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4:3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通信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通信专业论文

篇1

电工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特点是授课内容多,知识更新快,教学学时少,各学科教学重点不一。因此,我们不断在试点教学班中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经验后在所有教学班中推广。在教学方法上,将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思维培养引入课程,将理论讲授、实践指导、工厂参观实习等不同教学形式灵活应用。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电子教学,进行网上学习、交流、沟通,将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精讲多练,自主学习

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讲授,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精讲必须多练,着眼能力培养,注重讲、练结合,保证练的比重,加强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实践二位一体教学法

即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如在电机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电机模型教具、实物教具,提出本节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并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电机拖动理论,最后再通过实验、实习进一步加深印象,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机械理解,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使传统授课方式向具有启发性、思维性、综合性的授课方式发展,给学生思考和自学的空间,使学生在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学会像专家那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活跃学术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专业知识教学中,从器件、电路产生的背景和需求谈起,然后讲清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结构的构思方法,分析问题的特殊方法,再现“器件、电路的获得过程”,并为解决新问题作好铺垫。针对目前听课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每一堂课均很好地“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听完课后都觉得值得回味,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举一反三。在实验和大作业中,只设定题目或学生自己拟定题目,对没有学过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提示或给出

参考文献,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自己学习来发现知识、掌握原理。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在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采用:

(1)基于兴趣教学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基于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然后逐个加以分析,按设定条件一层层提出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领会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

(3)讨论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讨论题,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之后派代表发言,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5.拓宽教学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尽量采用实物、模型、音像和CAI课件等进行形象教学。如电机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又缺乏电机的直观形象及电机原理中的时空概念,因此这一部分内容难于理解。我们最早是制作实物教具及模型,后来又购进了电化教学设备,如幻灯、胶片投影仪及教学资料片,并制作了教学课件,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电机的结构和现场使用情况。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的原则,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网络教学已成为电工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建立网络教学与学习网,提高单位学时理论教学的信息量,切实解决课程信息量大与学时少的矛盾。

随着教学班人数的增加,问答式教学难于开展,学时很少的讨论课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电工学网络教学的开展,将与课堂教学互补,教师可以面对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我们的电工学精品课程的网络课堂中,将设置“课程介绍”“公告栏”“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师生讨论”“教师答疑”“问题集锦”“布置作业”等等多个栏目,各司其职,不但方便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师生间无障碍地交流。这样,学习课堂宽广,学习心情放松,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教学相长。目前,已完成电工学视频教学的制作,正在出版。

6.实验教学立体化

实验教材出版化,实验教学多媒体化,实验设备网络教学化,实验技能网上学习化,实验问题课中课后网络讨论化,实验内容开放化。构建教材、教学、资源立体化实验教学系统。

7.突破传统考试考核办法

从多方面考核:问题讨论、课外大作业、实验创新、奇思妙想、期中试卷、期末考试等,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培养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

三、总结

运用职业教育有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理论,联系电工专业教学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的改革问题。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推行“双师型”或“双师化”物理师资,确保教学最终能够实现为电工专业服务的教学目标。本文旨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乃至整个物理教学的具有实践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对策,以便更好地解决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乃至整个物理教学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忠林,梁萍.谈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10).

[2]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06,(03).

篇2

自计算机和集成电路出现后,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以3G移动通信和WLAN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普及,使得通信工程日渐成为发展最快和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之一,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对该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招聘中出现了一个现象,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电子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所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就可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主要承担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也必须要紧跟上技术的步伐,不少学校在通信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学校特点,我们对专业阶段的除课程中包含的实验以外的实践类课程做了一些调整和内容改革,将以往依赖于软件仿真和硬件小系统设计的内容,变成以完成单元电路的设计,子系统设计到涵盖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乃至网络层的完整系统设计的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层层递进的系统化设计,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使他们真正感觉到通信系统是软件和硬件的统一体,不仅包含振荡器、调制器等硬件电路,也包含编码、协议等软件程序,对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一个全面的、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完成通信系统从单元模块到功能子系统再到完整系统最后到通信网络的完整认识。

2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思想

通信工程专业自第四学期进入专业课程阶段,专业阶段实践类课程(除课程当中的实验课以外)包括: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和创新性实验。由于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和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属于基础课,因此本次规划只涉及其余的5门课程。原先这5门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有:(1)高频电子线路:等幅调制发射电路仿真设计以及收音机组装与调试;(2)生产实习:电视机组装与调试;(3)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MATLAB仿真验证编码和调制原理;(4)专业方向课程设计:通信系统方案设计;(5)创新性实验3个,分别在第4、5、6学期,内容由指导教师自选。在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整和构建中,设计了分层次渐进的体系结构,遵循“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电路设计能力培养—系统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培养思路,同时基于一体化的考虑,规划了统一的设计任务,即设计一个完整通信系统:多个无线传输站点构成的多点对多点的基本通信网络。各课程在这一统一的任务下,承担不同的子任务,如无线收发模块设计、纠错编码、网络协议设计等。对所涉及课程任务进行统一设计的好处如下:(1)完整系统的设计。经历由细节到整体,由电路单元到功能系统的设计过程,使学生了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功能实现需要不同的设计思路。(2)节省实验经费。一体化任务设计,使前期课程的设计成果,可用于后续的设计,如无线收发信机,可以用于构建数字编码通信系统。(3)避免知识的重复。以前的课程设计在内容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复,去掉重复部分后可节省时间学习其他新知识。

3一体化课程规划和层次化内容设计

按照课程时间计划,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按时间先后依次是: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其时间顺序和所属的层次如图1所示。创新性实验分3个阶段,分别设在第4、第5、第6三个学期,完成不同的任务。调整后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主要是验证上变频、下变频以及振荡器的工作机理,用MultiSim构建电路,并进行仿真;生产实习是让学生学会电路图纸和PCB版图制作,设计和制成无线收/发信机电路板;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实现点对点通信系统,任务是调试收/发信机、信道纠错编码设计等;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用收/发信机模块和控制终端构建RS-485总线结构的网络或是简单的ALOHA网络。

4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为保证一体化实践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采取了以下措施:(1)打破课程界限,设立可分解的综合任务。将整个实践课程内容设计为一个统一任务,即建设一个通信网络系统,但各个课程的任务又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一个子任务,前期课程的设计成果用于后期课程的任务系统的建设。(2)专业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由于课程设计环环相扣,前期设计的成果就是后续设计内容的基础,因此本次课程设计必须成功才能进行下次的设计,而且性能越好下一级课程设计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为了保证设计任务顺利进行,开放有关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场所。(3)设立专门的团队从头至尾全程负责。整个课程体系设置成一个大的综合任务,前后之间紧密联系,因此,指导教师必须要对此次设计之前和之后的任务非常清楚,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设计任务的顺利实施,为此成立专门的实践课程教学团队负责整个任务的实施,每位教师都要熟悉流程中所有任务内容。

5课程内容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对2009、2010、2011级本科生的实施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获取方面有明显改善。(1)拓宽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领域的认知视野,加深了他们对专业课程之间以及课程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关系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他们在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等理论课程的成绩都有明显的提升。(2)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对学生掌握学以致用的能力的提升作用颇为明显。学生在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其动手能力表现得到导师们的一致认可。(3)弥合了通信技术理论和工程实践的裂隙。通过改革实践课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弥合课程的课本知识是与工程实践相脱节的裂隙,与工程实际的衔接也激发了许多同学课外实践的兴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通信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暑假进入实验室进一步拓展学习。(4)多名学生在近几年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大赛、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等各级电子设计竞赛、创新性项目中获得优异的成绩。(5)毕业生就业岗位层次有了很大提升。实施教学改革后,除去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外,有一批学生进入通信设备公司,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研发或设备技术支持工作,就业工作岗位层次明显提升。

6总结

篇3

关键词: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通信工程;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81-02

当前我国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数量上居世界前列,但教育创新、培养质量等指标仍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对于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业界的共同反映是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岗位适应慢,缺乏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1]

针对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现状,2010年6月国家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2]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国家发展策略上可以看出,重视高等工程教育,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而其中的核心就是工程实践,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

中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于2012年2月获批成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教高厅函[2012]7号),作为中北大学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专业,在学科建设和本科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但不可否认,在工程教育方面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将以此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为契机,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对适应“卓越计划”要求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探索,改革和创新通信工程人才教育理念,培养一批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一、高等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太明确,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5]第一,相对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工程教育偏离工程实践,实验课程设置与工程实际脱节,教学过程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差,创新意识薄弱。第二,实践教学大纲陈旧,验证型实验内容较多,设计型实验与多学科知识综合性实验相对较少,各类实习环节相对固定,留给学生的动手与思考空间有限,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适应卓越工程师对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由于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存在不动脑思考、仅是按实验步骤机械进行、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实验效果不理想。第三,由于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国家层面的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也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使得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重要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第四,毕业设计环节效果较差。由于指导教师缺少工程经历以及学习设计场所和投入经费的不足,选题受到诸多限制,并且大多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同时,由于复习考研、各类资格考试、找工作等原因,很多学生无法投入足够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论文质量较差。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巨大影响。本文将以中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对象,研究探索适合于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二、“卓越计划”模式下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1.建立适应“卓越计划”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为学生创新意识、工程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根据“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专业实际,将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

(1)基本技能层。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对各种电子仪器与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电路分析、数模电子技术、程序设计语言C++、MATLAB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专有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二是认知实习、专业发展科普讲座、电子工艺实习等。

(2)综合应用能力层。主要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与专业综合实验,目的是强化学生的系统思维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通信网、现代交换技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二是电子线路与系统设计、软件设计实践、通信系统仿真及大型实验、VHDL项目设计、嵌入式系统项目设计等;三是专业综合实践周;四是计算机通信网技术工程实训、程控、传输通信综合技术工程实训。

(3)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等);二是“3+1”培养模式的实施(包括顶岗实习、产品研发项目训练等)。

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实践教学由简单到复杂,能力培养由弱到强的方式实施,同时围绕工程教育理念,进一步突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融人文精神、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为一体。

2.更新实验课程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验课程内容上,融入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为核心,结合现有实验教学平台,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与训练重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动手环节;同时,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使学生结合自己兴趣自主选题实验,全面优化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动画设计等),增加互动环节,提高授课的感染力;同时,采取必修实验与选修实验相结合的操作模式,减少必修实验,增加选作实验的综合性与工程性,并逐步向创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转变;此外,积极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中提炼转化实验内容,增加实验的应用性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之,要以工程教育理念为主线,以学生兴趣为动力,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整合校内实践资源,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上,通过整合校内实践资源,充分发挥校内现有实践实训场所的作用,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以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支撑,不断完善工程实践训练内容,加大工程训练与企业的结合力度,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分阶段、模块化的工程训练模式,实现了将工程训练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同时,校内实习基地由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实施全天12小时开放管理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网上预约实习,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实习锻炼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保障。

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多方拓展渠道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批产学实践基地,并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了产学合作教育领导小组,吸引了产业资深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立新生校内本科生“导师制”,从入学开始就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制定实习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开展工程科研训练;二是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与校外导师,对学生全程跟踪与学业规划,形成“双导师”制,依托实习基地现有条件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工作;三是充分利用校友、科研合作单位等多种资源,积极走出去与知名通信企业进行合作洽谈;四是组织学生定期进行实践总结,开展技术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此外,在应对“生产实习时间过短,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上,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改善上述情况。首先,教育部已经联合多个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了实习安全与保险政策、联合培养企业的财税政策等,提高了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6]在国家政策不断完善下,校方层面应该出台关于“卓越计划”下的校企合作相关激励与保障政策,包括成立专门的“卓越计划”领导工作小组,制订校内教师参与卓越计划的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激励政策,并积极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科研场所和设备以及可能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安排好学生在企业的学习生活、实践场所,并提供充足的安全和劳动保护等。[7,8]其次,学生在实习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实习计划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保证实习效果。最后,为解决企业无法接纳大量学生现场实习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集中学习、分散跟岗的模式。“集中学习”主要是指集中培训与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流程、操作注意事项等共性内容。“分散跟岗”主要是指将实习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配备1~2名企业技术人员,这样可以保证实习质量。

4.优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提高培养质量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融入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工程教育理念,[9]让学生经历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从产品需求分析、方案论证到系统设计实现、运行测试等的全程参与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掌握工程思维与研发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时间安排与组织管理上,可以通过在学期初布置设计任务、在学期中定期检查与指导、在期末验收互评的方式进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认真审核设计方案与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使学生深入体会整个设计过程,建立自信心,不断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鼓励学生自拟题目,通过多人共同参与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将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遴选教师到企业工程锻炼,形成一支“双师型”的指导队伍,与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学生。在选题方面,要选取学生在企业中参与完成的工程项目作为选题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10]

5.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尽最大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平台。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专项资金,成立学生电子通信技术实践创新基地,配备相关仪器设备,由学生自主管理,为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同时,建立学生课外科技成果陈列室,营造浓郁的实践创新氛围。二是借助学校相关政策对学生立项项目进行资助,设立学生科研基金,支持学生设计研发;配备一支指导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指导教师队伍参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工作。三是建立完整的学生科技创新组织管理办法,并制订《课外能力学分制度》、《科技标兵评选办法》等制度和相关奖励政策,定期举办电脑节、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在内的各类科技竞赛等。四是通过校企合作与教师科研项目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与校企合作项目,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五是鼓励学生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如“科技创新协会”、“电子技术爱好者协会”、“Android软件开发协会”等大学生创新组织,由教师及高年级会员定期培训与技术交流,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通信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对“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实验教学体系科学构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相关方法措施在其他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和借鉴价值。总之,“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全体专业教师积极探索与思考,不断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思路,才能全面完成“卓越计划”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33-41.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3]苗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5):252-254.

[4]李莉.教学型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毕业设计(论文)若干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109-111.

[5]卢均治,刘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实践教学,2011,26(6):60-61.

[6]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2.

[7]朱秀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模式下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3,(6):72-74.

[8]邱学青,王眉.树立“三位一体”实践教育观 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J].现代教育管理,2012,(4):92-95.

篇4

关键词: 区域电离层模型、日全食、TEC

中图分类号: P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日食发生时,由于月球的遮挡,地球大气层一部分接受不到太阳照射的紫外线、X射线,大气中的中性气体成分无法电离产生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导致电离层中电子密度含量减少,从而引起电离层扰动。而在GPS测量技术中,电离层中的电子密度成为影响GPS信号电离层延迟的主要因素。

二、GPS监测电离层延迟的原理

1、GPS测量中,受电离层延迟影响,伪距测量测的距离大于真实距离,而载波相位测量所测得的距离小于真实距离,两者的差值大小相同,符号相反。所以电离层中的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ion Content)决定了电离层延迟的大小,两者成正比,总电子含量表达如下:

即以地面面积为单位面积、沿着电磁波传播贯穿整个电离层的柱体中所包含的所有电子数,称为总电子含量,其单位为(TECU),为“电子数/m2”。该单位数值较大,故一般采用“1016个电子/m2”。

由上可知,卫星信号的频率和传播路径上的总电子含量决定了电离层改正的大小。具体到GPS的信号,TEC以1016个电子/m为单位,信号频率以GHz为单位,对于L1、L2载波,其电离层延迟改正分别为:

测距码R1和R2分别调制在载波L1、L2上,其电离层延迟改正为:

由上述四个公式,就可定量的计算出GPS信号对应的具体电离层延迟,对于L1来说,1米的距离对应的电离层延迟相当于6.162TEC;而1ns的时间上对应的电离层延迟为1.85TEC。

2、为精细研究日食发生前后,测站上空TEC含量与日食食相的具体变化情况,本文利用精细处理(去周跳、相位平滑伪距)过后的GPS双频观测值(IGS台站观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曲面函数,建立各个测站的单站区域电离层模型(蔡昌盛《利用GPS组合观测值建立区域电离层模型研究》单站模型在200--300km的距离范围内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具体到每一颗卫星来分析日食发生时刻VTEC的变化情况。以上海站为例。首先建立UTC时00:00--04:00的区域模型。

1、首先确定穿刺点轨迹、计算穿刺点天顶距。

根据卫星精密星历,用切比雪夫内插法内插出卫星坐标,然后根据上海测站坐标计算出穿刺点位置以及穿刺点天顶距。 2、对下载的观测文件(o文件)进行处理,对载波数据进行周跳探测后,利用载波数据对伪距进行平滑。

3、利用最小二乘原理,用平滑后的伪距组成L阵,穿刺点位置计算得出系数阵B,将硬件延迟作为参数加入系数矩阵,平差后求解出系数E0、E1、E2、E3、E4、B,从而得到单站模型。

三、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对我国电离层的影响

分析这次日全食对我国不同区域电离层的VTEC值影响。选取中国境内数个IGS台站,提出P值的概念,从获取的上海、桃园、武汉三个测站上空全天P值得到,在日食发生当天,与前一天后一天相比,测站上空全电子浓度经历了从下降到到恢复,继续增大到再恢复正常水平的过程。最大增大量可达近10个TECU值,增大量与测站所处纬度有关,低纬度地区大于中纬度地区。并且用IGS站的全球电离层格网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得到的结果;为细致分析日食发生时TEC变化与日食食相时刻的对应关系,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曲面函数,建立了各个测站的单站区域模型,在求得模型系数的基础上,求取了卫星传播路径上的VTEC值,然后对日食发生当天及前后各一天的单测站上空某一颗卫星VTEC值做了对比分析。经过对比筛选,选取14号卫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各个测站三天中00:00--04:00时段内其传播路径上的VTEC值变化,得到日食中心线上空VTEC减小量大于食分小于1.0的区域;测站上空VTEC开始减小的时刻与日食初亏时刻大约有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的延迟,日食食甚时刻(太阳被完全遮挡)VTEC达到最低峰值,在日食复园时刻基本恢复正常水平;高纬度地区(北京站)初亏时刻早于中低纬度(上海站),但VTEC开始减小时刻确迟于低纬度地区;处于食分0.85--食分0.9之间的低纬度地区(桃园站)VTEC值恢复正常水平并开始增大的时刻早于日食中心线上的中纬度地区(上海站)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G].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 韩玲,区域GPS电离层TEC监测、建模和应用,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06,6;

篇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立人教育”理念是吉首大学于2010年提出的,它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其具体目标在于通过高等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思想自由,精神独立,有担当的生命个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以“立人教育”为指导,推进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大众创业以及万众创新战略提供真正合格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

立人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人文素养

一、引言

2010年,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教育改革要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高等工程教育的主旨首先是要“立人”,其次才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等工程教育片面地强调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导致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起决定性因素的却往往是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人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体会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只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才能在四年的时间里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和行业的弄潮儿,而不只是局限于技师和匠人。基于此,作为湖南省的地方性综合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目前的实践教学现状,以“立人教育”为指导,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完善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秉承吉首大学“立人教育”的理念,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扣企业对通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个性,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按照一、二学年重基础,三、四学年重创新的思路,分为“基础技能、专业能力、工程实践、应用创新”四个阶段完善和创新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基础技能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和环境,改变中学学习惯性,充分熟悉计算机系统,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对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初步的工程素养和思维方式。专业能力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直观和深刻地理解专业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思考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验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工程实践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解决企业工程实际和生活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应用创新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和热点,学习行业中的新技术,并能够利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实习基地完成毕业实习,熟悉企业研发和工程模式,完成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进一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全方位地培养和锻炼。

三、打造一流教学实验平台

实验室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通信工程实验室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分四个层次构建实验平台:公共教学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研究性实验室。目前,建设有“移动通信综合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实验室”、“PCB制板实验室”等综合性实验室,建设有“通信仿真实验室”、“DSP技术仿真实验室”、“MATLAB仿真实验室”等设计性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建设有“3G移动通信实验室”,已经初步形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验室体系。在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完善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联合建立的“3G移动通信实验室”,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协作筹建无线通信设备E-LAB,构建基于MATLAB和LabVIEW的相关通信专业课网络虚拟实验室,探索建立移动互联虚拟实验室。

四、构建综合创新实验平台

通信工程专业积极推进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建设,首先,积极与长沙拓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等企业展开合作筹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创业平台,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和产品研发;其次,继续完善校级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科竞赛在实践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一专业一竞赛”的计划,以学科竞赛作为推进器,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有选择性地参加相关专业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准备启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行动”,形成了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团队,鼓励教师指导学生承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制作课外科技作品和吉首大学本科生专项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在工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作为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重点的培养方向,主要涵盖“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优化”、“嵌入式与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工业4.0及信息技术”、“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等四个方向,积极开展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长沙拓建科技信息公司、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嵌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建校企一体的实训基地,共同完成课程见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选派优秀老师进行企业培训以及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共同作为专业知识教学以及各实习阶段指导教师,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自己的意愿,大力推进学生进行从业资格认证和企业资格认证。

六、结论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推动实践环节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是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途径。文中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构建和完善进行了探索,并将“立人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实践表明,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培养和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相信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

作者:胡力 杨喜 单位: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黎奇升,冷志明,刘晗,等.吉首大学“立人思想”来源[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32-33.

[2]崔琦,王晶.加强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77-180.

篇6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 培养质量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一)问卷设计

本问卷主要围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监控和论文把关展开,过程监控包括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配备、导师指导情况、教师实践基础,论文把关包括论文选题、论文形式、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论文审核。

(二)问卷调研与基本信息统计

本次调查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为针对学生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抽样调查,定性为针对专任教师和导师的专家深度访谈;调查对象为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专任教师以及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导师;调查时间为2015年10月7日至11月5号,历时30天,回收有效问卷539份。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定量分析

(一)总体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全日制学术性硕士在教育方向定位上有明确的的区别,但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仍然有329人认为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全日制学术性硕士并无区别,这个比例占到了总人数的61%。

(二)过程监控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过程监控对全日制专业型硕士至关重要,但从满意度调查来看,满意程度偏低。从图1中得以得出,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配备、导师指导情况、教师实践基础的不满意比重(包括不满意与很不满意)分别占59%、28%、54%、26%、31%、48%。

(三)论文把关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关口,是研究生的代表性学习结果,是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从调查结果来看(图2),论文选题、论文形式、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论文审核的不满意比重(包括不满意与很不满意)分别占36%、39%、16%、9%、43%,其中论文选题、论文形式和论文审核不满意程度较高。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定性分析

(一)应用性目标被弱化,未与学术型硕士区分开来

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来看,培养过程中要把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向专门化、职业化和应用性方向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专门化、职业化和应用性的目标并没有得到落实,培养单位实际执行过程中,模仿学术型硕士人才培养方式,偏离和模糊了培养目标,弱化了应用型目标。其中培养方案的设置是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学位点设置具有鲜明的学科性,偏重理论研究和科学探索,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相同,唯一的差别就是要求宽松些。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等环节仍然存在“偏理论,轻应用”的情况。

(二)双导师制形同虚设,教学实践未落实

师资队伍作为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部分,其作用毋庸置疑。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采用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主要沿用已有学术型导师,校外导师主要聘任专业领域相关工作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沿用的学术型导师队伍长期居于理论研究前沿,在指导过程中还是注重理论研究,远离实践。

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国家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实践教学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实践只是流于形式。

(三)论文选题实践性不足,缺乏论文审核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时间短,不少学生选题准备时间仓促,并且很多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还是按照学术型模式进行,导致他们学位论文仍然较大程度上地遵循学术型研究生的传统形式,毕业设计内容及方法难以体现应有的实践能力。

此外,在论文审核上也缺乏区别于学术性硕士的论文审核体系。学生无法精确获取专业型硕士论文的具体要求,教育部也无相应的规范,只能沿用W术性硕士论文的模式,这导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无法体现出应该具备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提升的建议

(一)制订实践诉求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制订中既要考虑与学术性学位之间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标准的显著差异,又要结合其全日制教学方式的特点,突出其多元参与性与实践性,尤其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专业实践、论文撰写的时间比例与内容衔接。

(二)培养实践型师资队伍,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在教师队伍,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导师遴选标准,使得校内导师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校外导师能够充分深入学校指导学生实践。为了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性,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势在必行高校应制定适用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业考核标准,稳打稳抓学生的实践学习,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创新,将学生的学业考核焦点应放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培养过程上,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三)提倡论文形式多样化,健全论文审核机制

高校应倡导专业学位的论文以应用为导向,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专业实践或者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成果要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的选题与在学期间的实践学习相结合,并且在校内导师和校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定题。针对全日制专业型硕士论文标准尚不明确的问题,相关部分应制定详细的专业型硕士论文审核标准,使得导师在指导论文时有据可依,放心大胆的将专业型硕士论文往实践性和职业性方向引导。

参考文献:

[1]王健,曲鲁平.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0).

[2]万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李秀坤,李琪,高明生,孙凤义,宋瑞琳.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电子通信工程学科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5).

[4]马永红,赵世奎,李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1).

篇7

关键词:多元化 人才培养 信号与系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信号与系统”课程其基本理论已相当成熟且应用广泛[1]。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能既兼顾理论教学又突出实践应用的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是大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2]。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自2009年提出多元化人才培养。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实施办法是学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客观知识考核和学生自我选择划分学生学习能力层次,并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开设两个理论层次的教学平台,实现一套培养方案,采用不同教学大纲。“信号与系统”课程采用研究型(A)和应用型(B)两套大纲,对采用研究型大纲进行教学的学生在理论学习上有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学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下“信号与系统”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从做好教学准备,精练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教学方法。

1、换位思考,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从来都不开始于课堂,而是始于课前的准备工作。换位思考,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充分备课是讲好课的基础。课前,要了解有关先修课的内容及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了解授课对象的基础及特点,并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做好准备工作。对于执行A大纲的同学,在课前的教学准备中在应用培养的同时应偏重于理论性,而对于执行B大纲的同学更应该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试想,如果没有换位思考,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想想老师怎样讲课我才有兴趣听,想想我怎样才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想想老师所讲的内容我还有哪些疑问,想想这个概念老师这么讲我能不能理解,想想这个题目目目老师讲完后我还不会做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在换位思考后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都是老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和考虑的地方。不充分备课就一定讲不好课,而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换位思考,很难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

2、兴趣引导,改进教学方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弄懂它。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兴趣引导下,“信号与系统”课堂教学中诸多教学方法的实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教师不能只单纯强调“教”,还要更注重“学”。对于执行A大纲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授相关理论外,还通过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在激励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对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典型性的例题进行一题多解[3]。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对于执行B大纲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多以实例进行理论讲解学习。如利用音乐和琴谱解释时域与频域,利用软件仿真调制解调等等。这样做在加强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于一些准备出国读取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生,教学中也适当的增加了英文例题、习题和相关阅读材料。

3、强化训练,过程与结果并重

课程学习的结果重要,过程也很重要。对于“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强化训练,过程与结果并重。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通过而学习。对于理论和实践相并重的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学习更是如此。基础决定高度,而不是高度决定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基础打牢地基才能建好高楼。在“信号与系统”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基础训练还是提升拔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思考,多做题。在做题中思考,在思考中做题。为此,除了常规的作业和期中考试外,对于执行A大纲的学生,不仅增加了课前10分钟的考研习题及知识点串讲环节,还增加了平时小测的次数。而对于执行B大纲的学生,小测的次数是执行A大纲学生的一倍。同时,为了避免抄袭等行为,测验题从套数及题量上都有要求。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对于执行A大纲的学生,他们不管是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都相对较好,所以能够做到马不扬鞭自奋蹄。而对于执行B大纲的学生,大多数学习习惯不好,主动性差一些,因此以测代练,促进学习。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执行B大纲的同学中,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鼓励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所学内容的整理总结,作为复习资料印发给学生。此外,还通过展示优秀作业,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刺激学生认真学习。

4、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

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收获良好教学效果一直是值得任课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全方位刺激学生学习。但是对于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根据教授的对象和内容有所侧重。对于执行A大纲的学生,内容讲授多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当然如果涉及到重要知识点的讲解还是板书为主,这样便于同学的吸收和理解。而对于执行B大纲的同学,在进行基本理论讲授时多媒体多用于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动画演示和结论总结及软件仿真的结果,而具体的应用则是通过板书完成,用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

5、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信号与系统”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有了提升,而且作为电子通信类考研必考的课程,不管是执行A大纲还是执行B大纲的同学其信号与系统成绩逐年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6届考研率超过了20%。“信号与系统”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结合国情,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君里,谷源涛.试谈“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与实践之结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年6月第36卷第3期,1-5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企业

现代社会中,信息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子商务的高效率、低成本、实时性,中小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在信息方面与大企业竞争,缩小与大企业的差距,从而创造新的营销手段,赢得新市场。。

在传统的经营方式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市场信息不灵的现象,这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电子商务的应用,为中小企业及时获取各种信息,拓展新的经营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市场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电子商务的应用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获取信息的机会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一、了解电子商务的价值及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的价值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

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简单的,比如你通过打电话或发传真的方式来与客户进行商贸活动,似乎也可以称作为电子商务;但是,现在人们所探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nternet来完成的。尤其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Internet技术上的。所以也有人把电子商务简称为IC(Internet Commerce)。

从贸易活动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可以在多个环节实现,由此也可以将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如电子商情、电子贸易、电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利用互联网能够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也就是说,你可以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据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通过网络一气呵成。

要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涉的方面还很多,除了买家、卖家外,还需要有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等机构的加入。由于参与电子商务中的各方在物理上是互不谋面的,因此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理世界商务活动的翻版,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电子商务能给它们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它能够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借助于互联网可以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市场空间。信息的竞争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电子商务,有利于中小企业在信息方面与大企业竞争。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市场

中小企业传统市场的竞争力可以得到加强;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2.市场供应链

对供应商提供设计和工程服务的要求将增加;厂商将外包更多的非核心业务;客户将需要更多的电子通信以用于下订单、记账等业务;客户将要求他们的供应商提供更多的存货管理服务,如数据仓库和订单管理;供应链中各公司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3.内部操作和过程控制

随着更多地使用联网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公司内的通信和协作将改进;将更多地使用自动化制造技术,为集成外部数据和内部操作提供更大的机会,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和物料需求计划(MRP)系统的集成;企业雇员的数量将减少,但每个雇员的工作量将增加;企业的操作和管理成本将减少。

4.信息作为商业资产

信息本身将成为重要的可销售商品(如数据库);公司内部数据在决策时将起重要作用;通过Internet,制造厂商将具有更多更好的机会来更广泛地访问有用的商业和技术信息。

5.商业前景

中小企业使用网络可以及时地获取最新的商业发展趋势的信息,以指导自己的生产和销售。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化流程分析

(一)完成商务环境的建造,打好电子商务的基础

真正的电子商务绝对不仅仅是企业前台的商务电子化,更加重要的是包括后台在内的整体运作体系的全面信息化,建立电子商务高效运作所必须的、高效率的、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有大量前期工程需要完成,包括艰巨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协作环境的重组优化,经营理念的根本转变和网络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业务管理,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立健全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与外部环境的无缝对接,完成网上电子协作环境的改造。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流程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说它是技术概念和商业概念两者的有机结合。它是包括电子交易在内,利用网络系统进行生产、销售、管理等的商务活动。它是使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相统一,使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的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中小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流程模式如下:

1、通过网站建设实现信息流

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具体实施不同的电子商务战略。中小企业构造电子商务实施环境可以通过企业自建网站,也可以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1)企业网站的建设可以分为网站的整体规划、前期开发、后期运营三方面。但企业自建网站从初期到完成这个历程的实施对很多企业(无论规模、资金、效益)来讲,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国外一些大企业用了20~30年的时间,而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差距,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因此,要尽可能的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构建流程图如下:

2)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是依赖第三方提供的公共平台开展电子商务,这个平台要能保证交易双方的合法性与诚信,而对双方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公正处理,采用商业和法律手段有效约束。其显著特征:为企业间的网上交易提供买卖双方的信息服务,提供附加增值服务,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提供与交易配套的服务,提供客户管理功能服务,防止市场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等。

与企业自建网站相比,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更适合那些急需拓展市场,但又缺乏资金实力和技术力量的中小企业。对于那些基础比较薄弱,尚没有能力投巨资建一个电子商务系统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可以通过加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最终实现提升利润空间的目的。

2、通过网上支付模式实现资金流

支付是电子商务中很重要的环节,在完整的电子商务概念中,支付也是在网上完成的。国外在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应用上比我们早了许多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电子货币或电子钱包的法律和运行机制,有着可靠的技术保障。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的系统正在迅速筹建中,一些银行已经率先投入服务(如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这对建立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无疑是一个好的消息。但电子商务系统建立的初期不必求全,即便还达不到网上支付,也可以在网上达成交易协议,可以在网上把汇款的扫描件传到供货方,供方看到扫描件就可以发货。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借鉴以下四种支付模式实现网上支付。

网上支付模式大概划分为四种:第一种模式是银行网关的模式,电子商务平台链接到银行网银系统,这种模式下面买卖双方只涉及到电子商务企业和银行,网上交易实际上是直接进入银行的网银系统处理,电子商务平台只跟银行签约;第二种模式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电子商务平台先链接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平台再和银行链接;第三种模式是银联的模式;第四种模式是支付平台内部的交易模式,这种交易模式实际上是封闭的,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帐户服务,通过内部的帐户就可以完成这种交易。

3、通过配送模式实现物流

由于中小企业的基础比较薄弱,推荐以下几种物流配送方式,中小企业在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网站构建方案后,可以相应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配送模式。

1)委托专业物流配送机构完成商品配送。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可进一步向独立第三方物流发展,但应解决好目前矛盾比较集中的商品配送价格等问题。

2)与百货商店、连锁店、邮政快递等原有配送网络搞联合、协作,共同完成物流配送。这种方式将电子商务配送与传统物流配送一体化,有利于集中使用物流资源,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应提倡和鼓励。此种方式可进一步向供应链管理发展,但应解决传统企业信息化程度低、配送渠道和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3)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配送模式。这类电子商务公司一般来说拥有一部分物流资源,但是不能满足商务扩展的需要。由于建立自己的配送体系投资太大,资金不足;对市场估计不足而害怕承担太大的风险;配送体系建设周期太长,不能满足自己的赢利期望等是导致采取此配送模式的主要原因。

4)综合物流模式。综合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之一,即由一家在物流综合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上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的业务活动。。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该系统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多对多的虚拟市场,根据物流一体化的原则,有效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管理。

三、中小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中小企业实现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l、竞争意识不强,思想认识模糊

绝大多数企业还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即使进行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也并未真正认识电子商务。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落后,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信息市场的重要性。或者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理解比较片面,如认为电子商务就是上网,或简单地建一个网站,而相关的管理基础却没有跟上,企业的电子商务仅停留在表面的网站建设上

2、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用信息不足

有些企业没有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主要是认为互联网能直接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的信息太少,一般性的信息太多,再加上查找信息比较困难,费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上网的积极性。另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建了站点,但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很少,信息更新周期漫长,缺少固定访问者。

3、网络利用率差,营销方式单一

大部分上网企业的网络营销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和促销上,而且也只是将厂名、品名、地址、电话挂在网上而以,很少有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网址,开展其他网络管销活动的更是寥寥无几,网络对企业的巨大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

(二)中小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所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1、消除错误观念,重视人才开发

中小企业不应把电子商务看成神秘的高新技术过程,不要等到单证传递与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得到保证、所有的标准已经统一以后,才考虑到本企业的发展战略,那样将远远落后于先行者,可能失去大好机遇。在企业电子商务的建设过程中,不能指望网络和系统建设好了人们就会自发地去用,恰恰相反,必须有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实质性的参与介入,才有可能对企业的作业流程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才有可能使企业电子商务建设落到实处。为此,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2、建立高效信息收集系统,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网络时代,谁最先获得信息,谁就获得市场,获得财富。中小企业要成功地实行电子商务,一定要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收集系统。通过网站的设计,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库,收集信息,了解市场的需求动向及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企业的产品在网上受欢迎的程度等。从而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最大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3、提高网络系统的利用率

企业建成网络系统以后,一定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在加强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数据采集、生产调度、营销管理、决策指挥的电子化、科学化,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五、总结

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财力、信息技术实力较弱,因此在电子商务的实现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步骤开展电子商务,最关键的是要保证电子商务的实现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利益回报。

[参考文献]

[1]田世海等 .学术交流 .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分析.2008-05

[2]王生辉等 . 科学出版社. 网上支付与结算.2008-10

[3]段梅丽等 . 大连理工出版社 . 电子商务物流.2008-05

篇9

〔关键词〕开放大学;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1 开放大学文献信息资源用户群及其特征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原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基于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的环境,综合运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人们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学习机会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立的开放大学,是开展学历补偿教育和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职业证书等非学历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高等远程开放教育实体。开展高等远程教育除构建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网络外,还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适合学习者远程学习的多种媒体学习资源;二是对学习者远程学习的支持服务。人们在创设有支持的远程教育学习情境时,将目光聚焦在数字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创新服务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通过高速宽带网络运行提供用户特定需求服务,并可实现跨库检索的分布式超大规模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群。信息资源形式多样,可以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硕博论文、会议论文、考试题库、教学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专题文库等多种知识资源。数字图书馆运用了数字信息传播、呈现、储存和处理的优势,组织、管理和展示资源,构建结构清晰、便于查询的认知环境,能够形成专题性的学习园地、学习社区,使资源为学习者、使用者服务。另外还可设置特定栏目、服务导航及咨询系统,提供交互、评价和反馈方法,发挥资源的开放性、灵活性、共享性和信息交流即时性的特点,促进学习者交互,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构成要素中,资源建设是基础,技术平台是支撑,用户服务是根本。无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现代数字图书馆,服务是其核心所在,是不变的主题。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基本矛盾已经由藏与用的矛盾变为信息服务效率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围绕着用户的信息需求来策划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是当今数字化图书馆工作的基本理念,基于服务对象特征和需求的用户研究是图书馆提升服务的关键,构建以开放大学文献信息资源用户群需求为导向的开放、互动、合作、共享服务模式,是对新形势下开放大学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的前瞻性探讨。

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特点来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既有专职与兼职的教师,又有自主学习为主,面授为辅的开放教育学员,甚至还包括社区民众,或部分研究生。近年来,很多省级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已涵盖了所在区域学习型社会的服务功能,“数字化学习港”、“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中心”、“社会学习服务中心”等相继挂牌成立,而图书馆也相应地成为“学习港”、“学习中心”或“服务中心”资源库的承建者。因此,分析与界定开放大学图书馆服务对象与范围,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

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服务用户群包括:开放大学系统内的教职员工、占绝大多数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人员以及社会化学习的潜在用户。对于接收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而言,他们是参加业余学习的“当班”成人,呈现以下特点:(1)涉及范围广(遍布不同的年龄层次、社会阶层、机构岗位、城乡区域等)。(2)数量庞大(目前江苏参加电大系统学历教育的达20多万人)。(3)多样化不平衡(来源复杂,知识背景与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且在学习动机、学习环境、认知习惯、学习规律等方面差异明显,学习者进修目的不一,有的为求职谋生而学,有的为充电提高而学,有的为娱乐兴趣而学等等,从而形成其学习积极性的不相同。其文化基础或知识功底亦不同,接受教育及学习的能力参差不齐)。(4)信息素质层次相对较低(参与远程教育的大多是无缘或错过正规教育机遇的人群,故学习能力整体偏低,具体表现为:缺乏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网络知识水平偏低,许多人不具备远程学习能力者应有的信息检索能力,对自身的信息需求常常无法清楚表达,对网上教育的接受,只局限在所开设的课程之内,无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辅助学习。他们一边要补充学习文化知识,一边还要履行社会、家庭的责任,生活在工学矛盾夹缝中,承受的压力和困难大,大多数是在职求学者,学习过程一般会受其所处社会环境及工作条件等因素影响,其学习时间和空间受到一定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需要得到图书馆突破时空的文献信息支持服务,因此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5)实用目的性明确(对于学习、考试、毕业论文写作等直接相关的教学及辅助资源需求更直接)。(6)远程互动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较少,而主要通过网络等非直接形式)。学习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给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难题。因此建立适应成人业余学习特点、开放多元化、开放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教职人员普遍是“多面手”,有的身兼多职,甚至跨学科教学,管课、教课超负荷运转,其结果是教师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远程教育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难以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易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大众的认可。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竞争的加剧、远程开放教育内涵建设的推进以及民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诉求,开放教育系统内广大教职人员的职业压力和危机意识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加快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努力通过继续深造、培训和科研提升能力和素质。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情景下,开放大学的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课件的设计专家、教学课程的组织专家、教学资源的传输专家,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中,面授教学、课堂教学、组班教学占主导的状况。开放大学系统的教职人员应建设5个方面的师资队伍。(1)服务型:要求教师具有现代开放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和理解教育服务的对象,针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有效提供面向所有学习者的各种助学和导学服务。(2)管理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分级办学体系,要求教师具有全局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具备相当的教学组织、指挥、协调、沟通和执行能力,具有策划、实施、监控和评价课程教学的相关能力。(3)实践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从事的“职业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在“培养适应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着力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应提升“双师”素质,具有指导本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实践工作的实际教学能力,以及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不断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能力。(4)技能型:现代远程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教与学的时空跨越,师生的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实现必须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来联系、交互以及整合。因此,及时跟踪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实际应用,有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手段、工具开展教学管理和服务是十分必要的。(5)学术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开放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坚实的专业学科背景,能够在专业学科领域有效地与学术界同行交流与对话,具有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适应的学科研究、教学与教学管理研究、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科研能力。

2 开放大学文献信息资源用户群的需求分析

用户为解决实际问题产生了文献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或知识资源的特定需求,其最终变化发展为用户信息行为,不同的用户群体会产生不同的信息需求,但用户的信息行为通常都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齐夫最小努力原则,即用户都倾向于易于查寻、易于接近的信息,而容易忽视其它有用信息,也就通常所说的易用性。二是穆尔斯定律,即“一个情报检索系统如果对用户来说,取得情报比不取得情报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用户就会倾向于不使用该系统。”也就是情报资料的可获得性。穆尔斯定律告诉我们,接受信息是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和时间的,因此人们并不总是乐于去接受信息。

对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者来说,需要通过方便、可靠、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依程序完成入学指导、个人学习计划制订、课程学习、复习迎考、实践环节、毕业论文、学位申请等必不可少的环节。开放远程教育学习者受教育与查阅信息主要以业余时间为主,且因其居住相对分散,流动性大,不易集中,不方便到图书馆阅览,因此他们希望图书馆服务能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将服务延伸到家庭、宿舍、办公室等任何有条件使用网络的地方,同时成人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获取信息的能力整体较一般,这就使得成人学生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不积极,多以能提供其课程、课件、考试、论文等所需各种具体的、实用的知识为主(如开放课程、多媒体课件、试卷库、学历论文库等);相对而言,对传统纸质印刷型书刊的借阅率普遍较低,更希望比较直观形象的视听资料、网上信息等。此外,由于很少有机会及较多的时间参与校园生活,以及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切磋,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孤独感和疏离感,虽然,学习的自由度和弹性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会慢慢消退。因此,及时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愈发显得重要。

对于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职人员来说,教师需要进行课程教学和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模式探讨、学科研究等等;科研人员要开展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技术人员要开展远程教育技术研究;管理人员也需要进行教学管理研究。其信息需求呈现科研用户的一般特征:在网络环境下某些前沿领域与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以信息内容为主的信息环境,距离已不再是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障碍,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可网络获取性是用户判断和选择是否经常利用这个图书馆的主要驱动力,因此科研用户对印本文献的依赖已逐渐减少,电子信息资源已成为科研者获取信息的主流,集全文浏览与检索于一体的全文电子数据库更受青睐。在数字图书馆时代,面对海量、纷杂的数字信息资源,多元个性的用户需要得到的不是“你有什么,没有什么”,而是“如何帮助我得到什么”,他们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需求是集咨询功能、信息检索功能和文献信息提供功能于一体的信息集成化服务。文献信息资源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显而易见,开放大学的教职人员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体现在提升自身的教学、管理、服务和科研水平方面。

3 构建开放、互动、合作、共享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开放大学图书馆是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提供教学和科研以及社会学习支持服务的一个部门,涉及各种使其正常运作要素的投入,如文献信息资源、专业人员、馆舍和设备等等。有投入就要有产出,就要讲效益。效益目标是现代组织机构运营的根本出发点和努力方向。

目前一些省级电大数字图书馆已经取得的成效体现在:有效服务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和科研,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进行用户管理,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时空限制,采用一站式文献信息资源检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助式集成化服务,自建了体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特色需求的数据库,数据库更新和资源建设持续进行。调查研究的数据表明,基本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现今存在的不足和需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方面:宣传推广使用力度有待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有待提高,深层次信息服务如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有待拓展,与信息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还有差距以及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趋势的研究、应用还不够积极。为此,开放大学图书馆必须树立效益目标新理念,其最大的效益应该体现在对教学、科研、社会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性上,构建开放、互动、合作、共享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理想选择。

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检索与浏览、内容访问、资料数据的组织和收集、智能个性化主动服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模式息息相关。有专家学者认为,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模式可以从以技术为中心、以资源为中心及以用户为主导3种类型来展开,而需求主导型建设模式是以主动、适时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为中心,根据信息资源流和用户信息需求流两个方向,来组织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流程。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自助服务”为主要形式,用户在信息的查询、获取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用户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等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一种网状的、多节点的流程。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以用户为中心,更好地满足用户数字信息需求。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清楚地表明了在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等方面的开放性。由于职业、专业、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用户文献信息资源信息需求的内容、信息量、载体形式、服务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信息需求呈现开放化、社会化特征。开放大学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既要满足重点用户、一般用户的信息需求,还要满足少数用户的个别信息需求。既要提供一般性的信息服务,更要提供深层次的增值信息服务,最终建立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多元信息服务体系。

互动性是远程开放教育的特征要求,也是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的数字化环境的关键。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体系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图书馆服务人员与用户之间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数字图书馆不应只是一个“机器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系统,而应该是一个用户――机器――专家――用户积极互动、广泛交流的活的信息社区。在这个社区中,一方面机器与人之间进行智能、快捷、方便、友好的交互,用户从信息系统中获取信息,计算机系统智能地挖掘用户特征爱好;另一方面用户之间、用户与专家之间也进行广泛交流,具有相同或近似信息需求的用户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探讨信息资源获取和使用的经验方法,交流心得,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甚至用户还可以将已有的信息资源整理上传与他人共享,实现单向交流向双向、多点网状信息交流的转变,体现Web2.0的知识服务功能。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应以网络为交流平台,通过虚拟咨询台、合作数字化参考、实时参考咨询等实现方式,将用户、专家、学科专门知识联系起来的问答服务,尤其是建立在本馆特色信息资源基础上的专题知识咨询服务。通过网上图书馆论坛、博客、电子邮件、实时网上通讯工具等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咨询、交流、答疑,建立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与用户信息库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听取用户的意见与建议以便查找工作中的缺陷。

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系统办学特征以及社会化学习服务发展趋势,使得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不断向下延伸,服务范围将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电大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起点低、起步晚,信息资源又呈现爆炸性增长,现代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更多地表现为“存取”能力上,因此,整合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争取主管部门政策性支持,通过合作共享开展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是发挥系统优势以最小化成本达成最大化服务的必然选择。目前已有部分省级电大利用区位和政策支持优势,实现了与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省级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开展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加入了所在省区的文献信息资源信息保障系统。

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须改变单一的垂直管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构建以开放大学的校本部数字图书馆为服务中心,以地方开放大学分部网络信息服务为支撑的互动、合作、共享的服务模式,努力实现系统内学习支持服务的开放性、广泛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模式从本质上就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整合信息知识服务模式。它要求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各组成要素(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用户、服务功能、服务策略、服务方式、服务人员和服务机构等)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使用户得到动态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带有问题解决方案和学习策略性质的知识服务,从而构建一个面向用户的、高效能的、综合化的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和模式。这一服务体系和模式是以数字资源和服务内容的整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保障,以服务功能的整合为架构,最终实现用户统一身份认证、数字资源整合、异构统一检索、课程教学参考、数字参考咨询、网络学科导航、个性化服务等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实现对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的有效控制,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效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平台。

服务是图书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服务模式的创新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在不断探索求证中发展着。随着网络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开放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内容会日趋增加,服务模式也会不断创新,但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实现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最大价值,从而达到图书馆与服务对象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毛军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群体角色定位模型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0,(1):34-35.

[2]吕俊生,宋粤华,陈炜.科技用户信息行为变化与服务对策[J].现代情报,2008,(3):31-32.

[3]陈亚召.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J].图书馆,2009,(2):106.

[4]曹志梅.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服务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17.

[5]王知津,侯延香.我国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模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2-4.

[6]郭海明.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5,(10):1549.

篇10

当前,高考第五批和中专对口升学学生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不仅是工科学生公共必修课,同时也为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非常重要。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自制力差。而学生对线性代数抽象的概念定理及其冗繁的计算难以接受成为线性代数教学的突出表现,因此,在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是解决学生理解困难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线性代数教学情况与建模发展概况

1.线性代数教学情况。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是目前高职院校线性代数部分教学的主要内容,所用的教材是以理论计算为主体,教学偏重其基本定义和定理,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其方法和应用,有关线性代数应用实例几乎不涉及。再者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总体课时少,因此线性代数部分课时也非常有限,但其理论抽象,内容较多,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该课程与实际应用严重脱离,造成了学生感觉线性代数知识枯燥,计算繁杂,学习它无用处,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数学建模及其发展概况。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对问题进行调查、观察和分析,提出假设,经过抽象简化,建立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利用数学知识和Matlab、Lingo、Mathematics等数学软件求解所得到的模型;再用所得结论解释实际问题,结合实际信息来检验结果,最后根据验证情况来对模型进行改进和应用,它使学数学与用数学得到统一。数学建模大专组竞赛开展已有15年,参赛的高职院校逐年增加,我院在多年的参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数学建模难度大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以及高职院校学制的原因,参加数学建模培训的学生基本为大一新生,而且只有小部分,明显受益面小。

二、数学建模思想融人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线性代数因其理论抽象,逻辑严密,计算繁琐,让人对其现实意义感受不到,使高职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线性代数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介绍应用案例应体现科学性、通俗性和实用性。

1.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线性代数理论教学中。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矩阵乘法、线性方程组等复杂抽象的概念都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经过抽象和概括得到,故而可以恰当选取一些生动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实际背景问题的提出、分析、归纳和总结过程的引入线性代数定义,同时自然地建立起概念模型,让学生切实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比如讲授行列式定义之前,可以引入一个货物交换模型,并介绍模型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列昂杰夫(Leontief)提出,让学生拓展视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一个三元线性方程组来求解该问题,再以此问题引出行列式,使学生了解行列式应用背景是为求解线性方程组而定义的。从简单的经济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背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行列式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2.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线性代数案例教学中。选择简单的实际案例作为线性代数例题,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案例进行适当简化并做出合理假设,再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进而用结果解释实际案例,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容易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体会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更让学生认识到线性代数的实用价值,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引入相应的数学模型,但专业性不能太强,由于大一学生还暂时没有学,因课时限制,在线性代数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简单的例子。比如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的相关例题时,可以分别选择简单的投入产出问题和互付工资问题的数学模型;而电子通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的相关例题时,可以加入简单的电路设计问题和电路网络问题的数学模型。

3.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线性代数课后练习中。高职院校线性代数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课后习题的配置大多数只是为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运算技巧的,对线性代数的定义、定理的实际应用问题基本没有涉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训练不够,因此适当地补充一些简单的线性代数建模习题,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的知识与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相结合来解决。我们从两个方面具体实施:

(1)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加入Matlab数学实验,利用2个学时介绍与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等内容相关的Matlab软件的基础知识,再安排2个学时让学生上机练习并提交一份应用Matlab计算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相关内容的实验报告。

(2)针对所学的内容,开展1次数学建模习题活动,要求学生3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完成建模作业,作业以小论文形式提交,提交之后,教师让每组选一个代表简单介绍完成作业的思路和遇到的问题,其余队员可作补充,再针对文章的不同做出相应的点评并指出改进的方向。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不但提高学生自学和语言表达以及论文写作能力,而且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促进师生关系,教学效果也得以提升。

4.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融入线性代数教学中。案例1:矩阵的乘积。现有甲、乙、丙三个商家某厂家的A、B、C、D四款产品。四款产品的每箱单价和重量分别为A:20元,16千克;B:50元,20千克;C:30元,16千克;D:25元,12千克。甲商的产品与数量分别为A:20箱,B:5箱,D:8箱。乙商的产品与数量分别为B:12箱,C:16箱,D:10箱。丙商的产品与数量分别为A:10箱,B:30箱。求解三家商产品总价和总重量。模型假设:①在没任何促销优惠措施下严格按照单价和数量计算总价;②同款产品对即使不同级别的三家商执行同样的单价。模型建立:由已知数据分析可知,发往各商的产品类别不尽相同,通过用0代替,可以列成表。由此,分别将产品的单价和单位重量。

三、改革的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