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00:1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史料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选取史料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牢记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很多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忽视,加上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不高,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都很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加快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进程,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当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史料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历史史料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素材,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朝代的兴亡交替中学习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对历史规律进行进一步推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毫无用处的。相反,从历史史料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运用到生活中的,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相对于传统历史教学,史料教学法除了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教学,还加强了对学生需求反馈的重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另外,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的历史教学方式,史料教学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总结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使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推广,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而史料教学是以历史史料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并总结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一)选取合适的史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更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面对数量庞大的历史史料,高中历史教师不能一概而论,随意挑选,而是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选取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历史史料。只有这样,才能够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历史材料蕴含的客观道理。选取合适的史料,对高中历史教学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对史料的选取不当,不仅仅会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产生影响,还容易打乱学生听课的节奏,降低学生的听课效果,破坏一直以来构建的历史知识网络。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史料的选取至关重要。此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使得授课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二)适当进行提问和解读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对史料的解读,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选取的史料进行详细地解读、分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与此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对史料的文化背景和古人的行为习惯进行讲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史料中蕴含的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古人是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做出的决定,让学生真正理解史料中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等。在进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提问,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更好的吸收,还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的活跃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走神的现象,而且能够让学生时刻与教师的授课思维保持一致,使得课堂更加高效,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明白事物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指向性的作用。当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广大从事高中历史教育的客观工作者,能够尽快地掌握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核心,并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在推行过程中融会贯通,勇于创新,最终达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历史素养的教学目的。
作者:程飞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东源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朱知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18):318-319.
[2]骆洪乾.浅析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0(11):250-251.
篇2
论文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包装材料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互动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教师与学生积极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1互动式教学的特点
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差异在一个“动”字。传统教学是教师主动,脑动、嘴动、手动;但结果是学生被动,神静、嘴静、行静,从而演化为灌输式、一言堂,“我打你通,不通也通”。而互动式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真正做到“互动”“教师主动”和“学生主动”,彼此交替,双向输入,多言堂,“我打你通,你打我通”,奏出和谐乐章。从教学实践看,互动式教学有以下四大优点。
(1)体现双主导效应。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接受主体的教育过程;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使教师的权威性、思维方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学的深度、广度、高度“三维空间”受到挑战,教师的因势利导、传道授业、谋篇布局等“先导”往往会被学生的“超前认知”打破,主导地位在课堂上不时被切换。
(2)发挥双主动作用。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挑战教师,教师激活学生。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而置学生的“学”于不顾;而互动式教学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促进教学双影响水平。传统教学只讲教师影响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作用;互动式教学是教学双方进行民主平等的协调探讨,教师眼中有学生,在与学生交流中形成心灵的撞击与观念的趋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倾听学生对问题的想法,发现其闪光点,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心理共鸣,观点共振,思维共享,影响共有。
(4)提高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仅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分组编码”,使学生的认知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一定局限性;然而部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在某些方面与教师同步甚至超过教师。互动式教学可以提升所教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高于教师的创新水平,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发现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可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和不断创新。
2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机制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崭新的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严格地说,“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在包装材料学实际教学中可广泛借鉴和采用。目前有以下5种较为成功的基本模式可供借鉴。
(1)问题归纳法。请学生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在实际生活的体现形式和包装存在的问题,然后由教师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最后归纳出所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一掌握知识一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目的性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但缺点是问题较单一,知识面较窄,解决问题容易形成思维狭窄化和不灵活化。
(2)情景创设法。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和创造性的启发眭问题。一般程序为:设置问题—创设愿景一搭建平台一激活学生。这种方法课堂知识容量大,参与性高,系统性强,学生思维活跃,趣味性强;但缺点是对教师自身的知识蕴涵量、调控能力以及学生配合程度要求高。
(3)多维思辨法。教师把现有的定论、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品评优劣并加以完善,也可设置正反两个辩方,双方各持一个观点,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明辨中寻找最优答案。程序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一发展理论。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缺点是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教师收放把握得当,对新隋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探索能力。
(4)主题探讨法。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文章就不会跑题、跑调,类似于基础教育的“主题班会”。一般程序为:抛出主题一提出问题一思考讨论问题一寻找答案一归纳总结。教师在前2个环节是主导,学生在中间2个环节为主导,最后教师做主题发言,也可请学生代表做主题发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主题明确,条理清晰,探讨深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力度大,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实际的教学进程网。
(5)典型案例法。先精选个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的思路,判定正误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和关键点做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一尝试解决一设置悬念一理论学习一剖析方案。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气氛活跃;但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系统不深刻,典型个案的选择难度较大,课堂所能掌握的知识量较少。3互动式教学在包装材料学理论课中的运用
3.实施程序
(1)学生讲课内容。纸、塑料、玻璃、金属、木材、复合材料是包装材料学课程的主体内容。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选择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的纸和塑料作为重点内容。从中选定纸包装材料部分中主要纸包装的品种作为学生讲课的内容,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尽量男女同学混合搭档为一组,由学生抽签来决定搭档,然后选择题目,作为小组学生讲课拟题的内容。教师对小组的选题思路进行考察(通过小组座谈)决定是否实施,各小组的学生要充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齐心协力完成讲课任务,小组分工与合作组织材料包括材料的收集整理、PPT的制作和课堂上的讲解等,学生讲完内容,由教师和其他组的学生对讲课小组所讲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并按照之前制定的评分标准对讲课小组进行打分,再把所有学生的打分成绩取平均值,教师再次审核打分作为最后的分数,并计入平时成绩,根据分数评出最佳表现个人、最优合作团队,给予相应奖励。
(2)不同年度学生的讲课情况。在2006年,2005级包装工程12人参与,分为6组,组员搜集资料、讲课。在2007年,2006级包装工程12人参与,分为6组,组员搜集资料、讲课、制作课件、编辑小品、表演,学生讲课形式为讲课+表演(部分使用课件)。在2008年,2007级全体学生参与,分为l2组,组员搜集资料、讲课制作课件、编辑小品、表演,学生讲课形式为讲课+表演(全部使用课件)。讲课结束之后,组织座谈会交流讲课体会和经验,并采取写纸条给教师的方式和教师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能得到真实有效的互动。
(3)时间安排。根据包装材料学的内容体系特点,纸包装材料和塑料包装材料的部分内容适合学生进行讲课,可以安排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之中,尤其是学生选择教师讲授的内容时,教师讲课后学生即可进行补充,同时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安排在某一章节之后,或安排在本课程讲完之后。总之,既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同时又要限定每组学生讲课时间,避免不能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计划。
3.2教学效果
通过对包装材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思路和计划,尤其是师生互动全面开展,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学生讲课和表演,加深了对该课程的充分理解,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对2005级、2006级、2007级82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79人(96.3%)认为互动课很有必要,72人(82.1%)喜欢上互动课,74人(90.2%)感到从互动课中受益,71人(86.5%)认为“教师讲课+学生讲课”的模式优于单纯的老师讲课。
学生认为学生讲课的优点在于:①增加了学生自身对包装材料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知识面;②通过亲自讲解,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深刻理解;③学生参与查找资料,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上未能讲到的知识进行补充、了解、掌握;④通过讲台上的演绎,有利于培养学生讲课能力和应变能力;⑤通过思考如何讲好课堂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⑥通过P的制作和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课件制作和运用能力;⑦通过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⑧通过学生自己的编排和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⑨通过讲课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篇3
在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2007年才开始实施,在短短3年之内就实现了基本全覆盖,因此,为了考察我国医疗保险中的选择效应,只有新农合是合适的对象。本节的实证分析利用Culter等人(2007)的思路,通过考察风险态度这一“隐形的手”分别对是否参保和是否生病的影响,并以此来验证是否存在选择效应以及选择效应的方向。
(一)计量模型与策略
关于医疗保险中的向选择问题的计量模型为:;其中,Ii,t为表达是否参保的虚拟变量,di,t为表达疾病史的虚拟变量,xi,t为表达其他个人特征的变量,bi,t为表达健康习惯的虚拟变量,si,t为表达是否生病的虚拟变量。对于上述两个方程,结果变量均为二元虚拟变量,因此我们分别在线性概率、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的设定下进行估计。其中,线性概率采用最小二乘法,Probit和Logit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
(二)数据介绍
本文采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该调查由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设计并实施,是针对中国家庭和个人层面社会与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status)和健康状态最完整、跨度最长的面板数据。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开始于2003年,到2008年末实现了全覆盖。但是由于业务办理时滞等问题,在数据中2009年尚有少部分农村居民没有参合,因此我们使用的数据为2004、2006和2009三次调查。我们只保留具有农村户籍的居民,并且删除了年龄小于18岁的样本,而只考察男性成年人。CHNS调查记录了受访者的保险状态,据此,我们生成二元变量“是否参加新农合”,即计量模型中的Ii,t变量。CHNS记录了受访者的疾病史,我们定义了一组疾病变量(主要是慢性病):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患有糖尿病和是否患有心肌梗塞。根据疾病史,我们也生成了“是否患有慢性病”这一变量,即第一部分模型中的di,t变量。CHNS记录了受访者过去四周的就医和发病情况。我们生成“过去四周中患病”这一变量,即第二部分模型中的si,t变量,将过去四周中患有如发烧、腹泻、胃痛、关节痛等疾病中的任何一种记为“过去四周中患病等于1”。CHNS记录了个人的吸烟、饮酒情况。我们生成两个虚拟变量,一是是否有吸烟习惯,二是是否饮酒,即第二部分模型中的bi,t变量的一部分。CHNS记录了受访者是否常规性参加跑步、游泳、球类等体育运动,如果受访者汇报参与任何一项运动,则我们将其“是否体育运动”这一变量记为1,这是第二部分模型中的bi,t变量的另一部分。其他人口特征变量包括年龄、年龄的平方、性别、教育年限、家庭人均年收入,即计量模型中的xi,t变量。
(三)计量模型结果
因为本文采用吸烟、喝酒和比较剧烈的体育运动等指标来揭示个人的风险态度,因为吸烟、饮酒和体育运动多发生于男性身上,所以我们在考察模型时只保留男性样本。我们发现,就男性样本而言,“是否饮酒”这一变量对“是否参合”有弱显著的影响,而其他代表健康行为的变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其方向与“是否饮酒”保持一致。我们接下来考察健康习惯对是否生病的影响,见表2。与考虑健康习惯对是否参合的影响一样,我们发现,在男性样本中,“是否饮酒”这一变量对是否生病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四)分析与推测
基于以上实证结果,如果将健康习惯中“是否饮酒”作为度量风险态度的好的衡量指标,则在男性样本中,我们认为新农合参保过程存在显著的逆向选择。因为饮酒同时可以导致男性更可能生病和更可能参加新农合,因此更可能生病与更可能参加新农合同时出现,这表明了逆向选择的存在。但是,由于只有少数变量验证了新农合发展过程中逆向选择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存在弱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新农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政府推动的作用,因此个人自由选择的余地比较小,则弱逆向选择的存在也是可以理解的。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基于Culter等人提出的风险态度这一角度来进行分析。以男性样本中的“是否饮酒”变量为例,饮酒表明风险偏好,这一方面导致更高的生病概率,从而使得个人更有可能参加新农合,但在另一方面,风险偏好直接导致更低的保险购买意愿。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以饮酒来衡量的风险偏好,对购买保险行为的效应小于风险本身的效应,这与Culter等人的实证结果恰恰相反。同时我们也可以推测,吸烟和参加体育活动并没有对保险购买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其内在原因可能就是风险效应与风险态度效应的相互抵消。与本节的实证研究结果类似的是,刘宏、王俊(2012)虽然从自评健康等表示健康的指标验证了我国城乡居民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存在逆向选择,但同时也表明,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吸烟与预防保健等表示风险态度的变量,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并无显著影响,类似地,我们推测这里面的原因就是风险效应与风险态度效应相互抵消。
二、结论
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隐性教育 功能 载体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潜隐的教育活动或方式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或影响的道德教育,具有教育作用的无意识性、教育影响的间接性、教育方式的潜隐性、教育范围和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其作用表现在认知调整、情感陶冶、行为导向等方面。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服务的机构,是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隐性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发挥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功能?下面,分析影响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探索其有效的实施载体,充分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
1.隐性教育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是指学生在图书馆提供的学习环境中,由非正式的教学渠道,以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价值观、行为规范、情感态度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受到环境、制度、教育者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1.1 环境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有利于教育对象思想发展的环境氛围,让环境管理人、教育人,也是开展隐性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环境能感染、熏陶和塑造人,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德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1.2 制度因素。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其实指的就是制度。制度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指导性和约束性;二是激励性和鞭策性;三是规范性和程序性。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制度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调节、约束、规范和导向作用。在实施隐性教育的过程中,制度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教育者的人格因素。教育者的人格就是教育者在与教育对象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整体形象,包括教育者的观念、心理、智慧、行为方式等多层次的内容。俄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无法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隐性教育的实施同样依赖教育者,这就需要教育者重视自身的人格素养。
2.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的实施载体
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本质上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依据这一界定方法,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载体可理解为,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相关,能够承载和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或信息,并且能促成高校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高校图书馆实施隐性教育可借助的载体一般来说主要有环境载体、传媒载体、管理载体和形象载体等。
2.1 环境载体。环境可以承载众多的教育信息,具有化人的作用: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布置中渗透着独特的教育意义和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能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
2.2 传媒载体。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的传媒载体主要有两种:一是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类载体,二是网络载体。印刷类载体以文字符号传播着宝贵的人类文明和丰富的思想信息,在学生的自由选择和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因而,在帮助、引导读者熟悉使用计算机检索过程的同时,也隐藏着帮助他们学习信息检索知识,掌握网络环境下检索、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2.3 管理载体。管理是指运用一定的规章、规范、条例、守则等而实现的制度管理,是通过行政、纪律和法律手段去约束人的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管理传递的内容其实是一定的规范和制度要求。
2.4 形象载体。这里的形象载体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员,他们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其言谈举止、衣着仪表、修养学识、行为习惯以及工作中的认真负责态度等也都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
3.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而优越的隐性教育资源和条件,必须重视其隐形教育功能,整合影响隐性教育实施的诸因素和载体,以良好的馆内环境、高雅的建筑风格、得体的色彩搭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的高尚品格和作风等因素,使学生读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1 创设和谐的隐性教育环境。一方面,保持馆内的环境卫生,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建筑风格、色彩搭配等方式美化馆内环境。高校图书馆的布局和结构应该追求一种肃穆庄重、朴实无华的境界,体现知识和文化结晶的文雅情趣。
3.2 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学生与图书馆的一种约定,是为了使读者的借阅、自修等活动有序进行。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约束,形成一种制度意识,也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
3.3 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人格魅力和素养。人格力量的实现是靠教育者学识及品行修养表现内化到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中的,是教育者自觉自愿的接受过程,而不是强制力量作用的结果。因而,首先要注重对馆内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教育,提升他们的知识文化层次。其次,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4 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载体的优越性。高校图书馆应在立足传统管理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充分采用先进、成熟网络支撑和信息处理技术,构建整体有序、可靠实用、信息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
综上,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功能,探索其实施载体及作用发挥路径,让广大学生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对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作为隐性教育的一扇重要窗户,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一重要任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多方征求意见,不拘一格地探求适合本学校、本部门的隐性教育形式,并在对广大学生读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历史任务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姚巧云.论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及其功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篇5
本学期计划活动九次,实际活动九次。在教研活动中,得到了学校教务处、教科处及校行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和不断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各项教学工作要求,保证了我校史地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中,本组教师都能按学校教科处及教务处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参加组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学校及教研组交给的各项教学任务,不断摸索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加强教师责任意识,开展“三生教育”活动
根据校行政的相关要求,认真进行加强师德师风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要求教师强化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特别是通过学习《云南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的通知及《切实减轻中小学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等文件精神,树立减负不减质的理念,抓好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提高认识,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认真组织学习《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教师领会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掌握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学习后,本组于2009年3月26日开展了一次野外生存能力的实践活动,使全组教师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都得到了一次体验和锻炼,加强了对“三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认真进行质量分析,积累教学经验
根据学校教科处的要求,认真对上学期期末考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教师们从历史、地理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学生学情方面、教师教学方面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客观方面寻找各自在教学及复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虚心向成绩好的教师请教和学习,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特别是今后的各类考试及备考提供借鉴,并制定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三、认真抓好各项教学常规的检查督促工作
按学校教科处的要求,组织本组教师于每星期的星期一早上八点半到十一点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本学期共备课17次),每次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都实行签到制,每次备课都有活动主题,由本组教师集体参与和交流说课等等。
另外,长期坚持每个月月底对全组教师的各项教学常规检查。主要包括按期检查老师的的教案完成情况,听课记录情况,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以及其他各项教研要求,并及时上交学校教科处验收,本组教师都能按时、规范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四、积极进行高考及会考研讨
搞好高考史地复习备考和高一年级史地会考工作是本学期本组教研工作的重点。首先根据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特别是根据两次云南省统测及云南师大附中的模拟题测试的成绩,进行认真分析,依据考纲及各级研讨会的相关信息,调整高考复习备考的战略,并由组内有经验的史地老师进行交流指导,制定出比较实际的备考复习计划,注重抓好高考后期专题复习及模拟测试的各项工作,为提高史地高考的成绩献计献策。
其次,认真进行高一会考复习研讨,学进度,尽早完成教学内容,以云南省高中会考考试说明为依托,认真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并让学生熟悉会考题型,进行测试和训练,而且向学生印发了高中会考复习材料,经过详细复习后对学生进行会考模拟训练,把近几年的会考题进行测试并认真分析和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会考备考工作。
五、认真组织高一年级史地知识竞赛
为了增强高一学生的会考知识,搞好会考复习工作,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本组与高一年级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于2009年6月3日进行了高一史地知识竞赛活动。本次竞赛共有6支代表队参赛,经过广大师生和参赛选手的共同努力,以级校教务处、教科处的大力支持,评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踊跃参与,气氛热烈,达到了竞赛的目的。
六、搞好教学科研活动
篇6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二、拼搏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5、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三、勤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5、王羲之与“墨池”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6、达·芬奇画蛋(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7、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8、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鲁迅
反例:10、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德·马克思
4、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5、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6、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难,多指不顺利,甚至很恶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忧愁、痛苦,但也能磨炼意志。杰出人才几乎都经历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强者。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4、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5、经受磨练,方能“称王”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成败
就是指成功或失败。成功指事业或工作获得预期的结果;失败指遇到挫折,或在斗争、竞赛中被对手打败。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
1、失败是成功之母。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霍奇斯
5、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6、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失败是个未知数》)
七、时间
我们的生命由时间构成,哪怕是浪费一点点时间就是虚掷部分生命。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2、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跟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鲁迅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白日莫闲过,光阴不再来。——陶渊明
5、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具体事件略,可参见“勤奋”中的几例,或自己整理。
八、积累
指事物逐渐聚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7、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8、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九、团结
指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是战胜困难的保证。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