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23:3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机电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更是如此。但是,在目前的中等职业院校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时量较少。随着各个中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时却逐渐的缩减了,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实操水平更是无法跟上教学要求。授课方式单一。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课时,大部分还是以口头讲授法为主,对于一些知识表达过于抽象、苍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尔会出现部分问题难以理解的情况,使其感到单调、乏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率越来越低,使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相脱离。在教学过程中,实操部分的内容安排与理论教学内容相脱节,实操时未曾很好的应用到理论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致使学生在实操过程中感受不到理论知识的存在,无法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在实操中的充分应用,降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以上几点问题,我们要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加大关注力度,尽量避免其在日后的教学中出现或尽量减小其影响。下面就对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
1.教学形式理实一体化。将学校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形式,设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室,使教室环境贴近生产车间。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参照实物进行理解,也可同时进行实际操作。要达到教学形式方面的理实一体化要求,学校需要统一组建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同时还需要根据课程内容需求采购配备专业设备器材等,营造出与车间生产相类似的氛围。日常教学中也要实行理实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以“项目教学”为导向的实践操作教学模式。参照企业的生产过程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定,把专业性教学放入模拟生产的情境中进行,在生产实习工厂中进行机电专业的理论性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际企业生产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两年,即四个学期。这期间,学生必须要完成基础性课程学习、专业性课程学习、机电课程设计以及机电技能实训操作。基础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相互结合着学习,可以充分的使用项目教学及模拟环境的方式进行实操练习。
2.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化。(1)编写全新的教学大纲。在重新编写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大纲时,编者应该将机电专业性课程中内容相近相似的课程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课程整体感比较强的教学大纲。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应当突出强调机电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要依据工厂的实际岗位需求情况来制定专业性课程的具体排布。(2)编写全新的教学计划。学生所在学校需要将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及其主要负责人请入学校,与其共同编写适合未来指定岗位的的全新教学计划。新的教学计划必须要充分的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切实的推进校企一体化进程,即教师与师傅一体化、学生与徒弟一体化、教室与车间一体化、教具与工具一体化、作业与产品一体化等。3.教学评价理实一体化。在教学形式理实一体化的情况下,学校方面应该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全面改变传统的单纯的考试考核方式。单纯的考试考核方式最终的成绩高低是无法对学生的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价的,这样使学生在走向职业岗位后对自身的评价不够准确具体,领学生对自身缺少一个有效的定位,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原因是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无法做到全方位的反映出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实际操作技巧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学评价的体系应该是全面的、动态的,应当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着变化的。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1.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在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专业性课程设置方面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这样可以更好的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同市场进行有效结合,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教育优势,为合作企业提供充足的产品研发场地,达到教学与生产双向合理化结合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为主导,尽量在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新的知识。应用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分解完整的学习过程为一个个具体的实际项目,重新编写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参照教学方案来设计新的教学思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2.订单式培养。学校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型企业及其建设项目,特定方向性的培养技术型人才。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签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订单,使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与企业及其项目的建设相互结合,同时按照企业的要求设立相关课程,制定招生计划、学制及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企业对于不同技术岗位所需专业知识的特定要求,同时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两方面一起拟定专业教学大纲,确定专业课程内容设置,选定适合的教材,制定实操训练内容,还要对专业课程设定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以达到企业最新的要求。为达到企业实际生产与专业性教学零距离对接的目的,学校可以让机电技术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轮流上岗实习,充分利用当前学校现有的设备材料资源,让学生参与到产品的实际加工生产中去,使其实操练习和生产实践对接,实现实操教学和实际生产之间的“无缝”接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更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实际生产适应能力。
作者:周霖 单位: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宏,曹伟.浅谈电工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2008,(10).
篇2
【关键词】中职物理;机电专业;课程优化
我校是机电类中职学校,开设有数控、机制、电子、模具、机械等专业,在各专业中开设中职物理这门基础课,目的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运动学、力学、几何光学、热学、电磁学及原子能等相关知识,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使之有效地服务于机电各专业成为课程改革的的关键,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足岗位,面向专业,优化课程结构
物理是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立足于机电类岗位,服务于机电类专业课程。机电类中职培养机电技术及应用方面的操作维护使用及管理技能型人才,面向制造业各岗位。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先进的手段和装配,其技术装备是数控机床(CNC)、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生产线,这些装备的操作使用、维护管理要求高,需求复合型人才,并且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机电产品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对机电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要求也提高,制造类各岗位如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编程、汽车维修、模具加工与修理、电子产品装配、机电维修、机电产品质量检验、机电设备营销等等都需要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强调基础及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以后的扩展能力。中职生在短短三年间掌握机电类某一岗位群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掌握该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只有夯实基础,拓宽基础,才能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岗位服务的,而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打基础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物理是机电类专业基础的基础,其内容与结构必须满足专业与岗位的需求。
考虑到机电类各专业后继课的特点,将物理分为I、II两类:I类包括知识模块有: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冲量与动量,功与能,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热量与功,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几何光学,光的本性,原子和原子核。II类是将I类中的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内容合并到电工基础中。II类是面向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对物理、电工、电子等课程的要求相对较高。在第一学期开设《物理》,而第二学期起就依次开设《电工基础》、《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三门课程。I类是面向机械、机械制造、模具等专业。另外,增加选修模块,如自制物理实验、创新制作内容。各个不同专业学时数亦不相同。
二、做学合一,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课教学中的学主要是指理论知识学习;做是做实验、做习题和课外活动,主要是实践过程,无论是学还是做,都是为了理解基本概念与定律,分析物理现象与自然规律,掌握物理科学方法与知识。由于各种原因,中职生入学的实际情况是基础差、底子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但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并不低。按照职业教育观点[1],他们只是智力类型的不同,而非智力水平的高低。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注重实际应用与操作。鉴于上述情况,中职物理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发掘其能力与潜力;其次加强技能培养。为此采取如下措施:(1)在学的方面,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理论推导,突出物理概念的理解,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并将部分概念与定律内容实验化,转化为可以做的内容,加大课堂演示内容及份量;同时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投影、幻灯、录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注重形的视觉作用,加深对物理概念与定律的理解。对于每个章节,明确目标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专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2)做的方面,充分利用习题、实验与课外活动。这样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学合一,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在理论课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提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入课题;指导学生发现,启发学生思考、交流、探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注重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在习题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做法,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4)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举办“异想天开”发明创造“金点子”方案竞赛;举办发明创造讲座、科普知识讲座、发明创造作品展览;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科学小论文”等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造能力。
三、对教师的要求
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景设计、学生情况分析、创新能力培养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娴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灵活的教(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5页)学方法、较强教学情景设计能力和现场调控能力和创新教学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经常收集资料、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及时掌握科技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岗位所需技能;钻研教学艺术,深入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如教学过程设计中每个章节找出恰当的切入点,“万有引力定律”以“人造卫星、黑洞例子”切入;“机械波”以“地震、超声波和次声波”切入;“能量守恒”以“长江三峡”切入;“电场中的导体”以“静电的防止和利用”切入;“电阻定律”以“超导”切入;“磁场”以“磁悬浮列车”切入;“原子核”以“核武器”切入等。引入这些例子,不仅可以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崇尚。
总之,机电类中职物理教学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原则,面向专业,立足岗位,打好基础。
篇3
所谓“小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就是以学术思维和科研意识来审视和理性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的行动研究。也是教师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具有“真”、“实”、“小”的特点[1]。“小课题”研究当前正逐渐走入一线教师的教育生活,成为一种深受一线教师喜欢的典型小问题研究。但是,我们教师也勿以它“小”而走入研究误区。
一、“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总结”吗
“教育总结”,即是教师立足于最真实、最普通的教育环境、教学状态、管理困惑,对“常态教学下的关键问题的思考”。但“教育总结”,重在对“做了什么”内容的呈现和就事论事的反思,大多感性有余而显理性不足。而“小课题”研究首先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想清楚——写出来”的,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思考、螺旋上升的过程。“做出来”就是脚踏实地地研究教学存在的问题;“想清楚”,就是对存在的问题思维加工的过程;“写出来”就是把问题理性地想清楚后写出,作为自己实践与思考的结晶。换言之,“小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既不是呈现方案也不是总结,而是通过“确定的小课题研究的题目——设计出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反思小课题研究的进程——调控小课题研究的进程——收集小课题研究的效果——物化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的具体活动进程实现研究目的。这是从课堂教学出发,从教师的困惑点出发,从教学的关键点出发,从教育管理问题出发,对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理性地判断,“对策即成果,收获即效果”是对“小课题研究”成效的朴实写照[2]。笔者的“小课题”《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懵懂现象”的透视》[3]研究便是对教师“二次成长”中瓶颈与突破的“为什么”和“如何做”等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阐释。“小课题”《关于中职校教师教科研论文写作的问题分析与建议》[4]研究是笔者对某地市中职校近70篇参评论文写作问题作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的有规律结论。它们都是笔者将教(育)学工作过程到研究过程的一种转换,是把自己的实践对象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认知,是对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自身知识积累“三素”的有效融合。
二、“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随笔”吗
“教育随笔”,即对教育事件及时感悟的记录。重在记成功的教学方法、记教学中的失误、记教学中的遗漏、记教学中的感悟,思教育管理中不足,大多表现为零散的“豆腐块”。而“小课题”研究则是对这“豆腐块”式教育随笔的系统元认知,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并不仅仅停留于教育日记撰写、教育叙事叙述、教育案例的提炼、教育反思的记录。“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经验即成果”。笔者的“小课题”《当前教师教育“自”缺失问题的诊断与对策》[5]研究是关于对“教学主张”缺失对有关教师“自”问题产生影响的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小课题”《中职校“四类”课程问题与有效对策——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6]是关于当前中职校专业教学,主要包括日常的专业教学(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课外技能兴趣小组辅导教学;国家、省、市技能大赛集训教学;单招高考专业教学(高职升学教学)四种课程教学方式呈现“四张皮”(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统筹性、融合性)问题的求解与论证结果。它们的研究流程都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课题(问题即是课题,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实践中运用拟定方法)———研究过程(具体组织实施,问题得到解决)———研究结果(总结研究成果)”。这是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关事件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我评价、自主提升、自动追求教育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持续过程。
三、“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故事”吗
“教育故事”,即教育案例当中的一种类型。它是教育活动中的“当事人”、“实践者”——教师以故事的方式来叙述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真人、真事、真情感的短文。这种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教师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它既不直接定义教育内涵(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的应然(做什么),只是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教育故事”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一种呈现方式,但是“小课题”研究不仅仅是对教育叙事、案例的表述,更是注重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或话题进行持久关注和不断反思追问,并有效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其成果有完整的表述方式。一种是教育叙事研究,主要包括题目(简洁点题);引子(研究起因);背景(研究背景);事件(经过或调查的结果)[7]。笔者的“小课题”《我研故我乐——我的教科研之道》[8]研究便是对“教师教科研的成长之路”的困惑、路径、对策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叙事研究。一种是陈述方式研究,主要包括研究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等内容。笔者的“小课题”《中职校教学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调研》[9]研究便是参加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有关课题组调研内容完整的陈述表达。
四、“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论文”吗
“教育论文”,即教师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将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讨论,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呈现的写作形式也不尽相同。“小课题”研究成果呈现方式的表达也是多种多样的,小到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教育故事、田野笔记,大到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可以表现为抽象文字(如教育论文),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教具、学具,还可以通过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来表现课例、案例等。但关键的是,“小课题”研究还遵循自己的逻辑推理与研究规范。这是一个“研究——实践——调整——完善——实施”的过程。笔者的“小课题”《关于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以Y市为例》[10]研究,是对中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一个“调研分析——辨明道理——梳理经验——归纳知识——最后得出成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它是一种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螺旋提升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小事、教育小现象、管理小问题入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反驳假设,产生新的问题,并不断修正已有的论题解释,形成新的见解,并使得研究的问题对象发生预期的变化,与此同时,研究者本身也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永和.将“个人课题”进行到底.江苏教育研究,2010(33).
[2] 尧逢品.微型科研课题价值及实现.教育科学论坛,2012(5).
[3] 周如俊.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懵懂现象”的透视.教育科学论坛,2011(5).
[4] 周如俊.关于中职校教师教科研论文写作的问题分析与建议.中等职业教育,2012(7).
[5] 周如俊.当前教师教育“自”缺失问题的诊断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10(16)
[6] 周如俊.中职校“四类”课程问题与有效对策——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103).
[7] 刘桂辉.教师如何做叙事研究.中国教师,2006(8).
[8] 周如俊.我研故我乐——我的科研之道.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
篇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策略
长期以来,机电专业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开发设计产品是有利的。本文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一现状,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指导思想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的需求,以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目标,建立学以致用的教育培养理念,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实际工作经验,使其能够成为企业优秀的机电一体化领域技术人才。
二、教学策略
1.课程内容综合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知识综合化、一体化显著加强,使得社会职业呈现综合化发展趋势,一些传统、单一的专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与此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兴交叉的专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和生产结构调整愈加频繁的今天,职业活动中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往更加复杂和广泛,职业岗位的转换也日渐增多,对劳动者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学生经常转换学习内容、训练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培养综合职业适应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另外,课程内容综合化、一体化,可以有机、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避免重复讲授,能拓宽学科或专业的知识面,增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从而使学生更快地形成熟练的专业技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场所是十分重要的,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要加强一体化的建设。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是融教室、实训、考工于一体,这需购置和自制大量的教学设备,在各个专业教室都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教师在专业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练,使学生在模拟工厂的环境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构造原理,又可以进行实际动手训练。教学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了大量综合性人才,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
(1)建好校内实习基地。按照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还要具备足够的数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校内实习基地,就可以按照实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实习课题,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当然,专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2)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现代企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并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一体化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今后,随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应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篇5
关键词:毕业论文;研究问题;问题表述
一、研究源自问题
研究的起点是问题。问题源自于两种或以上的认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它可以是两种或以上理论观点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观点与事实经验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事实之间的矛盾等。在复杂各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和确定一个“真问题”不仅呈现了研究人员的智慧,而且体现着教育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执着。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算得上是“真问题”呢?首先,“真问题”应该是“起码有两重含义,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其进行认真的探讨;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1]“真问题”必然要有价值。这就是指,分析和研究这类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澄清以前错误或者不完善的认识、解决某类教育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在做质的研究中,研究问题往往都会有较强的指向性。比如研究可以是在中小学、高校等地开展,那么研究所得的结论往往都是向那些同类或者类似学校推广。读者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研究问题准确无误地抓住作者研究的方向,从而推断出这些选题旨在解决哪一类的教育问题。发现和确定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这本身就体现了研究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数量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
研究的过程是围绕问题的解决。对于许多教育研究者而言,研究的过程是就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拓展。比如,研究者以“一所合并中学学校文化冲突的个案研究”为选题,研究的对象是此合并中学,研究的核心是合并中学中存在的文化冲突。研究的过程也是细化问题的过程,将问题逐步细化,再各个击破是研究的关键所在。
研究的结论是对问题的回答。在论文中,研究成果往往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其目的主要是回答研究问题。研究的结论是整理研究的结晶,也是通过论证得到的结果。它是对所选的研究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概括而得出的结论,澄清错误、模糊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即整个研究问题的答案。
二、现实研究的批判
为了更加透彻地分析研究选题,笔者共整理和分析了J师范大学100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其中,有许多优秀的选题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也有许多不当的选题值得我们借鉴。下面是对不当选题所体现的几类问题进行的分析与归纳:
1、选题无研究价值。“这个问题是否值得研究?”是在选题确定之前必须回答的问题。“值得与否”意指研究有无价值,即研究的问题一定是真问题。为了确定问题的研究价值,我们应向自己发问:“通过这个研究我到底想了解什么?我对这个研究现象中的哪些方面特别感兴趣?这些方面我还有什么不知道而又确实想知道的?这项研究对被研究者有什么意义?他们可以如何从中受益?”[1]真问题首先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困扰着你,而你需要通过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此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类似问题的文献是确定此问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的有效方法。
2、选题大而空。这是在选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选题空泛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没有确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简言之,空泛的选题往往仅呈现一个教育现象而看不见作为研究的痕迹。这些题目可放入研究杂志中使用,但作为本科生及以上学历的毕业论文题目则颇为不妥。为了更好地研究空泛选题,笔者举几例的原本陈述方式和经过修改的陈述以便读者参考:
原陈述:中学生的思想现状
再陈述:M城市初中二年级思想品德课对二年级学生品德修养的影响研究
在原陈述中,“中学生”指代的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思想”是指政治思想?还是品德修养?研究的问题是“现状”还是其它?这些由原陈述产生的问题在再陈述中都能找到答案。
原陈述:新课程下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研究
再陈述:新课程下A中学初二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研究
在原陈述中,我们甚至无法确定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它的核心是英语情境教学,但是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研究问题,而是一个教育现象。
3、选题不具有可操作性。选题不具有可操作性意指研究所选择的切入口太大或是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难以实现。这一类选题反映出学生希望从一个宏大的背景中研究教育问题,但是研究难以落实。
原陈述:普通高校教师的在职教育研究
再陈述:B市W大学教师在职教育的现状研究
在原陈述中,研究的主体是“普通高校教师”,这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包括了在任何一所普通高校中任职的教师。如果要对此选题教学研究,研究者必然要到好几所普通高校中进行调研,这势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则几乎不具备进行此项复杂研究的条件。但是就某所普通高校教师的在职教育的现状研究则是可行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个案研究是学生研究的第一选择。
4、从选题看不出明确的研究方法。一个好的选题往往能够让读者直接看出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一旦被明晰地呈现在选题中,读者可立刻分析出整个论文的脉络,同时也可使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个案研究、现象学研究、叙事研究、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等。
原陈述:N中职女校学生生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再陈述:N中职女校学生生活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在原陈述中,研究方法的表述十分含糊――“调查与分析”,根据选题,研究的关键主体是“女校学生生活”的情况,因此较适合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原陈述:悔悟的教育价值及其引发
再陈述:C中学初二学生的悔悟体验研究
在原陈述中,只提到“教育价值及其引发”,而未明确研究方法。再陈述中,加入进行研究的中学和学生不仅反映出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而且使选题由空泛变具体。
5、选题的表述含糊不清。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如何清晰、简洁而又重点突出地将选题表述清楚也很值得研究者思考。言简意赅的题目不仅能够标识出研究的对象、核心和方法,还能获得读者的青睐。相反,如果研究者对问题的范围界定不清、文字表述能力又欠缺时,读者将难以明确研究的重点,甚至不明白选题的意义。
原陈述:高校师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与思考――基于“红土地支教”的调查分析
再陈述:“红土地”A大学师生顶岗支教的现状研究
在原陈述中,我们可以看见选题的表述十分冗长而且容易产生歧义。再陈述中,整合了原陈述的内容,并且将“高校”具体为“A大学”。经过修改,将原本破碎的内容组合成意思完整的题目。在表述选题时,应在充分体现研究问题的前提下精简表述。
6、选题重对策研究轻问题分析。这一类型的选题表述也屡见不鲜,它的主要问题是在对策建议上花了不少笔墨,从而导致对研究问题分析不够,模糊了研究的焦点。学者做研究的重点应放在问题“是什么”上,至于“怎么做”的部分一定不会是研究的重点。
原陈述:农村初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再陈述:W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研究
7、选题“――以某校为例”研究宏观问题。这一类型的选题表述可谓比比皆是,采用此类题目的人希望通过一个个案来寻找普适于某类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该类选题不禁让笔者思考:“这一个案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同类的研究对象中去?”
原陈述: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适应性研究――某中职院校为例
再陈述:某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适应性研究
做出以上修改的意义在于将原本较宏观的研究缩小至一个个案研究,既表达了原作者希望表达的意思,而且可以避免由较大的研究切入口带来的研究推广性问题。
三、我们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恰当地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首先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寻找问题,从哪些途径找到所需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研究问题的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1、在教育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各级各类的学校是丰富多彩的“教育田野”。在这些学校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教育问题。研究者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田野”中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出学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形成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则我们大抵可认为选择这样的研究课题是有意义的。
2、从社会现状中寻找研究课题。有意义的问题应该与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现实或区域文化密切关联。从社会、教育的新旧事物之间的“不一致”或者“冲突”入手,发现“真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3、从理论学习和研究中发现问题。理论学习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同时也是寻找和发现研究课题重要来源。在阅读研究论文时,既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又要时刻保持着学术敏感,便可以从中发现不足或还不够完善的地方,将这些不完善的部分转化成问题模式,则研究就可以着手了。
4、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经常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有利于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一个人的智慧往往是有限的,一个人所想的问题往往也比较狭窄。所以经常与他人交流与讨论,不仅有利于个人知识的增长,而且可以培养和提升自己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的焦点和分歧之处往往是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5、从有关部门直接提供的课题中选择。各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小组,这些研究管理机构或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比如《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这些研究课题大都是国家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十分有实用性。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实际条件从这些“课题指南”中选择某个“课题意向”,然后逐步将这个“课题意向”化为具体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 现状 教学质量 网络游戏模式
[论文摘要]从中职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网络游戏的互动形式所具有的教育潜质,分别从专业理论知识、素质教育等方面分析网络游戏学习环境的可行性,指出人们对网络游戏所持的多为偏见,建议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引入网络游戏的因素
在很多中职学校里,学生对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不感兴趣,却把大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中,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原本就处于就业劣势的中职生更加不具备竞争上岗的条件,前途不容乐观。于是,网络游戏成了家长和学校眼中的“精神鸦片”、祸害学生的洪水猛兽,必欲灭之而后快。但是,换个角度想想,既然网络游戏对学生具有这样大的影响力,能否把它应用在教学中,取其利而弃其害,使之产生令人满意的正面效应呢?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及教学现状
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准备教育,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人才。这种人才的规格特性,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联系的紧密性。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该在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等各方面都达到相应的水平,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成为合格的劳动者。但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其一,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较弱,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对专业理论知识难以掌握;其二,限于成本,中职学校很难为学生准备齐全的、正在行业岗位一线使用的工具设备,学生一旦到了实际工作环境就手足无措,连设备都认不全,更不用说进行操作了;其三,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滞后于现实需求。职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从小就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心理脆弱,经受不住风雨和磨练,空洞的校园思想教育对他们很难起到作用;其四,团体意识教育过于死板。现有的校园生活虽然会尽可能的为学生制造集体活动的机会,课程实训也会要求小组完成,但是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用纪律强制参加只能走走形式而已,甚至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很难形成团体协作观念。相比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力持续疲软,网络游戏则迅速的俘虏了中职学生,让他们废寝忘食、乐此不疲,那么从“寓教于乐”的角度考虑,与其使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把网络游戏排斥在学生的生活之外,何不把网络游戏的优点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不妨进行一些分析和设想。
二、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的知识结构与游戏中道具的铸造和组合。当前流行的各种网络游戏中,某些道具如药品或武器,都需要玩家自己寻找各种原料进行制造或铸造,那些希奇古怪的原料和复杂的组合方式,玩家会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试验或者向同伴咨询而掌握。在这个以掌握虚幻知识为目的的交互过程中,学习者会充满热情的去主动学习,最终大多能成为游戏中的行家里手。在传统教育方式中,最让学生觉得难以掌握的理论知识譬如:计算机专业软件设计的语法结构、建筑专业工程计算中的公式、机械专业零件制造的步骤、化工行业的方程式等如果能自然而然的融入网络游戏情境中,成为完成游戏环节的一个重要线索,这样一种知识载体在调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方面,相信会远胜于枯燥的教科书和呆板的多媒体课件。 机械式的熟练操作与游戏的升级加分体制。在机电专业里的车工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实训操作部分,但在具体实施时,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足够数量的车床能提供给每个学生进行充足的练习。如果设计一个网络游戏,用键盘、鼠标和显示器模拟最新样式的实际操作设备,在机房里进行操作练习。既有直观生动的画面和音效引起兴趣,又可以在游戏中引入“积分升级”和“联网竞赛”的机制,当学生不断做重复练习时,根据他的操作效果,会看到经验分逐渐接近升级的限制,获得一种满足感,同时在联网竞赛的过程获得紧迫感。有了这种虚拟环境的刺激效应,即使再枯燥单调的重复练习,也可以充满兴趣的完成。
三、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行探索学习,在游戏者进入游戏那一刻,他便进入了一个复杂的学习环境。在某些游戏中,玩家往往要通过小心翼翼的侦察、试探才能开辟一片疆土;或者尽可能扩展活动范围,通过与系统设定的各种人或物打交道,获取行动的线索。在游戏中,玩家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学习状态中,而且游戏对玩家的行动都能给予及时的反馈,且这种反馈一般都能启发下一个环节,这样就富有成效的形成培养探索能力的良性循环。
挫折承受能力的改善。现在不少专家建议通过进行挫折教育来解决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说参加一些艰苦环境的夏令营之类。这种亲身体验的活动效果虽然很明显,但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不能安排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在网络游戏中就可以很方便通过设置各种虚拟的闯关难度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从而获得坚强勇敢的生活态度。这种游戏中的精神打击与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挫折比起来程度当然差得很远,但有了类似的受挫经验再加上心理教师的相关辅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定会有所改善。
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组队一起闯关是网络游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跟朋友配合去完成任务、攻城略地是游戏中的必须掌握的技能。要想在游戏中生存,就要融入团队,以整体利益为重。如果不能与团队合作,整天拖团队的后腿,那么就会被队友抛弃。为了避免陷入这种困境,同学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小结
通过上文分析,如果游戏开发公司、行业部门和中职院校能够结合各方资源、共同努力,按照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设计,结合现实的工作环境、岗位要求、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开发出适用于中职教育的网络教育游戏,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得到接近真实的感受。既可化害为利,把学生从网吧中吸引回来,又可以作为传统教育方式的辅助工具,让中职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本学期,我担任16机电1、2班,汽电2班,建筑1班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走过这一学期的路程,收益良多。现将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以来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发智力,培养想象和创造力,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训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有如下具体做法:
1、认真备课,坚持提前备课,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写好教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2、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注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课前预习、训练拓展、反馈迁移各学习环节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学习与课后训练相结合,做到听、说、读、写协调发展。在口语表达交流方面督促学生诵读课文及课后阅读,并响应校园主题辩论赛积极开展班内关于中职生应该做全才(专才)的辩论活动,在写作教学方面,要求学生写作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文章,既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写作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写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4、做好语文背诵。一般通过当堂背诵和默写来检查背诵任务的完成情况,以此加强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关心爱护和转变差生。总体说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当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我就给学生很大的鼓励,使学生充满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常规教学工作之余,为配合我校第十三届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系列活动,落实课改精神,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我积极参与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的作品指导与评选活动;为响应我校第六届校园主题辩论赛,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开拓学生思路,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体现中职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我广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认真辅导,并担任了本次辩论赛的评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组参赛选手给出合理的评分。
篇8
【关键词】电工基础 精品课程 课程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97-01
一、传统《电工基础》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缺乏学习自主性,喜欢实践,缺乏理论学习的热情,《电工基础》又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较强、概念多,内容抽象的课程,对中职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电工基础》是工科类专业基础课,近几年出版的中职类电工技术教材并不少,但部分教材过于重视实践,忽视了基础理论的特点,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再学习的需要,如何突出中职教育“以人为本”的特色,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就摆在我们一线专业教师面前。
3.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很多中职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基本没有工厂实践经验,往往把大学的一套照搬,那是违反中职教学规律的,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我们确立了网络《电工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实施《电工基础》课程建设中,不仅要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出发,以“教会学习者知道什么”和“获得工作技能”为导向,更应该特别关注个体未来的发展,在教学模式、实施模式、发展路径等方面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和特征进行设计,回归教育的“人本位”。为此,本次精品课程建设人员由8人组成,从课题立项以来,科组成员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对工作进行详细分解,明确责任人,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并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做到一边教学,一边抓精品课程建设,努力将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凝聚成受学生欢迎的网络课程。
三、《电工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力保科学性和创新性:
1.改革课程知识体系,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
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职业和岗位的需求和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局限于学校,应该对岗位进行分析,收集行业发展的前沿资料,确定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设置,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会受到基础知识不足的制约。
“立体化教材”,就是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的科学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学过程呈现多样化,传统的纸质教材已难于满足当今课堂的需求,如何将单一的教学内容变丰富,让课堂变生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按需学习。打造图、文、声、像、师生网络互动的精品课程是必需的。
2.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建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中职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了搞好精品课程,我们的成员从最初的3人增加到8人,很多教师都具有一线10多年以上的教学经验,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了,也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发展。
3.针对电工基础的特点,理论教学采用“发现教学法”和 “个性法教学法”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存在,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尽可能做到模块化设计,可以针对学科特点选择性的开展教学,也可以提供部分优秀的学生学习更深入的内容,体现“按需所学、以人为本”的特色,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发现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
4.重视实践项目的选择,实践是为了升华学生对理论的运用水平,理论的升华又促进学生的实践
首先,基本技能训练,我们安排了电子仪器的使用和电器元件的检测等内容。其次,实训项目选择,我们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合理选择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及科学严谨的实践作风。
5.加强题库建设,完善的题库资源
题库建设同时也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题库的建设可以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实现考教分离,增加成绩的可信度;学生可以通过题库复习,提高教学质量。
6.通过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可以有助于教学的反思
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的形势,精品课程建设为了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网络课程我们可以收集大量的意见,帮助我们更好地进步。
四、《电工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果:
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练习题库,教学视频等,受到了我校机电班和汽修班学生的好评,特别要提到的是我校科技创作小组获奖的多件作品,就是利用我们提供的教学素材自学,获取制作理论知识的,此外,我精品课程建设成员在课程建设中,贺洪教师2012年主编写的《单片机典型项目实训教程》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人辅导学生获得27届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三等奖,撰写的论文《中职专业教学被边缘化的能力――课堂语言的创意》获中国教育学刊征文一等奖。
五、《电工基础》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思路: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精品课程再建设再发展提供保障
2.编写与精品课程配套的不同方向的《电工基础》校本教材
3.争取学校的支持,改善教学设备,利用“大课间”开放实验室
4.建设在线辅导平台
5.补充各类专业学科中涉及电工理论知识点的项目
篇9
关键词:中职;汽车;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81-02
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未来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积极影响,能为我国企业行业维修提供更多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尚不理想,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型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型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论述。
(一)教学内容陈旧
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旧的国产汽车为典型的教学车型,对于新型汽车的维修产生了消极影响。很多新型的汽车维修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新的技术以及新的理念。但是,从目前我国中职教学来看,其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对目前新型的汽车维修产生了消极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大量讲解汽车维修的淘汰工艺,对于一些新型汽车的维修理念以及所涉及的内容太少,导致学生面对新型汽车维修的时候呈现消极的状态。
(二)学习设备和检测仪器较为落后
其教学设备以及检测仪器处于落后状态,主要是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投入的设备较少并且经费的投入度较低,导致设备呈现落后的局面。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汽车专业教学设备以及教学实习车型有一少部分汽车在维修企业中已经被淘汰了。利用这样的设备以及条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需要,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所学到的技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汽车技能的需求。
(三)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大体上采取理论教学方式,并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学生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实践学习机会,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并且教学情况不明显。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少部分学生在汽车维修中被淘汰,用这样的设备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具有实践性,导致了实践教学缺失。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其按照结果修理、检测的程序相关教学实习呈现着单一的模式,并且从汽车新技术、新机构、新工艺来说相对孤立,不能和汽车结构相统一,呈现着不和谐的状态。
二、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性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本小节着重针对上文提出的不足,提出了如下的建议,以期能从总体上强化教学,以便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一)重视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案
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角度分析,强化实践教学实施教学改革策略必然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积极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强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案,从总体上强化其理论学习完善实践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首先,应该提高汽车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器设备等拆卸、安装、检修方法、维修手段等的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熟练使用一些日常的汽车维修工具,能掌握相关的汽车维修知识,学会独立判断汽车故障,从而找到解决方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整体上掌握汽车故障的维修,积累判断经验从而采取合理的维修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预先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自己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解决故障。这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测评方案
中职学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测评方案,能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将需要培养的实践能力考核列入正常的教学考核,提高理论考核的目的性,从根本上强化理论知识教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将实践能力列入考核项目,会提升汽车维修专业对实践能力的重视,让学生能真正地衡量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逐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实践的探索,达到无论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能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另外,采取实践考核策略方案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拟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策略方案。根据不同学校、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考评,能正确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构建不同的实践考核评估策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从而达到预期的总体目标。与此同时,针对其评估方案找出学生的不足和优势,定期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兴趣的最终目的。
(三)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的指导力度
高等院校和中职院校学生的根本差别在于,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中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这一点,改变教学策略从而强化教师的指导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放任学生的学习,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从根本上提高其改革力度,让学生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必要的改革,根据教师方案讲课,从整体上强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先预习,将不懂的知识在上课的时候主动提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学习意识,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巩固这部分的知识和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目的。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传统大班教学的模式上课,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的现象出现,因此应该强化小班教学,采取二十名学生一起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和解答,从而提高上课效率,并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对教学重点进行深入性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所查找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引导,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引导意识和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更好学习的意识,提高其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汽车维修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非常强的实践能力,能掌握维修汽车的步骤和所有情况。因此,必须强化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强化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教师还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足,从根本上提升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芹.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探索[J].职业,2013,(15)
[2]范赛春.浅谈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践课校内教学[J].机电技术,2012,(02)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立交桥 构建
职业教育立交桥应当是一个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高职教育与本科和专业硕士有机协调、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彼此间不掣肘的有机整体。它打破了人才成长独木桥这一瓶颈,以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理论为思想基础,以教育社会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为基本前提。当前,在唐山市构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一、唐山市高职教育体系现状
唐山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重工业基地,第二产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十二五”期间,唐山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调整,加快构建具有唐山特色的现代产业格局。改造提升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建材、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培养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随着唐山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崛起,传统产业更需要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产业结构变化和调整趋势必将对唐山人才需求产生重大的影响,呼唤高职教育的及时跟进。唐山市现有高职院校四所,既有国家骨干院校,又有省级示范院校;既有综合型院校,又有行业背景明显的院校。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前校后厂和集团化办学优势,选取动车组技术、港口物流管理、陶瓷艺术设计、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类、计算机类及旅游管理类等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艺术设计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汽车类、机械设计制造类、港口运输类、旅游管理类实施大类招生。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开设41个专业,38个专业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便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四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五个国家行业企业培训中心,组建了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招生范围覆盖全国14个省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73人,其中高职生7261人。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拥有工医农经类专业的综合型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园林技术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专业。选取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技、园林技术等专业实行基于文化测试、综合素质测试两科目考核的单招改革,目的在于选拔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特殊才能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和对口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选取财务会计类、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进行大类招生。开办40个专业,涵盖制造、医卫、农林、财经、旅游、艺术等13大专业门类,形成与唐山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衔接,以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特色的优势专业集群。以学院为龙头,组建唐山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两大职业教育集团。学院面向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10551人,其中高职生9442人。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相结合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行业依托,开设煤矿开采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等40个专业,业已形成了以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等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格局。学院组建了河北煤炭职业教育集团,以高职教育为龙头,以高职、中职、成人教育等学历教育为支柱,以企业在职员工岗位培训和安全培训为支持,实现了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协调发展,是中国北方和全国煤炭战线具有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员工技能素质培训基地和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基地。现有在校高职生7258人。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工科院校,具有校企一体和“前校后厂”的优势,以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行业依托,集职业教育、职工培训、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以服务冶金企业为主体,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的校企一体办学特色。开办19个专业,涵盖材料与能源、制造、资源开发与测绘、电子信息、财经、旅游6个专业大类,形成了以冶金技术、材料工程技术、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 计算机、财经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学院招生范围覆盖全国15个省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184人。
二、高职教育立交桥体系构建的基本需求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新增了大量技术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大批懂理论、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都决定了需要各种层次的中高端技能型的职业教育人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职业教育既适应经济发展,又体现学生发展理念,还要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构建高职教育立交桥体系旨在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的内外部相互沟通机制,在不同层次、类型的教育间搭建桥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构建较完整的高职教育立交桥体系,是为了给职业院校学生的继续学习发展提供条件,从而满足不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积极开辟高职以上的高等教育,向上延伸,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能尽可能满足广大青年学子的求学愿望,它是一项民心工程。人才多样化的培养路径,可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三、构建唐山市高职教育立交桥的思路
1.加大政府主导作用,规范高职教育发展。为了提高唐山教育效率,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应该在政策层面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中职、高职、地方本科院校在合作过程中的责权利关系,健全彼此共赢、互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大学教育与中高职教育立交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大学、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政府、学生及家长等多方相关利益主体,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和规范,使各利益主体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和实现。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合理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丰富教育的类型和层次,才能实现学校、行业企业的真正结合,使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形成人才成长的多样化途径。
2.整合唐山市教育资源,合理对接不同层次。建立高职学生与大学学生双向流动机制,在学分互认、课程互通、校园文化共享、研究成果互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实现合理对接;促进高职院校校际间学生交换培养、老师互派交流、管理人员挂职锻炼、实训基地共享、优势专业群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科技服务、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作用;完善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育过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的合理衔接。唐山市四所高职院校目前均设有计算机类专业、会计类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如果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共享型教学资源,那么就会使唐山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利用。有条件地尝试在示范高职院校设立本科层次,从试点开始,逐步扩大。建立中职到高职到专升本乃至研究生四个层次的纵向衔接,院校与企业深度结合的横向沟通,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多种层次选择的体制,为建设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确保人人成才提供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