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5:2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动化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人工和机械化仓储
20世纪,我国的仓储管理还处于人工与机械化阶段,无论是在运输、控制还是管理上,主要依靠人力的作用进行,机械化水平还不能满足所有仓储的需求,只能作为人力的辅助作用。在企业仓库管理中,相关机械的操作只能通过人工操作进行控制,比如机械手、传送带、升降机等,在操作期间通过行程开关和机械监视器对人工操作进行监控。该阶段仓储模式的优势是在获取存取和搬运中能获得较高的数据精度,但速度慢、重复性高。
(二)自动化仓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仓储管理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企业仓库可以在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下自主的完成控制与独立应用等任务。在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中,仓储管理在自动化系统配置中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完美融合于数据采集、机械设备控制中,将数据和信息更加直观的反馈在主机上,通过对仓库主机进行查询就可以获得仓库管理的信息,比如货物达到时间、库存量等,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随时对资源进行调配。
(三)智能化仓储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自动化仓储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需求,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成为了业界人士重点关注的课题。近年来,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使企业仓储智能化成为了现实,以巷道式推垛机为主的立体型仓库存取逐渐被投入使用,智能化仓储技术尤其是交通部门和物流中心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智能化仓储对提高物流运输的速度、精度以及智能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仓库各环节管理工作环环相扣,有利于获取信息与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真正实现了企业仓储智能化。
二、自动化仓储管理
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以集中服务为切入点,针对企业仓储管理特点与发展需求进行了节点移动,有利于对仓库各环节管理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与检验,有利于对仓储过程中各项工作指令数据进行采集,从而确保仓储管理工作达到标准,提高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在一定的范围内,企业仓储采取自动化管理,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完整的物品信息,有利于掌握物品准确的位置,从而提高企业仓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自动化仓储管理在物品运输、管理,以及最大限度利用仓库空间、及时获得精准数据等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优势。根据自动化仓储管理的特点,可以设定一个多层、大容量的货物存放仓库系统,超过30m高度设置高中低三层面系统,在货物存放有变动的情况下,按照企业发展需求随时进行调整。多层面立体仓储设计大大节省了仓库空间,有利于出入输送机对货物的移动与搬运,从而提高货架层的利用率。另外,自动化仓储管理实现了货品种类、数量等信息的自动核对和记录,企业管理人员只需要对仓库计算机进行查询,就可以获取需要的信息与数据。
三、自动化仓储管理解决方案分析
自动化仓储管理实质就是在企业仓库管理中,构建一个自动化仓储系统,从而真正实现企业仓储管理的自动化和标准化。自动化仓储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即硬件和软件,完整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在设计与构建上分为管理层、服务层、监控层以及执行层,解决方案是通过服务层对系统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反馈,帮助管理层和局域网对物品信息进行核实和检验,利用执行层实现与监控系统的信息共享。管理层主要任务是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以此实现自动化仓储系统货位管理,并进行货物报表查询、货物出入库次数管理、系统故障分析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有利于及时下达指令进行信息传递和交互,实现企业仓库监控管理。监控层作为仓库管理的心脏,主要承担着管理系统指令的控制、接收、转发和分解等重任,平衡企业其他设备执行命令控制。为更好的对信息进行跟踪和处理,需要在执行层对仓储管理各环节执行作业指令,并依次完成各项指令任务。
(一)货存管理功能
货存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建立备品货位明细表、周期库存资金统计表、出入库信息记录表、采购计划表等,建立货物编码、部门、用户编码、库存量等档案,建立运行记录,比如设备故障和报警记录、作业执行情况等。
(二)货位管理功能
为提高系统运行的自动性和灵活性,分析货位安排的合理性,确保货位存取始终处于高层货架受力均衡和高效运行状态中。作业计划功能是接受备品出入库和供应商材料等信息,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单项处理或批量处理作业单。作业调度功能有效的提高了堆垛机的效率,避免因一台机器出现故障而影响企业仓库相关环节的作业,同时预测备品的储存周期,针对推垛机出入库特点,合理的分配货位。
(三)监控系统功能
首先将接收的作业信息、堆垛机状态、故障信息等以动态图形的形式显示在监控界面中,并将接收到的仓库管理系统的作业单转化为指令,村入至待发任务队列中,并向推垛机发送。其次针对企业仓储管理实际需求,通过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封锁某条巷道或者通过指令使推垛机停止和返回。最后,通过计算机屏幕和声卡,系统或者设备故障发生声光报警。部分故障发生后,故障设备会自动停用并封锁,并及时将故障信息传递给仓库管理员,有利于管理员迅速的调整作业计划,避免故障设备打乱正常工作流程,并通知维修人员尽快维护。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建筑设备自动化集中监控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S),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最佳的目的。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现将该系统的设计要点介绍如下:
1中央控制室选址及室内设备布置
(1)中央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
(2)室内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3)当控制台横向排列总长度超过7m时,应在两端各各留大于1m的通道;
(4)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静电架空活动地板,高度不小于20m。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电源要求
(1)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内设专用配电盘。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最高负荷等级;
(2)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真率不大于20%。
(3)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应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内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
(4)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Ⅰ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间断供电设备时,现场的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
②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地邻近动力盘专路供给;
③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小时,保证停电时不间断供电。
3现场控制器设置原则
(1)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一般按机电系统平面布置进行划分。
(2)现场控制器要远离有输水管道,以免管道、阀门跑水,殃及控制盘。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
(3)现场控制器要离电机、大电流母线、电缆1.5m以上,以避免电磁干扰。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屏蔽和接地措施。
(4)现场控制器位置选择宜相对集中,一般设在机房或弱电小间内,以达到末端元件距离较短为原则(一般不超过50m)。
(5)现场控制器一般可选用壁挂式结构,在设备集中的机房控制模块较多时,可选落地柜式结构,柜前操作净距不小于1.5m。
(6)每台现场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数量与种类应与所控制的设备要求相适应,并留有10%~20%的余量。
4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方式
(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包括:电源线、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
①电源线一般BV-(500V)2.5mm2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
②网络通讯线需由采用何种计算机局域网及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数据传输率、未来可兼容性和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有同轴电缆(不同厂商的产品不尽相同);有的系统采用屏蔽双绞线或非屏蔽双绞线(分3、4、5三个级别);在强干扰环境中和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缆。网络传输限值见表1。
③信号线一般采用线芯截面1.0mm2或1.5mm2的普通铜芯导线或控制电缆,对信号线是否需要采用软线及屏蔽线应根据具体控制系统与控制要求确定。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均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不得与电源线共管敷设,当其必须作无屏蔽平等敷设时,间距不小于0.3m,如敷于同一金属线槽,需设金属分隔。
5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统计
5.1一般规定
(1)根据各工种设备的选型,核定对指定监控点的实施监控的技术可行性。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可通过编制监控点总表来进行统计,较小型
统可编制一个监控点总表,中型以上系统应按不同对象系统编制多个监控点表,组成监控点总表。
(3)编制监控点总表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为划分和确定现场控制提供依据;
②为确定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设置提供依据;
③为规划通信道提供依据;
④为系统能以简捷的键盘操作命令进行访问和调用具有标准格式显示报告与记录文件创造前提。
5.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总表格式
编制监控点总表,应以现场控制器为单位,按模拟输入、数字输入、模拟输出、数字输出等种类分别统计.
篇3
工艺设备主要分类为:一是只需要起停控制的设备,包括皮带运输机、除尘器和搅拌电机等。保证正常顺序开停车以及故障,或非正常状况下的连锁停是其车控制目的。二是需要调速的设备,包括风机类、泵类和给料机等设备。参与到流量、液位和压力等的闭环控制中来保持运行工况的稳定性是其控制目的。三是自成系统的设备,比如球磨机、破碎机和陶瓷过滤机等。这类设备信息主要是用于监测或加入少量的控制且相对较为独立。对于前两类设备来说与之相连的直接控制设备,是软起动器、变频器和马达保护器等控制器。这些控制器通过DP总线发出的指令,接收PLC同时又将设备运行或故障信息反馈给PLC,并显示这些状态在上位机监控画面。上位机画面包括设备起停操作界面、趋势曲线、运行状态信息等丰富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要通过对数据库信息,还可以得到生产设备的台时、历史曲线、整机效率计算和电量水量统计等在上位机中,实现工厂设备管理及过程数据可视化。总之设备控制顺序是:上位机—PLC—控制器一现场设备。
2控制器与现场设备
对现场设备的电气控制分为两种方式,即:就地和总线。当就地控制时现场设备起停,主要依赖于动力站的软起动器、变频器和马达保护器等控制器,在发出的信号:远程控制时,通过接收安装在设备近旁的就地操作箱上的起停按钮或频率给定装置。控制器通过DP总线接收的上位机画面发给PLC的指令是设备起停的保障。这两种无论哪种控制方式,控制器中存放的设备运行或故障状态PLC都可以通过DP总线读到。要使设备平稳的保持原有状态,就地和总线切换过程中这种保持除了像软起和马达保护器,对于正在以某个频率运行的变频设备这些工频运行的设备不能因转换而停车或启动外,还要维持运行频率在切换时不变,即无扰切换。在外部电路及参数设置方面,由于总线控制的加入对切换电路予以充分考虑,使得更加可靠,尤其是就地和总线无扰切换比用DCS方式。在没有采用FCS之前的无扰切换电路设计,远程就地切换瞬间设备启动回路或运行回路,其不断电主要通过远程就地切换继电器与主回路接触器通断的时间差来保证的。换言之要保证切换过程中,主回路接触器线圈失电和触点断开的时间要比切换继电器线圈得电和触点闭合的时间大。FCS系统中充分考虑切换的顺畅,是从电路及程序上。以变频回路为例,总线/就地切换开关对就地启动继电器的动作不影响,通过总线/就地停止继电器,以及变频器运行输出继电器来保持给变频器的启动信号维持切换之前的状态。配合以智能操作器可以保持变频器切换前后频率不变,此操作器可显示变频器的频率反馈值MV和频率给定值SV。无论总线还是就地则MV都对应于变频器的实际频率反馈值。就地时SV则不同,操作器给变频器的频率设定值由SV显示;总线时,SV与此时PLC通过总线设置给变频器的频率给定值基本一致并且显示的是MV通过操作器自身变送输出的值。PLC在就地切换到总线的瞬间,将频率实时数据传输给变频器作为频率给定信号是通过总线;利用操作器自身的无扰切换功能在总线切换到就地的瞬间操作,操作器接收转换信号后。将显示的SV的值输出给变频器,瞬间作为给定频率,双方向的可靠的无扰切换得以实现。
3PLC与控制器
控制器主要包括软起动器、变频器和马达保护器等。设置控制器参数是为实现总线控制。除了基本的额定频率、电压和电流以及功率因数和总线地址等,这些设置外,还需要设置变频器的起停模式、控制信号源、加减速时间和频率源等;需要设置软起动器起停模式、限流倍数、保护类别、升降压时间和输入输出功能等;需要设置马达保护器操作模式、保护设置和控制设置等。通过控制器本身的键盘完成初始设置。进行设置和修改也可以由PLC通过DP总线对控制器参数,并进行连续监测与控制针对控制器的特性。PLC中设置统一的电机控制变量就是对不同控制方式的电机进行统一管理,其包括电机控制类型、控制字、状态字、频率设定、频率反馈、电机电流、故障代码和电机功率。在电机控制类型中,显示变频器控制、电机保护器控制、软起动器控制和普通电机控制等信息。控制字中包括:起停电机和故障复位。状态字包括:运行/停止、故障和急停、总线/就地、合闸/分闸等信息。变频器对应频率设定和频率反馈,所有总线控制设备对应电机电流、功率和故障代码。故障代码可以对现场装置进行远方诊断是FCS较DCS优势之处,PLC通过总线读取故障代码后快速判断故障原因并进行故障排查。
4上位机与PLC
采用DAServer作为接口进行上位机与PLC的通讯。DAServer根据设定时间来读写需要与PLC交互的数据,比如1000ms。这些数据信息的读写以事件形式读取接口中的数据是上位机。对应到特定位需要上位机进行解码及编码。在上位机画而的显示实现PLC中控制字及状态字。对于如球磨机等设备的自成系统。通过通讯读取需要特别关注的参数由于自身存在很完备的监控系统以显示在画面中。
5上位机与服务器
画面可以获得设备运行的实时数据通过上位机与PLC之间的通讯。从服务器中获得数据可以达成生产的历史数据或关键的性能指标。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设备数据存储到服务器是各PLC设备将总线传输的,跟踪生产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和处理需要上位机,利用ActiveFactory分析报表工具读取服务器的历史数据以得到生产设备的历史曲线、台时、整机效率、耗电量、用水量等。管理人员在工厂过程数据可视化后可以在详细的数据趋势及信息基础上,生成数据报表及设备管理报表采取行动优化生产过程以此提高生产绩效。
6结语
篇4
1 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概述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个大范围的概念,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首先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要涉及到软件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对这些人进行管理。这些人员的能力水平,擅长的领域都不同,因此管理者应当针对不同的工作将这些人进行分组管理,让不同的人分管不同的工作,既能够方便管理者进行统筹管理工作,又能够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计算机软件管理还要关注软件开发的质量。要保证计算机软件的质量,就要对整个开发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数据、设备等。除此之外,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还包括对风险的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既有软件开发失败的风险,又包含信息泄露的风险。管理者应当提升风险意识,加强对计算机软件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2 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管理的范围广,项目管理水平仍不成熟,管理者尚未意识到自动化管理对软件工程管理的意义。目前,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以下问题。
2.1 软件管理数据存在问题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离不开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运用。因此,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软件数据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数据采集和存贮,数据存储过程中要加强风险意识,避免数据丢失、被盗或被病毒侵入。在不采用自动化的前提下,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需要进行人工操作和管理,人工操作和管理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精确度不高,易出错,难以校验等缺点。
2.2 对环境设备的管理不足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环境设备包含几个方面。首先,计算机软件工程开发需要大量计算机设备,这些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计算机硬件的防尘、防潮不到位,计算机工作环境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要保持干净除尘等,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工作人员意识度不高,导致计算机运行环境受到灰尘、烟雾、磁场等的影响。其次,在环境设备管理方面,计算机软件工程开发需要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能够保证计算机软件正常开发,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计算机兼容性差,运行速度慢,严重影响软件工程的开发效率。
2.3 软件测试管理不足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软件测试是整个工程项目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软件测试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有很多工作人员不重视软件的测试工作,或者没有及时进行测试,忽略了软件中存在的漏洞,给软件的使用和安全性造成了重大影响。
2.4 安全管理不足
计算机软件工程开发中,软件的安全性问题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管理者应当加强安全意识,并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设置安全性管理策略。但是仍有一些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不够,没有严格执行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导致信息泄露或者被病毒侵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2.5 需求与实际不符
开发计算机软件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实际工作当中,软件开发人员更注重业务数据、测试及开发活动,缺乏对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管理,需求分析不足,与客户的沟通协商缺乏,导致开发的软件与客户的需求不符。
3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自动化管理措施
为解决以上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可以将自动化理念实施到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当中。
3.1 对软件数据的自动化管理
用自动化方式对软件工程项目进行管理,需要工作人员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以防设备出错,并对软件数据进行管理,加强对软件数据的校验,加强对软件的调试工作,判定运行是否会出错,若有错误出现要及时进行修改处理。其次,在数据的自动化管理方面也要重视数据的备份,防止数据丢失、被盗、病毒侵入等。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计算机、硬盘等设备进行存储,也可以采用云储存进行备份,云储存与传统的储存方式相比较有很多好处,如储存量大、不易丢失、易恢复等特点,可以有效保存数据,提高备份的安全性。
3.2 对环境设备的自动化管理
在计算机工程自动化管理的过程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设备进行管理。计算机设备的正常工作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要保持环境干燥、防止烟雾和灰尘对计算机磁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噪音对计算机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也要注意防止噪音对计算机环境的影响,注意隔音和消音。计算机软件对兼容性要求也很高,因此,当计算机软件工程需要用到第三方设备时也要先检测兼容性,保证软件能够在第三方品台正常运行,针对兼容性的问题,也要加强监督,实施监控数据,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修改。工作人员要定期对计算机硬件环境进行检测和维护,定期检测。
3.3 对软件测试的管理
软件测试管理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对确保计算机正常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对软件进行测试是为了及时发现漏洞并进行纠正。采用自动化技术对软件进行测试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对系统进行自动检测的修复,可以提高软件工程的效率和效果。利用自动化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能够彰显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计算机自动化测试是通过预先设定好检测程序,对需要检测的系统实施完成的测试,可以极大地减少人为检测的不足,程序还可以准确跟踪和定位检测的进程,可以准确定位系统的问题所在,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办法解决问题。
3.4 对软件安全的自动化管理
企业的计算机软件是企业的核心机密,必须保证其安全性。这里的安全性一方面是指信息被外界侵入;另一方面是指因管理不善,信息出现丢失、毁损、泄露等等情况。对此,企业应当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遵守保密要求,不能私自将信息带出企业。对于企业存储的数据和工作过程中运行的数据,企业也需要加强管理,可以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安全管理,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设置密码进行保护,对密码进行自动化管理,定期检测。
3.5 要制定清晰的计划,关注用户的需求
在软件开发以前,首先需要进行设置严密的计划,对用户的需求做可行性分析的,分析需求状况,根据需求进行决策。在计划阶段,要考虑项目的计划性、动态性。经济性和相关性。
4 计算机软件工程自动化管理的意义
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到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对软件工程的开发维护、软件开发人员的管理、软件的质量以及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效果,甚至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有效提升管理效率,改善管理理念。具体意义阐述如下。
4.1 提高软件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将自动化引入软件工程管理当中,利用自动化技术对软件工程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通过自动化技术,自动化设备可以按照人為输入的指令进行操作,完成需要管理的任务。自动化管理与人工管理相比,管理的任务量少,速度快,准确度高,使得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4.2 方便生活和工作
自动化管理技术将人从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改善了生产方式。同时,计算机软件的自动化管理的进一步升级,使得管理技术从生产领域运用到生活领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4.3 推动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
将自动化运用到计算机软件工程开发的项目管理,是自动化技术的一个新尝试,使得项目管理水平上升了一个新台阶,促进计算机软件更好地开发利用,为管理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理念。
篇5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网络构建的微网办公系统,它涉及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管理和网络的组建等很多知识。一个网站的建设,首先应该从功能出发,功能是网站的目的所在。通常功能上的需求有:(1)能够明确的表达一个网站的主题及这个网站主要是做什么用的,本课题设计的网络主要用做办公(。2)能够实现多种形式的功能(。3)能够有一个清晰的网站结构。本系统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力求开发一个实用的办公系统。首先定义设计办公系统的目的是设计一个能满足一个学校随时随地进行办公的常用办公系统;构思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有行政管理、公共信息、个人邮箱、个人助理、系统管理、交流中心、超级管理;按各功能模块的功能编写代码;接下来进行后台数据库的设计;进而对网站的外观进行设计;其次进行实际页面的制作;然后对所制作的网站进行测试,以确保它符合最初设定的目标;最后将系统网站进行。后还需要进行维护工作,内容更新。另外,还要确定系统的用户层次,本系统可以支持三种用户:一是系统管理员;二是普通会员;三是超级会员(领导)。并设计各类用户的管理界面和使用权限。
2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的是Access数据库,来实现对数据库的设计和查询以及调用等功能。Access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被集成在Office中,它比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更加简单易学,而且它的功能足够强大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的数据管理及处理需要。在分析和设计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将用例模型细化为更详细的用例图,以便得到更具体的目标。根据上一节需求分析得到的顶层用例模型,许多用例都可以细化为若干个小的更详细的用例。下面只给出其中几个用例的子用例图,其它的用例图不再列举。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中,我们将客观世界的实体映射为对象,并归结成一个个的类。类、对象和它们之问的关联是面向对象技术中最基本的元素。类和对象模型分别用类图和对象图表示,类图显示了系统从逻辑上看存在的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系统的结构。类图是定义其它图的基础。对象是客观世界的实体,而类是对一类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的描述。通过分析问题域和用例图,我们抽象出领域中的概念,定义其含义及相互关系,从而分析出系统类,并尽量以应用领域的术语来命名类,使模型更符合客观事实,方便理解和交流,也便于修改。类一般为名词。类图中允许出现的模型元素只有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与类的关系可以用某种表示关系的连线,把它们连接起来。类与类之间的关系通常有关联、通用化(继承)、依赖和精化等四种关系。
3系统的实现
本界面需要设计四个控件:用户账号、用户密码、登录、申请帐号。在客户端,用户输入其账号和密码,然后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告诉服务器我要登录,服务器收到后开始读取数据库,然后与用户输入的信息比较,如果客户收到成功信息就打开主窗口,否则提示出错。修改资料,在该菜单中,用户可以对自己以前的注册登录资料进行修改。进入主页点击“个人助理”中的“修改资料”。个人通讯录,主要是为了便于学校中的每一名领导或者老师同学都可以快速准确的查找到自己想联系的人的详细信息。日程安排,主要是用来安排提醒今天以后任何一个时间段将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以便可以及时提醒使用者计划安排的内容,从而可以按时完成。其次,可以让工作人员每天记录下今后的工作情况且写好明日的工作计划,明日计划是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明天的工作计划,培养他们按计划行事的良好习惯,考虑到出差等因素,对于当天没有能及时记日记的工作人员,可在补记中记录,但补记只能补二天的记录,以保证日程就是日记的特点,对于日程中有错误等情况,可以在修改中及时修改自己的日程安排。
4结论
篇6
1.1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由于我国在煤矿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起步较晚,研发的方法较少,自动化疾控技术的水平较为薄弱,没有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大多数煤矿企业在选择综合自动化的设备时都是引用国外的设备,现如今煤矿企业广泛运用最多的是矿井安全检测系统,它主要采用的是煤矿综合自动化的集控技术。随着近几年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快,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煤矿企业在引进大量进口设备的同时也开始自主研发和吸收新的理念,结合我国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引导和开发创新科技、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应用及推广,可让煤矿行业的综合自动化地位走出国门,达到研究及探讨该项应用的核心价值的目的。
1.2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管理煤井提升机中的应用要做好煤矿的开采工作,其在设备的运用上也非常重要。煤矿开采的主要设备是煤矿矿井提升机,它具备重量大、体积大、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为实现有效管理提升机驱动和提升滚筒部分整合的效果,有效的改造和创新可以达到提升机内部结构的升级,使其用起来方便简单。为保证该项设备在管理上的安全稳定、实用可靠的特性,在设备的构建时要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识别和监测。如在煤矿开采中寻找矿井地质时可以有效地运用设备本身的核心微处理器进行,它可以监控和检测到出现故障的地址,做到诊断设备的能力,达到信息网络与设备的通信结合,极大地便利了设备的安装和升级。
1.3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管理传送带矿井中的应用为保证煤矿生产环节中将煤炭完整地送到目的地,其在向矿井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传送带传送的连续性。我国在煤矿行业中对于传送带已经被广泛使用,它是通过带式的传送方式,将设备中的产物在确保运输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管理综合自动化的产物。它的结构中使用了3GST启动设置,通过有效的、智能化的解决操作来进行原煤的不间断运输,其结构中存在的优势是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设备故障、避免设备出错。但当它进行管理长距离的运输时,尽管达到了设备的标准化要求,但仍然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如传送带的中间驱动点管理上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不能完整地除去设备故障,对其整个设备的可靠性以及设备的寿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煤矿企业在通过传送带矿井的使用部分还需加强,只有对此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分析,才能确保设备系统运输的长久性和稳定性。
1.4电牵引采煤机在煤矿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电采煤机作为煤矿综合自动化集控技术中一项很典型的应用,它主要是运用采煤机与电牵引技术相结合,利用电来牵引采煤机,从而实现下滑制发电,达到电能在采煤机中的应用。电牵引采煤机具有少故障、稳定性高、维护时间少的特点,它在合理选取和使用设备的启动控电系统中,可以高效稳定地提高其转动能力。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涌进和应用,电牵引采煤机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实现企业长久而稳定发展的源动力。
1.5煤矿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其他设备的应用煤矿综合自动化技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推动,也在主流设备上不断开发和创新,它所采用的液压控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理念已经成为电液控制矿井开采的中坚力量。它能使采矿设备的功能实现智能化模式,有效减少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出现相互冲击的现象,给煤矿开采业提供了比较稳定的电力系统保障,满足了采矿过程中大功率电器的使用需求。
2煤矿管理系统在综合自动化技术中的发展趋势
2.1煤矿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发展目前我国对于煤矿管理系统在综合自动化系统有三大特征:信息化、智能化和程序化。以这三个特征为出发点,可以体现出来的优势也较多,如设备自动化使用便捷,在设备维修上较少,具备安全可靠等特点。因此,在煤矿管理系统综合自动化设备上人们更注重其实用性。当前的煤矿综合自动化形式,站在煤矿工人的角度来讲,其大大减少了工作压力,降低了作业难度;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煤矿管理系统利用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强了安全稳定性。尽管我国目前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的使用无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而且相应的技术上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煤矿企业在综合自动化的发展中要加大时间和资金的投入,加快生产和发展的速度。
2.2煤矿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发展煤矿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发展是目前煤矿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作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核心,在未来发展中有一定的优势作用。我国现在很重视煤矿行业的开发技术和配套设施的设计,并要求煤矿行业开发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从传统的经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如想提高高产出和高旷工作业的安全性就必须建立自主产权的核心设备和装置。在设备通信上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可靠性,要加强设备实时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并且对其进行分类和存档,将部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回收整合,为创新煤矿管理系统中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提供有效的资料帮助。
2.3煤矿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发展煤矿管理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化和自动化上,其在煤矿开采行业发展中起着不小的推进作用。如现阶段人们所广泛运用的远程控制系统,它可以在无人帮助和工作的情况下实现对煤矿矿井作业的开采和控制,还能通过运输传递的方式,记录并统计工作时产生的数据以及矿井中的温度及湿度状态等。由于矿井工作的风险性比较大,且属于事故多发场地,如瓦斯爆炸、地压冲击、火灾等都是造成事故危险的因素。因此,对于煤矿的生产安全环节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或者完工后,要对所有的电路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并且要及时了解矿井下工作人员的情况,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3结语
篇7
我国高校的规模在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毕业生人数年年创下新高。高校在追求规模上的扩大和保证毕业生的质量这两个方面矛盾的调和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更是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矛盾的中心之一,对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管理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一)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管理的现状
对于校方而言,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是为了进一步审査论文,即进一步考査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着论文纽到的删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査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对于答辩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论文答辩,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毕业生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资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盘彻底弄懂弄通。
毕业论文答辩是答辩委员会成员即答辩老师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毕业生面对面,由答辩老师就论文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当面回答,它有4‘问”有“答”,还可以有“辩”。
在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前由专门的老师负责为他们分组,每小组再选择三到四名答辩老师,答辩结束后又专门的老师负责成绩汇总,毕业论文答辩是一个十分繁琐的过程。
(二)现行管理模式的弊端
毕业论文答辩有问有答的形式,近些年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的现状及毕业生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毕业生论文答辩工作难度大、任务量重。我闰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答辩目前采用的管理模式还是人工为主,每位毕业生都要参加答辩。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在于费时、费力、低效。有些高校毕业生参加答辩的时间仅有3到4分钟,这大大影响了答辩质量,对毕业生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但要改变这种现状,单靠人工管理是无法实现的。
二、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的自动化管理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大高校纷纷推行形式多样的自动化管理方式,但在毕业论文答辩的管理上自动化的程度还相当低,要改善目前的管理模式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探索一种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借助计算机实现对毕业论文答辩的自动化管理,提高毕业论文答辩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毕业论文答辩在一种相对宽松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完成。作为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自动化管埋的一种积极探索,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应运而生,它是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自动化管理的一种有效补充。
(一)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介绍
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基于C/S结构,采用微软最新推出的与Windows操作系统紧密结合的SQLServer2000数据库,在VisualBasic6.0+AD0+SQLServer2000^式下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每名毕业生在系统中录入自己的个人详细信息,然后点击“开始抽取”按钮,单击“确认”后就会显示抽中或未抽中,使学生对是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有充分的准备。学生抽取后,在数据库中存有的事务曰志便于教师对学生答辩情况进行管理,并形成打印成报表。
(二)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的特点
1、面向四个层次
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面向学生用户,面向教师用户,面向操作人员,面向维护人员四个层次,通过这四个层次的有机结合实现对毕业论文答辩的自动化管理。
2、界面风格
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人们应用计算机的习惯,采用极为友好,易懂易用的界面设计,使整个系统界面美观,使用方便,倡导人性化的管理,同时降低了对使用者计算机知识的要求。
3、易于操作和维护
用户在通过安全认证后,可直接在后台进行操作,管理维护员只需在本地机上进行修改,极大的减少了系统操作和维护的工作量,缓解了工作量和系统维护的矛盾。
4、网络安全技术
毕业论文对于每位毕业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毕业生的信息都是相对保密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采用比较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设置身份验证的形式,采用口令,权限控制等手段,充分保证了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阻止各种非法人侵和恶意的破坏。
5、精密的数据算法
通过模块结合相互结合的方式使系统各个功能部分有机结合起来,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对毕业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结合参加论文答辩毕业生的数量,对抽取比例进行任意修改,达到了学生抽中的比例可以随意调整的目的。
(三)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的功能模块
1、学生登陆模块:毕业生将个人详细信息录入到系统中,确认信息无误后开始抽取。
2、学生抽取模块:学生抽取模块是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点击“开始抽取”按钮后,进行抽取,单击“停止”按钮确认结果,将抽取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
3、管理员登陆:管理员对数据库内的学生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另外管理员可以对抽取比例进行修改。
4、报表打印模块:形成结果后,学生可直接打印,为是否参加答辩做好准备。
(四)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的优势
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在国内高校的毕业生论文答辩管理上,属于科技上的创新,对毕业生的管理将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是在现有的人工管理方式不能完全胜任的情况下产生的,实现了学生的随机抽取,教师的统一管理。
三、推广价值及其意义所在
基于c/s的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企业级数据库为手段的,既先进又高效的毕业论文答辩管理模式。它的出现为进一步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吸收新的技术和教学管理经验提供了有效手段,尤其在更新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的管理手段,方便教师对毕业生的管理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基于c/S的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将对高校的毕业生论文答辩管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答辩管理模式将被完全颠覆,这一先进的模式将彻底取代传统意义的毕业论文管理模式,在各种类型的大学、高等职业院校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极高的推广价值。
四、结束语
篇8
(1) 存贮病案首页中的信息,做成“机读数据库”。
(2) 检索和查找病案。
(3) 编制各种病案索引,如姓名查询、病案号检索、疾病分类等。
(4) 进行病案利用的统计分析工作。
(5) 输出病案信息,为医院临床实践及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方便。
病案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功能完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对提高医院的医疗、科研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虽然现阶段病案管理较之从前大幅度提升,但却并未被临床充分利用
1.1传统的病案管理,局限于病案的收集、装订、编目、登记和保管,忽视了病案质量的好坏,以及病案利用率的高低。从而局限了病案资料的开发和利用,病案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1.2大部分医院都实现了微机管理病案,但微机的运用只是进行病案首页的输入和管理,病案管理工作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微机管理为辅。
1.3贮存空间不够以及病案存放环境差,使很多有价值的病案资料流失。
1.4 被动的服务方式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医院的病案管理工作,处于单纯资料保管、等待索取与被动抽取的模式中,没有充分履行病案管理为医教研服务的职能。
2对策
2.1 加强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病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
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病案管理者不但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还要熟练的掌握病案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等。对此,一方面要培养一批既懂医学知识又懂病案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对现有在岗人员的培训,使病案管理人员掌握病案管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定期开展病案管理业务活动,加强各医院病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使病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2 病案管理内容多样化、具体化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病案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化科学管理,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一单一登记、收编、保管的管理模式,抓好对病案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强调病案规范书写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参与病案质量监控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等工作。2.3 加强横向联系,实现开放性的现代化病案管理
眼下,法律纠纷、住院医疗保险纠纷不断增多,对病案资料的需求量大,利用率高。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病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病案的法律效用,以一种踏实、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病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更好地满足医、教、研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2.4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对病案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其管理效率
病案资料管理在整个医院信息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长期积累的大量病案资料,是医院的一笔巨大财富。因此,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其进行科学处理和保管,避免病案霉变、腐烂。还可利用缩微、光盘等先进手段,减少病案贮存空间,对病案进行科学的整理和保存,充分开发和应用微机多种功能,提高病案的管理效率。
2.5 根据需要主动对医教研及社会服务
随着病案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需要量增多,被动服务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的服务方式,主动深入到医、教、研以及社会第一线,随时掌握使用者对病案信息的需求,在不违反法规的原则下,对病案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及时提供准确的病案资料。同时,病案管理人员要熟悉和掌握医、教、研的进展情况,不断征求病案利用者的意见,尽快适应新的医疗科研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篇9
1.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2.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
3.基于供应链管理(SCM)的物流管理
4.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5.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6.基于ERP的企业物流管理
7.日本物流管理及关键绩效指标
8.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探讨
9.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10.国外海产品物流管理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
11.基于Android终端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浅析基于市场营销的企业物流管理
13.项目型企业及其物流管理
14.现代物流管理趋势与发展策略
15.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探讨
16.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及其信息系统
17.基于协同理论的物流管理——协同物流管理
18.2009物流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19.医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
20.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
21.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辨析
22.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及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
23.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
24.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比较
25.提升烟草商业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思考
26.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开发
27.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研究
28.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对策研究
29.工程供应链中物流管理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
30.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32.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33.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管理关系的探析
34.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5.我国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36.基于供应链的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37.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38.分析现代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9.现代医院物流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探讨
40.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41.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对策
42.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探讨
43.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
44.探究物流管理信息化
45.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以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例
46.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思考
4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48.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49.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
50.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51.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
52.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信息化探略
53.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创新研究
54.广西凭祥保税区物流管理体系规划
55.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其改善措施分析
56.基于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军事物流管理系统设计
57.“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吗?
58.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
59.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60.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现状及发展方向
61.当前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
62.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6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64.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复杂性特征研究
65.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66.基于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67.中外危险品物流管理比较研究
68.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航空物流视角
69.论知识化管理与图书馆物流管理
70.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7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72.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73.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战略动向
74.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
75.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
76.基于UML建模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7.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探析
78.浅谈物流信息系统与现代物流管理
79.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探讨与设计
80.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81.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82.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及其DEA绩效评价
8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84.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85.国际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系列之一
86.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实证研究
87.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走进现代物流管理领域
88.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89.浅谈医院物流管理现状与展望
90.论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91.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
92.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93.基于敏捷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讨
94.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95.支持物料追踪的物流管理模型
96.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探讨
97.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
98.国内外综合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比较研究
篇10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昔日辉煌
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真正开始发展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且很快传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我国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开发了许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首先在财务软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带动了其他模块的开发,为我国的管理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多高校也先后开设了信息系统专业,致力在研究生层次开设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就更多了。到20世纪90年代初,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达到了顶峰,称为像现在“Internet”这样的高频词,大有“言必称希腊”的气势。
如今,充斥我们眼球的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B)等时髦词汇,已经越来越少地听到“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昔日的高频词了。上网输入“管理信息系统”关键词进行一下咨询,就会发现,以往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主流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不多见,更多的是国土、法院、水利、医院、学校等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于1995年创刊的《管理信息系统》杂志也于2002年3月正式更名为《教育现代化》,成为“在教育行业是唯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杂志”。可以说《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生不逢时,在IT领域,1995年的一个最大新闻是Windows 95的推出,随后不久铺天盖地出现Internet大潮更是给了《管理信息系统》致命的一击。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局限性分析
Internet的出现,不仅是一项技术的创新,更深层次上是一种观念的创新,它从潜意识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且使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得以进入实际应用。此外,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已经迫切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必须进行进一步整合,信息技术必须为管理服务。而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更多管理论文,,已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1)ERP是在传统的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企业管理软件的高级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经历了从简单、局部应用到高级、全面解决管理问题的一段比较长时期的发展历程,管理的侧重点也从原先的侧重于物流(原料、产品)扩展到物流与资金流相结合,进而扩展到再与信息流结合在一起;范围也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所有方面。ERP集成了全员质量控制、准时制生产、约束理论、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实验室管理、电子数据交换、项目管理、运输管理、设备维护、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ISO论证、业务流程重组等丰富内容。ERP首先体现了一种全新管理思想,将这种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整合,就形成了ERP的具体解决方案。
企业资源计划和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联系是最为密切的,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最多的。ERP首先应该是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必须为管理服务,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述ERP,即企业资源计划=现代管理思想+信息技术手段;而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一套计算机信息系统,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企业的管理体制,其深度和广度已经不能和ERP相提并论了。
(2)客户关系管理融合了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包括:Internet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呼叫中心等等。作为一个解决方案的客户关系管理,凝聚了市场营销的管理思想。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关怀、服务和支持构成了CRM软件的基石。CRM是围绕客户关系的整个业务和信息系统的集成。CRM是体现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是管理思想、业务、信息技术的高度整合,像建立呼叫中心这样的新生事物,其范围已经超越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不能把客户关系管理笼统地称为管理信息系统。
(3)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实现商品与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是不同于传统交易方式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诚然,电子商务包含了很多信息,但是,从本质上讲,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条件下的一种新型商务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本身,当然也不能说电子商务是某个管理信息系统。
(4)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以核心企业为主5将客户、研发中心、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服务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达到对客户需求,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和产品服务各环节供应链资源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供应链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信息系统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内容融合了业务活动,因此,也不能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某个子系统来简单概括供应链管理。
(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把制造业的全部生产、经营和工程技术等各方面工作通过计算机连成一体,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最优化的集成制造系统。CIMS需要和CAD、CAM有机集成,而CAD、CAM本质上讲,可以说与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差距就更大了。
此外,在许多学术着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将MIS、ERP、CRM等并列情况,更是不妥。如果我们把管理信息系统比喻为一个旧瓶,它已装不下信息化领域出现的这么多新酒,为了解决管理信息系统[如发现本文内容有缺失,请联系本站管理论文编辑组。谢谢您的支持。 与以上解决方案之间的冲突和概念模糊不清状况,必须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进行进一步的解剖分析。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扬弃与发展
为了给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我们先看一下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为了解决管理信息系统的局限性,我们将管理信息系统细分如下:
1.管理信息系统理论
经过多年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开发的方法、实施的步骤等,这些理论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并且仍然在指导着信息化的实践,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精华部分。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囊括了企业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间,我国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以习惯上我们也把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称为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这种提法是相对的。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果我们仍然将ERP、CRM、EB等统称为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将MIS和ERP、CRM等并列,就会犯概念上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抛弃“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这种提法,而代之以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电子商务等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等。
3.非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对于绝大部分非企业单位而言,我们仍然可以继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法院管理信息系统、机关事务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单位的特点是非工业企业,从管理学的角度讲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因此,可以继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这个概念。
4.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另外重要两个的分支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由于这两个学科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并且有相当部分投入了实际应用。从广义上讲,这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宜再称这两个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而是列入人工智能领域,分别称为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