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系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7:5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监测系统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监测系统论文

篇1

供电电压自动测控系统技术方案和特点

监控模块根据接收到以CAN通讯卡传来的指令来控制电机的停止/启动,同时检测取芯仪供电电源的运行状态,并将电压、电流、温度、运行信息及故障信息等参数通过CAN通讯传给上位机进行处理和显示。电压一次侧由芯片3875发出的移相脉冲控制H桥的IGBT模块,正弦脉宽调制(SPWM)波由SPWM输出模块编程实现,并且实现电机软起动和软停车,驱动负载电机自适应等功能。方案结构(图略)。测控系统特点测控系统采用凌阳公司的16位高速微型计算机SPMC75F2413A为核心,CAN控制器采用MCP2515,CAN驱动器采用TI公司的低功耗串行CAN控制器SN65HVD1040D,通过CAN总线能够实时地检测和传递数据,实现数据通讯和共享,更能够实现多CPU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其它电子元件均选择150℃温度的等级。此外系统还设计有散热器、风扇等。该测控系统具有极高的高温可靠性,能够确保系统在高温环境下可靠工作,控制、检测、显示的实时性好,可靠性高。测控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算法软件来实现马达机的高性能运行,其具有效率高、损耗小、噪音小、动态响应快、运行平稳等特点。

硬件电路设计

CAN通信电路检测系统采用SPMC75F2413A凌阳单片机,不集成CAN外设模块,选择外部CAN模块控制器MCP2515,该模块支持CAN协议的CAN1.2、CAN2.0A、CAN2.0BPassive和CAN2.0BActive版本,是一个完整的CAN系统,直接连接到单片机的SPI总线上,构成串行CAN总线,省去了单片机I/O口资源,电路简单,适合高温工作。CAN通信电路原理图(图略)MCP2515输出只要加一个收发器就可以和上位PC机进行CAN通信,收发器采用TI公司生产的SH65HVD140D。电机温度检测电路该系统中供电电源温度的检测由温度传感器PT100来完成。PT100与高频变压器、供电电源散热器、高频电感发热器件的表面充分接触,当器件的温度变化时,PT100的阻值也随之变化,将温度传感器的阻值转换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放大整形送给单片机,再由单片机计算出供电电源各发热点的实际温度。当温度过高,供电电源自动停止运行。同时实时将检测到的各发热点的温度通过CAN通讯发给上位PC机。输入直流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图略)。供电电源为多电压变化环节,前级变换为AC/DC,仪器要深入井下工作,交流高压从地面通过长达7000m的电缆线供给,直流阻抗(电阻)值约为240Ω,一般由两根电缆导线并联使用[5]。系统不工作时,电缆导线无电流,供电电压相对较高,电机电流约1.5A。系统运行时电缆中有电流,电缆线路就会有压降,电机电流会达到3A。由于采用了高频变压器,变比约18,当负载电流增加1.5A时,原边电流就增加约27A,如果重载,原边电流增加更多,就会拉垮输入电源。所以对输入的一次侧直流电压电流进行监控就非常必要,根据检测值来调整输入的直流高压[6]。检测电路采用的是差分电路采样直流电压,检测时,直流高压加到分压电阻的两端,通过分压电阻运放调理后输入到CPU。

软件设计

CAN通信协议系统CAN总线的节点流程图。上位机向监控模块发送指令帧,帧号为0x11,用来控制电机启停和SPWM输出。监控模块向上位机发送状态帧,帧号为0x21,用来反馈电机的状态信息。软件流程图监控模块根据上位机的指令控制电机的停止/启动,同时检测取芯器供电电源的运行状态,并将参数传给上位机进行显示。软件分为两大模块,主程序模块和定时器T1中断服务模块。主程序模块主要实现上电初始化功能、CAN通讯功能和定时器T1中断设置等功能;定时器T1中断程序模块实现电机参数采样及发送,并能根据CAN总线接收的指令控制输出参数。

实验结果

上述检测系统安装在井壁取芯仪上得以成功实现运行。将安装有检测控制系统的井壁取芯仪整体放在恒温箱里面做加温运行带载实验,恒温箱145℃恒定不变,连续运行24h,每隔0.5h使电机带载运行10min,即电机憋压运行。同时改变电机的给定转速(从500r/m到3000r/m),观测测量的电机实际运行速度稳定,又根据电机的带载运行调整输入直流高温。检测控制系统经高温24h连续运行,电机在空载和带载时能够可靠运行,满足要求。(a)(b)(c)是实验时测得的CAN总线数据帧。(a)为CAN总线数据一帧的数据波形,由10个字节组成。为测控系统CAN总线数据帧发送接收,每隔120ms传送一帧数据。

篇2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

目前,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也逐渐地应用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高等院校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中。随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的规模不断发展和扩大,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出现了若干问题,例如网络安全管理和设备配置的协调问题、网络安全风险监控问题、网络安全预警响应问题,以及网络中大量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使用问题等等。

网络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最初是被作为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从信息安全管理的方向来看,网络安全管理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策略规划和流程、保护数据需要的密码加密、防火墙设置、授权访问、系统认证、数据传输安全和外界攻击保护等等。在实际应用中,网络安全管理并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系统,它涵盖了多种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策略管理、网络设备安全管理、网络安全风险监控等多个方面。

防火墙技术

互联网防火墙结合了硬件和软件技术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进行出入,是一个控制经过防火墙进行网络活动行为和数据信息交换的软件防护系统,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个网络系统不受到任何侵犯。

防火墙是根据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来控制进入和流出网络的数据信息,而且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外界攻击能力,所以可以作为企业不同网络之间,或者多个局域网之间进行数据信息交换的出入接口。防火墙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它不仅是一个限制器,更是一个分离器和分析器,能够有效控制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将防火墙技术引入到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之中是因为传统的子网系统并不十分安全,很容易将信息暴露给网络文件系统和网络信息服务等这类不安全的网络服务,更容易受到网络的攻击和窃听。目前,互联网中较为常用的协议就是TCP/IP协议,而TCP/IP的制定并没有考虑到安全因素,防火墙的设置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子网系统的安全问题。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一种增强系统安全的有效方法。其目的就是检测出系统中违背系统安全性规则或者威胁到系统安全的活动。通过对系统中用户行为或系统行为的可疑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判断行为的正常性,从而帮助系统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入侵检测可分为:异常检测、行为检测、分布式免疫检测等。

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1系统设计目标

该文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是需要克服原有网络安全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通用的、可扩展的、模块化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以多层网络架构的安全防护方式,将身份认证、入侵检测、访问控制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到网络系统之中,使得这些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能够相互弥补、彼此配合,在统一的控制策略下对网络系统进行检测和监控,从而形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从而有效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2系统原理框图

该文设计了一种通用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2.1系统总体架构

网络安全管理中心作为整个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在同一时间与多个网络安全终端连接,并通过其对多个网络设备进行管理,还能够提供处理网络安全事件、提供网络配置探测器、查询网络安全事件,以及在网络中发生响应命令等功能。

网络安全是以分布式的方式,布置在受保护和监控的企业网络中,网络安全是提供网络安全事件采集,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管理等服务的,并且与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相互连接。

网络设备管理包括了对企业整个网络系统中的各种网络基础设备、设施的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专业人员能够通过终端管理设备,对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2.2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组件功能

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中心核心功能组件:包括了网络安全事件采集组件、网络安全事件查询组件、网络探测器管理组件和网络管理策略生成组件。网络探测器管理组件是根据网络的安全状况实现对模块进行添加、删除的功能,它是到系统探测器模块数据库中进行选择,找出与功能相互匹配的模块,将它们添加到网络安全探测器上。网络安全事件采集组件是将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过滤的结构添加到数据库中。网络安全事件查询组件是为企业网络安全专业管理人员提供对网络安全数据库进行一系列操作的主要结构。而网络管理策略生产组件则是对输入的网络安全事件分析结果进行自动查询,并将管理策略发送给网络安全。

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中心数据库模块组件:包括了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库、网络探测器模块数据库,以及网络响应策略数据库。网络探测器模块数据库是由核心功能组件进行添加和删除的,它主要是对安装在网络探测器上的功能模块进行存储。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库是对输入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统计,主要用于对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存储。网络相应策略数据库是对输入网络安全事件的分析结果反馈相应的处理策略,并且对各种策略进行存储。

3系统架构特点

3.1统一管理,分布部署该文设计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是采用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对系统进行部署和管理,并且根据网络管理人员提出的需求,将网络安全分布地布置在整个网络系统之中,然后将选取出的网络功能模块和网络响应命令添加到网络安全上,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可以自动管理网络安全对各种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处理。

3.2模块化开发方式本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和网络安全采用的都是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如果需要在企业网络管理系统中增加新的网络设备或管理策略时,只需要对相应的新模块和响应策略进行开发实现,最后将其加载到网络安全中,而不必对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网络安全进行系统升级和更新。

3.3分布式多级应用对于机构比较复杂的网络系统,可使用多管理器连接,保证全局网络的安全。在这种应用中,上一级管理要对下一级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下一级的安全事件在所辖范围内进行及时全局预警处理,同时向上一级管理中心进行汇报。网络安全主管部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全局范围内的网络安全进行严密的监视和防范。

篇3

1.1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根据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的内容和特点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合理设计,使所创建的系统数据库成为存储信息与反映信息内在联系的结构化体系,从而有效、准确、及时地完成系统所需要的各项功能。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表设计和数据库安全设计。

1.1.2数据库表的设计

系统数据库表的设计主要包括项目信息表的设计、用户信息表的设计、监测点属性表的设计、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的设计和沉降位移监测成果表的设计。

1.1.3数据库安全设计

数据库的安全是指对数据库出现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包括以下几部分:1)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备份方式有两种:一是全库备份(将整个数据库全部信息进行备份);二是增量备份(对变化的数据进行实时备份)。数据库的恢复同样包含以上两种方式。在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2)数据库权限数据库权限管理按所属角色和角色权限进行管理,即将所有用户按使用数据的情况划分为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再赋予相应的权限。

1.2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和数据库设计将系统功能分为项目管理、监测点信息管理、监测成果管理及系统管理四大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都由具体的子模块来支持和实现。

1.2.1项目管理

1)可以通过在数据库表中输入或者程序中录入添加项目信息,可以预览所有项目信息并选择要打开的项目名称。2)可以对具体某一项目信息进行预览,包括项目名称、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概况、基坑与地铁位置关系等信息的查看、修改并进行保存。

1.2.2监测点信息管理

1)监测点属性预览。查看监测点的点名、测段、车道、具置、里程、材料等属性信息。

2)监测点查询。在程序界面选择监测点的属性数据类别和属性值条件,即可查询出满足用户要求的测点信息,还可以将查询结果导出到EXCEL中进行编辑打印。3)监测点管理。可以对查询到的监测点属性信息进行删除、修改;可以添加新的监测点并保存至数据库中,用户可以在系统程序界面的相应空格中填入数值并保存至系统数据库中,也可以将EXCEL格式或文本数据格式的数据自动导入系统数据库存并保存,在导入数据之前只需将所要添加的数据按照指定格式存储至EXCEL或记事本即可。监测点分布图在项目管理界面打开具体项目后会自动加载,管理者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监测点的分布状况。

1.2.3监测成果管理

监测成果的输入和管理方法与监测点的输入和管理方法相似。由于测量作业的规范性,系统不允许对监测成果进行修改;监测成果的输入可以通过手动输入和数据文件导入两种方法保存至系统数据库中,添加数据过程中,程序动态显示更新的数据和添加后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信息;通过选择测点的主要属性值,设置测期、两期变化量、累计变化量等监测成果条件来查询满足用户要求的测点成果,查询结果可导入EXCEL表进行保存、打印。监测成果分析:通过应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方式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同时,根据前期数据和相关辅助资料进行预报分析,其中,分析过程和方式采用表格和曲线图形方式进行。

1)监测点稳定性分析应用相关稳定性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方法、经验分析方法)并结合监测现场实际,对不同类型监测点稳定性进行分析评判。

2)图表分析通过不同的图表形式(以沉降监测为例,如沉降量曲线图、沉降速率曲线图、沉降速率对比曲线图等)进行分析,更加直观地了解地铁结构的变形情况和趋势。

3)监测数据预报分析根据稳定性分析及监测历期的成果,应用相应的预报方法(如经验方法、统计方法等),结合相关资料对变形趋势进行预报分析,为用户掌握结构变形的趋势提供参考。

1.2.4系统管理

1)系统用户管理

用户角色与管理权限设置,保证系统数据安全;用户登录系统的过程必须在系统日志中进行登记,包括用户名、登录时间、对系统的操作过程及在系统中滞留的时间等。系统管理员定期将系统用户使用情况向主管领导汇报。在征得主管领导同意后,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用户或提升、降低某些用户的使用级别,必要时可以禁止某些用户的使用权限。

2)系统日志管理

本系统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日志的检查和备份功能,使系统管理员通过对系统日志的查看,了解系统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处理系统存在的隐患,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3)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为了保证管理系统或计算机系统经灾难性毁坏后,能正常恢复运行,必须进行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系统采用自动备份与人工备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1.2.5退出若相关操作尚未完成或存在不确定因素,提示用户完成相关操作,避免操作失误。

2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此次研究开发工作是在充分了解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内容和过程的基础上完成的。在开发过程中,通过需求分析、系统建设目标,制定了系统开发计划、方案和技术路线,通过具体了解变形监测信息管理分析过程确定了系统开发平台与工具。系统以WindowsXP/7为操作平台,利用可视化编程语言编写客户端程序,利用客户端程序将数据导入到服务器的数据库存储,对服务器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库采用的是ACCESS2003数据库,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可伸缩性及可靠性。系统的开发采用VisualBasic6.0作为开发语言,应用ADO技术与数据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在数据库设计阶段,根据监测项目和数据管理及数据分析的需要详细设计了数据库表。同时在数据库安全方面也做了详细设计。在功能设计阶段,根据管理分析监测数据的流程划分了系统具体的功能结构,并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在设计数据管理模块过程中,应用ADO对象与SQL联合数据库编程技术,完成了VB对数据库的管理,实现了VB中对数据库的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安全,还增加了对数据库的恢复与备份,以防造成监测成果和项目信息的丢失。在设计数据分析模块过程中,图表分析采用MSchart控件生成监测成果曲线图(以沉降监测为例),包括沉降量曲线图、沉降速率曲线图、过程线图等,通过结合平差数据及相关曲线图的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铁隧道保护区的变形状况。

系统应用过程:按照系统数据库中数据表的字段格式建立正确的数据库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程项目信息、测点属性信息和监测成果信息。将整理后的信息数据分别录入数据库中;通过系统连接数据库,对项目信息、测点属性信息和监测成果信息进行管理,并对监测成果进行分析成图和监测预报分析,并分析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情况。该系统在南京某地铁保护区监测信息管理中得到了很好应用,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系统应用ADO技术将数据库与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使VisualBasic语言与ACCESS数据库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客户端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真正实现了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内外业一体化操作。2)数据管理方便,具有高效的数据库,统计、查询功能界面友好。3)数据分析模块采用曲线图更加直观地呈现出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的过程与趋势,并运用回归分析模型对变形进行预测。4)系统开发应用的成功为今后地铁隧道保护区安全监测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值得二次开发和完善。

3结束语

篇4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患病住院儿童血锌、铁、钙、铜、镁、铅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960例住院儿童指血锌、铁、钙、铜、镁、铅含量。结果:锌、铁、钙3种微量元素缺乏比较普遍,婴儿组缺铁和缺锌的比例最高,学龄组缺钙的比例最高,铅中毒的发生率较低。结论:患病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紊乱比较普遍,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平衡膳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检测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对及时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象与方法

随机调查2005年12月1日~2006年4月30日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儿内科病房住院儿童960例,年龄1个月~14岁;男576例,女384例。按年龄分为4组,1个月~1周岁为婴儿组,1~3周岁为幼儿组,3~7周岁为学龄前组,7~14周岁为学龄组。

标本采集:用40μl吸管吸取手指血40μl,放入装有1ml全血稀释剂的聚乙烯塑料管中,置于0~4℃冰箱内待测。

测定方法:采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生产的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锌、铁、钙、镁、铜的含量;BH-2100原子吸收光谱仪,钨舟(电热)原子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的含量。参考值范围(儿童与成人相同):钙为1.55~2.10mmol/L,铜为11.8~39.6μmol/L,镁为1.12~2.06mmol/L,锌为76.5~170.0μmol/L,铁为7.52~11.8mmol/L,铅为0~100μg/L。

结果

男女儿童之间各微量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微量元素缺铁和缺锌的发病率婴儿组最高,其次依次为幼儿组、学龄组、学龄前组;缺钙的发病率学龄组最高,其次依次为学龄前组、幼儿组、婴儿组;铅中毒的发病率幼儿组较高,其次依次为学龄组、学龄前组、婴儿组。

讨论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膳食结构不合理、进餐氛围差、家长溺爱及挑食和偏食,均可导致微量元素缺乏[1]。

有研究资料表明[2],机体内微量元素铁、钙、锌缺乏均可减弱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较高,因此对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住院儿童微量元素锌、铁、钙缺乏检出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门诊健康查体及入托查体儿童[3],原因在于所查儿童大部分为体弱多病者,有的曾多次住院,提示微量元素的紊乱与儿童的免疫功能、抗病能力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本资料还显示,住院儿童锌、铁、钙3种微量元素缺乏比较普遍。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婴儿期喂养不足和食物过分单一化,大部分家长以蛋类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辅食,而锌和铁以动物内脏和肉类食品含量最高,随着牙齿的健全,食物的多样化,幼儿组、学龄组、学龄前组缺锌、缺铁率明显减少。缺钙的发病率学龄组最高,依次为学龄前组、幼儿组、婴儿组。其原因主要为:由于婴儿期生长发育比较快,钙量的不足可引起盗汗、夜啼、抽搐等症状,且此期去医院看医生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家长会注意钙及维生素D的补充。然而到了学龄期家长往往不注意补充钙剂,加上上学后户外活动少,体内的钙不能满足身体快速生长的需要,导致学龄期缺钙最为普遍,严重者可出现迟发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

儿童咬玩具、吮手指等不良习惯,以及饮食中进食含铅高的食物如皮蛋、罐头食品和膨化食品,本次调查幼儿组高铅比例最高,即与此有关。此年龄阶段儿童消化道排铅功能较差,另外,机体在缺锌缺钙的情况下,对铅的吸收明显增加,因此此年龄阶段儿童为我市的防铅重点对象。近年来儿童血铅整体水平较以前文献报道有明显升高,本次调查住院儿童铅中毒发病率(12.4%)明显低于全国儿童的平均值(29.91%)[4],控制较理想。而这些儿童全部为本市儿童,说明我市环境良好,环境中的有害元素铅未对儿童造成损害。综上所述,微量元素锌、铁、钙的缺乏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时期应注意不同营养素的添加。

在饮食上提倡科学、合理的喂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全面均衡营养。

参考文献

1曾淑萍,杨斌让,梁晓红.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4):272-273

2杨克敌,主编.微量元素与健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1-42

篇5

1.1在线监测系统与电站锅炉工作的结合

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在电站锅炉工作中的应用,首要的关键步骤是实现在线监测系统与电站锅炉工作的结合。只有顺利地将在线监测系统与电站锅炉的工作实现良好的结合,才能为后期的监测工作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前期的监测系统与电站锅炉工作的结合程度还关系到后期的电站锅炉的整体工作进度。要实现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化,必须要通过在线监测系统的控制与操作,因此,在线监测系统技术与电站锅炉的前期结合程度也关系到后期电力生产节能化的实现。

1.2在线监测系统对锅炉工作步骤的监督

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在电站锅炉工作中的应用,第二个关键的工作是通过在线监测系统来对锅炉工作的全程步骤进行监控,电力生产企业的工作能否实现节能化,关键在于工作的过程中能否节约资源。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对其能源转换过程的监控,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工作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减少电站锅炉工作中的能源消耗,从而实现发电企业的节能化生产。

1.3监测系统对锅炉工作步骤进行调整

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在电站锅炉工作中的应用,接下来的关键工作是利用监测系统对锅炉能源转化过程实行调整控制,在线监测系统能够通过电子监控、工作数据等信息来判断锅炉工作中的能源利用率。一旦电站锅炉在能源转换的过程中能源浪费率过高,在线监控系统就能及时发现这种现象,并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等电子化设备来对其进行调整。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对锅炉的工作效率、煤炭燃烧率等进行调整控制,进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4最终实现电站锅炉节能的目的

在线监测系统正是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配合才能实现对电站锅炉工作的控制,才能实现电力生产的高效化、节能化。在线监测系统是如今电力生产行业中的一项新型应用技术,其对于电站锅炉的应用工作,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是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的。

2监测系统节能工作中的不足

2.1监测系统与锅炉工作的结合度不高

如今的电力生产行业中,在线监测系统与电站锅炉工作的结合程度还不够高。在线监测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子技术,其整体性水平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缺乏完善性,因而也就导致监测系统在电站锅炉工作中的应用也并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技术水平。当下电力生产中,监测系统与电站锅炉的配合程度还缺乏完善,有待于提高,也就影响了电力生产节能化目的的实现。

2.2监测系统工作中存在漏洞

当下电力生产行业中,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技术漏洞,因为监测系统的初级发展性,其监测技术并没有达到一个十分高的水平,并且在对电站锅炉工作的监测过程中还经常出现错误的控制。因而也就无法充分实现电站锅炉节能化的目的。

2.3监测系统的节能化程度有待提高

在线监测系统在电站锅炉工作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个不足之处是其节能化水平有待于提高。目前在线监测系统在电站锅炉工作中的利用水平有限,也就无法实现其节能水平的高效化。

3监测系统节能技术的改进措施

3.1提高监测系统的节能技术设计

针对在线监测系统中存在的缺陷,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才能实现其更好发展。在线监测系统的利用目的是实现电站锅炉工作的节能化,这就要求要提高在线监测系统的节能化水平。改进监测系统的节能化设计,在线监测系统的工作水平得以提高,才能更好地促进电站锅炉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电力生产的节能化。

3.2改进电站锅炉的工作技术

改善在线监测系统工作水平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提高电站锅炉的工作技术,在线监监测系统的应用是与电站锅炉相配合的,想要实现电力生产的节能化。同时也要改进电站锅炉的工作效率,只有实现电站锅炉与监测系统的同步改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电力生产的节能化。

3.3加快检测系统的技术更新周期

提高在线监测系统与电站锅炉工作效率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加快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更新周期。在线监测系统作为一项信息技术,其在实际应用中是要不断进行技术更新的。想要提高在线监测系统的节能化,可以通过加快技术更新周期来实现。加快监测系统的技术更新周期,能够更好地提高其在电站锅炉工作应用中的节能化效率。

4总结

篇6

在评测标准上,本院《放射产品使用规则》规定放射防护产品应采取目检、触检以及X透视检测三个步骤进行检测。首先,观察放射防护产品是否存在表面污迹或破损,是否完好。如果有破损,及时登记并反馈所属科室或厂家进行处理。其次,通过触摸来检测其是否有缠结或松软,并进行拉力测试,以检测其韧性是否达标。最后,通过管电压为85kV的数字胃肠机快速透视放射防护产品,观察内部的铅层是否出现裂缝或缠结。裂缝根据长度和宽度分为小裂缝、中裂缝和大裂缝三个等级:宽度小于1mm且长度小于20mm的裂缝为小裂缝;宽度大于1mm且小于3mm,长度小于50mm的裂缝为中裂缝;宽度大于3mm或长度大于50mm的裂缝为大裂缝。图1显示铅衣在双肩部产生了大面积的破损,铅层产生了断裂和缺失,在破损缺失部分该铅衣已经无法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且由于材质的问题无法进行补救,此类放射防护产品为严重破损,应该进行报废处理。

的深黑色贯穿线为产品缠结,铅衣缠结并不会造成防护作用的下降,但缠结的存在导致缠结部分的承受力增加,导致铅层产生裂缝的几率大大增加,因而缠结也是放射防护产品检测中的重要检测项,主要是靠触摸是否有硬结以及通过X射线透视检测是否有铅层缠结来评定。在最终结果的评定上,应通过裂缝大小、裂缝位置以及是否有污渍、破损以及缠结进行综合评定,再根据评定结果对放射防护产品进行下述处理:如果出现小裂缝,且位置处于尼龙搭扣重叠区或者非辐射直接照射区域(例如腋下等),则可认为产品防护能力基本完好,可以继续使用,但需要对出现小裂缝的放射防护产品进行备案,记录折损位置并通知所属科室。如果出现中裂缝或者在辐射直接照射区域出现小裂缝,则需要与生产厂家联络对受损铅衣进行修补,对修补后的放射防护产品进行记录、备案,再次检测通过后方能使用。如果产品出现大裂缝或者大规模破损并且难以修补,则判定该产品已经丧失了防护能力,检测评定结果为不合格,该放射防护产品不得继续使用。

2结果

我部门于2014年7月对全院222件放射防护产品进行了检测,其中涉及到骨密度室、内镜中心、麻醉手术部、PET中心、ECT室、放射科、心血管介入中心以及放射介入中心8个科室,其中包括铅衣59件,铅上衣41件,铅围裙51件,铅围脖69件,铅眼镜2件。在所检测的222件防护产品中,其中有189件合格产品,占总比例的85.1%,有11件不合格产品,占总比例的5%,有22件待处理的产品,占总比例的9.9%,这些待处理的产品中,大多数有微小的破损,需要厂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来确定其是否能继续使用、是否需要进行修补后使用等。

(1)产品类型与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每种铅系列防护产品进行了分析,根据总体的统计结果来判断得到的折损率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在铅系列产品中折损更容易产生在哪种产品上,并初步分析其产生原因,分析的统计学结果如下:铅眼镜的合格率达到100%,铅围脖的合格率为95.7%,铅上衣的合格率为85.4%,均高于总体检测合格率,而铅围裙和铅衣的合格率分别只有76.5%和79.7%。放射防护产品的透视检查发现铅层裂缝的位置多出现在尼龙搭扣的缝合处、肩膀处以及下装部分的裙摆处,这些部位的共同的特点是在穿戴时都会经常受力或者发生折叠。可以初步推断,铅系列防护产品折损率的高低与该产品是否经常受力和弯曲折叠有关。

(2)产品所属科室与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了观察不同科室放射防护产品保存与使用的情况,我们对数据中的科室与合格率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放射介入中心的合格率仅为57.1%,放射科与ECT室的合格率分别为72.2%和75%,均低于总体检测合格率。骨密度室、麻醉手术部、心血管介入中心等科室产品合格率较高。结合各个使用科室的实际情况,分析放射防护产品折损的原因如下:首先,在客观条件上,各个科室所用的放射防护产品的使用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检测合格率。如ECT室、放射介入中心的铅衣已经使用了两年以上,而心血管介入中心的部分防护产品为今年购入的产品,因而产品使用的时间会影响检测合格率。其次,放射防护产品的使用频率是影响铅系列产品折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麻醉手术部、心血管介入中心、放射介入中心以及放射科的放射防护产品使用率较高,尤其是涉及放射防护产品进行手术的部门,在术中的行动往往导致放射防护产品反复弯曲折叠,而弯曲折叠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而相比其他部门的放射防护产品有较高的折损率。最后,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及陪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低、不了解放射防护产品的正确使用与存放方法也是影响防护产品检测合格率的原因之一。

(3)缠结、外观破损和污渍与产品类型之间的关系。缠结、破损和污渍也是产品是否完好的评定因素,这三种因素的存在会对铅系列产品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统计结果中,缠结、破损和污渍与产品是否合格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外观破损虽然不会直接的导致铅系列产品屏蔽能力的下降,但是会使裂缝、断裂等因素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缠结区域的屏蔽能力要强于周边,但缠结会导致该区域裂缝产生的几率大大增加,从而会间接影响铅系列产品的使用寿命。另外,检测过程中发现9.5%的放射防护产品表面存在污渍,这些血渍或汗渍不能随意用酒精清洗消毒,清洁起来比较不方便,但定期的清理消毒是必要的。

3讨论

放射防护产品作为需要在X射线、γ射线下工作的医护人员的一道重要防线,其完好程度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本次放射防护产品检测中,我们使用数字胃肠机对每件防护产品进行了细致的透视检查,检测的总体合格率为85.1%,总体来说,各个科室中正在使用的铅上衣、铅围裙、铅围脖、铅眼镜、连体铅衣基本符合防护要求。有瑕疵的防护产品裂缝位置大多处于衣料缝合处及缠结处:衣料缝合处的裂缝沿着衣料缝合时产生的孔洞延伸,一般为单一裂缝,且大多位于尼龙卡扣附近;缠结处的裂缝与缠结呈垂直分布,一般位于缠结中央。位于尼龙卡扣附近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在防护产品的穿戴、脱下时使用者对尼龙卡扣用力拉扯造成;位于缠结处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缠结产生后受到剪切力超出铅层的可承受应力造成。部分医护人员和病患陪护在使用放射防护产品时,没有做到使用完铅衣、铅上衣、铅围裙后悬挂保存的习惯,导致部分产品由于折叠产生缠结或裂缝。由上可见,放射防护产品的折损与生产厂家、临床使用部门和临床医学工程部都有关系,为了降低放射防护产品的折损率、增加放射防护产品的使用寿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生产厂家,建议对产品的缝合进行优化处理。数据分析表明,放射防护产品的折损主要出现在产品的缝合处,如铅衣上尼龙搭扣的缝合处,铅衣边沿的缝边。这些位置的针孔导致承力上限降低,使铅层容易发生断裂,产生裂缝。厂家在设计放射防护产品的时候应该对连接处、边沿等部位进行额外的加工处理,或者多采用一体化的产品设计,使用更细、更坚韧的缝合线来进行衣料之间的缝合。除此之外,在材料上也可选择韧性更加强的复合型铅材料作为屏蔽材料,从而降低产生缠结、裂缝的几率。

(2)对于临床使用科室,建议明确建立一套完整的放射防护产品存放规则。放射防护产品不同于普通衣物,不可折叠存放,不可随意清洗。现在很多科室对于放射防护产品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存放习惯,使得产品使用寿命降低,折损几率增加。

(3)对于临床医学工程部,建议对所有放射防护产品进行详细的编码备案,并且对备案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建议系统地对全院放射防护产品进行编号整理,是因为现阶段防护产品的编号仅由科室和序号组成,或者仅用使用者名称命名,没有一个全院统一的编码方式,不利于监管部门的统计分析。我们提议放射防护产品编号可由年份(2位)+科室(2位)+科室内编号(4位)+产品类型(2位)等十位罗马数字组成。建议对备案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是因为现在的检测记录,仅仅是将产品是否合格进行电子化处理,什么地方有问题,出现什么问题,只是进行了纸质备案,这样一是增加了记录时的工作量,二是在修改、查阅的时候增加了工作难度。通过对放射防护产品编码,并结合条形码扫描技术,可以使信息录入电子化,简化繁杂的记录过程,方便管理部门进行统计管理,也利于放射防护产品数据库的建设。

4结语

篇7

论文关键词:PH检测及控制系统的发展

 

PH工业在线检测及控制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如食品、制药、化工、表面处理、水处理行业等,由于系统的检测实时性、网络稳定性及其操控性能都非常优良,所以已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采用。萃取生产现场的PH检测及控制有许多实际操作上的难点,诸如现场采集点比较多,操作及检测不方便造成检测失准及寿命缩短等等。

选择合适的电极,是整个系统中较为关键的因素,因为一般的PH电极的探头都是一种玻璃类膜状物质制成的,里面注入有参比溶液,工作时参比液从玻璃膜中渗出,有机酯类会堵塞探头造成电极的损坏。

特征

萃取工艺目前PH检测探现场采集点比较多,PH检测不准,操作复杂科技论文格式,其运行不稳定。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将PH自动控制系统不断的改进为: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检测质量高,控制反应快的一套系统。这里将我个人的一些方案和体会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请大家多多指教。

方案

笔者通过不断的摸索发现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可以得以很大的改进:

萃取工艺现场在线PH检测及控制系统,萃取工艺现场在线PH检测及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PH检测器,以及与PH检测器连接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机、以及与主机连接有至少一个PH控制器。PH检测器用以检测待测物的PH离子浓度,测量变送器将信号转化、传递回控制系统。PH控制器控制模拟量输出,以此输出模拟量控制PH值调节。

所述的PH检测器包括测量变送器,且测量变送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测量变送器连接有PH测量探头,测量变送器通过测量电缆与PH测量探头连接,PH测量探头设置有PH电极。所述的PH电极为E+H电极。

所述的主机为PC机或者PLC控制器。

所述PC主机,PC主机连接有RS232主线, RS232主线连接有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连接到RS485主线。

PLC控制器直接与RS485主线连接。

所述的PH控制器主要包含模拟量控制模块,模拟量控制模块主要由CPU、以及模拟量输出单元、以及扩展I/O单元组成。模拟量输出单元包括连接单元、设置输出量程、模拟量输出接线、以及梯形编程架构的CPU。模拟量控制模块通过RS485主线连接与主机连接。

模拟量控制模块连接有电控球阀。

所述的电控球阀并联有手动球阀,且所述的电控球阀与反应釜连接。

测量原理:PH值测量的PH值,用于度量单位的酸度或碱度的液体介质,玻璃PH电极提供具有电化学的潜力,这种潜力取决于介质的PH值论文格式。而这种潜力将生成的H 正离子通过外层膜的离子选择性渗透。在一点形成一个具有潜力的电化学边界层。以一个集成的Ag或AgCl参考系统作为参比电极。PH检测器将相应的PH值转换为能斯特方程测量的电压。

将PH测量探头探伸到反应釜中,PH电极将选择性的渗透外层膜的离子,从而形成电化学边界层,采用集成的Ag或AgCl参考系统作为参比电极。PH检测器应用能斯特方程测量出电压科技论文格式,从而将电压转换为电压数字信号。该电压数字信号将被传输到控制系统进行处理与应用。

模拟量控制模块内置有根据能斯特方程编写的编码程序、以及模拟量输出单元。编码程序将存放于梯形编程架构CPU中,模拟量输出单元将输入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模拟信号的输出范围如下所述,其中横轴为十六进制数;纵轴为模拟量。

如图5所示,模拟量为:–10 到10 V 。

十六进制数F448到0BB8对应–10到10 V的电压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11到11V。使用补码来指示负电压。

如图6所示,模拟量为:0 到 10 V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0到10 V的电压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0.5到10.5V。使用补码来指示负电压。

如图7所示,模拟量为:1到 5 V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1到5 V的电压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0.8到5.2V。

如图8所示,模拟量为:0 到20 mA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0到20mA的电流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0到21mA。

如图9所示,模拟量为:4到20 mA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4到20mA的电流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3.2到20.8mA。

控制系统将根据电压数字信号做出对应的模拟量控制信号。模拟量控制信号通过模拟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输出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为预先设置好的配置参数,该输出信号被传递到电控球阀,如果某站PH值偏离了设定点,则通过控制加药的流量来调整PH值。流量通过控制加药管路中电控球阀的开闭程度来进行控制,可以使球阀开闭在任意位置。通过模拟量控制模块来控制待测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调整溶液的PH值。一般采用DA041作为模拟量控制模块。

基于现场采集点多而分散的情况,系统采用分站采集,集中检测与控制的方法,以利于现场管理与系统维护。

采集点向用户提供工业控制中通用的RS485通讯接口。通讯协议采用MODBUS标准通讯协议,每个采集点的PH控制器可以作为从机与具有相同通讯接口并采用相同通讯协议的上位机,如PLC控制器、PC机通讯,实现对现场PH值的集中监控,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RS485主线连接数台PH控制器作为从机。以实现PH控制器的多机联动。通过该通讯口可以连接远程控制键盘。可实现用户对PH控制器的远程操作。

改进后系统的MODBUS通讯协议支持两种传送方式:RTU方式和ASCII方式,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讯。

笔者发现如果做如上改进以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科技论文格式,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检测质量高,控制反应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PH检测多级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PH检测单级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PH检测器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PH检测器;2、反应釜;3、有机相;4、水相;5、搅拌器;6、电控球阀;7、手动球阀;8、水相出路;9、有机相进路10测量变送器;11、测量电缆;12、PH电极;13、PH测量探头;14、药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3、4所示,萃取工艺现场在线PH检测及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PH检测器1,以及与PH检测器1连接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机、以及与主机的至少一个PH控制器。

所述的PH检测器1包括测量变送器10,且测量变送器10与控制系统连接。

测量变送器10通过测量电缆11与PH测量探头13连接,PH测量探头13设置有PH电极12论文格式。

PH电极12为E+H电极。

如图1所示,当主机为PC机时,PC机连接的RS232主线, RS232主线连接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 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连接RS485主线。

PH控制器与连接RS485主线。

主机PC机与RS232主线连接后,信号通过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联通到RS485主线,其做出的应答反应传递到PH控制器。PH控制器内包含模拟量控制模块,模拟量控制模块内置有相应的根据能斯特方程写的编码程序,其通讯方式为:RTU方式和ASCII方式,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讯。

当主机为PLC控制器时,主机直接连接到RS485主线进行通信,以实现控制器的多机联动。

如图2所示,PH检测多级连接,反应釜2中的有机相3与前一反应釜2中的有机相3联通,反应釜2中的水相4与前一反应釜2中的水相4联通。

PH检测器1的PH测量探头13置于反应釜2中,PH测量探头13检测反应釜2中的离子粒度,将PH检测信号通过测量电缆11以及测量变送器10发回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PH检测信号做出相应的应答控制信号。应答控制信号通过线路传输到PH控制器科技论文格式,PH控制器的模拟量控制模块根据编码程序做出应答反应。应答反应信号被传递到与模拟量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控球阀6,电控球阀6的开闭程度来进行控制待测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调整溶液的PH值。当电控球阀6不启用时,可以启用手动球阀7。测溶液的入料溶液入口可为图2中所示的有机相进路9,反应釜2中内置有有机相3和水相4以及搅拌器5,水相4联通水相4出路8。

如图3所示,PH检测单级连接,反应釜2单独设置,之间不联通。PH检测器1的PH测量探头13置于反应釜2中,PH测量探头13检测反应釜2中的离子粒度,将PH检测信号通过测量电缆11以及测量变送器10发回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PH检测信号做出相应的应答控制信号。应答控制信号通过线路传输到PH控制器,PH控制器的模拟量控制模块根据编码程序做出应答反应。应答反应信号被传递到与模拟量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控球阀6,电控球阀6的开闭程度来进行控制待测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调整溶液的PH值。当电控球阀6不启用时,可以启用手动球阀7。测溶液的入料溶液可为药剂14。

篇8

关键词: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预防控制

引 言

建筑工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合同:总包合同、分包合同、材料供应合同等。通过合同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工程的质量、工期目标要求,工程款的支付,争议解决措施等等。但是在工程建设实际当中,经常由于合同管理的不善,导致经常出现问题,引起各种纠纷,为各参见单位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本文重点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1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阴阳合同的存在

建筑工程在签订合同后以及开工之前,需要依据合同额缴纳各种税费、手续费及保险费等。很多企业为了减少这部分费用,经建设与施工单位协商后,决定采取阴阳合同的形式:即以格式文本合同签订作为建设管理部门备案的合同,而另一方面私下签订一份实际操作的合同,并且这两份合同的工程款价格、付款方式或其他内容等都有较大的差别。

在这种阴阳合同的模式下,很多工程中实际发生的内容,到底以何为解决依据,经常容易出现歧义,并且导致各种纠纷的产生。特别是工程款的支付方式这块,经常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较大的困扰。

同时也给建设管理部门和审理部门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麻烦。建设单位管理部门对于纠纷处理的依据是双方的合同,法律上承认有效的合同,是双方送到建设管理部门备案的格式文本合同,这与实际中的执行合同有较大的差别,导致判决依据出现偏差,无法达到真正的效果。

1.2 合同中条款不明或缺项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中涉及到的条款非常多,很多部分需要合同双方进行协商后确定。特别是对于承包范围这块内容,经常出现不够明晰或者是缺项的状况。如土建施工的抹灰工程内,只写了一个含抹灰工程,但是工程实际中,有些位置是不需要抹灰的,这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引起施工单位的误解,或者是有些该抹的位置没有抹,引起双方的争议。特别是不同工种之间的交接面划分一定要在合同中给予足够的明确,否则容易导致后期双方重合或者都无人施工的现象。

1.3 文字不严谨引起歧义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很多实际中由于合同谈判人员或者是编写人员的疏忽,导致部分文字不严谨,而引起歧义。如对于风险承担的材料价格变化调整中,很多项目都会写以工程完工时的前才个月材料信息价的平均值来作为调整,但是实际中材料使用的时间并非是工完工的实际,并且这个时间差中可能价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引起了双方价格调差的不同理解甚至引起纠纷。

1.4 部分条款违反法律,形成无效合同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签订应该建立在平等、公平、自愿的原则下。但是建筑工程市场上,建设方与施工方名义上是合作关系,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平等的地方。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获得中标的机会,往往会低价中标,而且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占有更多的主动权。合同条款自然会偏向与建设方,即使施工单位明知才条款对自身不利,但仍然不得不签订合同。

基于这种情况,从法律意义上讲,这种合同已经违反了合同签订的基本原则,因此可以判定为无效合同,对后期建设也就不具备实际法律效应和约束力。

1.5 示范合同文本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建筑工程技术日新月异,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各方的扮演角色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各种施工技术、材料工艺、工程管理、款项支付等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调整着。而建筑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是依据市场整体情况而制定的通用版本,并且在一定时间段内没有进行任何的更新。因此在某些施工项目中,这些示范合同文本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双方约定内容的具体体现,导致出现合同签订不全,约束不明,也同样会造成纠纷的产生。

1.6 合同争议的解决和处理不够细致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很大一部分作用就是调节工程建设中各种纠纷的处理方式。但是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很多都没有把这部分当做重点来约束,只是简单的以双方协商或第三方调节的形式一笔带过。

这就导致了在工期后期真正出现纠纷的时候,特别是工程款的支付出现拖延、外界环境影响工程进行需要进行索赔,出现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等情况的时候,如何处理这些纠纷,就变成了非常麻烦的事情。处理的依据不全、协商的范围不全、调节人员的选择不确定,走法律途径的程序也没有明确,所以导致纠纷的解决一度陷入僵局。

1.7 合同签订后没有进行及时的解读和交底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有经营管理部或合同预算部来洽谈合同和负责合同的签订,但是工程的具体实施是工程管理部门。很多企业在在合同签订后,就马上交给工程部去进行具体的实施。而工程管理部门由于工期紧、工程事物繁忙,也很少有时间去专门研究合同。导致工程管理人员不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对工程承包范围、变更签证的管理程序、工程款的支付条件、纠纷处理等重要款项没有深入的研究,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

并且双方对合同条款没有深入解读的情况下,就不会知道本工程合同的具体风险在哪里,就不会去有针对性在工程建设中注意这些问题,而造成风险的产生和各种预想不到的纠纷产生。

2 完善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双方合同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也是完善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前提。要明确,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文本,而是能指导双方具体开展工作和解决纠纷的主要措施,在签订合同阶段和合同执行阶段,双方均应该加强合同管理意识,确保合同尽量完善、准确、全面的签订。

2.2 加强招投标管理与合同签订的关系

建筑工程合同签订,是以招标投标为前提的。合同签订的内容应该参照招标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的内容,规范合理的签订。做好招投标工作,建设方可以选择到合适的有能力的施工企业,施工企业也可以放心的施工有资质的建设单位工程,这对双方都有利益上的保障。

2.3 尽量使用最新的建设部门颁发的示范合同文本

建设部门颁发的示范合同文本具有比较全面的内容,并且是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编制的,并具备法律权威性。因此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双方应尽量采用最新的示范合同文本,以保证各方利益均能得到保证。

2.4 加强合同内容的分析和交底工作

建筑工程合同中的内容关系到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价款、索赔、签证、目标等各项要求和具体规定。根据合同签订的内容,双方均应该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和风险因素,并找出合同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并及时与工程部门人员进行沟通。让现场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各风险点和重点控制因素,这样才能保证双方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证。

2.5 加大合同管理力度

合同的谈判到签订已经后期的跟踪管理,需要有专业人员来执行。所以要做好合同管理,首要要求具备过硬的技术素质和敬业的责任态度,控制好合同从签订到后期管理的每一个过程。特备是对于合同的变更,补充等内容,必须要谨慎对待,并及时传达到工程现场的每一位管理人员,做到信息的及时流畅传递,随时了解合同内容的变化。

3 结 语

建筑工程合同是规范工程建设程序、明确双方权责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种纠纷事故的基本依据。要做好合同管理,就必须从合同签订、合同分析、合同交底到后期合同变更的跟踪等各个环节入手,才能有效发挥合同的作用,保证合同双方的利益及工程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提要:本文在分析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现行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的局限性,并提出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建议。

一、我国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的内容及局限性

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及我国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内审也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2005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并要求于2005年5月1日起实施,该具体准则的出台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内部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价提供了规范指导。

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第2条对风险管理做了如下定义: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第6条则描述了风险管理包括的主要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在该准则的第4条中,还特别强调: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

可以看出,该准则所称的“风险管理”是从狭义上理解的风险管理,即风险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而广义的风险管理不仅包括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还包括其他起辅助作用的要素: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以及监督。按目前狭义前提下制定的准则去执行,风险管理审计就会忽略这些起辅助作用的要素,以至于发现不了组织风险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中航油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曾聘请国际著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其编制《风险管理手册》,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软件监测系统,实施交易员、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部、总裁、董事会层层上报,交叉控制,按照《风险管理手册》的规定,任何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将自动平仓。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共有10位交易员,损失的最大限额应是500万美元(10×50万=500万)。但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衍生品交易最终亏损额高达5.5亿美元,以至申请破产保护。中航油事件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市场云谲波诡,而在于该公司从表面上看似乎已实施了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但缺少对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辅助要素的合理关注,最终导致企业整体风险管理失败。这一案例也再次说明:风险管理不仅仅只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更包括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依赖于各要素的通力协作,对风险管理不应停留于狭义上的理解;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应指导内部审计人员从广义上理解风险管理的涵义,全盘考虑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及其运作方式,及时有效地发现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短板。

二、重新认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对风险管理审计的认识依赖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时所采取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或风险模型(用来反映风险管理过程和内容的程序图)。截至目前,已经有如下风险管理模型:1995年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委员会的AS/NZE4360;1998年的加拿大标准委员会模型;1997年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下称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目标—风险—控制”模型;2004年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模型。风险管理审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根源就在于准则中的“风险管理”概念采纳了COSO委员会1997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的观点。然而,理论界和实务界还是认为该内部控制框架有些局限性,如对风险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COSO委员会2004年的ERM框架就是在1997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相关要求扩展得到的。相比内部控制框架,ERM框架在多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增加了新的要素或赋予原有要素新的含义,对内部控制框架下的风险管理要素进行细化,按风险管理的流程划分为: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四个要素。同时,在环境要素中增加了“风险管理哲学”以及风险“偏好”。对比二者的构成要素,可以发现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四个要素实质上就是风险管理的流程,也可以理解为狭义上的风险管理。这样看来,内部控制框架与风险管理框架中的要素完全一致。但是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更依赖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排列方式。在内部控制三个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战略目标,并扩大了报告目标的范围,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发展为“报告的可靠性”。

2、企业风险管理更加强调管理风险。ERM框架强调在“组合”的基础上考虑风险,考虑风险的集合和风险的交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企业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在强调风险管理的环境下,ERM框架显然不同于内部控制框架。

总之,ERM框架扩展并详细地阐述了与企业风险管理相关的那些内部控制要素。从企业风险管理要求和实施来看,内部控制是ERM的主要构成部分,但绝对不能等于ERM范畴,ERM的理论和实务都要比内部控制宽泛得多,ERM更适合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不能说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的一部分。

三、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审计准则中的风险管理概念的理解就必须建立在广义的基础之上,即采纳COSO委员会(2004)ERM框架中的广义风险管理概念。鉴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行的准则体系下可以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与风险管理审计准则之间的关系,以使风险管理审计准则能得以更有效的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