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治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16:1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治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商治理论文

篇1

1.1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现行的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有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专业理论知识与现有社会资源严重脱节,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没有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体现社会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

1.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现行高职工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力量薄弱。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招聘教师时看中的是学历和职称,对他们而言,实践教学全凭自己的书本学习和想象。不能更好地根据企业中真实的岗位的要求来设计实践活动,也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1.3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不足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岗位多且要求多种多样,学校要建设模拟实训室本身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很多高职工商专业的校内模拟实验室常采用的“空对空”的讲座“,挂实训之名,行讲课之实”,使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空。

2、构建“任务驱动”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任务驱动”下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制定实践实训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其主要的内容如下:一是专业认知模块:大一新生入学,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认知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业要求、能力要求、就业岗位、就业形势以及本专业和个人的发展趋势。二是企业认知模块:大一的上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企业规模、效益,运行机制,感受企业的文化,熟悉企业中的岗位的职责和岗位要求,了解各岗位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方向。三是专业实习模块:大一的下学期针对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跟岗见习,了解企业中的岗位职责,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岗位的工作规范,掌握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体验工作的乐趣。四是综合实习模块:大二开始进行各种综合实习,如进行创业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ERP大赛,进行商务谈判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掌握管理技能。五是毕业实习模块,在大三的最后学期,进行创业设计,通过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创办一个企业,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的营销技巧去运作自己的企业,如何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总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上述的五大模块为主线,构建每个学期都有实践环节,形成了“专业认知、企业认知、专业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逐步提高的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体系。

2.2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提高高职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采用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形式:一是采用多样化的校内实训形式校内实训是一种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的要求,设置情景而进行的模拟化的实践活动。如ERP实验室、商务谈判等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掌握各个角色工作规范、工作职责,掌握企业岗位必需的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校外实训形式校外实训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融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活动。如到企业进行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岗位体验,感知企业文化,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每种实训形式都需要写出详细的实施脚本,反复排练、演习,采用角色扮演、方案设计、跟岗定岗等多种形式,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人才与社会的接轨。

2.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

为了保证高职工商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双师型”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除了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具有理论课教学能力,又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要求教师每学期到企业进行不少于一个月顶岗实践锻炼。通过定岗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工作。三是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到企业任职,全面深入企业管理、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四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工作,从研究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地调研,进行企业策划,开展产品分析等,提高教师服务社会产业能力。

2.4完善实践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更好地保证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完成,必须加大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建立“共栖型”的实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如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与威海家家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成立威海家家悦工商管理学院,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学习基地,学生进行轮流实践学习,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完成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结语

篇2

我国当前企业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体现了公司各利益相关主体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责、权、利的有效配置,这种机制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其运作效率如何,即公司能否有效化解分歧、凝聚力量,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有效协调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害关系。

二、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从我国提出现代企业制度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就灵”的倾向,各个企业争相改制、争相上市,同时模仿国外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起了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我国低层次的简单“复制”国外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给这些企业的公司治理带来预期中的深层次变化:1.在公有股所有者缺位背景下的股权多元化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比比皆是。2.上市公司虽然都已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这些机构在公司治理中却难有精彩表演。3.不发达的股票市场并未对上市公司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约束,中小股东往往变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攫取私利的“牺牲品”。4.尽管独立董事制度被各界炒得火热,但这些独立董事却往往是只拿钱不管事。

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制度构造上的缺陷问题,也有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还包括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公司治理文化建设落后,不注重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计划经济时代,都是由管理层传达上面的计划,企业员工只是按计划生产,因此,企业管理者及员工没有公司治理的概念。

(二)公司权力机构的设置不合理,缺乏对公司“内部人”的有效制衡与监督机制。从权力机构设置来看,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立董事会与监事会,在形式上属于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事会构成的双层委员会制度。但是,由于董事会和监事会都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相互之间不具备直接任免、控制的权力,尤其是监事会在法律上只被赋予了有限的监督权力,没有罢免董事的权力,缺乏足够的制约董事行为的手段。

(三)董事会结构失衡,“内部人”和大股东的代表控制了董事会,董事会难以承担受托责任。一方面,董事会中形成了由代表国家股或政府控制的法人股的“关键人”控制的局面,而国家对管理者的监督还不完善;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大多同时兼任公司经理层要职,董事会中“内部人”的比例过高。这样就造成了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董事会运作方式上看,董事长既作公司的法人代表,对公司运作承担直接责任,也容易导致董事长陷入公司具体经营事务中,使其失去对管理层进行监督的独立性。

(四)经理人市场还没真正形成,对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同时又缺乏对管理没有严格规范的约束。由于多数董事和经理人员都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竞争产生的,这即不能确定所选择的人具备相应必须的素质能力,即使是合格的经理人才,由于程序上的严格,也难以取得员工的一致肯定。

三、我国公司治理的完善

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通过逐步建立有效的公司内部制衡、激励与约束机制,培育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市场,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完成。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的主要有效途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企业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公司治理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教育,提高管理者对公司治理文化建设的认识。

(二)强化独立董事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中引入相当数量和比例的独立董事,并将公司中一些可能与执行董事和管理层存在潜在利益冲突事务的决策权授予独立董事。

(三)完善经理人市场。针对当前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完善管理层的选拔途径和程序,通过由股东大会选举的董事会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公开选拔经理人,并由董事会对其监督。

(四)完善公司外部控制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要狠抓,要严打,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完善其外部市场。这一方面的改善,应主要依托于国家。

参考文献:

[1]周杰清.公司治理的效率-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财经科学,2003(3)

[2]李薇,许新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疆财经,2004(1)

篇3

论文致谢一:

在论文完稿之际,谨对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导师和家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戚海峰老师。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他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和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他主动关心我的学习和科研。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撰写、资料的查找,到结构的完善,都给予悉心指导,使我顺利成文。

同时,要感谢我的家人,是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使已过不惑之年的我能够全心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顺利完成学业。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论文致谢二:

在大学度过了两年半的紧张学习时光,系统地学习了工商管理的各方面知识,深深的佩服各位专业老师的学识,从中我不仅学习到管理知识,而且学到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导师于立宏教授。在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撰写开题报告、最后到正文撰写,于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于老师指出的每一个问题,指导的每一个思路,都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于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无论从格式规范、论文要点、还是文章结构,于老师都不厌其烦,给予我及时的帮助,使我能够最后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在此我要感谢大学MBA的所有老师,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治学态度,不仅使我对管理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将理论和自己的工作互相印证,受益匪浅。而且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继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感谢我的各位同学,是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受到重新走进校园的温暖,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当中,多位同学为我提供了信息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再次感谢大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平台,幵始一段新的人生!

论文致谢三:

光阴如箭,我在吉林大学数载的硕士学习生涯也即将结束。

首先,我要特别特别诚挚地感谢我的导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导师在论文的选题、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均给予了重要的指导;而在硕士学习阶段中,导师一直关心我的研究进展,当我感到困惑迷茫时,导师总是能够及时地为我指点迷津,并给予我热忱的鼓励。同时,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平和稳健的作风以及渊博的学识都是我学习的楷模,让我终生受益无穷。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EMBA同学们,每次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研究,都能让我产生启发,在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与你们相处的日子是我一生的财富。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你们含辛茹苦培养我长大,这么多年来对我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学习上的全力支持都让我感激不尽,你们是我永远的前进动力。

论文致谢四:

首先,感谢导师赖静雯副教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严格细致的要求和认真负责的指导。由于赖静雯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让我能够积极和较为科学地将管理学方法相关知识运用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分析中。

其次,我要衷心感谢原遵义市商业银行行长李涛先生、副行长罗维先生在我从事IT风险管理实际工作中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得以在商业银行IT风险管理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

篇4

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工伤事故伤害主要集中在工作中设备、设施安全事故和违规操作等责任性事故伤害。每年认定的工伤中,安全生产事故约占90%左右、交通事故约占6%左右,有90%的工伤事故发生在县城小微企业,工亡事故中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死亡的占总数的46%。这类生产事故大多是因为企业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配套等问题造成的。加强工伤预防,增强企业和职工的守法维权意识,促进各项工伤保险政策及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细化机器设备和工作流程的管理规范,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14年,唐山市积极探索实施工伤预防工作,在参保人数增长4.92万人的情况下,工伤事故同比降低了4.7%,工亡事故发生量比2013年降低了13%。工伤保险只是提供一种事后的经济补偿,加强工伤预防、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特别是减少重伤残和工亡人员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政府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工伤预防工作义不容辞。

二、工伤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伤预防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涉及工伤预防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企业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只是关于企业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基本义务的规定,如何体现工伤预防功能促进工伤预防工作没有具体明确的表述。《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尽管制定了生产过程中个体预防的措施和手段、职业病防治等相关规定,但对预防费用的资金来源保障并没有明确,未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国家层面至今没有出台有关工伤预防工作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法规的空白、空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伤预防工作的无法可依。

2.工伤预防配套政策不健全。

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预防费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卫生行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规定。”但至今没有明确工伤预防费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配套的规定。同样,工伤预防的专业队伍建设规划也没有明确,安全生产或职业病预防技术改造评估验收等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

3.工伤预防激励约束机制欠缺。

《工伤保险条例》对如何追究企业责任还是空白,对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后的处罚和制约机制相对欠缺。按照《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相当一部分工伤事故不属于安全生产事故的范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事故认定的程序复杂,处罚范围窄,无法对企业形成有效威慑。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机制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浮动范围和评价指标尚未形成完全科学的模式,对工伤预防工作搞得好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4.工伤预防部门联动机制尚不健全。

在当前管理体制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工伤预防工作,却没有权利对企业进行安全监督、提出整改措施,无法直接对企业的事故预防工作进行评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安全状况的监督、管理工作,但对事故处理的批复不能成为工伤认定的重要依据。两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职责划分不清,很难形成合力。在工伤预防机制上,没有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组织之间的衔接配合机制,也没有形成实施工伤预防工作有机统一、综合协调的体制。

5.工伤预防宣传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管理。

工伤预防宣传内涵空泛,没有纳入企业管理制度,或虽纳入制度但缺乏有效的落实,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伤预防过程当中参与的深度和力度不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工伤预防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宣传缺乏制度化安排,宣传监督不到位,以致一些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仅仅是为了转嫁工伤事故风险,没有完全落实安全生产标准,一些参保人员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预防知识欠缺,安全意识淡薄、依法维权能力不强。

三、推进工伤预防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工伤预防配套制度。

从技术手段、管理方式、设备更新等方面着手,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方面的措施和标准,明确工伤预防各责任主体的权责,强化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的监督机制和措施,形成相应的奖惩机制,将工伤预防植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同时,应当对工伤预防资金的来源、资金使用管理、工伤预防管理实施细则等方面内容进行统一规定,建立一套工伤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考评奖励办法。

2.建立完善工伤预防组织体系。

各级政府应当通过建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的形式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建设密切协同、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伤预防组织领导机制。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工伤预防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研究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的措施,加强对企业工伤预防工作的激励和督查,统筹推进工伤预防各项工作。

3.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安监部门,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监督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及时对事故企业进行督查。社会保障部门,要提供事前预防和事后补偿服务,帮助企业改进安全措施。工会组织,要主动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建立,督促企业改善生产安全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改进工艺条件,改造生产设备。住建部门,要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安全培训,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加大安全行车教育、检查和处罚力度,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财政部门,要为工伤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4.实现工伤预防常态化、综合性治理。

改革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办法,建立工伤保险奖励调剂和返还制度,发挥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企业做好工伤预防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工伤鉴定、安全生产检查等数据的共享,提高工伤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专业医疗机构按照统一的标准、内容,为参保职工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跟踪职业病危害较大的行业和岗位,督促企业定期组织职工体检,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建立企业大型特种设备的资料档案,对部分存在事故隐患的设备要求企业进行定期检测。

5.培育安全生产文化。

篇5

关健词: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86-01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是在契约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机制,充分调动各种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对各种利益主体形成有效地约束,以实现其发展目标。从狭义上说,公司治理是指为解决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制而设定的制度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可以理解为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一系列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不仅是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企业与其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公司治理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有:保护股东权利,保证所有股东都享受平等待遇;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所有重大事项;确保董事会对公司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股东负责。我国目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在运营程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是实际上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运作。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股权结构作为上市公司治理体系的产权基础,它首先决定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结构,进而决定了内部治理机构的构成和运作,对整个公司治理的效率发生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建立在一个健全的产权基础上,股东所有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最终控制力量。从我国已上市的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来分析,上市银行的国有股与法人股高度集中,流通股占总股份的比例较小,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外资参股的商业银行相对较少、且外资参股比例较低,不利于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良好公司治理结构。

2.投资者缺位导致监督效率低下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主要为法人股、法人股股东,行使权利的只能是法人的代表,而这些代表本身并不拥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不是公司的最终受益人,而仅仅是国家或企业的雇员,因此,法人作为股东,其自身也存在投资者缺位的问题。

3.经营管理者选择机制行政化,导致经营发展目标的异化。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尚未形成一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多以党政干部标准来任免经营管理者,公司治理结构流于形式,金融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不强,。以行政方式任免经营管理者也就是人缺位的问题,经营管理者对各种经济激励不能作出正确的反映,其结果是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异化,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4.对经营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于目前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董事与监事主要由股东、尤其是大股东单位提名选举产生,缺少中小股东提名的董事与监事、独立董事及外部监事,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缺少有效制衡,监事会的监督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和及时的监督作用。导致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失效和经营管理者行为的短期化。

二、完善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一个有竞争力的银行离不开其内部良好的公司治理。因此,为进一步改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提出如下建议:

1.优化股权结构,改变公司治理的模式。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是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低效的根本原因,国有股减持可以使商业银行“行政行为模式”变为“公司行为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帮助银行改进决策和管理水平,而且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产品、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有利于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和扩大内部人持股,不仅要使银行内的独立、执行董事和经理层持股,而且还应该包括让职工持股,充分地使股权分散化。

2.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长期激励约束机制。(1)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加强监事会、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目前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所占比重达67%,董事会成员由国有股、国有法人股按比例确定,前十大国有股份公司在董事会成员中占54%。要真正完善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有两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一是怎样完善董事会职能;二是怎样来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必须很好地明确股东的身份,建立清晰的委托关系。其次,可以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建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的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我国股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就必须要突出激励的导向和动力功能,在董事会下设立薪酬委员会,真正起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3)借鉴国外公司先进模式,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与我国的“内部人控制”为主要特征的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相比,英、美公司治理具有分散的所有权、独立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高度的透明度、清晰的责任制和活跃的资本市场等特点,是一种典型的“外部人控制”。我国可借此模式,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引导国际先进的外资银行等投资人参股,使股权多样化,较好地实现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妥善解决所有者、经营者与其他利益关联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所有出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形成有一定刚性约束的资本经营机制,从根本上完善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4)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有效风险防范制度。银行应在完善公司治理和强化内部权力制衡的基础上,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优化风险评价机制。要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把银行整体目标分解为各产品线和各业务系统的目标,根据各业务系统和产品线风险来分配资本,并对所有风险实行组合管理。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信用评级制度,规范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标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要引入风险值概念并设定相关限额。确定应监控的指标(如业务增长率等)和具体数据的收集、分析、上报程序,强化包括行为准则、资产保全、人员管理、信息安全、合规、反欺诈意识和防范等内容在内的操作风险管理。

3.加强公司治理外部环境建设。按照国际知名股份商业银行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来规范和监管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时就需要央行和专业监管局发挥良好的作用。按照国际银行业通行的指标比如骆驼评级指标,即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收益水平等指标来判断银行的经营能力和风险系数。(1)经营管理者选择的市场化、职业化。通过完善高级管理层的选聘机制,使经营管理者由行政性选择逐步向市场化选择转变,形成并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人缺位问题,在经营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之间建立一种创新的激励与制约相容机制。(2)完善法律制度。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都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制度性变迁。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进程中,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制,特别是法律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法律和机制,并切实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适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法律制度。(3)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达到强化市场约束的目的。特别是已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应该完善。并在信息披露的内容中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充分贯彻“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所要求的指标和格式。尤其要发挥董事会办公室的作用,尽快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和信息流动制度,及时准确地提供银行风险变化信息,使披露的信息更切实有效地反映银行的实质经营效果。

篇6

1.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 

2.中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体系比较研究

3.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4.江苏省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体系调研与创新研究

5.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创新篇

6.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7.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8.“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探索——以福州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堂教学为例

9.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10.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

11.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2.新经济环境下对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重新思考

13.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14.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中国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1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思考

17.工商管理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18.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19.浅议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0.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探索

21.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2.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

23.从管理胜任特征反思工商管理本科教育

24.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2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6.工商管理本科应用人才人际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与培养途径探讨

2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

28.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实施比较

29.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30.基于MCTE模型的医药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31.素质模型在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32.加强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对策

33.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中的应用 

34.中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5.应用性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整合创新研究

36.基于德国模式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思考

37.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改革探讨

38.武汉1+8城市圈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研究

39.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网络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与启示

40.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实践篇

4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

43.关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44.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45.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4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4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48.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

49.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50.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51.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2.以标杆管理促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一般地方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探讨

53.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方案创新设计和教学模式优化探索

54.关于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55.工商管理本科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6.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7.学生虚拟公司模式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58.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59.新形势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发展模式探究

60.工商管理本科层次实践教学创新设计——以ERP课程为例

6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6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63.浅谈本科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64.对地方高校新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考

65.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66.中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67.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68.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69.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70.注重工程管理能力的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

71.民族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探析

72.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例

7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

7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究

7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6.工商管理本科论文指导和答辩问题探讨

7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分析

78.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79.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转型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80.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81.关于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

8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

83.构建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8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86.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

87.新形势下非重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改革探讨

88.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构想

89.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与优化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90.马来西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为例

91.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本科专业案例教学法探析

9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93.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

94.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9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构建——以宿州学院经管实训超市为例

96.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目标及方法探讨

9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构想

98.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

篇7

论文关键词:供应链联盟,知识整合,博弈

 

一、引言

各节点企业通过供应链联盟这样一种组织形式,根据所处产业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知识整合模式,实现联盟内的知识整合,获取知识整合的创新价值,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联盟内实施知识整合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整合成本。所以供应链联盟内节点企业间的知识整合将是一个知识整合成本与整合创新价值的博弈过程。本文假设在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互相了解特征、战略空间效应函数的基础上,实行多阶段的动态博弈。在博弈中,寻求成本与知识收益的平衡点。

二、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建立

(一)提出博弈的假设条件

在博弈过程中,为了简化分析,主要研究一个核心企业和一个其他节点企业间形成知识整合共享的过程,而多企业之间的这种知识整合共享关系可以依此加以推广。基于此,提出假设条件:博弈局中只有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博弈双方具有完全的行为理性;博弈双方具有完全的信息;博弈双方有对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动态博弈模型建立

假定核心企业为C,其他节点企业为E,博弈模型为(C,E)。在动态博弈中:第一阶段,其他节点企业面临两难选择:由于知识的独有性和时效性的矛盾,导致知识创新价值的机会收益和知识学习成本的矛盾选择。其他节点企业此时有两种策略:即不共享知识或共享知识。

第二阶段,其他节点企业如果选择不向核心企业共享知识,核心企业有两种策略:即自学或不自学。如果核心企业不自学,各自的效用函数值都为0;根据知识的学习成本,如果核心企业花费自我学习成本(U0),获得这项知识工商管理论文,并利用此知识创造价值Q,则核心企业的效用是Q-U0,这时知识被其他人获得,其他节点企业丧失了机会收益为P0。

如果其他节点企业选择向核心企业共享知识,同时提出要按λ比例获取知识整合创新价值的回报。此时核心企业有两种策略:即同意或不同意。如果选择同意共享,并按λ比例与其他节点企业分享收益,此时,其他节点企业消耗本身的共享成本为U2,核心企业从其他节点企业处学习知识的学习成本为U1,则核心企业的效用函数为(1-λ)Q-U1,其他节点企业的效用函数为λQ-U2。核心企业的另一种决策是不同意共享,此时,核心企业又有两种选择:自学或不自学。要么根本不学这项知识,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的效用函数值都为0;要么自己学习这项知识,并利用此知识创造价值Q,则核心企业的效用是Q-U0,这时知识被其他人获得,其他节点企业丧失了机会收益为P0。

三、博弈双方效用值分析及模型均衡求解

(一)效用价值分析

1、其他节点企业的效用函数值有三个:0,-P0,λQ-U2。

(1)若λQ-U2>0,即λ>U2/Q;则选择在按λ比例获得回报的条件下向核心企业共享知识。

(2)若-P0<λQ-U2<0,即(U2-P0)/Q<λ<U2/Q;则其他节点企业在核心企业不自学的情况下效用最大。

(3)若λQ-U2<-P0<0,即λ<(U2-P0)/Q;则其他节点企业在核心企业不自学的情况下效用最大。

2、核心企业的效用函数值有三个:0,Q-U0,(1-λ)Q-U1

(1)若0<Q-U0<(1-λ)Q-U1,即λ<(U0-U1)/Q,且U0<Q;则答应其他节点企业条件,接受知识共享并学习知识。

(2)若0<(1-λ)Q-U1<Q-U0,即(U0-U1)/Q<λ<(Q-U1)/Q;则选择自学的效用最大。

(3)若(1-λ)Q-U1<0<Q-U0,即λ>(Q-U1)/Q,且U0<Q;则选择自学的效用最大。

(4)若Q-U0<0<(1-λ)Q-U1,即λ<(Q-U1)/Q,且U0>Q;则答应其他节点企业条件,接受知识共享,并学习知识。

(5)若(1-λ)Q-U1<Q-U0<0,即λ>(U0-U1)/Q,且U0>Q;则选择不学的效用最大。

(6)若Q-U1<(1-λ)Q-U1<0,即(Q-U1)/Q<λ<(U0-U1)/Q;则选择不学的效用最大。

(二)模型均衡求解

由于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共享知识的成本U1和U2与知识整合创新价值Q与其他节点企业的机会收益P0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使寻求纳什均衡解的过程变得非常困难。我们通过变量大小关系的变化,推出纳什均衡,进而剔除包含不可置信威胁策略的纳什均衡,求得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根据以上效用价值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其他节点企业选择不共享知识,无论核心企业选择自学或不自学工商管理论文,都达不到均衡解;如果其他节点企业选择共享知识,同时提出要按λ比例获取知识创新价值的回报。核心企业如果接受这个要求,那么两者的收益函数为[((1-λ)Q-U1,λQ-U2)],需要λ的取值,从而得到两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

解1:当U0>Q>U1+U2,且分配比例λ在[U2/Q,(Q-U1)/Q]之间时,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同时选取知识共享策略。

解2:当Q>U0>U1+U2,且分配比例λ在[U2/Q,(U0-U1)/Q]之间时,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同时选取知识共享策略。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核心企业对于某项知识的自学成本与知识整合共享过程中双方耗费成本的大小关系,成为实现知识整合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双方通过交流,确定合适的λ值,促使其他节点企业知识共享过程的发生,实现知识的整合创新价值。供应链联盟各节点企业间,尤其是核心企业与其他节点企业之间的知识整合,目的在于促进各自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如果整合成本太高,显然不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其他节点企业和核心企业的知识整合博弈过程中,明确各种知识学习成本的关系,是判断能否达到博弈均衡,实现知识整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杜漪,王志刚.知识管理的供应链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08,(04) .

[2]牟绍波.论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3]陈红丽,郗英.基于过程分析的知识共享对策研究[J]. 情报杂志, 2007,(07) .

[4]吴冰,刘仲英.供应链协同的知识创新价值链模型[J]. 软科学, 2007,(04)

[5]李崇光,胡华平.论生鲜农产品垂直渠道关系整合[J]. 中国流通经济,2009,(06) .

篇8

明伦集团是深圳一家以生产化工及原油、各种化工产品及油制品、油的生产贸易型企业。明星电力前身是以龙凤电站和小白塔电站为主体的遂宁电力公司,集电力发、供、建、管于一体,1993年2月13日更名为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27日公司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期间,该公司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树立起了良好的绩优蓝筹股形象,成为深沪两市中一只名副其实的水电明星股。2003年3月,明伦集团出资3.8亿元现金收购明星电力28.14%的法人股份,成为明星电力第一大股东。2006年12月1日,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深圳明伦集团和明星电力原董事长周益明犯合同诈骗罪。明伦集团判处罚金5000万元,周益明被判处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成为中国证券资本市场上第一个被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

明伦曾假借其他目的从银行套取贷款,违规变更用途用于股权投资。此外,明伦入主明星电力后,利用其专权在关联公司间进行频繁的资金拆借,并以明星电力提供的担保,继续向银行套取资金,恶意对外投资造成投资风险2.55亿元、对外违规担保责任1.91亿元、虚假贸易造成资金风险1.48亿元。据四川省证监局调查,仅2003年至2004年,明星康桥和明星商社(两者均为明星电力的子公司)对外拆借资金的发生额就高达9亿多元,但这些行为并没有获得控股公司“明星电力”董事会或经理层的书面批准。明星电力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被违规侵占、挪用的资金高达10多亿元。最终造成明星电力业绩下滑,造成了上市公司资金损失4.76亿元。

二、案例剖析

明伦事件是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不完善以及其他一些外部市场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其缺少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运作上漠视市场游戏规则,最终造成资金的大量外流。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机构应该有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高效严谨的业务执行系统,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在此案中主要问题有:

(一)股权结构设定不合理

明伦集团占明星电力28.14%的股份,第二大股东占有7.99%,第三大股东占有7.92%。第一大股东和其余股东持股份额差异较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监督和约束,易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造成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或母公司之间存在产权关系不清、管理关系不顺;造成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上长期不分家,关联交易盛行;大股东操纵公司一切事务,无法形成制约关系等等一系列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小股东往往无法对控股股东本人形成直接的挑战。在公司股权分散的情况下,众多分散的股东们都不愿意支付监督成本,选择“搭便车”行为,因而很难对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的监督。而对于那些有相对控股股东或其他大股东的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控股股东有积极性对公司经营者进行监督。在经理是相对控股股东的人的情况下,其他大股东因持有一定数量的股权,并且通过监督所获得收益往往大于监督成本,因而也具有监督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董事会独立性不强、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严重失衡

公司治理结构应强调治理的有效性而不是规范性,作为名义上的现代股份公司,虽然都设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所组成的这种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的组织结构,但从实践情况看,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公众股东过于分散,董事会由大股东操纵,或由内部人控制,形同虚设,再加上公司大部分董事同时也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也就失去了监督管理者的职能。本来自我监督就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再加上执行董事担心自己在公司的职务受到影响,不敢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做法提出批评,使得内部管理者成为公司的主人而控制董事会,甚至决定董事的任免。此外,公司经理班子与董事会高度重合,或者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占优势,经理层得不到严格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从而导致“内部人控制”的产生和强化。此案中,董事长周益明一人几乎掌握公司的决策大权,明伦集团入主明星电力后,在董事会的换届选举中,明星电力的11名董事会成员中,具有明伦背景的执行董事有4人,和明伦有关联关系的独立董事有4人,明伦集团占据了董事长、财务总监、副总经理等主要职位,财务总监所执行的完全是对周负责制的机制,导致控制权的专横。同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出现决策失误、经营不善等问题,也受不到相应的处罚。股东大会对董事、监事,董事会对经理的工作成果缺少明确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没有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手段。

(三)监督职能弱化、监事会虚设

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股东(股东大会)、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纵向监督和制约;一是监事会、独立董事对董事会、经理人员的横向监督。但真正有效与直接的监督,应该还是来自于股东的监督,而股权结构对于股东监督作用是否发挥及其大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公司监督机制的形成和监督效能的发挥。当公司拥有控股股东时,若公司的经营者非控股股东本人,而是他的人,则该控股股东会有动力监督该人,它可以通过直接任免经理,强化对经营者的监督。而且这种监督,一般情况下是有效的,因为控股股东是法律上公司的所有者,他具有直接罢免经理的权力。但是,在公司拥有控股股东而其他股东均为小股东的同时,公司经营者又是该控股股东本人的情况下,小股东对经理的监督便成为问题。明星电力的股东构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纵然设了6个监事,且有职工监事2名,在此案中监事会几乎没发挥任何作用,董事长直接绕开监事会行使各种权利。此外,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或经理班子的成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决策,监事会没有足够的权利,无法彻底履行其职责。另外,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大多来自公司内部,由于受公司董事会和经理的领导,很难对其进行监督,在股东利益至上的背景下,监事会的作用往往被人忽视,其地位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

(四)监管力度不够

从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监管上说,尽管近年来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仍有缺陷:一是法律法规缺乏操作性。如《公司法》规定了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却没有规定董事、监事的具体责任。现行的法规对董事、监事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缺乏应有的可操作性和必要的警戒性,致使法人治理结构成员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而地位却没有丝毫动摇。二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不足。对上市公司炒作本公司股票的处罚,不过是罚款、警告,或有关人员被宣布为证券市场禁入者。这样的处罚由于过于宽容,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这其中明伦集团采取了虚构事实、提供虚假收购方案和虚假资产报告等一系列手段:以10万元买来深圳某公司,用8000万元银行贷款进行反复倒账,虚增母公司及7个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3亿元;用11万元买来深圳市一会计师事务所做的2001年、2002年两份虚假的审计报告,内容显示公司总资产27亿元、净资产12亿元。而实际上,2002年尚未完成工商注册的虚构明伦集团中的核心企业明伦光电,其纳税额仅为3145元,纳税最少的一家公司仅为200元,而这些假象居然未被政府和证监会识破。

三、完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思考

明伦事件所暴露出来的各种弊端和缺陷我们应该引以为鉴,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优化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环境。

(一)优化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要根本解决民营上市公司治理问题还得取决于股权结构的根本改观,否则《公司法》关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分权制衡的治理结构安排就显得毫无意义。为了改善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以及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应当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具体可为:

1.限制股东过度膨胀的控制权。所利用的基本原理要切实有利于权利的合理分配与相互制衡,即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三级架构应该各行其职、相互制约,决策管理权应当真正归股东大会所有,避免权力在各方之间的不正当转移。为了防止控制权股东对其他参与人权力的侵占,就必须在三级架构的生产方式、权利义务、运作程序方面予以合理化、明确化。

2.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控股股东应当在享有相应权利的同时,承担同等的义务责任。首先,控股股东应当明确其对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负有诚信的义务,控股股东对其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应严格依据法律来行使出资人的权利,不得利用资产重组等手段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谋取额外的利益。其次,民营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应当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依法做出,股东大会不得直接或间接干预公司的决策及依法展开的生产经营活动,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权益。而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候选人的提名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最后,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产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3.实行有效的补偿机制。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可见,对股东权益的保护,尤其是对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我国在法律方面并不存在有效的控制措施,而仅仅是有权要求停止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并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股东实施自己权利的主要方法是启用法律及管理程序反对经理层、董事会或大股东。当法律体系为小股东提供这种机制,使其有合理依据认定其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提讼,小额投资者的信心才会得到加强。

(二) 改善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强化董事会的责任

为了改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现状,建议采取的措施包括:

1.提高董事会的地位。随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渐趋多元化,赋予董事会更多的权力,使董事会成为公司的决策和监控中心,有利于上市公司建立起规范的公司董事结构,也是符合股东的根本利益的。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董事会治理水平的优劣。由此可见,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应处于核心位置。因此,努力加强公司董事会制度建设是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水平的关键。鉴于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存在严重的“一股独大”的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股股东缺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弱化,实现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彻底分离,为克服“内部人控制”缺陷创造条件;加强董事会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薪酬、提名等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强化对经营层的监控;给予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足够的激励,综合运用职级晋升、在职消费、薪酬、股票期权等多种激励方式,实现对经理人员的有效激励;提高公司运营的透明度,加强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强化信息披露,规范关联交易;加强司务公开,充分发挥职代会和员工的民主监督权力。

2.给予董事会以具体的规定约束。董事会要对全体股东负责,对企业投资方案进行严格审议,再决定是否投资,如果经过董事会的决议导致决策失误,董事会要负决策失误的责任。建立一种董事会与总经理相互制衡的机制,即总经理的地位、荣誉与企业成败密切相关,也与董事长及全体董事的前途、名誉紧密相连,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对选择总经理的成败负责,才感到有压力。

3.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有效地发挥独立董事的职能,提高独立董事的素质。董事会应当要求关键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仅由独立董事构成,并在必要时自由地聘用独立顾问,确保董事会独立性,有效发挥独立董事的职能。应当对独立董事任职的积极资格进行规定,具体包括资格股、自然人身份、年龄和其他条件的规定,以提高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门槛;此外,建立对独立董事有效的声誉激励机制:①大力培育独立董事的人才队伍,建立竞争性的独立董事人才市场;②建立个人信誉社会评价体系;③建立良好的独立董事市场选择环境;再次,对独立董事给予更多的义务约束,特别是法律约束,以加大独立董事明哲保身、走过场的机会成本。独立董事由于未尽其责,错误地决策或参与错误决策,给公司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该责任以董事会会议记录为准。

(三)完善监事会,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有效运作监事会制度即监督董事,是改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首要任务。

1.保障公司监事会有效地行使监督权。监事会有权对公司财务和业务状况进行调查和检查,并有权要求经营者做出有关报告。对执行业务的董事、经理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行为的,监事会有权要求其停止并予以纠正,同时还有义务对此以书面形式向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做出说明,若经股东大会做出决议或个别股东申请,监事会有权代表公司在法定期间内进行诉讼。目前我国的监事会监督属于事后监督,无事中或事前监督权。而我国上市公司在设立过程中就有违规现象。因此,应将监事会的监督权延伸至公司设立的整个过程。

2.为了增加监事会的独立性,可参考日本的外部监事制度设立外部监事。由于监督人必须独立于被监督人,因此可以引进外部监事作为强化监事会功能的一个突破口,因为监事会的监督是董事会的外部监督,机构外部人员之间的联系没有机构内的那样紧密,并且在从事具体权力时,以监事会集体的形式进行的监督,能克服一部分监事的偏见。于是,公司中就有了外部监事、中小股东监事、职工监事三种,它们的比例各占1/3为好,保持以上比例是保持独立的一个统计学上的临界点。

3.应当完善我国《公司法》中对监事会的立法规定,颁布补充规定或细则以实施监事会的职权。重视监事会制度的构建,监事会担负着公司内部控制的重任,是与董事会有着同等重要性的机构,应同构建董事会那样,用法律明确界定监事会的相关制度,减少监事制度受董事会控制的不利局面,发挥监事制度的监控作用。如赋予监事会聘请外部会计或者外部监督者的权利;规定监事会成员专业方面的能力资格要求等。

(四)加强宏观监管惩治力度

篇9

产品策略创新

产品策略创新重要的是要通过产品创新来引导消费者需求。

一是通过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需求。通过市场引导改变人们的习惯是较能获得成功的。因为一般来说,当你在改变人们习惯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市场,而这个市场最初往往是你所独立拥有的。别人暂时还没有意识到,也就难进入你所创造的市场与你竞争。美国人对中国自行车的接受,中国人、日本人对咖啡的接受,都是企业进行创造需求的结果。

二是通过主动参与新生活的设计,进而开拓出新产品。日本人突发奇想、绞尽脑汁设计出来的卡拉OK娱乐形式,征服了所有年龄层次、所有国家的消费者,旋风般流行当今娱乐世界,就是主动参与新生活方式的结果。

三是通过把握全新的机会来创新产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未被满足的现实需求和尚未实现的潜在需求,更要通过营销努力开发出新的产品去创造全新的需求。例如,电视机、电话机、手机等科技产品在尚未进入市场前,消费者并没有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只有当这些产品开发出来之后,才使消费者产生了新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潜在需求与日俱增,企业应充分把握这一良机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来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价格策略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以往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拥有的信息优势不复存在,使得厂方与消费者占有对等的信息,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服务费用、创新成本及盈利水平等价格构成要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购销双方均明白价格构成中哪些是刚性的(如材料费用、设备费用),哪些是弹性的(如创新思维、设计费用等),因此,企业在定价时必须加大透明度,尽可能采用低价策略,且以消费者接受为底线。,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定价因素创新,将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纳入价格之中。在知识为核心的产品营销中,定价就必然体现注重产品所含的知识价值,因而价格构成中不能缺乏创新成本这个范畴。也许在我们以往的产品价格中,原材料、人力费用、服务费用是重要的成本开支,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费用可能仅是产品价格构成的一小部分,而且也是相对固定的、刚性的,只有创新成本所占价格比例极大,且在价格构成中具有一定的弹性。哪家企业的产品所含技术含量高、知识创新价值大,哪家企业就拥有制订较高价格的可能。

定价方式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说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网络也使得运用价格的策略产生了变化。如:竞价拍卖就不一定非到某一固定场所进行,通过互联网络就可进行商品、货物、古玩、艺术珍品等的拍卖,竞价者只需找到相应的网址按动一下鼠标就可快捷地提出报价,而且拍卖师也无需像以前那样一次只能接受一位顾客的报价,电脑这个“超能”拍卖师1秒钟就能接受并处理1.2万多人的报价。

渠道策略创新

渠道结构创新,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渠道扁平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分销渠道的发展趋势。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品质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渠道方式创新,实施E化分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将使全球贸易和营销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没有EDI(电子数据交换)就没有定单”的网络营销时代。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渠道E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提供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网络优势,实现分销方式的根本改变,全面实施分销资源计划(DRP),使参加交易的各渠道成员以及相关部门密切结合,共同从事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分销活动。E化渠道以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高效率为特征,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快速、便捷并富有个性的需求。

促销策略创新

广告策略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的普及,使企业可运用网络广告与消费者进行交互式促销,也可抓住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关注知识的特点进行广告诉求,还可运用科技手段刷新传统的广告方法,使消费者从手段创新中领略企业创新的风采。网络广告是知识经济时代广告策略创新的最主要表现。网络广告的互动式信息传播,能够较好地激发消费者的需求,达到广告的效果。网络广告借助其自身的技术优势,不仅可采用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等表现形式,而且可用三维空间展示,使用户全面了解产品信息。网络广告可以采取的形式大致有电子邮件广告(E-mail)、电子公告牌(BBS)广告、Usenet广告和Web广告。

篇10

论文关键词:MROII系统支持工业化持续发展

 

上个世纪中叶发明的计算机技术给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方面计算机辅助技术极大地提高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使得劳动生产率持续地成倍增长。另一方面计算机智能技术广泛融入到产品结构之中,使得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得到空前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人们有可能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大幅度地增加各式各样的产品需求,于是造就工业化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负面的影响。《易经》中“泽中有火”记载了中国发现石油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美国托莱多大学地质学教授克雷格?哈特菲尔德在1998年指出:“自1979年以来,全世界已烧掉的石油比到那一年为止人类整个烧油史中烧掉的石油还多。”按照近20年相当历史上3000年的消耗速度来看,有人估计地球上的全部石油大约在今后几十年至一百多年内就会消耗光。其它地球资源同样也会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信息化需要为工业化持续发展提供节约资源的制造模式。

1 信息化有责任为工业化持续发展提供新型的维修管理体系

现代化产品一方面给人类带来高效、便捷、友好的服务,同时也给产品的维修服务带来新的挑战。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飞机、高速客车等大型复杂产品一旦发生故障通常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现有的定期检查有可能维护过度,精密的零部件拆装次数太多引起额外的质量下降,也可能由于产品运行环境的不同造成维护不足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引发重大事故。因此,信息化应该为工业化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维修的技术支持。

产品的智能化大大降低使用人员的操作难度,改善用户的工作条件,同时对维修人员却提出苛刻的要求。通常智能化产品包含大量的知识专利技术,尤其是嵌入式软件已经成为智能产品的核心部件,占据产品价值的主体部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培养的维修人员不可能胜任智能化产品的维修服务期刊网。因此,信息化有责任为工业化持续发展提供新型的维修管理体系。

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造业除了要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以外,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节省资源是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手段。为此,制造业通常采取以下手段来保护环境:

⑴面向节约型的设计

产品设计时采用一切可以节约能源、材料的技术,使得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⑵面向精益化的运维

节约型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还要讲究精益化。一方面要保证产品发挥正常的功能,同时要把产品可能发生的意外和故障降到最低限度。

⑶面向再制造的回收

一旦产品常规维修成本超过使用价值时,将报废产品中还有利用价值的零部件通过再制造的方法重复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⑷面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控制

面对节约型设计、精益化运维和再制造回收等三方面需求,传统的产品开发和使用模式遇到新的挑战。

从大型复杂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LCC, Lifecycle Cost Control)的角度分析,LCC总成本的60~70%是产品运行维修费用,超过产品采购费用。随着产品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知识资产受到制造商的保护,用户自己的维修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核心的维修技术。特别是大量的维修采用替换的方法,产品用户要储备足够的备件越来越困难,换下来的零部件又无法修复重用,导致产品自行维修的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加。为了破解产品维修难题,用户对使用产品的维修策略必须从自行维修为主转变为委外专业维修为主的模式。

产品制造商为了面对市场快速变化和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必须不断改进产品,使得产品的复杂程度、可靠性和易用性成倍增加,开发成本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各种CAx辅助手段不断增强产品仿制能力,产品开发商新研制的产品不久就会遇到山寨版的挑战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不得不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为了突破成本恶性竞争的魔咒,制造业必须从单纯的生产型制造转移到价值链高端的服务型制造。

产品全生命周期分为前期(BOL, Beginning of Lifecycle)、中期(MOL,Meddle of Lifecycle)和末期(EOL, End ofLifecycle)等三个阶段。图1描述传统制造的产品价值主要体现在初期和中期交接时,把产品交付给用户而获得的销售收入,在中期和后期该产品几乎没有带来明显的收益。为了赢得市场,在价格战中制造商不得不压缩销售利润。这种传统制造模式的价值链曲线好比苦笑曲线。长此以往,制造业无法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果在前期通过咨询设计、分析仿真等技术服务,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大幅度提升产品的核心价值,加大仿制的技术难度。在中期通过跟踪产品运行的状态,及时给用户提供使用支持、维修保养、备品备件,提高产品运行的完好率,降低用户的维修成本,从而获得产品运行周期内稳定长期的维修服务价值。在末期制造商利用所掌握的产品实际运行知识,提醒用户继续通过维修保养的成本将会超出产品的剩余价值。产品停止使用后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大修翻新或整体拆解,留下可以重复利用的零部件投入再制造,用比较低廉的成本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资料分析,前期知识服务的利润率可以达到30%左右,单纯生产制造的利润率通常不超过7%,中期和后期的成本远低于生产制造阶段,知识含量不超过前期管理的范围,但利润率却超过20%以上。由此可见,产品价值主要体现在前期的知识资产和中后期的服务,这种以服务为主要获利模式的制造称之为服务型制造,它的价值链曲线称之为微笑曲线。

2 MROⅡ有责任为工业化持续发展提供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的过程中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二大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⑴计算机仿真技术

数字化方法可以将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维修、拆卸等过程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仿真。通过调整各种参数模拟不同的设计方案、制造工艺、运行环境、维修策略、拆卸流程等过程,不断优化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实现节约型产品的开发。

⑵数字化制造技术

经过数字化仿真验证的工艺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数字化制造还详细记录每一台或批次产品的实际质量和装配过程,为产品投入使用提供准确的原始信息和相关的设计标准。

⑶智能传感技术

信息化技术使得大量智能的硬件和软件嵌入到产品的各个角落。它们承担检测和控制产品各个部位的健康状态和完成各自功能的责任,完成人工无法执行的各项复杂任务。

⑷网络传输技术

在全球网络环境中,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维修等信息传递都变得如此便捷,以至于空间和距离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嵌入式系统通过网络可以实时传递产品运行的各种参数。这样信息对于设计制造人员及时了解产品的真实性能,对于运行人员准确调度产品运行计划,对于维修人员及时发现产品状态的变化和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对于回收利用人员掌握报废产品各部件真实状态等方面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期刊网。

⑸人工智能技术

计算机能够把设计、制造、运行、维修、回收等阶段各式各样的知识相互关联起来,并且按照一定检索的规律保存起来。通过各种数据挖掘的方法,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规律性的知识,从而帮助人类不断积累和使用前人留下的大量宝贵经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速工业化的进程。

上述计算机仿真、数字化制造、智能传感、网络传输和人工智能等五项技术为制造业持续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就是利用上述五项技术建立如图2以BOM为核心的产品数据结构:

图 2 PLM系统各阶段的数据结构

在前期设计制造阶段,产品的功能说明,使用操作流程等概念性设计数据分别关联到功能BOM中对应的节点对象上。产品的结构模型和图纸、电气/电子的原理图和仿真结果、软件的设计流程和源代码等分别关联到设计BOM的对应节点上。在重要的节点上还关联各种故障判别标准和相应的处理方法。产品制造的工艺关联到制造BOM上。针对每一个或每一批次的产品实际制造BOM关联上实际制造的质量数据。

在中期首先根据实际制造BOM构建统一批次产品的中性BOM,每个需要进行维修管理的对象上关联各类故障相关的预测、预防和排除的知识,建立和功能BOM、设计BOM、制造BOM等前期所有BOM的关联关系。然后依据每一个产品的实际配置情况,从中性BOM上派生出实例BOM。每一个产品的运行数据、故障记录、维修过程和变更历史均关联到实例BOM对应的节点对象上,形成单个零部件或整个产品的全寿命履历表。在对运行数据和故障处理进行分析时,通过中性BOM的关联关系,迅速找到前期相关设计、制造的有关资料,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中性BOM通过与全部实例BOM的关联关系,随时可以统计同一型号、同一批次每一个零部件或整个产品的运行状态和质量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发现规律性的事故和维修经验,反馈到前期改进产品设计或制造,或总结成新的维修知识固化到中性BOM的对应节点上。

产品生命周期中期的中性BOM和实例BOM是由MROII(维护、维修、大修和运行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该系统承接产品中期设计与制造的信息;利用智能传感和网络传输技术采集和管理产品运行过程中的实时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仿真和数字化制造技术,按照设计和制造时指定的标准,分析产品各部分实际运行的状况,开展精益化的维护和维修,保证产品以最低的故障代价达到最高的使用价值,同时大幅度提高备品备件的利用率和总体维修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PLM系统将MROII子系统中产品实际运行和维修的信息反馈到前期,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MROII子系统在末期根据产品各个零部件实际履历表来衡量可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通过拆解和翻新,制造出性能不亚于全新零部件组成的产品,实现有限资源重复利用的绿色制造。

综上所述,MROII技术是围绕制造业减少浪费和节省资源,支持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有利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