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13:1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化工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化工工程论文

篇1

关键词: 美术 美术教育 文化功能 传统文化

各国文化因背景的不同而有差异,但美术教育的文化功能基本精神核心都是相同的,一位学者曾这样概括:“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从这一概念出发,作为人类精神文明产品的美术,其实就凝结着人类文化发展的精髓,涵盖着人文精神的本质。美术学科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同时,还应承担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教育重任,这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美术教育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

美术是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美术作品在创作时有外部的种种契机,作品的艺术世界内部一定有着自己的固有特质。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寄托着作者的目的,是作者个人精神思想的物质再现”。因此,美术课程中人文教育功能的体现是多方面的。

一定时期的美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自身思想情感的释放,又是艺术家所处时代、国家、民族折射的文化之光,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构成了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因此,通过美术学习,就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对不同文化影响下的美术进行比较、赏鉴,加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传承世界优秀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同时,我们应该懂得,世界各个时期、各个民族遗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正是人类在历史发展各个阶段所取得的共同文化成果,理应为人类共享。通过美术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共有性、延续性和发展性,在参与文化的传承中,既要树立起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积极推进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繁荣,又要清除狭隘偏见、故步自封思想,增强相互交融、互补共荣意识,在推进文化的发展中作出贡献。

为了发挥美术教育的文化功能,应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的文化,更多更好地介绍中国建筑、园林、服饰和各种工艺品,让学生们知道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除了有兵马俑、长城外,还有雕刻、刺绣、蜡染、编织等数不胜数的优秀传统工艺,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中国敬重黄色和红色?为什么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等等。

一、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

工艺美术具有相对的空间局域性,与地域文化相对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本质内涵是指区间文化的特性。在古代,人们被地域、民族等客观因素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特定的地理环境滋生并养育着特定的文明,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审美体验和审美趣味。人民不难发现剪纸的南北方风格的差异,少数民族族装饰工艺与汉族装饰工艺如此不同。同时,这些不同的艺术不仅是构成不同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作为文化差异的一个最为突出和耀眼的表现特征。正因为装饰艺术的这种地域文化性,共同构成了世界工艺美术的多彩天地。科技可以没有国界、没有民族的差别,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而美术却万万不可走向“世界大同”,因为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再创造。

二、了解我国及家乡的社会习俗文化

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由于不同的观点形态、风俗人情、民族特征、社会规范等的影响,就产生了不同的社会习俗文化。我国民间一般喜欢红色,常在节日、婚礼中使用红色,因为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对黄色虽有特殊的情感,而绝不滥用。在欧洲,人们婚礼常用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纯洁和神圣。我国的年轻人也受到西方的影响,在婚礼上热衷穿婚纱,但也会准备一套红色的中式新娘装。这是因为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里,白色多用于丧事,它是死亡的象征,不吉利。到现在很多地方还有保留本命年要在腰间系一根红带的习俗。泰州是一个有千年文化的古城,历史名人辈出,有着较为丰厚的民俗文化,如溱潼会船、道教音乐,等等,学生可以亲眼目睹,感受地方习俗文化的丰富多彩。

三、尽可能多地开设民间美术课程

我认为除了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外,更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开设民间工艺美术课程,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观摩鉴赏实物并亲自动手制作作品,加深对我国民族工艺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我校多年来在装潢美术班和幼师班开设了剪纸、泥塑、刺绣、蜡染等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纵观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正波兴浪涌,经济、科技、文化的全球化,西方流行艺术的大量涌入,使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美术教育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职责,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中健康成长。

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过程中,对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是其他教育学科无法替代的。美术课程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一种文化学习”。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涵养人文精神。这不是简单的概念更迭,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全面升华,从而使美术教育从纯粹的技能性学科提升为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学科,将使美术教育进入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厚的层次。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姚国华.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大学教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日]今道友信.美学的将来.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篇2

1.1注重培养规格,强化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首先,强调德、体。“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其次,强调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属于工具型能力,会广泛应用于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重点强调专业能力。获得专业基本知识,具备在专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专业领域内工艺与设备的基本设计能力;了解专业学科前沿,了解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具有对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理解、运用和掌握的初步能力。再次,强调了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1.2优化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培养特色,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加强基础教学,培养通才,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首先,新培养方案提高了原来要求的规定修满教学学分,其中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学校前两年实施通识教育,不分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一致性,后两年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学科优势。其次,在专业基础课设置上,强化了四大化学的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同时整合了两个培养方向在《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专业外语》、《仪器分析与实验》、《电工学》等课程的一致性,体现了厚专业基础,宽专业口径的特点,增强了人才强大的理论基础。在专业必修课设置上,既要突出两个方向的特色专业,又要体现我们学校的办学特点,扬己之长,使培养的人才具有特色,满足化工不同行业的需要。因此,我们将两个专业方向的部分特色课程交叉选修。如:石油加工方向选修《煤化工基础》、《洁净煤技术》,煤化工方向选修《石油化学》、《石油加工基础》,使所有的学生,既懂得了本专业的知识,也跨入了另一个相邻领域,扩展了知识面,也强化了就业优势。

1.3重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锻炼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化工人才新培养方案中,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传统实习之外,引入了仿真教学,综合实验和综合能力素质训练,强化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我们学校先后与地方6个化工企业及科研院所签订了实习协议,每年都有学生去进行不同类型的实习,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到企业委托实践,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在课设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大胆创新,允许学生参与教师或者企业的科研课题,发散思维,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创新实践”、“科技小论文大赛”“资格认证”、各种论文和实验等大赛、以及参与各种培训及调查报告等,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仿真教学环节,学校引入了化工仿真实训软件,提供计算机房,使学生足不出户,在计算机上就可以模拟实际化工工艺路线与实际化工装置,自己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处理问题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也应用了专业知识,同时提升了动脑和动手能力。在专业实验环节,既体现两个专业方向的共性,也强化了专业方向的特色。比如;石油化工方向学生开设化学工艺学专业实验与石油加工专业实验,而煤化工方向学生开设煤化工专业实验的同时,也进行石油加工实验,这样既淡化了专业方向性,强化了大化工的概念,也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备了竞争力。

2.新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篇3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Chemical Technology course,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on how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recognize and apply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is stated in this article in hope of getting more improvements and support in the future teaching.

关键词: 煤化工工艺学;教学;体会

Key words: coal chemical technology;teaching;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38-02

0 引言

《煤化工工艺学》是煤化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煤化工专业在我校是属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个方向。为了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大战略,培养煤化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而只有学懂《煤化工工艺学》,才能基本了解煤化工专业的实质内涵。《煤化工工艺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煤的低温干馏、炼焦、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碳素化、煤化工生产的污染与防治,内容涉猎了煤的绝大部分转化原理、工艺及其方法。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专业基本知识,具备在专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基本能力。所以教授好这门课程,并且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收效显得尤为重要。

《煤化工工艺学》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专业技术课,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比较科学而易懂的讲授方法,才能够与学生引起共鸣,达到较好的收效。这门课程的基础课是《煤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作者本人讲授《化工原理》和《煤化学》课程多年,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在驾驭这门课程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

1 合理分配课时,顺应人才需求

我校引用的《煤化工工艺学》教材是大连理工大学郭树才老师编写的,建议课时80学时。而我校在教学计划中规定课时是128学时,大三下80学时,大四上48学时,因此在分配教学内容时,笔者将煤的低温干馏、炼焦、焦化产品回收与精制三大部分放在大三下的80学时里,把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碳素化、煤化工生产的污染与防治放在大四上。这样分配的优点在于:大三下的内容主要是传统煤化工的精髓,学生利用较多的学时理解、消化、吸收;大四上的内容主要是新型煤化工的知识,并且是传统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交汇。从我校的特色办学里可知,我校的煤化工专业既保留了煤化工专业的特色,又吸收了石油加工专业的营养,具有大化工的优势。同时,由于国内现在煤化工的开发利用重点在煤气化、煤液化以及煤制天然气等方面,所以把新型煤化工知识放在这个学期学习,可以使参加应聘的同学很容易回忆起所学过的东西,面试时更有自信。

2 内容详略有当,紧跟学科前沿

郭树才老师的《煤化工工艺学》是按照80学时的课程来设计的,我们拆开来讲解,如果只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必须依托课本,适度引进《炼焦工艺学》、《煤化学产品工艺学》、《煤炭气化工程》、《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基醇醚燃料》、《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等相关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既使课堂内容饱满,又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了解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具有对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理解、运用和掌握的初步能力。

比如在第一章,煤炭的低温干馏内容里,实质重点是煤的低温干馏和中温干馏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以及主要技术,为第二章煤的高温干馏做足了铺垫。在讲解的过程中,笔者就结合国内的央企大唐国际比较成熟的“褐煤提质工艺”,以及《煤化学》教材中讲到的相关煤的基本性质与工艺性质来做适当重点讲解,这样,既使学生回顾起来《煤化学》课本上的基本重点知识,又使学生了解了煤低温干馏工艺的风向标,既满足了学生的专业好奇,又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在第二章炼焦内容里,大量引进《炼焦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国内外主要焦炉类型、焦化工艺等的主要内容,同时也结合国内鞍山焦耐院与化六院开发并且使用的各类大型焦炉,展开评价,既使学生把握了煤的高温干馏的基本知识,也使学生认识到了煤焦化的瓶颈以及突破的入口,为未来煤高温干馏的技术研发打下深厚的基础。在第三章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精制一章,除了详细讲解煤气净化过程中如何提取并且回收重要的化学产品,同时也就目前比较看好的苯加氢工艺,以及煤焦油加氢工艺做了必要的阐述。使学生了解了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较好的把握了国内煤化工专业动态,为自己选择专业方向做好了准备。在第四章以后的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新型煤化工知识方面,更是结合国内现在的煤化工产业动态,在讲解气化原理、气化设备、气化工艺的同时,结合本人对欧洲煤化工技术的考察,把学生引进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碳一化工领域,使学生对未来煤化工发展的大战略有了初步的思考,并对就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煤化工产业的背后,实质是大量的能耗、大量的污染,如何解决,必须要使学生了解污染产生的主要环节,污染物的主要类型,针对不同性质的污染如何在生产的初、中、末,采用必要的技术消除。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专业不仅可以去煤化工行业去就业,也可以去环保、能源动力方面去就业,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

3 教学方法灵活,学科联系紧密,学生互动加强

在《煤化工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循规蹈矩地一味去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晦涩、难以进入模型。因此,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首先采用比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建立立体的图形,使学生对设备及工艺加深认识。比如在讲解煤加工的设备时,我们习惯称“炉子”,使学生与家庭里常见的火炉联系起来,建立形象化的模型,然后,把模型拆开来,逐一再理顺,大家就对设备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又把“炉子”与化工生产中的“反应器”联系起来,大家就知道了在不同的领域,设备的叫法有所不同,但是原理基本相似;再就是在焦炉的认识过程中,我把学生坐的桌子和椅子分别形象地比拟成“炭化室”和“燃烧室”,使大家直观地对焦炉建立起了立体的印象,然后再把成焦过程中模型分解开来画在黑板上,大家就很直观地对“单向供热”、“成层结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其次采用相关专业课的知识关联,强化了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相关专业课的应用。比如在学习《煤化工工艺学》之初,先复习《煤化学》相关知识重点,使大家为不同煤化度和不同性质、不同产地的煤种如何应用,对号入座;在讲到焦炉燃烧系统及烟囱的流体流动时,我们及时地与《化工原理》课程的精髓之流体流动和传热对接,把各个环节流体流动的性质分析到位,同时把如何废气循环和节能关键点抛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在讲解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过程中,及时与《化工原理》里吸收及萃取的单元操作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的同时,把握了专业基础课如何应用的方法,既促进了本专业的理解,也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一举两得。再次,利用复杂的工艺流程路线图,强化训练,启发学生快速识别并分解工艺路线。教会学生如何去理清复杂的化产回收工艺流程图,然后再自己去设计工艺加工步骤,既可以快速地理清工艺,又可以把机械制图及AUT CAD用到实处。在工艺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会原理、工艺,认识设备,识别流程,更重要的还有如何去设计、开发,因此,组织学生讨论,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利用相关知识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写专业小论文,进行相关工艺设计,工艺计算以及工艺设想,掌握专业领域内工艺与设备的基本设计能力,很值得去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振新.《煤化工工艺学》的教学法思考[J].化工时刊,2012(07).

篇4

近日,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口气拿出20余万元重奖2011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创下枝江市属企业专项奖金之最。奖励金额208389.50元,其中,合理化建议奖124项,奖励76889.50元;有效专利申请22项,专利奖励44000元;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奖14项,奖励金额79000元;科技12篇,奖励8500元。这是湖北三宁化工继去年对上一年度获得国家授权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给予2.6万元的奖励之后,对2011年度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

据了解,去年以来,湖北三宁化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职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先后出台了《专利管理制度》、《职务发明专利奖励办法》,对取得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员工分别给予20000元、12000元、6000元的奖励。同时,成立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即煤化工专业委员会、磷化工专业委员会、化工设备专业委员会、电仪控制专业委员会,明确科技发展路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科技项目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奖励。设立湖北三宁化工首席专家职位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旨在不断加速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快捷的技术支撑。

2011年,湖北三宁化工科技创新不断攀登高峰,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湖北省技术中心,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年共开展科技开发项目17项,完成16项。其中,“CO2压缩机无油技术研发及应用”、“NDC法脱硫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磷石膏湿排干堆及滤液回用技术开发及应用”等13个项目被鉴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0项成果为国内领先,3项成果为国内先进。“全低变(等温)变换新工艺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作为石化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2000万元资金补助;“10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新技术及产业化”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初步审核,列入2012年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将获得配套科技经费500万元。

2011年,湖北三宁化工积极派遣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氮肥和磷肥行业的各类专业会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将高新技术,好技术新经验引入公司;同时积极参与行业的经验交流。去年,湖北三宁化工还累计在《小氮肥》、《化肥设计》、《化肥工业》、《磷肥与复肥》等期刊杂志以及各种协会会议共发表科技论文12篇,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行业的知名度。

湖北三宁化工董事长、总经理李万清表示,2012年,湖北三宁化工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完善人才管理和研发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通过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提升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将加大公司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专利申请上的奖励力度,积极推进科技论文的发表,严肃合理化建议的评审制度,规范评审工作,将各项科技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力争湖北三宁化工科技创新工作再创新高。

篇5

关键词:换热器 蒸汽控制 凝液控制 优化 应用

在工程中,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方式传递给其它流体的设备,称为换热器,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轻工、制药、食品、机械、冶金、动力等工程领域。换热器种类繁多,其中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最常见的间壁式换热器,具有结构坚固、操作弹性大、承压能力好、可靠程度高、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在化工生产中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普遍使用。

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随着对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通过对装置区内重要的能量交换设备管壳式换热器控制方式的改造与优化,使蒸汽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使装置温度控制更加平稳,对本装置和新型煤化工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一、当前管壳式换热器控制存在的问题

大唐多伦煤化工装置引进德国鲁奇公司的专利技术:低温甲醇洗脱硫脱碳工艺、百万吨级甲醇合成工艺和甲醇制丙烯MTP工艺包,由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基础设计和详细工程设计,各生产装置大型精馏类塔器、罐等设备众多。

本装置大多数塔器等静设备通过蒸汽换热器来实现对温度的调控,对于达产稳产,温度控制的稳定是精馏系统的关键。原始设计中,各蒸汽换热器均采用了蒸汽侧温控,即在蒸汽入口处设置调节阀组,通过调节进口蒸汽流量,从而使整个系统的温度达到调整目的。

以上控制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当公用工程蒸汽管网产生压力、温度波动时,由再沸器提供热源的塔釜温度会随之波动,进而影响整个精馏塔的压力控制,导致精馏塔原有的物料平衡和汽液平衡破坏,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平衡,这种波动会导致精馏塔产出物料规格偏离设定值。同时,公用工程蒸汽管网的压力波动也会出现蒸汽窜入疏水器的现象,这不仅会导致疏水器疏水效果变差,使凝液难以进入凝液管网,而且汽液两相流的出现会对再沸器和疏水器之间的管路造成强烈的冲击,导致管路寿命缩短。以上问题的发生使整个精馏系统效率降低、产能受限,经济损失严重。

在蒸汽流量控制方面,由于管径大、蒸汽流速快、阀门冲刷大,直接调节蒸汽流量不容易快速、准确地达到调节目的,而且阀门容易损坏内漏, 从而导致操作中蒸汽消耗量较大。

二、管壳式换热器温度控制方式

1.蒸汽控制温度方案

1.1蒸汽控制温度方案简介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利用控制换热器蒸汽流量来稳定被加热介质的出口温度。在这种控制方案中,如果公用管网蒸汽压力比较稳定,可采用图1所示的简单控制方案。当阀前公用管网蒸汽压力有波动时,会影响进入加热器的蒸汽流量,此时可通过调节阀对流量进行控制;或者采用串级控制系统,以出口温度为主参数,以蒸汽流量为副参数。一般来说,采用温度与流量的串级控制,它对于阀门特性不够完善的情况,能有所克服。

图1 蒸汽控制温度方案

1.2 蒸汽控制温度方案优缺点

蒸汽控制温度方案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控制迅速,缺点是需用较大口径的蒸汽阀门、传热量变化比较剧烈,当疏水设施工作不正常时,会造成冷凝液排放不畅,不能均匀传热。

2.凝液控制温度方案

2.1凝液控制温度方案简介

在生产过程中,也经常利用控制换热器凝液流量来稳定被加热介质的出口温度。在这种控制方案中,如果换热器传热系数和传热平均温差基本保持不变,可采用图2所示的简单控制方案。该方案将调节阀装在凝液管线上,通过改变调节阀的开度来控制冷凝液的排出量。如果被加热物料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表明传热量过大,此时通过控制器将凝液管线上的调节阀关小,蒸汽凝液就会积聚起来,蒸汽冷凝的有效换热面积减少,从而减少传热量,工艺介质出口温度就会恢复到设定值;反之亦然。

图2 凝液控制温度方案

2.2凝液控制温度方案优缺点

凝液控制温度方案的优点是调节阀在凝液管线上,蒸汽压力有保证,不会形成上一种方案中的负压,缺点是变化迟缓,需要有较大的传热面积富裕量。由于传热过程变化缓慢,因此可以防止局部过热,对过热后会引起化学变化的介质比较适用。另外,蒸汽冷凝后变成凝液,比蒸汽体积减小,控制系统中的调节阀尺寸也较小。

3.凝液控制温度方案优化

图3凝液控制温度方案优化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单一采用蒸汽控制温度方案存在温度控制波动大、传热量变化剧烈的问题,单一采用凝液控制温度方案存在控制通道长、变化迟缓的问题。故对上述两种控制方案进行优化,通过采用串级控制方案,用温度与蒸汽流量组成串级控制,如图3所示。这样控制的优势在于初始加热时,使用凝液调节阀控制蒸汽以较大流量进入换热器使加热介质温度较快升高,当温度接近目标值时,通过串级控制温度不但克服了副回路的干扰,也能克服主回路的干扰,因此能大大改善对象特性,提高控制系统品质指标。

三、凝液控制温度方案优化应用

精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不同使之分离的单元操作,工程上借助于精馏塔设备实现气液相间的质量传递。精馏塔再沸器将塔底物料部分汽化后送回精馏塔,使塔内汽液两相间的接触传质得以进行,汽化后的塔底物料蒸汽不断上升的速度,是保证精馏塔分离产品稳定产出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塔底物料提供热源的再沸器温度控制成为精馏塔稳定运行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再沸器温度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塔压、气液两相平衡的控制质量。然而本装置的大型精馏塔,通过再沸器蒸汽流量控制塔底物料温度,存在温度波动较大,难以准确维持塔压稳定的操作难题,迫切需要提高塔的分离效果,降低精馏能耗。

按照优化后的凝液控制温度方案对多伦煤化工MTP装置、净化装置等8个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温度控制平稳、节能效果明显。以MTP装置脱丁烷塔塔底再沸器A/B和净化装置热再生塔再沸器为例,通过控制凝液排出量来控制蒸汽流量,从而控制塔底蒸汽换热器温度,进而对塔器温度进行控制,控温效果更佳平稳,蒸汽用量减小,温控控制稳定。操作参数见表1。

四、凝液控制温度方案优化节能分析

1.节约能耗计算

以表1所示脱丁烷塔和热再生塔再沸器为例,计算两塔再沸器改造前后能耗量,从而进一步核算管壳换热器温控系统方案的节能效果。

例一:

MTP装置脱丁烷塔共两套再沸器温控系统进行了改造,其使用蒸汽等级为3.5MPa,此等级蒸汽折标煤系数为125.8kg/t。如表1所述,两台再沸器温控系统改造后节省蒸汽量为43-33=10t/h,节约能耗量为125.6kg/t×10t/h=1256kg/h=1.256t/h,即此塔温控系统共节约能耗每小时1.256t标准煤。按照MTP装置每年运行时间8000小时,则每年节约能耗1.256t/h×8000h=10048t标煤量。

例二:

净化低温甲醇洗装置热再生塔一套温控系统进行改造,其使用蒸汽等级为0.9MPa,此等级蒸汽折标煤系数为108.6kg/t。如表1所述,热再生塔再沸器温控系统改造后节省蒸汽量为44-35=9t/h,节约能耗量为108.6kg/t×9t/h=977.46kg/h=0.977t/h,即此塔温控系统节约能耗每小时0.977t标准煤。按照净化低温甲醇洗装置每年运行时间8000小时,则每年节约能耗0.977t/h×8000h=7816t标准煤。

2.节能分析

以表1所示两台塔器再沸器温控系统改造后的系统进行能量消耗计算,多伦煤化工在2012-2013两年内对全厂8个温控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年均节能量约为7万吨标煤量。以后会继续对存在问题的换热器进行改造,节能降耗的优化改造仍有发掘空间。

表1 换热器温度控制方式改造前后蒸汽、温度变化

五、结论

篇6

关键词:就业;毕业论文;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开展科学研究,接受科研训练,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从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到实验计划的制定实施,从文献资料的检索到论文写作完成,从论文的评审修改到参加答辩,都带有浓厚的学术气氛。在整个过程中,大学生接触科学、感受科学、品味科学、走进科学,一点一滴的接受科学教育,一点一滴的树立起了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从而可以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内化。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必须独立研究完成,促使学生必须去接触实际,开展科学实验和搜集实验数据,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学会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方面效果非常突出,相对于其他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作用极为重要。毕业论文能否撰写成功,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本课题组对对本校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改革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制度

毕业论文的选题时间弹性安排,提前进行。选题关系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也是培养和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以前毕业论文的选题通常都在第八学期进行,实施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后,允许把选题时间调整安排在第七学期初。这种弹性安排,可以提前让学生介入与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同时选题时间的幅度拉长,可以有效协调完成毕业论文与找工作之间产生的时间冲突。毕业论文题目提前进行公开,实行双向选择。过去教师指定学生的研究项目较多,这在选题环节上就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的创见性。为了使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的研究题目上更能体现自己的专业兴趣,毕业论文题目提前制定,结合指导老师科研项目和生产实际,确立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提前对学生公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申报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也可以允许学生自己确定研究项目,但要在查阅文献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通过开题答辩后,确定为毕业论文的研究项目。

二、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严把关,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相一致,紧密结合学生的就业单位需求,企业需要锻炼学生什么能力,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把学生按企业不同需要目标确定不同毕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针对近几年企业对质检员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多,对去企业质检部门的学生我们与测试中心联合培养学生,让学生在第七学期进入测试中心,利用测试中心的仪器设备,给学生确定产品分析测定方法建立的论文题目,熟悉现代分析测试仪的使用,以利于学生去化工厂、药厂、煤矿企业的质检部门工作,特别是为女同学提供一条很好的就业渠道。对去煤化工企业的同学,多数是去甲醇厂等,确定学生做碳一产品合成的题目,以产品为主线,催化剂为核心,进行碳一化学品合成的毕业论文研究。对有意去药厂、精细化工厂做研发的同学,以合成某一精细化工产品为毕业论文题目,要求学生除完成毕业论文撰写之外,实做的产品也是考核的指标之一。此外,对考研的学生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设置子课题为毕业论文题目,提高题目难度。

三、延长毕业论文完成时间

延长毕业设计的时间。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毕业论文所占的时间原本较短,又往往受到就业、考研等事宜的冲击,因而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出锻炼学生科研和实践的能力。因此,比较适宜的方法是将毕业论文工作开始时间大幅度提前,可以提前到大四的第一学期开始。此时经过前面的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基本完成,学生有了一定的空余可支配时间,对本专业的学习也开始产生出兴趣,希望更多的了解与学科领域相关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提前开始布置毕业设计工作,可以让学生在较充裕的时间内保质保量从容完成毕业论文,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能够把课堂所学立刻与毕业论文相结合,互为促进,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增加硕士研究生担当助理指导教师

由于目前形势的发展,对本科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还是选择继续深造,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科研实践素质。让本学科的研究生辅助指导老师参与指导本科生,一方面研究生刚刚从本科阶段过来,可以总结他们的本科论文的一些经验教训,另一方面研究生已经过一定的科研实践的训炼,并且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可以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硕士研究生充当本科生助理导师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具有现实可行性。

五、低年级学生提前进人教研室从事科研实践

对于大二或大三的学生,在学习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自愿的原则,安排学生进人教研室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工作,例如科技论文的检索翻译,或实际参加项目,作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这样在实际环境中和各教研室教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下,于耳濡目染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科研素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分配毕业论文题目,完成毕业论文。

六、实施毕业论文工作评比表彰制度

为了进一步强化毕业论文工作,实施毕业论文工作评比表彰制度。对在毕业论文的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指导毕业论文不认真负责的老师减少其指导毕业论文的学生人数,充分发挥评比表彰在教学实践中的产生的激励作用、示范作用、促进作用和强化作用,为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七、结束语

毕业论文作为一种学术性论文,是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毕业获得学位的必修学分,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毕业论文的写作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经过上述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可将学生在大学期间已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学生研究问题要把握事物的规律,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去突破、创新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使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毕业论文与学生就业相一致,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杨治立,朱光俊,万新,夏文堂. 提高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2).

[2]刘艳飞,黄可龙,彭东明. 在本科毕业论文中培养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与探索[J]. 广东化工. 2009(07).

[3]李海标,罗延平. 新形势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与实践[J]. 广西轻工业. 2009(07) .

[4]刘小花,白海鑫,党玉丽. 指导教师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作用[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5]我校《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已编写并试用[J].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03) .

篇7

一、国际发达国家工程承包模式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发达国家工程总承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设计一建造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总承包、设计和采购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等。它将过去分阶段分别管理的模式变为各阶段通盘考虑的系统化管理,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更加符合建设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发达国家建筑市场有近一半的工程项目采取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工程总承包方式的推广基于其内在的优越性。

(一)设计和施工深度交叉,降低了工程造价

设计阶段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环节。工程造价的90%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施工阶段影响项目投资仅占5%左右。因此在设计阶段实行限额设计,通过优化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十分显著。在施工专业承包模式下,施工和设计是分离的,双方难以及时协调,常常产生造价和使用功能上的损失。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设计和施工过程深度交叉。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同时,设计阶段属于案头工作,进行设计修改优化的成本是很低的,但是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确是决定性的。

(二)工程总承包方式对建设周期和工程质量的影响

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质量不稳定因素。同时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各阶段的深度合理交叉,在设计阶段就积极引用新技术、新工艺,考虑到施工的便于操作性。最大限度地在施工前发现图纸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对于缩短建设周期也大有裨益。

二、大唐工程公司在实施工程总承包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大唐工程公司定位高,办理了化工总承包二级和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资质。经过两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有很多客观因素制约着公司的发展。

(一)业主行为

作为工程项目的投资方,业主是市场的主体,他们专业水平不高。同时,由于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的驱使,容易在业主班子内部形成多个利益主体。将工程肢解发包、指定给关系发包商,这些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行为的普遍存在。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失调首先表现为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和强大经济技术实力的大企业少;另外。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活的专业公司少;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经营能力趋同的中型企业很多。数百家具有一级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都可以参加总承包层次上的竞争,体现不出各自的目标市场和优势劣势,造成了建筑市场竞争的混乱和无序。这种无序竞争加剧了工程发包领域的不规范行为。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对规范业主行为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对承包商垫资施工缺乏法律保障,导致承包商缺乏融资条件并承担很大的资金风险,对业主肢解工程缺乏明确规范。

(四)工程公司关键能力不足

我们工程公司不具备完善的总承包管理体制和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在咨询设计能力、技术支持能力、合约管理能力、专业施工协调能力以及相应的资金运作能力和融资能力等关键能力与国际工程总承包商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三、工程公司发展方向探讨

(一)设置咨询部门,为业主提供工程咨询服务

工程项目建设前期业主需要做大量的投资机会研究工作、为投资决策提供较为扎实的依据。需要回答包括市场、建设规模、财务预算、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工作需要有相当经验的专家来完成,但大多数投资方都不是工程建设方面的行家,他们需要总承包企业协助其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因此,增加咨询功能对我们这样的施工企业打造总承包企业是非常必要的,它将为我们尽早参与项目提供了机会。美国的福陆丹尼尔公司正是凭借强大的咨询服务能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之一。

(二)设置设计部门。增强公司竞争力

如果一个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设计能力,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设计就没有总承包。国际惯例是接到工程必须深化设计,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设计人员肯定很难参与国际竞争。“边设计、边施工”的模式能够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投资风险,越来越多地被业主采用,施工企业单纯的“按图施工”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要求。

(三)适时调整业务领域。

国外工程公司的业务领域都很广,包括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电力、石油与化工、机场建设等。这些业务都具备广义的建设项目管理特性,在管理的核心规则和流程上是高度相似的。业务领域广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抗风险能力增强,而且促进了企业资源的共享,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出效率。业务领域的拓展需要做好资质就位工作,我们要由现在的二级资质为基点,按照一级甚至特级资质的标准在日常工作中要求自己。积累业绩、培养人力、提供整体能力。同时我们要进行经营战略的调整,如收购咨询公司及设计院,办理资质以外的管道及锅炉等压力容器资质,为公司拓展更多的工程领域。

(四)建立人才战略机制

篇8

关键词:地方高校 自身基础 创新理念 服务地方 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宁夏大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按照“基础扎实、人格健全、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确定了“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发展特长、注重创新、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力求通过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并且使其中30%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目前,学校拥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现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7个,各学科领域实验室93个。能源化工(天然气转化)重点实验室、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东基地煤化工资源循环利用实验室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宁夏大学阿拉伯国家研究院,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重点实验室,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夯实基础,提升实力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学校确立了“学科建设要有新提高、科技立项要有新突破、科研成果要上新水平、队伍建设要有新成绩、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服务地方要有新作为”的六大要求,以强化激励机制和管理执行力为突破口,先后出台了《宁夏大学学科建设规划》《宁夏大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奖励办法(试行)》《宁夏大学横向合作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科技服务地方若干意见》《宁夏大学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政策灵活性和导向性,显著提升了师生员工的科研创新及服务社会的意识和主动性,有力地支持了高素质人才培养。

(一)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总量加速发展,全面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阶段。“十二五”宁夏大学科研经费由2011年0.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47亿元,五年科研经费总量达到7.03亿元,比“十一五”1.5亿元科研经费总量增加了5.53亿元,利用两年时间走完了过去五年的历程,实现了年均1.4倍多的增速。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达到了1.56亿元,占总经费的86%,包含24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前期研究等项目课题,重大科研项目的争取和承担规模为学校更好地服务地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同时,立项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获得了自治区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宁夏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280项,经费1.13亿元。在人文社科领域,获批教育部、文化部、国家语委、国家民委项目152项,项目总经费900多万元,年均增长50%,较“十一五”的12%有了迅速增长,进一步协调了文理工科研立项结构。这些均表明,学校科研创新实力已初步迈上国家创新资源平台,具备了与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同类院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能力。

(二)科研成果产出不断涌现

“十二五”末期,学校紧紧围绕内涵建设,持续强化了科学研究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严把立项、检查、鉴定、报奖关,尤其是对广大科研人员“科研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培养,显著提升了成果质量。共通过科研成果b定(验收)176项,优秀率达到89%;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8项;获宁夏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3项;自治区自然科学论文奖一等奖17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45项。特别是在“逐步加大高水平成果奖励力度,淘汰低水平成果”思想和制度引领下,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年均595篇,较“十一五”的700篇有所下降,代表原始创新能力的三大检索收录论文共发表249篇,是“十一五”71.89%,实现了年均1.4倍的增速,创历史新高;授权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占47%,较“十一五”年均的29%有了大幅提升。

(三)科技创新平台功能不断释放

针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的功能定位,集中力量在督导、检查、保障、奖励上下功夫,激活了创新资源,凝聚了创新合力,起到了引领全校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的作用,成为学科建设、科研基础条件改善、科研项目承担、成果产出、研究队伍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两年来,获批立项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7341.82万元,占全校科研经费的39.05%;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82万元,占全校的28.55%,国家社科基金189万元,占全校的32.85%;形成了215名博士的人才队伍,是全校博士的54.06%,成为全校最强的一支创新队伍;支持了国家重点学科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少数民族、211全部8个学科的申报和建设。特别是改善了学校科技基础条件能力,共争取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自治区科技基础条件能力建设项目,自治区创新与发展项目经费1200多万元,新增购置大型仪器设备100多台,涉及化工、生物、农业、环境等多专业,对全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和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起到了突出作用。

(四)科研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

近两年来,面对国内高校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加速的新形势,以培养和引进“学科建设需要与研究型人才”为标准,借助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和一般项目历练,以及迅速提高人才引进门槛、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校级基金配套等多项措施,通过面上培养群体,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团队,在青年才俊和高水平领军人才“两端用力”,使创新人才数量有了较大增长,层次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7人、第三层次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人,自治区313人才30人,1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体专任教学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52%,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到21.6%,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到80%。建成了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达到了7个和校级科技创新团队8个,获批了“宁夏回族学人才”等3个高地,特别是入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次获得。

二、政产学研结合,实现共赢

围绕建设“服务宁夏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心”目标和“创制政策、畅通渠道、完善机制、搭建平台”的服务思路,集中加大了与区内各级政府、事业单位、行业企业的联系、联络、联合的“三联”,拓展校企校地合作力度、频度和广度,持续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咨询,得到了政府认可,取得了服务双方的“双赢”,激活了校内资源与校外服务需求的互动积极性,探索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政合作带动型服务社会模式”。

(一) 借助学校资源,提高服务地方能力

近年来,学校先后召开了四次宁夏大学服务社会新闻通报会,推介了服务资源,吸引了社会各界重视。与科技厅、发改委、民政厅、经信委、农垦集团、宁东管委会等厅局举办了合作交流会、座谈会和洽谈会,争取了支持,畅通了渠道,建立了牢固的服务关系,为长期合作打下了基础。搭建了每年召开的“宁夏大学地方科技局长论坛”服务合作交流平台,邀请全区县以上科技局主要领导来校洽谈合作,突破了瓶颈,建立了地方需求瞬时反馈与资源立时对接的服务机制。以此为基础,聚焦一线需求,与银川市金凤区、西夏区、固原市原州区、财政厅经济建设处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设立了3项合作基金,推动10多个学院与科技创新平台与县区管理部门建立了长期服务关系。

(二)横向合作结构优化,质量显著提升

通^不懈努力,在自治区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横向科研规模显著扩大。“十二五”期间,学校横向合作经费达到7670万元,超过整个“十一五”1200万元的经费总额,年均增长达到30%左右,增速历史最快。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科研纵横比,占到科研总经费的近两成。2011年,首次实现了单项横向合作项目经费超100万元,全年超1000万元的突破。2015年40万元以上的横向经费项目达到11项,占全部立项数的21.6%。

与此同时,学校创新了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与神华宁煤集团、英力特化工有限公司共建了煤化工工程实验室、与百瑞源枸杞有限公司共建了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与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和御马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共建了宁夏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院,与青龙管道共建了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大北农饲料共建了宁夏饲料工程技术中心,与小任果业公司共建了宁夏大学设施农业人才科技培训有限公司、与国电隆基硅业有限公司共建了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等,以此实现了13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全面开放运行。

(三)实现产业联盟,组建专家服务团队

牵头成立了“清真牛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32个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通过这些努力,持续不断地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将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的资源和需求纳入学校发展轨道,在机械制造、绿色建筑、生物医药、生态治理、设施园艺及牛羊饲料等方面申报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示范推广和转化了红枣分级分选机、盐碱地改良技术体系和改良剂等一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

另外,根据学校不同专业访学,结合自治区区域发展需求,学校在现有的110余名自治区农业科技特派员基础上,遴选和组织了45名专家带项目服务企业、14名专家深入全区贫困村指导致富,23名专家积极参与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厅专家团服务基层。尤其是依托自治区农业科技服务示范基地,以8位首席专家、28名队员专家的综合团队,全程指导了20个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示范应用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同时,以“教授+青年骨干+学生”形式,组团20余支,主动对接基层需求,承担了100多项横向合作项目,包括技术咨询、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技术服务等任务,已经成为自治区生产战线长期提供稳定智力支持的一支队伍。

(四)对接发展需求,提供决策参考

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先后承担了西夏文研修班、宁夏阿訇短期培训班、宁夏葡萄产业技术人员培训、天地奔牛实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泰瑞制药和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奶牛饲料与疾病防治技术培训、马铃薯贮藏技术培训等培训任务,并借助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为石嘴山市、中卫市、固原市等培训技术人员和生产者,共有20000人次。

以创办的《决策参考》《生态决策参考》《211工程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窗口,瞄准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针对葡萄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生态补偿、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建设、黄河金岸发展、中部干旱带生态保护与发展、中南部生态移民、宁东基地循环经济及化工产业发展为专题,提供了决策咨询报告,部分得到了自治区主要领导的批示和实施。同时,全校以学院、研究机构为单位为自治区提供了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蓝皮书2011、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贺兰山和罗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监测与生物保护、宁夏“十二五”工业科技发展规划、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认证中心建设咨询、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宁夏人口发展总体思路和对策研究等100多项政策、法律、创作、规划、理论等研究成果,为自治区民族团结稳定和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明确既定目标,开创服务新局面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科技工作两大主线,在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基础上,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以此为指引,按照此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的主要路径,结合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要求的“两大中心任务”。

(一)明确目标,多点开花

今后学校要以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力,细化管理、强化奖励、注重鼓励。加速扩大科技规模,快速提升内涵,强化特色,持续推进原始创新,集中开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学科建设力度,注重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协调发展。以“政产学研用”密切结合为突破口,以“五型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服务资源的开放化和市场化,紧密围绕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最大限度地将科研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支持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推进宁夏经济社会跨域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争取项目,产出成果

在项目上,力争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等重大项目立项上取得新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年立项达到100项左右;教育部社科资助项目立项达到50项,科研经费总量突破1.5亿元。

在成果上,力争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数量增长1倍;出版研究著作200部以上;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翻一番;新增国家级奖励实现新突破。在领域上,力争建成5-10个自治区层面的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水平较高的研究领域,1-3个优势研究领域进入国家级行列。在服务上,力争横向项目增长1倍,建成5-8个专业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00个左右服务地方基地、100个左右服务地方团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大学科技园、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3个专业化检测服务中心、13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中心和3-5个人文社科领域的服务平台。

(三)重视科研创新,促进人才培养

科研水平的高低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更加强化观念,坚决走高水平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支持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要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将前瞻性研究与课堂相结合、应用研究与学生实践相Y合。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的教师与学生团队结合形式,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激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和研究院等机构要在博士生、硕士生全部参与科研基础上,面向本科生开放,吸收本科生参与。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和服务,培育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四)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服务社会

将科研定位提升一个档次,通过多层次、多方式的激励,鼓励承担高层次研究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提升创新层次。逐步加大国家重点项目、高质量论文、国家及自治区政府奖励和优秀著作的一次性奖励力度。突出应用成果转化和技术咨询服务的地位。加强重点科技项目过程管理,促进高水平、高质量成果产出。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倡导严谨治学、自由探索、负重拼搏的精神,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更加重视科研和科研促进教学工作。将持续探索,力争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使全体科研人员开展高水平研究和全方位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洪.新时期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探索[J].中国市场,2015(26).

篇9

0 引言

能源是支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010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大国,并且中国企业已经在2009年超过美国企业成为世界企业消费能源第一大国。“十二五”期间,在经受了2008年和2011年的“电荒”、“煤荒”袭扰后,中国已经将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放在能源工作的首位,其能源产业结构中煤炭已经成为与石油、天然气并存的三大经济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比较突出,70%以上的发电装机是靠煤,83%的电量是来自于煤发电,以煤为主的资源赋存现状,确立了中国目前依旧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

在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核能、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快速发展,但从2001~2009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8.3%增长到70.4%;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仍然很低。在中短期内,新能源消费代替煤炭能源消费的作用有限。

煤炭产业作为新疆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链的波动将会影响新疆整体经济的发展。新疆现已列为全国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成为继山西、内蒙之后又一个国家重点的煤炭开发区域。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新疆要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田为重点,结合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稳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升新疆的煤炭战略地位。

然而,新疆煤炭企业的发展也衍生一系列相关问题,如煤炭产业链较短、深加工程度低,煤化工业支撑不力,环境污染、能耗较高、资源浪费等生态问题突出。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新型能源产业的崛起,对传统煤炭产业将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与煤炭产业相关的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条件和竞争规则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本文将从企业竞争力理论出发,借助灰关联模型,为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提供评价指标集及指标权重集,以期为提高本区域煤炭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为实现新疆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途径,从而促进新疆煤炭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1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实力、能力、素质综合作用,最终在市场竞争上所体现的力量(Barney1991)[1]。企业竞争力指标研究大多从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分析企业竞争力指标。既要重视企业生存能力,更要关注发展能力,涉及企业资源、技术、管理、经济、环境及责任。金碚教授(2003)[2]认为,企业竞争力要素包括关系指标、资源指标、能力指标、知识学识等。在具体指标构建过程中,涵盖测评指标和分析指标,前者是显示性评价指标(竞争结果或竞争力表现),后者是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凡是不能直接量化的,可以用一些间接计量指标来反映。

竞争力测评模型中对于评价指标排序的确定可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孔令丞、谢家平,2002[3]),这一方法解决了现有评价指标排序方法中存在的如打分评价法的主观性太强、主成份分析法要求大样本及样本必须服从某种特定的典型概率分布等弊端(孔令丞、谢家平,2003[4]),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专门针对煤炭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仍在探索之中,与实际区域应用之间还有差距:首先,关于东部煤炭大省的具体案例分析和理论综述论文多,专门研究新疆地区煤炭企业文献少;其次,由于煤炭企业持续竞争力研究刚起步,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尚需实践验证。因此,将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到研究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中,不仅可以拓展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应用领域;而且还可以梳理新煤企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完善新煤企业持续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分析构建新煤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具有借鉴价值。

2 评价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置

2.1 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日前,中国科技部“十五”、“十一五”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家组在“世界洁净煤论坛”上预测:2020年我国将建成全球最大的煤炭清洁转化产业链。对于我国洁净煤的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表示,需要从3个层面实现煤炭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的开采层面、煤炭的加工和运输层面、煤炭的转化和利用层面。煤炭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体系,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同时还要使得评价指标与评价对象紧密相结合,这样构建的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具有可行性原则,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本文所建立的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目的是能够综合评价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状况,通过全面的指标建立可以使新疆煤炭企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不仅可以了解自身若干年的发展状况,同时还可以反映出自身与同行企业之间的差距。

2.2 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目前新疆煤炭企业主要有四个特点:

①政府在鼓励各种类型的煤炭企业的同时,无法克制资产专用性和人员安置困难等问题,因此难以有效控制退出实现减少煤炭企业数量的目标。②供需不平衡,企业间无序竞争严重,导致煤炭资源浪费和整体产业效益低下。③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不高,资源回采率低,资金、人才、技术装备水平差,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对人力资源重视度不够。④发展机制不活,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多数煤炭企业限于自身规模,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导致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链,缺乏自身的积累使得新疆煤炭企业无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笔者实地调研总结出新疆煤炭企业的竞争力,着重强调的应是将有限的煤炭资源在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基础之上,通过科技创新、引进人才、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能力。因此,从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和影响竞争力的综合因素分析,本文将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生产经营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两个一级指标,这两个一级指标又继续划分为多个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建了25个竞争力评价指标Ui,这样构建起来的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2.3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2.3.1 大类指标权重赋值 经过对专家访谈意见的汇总整理,借助层次分析的“1-9标度”法,得到大类指标的判断矩阵,大类指标VI和VII的权重值向量为:

α=(0.4545,0.5455)T,λmax=1.3361

C.I=0,C.R.=C.I./R.I.=0

2.3.2 明细指标权重赋值 要确定明细指标的权重,先计算各大类指标下明细指标的相对权重。同理,以生产经营能力VI为准则,建立判断矩阵,可得其下属二级分类指标Vi(i=1,2,3)的权重值向量:

α11=(0.2785,0.3313,0.3902)T

C.R.=C.I./R.I.=0.002331/0.58=0.00402

α2=(0.2987,0.1578,0.1041,0.1616,0.2777)T,C.R.=C.I./R.I.=0.00882/1.12=0.0078

再次,利用Vi指标为准则,建立判断矩阵,可得其下属三级指标Ui(i=1,…,25)的权重值向量,一致性检验均通过。

3 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灰关联模型

新疆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和煤炭产业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关系,而煤炭企业的数量和有详细数据的年限均较少,属于小样本,因此反映的信息具有不确切、不全面的特点。灰关联分析法主要针对的是研究对象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按照研究对象发展趋势来做分析,对样本量和样本分布规律均不做过多要求,不会出现因数据量较少而使得关联度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存在不一致的状况。因此可以用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多指标方法引入到煤炭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中来,为竞争力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3.1 确定评估指标序列 设定第K年的评估指标数据为xi(k),则有灰关联序列集X={xi(k),xi(k),…,xi(k)}。其中,定义X0={x0(k),x0(k),…,x0(k)}为参考序列;Xi={xi(k),xi(k),…,xi(k)}为比较序列。

由于评估指标的不同性质,对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取maxXi=max(xi(k)),对于指标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则取maxXi=min(xi(k))。

3.2 无量纲化评估指标值 因为评估指标Ui的原始数据量纲不同,为使其具有可比较性,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影响。对于时间序列数据一般采用初始值法对序列集X无量纲化,即xi(k)′=■

3.3 评估指标值极性转化 由于不同评估指标的无量纲化值序列的极性是不一致的,因此,需对指标xi(k)的无量纲化值序列xi(k)′进行极性变换,以统一极性,得到无量纲、无极性的序列x■■(k)。

①极大值极性。对极大值极性序列,进行无极性变换的关系式为x′i(k)=■。②极小值极性。对极小值极性序列,进行无极性变换的关系式为x′i(k)=■。

3.4 指标值的差异化处理 令Δi(k)=x■■(k)-x■■(k)为xi(k)对x0(k)的偏差,则矩阵中的最大差与最小差记作:

Δmax=■maxkΔi(k),Δmin=■mixkΔi(k)

3.5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值 经过差异化处理后得出灰关联系数为:rx■(k),x■(k)=■

其中分辨系数ρ的取值区间为(0,1),一般情况下取ρ=0.5。

3.6 确定灰关联度和综合评价 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关联度为:rx■,x■=■α■・rx■(k),x■(k)

其中α为权重向量,则灰关联度向量为

(r(x0,x1),r(x0,x2),…,r(x0,xm))。

将灰关联度向量由大到小排序后,可以得出评估序列的关联度排序,关联度大的指标,说明该指标与竞争力评价依存度大,反之亦然。

4 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灰关联分析

4.1 评估指标序列 根据表1总结出的评价指标集,本文采用新疆区内工业产业生产总值来度量各个指标对竞争力影响的关联度,分析2007-2011年期内新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各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5],见表2。

4.2 评价指标分析

4.2.1 评价结果 通过对2007-2011年的历史数据分析并运用上述计算方法得出各评估指标对工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其中,生产经营能力指标中评价煤炭生产技术的指标――精煤回收率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最大,为0.0486;其次是总资产业贡献率和产品销售率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分别为0.0478和0.0461,说明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力指标中,企业的经营能力指标和生产技术指标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较大,而评价企业生产规模的指标――原煤产量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最小,只有0.0208。

其次,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中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值利润率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最大,分别为0.0478和0.0475,其次是信息技术和技术开发能力的评价指标,说明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中,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和技术开发能力指标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较大,而评价信息技术的指标――网上煤炭交易额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最小,只有0.0285。

4.2.2 对策建议 从评价指标与工业总产值关联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企业技术能力还是盈利能力的指标评价来看,技术进步都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单纯依靠开采的简单生产行为,不仅会使得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而且也会大大降低煤炭转化效率。从长远发展看,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应该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重点研发能够支撑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新疆煤炭资源从以煤炭初级产品输出为主向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商务模式进行转变。同时煤炭企业应加大新型煤加工设备的购置,实现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构建新型煤炭企业,使之具有煤电和煤化工规模化生产的竞争优势,推动新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本文从企业竞争力的基础理论出发,分析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特征和内涵,结合煤炭产业的自身特点,从企业竞争力的视角出发,按照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两个维度,八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寻找自己的优势资源提供方法和途径,使得煤炭企业在做好煤炭产业的同时,寻找发展以煤为主线的多元产业链,增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新疆的大型煤炭企业应当打破地域和行业的界限,与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大型企业集团联合,取长补短,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继续加强煤炭深加工的能力,增加煤炭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价值,带领新疆全区煤炭工业的整体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Barney. Firm resource &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 34-48.

[2]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5.

[3]孔令丞,谢家平.运用灰色评估原理综合测评企业创新能力[J].经济管理,2002(2): 53-59.

篇10

论文摘要:煤炭工业城市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城市类型,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等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现象的出现,煤炭工业城市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特征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分析煤炭工业城市的发展特征、新经济时代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上,以邯郸峰峰新市区为案例,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0前言

煤炭工业城市是因当地的煤炭资源开发而形成、发展,并且煤炭资源型产业在当地经济结构中占重要地位的城市,这些城市在我国分布面广,数量多,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使过去曾经辉煌一时的煤炭工业城市,现在面临如何持续发展的困扰。

峰峰新市区位于冀南平原、太行山东麓的邯郸市西南部,是一座因煤炭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地跨一区两县,面积1260kni。峰峰境内煤炭资源丰富,不仅储量大,而且埋藏浅、品位高、宜开采,这些优势条件为峰峰的煤炭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市区主要企业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下设45个子公司,在册职工4.6万人。现已发展成为集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煤化工、电力、机械制造、基建施工、建材、现代物流等以煤为基础,多产业综合发展的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和全国许多资源型工矿区一样,峰峰矿区在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积淀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受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资源型工矿区所特有的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的矛盾、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城市人居环境的矛盾使峰峰的发展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如何使城市持续发展、保持城市的持久活力成为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分析

1.1经济可持续问题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立市之本是煤炭资源,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煤炭的开采和初加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取决于其资源的品种、质量和储量。因此峰峰的城市的发展表现出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于是城市会因矿业开发的周期性而表现出明显的成长周期性。表现为在资源开发初期,城市发展较慢;到了发展、繁荣期,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了资源衰退期,煤炭煤炭资源必然会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和开采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走向枯竭,仅峰峰集团17家国有大矿中就有8个矿井资源枯竭,注销了生产能力。这样下去,如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将逐渐失去依托,必将出现“矿竭城衰”的局面。

在城市开发的不同阶段,经济发展对资源型产品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煤炭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等有形资源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小,而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无形资源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资源型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趋于下降。因而市场对资源型产品需求的周期性也使得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相应的波动性。峰峰在工业经济时代的那种靠大量出售本地煤炭资源,以获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峰峰开发历史较早,带有工业经济时期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偏重,产业结构效益低下等特点,使得这一危机更为严重。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资源型城市现在的资源耗竭型的发展模式,是以牺牲后代人获取资源的权利为基础的发展,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1.2生态可持续问题

1)煤炭工业城市在煤炭开采、加工、储运和燃烧使用的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景观受到极大破坏,生态系统失衡;由于对地下矿产的过度不合理开发,产生大面积的塌陷,大量良田和土地丧失;开采过程中来自矿井排风、煤层瓦斯抽放和煤矿矸石山的自燃都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峰峰镇袁洼村、大社镇南岗村等煤矿资源枯竭塌陷区情况严重急需治理。

2)在选矿和资源的初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泥水、洗矸、煤尘和有害气体。在过去几十年中峰峰矿区都是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这种污染尤为严重。

3)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用于堆放,而且其内部的重金属等污染物随着雨水的冲刷和渗透对周边地区的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4)在煤炭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煤尘飞扬对矿区及运输线路两侧生态环境的污染。峰峰矿区是一个老矿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干旱少雨,区内工矿企业集中,城乡交错,人口密集,空气污染较重,绿色稀少,生态不良,林业、绿色植被先天不足等因素使矿区的生态问题更加严重。

由此可见,在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许多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的。

1.3社会可持续问题

目前,很多资源型城市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矿产开采企业和资源初加工企业职工的下岗,造成结构性失业。

由于开发较早、工业发达、企业众多,计划经济时期,峰峰一度是周边吸纳劳动力较多,就业比较充分的地区。20世纪中期以来,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受枯竭、体制束缚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一大批煤矿关闭破产,许多企业关停并转,导致大量职工下岗失业,高峰时驻区企业有千名职工下岗,区属企业也有大量职工失去工作,这两方面的下岗职工一起涌上社会,都要在峰峰这个有限的市场中找工作谋生活,给再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是紧紧围绕其所在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的,其产业结构以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偏重。资源型开采和初加工产业的前后关联度低,对其它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带动力或推动力不足。不能给下岗职工提供足够的再就业机会,并且下岗职工缺乏其他行业的就业技能,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就业的转化。在一些资源枯竭的矿区,呈现出一派衰败景象,人们的文化、生活设施处于瘫痪状态,下岗职工由于收入水平降低,生活困难,出现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并且随着矿区的多年开采,矿业企业的职工也逐渐出现了老龄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矿区发展。

2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资源型城市自身的弱点,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加以调控,使其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2.1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城市与区域联系,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区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依矿而建,地处偏远,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往往是区域的生产中心而非社会经济中心,城乡割裂突出。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就是要加强资源型城市对周围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发展。同时,资源型城市必须加强与周围区域的交流、合作,把自身的发展纳入区域共同发展的轨道,在比较优势原则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与区外要素相结合,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

邯郸把峰峰问题放到全局考虑,保持由主城区、峰峰城区、马头镇构成的组团式城市结构,发挥主城区的辐射作用。实施大园区战略,实现产业园区化,不仅便于生产要素的集中使用,而且还能节约投资成本和商务成本。邯郸规划建设了中心城市经济开发区、马头生态工业城、标准件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峰峰煤化工工业园等重点园区,不仅使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大大提高,还形成了优势板块经济,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峰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把握矿业生命周期特征,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陶瓷、旅游等替代产业,降低对资源的依赖度,提高城市经济的稳定性。

2.2高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邯郸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以高新技术加强对资源型产业的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峰峰集团的煤炭可采储量为5亿t,目前已有4亿余吨被开采出来,余量日见减少;而煤矸石在已积存54oo万t的基础上,每年还要新增17.5万t。面对煤炭日减、废物日增、企业日衰的现实,峰峰集团及时制定了“一、二、三”发展战略,即: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电力、焦化两个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建材、机械制造和煤化工三个支持产业,确保集团公司在循环经济道路上稳步发展。目前,集团公司已投产和在建综合利用煤矸石电厂6个,装机容量127MW;焦化厂4个,年生产能力135万t。电厂、焦化厂在用活煤矸石用精煤炭资源的同时也会以每年15万t粉煤灰、17.5万t炉渣的速度排出大量新的废物,造成新的环境污染。为此,峰峰集团又建起了两座矸石(粉煤灰)砖厂,一年就可利用煤矸石或粉煤灰26万余吨;还新上了一条每天就可吞掉2500t工业废渣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针对因长年开采造成的公司范围内4000余万平方米的地表塌陷,集团也搞起了煤矸石回填复垦,迄今,全公司已复垦土地200多万平方米。

2.3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巨大压力之一是大量的结构性失业人员。由于目前我国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矿业企业失业人员的生活困难,并且就业门路狭窄,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再就业,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要解决结构性失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问题,首先必须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解决矿业企业职工的短期困难。其次,要实施系统性的再就业工程,包括就业机会的创造和下岗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资源型城市的一个重要缺陷是产业结构单一、偏重,产业链短,所能提供的非矿业劳动就业机会少,对劳动力吸纳力不强。在实施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再就业计划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新的就业机会的创造。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适当考虑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职工的再就业技能培训时,国家和企业应当支付培训的费用。

2.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在新经济时代,资源型城市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理念,以现代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做好城市与区域的生态恢复和重建规划,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搞好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加强政策法规的配套、土地的复垦、三废的治理、矿区的绿化几方面的工作,要将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工作纳入到城市发展计划中,拨出专款用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规划编制和具体实施。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与管理、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实施,逐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