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23:0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土资源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土资源论文

篇1

1.大力推进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海洋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13年,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5.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近10%,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海洋综合开发能力的持续提升,海洋作为巨大而丰富的资源宝库,在食物、能源、矿产、水、空间等战略资源保障方面,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资源保障。

2.坚持加强规划、宏观引领与综合管控,有利于科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围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与政策,实施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研究制订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启动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同时,不断加强战略规划对国土开发利用的宏观引领与综合管控作用,明确了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远景蓝图和行动纲领,推动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等集聚区域和沿海、沿江、沿首都经济圈及主要交通干线的开发轴带以及我国北部、东部、南部3个海洋经济圈,为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国土确立了基本框架。

3.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与依法行政,有利于构建国土资源科学开发管理的长效机制。

坚持实施最严格的国土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和围填海计划的管理。实施禁止用地项目目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建设项目用地、用海预审制度,促进落实用途管制,进一步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加大土地督察与执法力度,有效促进耕地保护制度落实、保障国家土地供应政策规范执行、维护国家土地收益和被征地农民权益、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行为,以及强化实行土地问责制。建立并严格执行海域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海洋环境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海洋污染损害赔偿机制。这些制度对规范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创新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当前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源禀赋约束明显。

我国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8%、14%、33%和25%,煤、石油、铁矿石和铜等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7%、6%、50%和5%。同时,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全球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统筹利用国外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2.资源利用较为粗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我国资源消费需求增长势头强劲,且利用方式较为粗放。目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能耗,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和2.5倍,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也超过了国家标准的上限,现行土地征收及依赖土地筹资推进建设发展的模式所引发的潜在经济社会风险不可低估。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只有35%和4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3.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受所处发展阶段和传统发展方式的制约,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随着国土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而有所下降,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复合型大气污染严重,雾霾现象突出,部分地区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海域污染等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4.陆海开发缺乏统筹。

沿海局部地区开局与海洋资源环境不相适应,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渤海作为我国石油资源富集区和海上运输的大通道,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向渤海沿岸地区集聚的态势已经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突发污染事件的风险,对海洋生态环境形成高压态势。此外,相关流域和海域亦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污染联动防治机制。

三、相关政策建议

1.夯实基础,建立科学权威的国土资源环境数据底账。

加强各类调查或普查成果信息整合和综合评价应用,避免相关信息的部门化乃至破碎化。梳理既有各类专项调查成果,为系统开展资源环境基础调查评价及科学开发利用与深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资源环境监测系统,配备以必要的遥感普查、典型调查等综合技术手段,重点开展国土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国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情况。

2.立足全球,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顶层设计。

在摸清资源环境底数的基础上,坚持全球视野、陆海统筹,统一谋划国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全面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区域布局,着力构建以沿海、沿江和沿重要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为骨架的国土高效开发格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的国土优化发展格局;以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为支撑的产业优化发展格局。切实提高有限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与安全保障水平。通过渠道创新和方式创新,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着力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全面推进互惠合作。

3.谋划长远,健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体系。

推进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和研究制定《海洋基本法》等相关立法工作,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健全国土资源资产管理与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统筹规划、科学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监管。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总体方向,始终坚持有效保障合理权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原则,改革和完善以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节约用地、土地有偿使用、土地征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土地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涵盖存量和增量的全口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建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和监测评价制度,完善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的监管体制,逐步建立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同步健全相应的财税金融制度体系,强化财税制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功能,探索设立不动产税、土地闲置税等税种,建立健全更加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的土地税制,加快资源税改革进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土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备案和风险评估预警制度,促进国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4.务求实效,创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手段。

篇2

预算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做的收支预计。预算种类多样,包括营业、财务、筹资等种类,企业预算是各种预算组合而成的总和。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会计灵活运用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对预算进行管理的全部流程,对企业盈利最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土资源的预算管理以生产工作目标为核心,对一定时间内国土资源的收人支出等资本运作活动做具体的安排工作。预算管理是应用预算对国土资源的各项相关资源(包括财务和非财务)进行具体分配、控制等活动,从而高效进行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活动,依据生产计划完成工作生产目标。国土资源税收预算工作是在税收政策的大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对一些特殊地区和情况中的财政税收工作运用特殊措施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国土资源单位要依据具体的地质调查研究以及土地资源研究的具体实际情况,切实保证预算管理的可行性操作,对财政税收的预算工作进行具体可行的分析工作。

二、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流程欠缺完善

完备的预算管理植根于财务管理并需要会计核算作为保障,最终通过数字形式进行展现,整个管理流程由财务部门制定预算章程并进行控制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流程中,预算管理工作的进程中缺少税收等部门和工会等组织的财务,这些部门组织对预算流程的存在重视度不足或者抵触心理。此外,一些财务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在预算管理中存在国土资源财政税收方面知识的匿乏,从而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无法正确顺畅进行,存在严重不符合实际和科学性缺失的问题。

(二)预算合理度存在缺失

多数预算草案在经管理层审批时,预算满意度成为管理层批准草案的重要依据,这导致预算草案存在较大的主观意志,无法客观合理地反映国土资源财政税收的目标和作用。为了保证预算可以真正对战略目标进行细化,预算审批工作需要将重心放在客观实际方面。具体考察预算草案是否符合国土资源的战略举措、预算编制是否完备以及预算的具体指标原则是否与国土资源财政税收的相关制度相符等,从而切实保证预算的合理性,推动预算工作的合理开展进行。

(三)预算过程存在观念缺失

在国土资源财政税收施行预算管理的进程中,相关部门在管理资金的具体支出中设置了严格的预算控制措施,对费用支出实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导致管理部门以节省成本费用为目的,对必要的活动进行了削减或废除,很大程度上违背了预算管理施行的目的,对国土资源的发展进程也产生了一定的损害。

三、强化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管理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各部门需要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保证预算管理机制的完备和工作的合理开展。预算决策层包括国土资源领导层和各部门资质的相关负责人,其主要针对本单位的发展计划和目标进行审议工作。决策层需要针对国土资源各部门的计划目标制定责任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程序以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对预算草案根据相关章程和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切实保证其符合国土资源单位发展的预算草案。对财政税收的预算工作需要切实保证预算职能部门的设立,对于规模特殊的单位,可以由财务部门承担职能部门的责任,有财务负责人兼任预算责任人。财务部门需要保证预算岗位的切实设置,将预算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预算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合格的专业素质,了解预算管理相关法律政策;掌握国土资源方面的工作任务、目标等各项事务;熟悉单位各部门的运行机制和职责;掌握会计业务知识并具备会计核算能力等。预算责任部门要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严格依照制定的预算标准进行工作,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相关预算工作,保证预算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在责任部门内部设置预算员进行部门内部的预算编制工作并切实做好相关监督工作,保证预算在正确合理的情况下运行。

(二)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执行力度

财务人员在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中起着组织运行、汇总信息的关键作用,需要拥有足够的业务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因此,财务人员不仅在技术层次上需要不断强化,同时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标准。实际预算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以企业管理者的姿态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运用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最具体的优化统筹工作。并在理念上向事业化方向靠拢,及时更新观念,不断进行事业化方面的知识学习,将市场和利润作为工作指导方向,实现从传统理念向现代化理念的过渡更新。从而突破财务技术的局限性,转变旧有存在的单纯统计数字的传统财务技术,建立新形式的运用具体数据对财政收支状况、预算统计工作进行具体的分析汇总工作,从而实现由罗列数字向利用数字表达意图的方向迈进。预算执行中要强调落实程度和执行力度,预算指标需要严格遵守施行,除发生重大变更事项如经济环境变化,否则需要严格执行,坚持将预算草案的各项工作具体落实,从而杜绝对预算工作进行擅自调整或者将资金移作他用的情况出现。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一旦遭到削弱,就会失去本该具有的权威性,对预算管理工作造成障碍并阻碍预算目标的具体实现,随意而频繁地更改调整预算更加会造成财务管理功能缺失,那么国土资源在绩效考评方面的价值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三)全面增强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水平的增强需要以资金管理作为切人点,并对预算指标的运行过程做全程有效的了解掌握,保证资本预算进行严格的编制和审核工作。成本预算和资金预算需要保证紧密结合,充分保证预算管理发挥最大功用。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需要与国家整体资源规划相符合,但在实际预算工作中,存在机械依据预算目标执行预算管理工作,忽视财政税收在现实中的具体作用和国土资源规划中的合理性。针对这种目标偏转的情况,需要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细化要求,是预算能够更加实际地反映计划的条件,同时,在预算掌控方面进行适当的控制调节,在预算管理中体现一定的灵活特性。预算管理施行期间,一些执行部门认为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做出相应的规划细分。这要过于细致的划分会导致各执行部门灵活性的缺失,在执行中缺乏应变能力和管理工作的余地,对财政税收预算工作造成不小的阻力。因此,工作细化方面的程度需要依据国土资源单位实际情况和工作中面临的具体事项进行调节,从而保证财政税收在合理有序的制度下进行。预算在制定过程中,通常会参照历史预算记录作为现在预算工作的参考依据这种预算工作方式存在严重弊端,职能部门会直接应用历史支出额度当作预算标准,从而扩大预算支出额度,更可以在之后的年度预算中得到更高额度的标准叹针对此种现状,需要运用相应的预算控制措施进行规避,通过细化报表内容、完善报表系统等方式,降低认为因素在预算管理中的干预,切实提高预算的科学性。预算执行进程中,执行人员需要切实管理好预算工作,推动预算施行力度,必要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做具体的调整修订工作。尽管预算是对未来财政各方面状况的预见推测,并具有相关措施对突况进行必要的应变处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现实情况的不断变化,总会出现无法真正遇见的情况,因此,预算管理需要灵活变通,施行中做好定期的检查工作,在情况发生重要变化时,需要对预算进行相应调整或者重新对预算的某些环节进行更改修订,从而切实完成预期目标。

四、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图书馆 文献资源 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75-02

一、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1.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导致图书文献出版量急剧增长,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在经费、馆舍和人力等各种条件限制下都不可能将所有出版物全面收藏。因而使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需求十分强烈,收藏与提供的矛盾十分突出,对这一矛盾的解决仅仅依靠个别图书馆“小而全”的收藏体系是不可能的。只有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

2.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是信息交流、书刊传递、知识荟萃的场所,担负着提供信息服务的任务。由于图书馆受客观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限制,同时,国家在短期内不会对图书馆事业大量投入经费和人力,因此不可能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图书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只有走文献资源共享的道路,才能使图书馆事业有所发展。

二、当前实现图书文献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

1.图书馆硬件建设滞后

文献价格猛涨,购置经费短缺;馆藏空间的有限性不能适应文献增长的无限性;个体图书馆藏书品种有限性无法满足信息化社会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同时,各图书馆之间,互借工作开展较差,未形成系统,更未形成现代化计算机网络。

2.图书馆专业人才数量少、质量不高

现代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以及文献资源共享的必然趋势要求图书馆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工作队伍。由于新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改变了图书馆传统工作模式,不仅要在工作站上搜索、整理、分析和及时传播网络信息资源,同时还要帮助读者过滤并筛选出最适合、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面对这样的角色转变,没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利用新技术的能力,是不可能负担起如此重任的。因此,图书馆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我国传统图书馆学教学所培养的人才已难适应需要,和现代图书馆发展需求相差甚远。

3.图书馆科技手段普遍落后

文献资源共享很重要的条件是要求图书馆工作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所以利用通信技术和电脑技术是必由之路。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尚处于手工编目阶段,书目控制仍然通过卡片或书本式目录,书目数据质量不高,检索效率低。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在客观上,主要是图书馆经费匮乏,无能力购买现代化设备。在主观上,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现代科技掌握能力和驾驭能力甚差,在具体操作的应用中缺少相应主观能动性。

4.图书馆文献资源配置不合理

文献资源共享实质是文献资源配置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达程度不同,造成了资源分配上不均衡,文献资源大都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东部与西部、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分布不均衡十分明显。文献结构总体布局不合理,影响资源共享。我国图书文献资源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各馆藏书锐减,越来越难于满足社会需求。文献收藏存在着严重薄弱环节,有的学科处于空白,全国外文文献总量明显不足。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80多万种,我国引进约10万种;其它出版文献资料2300万件,我国引进约50万件。同时在缺乏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对部分图书文献品种收藏的大量重复,据不完全统计,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的《四库全书》,尽管价格昂贵(38万元壹套),卷帙浩繁,国内各图书文献收藏单位共购置了330套(包括100套微缩品)。云南曲靖市就订了3套。而一些品种却少藏,如:只售8.6元的《粘接》一书在昆明市8家单位却没有收藏;一些珍稀书刊缺藏,致使整体文献品种严重失衡,难以满足读者和用户的需求。

5.图书馆体制不合理

我国图书馆一直遵循着国家行政体制划分,基本上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等系统。由于众多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缺乏一个整体领导,在文献、采购、设备添置、人员调配等方面几乎是封闭式作业,各搞各的,很少合作和协调。各行业各系统图书馆大部分不向社会开放,处于封闭状态,甚至系统和部门内部也很少沟通,更谈不上互借联网。长期以来各类型图书馆分别隶属于不同系统和地区,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模式,造成了各图书馆功能上的封闭单一,文献资源建设上重复与短缺,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国家、地区图书馆之间对文献资源的互借、协作和共享。

三、实现图书文献资源共享的对策

1.更新观念,变革体制,逐步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改革首要问题是观念和体制。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进程中,首先是观念的更新。要打破传统思想,把眼界放宽放远,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其次要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体制中解放出来,变传统封闭体系为现代开放体系。逐步形成全国图书馆文献体系为全社会所共有、共享的开放型场所。这就要求全国图书馆携手合作、群策群力、取长补短、发挥图书馆的整体优势,在现代网络的环境下,从网络整体出发,全面规划,进行文献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条块分割所造成的重复、浪费,从而降低开支,增强图书馆文献利用率。

2.建立国家文献资源协调机构

要实现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就必须有一个全国性权威机构进行宏观控制和干预。有关领导部门应从我国图书馆事业和长远目标出发,尽快成立国家和省、市、自治区的文献协调机构,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全国和省、市、自治的文献建设,明确各自馆藏特点和范围、馆际互借和文献数据建设等工作,尽快实现网络化、数字化。

3.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积极宣传

重点宣传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各级领导对推行文献资源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潜在价值和重要意义,加强对工作的领导,使广大图书馆事业工作者认识到文献资源共享是造福人类社会的事业,把参加和支持文献资源共享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4.积极推进我国计算机网络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信息化处理。

资源共享前提条件是网络化,因此,必须积极推进我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各有关部门都要舍得投资,增加资金投入量,在硬件设施配套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当前,国际互联网已经把世界联成了一体,信息高速路已经成形,并已成为贯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及普通家庭的国际性网络。从全球范围来看,网上运行的信息英文占90%,我国数据占世界数据库总量相对较少,网上中文信息量匮乏,与我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化资源的大国形象极不相称。所以迫切需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造“中国车”、“载中国货”。这就要求各图书馆在抓好正常文献收集的同时,重点抓好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文献成果,不仅全部馆藏书目数字化,而且创造条件使馆藏特色文献数字化。在建立网上资源共享过程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规范的全文型数据库,使用户查到书目的同时,也可以立即获得全文资料。

5.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资源共享活动要求有一支高质量的图书文献队伍做后盾,只有提高图书馆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图书馆现代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图书馆文献工作者一方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一方面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图书馆学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及相关专业知识。应以体制改革为契机,把将图书馆当“福利院”、“养老所”的水平低素质差的人员调整分流,强化图书馆队伍教育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职工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服务意识。

6.实行地区性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由于我国地域范围广,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高,文献资源共享没有高速高效的通信技术作保障。因此,作为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过度,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实行地区性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地理上障碍较少能充分利用地理因素的有利条件,减少交通和通讯带来的困难,具有就近协调,满足需求及时,节省时间和费用等益处,尤其是在我国目前远程通信技术尚未全面普及的情况下,以现有通信方式开展地区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不仅缩短了时间和空间,减少经费投入,更有利于提高当地图书文献的利用率。各成员馆在协调机构领导下,采用“无偿共建”、“有偿共享”的经济原则,把宏观图书文献布局与微观馆藏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地区性图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总之,文献资源共享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逐步联网的系统工程。不能不顾实际贪大求快,也不能无所作为停滞不前。以清醒的头脑,辩证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在现有条件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脚踏实地创造性地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 人才素质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3-000-01

一、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企业领导认为员工素质的提高70%源于自学,20%来自同事借鉴,而培训只占10%。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缺乏培训长期计划。

(二)教师力量配备不足

很多国有企业分支机构无专职教师,临时从生产、经营、综合、实验等业务科室借用。由于不是专业教师,欠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可实用性。使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尴尬境地。

(三)工学矛盾尤为突出

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供电企业工学矛盾尤为突出,供电所是为完成生产经营而设置的最小单元,是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显示终端。因为工学矛盾,很难达到规定学时,对促进员工学习掌握技能,树立岗位成材的人才观念形成了制约。

(四)素质制约培训效果

部分国有企业员工年龄偏大、文化较低,尤其一线员工往往是学历较低,从事工作较单一,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为吃力。讲解经常工作的业务时比较容易接受,但是讲到扩展知识时就会出现“鸭子听雷”的状况,而实际工作中往往都是因技术革新而运用到的新知识新技能。

(五)教学方法有待改革

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不同于中小学固有的课堂式教育,成年人的特点是记忆力相对较差,但理解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如果只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训学员往往坐不住凳子,这也是培训中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

(六)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国网企业或国有企业的分支机构因教育培训实施、场地、教师等相关教学条件不具备或者不完善,干脆不培训或者不经常培训或者培训讲授一些浅显的内容或走走形式,致使培训资金使用上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使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七)培训计划欠缺系统

教育培训的目的、原则、对象、内容、时间、方式、教师、及组织考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不系统、不明确、不规范,采用“现上轿现扎耳眼”的方法,使培训效果不明显或者没有培训效果,浪费培训资源及人力物力财力。

二、国有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领导重视支持培训

企业领导应清醒的认识到,企业的员工也是企业的资本,因此要高度重视,建立监督机构,成立监督领导组织,由主管教育培训的领导担任组长,负责监督、检查培训的内容,参与培训过程,并负责检查企业相关领导的听课记录。

(二)教师队伍有待建设

企业内部应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可以选送几名有理论和实际经验的员工送到上级单位或有专业授课资质的机构进修等方法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以保证本企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比如县级供电企业可以和省电力培训中心挂钩,对口培养。

(三)合理解决工学矛盾

以供电企业为例,基层供电所生产和营销工作十分繁重,配电班负责线路的维修和业扩及改造工程,营销班负责日常的抄表收费,在完成好生产、营销等日常工作,又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特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这样就解决了工学矛盾问题。

(四)大力加强素质层次

比如供电企业的农电体制用工大多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乡镇农民到供电所担任生产一线人员,要加强这部分人员的文化素质培养,应重点以补习高中知识为主。有两种方法可以同时进行:一是由每个供电所有较高学历的员工担当辅导员,适时辅导。二是公司定期集中培训,定量考核。

(五)丰富培训方式内容

可以采用岗位辅导、竞赛评比、自助培训、课堂讲授、参观访问、演示、测试、案例分析以及在岗培训、脱产培训、综合培训等方式方法来丰富培训的固有模式,采取小组对抗问答、“当一天老师”、“我是业务宣讲员”等形式来丰富培训内容。

(六)资金投入标准

培训资金的投入是培训能否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要符合企业职工培训规定中的标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培训机构再健全,教学设施再完备,不再投入培训资金,也起不到培训机构应有的作用,无法为职工培训起到积极作用。

(七)制定计划开展评估

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对员工需求进行预测,着手课程设计,确定培训讲师,制定培训方案。培训u估就是根据确定的培训计划和企业需求,对组织目标、现阶段差距、培训范围对象、学员出勤、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整合性的分析,提出综合的评估报告。

三、教育培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文化思想素质提高

思想素质是培养学员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而文化程度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素质的提高,比如初中文化程度的学员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要相差的多,所以在培训时补习相应的文化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篇5

[论文摘要]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背景下,土地作为宏观调控的“闸门”,其重要性日渐明显,国土资源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作为国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规范管理秩序,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职责。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出发,就加强我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进行全面论述。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国土资源法律法规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促进和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依法行政,确保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我们宁夏国土资源管理现状,客观论述了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面临形势和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深刻而详实的分析和探讨。并从存在问题入手,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等手法,阐述了我区目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论述了在执法监察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 对进一步加强全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我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当前,我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既面临着前后未有的好机遇,又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新挑战。

一是从案件发生情况看。土地方面,2002年发案362件,比2001年494件减少132件,比2000年742件减少380件,分别减少26.7%和51.2%;矿产方面,2002年违法案件104件,比2001年33件增加71件,比2000年61件增加43件,分别增加21.5%和70.5%,呈上升趋势。

二是从违法案件种类看。在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中,未经批准占地居首,共1073件,占立案总数的67.1%;在查处的矿产违法案件中,违法开采居多,共194件,占查处案件总数的98%,其中无证开采130件,占65.7%。

三是从违法主体看。个人违法用地、采矿多于集体和企事业单位,个人违法用地1427件,占89.3%,个人违法采矿156件,占78.8%;企事业单位违法用地97件,占6.1%;县级机关违法用地23件,占1.4%。

四是从违法案件发生的区域看。农村违法占地问题多于城市,但城市个案违法占地面积大大高于农村。

五是以“建设城市新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搞养殖业”、“发展旅游业”为名,无限制的扩大城市外延,大量占用耕地和国有未利用土地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状况,不仅使大量国土资源流失,也给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给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执法难的集中表现

“执法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一大难题,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五难”:

违法行为发现难。就全区而言,在有限人员编制下,既要监管土地,又要监管矿山,面广量大,加之基本装备缺乏,交通工具等保障条件较差,全覆盖、高频率动态巡查力所不及,致使有些违法案件很难及时发现。

违法行为制止难。表现为土地违法者常常是突击占地施工、矿产违法者常常是突击开采抢运,制止起来非常困难。

违法案件调查取证难。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违法者拒不配合,或者借故拖延,而执法人员没有强制调查取证的手段,导致调查工作陷入僵局。

违法案件处理难。由于当前法制环境较差,致使查处案件面临着“严格执法”和“法不责众”的两难境地,特别是对违法责任人的处理更是难上加难。

违法案件执行难。现行法律没有赋予国土资源部门强制执行的权力,实践中种种原因而使案件在执行环节受阻或搁浅。

三、我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制观念不强。一些市(县)领导以发展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为借口,违法批地、违法用地、非法出让和转让土地,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等违法行为不断发生;

二是监察体制不顺。目前这种管理体制,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只对本级政府负责的“单向”体制,难以形成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对下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强有力的制约机制。

三是执法手段不硬。现行法律没有赋予国土资源部门以必要的查封、扣押、拆除等强制措施的权力。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制止。

四是执法力度不够。普遍存在着重审批发证,轻监督检查的倾向;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执法监察不够经常有力。

四、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对策及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必须从我国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出发,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宣传法律,使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明白合理保护、利用土地资源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运用行政的手段,建立一套节约集约用地机制,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容积率和利用率;运用经济的手段,一方面全面推行“招、拍、挂”等市场化配置方式,提高土地取得和保有成本,抑制多占、滥用和浪费土地现象。

(二)以贯彻国务院《决定》和《通知》为契机,始终保持执法监察高压氛围

以卫星遥感执法检查为抓手,突出严肃查处新发生违法用地与政府违法用地两个重点,切实解决基层政府依法用地意识不强和顶风违法问题;建立健全协作办案制度为契机,借助兄弟部门力量,形成国土资源大执法格局;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查人与处事相结合,继续保持严肃查处违法用地的高压态势。

(三)以切实加强执法巡查为载体,努力把土地违法抑制在萌芽状态

违法者的利益有多大,执法的阻力就有多大。查处违法用地只是手段,目的是维护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查处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土地动态巡查,进一步狠抓源头防范。构建完整的执法监察网络体系。要做到防范关口前移、预防重心下移,逐步建立“上有卫星,下有百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立体防范监管体系,提高案件发现率、制止率和立案率,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

(四)以严肃查处违法案件为重点,着力提高执法监察效力

篇6

关键词:煤层气,绿色能源,政策

 

煤层气,俗称瓦斯,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及吸附在没几只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空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免费论文。以往,煤层甲烷被认为是影响采煤的有害气体而被直接排放。但在当今的能源格局下,石油等常规能源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从新审视煤层气的价值。煤层气,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已成为理想的代替能源,尤其是在我国。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我国煤层气含量、分布如表一所示:

注:据国土资源部石油天然气评审办公室

东部区包括三江-穆棱河、松辽、海拉尔、二连、阴山、延边、敦化-抚顺、浑江-辽阳、辽西、蛟河-辽源、依兰-伊通、大兴安岭、太行山东麓、冀北、冀中、京唐、鲁西北、豫北、豫西、徐淮、沁水、大同、宁武等22个盆地(群)。

中部区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和川渝盆地。

西部区包括准噶尔、吐哈、塔里木、柴达木、三塘湖、天山、河西走廊等7个盆地(群);

南方区包括滇东黔西、川南黔北、滇中、萍乐、湘中、桂中、鄂赣边、长江下游、苏浙皖边、浙赣边等9个盆地(群)。

青藏区包括扎曲-芒康盆地。免费论文。

注:据国土资源部石油天然气评审办公室

相关建议

1 加强统筹规划,发挥多种积极性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国家必须统筹规划、统一决策,制定发展目标、中长期规划、行业标准、税收政策、对外合作方针的制度。同时政策应多样化,调动国企、民企、外企等多方面积性,尽可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煤层气产业发展等。正确解决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将在大局上保证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加大煤层气经济扶持政策力度

煤层气刚刚起步,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劣势明显,制定煤层气经济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使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具有相当竞争的平台,让煤层气企业扩大盈利,刺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煤层气经济扶持政策为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增值税先征后返(实际零税率),每开发利用1 m3补贴020元,用于发电补贴025元。根据现行政策,税收返还和补贴额约占煤层气售价的33%,但美国的为51%~52%,相差很远,建议将该项补贴适当增加。

3 加强煤层气地质研究

我国大部分岩层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含煤岩层叠合破坏频繁,煤层气地质比较条件复杂,不利于开采。同时煤层气资源分布具有多样性,煤层气储层具有明显的低压、低渗透、低饱和度的特征,较外国高阶煤发育。以上种种不利地质因素要求科研单做更多的研究,应增加经济投入,加大科研力度,对于不同地质区域,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更细更准确研究个地质区域的地质条件。

4 加强和国外企业交流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开发技术主要有:直井洞穴完井技术、直井/丛式井压裂开发技术、水平井技术,以及连续油管压裂、注N2、CO2置换等增产技术等。一方面,这些技术在中国尚未完全应用;另一方面,中国地质条件和外国的地质条件不尽相同,国外技术有不一定适用。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引进技术,同时必须发展已引进技术。尤其是发展钻井、完井技术、煤层气储层增产技术。

5 进一步制定、完善制度

政策、法规包括矿权、气权、集输、利用、投资、税收、国内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为煤层气产业化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支持。

结论

开发煤层气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决策,这主要体现在一下三方面:第一,开采煤层气,补给常规天然气,缓解能源危机。免费论文。第二,瓦斯爆炸和突出是最主要的矿难,开采煤层气,可以降低煤层瓦斯压力,从而减少矿难。第三,煤层气是温室气体,开采煤层气,是一个环保的举动。国家在政策上扶持煤层气产业,大力加大科技投入,为煤层气产业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所以煤炭行业和油气行业应抓住宝贵的机遇,发展煤层气产业。另一方面,国家应采取强制措施,强制要求煤矿对煤层气进行利用,对排空进行处罚。同时科研单位也应抓住个机遇,为煤层气利用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傅雪海,秦勇,韦重韬.煤层气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10.

[2]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M],2006

[3]翟光明,何文渊.抓住机遇,加快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J].天津工业,2008,28(3):1-4

[4]孙茂远.关于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对策[N].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9,09.

篇7

关键词:银川平原;城镇区域;资源空间分布

Abstract: From yin chuan plain town of analysis, using fractal theory combin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 of softwa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yin chuan plain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urban area of yin chuan plain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ts. And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in chuan plai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spatial relations. Think in the yinchuan plain water space distribution of centralized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the inhabitants of residence location and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nd the urban space pattern formation in the yinchuan plain has close relationship.

Key Word: In the yin chuan plain, Urban areas, distribu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银川平原城镇区域资源总量分析

地银川平原地处黄河中游地区, 2004年底有耕地面积399.99万亩,未利用土地面积416.54万亩 , 牧草地915.89万亩,水域面积 282.28 万亩,土地资源尚待加强利用。另外,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银川平原地区是中国少林区之一,仅有林地面积8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16%。[[1] 2004年宁夏国土资源厅统计资料.][1]银川平原地区水力资源蕴藏量丰富,主要水利枢纽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区域内重要的能源工程之一。[[2] 宁夏国土资源厅编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资源环境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2]银川平原地区煤炭储量丰富。主要煤田为宁东煤田和贺兰山煤田,其中主要产出的太西煤是中国和世界上最优良的无烟煤之一,有太西乌金的美誉。除此以外,银川平原区域内还蕴藏着石油、磷、磷、铁、磷、盐、燧石、玻璃石英砂岩、芒硝、粘土、硅石、水泥石灰岩等矿产资源。

2. 基于分形视角下的资源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下的分形特征可以通过将区域的资源的分布点网格化,然后分别计算其容量维和信息维两种维数来确定。经过统计,银川平原区域内的资源的分布点共91个(其中已开发27个,待开发64个)。将银川平原区域网格化,使其长短两边各被k等份,则每个网格的尺寸为E=1/k,将每个资源分布点的网格数定义为N(E), N(E)与E有相关关系。则有:

即为容量维。

将第i行,第j列中的网格资源分布点数目标记为,整个银川平原地区的资源的分布点数标记为N,则可得某一网格内资源的分布点的出现的概率为:

然后得到信息量为:

如果资源的分布点分布有分形特征则有:

其中为常数,为信息维。

通过计算,银川平原资源空间分布的容量维=0.76(图1),信息维=0.26(图2)。

根据陈彦光,罗静(1997)的研究表明信息维反映的是空间分布的分散或者集中的程度。一般来说, >。当信息维=0时,资源集中分布于一点,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比较少见。当信息维=2时,资源均匀的分布于地表。在这里较接近于0,说明银川平原地区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集中开发。[[4] 陈彦光,罗静.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信息维分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64-69][4] [[5] 王镇中.关中城镇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动力机制与优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09.6][5] [[6] 王劲峰.空间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6]

图1:银川平原资源矿点空间分布容量维

图2:银川平原资源矿点空间分布信息维

3. 银川平原城镇区域资源分布与城镇空间形成的关系

从地域空间上来看,银川平原西有贺兰山的阻隔,东有灵盐台地的限制,南部为牛首山地区和腾格里沙漠,北部为毛乌素沙漠。黄河穿越其中部。

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银川平原的城镇空间的发育形成也被限制在黄河生态基础为核心的平原地带。

矿产资源是城镇空间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一般呈现点状布局,集中在某些据点,当矿产资源储量大,且成片分布时,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点可以成长为城镇节点。银川平原地区的石嘴山城镇网络和已经有城镇网络雏形的宁东能源基地城镇网络便是基于矿产资源优势形成的。

[1] 2004年宁夏国土资源厅统计资料.

[2] 宁夏国土资源厅编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资源环境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

[4] 陈彦光,罗静.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信息维分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64-69

篇8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ving of human beings and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that resulted from developing mineral resources is tough, which requiring prompt solutions in many countries. In China, solving this problem is especially more difficult because of Chinese unique political system, policies, laws, and the right of relate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law system of management of relate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f mining areas,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mining area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reconciling different departments, consummates the context of laws of management and establises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关键词: 矿区;环境管理;对策

Key words: mining area;environment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97-02

0 引言

当前,我国对矿区环境实施的管理主要由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承担,在一定情况下还会牵涉到国家林业局与水利部等行政职能部门。多部门联合管理从实质上来说是为了各司其职,以期更高效率地对矿区环境进行管理。但由于部门定位主次不分,在管理权力方面交叉重叠,因而常常造成权力的冲突。目前涉及矿区环境管理的法律条例包括《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如此多的法律内容重叠严重,部分还存在一定漏洞。总体来说,我国的矿区环境管理工作仍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与完善。

1 我国矿区环境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1 矿区环境管理部门定位主次不分,权力覆盖面重叠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环保部门审批。而《土地复垦条例》第十一条与十三条规定了土地复垦方案由国土部门审批。在矿区环境管理中,环保部门通过 《环境影响评价方案》对矿区实施环境管理,而国土部门则以《土地复垦方案》与《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为依据进行管理。整个管理体系处于“两头管理、分别审批”的状态,多个行政部门各自为政。整个矿区环境管理法律体系并没有就部门管理主次进行明确说明,从而使部门之间为争夺主管权而发生冲突,在增加了矿区环境管理复杂性的同时,又大大降低了环境管理的整体性与可行性。

1.2 矿区环境法律条文存在漏洞、交叉,部门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防止污染环境。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属于环保部门的管理范畴,“复垦利用”则属于国土部门管理范畴,而该法律条文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主管部门,这无疑为部门之间权力冲突埋下了隐患。另外有些法律条文存在着适用对象与规范对象矛盾的现象,如《矿产资源法》适用的对象是矿山企业,规范的却是企业设立的环节(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实验室,2011)。由于矿业用地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部分法律内容缺乏可操作性。《矿产资源法》规定开采矿产资源资质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即采矿权需由国土资源部门确定,而《土地管理法》规定采矿用地的土地使用权需由上级人民政府审批,这就可能导致已经取得采矿权的企业因为没有采矿地的土地使用权而仍然无法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采矿权与土地使用权的不衔接势必会降低相关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

1.3 地区环保部门、国土部门受当地政府节制,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在现行体制下,地方国土资源部门的财权、编制等都在地方政府手中,且地方国土资源部门的人事任命也由当地政府确定,而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仅仅是对下级的业务领导。环保部门亦是如此,地方各级的环保局长大都由地方政府任命。若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矿区的环境管理,作为矿区环境主管部门的国土部门和环境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然而此时面对的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环境违法行为,国土部门与环境部门当然心存顾忌,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与政府妥协而听之任之,继而造成执法不严的现象。

1.4 矿区环境管理缺乏公众参与机制,矿区企业管理层与工作人员缺乏环境意识 目前获取采矿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矿权的招标拍卖挂牌,企业通过竞争方式取得采矿权;另一种则是向有关部门申请取得采矿权。确定采矿区与审批采矿权的过程基本都是由国家及其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统一管理,而矿区企业以及矿区所在地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方针和政策,至于生活在矿区的民众或者其他公众与舆论就更难参与到矿区环境管理中来了。虽然《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一条规定了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审批前举行听证会等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一则这一法律条文的实施并不理想,二则尽管有相关法律基础,但是公众能参与的也仅仅局限于矿区的规划阶段,对于公众参与矿区环境管理过程中的法律规定还是一片空白。由于相关法律的普及与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公众缺乏矿区环境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样,这样的现象也发生在矿区管理层与具体工作人员身上。另外,矿区封闭与不透明的现状也使得舆论与大众难以了解矿区,更不用说参与到矿区管理中并从大众角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

2 完善我国矿区环境管理制度的对策

2.1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完善矿区环境管理体系与管理手段 改多部门各自为政、交叉分散管理为多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管理。矿区环境管理部门,包括国土资源部门、环保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等应共同参与组建独立的部门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管理。这一部门主要负责矿区开采方所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审批,矿区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检测、监管以及矿区开采后实施的土地复垦工作。同时该部门的设立可依地方状况为定,在矿区较多的省份,如山西、河南等地可适当增加该联合部门的数量,而对于矿区相对较少的省份,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可只设立1-2个联合部门。图1表现的是联合部门与政府以及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

联合部门与当地政府无隶属或领导关系,而是受上级人民政府管理,联合部门的负责人由上级政府任命,一般为上级人民政府中负责环境管理的副职担任,这样避免了部门在对矿区环境进行管理时受当地政府节制而造成的执法不严。另外在矿区环境管理中,管理手段不应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象征性的经济处罚对破坏矿区环境的违法行为几乎是没有效果的,需要配置以一定的行政处罚手段,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相关环境政策的顺利实施,如联合公安机关对情节严重的矿区负责人进行拘留,吊销采矿许可证等。当然适当利用经济刺激手段提高矿区开采企业的环保积极性是很有效的,可以对在矿区环境保护方面表现优秀的矿区开采企业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建立一套经济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矿区环境管理奖惩体系,提高矿区环境管理的效率。

2.2 完善矿区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提高法律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在矿区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条文中,应当标明负责某一事项的具体部门,以免引起部门之间的权力冲突。同时要提高法律的针对性,保证适用对象与规范对象相匹配。目前,《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处于修改阶段,立法机关可以籍此机会汇集基层相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汲取的经验并进行整合,从而对有关法律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弥补。另外需要做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的衔接,修改其中相互矛盾、对立的内容。尽管现今我国有关矿区环境管理的法律或规程众多,但是还需要出台关于矿区开采过程中环境管理的具体细则,这是当前矿区环境管理法律体系中没有的。此外还要填补有关矿区开采中征收有关税费的法律空白,这方面的立法应当注重现实,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2.3 建立高效可行的公众参与机制 首先在对矿区实行区域规划时,相关部门应当将“举行听证会或者采取其它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这一法律条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当然公众的参与不能仅仅停留在矿区规划阶段,更应该深入到矿区环境管理过程中。矿区环境管理部门可以与公众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政府部门及时将矿区在开采中的相关信息向公众公开,而公众也可将自己的有关建议或意见及时反馈给政府,对建设性的建议,政府可以适当进行奖励,以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政府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在某些环节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经验难以面面俱到,此时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矿区管理经验,聘用具有相关知识的专家担任矿山监察员,每一个监察员负责一个矿区,政府赋予其一定的权力。监察员在查访矿区过程中,对发现的环境问题应当要求矿区企业进行整改,问题较轻的给予口头警告,问题严重的可直接反馈给政府,由政府部门令其整改,对于不服从管理的矿区企业可收回其采矿权。

参考文献:

[1]张晶.矿区环境保护监管法律制度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8):21-22.

[2]付薇.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同机制与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2010.

篇9

关键词: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DF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arable land protection work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pply of grain,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China's population still showed a tendency of increase year by year, but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peasant consciousness, government system and collection work,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is not in place, the existence of such a situation not only influence the farmer's life, but also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has caused some obstacles. Therefore, we must set up a new land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is the drawback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 proposed solutions.

Keywords: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l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30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占据着世界人口数量的25%,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保证粮食的安全,保证粮食的根本就是保障耕地。就现阶段来看,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对耕地的保护制定了完善的保护措施,也建立了相关的保护机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管理机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下面就根据我国耕地的特征探讨一种新型的土地管理机制。

1、现阶段下耕地保护机制中的弊端

1.1. 农民缺乏耕地保护意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的劳动力。但是,目前的农业生产成本也呈现出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农业的生产成本逐年升高,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增加,但是农民的收入却未得到同等程度的提升。这就给农民造成一种意识:耕种难以提高收入,甚至会越来越穷,虽然目前国家已经颁布了一些保障农民收益的法律法规,也降低了税收标准,但是依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此外,在土地方面,很多农民都对土地安全有着或多或少的担心,也有少数农民与政府进行交涉,但是这种交涉往往是为了得到自己应有的补助,同时,很多农民也希望政府及早的收回土地,好得到自己的补助,这样就能够利用这些补助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也不需要进行耕种。因此,我国农民缺乏保护土地的意识,这就导致耕地保护工作的进行困难重重。

1.2 农村集体组织缺乏保护耕地的意识

一直以来,我国土地都是归集体所有,关于土地的管理工作也是由村委会和集体组织进行统一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方式难以起到实际作用,在管理工作的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缺陷。在很多地区,土地所有权也从集体手中转移至乡干部手中,这些干部受到利益的驱使,滥用手中的职权谋取私利,这就导致大量的耕地被挪作他用,难以得到基本的保证,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也给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阻碍。

1.3 征收导致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推进,征收工作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虽然征收工作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不利的影响。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收益,提高土地的使用税费,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然制定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官员为了政绩的考核,将土地低价转让,这就导致大量的耕地被占用。这种不合理的征收工作不仅难以对耕地实现有效的保护,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2、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新办法

2.1 对土地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的规范

为了避免地方政府出现土地不合法转让的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要建立好完善的分级规划管理制度,根据国土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由县级管理机构监督乡镇管理机构、市级管理机构监督县级管理机构、省级管理机构监督市级管理机构、国家级管理机构监督省级管理机构。这样就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组成一个有机的网络,避免滥用耕地情况的产生。

2.2 将土地管理重心转移至城镇规划区域

很多地区的耕地都位于城镇周围,地方政府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耕地面积并未发生变化,这就实现了对耕地的合理保护,因此,在下一阶段,可以将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放置于城市规划区,并以城市为中心做好区域管理工作,这样就能够全面提升耕地保护工作的质量。

2.3 对各级土地管理新型实施分级监测的制度

对于土地管理实施分级监测的制度能够有效提升耕地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但是这种分层管理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由于不同地区耕地的管理方式与管理面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给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带来一些难度。因此,在建设数据库时,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差异进行建设,这可以利用现阶段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这样,就可以将土地规划、土地管理等信息归纳总结至统一的数据库中,继而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

3、结语

总之,耕地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国家发挥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耕地保护政策中还存在着各种弊端,因此,建立一种新的土地管理机制,同时将土地管理的重点由乡村中转移至城市中,这样才能够将宏观调控与耕地保护相结合,也才能够实现既定的保护目标。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健全外部监督机制,通过社会、法律以及行政部门的有效配合,形成一个严密的监督网络,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护耕地资源。

参考文献:

[1]车文学.论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期刊论文].中国土地科学,2007,12(15)

[2]李科威.论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与策划[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05)

篇10

【关键词】土地勘测;质量;措施

国土资源局土地勘测工作承担着县域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招拍挂勘测定界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维护等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业务工作,我们为提高勘测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土地勘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了土地勘测工作的质量,为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土地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乃至国家投资项目,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2.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措施

2.1 充分认识土地勘测质量的重要性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土地测绘公共服务是国土资源局测绘工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很多所辖范围内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实施,测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土地测绘服务保障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针对在土地勘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勘测质量不高、勘测任务备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勘测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应提升对土地勘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基础勘测工作入手,提高勘测质量。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系统人员做好土地勘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对进一步做好测绘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并与其它法律法规宣传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增强勘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测绘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取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对土地勘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各项勘测法律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土地勘测服务水平。土地勘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谋划,主动服务,及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规划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勘测保障服务,使勘测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2 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的监督

加强土地勘测质量监督的检查工作,强化土地勘测成果汇交,提高勘测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结合盘县实际,完善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和评定标准,健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开展常态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2.3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可量化的土地勘测诚信体系和评估标准,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结合”的有效监管模式。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绘行业服务标准和测绘单位诚信评估办法,量化指标值,明确评估指标。二是签订《测绘单位诚信服务承诺书》。三是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土地勘测诚信服务调查工作,填写《测绘单位诚信服务用户调查表》,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作为勘测成果汇交的要件。

2.4 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2.5 加强土地勘测业务培训提高勘测成果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改善人员结构。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2.6 健全土地勘测机构机制,构建和谐土地勘测发展环境

加强土地勘测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勘测队伍,为全县公益性勘测和政府应急勘测提供队伍保障。充实土地勘测管理人员,注重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构建和谐土地勘测的发展环境。

2.7 认真做好测量标志普查、管理及维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底数。组织人员通过全面、彻底地普查,全面掌握县域拥有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数量以及状况。二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完好的测量标志分别建立档案,利用《测量标志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实施微机化管理,同时详细拍摄各测量标志的点位、标志及附近现状照片,做到底数清楚,现状明白。三是明确责任,加强保护。对各个水准点、三角点、B级GPS点全部委托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站)保管,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所(站)、责任到人,并要求各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切实加强保护。

3.结束语

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应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监督和业务培训,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体系,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为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勘测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编.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刘纪远主编.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陈帅.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3).

[4]薛天云.RTK与常规控制测量的应用比较分析[J].科技资讯,2009(18).

[5]沈双龙.关于RTK测量在地质工程中应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7).

[6]李镇良.GPS RTK控制测量优势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

[7]吴少林.山区土地勘测定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8]王志勇,守华英.浅谈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

[9]韦春琳.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数据处理的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7(08).

[10]王锦萍.浅谈1:10000地形图3D产品的制作方法与技巧[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1]李黎.GPS集成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趋势[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12]罗名海.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

[13]答星.基于Orthovista的数字正射影像快速成图的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14]李琪.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15]肖建华,李江卫,严小平,王厚之.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三维基准维持与稳定性分析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

[16]王瑞莉,官善友.浅谈武汉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

[17]官善友,庞设典,龙治国.论武汉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18]郑先昌,陈鑫海,洪兴全.某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整体滑塌事故分析及抢险加固措施[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

[19]杨育文,袁建新.土钉墙力学性状及其边界元法分析[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0]孙国庆,施木俊,雷永红,唐传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1]施展.勘测定界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

[22]孙志刚,马春秋.浅谈CORS系统在城镇地籍调查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3]余剑.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4]楚军,黄三发,王海濛.浅谈青荣铁路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分类面积计算[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5]魏玉明,党星海,孔令杰,张秀霞.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6]孙玮玉,谢飞.丰县农村地籍调查中地籍要素编辑探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7]金玉玲,耿丽艳,赵永兰.AUTOCAD二次开发在制作地籍影像图中的应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

[28]李新刚.浅谈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

[29]纪青,张志进,操瑞红.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建库的质量控制[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0]齐志飞,倪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建库软件开发技术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1]杨波.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32]薛梦烨.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3]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4]迟进军.对现代房产测绘中相关内容及质量控制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1(13).

[35]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6]李潇,张晓玲.关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J].地矿测绘,2010(01).

[37]李广兰.信息化的地籍测绘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3).

[38]王灵锋,赵广乾,张炳蔚.水下地形测绘的前期质量控制[J].现代测绘,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