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1:2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类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类专业论文

篇1

通过平时对学生们的调查发现,同学们对自己所学的建筑类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的认可度非常高,虽然这是好事,说明同学们的专业忠诚度非常高,也说明同学们专业技能都非常高,希望可以学以致用,能够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2013年时,曾有一家石化背景的监理企业来我校进行招聘,需要20名将来从事监理岗位毕业生,但是由于学生对专业对口的过分苛求,没有人去应聘该企业,导致该企业此后再不来我校招聘建筑类专业学生,而同时,该年最后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在毕业前,有几名同学无奈下加入了一家房地产中介机构,从事二手房的销售工作,他们最初觉得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比较失望,可是经过近一年的工作,他们非常适应现在的工作岗位,月收入甚至达到万元以上。通过以上实例,充分说明这种受局限的就业领域不光不能提高同学们的就业质量,还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取向,从而使他们错过很多的黄金就业机会。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作用,将这些先就业再择业,虽然不从事本专业工作,但是在其他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毕业生事例讲给同学们。同时,结合我校的石油石化行业背景,找机会给同学们介绍石油石化行业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推荐他们到油建、电建、水建等相关行业从事与专业相关或不相关的各种工作。通过近2年的实践,我校建筑类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有很多走向了房屋销售、化工企业车间工作、石油石化销售岗位等非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不同的成就。

二、做好日常就业指导

由于就业工作时间比较集中,往往会造成我们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存在突击性,存在临时抱佛脚、现上轿现扎耳朵眼的情况。导致同学们面临第五学期的应聘缺乏紧迫性,缺乏热情,从而影响就业工作效率,错失好多的就业机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除了前边介绍的就业指导的固定措施外,还会在每学期都给大二、大三的同学找往年的毕业生进行工作经验介绍和现在的建筑行业现状,为他们传授成功的就业经验,也为他们推荐就业岗位和优秀的用人单位。我们每年还会多人次的派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或往届毕业生工作单位等企业进行调研和毕业生推荐,也会请企业的管理者或者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来学校为毕业生介绍应聘技巧和人事政策等就业指导相关内容。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种多元化的日常就业指导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极大的提高了他们找工作的热情,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保持了我们系的就业率与往年持平,就业质量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三、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

篇2

关键词:高职学院,户外写生,教学尝试

 

一.户外写生在高职学院美术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户外写生是艺术类及所有相关专业学院所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涵盖风景色彩写生、生活速写、素材收集、摄影、创作练习与构图练习等。户外写生不仅仅是色彩风景写生课,也不是单纯的速写课,它是学生搜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是理论与实践、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是培养合格美术人才专业技能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不可否认,对艺术创作来说,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户外写生课,就是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感觉,去观察自然,到生活中去感悟生活,为学生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大的空间,引导学生逐渐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培养学生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高职学院美术类专业户外写生教学的现状

根据高职学院教学大纲的要求,户外写生课程在整个基础课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一般被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在基础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课程之后,衔接二、三年级的专业课程。以往的户外写生课教学主要以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为主要内容,重点研究色彩风景写生的技能技巧,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专业特色,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特征不明显。硕士论文,教学尝试。笔者认为,作为高职学院的美术类专业,目前我们的户外写生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沿袭原有绘画专业的教学模式

美术类专业的基础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沿用工艺美术教育的模式和体系。所以目前的户外写生课程在相当程度上沿用了纯绘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户外写生课以风景写生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透视规律的认知,运用色彩色调描绘、塑造形体和进行空间关系表现的训练,水粉技法的应用训练,构图能力的训练,观察力和表现力的培养。通过风景写生的学习,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能够运用水粉画的干、湿等画法,以及不同的色彩与色调塑造、表现各种形体及其空间关系,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物象的能力;从取景构图、色彩关系方面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但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角度来衡量,传统的风景写生课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即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的作用和效果不大。对于高职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来说,美术类专业的户外写生课,除了通过传统的写生训练,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准确的描绘能力以外,还应加入新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学院以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专门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硕士论文,教学尝试。高职学院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高职学院的美术类专业,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和其他学院的美术类专业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户外写生课的教学中应突出高职学院的特点,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着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应从学生具体的专业方向出发,教会学生有取舍地搜集资料,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实战能力。

(三)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

我院美术类专业主要包括平面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艺术设计及影视广告设计。目前的户外写生课教学对于所有专业的学生大多采用的是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基本相同,主要突出的是一般性的写生问题,诸如风景写生的基本规律、基本构图的训练,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得不够紧密。这也是大部分高职学院户外写生课教学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户外写生课以色彩风景教学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环境的构图能力,理解在自然环境中的光与色彩的关系等,主要还是从纯绘画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色彩绘画能力。这种教学内容更适宜于专业的艺术学院,对于培养以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学院来说,户外写生课的教学内容应有所改革,应该把基础的写生能力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户外写生课在具体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组织形式有待改进

由于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多是沿用原有绘画专业的一套模式,这样下去会影响艺术类各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影响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正常接轨,学生在两套观念前也会不知所措。所以要针对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对基础课程中户外写生课训练进行新的探索,重新定位。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及手段上都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内涵。如在学院美术类设计专业的“户外写生”专业教学中,就要突出“设计”的内涵。设计教学应强调的重点是创意,创意是设计的灵魂,也是对基础课教学方向的定位。教学中,通过对视觉语言基本元素的理解,以感性而丰富的客观物象为出发点,以个人主观意念为表现目的,使学生尽快地从考前训练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对色彩进行再认识,养成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设计素质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创新意识的培养。硕士论文,教学尝试。

三.美术专业户外写生教学的尝试

我院对艺术系2006、2007、2008级学生的户外写生课进行大胆的尝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的户外写生课进行改革:

(一)户外写生教学方法的定位

户外写生在各高职学院的绘画基础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基础训练课程。户外写生课程训练应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方向,适应培养现代美术人才的需要。使专业教学更能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更能与社会需要相呼应,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是各高职学院相关美术系部基础课教学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在户外写生课教学中,我们应突出高职学院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不同专业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也相应地有所侧重。如对于设计类专业的户外写生课应强调“设计构成”的元素,如形体构成元素,色彩构成元素,这样就相应地要求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对于画面的组织和控制要更有理性,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表达对象,这样学生就能从对自然的模仿中释放出来。对于色彩风景写生要以分解色彩的色块、色点来表现,并且色块、色点的大小有变化,形式多样化。硕士论文,教学尝试。风景速写,主要以点、线、面的构成形式来表现自然,其用线可以分为竖线、斜线、折线等多种样式。硕士论文,教学尝试。如将房子、草垛等概括为点,将田野、天空概括为面,将道路、远山等概括为线。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户外写生课教学应突出装饰性造型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地从光影与空间中走出来,追求平面、简洁、含蓄、夸张、变形和抽象,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表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户外写生课教学中,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解决用快速的方法记录和表现的能力。课程以风景写生为主,调整后以现代建筑风景和特色民俗建筑或室内陈设速写为主,表现手法上从水粉色彩画改为水粉、水彩淡彩画为主,这样的调整使教学对快速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对素描、透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承继性,对于快速表现技法课程具有很强的支撑性。户外写生教学的同时还要吸收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新的教学思路、不断创新,把新的知识和方法贯穿到整个专业教学中去。允许学生在写生中见仁见智,充分自由地表达想法,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特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

(二)户外写生的教学准备

一谈到户外写生,首先要考虑写生地点的选择,因为户外写生教学是在具体的写生点进行的,而教学大纲在这方面并无具体规定,又缺乏规范的参照物,户外写生中有关地点的选择、教学的安排,一直都难以规范,易出现随意性。从美术类各专业特点来考虑,写生地点应因专业而定,如影视动画专业写生练习地,无需追求太多的奇山异水,教学写生的重点是集贸市场、街头巷尾、车站码头、公园和民俗风情集中点;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是色彩能力与构成要素及风土人情的训练和表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教学重点是以表达物体的基本特征、组成内部空间、建筑特色为主,强调形体透视变化规律;而影视广告专业把重点放在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摄影素材的收集上,在户外写生过程中,注重不同环境、不同光线的艺术语言表达。

我院艺术系经过实地考察,在福建的武夷山、太姥山、平潭岛,江西的婺源、三清山等地长期建立了户外写生实践基地。硕士论文,教学尝试。这些固定基地的建立,使得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写生,教学也就能进行得更加顺利,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完善写生作品考核标准

在户外写生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定期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完成好作业。写生结束后,各写生基地要有户外写生教学总结,各专业学生举办户外写生作品展览。让学生整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根据写生的感受与体会,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小幅的创作,以展览的形式向学院汇报户外写生的成果,同时教研室要认真组织,严格对学生写生作品进行综合评定。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户外写生的思考和认识。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检验,为户外写生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户外写生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高职学院的户外写生课要有自己的特点,既包括传统课程的要求,还应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才能在户外写生课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翁诞宪.油画风景[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2.

[2]宫六朝.水粉风景教学问答[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

[3]孙文忠.浅谈山水画的写实性[J].新美术,2001,3:84-87.

[4]马英,李玲玲.建构完善的建筑专业课程设计评价体系[C].2002.

[5]周岩.构图概念与构图分析[J].中国美术教育.2002,1.

[6]范杨.写生写性放笔直取。[J].美术观察,2002,2.

[7]张新权.思索与实践[J].美术观察.2003,3.

篇3

论文摘要:专业特色建设,对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增强社会竞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建筑类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专业特色,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建筑类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十多个本科专业合并而成,可见该专业的涉及面相当宽广。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指出,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在这样一个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各个高等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扬长避短,制订针对性更强、更切合实际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十分必要。我们在进行多次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力求突出特色,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站有一席之地。

1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也应多样化。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属于一般本科地方院校,根据我院战略发展纲要及人才培养规划,确立“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在学院办学定位前提下,我们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宽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实验室成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

2就业目标

比较重点院校,我院学生的入学成绩显然较低,尤其高等学校扩招以后,进入我院学习的生源质量进一步降低,如何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经过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全国大大小小的IT公司、弱电公司、设计院等部门,大多数学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因此就业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这样的就业目标,我们对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出进一步调整,基本要点是:强化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增设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依托我校与建筑相关的专业,设置智能建筑专业方向;开设其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别强调电子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科技比赛。从而扩大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

3专业特色建设

处在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3.1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的设立

建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它的专业特色,我们认为应紧紧依靠建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设立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1998年我们在9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如表1所示,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基本成熟。智能楼宇控制(既楼宇自动化系统)属智能建筑范畴。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综合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电气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建筑物成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办公自动化功能和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建筑。实现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系统称作楼宇自动化系统(或称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简称BAS)。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含义是将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适应了现代建筑电气行业的迫切需要,满足了建筑电气行业中从事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物业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近几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且大部分学生被分配到建筑行业。

3.2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工程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特征是“能设计、会操作、懂管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除了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根据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整体优化实验教学选题,重组实验教学,增加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从实验中领略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设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其中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涵盖:《ComputerControlTechnology》、《DSPTechnologyandApplication》、《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实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涵盖:《智能建筑设备》、《安全防范》、《电气控制与PLC》、《电缆电视技术》、《智能建筑及小区总体方案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同时,由学生参与组建我院“智能建筑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智能建筑实验室”已正式批准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样,其它信息类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增加相应的综合实验课程。

(2)因材施教,以“优生导师制”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为加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挑选优秀学生,创建各种人才创新基地班,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程型)的老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些科目,或直接进入老师的科研课题组,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进行特色培养,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信息类人才培养领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由于采取因材施教,近年来,我们取得如下成果:培养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二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安徽区二等奖一项”、“西蒙杯征文竞赛(智能建筑)二等奖一项”、“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银奖一项、铜奖一项”。

(3)开设综合课程设计,体现职业培训技能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工程师,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师。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在原有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开设部分综合课程设计。如电子信息专业开设信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和智能建筑综合课程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覆盖工程训练的各个环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调试,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既培养工程能力,又积累工程经验。职业化素养训练应训练学生工作的规范性,综合课程设计引入一定的工业界规范与标准来进行学生职业化素养训练,同时,包含一定数量的符合工业界需求的辅助工程工具的使用训练。

4结语

我们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信息类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是我院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有用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体现建筑内涵,是建筑类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是其它类型的高校无法比拟的,是电子信息与建筑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的具体实现。它所培养人才,将会占领它所独有人才市场。

参考文献

[1]陈怡.教育本质和通识教育.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年会论文集.2005.

篇4

关键词 区域经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2-0013-05

服务区域经济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职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是高等职业院校发挥服务区域经济职能的重要前提。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苏城院)成立于2006年,8年来学校从江苏区域经济特点出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目前基本形成了满足区域经济要求且相对稳定的专业结构。

一、苏城院专业设置状况分析

(一)专业设置及变动

苏城院2011和2012年招生19个专业(其中,有一个专业分两个方向),2013年招生23个专业(其中,有一个专业分两个方向),增加了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环境工程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物联网应用技术5个专业,停招了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从专业分布来看,苏城院的23个专业中,没有明确指向第一产业的专业,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有7个(其中,建筑业4个,制造业3个),占比30.43%;明确指向第三产业的专业14个,占比60.87%;其他专业2个,占比8.70%。

(二)专业招生状况

2013年苏城院23个专业共招生1964人,比2012年增加了291人,增长率为17.39%,在生源趋紧的条件下,招生人数的增加显示苏城院获得了考生与家长的认可,办学声誉进一步提高。

在2013年招收的1964人中,从专业指向来看,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800人,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40.73%;明确指向建筑业的招生人数为697人,占比35.49%;其余为指向制造业,占比5.24%。而2012年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587人,占比为35.09%;明确指向建筑业的招生人数为440人,占比26.30%;其余为指向制造业,占比8.79%[1]。苏城院招生专业及人数在第二产业内的分布情况见表1。

第三产业是一国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部分,国家统计部门将第三产业划分为14个产业开展统计。苏城院的招生有14个专业明确指向第三产业,共招生838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42.67%,苏城院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共涉及8个行业,具体行业分布见表2。

通过表1和表2可知,2013年苏城院的业设置中有60.87%的专业指向第三产业,但这些专业的招生数只占该年度苏城院招生数的42.67%;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虽然只有7个,占比30.43%,招生数却达到40.73%,并没有明显的向第三产业倾斜。

二、区域内专业设置状况比较分析

(一)总体分析

至2013年江苏省共设立高职高专院校82所,基于2012年的招生数据分析苏城院专业设置与招生数分布的合理性。

由于全省招生数据过于庞大,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单用2012年在宁高职高专招生院校的招生数据与苏城院2012年的招生数据进行对比,具体数据对比见表3。为了更好地看清苏城院分行业招生占比与在宁高职招生单位分行业招生占比的差别,制作图1。

由表3和图1可知,苏城院与在宁高职招生院校分行业招生比例分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部分行业存在放大和收缩,体现出苏城院的专业设置与招生相对集中,利于做大做强相关专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明确指向建筑业专业招生数占比远远高于建筑业产值占比,这和2000年以来持续十几年的房地产热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结合表3发现,在宁25所高职院校面向建筑业的招生总体趋热,招生占比为11.59%,远高于建筑业6%的产值占比,而苏城院面向该行业招生占比又远高于在宁25所高职院校面向建筑业的招生占比水平。结合表1发现,这一趋势在2013年进一步加强,招生占比高达35.49%,蕴含较高风险,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业的降温,建筑业将会受到冲击,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二)分专业招生数分析

苏城院2012年招生的19个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前10个专业,见表4。其中,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会计专业是在宁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最多的前5个专业。

分析表明,苏城院的专业设置与专业招生数分布与在宁高职院校总体招生数分布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的个性一面,反映出苏城院已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对表4的数据分析发现,2012年苏城院明确指向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招生占比明显低于对应产业的产值占比,体现出对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的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结合表3发现,整个在宁高职院校对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人才培养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对比表2,2013年苏城院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弱化,批发零售业的人才培养力度有所加强。

(三)新增专业分析

2013年,苏城院新增了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环境工程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从区域内来看,新增的环境工程技术在南京高职院校中属首次开设,其余4个专业其他高职院校均有开设,不属首设。同时,新增的5各专业招生状况并不理想,具体招生情况,见表5。

在宁高职院校2011-2012的招生数据表明,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招生数持续增长外,其余3个专业招生数都在减少,考虑到2012年与2011年相比,招生总人数有所下降,可以认定除电子商务外的2个专业的招生情况基本稳定,苏城院新增专业区域内招生情况见表6。

对比表明,苏城院新增的5个专业在区域内招生状况基本稳定,专业本身社会认可度没有问题。

三、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分析

(一)总体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能否较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是检验高职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苏城院的专业设置结构与江苏区域经济结构对比,见表7[2]。

为了更清晰地把握苏城院专业设置与江苏省区域 经济的吻合度,制作图2。图2显示苏城院招生分行业占比与江苏省区域内分行业占比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苏城院的招生分行业占比与区域经济结构基本吻合,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苏城院作为一个招生个体的理性选择,毕竟一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可能涵盖区域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

(二)新增专业与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吻合度分析

江苏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6个产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具体增速见表8[3]。

2012年,面向第三产业的投资获得大幅度增长,全年服务业投资增长21.4%,在15个服务业行业中,投资保持增长的有14个,其中,金融业增长7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7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63.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50.3%。

苏城院2013年新增的5个专业,环境工程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等2个专业的新设,是苏城院从自身办学条件出发,对区域内制造业增长而产生人才需求的应对;软件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增设体现了对第三产业增长的关注。

四、结论与建议

分析表明,苏城院在近8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稳定且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结构,一些专业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重视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建立比较有效的专业增减机制,新增专业契合经济的未来发展;重视考生与家长的专业需求,能够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办学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重视与其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差别化。但也存在对制造业专业与人才培养重视不足,面向第三产业专业实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新设专业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一)结合自身特点构建重点专业群,提升专业竞争力

苏城院的专业设置已经面向第二、第三产业18个行业中的10个行业,专业门类比较广泛,存在的问题是专业竞争力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专业招生人数的分布不均。

1.发展制造业类专业群,提高制造业人才培养能力

学校应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区域经济特点,构建重点专业群,提升专业竞争力。如,可以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上构建自动化生产专业群;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基础上构建化学与化工类专业群,进一步可发展生物制药类专业群,提高学校对江苏区域内产值占比高达41.40%的制造业人才培养能力。

2.跨系部整合,发展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群

苏城院目前设有传媒艺术系、城市科学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财经系、外语系、公共管理系等7个系及公共课管理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师资资源丰富,专业背景多样。学校应该打破系部之间藩篱,构建面向第三产业的跨界型专业群。如,构建有财经系主导,跨越多系部的市场营销专业群,与建筑工程系共建房地产营销专业,与城市科学系共建化妆品营销专业,财经系可自主开发金融与理财产品营销专业等。构建以传媒艺术系主导的艺术设计专业群,包括艺术设计(装潢设计、园林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广告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

(二)扩大招生规模,构建合理专业招生结构

苏城院目前有两个规模较大的专业群:一是建筑类专业群,2013年招生697人;二是物流管理专业群,2013年招生615人。两个专业群的招生总人数占学校招生总人数的66.80%。这样的招生结构压缩了其他专业的生存空间,其他14个专业的招生总人数为652人,只占学校招生总人数的33.20%,平均每个专业招生46.57人。

苏城院受办学条件限制,招生规模一直不大,使得专业招生结构调整空间不大,存在做大做强专业及专业群与风险过于集中的矛盾。但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可以扩大专业招生结构的空间,培养出若干实力强大的专业群,专业招生结构也将会趋于合理。

(三)加强招生宣传,提高学校及专业的知名度

2013年,苏城院虽然完成了招生总计划,但有多个专业没能完成计划招生数。这些专业近几年在专业、师资等方面建设成果丰硕,而2013年的招生却意外滑坡,主要原因在于招生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苏城院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在各市开展的现场招生宣传,并建有招生网站。但是,这两种传统的宣传手段显然不能满足考生与家长对学校专业的认知需求。在招生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用的网络推广工具,宣传学校及专业;同时,也要广泛关注网络中关于学校及专业的问题及反馈,在网络中树立学校及专业的良好形象。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研究》,编号:12SEW-Y-023,主持人:徐永兵)

参 考 文 献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篇5

论文摘要: 针对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高职建筑类专业的课程特点,以及其强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作者对《建筑力学》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从改革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上作了一些改革探析,力求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建筑力学》是一门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在建筑专业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为进一步学习建筑的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力学基础,同时也为以后实际工程中提供必要的基本力学知识。其教学改革内容应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技术职业教育。鉴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自身的特点,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考核方法方面,提出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改革的首要内容是教材的改革。《建筑力学》课程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整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部分知识,知识点多,教授难度大,许多高职教材基本上都是本科多学时教材的一种浅化、精简和压缩,对学科的理论体系考虑较多,而对专业的需求、后续课程的关联性、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考虑较少,这就需要根据高职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和专业要求的方向性、针对性选择内容,精选教材内容。在《建筑力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强调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重点突出应用。具体来讲,对于公式只讲其来源和应用条件,不详细讲甚至不讲其繁杂的推导过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式的应用中,教学内容应该剔除繁琐的推论,删去理论性强而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的章节。对于后续课程涉及力学知识的内容不在课堂上讲授,鼓励感兴趣的同学通过自学方式去拓展视野。《建筑力学》教材内容应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计算分析为手段的中心内容展开。讲授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让学生感觉它有用,而不是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很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强调因材施教,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为宗旨。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用集中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转贴于

2.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建筑力学》不同于数学等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且工程应用性强。在教学中,应注重引进工程案例进行讲授,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枯燥的知识蕴于案例设计之中,学生可以获得形象、逼真的表象,从而更容易理解、接受所学知识。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把感性知识变为理性知识,这比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大量的结构破坏事故图片和事故分析穿插在教学中。使学生懂得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离不开《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果不懂力矩平衡的要求就会造成阳台倾覆,不懂梁、板的内力分布,错误的配筋,就会引起楼梯折断、楼屋盖坍塌等。在从刚体静力学到杆件变形体力学,以及超静定结构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介绍建筑结构形式在这些力学理论建立时期的现状,以及后来的发展。例如,在讲到静定梁的内力计算时,就以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中结构计算简图的建立及内力求解说明其实际应用;在讲到静定桁架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和其内力计算方法时,分别以木屋架、钢屋架、组合屋架等为例分析不同矢高比和不同的桁架形式中荷载在上下弦杆和腹杆中的传递。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实验教学的目的,在配合理论教学之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教学在力学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应配备和教学配套的力学实验室,让学生有时间实际动手操作,从实验中学习和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条件。实验室必须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操作。通过实验,学生得到第一手感性实验数据,经老师的启发和讲授,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会明显提高。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仍以分数评价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存在诸多弊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可结合课程性质尽量将评价角度、评价阶段及评价方式多元化,全面考核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并对其作出正确评价,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鞭策、激励作用。

四、结语

高职《建筑力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不断摸索和探索的过程,应本着“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在不同时期或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时,教学方式需不断改进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翔.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8,34,(2):206-207.

篇6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学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46-02

智能建筑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被称为发展极快的新兴产业,智能建筑发展速度之快导致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教育部于2005年批准设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随着行业发展的迅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发展也很快,但由于专业创办历史不长,有此专业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深入探索[1]。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在智能建筑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急速上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专业以土木建筑为背景,以建筑物为载体,研究建筑物内电能的传输、分配、转换、控制、利用,以及建筑物内信息的接收、传输、处理、利用,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本专业使智能化融入到建筑当中,使节能融入到建筑环境当中,既涉及强电又涉及弱电,既涉及软件又涉及硬件。因此,涉及专业知识既包括建筑领域的建筑、结构、水、暖、电、管理等,也包括信息控制领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产品开发、调试等,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工程实践经历。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现状

2.1对口专业教师来源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年轻的专业,没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高校引入教师的一项强制要求便是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引入青年教师大多学习的是控制专业或者电气工程等相关的专业,没有土木建筑专业背景,新进教师需要较大力度熟悉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但大多数博士硕士引进之后,抱着原有专业不放,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当中,造成教师专业偏离现象。

2.2为评职将方向无关联的教学科研一起抓,精力有限,不利于教学进步

目前大多数院校评职考核标准都是科研量化,教研量化,主要看的数量和质量,参加项目的难度级别等,大多数教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这个专业处于熟悉阶段,所以很难在此专业发表出有见地的高水平论文,但评职心切,急于求成,往往还是在熟识的研究领域发论文,搞科研。以追求快速的论文、项目产出率,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利于专业的发展,使院校的专业发展速度滞后于社会专业的发展速度,

2.3实践能力不强

当前,大多数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各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毫无工程实践经验。近些年高校专业教师的引进首要看重的是学历学位,若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刚开始的几年,也是了解专业最具激情的几年,除了满足教学工作量,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历学位,而且继续深造的专业一定不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往往都是相关专业,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专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实践环节。即使博士生引进,也是直接进入教学,没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极为重要。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3.1从量化考核方面作出调整,加强教师专业意识

在职称评聘上应根据教师从事专业的特点进行考核,不应该一概而论。从事像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在考核时,可略放低科研门槛标准,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把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工作量,这样专业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促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教师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上来。

3.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可派专业教师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挂职锻炼。学校应积极提供便利条件,如企业挂职期间无需完成教学工作量,期间从事的工作可折合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确保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指标,踏踏实实从事实践工作,了解最新行业发展现状,确保所授知识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3.3从设计院、施工单位引入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带动学校教师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对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不必过多强调学历学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即使学历偏低也可优先引入,可主要考察他们在实践中的工程业绩,考察他们的工程技术职称。引入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应该先对他们进行教师培训,使其具备教师的素质,即可承担实践教学,也可承担理论教学。

3.4增强校企合作

增强校企合作,既可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有可请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到高校讲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发展迅猛,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到院校讲座,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了解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教学和科研具有实效性。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促进实践教学的最有效办法,也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接收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进入企业首要培训,投入很多资金和精力后学生可以独立工作了,但是基本也就返校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所以大多企业是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这就需要学校方面进行沟通,也需要政府针对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予企业响应的奖励优惠政策,以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顺利展开。

4结论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的发展极快的专业,需要专业教师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的发展应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既应考虑理论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波,冯增喜,于军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43-45.

篇7

我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理论知识讲到一定时间后学生的状态就不集中了,并且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当进行到实践内容时又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有时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逆向思维是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打开思路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那么,何不把实践案例提到理论讲解之前呢?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在讲解理论知识点时,学生就会把相应的知识对应到之前的案例中有的放矢,系统地学完该部分的理论知识后再把之前的案例拿出来实践,以巩固理论知识,如果遇到新的问题或者某部分记忆不牢固的情况,可在此补充讲解深化知识点,必要时可再次实践。经过几轮的理论加实践后,学生对以前很难掌握的知识点也能应用自如,并且记忆深刻,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倒叙案例式”教学法。

一、“倒叙案例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倒叙是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倒叙特点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方法。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在教学中应用倒叙能打开学生的深层记忆,让学生把知识记牢固。对于应用型课程来说就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建构主义者提出的许多教学改革设想当中被广泛采用的基本思路。

二、“倒叙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

传统类课程一般从教授理论内容出发而引出实例,对于理论内容以案例支持,属于传统的由“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但是设计类课程中大多数理论知识并不像理工文史专业那样内容复杂,设计类专业课程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内容占多数。因此,对设计类课程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应在教学中尝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课堂授课模式。 “倒叙案例式”教学法打破传统先讲述理论知识的授课方式,以倒叙的案例出现在课堂上。这种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基本如下:1.教师展示优秀的设计案例(实践感知)。2.师生共同提出完成该作品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有的放矢)。3.讲解、提炼、归纳设计作品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理性认知)。4.根据章节设计相应作业,启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掌握)。5.总结通过案例使学生自主理解的理论知识(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能力,使理性知识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发展)。6.教师针对学生实践当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惑进行系统的分析讲解(再认知)。7.学生再实践(巩固认识)。

以《3ds Max》课程为例,下表是3ds Max的授课安排。可以看出3ds Max是一门很典型的应用型课程,讲授课时与实训课时基本相同,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从而掌握技能,怎样运用“倒叙案例式”教学法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把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成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在授课前展现给学生看,告诉学生要想完成这样的案例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再开始讲授相对应的知识,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印象会很深刻,紧接着的实训课时就让学生亲自操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决,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各章节知识点都学会后,教师再引入一个综合案例,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系统流程,最终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倒叙案例式”教学法给我们的启示

设计课程案例的关键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精选案例,运用社会或身边实际发生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设计安排出紧扣知识点、贴近生活、易懂易操作且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倒叙案例式”教学法给师生双方创造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一方面,引入到教学中的材料更广泛也更契合实际,学生易产生共鸣,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激励学生自主、全面地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加关注专业新方向、新动态,多走进设计一线参与设计锻炼自己,把前沿带进课堂。

总之,只有教师成为本专业的专家型职业人,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岗位的准职业人。一位优秀的专业教师不仅能在专业课堂上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还应该成为学生就业前的职业指导师。这样的培养模式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实践—理论—实践”倒叙式课堂“案例教学”.新课程研究,2011(5).

[2]刘博佳.建筑设计类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

篇8

在现有的本科培养计划的基础上,修订后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并符合现阶段我国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分为第一课堂课程结构和第二课堂素质学分,第一课堂结构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将课内实验、上机、军训和第二课堂素质学分总共20学分计入后,总实践教学学分为5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8.3%。此次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我院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实施,效果很好,由于理论学时减少了,同学们更珍惜课堂上听讲的时间,同时同学们自己也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而积极的投身到实践中去。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手段的提高,针对此次培养方案所暴露的问题,将在下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时继续改进。

2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由于工程类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课时较多,基本一大半的课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推理,这一点对于理工类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乏味无趣的。特别是对于很多学理科的同学来说,更加擅长推理而非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手段改革的主要目标,具体的主要有:

1)课堂上介绍大量工程实例和学科前沿进展,通过工程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理论是未来参加工作的垫脚石,同时也让学生有了参与感,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兴趣。

2)借助新型教学手段及实践实验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知识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应用,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理解;同时,还可采用多媒体在课堂上通过动画演示、播放录像等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一些难以操作的实验过程,也可以将科研录像或照片在课堂上展示。

3)每一节课或每章节结束提出思考题,布置灵活的课后习题或小论文,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开展实践性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来讨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使学生体现教学的主人翁精神,从而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然后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对实验原理及理论依据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目的。

3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高校扩招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

1)师资队伍人数不足;

2)教师缺乏再教育及相关的专业培训;

3)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实纲里要求的新技术、新理念的实习内容,往往缺乏相关经验而导致实习效果与教学计划的要求相距甚远,目前负责实验教学的教师都是非本专业的非专职实验师。为此,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实践性、高素质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如下:1)建立有效的教师实践基地。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有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出现,作为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传达最新的信息和知识。目前,工程类专业的教师由于较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发展工程实践,鉴于此,相关高校应积极建立一些固定的工程实践基地,使教师在某一时间段内接受实践训练,积累第一手的实践经验,从而可以更好的使教学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2)教师的再教育、再培训是当务之急。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为适应社会,高校也在适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同时变动的是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变动,因此,教师要适应这种双向的变动,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接受再教育、再培训是提升师资力量的有效途径。3)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为此,应改革目前高校工程类教师教学任务重,设备、经费投入少等问题。4)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社会变化要求我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升级,教师要跳出传统的“教”的理念,转变为“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而不是只听,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才能够形成共识。

4加强设备、经费投入,确保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体现在实验和实习经费不足,加之实验室设备不能及时更换和添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此,我院再次加大实验室建设,包括实验条件的改善和实验设备投入,尤其是消耗性材料经费的连续投入,新增设建筑材料实验室和土力学实验室,新增添实验器材、设备等固定资产共计100余万元,购买教学软件PKPM,宏业计价软件。同时,为教研室增添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空调等设备。以及加强与企业合作创建实践教学实习基地。这些措施确保了培养方案中各个实践环节的完成。

5加强实践教学成果的考核

实践教学是工程类专业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认真实施实践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成果的考核,客观的给予学生实践成绩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也是将应试型教育转变为能力型教育的有效措施。故加强实践教学成果考核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走入社会,就要接触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如果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就会造成企业业务上的损失,也会使学生产生所学无用论,因此,在校期间一定要有适当的实践过程。稳定的实习基地能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信的走向社会。

7结语

篇9

Abstract: Now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will affect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future for the graduates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se mainly include weakening of the technology curriculum courses, lacking practical courses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weake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ackground to the graduates. These also resulted in the weakness of the graduates’ practical abilit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some reforms must be taken like providing more technical, practical computer courses for the students. We also need to make some adjustments on practice study and curriculum sett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requirements. So we should build a flexible and dynamic curriculum setting system.

关键词: 就业;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Key words: employment;engineering management;curriculum sett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13-02

0 引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各行业的大学生招聘就业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招聘人员减少的情况尤其明显,而对地方高校的就业影响就更大。从工程管理专业来看,企业的招聘数量和招聘场次都有所减少,与此同时,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专业对口,同时企业更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思维复合是目前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地方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时候,以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采取更加灵活、动态的课程管理。

1 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1999年我国建立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评估制度,截止到2008年底,已经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评估工作。这无疑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对教育的参与以及我国工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得到国际认可具有促进作用。

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从事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工程管理虽然有管理两个字,但是,并不是毕业后就一定从事纯管理的工作。国外工程管理的范畴主要是对系统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化学工程等广泛的管理运作;而国内的工程管理,大都集中于对土木工程的管理安排,也就是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具体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进行管理)。从学科设置上看,国外很多大学都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但这门专业往往是硕士学位的一门专业,它要求学生有工程类的学士学位或相关的学术背景。而在中国,这门专业往往被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土木工程学院,并且作为本科的一门专业。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为了达到所谓的“工程管理”,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学习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有关技术类课程,又要学习有关技术经济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造成了“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尴尬现状,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巨大差异和距离,导致在就业时,对将要从事的工程管理方面的技术知识有所欠缺,严重影响了就业层次和就业率。

1.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针对建筑类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即要求他们掌握有关工程施工的有关技术,又要求他们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很多学生到了工作单位,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要求。鉴于建筑类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求学的要求,不能跟上现有人才的需要。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有较强的实践性的专业,尤其是更应侧重于培养实际操作技能。目前,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中也有一些实践课程,如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但由于客观上的各种因素,难以形成较固定实习基地,多数实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实践量不足,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种软件的应用不仅仅是局限在OFFICE,还要求会应用较为专业的CAD、项目管理以及造价管理的软件,这就局限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能力。

1.3 从国内大多数高等学校目前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来看,一般都是在第7学期末由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选题,然后公布给学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在第7学期末或第8学期毕业设计开始前下达设计任务书,也有少数的学校在第8学期毕业设计进行时才给学生分配相应的设计题目。以上两种方式,学生基本上均处于被动的角色。这就造成了多数情况下,学生想做的题目,教师没有给出,而教师拿出的设计题目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基本上没有关系,因此,毕业设计本来这一最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却成了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而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大多数学生把毕业设计看成是“要我做”,从而在设计过程中一般也是应付了事[1]。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应付本科教学评估,在毕业设计中往往过分注重形式和规范的要求,例如,什么时间应该完成开题报告、什么时间应该完成文献综述、什么时间应该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应不少于多少字等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内在质量的提高,也忽略的学生的就业兴趣和方向。

2 对策

2.1 优化教学内容,加大技术内容课程的比例 从国内外的情况看,中外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论在平台课,还是在专业方向课上,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性,是纯管理专业无法相比的;同时,技术课程贯穿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它所实施的管理必须是基于技术之上的管理,没有技术作保障,管理就无从落地。实际上,现在的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进行重大调整后形成的。这次调整将原来的工程管理、房地产管理和投资造价管理等专业合并成工程管理专业,而将它们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下的三个不同专业方向。可见,工程管理专业与传统的管理专业是有很大的不同,它所涉及的技术内容较多。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量因素中,“专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之一,这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若是岗位和专业对口,更反映了学生将来适应岗位要求的潜力。虽然不能像土木类学生所学的课程完全相同,但是主要的技术课程应在课时和教学资源配置上应一致,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专业水平,以适应目前就业的形势。

2.2 建立实训基地,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实践、实习经历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相当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不少经历过求职的大学生也会反映“实践能力”在求职中起到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建筑类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实习过程中,他们得以提前体验职业角色,不仅积累工作经验,还可以积累社会阅历、锻炼人际沟通能力,为职业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此外,不少学生通过实践、实习,展示了自身的良好形象,直接获得了就业的岗位。

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广泛开展毕业生的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可改变过去单纯走马观花是的实习方式。通过现场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验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在课程教学实习的基础之上,还应注意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实现个人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2.3 运用现代技术,强化计算机应用课程 在建筑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日趋完善,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管理等方面,已开发出了不少应用软件,许多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已在使用各种辅助管理系统。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筑类工程管理毕业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培养的正是懂设计、会施工的管理人才,因而,对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强化计算机教学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加强提高教师队伍的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技术水平,安排有关老师参加建筑应用软件的学习与培训,以便更好的为教学和实践服务。

2.4 根据就业趋向,改革毕业设计 建筑类地方院校的工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大都是由指导教师选题,选题范围也局限于以往的题目和有关的应用图纸,技术方面也大都是工民建的内容。另外,我国为了扩大内需,计划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重点放在了铁路和基础设施方面,这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会有正面影响。鉴于此,加大毕业设计的选题和指导力度,实时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形式,加大交通和道桥等专业的指导内容,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设计内容和要求与学生就业趋向密切结合,把毕业设计(论文)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就业趋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工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实现就业前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并为就业做好第一份答卷。

对于高校而言,只有摒弃传统的专业化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思维复合,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才能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高工程管理准也学生的就业率。

篇10

机电安装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任职以来一直从事机电安装工作,在工作中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的这么多年来能够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能并能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一切工作安排,在机电安装工作管理当中积极探索并总结也初步完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绝对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也能圆满的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现将近几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人2012年2月参加工作,入职于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三部安装分公司到2013年7月,在省直机关保障房项目(4#小区)1、2号楼担任电气工长及安装项目副经理,负责电气专业技术、材料计划并组织劳务施工;期间通过二级建造师(机电专业)考试;该项目配合土建取得“陕西省级文明工地”和“陕西省绿色施工示范工地”称号;2013年1月到2013年4月,负责西安雁塔监狱拆迁及西安雁塔监狱配电室、水泵房改迁项目安装工程,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2013年7月到2019年4月,负责皇甫庄二期改造工程(兴庆御园)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2015年5月到2016年10月,在银川河东机场扩建项目担任总工长,协调各专业工长并分配各专业工程施工任务;期间被评为助理工程师;2017年4月到2018年7月,负责省直机关保障房项目(4#小区)6号楼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期间被评为工程三部优秀团员;期间QC《提高明装消防箱安装一次合格率》获全国二等奖;QC《提高暗装配电箱预埋一次合格率》获省级二等奖;2018年7月至今,负责陕西省崔家沟监狱整体搬迁工程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期间通过一级建造师(机电专业)考试;被评为工程三部2019年度先进个人;期间QC《提高明薄壁不锈钢环压连接一次合格率》获省级三等奖;在此工地施工过程当中配合土建项目顺利通过“市级文明工地”验收及“省级文明工地”验收;在此工地施工过程当中从管理角度安全、质量、进度方面的管控都得到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一直认可和好评。

除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以外本人还不忘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在平常的工作当中还不断接受关于建筑业的新事物比如:BIM技术的学习及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参观学习及应用,智慧工地的学习与应用;在工作当中时刻不忘学习在取得专业资格的同时与2014年报考专升本并于2016年顺利取得本科学历;自2015年通过助理工程师评审后一直积极参与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习,从2016年到2020年共完成继续教育学习400课时圆满完成各年度继续教育学习;在计算机模块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先后完成4个计算机模块的学习并通过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并于2018年5月在《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刊物上发表《建筑机电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在2019年7月经同行两位专家评审论文《室外综合管网雨季施工要点论述》;在被评为助理工程师后一直被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三部聘任至今,且在被聘任期间年度考核一直为“优秀”;其实在现实工作当中不仅要做好自身方面的学习与巩固还要对同行及先进事物的学习,抽空多到同类行业的示范工地学习,多于同行业内专家交流,多查阅国内外关于建筑技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运用到相应的专业领域;在任职期间一直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知识的考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及奖励。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本人始终不忘记自己所担任的使命及承担的责任,一直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尽管担任助理工程师已有几年但我始终以一名工程师的身份要求自己并以一名工程师的职责履行义务,这些年学习了也成长了但在专业技术的道路上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抛弃不放弃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始终还积极探索用于进取为工程行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