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3:1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画创作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容摘要:独特快乐元素是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创作思路,在具体的含义上并不只是对应人的心理思维.独特快乐元素的具体内容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倡切身体验的原则,勤于积累,深入生活.在创作的过程中坚持本色演绎的原则,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学习,各尽所长.
关键词:独特快乐元素自然心源本色演绎团队之星<<老鼠嫁女>><<旱地行船>>
(一)绪论动画创作的过程本身是非常枯燥的,这就要求创作者去捕捉自己的快乐元素,只有寻找到合适的快乐源泉(即题材),才能够在创作中始终保持一种自如的心态,从而出色的完成影片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创作中享受快乐.独特,既动画创作者本身所具备的新颖特殊性(即本土化的创作).从艺术创作本身来看,每一位艺术家的特点都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动画师应当将自己的本色艺术特征,通过动画创作的形式展现出来.独特快乐元素是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创作思路,在具体的含义上并不只是对应人的心理思维.而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方法."独特快乐"元素将被引申到动画创作的具体实践当中去.独特快乐元素的具体内容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倡切身体验的原则,勤于积累,深入生活.在创作的过程中坚持本色演绎的原则,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学习,各尽所长.它简单的体现在创作过程中的三个方面:培养创作理念--自然心源选择创作题材--本色演绎完成创作过程--团队之星其中第一个方面是创作的基础,第二个方面是创作的具体内容,第三方面为完成创作的基本保障.我们知道有了好的题材和优秀的制作力量,而没有良好的团队凝聚力也是无济于事的.在学习和创作动画的过程中要培养在这三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首先还是先回到动画这一概念上来.动画师总是被比做上帝,这是经由动画师的手才能诞生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动画带给大家的是无比的快乐,而这份快乐是由无数人的辛勤劳动与汗水换来的.我们往往习惯看事物美好的一面,然而动画真正的魅力恰恰就是它漫长枯燥的制作过程.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相信就会找到始终鼓励我们克服困难的动力.如同马拉松比赛一样,一张张原画就是迈出的每一个步伐,在最后冲刺到终点的那一瞬间是无比美好的..这也是"独特快乐"元素在动画中的广泛含义.在这里将着重阐述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中独特快乐元素的重要意义.
(二)本论
独特快乐的自然心源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家解开心结的过程,艺术创作始终要坚持深入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切身体会.在我们准备创作之前,或者在考虑创作题材之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积累生活当中的素材.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因为在学校我们更多的是在学习专业技术和专业方面的文化知识.这样下去的后果是逐渐使我们丧失观察生活的实际能力,而最终使自身的艺术洞察力渐渐退化.最多也只是成为匠人.所谓匠人,就是只有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性.这种人注定永远沿着别人的路走,或永远在某种外力的牵引下行动1.中国画论中有这样的古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创作时不仅描写对象的外貌特征,而且重视感情注入,心灵的引渡,把从对象所激发的感悟、思考和想象同时表现出来,这源于自然的心源或心象,才是艺术创作的依托.
2在这个章节要探讨的是如何从学习中创作,再从创作当中学习.学习到感悟再到实践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环环相扣的关系.往往我们在学习时是被动的去接受一些思想或方法.这并不代表我们已经掌握灌输到大脑中的理论.动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科目,也就是说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动画理论中的原理.下乡写生、采风,积累素材是我们在创作之前必须打好的基础.要以它为依托从中受益.通过长期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完善,才能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在这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创作的一些独到思想也会应运而生.
当一位音乐家通过优美的旋律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时;当雕塑师挥舞着粗糙的手啄刻一位心灵的舞者时;当一位动画艺术家通过屏幕上翻动的一张张闪光画面来诠释人生哲理时,他们寻找到了艺术创作的依托轻人当中最可贵的是激情四射,然而最匮乏的却是对人生的阅读能力.
在具体的创作中我要求自己首先要先收集大量的资料与素材,在对所要创作的题材有较深入的了解之后才可以开始具体的设计与构思.如执导并参与创作的联合作业<<老鼠嫁女>>.起初是在美术家张德禄老师的画案上无意发现的一张民间木板年画.在被深深吸引后,开始寻找更多的关于木版年画的资料,以及相关的民间艺术素材.其中有关于<<老鼠娶亲>>的资料有很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如民间剪纸,纸塑,木版年画等等,就剪纸就有许多种美术风格.在之后我又有幸拜访了平阳木版年画的民间艺术家赵大勇老先生,也从中了解到许多关于木版年画的知识,从它的历史到具体的制作方法.包括民间艺术在木版年画中的渗透以及发展.之后也从浮山剪纸艺术家郑洪峨老先生那里了解到民间区域风格的炯异.看到了纸塑的<<老鼠嫁女>>虽然在许多方面自己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理解还有不到之处,但是在半年的准备和不断的学习中感到受益非浅.在假期当中也经常进行黄河流域的文化采风和学习.如在<<老鼠嫁女>>短片中的云的形象是在运城扁鹊庙的采风中,从栓马石的石雕上演变而来的.而风的造型是从汉代画像砖人物中汲取了营养.不是一味的借鉴,而是在有所保留同时也有所改变.而稷山青龙寺的壁画也为我提供了一些保贵的素材.还有许多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文化气息将会为以后的创作打好深厚的基础,学无止境,许多古人留传的珍贵文化艺术宝卷即便耗尽毕生精力也无法读完,读懂.
在接下来的毕业创作<<旱地行船>>中,实地采风显的更为重要.这部短片记录了一个发生在五十年前不为人普遍知晓的黄河船夫的事迹.她可以被认为是我心中的中华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就象拍摄记录片一样,先后三次前往坐落在深山峭谷的实景地,进行一步步的采集和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发现每一次采风完回去的路上都有不同于之前很大的变化,就像调整焦距一样,在不断的收集过程中物象逐渐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在起初查阅<<吉县志>>的资料时,关于<<旱地行船>>记载的文字少的可怜,只有一些水流量的数字统计,以及像传说一样的简短描述.就连地名也与其他资料有所出入.(有的地理名称也因为是方言的音译而不准确)在关于运输货物的黄河大船的记录也无法从资料上得知.另外在拖运木船的细节方面如船底部所垫的木头的形状,有的资料为滚木,而有的则为木板.而具体拉纤的过程就更找不到依据.通过三次实地的考察,这些问题都得到一一解决,同时还获得了更多更有价值的艺术素材.在采风时我结识了一位当地的老者,他向我讲述了从前拉船的故事,回忆并唱起当时的拉船号子.许多资料中的空白也随之被一一填补上.
在创作上我们须要坚持不懈的深入到生活里面去,在生活中去挖掘捕捉灵感,真诚的与所要捕捉的对象交流、对话.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更有力的投入到创作当中去.体会自然心源所带给你的独特快乐.
独特快乐的本色演绎
在这一节中主要阐述独特快乐元素在动画创作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从事艺术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更好的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而不让无感情的技术和机器掌握自己.1而本色演绎的要求就是要追求原创,独特快乐在这里特指题材内容的新颖和差异.要求在构思和设计上敢于创新.如动画的表现形式,制作手法等等.
在已经完成的联合作业中也尝试了运用一些新的制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影片本身来讲有许多方面还并不成熟,但就一些大胆的实验还是值得去保留.<<老鼠嫁女>>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摸索了几种制作手法,在经过不断的实验筛选后选择了工序比较复杂但很出效果的一种.
在中期的制作过程中原动画依然按照传统的方法用铅笔在动画纸上绘制.为了使动作更加准确,动画人物的边缘线也要求完全闭合.而动作的时间掌握要与分镜头设计稿和摄影表上的完全一致.加动画的环节也比较严格,从而使动作更为流畅,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原动画的制作完成之后同样进行动作检查,将不到位的画进行修改.达到要求的原动画将要进行描线的艺术加工.真正的绘制工作从这里开始.为了达到一定的美术效果,描线和上色都将在宣纸上完成.首先将宣纸打好定位孔.然后进行描线拷贝.这时的线条就是影片中大家看到的边缘线,它不是完全闭合的.这样就加强了画面的绘画感.描线完成后将进行手工上色,,每一张色稿都由手工绘制完成,这个环节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每一张画稿的颜色偏差不能过大,要保持视觉的流畅性.到这里中期的制作基本就完成了.中期的制作过程相对于普遍的手绘制作手法有很大的区别,完全由手工独立完成,电脑上色的方法被排除,这也是由影片的风格所决定的.不同类型题材的影片也应当选择适合它的制作流程.
后期的工作量就相对来说大了一些,将手工制作的画面扫描进电脑进行合成.在这个环节主要工作是抠象.为了尽量不破坏画面的表现力,所有的电子图片也由手动抠象来完成.最终将合成好的图象与音乐相对接.
除了在画面的创作上有所突破,在音乐上也极力与之配合,在学生的短片作业中往往将创作仅仅局限在视频的制作上,对音乐的要求却是非常随意.配乐的重要性在短片创作中是不容忽视的..在这部民间题材的短片当中,音乐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选用地方特色的民乐,配器也以唢呐为主,包括笙,鼓,镲,锣等.作曲家根据短片的情节创作音乐,同时也借鉴和容入了一些民间音乐的一些特色韵律.如民间的迎亲音乐,还有新绛花鼓中的<<滚核桃>>等.在音效方面运用唢呐的音色特点模仿老鼠的声音,用吊镲来模拟风的声音,小鼓和小锣模拟云的声音.其中最具创造性的是老鼠凿墙时的音效,是由鼓槌滑动鼓边的效果来完成的.在录音方面都是有演奏家在录音棚根据画面配合来完成的.
目前正在制作当中的<<旱地行船>>也力图追求原创,在题材的选择上独树一帜,在创意上争取有新的突破.这是一部较写实的动画短片在对基本功的要求上会更加严格,从而在制作上也带来很大的难度.之所以考虑做这样类型的作品,主要也是由影片本身的类型决定.在人物设计上尽量追求写实,场景设计也应当与人物风格相统一,目前已经基本敲定了影片的美术风格.在制作手法上会适当的采用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方法.当然这些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让影片的每一个镜头更加紧凑的联系在一起,使叙事的能力更为突出.
短片中的音乐将选择地方特色的鼓乐,将"威风锣鼓"这一种鼓乐种类作为影片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采风中收集到的拉船号子重新进行创作,录制,为影片锦上天花.争取在视听效果上有更新的突破.
本色演绎动画的独特快乐是一个需要不断追求和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是要一味的宣扬个性,而是要结合更多的时代气息,更要考虑到影片的观众群体.做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固然很好,若能够使作品得到广大群体的认同和共鸣才是最终的目的.毕竟从事艺术创作的义务就是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本色演绎在选材上也不仅仅局限在民族特色这个范围之内,现实主义,童话故事和其他各种形式都可以去探索挖掘.
在学习与创作中坚持本色演绎的思路,并不是摈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范例.模仿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要讲究方法.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画风格在我个人看来是应该被大力赞扬的,中国有句古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中有利于我们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动画创作中的不断探索.就象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动画片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模仿痕迹.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就是从模仿美国动画开始的.不过从那时起,中国动画的创作者就一直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努力走探索民族化的道路.1
独特快乐的创作思路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明确创作的目的性,将那些盲目崇拜和被动情绪剔除掉,带着轻松的心态和蓬勃的生机加入到影片的创作当中去.为不断的探索和不断的创新打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新空间.
独特快乐的团队之星
一提到团队之星,热爱足球的人们都很熟悉,它是2006年世界杯专用球的名字.独特快乐元素的第三个方面也是它最为关键的含义就是在团队中寻找快乐.确切的来说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培养树立"团队精神".团队合作将是决定动画创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序论中将这部分内容定义为动画创作的基本保障.从工作内容来看应当划分为动画创作中的策划与管理方面.
将动画创作的过程比作为足球比赛是最恰当不过了,动画创作本身也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在普遍情况下)一部耗资巨大的动画片需要成百乃至上千的动画工作者共同来完成,我们在这里不就美国或日本的商业片做详细研究,而只是从规模很小的学生短片创作来做分析.也是从具体的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想法.谈及到这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一个创作中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对于这方面因素的探讨直接关系到作为动画创作人的最基本的专业道德修养.
在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许多人习惯了在孤独的环境中生活,这是有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相对其他国家的同龄人较差.加强团队意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人们所高度重视,它也在其他行业中被受关注.
将合作精神贯穿在创作的始终是应当一直被大家尝试和训练的.从二年级开始的专业设计课程中,就应当有意识的将作业作为实验的对象.比如从简单的小品式的创作,要人为的将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如最粗略的分为视频和音频两大方面,例如自己制作的第一部完整的实验小品<<小羊的故事>>到后来的<<一个和四个>>都是与录音系的同学一起完成.由于制作周期和相对要求不是很高.在制作中参与的人员数量也很少.但是通过这样的训练,除了制作方面外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对于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度的培养也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来进行磨合.在不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创作管理方面的经验.也为之后的联合创作顺利完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之后的<<老鼠嫁女>>剧组中,也将之前学习的组织经验加以更多的实际操作.从前期到中期再到后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积极的调动和合理的规划.
在前期阶段主要组织主创人员对选择的题材进行讨论,内容包括剧本,分镜头,以及具体的创作手法.在得出初步的结论后进行简短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初步了解每一个组员的特点,也可以作为起初的磨合期.为之后的合理分配奠定了基础.
在中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考察创作成员的制作能力和工作素养.繁重的绘制工作会影响到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在这时应当及时发现并想尽办法调整心态.如在原画的绘制中马马乎乎,不求准确.在学生作业的完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习惯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被显露出来后果是很严重的.
在短片<<老鼠嫁女>>的制作中就是由于合作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影片本身.在片中有一段风的画面,人物造型和前面的镜头都有明显的区别.这是由于在造型统一的方面出现了失误.完全可以发现是由两个人绘制的痕迹.还有墙的造型,绘制时忘记画其中的一个耳环,然而在中期的审查时也没有发现.最终只能在后期进行补救.幸运的是修改的比较完善,观众也没有发现穿帮的地方.类似这样的错误联合创作中往往是可以避免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创作者之间的良好沟通会使制作影片的失误率大大降低.在相对成功的一方面,制作人员的合理分工是值得今后创作中继续保持的.与其他类型的作品不同,<<老鼠嫁女>>在制作流程上的分工较为烦琐,在上色这个环节的把握就比较领人满意.上色组由三人组成,在协调和统一方面比较到位.颜色指定的要求也基本落实到每个组员.
在足球比赛中讲究传接配合,讲究整体如一.在动画创作上也要遵循这个原理,只有大大提高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树立团队荣誉感才能将真正有才华的每一个创作个体融入成一支生力军.只有在高度凝聚力的前提下才能各尽所长,优劣互补.团队合作才发挥其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米卢曾经在中国奉行"快乐足球",而我们也应当在创作中努力追寻独特快乐的"团队之星"在集体的创作中享受动画带给你的快乐!
篇2
关键词:动画电影;创作素材;再挖掘;整合;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2005年科研立项项目《玩具设计理论及其应用》,项目编号05C653
原文发表于电影评介2007.14期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流传许多优美的故事和历史典故,加之现代涌现出的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应该说有着非常丰富的题材可供选择,可是国产动画除了早期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和《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能成功引用历史名著和文学作品外,目前的动画好像无题可选,导致部分动画企业进行创作时居然要将已经拍过的传统题材重新翻拍和续拍。当然根据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将作品改观是无可厚非的,但题材选择的局限性问题在当今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素材的再挖掘和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中国文化丰富的民间传说、民谣、神话、民俗都是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源泉。
中国的动画艺术一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自从1935年万氏兄弟创作的我国首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诞生后,继而在1957年上海电影美术电影厂长特伟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就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此后诞生了《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西瓜》、《鹬蚌之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等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片。这些动画在表现上分别借鉴和采用了传统戏曲、水墨画技法,民间剪纸、皮影和木偶等艺术形式,体现出了强烈的东方文化气息并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批动画形象。如:《骄傲的将军》中将军的形象和表情便借鉴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使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大闹天宫》主角的造型设计更是成功地融合了庙宇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塑造出了英姿飒爽的主角,甚至可以说奠定了孙悟空在文化领域和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基础。这些优秀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从此,中国动画文化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并奠定其在世界动画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
当代动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动画电影事业的兴旺发达,也为动画电影的民族化、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全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民歌、民间故事和英雄,都有津津乐道的人和事,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为动画电影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中国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将成为动画题材的最大滋生土壤。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回族的伊斯兰宗教故事,云南的阿诗玛,广西的刘三姐,历史上传诵的四大美女……;从艺术技巧上,汉代的砖刻、北魏的石雕、敦煌、永乐宫的壁画和民间版画……;从艺术形象上,各地的戏曲中造型多变的人物,如:京剧中的小丑、花脸,川剧中的变脸,宁夏作唱、江西的傩戏、湖南的花鼓戏,其戏剧形式和戏剧人物对动画电影创作和发展都是诱发创作、令创造者感动的思路。
中国动画前辈创作的水墨、剪纸、皮影、木偶等最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技术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动画艺术的创作。直到现在还有国外的动画作品沿用这些特殊技术。而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作品,我们这些传统技术却少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电脑制作二维、三维动画和动画电视片。虽然产能提高了许多,但是比起精美的传统工艺画则在显得粗糙和低劣。我们在拾取京剧、刺绣、印染等艺术精华,并将这些艺术品成功地推向世界时,为什么不能将同为国粹的中国动画艺术结合高科技和新理念的同时,将传统的生产技术保留、发展和深化呢?
剧本的创作和改编是制约我们动漫发展的一大弱项,动画电影设计人员就需要不断地挖掘设计新素材,创作新题材,才能吸引观众。要将中国的文化宝库认真地整理研究,规划利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科幻作品、历史名著以及现代的优秀作品,哪些适合拍成动画片?哪些适合拍成短篇、中篇、长篇动画片?哪些更适合鸿篇巨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整体规划,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使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既不浪费,又不会流失,在经过动画艺术工作者的精心加工后,焕发出璀璨的民族之光,创作出世界公认的动画电影精品。
有很多人都很喜欢日本的动画大师宫崎峻。因为他所设想出来的世界是近乎完美的。他的触觉是敏锐而纤细的。他总是在向你讲述一个遥远的、不可思议的、但却“真实”的故事。而这一切都应该是与他本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积极的思考所分不开的。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又来源于他对现实世界的耐心观察,善于把高度的理性化解为丰满的形象和强调的情绪,其作品蕴涵着突出的表现力与创造精神。宫崎峻曾说“中日韩三国的动画人只要将自己的艺术传统表露出很少的一部分,就能让世界惊叹不已”。但是如何为这些民族特色披上具有时代特征的外衣才是当务之急。
二.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素材的搜集要紧密关切、融合流行艺术形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画片在故事题材和角色设计方面紧追时尚热点,力图融入主流文化圈。美国2004年的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就是在“超人热”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而其中最受欢迎的角色——神经兮兮的超人服装设计师又诡异又时尚,正符合时装界的流行趋势,放映之后,立即成为炙手可热的动画明星,甚至被邀为奥斯卡的颁奖嘉宾。日美动画还善于利用明星体制,造成时尚聚焦效果,比如《鲨鱼黑帮》请到黑帮片著名导演马丁.西斯科塞以及罗伯特·德尼罗和安吉丽娜·朱丽等著名影星为片中的角色配音,连影片的造型也仿照这些大明星的外形,仅此一点,就大大提升这部影片的流行指数。另外,宫崎峻去年的新片《哈尔的移动城堡》请日本第一美男子木村拓栽为片中男主角配音,为影片带来无数木村迷。成人动画中的常青树《辛普森一家》充分挖掘流行与名人效应,英国首相布莱尔、好莱坞玉婆伊丽莎白.泰勒、甚至姚明都曾经为那部影片担任过配音与造型。相比之下,我国的动画从业者在对流行文化的把握和演绎上还很不成熟。
把握流行趋势,是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重要方面。流行源头可有以下形式:影视片、畅销书籍、时尚杂志、卡通形象和故事、网络内容、重大的事件和社会热点、流行思潮和色彩、电视节目、时装、流行领导者所在地的新动向等等。
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在对待流行文化上,漫画先行的做法应当给我们很好的成功启示。事实上,无论日美还是欧洲,很多动画作品都是由漫画改编过来的。特别是日本动画,几乎无一例外以连环漫画作为开路先锋和试金石。由于漫画的制作和发行成本很低,非常有利于自由原创创作,而漫画的人气基础又是动画成功的试金石。反观我们由于动漫脱节,多数动画作品从历史故事直接进入动画市场,甚至是迎合领导意识的盲目投资,市场风险可想而知。
美国是动画电影的流行领导所在地。美国动画电影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夸张的动作、奇妙的构思、幽默的情节和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观众。相比中国动画一味的强调教育性和寓意性,美国动画电影具有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而这和美国动画电影注重流行文化分不开的。在电影制造前针对观众群落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始终把观众放在第一位,而且,在影片开始运作时就运用媒体来炒作,以提高其知名度,以保证其收视率和投资的回收。同时开发动画片的周边产品,如:娱乐,玩具,文具、服装、餐饮等各行业的产品,拓宽动画电影的外延,使动画电影成为一种话题,成为一种时尚,使动画在市场上树立品牌。
事实上,动画电影除了传统的音像、玩具、服饰、食品、饰品等传统周边产品之外,有实力的动画企业还应该立足内容资源,大力开发新业务、新市场,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业务,以增加盈利来源。
这就要求动画艺术创作者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到生活中去发现创作灵感,确立创作思路。没有生活,便没有艺术,这一真理永远具有意义。
三.动画电影的文化沟通性是我们要下大力气去研究开发的。
动画电影也要处理好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系,让传统和现代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日益网络化、高科技化、交通日益便利化、以及文化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历史大背景下,一地所拥有的资本、科技、知识、文明会迅速传遍全球,一国所制造的动画片,不仅属于该国所有,而且会借助其他的传播媒介迅速传播,为全人类共享。跨国资本的相互渗透,跨国动画公司的相互协作,动画人才的相互流动,各国动画片及其附属产品在异域的销售发行。国际动画节如火如荼的举办,动画文化交流的增多,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各国动画的魅力。动画的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也易于被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理解,它所蕴涵的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对真爱的渴望、对亲情的珍惜、对人类命运的探求、对童趣的留恋、对生命价值的叩问……,都是普遍存在的。可以相互沟通的,冲破了语言的隔阂、种族的偏见,最易和人产生共鸣。
与此同时,不同的国家之间也是在不断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美国迪斯尼大兴“拿来主意”,许多动画片都取材于他国的文学名著、文化和历史,进而商业化改造。一方面为主流的美国电影文化带来异域情调,注入文化营养。另一方面,也为美国动画进入外国市场带来文化亲同感和共鸣。1990年以来,埃及王子、金字塔中的木乃伊、中国的花木兰、阿拉伯的阿拉丁、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怪人、圣经里的摩西出埃及的故事等题材纷纷出现在美式动画电影中,由此可知,动画艺术创作的素材选择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融通。
中国动画电影走国际化道路势在必然。具体体现在学习国外动画先进的制作、营销、发行方式和各种科学制度的同时,充分通过动画电影这一载体展现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展现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风格。同时,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融通时代特征,吸收异域人才,引入海外资金,消化国外题材,海纳百川,迅速提高自己的动画电影水平。高科技的实现,仅仅是购买技术和高水平训练的问题,是花钱可以实现的,以我们劳动力成本的优势,甚至可以少花钱实现。但关键所在并不是动画的高科技含量,也不是巨额投资,更不是塑造“中国迪斯尼”的豪言壮语,而是对动画电影产业的高度理解。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由美而求真的生命感悟过程,是将真理置入艺术作品的同时赋予世界和人生全新意义的创作活动”,动画电影中自然也包含了创作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表现了他们对美和丑的审视和审美价值观念的表达。其中,文化传承与社会现实都对创作过程施加了影响。综观世界动画强国的优秀作品,都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本民族的、社会的精神面貌,从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动画强势,归根到底都有一个强大的民族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民族精神弥漫在动画作品之中。如:美国式大工业支持下的开放与自由的精神,日本式的对生命和人生的盛之如樱花般的凄婉之美的理解和感悟……。动画的民族风格是由本民族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心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在内容、形式、格调、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需要,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心理需要,体现出与其他民族迥异有趣的特质,当然,这一切都深深根植于这个民族的社会基础于经济生活之中。
《天书奇谭》中蛋生和狐狸精的斗法,还有《金猴降妖》里孙悟空和白骨精的周旋,构图、形式与节奏都表现出生命内部最深的动。“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可以说,中国动画就艺术性来说,是远远胜过美国动画的。但是曲高和寡,需要欣赏者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感受到这份美。而且,文化的差异也妨碍了全球观众的欣赏能力。
虽说动画是信息时代文化语境中新兴的优势种群,虽说中国当代动画是“全球化”的季风吹撒下孳长的,但关键问题还是它在中国本土能否扎下深根。中国动画电影能否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崛起而崛起。国际参展、获好评、乃至获奖其实还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标志在于它是否能创作出正确调动和充分满足中国人,以及有冲击世界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作品。因此,广泛吸收世界各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必需探索出这个时期所需要的“中国模式”,充分消化和发展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利用各种有效的经济管理途径,展现与培育一种新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味,应是中国现代动画电影发展的一条主轴,国内大学生毕业作品中显得过多私人化或偏重形式与技术的小格局倾向、以及表现粗野、暴力、恶作剧、极端自私和娇柔造作,以及一些媒体关于国外动画赛事及奖项的炒作都应引起我们反思。我们应积极探索中国本土文化中的智慧、幽默、隽永与深厚。在认真研究经济、技术、风格的同时,必须精心研究人本、文化、内容和精神。关注和占据中国动画文化的上游高地,寻求和把握那种能总合艺术与商业、人文与科技、教养与娱乐、理论与试验的发展契机。
在动画电影这个假定的空间世界里,表现手法可以不受缚于现实世界的规则。而这种悖离产生的张力则比任何一种影视形式更具视觉冲击力,是一种极为风格化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美国动画是讲究动作捕捉的,也就是完全的仿真动作,中国动画反其道行之,从再现的一端走向表现的一端。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首要特点,也是中国美术片人物动作的要决。动画艺术承担着与影视作品同样的功能,它可以表现影视剧可以表现的一切主题内容。因此,动画片的创作题材也应该与影视剧一样,甚至比之更包罗万象。
动画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制作成本,而且为动画市场提供了如互联网,移动媒体(如手机)等新传播媒体平台。中国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既有巨大的创作基础,又有巨大的市场消费空间,再加上有逐步科学完善的政策机制,相信中国动画的腾飞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8:36页
[2]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10:38页
[3]王宁宇.从文化生态看中国现代动画的发展契机.美术观察,2004,(6):10页
ExcavationandIntegrationofMaterialinCartoonFilm
PENGJian-xiang(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uzhouHunan421008,China)
篇3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usion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imation industry, which is a hot point of culture industry, also shows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re are many China elements in foreign animation, or seeing in the picture and the plot, or hearing from the sound and music, or showing in the style of scenarios and modeling. From the China elements reflected in "Mulan" and
"Kung Fu Panda" two fil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spiration of foreign animation to China's animation from mining and creation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动画;中国元素;挖掘;创作视角
Key words: animation;China elements;mining;creation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309-02
0 引言
在国外动画中有许多角色、场景和故事采用的是中国元素,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势,较为典型的如《花木兰》、《功夫熊猫》,这些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大片,从剧本、人物构造到视觉效果处处弥漫着东方气息,形成一股别具一格的“中国风”。本文通过对两部影片创作当中中国元素比较,分析国外动画对于中国文化的挖掘与创作特点,同时阐述给我国动画的启示。
1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对中国文化的挖掘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都出自美国好莱坞,但都取材于中国文化,并用动画的形式演绎着生动的故事,但两者对中国文化的挖掘深度是不同的,抛开从二维动画到三维动画的技术上表现差异的演变之外,我们发现对中国文化的内涵理解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1 由外到内 《花木兰》可以说是一部激动人心、有趣、惊险且饱含幽默和真情的影片。它的背后蕴涵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及文化全球化的鲜明特点,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现集中在外在的表面,它弘扬更多的还是美国精神、西方的价值理念。原著中,木兰被动地替父从军,但是在剧本中却变成了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行为主动替父从军,她这样说:“也许我入伍不是为了父亲,也许这是为了我自己,希望在里面看到一个巾帼英雄……”可见,影片的主题已经从一个“忠孝两全”中国的孝女故事,成为了一个充满现代意识的少女追寻自我价值的传奇经历。在人物性格设定上,花木兰早已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忍辱负重的女英雄形象,而是被塑造得像一个活泼独立的现代邻家女孩。
相反,我们看到在《功夫熊猫》中对中国元素的处理却体现出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新变化,它在形式的表达试图深入到对传统文化、思想、精神的把握。有涉及中国哲学思想的片段,如画现之一就是乌龟仙人与浣熊师傅诀别,乌龟仙子悠然地伴着漫天飞舞的桃花“羽化而逝”,画面所呈现的乌龟的生死与美丽花朵的凋零完美融合,在风中一起消散,表现了道家哲学中最富诗意的人生至高境界――天人合一。
1.2 由局部到整体 影片《花木兰》从水墨开始,叠化成长城之后,逐步展开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传奇故事,作为一部美国动画,在中国元素使用上充分体现了“中为西用”的特点。在造型上有中国的服饰,铠甲等方面,而在场景上有长城、宫殿、街景、桂林、军营、雪山、烟花等方面,但在中国元素的使用上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一方面,中国元素的使用是在情节的建置和发展过程中插入的,主要呈现的是以一个个具体的局部性的点,集中体现在木兰家、军营、阵地以及皇家等设计方面。而木兰等造型虽然采用的是中国元素,但从整体上来看明显带有强烈的美国风格。
在《功夫熊猫》当中,中国元素的使用可以说已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主创者能够将涉及面如此广、类别如此庞大的中国元素通过自然生动、恰到好处的方式呈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创显得特别的尽心尽力,才能达到如此水到渠成的效果。与《花木兰》相比,呈现出从局部到整体的根本性进步。
1.3 由浅入深 《花木兰》是一部优秀的迪士尼动画,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性善良、机敏好动、勇敢又活泼的女英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影片塑造的木兰与迪士尼传统中的女性一脉相承。创作上突出了迪士尼全球化的视野,更加注重迪士尼传统,中国元素只是一个美丽的外壳,创作者对中国元素的挖掘相对较少,主要是以此来吸引观众。《功夫熊猫》并不满足于借用中国元素的壳,而是对中国功夫文化有着深入的挖掘,中国武侠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局限在华人范围当中,但在影片中却出现了气功和点穴功夫,因为在崇尚力量、速度的好莱坞的功夫电影中,我们很少看到气功和点穴这样比较“玄学”的功夫,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中国功夫文化包容之广、挖掘之深。
2 好莱坞动画的创作特色
无论是迪士尼动画,还是梦工厂动画,都一样是扎根于美国电影文化这块土壤而茁壮成长起来的。美国动画在传承优秀传统上的优势可以说一直有着极其深厚的基础,就像迪士尼动画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中,每一次革新和进步都是在充分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的。
2.1 创作的全球化视角 动画作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样成为非常国际化的媒介产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重要地位也已经被人们所公认。从历史上看,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好莱坞电影很早就具有国际视野。美国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多元化特点,这也是美国文化的生命力所在。迪士尼动画最初从改编《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开始就与当时作为娱乐调剂功能的动画划清了界限,确立了迪士尼动画长片的传统,表现具有商业性的国际视野。随后的一部接一部取材于世界各国文化的动画影片更是将迪士尼动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带有东方神秘气息中国题材的《花木兰》只是其中一部,影片用迪士尼动画的制作传统包装东方故事的内核,并通过迪士尼动画电影媒介推向国际。
2.2 创作的平民化视角 美国电影和动画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着英雄,弘扬个人英雄主义。不过在美国动漫当中,英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天赋神力的超级英雄,比如“超人”、“蜘蛛侠”、“钢铁侠”等具备着特殊超能力,无时无刻不在保卫地球的超级英雄;另一种则是“灰姑娘”式的平民英雄,讲述平凡小人物最终成长为英雄的故事。在《花木兰》、《功夫熊猫》动画片中展现的角色都是平民英雄。而平民化的视角也与影片的功夫喜剧风格一脉相承、浑然
天成。
2.3 创作注重娱乐性 动画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它又是商业,动画电影是当代一种文化、艺术与商业奇妙组合的载体,它既传承着文化和传统,又满足着观众最大众化的娱乐消费需求。作为全世界最好商品的美国动画,其商业机制下的动画创作强调的是作品的商业属性,而商业属性被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就是其对娱乐性的注重,在美国动画当中,都被毫无例外地添加了娱乐性,或是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或满足观众的寻求刺激、感动等消费心里。《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当中,创作者对于娱乐性重要性的理解毋庸置疑,他们恰如其分地把握着观众在观赏娱乐性强、故事性强、动作性强的影片时产生的快乐。
2.4 传统影片创作模式 在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传统中,关于人物成长、英雄冒险等故事有着特别清晰的模式。《花木兰》的剧情以替父从军为线索,但是在改编中强调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在情节模式上则侧重于木兰如何成为一个巾帼英雄;《功夫熊猫》的剧情可以简单的总结为香港传统功夫片新翻版:一个误打误撞却有无限潜力的新徒弟在师傅的培养下,战胜一个背叛师门走向邪路的忤逆之徒。从情节上来讲,主人公临危受命、学艺成长、决战强敌几个段落简单清晰可见,而英雄的成长则强调在学艺、结交朋友、惊奇冒险的故事轨迹上,最终完成了灰姑娘变成公主,傻小子变成神奇大侠、丑小鸭变成金凤凰的华丽
转身。
3 给中国动画的启示
好莱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对于中国动画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反思中国动作的创作,感受它们给我们的启示。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拥用着无数深厚的艺术瑰宝资源,但中国动画创作难得有影响力的大作来挖掘这个传统文化宝库。面对传统文化,泱泱五千年的文化,我们总在提继承中国的悠久文化,可是自己却深陷其中,既缺乏真正的辨别,也缺乏真正的理解。很多中国动画所展现的中国元素也大量存在着一知半解,甚至误解和曲解,暴露出的是中国动画创作的视野狭窄,缺乏发现力、创造力、想象力,而究其实质则是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用古人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形容我们这种堪忧的现状,可以说再贴切不过。
中国动画不能真正挖掘中国文化传统,把握中国动画的内在核心,无法形成自己的体系。于是我们走了很多弯路,无法继承和传承优秀传统,而在朝令夕改、邯郸学步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对创作、判断以及文化创新的信心。因此,我需要反思,只有反思我们才能进步,才能开创中国动画的明天,这就是好莱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马华.动画影片分析[M].京华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抗衡,情感模式,名侦探柯南
不管动画、漫画还是电影都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能不能吸引观众,能不能引起观众的观看或阅读兴奋,动画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情感线索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怎样才能在作品与受众之间建立合理的情感沟通模式,以符合受众的情感所需是动画或漫画制作之前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名侦探柯南》为例研究“抗衡”这种情感模式在动漫作品中的有效运用。科技论文,名侦探柯南。。
所谓情感模式实际上是建立在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动漫作为重要的文化艺术形态在市场条件下必然有其特殊的情感表达倾向,建立好的情感模式可以有利的增强观众与作品的情感共鸣。科技论文,名侦探柯南。。情感,指的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科技论文,名侦探柯南。。人情具有共通性。“情感模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情感交流与沟通,逐渐形成的被大家共同总结和认同的表达方式。情感模式的类型有很多种,一部作品中通常会设置多条情感线索,运用多种情感模式,情感模式可通过伦理、爱情、抗衡、复仇、苦难、救赎、忏悔等多种母题进行表达。“抗衡”的情感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一般都与其它模式共同运用。“抗衡”的意思是彼此对抗,不相上下,出自于西晋张华《游侠篇》“龙虎相交争,七国并抗衡”,动画中所运用的这种“抗衡”的情感模式就是以实力相当、难分轩轾的两方的交流碰撞作为情感线索的设置。
青山刚昌的《名侦探柯南》是日本一部以侦探推理情节为主题的漫画与动画作品,始创作于1994年,目前仍在日本小学馆的漫画杂志《少年SUNDAY》连载。动画TV版1996年在日本上映,自1994年柯南问世后到今天已经连载了16年并且依然未出结局,青山刚昌十几年的努力创作使这部动漫成为了连载时间最长的漫画,被称为动漫常青树,目前剧场版动画电影已经上映14部,第15部正在制作中。故事的起因是高中生侦探工藤新一无意中目击了黑衣组织的犯罪现场,被强迫服下毒药,醒来之后发现身体变小了,为了寻找黑衣组织的线索化名江户川柯南寄住在青梅竹马的同学小兰家中,借助邻居阿笠博士的各种古怪发明,新一在变成柯南之后仍然能继续进行侦探工作,并加入了小学一年级的“少年侦探团”。故事就围绕柯南和他的朋友们追踪黑衣组织的踪迹,并且不断解决遇到的形形的案件来进行。作为一部拥有十几年生命的动漫作品,《名侦探柯南》在这十几年中建立了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情感线索,几乎运用了我们所能想象的所有情感模式,仅“抗衡”的情感模式就可以分成几个类别进行分析,“抗衡”的情感模式并非《名侦探柯南》最重要的情感模式,但是却为这部动漫作品增添了很多紧张、活力与人情味。
一、同伦理与复仇相结合的抗衡模式
这种模式对“抗衡”的运用同伦理与复仇结合在一起,是动漫作品经常使用的典型模式。伦理母题的应用通常有很强社会功能,它主要讲述的是伦理道德范畴内社会历史现实中的人物命运。创作者和观众都会站在遵循伦理的这一方,与复仇模式结合起来应用,为复仇这个线索提供伦理的依据。《名侦探柯南》中柯南所在的团体与黑衣组织之间的抗衡关系式贯穿始终的,这种团体之间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在这里,柯南代表的是正义,与之相对的,黑衣组织则是邪恶的化身。这种情感模式在动漫作品中的设置是非常普遍,也是比较简单的情感模式,是建立在不同的价值观不同信仰基础上的,也是能为动漫作品提供的最主要的矛盾的抗衡模式。
二、与友情相结合的抗衡模式
与友情相结合的抗衡模式,比较前者就要复杂得多,这取决于友情是什么程度的友情,通常用于相抗衡的两者有一定的共同点,并且在抗衡的过程中产生惺惺相惜的友情,两者既是对抗的,又是统一的,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两者运用自身的优点互争短长,一旦有了外来压力,两者又是相互协作与扶持的关系,这种抗衡的本质还是友情。科技论文,名侦探柯南。。《名侦探柯南》重要角色很多,人际关系复杂,这种与友情相结合的抗衡模式运用非常多,为这部动漫作品提供了很多精彩的喜剧桥段,最受观众喜爱的是工藤新一与怪盗基德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每有两人同时出现的镜头必然喜剧不断。工藤新一的身份是“侦探”,基德的身份是“大盗”,两人身份的对立形成了对抗,同时,两者对对方都很欣赏,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关系是友情。2004年剧场版《银翼的魔术师》中,柯南先是追踪偷盗蓝宝石的基德,后来在飞机将要出现问题强迫降落的过程中,两人相互协作是飞机安全降落。科技论文,名侦探柯南。。几乎每一次新一或柯南与基德同时出现都会运用这种先对抗后协作的模式。这种模式也运用于其他角色关系,新一与平次、工藤优作与黑羽盗一、基德与铃木次郎、基德与白马探、基德与中森警官、毛利小五郎与中森警官、妃英理与工藤有希子,这些角色关系大致还是在友情的抗衡这一范畴内,每条关系线索都有些差别,这种设置丰富了《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的情感,使观众观看了十几年之后还能保持观看的兴奋。
三、与爱情相结合的抗衡模式
这种模式在动漫作品中也经常运用,如果作为主要情感线索大多用于表现爱情母题的作品中。《名侦探柯南》里并非把该模式作为主要线索。主要应用在妃英理与毛利小五郎之间,这对夫妇分居若干年,每见面必吵架,但是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都能及时出现,站在对方一边。这种模式的运用同样增加了作品的喜剧效果。科技论文,名侦探柯南。。
四、与救赎相结合的抗衡模式
救赎模式一般表现为一个人的情感因为曾经的错误、苦难甚至邪恶陷入毁灭与失败后,面对悲剧而进行的拯救,它常常被赋予涅磐的力量。救赎的过程不仅仅包括自我灵魂的净化与升华,还有对自身行为的反省以及在自我行动过程中的解救,对社会观念、伦理道德、价值观等的重新认识。与救赎相结合的抗衡模式是《名侦探柯南》里比较精彩的运用,黑衣组织的苦艾酒贝尔摩德在纽约歌剧院女演员暗杀事件中遇见小兰和新一,在与小兰打斗过程中,从楼梯栏杆处跌落,小兰和新一以德报怨救下乔装成银发杀人魔的贝尔摩德,从此贝尔摩就称呼小兰为“天使”,对两人抱有特别的感激之情,在后来新一和小兰同黑衣组织交手过程中都分别得到贝尔摩德的帮助。在《名侦探柯南》中,贝尔摩德是一个神秘的角色,青山刚昌没有用过多笔墨来描述贝尔摩德是一个什么性格背景的人,但是观众都对这个角色有清楚的认识,作为一个相对的反派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贝尔摩德没有因为小兰和新一挽救过她而改变立场,他们之间还是邪恶和正义的对抗关系,但是贝尔摩德的确是在小兰和新一的挽救行为中得到救赎,《名侦探柯南》的故事还在进行中,这个情感模式最终的去向还无从得知,这个矛盾而微妙的情感模式为《名侦探柯南》增加了人性的深度。
五、结语
对于动漫作品来说,情感线索是吸引观众注意,引起观众阅读兴趣的重要部分。“抗衡”的情感模式是众多情感模式中的一种,在《名侦探柯南》中对“抗衡”这种情感模式有多方面巧妙的运用,为这部动漫作品增加了戏剧性、戏剧效果与人性的深度,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为这部作品增加了生命力。《名侦探柯南》还有其它复杂的情感线索,在我们的动漫创作中可资借鉴。
参考文献:
武龄人:《情感模式、叙事母题与世界性观照》,《电影艺术》2004年03期
篇5
关键词 动画电影 色彩匹配 数字电影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影视特效”本身是基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和方法,将多种源素材(包括实拍的画面和计算机生成的画面)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处理过程。多种源素材能否在色彩、运动、透视、素材锐度等方面达到真实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可信性,尤其对于影视艺术的最重要表现元素――色彩――的处理,更加直接关乎影视艺术表现的艺术性。因此对于任何一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1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匹配与校正
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主要分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制作中有时又是相互叠合。因此对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仅对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具有指导作用,还将对影视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创作可能。
数字影视制作中,相当多的问题需要数据化、需要量化,需要有明确的制作目的性,如果仍旧单纯套用经验进行制作,不仅很难达到作品的预期艺术性,同时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数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数字动画电影的色彩匹配与校正与数字影视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动画电影的色彩处理更为突出色彩夸张及色彩造型。因此,本文在进行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时,更是想激发影视色彩处理的更多可能。
2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及色彩检测
人们对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计算机的色彩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早已实现了千万色的色彩再现,那么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围内使计算机处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艺术表现,对数字色彩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探讨数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眼识别色彩的基本规律,以及计算机对色彩处理及检验的基本原理。
2.1人眼对色彩识别的一般规律
从原理上讲,单一波长的电磁辐射所发出的可见光称为谱色光或单色光。人眼对此感觉到的是一种单纯、鲜艳的颜色,可称为谱色或单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种光源发射出的可见光都不是谱色光,他们是由连续光谱或是线状光谱构成的,它们所发出的光线称为复合光。
无论谱色光(单色光)或复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调、饱和度三个参量得以描述。
亮度表示彩色光对人眼刺激的强弱,与进入人眼的色光所包含的能量有关。光源的发光强度越高和彩色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率越高,物体的亮度越高。
色调是彩色之间相互差异的重要特征所在。可见光谱中不同波长的谱色光有不同的色调。人眼大体能分辨出200多种不同的的色调。
2.2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与监测
前面谈论了人眼对色彩识别规律,接下来我们探讨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和监测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这将加深我们对数字色彩的认识。
计算机是通过数学的方式,经过程序计算形成图像。任何图像,不管它如何复杂,在计算机中都是像素的集合。
每一个像素的颜色都能单独设定。现行通用的PC对图像的设定是通过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数来进行描述的。在表达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时,采用的是颜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
3数字色彩处理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无论是电影之前的美术,舞台美术,还是现代的影视美术,造型、色彩、质感都是众多导演和艺术家孜孜以求,期望完美的。本系列论文分别从各个角度对现代数字工业下的动画电影和数字影视所苛求的各方面元素进行了详细阐述。
色彩匹配与校正是基于宏观几何模型造型基础上的艺术性表达。色彩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起到了跨时空进行空间色彩再创作的作用。
所谓电影的色彩基调,是指为影视片的整体风格、类型建构,而在色彩造型与表现方面所作的基本调子配置的色彩。它是导演前期创意构思和后期视听语言合成时总体把握的产物。影视色彩创建应使影视色彩造形既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意蕴,又有鲜明的视觉语言特征。
现代数字技术背景下,色彩再创作已经成为众多导演的必然选择。后期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不但降低了对传统诸如色片控制,色温控制的依赖,更是赋予导演更宽泛的创作空间。
4结语
本文限于篇幅,仅就动画电影与数字电影中的色彩匹配与校正一项环节的基础知识,制作要素,评价要素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作为《数字影视特效中的综合匹配系列论文》中的第二篇,本文上承造型与模型匹配,下接后期流程中的材质灯光匹配,以及更后续的色彩管理,灯光渲染匹配等内容,以介绍基础知识细节和制作要点,以数字影视特效中的综合匹配为线索,穿起整条综合匹配的大龙,为中国的后期特效制作行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摘要]本文从动画造型设计的多元化特征入手,分析了符号化造型语言在动画创作中的表达,同时在符号化角色造型方面以国内外成功的动画片为案例探讨了符号化的角色造型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从而证实了符号化的角色造型是现代动画造型语言中的一种重要分支。
在一部动画片中,角色造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从动画开始发展到现在,造型设计一直都在不断的探索前进中,角色造型正在尝试更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一、动营造型的多元化特征
动画造型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如借鉴中国传统年画和古代寺观壁画的传统手绘动画片。具有代表性的有《骄傲的将军》、《小鲤鱼跳龙门》、《人参娃娃》等:借鉴民间玩偶的泥、木、竹、等材料和形式的木偶动画,国内拍摄了《雕龙记》、《孔雀公主》吸取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以及传统戏曲服饰特点的剪纸动画,国内制作的有《渔童》、《金色的海螺》等: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把中国水墨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带入动画片,这就是水墨动画,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妈妈》、《雁阵》、《牧笛》和《山水情》等水墨动画片,堪称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不同的动画风格l使其的造型语言会有很大差异。但在造型艺术中少则多的原则是非常适于动画造型的基本规律。少则多是指造型语言简洁而丰富,即以最小的造型元素表现出对象的形态、结构、情感、动态等重要的特征,这是动画造型的基本功。造型艺术中所有形式与手段都可以在动画中运用,只是加工时其简繁程度不一而已。同一形象可以尝试用各种形式进行造型练习,这对造型语言的丰富十分有效。
二、符号化造型语言在动画创作中的表述
在动画中符号化造型设计风格主要可以表现在具象和抽象两方面,具象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是对现实对象的浓缩与精炼、概括与简化、突出与夸张其本质因素的一种表现形式:抽象是以图形符号或几何图形的组合来表达某种含义,造型简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给观者以良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而符号化造型设计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往往通过视觉刺激而产生的视觉联想来传达其形态包含的内容。
目前符号可以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和图像符号:其中指示符号,如路标就是道路的指示符号,而门则是建筑物出口的指示符号:象征符号比如红色代表着革命,桃子在中国人的眼中是长寿的象征:图像符号中比如肖像,就是某人的图像符号。人们通过形象的相似就可以辨认出来。图形符号还是人们最初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图形符号仍有语言文字无法取代的独立意义,所以在动画创作中,符号与动画角色造型更是会有着必然的联系。符号化的造型语言在动画创作中是完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
三、符号化造型在动画创作中的特征
角色造型是将动画的造型设计为可视的形象:因此,动画中的角色造型从现实到非现实会有巨大的跨度与多样的变化。但是。无论是取决于自然界的形象或是匪夷所思的幻想形象,都离不开它们作为表达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载体这一特征:而符号化造型在动画创作中如何塑造一个更为丰富的动画形象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符号化造型在动画创作中的隐喻性
动画创作中角色类型的选择十分重要。动画角色的类型很多,但是一部成功的动画中一定要由一个可以抓住观众视线的角色类型。比如反派角色、英雄角色、可爱角色等角色类型。无论动画片中角色有多少。都要有一个角色是代表整个动画灵魂的。而这个角色的选择就是最重要的。其主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宫崎峻动画中的人物与事件设置一直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为目标。因而观众都能从他的作品中看见一个个丰富的动画人物,在《千与千寻》中宫崎峻却在神仙澡堂中添加了一个符号性的人物——无面人,他只有一张悲哀的面具,丧失声音,只靠吞吃别人来发声。这个角色在表面上看是平板无性格无感情的,但是在它身上却负载了导演四年来对人类现实的更深的思考,现代人广泛利用手机和网络等通讯设施,企图让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迅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们把自身都隐匿在这些工具之后,说着程式化的话语,一味地求索,脾气极端暴躁粗野,最终丧失了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便是我们人类社会中无数人的缩影,在每个人心中都孕育着“无面人”,那是正失去交流和沟通,生活在自我封闭中的一张张得不到关心的失去表情的悲哀的面孔。这样一个符号化的寓意式设置。反照出现今社会的众生之态。但是宫崎峻也并未就此让大众在形态揭示后感到苦痛的悲叹,千寻面对无面人的友善相处,甚至最终感化了它:无面人被感动的结果也向人们证明只要大家都彼此真心地面对面地交流。热情是能把悲哀的面具熔化的。 转贴于
篇7
动漫是融合最新电脑技术和媒体表现艺术的新时期艺术表现形式。动漫创作从一开始就与传统经典题材紧密联系在一起。传统经典题材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审美思想深刻。这些无论对于动漫还是对于其他艺术形式都是十分重要的素材基础和表现基础。传统经典题材从人物形象、故事内容、审美表现等各个方面对动漫创作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传统经典题材在动漫创作艺术中的表现艺术。
一 传统经典题材人物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
1 造型表现艺术
传统经典题材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动漫创作中,创作者需要在原有题材人物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创作出更加符合动漫艺术表现的艺术造型。这种基于传统经典题材的人物在动漫创作[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 dylw.NET第一论文 网]中可以分成不同的艺术造型。从视觉类型上可以分为写实造型和拟人造型。写实造型是其中比较常见的造型艺术表现,根据传统经典题材中的人物进行尽可能贴近原来形象的造型设计。例如,国产动画片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闹天宫》;国外动画片中的《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休》等都是这类造型设计。拟人造型则是根据原题材中的人物造型进行拟人化的重新设计而完成的创作,如《狮子王》中的狮子,便是融合了原题材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和动画片中狮子的形象为一身,形成独具拟人特色的新艺术形象。从艺术意味上可以分为空灵意味造型和唯美意味造型。空灵意味造型的代表作品是国产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造型,这部以中国水墨画为基本技法的动画片成功地表现出了动漫造型中前所未有的空灵意味。这部动画片也因此在国际上多次获奖。唯美意味造型的代表作品是日本动漫《美少女战士》等一大批现代动漫。其中的人物造型多是阳光、健壮、唯美的少男少女。唯美意味造型的成功在于很好地将时代和青春等艺术气息融合到造型艺术表现中,更加符合少年儿童的审美习惯。
2 动作表现艺术
在动漫创作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共同构成了人物的动作表现艺术。人物的思想和情感都可以通过动作表现艺术加以表达。由于动漫中人物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创作者可以对人物进行大胆而细腻的设计,因此,创作者通常对动漫中的主要人物赋予具有鲜明特征的动作和语言。例如,《聪明一休》中的一休每当遇到难题进行思考时都会用手指在脑袋上画圈,然后打坐冥思苦想。这个经典的动作已经成为了人们对于一休这个人物不可抹去的记忆。而对于这个动作的提炼也是艺术创作的一个过程。创作者对于一休的身份、思想和行为进行总结和提炼,又根据动漫对于这个人物的需求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这个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动作。再如,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中,喜羊羊每次思考时都会跳一段舞蹈也表达了相同的艺术创作思路。同属于动作表现艺术的还有语言,尤其是人物经常说的口头禅或者人物说话的语气特色,这些都对表达人物思想和情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蜡笔小新》中,小新每次回家都会说“你回来了”。这些设计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都以为小新在犯糊涂,观众只觉得这是个有趣的细节,当这个细节反复出现的时候,观众就会认可这是人物性格的一部分了,甚至可以说,观众慢慢地喜欢上了这种重复,他们一遍遍地看见熟悉的细节,这让观众和动画人物之间建立了某种默契,重复不仅不令人厌倦,反而让观众感到温馨、亲切,成为观众最爱看的部分之一。
3 性格表现艺术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性格是一个人物艺术魅力的总结与升华。动漫和电影一样是对人物性格进行表述和刻画的艺术。动漫中的人物虽然虚幻,但同样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很多经典题材中的人物形象,应该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艺术。一个鲜明的人物性格有助于动漫对于主题情感的表达。从动漫对于人物性格设计的表现艺术上来看,动漫中人物性格可以分为英雄型性格、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英雄型性格是动漫中最常见的性格类型,通常具有非凡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保护人们,深受儿童的喜爱。例如,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日本动画片《铁壁阿童木》中的阿童木;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等。对于英雄的崇拜是人们普遍的审美情怀,尤其是对于孩子们。从传统经典题材的人物性格来看,英雄型性格仍然是重要的性格类型。除了英雄型性格以外,动漫创作还从传统经典题材的人物性格中提炼出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智慧型性格的代表形象是《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或者《曹聪称象》中的曹聪等。幽默型性格的代表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鸭等。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是英雄型性格的补充。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物形象组合在一起使得动漫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且更加多彩。
二 传统经典题材故事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
1 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剧本表达艺术
剧本是动漫创作中十分重要的创作基础,也是动漫创作进行各种艺术表达的基础。传统经典题材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深厚的故事内容。动漫创作是融合了电影和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新时代的艺术特征。因此,动漫创作中的剧本表达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双重艺术特征。传统经典题材中丰富的故事内容为动漫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新时期的创新美学思想则为动漫剧本创作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创作空间。这种创作艺术是对传统的继承,这类动漫故事从剧本创作上保留了传统经典题材的历史背景、主题氛围、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等剧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更加符合当前时代特征的艺术元素。基于传统经典题材的动漫剧本创作是艺术二次创作的过程,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传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的审美思想融合在一起。因此,对于传统经典题材故事的借鉴和引用应该在对其有着充分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使得传统的经典题材在新的艺术表现中得以继承和发扬。例如,根据法国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而成的动漫《钟楼怪人》便是在保留原著中故事结构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适合儿童观看而对故事进行了调整,更加突出了对于善良的赞美这一主题。这部动漫也因此成为了迪士尼公司的又一经典作品。
2 多元化的 叙事风格和美术风格
传统经典题材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所以不同文化下的传统经典题材便包括了不同的叙述风格。因此,取材于传统经典题材的动漫创作便融合了多元化的叙事风格和美术风格。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动漫创作中美术风格以写实为主,并且融合了幽默的叙事风格。美国的电脑技术发达,因此可以以更加细腻的写实画面表达出更加相近与现实的艺术特征,并且融合具有时代感的幽默叙事风格使得美国动漫画面细腻、唯美,叙事幽默。例如,上文所述的《钟楼怪人》原本是一部极具悲剧色彩的文学作品,但被动漫创作者融入了很多的幽默元素,从而使得这部动画片更加具有新时代的艺术特征,也更加符合儿童的审美习惯。中国动画片从美术风格上来看更多地借鉴了丰富的民族绘画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例如:水墨画、工笔画、剪纸画、皮影等,追求的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意境美。从叙事风格上来看,中国动漫更多的是宣传惩恶扬善、去伪存真的正剧叙事风格。例如,在《西游记》中无论何种绘画风格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对于驱邪扶正审美思想的宣扬。随着文化与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叙事风格和美术风格的动漫也在彼此的学习和借鉴中得以融合。例如,迪士尼公司创作的《花木兰》便是融合了中西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动漫经典。
三 传统经典题材审美思想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
1 传统美德的弘扬
和审美思想复杂的电影不同,动漫主要受众是儿童,所以审美思想也相对简单——以弘扬传统美德为主要的审美思想。传统经典题材审美思想丰富、复杂,但最终通过动漫表现的都是以真善美为主题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对于不同文化的动漫创作都是一致的。无论对于西方写实主义风格还是中国写意主义风格的动漫作品,世界上的真善美都是其永恒的艺术主题。例如,《海底总动员》中的两只小丑鱼以历险记的形式表达了父子之间最无私、最真挚的情感。中国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则以系列动画片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如果要在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中寻找和概括出共性的思想,那毫无疑问便是以真善美为代表的传统美德。因此,对于这一主题的表达是传统经典题材审美思想在动漫创作中的重要表现艺术。但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动漫作品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其中的差异的。例如,《海底总动员》中我们能够看到父子两人为了寻找彼此而表现出来的与危险和邪恶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表达了蕴藏在平淡生活之中的父子情深。
2 独特的情感关怀
如果说对于传统美德的弘扬表现的是不同文化下动漫审美思想的统一,那么独特的情感关怀表达的则是不同文化下动漫审美思想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动漫审美思想更加丰富多彩。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有着独特的情感情怀。传统经典题材动漫创作通常取材或改编于经典文学名著、本民族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话、寓言、传说等,因此,在创作中自然会融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情感情怀,从而使得观众在观看动漫时能够产生具有艺术性的情感共鸣。人们在观看不同动漫作品时,也会感受到不同文化下独特的情感关怀。例如,上文所述的《花木兰》虽然故事取材于中国传说,动漫本身也融合了诸多中国元素,但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其中鲜明的美国文化下的情感关怀。例如,动漫中对于花木兰拥抱皇帝、招聘相亲等情节的设计便是对于美国文化下对自由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表达无疑更加符合美国人的情感诉求。同样,中国创作的《狮子王》虽然翻拍自迪士尼的同名动画片,但其中也加入了中国文化中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关怀。动漫创作首先是要迎合本地区人们审美习惯的需求,因此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动漫创作中的审美思想既有符合不同民族文化中统一的审美思想,也有其独特的情感关怀。审美思想上的统一与差异推动着动漫创作在文化融合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和前进。
结语
动漫作品的成功与题材的选择有直接的关系,随着世界文化融合思潮的发展,不同文化下的动漫作品也在互相学习和借鉴。例如,本文所述的中国动画片,不仅挖掘了本民族的传统经典题材,也在挖掘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成为了典范。本文从传统经典题材人物、故事和审美思想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经典题材在动漫创作艺术中的表现艺术。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动漫创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晓晶:《当代影视动画造型特征分析》,《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期。
[2] 程瑜瑜:《走上卡通舞台的文学经典——试论迪斯尼对名著的动画改编》,《文艺评论》,2010年第1期。
[3] 程静卫:《论当代中国动漫创作与传统文化资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2期。
[4] 杜静芬:《浅析动画剧本创作中神话题材运用的与时俱进》,《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篇8
关键词:数字媒体 新媒体动画 后现代文化
一、网络与新媒体动画研究的意义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变革,人们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等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公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已达到3.71亿人,对网络视频使用率提升至65.9%。其中25岁以下年龄段是网络视频用户主体,在家上网人数达到91.7%。上述数据表明: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享受电影和动漫的主要方式。在网络视频的冲击下,电视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这是大众在媒体使用习惯上发生的一个巨大变化,“私媒体”的发展和观影环境的变化预示着未来动画收视率会逐渐向新媒体倾斜,而这种变化势必会影响我国动漫产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因此,对网络和新媒体动画的理论和产业研究势在必行。
从2000年蒋建秋的Flas《新路上的摇滚》算起,国内网络动画至今仅仅只有13年历史,而从2006年优酷网建立乃至网络动画的大量涌现不过是近年的现象。网络动画虽然历史短,但却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成为我国动漫产业的新生力量。网络动画不仅有数字媒体自身的技术特征(数值化、模块化、可复制性和可编辑性),而且在内容上也和后现代艺术所提倡的解构、拼贴、混搭、跨界和重构的美学所吻合。这些往往是传统动画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象。因此,对新媒体动画的理论研究不仅有着实际的意义,而且这项研究对于突破传统动画理论的局限,以创新思维来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更是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对网络和新媒体动画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笔者在2012年2月做的一项数据统计表明:在谷歌搜索单词“new media animation”约有134,000,000项;在百度搜索单词“新媒体动画”约有1,710,000篇,国内相关资讯仅仅占全球同类资讯的1.6%。在中国知网中检索“新媒体动画”关键词,自1990年以来只有3篇论文。同样检索“网络动画”关键词,则只有40多篇论文。此外,国内虽然关于动画的基础理论教材和专著有不少,仅《动画概论》冠名的教材就有十几种,但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动画的学术研究著作却只有黄鸣奋教授的《新媒体与泛动画产业的文化思考》。与此相对照的是:国内关于Flash或Maya的动画软件教程却汗牛充栋。国内这种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现象可见一斑。
二、新媒体动画的范畴和主要特征
黄鸣奋教授曾经指出:“因为动画的用途变得日益广泛的缘故,我们需要新范畴在分类学的意义上描述它所出现的变化,‘泛动画’就是这样一个范畴。”[1]目前我国对动画的分类基本上延续了传统动画根据媒介或制作工艺的分类方法,即现代动画的3大门类:手绘动画、定格动画和电脑动画。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传统动画,也被称为“手绘动画”,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动画形式和制作手段。定格动画则是一种以现实的物品为对象,同时应用摄影技术来制作的一种动画形式。如粘土、剪纸、拼贴、模型、实体和木偶类动画等。电脑动画则指由计算机来完成关键帧技术和渲染的动画,包括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CG动画)。其它计算机动画技术还包括卡通渲染、动作捕捉、蓝屏抠像、非真实渲染、骨骼动画、变形动画和模拟自然动力学如风、雨、雷、电等的物理动画。这种分类方法在媒介高度融合、“跨界”无处不在的今天,则有着明显的缺陷。由于数字技术的渗透,目前手绘和定格动画已普遍采用无纸化或数码采集+后期剪辑的技术,各种数字剪纸、数字拼贴与特效合成往往会在作品中“混搭”在一起,动画作品的媒材界限日趋模糊。
因此,新媒体动画(new media animation)必须根据时代与技术的发展重新给予定义。作者认为:新媒体动画是“数码”与“动画”跨界交融的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它从制作上属于广义的数字动画(Digital Animation)的范畴。但数字技术与定格和手绘动画的有机结合才是新媒体动画的范畴和主要特征。同时,这些动画还涵盖了数字动态影像(Motion Graphics)的领域。图1的白色框线区域(重叠区域)代表了新媒体动画的范畴。从表现形式上看,“综合媒介”、“混搭技术”与“视觉多样性”是这种动画表现形式的突出特点。这种形式既包括数字化的手绘、剪纸、拼贴、真人定格或Flas,也包括视频剪辑、DV、字幕动画、音乐MTV短片和含有动画内容的数字短片或手机动画等。新媒体动画除了涵盖网络动画(原创短片、网络动画剧、非剧情动画、游戏引擎动画和网络表情动画),也包含一些在非网络环境中如电视新闻、电脑游戏或新媒体艺术展中的动画形式。新媒体动画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它的原创性、流行性、波普性、时代感和多样化的视觉风格。
按照新媒体研究学者、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兰迪・克鲁福[2]的观点,新媒体动画的领域属于“叙事逻辑”的领域,它们也同样具备大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特征。但与传统的影院商业CG大片不同的是:新媒体动画由于其网络传播特征,往往更加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并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和反潮流的特征。这一点使得新媒体动画和历史上的非主流性质的实验动画、实验电影和独立短片等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
三、新媒体动画的主要优势
著名媒介研究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指出:新媒介“不仅仅是容器,它们还是使内容全新改变的过程”[3]。新媒体动画相比传统动画的主要优势可以从创作者、观众和传播渠道三个方面体现出来。新媒体动画创作群体广泛,作品往往有着丰富的个性化特征。此外,数字化和网络远程集体创作等新工艺制作流程也比传统动画优势明显。而私媒体观影、多时段观影、动画类型多样性和丰富性是新媒体动画吸引青年观众最主要的原因。与此同时,网络化传播、观众互动性和网络自然淘汰率是保证动画质量和内容大众化的重要手段。由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总结和归纳新媒体动画的主要优势。
从创作者角度上看:网络独立动画的创作者的主体大多数是个人或小型动画工作室,制作周期相对短,成本较低,多数为短片形式。数字化工具如Flash、Maya、PS、AE、Apple Motion、Final Cut Pro、Nuke和iStopMotion等是主要创作工具。虽然这些动画作品有良莠不齐、水准千差万别的问题,但经过网络的“自然筛选”,通过点击量的积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使得优秀的作品和人才脱颖而出。曾获国际动画奖项短片《这个念头是爱》(雷磊,2011)和《打,打个大西瓜》(饺克力,2010)都是这种原创网络动画成功的范例。此外,网络的发达也为动画爱好者的集体创作提供了条件。例如:在2011年,新媒体动画网站AnimeTaste就曾发起过多次集体动画创作项目,并产生出了如《嘿!!!大椰子》(图2)和《GoGoGo》等非常有趣的动画作品。这些动画采取了“网络接龙”的方式创作,由十几名业余动画师和大学生联合完成,作品包含了剪纸、实拍定格、手绘漫画、文字拼贴和矢量绘画多样性风格,充满了实验性和年轻人的朝气和冲动。这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动画的制作方式很好的诠释了新媒体动画的概念和优势。
从观众角度上看,新媒体动画往往针对的是网络、手机、iPad等“私媒体”,也就是个人观影的媒体。因此,更个性化、成人化的内容也可以成为新媒体动画的表现所长。更具风格和个性的动画也会受到观众欢迎。例如,美国喜剧中心制作的Flash+剪纸摆拍动画《南方公园》,经过5年的人气积累,目前已达到15季几百集的规模。而网络热播动画剧《欢乐树和他的朋友们》(2000)也达到了193集。国内网络动画剧如《哐哐日记》和《泡芙小姐》也有着超高的网络点击率。《泡芙小姐》的第1季自2010年播出以来,仅在优酷网上的点击率就达到了450万次。这些动画的网络收视率证明了新媒体动画的潜在优势。
从传播角度上看,网络的交互性能够让更多的观众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画类型。而网友对网络动画的评论、吐槽和跟帖,也往往会激发创作者更新的灵感和思索角度。从企业发展角度,新媒体动画的传播模式更加节省、销售渠道更加多元、播出渠道更加广阔。动漫企业不仅可以借助网络、微信、微博的互动营销来扩大宣传,还可以通过动画衍生产品和周边产品的网络营销,使动画品牌走向市场。近年来,许多动画品牌形象如兔斯基、悠嘻猴、绿豆蛙、张小盒等都是从网络表情动画走向市场的成功范例。如“张小盒”出道5年来,该动漫形象的周边产品已经“全面开花”,甚至包括了实体经营连锁如咖啡概念店、餐厅、奶茶店和面包坊等。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效应,通过创办网站、社区、儿童乐园、在线游戏等实现良性循环也是网络企业淘米网的发展战略。借助儿童网络社区和网络动画《摩尔庄园》,淘米网的知名度和儿童产品销售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篇9
[关键词] 日本动画 外来题材 改造方式 最游记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15
日本动漫取材非常广泛,除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还广泛取材于外国文化,如作品《七龙珠》、《最游记》均取材于我国名著《西游记》。日本是保守与开放并存的国家,它非常善于吸收其它国家的文化,同时又十分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日本动漫积极引进外国优秀动漫作品,但并不奉行“拿来主义”,而是从日本文化的视角对这些作品进行解读和改造,从而使之和日本本土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下面就以日本动画片《最游记》为例,从动画运作方式、故事改编及人物造型特点的角度来分析日本对外来文化资源的本土化再创造。
一、市场导向的动画运作方式
日本动画一直都很注重动画的商业化,可以说,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是开启日本动画商业化的一把钥匙。早在1952年《铁臂阿童木》最初是以漫画的形式出现的,由于深受观众喜爱,在1961年的时候手冢治虫的虫制作公司将其“动画化”,这种由人气漫画改编成动画的模式在日本动画作品中也屡见不鲜。《铁臂阿童木》也是日本第一部电视长篇动画,从它诞生起,就确定走商业化的道路,其海外出口及形象衍生产品开发战略带来了相当大的收益。
日本动画的商业运作模式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动画片《最游记》中也得到了体现。《最游记》是由日本现代女漫画家峰仓和也创作的漫画,并于1997年开始连载的,由于漫画人气很高,在1999年的时候推出了首张DRAMA CD,2001年发表《最游记》小说版本。总之,自漫画《最游记》出现以后,各种不同版本的动画以及小说,音乐剧,游戏开发就没有间断过,这也足以证明《最游记》在商业上的成功,既然是商业运作理念下的创作,必然在故事内容和动画制作上有它自身的特点。
二、将熟悉题材“陌生化”的再创作
时代不同,人们的审美口味也是不断变化的。《最游记》漫画连载开始于1997年,这个时候,受众更倾向于接受富有娱乐性,有现代感,新鲜感的作品。峰仓和也在《最游记》的创作中融入了很多日本民族元素和一些现代元素,以此来表达新的主题思想,适应新的受众审美需求。她没有完全按照原著《西游记》的故事编排,而是大胆得对熟悉题材进行陌生化的处理,给观众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情节,可以说几乎完全颠覆了原著中所描写的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内容。
《最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不再是为了去西天取经而取经,而是在人妖共同生活的桃源乡,为了防止妖怪异变,阻止牛魔王复苏重生,捍卫桃源乡的和平。三藏接受三佛神的命令,才带着过去的同伴――悟空、八戒和悟净前往西方“天竺国”。桃源乡本来是人类和妖怪可以和平共处的一个地方,但是由于玉面公主想让牛魔王复苏,导致桃源乡的妖怪们发生异变,破坏和平,使世界失去平衡。于是三藏一行人前往西域寻找原因,并阻止事情的恶化,从而想要恢复桃源乡的安宁与和平。如果说原著《西游记》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魔幻的神话世界,那么《最游记》则给我们重新演绎了一个虚幻与现实生活交融的故事。动画片中故事情节添加了很多现代元素,如三藏手中的“升灵枪”,原著中三藏的坐骑“白龙”现在却可以变成吉普车,由悟能驾驶等。《最游记》在故事题材上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情节的设置上多个主题元素交织在一起。除了表现他们在途中一次次地与妖怪作战之外,也还有别的情节,比如互相调侃、娱乐休闲等,并且每个人的性格也是多元的。
日本向来重视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最游记》(第一部)第二集中有一段对白,观世音菩萨回答为什么让三藏师徒四人走陆路而不走空路时说:“为了完成真正的目的,现在他们四人的实力及团队精神都非常缺乏,如果当做是加强训练的话,让他们做辛苦一点的旅行也是不错啊。”这种将熟悉题材陌生化的改编方式,借助《西游记》的知名度的同时,又融入了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现代娱乐元素,从而使整个影片更有真实感,更加迎合了大部分观众的审美情趣。
三、个性而现代的漫画风格造型
《最游记》对三藏、悟空等主要角色的塑造上也融入了日本本土化特色,使人物性格更加多元化,也完全颠覆了原著《西游记》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比如,《最游记》中的孙悟空不再是神通广大、机灵聪明的“齐天大圣”,而是被塑造成一个整天嚷着“肚子饿了”的少年,甚至还有点“头脑简单”,经常被悟净称之为“猴子”。妖力制卸装置卸下之后,悟空的头发和指甲就会变得很长,完全失去理智,甚至会变成杀人狂,一旦戴回金箍后又会丧失之前的记忆;猪八戒由那个好吃懒做又好色的老猪,转变成为一个温文尔雅且沉稳大度的知识青年形象,并且长得一张白面书生的脸;沙僧则是人类与妖怪生下的禁忌之子,是个半妖,“痞气”十足。爱好玩麻将、嘴上还叼着烟,美女和香烟是他最大的爱好,平常行动不拘小节,在片中经常被悟空喊作“色河童”。而且老是喜欢和同伴对着干。同时他又爱打抱不平,有着豪爽的一面;三藏也不再是凡事以慈悲为怀的僧人,相反 ,“去死吧”、“杀死你”这类的话可以说是他的口头禅,时而会破口大骂,时而枪声大作,必要的时候会念魔天经文来化解危机,他脾气非常暴躁,也爱抽烟,非常冷漠。升灵枪是他的常用武器,枪法奇准,还有“魔界天净”的绝技,且威力非常强大。
在日本改编的动画片中,可以说除了名字,这些主要角色的外貌及其性格特征与原著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这些个性十足的人物形象的性格不仅仅是靠故事对白体现的,其人物造型也极具现代感,在风格形式上将欧美画法与中国的白描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的特点。悟空长着一双金色的眼瞳,咖啡色的头发;八戒有着漂亮的碧绿色眼睛,还戴着眼镜,深褐色的头发,经常穿一件深绿色的中式外套,白色长裤,这些外形特征都反应了八戒的温柔与稳重;悟净最显眼的就是红色的头发和眼睛,左脸颊上还有两道细长的伤痕,经常穿一身很酷的衣服,脚蹬一双靴子;三藏除了紫色的眼睛,金色的头发以外。最有特点的就是其衣服的设计:白色的法衣,里面是黑色无袖的紧身衣,双肩上有经文,脚上穿的是双木屐,嘴上经常叼着香烟。从造型上看,峰仓和也的动漫作品有点“颓废”风格特色。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物的外型设计和角色内在的性格都是相吻合的。一个是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开枪的三藏,一个是整天叫嚷“饿死了”,看似傻乎乎的悟空,还有整天叼着烟卷,自称是“流浪的女性崇拜者”的悟净。这些人物看似很“颓废”,但是每个人又都有着自己的理想。虽然影片中很大部分时间他们四人整天喋喋不休,互相吵架。但是关键时刻,却又异常团结。他们四人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师徒,不如说是朋友关系,这些都体现了日本的集体主义和平等主义。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最游记》借助我国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人物的“名气”,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是宣扬这种对我国名著的“颠覆性”的改编方式,也不提倡“恶搞”式的改编名著等文学作品,更不赞成全盘“日本化”。日本动画创作中那种既坚持自己民族文化又大胆吸收外国经典的思想以及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的创作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国动画产业要想发展,就应拓宽创作思路,从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出发,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相结合,创造动画“品牌形象”,创作出更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徐振东.经典动画赏析[M].第1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高晨.《〈西游记〉在日本动画中的变异》[D].贵州师范大学.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 李笑寒.《日本动漫创作中的中国传统文学题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周海清.中国动画形象创作与本土文化传承创新[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2)
[5]符瑞.中国动漫的发展空间与方向――与日本动漫之比较[J] .科技信息.2011(16)
作者简介
陈新荣,女,1985―,山东聊城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动画学、教育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篇10
论文摘要:动画片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的内容,题材非常广泛,但怎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动画造型把传统人物画的精髓融入到动画角色设计中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动画角色设计的概念和功能
动画角色设计是以绘画造型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形象的主体造型和空间造型。由于动画艺术的高度假定性的特点,动画角色造型可以充分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又可以借助幻想、想象和象征来表达创作者的理想和愿望。因此,动画角色造型比一般的影视造型更能深人人心。
迪斯尼动画之所以长盛不衰,与其动画人物优美、柔软、流畅的动作是分不开的。也正是优美、柔软、流畅的动作,使得一个个相对来说造型简单的角色变得活灵活现。经过80多年的探索,中国动画的创作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外动画的大量引入,中国动画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外动画形象在中国年轻一代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是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如何在新世纪使中国动画片获得更好的发展,抢占国内市场并走向世界,是动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二、传统人物画与动画角色设计的结合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中国动画产业虽然从计划经济进入到了市场经济的时代,但不仅未出现应有的繁荣,相反却走入了低谷。从客观上看,体制、政策、市场,与中国动画发展缓慢密切相关。体制问题:我国动画产业长期受体制问题的困扰,制定规章、实施管理的部门与受管理的企业没有脱钩,造成不充分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发挥不了作用。政策问题:我国一直没有针对动画产业的发展制定整体或远景发展规划,动画业发展十五规划至今还未出台,没有设立专门的动画监管部门,没有整套适当保护、扶持的举措,对进口动画片的播放管理不到位等。
三、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意象造型
从历史的发展看,代表东方体系的中国人物画,其“形神论”深刻地提示了意象造型的内涵。“传神”是我国人物画的优良传统。
我国的意象造型在历代画家的探索实践中总结一整套独特的程式方法。这些表现程式是从对象形体结构出发,对对象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后,经过主观提炼概括、规范化的结果,它是带有规律性和节奏性的高度成熟的表现手法。例如我国山水画中各种皴法、点法和描法都是画家从表现对象中抽象出来,它来源于对象,又还源于表现对象。它是画家表现对象的媒介,又是画家抒发感情有载体。
四、动画角色设计中的意象和意象造型
要创造有个性的意象造型,不但不能排斥写实造型能力的培养,相反还要强化各种造型意识。经验表明,写实能力的掌握是意象造型的重要基础。目前中国人物一方面仍然要加强写实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人物画从生活原形到意象创造的研究和总结,学习传统人物画过目不忘的默写能力、大胆夸张、概括的能力、自由描绘形象的能力。
我们要敞开胸怀去感受、去研究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种思潮的造型观念。我们不但要在西方古典艺术中研究其美学价值,更要研究l9世纪以来西方立体主义、结构主义、表现主义等抽象绘画形式,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形态抒情性”绘画的造型。
由于人的情感千差万别,审美取向无限多样,意象造型从似到不似之间又有极大的宽容性,这给画家留下驰骋艺术才华的广阔窨。新的审美领域不断拓展,意象造型的创造必然呈现千恣百态、多元化的崭新局面。它可以是“以形写神”强调相对“形似”的象形法,这种象形法应以抓住最能反映对象整体特征的部分予以刻划、创造。强调“写意”人物画,决不能忽视意象造型,固定的开头永远是绘画的基本内容。在人物画中常以某历史人物来象征某种人格、寄托某种思想和情怀等。总之意象造型不是肉眼看到的客观对象,也不是模仿对象,更不是模仿历史已有的陈迹,而是创造有审美价值的造型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