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4:5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现实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二极管的结构和分类。
第二,掌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
第三,会灵活应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第四,通过本节教学实践,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学求真、善于学习、积极实践的精神,提高操作技能。第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养成勤学理论知识、勇于实践的好习惯,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研究问题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二极管的伏安特性。难点是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应用。
三、教学进程
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刚上课时,教师启发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以PN结的导电特点提问。教师边听学生回答,边提纲挈领地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2)分发实验提纲,学生每人一份,安排学生先观察二极管,了解二极管的结构,然后做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探索性实验。主要探索研究如下问题:二极管外观如何;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如何;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电压和电流有什么关系。
(3)教师依次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小结,导入新课。以温习的知识提问和寻求性实验引入新课,创造环境,激发思考,创设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怀着急于解疑的心情参与下列教学活动。
2.听课教学
(1)介绍二极管的结构和分类。
(2)教师画图并讲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的含义。
(3)教师逐一提出下列问题。第一,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体现的正向特性:电压为零时,电流为多少;电压较小时,会出现什么现象;电压超过一定数值后,出现什么现象。对于以上问题,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逐一解释原因,以加强学生理解。第二,二极管加反向电压体现的反向特性:加上反向电压后,有没有电流。对于该问题,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和温度的关系。第三,当反向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电流有什么变化;根据以上两点,再提问若反向电压继续增大到一定数值后,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解释原因。
(4)画出特性曲线,总结特点。画线总结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分析讨论,同时将结论提纲挈领地写在黑板上。教学过程中,设疑引路、步步深入、条理清晰。教师通过演示、图示,紧扣学生求知心理,集中思维,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讨论解疑良策,使本节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5)介绍晶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3.用归纳法、对比法小结该节课结束后,根据黑板上的知识提纲,用归纳法小结,加深学生理解、记忆。教师概括以上教学内容:晶体二极管的正向特性、反向特性、反向击穿现象、二极管的非线性。
4.例题练习,加深理解、检验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新课结束后,教师通过例题练习,检验教学效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板书设计
为了把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清晰地反映给学生,黑板最左边板书二极管的结构和分类,最右边板书二极管的主要参数,中间部分板书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特点,另附加一小黑板画出伏安特性曲线。这样将本节课的全部知识目标——二极管及其伏安特性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内容简明扼要,对比性强,使学生容易把握知识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
6.布置作业
篇2
1.1以现有的先进资源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下,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成果展现在教育者面前,通过实践证明教学改革下全新的教学方极具科学性,值得借鉴与推广,因此,基于现有的优势教学资源能够为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奠定基础。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化,并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资源基础。在此过程中,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要确保这一教学资源的引入适合专业教学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2构建信息资源库
要想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而从当前高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看,由于重视程度不足致使信息库建设资金投入等受限,信息化教学还停留在视频教学等初级阶段。而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不仅要求要建立完善的教研资源库,同时还需要针对学习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进而才能确保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得到高效利用。
2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与基础
2.1实现二者整合的作用
当前,实现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改下该专业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落实教学目标与提升人才质量的基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该专业教学中,能够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落实,即通过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来确保学生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自由构建。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突破了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束缚,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能够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提供基础,强化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以EAD技术将仿真软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基于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可以进一步实现Protel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更新。
2.2实现二者整合的基础
要想确保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首要基础条件是具备相应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同时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确保该专业的教师能够具备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能够基于信息化技术下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此外,在实现二者整合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每一阶段教学成果的总结来制定相应的改进与实施计划,进而才能够确保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专业教学能够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3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3.1更新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想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在素质教学下,需要打破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比如: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以“图+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进而使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知识,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3.2因材施教,实现教学课程与内容的合理设置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其本身的知识基础差,缺乏主动性,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论性相对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也就无法具备相应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相近,而中职生与高职生本身的知识基础是不同的,一概而论的教学内容定然不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同时,相应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实践课程内容。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实际特点需求为切入点,并要实现课程的合理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
3.3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素养是当今时展对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相结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切实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来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融入到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范围中。再如: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是要确保案例要具备可操作性,这样学生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成长。此外,教师还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来构建仿真模拟实验,将知识立体化、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在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总结
篇3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中职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改革。但由于多方面因素,技能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针对这些不足,职校教师要更新观念,勇于改革,提高职校技能教学水平。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刻板。传统课堂上,教师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很少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总是将课堂当成自己的主场一股脑儿地将要讲的内容塞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鲜有互动,课堂气氛不容乐观。至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受多少知识,教师很少了解,也很难采取实际行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太过刻板,很难达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预期目标。
(2)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一个中职毕业生,如果理论知识扎实却实践能力缺乏,则在市场竞争中一定处于劣势。中职院校一直遵循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但只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如今部分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有些学校虽然将实践教学提上日程,却总是以各种借口使得实践教学难以落实。
(3)缺乏双师型教师。中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在企业工作过。虽然这些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在很多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一些中职院校教师为了晋级评级,有时可能把精力放在专业学科研究和论文撰写上,很少有时间专门研究电子技术应用技能的相关培训。长此以往,自然就忽略学生专业技能教学。
(4)技能教学实践设备和手段有待改进。一些中职院校缺乏投入,实践教学设备不够先进。特别是电子技术这种飞速发展的专业,设备更新非常迅速,而学校经费有限,很难及时更新设备,这样,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践受到影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方案很难真正落实,技能教学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
(1)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中职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教学观念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认真分析市场改革发展的形势,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不良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是教学过程的灵魂和核心。教师应该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中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2)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技能实践教学要求中职院校不仅要重视理论基础的教学,更要重视技能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问题,更多地设置实践活动,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践,并且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技能实践教学的认识,构建创新的思维模式。作为职校教师,应该认清现在的教学形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仅有的资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适合的实践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际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首先,中职院校应该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利用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一切资源,建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测量技术、EDA、单片机、电子产品的设计等实验实训基地,并且邀请相关专业的有名望的专家加盟实训基地,努力实现教学一体化,同时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接轨。其次,应该完善校内实习平台。校内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综合训练,学校应该建立并完善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尽可能让学生进基地去实习实践。要利用专业优势,发展技术,创造成绩,争取资金投入,成为具有特色的实习基地。再次,有了足够的条件,学校就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建立校外实习平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弥补中职院校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的不足,让学生在真正的生产过程中得到锻炼,实现产、教、学结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对中职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院校应该认识到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真分析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模式传统刻板、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双师型教师以及技能教学实践设备和手段有待改进,并且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改变教学观念、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等,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为市场发展提供更多实践型、全能型人才。
篇4
关键词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52-03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它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为特点,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岗位需要,而且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办好高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地经济需求的人才,2010年9月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调查,发表文章《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笔者根据调查报告的结果,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1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
养模式构建原则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及近年来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成果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建设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以能力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
1.2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理论课按照“够用”原则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和技校教育,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中间位置。高等教育要求掌握较深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这与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行研究开发等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而中职教育要求掌握较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不要求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这也是其在工作中主要从事生产操作的岗位要求的。高职教育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掌握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其工作岗位也是介于设计和操作之间的某些中间位置,因此它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为“够用为度”,不追求对高深知识的掌握,又要对专业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1.3 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重点培养高职专业的应用能力,建立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
“一体化”教学思想将技术理论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教师提出“双师型”素质要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示范教学基本形式。在教学管理方面,以实践技能考试为主要考核形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并重,让计算机与外语教学不间断,实践教学不间断。
2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企业类型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所在电子行业可以分为3大类:1)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业企业,占绝大多数;2)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集中在商品流通环节的商业企业,数量也较多;3)拥有大量电子设备的楼、堂、厅、馆等专业场所,需专业电子技术人员进行电子信息设备的管理。
以上几类电子行业工作单位的工作岗位基本上是电子产品的设计、改进、生产、检验、销售、售后、生产的管理、设备运行维护等,其中产品设计、技术改进等岗位需要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而生产岗位需要的是中职学历或经培训的熟练技术人员,高职毕业生的岗位大多定位在销售、售后、低层的生产管理、辅助设计人员进行产品的设计试验,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等层面。
根据以上分析,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义为:面向电子技术应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3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分析,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可以分为4个模块:1)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生产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管理等能力;2)以电子产品开发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线路的阅读、仿真、PCB电路板设计等能力;3)以电子产品销售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产品的销售、安装、现场调试、售后维护等能力;4)以电子设备的运行维护为引导,学生应具备常用及专用电子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毕业生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能够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对本行业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感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并能够在工作中推广使用,创造更多价值。
4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
养模式的探索
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应该充分为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养成服务。借鉴基于过程的工作方法的思想,按照目标及能力需求进行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
因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电子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层次低于本科学生,高于中职学生,因此理论课程要求为够用、适度,不必要求学生理论知识有多么扎实,只要满足岗位基本需求即可,如需加深可在工作中通过再学习不断提高;而实践技能要求就要相对高一些,实践课程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岗位需求的能力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第一、二模块要求,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学期,开设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课,模拟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试制生产一种电子产品的全过程,根据这一过程倒推出该行业企业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各项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确定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自己制作出一款温度监测装置,能进行温度的显示和报警。因为本专业培养目标不在于理论设计,不必掌握过于高深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因此该课程给出电路原理图,要求学生读懂原理图,要进行仿真、PCB设计、电路板焊接制作、单元电路检测、故障排除、产品调试、产品检测、归档文件等工作。根据课程要求应该掌握的内容,应开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理论课程应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rotel DXP电路设计、电路仿真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计算机应用基础。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理论与实践训练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开设这些理论课的同时开设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路实训、传感器实验、电子测量实训、单片机实验、Protel DXP实训、电路仿真实训、元器件贴装焊接实训、电子产品生产认知实训、计算机基础实训,同时对PCB课、仿真课、单片机课进行课程设计。针对第三、四模块开设的理论课有家电原理与维修、办公自动化设备、微机组装与维护,同样这些课程也开设有相应的实践课,并集中统一安排时间到共建实习基地考察参观交流,进行认知实习。
另外,无论哪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料收集查找能力,因此还应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由于电子行业的特点,很多元件、设备的说明书和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很多企业的产品也外销国外,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专业英语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高职毕业生双证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还应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能够考取的资格证书为电子设备装接员,为此学校开设高级电子设备装接员培训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进一步提升学生电子设备装接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该专业学生还可以考取通信设备测试员、网络维护员等其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诚信、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责任感、再学习能力等个性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意识地对这些品质进行培养,因此学校在公共课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形势与政策、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和讲座,选修课中开设了科学技术史、前沿科技、中国传统文化、美术欣赏、公共礼仪、英语语音、文学欣赏等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固定举办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篮球联赛等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省和国家举办的各项电子专业竞赛,如毕杯电子设计大赛等,促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再学习能力等个性素质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第三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再学习能力,调整好毕业找工作时的个人期望值,找好自己的社会定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实习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实习,要求学生全部到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顶岗生产实习,时间要求5个月以上,全面了解电子行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第二阶段为分散自由实习,学生可以自己寻找感兴趣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为毕业后在该岗位参加工作做相应准备。在毕业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根据以上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当前地区就业形势的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可以用图1清晰地表示出来。
5 结束语
通过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用人单位对员工需求的调查,充分了解了当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需求,运用基于过程的工作方法思想,依照理论够用、重在能力原则,由需求设计应该开设的各门课程和应该培养的各项实践能力,从而建立起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相信通过这一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定会更加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王永新,房淑芬,袁野.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调查[J].科技传播,2011(1):21.
[2]许秀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6):127-129.
[3]巩云.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93-95.
篇5
国际在线消息:据新华社电,世界著名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23日报告说,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数量近年来上升势头强劲。
该报告调查了全球范围的科研论文数据,结果显示,在引用次数排名最靠前的高质量科研论文中,由中国研究人员发表或参与发表的论文比例在2011年达到11.3%,居全球第四位。该报告还显示,在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中,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者的论文所占比例居前。
该报告预计,到2014年,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数量将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篇6
论文摘 要:电机电器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要引导学生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学会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电工电子技能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竞争需要。一般来说,电工电子技能的学习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在此阶段学习的是电工电子理论知识;第二阶段是联结阶段,在此阶段学会完成电工电子技能的方法;第三阶段是熟练阶段,在此阶段掌握技能中的技巧。由于学生在技能学习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个抗拒训练的消极心理[1],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通过恰当设置训练指标、优化训练组织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保持训练的积极性。
1 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中职生十五六岁,情感趋向深刻、稳定,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他们往往对简单的、有趣的操作愿意练,对难的、枯燥的操作却不大情愿。而电工电子技能学习有的简单,有的难,有的比较有趣,有的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实习指导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电机电器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要引导学生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学会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 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就会产生进取的精神[2]。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地进行课堂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1)通过实物演示激发兴趣。交流电动机是电能的主要使用者,尤其是交流异步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使用性能好的特点,用途极其广泛。电动机的定子和转子之间没有电的联系,为什么定子通三相交流电流,转子能够转动起来呢?这是因为定子有励磁绕组,转子有闭合回路,定子和转子之间有气隙磁场。当定子励磁绕组通电后,在气隙中建立旋转磁场,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在转子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使转子获得电磁转矩输出机械能缘故。在技能教学中同样要充分运用教具、实物演示、录像、多媒体课件等优化组合进行直观教学。直观教学,不仅可以从生动的物理现象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对学习电工技能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见习操作技术,学习正确、文明的操作方法。
(2)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在电子线路的装配中,焊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把元件牢牢地固定在线路板的一定位置上,而且能保证元件与电路的可靠接通。因而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路能否正常工作。掌握焊接技能,显然是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在焊接元件时,焊点应牢固、光滑,切忌假焊,但学生在焊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假焊、漏焊、焊不上、焊不牢、焊点带尾巴、焊点脏等现象。如假焊是比较难发现的,检查时可用镊子夹持元件、管脚轻轻拉动,如发现摇动应重新焊接。对晶体管的焊接,一般在其它元件焊好之后进行,焊接前先将管脚辨别清楚,并在各管脚上搪一层焊锡,焊接速度要快,以免烫坏晶体管。将焊接工艺与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子线路维修技术联系起来,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焊接技巧。
(3)重竞赛以激活兴趣。中职生年龄,喜欢比拼,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可促进理论的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实习效果。当然,在竞赛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优差搭配,优差并进,充分发挥及时反馈、评价、调控在技能训练中的积极作用,要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错误何在。当然,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只有学生自愿地进行学习,自愿地接受训练、强化训练、反复训练,并在接受知识和操作训练中得到满足,技能才能得到快速提高。
3 讲求教法
电工电子技术是知识性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会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对知识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训练,逐步形成操作技能。因此,教学方法必须尊重技能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启发式、对话式教学思想为指导。
(1)采用“分支型程序”教学方法。所谓“分支型程序”教学方法,就是将教学内容分成一系列教学单元,每次呈现只是一个概念或知识点。如电动机的故障现象:通电后电动机转动,但无异响,也无异味冒烟。分析故障原因,可能是四种情况之一:①电源至少两相未通;②熔丝至少两相熔断;③过流继电器调得过小;④控制设备接线错误。处理方法相对应的也有四种:①检查电源回路开关、熔丝、接线盒是否有断点,修复;②检查熔丝型号,熔断原因,换新熔丝;③调节继电器整定值与电动机配合;④改正接线。学习开始时,先呈现一种现象,让学生略加思考和理解后,再向学生提出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检查学生对这段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如果学生分析正确则转入下一段教学内容。否则将转向相应的分支程序进行补充化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
(2)从“浅”、“用”、“新”的原则出发。维修电工的日常工作是进行各种电气设备、配电线路和控制线路的维护、故障处理及检修。对维修电工来说,除应当了解必需的电学理论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掌握实际的维修技能和操作工艺知识,因此,教师在教法上应从“浅”、“用”、“新”的原则出发,注意避免过多的理论分析和原理阐述,注重修理工艺和技能的训练。如电动机的嵌线工艺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小心谨慎,如果粗心很可能造成返工或留下故障隐患。下线,必须按照槽数、极数、相数等已知条件,按照一定的方式下线入槽。既可采用讲解—示范—练习,也可示范—练习—讲解。讲解、示范、练习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盲目的尝试和猜测,提高训练的准确性和快速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行动导向 中职学生 科学素质
近几年,我们结合中职学校和学生实际,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二年级电工、电子、机电等专业学生中,以各种系列电子设计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取得了比较显著效果。
一、活动目标
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以行动为导向,让中职生多实验、多动手、多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产生成就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职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时间优势,探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为重点的职业教育革新。
二、活动对象
中职学校二年级电工、电子、机电、电梯等电类有关专业的学生。
三、活动内容
1.第一阶段
进行基础知识巩固学习,熟练掌握、巩固提高有关电子技术,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使用测量、基本电路分析、基本工具基本仪器的使用等知识。本阶段历时4周。活动中努力践行认知科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尽量减少“讲授式”,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利用四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需要。
2.第二阶段
在该阶段进行简易电子组装,本阶段历时6周。进行各种音乐门铃、振荡器、稳压电源、闪烁灯的制作,让学生掌握各个电路的原理、电子元件的作用,出现故障会分析原因、自行排除。教师对组装中用到的电烙铁、万用表等工具,强调操作安全和使用注意事项。刚开始时,指导教师需全程细心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努力践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通过头脑风暴法、旋转搭档法、引导文教学法,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同时,教师与学生共做,共探究、共学习。
3.第三阶段
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训练。本阶段历时6周。结合科技创新活动知识讲座、发明创造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创新能力训练。选择各种光控开关、声控开关、延时开关以及扩音机、抢答器、防盗报警器作为制作对象。本阶段中所进行的电子组装,比上一阶段更复杂、更有新意,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发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空间,使探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指导教师提供所需的器材和相应的指导,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系统分析法等。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自行发现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书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师生共同或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4.第四阶段
针对选定的CD4000系列常用数字集成电路进行创新设计,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本阶段历时10周。
(1)充分运用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小组工作法等教学方法,先在活动组内相互讨论,学生先拿出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由教师给予指导。特别是思维导图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左右脑功能,从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从线性思维转化为多方位的立体思维。
(2)鼓励学生多到校外、校内的图书馆、阅览室查找资料,利用电脑上网查询,进行信息收集,认真做好有关资料记录。
(3)教师用“再创造”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发现,去创造。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原则。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各种独特、甚至不着边际的想法都不应该加以阻挠;另一方面,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加强反思,使学生的“创造”活动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发展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活动。还要注重训练学生不屈不挠的心理素质,深化“学以致用”的内涵,使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5.第五阶段
开展电子装配竞赛和电子创新评比、竞赛。本阶段历时4周。结合学校、全市、全省一年一度的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机电学生技能大赛,以及学校的晚会、歌咏比赛等,同时结合全市、全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扩大活动的影响,进行活动成果检验,以赛促学。
教师可以适当地把“问题解决”引入活动中。“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非常规的、开放的,具有挑战性、趣味和魅力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问题解决”不一定有终极答案,但能诱发学生追求电子技术的完美,不断开拓创新。
6.第六阶段
进行活动总结。本阶段历时2周。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一件创新作品,写出一份科技论文或活动体会,进行分析、交流、反思、提高、表彰。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法、小组工作法、卡片展示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四、活动重点
活动包括如下重点: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态度转变;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方法认识;方法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关键能力、操作能力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的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等精神的培养;团结合作、与人勾通、乐于助人等精神的培养;安全生产意识养成,职业道德素养提高。
五、活动评价
第一,对学生的实验、制作、创新给予肯定,并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
第二,学生畅谈创新收获、写出心得体会。教师对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坚韧不拔、善于观察、实事求是、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同学给予肯定。
第三,教师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做好学习笔记,给予肯定。
第四,开展各种制作、创新评比、竞赛、展示活动。
第五,组织学生参加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能力检验。
参考文献:
[1]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2]陈曦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6 (22).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7.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江荧,朱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其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6]刘盾,李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Z1).
[7]张文才.技校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8]蓝章礼,张奔牛,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方法与原则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9]朱震华.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0).
篇8
此次征文面向广大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技能培训机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踊跃投稿,共收到论文400余篇。
经过本次征文比赛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最终,共产生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
秀奖15名。获奖名单如下:
特等奖
李 泉 广东省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市政工程实训基地“公益性”和“使用性”一体化探讨》
一等奖
黄志平 广东省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 《论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
王稼耕 辽宁省朝阳市技师学院 《关于中职院校电梯专业建设的思考》
杨兴新 浙江省金华市技师学院 《“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二等奖
蔡卫星 江苏省南京化工技师学院 《民办技工学校师德建设问题研究》
邝青梅 孙巧玲 邹 韵 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学期项目课程的设计与评价》
潘 斌 张 书 张莉琼 广东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电梯PLC应用技术〉课程校企合作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张 阳 李佳忠 山东技师学院 《浅谈中德合作技工院校师资培训》
赵 青 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技校高级工班班主任要做“庄德相”先生》
三等奖
蔡 臻 浙江省长兴技师学院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预习案模块设计及评价方式浅探》
陈令平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十个共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蒋翠华 浙江省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调整学校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李建辉 江西省萍乡市高级技工学校 《浅谈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就业教育》
李增蔚 浙江省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国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冉启波 浙江省瑞安市技工学校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探索》
唐琼芳 广东省电子商务高级技工学校 《在学生作品赏析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原动力》
田 华 辽宁省鞍山技师学院 《“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许颖佩 浙江省金华市技师学院 《装潢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初探》
张烨维 浙江省嘉兴技师学院 《初探中职校色彩基础课堂中的多样性多元化教学评价》
优秀奖
曹士然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技师学院 《论电子技术的一体化课改》
曹素芝 江西技师学院 《工学一体化在钳工教学中的应用》
巢 燕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行教育的反思与探索》
陈佳彤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职业教育教材更新探讨――关于安全用电补充触电急救内容》
高月兰 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试论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
何裕贤 广东省茂名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会计教学实施一体化模式的探讨》
刘艳丽 山东省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任 伟 陈嘉睿 山东省青岛海洋技师学院 《探析中职院校实施班级6S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宋桂霞 山东省滕州市技工学校 《中职类新生的班级管理必须抓住的四个第一》
汤立群 广东省肇庆市技师学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王 军 新疆库尔勒巴音学院交通工程系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在“排除汽车起动系故障”教学中的实践》
谢玉琼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燕 妍 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入企办学培养技师 为企业造就实用型人才》
篇9
关键词:实训课;互联网+;云实训;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80-04
一、问题与源起
自2014年起,浙江省中职学校电子专业高考内容进行改革,学生专业课除了理论考试以外,还要考技能。受此变化影响,学校电子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关系着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对学校的高考也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在现实中,学校电子专业实训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直对教学质量有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实训教学指导面受限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操作性较强,在班级规模较大的背景下,一对多的现实使得教学指导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常常顾此失彼,致使学生课堂问题不能及时获得解决,问题像滚雪球似的增长,最后导致学生厌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学校实训教学资源分散以及利用率低下
教师以备课组的形式各自为战,资源虽多但是分散、参差不齐,没有很好的平台将其整合与共享,从而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大大下降,资源之间没有一个对比,没有优胜劣汰机制,教学资源优化就很难实现。
3.过去式、碎片化的教学反馈、评价低质低效
目前的实训环境很难实现对每个学生实训操作过程的监控、记录及评价,评价往往只能是对个别学生、个别环节进行,很多实训结果的评价需要在课后完成,及时性很差。
4.教学管理粗放,因材施教难以实现
现有的条件下,规模化教学势必很难实现精细化、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在中职学生层次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每个学生对于教学要求的理解程度是有差异的,现有教学形式导致两极分化越发严重。
二、破题与思路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笔者认为:改进电子专业实训模式,整合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势在必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字:“融”与“创”。
1.“融“合现有装备
实训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一个字:“散”。
课堂里学生多了,教师抓实训教学质量,力不从心――课堂散;
教师资源存放在个人电脑、U盘里,无法有效利用――资源散;
教学反馈滞后,每个学生的实训评价无法准时到位――评价散;
教学管理粗放,每个学生的实训需求无法同时满足――管理散。
要克服上述问题,必须对现有的实训设备做革命性的改进,设计融合现有设备的各自优点,新的实训台把原来独立的实训电子仪表、多媒体设备整合到一个新的工作台上。
2.“创”新使用技术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设备、资源的整合,有必要采用“互联网+”新思路建设新的实训系统,实现软硬件的跨界融合。通过基于“互联网+”的电职数字校园对新实训系统的学生账号实现统一用户登录,方便又快捷;学生通过数字校园个人学习空间,可以在互联网上学习教师在数字资源平台上的资源,实现在“云”上的便捷学习[1]。
三、开发与实践
1.“云实训”系统的开发
根据前面所提及的“融”、“创”的解决思路进行系统开发,将按照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
(1)开发“云实训”硬件系统,打造一体化、可视化、通用型实训工位
为了解决技能教学中四点问题,学校开发了“云实训”硬件平台(见图1、图2)。硬件主要包括操作平台、计算机、监控设备、仪器设备、网络设备。
硬件设计时,在每个实训工位前安装了摄像头,摄像头是由学习系统进行控制的,在讲台上则安装了监控中心。这样,教师坐在讲台前面,便可轻松地掌握每位学生的技能操作情况,发现有操作问题时及时地予以提醒,问题严重时,教师会直接走到学生面前进行指导。
“云实训”硬件平台几乎集成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所需要用到的所有教学仪器,同时计算机的引入可以将电子专业所有的专业软件应用起来,这样一来可以实现电子专业所有的技能教学,并达到理虚实一体化的教学[2]。
(2)开发“云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打造数字化、共享化、智能化教学平台
“云实训”资源库平台如图3所示,是数字化资源的载体,是把资源、硬件、教学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系统的关键,“云实训”模式下,平台建设需涵盖数字校园用户统一身份认证登录、资源上传下载修改、实时视频图像传输、实时评价反馈、数据统计汇总五大功能模块。
这五大块功能,对自主学习难问题提供了途径、对“三难”问题提供了软件保障、对技能授课标准不一提供了一致性模板、对资源共享难问题提供了共建共享的平台。
(3)配建现代多媒体系统,打造直观化、交互型教学媒介
为保证能有效开展“云实训”,配合硬件、资源库这两个平台使用,需要有一个现代的多媒体平台。平台包括无线同频器、电子白板、Pad、无线音箱系统、视频摄录系统。无线同频器的作用就是可以将手持式智能终端上的画面传递到投影上,教师可以抓拍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瞬间及时反馈给所有学生,电子白板的引入能够有效的在讲解过程中加入批注,并能很好的保存起来,存放到资源库平台中去。
(4)实践云实训系统,打造“导助促”三位一体的技能教学模式
实训工单从操作步骤、操作对象、方法和评价标准等维度,图文并茂地对操作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学生根据工单导学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在数字资源库中查询相应资源助学,解决相应问题,最后学生将完成阶段性成果及最终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从而实现教学及能力提升,实现平台促学,实现了具有个性化特质的教学。
2.云实训系统的教学实践
通过几年来“云实训”系统的应用与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工单导学、资源助学、平台促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三者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体系。同时精细化管理也保证了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经过多年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技能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工单导学让学生在实训时有清晰的操作指南
工单导学是“云实训”系统应用的一个小助手,是连接学生和系统的一个纽带。利用图文并茂的工单导学,让学生在操作步骤、操作数字化资源链接、操作对象、方法和评价标准等维度有据可依,以工作任务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图4所示《三人表决器》项目的实训工单部分内容。
(2)资源助学为学生能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途径
资源助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应用云实训资源平台中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实训项目开发了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其中包括技能操作微视频、常见错误解读、理论分析以及上一次课学生的一些典型的操作。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掌握情况利用资源平台的资源搜索和帮助提示功能,选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学习、操作。这样能够很好的实现因材施教,让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更自主的学习[3]。
3.平台促学为学生技能提升提供了通道
平台促学是应用了“云实训”平台及时评价反馈功能,教师可借助平台监控轻松地掌握每位学生的技能操作情况,并及时地予以指导、反馈、评价。同时借助系统开发时带的广播系统,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视频图像以大屏幕投影及系统广播的形式反馈到每个学生终端。这种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对学生的技能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图5所示。
当学生技能操作发生错误时,教师便可一边纠正操作问题,一边点击按钮扣除对应指标的成绩,临下课时便可轻松地得到一张实训效果评价柱状图,直观地反映出技能训练的成果与不足,实现了实时评价和反馈。同步录制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这不仅为教师评价学生技能提供了可视依据,而且为学校分析、研究学生的技能学习过程积累了大数据。
4.精细化管理为系统的有序运行提供了保障
系统使用便捷在于后台管理精细化,首先是及时有效的培训体制,建立了校本培训机制,让教师很好的掌握系统使用的方法。其次是精细化的实训室管理制度,以7S的要求来做好设施、设备、环境的维护。最后是数字化资源的整理和整合,资源是系统的核心,有序有效的资源管理非常重要,系统以项目来分割整个资源,跟某一项目相关的资源都存放在该项目的目录下面,同时提出资源点击排名,实现优胜劣汰[4]。
四、成果与创新
1.成果
(1)国内首创中职电子专业新型实训系统
该系统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其中 “云实训”硬件平台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专利号为201320586340.8,“云实训”软件平台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著作权编号2014SR031613。
(2)构建了一个“云实训”教学资源平台
云实训平台形成了校企互联、家校互通、师生互动,各方资源共建共享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经过4年多的共同开发与应用,建成了5个云实训系统的实训室,建成5门数字化核心课程,50多个实训项目,1000余项数字化教学资源,10多个经典案例的资源平台,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资源库建设示范学校。
(3)形成了“云实训”技能教学新模式
借助云实训平台,通过工单导学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视频与网络实时查看、帮助及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借助于云服务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等数据进行存储、统计、分析和评价,在平等的课堂教学资源环境中,初步形成大数据背景下兼具个性与高效特质的教学模式。
2.创新
(1)基于教材的共性化教学将向基于资源的个性化教学转变
“云实训”采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手段,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教学内容,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并对学生实训过程进行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及个性的需求选用相应的资源,并根据教师的反馈对操作进行修正,最终达到技能教学目标。学生既是资源的使用者,又是资源的生产者,学生在进行资源成长体验式学习,这意味着基于教材的共性化教学将向基于资源的个性化教学转变。
(2)教学资源架构实现了从分散化向系统化的转变
“云实训”系统是将技能操作工位、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资源使用、生成、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实际实践整合到一起的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训教学生态系统。
(3)教学指导、反馈、评价分时性、局部性向实时性、大数据化转变
借助大数据手段对学生完整学习状态的分析,其中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用科学数据对学生进行研究。利用云监控实现技能教学留痕、利用云计算实现学生操作数据分析、结果数据统计分析,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及科学性保证。
(4)教学无痕向教学留痕转变
“云实训”系统能够把教学的整个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将原来物质化实物化的教学资源以数字化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存储起来,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同时可以利用检索的方式方便使用者查询相关的数据。
(5)推广应用的专门化向可移植化转变
本成果是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的,专业不同但是系统架构都是一致的,只要结合自身专业建设自己的硬件平台,再配套上本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就可以很好的开展教学。
五、成效与推广
经过4年多的共同开发与应用,建成了5个云实训系统的实训室,目前所有实训室都投入了使用,学生覆盖面为整个电子专业部近1000人,每周“云实训”环境实训室课时达20学时/间,几年下来成效显著。
1.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性、技能水平大幅提升
通过各年级的调查问卷、座谈会及收集到学生的体会及多方听课后评课反馈,听课率、参与率达95%以上。近几年学生荣获全国技能大赛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2枚,省赛金牌3枚、银牌3枚。首届高职考技能考中,我校211名学生参加考试(全省最多)平均分137.3,为杭州市第一,省内前三。
2.专业教师技能及教学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各级各类竞赛成绩显著,其中获国赛一等奖共2项、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市级论文评比一等奖5篇以上,杭州市课题1项。各级各类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编写教材10余本。多本教材被浙江省评为规划教材推广使用。
3.专业内涵质量得到了深化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增加了信息化教学的形式,实现了专业教材本位的教学传统向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的教学形式的初步转变,向教学信息化、智慧教育转型升级。
“云实训”系统在本校实践的同时,成果也辐射到了教仪企业及兄弟学校,推广效应显著。
4.成果转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成果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授权,相关成果转化为教仪公司技术革新、理念转变提供了范本,到目前为止,已有4家企业前来洽谈专利授权转让事宜。如浙江亚龙教育装备有限公司结合“云实训”系统,应用到浙江省高职技能考试设备中。
5.成果推荐,争做教改示范
在此期间,省级层面的讲座达5次以上,各类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类项目3次以上,公开课达6次以上,各类参观10余次,对省内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6.成果实践应用,获得社会认同
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教授听过“云实训”系统公开课后,在《职教论谈》卷首语中发表了《一堂印象深刻的公开课》,大幅肯定了学校的努力,成果还在《杭州职教》、《杭州日报》上都有相关报道,2014年入选中国电子商务博览会,并在智慧教育展区展出,传播了智慧教育理念,赢得社会的认同。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云实训”系统是电职教师教学智慧与最新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其高度的智能化使教师在电职电子专业上实训课更加轻松,师生之间分享教学资源也变得十分方便。其理念符合电子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可以说电子“云实训”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体现了电职智慧教育不断深入的趋势,是一个具有创时代意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文鑫.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将迎来真正的变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4-16.
[2]黄允千.构建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新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3).
篇10
论文摘要:《电工电子技术》是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以及电工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分析当前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现状,重点论述了提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1 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较广应用性的课程,目前我们的教学多采用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接受型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
1.1 教学一般是依据教材,以该课程该课本的知识为中心。
1.2 在教学中,教师是智者,是知识的权威,是教学的中心和关键,学生从属于教师。
1.3 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不能与EDA软件充分结合。
1.4 一般采用大班授课,较少考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以接受知识为主。
1.5 教学条件相对封闭,教师借助一本书、一支粉笔或一个幻灯片就能维持基本的教学。
1.6 教学评价以考分为主要依据,着重考察学生的记忆力和应试能力。
可以看出,该教学方式存在着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课堂轻课外、重记忆轻运用、重教材轻阅读、重教师轻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严重缺陷,不符合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无法适应当前提出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2 如何提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涉及教学内容、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以下就各个方面分别阐述。
2.1 在教学条件上重点考察实训大纲、学生指导书等教学辅助材料建设及实训硬件设施条件,实训项目开设等内容,除在数量上符合实践教学要求,还要在质量上反映出高要求。
制定科学的实训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是指导课程实践的纲要。实训大纲注重科学性,从实践教学目的、教学定位、教学特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给出纲领性文件。制定教学大纲突出重点、难点并留有根据学科技术发展及时补充和更新的“接口”,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2.2 教材建设。适合实训方式的教材体系是实训教学的基础。实训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等环节,最大特点是边学边练。实训方式的教材体系由文字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教材构成,且重点应放在后者。其特色是注重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指导,以使学生快速理解相关知识,掌握技能要领,再通过练习获得技能。加强实训教材和指导书的建设:实训教材必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指导书着重强化动手能力训练,解决实践技能问题。学校组织专业教师编写符合自己要求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一方面能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一方面能促进实训教学。我校电控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本校特点自己组织编写了《基础电子实训指导书》。
2.3 教学内容。任课教师把实验涉及的主要原理、内容、目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要领等内容融于课堂教学中,在实验室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和完成实验。也就是说,任课教师既进行理论课教学,还直接指导实验教学,包括完成实验教学的准备,参加设备检修维护,批阅实训报告,掌握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和实验设备的原理性能等。这种实验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任课教师教学质量高、有影响、在长期教学工作中积累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课程。无论如何,对教师来说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有详细的备课教案和笔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适时引入现代教学媒体和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随时调整教法。要注重动笔、动手与动口相结合。在实训考核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口、动手来展示自己的实力,而且动笔即书写实训报告。
2.4 队伍建设。要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配备足够的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实行实验教学队伍与教学科研队伍的合理流动,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学队伍为“固定与流动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复合模式。我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与副主任为副教授兼职,现有两名学历为硕士的固定工作人员,其余是一些硕士学位的年轻教师短期流动,切实保证了实验教学队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也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行刚参加工作的硕士到实验中心锻炼一年,增强实验教师队伍的活力和竞争意识。
2.5 机制建设。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校院两级管理及中心主任负责制,并实行开放运行机制。所有实验资源向全校师生开放,师生按照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或研究;建设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实现仪器设备管理、教学管理和师资信息管理的网络化。
2.6 教学方法上,处理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恰当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7 完善实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教务处负责学生成绩考核的调控,注意实践成绩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实践环节的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密切联系。学生成绩与教师的业务考核挂钩,尤其是实践教学成绩。教务处负责对教师业务能力考核,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测评。
2.8 完备实训教学文件,有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签到记录、实训报告等。
2.9 完善了实验中心的仪器使用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等。制定了“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实训室学生守则定”、“学生实训考核办法”、“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做到实验实训内容、考核标准、实训实践、指导教师四落实,还使用采取预约制,在运行中还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保证实训室正常运转,并落实到人。
总之,学生实训的质量好坏,必然会影响学生在以后的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在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设备的情况下,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实训计划,开发合理的实训项目,教师与学生互相合作,通过实际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提高实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丽娟,王平安.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06).
[2]赵玲艳.《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0).
[3]张宏,曹伟.浅谈电工电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0).
[4]杨颖,王昆.“电工电子”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