结合型向经济贸易型转变的一个佐证。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在赣州市众多的旅游资源中,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其重要特色之一,包含了建筑、民俗、民间艺术、饮食及客家迁徙历史的相关古代交通遗址等资源。

客家民间艺术有宁都道情、赣州灯艺、赣州采茶歌、采茶戏、兴国山歌、花篮灯等艺术形式;饮食资源有三杯鸡、小炒鱼、四星望月、蜜饯、丁香李、赣州市擂茶、春节腊货、薯食风味等;民俗礼节资源有筷礼、送果子包、穿木屐、婚娶仪式歌谣等。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特色浓郁、类型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客家侨属回乡寻根,形成了极大的市场和旅游流,为客家文化的市场开发铺垫了道路。

二、基于“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

从以上分析可知,赣州“古色”旅游资源以宋城及客家文化为特色。宋城系列旅游资源因其较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同时由于本地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并且毗邻于客家集聚中心,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有鉴于此,本文进行“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

1.宋城与宋文化观光游

这是最早被开发利用的旅游项目,自1994年举办“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以来,至今已举办多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为进一步丰富活动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品位,可作如下安排:古城寻踪游、古城风貌游、古赣州(章贡区)古迹游、通天岩石窟艺术游、宋文化名人探踪游、一江(赣江)二水(章、贡)游、古赣州辐射区的宋文化传播寻踪游。

2.赣州客家文化游

赣州地区是客家民系的孕育之地,这里95%以上的人口属客家人,所以赣州地区对于客家不仅在语言、民俗习惯、建筑、饮食乃至民系心理的形成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吸引境外游客、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客家文化游是本地区最具潜在优势的旅游开发项目,且本地区资源丰富,特点突出,应充分重视。可开发的项目有:客家溯源寻根游、客家民居游、客家民俗游、客家生态文化游、客家文化绿色家园游、客家文化之源修学科研游等。

三、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分析

1.市场竞争分析

(1)宋城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分析

宋城文化的外部竞争目的地有:河南开封、杭州宋城及主题公园以及香港宋城。其中河南开封为北宋首都,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但是目前城市格局及环境方面与赣州有一定的差异。杭州为南宋的首都,同样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以文化名人及西湖的影响,加之杭州的宋城主题公园的经营,扩大了其作为宋代文化代表的知名度。从知名度上,针对内地客源市场,两者对赣州宋城旅游的国内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冲击,是赣州宋城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开发的重要竞争对象;但是两者在空间上相对赣州的主要目标市场距离较远;同时,相对两者而言,赣州的宋城城墙等现存宋代遗迹及与赣江的组合,是具有特色的竞争性旅游资源,通过宣传赣州宋城的特色而增强竞争力以及赣州对宋城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是可以在内地市场上获得成功的。香港宋城是一项较为成功的主题公园,但是其文化底蕴和真实性与赣州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对赣州吸引香港游客及境外游客有一定的冲击,但是赣州如果与之协作,能够对游客进行有效的分流和导流,则很可能转竞争关系为互补关系。

赣州市地域内古赣州(章贡区)的周边辐射区现存的宋代遗迹和文化遗存,是具有互补性的旅游资源,需要加强协作开发。尤其是对于可以组串成旅游线路的相关宋代文化旅游资源,如赣州市区内乃至江西省其他地区的丰富多样的宋代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协作,开辟宋代文化历史旅游专线,做到双赢,共同发展宋文化旅游,乃至将此项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2)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分析

与赣州客家文化民俗资源具有竞争性关系的地区有福建及广东地区。其中福建的客家民居开发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和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如永定的土楼在日本市场非常火爆。其中原因:一是福建客家围屋保存完好,如福建永安的安贞堡、永定的土楼等;二是福建土楼规模效应较好,永定土楼成群分布,给游客有一定的冲击力;三是福建客家民居旅游开发成熟。

然而,福建、广东与赣州是相毗邻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区,对于本地客家民俗开发是有互补作用的,应该加强协作。

2.赣州“古色”旅游市场细分

(1)境外市场客源细分

一级市场:港澳地区,目前占市场份额65%。

二级市场:台湾地区,目前占市场份额30%。

其他市场:外国人占市场份额4.9%,华侨占市场份额0.1%。

(2)内地市场地理细分

一级市场:江西、广东,占市场份额86%。

二级市场:湖南、湖北、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占市场份额10%左右。

其他市场:其他地区,占市场份额不足4%。

(3)内地市场旅游目的细分

调查结果表明:

一级市场:旅游观光,占市场份额66%。

二级市场:度假和探亲访友,占市场份额17%。

其他市场:包括商务、会议、交流及专业访问、健康疗养、宗教朝圣及其他,占市场份额不足17%。其中,商务旅游及会议旅游应该成为未来逐步成长的市场。

四、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策略

1.境外市场

境外市场营销,通过客家文化和宋城文化以及区内生态旅游资源的推出,继续维持和拓展以港澳同胞及台胞为主体的观光游客市场,重点发掘外国人市场,通过客家文化的感情纽带,拓展海外华侨市场。密切与国际旅行社的协作。据有关专家推算,客家人在海外号称有1000万人,香港约有1/3的人口、台湾约有540万人口是客家人,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

2.内地市场

地理市场板块以观光及度假吸引本省游客;以客家文化、宋城资源及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广东客源;以生态旅游资源辅助宋城文化及客家民俗文化资源,吸引湖南、湖北和华东市场客源。加强互补性旅游协作,加强旅游宣传。

五、赣州“古色”旅游的形象塑造

1.宋城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强调宋城城墙及体系完整的独有性特征,营造观赏宋城格局的旅游景点和环境。

(2)在旅游环境与旅游项目建设上狠下功夫,达到环境优美、整洁、安静、舒适。以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标准,加强绿地、花坛、古树、名木、市花、市树保护培植,形成特色,扩大旅游者活动空间,并逐步向疗养、休憩、会议旅游方向发展,在峰山和陡水湖等地建疗养、休闲地。

(3)加快以宋文化为内涵的赣州章贡区城市游憩商务区的建设。

(4)城市识别标志以宋城为核心内容。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规范开放客家民居旅游目的地,以建筑民俗及村落形象为展示基质,以生活民俗、生产民俗、婚育民俗等为展示活载体。

(2)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发掘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并设计相关产品。

(3)对重点开放的客家围屋内部进行整修,并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4)围绕客家迁徙线路,进行旅游形象宣传促销,包括沿宋代的古驿道等沿线的古建筑恢复及相关客家文化的展示等,如大余梅关古驿道的建设,可以与客家文化传播相结合进行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1]韩振飞.赣州现存的宋代文史古迹[J].南方文物,2001,(4).

[2]饶任坤,卢斯菲.客家历史文化纵横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篇4

关键词:关联延伸双头版与索引市场细分整合营销

在制定正确媒介战略的前提下,媒介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就是具体实施战略,实现媒介盈利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本文拟从内容、发行、广告三方面出发,挑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转变思路内容为王

内容为王既是衡量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内在定律,也是媒体获胜的法宝。它不仅仅指单纯的生产内容,还包括了广义上的内容扩张和整合。一方面,对内容的进一步挖掘,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使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媒体担任的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角色,以信息内容为主,表现形式为辅,生产出属于媒体自身的有特色的产品。很多媒体都紧紧抓住这一定律,并已经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策略。

1.关联延伸策略

无论企业还是对于媒体而言,树立品牌无疑是对自身产品的一种成乘数效应的增值。品牌带来的巨大价值若只专注在起始产品的发展显然是一种浪费,众多的企业家和媒体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所实践甚至已经取得成功。

笔者非常赞同喻国明教授所提出的,媒体自身做大做强必须经历的三部曲:系列化、一体化、多元化。其中系列化就是将媒体本身所拥有的品牌进行开发和关联延伸,达到“借力”的作用,使其延伸的产品天然地具有同类产品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品牌的继承性。

关联延伸策略的优势在于,母产品与子产品相互作用,共同提高品牌价值,同时,子品牌能够分散母品牌的风险并增加整体收入,这样能够占据同一行业的优势市场地位。如《中国国家地理》,“它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它要走向集团化,把这个科学传媒拓展为一个产业:《中国国家地理》的少年版,相关图书的出版以及与电视频道的合作等等”。①受众关注媒介产品的品牌,正是其关心媒介产品内容品质的体现,内容为王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关联延伸策略的实施前提是延伸的产品必须保证其内容的品质。而反过来说,如果媒介集团一味冲着做大而盲目扩张,没有注意延伸的关联性,那么失败的教训则是惨重的。

2.互动策略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市场的客观要求,还受众以主动权能够在当今这个被称作影响力经济的媒介经济竞争中媒体必须紧握的一个重要理念。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传受者界限日渐模糊,受众主体性空前突显,他们也需要话语权,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广东的媒体而言,电台率先开发短信互动这一形式,电视台随后跟进。继广东电视珠江台晚上的新闻节目《今日关注》推出短信互动平台之后,其竞争对手广州电视台的《今日报道》也在2007年1月8日的改版中加入了短信互动环节,并由原来的一个主持人变为两个主持人。短信平台这一策略有以下四个优点:一是直接增加了短信费用收入,增加经济效益;二是满足受众内在的沟通需求,吸引受众积极参与节目,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继而提高社会影响力;三是强化了媒体议题设置的功能;四提供了一个政府与民众相互了解的双通道。

《南都周刊》把这种互动延伸得更为成功。一方面,几乎每期《南都周刊》都有读者反馈的版面;另一方面,它积极开展活动,与读者真正地面对面交流。2006年的《南都周刊》与其他合作单位主办的社区活动便是一例。它每隔一段时间到一个社区或者单位举行一次体育运动比赛,包括踢毽子、二人三足比赛等。它在每期最后一版都登半个版面的广告,预告下一期社区运动会的举办时间地点,同时报道本期运动会的情况。其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达到了与读者的真正交流,增加了亲和力,再者是宣传推广了自己的品牌,表面上为社区运动会造势,实际上是为《南都周刊》做广告,参加过运动会的人会留意这份刊物,有可能成为新读者或者订户。

3.双头版与索引策略

这里的双头版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报纸本身有两个头版:分别在封面和封底。既增加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又开发了广告资源。《羊城晚报》改版之后除增加了彩色,还运用了双头版,可读性增加了。另一种是报纸本身一个头版,还另外制作一个与报纸头版头条不同的海报版。《南方都市报》把海报版放大,做成大报的头版,风格与《南方都市报》一致。笔者认为这种借鉴了杂志用封面做海报来宣传的双头版更有竞争力,这是因为:一是版面大,字号大,冲击力强,吸引路人目光,并突破报摊的“四分之一”黄金位置——在报摊上报纸按次序摆放,通常只能露出头版的二分之一,卖报时报纸就是靠这二分之一的精彩内容吸引路人,而报纸种数的日渐增多导致了头版露出的黄金位置只占报纸版面的四分之一;二是头版容量加大,有效信息增多,体现了信息筛选的管家功能。

索引策略与双头版的相通之处在于增加报纸信息量的呈现。广州率先把第一、二版全部改为索引的是《广州日报》,这个尝试取得了成功并且使《南方都市报》也跟着使用索引版。这可以说是一、二版的革命性变革,一方面,《广州日报》改版后版面少了文字的拥挤,变清新了;另一方面,信息量呈现的增大能更多地吸引注意力。

二、突破发行,争取市场

发行渠道不仅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一环,还是媒体争取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行渠道是否有效地指向目标受众,有效的发行渠道与传播效果成正相关,二是实施一般的营销手段疏通渠道,三是发行渠道多维度拓展,实施整合营销策略。

1.根据市场细分来进行有效发行

2006年12月,广州日报集团推出社区报试刊号,在广州雅居乐小区内定向发行。如果有媒体或媒介集团能够突破社区报这个关口,有可能对整个传媒生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有效发行量增大。有效发行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完整读者数据的订阅户和报纸被有效阅读的零售户,其二是能够带来广告效果的发行活动。前者为常态发行,而后者对发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行部门将日常工作和报社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从做有影响力的发行出发,策划发行工作。”②有效发行量是吸引广告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关系到广告的目标到达率和影响程度。显然增大有效发行量能实现经济效益。

第二,创造了一个社区居民信息交流的平台。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信息的内容和载体相应做出变动,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社区是社会组成的单元,让这些单元内部充分沟通,不但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利于实现“和谐”这个社会效益。

作为市场极端细分的产物,社区报、免费报纸、DM媒体有着突破传统媒体发行量的潜力,随手可得的吸引力,蓄势待发。一些大的传媒集团也可以辟一块试验田,为争取市场增加一个筹码。

2.增加报偿的促销策略

根据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的理论,读者选择媒体的或然率=报偿程度/费力程度。费力程度的规律是:报偿程度越大,受众越愿意选择。如《南方都市报》

日常的促销是送牛皮袋、圆珠笔、水、纸巾等。其中送牛皮袋是一箭三雕:增加发行量、给报纸本身做广告、给商家做广告获取广告收入。2006年的广州报纸改版热,《信息时报》和《新快报》都采取了实物附加价值促销,前者改版首日赠送彩票更使当日报纸一早就卖完。但是这种策略有一个明显的弊端:读者容易冲着实物报偿购买报纸,降低报纸的有效发行。报纸在创办初期或者改版时期使用可以壮大声势,提高知名度,但是长期使用则反而可能亏损,因为报纸是双重销售,一方面把报纸内容销售给读者,但是这部分是亏损的,另一方面把读者的注意力销售给广告商,但如果有效发行量下降,这部分也很有可能因难以弥补发行损失而亏损。因而选择实物附加价值时必须慎重,选择目标受众感兴趣的赠品为佳。

3.整合营销策略

《经济观察报》的经营者指出,报纸的同质化时代来临,营销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该报的营销技巧确实有可借鉴的地方。第一,大报级的发行量。它一创刊就以大报的发行量见于世人,给人以成熟大气的印象,一年之内成为国内三个著名的主流财经媒体之一,为其下一步融资奠定了基础。第二,用金钱换时间,后发制人。降低发行价,把利润给销售商,争取强有力的发行网络,使产品在市场上快速渗透,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三,建立目标读者数据库,实行“精确销售”。这与DM杂志异曲同工。这种有的放矢的发行方式,营销的商业价值得以体现,便于考核和管理。第四,竞合策略。与出版社合作,实行联合销售。第五,通过销售数据分析,监控各地营销活动。第六,直接促销零售商,间接促销读者。它使零售商感到有利可图,促使零售商积极向读者推销其报纸。第七,实施“超级售点计划”。③其实是设一些地点进行重点销售,大力进行促销活动。《经济观察报》的成功在于它勇于寻求新的营销方式,创新发行思维,以争取市场为目标,在报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跻身前列。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营销三四律”,能够在一个市场中占据前三位就能够比较稳定地占据市场,市场的第四位是第一位报纸回报的四分之一。这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策略”。

三、广告辅助,实现盈利

媒介产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用广告辅助。媒介广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媒介产品间接卖给广告商;二是给媒介产品本身卖广告。前者直接实现经济效益,后者则是通过对媒介产品的介绍推广,提高媒介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媒介产品的影响力,从而间接实现经济效益。从媒介产品营销而非广告的角度来看,本文主要分析后者。

现在媒介越来越重视对媒介产品本身的形象推广,从平面媒体到电子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它们都有非常明显的形象定位,这种定位一般来说通过内容的传播逐渐形成。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期中的传媒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借鉴了市场营销策略,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有的仅仅是给报纸、一个栏目,甚至一个节目做广告,比如说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的G4出动,除了在本台做广告,还分别做车体广告和移动电视广告,形成一种亲民的形象——大众化,关心民生小事,具有亲和力。这种推广事实上证明是成功的,受众一看到这个节目就会联想起“街坊”等词语,正切合了节目定位。又如广州的两大电视台的两个有竞争关系的节目——《今日关注》和《今日报道》,都分别为自己做了电视广告,诉求重点在于新闻的接近性、专业性、关注民生。

为媒体做广告表面上损失了广告收入,实际上长远来说,是不减反增。因为在媒介时代谁拥有最大的影响力,谁就拥有话语权,媒介的竞争,就是影响力的竞争。而对于大众传媒,影响力大意味着巨大的广告资源。

另外,媒体在选择广告媒体的时候应考虑到节目定位与广告载体的关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除了上述提到过的关联延伸策略、互动策略、双头版与索引策略、重新定位、附加价值促销策略、品牌推广策略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市场营销的其他策略。

注释

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篇5

内容为王既是衡量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内在定律,也是媒体获胜的法宝。它不仅仅指单纯的生产内容,还包括了广义上的内容扩张和整合。一方面,对内容的进一步挖掘,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使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媒体担任的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角色,以信息内容为主,表现形式为辅,生产出属于媒体自身的有特色的产品。很多媒体都紧紧抓住这一定律,并已经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策略。

1.关联延伸策略

无论企业还是对于媒体而言,树立品牌无疑是对自身产品的一种成乘数效应的增值。品牌带来的巨大价值若只专注在起始产品的发展显然是一种浪费,众多的企业家和媒体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所实践甚至已经取得成功。

笔者非常赞同喻国明教授所提出的,媒体自身做大做强必须经历的三部曲:系列化、一体化、多元化。其中系列化就是将媒体本身所拥有的品牌进行开发和关联延伸,达到“借力”的作用,使其延伸的产品天然地具有同类产品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品牌的继承性。

关联延伸策略的优势在于,母产品与子产品相互作用,共同提高品牌价值,同时,子品牌能够分散母品牌的风险并增加整体收入,这样能够占据同一行业的优势市场地位。如《中国国家地理》,“它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它要走向集团化,把这个科学传媒拓展为一个产业:《中国国家地理》的少年版,相关图书的出版以及与电视频道的合作等等”。①受众关注媒介产品的品牌,正是其关心媒介产品内容品质的体现,内容为王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关联延伸策略的实施前提是延伸的产品必须保证其内容的品质。而反过来说,如果媒介集团一味冲着做大而盲目扩张,没有注意延伸的关联性,那么失败的教训则是惨重的。

2.互动策略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市场的客观要求,还受众以主动权能够在当今这个被称作影响力经济的媒介经济竞争中媒体必须紧握的一个重要理念。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传受者界限日渐模糊,受众主体性空前突显,他们也需要话语权,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广东的媒体而言,电台率先开发短信互动这一形式,电视台随后跟进。继广东电视珠江台晚上的新闻节目《今日关注》推出短信互动平台之后,其竞争对手广州电视台的《今日报道》也在2007年1月8日的改版中加入了短信互动环节,并由原来的一个主持人变为两个主持人。短信平台这一策略有以下四个优点:一是直接增加了短信费用收入,增加经济效益;二是满足受众内在的沟通需求,吸引受众积极参与节目,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继而提高社会影响力;三是强化了媒体议题设置的功能;四提供了一个政府与民众相互了解的双通道。

《南都周刊》把这种互动延伸得更为成功。一方面,几乎每期《南都周刊》都有读者反馈的版面;另一方面,它积极开展活动,与读者真正地面对面交流。2006年的《南都周刊》与其他合作单位主办的社区活动便是一例。它每隔一段时间到一个社区或者单位举行一次体育运动比赛,包括踢毽子、二人三足比赛等。它在每期最后一版都登半个版面的广告,预告下一期社区运动会的举办时间地点,同时报道本期运动会的情况。其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达到了与读者的真正交流,增加了亲和力,再者是宣传推广了自己的品牌,表面上为社区运动会造势,实际上是为《南都周刊》做广告,参加过运动会的人会留意这份刊物,有可能成为新读者或者订户。

3.双头版与索引策略

这里的双头版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报纸本身有两个头版:分别在封面和封底。既增加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又开发了广告资源。《羊城晚报》改版之后除增加了彩色,还运用了双头版,可读性增加了。另一种是报纸本身一个头版,还另外制作一个与报纸头版头条不同的海报版。《南方都市报》把海报版放大,做成大报的头版,风格与《南方都市报》一致。笔者认为这种借鉴了杂志用封面做海报来宣传的双头版更有竞争力,这是因为:一是版面大,字号大,冲击力强,吸引路人目光,并突破报摊的“四分之一”黄金位置——在报摊上报纸按次序摆放,通常只能露出头版的二分之一,卖报时报纸就是靠这二分之一的精彩内容吸引路人,而报纸种数的日渐增多导致了头版露出的黄金位置只占报纸版面的四分之一;二是头版容量加大,有效信息增多,体现了信息筛选的管家功能。

索引策略与双头版的相通之处在于增加报纸信息量的呈现。广州率先把第一、二版全部改为索引的是《广州日报》,这个尝试取得了成功并且使《南方都市报》也跟着使用索引版。这可以说是一、二版的革命性变革,一方面,《广州日报》改版后版面少了文字的拥挤,变清新了;另一方面,信息量呈现的增大能更多地吸引注意力。

二、突破发行,争取市场

发行渠道不仅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一环,还是媒体争取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行渠道是否有效地指向目标受众,有效的发行渠道与传播效果成正相关,二是实施一般的营销手段疏通渠道,三是发行渠道多维度拓展,实施整合营销策略。

1.根据市场细分来进行有效发行

2006年12月,广州日报集团推出社区报试刊号,在广州雅居乐小区内定向发行。如果有媒体或媒介集团能够突破社区报这个关口,有可能对整个传媒生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有效发行量增大。有效发行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完整读者数据的订阅户和报纸被有效阅读的零售户,其二是能够带来广告效果的发行活动。前者为常态发行,而后者对发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行部门将日常工作和报社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从做有影响力的发行出发,策划发行工作。”②有效发行量是吸引广告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关系到广告的目标到达率和影响程度。显然增大有效发行量能实现经济效益。第二,创造了一个社区居民信息交流的平台。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信息的内容和载体相应做出变动,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社区是社会组成的单元,让这些单元内部充分沟通,不但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利于实现“和谐”这个社会效益。

作为市场极端细分的产物,社区报、免费报纸、DM媒体有着突破传统媒体发行量的潜力,随手可得的吸引力,蓄势待发。一些大的传媒集团也可以辟一块试验田,为争取市场增加一个筹码。

2.增加报偿的促销策略

根据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的理论,读者选择媒体的或然率=报偿程度/费力程度。费力程度的规律是:报偿程度越大,受众越愿意选择。如《南方都市报》日常的促销是送牛皮袋、圆珠笔、水、纸巾等。其中送牛皮袋是一箭三雕:增加发行量、给报纸本身做广告、给商家做广告获取广告收入。2006年的广州报纸改版热,《信息时报》和《新快报》都采取了实物附加价值促销,前者改版首日赠送彩票更使当日报纸一早就卖完。但是这种策略有一个明显的弊端:读者容易冲着实物报偿购买报纸,降低报纸的有效发行。报纸在创办初期或者改版时期使用可以壮大声势,提高知名度,但是长期使用则反而可能亏损,因为报纸是双重销售,一方面把报纸内容销售给读者,但是这部分是亏损的,另一方面把读者的注意力销售给广告商,但如果有效发行量下降,这部分也很有可能因难以弥补发行损失而亏损。因而选择实物附加价值时必须慎重,选择目标受众感兴趣的赠品为佳。

3.整合营销策略

《经济观察报》的经营者指出,报纸的同质化时代来临,营销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该报的营销技巧确实有可借鉴的地方。第一,大报级的发行量。它一创刊就以大报的发行量见于世人,给人以成熟大气的印象,一年之内成为国内三个著名的主流财经媒体之一,为其下一步融资奠定了基础。第二,用金钱换时间,后发制人。降低发行价,把利润给销售商,争取强有力的发行网络,使产品在市场上快速渗透,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三,建立目标读者数据库,实行“精确销售”。这与DM杂志异曲同工。这种有的放矢的发行方式,营销的商业价值得以体现,便于考核和管理。第四,竞合策略。与出版社合作,实行联合销售。第五,通过销售数据分析,监控各地营销活动。第六,直接促销零售商,间接促销读者。它使零售商感到有利可图,促使零售商积极向读者推销其报纸。第七,实施“超级售点计划”。③其实是设一些地点进行重点销售,大力进行促销活动。《经济观察报》的成功在于它勇于寻求新的营销方式,创新发行思维,以争取市场为目标,在报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跻身前列。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营销三四律”,能够在一个市场中占据前三位就能够比较稳定地占据市场,市场的第四位是第一位报纸回报的四分之一。这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策略”。

三、广告辅助,实现盈利

媒介产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用广告辅助。媒介广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媒介产品间接卖给广告商;二是给媒介产品本身卖广告。前者直接实现经济效益,后者则是通过对媒介产品的介绍推广,提高媒介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媒介产品的影响力,从而间接实现经济效益。从媒介产品营销而非广告的角度来看,本文主要分析后者。

现在媒介越来越重视对媒介产品本身的形象推广,从平面媒体到电子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它们都有非常明显的形象定位,这种定位一般来说通过内容的传播逐渐形成。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期中的传媒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借鉴了市场营销策略,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有的仅仅是给报纸、一个栏目,甚至一个节目做广告,比如说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的G4出动,除了在本台做广告,还分别做车体广告和移动电视广告,形成一种亲民的形象——大众化,关心民生小事,具有亲和力。这种推广事实上证明是成功的,受众一看到这个节目就会联想起“街坊”等词语,正切合了节目定位。又如广州的两大电视台的两个有竞争关系的节目——《今日关注》和《今日报道》,都分别为自己做了电视广告,诉求重点在于新闻的接近性、专业性、关注民生。

为媒体做广告表面上损失了广告收入,实际上长远来说,是不减反增。因为在媒介时代谁拥有最大的影响力,谁就拥有话语权,媒介的竞争,就是影响力的竞争。而对于大众传媒,影响力大意味着巨大的广告资源。

(紧转第94页)

(紧接第84页)另外,媒体在选择广告媒体的时候应考虑到节目定位与广告载体的关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除了上述提到过的关联延伸策略、互动策略、双头版与索引策略、重新定位、附加价值促销策略、品牌推广策略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市场营销的其他策略。

注释

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祝寿臣:《世界新闻媒体六大发展趋势》。/zgjx/2007-02/25/content_5768392.htm,2007-02-25/2007-04-08。

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篇6

关键词:资本结构;产品市场竞争;融资行为;股权融资偏好

Abstract:ItiswellknownthatChineselistedcompaniesstronglyprefertoequityfinancing.Thedomesticacademicthoughtthatlistedcompanieswithlowerfinancialleveragedidn′tutilizefinancialleveragesosufficientlythattheireconomicperformancewasaffectednegatively.Thispaperstudiesthefinancingbehavioroflistedcompaniesfromaperspectiveoftheeffectofproductmarketcompetitiononcapitalstructure.Itisfoundthatfirms′financialleverageisnegativelyrelatedtoproductmarketcompetitionthroughanempiricalstudyonthepaneldataof796listedcompaniesin2000-2003.Withtheoreticalanalysisandempiricaltestthispaperconcludesthatdrasticproductmarketcompetitionmakeslistedcompaniesadaptlowerfinancialleverage,andunderthiscircumstancefirmswillbenefitfromlowerleverage,whichmakesafirmhaveabilitytonavigateeffectivelywithinitscompetitiveenvironment.

Keywords:capitalstructure;productmarketcompetition;financingbehavior;equityfinancingpreference

1引言

实行有限责任制的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资本社会化,这使企业的融资渠道多样化。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策略、公司赢利能力和公司发展能力的影响明显不同,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外部约束选择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融资理论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国内外文献回顾

自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的开创性以来[1],资本结构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学者也针对中国企业做了大量研究。很多学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2,3],表现为融资首选配股或增发,这与Myers的优序融资理论不一致[4],国内学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是从股权结构角度考虑的。刘娥平认为,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且非流通股股东一般处于控股地位,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会倾向于使用股权融资[5]。黄少安和张岗认为产生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是股权融资成本偏低,间接原因是体制和政策因素,他们认为现有的制度状况使上市公司可以大量、低成本地套取股东的钱,却不必高效地使用这些资金,不受股东和资本市场约束必然导致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2]。

这些解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除了这些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造成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许多学者认为股权融资将产生严重的问题,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使企业未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这两个问题使企业的绩效下降,因此国内企业过高的股权融资比例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转变研究视角,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是否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积极意义。

以往研究主要考虑企业的内部因素(通过衡量财务杠杆的收益和成本来确定企业的融资决策),忽视了企业的融资决策是在不确定和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的研究者已经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战略公司财务的观点。Brander和Lewis对产品市场竞争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他们指出,由于有限责任效应,在产品市场竞争中,企业债务的增加使其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更具有进攻性,这种进攻性的存在使其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处于一种策略优势,为了保证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中采用较有攻击性的策略,公司选择正的债务水平[6]。Bolton和Scharfstein认为Brander和Lewis模型只考虑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产品市场竞争的策略效应,未考虑企业不同的融资政策对企业内部问题的影响,他们用掠夺性定价理论分析了企业的融资决策与其产品市场竞争的关系[7],他们认为财务杠杆高的公司将成为产品市场上的弱势竞争者。从事掠夺性定价行为的企业可能通过提高产量或降低价格使财务杠杆高的企业破产并退出市场,以使其在将来获得巨额资金。考虑产品市场竞争后,Myers的优序融资理论[4]受到质疑。Noe指出,当企业未来现金流难以预测时,管理层会优先选择股权融资而不是债务融资[8]。Viswanath认为,当管理层预期未来投资项目很可能遭受巨大损失时,即使企业目前有大量现金或可以用债务融资,管理层仍然会倾向于外部股权融资[9]。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取得的成果较少。朱武祥等人建立了一个二阶段理论模型,并以燕京啤酒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容易导致财务保守行为[10]。刘志彪等人通过理论分析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其所在的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他们以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假设[11]。钟田丽和范宇的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大、收益小且不稳定、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激烈的行业中的企业选择了相对较高的财务杠杆,使其股权融资不足;而风险小、收益高且稳定、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不激烈的行业内的企业却选择了相对较低的财务杠杆,而使其股权融资过度[12]。本文首先建立一个模型,并依据相关理论提出产品市场竞争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假设,然后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以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公司进行科学的资本结构决策和政府制定合理的融资政策提供依据。

3模型与研究假设

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解释和批评的理论基础是资本结构的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外部股权融资和外部债务融资都存在成本[13]。为了降低债务的成本,应通过契约约束经理使其将超额现金流量分配给投资者而不是投资于回报率低于资本成本的项目[14]。成本理论提出将财富从企业转移给投资者的机制是创造债务,债务能约束经理把未来的现金流量支付给债权人,它也能通过减少经理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来控制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

但是债务融资又会形成企业内部经济主体以负债契约为基础的委托关系,导致作为委托人的债权人和作为人的股东及公司管理层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具体表现为股东及管理层的资产替代行为和投资不足现象。

当理性的债权人认识到股东背离债权人利益的决策行为后,他们将提高公司债务融资的资本成本,采取更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措施防止经理投资于高风险项目,更严重的是债权人可能不对追求高风险项目的企业进行投资。债务的资本成本高可能降低企业对不同风险承担者的吸引力,债权人严厉的外部约束可能影响企业有效应对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这意味着或者由于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或者由于企业必须对不断变化的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做出反映,对于想从事高风险商业活动的企业而言,债务融资将是障碍,它使经营者受到债权人的约束和资本市场的限制。因此资本结构的理论并没有考虑产品市场的竞争环境,也没有考虑经营者不按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决策的必要性。

因此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需要与产品市场的战略决策结合起来考虑。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不是在事先确定好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衡量债务融资的成本和收益),而是在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下进行选择,企业在不确定条件下的资本结构决策和战略决策将与确定条件下不同,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使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竞争环境相适应[15],成功的企业应具有有效的对产业环境变化的反映机制[16]。既然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具有战略意义,而战略决策又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那么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必然是决定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产品市场竞争很激烈的行业,如果行业内的企业因为融资约束、杠杆收购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企业的财务杠杆比较高,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将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杠杆相对较低的竞争对手往往会主动发动价格战和营销战,比如采取增加广告支出、降低产品的价格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数量、给本公司产品的经销商出让一定额度的利润等措施,这样将逼迫财务杠杆高的企业为了生存而进行价格战和营销战,可能使这些企业的净收益和经营现金流入下降,从而使其陷入财务危机,不得不削减资本投资甚至破产退出该行业。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比较低的行业,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经营效率会具有较大差异,这时财务杠杆的高低对企业经营战略不具有显著的、决定性的作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也较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使公司价值提高。理性的经理人在面对不同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时将采用不同的资本结构。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即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的财务杠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4实证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研究假设,本文利用深沪股市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在样本的行业分类上,本文采用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作为标准,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和行业内样本数目较少的家具制造业、传播与文化产业、橡胶制造业以及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为了保证同行业内企业生产产品的同质性,本文对制造业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剔除了产品同质性较差的其他制造业。按上述标准共选取27个行业796家公司作为样本,本文将分行业计算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一个行业内需保持一定的样本数目才能使计算结果准确,因此本文的数据搜集起始时间是2000年。考虑到影响资本结构的各因素需在一段时间后才能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产生作用,本文在实证检验中将因变量资本结构比各自变量滞后一期,即对资本结构变量采用2001年~2003年的数据,自变量采用2000年~2002年的数据。

4.1资本结构变量的定义

国内学者主要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资本结构,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仅有陆正飞和辛宇、李善民和苏赟、肖作平和吴世农曾采用长期负债/总资产来衡量资本结构[17~19]。但是用资产负债率衡量资本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企业的负债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中的许多项目(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等)并不是公司的主动融资方式,而是被动融资;长期负债才是公司为生存发展而主动选择的融资方式,是主动融资。流动负债是企业的经营性负债,而长期负债才是企业的融资性负债,因此长期负债才是与公司股权融资相对应的融资方式。公司在资本结构决策时主要是在长期负债和股权融资之间选择,当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时选择这种做法更有意义,因为企业为应对产品市场竞争,它的资本结构决策更应该从长远角度考虑,所以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企业长期负债和股权融资比例的影响。因此本文选用以下两个指标来衡量资本结构,即

4.2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变量的定义

选取合适的变量准确反映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理论上衡量竞争程度的指标有需求的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和价格相关性等指标,但是企业的商品定价情况很难获得。由于数据搜集的限制很难用这些指标反映竞争程度,只能以用公司财务数据计算的指标来反映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本文以赫芬因德指数(HHI)、营业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OEOR)和净利润的波动率(VNE)3个变量来反映产品市场竞争程度。

(1)赫芬因德指数(HHI)

该指数为反映市场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它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Xi为企业i的销售额。本文采用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HHI,该指数是根据各年内同一行业内上市公司的数据计算的。该指数越小,一个行业内相同规模的企业就越多,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因此赫芬因德指数越小,说明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反之亦然。

(2)营业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OEOR)

一个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采取广告宣传、市场公关等有效措施应对产品市场竞争,企业的这些业务活动都将使支出增加,在会计上反映为营业费用的增加,因此本文以营业费用和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来反映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本文先计算每个企业的OEOR,然后以一个行业内所有企业OEOR的平均值来反映该行业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如果这个平均值越大,企业为应对产品市场竞争的支出越多,表明该行业的竞争越激烈;反之亦然。

(3)净利润的波动率(VNE)

产品市场竞争的结果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如果一个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那么该行业内企业的净利润将发生剧烈的波动;如果竞争不激烈,那么净利润的波动幅度小。因此本文用净利润的波动率作为衡量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一个指标,每个企业的净利润波动率为

由于个别企业的VNE可能为负,因此一个行业的净利润波动率是用行业内每个企业净利润波动率的绝对值的平均数来计算。

4.3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资本结构的典型相关分析

本文对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资本结构两个变量都采用了多个指标来衡量,为了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对两组变量做典型相关分析,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由HHI、OEOR和VNE3个变量构成,资本结构由LEV1和LEV2两个变量构成。典型相关分析是在SPSS12.0环境下采用MANOVA方法完成的,分析结果如表1~表4所示。

表1中第5列是典型相关系数,两组变量第一维度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944,第二维度为0.353。但是,与简单相关系数一样,典型相关系数的实际意义并不明确,实际中经常采用典型相关系数的平方这一指标。第一维度的典型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891,说明第一典型函数之间的共享方差为0.891,这个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第二典型函数之间的共享方差为0.125,表明这时的相关性较小。为了检验两组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显著性,还需要做整体检验和维度递减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表2中的结果显示Pillais统计值、Hotellings统计值和Wilks统计值都非常显著,这说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3的结果显示第一维度的典型变式之间相关是显著的,但是第二维度不显著。

表4是冗余分析的结果,表中第1部分是因变量组的冗余分析报告,第一维度的冗余指数是62.394,它表示第一维度自变量组的典型变式对因变量组的解释比例为62.4%,而第二维度的解释力较差。表中第2部分是自变量组的冗余分析报告,第一维度的解释能力为51.8%,而第二维度的解释力较差。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和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4.4资本结构对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仅仅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和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此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来分析两者的具体相关关系。本文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选择一些反映公司内部特征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来解释资本结构,这些变量包括公司规模、公司赢利能力、公司成长性、非负债税盾和自由现金流量。

4.4.1控制变量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假设及定义

(1)公司规模

Titman和Wessels、Smith和Watts指出,规模大的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一般不会陷入破产境地[20,21],企业规模越大负债融资可能越容易,且负债成本也较其他企业低,因此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的财务杠杆可能越高,即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以主营业务收入来衡量资产规模,为了缩小数据的量级,对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取自然对数。由于2000年~2002年中国的价格水平比较稳定,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200.4、201.7和200.4(以1990年为100),因此本文没有考虑价格因素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各年的主营业务收入都是未经价格指数调整的账面价值。

表1特征值和典型相关系数

Table1EigenvaluesandCanonicalCorrelations

表2整体检验结果

Table2OutputofOverallTest

表3维度递减检验结果

Table3OutputofDimensionReductionTest

表4冗余分析结果

Table4OutputofRedundancyAnalysis

(2)公司赢利能力

Myers的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倾向于首先选择内部融资,而较强的赢利能力将为企业的内部融资提供条件,因此赢利能力与企业财务杠杆呈负相关关系[4]。本文选用总资产报酬率来反映公司的赢利能力,它的计算公式为

(3)公司成长性

Myers把企业资产分为当前业务和增长机会,成长性高的企业要增加对增长机会资产的投资[22]。由于当前业务附属担保价值高,增长机会附属担保价值低,债权人往往在合约中严格约束企业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因此财务杠杆高不利于企业对增长机会的投资,预期成长性高的企业会较少使用负债,公司成长性与财务杠杆负相关。本文采用观察年份当年、上一年和下一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平均数来反映企业的成长性。

(4)非负债税盾

DeAngelo和Masulis在Miller的分析架构下[23],将非负债税盾纳入决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模式内,发现负债的节税利益会被非负债税盾所抵消,故非负债税盾与负债比例间为负相关关系[24]。本文中非负债税盾的计算公式为

(5)自由现金流量

Jensen认为由于股息支付不具有强制性,如果企业实施股权融资,管理者无效率行为将上升;如果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较高,则应该增加负债融资,以通过债务利息支付形式将这些自由现金流量返还给投资者,以免管理者滥用这些自由现金[14]。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越高时越应该采用债权融资,当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较多时,企业的负债率一般较高。本文借鉴陆正飞和叶康涛的计算方法[25],以企业经营现金收入减去企业投资现金支出来计算自由现金流量。

4.4.2回归分析方法及结果

首先对数据做White检验,检验结果拒绝同方差假设。由于不知道异方差的具体形式,为了修正异方差本研究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由于选取的样本有796个横截面单元,但只有三期,所以在回归时采用的是横截面加权,系数协方差方法采用横截面加权。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模型1用长期负债与总资产之比(LEV1)、模型2用长期负债与长期负债权益和之比(LEV2)对所有自变量进行回归,从回归结果的F值可以看出,两个模型均高度显著,说明所选变量对资本结构有很好的解释力。无论是使用LEV1还是LEV2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回归系数的符号和t统计量的显著性都基本一致,这说明本文选取的自变量对资本结构的解释力具有稳定性。HHI指标在两个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为正,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该指数对财务杠杆有显著的正影响,该指数越小产品市场上竞争越激烈,因此公司的财务杠杆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刘志彪等的研究结果完全相反,他们以资产负债率为因变量,得到HHI的回归系数为负而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11],这可能是研究样本的选择和因变量不同造成的,也说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长期融资决策和企业当前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不同。HHI和本文的因变量LEV1、LEV2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为了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处于战略优势越会在长期融资决策中使用对企业约束较少的股权融资。而当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将下降,企业赢利能力和现金流量会受到影响,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能提高,这也说明了本文在引言中提出的以长期负债和权益的对比来衡量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性。

表5产品市场竞争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

Table5OutputofRegressionofCapitalStructureonProductMarketCompetition

OEOR指标在两个模型中的回归系数都为负,并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该变量对财务杠杆有显著的负影响,这与本文的研究假设一致。行业内企业的营业费用支出比例越多,说明企业为应对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必须增加广告、推销等营业费用,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倾向于使用股权融资,保持低财务杠杆。

VNE指标在两个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为负,并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与本文的假设一致。当企业的净利润波动率越大时,说明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越不确定,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倾向于采用对企业约束较少的股权融资,保持低的财务杠杆,以提高其应对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

HHI、OEOR和VNE这3个指标的回归结果都与本文的研究假设一致,并且高度显著,实证结果验证了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财务杠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公司规模变量、公司成长性、非债务税盾和自由现金流量4个变量的回归系数与我们的研究假设一致,除了公司成长性和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在模型2中不显著外,其他变量都在1%水平下显著。公司赢利能力变量在两个模型中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与假设不一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一般情况下赢利能力强的企业所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所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

综上所述,在控制了影响资本结构的其他变量后,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财务杠杆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从而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假设。

5结论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也是导致企业采用低财务杠杆的重要原因,由于这一原因所导致的财务保守行为是合理的,它是企业为避免财务风险提高竞争能力而采取的战略行为。中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股权融资过度行为,但是要与由于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而采用低财务杠杆的行为相区分。上市公司要根据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公司发展战略和其他内部特征来合理选择融资渠道,使公司既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又能在产品市场竞争中保持策略优势,以提高公司绩效。

由于数据搜集的制约和本人研究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通过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加以补充和延伸。

(1)仅以上市公司的数据反映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可能不准确,因为在一个行业内企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来源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同样影响该行业的竞争程度。

(2)本文选用的反映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都是通过公司内部的财务数据计算得到的,一方面这些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值得商榷,另一方面还应该选用公司外部的数据来反映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使用不同的反映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3)本文只是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没有考察企业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下的资本结构决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没有考察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对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表现的影响。

(4)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存在融资约束,企业融资相对困难,因此这些融资约束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作用较大,但是受数据搜集限制,本文的模型无法纳入反映金融市场融资约束的变量。

参考文献:

[1]ModiglianiF,MillerM.TheCostofCapital,CorporationFinanceandtheTheoryofInvest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8,(53):433-443.

[2]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12-20.

[3]阎达五,耿建新,刘文鹏.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1,(9):21-27.

[4]MyersSC.DeterminantsofCorporateBorrowing[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7,(5):147-175.

[5]刘娥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融资行为的影响[J],南方金融,2004,(7):43-44.

[6]BranderJamesA,TracyRLewis.OligopolyandFinancialStructure[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6,(76):956-970.

[7]BoltonPatrick,DavidSScharfstein.ATheoryofPredationBasedonAgencyProblemsinFinancialContracting[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0,(80):93-106.

[8]NoeThomsH.CapitalStructureandSignalingGameEquilibria[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1988,(1):331-356.

[9]ViswanathPV.StrategicConsiderations,thePeckingOrderHypothesis,andMarketReactionstoEquityFinancing[J].JournalofFinancialandQuantitativeAnalysis,1993,(28):213-222.

篇7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法定机构只有期货公司而期货公司普遍存在规模小,过度竞争,市场集中度低,市场效率低等问题,难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期货市场的要求。按照规模经济原则,对期货公司进行重组,优化期货公司结构,已成为促进期货公司乃至期货行业发展强大的必然选择。

【论文关键词】期货经纪业;产业组织;发展趋势

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期货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经营期货业务的金融机构。期货公司是连接期货交易所和投资者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业务职能是根据客户指令买卖期货合约、办理结算和交割手续,并对客户的账户进行管理,控制客户的交易风险,同时也为客户提供期货市场信息,进行期货交易咨询,充当客户的交易顾问等。

一、期货公司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构成市场的卖者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其实质反映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

期货经纪业市场进入障碍

进入壁垒是指进入某一市场所遇到的各种障碍的总和。市场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往往是综合性的,主要包括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政策法律制度、策略行为等。我国期货市场近似完全竞争,行业进入壁垒主要是来自政策法律制度,期货市场高风险的特征决定了政府监管部门对期货行业的严格监管制度。从监管体制看,我国期货行业属于集中监管体制。对期货公司的监管制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进入和业务实行特许制;二是对期货公司业务进行严格管理,规定期货公司不能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期货自营业务;三是对期货公司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

从我国期货经纪业的市场集中度来看,我国期货经纪业近似完全竞争市场,但是我国政府部门对期货业却又进行严格监管制。从我国期货经纪业市场进入壁垒来看,经纪业的完全竞争市场还远没形成。

二、期货公司市场行为

我国期货公司的非价格行为

非价格竞争行为是厂商为了达到扩张市场份额、赢得更大利润的目的,采取的价格行为之外的竞争行为。期货经纪业非价格行为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创新方面,同时期货公司并购重组行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行为等非价格行为,将成为未来期货行业竞争的主要形式也是期货公司需培养的主要能力。

(1)产品差异化。我国期货市场产品差异化主要表现在产品销售的地理位置差异、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差异以及投资产品差异三个方面。我国期货公司发展在地里位置上表现极大的不平衡,从公司数量和保证金余额等方面衡量,东部期货公司的发展明显好于中部和西部。另外,目前参与期货交易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机构投资者,基本是散户市场。再者,在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推出之前,我国期货公司能提供的产品差异化仅限于提高期货交易的相关服务,单一的经纪业务导致期货公司同质化严重。

篇8

论文关键词:资本市场,股票,债券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资本市场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尝试探索到深入发展的巨大转变。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发展阶段, 如何认识当前的资本市场, 如何保持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如何在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等金融环境下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推进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市场化改革, 这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而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一、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简单回顾

资本市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来说,资本市场的产生是与股份制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我国现代资本市场的建立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一个从起步、规范到发展的过程股票,基本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从1980年到1990年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资本市场的兴起是从1981年首期国库券的发行开始的论文开题报告。在这一阶段资本市场中发行量最大的是国债。从1981年至1984年,国库券每年发行量为40亿元,到1990年底共发行10年、5年和3年期国库券484.92亿元。从1988年起,国家陆续发行了财政债券、国家建设及特种国债等,期间发行量列第二、三位的分别是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而发行量最[1]小的是股票。我国股票发行试点始于1984年7月,到1990年底,全国共发行股票45.9亿元。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投资者意识淡薄,市场规模狭小,主要以一级市场为主,且极不规范。

(二)从1991年到2005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探索期

1.1991年到1995年的初步发展阶段

流动性是证券的重要特性,面对国库券和股票黑市交易现象的存在,政府以柜台交易为试点进行尝试性探索。柜台交易市场的发展使整个社会逐渐认识到了证券投资股票,尤其是股票投资的巨大的潜在利润,一举扭转了国债和股票发行的困难局面,相对降低了发行成本,促进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为成立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奠定了基础。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在国债的一级市场承购包销发行方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上市公司看,到1996年底,已由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到530家,投资基金已有75只,对境外投资者共发行B股85家、H股23家。从股票二级市场交易额看,1990年为18亿元人民币,而1996年已达22693亿元。

2.1996年到2000年的规范化发展阶段

自1995年以后,我国资本市场无论在市场规模、市场结构方面股票,还是在法制建设、投资主体构成、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变化,使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步入了一个倡导理性投资、加强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至1998年底,深沪两有上市公司851家,总股本为2345.36亿元,总流通股本为740.94亿股,总市值为19506亿元,投资者已达3700多万户,证券公司近百家,证券交易营业部达2400多个论文开题报告。1998年12月29日人大审议通过并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对证券发行制度做了重大调整。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1】

3.2001年到2005年的制度创新阶段

1990年中国股票市场刚刚问世,面对种种不确定性以及要保持“公有”的特性,中国政府对股票发行上市采取了“规模控制+实质审批”模式,确保股票上市进程的平稳和有序进而弱化供给冲击。其基本操作模式是:中央政府事先确定一个年度总规模,然后按行政分配原则在不同部门、省市进行分配。2001年4月股票,中国证监会正式取消实行了9年之久的审批制和指标制,代以“核准制+通道制”的发行模式,为加速资本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这将近15年的探索期间,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从2005年5月以后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

针对股权分置下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问题,我国从2005年4月29日开始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对这一存在缺陷的制度设计进行了革新。这次变革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顽症。2005年5月以后,中国资本市场解决了制约市场发展的股权分置的制度平台,进而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为中国资本市场建立有利于上市公司长期发展的激励机制打下了基础。【2】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理顺, 投资者预期发生了重大调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际化趋势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更优的金融环境。中国资本市场在2006之后迎来了一个历史上少有的快速发展期——短短2年时间, 股票市值从2005的3万亿元增长到当前的30余万亿元。更为重要的是,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 内地市场对大盘蓝筹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 2007年全年, 新入市资金逐月走高, 中国石油、神华股份、中铁等公司的发行冻结资金量均在2万亿元~3万亿元,这标志着目前的内地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二、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二是有利于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股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

1、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3】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比较弱小,难以适应投资机构化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2、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

(1)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①国家股、法人股等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现象;②公众流通股的比重低,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非流通陆续解禁后也有限售期);③流通股过于分散股票,机构投资者比重小;④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不是自然人,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这样,上市虽然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直接得到资金从而缓解经营困难,但长期来看对其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未必理想。同时,在国家股和法人股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流通股规模较小,很容易形成机构大户操纵市场的局面,并且由于国有股不能自由地交易和转让,由市场所决定的资产兼并重组就不可能发生。在股市上所进行的企业并购只是在政府部门授意下才可能发生,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股市难免投机盛行。

(2)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①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②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④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少。例如,沪深两市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股票,通过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只有16%左右;行业分布存在较大缺陷,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太多,竞争性领域企业数量超过85%论文开题报告。

3、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

(1)传统金融业务产品结构单一。在银行业,业务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零售业务领域,即使在传统的零售业务中,也缺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金融中介等批发业务严重不足;而国外银行业在企业的整个发展期、成熟期,甚至二次创业中都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品种。在证券市场,中国股票市场相对于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同样存在法人股、国有股的流通问题以及A股和B股的合并问题。

(2)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衍生工具是企业规避或分散经营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1991年中国建立了期货市场,但交易品种局限于绿豆、有色金属等商品期货,至今尚未推出利率、汇率、股指期货以及期权、货币互换、股权互换等来规避金融风险。【4】由于缺少组合投资所必需的金融衍生品,各类投资者行为趋同,容易形成市场的单边运行,在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调控方向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风险积聚。

(3)金融手段创新不足。在金融业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股票,各国金融业已借助电子技术的发展迅速实现金融业的电子化、网络化,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中国银行业和证券业已基本实现电子化,银行、证券业务网络化也已起步,但与国外发达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体制问题,金融机构在电子化与网络化过程中各自为战,如各银行的自动取款系统和结算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兼容,增加了金融业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发展成本,也因规模不经济和便利性不足而抑制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二)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

1、体制方面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由于政府和行政机构的介入,行政化色彩较浓,是“计划”的资本市场论文开题报告。首先,资本一级市场受到行政垄断,影响了市场融资体系的社会化和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地方财政收入,在选择上市公司时很少考虑其成长性。所以股票,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政府公关”和“包装上市”上,而不是放在生产经营和结构调整上。很多上市公司上市前并没有实质性改制,主要目的是“圈钱”,但没能有效地利用圈来的钱。此外,发行市盈率也受到限制。券商不能发挥职责的原因之一就是一级市场“包赚不包赔”式的运作,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

2、机制方面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体制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体制滞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竞争机制失效、约束机制弱化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1)竞争机制失效。在上市公司中,首先缺乏产权关系明确的市场主体,其次缺乏竞争机制形成的市场价格,导致资本市场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行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市场机制。(2)约束机制弱化。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有国有企业改造而来,存在着“转轨”不转制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翻牌”。将未根本改制的原名企业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论文开题报告。二是“圈钱”。在上市中按溢价募集资金,力保配股资格,达到圈钱的目的。上市公司中股票,国有股处于控制地位,处于“产权虚置”状态,上市公司原主管部门以国有股代表的身份对企业进行干预,又不对后果负责;而且董事会的成员大部分来自大股东和企业内部,很难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3)激励机制不健全。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实行即时薪金与长期薪酬相结合的收入形式,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而我国只有即时薪金的激励办法,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与公司决策经营无利益关系。因此,导致了经营者不太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往往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它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并趋于成熟和完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成功的经验,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结构和制度方面的问题股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不断完善投资主体结构,建立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不断完善金融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边小东: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回顾与思考.《会计之友》2009年1期下.

[2]吴晓求:对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9期.

[3]应展宇:中国资本市场证券供给政策的回顾与战略前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3008年3期.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gov.cn/pub/newsite/sjtj/.

篇9

他出生于30午前的1978年8月8号,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日,正是他30岁的生日。

张洪瑞幼时就比较聪明,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理性。逆向思维比较强,不轻易随波逐流的孩子。他18岁时选学了公共关系专业,包括广告学和市场营销等时髦学科,但是,当时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只能算是一知半解。直到后来,他接触了两本策划大师的著作,一本是中国公关第一人――王力的《恩波智业》,另一本则是写关于策划人王志纲的《谋事在人》。这两本书对他影响深远,尤其是《谋事在人》为他指明了做策划人的目标和梦想。如今,30岁的他已经成为拥有10年营销策划经历的理性策划人。

从策划《智囊》到智囊策划1

10年前,张洪瑞曾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打工,在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试点――蛇口工业区。由于他那时年龄比较小,又没有经验,因此他选择了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的路线。打工为他带来了购买策划书刊的资本,而学习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知本”和“智本”。1998年,《公关世界》杂志采用了当时只有20岁的他策划的广告语――“传播公关真谛,铸造智慧人生”,自1999年初刊用至今,已成为《公关世界》指导办刊方向的理念性广告语。

20岁的他还曾为《智囊》出谋划策,为其杂志策划组建“四会一团”,即:顾委会、编委会、理事会、读者联谊会和智囊策划团,受到时任杂志社主编常建平的赞同与好评,杂志社回复他“完全可以实施”,从而使《智囊》更具影响力和向心力。当时《智囊》有顾委会一些专家顾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又有企业理事会的资金后盾;还有名编辑、名记者、名作者组成的编委会,使杂志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还有读者联谊会能固定一部分忠实读者;并有智囊策划团为企业出谋划策,为策划专家扬名,为杂志社创收。但是,由于杂志社内部的一些原因,策划方案没有实施,让他感到非常遗憾!因为那是他的策划处女作,更是一套无偿的策划方案,主要是为了证明他的策划能力和思路,为此他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由于张洪瑞对《智囊》有着深厚的智囊情结,他在2002年左右将为《智囊》写的策划报告逐一发在了智囊论坛、销售与市场论坛等网站上。后来,许多杂志组建了“营销专家团”和“理事会”,一时间杂志理事会、顾委会等满天飞,使他更加坚信10年前他为《智囊》组建“四会一团”的策划思路是正确的。

10年来,张洪瑞做过市场、干过策划、推过品牌、玩过概念、卖过产品、跑过终端、接过热线、开过专卖店、闯过深圳、搞过发行、拉过广告、写过文章、编过报刊……,曾为《公关世界》深圳总、中国公关协会会员、《智囊》驻深圳联络员,原中国策划研究院《中国策划》兼职记者,现为宏秋营销策划工作室首席策划,《销售与市场》《现代营销》《企业研究》《分销时代》《酒类营销》《酒世界》《中国酒》等特约撰稿人,《河北酒业》特聘营销专家顾问,在10余家报刊杂志及专业网站发表营销策划论文和案例60余篇,服务大小企业一二十家,已成为真正的智囊策划人。

10年前,他策划《智囊》,同时还有策划“鲁酒复兴”的想法,因势单力薄而未能如愿,而现在他正为鲁酒再续策划前缘;8年前,他策划“圣火”,寻找“圣火老人”,欲打奥运的球,他与奥运有缘,8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开幕日正是他30周岁的生日;3年前,他为山东一酒企打工做策划,3年后,他却成为企业的营销策划顾问,为其出谋划策。

从为企业打工到企业策划顾问!

三四年前的一次创业失败,迫使张洪瑞再次走上打工的道路。他打工的单位就是曾经在三年前轰动2005年秋季济南糖酒会的山东容川酒业,以鲜姜酿造的“将就酒”高调而出。本身酒品口感确实不错,他曾用“既有白酒的豪爽,又有啤酒的细腻口感和红酒的时尚,同时还具有保健酒的养生功效”来形容将就酒。

但是,由于当时将就酒操盘手的一意孤行,力投央视,而造成公司资金链断档,再加上将就酒口感不一、颜色脱色等原因,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结果前期的宣传投入只能是昙花一现。本来宣传将就酒不将就的,却还原了“将就”的本身“将就文化”,整个公司从上到下都将就起来,最终走上了被拍卖的命运。

其实,张洪瑞在没有正式加入容川酒业之前,他就曾建议过操盘手,“广告传播策略要根据公司和市场实际情况来制定,不要贪大求全,更不要在没有市场基础的情况下就上央视,更不能盲目操作”。结果操盘手不听好言相劝,在2005年秋季全国糖酒会前,投入五六百万元于央视,做品牌形象广告,还堂而皇之的说这是“品牌战略”,目的是为了“打造中国健康果蔬酒第一品牌”。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增强广告传播气势,显示企业实力,想提高糖酒会招商效果。企业并不是那样财大气粗,几乎完全是靠银行贷款来支撑的,势单力薄,最终五六百万的央视广告打了水漂,糖酒会招商也非常不理想,企业将血本都投入进去,却几乎血本无归,“赔了夫人又折兵”!

他一直主张“结合、联合、整合”,结合是点,联合是线,整合是面。由点连线,再由点和线整合成面。结合需要找准买点和卖点的结合点――利益点;联合需要连接买点和卖点的联合线――生命线;整合就是由结合点和联合线组成的整合面――立体面。市场营销无非就是解决“找点、连线、成面”的问题!但是,将就酒的管理高层,前期根本就没打算做市场,而仅仅是想靠前期广告炒作招商而已,最终也没有做起来。

今年年初,容川酒业被临沂政府拍卖,换了一个投资商,并且调整了营销团队,原来的财务总监出任新公司的总经理,原来的采购部经理出任营销总监。他们对张洪瑞的策划能力和经验非常认可,4月初,再次邀请张洪瑞为其产品做营销策划。为此,他为新品牌的酒提出了“创新品类,创造香型”的观点,否决了他们原有的完全模仿洋酒威士忌的想法,而走中西结合奢侈品的路线,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做真正适应消费者口感的酒。

他为企业策划总结了《奢侈品酒营销九部曲提纲》作参考,即:一个核心:一个酒类企业,一个核心就是卖酒;两个品牌:就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三种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品牌文化;四方策划:策划方向、方位、方式、方法;五心服务:诚心、信心、用心、恒心和爱心;六动市场:推动、拉动、主动、被动、互动、联动;七剑出击:产品剑、品牌剑、分销剑、促销剑、传播剑、招商剑、终端剑;八种心理:消费心理、崇拜心理、广告心理、公关心理、员工心理、经销商心理、投资商心理、供应商心理;九品营销:品类、品质、品知、品资、品智、品性、品行、品味、品位。

篇10

论文关键词:就业模式创新,外包服务,社会组织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高速发展及竞争的加剧,能否安排其毕业生合理、及时而充分的就业对职业院校的发展和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许多企业出现技术工人大量短缺、技术工人招工难的问题,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中等层次的技能型人才仍然保持着旺盛的需求,职业教育仍然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另一面,却是许多职业学校学生和没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岗位空缺与失业现象并存,凸现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另外,职业院校传统就业模式单一,造成目前初次就业率偏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凸显出来。要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应当充分利用毕业生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社会岗位需求的适应性,在就业的渠道和模式上进行创新,这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国外职业学校的就业模式与形态变化

1.国外职业学校的就业模式

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国外对职业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展开的,微观分析主要涉及职业学生就业力的供给与需求,宏观方面主要围绕是否存在失业、失业存在原因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等就业失业理论展开研究。近年来,西方经济学关于职业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积累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根据创造就业机会的不同方式可以把就业模式分为: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荷兰模式。美国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自由经济和高新产业的制高点战略弹性市场,结果是美国不缺工作,但是缺钱,主要问题是在实现高就业的同时收入差距急剧拉大。日本模式具有东方文化的某些特征,准终身雇佣制,比较僵化的就业市场,福利较低,就业比较充分。目前荷兰是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荷兰的主要经验是,不用对社会产生巨大动荡的国家福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来降低失业率,提倡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在工资增长的情况下,为关闭企业职工提供优厚的社会保障,反过来,由于社会保障优厚外包服务,大家能够接受低工资增长。上述就业模式为我国缓解就业问题提供了参考,一是具有完善的就业模式,二是以社会力量为主导,加强对毕业生的技能培训,三是具有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

2.国外就业形态发生的新变化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曾经研究了美国1965-1984年间的就业结构,发现新增就业机会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并且几乎全都是创业型和创新型企业。从当前世界各国企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规律看, 95%以上的企业是微型和中小企业,每个微型和中小企业平均就业规模9—15人,65%—80%的劳动力在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发展中国家每千人20—30个企业,发达国家每千人45—55个企业。新创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是吸收劳动力就业的基础组织单元。资料显示,包括具有微型和中小企业规模的个体经济, 目前我国每千人只有4至5个企业,大大低于世界各国每千人企业数量水平。因此,大力发展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将政府投资、国家创业、劳动者就业的道路,转变成大学生创业,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就业模式创新

我国就业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失业高峰形成,理论工作者才逐渐重视了对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的研究。传统主流就业方式主要有学校主导型,学生主导型,校企联合型和政府组织型四种模式。本文提出两种就业新模式,即基于外包服务的灵活性就业模式和基于公民社会组织的“社会型”就业模式。

(一)基于外包服务的灵活性就业新模式

该模式是指大学毕业生不受雇于任何单位,根据自身专业技能与相关单位建立技术服务关系,接到任务后往往独立完成,以工作量计算并获取报酬。如IT市场的系统集成、软硬件管理服务、房地产及二手车估价咨询经纪、财会审核、保险人、图纸设计、翻译导游等。

1.美国外包产业创造新就业机会

许多跨国公司对“将IT工作外包即是使工作流失”的观点表示反对,如通用电气指出,近10年内公司在美国内的员工规模一直保持稳定。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海外工人更多时候是美国内工人的补充,即使大量低档产品的生产发生在海外,像管理、研发、供应等环节仍留在国内。ITAA提出,从理论上讲,利润增加必然会导致企业购买新设备,建立新实验室,最终增加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工人工资也会因为业务外包进一步提高。ITAA和劳伦斯·克莱因教授的研究均指出2003年外包为美国创造了9万个净就业岗位,2008年将增加到31.7万个。

2.印度外包产业市场份额巨大

目前,印度是全球离岸IT服务外包市场的最大承担者,占有了80%的份额,2001年其软件出口为60亿美元,2002印度在软件外包市场年是77亿美元。据统计,2004年,印度仅在业务流程外包的收入就达12亿美元,占海外业务流程外包市场的67%。2006年印度占据全球离岸IT服务外包的24.89%,主要服务于美国市场论文格式范文。据麦肯锡公司预计,2011年,印度在全球软件和后端办公服务外包市场所占份额将达到55 %以上。

迄今为止,印度前四大IT公司均已经在中国开设分公司,并将印度公司的品牌优势带入中国。如同《世界是平的》所描述的那样,在全球市场大开放的时代趋势之下,以印度模式为代表的外包产业彻底席卷了全球市场。大量工作从高人力成本地区转移到低人力成本地区,同时公司有机会到国际市场上参与国际竞争。在这个过程IT项目之外的外包业务量庞大,仅仅将外包与IT相联系的时代己经成为历史。非IT项目,特别是涉及企业咨询管理等传统欧美大型跨国公司特有的业务市场份额,现在正逐步被印度企业蚕食。

3.我国外包产业亟待发展,优势明显

我国具有高级人才丰富、日益完善的高端人才培养机制、众多的科研院所、质量和数量均占有优势的海外留学人员、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质优价廉的人力成本、凭借风险资本而创业的服务外包企业、社会资本进入人才培养体系、我国独有的日韩语言文化优势等九项高级或专门性生产要素,在一般生产要素方面具有大量的质优价廉的职业教育毕业生等优势条件,将会有力地支撑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我国具有优良及低成本的电讯基础设施、巨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中心的运作、优良的通信业基础和相关服务业基础等多方面优势,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以及相关产业的互动。

(二)基于公民社会组织的“社会型”就业新模式

该模式是指由公共部门及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的满足全社会或是一类社会群体共同需要的服务,具有公众性、公用性和公益性。需要大量的社会力量去积极参与,包括教育培训、公益慈善、福利保障、社会救助等。该模式在发达国家是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因其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失灵,又能减少政府成为社会矛盾焦点的概率,有利于解决职业学生就业问题,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具有挑战性的就业模式。

1. 我国社会组织具有吸纳就业的潜力

2009年,我国每万人社会组织数量为28.8个外包服务,社会组织就业占非农就业的比重为3.98%,占服务业就业的比重为7.23%。这表明我国的社会组织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同时也说明我国社会组织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在宏观经济保持预期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十二五”时期,城镇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在1130万个左右,但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供求总体形势是供给大于需求,供需缺口在1710万人左右,城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在社会组织吸纳就业方面,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明显差距。按动态计算,假设社会组织吸纳就业人数占非农就业人口的比重每年平均增长0.12个百分点,“十二五”期末该指标可达到4.82%,与国际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据此比例和预测的非农就业人员,可以计算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潜力平均为127万人。对比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的供需缺口,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潜力在弥补城镇就业缺口方面的贡献平均在7.9%左右。可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确实是我国促进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

2.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来创造就业机会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过程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的缺乏,因而政府在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吸纳就业时就必须要对社会组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金的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模式。从国内外经验来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国外已经成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国内却很少。尽管上海、深圳、北京等地政府已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就整体而言,政府购买服务仍然是零星个案。因而,目前可以考虑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有关民生、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节能环保、灾后重建拨款中明确划出部分资金去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由社会组织去组织完成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需求。通过加大利用政府公共资金的使用,解决目前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乏瓶颈,有了充足资金支持的社会组织自身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能够充分提高在社会组织部门工作的就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能够吸引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社会组织部门就业。

3. 社会组织吸纳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创新

在促进社会组织吸纳更多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过程中,政府也应该进行制度创新,实现对社会组织的法制化管理。因而,国家应该加快对社会组织的立法,减少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阻碍因素,把在社会组织部门就业的人员纳入国家正常社保体系当中。建立国家、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共同缴纳支付的社保基金制度,解决职业教育毕业生到社会组织部门就业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周晓燕.中印承接外包服务的比较研究.中国知网.硕士论文数据库.

[2]骆勇.金融危机下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前景、困境及政策干预.[J]现代经济探讨.2009(7).

[3]王国义.社会组织开创大学生创业就业新局面[N].组织人事报 20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