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权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8:3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增权理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加大农民工输出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近年来,__地区的劳务输出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和劳务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劳务收入己成为__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全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也成为全区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减少农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其中,以拉面经济为主的特色劳务彰显出了强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状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我区的劳务输出由最初的农民自发、零散组织到现在的规模输出;由劳动部门单一组织,单一渠道到现在的全区各部门、多渠道共同参与的组织化、规模化的输出;实现了季节零工型向长年稳定型、由体力劳作型向职能技能型、单纯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乡劳动力共同输出;从省内到省外、盲目自发型向有组织有序的转变。使广大的务工人员走出了山门,跳出了农门、跨进了城门。劳务输出的数量和效益逐年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拉面经济已成为__[!]穆斯林民族创业增收的主要产业,占据了劳务经济的主导地位。数量现己达到13000余家,并以年均30%的速度在梯增。分布从目前的京、津、鲁地区,洙江三角州,长江三角州逐步向西南方向和境外推进。__独特的拉面风味,以快捷、实惠、卫生和热情服务的特点,已被全国各地的市民和外宾所接受。
困难和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随着数量的增加和分布的广阔,也显现出它自身的不足和缺陷,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发展挑战,必须引起重视和亟待解决。
子女上学难。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努力,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难、学费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各地上学的门槛和收费标准的不一致性,部分省、市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还是纳入不了当地九年制义务教育范畴,享受不到与该地区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待遇,进入公办中小学的学生数量少,且借读费高,大部分花高价上私立学校,甚至有辍学务工经商的现象。
办理证照难。由于大部分拉面馆经营时间短,营业面积小,达不到当地环保、城管和卫生部门的设施标准要求,致使一部分拉面馆无法办理证照。部分经营者缺乏长期经营意识,心存疑虑,考虑办证后收税或增加税额等因素,不愿办证。这种无照无证经营的短期行为,不利于拉面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壮大。
经营规模小。由于受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大部分拉面馆地理位置偏僻,经营规模小,品种单一,卫生条件差,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就餐者大多为学生和外出流动人员,影响规模效益。
文化程度低。根据调查,外出务工人员总体上文化成度低,管理理念滞后,经营水平低下。个别人法制观念淡薄,对当地的政策规定理解不深不透,协调配合不力。有的产生抵触情绪,导致矛盾激化,影响了整个拉面经济的声誉。
驻外办工作难。驻外办工作机构规格低,与当地政府部门难以沟通和对接;人员少、无经费、缺乏必要的办公场地和设施设备,工作职责不清,难以及时、全面、有效地提供驻地企业的用工信息,导致外出人员的总量上不去,影响外出人员的数量规模和增收效益;缺乏有效的奖惩和激励机制,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树立品牌难。从调查看,__地区在外地开的拉面馆店名混杂,大部分借用的是正宗兰州牛肉面,西北牛肉面或新疆风味餐馆等牌子,真正以青海牛肉拉面或化隆牛肉拉面经营的极少,树立品牌尚需时日。
建议对策
加强驻外办建设,强化服务管理意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来源:文秘站 ),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做好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及时为外出人员做好培训、输出、维权一条龙服务工作;各县政府加强对驻外办事机构的领导,发挥他们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管理员的作用,对于推动整体劳务输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情况,各县政府应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解决必需的办公场地、交通工具和通讯费用,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整合省、地、县办事处,形成综合性的协调服务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为外出务工人员安心经营和长期稳定务工创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办事处的规格,便于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接,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扩大办事处的辐射效能,切实解决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在办证、子女入托、入学、培训、维权保障等 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升规模档次。__地区现有在外开的拉面馆的规模和档次跟不上当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发展和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各级政府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使他们在比较繁华的位置开设上档次、上规模、多品种、系列化、环保、卫生符合要求的餐店。扶持拉面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以大带小、以少带多、以强带弱、做大做强的目的。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首先是加大技能培训,针对__地区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素质差和技能单一的实际,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牲和实用性,做到按需所培,提高培训层次,延长培训周期,扩大培训范围,注重培训质量,强化素质技能,改变低技能,低待遇的现状。其次,加强法制教育。教育群众遵纪守法,依法办事,自觉接受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守法经营,勤劳致富,同时提高用法律武器维护自>!
篇2
论文摘要:重视教育研究方法旨在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研究质量,写好教学研究论文也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教学。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研究的内涵及重要意义,以及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要领。
一、教育研究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解释、分析、探讨以及控制和处理最终获得一般性的教育原理和规律的研究活动。它是有计划的、系统的完成从现象、问题到答案或规律探索的一整套过程。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育改革
第一,通过良好的教育研究,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第二,通过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思路,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计划、规划与决策提供咨询和依据;第三,通过教育研究,把教育、教学和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
2.提高教育研究水平,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领域问题的暴露,越来越要求加强教育研究。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教育工作者及教学研究人员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逐渐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但是,与教育改革深入和发展还不相适应。通过在《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刊发的研究成果中反映的共同问题是:经验性文章多,有理论深度的文章少;描述性文章多,定量分析文章少;空泛议论文章多,实验研究成果文章少;旧题重作文章多,开拓创新文章少。这些都反映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及教学研究人员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不高。如果在原有基础上,更加重视教育研究,讲究研究方法,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实践,就可以促进教师、提高研究水平,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促进教育研究方法科学化、现代化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不仅是方法论范畴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且是教育科学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几十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对人才研究的重视,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广泛深入地发展,带来了教育领域一系列新的变革,从而引起了方法论上的深刻变革。
二、写好研究论文,保证研究质量
教育研究论文是教育研究成果的载体,是教育研究质量的重要标志。它对交流和推广教育研究成果、教育经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总之,论文丰富了教育科学,因此要重视教育论文的写作。教育论文的写作要领如下:
(一)论文结构与要素
1.引言:
一般说来,引言部分通常应表明作者选择其论题的目的和动机,也可以提供有关该论题的背景介绍。换言之,引言部分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该论题,以及作者对该论题的掌握情况。在这一部分,作者可以提出将要讨论的问题,或是将要论证的观点,或是在文章中将要运用的理论依据或研究方法。
2.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为了能够证明中心论点,建议作者将中心论点分为几个分论点来仔细逐一论述。在提出分论点之后,用数据、材料、事实等来论证其正确性。或是用反面的例子和公认的错误的观点来进行反证。
3.结论(或称结语):
结论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论部分,作者可以总结已论证的观点,或换一种方式表述论文的主题;也可以回答论文的引言部分所提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注意的是在结论部分切忌引出新的论题。
正文后应附注释(引语、必要的专用名等)和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3种),参考书目应详细列明书名、作者、出版地点、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1)注释:一律用脚注。如果在行文中需要对文章某处加以进一步说明或标明文中引用别人的话语的出处,都可采用脚注的方式在本页页脚将其注释出来。
2)参考文献:论文所选用的参考书籍应在5种以上,参考文献应具学术性和权威性。中英文籍分开列出,且不必翻译。论文的正文之后需另取一页附参考文献。
(二)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步骤
1、撰写步骤
1)拟写提纲
拟定提纲要项目齐全,能初步构成文章的轮廓;要从全面着眼,权衡好各个部分。
2)撰写初稿
a初稿的内容尽量充分丰富,以方便修改定稿。但要防止一味地堆砌,写成材料仓库。
b要合乎文体范围。文句力求精练简明,深入浅出,通顺易读,避免采用不合语法的口头语言或科技新闻报道式文体。
c要写得干净些、清楚些。初稿最好使用页面字数不太多的稿纸,四周有足够的空余之处,以便于进行增、删、改、换等。
3)修改定稿
a修改观点:一是观点的修正,看一看全文的基本观点以及说明它的若干从属论点是否偏颇、片面或表述得不准确;二是观点的深化,有无深意或新意。
b修改材料:通过材料的增、删、改、换,使文章支持和说明观点的材料充分精练、准确和鲜明生动。
c修改结构:对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作部分的调整。
d修改语言:包括用词、组句、语法、逻辑等。作为学术性的文章,语言应具有准确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教学实践活动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引,因此教育工作者及教育研究者应该高度重视教育研究工作,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做好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真正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我们要充分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活动,积极探讨教育真理及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JAVAEE,Struts2,Hibernate,框架,Web,BBS
1. 引言
MVC开发模式和基于MVC模式的Struts 2框架的应用,研究Struts2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与Servlet API的耦合,从而使得单元测试工作变得更加容易。数据库持久层技术的研究,对典型持久层框架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将底层数据库对象化。论文参考。
2. 技术简介
2.1 Html语言
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是WWW的描述语言。本系统将使用HTML来做web页面的显示。
2.2 JavaScript
JavaScript 使网页增加互动性。论文参考。JavaScript 使有规律地重复的HTML文段简化,减少下载时间。JavaScript 能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对提交表单做即时的检查,无需浪费时间交由CGI 验证。本系统主要利用JavaScript做表单的验证。
2.3 Struts2
Struts 2 与Struts 1相比,有很多革命性的改进,但它并不是新的新框架,而是在另一个赫赫有名的框架:WebWork基础上发展起来的。WebWork衍生出了Struts2,而不是Struts 1衍生了Struts2。因为Struts2是WebWork的升级,而不是一个全新的框架,因此稳定性、性能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保证:而且吸收了Struts 1和WebWork两者的优势,因此,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框架。
2.4 Hibernate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既可以在Java的客户端程序使用,也可以在Servlet/JSP的Web应用中使用,最具革命意义的是,Hibernate可以在应用EJB的J2EE架构中取代CMP,完成数据持久化的重任。
Hibernate的核心接口一共有5个,分别为:Session、SessionFactory、Transaction、Query和Configuration。这5个核心接口在任何开发中都会用到。通过这些接口,不仅可以对持久化对象进行存取,还能够进行事务控制。论文参考。
2.5 Spring
Spring是一个开源框架,它由Rod Johnson创建。它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Spring使用基本的JavaBean来完成以前只可能由EJB完成的事情。然而,Spring的用途不仅限于服务器端的开发。简单来说,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面(AOP)的容器框架。
3. 概要设计
3.1 系统功能介绍和模块介绍
系统包括主要的功能:新用户的注册,会员登录,用户自己修改信息,管理员删除用户,游客浏览留言,会员新增留言,会员留言回复,管理员删除留言,管理员新增和删除板块等功能。
系统管理员通过帐户密码验证后登录论坛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后台管理如用户管理,讨论区管理和文章管理。用户通过帐户密码验证登录论坛服务系统后,能够在论坛内发表文章,回复文章,查询文章,浏览文章等。而讨论区管理员相对一般用户则应该能够进行相应的讨论区管理,比如删除文章,封锁用户ID等等。所以系统要实现下面四个模块的功能:用户注册登录功能, 会员发帖回复功能, 版主管理帖子功能,管理员管理论坛。
3.2 各模块详细功能
3.2.1 系统整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整体流程图
3.2.2 用户流程图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用户流程图
4. 详细设计
(1) 数据库持久层架构
①设计持久化对象:(PO)
Admin:管理论坛,添加模块,删除模块,授权用户,删除用户
User: 发帖,回帖,查看帖子,版主可以删除帖子和用户
Topic:论坛帖子
Reply:用户回帖
Board: 子版块的信息
ParentBoard :父版块的信息
Collect:用户收藏的帖子
②根据持久化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对象模型;
③根据持久化类之间的关系建立Hibernate对应的映射关系;
④根据Hibernate映射关系生成数据库
(2) 实现Dao层
①配置数据源,使用dbcp数据源,使用MySQL数据库,在Spring容器中进行配置
<bean id='dataSource'
class='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
<propertyname='driverClassName'
value='com.mysql.jdbc.Driver'>
</property>
<propertyname='url' value='jdbc:mysql://localhost:3306/bbs'></property>
<propertyname='username' value='root'></property>
<propertyname='password' value='123'></property>
</bean>
② 配置SessionFactory对象,将Hibernate的映射文件注入
③配置Dao组件,将Dao层注入Spring容器管理
(3) 实现控制层和web层
Struts2 作为MVC框架连接模型层和web视图层,将Struts2的ACTION注入Spring容器管理
Web层由jsp技术实现,web.xml文件配置见具体代码。
结束语
本文利用现有的Web框架技术实现Struts框架、Spring框架和hibernate框架集成,提出基于JavaEE多层框架解决方案。并通过实例BBS系统对数据库持久层技术进行研究。实现了关系型数据库的对象化和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开发。
参考文献
[1] 李刚. 轻量级JavaEE企业应用实战(第二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李刚. Struts 2权威指南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 郭晓华. JSP应用开发详解(第三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 付周京. 精通Hibernate3.0-Java数据库持久层开发实践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 Ryan Asleson,Nathaniel T.Schutta.金灵译. Ajax基础教程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6] 李刚. 轻量级JavaEE企业应用实战(第一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 张钰. 精通Spring 2.x Java Web开发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8] 刘斌. NetBeans权威指南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篇4
一、看刊号是否齐全,格式是否正确
看刊物有没有国内统一刊号(CN刊号)和国际标准刊号(ISSN刊号),两者都有才是正规期刊.如果只有ISSN号,没有CN号,即可认定其为非法出版物.
国内统一刊号的格式为:CNXX(2位数字)-XXXX(4位数字)/X(大写英文字母)例:CN11-5640/N。
国际标准刊号的格式为:ISSNXXXX(4位数字)-XXXX(4位数字或3位数字最后一位为X),例:ISSN1673-9795;ISSN1674-098X
二、查询刊号真伪
登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查证其刊号是否已登记,查询方法如下:
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主页右侧下方有新闻机构查询栏,媒体名称输入要查询期刊刊名,媒体类别选择:期刊。点搜索即可。如是正规期刊则可以显示其国内统一刊号(CN刊号),显示不出国内统一刊号(CN刊号)则为非法出版物。
三、邮发代号
问询该刊物是否有邮发代号,正规期刊可以通过邮局按邮发代号订阅.非法期刊一般不在邮局发行,也没有邮发代号。邮发代号的格式为XX(1或2位数字)-XXX(3位数字).
四、区分增刊,专刊与杂志正刊的差别.
从刊名可以判断,正刊的刊名只有一个,并且这个刊名按“查询刊号真伪”的方法可以查询到其国内统一刊号。增,专刊是个别杂志社为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而出的增刊,专刊。属于非法出版物。其刊名多为《XX》杂志"教研版"或"学术版"或"理论版"等或《XX-XX》杂志或《XX?XX》,这种某杂志某版或刊名带破折号或刊名带点的均为增刊或专刊.按“查询刊号真伪”的方法查询不到期国内统一刊号。
以上几点为本人工作经验总结所得,以上四点互相验证,既可鉴别期刊的真伪。以其能够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研究生,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等需要晋升职称或需要的研究生有所帮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刊物知识
一刊号解释
■cn:国内统一发行刊号■issn:国际发行刊号■isbn:图书刊号
■hk/NR:香港刊号■正刊:编辑部正规发行的杂志,与市场同步
■增刊:在发行正刊之余发行的刊物
■论文集:由某些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合,图书
二刊物认定
认定省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1.在由省(部)级业务主管单位的、有正式出版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2.全省大行业学会和省直厅局主办、经省级以上出版部门批准登记的学术期刊。
3.省部级大报理论版。
4.一般大学学报。
5.在国家二级学会、省级主管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三认定国家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1.在国家级(由国家级部门主办或主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3.在国家一级学会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4.正常是标记为核心刊物的杂志(科技核心北大核心等),也被列入国家级刊物。
四核心期刊认定:
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现在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已经是2004版。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限于理工科期刊。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
查询地址一(159.226.100.178/html/lyqkb_y.htm)
查询地址二(.cn/lunwentougao/cscd2000.htm)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
期刊和论文查询地址: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n/
篇5
一、服务教育改革: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一
2010年7月29日,《 教育规划纲要 》正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对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社会影响度。
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教育科学 》杂志主编傅维利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教育的主题。这就意味着教育科学研究将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上。教育改革涉及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的变化。从当下中国教育现状来看,“增数量”的目标达成是顺畅的,但“调结构”、“提质量”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国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公用教育经费所占市、省和中央财政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运用“改革”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改革”虽然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运行发展的主题,是实现“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的唯一出路,但是改革不是盲目的试验甚至“乱冲乱撞”,改革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往教育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改革,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而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损伤概率却很高。因此,作为教育研究成果发表主阵地的教育理论刊物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积极引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主动引导作者关注重大教育改革问题,促成和推动相关研究,并及时研究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与会代表还就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学前教育普及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问题、债务负担问题;职业教育强化问题;素质教育改革问题;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问题;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问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等。分会倡议,教育理论刊物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设立专栏、编辑专刊等形式,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承担起使命,担当起责任。
二、应对数字出版: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二
十余年来,数字出版迅猛发展,迅速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高速扩张。当下,以数字出版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期刊网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强势媒体,不仅直接影响了传统纸质教育理论期刊的发行,而且逐渐危及教育理论刊物的生存与发展。与会代表针对如下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问题之一:是机遇还是挑战?
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时代的必然,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网络阅读已经深入人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出版已成必然。从这个视角分析,数字出版是教育理论刊物发展的机遇。同时,伴随着数字出版这一“朝阳产品”逐渐走向强势,来自数字出版的挑战愈益彰显。其表现有:一是要求编辑部与其签订独家入网协议,即只能加入我的期刊网,不能再加入其他期刊网。二是要求编辑部加入数字化优先出版系统,即在纸质版刊物尚未印刷出来前,就已经在期刊网上率先出版了。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必须迎接这一挑战。
问题之二:数字出版的利与弊?
与会代表就数字出版的利与弊展开了充分讨论。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出版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其固有的长处,检索便捷、浏览简单、瞬间下载、库容庞大、资料丰富、省时省力。加之,有的学术期刊网为了吸引更多的期刊加盟,采取了整体产品策略,不断扩大延伸服务的范围。一是为查寻影响因子、下载量、转引率等提供便利。二是通过免费提供编辑部采编系统、学术论文不端检测系统等,部分满足了编辑部的需要。其弊在于:一是数字出版尤其是学术期刊网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没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只能依靠各刊物提供资源。没有各家刊物提供源头活水,期刊网就成了死水一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期刊网有点“不劳而获”。二是上网下载费用相对高昂,没有实现免费化。目前,每页下载费用从几角钱至1元钱不等,下载10页左右,就等同于买一本刊物的价钱。
问题之三:是消极适应还是积极应对?
与会代表就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代表赞成积极应对。概括起来其应对策略有:
一是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积极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聘请期刊法律顾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刊物的守护职责。
二是教育理论刊物,一方面,可以在出版发行纸质版的同时,重视出版发行电子版,并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以分会为平台,联合建立教育学术论文数据库、期刊网,利用行业优势及各期刊编辑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建立更有利于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浏览、检索和发表的数字平台。
三是联合起来保护知识产权。有的代表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理论刊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对话位置。学术期刊网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数据库,就在于其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在学术期刊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如今,任何一个刊物都不可能以不合作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借助分会这一平台,形成合作联盟,才有可能在分成方式、合作方式上与学术期刊网展开谈判,争取刊物应有的权益。
四是强化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的代表认为,学术期刊网的发展虽然方便了作者,但同时也直接侵害了作者的知识产权。例如,目前已经有作者对每页几角钱至1元钱的下载费用提出质疑。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充分利用与读者紧密联系这一优势,与作者联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话语拥有真正的力量。有的代表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教育理论刊物要求作者签署“作者授权书”的做法。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各自的办刊思想、发行策略、经营策略、如何打击“山寨版”等进行了交流。
篇6
[关键词]全日制 专业学位 研究生 双导师制
根据教育部教发[2009]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紧缺型人才。经研究决定,2009年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5万名。”2009年,全国增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此如何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
1、国家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教育部在教研[2009]1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总体要求,其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要求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在国家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中提到了“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落实“双导师制”对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意在和各位同仁探讨落实“双导师制”的相关问题。
2、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2.1“双导师制”在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早在1999年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从此。“双导师制”成为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原则之一。
通过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双导师制”是一种适合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导师聘用模式,已经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基本认可。“双导师制”可以使研究生将高校的理论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但“双导师制”这一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双导师制”并未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以我校申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为主要对象,以部分工程硕士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和部分长期为工程硕士任课的教师为辅助对象,以“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落实情况调查”为题,做了近四年时间的问卷调查、座谈、走访。这次调查从2003年我校第一位申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开始,至2007年12月份结束。从调查情况来看,国家设立“双导师制”这一培养模式的初衷还是得到校、企双方导师(100%)和绝大多数学员(占调查对象的96.96%)的认可。接受走访和调查的校企导师和研究生认同该模式是一条解决校企“产、学、研”结合、学校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较为理想的途径。但调查结果显示,“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的各环节中并未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如:在学位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校、企导师间没能体现出合作的优势。调查统计表明,在接受抽查的263名学员中,没有一人的校企导师能为学员的论文撰写而会晤,即便是通过电话、电邮、信函等形式为学员论文进行交流的导师,也仅仅占了接受调查人数的7.6%。所以认为“双导师制”在自己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很好起到作用”的仅占总数的18.6%。
2.2 “双导师制”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较大困难。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具体怎样进行培养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要在培养中落实“双导师制”可以推断至少存在下列困难。
2.2.1 “双导师制”中的企业导师从何而来。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都在某个企业从事具体的工作,与企业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企业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打算研究的方向有清晰的认识,研究生本人可以主动联系企业导师。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没有参加过工作,对企业和企业的工作缺乏一般的了解,他们主动寻求企业导师的可能性很少,必需依靠学校联系。学校如何为这些研究生配备合适的企业导师将是学校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2.2.2 “双导师制”中的企业导师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企业导师的人事关系属于企业,学校只是聘任其作为兼职企业导师,本身对企业导师无法行使管理权限。企业导师一直在企业从事研究工作,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习环节也是到企业工作,虽然企业导师和研究生在同一企业工作为企业导师发挥导师职责提供了条件,但是学校没有太多的权限制定具体的措施来要求企业导师的所为。如何发挥企业导师的积极性,如何监督企业导师的指导行为也是落实中的困难之一。
2.2.3 “双导师制”中的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如何进行分工与配合。校内导师由学校在研究生报到注册时就已经安排好,可以在各个方面要求校内导师起到导师的作用,实行导师负责制。但“双导师制”要求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有很好的沟通,不仅要共同关心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更要一起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负责,这需要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有很好的沟通。但现实情况可能是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关注的课题不一致,研究的方向不相同,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互不熟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双导师制”的落实质量。
3、落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具体举措。要真正培养国家需要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现国家设置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初衷,落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双导师制”,本人认
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培养单位需高度重视。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到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时代要求,着力调整人才培养结构,理解、重视、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要明确“双导师制”的重要意义,利用高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打下基础。
3.2 培养单位需及时制定具体可行的培养方案和管理文件。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积极探索、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重视构建和形成一支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要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包括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在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中对“双导师制”提出要求,对“双导师制”中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职责进行细化,具体聘任方法程序化。
3.3 培养单位切实加大投入,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切实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案例库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调动社会、行业和有关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学校、院系和导师的作用,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工作环境,为学生学习、实践、创业等提供良好条件。
3.4 强化校企联合意识,由企业对企业导师行使管理权。企业和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这是一场互利双惠的合作。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确定与之合作的企业,企业在与学校合作之前可以告知学校自己的需求。从而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意识,真正服务好企业发展,实现校企“产、学、研”的结合。当“双导师制”这一培养模式得到校企双方的支持,许多困难将迎刃而解:企业将对企业导师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对校内导师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为校企双方导师构建了一个较好的沟通平台。这是“双导师制”得到落实的基础。
篇7
一、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设计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即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把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来,在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分析确定了系统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学科组组长、指导教师及学生等角色,下面就各角色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
1.系统管理人员角色涵盖了用户角色添加,用户权限的设置等。
2.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对所有学生进行选题和名单的汇总、开题报告的汇总、论文和论文成绩的汇总,论文进度的设置及教师角色设置等,不同的系别或专业可以设置教学管理人员一名,具体的系别分配及权限设置由系统管理人员设定。
3.各学科组组长负责审核指导教师的选题、审定学生论文终稿及确定论文成绩等,学科组组长同时可以是指导教师,其角色由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设置。
4.指导教师角色包含毕业论文选题的上传、学生的选择、开题报告的审核、毕业论文的修改及论文成绩的评定等,其用户界面有选题上传、学生选择、开题报告审核、论文指导、论文成绩评定、个人信息管理等内容。
5.学生角色主要有选题查询、选题选定、开题报告材料提交、论文材料提交、论文成绩的查询等内容,其用户界面有选题、开题报告提交、论文提交、个人信息管理等内容。
二、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为了进一步完善该系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事务处理能力,需要进一步进行性能及功能的需求分析。
1.教学管理人员应及时提供教师及学生信息,师生互相选择的界面要具有交互性。教师可以在系统中查看选择自己课题的学生名单及学生的具体信息,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名单中进行选择,同时也能查询到其他选择该指导教师的同学名单,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
2.选题应由指导教师确定,教师可将选题上传到系统由学科组组长通过后再正式到网络上供学生选择,学生确定选题后就可以根据设置的论文进度开展论文写作。
3.在论文写作阶段,系统要提供一个交互平台供师生进行交流,并允许通过系统上传及下载文件。
4.在写作过程中要有开题报告及论文中期考核等环节,指导教师要对各环节进行评分,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查看自己的分数。
5.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中公告,指导教师及学生可以查看公告。
6.当学生提交论文终稿后,指导教师要对论文进行评分并经学科组组长审核通过,如果毕业论文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的学生成绩将及时的反馈出去供学生查看,不合格的学生则须继续撰写和修改论文直至合格。
7.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直接执行打印论文题目清单及学生成绩表等,同时还可以根据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相关信息或学生相关信息实现快速查询等。
8.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维护自己的账户,可以修改基本信息,但不能修改自己的帐号,其帐号具有唯一性。
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1.系统开发工具
由于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很多都在外地实习,具有一定的地域分散性,因此本系统主要采用B/S架构,应用ASP.NET技术来实现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毕业论文管理,其使用的开发环境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采用C#为开发语言及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进行开发的。
图1 总体架构体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系统主要分为五个模块,总体架构体如图1所示。
3.系统的主要流程
(1)首先由系统管理人员登录系统,添加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科组组长及学生等角色并设置各用户角色的权限。
(2)然后教学管理人员可登录系统,添加教师名单及毕业学生名单,同时对教师角色及论文进度进行设置,教师角色分为指导教师和学科组组长,其二者是可以重复的,指导教师可以是学科组组长,此时指该指导教师页面中除了出现指导教师页面出现的内容外还会具备学科组组长的内容。
(3)接着指导教师、学科组组长及学生可根据各自角色登录系统,修改完善个人信息。指导教师可论文选题及论文撰写各种要求,上传系统供学科组组长审核。如果指导教师选题审核不过关则系统会要求该教师重新拟定选题然后继续进入学科组组长审核页面直至选题通过为止。
(4)指导教师论文选题通过后就公布在网络上,学生就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和选择选题。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选择其选题的学生情况并进行选择,如果有学生不符合选题要求则退回,系统会提示学生重新进行选题,直至实现双向选择,学生选题确定后就可以开展论文写作。教学管理人员此时就可以就选题对学生名单进行汇总。
(5)在论文撰写初期学生要在系统上提交开题报告给指导教师审核,指导教师审批后评定分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即时查到该分值。
(6)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可以通过平台留言,咨询指导教师相关问题,指导教师也可通过平台及时回复学生问题,同时学生撰写的论文稿件可以通过上传到平台供指导教师查看,指导教师批改完后可以将修改稿上传到平台供学生下载并且通过留言告知学生修改意见。学生可依据指导教师点评进行论文修改,修改完成后可再次提交论文。系统会记录学生提交论文的次数及指导教师的点评次数。
(7)学生论文定稿后将论文上传到系统,指导教师可以对论文评分,并将论文正稿和成绩提交给学科组组长审核,学科组组长可以对论文成绩进行修改和确定并将修改结果反馈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确认后学生成绩生效;如果指导教师有异议则可将意见提交给学科组组长进行复核直至通过为止。经指导教师和学科组组长双重确认后学生可以在系统上查询到自己的论文成绩及毕业论文综合成绩(开题报告成绩和论文成绩综合后的成绩)。如果有学生在论文进度设置时间内未完成毕业论文则系统自动判定不合格。
(8)最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论文定稿、论文成绩及毕业论文综合成绩进行查询、汇总及打印等操作。
四、系统部分模块关键代码实现
1.登录模块
用户根据自己的编号(学生为学号,系统管理员、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为教工号)、密码(身份证号)登陆系统。
HttpCookie cookie = Request.Cookies [“CheckCode”];
try { if (cookie.Value = = this.txtCode.Text.Trim())
{ using (var edm = new Manage Entities())
{
//查询输入的用户编号是否存在
var user = from u in edm.Users
where u. UserNo= = userId.Text
select u;
if (user.Count() = = 0)
//判断:用户表中不存在该用户记录时,提示用户名输入错误
{
Response.Write("”);
}
//判断,用户名对应的密码是否正确
foreach (var custObj in user)
{
if (custObj.PWD = =userPwd.Text)
{
Session["UserNo"] = userId.Text.Trim();
Session["UserName"] = custObj.User.Name.Trim();
Session[“Popedom”] = custObj.Pope dom.Trim();
Response.Write(“”);
}
else
{
Response.Write(“”);
}
}
}
}
else
{
Response.Write(“”);
}
}
catch (Exception error)
{
lError.Text = error.ToString();
}
2.学生选题模块
//判断CheckBox的选中状态,更新数据库相应字段。
CheckBox cbox= (CheckBox)gvTopic.Rows[e.Row.RowIndex].FindControl ("cbTopic");
if (cbox.Checked = = true)
{
//根据用户登录名查询该用户是否已经选择了论文选题。
using (var edm = new ManageEntities())
{
var topic = from u in edm.Graduation Project
where u. UserNo= =Session["UserNo"].ToString()
select u;
if (topic.Count() = = 0)
{
//当该学生没有选择过论文题目时,则将该学生新选择的题目名称更新到毕业设计
//表选题学生编号字段上。
string strTopicNo= Convert.ToString (gvTopic.DataKeys[e.Row.RowIndex].Values[“TopicNo”]);
var topic1 = from u in edm.Gradua tionProject
where u.TopicNo= = Convert.ToInt64 (strTopicNo)
select u;
foreach (var custObj in topic1)
{
if (custObj. TopicState = = true)
{
lResult.Text = “选题失败,已有人选!”;
}
if (custObj. TopicState = = false || custObj. TopicState = = null)
{
custObj. TopicState = true;
custObj.UserNo=Session["UserNo"].ToString(); custObj.UserName=Session ["UserName"].ToString();
lResult.Text = “选题成功!”;
}
}
edm.SaveChanges();
Bind();
}
else
{
lResult.Text = “选题失败,请先退选,再重新选择!”;
}
}
}
3.上传选题模块
在处理上传的毕业论文及各种留言内容时使用了CuteEditor―Html在线编辑器来实现。CuteEditor for ASP.NET是一款功能强大且简单实用的跨浏览器、跨平台的所见即所得的在线html编辑器,其用户界面简洁,加载速度快。通过该款编辑器可以方便Asp.net开发者对文本框的内容进行编辑。此外,CuteEditor还集成了对文档、图片等文件的上传模块及音频、视频等媒体文件进行直接插入的模块。下面以指导教师论文题目上传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新增一条指导教师论文题目上传记录
using (var edm = new ManageEntities())
{
GraduationProject gp = new Gradua tionProject();
gp.TopicName= txtTopic.Text.Trim().ToString();
gp.Professional=ddlProfessional.SelectedValue.Trim().ToString();
gp.Demand=txtDemand.Text.Trim().ToString();
gp.Year=ddlYear. SelectedValue.Trim().ToString();
gp.TopicState=false;
gp.TeacherNo= Session["TeacherNo"].ToString().Trim(),
gp.TeacherName= Session["Teach erName"].ToString().Trim(),
gp.Academy=txtAcademy.Text.Trim().ToString();
gp.Assignment= cuteEditor.Text;
edm.GraduationProjects.AddObject (gp);
edm.SaveChanges();
}
篇8
【关键词】增权取向;社区老年群体;互助养老研究
一、研究背景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大陆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将一直维持在3亿至4亿的规模。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式下,养老问题不仅是老年人口的福利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即将到来,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模式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
研究社区互助养老是十分有必要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日增,探索一种新型有效的养老模式刻不容缓。
理论价值在于,对促进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和增能理论的拓展及其研究方法的具体化与操作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个人、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三个层面的基础上完善社区老年群体互助养老体系,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价值。
实践应用价值在于,为政府缓解养老服务劳动力和部分老年人养老金不足提供政策建议;建构同辈支持网络来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挖掘或激发老年人的潜能,提高老年人对影响自己生活空间的力量施加影响的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民间互助养老的研究,学界对此主要集中于中国不同时期民间互助思想和制度的历史追溯(臧知非,2002;李玉洁,2004;丁建定,2014;么振华,2008)、在老年福利保障方面发挥的作用(严雄飞,2002;李文治、江太新,2000;王文涛,2006)以及民间互助养老的变迁(卞国凤,2010;)。
关于老年互助养老的研究,有学者从培养老年人的社区主体意识的视角,通过形成新的人际网络而自发组成邻里互助网络(守本友美,河内昌彦,立石宏昭,2005)以及在社区建立新公共空间来探讨自助互助养老模式(坪乡实,2003)。国内学者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状况出发,通过实际调查,提出建立老年邻里互助网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陈竞,2008;肖月荣,2012;);二是从现有的养老模式出发,分析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局限性,探讨自助互助养老的新模式(李丽,2010;漆彦忠,2011;吴兵,2012);三是从把时间作为提供养老服务资源的角度,通过储蓄为老年人服务的时间作为互助养老的应对措施,分析建立时间银行制度在居家养老自助互助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我国时间银行的制度设计与模式选择(刘林,智东,2009;马贵侠,2010)。近年来,在老年群体互助养老的实践模式上呈现出多样化,如美国的社区养老“村庄”、日本的邻里互助、德国的“老人之家”、法国的老年公寓、荷兰的“时间银行”等;我国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在一些城市也得以实践,如上海 “老年生活护理互助会”、广州市的老年人之间“时间储蓄”;北京丰台区的“会员制互助会”;青岛市的老年邻里互助等。
本研究以增权理论为分析工具。从增权本身看,有学者认为增权被看作是一个过程(Solomon,1976),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权力的再分配、一个过程以及一个目标(Swift和Levin,1987);从增权范围看,一些学者认为增权涉及到个人、人际和政治三个层面(Gutiérrez,1990; Gutiérrez,1995; Gutiérrez}Qrtega,1991)或个人、组织和社区三个层面(Zimmerman,1990; Perkins}Zimmerman,1995)。增权的实践总是指向特定的弱势群体。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同时兼具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经济方面和社会结构所处的地位方面等多种弱势群体的特征,因此老年群体无疑是增权理论发展所服务的群体。增权在港台地区已经成为许多服务机构的基本工作策略,但对我国大陆的弱势群体而言,增权则是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角度,是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唐咏,2009)。目前,从增权视角对老年领域的研究主要有:老年服务工作的新理念(付再学,2008);受虐待老人社会工作的新理念(孙琼如,2004);老年残疾人的增权途径(李红芳,2008);基于社区增权理论的农村养老问题(曾易,2011)以及增权理论与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何楠,2010)等。
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在我国目前养老责任主体多元化发展的状况下,运用增权理念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老年人在互助养老中作为主动的参与者和受惠者的应对策略,使老年人对环境拥有表达的权力,以便控制、组织、整合自我和环境,提高老年人的权力感,并进而促进老年人的自我概念、自尊、尊严感、福祉感及重要感。在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劳动者流动性增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各种单纯注重外在服务的养老模式对于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倾听来自老年群体自身的声音,为政府的养老服务更加有的放矢及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考诸文献,有关老年人增权和互助养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的进展,这些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然而,已有的研究在如下三个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第一,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养老的研究,缺乏对城市社区的民间互助养老研究;第二,现有的研究主要讨论代际之间的互助养老,较少讨论老年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助养老;第三,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老年志愿者的为老服务,较少涉及老年人既是养老服务的主体,亦是服务对象的群体内部的互助养老研究。基于目前国内运用增权理论探讨社区老年群体互助养老的研究尚不多见,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养老服务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对老年人的自我努力的关注和研究,构筑自助的基础,并以此来建立互助体系,使老年人成为互助体系的参与者同时更是受惠者,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三、社区互助养老的发展现状
我国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在不断地探索发展中,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
一是青岛模式。青岛市四方区建立的这种养老模式中,在各个社区设立互助养老点,由政府负责为互助养老点购买娱乐设施、补贴水电费等,并加强引导扶持、组织开展活动,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老人家庭提供活动场所,或者由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闲置场所或提供赞助,有效整合了政府、社会和家庭资源。同时,养老互助点以老年人“自愿结合、互助养老、互相帮助、共建和谐”为基本原则,以“为社区老人养老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为理念,倡导由低龄老人照看高龄老人、身体状况好的老人照顾身体偏弱的老人,使老年人活动由以前的扎堆娱乐型向团结互助型发展,形成老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照应、互相牵挂、相互帮助的良好局面。
二是江苏海安模式。江苏海安社区以记录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方式安排50-60 岁老年人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里,像小时工一样为老人提供居家清洁、代缴水电费、心理防护,陪老人聊聊天、解解闷等等。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不发生任何经济关系,只是把劳动时间进行“存”和“取”,这样既解决了部分高龄老人雇不起保姆的困难,又解决了部分工资偏低的低龄老人居家养老的后顾之忧,体现了社会统筹养老的精神所在。
三是北京丰台模式。北京市丰台区西洼地社区2008 年成立的居家养老互助会,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居家养老互助会实行会员制,分红本、绿本两种会员,持红本者为志愿者,持绿本者为受助者。考虑到社区老人不想麻烦别人及自卑心理,社区内决定让需要服务的居民每年交10元会费,用于互助会购买必要的服务用品。志愿者的付出,也将作为“爱心储蓄”,提供义务服务满5 年,今后可终身享受服务。
四、进一步完善社区互助养老的建议
“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融合了传统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模式的优点,同时也存在发展不成熟,缺少制度规范和保障等问题,有待于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构建,使其与社会正式养老服务体系相得益彰。
(一)科学评估老年个体需求,为社区老年人建立需求档案
要关注老年期的划分和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的特征与需求。对个体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构成、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婚姻、经济收入、职业经历等进行了解和记录,为老年人建立个性化的档案,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工作。
(二)协助调适规范互助行为,促进小组健康有序发展
“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正在探索发展中的养老模式,是利弊共存的。社工在跟进服务的过程中,应注意老年人的心理困惑和行为危机,适时地协助老年人澄清误解和化解矛盾,避免小组因突发性纠纷事件而解散。同时,可以建立互助小组的激励机制,对小组中积极参与活动、奉献精神强的小组成员给予适当奖励。
(三)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互助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
“互助养老”分解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养老模式,它的成熟和规范需要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法律保障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构建。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保障互助养老服务的经费来源和专业社工的支持培养,针对新的模式探索新的路子,宣传倡导新的观念和服务模式,对“互助养老”的发展提供更多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让老年人在“互助养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权能感。
本论文是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省级项目成果,项目代码ZY32004215,省项目编号SJZZ15_0166。
作者简介:李益倩(1992.01-),女,汉族,山西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
参考文献:
[1]袁同成.“义庄”:创建现代农村家族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重要参鉴[J].理论导刊,2009(4).
[2]赵志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
[3]韩振秋.浅析农村养老新模式――“互助养老”的特点[J].理论导刊,2013(11).
[4]干咏昕.中国民间互助养老的福利传统回溯及现代意义[J].今日中国论坛,2013(5).
篇9
一、研究方法
(一)选择关键指标
根据我校对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采用文献综述法广泛阅读文献,制定70-80个相关评估项。同时,成立由12名不同专业、不同职称构成的专家组,其中正高级硕士生导师4名,副高级专家3名,从事临床专业学位管理工作人员5名。结合文献综述得到的评估项,通过理论分析制定专家咨询问卷,确定所要咨询的专家,经过对专家反馈意见的整理,对关键指标进行逐条讨论、修改、删除。最终确定包含4项I级指标、12项Ⅱ级指标、28项Ⅲ级指标、83项Ⅳ级指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初级条目池。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用德尔菲法合并李克特量表确定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
选择培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经验丰富的博(硕)士生导师38名,组成咨询专家组,运用德尔菲法将评估调查表以通信的方式发放给咨询专家,附以评估调查表产生的背景和预期目的,以匿名方式向专家征询意见,咨询专家对各级考核指标的内涵及考核方法的重要性赋值和熟悉程度赋值及依据,依照李克特5级分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同时允许咨询专家反馈意见。[4]对于反馈回来的意见归纳整理,去掉分歧较大的评估项,而将有建设性的意见补充到评估调查表中,再次发放给咨询专家。此过程循环直至意见统一(接近中位数),最终得到不同评估内容及指标。本次研究共进行一轮问卷调查,反馈一次。
选择的38名咨询专家全部提交有效问卷,专家平均年龄45.08岁,其中最高龄为53岁,最低龄为39岁;平均从事专业年限20.33年,其中最高年限为30年,最低为15年;所选咨询专家遍及各个临床专业学位点学科,男女比例为2∶1,75%为正高级职称,并全部为博士研究生学历。
(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各指标重要性赋值、熟悉程度、判断系数、权威系数等及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w);使用层次分析软件Yaahp0.5.2进行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二、结果
(一)咨询专家组专家的积极系数及权威系数(Cr)
问卷发放38份,回收38份,均为有效问卷,有3名专家提出19条建议。专家的判断系数和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值为0.800和0.885,权威系数为0.867,重要性赋值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989,各条目重要性评分为2.00分-4.88分,变异系数为0.07-0.23。
(二)咨询专家组的意见协调程度
经统计计算,协调系数显著性检验均为P<0.01,专家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见表1。
(三)问卷调查结果的处理
咨询专家对第Ⅰ、Ⅱ级指标构成无意见,仅对个别条目名称的措辞提出修改建议,经讨论予以采纳、修正;对Ⅲ级指标提出4条删改建议,经讨论予以采纳并删除;对Ⅳ级指标提出增换条目1条,删除条目12条,经讨论,不予采纳增换条目意见,删除条目采纳6条。在改进量表的基础上,专家组收到咨询专家组意见汇总、统计后趋于一致。
(四)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调整评估体系,最终形成包含4项Ⅰ级指标、12项Ⅱ级指标、24项Ⅲ级指标和68项Ⅳ级指标的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各项指标权重见表2。
三、讨论
(一)问卷结果的可信度及相关指标的分析
德尔菲法专家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必须突出广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兼顾相关专业领域和地域分布。所谓专家,应当是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很少犯错误的专门人才,应当拥有一定的信息储备量,如一般方法学和基础、理论规律性与基本趋势的知识、参考资料量、专业领域及其相近领域的交叉学科知识、以往评估的经验、对该部分其他评估专家不同观点的独立见解。专家人数的确定要根据研究的主题和课题要求达到的精确性而定,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以15-50人为宜。本研究中在经过专家组推荐和筛选过程后,选择38位从事临床专业学位教学的硕士生导师作为咨询专家,是符合德尔菲法的条件的。
专家的积极系数即调查表的回收率和每个问题的应答率,说明专家对该研究项目的关注程度。在本研究中,38名咨询专家在应答问卷的过程中,问卷回收率和每个条目的应答率均为100%。这说明在本研究中,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很高,也侧面反映了咨询专家对该项问卷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与预测精度通常呈一定的函数关系,预测精度随着专家权威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系数≥0.70为可接受值,即专家在问卷中的应答数据的可靠性。在本研究中,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较高,说明咨询专家对问卷的咨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咨询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小于0.25,这说明咨询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程度较好。同时,咨询专家对Ⅰ级、Ⅱ级指标的结构未提出任何异议,可见专家对指标分级思路持认同观点。
在汇总咨询专家提出的建议的过程中,有专家认为Ⅲ级指标中研究生的政治面貌、违纪经历不能反映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情况,应予删除,该建议采纳;同样是Ⅲ级指标中,有专家认为教学能力不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点,所占时间也不多,应予删除,该建议采 纳;而对研究生毕业率的问题上,有专家也指出不能如期毕业的学生问题大多为因病、因事等休学造成,不能作为判断培养质量的标准,应予删除,该建议采纳;同时,有专家指出应将临床疗效作为一项指标加入体系中,经讨论,由于研究生在轮转时是学习实践的过程,对病患真正的临床疗效主要还是依靠带教导师,因此,该建议不予增设。咨询专家在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学生性格问题及著书立说等方面作出了建议,经讨论后均予以采纳。
(二)构建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和建设性
我校于2005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临床型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并制定、修改了针对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临床能力训练是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然而,经过数年对临床型专业学位培养的探索和改革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生源问题和自身素质问题,再加上培养过程中导师重使用轻培养,以及部分培养单位由于资源有限导致实践操作机会相对较少,导致无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临床能力的培养进行质量把控。
经Yaaph软件中对总目标权重的计算结果显示,Ⅰ级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是均等的,这说明招生、培养、就业管理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均为影响培养质量的因素。Ⅱ级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中,就业情况、人文素养、生源情况和临床技能成为权重最高的指标,这说明在导师进行双选研究生时,比较重视生源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形势的干预下,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也颇为重视。在这样的前提下,Ⅲ、Ⅳ级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就业、临床实践、基础知识和实习时的医德医风分别为0.0938、0.0597、0.0352和0.0325。这基本符合国务院学位办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和我校制定的培养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也符合当今社会条件下,对具有职业技能高端人才的需求。
研究生教育培养评估是依据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系统收集有关信息,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价值判断,从而提出改进的行动,能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本研究在我国加强发展医学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建设的大形势下,针对管理部门对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和导师对正确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识,根据詹春燕等[5]对国际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观点,结合教师、学生、学科、资源、社会影响力等多种元素,构建一套全面客观反应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对完善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管理单位和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提高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 注 释 ]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 陈怡婷,陈地龙,谢鹏,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17-521.
[2] 董靖竹,张东华,方明,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115-116.
篇10
关键词:科学数据出版;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学术交流
作者:邱春艳,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烟台路80号276826
近年来,科学数据出版在国际上不同领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欧盟的欧洲科学开放云(EuropeanOpenscienceCloud)计划旨在推动欧洲170万研究人员跨国共享科学数据,为此引发了欧洲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争论,学术界认为科学数据出版能够给公司等减少科研成本,而产业界则认为科学数据的出版会给科研主体带来竞争劣势[1]。2018年9月4日,欧盟、欧洲研究委员会(EuropeanResearchCouncil,ERC)等共同推出cOAlitionS计划,要求自2020年开始,ERC以及其他机构资助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必须在开放获取(OpenAccess,OA)期刊或OA平台出版[2]。通过科学数据出版来保障科学数据的共享和再利用、推动开放科学的发展,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出版界共同研究和实践的新热点领域。
许多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关注数据出版问题。张小强等[3]对数据出版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分析数据出版与传统论文出版的异同,并指出数据出版在伦理规范和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李小燕等[4]着重分析了国内外数据出版实践案例,提出政策规范、数据中心和期刊编辑部等方面的建议。何琳等[5]从科研人员、科研机构、期刊3个方面对国内外数据出版进展进行归纳。涂志芳[6]则对数据出版概念、作用和模式3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由此可见,当前对数据出版领域进行的宏观探讨多从总结实践经验出发,着重分析数据出版实践不同参与者的伦理规范、模式以及实践标准等问题。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当前国内外科学数据出版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厘清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而发现我国科学数据出版领域理论研究的不足,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从实践出发归纳科学数据出版内涵
在研究领域,对科学数据出版内涵的认识多来源于对实践的归纳和提炼,当前关于科学数据出版内涵的观点基本可分为2大类:遵循传统学术出版内涵的科学数据出版和基于互联网开放精神的数据。
1.1基于传统学术出版关键特征的科学数据出版
多数研究从传统学术出版的关键特征出发来对科学数据出版的内涵进行界定,重点突出科学数据的评审和引用2个环节。科学数据出版既有传统学术出版的特征,又包含了数据的存储、管理、挖掘和共享等服务[4]。张小强等[3]认为数据出版是围绕科研数据展开且与出版相关的活动,包含组织、审查、共享、保存4层含义。Lawrence等[7]将科学数据的引用和同行评审作为科学数据出版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认为数据出版本身能够为科研工作者带来良好声誉,而同行评审是保障科学数据质量的有效机制。杜伟等[8]认为数据出版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同行评审和公开,创建标准且永久的数据引用信息,供其他研究性文章引证。Assante等[9]主张以数据论文形式出版数据,即将数据以数据论文的形式进行出版,遵循传统学术出版的流程。在传统学术出版中,引用能够保证传统学术出版的学术思想交流功能,科学数据出版的目的之一是提升科学数据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的作用,科学数据的引用则成为科学数据出版的关键环节之一。还有学者着重强调同行评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科学数据经过同行评审、正式出版后,对科学数据成果的评价才有可能有序地进行[10]。科学数据出版能够为科研人员带来学术信誉,而同行评审能够推动科学数据出版的正规化[7]。数据论文的同行评审有开放和封闭2种形式,评审的内容涉及前期质量控制和数据与论文的一致性评审[11],同行评审是传统学术出版体系中学术研究成果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因而成为科学数据出版的关键点之一。
1.2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科学数据
鉴于科学数据出版形式的多样性,特别是网络给科学数据公开带来的便利,部分学者将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科学数据公开认定为科学数据出版。该观点对科学数据出版持有最开放、最宽泛的态度,不着重考虑科学数据是否经过传统出版所包含的同行评审等环节。刘凤红等[12]认为数据发表是指将数据在网络或其他媒介上,在遵循版权协议的前提下,他人可以引用、下载、分析和重用。中国知网新增了数据论文出版,将数据出版界定为利用互联网数据。而数据论文是通过网络在线方式出版的一种学术出版物,主要提供学术数据以及相关的信息,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等,但不一定提供科学结论。以网络公开作为科学数据出版方式的规范性受到了质疑,认为通过网络公开数据缺乏任何形式的长期保障[13]。无论是否经过传统出版的严格审查和标准化过程,科学数据出版的结果都是将科学数据公开,并通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平台对外,互联网是当下科学数据出版的基础设施。与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标准化处理的传统出版相比,单纯通过互联网公开科学数据的自由度较高,形式多样,但难以为其质量监管和长期保存等提供保障。
2科学数据出版与否的争议
有研究者对不同利益主体的态度和意见进行调查,是否具备数据管理技能和组织支持、是否在法律和政策上给予数据所有者认可,是影响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出版的关键因素[14-15]。科学数据出版能够带来诸多益处,特别是在科学数据价值的挖掘方面,而与此同时也会带来诸如数据的不当利用、隐私破坏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不同主体对科学数据出版与否观点不一。
2.1促进科学数据价值的充分挖掘和发挥
科学数据是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产品,科学数据共享已成为出版界以及科研利益相关者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规范科学数据出版对于科学数据共享有重要意义[16]。本着开放的精神对科学数据进行出版,有助于推动研究的深化,同时可以避免重复劳动[17]、保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科学造假、减少资金投入、提高数据发表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减少跨学科研究的障碍、提高科研合作机率[5]。数据期刊弥补和完善了传统学术出版在数据共享上的不足,提高了数据共享的效率[18]。无论通过何种形式开展科学数据的出版,都能提升科学数据的传播度和再利用程度。通过科学数据的出版拓展其受众范围,通过引用提升科学数据的复用率,而出版过程中对科学数据质量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科学数据再利用的可能性。
2.2对科学数据出版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担忧
就当前的出版实践和评价体系而言,科学数据出版给科学研究本身以及科研人员带来的价值具有一定的隐性和长期性,当下较难立现。与此同时,对数据的不恰当挖掘容易带来虚假发现,公开获取科学数据可能给非科研人员甚至持有商业利益之心的机构带来便利,数据存储在何处以及数据公开可能带来隐私丧失,这些都是进行科学数据出版面临的问题,也因此带来了多方担忧[19]。Lindenmayer等[20]提出在生物学领域,数据的易获得性给濒危物种保护领域带来诸如信息泄露、助长非法行为等问题,因此对生物学领域数据的出版应当谨慎。在能源领域,伦理和安全性的考虑、违背意愿的对外开放、额外的工作负担、机构或者个人的惰性都是科学数据出版面临的阻力[21]。欧洲科学开放云遭到来自产业界的质疑和抗拒,是因为数据的出版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科学数据出版牵涉多方利益和隐私,因此,当前存在担忧科学数据出版甚至不支持科学数据出版的观点。
3科学数据出版的主体与客体
3.1多主体参与和合作
科学数据出版受到了出版界、图情界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关注,科学数据开放涉及政府、图书馆、出版社、数据中心、大学、企业、联盟、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等的利益[22]。从OA到科学数据共享与管理,再到科学数据出版,国际科研资助机构、学术出版商、数据中心等一直是主要推动者。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CouncilforScience,ICSU)、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UNESCO)、欧盟等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在利益均衡中选择推动科学数据出版,传统学术出版行业如数据库、期刊等也纷纷加入数据出版的大军。
在实践领域,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开展科学数据出版,当前科学数据出版的主体主要包含学术出版商、科研机构、数据中心和图书馆等。诸多出版商如Nature出版集团等创办了数据期刊,支持数据论文出版。全球生物多样性机构(GlobalBiodiversityInformationFacility,GBIF)的数据出版框架工作组与Pensoft集团合作开展科学数据出版实践探索。诸多学科领域期刊对科学数据出版持积极态度,如化学领域期刊通过政策约束和激励科学数据出版[23]。科学数据联盟(ResearchDataAlliance,RDA)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科学数据共享问题的研究,近几年则从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推动科学数据出版[24]。RDA的数据出版服务工作组(PublishingDataServicesWorkingGroup,PDS-WG)与OpenAIRE合作开发数据与文献互联服务,在技术上实现了数据与相关文献的互联,以保证科学数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25]。科研资助机构如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等通过政策约束,推动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以不同形式进行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图书馆为了适应并赶上学术交流体系的变化而逐步转变成科学数据的“牧羊人”[26]。陈秀娟等[27]对图书馆开展特定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发表服务进行分析。图书馆特别是学术图书馆,已经在科学数据管理和出版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而科学数据出版实践需要图书馆员进一步发挥其技能优势[28]。科学数据出版涉及多个主体,不同主体在实践中并非各自为战,而是寻求合作,共同探索并推动科学数据出版发展。
3.2对科学数据出版客体的探讨
有些学者将科学数据作为出版客体[12],Borgman[29]援引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AcademiesofScience)的提法,认为数据是描述对象、思想、条件、情况或其他因素的事实、数字、字母和符号。政策制定者、学术出版商等利益相关者对数据的定义通常较为宽泛。Elsevier将科学数据广泛地定义为用以验证发现的观察或者实验结果。欧洲水平线2020计划(Horizon2020)则将数据定义为被收集并作为推理、讨论和计算依据的信息,特别是事实或者数字[30]。Liu[31]认为数据出版的原则在于元数据、实体数据、数据论文的关联一体出版、保存和共享,即认为数据出版的客体包括元数据、实体数据和数据论文。张小强等[3]认为数据出版既包括数据的,又包含数据相关信息的出版,即科学数据出版的客体为数据及其相关信息。由此可见,研究者通常将科学数据、科学数据集以及元数据等相关信息作为科学数据出版的客体。
4科学数据出版模式的归纳与分析
4.1多种数据出版模式的总结
当前对科学数据出版模式的研究主要从不同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和角色以及科学数据出版的形式等视角展开。张小强等[3]从出版主体出发,构建出版机构控制模式、非出版机构独立控制模式、混合模式和二次出版模式。Lawrence等[7]提出独立数据出版、数据出版、附录数据、期刊驱动的数据存档、复合出版5种模式。张丽丽[32]基于Lawrence的观点,提出作为科研附属产物出版、独立出版、数据中心的数据出版3种模式。张静蓓等[33]将科学数据出版模式归纳为数据论文、数据独立出版、合作出版和期刊自行出版。梁子裕[16]认为数据论文出版、数据独立出版、数据合作出版是国外科学数据出版比较有代表性的3种模式。黄国彬等[34]根据科学数据产生的情形,归纳了科学数据集成出版和独立出版2种模式,不同模式在数据集描述方式、质量审核方式与出版费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当前对科学数据出版模式的归纳,从不同视角相互补充,使之既有传统出版的特色,也有科学数据出版的独立特征。
4.2具体模式和典型案例分析
李红星等[35]专门研究了数据中心与传统学术期刊联合开展科学数据出版的模式。马瀚青等[36]则对期刊编辑部与数据中心联合出版数据论文的模式和流程进行分析,该模式以期刊编辑部为主体,与数据中心联合开展数据论文出版。学术论文与科学数据集成出版模式通常体现为数据存储在数据仓储中,通过数据描述符或引用与论文关联集成、基于数据仓储平台集成出版和以数据期刊方式出版数据3种形式[37]。而数据期刊出版模式包括以数据论文为特征的数据期刊、以整合出版为特征的数据期刊和以数据作为补充资料的数据期刊3种模式[38]。高雅等[39]认为ENCODE项目通过对DNA领域数据的出版,集成科学数据挖掘与重用,并实现功能的工具化处理,从而提升用户利用数据的程度和效果,是科学数据出版的创新模式。对科学数据出版模式的宏观总结、对具体模式和典型案例的分析,都为科学数据出版实践提供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参考。
5科学数据出版工作流程的勾勒
5.1科学数据出版的形式
当前科学数据出版形式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有些学者认为以学术期刊出版商为主体的科学数据出版通常采取3种形式:将相关数据注册到数据仓储、以补充材料的形式与论文一同、提交第三方备份[40]。还有学者认为科学数据出版的形式包含传统研究论文提供数据下载信息、基于DOI系统的数据网络出版、通过专门的数据期刊以数据论文的形式出版[35]。丹[41]则认为科学数据出版分为将科学数据作为独立信息对象存储在知识库中、以数据论文形式出版和以论文附录形式出版3种。涂志芳[6]则从出版客体出发,总结了数据附属于出版物、独立的数据出版和出版物附属于数据3种形式。
总体而言,科学数据出版形式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其出版载体的不同,出版形式的多样性则是科学数据出版与传统学术出版交织和分离的结果,几种形式各有优缺点(表1)。科学数据出版的主要形式包括传统出版物的数据附件、学术仓储、以数据论文为主要形式的数据期刊、单纯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等。从与传统学术出版之间的关系来看,将数据作为传统期刊文献的附件和附加材料提交出版这一形式由来已久;通过学术仓储进行科学数据出版是OA运动、开放科学建设的必然结果;数据期刊和网络出版形式脱胎于传统出版。
表1不同科学数据出版形式的特点
width=729,height=238,dpi=110
5.2科学数据出版的流程
科学数据出版遵循基本的出版流程,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InformationSystemCommittee,JISC)与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aturalEnvironmentResearchCouncil,NERC)在《地理科学数据期刊》(GeoscienceDataJournal,GDJ)的基础上共同开展了PREPARDE项目,规范该领域数据文章提交、文章与数据集关联、数据存储、科学数据同行评审等环节和流程[42]。美国国际开发署(UnitedStatesAgency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USAID)对数据出版的流程作了简要概括,包括数据识别和认证、评审和数据3个环节[43]。美国劳工部开展的数据开放主要有数据的分析和认证、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提交与等环节[44],首先分析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特征,区分数据所属类别;其次通过元数据描述揭示数据特征和类别区分;最后根据数据特点进行区别开放和。吴立宗等[45]认为数据出版包括数据提交、同行评议、数据和永久存储、数据引用以及影响评价5个基本环节。屈宝强等[46]认为数据论文的出版流程包括论文手稿的撰写、论文提交、同行评议、修改、定稿和发表等环节。无论科学数据以何种形式和平台,从宏观视角对科学数据出版过程进行分解,其过程通常包含数据的生产、作者预处理(主要指面向数据出版要求的格式化处理)、数据出版商的评审、数据出版预处理(包括元数据生成、DOI生成、格式规范、出版形式确定等)、数据、数据存储等环节。在具体的科学数据出版实践中,因为主体、形式、平台、政策和存储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呈现不同特点。
5.3数据出版中的质量控制
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有助于促进可信任数据集的产生,也有助于促进数据的再利用。就出版形式而言,当前多数传统期刊未对数据质量控制提出相关要求,数据仓储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质量控制,而数据期刊的质量控制保障相对完善[41]。李修[47]通过对国外数据期刊案例进行分析,认为论文结构标准和同行评审是进行数据期刊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涂志芳等[48]通过对比国外科学数据出版实践的典型案例,认为我国在科学数据出版的质量控制方面,需从理论探索、政策制定、标准研制、系统开发、工具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质量控制是发挥科学数据出版价值的重要保障,技术实践正在不断推进,而理论探索也应进一步深入。
6科学数据出版与学术交流体系的关系
科学数据出版给整个学术交流体系带来了重要影响,国内外学者从对传统学术评价系统带来冲击、加速学术体系转变等视角探讨了科学数据出版与学术交流体系的关系。
6.1对传统学术评价系统的冲击
科学数据出版对学术评价系统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扩大了学术评价对象的范围。传统学术评价侧重于对著作和学术论文进行评价,而且评价结果的多途径使用趋势越来越明显。通常以学术成果出版作为学术评价的前提,学术著作、学术论文成为最重要的学术评价对象。科学数据出版为学术评价、学术规范和学术质量的控制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49]。刘凤红等[50]将科学数据作为一种研究要素,而科学数据多以研究要素论文的形式出版,研究要素的出版体现了开放科学的内在精神,即简单、可靠、可被引用、可被发现。将科学数据纳入学术评价,特别是对数据论文、附加材料等形式的数据进行评价,拓展了学术评价的内容范围,也可进一步提升科学数据在整个科研成果中的价值。
科学数据出版对学术评价系统的冲击还体现在将科学数据作为学术评价对象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数据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毋庸置疑,但将科学数据纳入学术评价系统时,对何种形态、处于何阶段的数据进行评价,由何人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如何制定都还在探索。虽然研究要素出版代表了学术出版的新方向,但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如其在学术和科研评价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数据出版的标准化发展和接受程度的提高,科学数据成为学术评价对象具有更多可能性。
6.2加速学术交流体系的转变
Murphy[51]认为包含互联网在内的技术突破,以及正在发生变化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资助者的优先考虑事项,正在不断联结形成新的学术交流模式。2012年,英国皇家学会ScienceasanOpenEnterprise(《科学:开放的事业》),将开放科学定义为开放数据、科学出版物的OA和科研内容的有效交流[52]。“开放科学”这一术语提出之后,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以及出版的认可和实践程度均大有提升。透明性、开放性和再现性本就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特征,在推动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中,数据共享标准的设立激励科研人员将科学数据存储在公共数据仓储中并开放[53]。Campbell等[54]早在2002年就提出,不对科学数据进行开放对于科学活动有消极的影响,减弱了对出版成果的确认能力;Piwowar等[55]通过调查发现科学数据的共享、开放能显著提高被引率。科学数据出版把单纯的数据共享和数据存储纳入到学术传播的过程,提升科学数据在整个科研体系和学术交流中的地位,使科学数据成为一流的科研成果[16]。当然,数据与研究文献密切相关,科学数据的、存储、引用以及与相关研究文献的关联,自然成为科学数据出版应当关注的关键环节。科学数据出版为科研人员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增强了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7科学数据出版对开放共享的拓展与深化
7.1科学数据出版是科学数据共享与管理的拓展
在中文期刊论文中,与“数据出版”共现率最高的关键词为“科学数据共享”和“数据共享”。可见当前研究将科学数据出版作为数据共享的实现方式之一,通过出版将科学数据的存储、共享以更为开放的姿态纳入学术交流体系中。数据出版模式、资源池模式、数据交易模式等一同被看作数据共享的主流模式[40]。科学数据出版能够解决数据共享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避免责权纠纷,被视为数据共享的新模式[56]。科学数据出版成为推动科学数据共享的最根本途径,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获取和利用数据的渠道,保障科研人员能够在学术交流体系中获取其应得的学术声望及相关的知识产权等权益[49]。
国外对此种观点的认可度也较高。Griffiths[57]指出数据出版、数据集出版与数据共享并没有实际的区别,都有使数据公开、可获取之意。Burton等[58]基于澳大利亚ANDS项目研究,认为数据的出版包含可引用、可获取、可靠、被公开公布、对作者权利的声明等。vandenEynden等[59]认为英国已经从注重科学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转向推动科学数据的出版和。Candela等[60]认为数据出版是对数据进行公开的实践活动,以方便数据被他人重用,保证数据来源和归属的可追溯性,一般与相关政策紧密相关。Vision等[61]认为通过期刊论文的附加材料、作者网络在线提供等方式进行的科学数据出版并不能充分实现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而学科数据仓储建设能够弥补其不足。归根结底,这些观点都是将科学数据出版作为开放共享的实践方式。
7.2科学数据出版对OA的深化
OA早期以机构库和OA期刊为主要路径,而今科学数据的出版对OA有了进一步深化。张丽丽等[22]认为在推动科学数据OA的过程中,科学数据出版是一种应当关注的解决方案。在OA柏林宣言提出之初,Klump等[62]就该宣言所带来的科学数据出版问题进行探讨,着重讨论科学数据出版牵涉的版权问题,指出将OA宣言运用于科学数据需要一个能突破传统的出版体系。Spires-Jones等[63]提出当下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传统的期刊文献,也有对完整研究成果特别是原始数据的需求,可以通过OA和数据共享来满足数据需求。Smeaton[64]认为爱尔兰的OA行动已经从传统出版物的OA拓展到科学数据的出版。Doldirina等[65]对科学数据开放出版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政策制定者、出版者、图书馆人员、数据中心管理者、高校管理者、公共机构和科研人员等在科学数据出版中可采取的法律手段和措施。OA推动了开放科学的发展,数据出版是开放科学的必要环节[66],科学数据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数据的OA和再利用,不断实现数据与学术体系的真正融合。
8研究趋势及启示
回顾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当前科学数据出版领域理论研究的特点、趋势以及启示可以概括如下。
8.1科学数据出版内涵:从实践归纳到本质揭示
对科学数据出版内涵的讨论,是科学数据出版研究深入和拓展的基础,科学数据出版内涵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数据出版的流程、模式等关键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动向。虽然当前科学数据出版的界定尚在探讨中,不同的学者和机构持不同观点,但对科学数据出版关键要素的界定基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从传统出版的关键环节来概括;另一种则是从互联网的开放特点进行界定。无论何种界定,均来自于对科学数据出版实践的归纳和总结。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学数据出版实践的推进,对科学数据出版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应当从实践归纳上升到对其本质的揭示。
8.2理论研究的宽度和深度有待提升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当前科学数据出版研究处于典型案例分析、出版形式、科研人员态度等实践经验探讨以及动机和影响分析的层面,对科学数据出版的研究多为零散的、单个环节的研究,其中,国内的研究呈现出重实践技术、轻理论的特点,对科学数据出版深层的理论问题涉及较少。此外,鲜有研究涉及科学数据出版在整个学术出版中的地位和贡献,特别是在国内学术出版环境下,科学数据出版将会带来何种影响。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出版的认知以及认可程度,特别是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出版的需求、对科学数据出版实践平台的功能需求等问题,国外研究有所涉及,而国内目前涉及较少。
8.3研究参与度和研究合作程度有待提升
经初步统计,国内科学数据出版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刊载于图书情报、出版等领域的期刊,自然科学领域如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期刊对该主题也有所涉及。但总体而言,相比OA、科学数据管理等相关主题的理论研究,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投入略显不足。从研究人员来看,当前国内科学数据出版领域的研究者集中在出版领域和图书情报领域,该领域的国外研究者主要来自于科学数据出版实践者如平台或系统的开发者、出版商等。由于科学数据本身的特性,跨领域交叉学科研究将是科学数据出版研究乃至实践的重要动力。科学数据的管理、共享、开放和出版等紧密相关,牵涉的主体众多,其在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以及科学数据出版的不同环节承担不同的角色和功能,且科学数据的产生和再利用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都存在,因此科学数据出版研究需要不同领域研究者共同关注、合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