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9:2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效益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途径分析。会计审计是企业经济运行及发展的关键,其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会计计量以及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都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成本控制途径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会计工作职能实现上可以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进行直接性的反映,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另外,在会计计量这一途径上是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基础,会计的核算及监督和统计等都是企业的价值尺度实际应用的关键内容。最后就是在财务管理这一途径上,其中的资金决策和控制都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影响分析。从现代的企业发展情况来看,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最终寻求目标,故此对会计审计的管理要能够从主要的机能进行着手,在审计职能的有效管理过程中才能够最大化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会计审计的科学化管理,对企业的决策机能进行客观性的审查及评价,能有利于对决策机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内部会计审计人员要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对其的考核要严格地遵从制度内容,结合实际制定考核的内容。这样,在企业的会计审计上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其次,会计审计的科学性是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保障,所以为能够在这一领域得到健康发展,企业就需要在实际的经济活动当中尽量地对劳动消耗和占有等采取降低的措施,然后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加以准确客观的审计,由此才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详实和准确的经济信息。不仅如此,从会计审计中的会计监督层面来看,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有效提升的保障,这样能够及时将企业的各类物资实际存储数目与账目的契合度得到准确掌握,这就对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的安全性得到了确保。再者就是企业的会计审计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准确性及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企业整体实力等,都能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这些影响最终也会反映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层面。企业的发展最为主要的就是依靠着资金的运作,所以资金的管理在信息上的准确性就能够对财务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得以及时掌握,从而能够对信息不真实的情况加以避免,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会计审计也是企业经济监管的关键环节,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缺陷进行弥补,对其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完善,进而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外就是企业在会计审计工作上的加强能够促进企业进行自觉的对自身缺陷或者不足及时的修复,将管理的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当前的企业正处在经济活动多样化及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从检测和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各部门内控模式着手,从各个环节进行搜寻管理执行中的漏洞,通过对其精确全面的评估判断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最大化的降低,关键时候也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损失可以有效地避免,保障了企业根本利益。在以上的积极影响中要注意,会计指定的经济目标是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的前提。
二、结语
篇2
论文摘要总结了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包括提高小鹅育成率、草料适度搭配和适时出售,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养鹅具有投资低、耗粮少、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在农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特色产业。但在发展养鹅业过程中,因品种、饲养技术、设施、草原、管理及防疫治病等综合技术的滞后,整体效益不理想。现就笔者多年实践,提出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如下。
1提高小鹅育成率
小鹅(1~20日龄)育成率越高,养鹅经济效益越好。
1.1做到六宜六忌
(1)宜饮清洁的冷水,忌饮冷开水、污水。
(2)宜喂潮湿的精料,忌喂干的精料。
(3)宜喂禾本科类的牧草,忌喂豆科类的牧草、油菜叶。
(4)宜10~15只一格分开管理,忌大群一间舍饲养。
(5)宜剪去周围的毛(出壳后1~5d),忌嗅到油烟及吃黏油的食物。
(6)宜喂氟苯尼考、精制土霉素片等治疗下痢,忌喂痢特灵。
1.2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1)温度。1~5日龄,27~28℃;6~10日龄,25~26℃;11~15日龄,22~24℃;16~20日龄,20~22℃。
(2)湿度。1~10日龄,60%~65%;11~20日龄,65%~70%。
(3)密度。1~5日龄,25只/m2;6~10日龄,20只/m2;11~15日龄,15只/m2;16~20日龄,10只/m2。
(4)通风与阳光。育雏室的空气,以人进入时不觉得闷,没有刺鼻的气味为宜,用开窗透光(气)调节。
1.3供给充足的营养和饮水
(1)饲料。宜在小鹅出壳24h后开食。小鹅精料最好是粗蛋白含量为19%的全价料(鹅料)。饲喂次数:1周龄,9次/d;2周龄,6次/d;3周龄,5次/d。出壳3d后可适当喂切碎的青料,喂量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
(2)饮水。出壳后7h供第1次饮水,以后自由饮水。注意水深不超过2cm,防止湿毛。
1.4防敌害
防敌害主要包括防御敌害、药害和意外伤害,小鹅没有防御能力,无论室内室外要加倍警惕,慎重保护。
1.5疫病预防
(1)种鹅免疫程序。①1~3日龄:注射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0.5mL/只,皮下注射。②4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苗,1mL/只,皮下注射。③27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苗,1mL/只,皮下注射。④28周龄:注射新型病毒性肠炎-小鹅瘟二联弱毒疫苗,1mL/只,皮下注射。⑤29周龄:注射新型病毒性肠炎-小鹅瘟二联弱毒疫苗,1mL/只,皮下注射。⑥44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灭活苗,1mL/只,皮下注射。⑦45周龄:注射新型病毒型肠炎-小鹅瘟二联弱毒苗,1mL/只,皮下注射。⑧46周龄:重复45周龄的1次。
(2)商品鹅免疫程序。①1~3日龄:注射新型病毒型肠炎-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0.5mL/只,皮下注射。②4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1mL/只,皮下注射。
2草料适度搭配
鹅以吃草为主,仔鹅7~21日龄对青饲料的需要量由占日粮10%逐渐增至90%,28日龄可以达到100%。鹅对青草中粗蛋白、粗纤维的吸收率与羊相近,是摄食范围很广的家禽。为了四季养鹅,可以安排一定面积的多年生牧草,如三叶草、普梅克斯、串叶松香草、籽粒苋等。冬季养鹅,可以在早秋播种越年生牧草,如禾本科的冬牧70黑麦草,豆科的苕子、紫云英、紫花苜蓿、胡萝卜等,冬季养鹅由于牧草生长慢,应补充青贮料;春季牧草丰盛,可满足夏季高温期养鹅的草料;秋季养鹅,除利用多年生牧草外,还可以用南瓜、水稻收后的遗谷、甘薯等作饲料。
养鹅还必须补饲精料,最好是喂全价料,对全价料的要求是:1~20日龄,可消化的粗蛋白质含量19%;21~90日龄,可消化的粗蛋白质含量16%。喂量一般平均每只每天100g(以整个饲养期计),喂量是否得当,“一看粪便、二看毛色、三看长势”。喂量过度,会出现拉稀或粪便中带有消化不全的饲料,粪便恶臭;喂量适当,粪便正常,毛色光亮,长势良好;用量不足,毛燥枯萎,生长缓慢。另外,在用量适当的前提下,每天的饲喂次数也是关键,最好是少食多餐。
3适时出售
鹅的生长具有明显的生长规律,其生长旺盛期是小鹅(1~20日龄)和中鹅(21~70日龄)阶段。为了兼顾肉质等因素,肉鹅最佳出售时间是80~90日龄。因为这时鹅的体重、体况、肉质、毛质最好。超过90日龄,鹅要换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因此,应适时出售。
篇3
教育经济效益论这个概念具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跟教育的功能、价值、社会意义息息相关,可以说,正是教育具备了这些功能,才使得教育经济效益论具有一些宏观特征。(1)教育经济效益具有成本性。教育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成本因素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成本投入,但成本投入不一定就能产生直接的教育后果,因此,教育经济效益的生产需要持续的成本投入,需要各级部门的重视,需要人财物的内在支撑,但这些条件仅仅是一定的基础,并不能说大量的教育支出就能产生相对应的经济效益。(2)教育经济效益具有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经济效益的发挥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教育经济效益论不是短期就能显现出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需要管理部门的坚决支持,需要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3)教育经济效益具有不估测性。教育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摸不着的,这种经济效益的大小程度也难以估测,教育不是一件商品,教育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会通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体现提出,这种经济效益不会像普通商品那样可以预测其价值和使用价值,通过促进社会进步、带动科技发展、传播人类文明来展现出来。
2教育产生经济效益的内在根源
现阶段,我国一些机构和人士对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出现了一定的质疑,这种质疑实质上就是对教育内在价值的偏见和误解,这种质疑如不加以辩解,就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教育经济效益的发挥。教育具有产生经济效益的内在根源,只要教育策略得当、重视教育事业,教育所产生的经济会给我国现代化带来难以估量的效益。
2.1劳动价值论是教育经济效益论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重要理论之一,这个理论一样适用于教育学界,而且在源头揭示了一些教育理论的内在根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力使用价值是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会因劳动力本身所受教育质与量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劳动力总价格或者说劳动力的总工资仅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中包括教育培养费用;四是劳动力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或剩余劳动的多少同样与其所受的教育质与量成正比;五是劳动力价格应依据其劳动复杂程度或劳动种类的不同来确定和计算,但同时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看出,这种理论是对教育经济效益论质疑的最佳答案。
2.2教育可以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形势中,教育机构能传播社会知识,开拓人类思维,启迪人类智慧,教育的各个环节已经融入到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之中,通过教育使活化劳动同物化劳动更为有机地结合,并使教育产品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这样教育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3教育可以提升社会生产效率教育经济效益是教育产品通过物质生产过程实现的利益转化。教育经济效益离不开一定的教育活动,教育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育人才、培育科学技术,进而转化成为一种教育生产力,不计回报,完全为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为己任,故此,教育产生经济效益的根本原因在于通过教育能充分有效地提高教育产品即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的使用价值,受教育者能通过提高自身的劳动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3教育经济效益论的发挥策略
教育必然会为社会带来不可估量、难以计算的经济效益,没有教育,人类文明就没法传承、社会也无法进步,现阶段我国更应重视教育事业,尊重教育规律,使得教育的经济效益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3.1实施教育创新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应实施教育创新,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遵循教育规律,适时调整教育产业化导向,回归教育的本位功能;创新教育体制,提高办学效益,要改革条块分割、重复办学的旧体制,充分发挥中央机构和地方部门的积极性,扩大办学自,增强社会自主办学的能力;注重基础教育、继续教育、高等与职业技术教育,最终充分实现教育经济效益最大化。
3.2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的发展、教育经济效益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投入。我国应切实落实教育投入占GDP总额4%的这个目标,在源头上保证教育机构的经费需求,解决教育机构向前发展得资金压力,增强教育机构的育人能力和提升科研实力。除加大政府投入之外,我国教育部门还应拓宽教育经费来源途径,放款门槛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行业,实施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通过投入提升教育质量,是促进教育经济效益得以发挥的有效途径。
3.3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现阶段,教育是我国全社会的需求,教育经济效益不能在某一省市、某一区域单独体现出来,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共同展现出来,教育应促进全社会的协同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资源实现协同化、均衡化发展,教育经济效益在我国全境内体现出来,就需要教育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切实扶持广大农村、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鼓励发达地区的教育机构向落后地区输出教育资源,鼓励著名学府加大对地方院校的帮助力度,只有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篇4
目前对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侧重直接效益的计量。对公路项目的分类,只是研究分析的需要,是否把某一类别作为计量的重点,应视其是否是公路项目的根本效益。即/分析运输项目对经济的影响,必须抓住项目带来的基础的、重要的效益,是运输系统潜在的可操作的效益,这些贡献可以被叫做直接的主要效益。基于运输需求公路项目经济效益计量的角度应为运输需求的满足程度。按运输需求状态分类,可分为现实的运输需求、潜在的运输需求和诱发运输需求。对于现实的运输需求,就在于如何由“运得了”而达到“运得好”,“运得好”体现在运输费用的节约、时间的节约、资金的节约等,即节约效益。对于潜在的运输需求和诱发的运输需求,就是要把一定数量的资源配置到优势地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带来社会经济的增长,体现在产出效益。
公路项目满足运输需求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即将资源分配到优势地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公路项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产出效益,公路项目促进经济增长的效益是运输效益的根本效益,经济增长的多少,预示着公路项目效益的好坏。与产出效益相比较,节约效益是公路项目在促进各产业发展时,所派生出的效益。由此可看出,目前的公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所计量的内容是本末倒置。
目前,国外已经开始重视公路项目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的研究,提出与成本效益分析相对应的经济影响分析。如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的观点是把经济影响分析作为成本效益分析的补充。国外部分学者还提出,对公路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进行重新研究。总之,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目前的公路项目相当大的一部分效益没有纳入评价中,在国外建议对公路项目进行广泛影响分析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根据公路项目的特性,公路项目经济效益计量范围的原则,考虑公路项目评价的目的,认为对公路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其经济效益的计量应包节约效益、产出效益和传递效益,这三个效益中,产出效益是根本效益,节约效益是公路项目直接带来的,传递效益是由节约效益和产出效益通过乘数作用带来的。
2节约效益的界定
目前节约效益计量的内容包括降低运营成本的效益、旅客时间节约效益及减少交通事故的效益现有研究中,如刘南(2003)提出公路项目节约型效益除核算上述三项外,还研究了货物在途时间节约效益、缩短里程的效益,减少拥挤的效益。刘听(2007)提出了减少货物周转时间所产生的效益,减少仓储和中转环节形成的效益,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运输质量形成的效益,相对增加运输能力形成的效益,加速车辆价值流转形成的效益。公路项目效益具有广泛性、交叉性,在确定具体的效益计量内容时往往容易产生两种错误,一是内容划分过细,产生重复计算,增加了工作量;如原交通部1988年6月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法》中,将公路建设项目的直接效益划分为:公路晋级效益;减少拥挤效益;节约旅客、货物在途时间效益;缩短里程效益;减少交通事故效益和减少货损事故效益六种。二是划分过粗,而漏掉一些较大内容的效益。对项目效益的划分应遵循合并效益、不重复计算、不遗漏数量较大的效益及可行性的原则。中国目前公路项目计量的内容包括降低运营成本效益,旅客时间节约效益及减少交通事故效益,国外如美国、英国等都计算了货物在途时间节约形成的效益,笔者认为对于货物运输时间节约的效益应当核算,遵循效益合并计算的原则,将其与加速货物周转节约的资金成本效益一并计算。对于有项目后里程的缩短、减少拥挤节约的效益,从客运看,这两部分效益已经反映在旅客时间节约效益中,从货运看,这部分效益也已经在降低运营成本效益中反映,如再进行计量,会出现重复核算的问题。根据确定公路项目计量经济效益的原则,将公路项目节约效益计量的内容界定为:降低运营成本效益,旅客在途时间节约效益,货物资金成本节约效益。
3产出效益的界定
产出效益是指创造的各种有用的物品或劳动的价值实现,产出效益的前提是产品量或服务的增加。因此,公路项目的产出效益是指有项目后,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使社会产品增加,再通过货物和人的位移,而使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也就是说,有项目与无项目相比,社会总产品(或服务)的增加量而带来的效益。根据运输对象的不同,公路运输可分为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产出效益可分为货运产出效益和客运产出效益;根据公路项目对未实现运输需求的作用程度,可分为“有运输障碍”的运输需求和“无运输障碍”的运输需求,由于这种分类方法对被动位移的货物运输更明显,在此只讨论货物运输的情况。对这两类运输需求的满足,可带来运输量的增加。运输量的增加,从物的流动规律来看,增加的这部分运输量大部分具有商品属性,其内涵的价值因物的流动(被运输)得以实现。对于旅客运输而言,由于旅客运输量的增加,使区域消费增加,从而拉动区域的旅游、餐饮及当地交通等行业的发展而带来的效益。
4传递效益的界定
传递效益是指经过某一媒介而产生的效益。公路项目产生的节约效益和产出效益,会带来收入效应和消费效应,而波及到区域的各个行业。节约效益和产出效益的增加,使相关部门人员收入增加,人们收入的增加后,必然将所增加的一部分收入用于消费,使社会的最终需求增加。社会最终需求的增加必然刺激各部门进一步扩大生产,从而导致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在以上的每一个环节中,均会给有关部门带来效益,通常把这一系列由于消费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生产部门效益之和称为消费乘数效益。
5结束语
篇5
1.1净现金流量法通过现金流量的分析算出净现金流量,以样本果园不同年份所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计算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由此计算累计净现金流量、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产投比等各项经济指标,以便直观地反映出该项活动的经济可行性。
1.2折现法即将矮砧集约栽培与乔砧栽培2种不同类型的栽培方式,在不同时间发生的现金流量放在同一时间点上考虑,社会收益率以8%来计算(200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中将社会折现率规定为8%,供各类建设项目评价时的统一采用),把各点的货币值折算成现值,分别计算其各项经济指标。该法体现了资金利息和纯收益,可使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时间的成本与收益具可比性。
2结果与分析
2.1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生产成本构成从表1可见,在20a1个生产周期内,各年度各项生产成本累计为74933元•667m-2。各项生产成本中以劳动和施肥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累计成本的36.62%、32.44%。按年度投资额来看,建园成本占总投资的1.77%,同时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的逐年上涨以及要素投入的增加,每年的成本投入也呈缓慢递增趋势,到后四年趋于平稳。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最大,这表明苹果产业是一项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而如今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日渐稀缺,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比乔砧栽培苹果园每667m2均省力约22.8%,所以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在节省劳动力方面体现出了很大的优势。在生产成本中施肥所占的比重仅次于劳动力成本,这表明提高苹果园施肥技术对于提高苹果生产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目前肥料施用效率低下的情况下,依靠科技,不断改进肥料施用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提高苹果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从整体来看,20a一个生命周期,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的总生产成本比乔砧栽培苹果园的总生产成本仅高2.7%。
2.2乔砧栽培苹果园生产成本构成从表2可见,在20a1个生产周期内,各年度各项生产成本累计为72954元•667m-2。各项生产成本中以劳动和施肥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累计成本的48.72%、24.40%。按年度投资额来看,建园成本占总投资的1.27%,同时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的逐年上涨以及要素投入的增加,每年的成本投入也呈缓慢递增趋势,到后两年趋于平稳。
2.3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现金流量从表3中可以看出,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在整个20a生产周期中,累计收益净现值(NPV)=49335.15>0,累计成本现值为29148.78,收益成本比(收益现值/总成本现值)≈2.69>1;内部收益率IRR=49.12%>8%(社会折现率);投资回收期=6-1+|-1693.12|÷4322.96≈5.39a,其中,投资回收期是把投资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成现值之后,再来推算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就是净现金流量累计现值等于零时的年份。综合上述三个财务指标可以看出,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具有良好的投资效益。
2.4乔砧栽培苹果园现金流量从表4中可以看出,乔砧栽培苹果园在整个20a生命周期内,累计收益净现值(NPV)=22406.56>0,累计成本现值为28050.30,收益成本比(收益现值/总成本现值)≈1.80>1;内部收益率IRR=32.86%>8%(社会折现率);投资回收期=8-1+|-2175.29|÷3263.22≈7.67a对比表3和表4可以发现,在20a一个生命周期内,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的累计净收益是乔砧栽培苹果园的2.2倍,收益成本比2.69大于乔砧栽培苹果园的1.80,内部收益率49.12%>32.86%,投资回收期比乔砧栽培苹果园缩短2.28a。从以上财务指标的对比可以说明,采用矮砧集约栽培技术能取得更显著的经济效益。
3结论与建议
篇6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值。从生产经营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等指标反映;从物化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税率、固定资产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反映;而从活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等指标反映。由于这些指标在一个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企业中表现出高低错落的状态,而很难作出经济效益的最终判断。为此,本文将运用加权组合方法来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并以此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
2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
2.1评价指标的无量钢化处理
根据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客观性、科学性、可比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从投入与产出、效率与效益方面分析,产出效益的指标可分为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税率,这些指标从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侧面反映了盈利程度和回收速度;从资源利用方面分析,产出效率的指标可分为固定资产生产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这些指标从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侧面反映了资源的利用效果和运行质量。
为了将不同量纲的数据综合成一个新的变量序列,因此需在综合评价之前对各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差法对上述8项指标(分别设为x1、x2……、x8)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公式如下。无量纲化后数据可制表,表略。
其中:x’t为第t个变量无量纲化数值。
2.2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产出效益和产出效率指标从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侧面反映了资本、人力及其组合的运行质量和有效程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指标间可能存在着线性相关、甚至是高度相关的关系,这将使经济效益的加权组合模型在综合评价过程中出现重复迭加现象。为此,应该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只保留相关性较大变量中的一个。经计算,上述8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见表1。从中看出,相关系数最大的为(r32)0.5014,说明评价指标间不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至此,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上述8项指标组成。
3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3.1企业经济效益的加权组合评价
企业经济效益的加权组合模型为:
式中f为经济效益的综合得分,w为第t个变量在综合经济效益中的权重;x’t为第t个变量无量纲化后的数值;n为变量个数。
每个变量在综合经济效益中的权重系数按层次分析法中的方根法确定,其步骤包括构造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a)、计算a中行元素乘积(m)、计算m的n次方根(g)、对g现一化得相对权重(w),其结果如表2。
经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为8.84,a的一致性指标(ci)为0.120,随机一致性比率(cr)为0.085。因为cr<0.1,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加权组合模型,得到各企业综合得分依次为0.232,0.497,0.791,0.403,0.537,0.018,0.786,0.208,0.409,0.361。按综合得分由大到小每隔0.25划分一个档次,10个企业的分类情况如表3。
3.2企业经济效益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从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中,找出能度量样本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构成一个对称的相似性矩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各样本或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再按相似程度的大小把样本或变量逐一归类。聚类分析的步骤包括数据标准化(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计算相似性统计量(本文采用最小欧氏距离法,其公式如下)。
式中m为样本数;n为变量数。最后,接着d中由最小到最大距离逐步进行归类,直至合并为一类。
根据有关数据,采用最小欧氏距离法分类结果及其聚类谱系图,类间距离如表4,从表4和聚类谱系图中看出,12、13、14与15类到16类之间的差距较大,说明这时各类之间的内在性质已有较大的差异,已不宜再归为一类。因此,归类过程到此结束。
3.3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
结合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表3与聚类谱系图,加权组合模型评价结论与聚类谱系图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如果将两种方法的第二与第三类合并会得到完全一致的结论。由此,也充分说明了加权组合模型法在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至此,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结论,表3已作了详尽的叙述。
4结束语
篇7
1.公路管理的涵义
公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他的社会属性包括基础性还有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性,公路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直接管理大方式对于公路的管理,相关活动是公路主管部门在监督和组织,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公路管理更加合理,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1]。
2.干线公路路政管理的内容
干线公路管理的内容包括建设、养护、安全、规费、服务以及路政的管理,管理点多、跨度大,难度相当之高,再加上协调难度高,所以是一件很费时、费力又费钱的工作。所以路政管理方面要计算管理成本,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保障上面提到的每个方面的提升。
二、干线公路路政管理体制的措施和成本计算的必要性
1.路政管理的措施
职责的重新划分很重要,职责的重新划让部门权力的利益化倾向彻底解决,严重的、棘手的问题解决了,管理的真正问题才解决了。公路的管理体制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涉入,电子政务的加入在管理能力和应急处理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帮助,电子政务是新科技下的管理体制的榜首,会为管理带来很大的便捷[2]。这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交通管理强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2.干线公路路政管理成本研究的意义
过去几十年的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旧的经济基础上施行的,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很多公路的管理部门利益化倾向严重等管理中存在的弊病,如果不及时根除将后患无穷;这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公路事业的工作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世界接轨就必然需要改革,让新的政策更适合经济的有利发展。
三、路政管理成本带来的经济影响的计算方法
路政管理中成本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好的成本管理计划能为公路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效益。巡查等作业可以进一步研究出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等级的公路管理成本。在此以江苏省的干线公路为例,详细介绍干线公路路政管理的研究与具体的测算过程,观察其带来的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1.测算方法及数学模型
(1)费用支出法是常用的测算方法,其数据主要由模型、参数和数据决定[3]。
(2)费用支出法的计算过程是以各项管理工作都标准完成为前提的,各项作业的完成是以年度作业的次数为来计算的,各种年费支出加上其余的费用支出就可以得到成本的具体的标准值,模型如下所示:=∑+∑iijCC*FX其中:C代表路政管理成本,ic代表作业成本,iF代表年度作业次数,jX代表其他费用。
2.数据的来源和选取
路政管理成本研究的基数是对基础数据的采集,这些数据需要可信并且容易取得,另外数据必须系统,一般这些数据可以有三种方式取得,
(1)路政部门所统计的的年度报表中或者是先关的资料和文件。
(2)调查问卷收集并且统计的数据。
(3)实地调研记录的数据资料。年度案件发生数是基于当年的江苏省路政案件发生数统计分析的。
四、区域作业单位成本及经济预算
路政管理成本主要是监管、许可、超限治理、巡查、案件查处、环境整治构成的,本文仅以案件查处、监管、环境整治为例,有的数据由于可以量化来统计,所以常用环境整治则难以量化,统计起来较困难。
1.在这里以江苏省的三个部分为界限计算出人力资源费
根据调研数据,江苏省的三大区域人力资源耗费情况如下:(单位:元/天)苏南路政人力资源耗费320,苏中310,苏北291,全省平均路政人力资源耗费307。
2.案件查处
案件查处是路政管理对于违反管理法的人员给予的制裁,一般的程序使用“一般程序”来进行总成本的计算,案件的查处作业的单位成本如下:在人员耗费方面全省平均是643.72每人,其中苏南、苏中苏北各为687.74、645.67、585.02。车次全省平均消耗为168.1元每次,三个地区都大约为168元每次。勘查设备全省平均消耗我2.91元,防护设备全省平均59.5元,通讯设备大约4.94元每次。
3.监管
监管部门是路政部门行使维护以及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其工作量之大主要是既要在道路施工中监管又要进行排障监管,监管作业的成本如下所示:每次需要出动的人为五个,车位两辆。人力资源全省平均每次消耗536.60元,车每次消耗112.4元,防护设备、勘查设备、办公设备每次需要两套,大约全省平均消耗的资金分别为9.53、5.14、20.05元每次,通讯设备每次需要一台,全省平均消耗为6元每次。
五、总结
篇8
[关键词]蔗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持续经济效益;投资收益率
一、论题的提出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蔗糖出口原产地之一,蔗糖业作为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蔗田生态系统每年给广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甘蔗渣也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目前已经开发的甘蔗渣产品有酒精、饲料、纤维板、可降解的一次性快餐具(代替具污染性的塑料快餐具)等等。
然而,蔗田生态系统产品开发越多、经济价值越大,意味着甘蔗作为蔗糖生产原料从蔗田生态系统中被拿走,甘蔗渣也作为酒精、造纸、纤维板等产品的生产原料被充分开发利用起来,整个蔗田生态系统成了无渣的甘蔗系列产业的物质基。以1994~2003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产量、产值为例,我们发现蔗田生态系统给人们提供很高的生态经济效益,可是人们对系统的回报只是些许的化肥和少得可以在统计学上忽略不计的农家肥,这种近乎掠夺式的生态索取、以牺牲生态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最终导致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逐年下降。本文通过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提示人们应该对保护蔗田生态系统问题予以重视。
二、研究区域和方法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与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么佬族、京族等12个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东与广东接壤,西与云南相连,西北与贵州交界,北部与湖南毗连,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相邻。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0°54’~26°23’,东经104°28''''’~112°04’,北回归线横跨广西中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资源丰富,且雨季、夏热与农作物生长期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广西年降雨量为1000mm~2800mm,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2000mm;太阳年总辐射量达90千卡~10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平均气温≥10℃,积温为5,000℃-8,300℃,持续日数为240天~358天。尽管广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土壤贫瘠,但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给广西带来了独特的物产,适宜人居。广西人过着自然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中最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群。
广西耕地面积为261.4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04%。其中旱地107.3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1.1%,旱地以种植玉米、甘蔗、花生、薯类作物为主。广西的耕地多数是红壤土,土壤的理化性质比较差,土壤的有机质如磷、钾等矿物元素含量低,而且大多数耕地土层比较浅薄,土壤较为贫瘠。近20年来化肥用量日益增加,绿肥种植面积和农家肥的使用量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氮、磷、钾比例失调。1982年广西土壤普查结果是耕地中缺氮的占83%,缺磷的占85%,缺钾的占87%;耕作的土壤有67%是酸性土,碱性土占33%。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以及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地力日益衰退。然而,近年来,随着制糖业的发展,甘蔗种植已逐渐成为广西旱地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我们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较分析的方法,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农村调查队的统计数据、广西南宁糖业集团香山糖厂的相关数据及广西崇左市农业局的相关统计材料,对广西蔗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持续生产力及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论是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主要经济收入原产地的蔗田生态系统238.85%的投资收益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对自然气候条件、蔗田系统地力的掠取,大自然恩赐的巨额生态经济效益支撑着广西甘蔗及蔗糖业的发展,占中国甘蔗种植面积一半多,是中国蔗糖业出口的最重要原产地。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1)广西早地作物总面积107.39万公顷,1994~2003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年甘蔗产量及产值分别如表1所示。
(二)讨论
蔗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微系统。Honing(1986)认为生态系统是生物的有机体集合,在该集合中生物间内在的相互作用对其行为的决定性超过外部任何事件对其行为的决定性。无论是关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还是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一般是指一个最大空间尺度上能自我维持的实体。农业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一种,它和一般生态系统一样,是在一个同质区域中或有限范围内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把生物及其环境联系起来的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特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渔业生态系统、牧业生态系统、农牧生态系统、林牧生态系统、农林生态系统等。
按照农作物的种类划分,从微观角度看,农田生态系统可分为稻田生态系统、蔗田生态系统、豆田生态系统、麦田生态系统等。蔗田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分,蔗田生态系统是指人们在旱地里以种植甘蔗为主,以获得其生态与经济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单一农作物生态系统。甘蔗作为土壤物质的载体,主要是通过甘蔗的收获和土壤肥料的施用来实现,甘蔗是蔗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甘蔗产量受到土壤养分的影响,甘蔗的收获也会带走土壤中的部分物质,使土壤养分数量减少,从而加速土壤物质循环的频率。农家肥作为载体可以增加土壤中物质的数量,直至维持土壤物质平衡的作用。
表1所示,1994-2003年广西蔗田种植面积、甘蔗产量和产值都有不稳定增长的趋势。表2所示,广西蔗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极大的生物量(NPP)和很高的生态经济价值,蔗农们以较少的农业资本投入,为蔗糖业的发展带来很高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蔗田生态系统的物产——甘蔗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附加价值即甘蔗产量、蔗糖产量和产值也很大。特别不同于其他农田生态系统物产的是其废弃物——甘蔗渣可以直接成为一系列甘蔗副产品的生产原料,为蔗糖产业带来巨大的、持续的经济效益。转1、蔗田系统生态效益及其生态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就是系统对其环境及其系统生态因子提供有便利或利益,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服务价值由生物技术产品及自然生物圈给予人们提供的技术与服务价值所决定(Costanzaet.al,1997)。蔗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就是蔗农们运用农业技术、种子、肥料作用于蔗田,蔗田系统为人们提供的物产,即蔗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
生态经济效益就是以市场行情所表示的生态价值,即系统生产力或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效益。生态系统生产力就是系统做功的能力,即能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或者能否在系统内适应自然的变化能力(K.A.沃科特etal,1997)。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从生物量上看,就是系统的生态价值(NPP),从价值量上看就是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BEE)。NPP和BEE都是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可计算的部分,但是人类大部分的福利都来自于纯自然的公共物品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它们不需要一分钱而直接给人们带来福利,例如空气、水、土地资源、气候调节、废弃物净化处理、美感和健康。蔗田生态系统也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一样,其生产力或服务效益除了为人类提供福利之外,还包括目前难以测算的价值,即系统为大气、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和为人类生存环境、精神享受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价值。我们有必要了解蔗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即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有其可持续经济效益。
2、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及其持续经济效益
从经济学角度看,蔗田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BE)就是NPP产值(NPP×价格)扣除生产成本,即生态经济价值扣除生产成本部分,也就是蔗农的纯收入。然而,蔗田生态系统在收获甘蔗之后带来的价值比甘蔗自身价值更大,它可以生产出蔗糖(PS)、蔗渣以及蔗渣系列产品和副产品(Pi),它们的产量和产值就是蔗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BP(PS+Pi)。从市场行情看,就是蔗田生态系统的持续经济效益。它是由蔗渣资源化利用生产出的酒精、纸张、纤维板、可降解餐具、饲料、燃料等蔗渣系列产品的产值扣除其生产成本构成的。
1994~2003年广西蔗田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BE)和经济效益(PS)如图1所示。
图1中的相关价格是按1995~2003年平均价格计算,以下图示相同。即蔗田生态系统的年生产成本是每千公顷256.88万元的肥料+135万元的甘蔗种子+13.5万元的人力资本,即每万公顷的成本为40.54万元;甘蔗的价格为200.6万元/万吨;蔗糖的价格为3064.35万元/万吨计算;甘蔗渣的价格为164万元/万吨;根据当地居民有以甘蔗尾、叶作为牲畜饲料或薪材用的习惯,其价格按广西类似牲畜饲料稻壳粉的价格200万元/万吨计算;甘蔗根则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只在土壤中参与物质循环,其经济价值难以测算而忽略不计
图1显示两个特殊变化情况:一是1999年、2000年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二是2001年以后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经济效益却显著提高。引起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1999年、2000年甘蔗市场价格下跌,糖厂收购了甘蔗却不能及时对蔗农进行支付,打白条现象比较普遍,蔗农的经济效益不能实现,来年生产资料的购买受到限制,生产积极性受挫。于是蔗农选择了减少甘蔗的种植面积,使经济损失尽可能减少,维护自身利益,从而使甘蔗的种植面积及其占旱地面积比率、甘蔗的产量和产值都分别出现负增长(图2)。其次是地方政府对甘蔗收购市场的管理政策和对蔗农利益的维护措施不到位。比如,对于糖厂对蔗农打白条的现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蔗农来年的生产资料的购买,忽视了蔗农利益的维护,也影响了糖厂来年的产量和产值。2001年起,地方政府制定了维护蔗农利益的政策与措施,不准许糖厂对蔗农打白条,还规定了甘蔗收购的保护价格。同时,银行对农民开发了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小额度贷款项目,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经过一个生产季节(甘蔗为一年)的政策时延,2002年农民大规模地扩增种植面积,使种植面积由2001年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46%逐年递增为48.1%和50.3%,种植面积及其占广西旱地面积比率、产量与产值的增长率、投资收益率同步迅速提高,使广西成为全中国31个省、区的甘蔗产量、产值和蔗糖产量、产值最大的省区,中国最重要的蔗糖输出原产地。
3、巨大的投资收益率支撑着巨大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相关产业
是什么原因使广西蔗田生态系统及蔗糖产业如此发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蔗糖出口原产地?从蔗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经济价值与蔗农投资的比率分析(见图2),我们发现,尽管甘蔗种植面积增长率(EGR)和甘蔗年产量增长率(IROP)基本一致——几乎重合为同一条线,并且随着市场波动而出现不稳定增长的特征,但是蔗农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即投资收益率(RRO)很高,因而种植面积占旱地面积比率(PDLA)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蔗田生态系统投资成本C由种子、肥料、杀虫剂、和人力资本价值构成。年均投资收益率(ROIV)则是年均生态经济价值(BEEV)与年均投资成本(CV)的比率。按2003年价格计算,近10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的年均投资收益率(RRO)为238.85%。
可是,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建立在极少的投资成本基础上,实际上就是对生态系统资源,尤其是对土壤养分的掠取。蔗田生态系统反馈的信息是每万公顷甘蔗产量逐年递减15万吨,按照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耗损计算法推算,以及农作物形成所需要的养分参数计算,蔗田生态系统每年每万公顷提前耗损300吨的氮、磷和450吨的钾。这就是土壤养分及气候、环境等生态因子过度耗损的信息。
四、结论与建议
1、蔗田生态系统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每年对广西人民提供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带来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近10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的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238.85%。
篇9
目前,由于人们在这方面的意识不断提高,在房屋建筑维修过程中的管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接受与普及,为房屋建筑维修打下了经济基础。但是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1.1资金使用问题对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上,遭受违规截留与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来说,建筑开发商对用户进行购房款收取时,对于住宅维修专项资金没有进行及时分类,没有及时存入专用账户,造成资金被挪用与截留。在管理上,有资格负责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的主要是物业公司,但由于物业公司与建筑开发商之间存在着共存关系,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物业公司并不会实打实地为居民考虑。同时,即使小区业主自发形成了业主委员会,但在管理上的不得力,也造成业主委员会名存实亡,更不用说业主委员会都没有成立的居民小区。
1.2审批程序问题由于房屋建筑维修经济效益化管理中,资金的调用与审批流程相对复杂,不仅有着烦琐的使用流程,同时还有着不胜其扰的审批过程。这导致了住宅维修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用量小,作用发挥不出来的问题。在资金的管理上,业主交纳资金后,业主是有权利对这笔资金进行监督的,但却没有对资金的使用权利。目前的物业管理条例指出,一切涉及住宅专项资金的行为都必须经过业主大会或者由授权的执行机构业主委员会同意。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业主大会得以召开,业主委员会全程监督,也存在召集人员与决策难以取得统一意见的问题,这一点直接造成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无法发挥其应急作用的现象。
2房屋建筑维修经济效益化管理的强化措施
2.1总体筹划的合理进行在房屋建筑维修管理中,体现的是物业管理企业的重要职能。物业公司在房屋维修计划的总体筹划过程中,应立足于现有的房屋使用情况,对整个房屋内部与细节处进行全方位的勘察,把房屋维修的目标与实施方案进行统筹,并要保证措施的合理性与性价比。房屋维修计划目标是指在房屋维修计划期内,物业管理公司所需要完成的维修工作内容与管理内容。如对维修工作的数量进行汇总,对维修工作完成的质量进行监督,同时要在计划期内顺利达成应有的维修房屋质量标准。在这个过程中,维修内容的选定,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的工作量与工程量间的安排,过程实施中的管理与改进,完善与监督等,都是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实现房屋维修计划目标,需要采取相应的工作步骤和管理方法。总体来说,房屋建筑维修计划实施方案内容总体上可分为对维修计划期内维修工作的时间安排、工作方式选择、维修工作的技术方案制订、维修工作的组织手段等。当然,还要做好房屋建筑维修的相关保证性措施,这些措施作为房屋建筑维修计划的辅安排,起着确保房屋维修计划实施的保障作用,对房屋维修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劳动力组织、物资供应、技术指标等都有相应的管理目标。
2.2维修计划的合理制定房屋建筑维修计划是物业公司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编修过程中的工序安排,应以保证维修目标圆满达成为标准。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要先制订具体的方案,从而保证维修目标的实现。维修计划期内,相应的维修管理部门应有其负责的相关工作任务,对于维修的数量与质量要具体化、责任化,责任到人,落实到事。同时,维修方法的选择、维修时间的安排、维修工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维修过程中需要的物资供应等都要进行相关的规定。对可能存在冲突的维修项目,应配合以房屋建筑维修计划保证性措施,进而保障维修目标的顺利达成。而在编制房屋建筑维修计划时,对于所有的维修工作安排要以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周详考虑,从整体性着眼,建立起一个相互配合、协调共进的计划体系。当然,维修并不单单指维修计划制订,还包括了定期维修与制订。对于房屋建筑质量管理来说,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法规,但对维修制度的设计方面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规定。所以目前承担起房屋安全鉴定的机构主要是对危险房屋进行鉴定,没有达到危险层级的房屋在这方面的鉴定尚属空白。而且,由于目前鉴定机构数量很少,资质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所以在这方面房屋建筑物的维修效果鉴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此大背景下,业主与物业公司应明确意识到这一点,对房屋建筑维修工作应配合作好定期维修制度,而不是依靠一个短期性的大修来解决一切问题。因为定期维修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维修不善造成的遗漏,定期进行房屋建筑维修能最好地保证维修效果。
2.3维修资金的合理使用维修资金在房屋建筑维修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为它,才能让房屋建筑维修变为可能。专项维修资金应严格应用于住宅的公用部位和公用设施设备。业主与物业公司对于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应共同商讨,集体投票,把钱花在紧急关键处,提高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率。为了进一步提升维修资金的使用率,还应建立起透明化财务管理,对相关支出列出明细,公布在住宅区内外,让业主心中有数。还可以集思广益,把相关的维修项目进行讨论,以选出最节能最高效的维修方法。有些业主本身就有房屋建筑方面的从业经验,对于这些业主应拉到房屋建筑经济效益化管理中来,共同完成好这一管理目标。同时,物业公司应把资金的使用与审批工作做到位,与业主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让资金在使用上更为高效。
3结论
篇10
如果收费标准太低,会造成减缓投资回收,甚至无法收回投资,给高速公路投资带来风险。由于高速公路通行费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国务院规定,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收费标准由项目业主将方案上报到省交通主管部门,省交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物价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因此,积极争取较高的收费标准,能有效提高经营企业经济效益。
现行国家政策规定收费年限最长为25年(中西部地区30年),收费年限的确定原则是“收回投资并有合理回报”,一般说来,收费年限越长。投资收益率越高。因此,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在申报收费年限的过程中,要力争取得尽可能长的收费年限,以保证高速公路收费项目的总投资收益。
二、通过合理的诱导措施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交通流量
很多人把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比喻为山大王。认为只要路建好进行收费,车流量会滚滚而来。交通量的大小与营销策略没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其实不然。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优势早已被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所取代,“奈条大路通罗马”的公路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以收取道路通行费为主业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出现了同业竞争的局面,典型的例子是杭州到上海的高速公路。1997—2007年间.仅有沪杭高速公路一条,可以说是垄断经营.但2007年底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一杭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毋庸置疑,沪杭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会被分流掉一部分。积极、科学地营销宣传有助于增加交通量,杭浦高速公路开通初期知名度不高,更有必要借助广播、电视、完善的指路导向牌、向司机发放行车指南等灵活多样的市场促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促使交通流量增加。另外,做好道路养护工作,保证道路安全、畅通、快捷、舒适,收费人员的优质服务等,都有助于吸引社会车辆,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高速公路沿线副业的经营管理。
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速公路的服务区是指设置在高速公路上,主要为车辆、司乘人员提供餐饮、休息、加油、维修、通信、停车等服务的设施,因为高速公路的“封闭性”保证了横向无干扰、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从而实现它高效、安全、节时、舒适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它人为阻碍了车辆与司乘人员与外界的联系,给司乘人员及车辆带来了困难和不便,这就有必要借助高速公路内部的有关设施提供服务。因此,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优势,做好服务区的“品牌”文章,加强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管理、完善服务设施和内容,美化服务环境,为司乘人员及车辆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副营业务收入,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一个不可忽视的利润增长点。另外要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经济走廊”的优势,实现高速公路与沿线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广告业,把高速公路办成展示地方经济、文化形象的窗口,在拉动区域经济的同时,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
四、从项目前期到建设施工全程控制建设成本
在投资决策已确定的情况下,提高投资效益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将建设成本控制在X.-程概算范围之内。为了保证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公路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应做好从项目前期到建设施工全过程控制建设成本。首先,通过实施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可行性论证等措施来控制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本;其次,通过公开招标和资格验证方式选择有资格的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这些环节的成本。最后,要加强对公路工程项目竣工决算的财务监督,这对公路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五、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机制控制运营养护成本
对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对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日常养护工程、抢修工程、道路绿化养护工程等实行公开招投标管理,以降低养护费用,提高养护质量;强化高速公路日常保养,加强路面、桥梁巡查制度,实行每日一巡或每周一巡,将高速公路病害控制在萌芽阶段,防止“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加大对超载超限车辆的管理力度,保障高速公路路权路产的安全完整。通过以上措施能很好地控制高速公路经营成本,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
六、优化资金管理控制资金成本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资金投入大,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少则投入几十个亿,多则投入上百亿资金,因此资金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高速公路一般通过直接吸收投资或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金,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企业债券来筹集债务资金,当债务资金和资本金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也就是适合的资产负债率时.能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所谓合适的资产负债率就是指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资金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另外,债务资金筹措策略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及筹资风险。一个好的筹资方案,不但能降低财务风险,对提高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起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做筹资方案时,需考虑到以下因素:(1)融资渠道:向金融机构借款取得比较方便,但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发行企业债券虽然限制条件较多,但资金成本比同期银行贷款低。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考虑适当提高债券融资比例,有利于降低综合债务成本,提高企业效益。(2)融资期限长短。根据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投资效益相对滞后的行业特点,车流量增长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通车初期车流量较少,通行费收入较低,很少的现金流无法还本付息,因此,宜采用期限较长的融资策略,否则会造成无法按期偿还贷款,不但要支付滞纳金.还会发生信用危机,加大财务风险,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无法持续经营的境地。虽然中长期贷款会加大资金成本,但此时如何避免财务风险应放在首位。随着车流量的增长,主营收入大幅度上升,当现金流相对宽裕时,可以考虑降低中长期融资比例,提高短期融资比例。以降低财务成本,提高企业效益。(3)财务杠杆作用。债务融资的目的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收益通过对交通量和收费收入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未来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务成本率时,实行适度举债,发挥财务杠杆效应,达到提高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经济效益。
此外,要向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先进管理水平看齐,推动营运管理科技创新力度,采用并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无需收费人员就可以达到应收不漏的效果,可以减少大量的收费广场工作人员,从而大大降低营运成本,提高通行能力,最大程度达到提高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之,实现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有很多,这就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寻求更多好办法、好点子,实现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总目标。
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对策
论文摘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有许多,总的可概括为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文章从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行业特点出发,提出了如何争取较高的收费标准和较长的收费年限、通过合理的诱导措施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交通量通过加强高速公路沿线副业的经营管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及如何通过控制项目建设成本、降低运营养护成本、优化资金管理控制资金成本等开源节流对策,以达到提高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