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2:3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模拟电子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堂理论教学、计算机仿真技术辅助教学和实践教学。其次,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点的实践应用则贯穿于大二(下)到四年级的毕业设计,如大二的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三的综合电子系统设计,大四的毕业设计等。其三,除了这些必修科目以外,在一些选修类项目,如大学生科技创新、电子设计竞赛、社团组织中也体现了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的运用。通过培养方案的调整,可以行之有效的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断学习、实践模拟电子的相关知识,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期间,使学生在反复学习实践中不断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手段不断改革
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第一,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有效的改进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站在教师的角度,仿真技术的使用,使教师在原有电子课件的基础上,加入了对实际电路的分析过程,使得教学生动直观,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仿真软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并且可以使其深刻理解在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对电路的影响。其次,从学生的角度看,将计算机仿真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通过仿真直观的了解本课程研究中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探索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完相关理论后,引导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自行设计波形信号发生器、多路输出的直流稳压电源、心电图信号放大器、低频功率放大器、光电报警器等。学生通过这样一些模拟电路的实际应用,了解了课程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标,产生了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进行自发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始终处于探索研究、再探索研究到最终验证的良性循环过程。
第二,开放实验室,提供探究和创新的良好环境。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且面向工程的课程,基本的应用电路在掌握了基本理论后,都需要实验来验证。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发现问题结合理论修正问题再次进行实验验证,通过这样一个螺旋式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均不断拓展。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和理论的差异,在实践中切实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院系面向电子信息类学生开放电子技术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场所,更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不可取代的自主学习平台,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除集中实验外,课后及其他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时间安排,自行登记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和研究。电子技术实验室安排值班教师为实验学生答疑,帮助学生探究和创新。实验室的开放,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目前在建校级资源共享课程。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站,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研究型学习平台。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和教学相关的资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探索式研究式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延伸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而且学习起来更加自主、高效,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教学是一个获取知识、启迪思想、激发潜能、培养能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设计一种教学策略,通过优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精彩而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且在课后进一步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思想指导下,我们不断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和改进,侧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1.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承担主导作用。在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在保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部分重点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分析实际电路,引入知识点。通过课堂讨论、仿真软件演示、习题研究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完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的教学后,布置两到三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形成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通过查阅资料完成题目的分析、方案选择、电路仿真设计、结果分析,并制作出一份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文档说明原理、分析过程、重难点及注意事项,由课题组选派一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且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从中领会自学的思路,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即讲解之后还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不仅可以查漏补缺,检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弥补,而且也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学生反映出的兴趣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进一步优化。最后,在教与学的位置互换中,学生亲身体验了“教”,这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
2.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
课堂教学无论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是有限的,除了课堂教学,课后可供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多。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一个有效工具。如在初期给出参考书目,让学生阅读,撰写读书报告;给出优秀的模拟电子技术学习网站或电子论坛,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订好答疑时间,定期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及校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优选学生参与省及国家的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车大赛;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等。参与以上活动的优秀学生,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均奖励相应的学分,旨在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反映出学生普遍对面向实际、有挑战性的课题比较感兴趣。而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强大的兴趣驱动下,在团队精神的鼓舞下,学生自发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近年来,电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大赛中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三)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课时压缩的客观条件下,教学内容必须进行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在保证本课程基础及关键知识点完整的前提下进行了合适的优选。在电子教案中增加了本学科领域的技术前沿和新科技成果的应用介绍,在不多占用课时的基础上扩展了知识的广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引了方向。
篇2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应用广泛———广播通信、网络、航空航天、工业、交通、医学、消费类电子领域都离不开电子技术。众所周知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水立方建筑运用50万颗LED灯构成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照明工程。学习电子技术基础是适应时展之必须。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指导思想都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重点调研了长三角地区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及从业资格证书等问题,应用电子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装配工,电子产品调试员,电子产品工艺员。通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职业行动领域,然后根据我系的实际教学条件,实训条件,将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同时,我们制定了课程标准。
2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电路原理、常用电子元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其中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会计算电路主要参数;掌握电路波形图画法、建立电路模型的方法;会判断器件类型、电路工作状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仪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元器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检索与阅读各种电子手册及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识读与分析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安装和焊接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电路测试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排除电路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电路设计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案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情境挖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树立学生自信心。
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本门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最根本的出发点,理论学习以必须,够用为度,同时进行课证融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4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了学情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欠缺,急于求成,缺乏持久性。虽然学生对电类专业课入门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够稳定,需要教师创设适度的情境,适时地激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课程的重点难点是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负反馈。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有:(1)传统的讲解法;(2)直观式教学;(3)配合flas演示;(4)通过万用表测试加深理解;(5)创建学习情境。例如:在半导体器件的讲解部分,可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法,带领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二极管,三极管。对于三极管的讲解,配合万用表测试加深理解。下面以一次课实验课———三极管电流放大特性为例,来说明课堂的教学组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这节内容是深入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第一道难关。学生只有深入到心里层面去理解了这节内容,才可以举一反三去理解后续学习的电子元器件。教师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把启发式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探究实验操作和多媒体仿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难度降低,达到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愉快充满信心地完成学习。
5考核方案
课程的考核方案根据学院教务处的要求,期中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核,课后作业,单元测验。在学期结束前另有为期一周的教学实习,教师根据维修电工的考试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申报,并由系部统一采购实习耗材。实习的考核分为:优———电路功能完全实现,性能优良,工艺精美。良———电路功能基本实现,性能优良。中———电路功能基本实现,性能不够稳定。及格———在教师辅助制作下,电路功能基本实现。不及格———电路功能未实现且学习态度有问题。
6教学评价
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校内督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
7课程特色及展望
篇3
1.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考虑到针对物理专业的课程学时数少,但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而学生动手能力较弱,过于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导等情况,整合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结构,逐步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使二者比例达到一个最合理值。删减部分陈旧知识,融入新技术的应用,以理论为基础,强调应用,将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应用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2.教材与参考书目选用应符合物理师范生专业特点
全国各大高校都陆续出版了许多优秀的教材。但是每一本教材的侧重点和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选用较多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康华光主编的教材,由童诗白主编的教材以及杨拴科等主编的教材。根据物理师范生注重公式的逻辑推理的思维特点。所以选取更侧重于基本概念的讲解,逻辑性强,知识点丰富,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由童诗白主编的教材更加适合西部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学生。
3.核心突出内容的取舍
模拟电路就是处理模拟电压和电流的电路,而由于现实生活中大多信号较为微弱的模拟信号,所以要进行信号的放大,这也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核心部分。所以本课程的核心内容自然非放大电路莫属。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相关器件的供电电源很多为直流电源,所以必然需要一种将电厂的交流电转为直流的电路,此电路就是直流稳压电源。由此可知,主讲内容就是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尤其是放大电路部分。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比如在讲授“反馈”概念时,我们可以运用类比教学法。教师可以以常见的冷暖空调的温度调节过程为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需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只有善于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学习。
2.充分利用仿真软件
因为师范生最在意教学形式,如果仅仅在课堂平白地传授复杂的模拟电路理论知识,枯燥的形式会让师范生认为理论与实际相差太远,进而对电子类课程失去兴趣。所以在讲授理论课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将虚拟电子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随时进行电路连接、仿真和测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有助于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准备
首先在开展实验之前,在理论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们对常用电子仪器、半导体元器件、实验箱等有直观认识,并进行演示实验,以激发其兴趣。其次针对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实验指导形式。
篇4
1.1教学内容以具体项目为依托
从选用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到课堂转移到理实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室,以期最大程度地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项目中的简易电子产品设计,项目设计内容跟随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将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理论知识分层次、分章节地融入每个电子产品制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1.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项目化的知识体系,理实一体化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可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整个项目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查漏补缺,最终实现个人掌握理论知识并转化为实际项目的制作与功能实现。这种教学方式有益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特长,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学习和收获的成就感。在理实一体化的环境中进行的项目化教学很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和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素质要求有了真切的感悟和体验。
2理实一体化环境中项目化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即在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环境下将课程进行项目化。现以项目二简易扩音器的认识与检测为例,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质内容,对课程进行以下设计,为理实一体化环境下模拟电子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作以参考。
2.1简易扩音器的制作项目简介
简易扩音器的主要功能是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简易扩音器内部电路将小信号放大后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话筒、内部放大电路、扬声器。简易扩音器的核心部分是内部放大电路,作为放大电路的核心器件三极管,三极管的特性分析与管脚检测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放大电路包含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电路的构建与电路中电子元件参数的选择,电路信号的传递与检测是项目中要掌握的重中之重。
2.2简易扩音器的制作项目任务分解
将基本理论知识融入一个具体项目,意味着一个完整的项目要进行不同阶段的任务分解,通过任务分解,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阶段的小任务中去,每个任务都是在理实一体化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理论知识贯穿在学生从简单电子元件的认识和特性的检测,到简单电子电路的组建,电路的分析,电路功能的实现,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各类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模块、技能训练(学生操作)模块、技能思考(学生总结)模块,在具体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化的教学的实施,使得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不再只是纯知识的教授,其课程核心被放到了学生对于基础专业知识的应用上,实现了技能型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结语
篇5
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擅长纯理论的学习,如果在学习模电这门课程时,先进行一些感性认识的教学环节,他们往往更容易学习这门课程。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讲授模电这门课程时,在讲完绪论以后首先由老师做一些电子方面的趣味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如果有条件让学生到实验室动手做一些较简单的电子实验,这些实验不仅能提高兴趣,又让他们认识了一些电子器件及特性,使今后在讲授各种电子器件时不再空洞乏味。
2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
模电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有其自有的特点和规律,其课程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般教学计划都是电工基础安排在模电课程之前来作为模电的基础课程,但如果不加分析地用电工基础的分析方法去分析模电,可能不会得到正确的结论。模电的理论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在:第一,模电主要的电子器件二级管、三级管都是非线性器件,这与线性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是有很大区别。第二,模电的分析都是直流加交流的分析方法,即直流通道和交流通道。直流通道决定静态工作点,而交流通道是信号的通道。第三,反馈网络是模电经常使用的电路,不管是运算放大器还是振荡器都必须有反馈网络的构成。以上几点正是学生学习模电的难点,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特点与难点,调整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这门课程的学习特点。以下通过几个实例说明如何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
2.1非线性电路与估算
在模电中常用的二极管、三极管的伏安特性为非线性,一般称为非线性元件,而电阻、直流电源的伏安特性为线性,一般称为线性元件。在模电中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共同组成各种电路,那么电路的计算问题在电工基础中并未涉及,那么计算这种电路目前使用估算法、图解法。有的同学往往提出为什么不用解析法,而那样计算的不是更精确吗?在讲解这类问题时要给学生讲清楚估算法在工程计算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有些计算问题变得简单,能较快地解决实际问题,而用解析法,一是目前学生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这种问题,二是如果能用高等数学的方法解决,但过程过于繁杂,虽然计算精度高,但与估算结果差距不大。因此在这里要让学生思维方式有一个转变。
2.2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在模电的放大电路中,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分析也是模电独特的电路分析方法,由于二极管、三极管中PN结死区电压的存在,必须在交流信号通过放大电路时有一个直流电压及电流的存在,这样才能保证交流信号不失真地通过放大电路。这也是学生需思维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三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电源等电子元器件,它们分别在直流电及交流信号激励作用下的不同响应决定了它们在直流电及交流信号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这些都是分析复杂放大电路的基础。很难想象不清楚放大电路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学生能够学习好这门课程。
3通过课程综合实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由于模电是一门与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技术基础课,通过一些综合实验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课程讲完之后,笔者就安排一个超外差式收音机综合实验来提升学生模电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读图——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课上讲的模电电路一般是各类单元电路,如共射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通过综合实验课可以将各个电路串成一个整体,笔者通过对一个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图进行整体讲解和分析,来提升学生模电电路的整体分析能力。一般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电路组成为变频级——中放级——检波级——低频放大级——功率放大级,对照理论教学所讲授的内容,变频级对应振荡电路及基本放大电路,而该放大电路又工作在非线性区属非线性放大,这样才能混频输出差频信号,在这里还要补充讲解一下放大电路的非线性特性及应用,这样使学生对三极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平时常常强调放大电路要工作在线性区,似乎非线性区是不可用的、多余的,但通过这样一个实例让学生明白,三极管放大电路工作在线性工作区时可进行线性放大,工作非线性区时可以进行混频等应用。这样一级一级来分析后面的中频放大电路、检波电路、低频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实践证明,通过整体电路的分析与讲解,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4结束语
篇6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既有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分析,又强调模拟电路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既要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又要求对电路进行定性分析和近似分析,学会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接受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系统的观念、工程的观念、科技进步的观念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普遍认为该课程“入门难”,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的衔接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配合十分重要。
二、课程结构与基本教学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及其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电路分析基础”是与其直接相关的先修课程,此外还包括“高等教学”和“普通物理学”等相关课程。“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高频电子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基础”等后续课程与本课程密切相关,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以及毕业设计等也与本课程的联系比较紧密。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特点,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内容衔接,尽量避免复杂的公式推导,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1.课程的基本结构。为使学生对电子电路建立起系统的观念、工程的观念和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会”读图,能对电路进行性定性分析,其次,要求能够进行定量计算。以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为例,“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计划共64学时,其中56学时为课堂理论教学,8学时为实验教学。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随后安排2周的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作为实践环节的补充。经过比较甄别,采用文献[1]作为基础教材。教材遵循“先器件后电路,先小信号后大信号,先基础后应用”的规律编排内容,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基础。在应用方面,是围绕信号的放大、运算、处理、转换和产生来介绍。
2.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除去绪论部分,笔者将课程内容分成4个单元,如表1所示。第一单元讲述常用半导体原理,及其与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原理;二、三单元分别为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关于直流稳压电源的内容为第四单元。其中每个单元安排2学时的实验课程,分别为三极管放大电路(单级、差分)、运算电路、反馈放大电路和直流电源,考虑与实践环节“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衔接,仅安排验证性实验。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1.优化教学内容。我们以所选用教材为根本,考虑教学学时有限,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优化。如表1所示,第一单元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及其基本放大电路,以双极性器件为主,单极性器件的学习做好与后续课程衔接即可。其中多级放大电路部分主要讲述差分放大电路;考虑知识点的连贯性,特别是把教材第9章关于功率放大电路的内容作为分立元件放大电路的应用,与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级部分一起讲授。在此,要特别注意本课程“入门难”在该部分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例如关于PN结单向导电特点,应避免复杂的理论和公式推导,在教学时可先由线性电阻的双向导电性对比PN结的单向导电性,比较其伏安特性曲线,使其特点一目了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集成放大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习第二单元集成放大电路的原理及特点,特别要注意与后续课程“半导体集成电路基础”的衔接,关于集成放大电路的原理此处应重视其外特性,重点分析集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和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第三单元,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包括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信号运算与处理以及波形发生与转换电路。此处应注意与“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衔接,波形发生电路重点讲述RC正弦波振荡电路即可,在内容上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第四单元,直流稳压电源,讲述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和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并安排2学时的实验。考虑到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已将关于电子线路读图的方法穿插到相关章节;没有单独安排第11章“模拟电子电路的读图”的教学内容。
2.合理安排相关知识点的教学顺序。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明确“学以致用”的道理;即学习器件原理的目的是为了组成功能电路。遵循这个理念,合理安排相关知识点的教学顺序,深刻领会知识点的内涵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首先,针对第一单元知识点的教学顺序做了一些调整。在学习三极管基本原理后,接下来便是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学习;其次,考虑为CMOS集成电路的学习打下基础,关于场效应管原理其基本放大电路的学习虽非重点内容,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关于差分放大电路以及互补输出电路的学习,需注意与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关系。第三单元分析非正弦波发生电路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应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RC电路三要素法”定理分析非正弦波发生电路工作原理,则问题可迎刃而解。“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所学“电流节点定律”、“电压回路定律”、“线性电路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等理论是从事模拟电子线路分析的基本定理,必须牢记。
3.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做好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以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等优点,在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的教学已普遍采用,很多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甚至出现在课教学过程中完全丢弃板书的现象。但必须注意多媒体教学节奏快,学生很难有时间做课堂笔记,容易产生“夹生饭”。对此,我们首先完善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根据上文3.1和3.2所述优化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顺序,特别参考相关文献对一些知识难点分解、细化,经过近3年的不断完善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课件。同时,对一些比较适合板书讲解的知识点,注意做好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例如二极管整流滤波、放大电路图解分析法、放大电路交流等效电路、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过程分析等,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板书一步步地画出相关波形有利于充分理解其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
4.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探索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以应用为背景,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破解本课程“入门难”的问题。在一轮教学过程,按照“回顾要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当堂小结”的顺序组织授课内容,除了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题目,每个知识点均设计1~2题小结性质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当堂解答,或作为课后作业在下次课随机抽取学生讲述该题目的解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大胆质疑。以此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篇7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它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临床实践检验护理理论的临床学科。随着现代护理模式发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她已成为护理教学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就我院《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过程进行总结。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06级护理本科学生116名、2007级护理本科学生94名,将2006级学生设为对照组,2007级设为实验组,年龄20-24岁,平均24岁,两组学生年龄、录取成绩等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教学改革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法手段,师资人才,评估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推进改革。
2.1 建立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
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采取双轨制的教学计划,以护理专业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为主线,以人文、社会、心理学等知识为副线齐头并进,使各门课程之间合理衔接,协调配套,着眼于创新,紧跟社会发展[1]。发挥教学医院的优势,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教学与临床的良好结合。按发病机制、病情判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来组织,强调病情观察、判断、紧急情况处置、危重症监护和健康教育等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突出护理特色。
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加快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步伐,提高课程和教材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教学内容既体现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又维护课程结构内在的逻辑性和整合性,促进交叉渗透。以国际上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心理护理教育、教学经验改革护理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实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一是实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二是实施了以实证为本的循证护理,三是采用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临床路径。因此,强调人性化和人际沟通技巧,注重护生护理伦理、护理保健和护理专业角色的培养,让护生形成一个整体观念,能够把服务对象看成是一个由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维度构成的整体,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所认识,对疾病治疗和预防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够多角度去观察和理解护理服务的对象,为其提供优质的身心整体护理服务[2]。
2.2 优化教师结构, 教学团队“一帮一”结对活动
教研室非常注重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具有“双师”资格的临床专家担任《外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在师资培养、教学方式改革、教书育人等方面科学地认识和运用隐性知识[3],积极开展教研室教学团队“一帮一”结对活动,教师之间形成一股良好的“传帮带”相结合、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学科的研究和管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推进教科研工作。
2.3优化教学方法—五字教学法
2.3.1引—探究性、启发式教学法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要经常深入外科病房,查找病例、检索资料,并在病人身边真实情景中主动体验、探索,从而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直接掌握疾病护理的特点、难点。例如:围手术期护理中,必须结合病人自身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我们一直认为保持伤口的干燥对于伤口的愈合十分重要,但如今研究已经证明保持伤口的湿润更有利于伤口的尽快愈合,因为湿性的环境能够极大地促进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形成神经和血管,促进伤口愈合。
2.3.2问—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注重评判性思维,循证护理理念的培养,开发学生潜力,关注枨?倡导民主的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由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时而是组织者,时而参与者,时而是评判者,时而是引导者。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思维活跃时会有不同于教材、教师观点的时候,教师要动之以情地鼓励,观点偏颇的要晓之以理地启迪,允许有不同观点,大胆鼓励发散思维。例如:术后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压力、潮湿等,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发现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前对于术后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中有一项是对骨突部位进行按摩,这些方法好不好? 效果怎样? 这样做有证据吗?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患者?在1992 年AHCPR 指出RCT 研究结果表明,按摩会导致局部皮肤血流受阻,局部皮温下降,甚至发生组织变性,因此,现主张避免在骨隆突部位进行常规按摩。
2.3.3案—案例教学法
根据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老师挑选典型或疑难病例,学生分组到病房收集病史资料,护理体检—运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以循证护理的理念进行批判与质疑,寓思维训练于问题解决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胃肠减压排空胃、肠道的积气、积液,有利于更好的暴露手术视野,减少手术并发症。胃肠减压可以减少全麻时的误吸,减轻术后腹胀、恶心、呕吐。保留尿管可以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而造成的肠管上移,影响手术视野,可以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因此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推行的初期我们几乎都是遵循常规安置了胃管、尿管。改良LC所进行的术前准备是:免去术前留置胃肠减压,代之以术前一天禁食产气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术前晚进适量不产气流质,术前10~12 h禁食,对于某些患者(比如有习惯性便秘者)术前视情况分别给予口服清洁肠道剂,或开塞露塞肛,或清洁灌肠。免去术前留置尿管,代之以术前1~2 d进行床上排便训练,术前排空膀胱。
2.3.4演—情景模拟教学法
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师生间、同学间合作的欢愉,使优秀生有所得,后进生有所获。例如:对高血压病病人术后出院的健康教育指导,让“护士”和“病人”进行有关休息和运动,情绪调节、饮食护理、药物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等方面的指导,提出模拟要求,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和模拟,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模拟练习的使用: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它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各种病例和救治场景,模型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会自主发生相应变化。我院护理实验中心在利用规范化培训标准来培训护生进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救治”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新模式——“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床边教学或教学查房和实习护生教学。学生10—18人一组,在病房或示教室授课,锻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教案书写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2.3.5 研—研究性教学法
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不仅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象等活动成分,而且应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并及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等。
2.4 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师生交流沟通。
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集约化、高密度的多元结构的沟通关系,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现象。我教研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所提供的强大资料库和开放性软件系统平台,极大地满足了教师与学生个性化、高效性的教育需要,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很大的交流学习机会,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多种便利,进一步促进了护理教育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向教师发电子邮件、在网络电子论坛(辅导答疑)、QQ等方式与教师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
2.5 优化考核方式,完善评价标准
在教育评价上,注重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探索实验、口试、现场操作、课题研究等多种考试、考核形式。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讨论发言、论文撰写、社区实践、临床教学等多个环节中学生的态度、知识、能力的评价和综合卷面考核来确定,在成绩中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进一步淡化学生对过分细化成绩的追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课堂评估、课程评估、终末评估、师资评估“四个评估环节”,采取专家督导、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者结合的方法,使评估更具有规范性、综合性、指导性。有老师明确提出要建立考核反馈机制,建立课后网络联系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如对阶段测验、大作业、主题作品要及时讲评,而且讲评时要淡化分数,注重实质性评价,以能给学生有效的指导为讲评的宗旨。有效应用多次性考核结果,可随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如教师能对多次性考核结果加以认真地反思,必将会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3 结果与评价
下发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共210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100%。课程结束时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实践考核比较。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2006级护理本科116名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项目
有很大帮助
有较大帮助 没有帮助
班级
06护本
07护本
06护本 07护本
06护本 07护本
(116人)
(94人) (116人) (94人) (116人) (94人)
对促进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50
54
53
40
13
对引导理论与临床问题联系
40
70
67
24
9
对规范操作,提高实践效果
53
51
59
40
4
3
对激发学习兴趣
46
52
70
42
对观察病情、分析及
46
60
56
31
14
3
处理问题能力提高
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52
59
59
35
5
对沟通能力的提高
55
53
59
41
2
对循证护理理念、 批
22
50
45
43
49
1
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表1显示95%以上的学生赞同创新教学方法。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育方式的创新,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首先,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以创新素质培养为目标,注重社会对护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着力构筑完美的人格教育,加强了护理学生专业责任感、使命感,更好的服务社会。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建立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师资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针对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刘宇,张静平,叶曼.护理模式转变下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7,7(13):21.
[2]刘书铭.构建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课程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5):5.
篇8
[关键词]CCMM精品课程包;慕课;微课;推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019-02
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数量上的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艺术人才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也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由其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符合时代的进步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资源的发展呈上升趋势,视频资源在高校精品课程的应用日益广泛,占比重也在逐渐提升当中。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精品课程网站设计总体上要完整,主要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课堂课程设计、慕课、微课四部分,概况称之为CCMM精品课程包建设。课程整体设计即为课程的纲领性教学文件,规范了课程的全部内容;课堂课程设计是课程的一次课教学规范;慕课则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完整;而微课则是对慕课某个实践环节或知识点的局部放大。总结出CCMM精品课程包的以下特点:
一、CCMM精品课程包特点
1 公益性特点
CCMM精品课程包的特点在校园网站上,可供学生和其他院校同类课程的相互借鉴与学习。
2.即时性特点
CCMM精品课程包依托于互联网进行传播,互联网具有即时性,全球化等方面的特点,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传播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具有即时、快捷、快时空的特点。
3.系统性特点
CCMM精品课程包包括了课程整体设计、课堂课程设计、慕课(网络公开课)、微课,教学设计内容环环相扣,能够较为完整系统给的呈现出每一堂课。
二、CCMM精品课程包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建设CCMM精品课程包是我校推出的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包是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相结合的产物,是教育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使教育公平发展的必然结果。现阶段精品课程包中的网络公开课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科学先进、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奇、实际、引入深思的教学内容,以问题意识为基点、具有启发和引导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平等师生关系、培养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结果。介于CCMM精品课程包的以上特点,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一些分析、探讨和总结。希望抛砖引玉,以对“精品课程包”建设这项以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CCMM精品课程包是传统高校的“名师名课”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的与共享,通常是面向本科生层次的课堂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课堂课程设计、慕课、微课等内容。精品课程包的这些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即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 科学性表明一门精品课程包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材编写必须科学合理,知识点的融合渐进有序、概念清楚、层次分明,语言描述准确,例题丰富多样,有针对性,便于教与学。
1、推动教学研讨
精品课程的内容要能充分反映当前本课程的水平,,理论与技术发展迅速,内容更新较快,这些新的技术要能有选择性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慕课、微课的制作形式和采用的技术要先进,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展示技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易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整体性表明精品课程包是一个一系列的课程建设过程,涉及到教材、教案、教学大纲、实验、习题、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要从高层次的视野,统筹各个环节,特别是实验内容设置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要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课程包的建设要功能齐全、资料丰富、信息量大;有效性和示范性要求精品课程包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要能对教学质量真正起到促进作用,起到示范作用。
2、推动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是实施课程教学的具体表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包括课程自身内容的,需要我们研究在网络与多媒体时代的教学方法,网络的可自学性、可交互性、大容量信息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平台,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我们要通过精品课程的网站、教材、课件等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示范,在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应用、教学内容安排等多方面可以进行探索和尝试,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推进多媒体、网络媒体的建设。在课程网络上建立界面友好、美观大方的课程专题内容,提供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多媒体课件、习题集、案例集、相关信息以及参考文献等。为学生打造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院的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制作能充分反映课程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而不是盲目使用;是将讲课内容与实验紧紧联系起来,而不是只集中在理论授课;充分利用网络授课平台与学生交流,增加辅助阅读材料。
3、推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CCMM精品课程包的建设可以给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网上放置了丰富多彩、系统齐全的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在线浏览,也可下载学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学习,上课没听懂的同学可以重复学习。教师可通过网站学习任务、呈现教学内容和相关练习,鼓励学生在网站中查计 算 机 教 育 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由于精品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对传统课堂教学是有利的补充。通过校园网络信息平台,教学资源中的电子讲义、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和试题库等在网上都能呈现给学生,使学习变得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和掌握。这样对于课上没有弄明白的重、难点,课下通过浏览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一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拓展开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增加网上答疑、网上作业、BBS、聊天室等模块。另一方面,课程的网络资源可以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在课堂上一个教师要面对众多的学生,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除了表现出诸多共性外,还有许多“个性化”的问题。如每个学生对学习中不理解的方面可能不尽相同,理解问题的角度、感兴趣的方面也可能各有所异,甚至有的学生会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在网上开辟“在线讨论”、“电子论坛”、“七嘴八舌”等栏目,就可大大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可能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体验及个性。
三、CCMM精品课程包的实施方向
1、CCMM精品课程包的课程建设注重学生学习情景的创建
学生的学习只有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才可能发生。在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条件等一级评审指标上建设与利用虚拟车间、虚拟工艺或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模拟教学及教、学、做一体等要求,要把学习任务与学习情境联系起来,要突出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的一致性以确保学习成效。要建立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要把学习内容与真实或仿真工作任务联系起来;其次,要根据学习性的工作任务,组织以学生主体实践为主的学习形式,并创设真实或仿真的学习与工作氛围,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体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与工作氛围,熟悉职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基于此,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室和课室进行适度改造,营造具有仿真职业氛围或真实工作氛围的实践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考核,都要相应的体现行业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要体现行业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氛围,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统一起来。
2、CCMM精品课程包的建设重视行业企业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地位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依托知识体系并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重视行业企业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其在课程实施中的全程与全方位参与度,以营造良好的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环境;要坚持开放性,面向行业企业,以“地方”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要全面携手行业企业,与行业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确保学生学习内容与真实工作任务的一致性,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的一致性,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养成,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在教学团队中的人员组成上不仅要有优秀的一线教师,也要有本门课程领域的行业专家。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能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
3、CCMM精品课程包的建设重视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变量。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由于绝大部分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联系不紧密,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等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要求课程建设的内容,涉及教学建设的方方面面,是系统改革,整体建设,必须突出课程建设的团队作用,改变课程单纯依靠课程负责人去建设、去改革的建设思路;另一方面,也是对部分高校过度重视专任教师引进,过度重学历轻技能等做法的进一步引导,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秉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思想,加大从行业企业引进兼职教师的力度,加强校内专任教师实践技能培养;第三方面突出加强专兼职教师授课机制建设的紧迫性与现实性。它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坚持“人员共享、互聘互用”的原则下,建立并完善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的授课机制,加大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4、CCMM精品课程包的建设倡导教、学、做相结合
要在设计具有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依据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职学生发展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落实教、学、做一体。在现有的课程教学中,绝大部分高校教育课程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做法上,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与反映。倡导教、学、做一体,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实践地位,强调了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内容的完整性。它要求高校教师把学生作为独立的完整个体,要少讲多练,精讲多做,在做中学,学中做;要求在教学组织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对学习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学习过程,确保学生在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包含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在内的完整内容,真正落实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无物的概念,实践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职业素质教育也不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理论支持下的实践教学活动,及有真实体验和感悟的职业素质教育。
总之,CCMM精品课程建设包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中完善,发挥网络的优势,依托精品课程网站,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并采取有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可以真正起到教学辅助和拓展知识途径的作用,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探索现代化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 2012.06.015.
[2] 苏青,刘雪清,刘静.浅谈精品课程的链式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12.15.063.
[3] 赵琴.精品课程网站的研究与意义[J].信息技术 2011.5.
[4] 欧阳丽.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与高职高专教育课程发展趋势[J].成功 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