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13:4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灰色理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灰色理论论文

篇1

根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结合企业的组织特性和知识管理的特点,从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保护能力、知识管理设施、企业效益五个方面设计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并选取多个子指标,建立了一套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知识管理绩效灰色多层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对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首先应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制定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依据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值的确定,然后采用灰色多层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对某公司的知识管理进行综合评定。A代表一级指标Ai的集合,记为A=(A1,A2,…,Am);Ai代表二级指标Bij的集合,记为Ai={Bi1,Bi2,…,Bin}。则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定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分等级标准,并赋予一定分值,将定性指标Bij转化成定量指标。本文制定如表2所示的二级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

步骤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为了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利用组合权重法,即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两两比较法等,设一级指标Bi的权数分配为ai(i=1,2,…,m),各指标权重向量:A=(a1,a2,…,am),(ai≥0,Σai=1,i=1,2,…,m)同理二级评价指标Bij的权数分配为:aij(i=1,2,…,m;j=1,2,…,n);各指标权重向量:Ai=(ai1,ai2,…,ain(i)),(ai≥0,Σaij=1,i=1,2,…,m)本文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步骤三,组织专家评分并建立评价样本矩阵。组织5位专家对组织知识管理绩效按评分等级标准进行评分,求得评价样本矩阵D(因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值)。

步骤四,确定评价灰类,即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数、灰类的灰数及灰数的白化权函数。设评价灰类序号为e,e=1,2,…,g,即有g个评价灰类,为了描述上述灰类,需要确定评价灰类的白化权函数fe(dijk)。本文按“优”、“良”、“中”、“差”设定4个评价灰类,其相应的灰数及白化权函数:第1灰类“优”(e=1),灰数1∈(4,∞),白化权函数f1;第2灰类“良”(e=2),灰数2∈[0,4.0,8.0],白化权函数f2;第3灰类“中”(e=3),灰数3∈[0,3.0,6.0],白化权函数f3;第4类“差”(e=4),灰数4∈[0,2.0,4.0],白化权函数f4。

步骤五,计算灰色评价系数。对指标Bij,被评对象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为xije,xije=Σfe(dijk),k=1,2,…,p)。对指标Bij被评者属于各个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数为xij,xij=Σfe(dije),e=1,2,…,g)。对于指标B11,被评对象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x11e,当e=1时,x111=Σf1(d11k),k=1,2,…,s)=f1(5)+f1(5)+f1(4)+f1(3)+f1(5)=1+1+1+0.7500+1=4.7500同理有e=2,x112=4.000;e=3,x113=2.6665;e=4,x114=0.5000。则受评者就评价指标B11属于各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数为e=1,2,…,g。x11=Σx11e(e=1,2,3,4)=11.9165。

步骤六,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评价者就指标Bij对被评对象主张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为rije,rije=xije/xij,则被评对象的评价Bij指标对于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rij=(rij1,rij2,…,rijg),将被评对象的Bi所属指标Bi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综合后,得被评对象的Bi所属指标Bi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Ri,Ri=(ri1,ri2,rin(i))。就评价指标B11,主张被评对象属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为:r11=(r111,r112,r113,r114)=(4.7500/11.9165,4.000/11.9165,2.666/11.9165,0.5000/11.9165)=(0.3987,0.3357,0.2236,0.0420)同理可得其他权向量,将被评对象的B1所属指标B1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综合后,得被评对象B1所属指标B1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R1:按照上述的方法可以依次得到R2~R5。

步骤七,对Bi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的Bi作综合评价结果:Bi=Ai×Ri=(bi1,bi2,…,big),所以:B1=A1×R1=[0.3736,0.2535,0.0394,0.0826]按照此方法同样可得到B2~B5。步骤八,对A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A作综合评价的结果记为B,则有B=A×R=[0.3820,0.3568,0.2469,0.0543,0.0239]步骤九,计算综合评价值。设将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得各种评价灰类等级值化向量C,按前述方法得:C=(5.0,4.0,3.0,2.0,1.0)于是受评者的综合评价值W=B×CT=4.2104。由此可见,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值为:该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属于“好”灰类。这与实际中专家所得的结论一致。

3结论

篇2

[论文关键词]道德担当责任冲突图书馆员

所谓责任,通常指人们应当履行的相关义务或要求。18世纪以前,责任主要是作为法律概念而存在的。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进步,责任的内涵不断拓展,成为囊括法律和道德在内的丰富理论体系。科技和经济发展,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准、增进人类福利的同时,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诸多消极后果,睁致人类价值出现困境。面对这些现代性难题的持续洁问,每个社会成员所担当的社会角色,理应为自身行为承担责任。在选择某种角色行为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责任。

责任冲突是指在选择责任的时候所遇到的矛盾状态,它根褥于利益的冲突,其实质是价值观的冲突。这种冲突,一方面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也是责任主体完善自身的必要形式;另一方面,由于是价值的迷失也会使人陷人困惑,因而带来的是心理的折磨。

1.图书馆的角色和责任认同

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川图书馆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道德义务是:具有社会感受力、判断力、理性论辩能力;社会责任感、对图书馆事业具有一种忠诚、坚持图书馆的理想、尊重生命价值,以人的精神成长为目的;善待读者、信任读者平等的对待和关怀等等,这就是图书馆人应具有的道德担当,是图书馆社会角色的责任。

角色和责任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角色和责任贯穿于社会个体的始终,角色失去责任的支撑也会失去它的权利和义务。角色是个人努力付出争取来的,也是社会赋子的。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就被赋予了一定的角色。即为自然角色,既从来到这个世上,你就是母亲的孩子、是某一国家的公民等等,这个时候你就必须承担了属于你责任。随着成长,进人到社会中,各种责任愈来愈多,角色有大有小,意味着你在社会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图书馆人从成为馆员的那天起,就被赋予了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机构的一员,也是作为一种社会保障体制而存在的一员,这种体制要保障社会成员获取信息的平等,保障公民求知权利与获取知识的自由,从知识、信息利用的角度去维护社会的公正。经过图书馆先贤们开创及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传承下来,直到今天进一步奠定了图书馆:爱国、爱民、爱书、爱馆;奉献读者、服务至上;惜时如金、甘于清贫、甘为人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等等,可以说“图书馆员所履行的责任是一种为他责任”这种角色的责任曾经是图书馆人奋勇前进的动力。然而图书馆常常被“社会适应论”所陶醉和束缚,与生俱来的道德责任不知不觉被过分的功利追求和短期效应所冲淡甚至悄然失落,宝贵的精神财富正远离图书馆人,被边缘化导致了这种馆员角色的认同危机。

认同(identity)即是自我身份感的确认,认同危机(crisisofidentity)则是“自我价值感、自我意义感的丧失”。认同危机包括自我认同危机和社会认同危机两个方面。个体的自我认同危机表现为自我迷失。在充满变迁的外部环境中,图书馆个人难免充满对其存在的可能的风险的忧郁。

2.图书馆人担当社会责任的角色期待

现代的责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在要求,而成为人类对当代实践及其后果的深刻反思。人之所以进行选择并承担责任,主要是人有意志自由,这是指道德行为选择中的自由。互联网以及博客等新的媒体形式出现之后,报纸、书籍、期刊等纸质传统的阅读方式淡化,大众评论和阅读有了新的语境。图书馆人也自认社会角色不被重视,依附于角色中的社会责任不再担当。那么,角色是什么,它是个体在特定社会中的坐标点,既然涉人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社会已经赋予了你一个与此相对应的社会角色;你无法逃避,图书馆人也不例外,就要按照社会对这个角色的要求去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按照图书馆人这个角色的内在要求去思考问题,同时在享受这个角色应该享受的权利的时候担当起它的道德义务。“那么什么是诱惑?诱惑就是人生的价值取向”“人生价值的取向就是对社会的责任感”。

2.1馆员作为人的道德义务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义务就是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它是由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并由统治阶级肯定或倡导的行为规范,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用来评价他人和自身言行的标准和尺度。

馆员是一个道德主体,作为人,他具有道德义务。这与社会制度和图书馆实践并没有直接联系,它不是由国家和社会及其图书馆来确定的,而是由人之为人的生活所确定的,或是由人性来确定的,首先是正义感,即有一种坚持正义的信念和实现正义的信心,具有推动正义的责任。职业的伦理道德是我们份内的首要,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道德义务是必须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2馆员认知道德担当中的人文视野

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不同于一般的产业所生产的物质产品,而是服务于生活的精神和价值观。帮助每一个读者在图书馆找到一个走出自我之后观察、认知、理解社会的途径和窗口,并防止读者因为图书馆人社会责任的失败而导致对阅读的倦怠和逆反。通过阅读,架起读者自我和社会,当下与未来,物质与精神的一道桥梁。社会是前进的,人的社会关系是动态的,是处于不断生成和不断消除状态之中。前进中的社会也赋予图书馆角色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也就是说图书馆人的人文关怀基本可以解释为“善意”或“善待”。它在概念上是指一种相互容忍、相互理解、相互依赖,相互扶助,相互依存,相互发展。为了实现以生命尊严为前提创造情境,让读者感到权力、尊严兼得,如孔子说“博施于民众而能济众”,随时体验读者的需要并做出关怀的反应。体现自我和人际关系中好的一面,对这种自然关怀的珍视,激励我们扩充对他人的需要,所做出的关怀反应,而读者也会做出相应的向关怀行为表示认可和接纳,这样关怀才是有效的,并能维持和巩固下去,形成良性循环,双方都有付出,双方也都有收获。馆员也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而读者不是居高临下的施予,应尽到自己对关怀者的提供反馈责任,双方在这样一种平等互惠的关怀关系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2.3公共情绪宣导的责任担当

情绪是在生理和心理某一方面的强烈感受,是人的特定的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包括集体兴奋、狂热和集体沮丧的心理状态一在社会机构中,更受人关注的是短期公共情绪和负面情绪(如消极、极度紧张、恐惧、狂热等)。这些情绪缺乏理性因素制约,对社会规范具有相当的破坏作用,也特别容易感染和蔓延,往往具有威胁性。在剧烈转型和变动的当代社会,公共情绪的涨缩和起伏更成为人们注目的问题。5.12汉川地震、拉萨事件、金融危机都彰显了公共情绪的表达新特点:关注、忧郁、求真。公共情绪的宣导急切需要公共领域的支持,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理性,公共领域的意义在于:以公共权力为内容,以公众参与为形式,以批评为目的的空间。隐含着话语的共识过程,是人们彼此沟通、解释、商讨、争鸣,从而形成某种舆论或反对意见,在公开性原则之下形成理性的交流和公共批评。图书馆责无旁贷的应该担当起监测、梳理、宣导和抚慰的功能。人生要承载的东西太多,人性就容易变得脆弱,这时需要一种寄托,以托付这种沉重,把它转化为轻盈。这种寄托可以是一本书和图书馆的强大的社会感染力。它们帮我们战胜了很多凄凉、冷漠的情境,帮我们度过了苦闷仿徨的时刻,使我们保持了一种生活的朝气、热情和韧性,在人生之路不断向前跋涉。

2.4道德担当角色信任的重树与价值的认同

作为一个图书馆员应该从社会对馆员的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的角度出发,对角色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吸纳是将构成多元环境下个体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成为人们行为选择和价值追求的科学导向。这其中包括角色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意义世界和行为规范的价值认同。角色价值的认同从社会层面来讲,是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它是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从个体层面来讲,是个人社会行为的持久动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基于理性规则及普遍信任,人的行为离不开信任,没有信任,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也是不可能的。

3图书馆角色的知性、理性和德性决定道德担当

图书馆角色的知性,是对客观感性世界的认知、判断和综合处理后显示出的能力气质,图书馆员的角色从商朝就出现了图书馆的萌芽,经历了从学者到神职人员向专业图书馆员的转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图书馆员这一角色始终都有一定认知能力。馆员的认知能力是建立在受过良好的社会教育,有较为宽厚的社会科学知识性和自然科学知识。上古时期的国家级中央图书馆“天府”“盟府”,是世袭官吏主管者两府。到了中日后的康有为、梁启超为首创立的强学会、新式学堂、藏书楼都是饱读诗书的学者或是职业青年。可见图书馆员的角色已具备了从现象到本质,由观察到分析,由分析到联想“以便知性可以成功地、无误地、并尽可能地完善地认识事物。”

任何一个成熟的社会角色,都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而这种认知能力应是建立在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为宽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之上。图书馆角色的知性是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源泉,它可以激活和开发图书馆员的智能。在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图书馆事业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和工作技术新方法,同时也是作为社会知识化、信息化主体的图书馆事业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读者和用户需求的需要、更是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知性更要表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知性,应是角色在图书馆工作、生活、学习中,为实现角色而应该具有的认知、判断、抉择能力和实践能力。

图书馆员角色的理性,是科学态度和民主精神的结合。从1850年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的诞生起就宣扬了一个最基本的图书馆精神,即通过图书馆保障民众获取知识与信息平等权利,当代图书馆精神还具有几个较为鲜明的特点:第一是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和谐共进的精神;第二是优秀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第三是图书馆人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精神;第四是图书馆的团队协作精神等等。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的存在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具备了自由获取知识或信息的权利,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或信息分配,以实现社会自身保障的制度。图书馆员角色只有认同了图书馆精神所追求的这个保证信息自由的理想,才具备了现代民主社会的气质,这种角色赋予图书馆员的理性就是具有科学态度、公平正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用理想指导行为。这种理性不会受到情绪、情感和直接欲望的干扰,让图书馆员这一社会角色不迷失。

图书馆的德性,何谓德性?康德说德性就是力量。它比伦理更宽泛、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对道德规范和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对现实生活的体悟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树立;另一层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遵循,对道德理想的践行。德性之所以具有排除来自欲望和爱好的障碍,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乃是因为理性本身具有这种力量。图书馆角色是以这个群体所从事的职业—图书馆事业为核心界定的,图书馆员的角色形象也有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关联的,无论是欧洲中世纪图书馆还是中国的藏书楼,都是极少数知识占有者或当时非常有名的学者,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到今天也被赋予了信息导航员、信息专家、信息顾问等高尚的称呼。

4歧途:图书馆角色伦理的异化

异化是主体的现有与预期的差异程度,他属于道德问题总的否定性方面。图书馆角色的道德异化是指图书馆从业者在从事图书馆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道德现状与道德期许的偏差,它是道德实际效果背离道德本真的过程。

在市场化的压力下,操作方法、经营模式都出现商业化与实际存在的二元冲突中,所要求的图书馆责任和义务在实际操作中难于实现,因此馆员的角色担当经常出现有悖于图书馆职业伦理的行为,很难形成成熟的道德自律观。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图书馆员可能滋生功利主义的伦理观,造成图书馆员伦理失范。其次,图书馆员道德担当的不确定和模糊性。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图书馆事业缺乏普适性的公共伦理体系与制度规范,容易造成伦理体系的混乱。因为人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的伦理规范和评判标准,这种角色领域的伦理规范常常在特定的情景下发生冲突,即所谓的角色伦理冲突。图书馆员的角色担当缺乏制度性的保障,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拘束力,致使自己应有的生存空间只能被注人的资本不断蚕食,从而沦为弱势。

馆员的道德担当由于缺乏一种制度性的保障,对其伦理道德的遵守只能是一种自为的而非自觉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可以被善利用,又可以被恶所利用。在市场经济强大的利益诱惑下,很容易产生物欲化、庸俗化、冷漠化、无责任化和虚假化等病态馆员伦理观,道德的威严在不道德面前变得微乎其微,高尚的道德行为就变成了一种口头称道的对象而非行为上仿效的范式,图书馆员角色担当的伦理异化也由此开始。

5突围:图书馆员角色担当的构建

图书馆员的角色的道德担当的构建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因为它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微观层面,表现为图书馆领域内各种具体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即具体的道德伦理制度;第二个层面是中观层面,即体制性图书馆伦理制度,它表现为图书馆伦理制度的实然性;第三个层面是宏观层面,即根本图书馆伦理制度,他表现为一种导向性的道德价值理想,即制度的应然性。第一个层面是我们容易做到的,但是要从第一层面上升到二、三层面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一种博大的崇高伦理精髓才能塑造而成。

篇3

关键词:菏泽学院 毕业论文质量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3791(2015)08(c)-0205-03

要提升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首先要明确毕业论文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迄今为止,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仅停留在静态质量方面,对静态质量与动态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质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鲜有研究。为明确各因素对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针对菏泽学院2013届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3份),对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从而为综合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

抽取菏泽学院2013届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33份,论文成绩为静态质量与动态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质量评价结果,影响因素分别选取影响静态质量的7个因素: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以及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答辩陈述、答辩过程、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细节、学生撰写态度、学生撰写效率。

1.2 方法

采用分别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得到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

1.3 数据处理

数据运用Excel 2010、SPSS 22和matlab2013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灰色关联度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1,2]对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其作用的主次和依存关系,旨在从量的角度揭示各因素对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中,各因素的影响以论文选题、学生撰写效率、答辩过程为最大,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选题的敏锐、撰写的高效和论文的透彻以及答辩的机智;其次为论文结论、研究方法、答辩陈述、论文字数、学生撰写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细节,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次要因素在于学生的具体撰写内容以及指导教师是否负责;最后是错别字、参考文献篇数、参考文献格式,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基本要素在于学生是否按照规范撰写论文。因此,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应着重提高论文选题的质量,培养学生高效撰写论文的能力和对论文的透彻、深入理解,同时对于指导教师的严格把关给予奖励。

2.2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3,4]结果表明: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与论文成绩呈极显著正相关;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与论文成绩呈显著相关关系;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相关但显著性比前面因素低。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不一致,可能与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相关有关。

相关分析说明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从各影响因素与论文成绩的相关性来看,应该更注重论文本身静态的效应,即研究方法、论文选题和论文结论。从相关系数上看,研究方法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系数最大(r=0.957),其次依次为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等。论文成绩与教师指导细节相关性没有别的影响因素大,说明学生论文成绩主要是由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这些主要的静态质量指标决定,即论文成绩显在的表现形式,而与教师指导细节等隐含的动态质量指标关系不是很显著。各影响因素之间除个别之外,几乎均相互相关,故既应高度重视论文本身的静态质量,还要结合动态的过程质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水平。

2.3 通径分析[5,6]

由表1可看出论文成绩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排列,即各影响因素对论文成绩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研究方法(0.184) > 论文选题(0.177) > 论文结论(0.170) > 答辩陈述(0.094) > 学生撰写态度(0.089) > 学生撰写效率(0.086) > 教师指导效率(0.080) > 参考文献篇数(0.076)=答辩过程(0.076) > 参考文献格式(0.071) > 论文字数(0.069) > 错别字(0.057) > 教师指导态度(0.056) > 教师指导细节(0.033)。

3 结语

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论文成绩和1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常规论文质量评价的三要素: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除均直接影响论文成绩外,三者之间相互间接影响效应也较大。论文格式方面的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和错别字,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大,但主要通过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

影响论文动态质量的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和教师指导效率均主要通过自身直接,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不大,与学生撰写态度容易产生对立,故在论文质量评价过程中,不考虑其影响。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应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的指导,并注重论文格式的规范和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彭再德,杨凯,王云. 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高教探索,1996,16(1):6-10.

[2] 谭丹,黄贤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54-57.

[3] 邱莉萍,刘军,权,等.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3):277-280.

[4] 杨文峰,李星敏,白虎志.西北地区近539 年旱涝演变特征和趋势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5):167-173.

篇4

我国立法在确定平行进口的合法性问题时,应从两大理论分歧入手,结合商标的功能,以及商标法的立法宗旨这两个方面,综合加以考虑。原则上禁止平行进口,同时有限制地适用商标权国际(或区域)穷竭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平行进口。

当代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贸易攻防战可谓此起彼伏。平行进口,作为一个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国际贸易问题,既是国际贸易竞争中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知识产权法学界长期讨论且颇有争议的棘手问题之一,在我国立法中尚属空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平行进口问题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由此引发的法律争议也会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在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变刻不容缓。

一、平行进口的概念

平行进口亦称为灰色市场,我国学者对其定义有一定的差别。一些学者的定义是:一国未被授权的进口商未经商标权人许可,进口并出售带有相同商标的商品。[1]还有学者定义为:在外国商标权人授权国内商标被许可人(以下简称商)使用其商标制造或经销其特定商品的情况下,其他未经授权使用其商标的国内经销商(下简称非商)通过外国商标权人或第三人合法进口外国商标权人或其授权厂商制造或销售的同牌名商品并在国内销售,从而形成商与非商在国内市场因商标正面竞争的现象,对此现象称之为平行进口。[2]根据第二种定义,必须有被授权商的先行使用或进口的事实,才存在非商的平行进口问题。而根据第一种定义,则没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笔者认为,根据国外诸多国家的立法及实践,只要本国存在商标权人,第三人未经其许可将标有其商标的商品进口到国内就构成平行进口,不管事实上是否存在商标被许可人的先行使用或进口。笔者比较赞同第一种定义法,不过既无先行进口,何来平行进口?所以笔者认为使用灰色市场这个概念似乎更恰当些。

笔者认为,所谓平行进口,是指当某一商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注册获得法律保护时,一国未被授权的进口商直接或间接从外国商标权人手中合法购得标有其商标的商品并未经本国商标权人许可输入本国销售的行为。在平行进口关系中,有三方基本当事人,即:外国商标权人、本国商标权人、未经授权的进口商(非商)。

平行进口的上述定义表明:(1)平行进口商进口的商品必须是国外商标权人生产或销售的同牌名正宗商品。(2)平行进口以非商合法取得标的物以及进口的标的物合法为前提。若平行进口的商品系非法取得或为非法商品,则这种进口将因其明显违反国家相应的法律而受到制裁。因此,这种非法进口同牌名商品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已无讨论的意义了。

二、在平行进口问题上的两大理论分歧

在国际贸易中,出于经济和法律的考虑,有关平行进口的合理性、合法性问题,特别是合法性问题,即平行进口是否构成对进口国当事人商标权的侵犯,成为国际贸易领域及知识产权法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商标权地域性理论与商标权穷竭理论之争。

反对平行进口者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商标权地域性理论。该理论认为,商标在哪国注册,其所有人的独占权利就应在哪国受到法律保护。因此,未经所有人或被许可使用人同意的平行进口是对进口国商标权人权利的侵犯。而且,商标权根据每一国家的商标法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权利存在,其合法作用除了标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及其信誉外,在不同的国家事实上具有不同的意义。特别是当商标使用权发生域外转让时,商标权代表着被许可使用人开发出的独立信誉。为了建立这种信誉,被许可人做出了额外的努力,付出了相当的费用。保护这种独立的信誉,就是商标权地域原则之所以产生的基础,平行进口无疑将使被许可人的这种独立的权利利益受到损害。[3]

反对平行进口者还认为,从经济上看:(1)消费者对灰色市场的存在几乎一无所知,面对市场上价格悬殊而商标相同的商品,消费者会感到茫然。平行进口的商品通常只具备商家提供的服务和担保,不具备厂家提供的服务和担保,消费者通常并不知道或不可能注意到这些差别,特别是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即使同一商标的商品,在质量上也可能存在差异,因而,平行进口可能使消费者对同一商标但不同来源的商品产生判断和选择上的困难。如果平行进口商品存在质量缺陷,而又没有明确标示出商品来源,消费者就会因无从识别而遭受其害。(2)由于平行进口的货物在质量、售后服务以及担保方面和厂商提供的服务和担保不同,由此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将直接损及国内商标所有人或使用权人的良好信誉。

赞成平行进口者的理论依据则是商标权穷竭理论,该理论认为:只要商标权所有人或被许可使用人曾经同意将标有其商标的商品投入市场,那么该商标权所有人及被许可使用人就丧失了对它的控制,其权利已经用尽。任何人合法取得该批商品后再如何转销,商标权人无权干涉。因此,平行进口是合法的,不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

篇5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对股票价格波动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股票内在价值”对于投资的重要性,随后,这个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的兴趣,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得到了大量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不乏广泛应用的方法,但是,对于新兴市场和普通投资者却难以采用。这里,我们希望借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一套简便易用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方法。本文探讨了灰色预测方法及其在股票价格预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以期能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 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是极为复杂且难以预测的。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如何进行反应,即使最高明最富经验的分析师也难以稳操胜券,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信息对市场影响的传导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传导模型,不能准确把握金融政策、利率政策、公司状况、国际市场及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方式和作用,只能似是而非地对价格 走势进行把握,其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如何判断或预测股票市场价格走势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和市场分析人员的极大兴趣,在许多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股票定价方法向着量化方向发展,建立了大量令人振奋的定价方法。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的 深刻反思,认为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建立在股票“内在价值”基础上的,股票价格会由于各种非理性原因偏离“内在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离会得到纠正而回到“内在价值 ” ,因此,股票价格的未来表现可通过与“内在价值”的比较而加以判断。但“内在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因此,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及其现金流的准确把握将是非常关键的。此后,戈登在对“内在价值”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股票定价的现金流量模型即“戈登模型”,然而,公司未来现金流是不确定的,为该模型的广泛应用带来麻烦,为此,关于股票定价的早期研究就集中在确定公司未来现金流。费雪(Fisher)教授认为未来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可用概率分布来描述,马夏克(Marschak)、希克斯(Hicks)等学者经过一系列研究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可以看作是对投资于未来收益的概率分布矩的偏好,并可用均方差空间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同时,他们还发现“大数定律”在包含多种风险资产投资中会发挥某种作用。戈登模型在股票价值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单只股票估价分析的基本方法,然而,该方法并没有解决股票投资风险与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的关系,直到亨利·马科维茨(H·Markowitz)教授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建立才对这一基本问题有 了明确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该模型的致命缺陷。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投资者会将所有的投资集中在一只股票上,基于此,马科维茨(H·M arkowitz)教授于1938年提出了投资组合的概念,建立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以统计学上的 均值和方差等概念来衡量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给出了投资者如何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建 立自己的最优组合以最大化其投资收益,并将风险分解为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从而,指导投资者最优化其投资行为。此后,其学生威廉·夏普(M· Sharpe)、林特纳(Lintner)等为 强化该理论的应用,将其注意力从马科维茨的微观研究转向整个市场,将其复杂形态简化为以市场指数为基础的单因素关系,并发现在均衡市场条件下资本资产的收益与风险遵循线性关系,即著名的以均值--方差模型为前提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然而,由于CAPM 所要求的前提过于严格限制了其应用,许多经济学家试图研究在一定弱化条件下的定价理论,他们是迈耶斯(Mayers,1972)的存在大量非市场化资产的投资定价理论、罗斯(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布里登(Breeden)资产收益率与平均消费增长率的线性关系模型(CCAPM)等等为数众多的数量化投资模型,为市场投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定决策依据。

Roberts和Osbome在对股票市场价格的长期研究后,发现市场价格遵循“随机漫步”或“随机游动”的规律,由此,以Fama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投资者对市场信息会作出合理的反应,将市场信息与股票价格相结合。进入1980年代,在探寻一般均衡定价模型进展不大的情况下,将定价理论的研究方向转向注重市场信息的考察。经过实证检验,邦德特和塞勒(Bondt and Theler1985)发现股市存在投资者有时对某些消息反应过度 (overreact),而杰格蒂什(Jegadeesh1990)、莱曼(Lehmann1990)等则发现了股价短期滞后反应现象,由此,杰格蒂什和迪特曼(Titman1993)认为投资者对有关公司长远发展的消息往往有过度的反应,而对只影响短期收益的消息则反应不足,关于这一点仍然存在着争论,尽管如此,信息与股价之间应存在着某种关系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认同,并且,弗伦奇和罗尔(Roll)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股价波动幅度与可获得信息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这些定价理论在现代经济金融学家的推动下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这种挑战表明了“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变动缺乏有效的解释手段反映了我们科学体系的不成熟”,面对这一现实,金融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非线性方法与混沌思想来理解股票市场行为,甚至采用具有黑盒子性质的定价核概念、半自回归方法和半非参数估计以及近年兴起的系统仿真等新方法,试图解释信息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方法将成为股票定价理论的新兴的令人激动的发展领域。

但是,这些模型的应用都需要较为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庞大的数据系统,而且,所需数据要求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以满足“大数定理”的要求,这些对于新兴市场和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来讲,难为其用,而且,市场价格的变化往往与股票“内在价值”并不一致,因此,寻找一种既简便又能适应市场基本状况的定价方法就自然成为了我们的追求。这里,我们希望借用20 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一套简便易用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模型,以期能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系统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 Theory)的创立源于20世纪80年代。邓聚龙教授在1981年上海中-美控制系统学术会议上所作的“含未知数系统的控制问题”的学术报告中首次使用了“ 灰色系统”一词。1982年,邓聚龙发表了“参数不完全系统的最小信息正定”、“灰色系统的 控制问题”等系列论文,奠定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他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系统与控制通信》杂志主编布罗克特(Brockett)给予灰色系统理论高度评价,因而,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加入到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行列,积极探索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事实上,灰色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艾什比(W·R·Ashby)所提出的“黑箱”(Black Box)概念发展演进而来,是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相结合的产物。艾什比利用黑箱来描述那些内部结构、特性、参数全部未知而只能从对象外部和对象运动的困果关系及输出输入关系来研究的一类事物。邓聚龙系统理论则主张从事物内部,从系统内部结构及参数去研究系统,以消除“黑箱”理论从外部研究事物而使已知信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因而,被认为是比“黑箱”理论更为准确的系统研究方法。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对信息不完备的系统,通过已知信息来研究和预测未知领域从而达到了解整个系统的目的。灰色系统理论与概率论、模糊数学一起并称为 研究不确定性系统的三种常用方法,具有能够利用“少数据” 建模寻求现实规律的良好特 性,克服了数据不足或系统周期短的矛盾。

目前,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仅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等领域,而且在复杂多变的农业系统,如在水利、气象、生物防治、农机决策、农业规划、农业经济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灰色系统理论在管理学、决策学、战略学、预测学、未来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示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那么,灰色系统是否能够在股票市场价格走势方面发挥作用呢?以及怎样发挥作用?这是本 文要探索的问题。

篇6

灰色系统理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灰色系统”一词是被在1981年邓聚龙教授的上海学术报告中首次使用。随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灰色系统的论文,为灰色系统的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引起更多学者对它的兴趣,参与到它的研究中。可实际,灰色系统是由英国科学家的“黑箱”概念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它融合了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灰色系统是一种包含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系统,主要用于信息不完全的系统,利用已知的信息来探索和预测未知信息,从而知晓整个系统。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概率论方法一样都是来探索不确定性系统,具备使用“少数据”寻找现实规律的良好能力,解决了数据不充分或是系统周期太短的问题。如今灰色系统理论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譬如经济管理、生态系统、工程控制等领域。同时在股票投资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下面探讨下灰色系统如何在股票价格走势上得到利用。

研究股票的“内在价值”是我们认识股票价格的重要方法,可是它的研究需要专门的知识支持,而且受人们是否合理与准备的判断未来现金流所影响。股票的价格又是很多信息综合反应的结果,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价格反应信息机制灵敏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想要找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这种差异产生的轨迹和强度是什么,我们都无法把握,更别说把握股票的“内在价值”。股票的价格反应了所有与之相关的信息传导机制和灵敏度。可是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传导方式和灵敏强度,但是我们能采用相应的方法通过价格的历史变化信息来判断价格未来趋势,从而获得股票价格的反应机制信息。于是为了测试和反应它的传导机制和灵敏度,我们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利用搜集和整理系统原始数据,来寻找其发展规律。灰色系统表明,所有灰色序列都能展现本有的规律,在使用一种生成弱化其随机性后,也就是说,利用灰色数据序列来架构系统的反应模型,然后就能利用这个模型来预测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

灰色系统模型利用微分方程来反应系统的客观规律。有了灰色系统理论,想要掌握市场价格走势和方向,我们并不需了解是什么信息影响了或是如何影响了股票价格,例如公司的基本面变化、宏观的经济因素变动、市场参与人数增减与否等等会对价格产生影响的综合因素,我们只要加入能改变原有的价格趋势的新信息,这些信息是用来驱动市场价格变化的,可这些新信息的影响也不是立马能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一个不断消化的过程,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记忆功能,它是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驱动力,但是有也有一定“惯性”,灰色系统在股票投资上的利用,正是要解决如何利用这种驱动力来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

二、灰色系统模型在股票投资价值上的应用

(一)时间转折预测我们用某一股票的日收盘为例,把某个时间的某个点当起点,当局部低点和高点间波动200点以上时,就认为是一次市场指数转折,把从低点到高点的变化当做一个阶段,因此,我们选用局部最低点与最高点,在选用毗邻的指数相差在200以上的点,算出它们距离起点的月份,用来进行量化分析指数的走势。通过灰色微方方程可列出指数转折点的时间方程,而且通过方程式对指数未来转折情况进行预测。

(二)新陈代谢模型、事后检验事后检测通过模型来比较预测值和市场实际值而得到的。而从实际应用中发现,只通过每一个数据系列来进行长期的预测走势和时间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信息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历史信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格在信息的记忆和预见能力又有限,于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信息对系统的影响会不断地减弱,所得到的误差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需要采用新陈代谢GM模型,通过不断用新数据替换老数据来最有效的展现新信息对于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伙伴选择;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

1 引言

随着经济与科技以及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市场对企业的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在环境和条件的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复杂、高投入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风险,国内有学者认为,合作创新能规避风险,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

合作技术创新是指技术供给方与技术需求方作为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以技术合同为基础,依照各自的优势分担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需要投入的资源,组织技术创新活动,按照合同事先确定的方式分摊创新风险,分配创新收益的合作过程。合作技术创新满足了全球化对企业技术竞争力提出的高要求;分散了环境的多变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技术创新风险;使企业完成复杂、高投入的技术创新活动成为可能。因此,合作技术创新正成为技术创新,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主流模式。但合作技术创新同样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自身的劣势,为了更有效的发挥其优势,就要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尽量减少合作的风险,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John Hagel和John Seely Brown 从企业合作创新的角度提出,企业间的合作创新不仅会改变公司在企业内部的运作,提高企业的效率,可以改造企业间跨组织合作和创新的方式 。

Jose Maria,Viedma Marti从企业合作重要性的角度,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想要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已经不能单单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本,必须在构建网络组织时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所以,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成为多数企业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的必由之路。因此,怎样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成为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技术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目前有很多,本文运用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定量的方法解决技术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的问题。

2灰色系统理论

2.1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1982年,中国学者邓聚龙发表了《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和《灰色控制系统》两篇论文,这两篇开创性论文的公开发表,标志着灰色系统理论这一新兴横断学科开始问世 。

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灰色系统模型对实验观测数据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和限制,因此应用领域十分宽广。

2.2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基于灰色系统的灰色过程,主要根据空间理论的数学基础,按照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四条原则,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关联度。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它描述了一个序列中因素间相对变化的情况,即变化大小、方向、速度等的相对性,若两者相对一致,

则两者关联度大,反之则小。应用邓氏关联度模型进行定级指标权重值的确定,其模型为:

3 技术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选择合作伙伴,首先要求其具有与相适应的合作动机并符合企业对于合作安全因素最低的要求。筛选出候选企业后,就要建立合作技术创新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候选企业进行综合评价,为了保证最终选择出的合作企业为最适合与之合作企业中综合能力最强的企业,指标体系应能够衡量以下因素 :

1)相容性:

合作技术创新要想获得成功,合作企业应该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实现整体有效性,合作企业之间必须具有合作相容性以实现有效沟通。企业之间合作的相容性包括:文化上的相容性、战略观念的相容性以及管理体制的相容性。

2)一致性:

包括行业地位、信息化、标准化及制造自动化程度的一致性。企业如果在本行业内选择合作伙伴,应该选择与自己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差距不是很大的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合作伙伴,以妨在合作技术创新进行中,实力较强的合作伙伴在实现了合作目的、能够单独完成余下的技术创新项目后,单方违约,为发起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信息化标准化及制造自动化程度与发起企业一致的要求,是考虑到在技术创新过程以及生产制造过程,如果信息化及标准化及制造自动化程度不一致,两企业技术创新可能立足于不同的技术标准,信息交流也可能出现问题。

3)综合能力:

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动机包括成本共享、技术共享及市场开拓,无论出于哪种动机,合作伙伴都需要有较高的综合能力,这就包括技术创新能力、财务风险承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基于以上分析建立包含关系型指标及能力型指标的合作技术创新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具体使用的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文将关系型的两个指标合为一个,即相容一致性,再加上能力型指标的五个指标共六个指标对候选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技术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的过程与计算实例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技术创新合作伙伴选择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先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对候选企业的各个指标进行打分,定义方案集合和因素指标集合,从而找出理想方案,并得到方案集合对指标集合的决策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和初值化处理后,便可得到初始化矩阵,从而得到灰色关系数矩阵。之后便可得到指标权重,最后根据指标权重和专家的分值计算企业的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值最大的企业也就是最优的选择企业。

5 结论

本文分析并阐述了合作创新的时代必然性,提出选择技术创新合作伙伴时应考虑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应用灰色理论的方法解决技术创新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本文给出待选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后,运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决策,利用实际指标因素值的相互关联性解决问题。本文部分弥补了合作伙伴选择研究的不足,为企业进行合作技术创新伙伴的选择提供了一个较科学的方法。该法建模思路清晰,简单,便于实际操作运用,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更客观,更明确。

【参考文献】

[1]刘学等.合作创新的风险分摊与利益分配[J].科研管理,1998(5):31-35

[2]John Hagel& John Seely Brown,The Joy Of Flex,A loosely coupled approach to business processes and IT makes it much mofe possible for companies to innovate,both within and across enterprises[J].CIO.Framingham:Sep 1,2005.V01.18,Iss.22:1

[3] Jose Maria Viedma Marti,Social capital benchmarking system:Profiting from social capital when building network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J].2004;5,3;ABI/INFORM Global Pg.426

[4]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李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96-100.

[6]郭军灵.技术联盟中合作伙伴的选择研究[J].科研管理,2003(6):109一l13.

[7]李谭. 信息不完全情况下技术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科技和产,2008(8):42.

作者简介:

篇8

论文关键词:城市化,生产业,技术创新,灰色关联分析

一、引言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经济要素从农村不断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关于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关联性分析,最早由国外学者普雷德于1966年得出美国在1860年前后发现35个重要城市的人均专利数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1倍。我国近年学界也十分注重两者的相互作用,如程开明等(2008,2009)先后基于VAR模型和创新中介效应动态分析了中国城市化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王永锋等(2007)运用了相关分析、层次分析等对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做了综合评价,以上研究都总结出城市化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研究多数基于宏观分析,欠缺对地方区域和行业特征的分析;其次,生产行业对制造业起到了基础性支持,但至今还没有对生产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城市化间关系研究、城市化是否也显著促使了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生产业中的各分行业与城市化的密切程度;第三,由于我国生产行业起步较晚,且与城市化关系数据较少,因此现有数据灰度较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难以奏效。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研究广州生产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二、指标、数据和实证分析

(一)指标和数据来源

关于城市化水平的指标选择,本文按照全面性、主导性、层次性、可操行以及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原则,并借鉴已有的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从广州信息统计网站中选取了2005~2007年的全市总人口(X1)、非农业人口比重(X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X3)、人均GDP(X4)、第二产业比重(X5)、第三产业比重(X6)、人均日生活用水量(X7)、在校学生数(X8)、专业技术人员(X9)、万人拥有医生数(X10)全市拥有公交车数(X11)和燃气普及率(X12)。为克服指标权重的人为主观性以及指标间的信息重叠性,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因子,并用因子得分计算各年的城市化水平。运用SPSS13.0,分析结果如表1、表2.

表1特征值与贡献率

公因子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

9.735

81.123%

81.123%

2

2.265

篇9

论文关键词:失效模式影响分析,综合评价,离散型加工生产线

 

0引 言

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资源多样性和相关性,导致生产系统难以评价或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国内外学者提出各种评价方法和控制手段。如Teng[3]提出基于FMEA的生产过程的控制,运用FMEA理论对生产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零部件出现失效模式进行评价;Allen[4]提出生产设计阶段利用FMEA和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管控, 将FMEA和模糊集理论应用到产品设计阶段;门峰[8]提出模糊集理论与灰色关联理论的FMEA方法,将FMEA和模糊集理论与灰色关联理论运用到具体的铸件产品中。郭铜修等[9]提出企业生产系统模糊评价方法,将模糊集理论运用到航空工业企业生产系统中的评价。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发现FMEA方法存在不足之处:(1)多因素评价时所得风险顺序数不可靠,得到数值相近甚至相等。(2)系统评价过程中没有考虑各因素在整体上影响程度,只是按着FMEA方法评价其各个因素;为了避免以上缺点而提出了基于FMEA离散型加工生产线的综合评价。

1 FMEA离散型加工生产线的综合评价研

1.1离散型加工生产线研究

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工商管理论文,离散型加工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输入—转换—输出”系统,系统输入就是一切需求资源或生产要素,经过有机的转换过程,输出特定产品或服务,这个转换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系统龙源期刊。一般将离散型生产线的构成要素划分为[9]:

(1) 人力:人员技能、人力资源利用、人员情绪等。

(2) 物力:物料、半成品、产品、周转箱、设备、仪器、文件资料、工具、工装等。

(3) 环境:生产线现场的通道、地面及其标识,各类管线、门窗、墙面、通风、照明等。

(4) 信息:在制品数量、产品合格率或废品率、生产计划数量、生产成本、时间等。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各种构成要素中包括不同种因素,不同要素在不同企业生产线中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因素在企业生产线中影响程度也不同,所以对具体企业生产线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这种特殊性。可以将生产线划分为一级要素指标和二级因素指标,即考虑其层次性,生产线指标体系如图1-1。这些因素控制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而这种不确定因素在以前的评价系统中难以给予准确的数值。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Analysis ,FMEA)和模糊数学理论在这方面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优势。FMEA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专家经验和知识得到各因素失效模式的发生率(Occurrence-O)、严重度(Severity-S)、难检度(Detectability-D),通过计算风险顺序数(Risk PriorityNumber-RPN,RPN=)得出风险程度。其计算方法就是O、S、D三者乘积而得出其风险顺序数,这样导致不同失效模式得出相近甚至相同的RPN工商管理论文,但实际上这些相近甚至相同RPN的重要程度不同[10]。

图1-1 生产线指标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生产系统评价既要考虑它的要素和因素重要性,又要考虑各因素具体的情况,于是提出了基于FMEA离散型加工生产线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填写各层次指标的重要性表格,应用二元对比倒数法计算出相应权重。其次从局部的角度出发,应用FMEA理论对具体因素存在失效模式进行评价龙源期刊。最后为了考虑所有因素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和避免专家的主观因素,应采用模糊集和FMEA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即综合评价方法,其过程如图1-2。

图1-2 综合评价过程

1.2 FMEA模型简介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FMA(故障模式分析)和FEA(故障影响分析)的组合,是过程管理中的一项预防性分析工作,是一种用来评价系统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或服务等所有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错误、风险和利害)的特殊关系[1]。其使用范围包括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服务过程、机器设备等。

有效FME具有以下特色:可以降低制造过程中出现失效的风险;能识别与产品相关的制造失效模式;可分析所有顾客要求的产品特殊性;能评估失效对顾客造成的影响;能识别制造过程中潜在的失效原因,并据以降低失效发生率;能列出潜在失效模式的排序,并据以建立考虑采取矫正措施的优先级;能将制造或装配过程的结果文件化。FMEA的实施过程如图1-3。

图1-3 FMEA实施过程

FMEA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相关数据的实际调研和收集,识别产品或系统潜在失效模式中潜在失效后果、潜在原因、确认现行的检测方法和控制手段工商管理论文,评价严重度、发生率、难检度;直到所有失效模式评价完成,计算风险顺序数,判断风险顺序数是否在可接受的水平。若风险顺序数在不可接受水平内需要采取措施,通过持续改进直到达到可接受水平内才为止。

1.3综合评价模型简介

综合评价模型如下:

B=A°R= A° (1-1)

模型中:A=一级指标权重, Ai,二级指标权重,为判定矩阵,上标°表示合成算子。

(1)权重的确立[6]

通过表1-1,利用二元对比倒数法得出各子系统相对权重。

表1-1因素比较表

 

定义

定义

1

Ai与Aj同等重要

2

Ai比Aj略微重要

3

Ai比Aj较为重要

4

Ai比Aj重要

5

Ai比Aj重要得多

6

Ai比Aj非常重要

7

Ai比Aj绝对重要

 

篇10

关键词:现代化水平;基础设施;指标体系;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Abstract: highway modernization level is an important road service level to reflect, and highway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is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highway prerequisite. This paper tianjin highway traffic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eparately from the network scale, the road network distribution, network, network operation status, level transport hub of highway and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to buil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stablish the grey correlation evaluation model of tianjin highway modernization level evaluation.

Keywords: modernization level; Infrastructure; The index system; Grey relation; Evalu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 U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天津市公路交通系统经过多年的快速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公路交通的发展目标正从以适应交通需求、改善交通质量为目的向以促进社会持续和谐发展为目的转变。目前,天津市公路现代化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方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是公路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做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公路交通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目前,在公路评价研究中,大多针对公路环境、安全、运行效率、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指标的建立和评价,而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研究较少。因此,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2.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指标的初选过程和完善过程。首先通过资料收集,建立备选指标集,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目标按逻辑分类向下展开为若干目标,再把各目标分别向下展开成子目标;然后进行指标体系的完善,通过定量分析,按指标重要度进行筛选,再结合定性分析优化区域公路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分析主要测验每个指标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结合各个指标与原则的相关程度及重要度,从全局考虑所选指标是否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无冗余现象,从而剔除对评价结果无关紧要及所反映的信息重叠的指标,保留重要指标。经过上述指标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最终建立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表1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3.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灰色关联评价

3.1灰色关联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灰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分析灰色系统中各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量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灰色过程发展态势的关联程度。它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点,它对数据量的多少与有无典型分配型态皆无严格要求,而且计算量小。灰色关联具体步骤如下:

(1)标准化(无量纲化)

由于系统中各因素列中的数据可能因计算单位的不同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一般都要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数据处理。因为构建后的原始变量数据列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为了保证后续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这里按下式运用规范法对该判断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对于越大越优的指标:

(5)

对于越小越优的指标:

(6)

(2) 确定参考数据列,构建评价矩阵

参考序列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构造的一个相对理想的最优样本,是综合评价的标准,对于趋上优指标选最大的作为最优值标,对于趋下优指标选最小的作为最优值标,若取均值好,则选取各指标的平均值。

(3)关联系数 计算

计算比较数列Xi上各点k与参考数列X0 参照点的关联系数,最后求各系数的平均值即是Xi 与X0 的关联度。

(7)

(8)

(4)各序列间关联程度的比较

比较各关联度大小,值愈大,关联度越高,那么我们所进行比较的网络或者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及相关关系越明显。

3.2评价结果

参考相关评价分级标准及各种综合评价值的分级结果,制定天津市公路现代化评价的判别依据,根据灰色关联评价法,评价值 取值范围为0< ≤1,确定评语集为{起步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

表3评价值等级划分表

结合2010年天津市实际数据,应用多层次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得出特征年天津基础设施公路现代化水平评价值,灰色关联度为0.7365,天津市基础设施公路现代化处于起步阶段。

天津公路运营管理及养护现代化水平准则层指标关联度,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公路与综合交通协调性、路网等级结构现状的关联度较低。干线公路网络布局不完善,公路网等级水平偏低,主要城市间的快速通道尚未完全形成,交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公路网拥挤度发展程度不高。

图1 基础设施现代化准则层指标关联度

4. 结论

目前,天津市公路已进入现代化起步阶段,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实现公路整体现代化的最根本基础。因此,研究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十一五”以来,天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推动了公路现代化的发展,本文从路网规模、路网布局、路网等级、路网运行状态、运输枢纽现代化、公路与综合交通体系的协调性等方面对公路交通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中的薄弱环节,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具有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翔.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多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道路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公路, 2005(9).

[2] 王建军,刘乙橙,吴宜淞.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系统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4)

[3] 李维维.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及效能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胡启洲,杨艳妮,蔚欣欣.城市公交线网评价的灰色关联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33(6).

[5] 周凯.区域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