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个人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09 17:5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员工个人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员工个人发展规划

篇1

不知不觉间,来到公司已经有5年时间了,在规划发展部的工作中,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获得了很多经验教训,感谢领导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勇气和信心。过去的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结

2016年主要完成的工作:

1、完成相关项目的合同签订及资金审签工作。

二、在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专业素养不够,业务知识还不够扎实,通过最近这半年多的了解和学习,对相关的流程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遇到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对新东西的学习不够,工作上往往凭借经验办事,凭以往的工作套路处理问题,表现出工作上的大胆创新不够,主观能动性还需继续提高。

3、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认识不够,缺乏全局观念,对规划行业缺少了解和分析,对工作定位认识不足。从而对工作的最优流程认识不够,思维能力欠缺,结构性思维缺乏。不过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加强对工作的认知能力从而做出工作的最优流程。

三、工作心得

1、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竞争的时代,知识日新月异,信息高度发达,身在如此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才能保持职业价值,才能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站住脚。为此,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坚持利用一定时间去浏览和获取图书、报刊以及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素质,加强对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以“勤恳务实,不断进取”为信条,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无论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下,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勤奋,务实工作,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2、工作的每一步都要精准细致,力求精细化,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我在每月向发改委报送重点项目进度表时,认真核对各项进度及投资金额,力求不出差错。能够主动自信的行动起来是这一年我在心态方面最大的进步。现在的我经常冷静的分析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问问自己付出了多少,时刻记得工作内容要精细化精确化,个人得失要模糊计算,遇到风险要及时规避,出了问题要勇于担当。

3、在去年的工作中,经过实际的教训,深刻理解了项目前期行政审批流程的办理对于整个公司工程项目进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一个项目开始之前,一定要对整个行政审批流程很了解,在办事之前,多辛苦一下,减少因为自己对业务的不熟悉原因,而造成整个项目进度滞后。在去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技术上和业务上的知识,也强化了对规划专业知识的认识。与身边同事的合作更加的默契,都是我的师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也非常庆幸在工作的路上能有他们在身边。我一定会和他们凝聚成一个优秀的团队,做出更好的成绩。

四、来年计划

篇2

公司员工职业规划范本一前言: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一.外部环境分析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经济发展过热,cpi持续上涨。

2.保险的特殊环境:

由于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较晚,行业不成熟,市场混乱。保险产品基本本复制国外。体现保费较高。同时,消费者对保险行业失去信心,甚至反感保险。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保险行业严重缺乏人才,市场前景广阔。

二.个人分析

我是一个当代本科生,(平时)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杂文,尤其爱看军事类的书籍。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耐心。学习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没有成大器的气质和个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数学相当不错。

三.解决个人分析中的劣势和缺点

1)恒心问题: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

2)耐心问题:通过做日常生活的事情,比如钓鱼、拼图、围棋等等来慢慢锻炼自己的耐心。

四.确立目标: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未来应该会向精算和营销员两方面发展。围绕这两个方面,本人特对未来五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1、20xx20xx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具体规划见后)。

2、20xx20xx年,熟悉适应期: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

完成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通过中国精算师考试(9门),拿到理财规划师等资格认证。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健身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3、20xx2053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

五.结束语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

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

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

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

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

公司员工职业规划范本二今年转到技术部门来一直为了自己目标努力!奋斗,勤奋学习,刻苦工作,今年我的计划有三点:

一、在技术部门用心把自己工作岗位做到位,比如,和客户保持一系列关系,能和客户有相应沟通方式,把自己工作做到位,让客户感觉到我们公司做事认真,这样会更有效能和客户进一步加深再次合作利益;

二、表达能力,在转到技术部门以来!

我一直在努力学习表达能力,总体来说一年比一年要更专研,我希望在这下半年里自己能更有效表达自己方式语言,更希望公司各位销售能多给我们上上表达方式和说话方式销售技巧,这样自己想表达说出的话更能让客户明确,清楚的传达到客户那。

三、十月份想转销售部门,计划如下!

1、首先先学会如何制作报价单,然后再学习如何合同上一些细节,

2、转销售以后再这几个月多跑几个地方,比如,施耐德,中建电子,和一些工程策划人!更重要利用身边每一个资源, 对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送一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好稳定与客户关系。

要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多看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同行们交流,向他们学习更好的方式方,方法。

公司员工职业规划范本三作为主管,帮助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引导他围绕团队工作为核心,进行规划工作。另外,主管通过该规划和交流,发现该成员更多的闪光点,为团队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主管可以根据个人发展规划,为每个成员创造他需要的岗位和条件,以期每个人都能工作在离自己兴趣和特长相近和重合的地方。

另外,注意引导成员,当工作有时不能达到规划需要时,也应该努力工作,即工作永远比个人规划优先;而不应该以个人规划去否定当前工作的必要性。

个人发展规划包括的内容:

a) 近期的职业目标:近期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子的职业状况,如职位、工作内容描述、行业定位等,尽可能的明确,越清晰越好,可评估性要强。

b) 期望发展的方向: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近期期望向那些方面发展。

c) 从那些方面有待提高:为达到近期职业目标,根据自己的期望发展方向,在那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技术、项目管理、交流沟通能力、文档写作等。

d) 合理化建议:主要列写对团队和项目的发展建议。

e) 自己当前主要工作:列写自己当前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看这份文档,就很明白目前做的事情,与他的期望契合度,以及有多大差距,(此内容根据需要,可舍掉)。

篇3

一、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人无完人,瑕瑜互见,世界上根本没有样样精通的全才,任何一个身心正常的人都有所能也有所不能。这就要求企业用人时要辩证地看待人才的优缺点,坚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量才而用,鼓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同时,要允许其犯“合理的错误”,切忌求全责备。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实现高效率的有效保证。

二、员工队伍的规划

业务战略决定了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配合企业的业务规划和经营策略,分析、明确哪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核心人员,是进行规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对员工队伍的现实任职素质进行大“盘点”,比如企业现有人员是否已满足业务战略对关键员工的需求,缺口有哪些、有多大等;同时要分析外部人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内部员工流失率情况,预测关键员工队伍未来的发展变化与业务发展的匹配情况。综合上述所有因素,则可以对关键员工进行整体、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从而为关键员工的有效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留人主要是留“心”

创造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追求组织与个人的双赢,是留“心”的根本。而如何把个人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则是保留关键员工的重点工作,比如骨干人员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经验、个人声誉、客户关系等,这些资源常因人才流失带给组织很大的损失。加强团队建设是转化个人优势的有效方法之一,团队使个人的作用有限,团队内资源共享,从而分散和降低了组织对个人的依赖性。另外一个有效方法是加强制度化的规范管理,比如技术知识的管理制度、客户关系的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把个人所拥有的资源记录、整理、分享和保存,从而变成企业的资源和优势。

四、员工队伍的开发

其重点在于素质开发,高素质是高绩效的基本前提。企业能否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关键要看骨干人员的素质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围绕素质管理制定关键员工的培训计划和发展计划,一方面配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时结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形成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这是关键员工管理的最佳境界。关键员工的个性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篇4

关键词:新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对策

随着大学扩招,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问题,而与此同时,新入职大学生频繁跳槽缺屡见不鲜。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6年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2015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4%,超四成中国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内转行。新入职大学生的频繁跳槽不仅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

1 新入职大学生离职主要原因分析

1、对就业观念的错误认知

迫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自然衍伸出“先就业再择业”的错误认识,他们往往会暂时选择一份工作积累经验,等自我价值得到提升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机会寻找另一份理性的工作(2)。同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薪酬因素,认为高工资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忽略了工作岗位与自身资源的匹配程度,等入职之后,才发现所找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促使部分应届毕业生选择离职。

2、职业生涯规划不充分

目前,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缺乏全面的自我认识,再加上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求职渠道比较单一、职业意识淡薄,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个别应届毕业生能具体到找什么类型的工作,但只是初步的求职目标,并非完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没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很难将有限的实践与职业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实践性,起不到指导作用。

3、校园宣讲与现实不匹配

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为了吸引优秀的名牌大学生,在进行校园宣讲时往往过于美化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夸大企业的优势,而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却避而不谈。当应届毕业生入职之后,心中的理想愿景与现实之间难免会产生落差,会使他们对企业开始怀疑,产生抵触心理。进而挫伤工作积极性,开始寻找更适合的职业目标。

4、个人发展空间有限

麦可思《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所有的离职原因中,“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是2015届大学毕业生主动离职的首要原因。新入职大学生频繁跳槽,与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人事政策关系较大(3)。当前,不少企业缺乏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系统的培训,并且存在“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现象,导致很多新入职大学生很难晋升。得不到职业生涯发展上的满足,进而挫伤新入职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新入职大学生的频繁离职。

5、缺乏针对性的培训

对于刚刚入职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来熟悉认知企业概况,学习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工作技能,并通过培训了解公司提供给自己的发展平台,使他们尽快融入到企业中。但是大多数企业缺乏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系统,或者培训实施不到位,从而使应届大学生入职之后,无法掌握全面的公司信息,学习不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无法快速适应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导致离职。

2 提高新入职大学生稳定性的对策

1、和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留用优秀大学生

企业可以和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利用大学生暑假时间或者业余时间,选拨大学生来企业实习,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综合表现,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来确定是否为合适的招聘对象。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解企业的机会,提前做好企业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

2、严格重视招聘质量,把好人才进口关

目前大多数公司招聘新入职大学生主要采取校园招聘的形式,由于受校园招聘时间短、招聘人员精力有限、招聘费用有限等局限性,很难对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造成部分学生入职之后不能适应企业环境,给企业造成较大的人员流动。所以,企业在进行校园招聘时,不仅要做好个人能力的考察,还应该做好对应聘大学生求职原因、工作参与度、抗压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及组织忠诚度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考察。企业不仅可以采用面试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谈话、家庭背景调查、社会实践背景调查以及学校综合表现调查来了解应聘大学生的求职动机和综合素质,为企业招聘合适的人才。

3、做好入职培训,并为应届毕业生匹配指导老师

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司之后,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一个磨合期,在企业对新入职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察的同时,新入职大学生也在非常用心的观察企业。新入职培训就是要帮助员工了解企业发展概况、企业文化、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使员工在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为员工更快的融入企业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企业应该选择业务能力强,参加工作时间三到五年,并且与应届毕业生有相似经历的优秀员工作为新入职学生的指导老师,有计划的指导他们进行学习和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融入企业环境(4)。

4、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满足职业发展需求

根据麦可思《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所有的离职原因中,“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是2015届大学毕业生主动离职的首要原因。所以,重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满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是企业解决大学生离职问题的重要对策。企业可以建立纵向与横向双向发展通道,即重视有一般员工到高层管理者的纵向发展通道,也重视岗位与岗位之间的二次选择的横向发展机会。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用人部门负责人的专题会议,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成长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阻碍应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问题。同时企业定期组织新入职员工座谈会,了解新入职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及时与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成长。

总之,校园招聘是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企业来说,在追求招聘效率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力度,为新入职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这样才能增强新入职大学生的满足感和归属感,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隋广胜;耿少华.应届大学生的离职原因与对策浅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2]陈梅.浅谈9 0 后大学生离职现象分析c应对对策 .现代商业. 2016(15)

[3]曾倩倩 .新人职大学生员工主动离职的成因与对策.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199)

[4]储建东,南钢新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南钢科技与管理,2014(4)

篇5

关键词: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一、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及意义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0000多种职业,由此衍生出来的职位就更是不计其数了。据职业专家研究发现,在这些职业中,有50种职业由50%的劳动者在从事;有250多种由86%的劳动者在从事;有1000多种由95%的劳动者在从事;而其余约19000种职业是从这1000多种职业派生演变而出来的。面对如此多的职业,我们不能一一尝试,但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选择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职业呢,所以我们需要针对自身特点,制定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规划的概念

作为独立的个体,所谓的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份内容。而通常所说的职业生涯设计实际上是指对职业通道的设计。

而作为组织中的个体,职业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即个人在组织中的发展计划。

2.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地解决遇到的职业难题,如:择业困惑、求职受挫、改行忧虑、职业发展停滞等。从而达到:求职速度加快,求职成本低,工作的持久性增强,工作满意度更高,充分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

二、影响员工职业发展的因素

员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当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时,员工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目标。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影响,主要有:

1.入职初期的现实

初期入职后,新员工的高工作期望将会面临缺乏挑战性和枯燥乏味的工作现实,易使员工产生不同程度的沮丧。例如,一个大学生满怀希望地寻找自己第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期望在这份工作中能充分运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发挥自身的优势,展示自己的能力以获得上司的认可。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往往发现自己被安排在那种并不太重要的低风险工作岗位上,或是马上限于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中而无法实现自己在工作中的抱负。

2.工作的绩效评估

员工的绩效评估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收入和职业发展,当员工的工作没有得到企业认可时,管理者对其绩效评估也不会很理想,让员工对于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员工也不会安心专注于本单位工作,其知识、技能也难提高。

3.工作压力

毋庸置疑,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转化成动力,但过强的压力,则可能会使人们在工作时无精打采、精神恍惚。所以适当的压力会使员工的职业发展蒸蒸日上,变成真正的动力,但压力过大,就会适得其反。

现实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了效益,给员工的压力过大,目标制定得往往不切实际,导致员工工作任务太重,任务根本无法完成,这是企业带给员工最常见的压力。此外,员工也会因为某些自身原因,如人际交往难沟通,遇事心理压力很大,文化差异等问题。给自己的工作带来诸多的压力。这些最终都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若干建议

由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企业为了保障自身发展,常常采取以下措施,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

1.提供现实的工作预展和良好的上岗引导

企业在招募员工时应提供较为现实的工作预展,最大限度的降低现实冲击。如果在面试阶段,急于将自己优秀的一面表现给对方,就会在发出不真实信息的同时,接受到对方提供的不真实信息。其结果是,面试主考人员对求职者的职业目标可能难以形成较真实的印象,而求职者对企业也形成了一种较好的但也许是不现实印象。研究显示,接受现实工作预展的员工更有可能留在原岗位,而且与不接受现实工作预展的员工相比,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更大。

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引导,给新员工提供有关组织的基本情况,包括:工资如何发放和增加,怎样获得工作证,工作时间为每周多少小时,将与谁一起工作等等,这种信息对企业新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十分重要。上岗引导是企业新员工组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减少新雇员上岗初期的紧张不安,以及可能感受的现实冲击。

2.分阶段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策略

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员工会有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因而公司需要采用不同的职业发展策略。人的职业发展阶段是这样的:第一阶段为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为尝试阶段,包括25-30岁的员工。处于尝试阶段的人会判断当前选择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不适合,会采取相应的调整;对该阶段的员工,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给予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对不适合岗位的员工给予工作轮换。第三阶段为职业的确立阶段,包括30-45岁的员工。对该阶段的员工,职业发展的重点是给予晋升,赋予更多的责任或给予特殊任职。第四阶段为职业稳定阶段,主要指45岁以上的员工。

3.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在岗锻炼机会

除了晋升之外,企业应采用工作轮换等其他职业发展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但事实上职业发展还包括工作轮换、赋予更多责任等其他多种职业发展方式。赋予员工更多责任是指给予员工更多的管理或业务责任,这样也可以达到提高员工技能水平的目的。

企业发现,员工承担的工作越富有挑战性,他们的工作也就显得越有效、越成功。霍尔根据自己的研究指出,提供富有挑战的起步性工作,是“帮助新雇员取得职业发展的最有力然而却并不复杂的途径之一”。尝试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会给员工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得到了很强锻炼,促进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4.优先考虑内部晋升

很多企业在职位发生空缺时会首先想到外部招聘,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外部招聘的主要缺点是会打击企业内部业绩好但没有给予晋升机会的员工。另外,外部招聘会由于新员工要花较长时间熟悉工作环境进行角色转换,因而会导致较高的成本。反之,当职位发生空缺时,优先考虑内部提升或轮换能够激励被提升的员工,并让其他员工看到希望;同时内部的员工熟悉本公司文化,容易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总之,职业发展规划是一种重要的员工激励手段。以上的一些原则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系统。

5.提供职业生涯管理帮助,并组织学习培训

员工与上级之间往往存在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说,上司的期望越高,对自己的员工越信任、越支持,那么员工干得就越好。企业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和开发,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员工对自身职业生涯管理的认识,并对那些存在职业发展规划问题的朋友给予帮助。

企业积极会给员工提供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例如提供职业辅导和各种语言、技能培训等。员工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也帮助其它的朋友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和发展方向。

总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其能力、技能和知识是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员工与企业双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企业未来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参考文献:

[1]刘慧卿.电力知识型新员工入企心里调适及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总第124期.

篇6

1.职业生涯管理含义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开展和提供的,用于帮助和促进组织成员实现其职业发展目标的行为过程,它包括组织和员工本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修正等一系列的综合管理过程,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吻合[1]。职业生涯管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个人角度,员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努力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二是从组织角度,以组织的发展目标为准则,结合员工的实际状况,与员工共同设计出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员工提供既适合个人发展、又反映组织目标的工作岗位。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能使组织的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可以建立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双赢关系,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促进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组织在需要时也可以得到具备合适资格和经历的员工,并保证员工的献身精神与忠诚度。本文主要从组织的视角讨论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

2.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部门的职业特点,把馆员个人发展与高校图书馆发展相结合,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将馆员看做可开发增值的人力资本,向馆员提供图书馆岗位的工作分析、工作描述等资料,结合馆员的心理、生理、学历等个人因素,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并对每一步骤、方向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提供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提高职业素质的机会和人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2]。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图书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增强组织竞争力,实现图书馆目标的有效手段。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职业生涯管理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主要着眼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仍然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职业生涯管理的科学研究在高校图书馆领域还十分薄弱,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发展[3]。

3.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

对高校图书馆员来说,每项业务工作都具有科学研究、教育和服务的特点,这些决定了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特性,即在图书馆职业劳动的复杂性、劳动层次的多元化结构以及职业成就的不明显性。此外,还包括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服务手段和内容的快速更新所造成的馆员职业压力增大等特点。二、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问卷及走访调查[4][5]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存在以下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各高校图书馆通过引进研究生、鼓励在职人员攻读在职读研究生以及其他提高学历的教育方式,使当前高校图书馆员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人数迅速增加。随着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逐渐向高学历、高层次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馆员开始萌发职业生涯意识,并积极争取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环境。但在实践中,相当多的高校图书馆尚未把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列入议事日程,馆员的职业发展处于自发状态。虽然有些高校图书馆为馆员制订了一些发展计划,但从总体上看,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仍始于被动和无序的状态之中。我国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中目前仍旧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地位低下,领导不重视、图书馆领导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员工职业生涯系统管理;馆员职业道路发展模式单一、职业发展空间比较狭窄、职称评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同图书馆部门劳动强度差别很大,造成馆员心理不平衡;馆员缺乏明确的工作认同,在图书馆工作心理压力大;馆员普遍感到现有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进修机会少、效果不明显,影响职业发展;馆员在组织中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正是由于以上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才造成了现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职业高原”、“职业围城”等问题的出现。因此,积极开展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帮助馆员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既有利于图书馆组织进行人才盘存,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有效管理,又有利于馆员自身的职业发展,避免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盲目性;既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员工的能力,又能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解决高校图书馆人才外流问题,实现高校图书馆及馆员的“双赢”。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的途径探析

1.增强领导重视程度

职业生涯管理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这种组织行为的主要策划和实施者就是高校图书馆的领导。高校图书馆领导应有目的地学习和了解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强化职业生涯管理意识,充分认识职业生涯管理对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6],并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整合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使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与图书馆组织的发展战略相配合,还要在图书馆管理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为馆员创造发展的机会,使馆员的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发挥,以达到馆员与图书馆事业发展双赢的目的。

2.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应该建立完善、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是馆员个人发展与图书馆组织需求相匹配的动态过程,因此,高校图书馆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要始终保持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图书馆组织发展的步调相一致,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防止图书馆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中的不公平现象[7]。为了使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科学有效,图书馆可以聘请馆内的管理人员、专家或外部的专业咨询公司、专家,协助建立馆员职业咨询管理体系,指导馆员进行职业发展规划、选定其职业发展道路,设定长、短期目标。图书馆各部门要结合馆员的聘期考核、评估工作,不断对每个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并提供修改方案。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并直接与馆员个人利益、职业生涯发展等密切结合,不但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帮助馆员及时修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其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更加合理。

3.建立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给图书馆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既有利于图书馆员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以前的职务晋升途径和职称晋升的途径上,增加技术职业生涯途径,使得技术馆员可以在信息、采访等部门平行流动,使其专业技术知识全面化;图书馆可以采取横向调动或轮岗的方式使工作方式具有多样性,使员工摆脱单一的工作环境和内容,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可以将图书馆工作流程和部门进行重组,对工作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扩展他们的工作范围,提高其业务能力,有利于图书馆各部门的沟通[8];可以成立专题科研小组或其他项目小组的方式,将不同部门的人员调在一起,使其承担双重工作和职务。这样既能帮助那些希望走职称晋升途径的馆员取得科研成果,也能使得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人员相互沟通,对图书馆整体有个了解,而不局限于自己的业务领域。

4.建立和谐的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立和谐的人文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9],它产生的对馆员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激励更为有效。和谐的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应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并使之充分发挥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的职业生涯管理活动要围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进行。图书馆应该提倡共同的理想、道德、信念,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创造平等、和谐、进取的组织氛围,馆员对组织目标、制度、观念高度认同,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量。个人则积极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使个人发展融入到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5.协助图书馆员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随着职业生涯管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管理主体也将由图书馆为主导转变为图书馆员主动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高校图书馆可以主动为馆员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咨询服务,让员工充分了解组织的发展现状、前景目标、发展规划、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空缺情况等,设置业务培训课程供员工选择和参加;通过单独谈话和工作研讨会等形式,帮助馆员了解自己实际工作经验和状况、分析自己目前能做好哪些工作,如果加以培训和实际工作锻炼,将来能做好哪些工作,分别列出计划。从而使图书馆员更好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在图书馆中更加持久而高效地工作。也可通过协助图书馆员确定职业锚[10],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根据美国管理学家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每一个馆员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锚所在,每个馆员只有在适合自己的职业锚上,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业绩。从组织的角度来讲,图书馆管理层应该考虑弹性的职业发展道路,正视馆员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激励和奖赏制度以及多样化的培训计划来满足不同锚型的馆员的心理需要,这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总之,只有将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和图书馆员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既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又从图书馆的全局出发,才能真正实现员工个人和图书馆双赢的目标。

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业发展;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企业发展战略前提下,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员工规划职业发展的路线,使员工获得工作满意,并实现职业理想和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主要途径。做好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减少人才流失,使企业得到稳定持续的成长。

一、当前国有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已逐步认识到员工职业发展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华为公司在借鉴英国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五级双通道的职业发展模式”,从而妥善解决了一般企业中“自古华山一条路,万众一心奔仕途”的问题,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一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沿袭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片面追求企业效益,忽视员工职业规划发展,没有认识到员工职业发展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不能将员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业发展目标单一

在我国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尚属于一个新兴概念,很多国有企业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单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发展渠道单一。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等特殊原因,虽然已进入信息化时代,部分企业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在员工职业发展管理上,仍主要以行政职务晋升这个“独木桥”为主;2.发展通道狭窄。国有企业由于缺少退出机制,行政管理岗位有限,竞争激烈,员工在工作中看不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愿景,渐渐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员工的自身价值得不到合理实现,导致人才的流失。

(二)考核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绩效考核已成为企业激励体制的基础,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很多国有企业都已将绩效考核作为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心,但是绩效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科学客观的考核体系,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指标设定单一,针对性的指标比较少,通用性的目标较多;2.缺乏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绩效考核的过程与结果都或多或少带有考核者的主观色彩,难以对员工进行全面观察,考核结果难以应用,导致绩效考核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人才得不到有效选拔。

二、对做好国有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树立职业发展新观念

一是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员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一致性,将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二是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员工树立多职业发展通道的新观念,消除“官本位”思想的旧观念,打破员工原来只关注行政晋升的想法,形成企业关注和支持员工职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促进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建立科学的岗位结构体系

随着国有企业的变革发展,岗位结构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着调整,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结构体系。首先坚持精简效能,科学设置岗位。根据岗位的具体职能和范围,明确规定岗位的权责和数量;其次要突出主体专业岗位,岗位要分层分级设置。在企业的核心领域内,应该加大岗位的设置力度,根据工作需求、发展要求以及职工贡献可适时进行调整,充分体现对人才的重视,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并促使员工自觉的提高自身的技能,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再次要进一步明确岗位权责,根据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任职资格、岗位责任,根据员工的素质、能力,确定适合岗位,体现任人唯贤。

(三)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

员工在组织的职业发展包括纵向发展、横向发展和向核心发展三个基本方向。纵向发展是大家最容易认同的职业方向,表现为职位层级的阶梯式提升和责权利的逐步扩大;横向发展表现为员工知识、能力和经验等人力资本存量增加,即复合型人才;向核心发展是指员工在某一特定领域知识、能力的纵深发展和相关人力资本存量的显著增加,即专家型和研究型人才。企业应结合工作实际,在三个基本方向上,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多种职业发展通道。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序列的职位任职资格,融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愿景和个人的职业目标,并与员工培训、绩效管理相结合,形成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方案,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降低员工流失率,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评价系统

建立以员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定期对员工的业绩、素质、技能等进行科学评价。员工业绩评价,有利于确定组织绩效,实现企业目标及战略发展;对员工素质和技能的评价,有利于明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重点和方向。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了解掌握员工的综合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分配合适的人力资源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人、岗的匹配程度提高,使他们既能胜任工作,又在个人工作满意度上得到提高。

(五)建立完整有效的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的建立,要将企业的发展需求与员工发展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具有针对性。对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工作作深入分析,了解员工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对相关知识的不同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其次,体现导向性。企业确定发展战略,必须储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就要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开展,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第三,坚持长期性。培训工作必须长期实施,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短期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素质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手段,提升员工的能力、水平。第四,突出有效性。培训的投入要通过实现的效益来检验。通过评价体系的考核,衡量培训后个人业绩、能力、素质是否提升,企业的效益是否得到促进。从而明确培训是否有效,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篇8

,医院在实行绩效考核会产生不断地制定发展计划、员工执行、改正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也是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医院每天要面临着不同的患者,医生和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多种多样,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要求达成、绩效实施修正、绩效面谈、绩效改进、再制定目标这一循环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会在每一个小目标的绩效考核中得以发现并能及时得到解决,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绩效考核会将医院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把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个人利益挂钩能一定程度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水平。

医院的绩效考核除了实现利益的公平合理分配之外也能够促进员工和医院的共同成长进步。绩效管理过程中,在密切沟通的基础上各级领导为员工达成绩效目标提供不断的帮助与支持,医院的战略目标与员工各人发展得以共同实现。

医院的绩效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注重管理的过程,强调在管理过程中的沟通的作用。湖南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绩效管理模式中,要求医院全员参与,医院的领导、各个科室主任以及每一个普通员工,必须通过沟通的方式确定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医院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各级领导的职责范围、医院管理的方式方法等等。医院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由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辅导、绩效评价、绩效的诊断与应用以及绩效的提高等环节构成。

1、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目标的设定是紧紧围绕着医院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长远目标展开的,而医院不同于一般的营利性企业,医院绩效目标的设定必须平衡社会效益和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内容。员工的绩效目标设定也不能单纯地以业务量作为衡量标准。

2、绩效管理中不断进行沟通。在医院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的作用至关重要。计划制定之初需要有医院领导之间的沟通、各科室主任与科室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医院领导在制定医院的发展计划时要取得各级领导与员工的理解支持,科室主任制定本科室的发展目标也要有员工的支持。在实现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有着及时的动态沟通,一方面以及了解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在绩效评估阶段需要各个科室主任与员工一起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回顾总结,让各个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一起参与到绩效的考核评级当中去。绩效诊断应用与提高阶段更要求领导与员工密切沟通,对上一期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指出并确定改正计划,也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更好地达成下一期绩效目标。

3、绩效评价。在绩效评价阶段到来之时,首先要进行的是绩效信息的全面搜集。信息搜集是否全面关系到绩效评价能否公正客观地进行。医院各科室主任对医生、员工,院领导对科室主任都要观察其平时的工作行为并认真记录。也可以编写考核员工的问卷调查表请病人客观真实地填写。同时被评价者本人也要积极参与配合,提供自己科研、工作情况的真实信息。

4、绩效的诊断应用以及提高。绩效考核结果是要与员工的绩效工资、职务的升降、物质以及精神奖惩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督促医生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术与服务水平,让其他员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绩效评价之后,医院也要全面评价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改进医院的绩效管理模式。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基层档案管理人员 职业规划 档案馆组织管理 激励 实效

所谓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所连续地承担的职业和职务的发展历程的预期与设计。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个人和组织之间相互配合,是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的良好结合。档案馆作为一个组织,不能只单纯地使用员工,管理员工,而应以员工的成长来促进档案馆发展,使员工的成长与档案馆的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档案馆有必要通过细化目标,引导和帮助员工设计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效能感,使他们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受到充分的鼓舞,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一、将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纳入组织管理的必要性

(一)可以有效克服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

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高、重复性高、枯燥繁琐等特点。档案管理人员在大多数时间里对各种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服务,与人打交道的时间与机会较少。他们每天从事着同一种工作,工作重复性高。长期从业,极易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产生孤独、厌倦、焦虑等消极心理,形成职业倦怠。将档案管理人员的生涯规划纳入组织管理之中,就是细化组织管理目标,将员工的生涯目标也融入其中,引导和帮助员工设计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成长,这将大大地提高员工职业效能感,从根本上克服职业倦怠,实现职业自觉。

(二)可以有效实现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内在激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工作积极性就高。传统组织管理中大多采用发奖金等物质激励手段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其本质是通过外在的物化手段刺激人的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体现出员工个人的真正价值。它只满足了员工的低层次需要,却忽视了其精神需要的满足,因而难以形成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内在激励。引导和帮助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生涯规划并将其融入档案馆的发展中,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需求保持一致,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员工也获得了个人发展,从而使个人的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职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使个人的工作潜能激发出来。

(三)是组织管理研究与发展的新趋势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组织管理方式已由过去的以实物为核心的生产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这是组织管理在当代研究与发展的新趋势。人本管理的实质,就是要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挖掘人的潜能,并同时使人获得尊重,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并帮助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生涯规划并将其融入档案馆的发展之中,是人本思想在组织管理中的具体体现,能满足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深层需要,从而持续激发工作动机,进而转化为行动的内驱力,推动他们去行动,实现人生目标。

二、将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纳入组织管理的可能性

(一)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目标与档案馆的组织目标具有一致性

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个人目标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依法行使自己的职责,完成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馆作为一级组织,其发展目标是:在内部管理的基础上,接收档案和资料进馆,保证历史记录的真实完整;负责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提高档案信息检索和利用的能力,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二者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即通过保存完整的社会记忆和有效提供馆藏档案信息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与发展服务,真正发挥档案馆的社会职能作用。管理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个人目标是受组织目标的影响和制约的,当个人目标符合组织目标时,会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与档案馆的组织利益具有一致性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个人与组织之间相互配合,这表现为: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同时满足个人和组织的需要与利益。个人要依靠组织提供的就业机会和物质精神的奖励,组织则要依靠个人的努力工作实现自身的发展。个人与组织的根本利益应当是一致的。

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个人发展的成功在于档案馆的扶持。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作为个体只有真正加入档案馆这一组织中,利用各种“关系”才能从事这一职业工作,才能使个人的职业才能得到发挥。档案馆则应当根据对员工个人的分析与定位,给予其合适的岗位。研究表明,职业是否与个性特征匹配,对个人的工作成效和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人们不再把自己的工作乃致命运与所在组织简单捆绑在一起,而是越来越注重所在行业的宏观发展前景,从单纯重视选择组织和行业,转变为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并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因此,对于档案馆而言,在考虑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技能随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增长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设计和取得最适合于他们个人发展成长的职业生涯目标与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档案馆作为组织,其发展也离不开众多的“个人”。只有众多“个人”的发展形成了合力,才能推动档案馆的发展,因为组织本身就是由“人”组成的,离开了忠诚的“个人”,档案馆作为组织将只剩下一副空的框架,失去市场竞争力。

(三)组织是个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载体

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现,需要个人在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基础上来确定,同时也必须了解和掌握档案馆各方面的情况,如档案馆的发展战略、经营观念、人力资源制度和供求情况、职位的空缺等。档案管理人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是需要依托档案馆这一组织载体的。因为档案馆为谋求自身发展,必须考虑重新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吐故纳新,以保持其持续经营与发展。同时,档案馆依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需求,关注如何从环境设置入手帮助个人制定、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需要全面掌握个人的情况,如个人的性格,潜能及价值观等。

三 将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

划纳入组织管理的策略

(一)对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个人进行分析与定位

档案馆应对基层员工个人的素质特征、能力结构及发展潜力进行科学地测定和评价。档案馆要完善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把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列为组织和各部门工作的战略组成部分。

(二)帮助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确立职业生涯目标

档案馆在了解员工个人综合素质和自身对职业生涯的规划的基础上,为个人制定组织内的职业发展规划,统观组织中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档案馆的用人制度和职位设计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在制度和环境等方面保证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可实现性。

(三)帮助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制定职业生涯策略

档案馆组织开展针对个人个性的多形式培训,以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前提,注重培训胜任能力的导向性,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技能和知识培训,更重要的是在职业层面的岗位实践活动。采取适当的迁移策略转化和巩固培训的成果,包括职务策略、激励策略和文化策略等。这是组织培训的支撑策略,如果缺少必要的迁移策略,组织的培训甚至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都可能流于形式。

(四)职业生涯的评估与修正

档案馆作为组织必须建立完整的跟踪管理制度,以便于对个人职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其当初制定的目标及时予以修正。由于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的差异,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并非一成不变,档案馆要帮助其员工对预先制定的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补。档案馆要在员工个人刚开始工作的一段时间内,不断调整其工作岗位,以方便个人能以较快的速度融入到组织中来,伴随着岗位和层次的变化,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则必须不断接受新岗位和层次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素质结构。为此,档案馆仍需加强对员工个人生涯实施跟踪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工作进行反馈和点评,保证员工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总之,将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个人的生涯规划纳入档案馆的组织管理之中,使每个档案管理人员的成长与档案馆的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以每个档案管理人员个人的成长,来促进档案馆发展,将会大大满足每个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对自尊、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会激发每个员工的内部行动动机,充分挖掘其潜能,从内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这对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激励,将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谢晋宇.后企业时代的职业生涯开发研究和实践[J].南开管理评论,2003(02)

[2].刘慧芳,曲晓辉.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北京档案,2011(12)

[3].王学军,李福刚.论职业生涯的二重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9)

篇10

[关键词] 职业管理 企业培训 现场培训

一、问题分析

劳动部关于技术工作短缺的调研报告表明,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状况。然而,另一方面,一些接收系统训练的学生却无法显示他们在就业上的优势。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一方面是工矿企业难以找到技术扎实、工作熟练的技术工人,而在另一个方面,却有大量的需要就业的群体难以就业。我们也有一个关于纺织服装用工的调研,技术好的学生基本都在企业的管理层,一般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培训,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操作技能的培养,事实说明,结构性失业大于技术性失业,企业需要的恰恰是现场的职业管理者,可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恰恰是现场管理者。尤其劳动密集型产业,职业管理尤其具有经验型特征,对生产流程进行现场细分、岗位排序的职业管理成了企业的核心人才,尤其显得紧缺。

二、实践突破

1.培训为职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职业发展管理是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管理的组织和个人的教育培训支撑。培训机制的建立,使得大学技术机构成为了这一工作的社会主体,它可以提供证书和具体技术培训。它的职能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的自我管理进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的员工规划进行合理的行业规范。培训,作为政府、机构、行业的体系,成为了职业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为员工、企业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轮岗等发展机会,促进企业生产和员工职业生涯具体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很多组织纷纷将职业发展管理作为吸引员工或者组织文化宣传的工具大力提倡,但是在实践中真正能将职业发展管理落实到位的组织却少之又少,原因之一就是培训机构缺乏认识,还停留在具体的工种培训阶段,没有体现“工种+管理”的新特性。

2.培训推进企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提供社会支持

以人为本,就是做好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在了解自己特质、职业兴趣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找到自己发展的起点、方向和路径”。这个过程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个人管理经验,它包括多种技能。以服装厂为例,从裁片、打样、工序、人力成本和选料成本,可以保证生产管理、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的战略方向完全一致,这样,才能体现职业管理的现场性。因此,职业管理在实际上不是通过个人申报、工作设计、工作轮换、工作专业化、工作丰富化、培训开发、组织发展等方法完成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制度的技术支撑,员工个人是无法制定和实施职业发展规划的。所以,以人为本,就是体现企业为本、效益为本。

正因为如此,作为系统的职业管理,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完成的,它涉及管理现场的理论,培训管理,说白了,它是工厂的“工厂”,是生产的“生产”,企业即使有了口头或书面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那是缺乏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支持的。从社会学角度说,员工的职业发展管理在企业中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建立和实施,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明晰的方向和信心取决于社会体系的建立,因此,社会机构、政府、行业才是实施主体,职业管理培训的社会化,极大地影响了员工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是员工职业社会化的根本途径。

3.突破三大瓶颈,建立职业培训机制

第一,突破“向上爬”瓶颈。职业管理不同于层级管理,也不同于扁平化管理,而是一种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正相关的工作方式,它不涉及固定的制度。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二,突破“水桶定律”。人才没有分层使用,人才利用效果不佳。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在职业设计中,方案的选择与确定是技术含量最高,对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最高;而技术工种的技术含量最低,但是需要经验和熟练度。处理不好,就会形成酒和烂苹果效应,导致职业的排斥。

第三,突破复杂化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职场管理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向管理要科学,向管理要效益。企业内部岗位流动机会较少,而管理的空间却很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没有结合职业现场,对专业的选择非常盲目。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又最看重专业和工作经验,难以考虑现场能力。生产的简单化使得管理者不能进行职业管理,可以说员工基本没有自由支配劳动分工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章慧南:中小企业现场管理与开发――理论与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

[2]鲁德银:现场教学的三大要领[J].教学与管理,2001年03期, 51~52

[3]邹允勇:发挥现场教学特点讲好专业课[J].海南矿冶,1999年S1期,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