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2:2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银行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流行音乐与大学生的关系
音乐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审美教育、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成功教育、价值教育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复合型人才的“通才教育”。而在所有音乐形式中,流行音乐这种具有青年文化代表性质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大学生尤为亲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
1.通俗性流行音乐的内容大多都取材于现实生活,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接地气”,很多作品以描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为主,其中包含人生的理想、人生的哲理以及对于一些社会认知的现象等。在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大学生更容易掌握的原因就在于,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旋律优美、风格多样,它不像古典和传统音乐那样必须经过专门的技能训练和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大学生可以通过体会平淡直白的歌词和丰富的情感,即可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
2.情感性德国著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学家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真实地反映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们宣泄不良情感、消除社会危机和重塑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经常承受着各种精神压力和困惑,如就业和恋爱问题、价值取向等,往往无法自我排解。流行音乐所具有的鲜活明快抑或缠绵伤感的旋律,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3.时代性如果说古典音乐反映了音乐的艺术高度,那么流行音乐则代表了社会文化的晴雨表。流行音乐在思想观念上和情感上总是紧随时代潮流,契合时代精神诉求。所以每个时期都会产生相应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都体现和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特点。这也迎合了大学生们追赶潮流、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化口味。
4、商业性。流行音乐是现代文明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商业性文化娱乐圈活动紧密相连,凭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手段.加上近乎疯狂而频繁炒作的音乐选秀活动,流行音乐强势的市场运作使得如今大街小巷到处都播放着流行歌曲,电视、网络、MP3、手机都成为流行音乐传播的重要媒介。这对身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来讲,无疑都是无法抗拒的。
高校流行音乐通识教育的现状
1.紧缺的教学资源相关流行音乐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不足,全校范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由于缺乏独立的教育教学组织,承担教学任务的艺术类教研室基本都挂靠在专业学院。另外,在专业学院的教师由于受专业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难适应非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要求,特别是对当代流行音乐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导致课程内容的浅显化。
2.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方法的枯燥和单调性,削弱了学生参与互动的能力,逐渐失去了对流行音乐学习的兴趣。
3.单一的成绩评定我国现行的通识选修课程考核大多以知识考试方式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知识面或知识记忆能力的测评,基本上还是沿用期末测试题等进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考核,计分方式为百分制。事实证明,对于像流行音乐教育这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性动态课程,并不只能通过理论的纸质考核才能显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绩水平。
高校流行音乐通识教育的教学反思
在强势的大众传媒疯狂倾销的信息时代,为大学生提供另一条接触流行音乐的历史、风格、经典作品、优秀作家、人文思想、社会心理的通道,提升大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认知能力,正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1.树立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
不可否认,以往在大学音乐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它们以深广丰富的创作水准,复杂精妙的体裁结构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道德世界,甚至还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但流行音乐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正如所有的文化形式都存在是否适宜的问题,我们也不可否认流行音乐中有一部分并不适合大学生。不过假如学校音乐教育就此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如掩耳盗铃一般自欺欺人。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流行文化有所了解,能知其利弊,辨其真伪。只有在摸准流行文化的脉搏,通过对学生需要的分析,抓住流行音乐中的亮点,找准流行音乐与大学生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流行文化,创造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2.选择具有价值导向的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良莠并存是不争的事实,它的纯度、含金量绝非可与正统音乐相比。音乐教师要精心挑选一些健康向上,适宜大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且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提高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美丑、优劣的识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由于流行音乐得到了众多人的欢迎,也就难免被各种力量,尤其是商业和政治所利用,在其推广过程中充斥着无中生有、过度包装、炒作造势和虚假宣传,教师应提醒大学生绝不能随波逐流,媒体中播什么就听什么,社会上传什么就唱什么,而应考虑这些音乐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滋养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5]。如只是为了追求商业的最大利益化而创作和包装的《爱情买卖》《香水有毒》等流行歌曲,只表现了“卿卿我我”“你情我爱”的简单低俗,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歌曲之一《我相信》,以励志色彩的歌词,加上慷慨激昂的演唱,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正能量。此外还有环保主题的歌曲《地球的孩子》爱国主义歌曲《龙的传人》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加入到教学内容中,不仅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视野,还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艺术表现形式。
3.运用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
流行音乐之所以是流行音乐,是因为它具有与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学方法也不能照搬古典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模式。课堂上除教师讲授以外,还应适时地进行课堂讨论,有的章节可以与学生合作讲授(教师引导、补充、点评等),教学方法应特别注意学生的互动参与性。节奏是流行音乐的核心要素,其节奏规律较其他音乐更为动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是端坐静听,而要感受律动,让身体参与到音乐摇摆中来。比如,在听赏某些演奏的流行音乐时,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节奏和表现节奏(打出各类音乐的核心节奏或者摇摆身体),又如在学习流行歌曲的演唱时,要注意现场互动的多样性,包括歌唱者与伴奏者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等。总之,鼓励学生“动”起来,教学方法和唱、奏、演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另外,可以在课余时间播放合适的流行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情趣和习惯,为音乐课堂的教学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同时组织开展流行音乐方面的专题讲座、评论、举办流行歌曲比赛等,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流行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对事物发展的一种指向,错误和不适宜的评价方式会导致评价对象的异化,继而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由于流行音乐特有的不拘一格的即兴性,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方式也需要灵活多样,不能呆板僵化。比如任课教师在开设流行音乐通识教育选修课之前,自己先编写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可以包含流行音乐欣赏、流行歌曲演唱、乐器常识等基本教学目标,再根据自己的教学规划,逐步引导学生欣赏流行音乐、掌握演唱方法、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进而领略流行音乐的美。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记录学生对于音乐理解的变化,并将报告提交教务部门,为下一次通识教育课程作出参考。另外,期末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唱、奏、演等非纸质显现形式,也可用论文写作、题目问答等方式给予学生成绩评定。
美国教育家雷塔克曾说过:“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流行音乐这一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教学资源,结合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以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影响力,培养出爱国荣校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樊蕾.高校流行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科技信息[J].2010,5;131.
[2]赵斌.大学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5(24);31.
[3]陈智慧.流行音乐的强势与大学生的成长当代青年研究[J].2010(1);56.
[4]董莉,杨颖,斯芸,刘龙,张劲梅.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14(11);85.
篇2
2000年,我从大学毕业进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向往就如同普通运动员想进国家队一样。所以,从大三暑假开始我就铆足了劲准备CPA考试。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不仅没有让我感觉痛苦,反而成为我人生中最充实的一段日子。参加工作后,一边工作积累经验,一边努力学习,继续着我未完的CPA梦想。很幸运,2001年我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注册会计师,工作也开始步入正轨,从小企业到大企业,从负责一部分到负责全盘审计,从商业到制造业,在一点一滴的成长中我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考试只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准备考试的过程,可以促使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2001年结束CPA的考试后,我开始考虑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这时候我想起小学时老师带着我们去武汉大学春游的情景,美丽的珞珈山和满园的樱花,让我重新燃起对这所大学的追求。经过比较和权衡,我最终决定报考武大经管学院的MBA专业,既可以保证工作又可以在学习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台阶。但工作之余的兼职学习比在学校里的全职学习需要更大的毅力,每年1月的考试正好也是会计师事务所一年中最忙的日子,我既不想为了学习耽误工作,更不希望因为工作放弃学习。因此,只能抓紧一切可以抓紧的时间。每天坐公汽上班的路上,拿着掌中宝背英语单词;在工作结束后同事们一起娱乐时,我在房间里做习题。在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学习的时候专心学习。经过考试,2005年我终于被录取了,开始了周一至周五上班,周末学习的忙碌的日子。一门课一门课的学习,一个学分一个学分的考试,一直到毕业论文答辩。从2003年开始报考,到2008年拿到毕业证,又是一个5年过去了。
在这几年的备考学习过程中,没有风花雪月,也远离了时尚,错过了很多年轻人应有的乐趣。朋友不理解地说:你看看你的周围,许多研究生毕业了也未必找得到好的工作,你应该学习如何享受生活。但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篇3
根据《2017年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考博招生简章》得知,2017年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考博报名时间如下:
报名方式及报名手续
1.报名采用网上提交报考信息的方式。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一般在2016年12月10日—2017年1月30日间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填报报名信息(具体时间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公布时间),网址:admission.ucas.ac.cn/ 。
2. 2017年1月30日前在网上报名同时将以下报考材料邮寄或送交至研究生部。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纸质材料或者未进行网上报名,视作放弃报考。(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9号,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生部3-11。邮编:610041,联系人:姚彩云,联系电话:028-85233672)
1)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培养单位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信息表打印件;
(2)两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职称)同行专家的推荐书(附件中下载);
(3)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报考秋季入学博士的应届硕士生,在报名时可先提交硕士生学生证复印件,并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有效证件复印件(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护照、港澳台身份证);
(5)同一底片的一寸免冠照1张;
(6)硕士学位论文和论文评议书(应届硕士生可在2016年5月底前提交);
(7)以下考生还须出示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报考证明,证明上必须写明同意报考类型是定向还是非定向,签署意见并盖章;
①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②拟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考生;
篇4
论文摘要:我国“入世”在即,中国商业银行应主动出击:进行银行的海外经营,本丈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海外经营的六种模式和区位选择,并汁商业银行海外经营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即,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对策应对国外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但这些对策大多数都是以如何使我们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为条件提出来的.对于中国商业银行主动出击的策略—即进行银行的海外经营至今却鲜有人提出。其实。我国人世后,国内的金融业要对外开放,外国的金融业也同样要对我国开放。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银行应该进行海外经营。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进行海外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对我国银行海外经营的模式和区位选择作了深人探讨。最后就我国银行在海外经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银行为何要进行海外经营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得知:目前,世界10家最大的跨国银行的海外收益占其总收益的50%左右,其中,美国的花旗银行最高年份1997年达到82%,最低年份1979年为65%。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日本海外银行机构达到了1091家,美国的海外分行达到1000余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起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也在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如新加坡在1985年银行海外分行就达到了42家,代表处16家;台湾地区1993年有l2家银行在海外设有62个分支机构;韩国80年代末海外分支机构也达到了130家: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国外银行在海外有大量资产,来自海外的利润占了全行利润的相当比例。而我国除了中国银行的海外经营尚可外,其余银行海外经营的力度都不大。而且,至今我国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只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况且,我国银行进行海外经营多集中在为国内企业服务上,主要以引进、利用外资为主,和国外银行相比其经营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进行海外经营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首先,由于银行业的海外经营一般不受母国金融形势的直接影响,当母国银根紧缩时,总行依赖其国外分支机构提供资金,以海外业务支持国内业务;反之,当总行有资金盈余时,通过国外分支机构将一部分余额贷出去。以国内业务扶持海外业务。从而保证其总收益的不断增长,实现全球经营目标。
其次,我国进行海外经营可以加快与国外接轨的步伐。我国银行业的许多做法与国际惯例不一致,开展国际业务咬如国际结算、为国外客户办理存贷款等)时会遇到各种障碍,影响效率,从而影响盈利。随着我国银行业的逐步开放,国际业务必然越来越多,不进行海外经营的弊端就会逐步显现出来如果到海外经营就可以早日熟悉业内的国际惯例,提高办事效率,增加利润。
再次,由于竞争的加剧,目前世界银行业正朝全能银行的方向发展。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个人金融资产的36%是放在银行以应付不时之需,右则是放在基金作为未来的储备,所以银行管理的资金是越来越少,银行横向的扩张是必然的。我国1993年底以来实行银行和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管理,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和1998年的《嗒证券法》则明确规定了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三业要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二尽管有学者建议管理层取消分业经营,但考虑到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法律上进行修改还有待时日,但有关法律中并没有指出我国银行不能在海外进行证券业务。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通过银行的海外经营来回避有关法规,增加利润。事实上,中国银行在海外的一些分支机构正是通过进行投资银行业务,降低了经营风险,并增加了银行利润。
第四,进行海外经营有利于加速我国国际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高层次金融管理人才很少,改变这种现状的途径一方面靠国内自我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只有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才能更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为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地位打下基础目。
另外,一些国际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巴哈马、开曼群岛等,金融管制比较小,有些甚至没有管制。在这些地方注册分支机构,经营国际业务,可以减少或免除税赋和法定准备金,从而降低成本,扩大盈利。
因此,笔者建议我国银行结合现在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海外经营。
二、我国银行进行海外经营的模式和区位选择
(一)我国银行海外经营机构形式
一般说来,我国银行可以通过设立处、代表处、经理处、分行、国际银行集团、合资银行等形式组成跨国银行网,以开展业务。
银行是指与其他国家建立往来账户,对方的一些业务,为对方提供服务的银行。对一家银行来说,银行实际上不附属于本银行,银行关系就是不同国家银行间建立的结算关系。但要进行海外经营,一般都是从行那里逐步熟悉海外市场的。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经营成本低,一般只需付费即可获得较多的服务二其缺点是业务范围小,而且,银行对行没有控制权。目前,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10家股份制银行由于从事国际结算业务,一般都有海外行,但我国90家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数还没有海外行。因此,海外行可以作为这些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海外经营的首选考虑形式之一:
代表处通常由银行派出的代表和为数很少的工作人员组成。其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有关咨询服务,收集当地经济、金融情报,联系客户和协调当地行关系,并为总行提供背景资料。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业务范围十分有限。目前,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已经在海外有一家或多家代表处,而其余8家股份制银行还没有设立,因此,代表处是这几家股份制银行进行海外经营时可以考虑的形式。
经理处的级别高于代表处,但低于分行。其业务基本上已包括行的主要业务,而且还开展了行所没有的贷款业务。笔者认为,目前这一形式对我国10家股份制银行比较适合,因为其作用基本相当于分行,但投人资金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有利于总行的直接控制。
分行直接受总行控制,可从事国际业务和当地业务。分行不是独立法人,其资金保证是总行的所有资金,业务经营直接受总行控制,范围较广,可分为国际业务和当地业务两部分。国际业务主要有接受存款、发放贷款、同业拆放、向国外的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融资等、当地业务主要有接受存款、向当地的工商企业提供短期的资金融通、向当地的银行和政府项目贷款、证券等。分行的优点在于其业务是以总行的信誉和声誉以及所有的资产作为后盾,增强了竟争力。缺点是管理成本高,资金投人量大。目前,中国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在海外经营中,这一形式用的比较多,其他3家国有独资银行海外分行建立的数目还比较少,10家股份制银行中除了交通银行外,其余9家还没有建立海外分行。笔者认为,目前,这一形式对四大国有独资银行比较适合,因为其规模比较大,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强。
国际银行集团是银行间进行国际合作的一种新形式,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和协调各成员国的国际业务,分散独家经营的风险,避免与国内股东银行在国内零售业务中的竞争,有利于中小银行进人国际资金市场。其业务包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并对巨额贷款、市场筹资的可行性以及收买、兼并企业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但这种形式组织结构较为松散,不利于总行控制。笔者认为,目前,我国10家股份制银行进行海外经营时可以考虑这一形式。
合资银行就是与国外银行各自出资联合组建银行。这一形式有利于早日熟悉海外市场。而且税收上可能享受到更大的优惠,但缺点在于总行的控制力下降。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股份制银行以及90家城市商业银行可以考虑把合资银行作为海外经营的选择形式,但具体是采取分行还是子公司的形式要视具体环境而定。
另外,根据统计资料,截止到1999年9月30日,已经有69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陆设立了430家营业性机构,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55家,代表处250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外资银行对海外分行和代表处这两种海外银行海外经营模式的重视。
(二)我国银行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
1.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是资金、金融机构集中的地方,我国银行在这些地方设立和发展机构能更好地与国际上的金融机构密切合作,扩大业务范围,也便于大规模地筹集资金。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交通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已经在伦敦、纽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了分支机构,但其余8家股份制银行和90家城市商业银行还没有在这些地方开展业务。
2.周边国家和世界性的贸易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如中韩贸易每年占我国外贸进出口额的很大一部分,但我国的银行在这些地方咬除了日本外)的分支机构设立很少。为了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更有利于银行的经营管理,我国银行应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提供各种银行服务。
3,海外华人聚居区。在华人聚居区设立分支机构便于沟通,也便于取得其支持配合。笔者认为,我国银行可以考虑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华人聚居区设立分支机构,因为这些地区经过几代华人的努力,金融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如东南亚地区的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家,50%以上的金融事业为华人掌握二在这些有一定发展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便于我国银行在金融资信、人才培训与交流上和这些地区的华资银行取得紧密联系,从而尽快熟悉海外市场,在海外占有一席之地。
三、我国银行进行海外经营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进行海外经营前要进行详细调查,做好打算,认真准备。
首先,要对经营的地方进行选择。应选在那些能迅速拓展业务、税赋水平比较低、能够学习国外先进银行经验的国家或地区。所以,对这些方面要进行详尽地调查。
其次,应对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形式结合本身情况进行选择。这一点笔者在前一部分已经阐述过,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
再次,早做管理人才的准备。到海外经营需要懂外语、懂银行国际业务、懂法律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要早做准备。
(二)监管当局应加强监管
由于银行业的经营带有强大的渗透扩散功能,伴随着银行国际化的加深,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运营状况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如果它们不受其设立资格条件、业务经营等限制,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开展跨国银行业务。其业务经营就可能造成损失,并由此殃及总行和我国金融业的声誉。因此,应加强监管。
我国现存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和其他非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与此相适应,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监管主体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审计署、证监会等。人民银行主要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人、资本充足性、业务范围等方面加以监管:财政部主要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加以监管;国家审计署只对银行的财务收支状况加以监督;证监会对银行的监督只是体现在依据证券法对上市加以监管。同时应指出的是,我国的外汇业务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全面监管,但由于其隶属于人民银行,所以这里就不再单独列出了。目前,我国只有探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三家上市银行,另外,还有中国工商银行借“友联银行”的壳在香港上市,所以证监会在这方面的作用还体现不多。但随着近期上市银行的增多(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的上市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另外,四大国有独资银行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有分拆上市或海外上市的打算,所以、我国的上市银行必然越来越多),因此,证监会对银行的监管作用会逐渐加大.总体上说,这四个监管机构在我国银行的海外经营问题上应加强配合,通力合作。具体来说,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1.对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没立监管。一方面要审查银行海外机构的最低资本额、资金实力及是否有从事外汇业务的能力。根据跨国银行的一般理论,跨国经营的银行应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才能为国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所以应对资本金、资本充足率和人员进行审查,确认其已具备经营海外业务的资格条件和具有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控制资产风险的能力。侧算资本充足率时,应把涉及银行外汇风险的资产或投资,按不同期限的信用风险系数折算出总的风险资产,从外汇利润中扣除实际已损失的外汇资产,测算出真实的资本数和实际的资本充足率二另一方面要加强银行的人事管理。由于我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人员大多是由国内派出.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不够全面,因此应对他们(尤其是经理级以上人员)的背景、管理业绩事先进行详细调查.以确保其在经营中的诚信。同时,应把人事管理与具体量化的“物”的标准指标如:资本充足率、流动资产比率)等相结合,实现全面的监管二在人事监管方面,德国的“四只眼原则”是值得我国借鉴的。该原则在监管政策上要求一个银行必须有两个以上知识和经验丰富、有决策管理能力且信誉良好的人进行有效管理,对银行重大事项共同负责。
2.对银行海外机构业务经营的监管。即使银行海外机构设立经过了严格的审核,也不能永保其能依法稳健经营.而事实上大量金融风险是在日常业务经营中形成的二所以应注意对日常营运的监管。具体说来,就是应建立和完善报表制度,明确应上报的报表的种类、内容、上报时间,以供央行及时了解其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其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资产负债比率和风险管理。鉴于我国外汇业务会计核算的不统一,无法保证监管指标所要求实质内容的准确性,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应统一监管指标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定义和内涵,健全报表制度。人行可确定系列监控指标,对未达到规定资产负债和风险管理指标的银行,可区别情况给予处罚二另外,应对海外机构的金融创新工具进行监管。尽管前面笔者指出,我国银行的海外机构可以进行证券业务的经营,但由于我国银行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而且这些业务风险大,因此应该谨慎从事口在进行这些业务时,银行应该明确:金融创新的宗旨要建立在降低信用风险、扩大盈利、提高经营效率和深化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减少投机性,而不得以创新的形式撇开传统业务活动只从事高风险的衍生业务交易。因此,对于银行海外机构进行的创新形式,监管部门应动态关注,防止衍生业务占整个业务的比重过大。
篇5
论文摘要:美国次级贷款金融海啸以次级贷款危机为起点,迅速蔓延到美国的金融、股市、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并且随着全球经济链条进一步扩展到世界各地,进而演变成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基于美国处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和中国经济、金融、外汇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政府必须进一步结合自身经济特点参与到美国的救市行动中来,实现救己与救美的统一。
一美国次贷金融海啸
美国次贷金融海啸是指近期发生在美国的以次级贷款危机为起点,迅速蔓延到美国的金融、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并且进一步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扩展到世界各地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所谓美国次贷危机,指近一年多来发生在美国由房地产泡沫破产引起的次级贷款机构破产,大量投资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亏损甚至被迫关闭,经济增长衰退、股市剧烈震荡的金融风暴。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着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大爆发。随后一批投资银行因为涉及次级抵押贷款而倒闭,大量的次级债券信用等级下调,大量的企业和基金被迫暂停发债。接下来欧洲金融市场也出现严重的震荡,我国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六家金融机构也因购买了部分美国次贷抵押证券损失了约49亿元人民币。2008年1月15日,花旗银行宣布该行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并表示将通过公开发行及私人配售方式筹资125亿美元;9月7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将出面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14日,美国银行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达成协议,将以约440亿美元收购后者;15日,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美国史上最大破产保护,债务逾6130亿美元;17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2%不变,美政府正式接管AIG,美联储提供850亿拯救AIG。截止2008年10月份,全美国有无数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停业破产。
二美国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断通过贸易、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渠道传递到我国。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火车头,美国次贷金融海啸的冲击力也影响到世界的各个角落。2008年1月21日,全球股市发生罕见的股灾,欧洲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5%,22日,日本股市收盘跌5.65%,香港恒生指数大跌8.65%,印度股市下跌10%后一度暂停交易。1月23日,索罗斯在《金融日报》上撰文指出“全球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从直接影响看,次贷危机时中国外汇投资只损失150多亿,而第二次风暴,中国持有的房利美和房地美3760亿美元的债券就有风险。根据金融专家宋鸿兵的预期,美国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引爆器,其背后的48万亿美元的总债务和45万亿美元的财政亏空才是真正的巨型火药库。目前美联储以及欧洲、日本央行的联手海量注入流动,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穷”,这些措施虽然能够暂缓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枯竭危机,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本身的巨大债务问题。而且随着增发货币所导致的通胀压力抬头,也将制约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范围。最近,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破产,美国5大投行就倒了3个(前面有美林、贝尔斯登)。美国所谓救市,其实就是用美国国债做担,一旦国债出问题,中国近两万亿美元就找不到了。
从我国的外汇储备状况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约2万亿美元,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而这些外汇储备,绝大多数以美元资产的方式持有。这样,美国经济的高跌起伏直接影响中国财富数量的增减,国内母公司发生资金不足,所有外资企业都必然回国救主,包括在中国的所谓热钱,也首先选择回国救自己的母公司。数千亿外资企业留存利润外撤,数千亿美元热钱外逃,数千亿美元直接损失,必然造成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外汇储备危机,资本撤出还会引起中国股市崩盘,楼市崩盘。
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来看,中国现在外贸依存度达到65%,也就是说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当于GDP的65%。中国现在的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DP比例)已经超过35%,而日本和美国在对外经济发育水平顶点年份,外贸依存度没有超过25%的,出口依存度没有超过15%的。中国已经创造了世界空前绝后的,最全球化的对外依存经济体,别说变成内向型的了,就是达到出口依存度在15%以下,就意味着GDP将减少20%的需求部分。
从中国企业来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离不开美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也离不开美国资本家、企业家对中国工厂的投资与建设。美国经济走势直接影响中国产品的销量,进而影响中国工厂的订单,影响中国老板的生意,影响中国工人的饭碗。西方发生经济危机,中国必然发生大量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有统计资料表明,从利润增速来看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在去年全年是36.7%,去年上半年是43%,而今年头两个月仅为16.5%,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很多。得出一个经验结论:美国企业利润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利润增长下降10个百分点,如果美国从去年2.2%的增速降到0,中国从30%左右降低到百分之十几,我国企业受外部影响的程度很大。
从中国商业银行来看,据2007年第30期《证券市场周刊》报道,根据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中国内地金融机构止于2006年6月的一个年度内,投资美国次级债高达1075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了接近1倍,意味着中国投资者将在次级债市场损失惨重。鉴于目前中国各家商业银行没有披露持有美国次级债券的规模,只能通过2006年财务数据进行估算。据测算,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中行亏损额最大,约为38.5亿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依次亏损5.76亿元、1.20亿元、2.52亿元、1.03亿元、0.19亿元。
三未来中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建议
中国政府的初级救市行动已经开始如财政部、税务总局将证券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中央汇金公司回购工、中、建三大银行股票,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降0.27%,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等。除了以上措施,对于未来中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建议还有如下几种:
(1)扩大内需、救己与救美相结合、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健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60%,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企业的订单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一旦这一市场出现问题,导致订单大量减少,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生存,以至工人的收入和就业。因此,在世界经济形势难以掌控的前提下,必须启动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另外,我们拥有一个人口基数庞大且消费层次丰富的国内市场,可以通过刺激内需,弥补出口市场增长减缓甚至萎缩的空缺。要想解决消费增长不振,出路在调整结构,而调整结构的关键在于改革,短期应厉行减税,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欲;中期应理顺价格,主要是能源、农产品和劳动力等价格,让价格信号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长期则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住房、医疗、养老和教育等改革,让中低收入者不再被动储蓄,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消费。如果政府能够提供足够好的福利保障,公众就可以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支出并驱动经济增长。因此,现实的选择,一方面在于现有的财政收入更多地向公共财政倾斜;另一方面在于税收政策的变化,真正藏富于民、藏富于企。
(2)中国金融体系仍需不断创新和完善
通过这些年来的改革,特别是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后,国内金融机构在资本充足率、治理结构、盈利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改观,但这并非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体系就完全可以高枕无忧。首先,要继续加强金融创新,拓展中间业务;同时,一定要不断提高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的能力,让创新与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相匹配。其次,要继续推进混业经营,拓宽盈利渠道。但在发展混业经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风险在不同业务领域的传递,注重构建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防火墙”。监管体系也要逐步顺应未来发展的趋势,就目前来说,为减少监管盲区,“一行三会”之间的协调有待加强。
(3)购买美国企业股权为美国救市
我国应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配合美国的救市行动,帮助美国渡过这次危机。随着美元贬值、美国通胀风险上升,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实际收益很可能为负,更严重的是,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美国政府用国债置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美国投资者利用资产置换增加的流动性投资于中国,这等于用中国高成长性的资产与美国固定收益的资产互换,美国可以通过稀释美元来减轻其实际偿债的代价。中国不宜再购买美国国债,美国政府应开放中国购买美国的实物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限制,如美孚、微软、IBM等质地优良的大公司和部分金融企业的股权,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国债的主要投资者和债权国需要采取联合行动,在确保投资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分享被救援企业的成长性。
参考文献:
[1]宣文俊:《从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中引起的警示与思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廖湘岳:《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求索》,2008年第6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次级贷款的危机研究———背景、原因、影响及启示》.
[4]邓卫红:《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6月第3期。
篇6
(一)新建投资
跨国银行新建投资是指一国银行根据具体情况在另一国设立形式各异、规模不一的海外分支机构,如行、分行等机构组织形式。在新银行中,外国投资者可以以全部股权参与,即设立独资银行;也可以以部分股权参与,即设立合资银行。
(二)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指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一国银行为获取对另一国某银行的经营控制权,有偿地收购该银行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实现资产经营一体化的市场行为。包括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跨国并购的渠道包括发起收购的银行直接向国外目标银行投资,也包括通过在外国的子公司、分行进行并购活动。
二、两种路径各自的优势分析
(一)新建投资的优势
1.新建投资使银行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权。新建投资在投资规模、投资地点的选择上受外界的干扰较少,拥有较大的主动权和灵活性,能使跨国银行在较大的程度上把握投资的风险。而跨国并购则不同,要受被并购银行自身条件的限制。
2.新建投资的成功率要高。经验数据表明,通过新建投资的方式创建子公司的成功率要大大高于通过并购方式而设立子公司的成功率,银行也同样。因为投资新建的银行是母行的附属机构,比较容易控制,所以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国际化银行与目标银行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国际化银行很难对目标银行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从而使其难以找到合适的价位;而且被并购银行原有的管理制度可能不适合收购方,收购方在对此加以改造时,可能遭到习惯于原有管理体制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抵制。一次并购活动大致由三个阶段组成:准备与设计、谈判与实施、整合,任一阶段没处理好都可能导致并购失败。
(二)跨国并购的优势
1.跨国并购可以使银行迅速进入并占领东道国市场,实现快速扩张。通过并购,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被并购银行的原有客户和市场基础,快速适应东道国市场,以较低成本实现快速的外部扩张。而新建投资只能依靠自己开辟市场,而且对东道国银行监管法制及政策的把握能力也有限,所以不利于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
2.跨国并购可以突破机构设立和业务范围的限制。
现在许多国家、地区对外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都采取严格的审查和限制措施,对新开设的外资银行分行的业务范围也有很多限制。通过并购,可以规避政策障碍,绕开这些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快速进入东道国市场。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尤其是某些国际金融中心如香港、伦敦的金融机构已经趋于饱和,外国银行开设分支机构的数量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并购是最好的选择。
3.跨国并购可以实现竞争优势的转移。当银行试图获得另一家金融机构在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时,单纯的学习与模仿常常是徒劳的,因为这种优势往往产生于这家机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经营积累的组织资本与组织经验,外部竞争者难以复制。这时,通过并购与目标机构融合,可以实现转移竞争优势的目的。而且这种转移可能是双向的,会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当银行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市场时,这种竞争优势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的选择
(一)根据我国银行的实际情况选择进入方式
跨国银行如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优势和国际经验可以优先考虑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中国银行是最早走向国际市场的国内银行,目前在亚、欧、澳、非、南美、北美六大洲均设有分支机构,建立起了全球布局的金融服务网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优势和国际经验的大银行,可以优先考虑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向海外扩张。工行、建行、农行和交通银行在国内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但缺乏国际经验,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向海外扩张并不具备优势,要根据东道国情况灵活采用两种方式。
而对于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可以采用并购的方式。通过并购设立子银行是弱势银行进入和拓展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途径。采用并购方式可以节省新建投资的开办费用,缩短从开办到盈利的时间,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目标银行的原有市场影响力、信誉、客户基础、营销网络以及长期以来构建的完整的运作制度和人才体系,迅速打开地区市场,拓展业务网络,减少新建投资可能带来的经营失败风险,克服弱势银行难以赢得市场信任和客户资源的困难。
(二)考虑东道国市场情况。
1.考虑东道国政府对跨国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以及监管当局对两种方式进入的不同政策。一般来说,在东道国对外国银行的市场准入有严格限制的国家倾向于采用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以避开东道国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条例的限制,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从东道国监管当局对两种进入方式的不同政策看,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等国鼓励银行并购,以加速银行业集中,促成经济规模化发展,在这些国家,最好选择以并购的方式进入。
2.考虑东道国市场与本国市场的文化差异。如果两国市场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则跨国并购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通过跨国并购,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被并购银行的原有客户和市场基础,快速适应东道国市场,以较低成本实现快速的外部扩张。
3.东道国银行的市场集中程度。当东道国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低时,竞争压力小,可以直接新设机构,避免并购带来的组织学习成本,获得更高的知识传递效率。相反,在一个集中度高的市场中,一般倾向于采用并购的方式进入,因为当有新银行进入时,原有的市场在位者往往会做出激烈反应,以维护他们的市场影响力,采取并购方式可以避免这种摩擦。
(三)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方式选择时,比较注重的一个因素是成本问题。可以用托宾的理论解释:Q=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重置成本当Q
参考文献
[1]慕刘伟,国际投融资理论与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英)斯蒂芬,戴维斯,银行并购:经验与教训[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薛求知,杨飞,跨国银行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马文科,林之诊,我国银行业并购重组的理性选择,金融时报2003,5(12)
[5]陈卫东,刘康,析国有商业银行重组改革模式选择,中国金融,2002,(12)
[6]冯嗣全,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跨国并购抑或新设投资[J]当代财经,2003,(12)
[7]许南,从并购路径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J]金融论坛,2005,(01)
篇7
【关键词】银行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目前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日益复杂,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增强,迫切需要提高竞争实力。研究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变化状况,将评价结果作为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参考,供各银行查漏补缺,供监管机构对银行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测度商业银行竞争力和竞争力变化?本文试图作一尝试,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作进一步研究,构建了一个逻辑一致的银行竞争力评价新体系。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银行的本质首先是企业,银行要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强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优化金融服务等措施,赢得市场,留住客户,以获取最大利润,提高和保持竞争力。而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和风险的特殊企业,银行要求必须保持一定规模,并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通过更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全面市场服务持续地比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1]结合银行作为企业的本质和作为特殊企业的特征,我们试图构建以下指标体系来探讨银行竞争力(见表1):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高低不仅意味着是否能够给投资者满意的回报,还关系到商业银行是否通过盈利来增加自有资本从而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是竞争力评价的首要内容。如果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过分注重短期赢利而忽视资产安全,会影响其持续盈利能力,严重时甚至危及其生存。目前,贷款仍然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资产,因此,对资产安全考察主要是指对贷款质量的分析,我们选择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来反映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安全性状况。掌握适度的流动性是银行经营的关键环节,过高的流动性会使银行丧失盈利机会甚至亏损,过低的流动性则会使银行面临信用危机甚至倒闭。我们选择流动性比率、存贷比来反映上市银行的流动性。[2]充足的资本是商业银行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根本保证,是商业银行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最后屏障。我们选择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来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进入到以金融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新竞争阶段。因此在银行竞争力的衡量上,我们加入了创新能力指标。[3]经营效率反映了银行对经营目标实现程度的能力。我们选择成本收入比来衡量银行的经营效率。银行实力与银行竞争力密切相关,选择存贷款规模来衡量银行的市场实力指标,用存款总额加贷款总额来表示。
二、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评价方法选择
在衡量各银行历年的竞争力时拟采用多个财务指标,对多变量的平面数据进行最佳综合和简化,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这就需要用到因子分析。
本文采取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主成分即公因子,该方法可以把原来多个指标减少到一个或几个综合指标,这些少量的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原来多个指标所反映的绝大部分信息,并且互不相关,可以避免原始指标的重复信息。同时,指标的减少便于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和评价。
提取主成分因子的模型为
(2)式中,y为主成分因子的综合得分,y■为第i个主成分因子,P为提取主成分因子的个数,α■为第i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的贡献率。
本文拟采用的指标体系中,大部分为正向指标,即其值越大,所表示的银行竞争力越大,存在三个逆向指标为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即其值越大,所表示的银行竞争力越小。在指标体系中既有比值形式,也有绝对值形式(市场实力指标),由于各指标的区间取值不同,各指标的量纲不是统一的。为了这些数据能够在同一表达方式下进行比较,并消除量纲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Z化处理)处理,得到标准化处理后,采用SPSS21软件的因子分析功能进行分析。对各年度的因子分析,均采取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根据特征值的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来提取主成分因子,根据方差贡献率计算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4]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数据的搜集和研究角度的界定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中国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境内外均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家银行组成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二类是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有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12家银行组成的其他全国性银行(以下分别简称招行、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华夏、广发、深发展、恒丰、浙商、渤海,统称为中小银行)。
商业银行的信息不透明和由此引致的相关研究数据的难以获得是开展国内商业银行实证研究的主要障碍。但是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陆续公布的年报使得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现状有了很大改观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能。为了分析各银行竞争力的进步度,各银行相关财务指标的时间序列选自从2002年至2012年。恒丰、浙商和渤海三家银行由于成立的时间比较短,暂不将其纳入分析对象。广发2005年之前的年报难以获得,光大银行2004年的年报数据搜集困难,2002年和2003年的数据搜集不全,也将其不纳入分析对象。尽管如此,仍有些数据缺失,用插值法计算后进行数据替代。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各商业银行的各年度年报和2002~2012年各年度中国金融年鉴以及bankscope。基于此,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民生、招行、中信、浦发、华夏、深发展、兴业这12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为分析基础。
四、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纵向动态变化
从目前研究来看,对中国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分析或侧重于财务指标的比较,或侧重于对某一年度的各银行竞争力比较。本文从横截面来研究各银行竞争力排名的纵向变动,以探讨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纵向动态变化。
总体来看,自2002年近10年间中国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波动均较大,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多经历了相对较弱到相对较强的过程,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大多呈现从相对较强到相对较弱的变动趋势。
一是由表2和表3可知,总体看来,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呈现大致上升的趋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竞争力排名上升非常明显,工行从2002年的排名11到2012年排名第1,农行从2002年排名第12到2009年排名第2,建行从2002年第9名上升到2011年的第1名,交行从2002年的第10名上升到2011年的第5名,相对来讲中行比较稳定,在考察期间均在前6名。原因可能是:在2002年至2004年间,工行、农行、建行和交行由于自有资本不足、不良贷款居高、金融创新不够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导致其综合竞争力下降,在经历了资本金充实、不良资产剥离、股份制改革与公司结构重组后资产安全性改善、盈利能力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上升,大多在2006年前后实现上市,从而使其竞争力逐步增强。
二是大多数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在近10年间的综合竞争力整体呈现由相对较强到相对较弱的趋势。深发展银行也相对比较稳定,基本都排在后5名。中信、华夏、浦发的竞争力排名呈现下降的趋势,中信银行从2002年的第2名下降到2012年的第10名,华夏银行从2002年的第1名下降到2012年第11名,浦发从2002年第5名下降到2011年的第12名。民生和招商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波动较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民生银行2003年第1名下降为2006年的12名又上升为2012年第6名,招商银行2007年之前均排在前5名,之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降至12名,2010年后综合竞争力回升至2012年排名在第7名。深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变化不大,除了部分年份波动以外,深发展的排名大多稳定在第9名至第12名,兴业银行的排名大多稳定在第7名至第9名。由此可见,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变化比较大。总之,在2002至2005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相对较强,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多元化的产权制度、良好的治理结构、历史包袱较强等有利因素,使其竞争优势显现,然而2005年之后,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经历过国家注资、不良资产剥离、股份制改造等国家“父爱”后,资产质量得以改善,盈利能力上升,再加上其规模因素和覆盖广泛的网点等因素,无形中没有得到“父爱”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使其综合竞争力随时间而逐步下降。
五、结论
从中国各商业银行的纵向动态比较来看,各年度综合竞争力的排名波动比较大。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多经历了相对较弱到相对较强的过程,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大多呈现从相对较强到相对较弱的变动趋势。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的上升与经历过国家注资、不良资产剥离、股份制改造等国家“父爱”相关。此消彼长之下,没有得到“父爱”的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杨家才.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2]迟国泰,郑杏果,杨中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2009(2).
[3]杨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4]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篇8
关键词:银行效能;CAMEL法;资产收益率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191-02
1 引言
从1999年国家剥离了工、农、中、建四大国有控股银行的1.4万亿不良资产后,国有控股银行就开始了股份制改革的历程。如今,工、中、建三大行已经成功实现了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中国农业银行也于2009年股改成功,并预计2010年上市。那么脱胎换骨后的国有控股银行的效能究竟提升了多少,相比较与国家非控股银行来讲效能又是处于一个水平呢?本文将这两类银行的效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理论研究
2.1 研究银行效能的指标体系
由于本文下面将采用CAMEL法中的指标体系对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所以依据该法中所要比较的指标,我们在这里将指标体系具体设定为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贷款的比率、银行资产收益率、以及银行流动性比率、贷存款比率等。
2.2 明确比较的对象
文中所指的国有控股银行专指国家股在其中达到绝对控股比例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非控股银行专指我国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的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的总称。由于数据来源的非全面性以及为了提高最后结果的说服力,在非控股银行的分析中我们主要选择一些综合性银行的数据,具体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
3 CAMEL指标体系分析
3.1 国有控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2.6级,中国建设银行2.2级,中国银行1.6级,中国农业银行3级,交通银行1.6级,中信银行1级,浦发银行2级,兴业银行1.4级,民生银行1.8级,招商银行1.6级。
对比之下我们发现国有控股银行的评级结果整体上要低于非控股银行的总体水平,但是针对不同的方面又是各有差异。
4 分析二者产生差别的原因
4.1 问题贷款所占的比重分析
一家银行的资产质量是监管部门衡量银行总体经营状况最重要的依据。根据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工、农、中、建的问题资产所占的比率要明显高于后面的非控股商业银行。这也是造成最终国有控股银行的效能低于非控股银行的最关键的一项。国有控股银行的问题贷款数额巨大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原因很多:首先,国有银行的贷款对象一般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本身的低效运行机制就决定了国有控股银行贷出资金的回收风险性。即使是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服务主体大多是垄断行业,竞争风险较小,经营效率较低,从而还贷能力也很差。而且,2003年改制之前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它通常兼有政策性的作用,即首先要为社会利益服务。其次,虽然1999年国家为四大行剥离了1.4万亿不良资产且如今的工、农、中、商都已经成功改组成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但要想让人们和管理者真正从思想上改变还是存在着一个时滞。一旦不良资产大规模形成,缺乏成本约束的核销剥离、财政“埋单”势所难免,其结果必然增加金融道德风险,反过来鼓励寻租行为。如此循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噩梦难有终结。
4.2 贷存款比率分析
工、农、中、建的贷存款比率要低于后面的几个非控股商业银行。贷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主要指标,同时也反映出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水平。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大多在55%左右的水平,比着中央人们银行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上限70%低了1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这六个国家非控股银行中的贷存款比率就很合适。国有控股银行的这种超存现象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对可持续发展不利,使资金使用率下降,同时降低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效能。
4.3 资产收益率分析
国家非控股银行的整体资产收益比率平均保持在1.3的水平,整体上要高于国有控股银行。国有控股银行的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出原因:约束与激励机制。国有控股银行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缺陷。(1)银行自的差异,决定着银行行为的差异。国有控股的银行最大股东是国家,这就使得占有较小份额的小股东们以及职工们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国家非控股银行中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都要比国有银行有份量起到更大的效果;其次,规模经济与不经济。国有控股银行作为一个企业整体规模比较大,总资产以及净利润的绝对数值都比较高,但是由于采用分支行模式,管理层较多,企业链条拉的过长,从而形成了规模不经济。非控股银行则是整体规模不太大,也有与其规模相匹配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等,结果就是规模经济,而且会继续朝好的方向去发展。
4.4 资本充足率分析
我们从数据中同样可以看出非控股银行中存在的潜在隐患:即资本充足率的相对不足(除中信银行外)。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些非控股银行还处在发展的快速成长期而非稳定期,各项业务发展太快,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自有资本的不足。正是由于资本充足率的不足使得非控股银行的效能打了折。而相比之下的国有控股银行中资金较充足,发展较稳定,这是非控股银行值得借鉴的。
5 结语
在这里银行效能从两个层面上讲起:即微观效能和宏观效能。微观效能方面,我们通过CAMEL法评出的最终结果我们发现,虽然国有控股银行总的经营规模超过非控股银行,但是除了资本充足率较好于非控股银行外,在资产质量、收益状况以及流动性这几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缺陷。而且最终的评级结果也证明了国有控股银行的效能水平要在一定程度上低于非控股银行;但是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国有控股银行的一些缺陷源自于一定的客观性,即在宏观效能方面,国有控股银行承担着比非控股银行更多的责任。最明显的从数据中我们发现国有控股银行一方面存贷款比率不足,另一方面问题贷款情况还较为严重,这都与贷款对象即多数的国有企业的资信水平和盈利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单从银行方面找原因,更多方面这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与方向有关。国有控股银行在承担这一责任时不可避免的承担了这一风险。
要想提高国有控股银行的经营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向国有银行中引进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市场竞争机制,并要确保有一个合适的外部环境使这些机制发挥效果;其次,国有银行一贯实行的行长长期负责制同样使得银行内部缺乏一定的竞争与制衡机制,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国家可以限制任期时间以及任期届数;再次,针对国有银行超存现象,应鼓励银行把贷款总量提上去,特别是鼓励国有控股银行向民营的以及新兴的产业发放贷款。但同时要保证问题贷款的比例不因此受到影响。
虽然非控股银行的效能水平高于我国控股银行,但比起国际上一些大的银行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所以这些非控股银行要想发展的更好,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还应尤其注意资金充足率的达标。总之,我国的银行业方兴未艾,各类银行针对自己的不足去努力改善,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朴明根等.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向菁.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曹凤岐等.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戴颖等.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统计教育,2009.(7):55-59.
篇9
【关键词】 上市银行; 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 F230.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110-04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认识的深入,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持续增长,由2011年的771份增至2014年的1 526份,3年间累计增长98%。由于银行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其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2009年,中国银行业协会要求上市银行必须按规定社会责任报告,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披露状况到底怎样呢?
二、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披露问题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况昕[1]认为我国上市银行在社会责任披露和履行方面缺乏硬性约束和外部监管,处于无序状态。郝景熙[2]对2006―2010年我国上市银行调查发现,其社会责任披露较为成熟,内容较为固定,但可信度有待提高。罗琳[3]通过对2008―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披露水平差异较大,且普遍存在回避负面信息、可信度不高的情况。黄芬[4]认为,审计等鉴证制度的缺乏严重降低了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披露的可信度。王彤彤等[5]通过对三家上市银行研究发现,对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缺乏统一的标准,证据的获取多流于形式,难以保证可信度。为了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一些学者建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是引进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是必要的[6]。
三、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为在中国A股上市的16家银行,研究期间为2010―2014年。相关数据以上市银行5年来披露的80份社会责任报告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内容分析而取得。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着重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披露现状及其变动趋势。16家上市银行可以分为三类: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
四、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一)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
1.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
从2009年起,中国银行业协会要求银行业上市公司必须按规定提交社会责任报告,因此2010―2014年的5年间,所有16家上市银行均按期以非财务报告的形式了本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在披露的时间、形式方面呈现稳定、良好的态势。
2.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充实程度
通过统计16家上市银行2010―2014年度每年所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平均页数,作为报告内容充实程度的参考依据。
由图1可见,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页数在2010―2014年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可以认为报告内容在不断充实。由此可见,我国上市银行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态度积极,报告内容不断完善;相信随着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报告的内容会进一步丰富。
3.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依据
本文统计了2010―2014年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依据,并做了相关分析。由于大部分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多种依据,因此表1的统计结果存在交叉情况。
表2为字母A―M所代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依据,其中A―E为国际机构撰写的编制依据,F―M为国内机构撰写的编制依据。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上市银行采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依据越来越呈现多样性的趋势。未在报告中明确说明编制依据的银行,在2010年有3家(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2011和2012年只有1家(南京银行);从2013年起,所有上市银行均在报告中明确说明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依据,整体表现良好且呈现不断进步趋势。作为编制依据最多的是《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F)和《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G),2013、2014年只有平安银行一家未采用这两份文件,这表明主管部门的政策性文件仍然是上市银行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依据。随着多家上市银行在港沪两地实现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在编制的过程中逐渐增加了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K)的编制依据,以满足港交所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银行对国际标准的采用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特别是对《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及金融服务业相关补充指引(A)和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2010)》(B)的采用,体现了上市银行越来越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规范能否与国际接轨,对前者(GRI)的采用率甚至超过80%。此外,多家银行之前的社会责任报告采用中英文对照版以及目前大多数银行都分别对外提供中英文两个版本的社会责任报告,也都说明了我国上市银行对报告国际规范性的重视,进一步体现了上市银行对吸引国际投资者和在世界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的愿望。但是,也要注意到,在所有16家上市银行中只有兴业银行明确表示接受并采用赤道原则,形成相应的执行体系,定期执行报告。
总之,我国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所采用的主要编制依据在2010―2014年间呈现整体上升并趋稳的态势,这体现了上市银行对非财务报告规范性的重视程度和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升。但是,也应该意识到,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跟国际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4.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程度
与年报不同,社会责任报告并不强制要求进行第三方审计。尽管有关规定要求上市银行必须披露真实可靠的社会责任信息,而且上市银行的报告中也明确阐述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对报告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但这也很难保证披露信息的绝对真实。因此,上市银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国际审验机构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第三方鉴证或审验,有利于提高银行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程度。本文统计了2010―2014年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鉴证或审验的披露情况,其中第三方鉴证单位均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审验单位是必维国际检验验证集团。一般认为,第三方鉴证比审验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可信度。
从图2可以看出,出具鉴证报告的上市银行越来越多,2010年只有6家(中信银行和全部5家国有上市银行)披露了第三方鉴证报告,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7家和10家,2013年以后稳定在11家,5年间数量增长接近一倍。但聘请必维国际检验验证集团(Bureau Verities)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验的上市银行数量却呈下降趋势,2013年后只有招商银行披露了必维集团的第三方审验报告。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一些银行由审验改为了鉴证的方式。
不过,未披露第三方鉴证或审验报告的银行数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010年和2011年分别有8家和6家银行,包括全部3家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2012年以后数量稳定在4家,包括全部3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银行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报告整体可信度逐年提高。此外,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要高于城市商业银行。
(二)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
1.结构框架
中国银行业协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至少要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总体看来,16家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基本包含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披露质量比较高。
一般而言,一份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当包括报告编制说明、公司基本信息、领导致辞、关键绩效、责任实践与绩效、未来展望、独立鉴证报告、附录、意见反馈等内容,其中责任实践与绩效为关键内容。2010―2014年间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结构相对完整,其中2014年度最为完整,绝大多数报告基本上包含了上述内容。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结构内容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要更为完整。
2.主体内容
本文参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对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析的指标体系,将报告分为报告前言、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和报告后记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括若干明细项目。表3呈现的是对我国上市银行2010年度与201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分析的结果。
对比2010年与2014年的结果可以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首先,报告对市场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较为完整,绝大多数银行用较大篇幅报告了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绩。其次,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有80%左右的上市银行已经将社会责任管理提升到公司治理层面,60%左右的上市银行在2014年披露了责任治理方面的信息,较2010年有了大幅提升。此外,一半以上的上市银行在报告中提及公司对风险的识别与管理,说明大部分银行重视自身风险管理工作。最后,在报告可信度方面,2010年有50%的上市银行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第三方鉴证,到2014年该比例提升至75%。
当然,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市场绩效信息披露中,大多数银行对同业伙伴的责任意识较差,有关该方面的信息披露较少。其次,2014年仅有50%(2013年仅为37.5%)的银行在报告最后提供了利益相关者意见反馈表,这说明我国部分上市银行不够重视与利益相关者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沟通。最后,几乎所有银行均未披露负面信息,似乎有故意回避之嫌。
总体而言,上市银行2014年报告在内容完整性上要明显优于2010年,这表明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来越详细,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报告的不足之处也应当给予充分关注。
五、结论
上市银行积极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更是自身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16家上市银行2010―2014年度80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从形式上看,报告的时间相对固定,报告的内容不断充实,而且越来越注重与国际编制规范接轨;其次,对报告进行第三方鉴证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加,报告内容可信度有所提高,但城市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表现较差;最后,从结构框架与披露内容来看,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已较为成熟,但缺乏对负面信息的披露。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完善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引入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加强与各利益相关者沟通,了解它们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并积极推进与国际准则(GRI)接轨;第二,有关监管部门应统一披露口径及关键责任绩效指标界定方法,增加不同银行信息可比性;第三,相关部门应强制要求上市银行如实披露负面责任信息,提高报告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参考文献】
[1] 况昕.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J].财经科学,2012(11):20-29.
[2] 郝景熙.我国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履责情况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罗琳.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黄芬.我国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篇10
关键词:信用卡,市场
新兴市场信用卡发展的初期,市场空间十分庞大,很多国家的银行都大规模发卡,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盈利。中国自从2005年来,发卡规模开始呈几何规模增长,然而发卡量快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了许多危机。本文将回顾韩国、台湾地区的信用卡危机历史,以发现我国信用卡市场背后的隐患;同时介绍一下美国信用卡市场成功创新的例子,为我国未来的信用卡市场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韩国、台湾地区的信用卡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的五年里,韩国很多银行为了实现快速盈利,没有对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充分审查,很多无业的人都可以申请到信用卡。2003年韩国成年人人均持卡4.5张,而在美国同期人均持卡数目才2张。随着韩国经济陷入了暂时性的萧条,韩国的信用卡危机开始显现出来。2002年,韩国信用卡的利用率下降到了2%;到了2003年9月份,350万韩国人没有按期还款,占韩国工作人口的16%。韩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LG公司向韩国8家银行申请紧急救援,同时进行了裁员措施,裁员数目占总员工数的25%。公司股价大幅下跌。
在中国台湾地区,卡债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平均每月有4万人因为刷卡过度而破产,另外平均每月有40人因为卡债而自杀。然而银行还在大力刺激岛内居民办卡、刷卡消费。各个银行为了吸引客户推出了很多促销活动,比如积分回馈礼物、现金回馈、抽奖等。规模的过度扩张也导致了风险的积聚,台湾地区银行信用卡的呆账率不断攀升,近几年每年冲销的坏账都在200亿新台币以上,大大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2.我国信用卡市场的隐患
我国国内很多银行信用卡部分的高管都是从台湾地区银行挖过来的,所以我国现在的信用卡市场发展模式和台湾地区非常相似。我国银行目前也采取了很多类似的促销策略,比如免年费、送礼物、返现金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高速增长,工商银行2006年底牡丹信用卡发卡量超过1000万张,招商银行2006年底信用卡发卡量也超过了1000万张,另外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等目前发卡量也早已突破了100万张。国际上的经验证明,信用卡发卡量不足100万张的银行将难以实现盈利,因为没有规模就无法摊销市场初期的巨额营销费用。但是在发卡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同时,信用卡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转移体系很难跟上,这就为银行埋下了隐患。以浦发银行为例,在发卡之初,浦发银行采用了花旗银行的全球征信体系,客户申请办卡需要提供很全面的个人财产收入证明和信用材料证明,结果10个月里发卡量不到1万张。后来银行降低了申请难度,月发卡量立刻以30%到40%的速度增长。可见,要实现发卡量的快速增长不是难题,关键是如何控制这背后的风险。
3.美国信用卡市场的成功经验
这里主要介绍美国信用卡市场的两个龙头企业即美国运通和MBNA如何通过创新在不增加风险的基础上提高了信用卡业务的资产回报率。
美国运通是全球刷卡消费额最大的信用卡银行。美国运通的信用卡更类似于charge card而非credit card。所谓charge card是信用卡的一个特殊品种,它与一般信用卡的主要区别在于透支额度不能循环使用。即持卡人收到账单时必须全额偿付,然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期的透支;而普通的信用卡每次只要持卡人偿还最低还款额即可。因此charge card的平均应收帐时间更短、周转率更高、卡均贷款余额较少,利息收益也较低。美国运通与其他信用卡银行的区别是在于,大多数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是从消费者口袋里赚钱,而美国运通则是从上游厂商口袋里赚钱――赚取合作厂商的返点收益。这种模式被称为“以支付为中心的盈利模式”,其核心是刺激消费者购买而不是贷款。。。运通平均每16秒增加一家合作厂商。公司凭借其与大量厂商的结盟为消费者提供广泛的折扣优惠,以吸引更多的持卡人并刺激他们消费,而更多的消费客户又反过来增加了美国运通对厂商的吸引力和谈判地位,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使得美国运通迅速实现了厂商和消费者两端的规模化发展。美国运通通过这种“以支付为中心”的创新,把信用卡的利差业务转变为了中间业务,加速了资产的周转,同时减少了资金的占用,提高了公司实际控制资产的回报率。
MBNA是一家成立于20世界80年代的新兴银行,但其通过成功的金融创新模式,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仅次于花旗的全美第二大信用卡贷款银行。MBNA主要采取证券化,将70%以上的信用卡贷款证券化出售,从而大幅提高了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回报率。证券化确实让MBNA转让了部分利差收益,但是大大增加了公司的中间收益。证券化后,公司保留了对已售贷款的服务职能并借以收取服务费,上述服务一般可按年收取相当于贷款本金2%的服务费用,再加上证券化出售过程中的溢价收益,证券化后,公司的总资产回报率是上升的。。
4.总结
信用卡业务并不是规模越大就越好,由此带来的巨大风险需要我们好好研究。因此只是简单效仿台湾的信用卡促销模式、希望以量取胜的战略肯定无法长久。而目前中国的证券化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信用卡贷款的证券化风险还很大;另外,与商家联合、采取运通的以支付返点收益为主的盈利模式在中国也无法广泛展开,因为中国商家的返点率比欧美国家低30%到50%。因此中国银行业还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己的信用卡业务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