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0:3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政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梁会兰 戴如莲 杜锦文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马列部
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课长期以来都不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重视不够,建设不足,管理不严”的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让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学生所喜爱并且终身受益的课程,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课堂的建设和管理,合理配置课程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坚守思想政治课堂主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学生业余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工作首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渗透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在渗透形式上,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既要不拘一格,又要让大学生喜闻乐见。具体可以按以下方式来操作。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文物遗迹资源,对学生开展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例如在每年的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组织团员青年祭扫烈士陵园、举行入团宣誓仪式等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积极引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之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培养的重要课堂,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第二集体,是当代大学生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因此,学院应该支持帮助团员青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
积极组织一些校园文化艺术类的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健康的生活态度,激励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范围上要积极面向社会开放,并且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渗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指在校园内,还应该走出校园,积极面向社会开放,创造机会让大学生参与到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中去,接收到书本以外的学习体验。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总结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且充分分析和认识这些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弥补。(1)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应坚持真理当前一些高校所开展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大多比较浮泛,很少能够顾及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量实践证明,当前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在教育形式上注意形散而神不散学生的业余生涯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学生的业余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形式零散,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做到在教育形式上形散而神不散,充分保证教育的内在主旨和内涵,增强各种活动的主题性和针对性。
对当前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互联网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2]根据这些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新途径,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使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推广载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篇2
教师是目前思想政治课堂的主动施教者,而学生却是被动接受者。普遍存在的教师权威性使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感,因而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多,仅限于提问、回答的简单交流,而且这种简单的交往往往也只限于教师与优等生间的活动,或者说是极少一些学生的交流,大多数学生往往处于被冷落地位。因此,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策
(一)落实充满人本思想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时机,对于教学目标的展示,要采用书写、口述等灵活的方式。作为一门德育课,中学生政治教学除了要落实好知识目标之外,更要注重教学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能够使自身的能力获得提高,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摆正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姿态,树立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中学政治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对性,有目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加深认识,并不断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中学政治所讲授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理论性强,和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给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运用各种素材,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课堂生活化,这才是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理论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课堂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点,几乎都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既要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台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地化解、消除学生之间存在的对立、抵触、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绪,把注意力转移到共同学习上。
篇3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许多学者在研究媒介素养教育时,都将着力点放在培养媒介使用能力上。然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应更注重“思想”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因为,如何应对媒介传播的大量关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内容,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理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3〕(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观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在传统的大众传媒体系下,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信息占有上具有绝对的优势,牢牢把握了话语权,体现了较强的权威性。教育者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和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对学生实行既定的思想灌输,而不会遭到学生的反感和质疑。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信息占有上拥有了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平等的地位,甚至对新兴媒体的利用能力要高于教育者,并逐渐在网络中形成了自己的群体语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不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不了解各大众传媒的属性,就无法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和解读,不能透过信息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在此意义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大学生尚处于心智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吸引和诱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成才。具体来说,现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大众传媒浓重的商业化倾向易引发大学生的消费主义观念。其次,多元的大众传播渠道易导致大学生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大众传媒即时传播的海量信息易导致大学生思维的肤浅和混乱。综上所述,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对大学生产生如此深刻的负面影响,是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高分不开的。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急需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媒介道德规范和自律能力。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共同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达到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进而指导大学生的社会行为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思想传播过程,是一个以意识形态的观点为内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传播过程。〔4〕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中必然要涉及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无论是对信息进行选择,还是对信息进行解读,都需要一定的价值观作为判断的标准,而这种价值观的培养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共同关乎的问题。可以说,二者之间具有了本质上的必然联系。(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法具有共通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二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其他相关课程之中;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注意发挥大众传媒、家庭和社会等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该项活动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长期关注和共同努力。与此相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教育体系,且其展开渠道也主要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在实施方法上首先具有了融合的契合点,如可以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理论课堂教学中单独设立一个章节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是很容易实现的。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媒介素养教育的新体系
篇4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既符合
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又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科研型人才的目标是明显不一样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始终围绕着这一思路在进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载着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目标任务。因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应体现这一基本宗旨与目标,以项目教学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助,并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活动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使得学生在完成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与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
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和职教特色,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直以来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没有明显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时,如果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话,那么学生要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就必须参与其中,亲自制定项目目标和计划,且一般项目都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来进行,要完成该项目就必须与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养成了与其他同学互利合作的习惯,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自信心与成就感倍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会极大提升。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
提升教师能力,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等一系列常规教学方法,教师只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即可。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话,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应给学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也应当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经验。同时为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必然也会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平时会主动加强业务学习,为了应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水平与能力也会有较大提升。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时始终存在着一个困惑,那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专业课,在其教学内容中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觉得有很大难度。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研究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不难发现,虽然项目教学法强调以项目完成来实现学生知识的获取,但是关键并不在项目本身,而在于项目实现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与学习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在这方面是一致的,也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与法律素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完全可以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只是其在项目设计时应把握一定的原则。
1.项目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为了将课堂教学中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通过开展项目活动真正打动、感染和说服学生,进而让他们对自身及社会存在的问题能够正确地认识与反思,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覆盖教材中理论教学的内容并进行整合,体现理论教学的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强调新成果的“三进”,因此在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将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新动向、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新成果融入到项目当中来。
2.项目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和自主性
实践教学项目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因此项目设置应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大一新生的能力水平;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让他们能够合理分配和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项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可为学生提供选择实践项目的决策机会,让大学生真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位同学的能力大小有所区别,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会有差异,教师作为实践项目的引导者不应规定统一标准答案,让每位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其间可能会有许多挫折与弯路,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做到充分鼓励和正确引导即可。
3.项目设计的数量要合理且可以量化评分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一般为16节。如果每一章都设计一个实践教学项目明显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的数量应与教学时数相吻合,每门课程四到五个项目即可。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虽然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且在项目实现过程中注重分工与合作,但活动开展的效果最终还是要纳入课程的考核体系计算总评成绩的。因此项目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有比较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量化评分。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
1.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习兴趣小组
在第一次课程介绍时就给学生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念,让每位学生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由四到五个项目构成的,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来,因此以大班为教学单位肯定是不可行的。在第一次课时就可根据教学班级的规模,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实践教学学习兴趣小组,并通过自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各兴趣小组的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教学活动。
2.设定实践教学项目
高职院校现阶段主要开设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负责人应在开学前设计制作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书,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四到五个实践教学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共有八章,可根据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将这八章的内容整合为五个教学模块。绪论部分单独构成大学生的新生适应这一教学模块,第一章、第二章共同构成大学生的理想教学模块,第三章单独构成大学生的人生观教学模块,第四章单独构成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学模块,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共同构成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整合为这五大模块后,实践教学可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项目。如第一模块可以设计重塑自我、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第二模块可设计激情唱响励志歌曲大赛,第三模块可设计人生的价值辩论大赛,第四模块可设计随手拍———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摄影大赛,第五模块可设计以案说法—法律情景剧大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共十二章,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共同构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教学模块,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教学模块,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教学模块,第九章、第十章共同构成祖国统一与国际战略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四大教学模块后可设计四个实践教学项目。第一模块可设计观看记录片观后感交流会,第二模块可设计诗词鉴赏大赛,第三模块可设计关注两会———我是人大代表模拟提案大赛,第四模块可设计我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献计献策专题研讨会。
3.项目实施与情况说明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教学环节,教师应要求每组制定项目计划书,明确项目实施步骤与小组成员的分工。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密切关注各小组项目进程,监督项目实施严格按计划执行,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各小组成员之间要多交流与沟通,遇到问题时共同解决,碰到困难时向老师寻求建议与帮助。项目完成后应形成书面成果与材料,由每位小组委托一位成员来进行情况说明。本小组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思路是怎样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将该项目开展过程中优异的表现和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存在的不足与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请其他同学和老师赐教。
4.项目评价与考核
篇5
1.两种爱国观的起源
狭隘民族主义的国家是通过暴力掠夺和征服而来的,需要有集中的权力来维持统治和存在,同时,本民族国家和其他民族国家之间是对立的关系,相互斗争而产生更为强大的民族国家是宣扬狭隘民族主义的统治者的主要观念。统治者一方面需要人民维护本民族的生存和利益,对外采取各种偏激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统治者也借此控制人民的思想,在内部巩固其统治地位。从历史上看,只要有暴力和征服,就势必出现狭隘民族主义这样的意识形态,这是统治者用以侵略和维持统治的外衣,而人民则在不知觉中成为被掌控的对象。不同的爱国观通过教育传播,最终在人民的意识中形成,因此不同的教育观念,也会对人们爱国观产生重大影响。
2.自由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爱国观下的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观念
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比起遗传素质和自发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力要大得多,教育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与环境所提供的后天条件充分结合起来,促进人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针对大学生处于青年价值观和认识观的关键阶段,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两种爱国观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自由主义者在教育观念上依旧强调人的自由。其中典型的教育理论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人本主义者认为,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是自主发展的人。教育并非是指导性的,而是帮助和促进型的,教育的作用是为受教育的对象提供资源,由教育对象自主选择、自由发展。建构主义者则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教育不能把概念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交给受教育者,不以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教育对象,受教育者对知识概念的接收,只能由他们自己以自身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故此,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中,人民爱国情感也是自主选择的。人民不受政府宣传的“主流思想”左右,而是理性客观地看待个体和国家的关系,根据自身的体验来决定个体对国家的情感。而狭隘民族主义者则要求牢牢掌控国家的学校教育。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政治功能是其一项重要的功能。与社会中其他影响因素相比,学校中所传播的政治文化一般是社会中的主流政治文化,即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受这种政治文化的影响,人们容易形成与统治阶级相一致的思想意识,从而自觉地维护民族国家所谓的整体利益。狭隘民族主义正是看中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对人民灌输以“爱国”概念,同化民众思想,打着“爱国”旗号掩蔽其统治的本质。更有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隔绝外来的文化和知识,使民众置身于无从选择的境地。教育本是使人能更好、更全面地发展,而推行狭隘民族主义的国家却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利用教育推行其所谓的“爱国观”宣传,达到维护统治者地位的目的。此时,教育已成了统治人民的手段,而非服务人民的方式。
二、自由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爱国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
1.自由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爱国观的比较
自由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同为意识形态,都是政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都反映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以及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以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两种意识形态之下爱国观作为政治意识在基本性质方面也有相同之处,它们同是时代的产物,是在一个国家特定的文化和历史中诞生的,具有时代性。其次,这两种爱国观皆会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具有调整性和指导性。但是,两种爱国观也有着根本不同。自由主义的爱国观以公民个人为出发点,将国家视为契约条件下的工具,强调公民在私人财产和利益得以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自发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狭隘民族主义的爱国观以民族国家为出发点,将国家视为民族的象征,强调民族国家的利益,成员被民族意志统一情感,被要求对国家绝对忠诚。
2.两种爱国观对现实问题的态度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适应能力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这使得人们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这种状况也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形成,因而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利用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工效持久的好方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方法
现代教育教学观指出,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
(一)树立正确人才观。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只要在某一领域有所创新,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都有缺点、优点,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二)树立现代学生观。学生是有尊严、有潜力的人,决不是会作简单工作的机器,他们的心理正处于不断发展、逐渐成熟期,他们需要鼓励、理解和支持。我们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不仅要以自己的智慧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还要用自己的感情和人格塑造学生的健康的情感和人格。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融洽的、和谐的、活跃的,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课进行心理教育的关键。
(一)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高尚的道德休养,来自于深厚的知识积累,来自于优良的性格品质。积极进取,笑口常开,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不可抵御的吸引力。
(二)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儿童。”教育是爱的事业,爱的灵魂。课堂上,教师的态度与语气要和蔼亲切,要用“请回答”、“请坐”、“好”、“很好”等礼貌用语和激励性的评价。激励的话语能拉进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增加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许多显性和隐形的心理健康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学习初中政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时,可以利用《宪法》的规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认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培养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与他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时,可以通过对我国当前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的了解,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其基本特征是变化快,发展快。这就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跟上这一时代步伐,否则,就难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和生存。因而,必须大力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和训练的方法,可以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懂得:社会总是在变革中前进的,人也是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其次,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努力使自己的要求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使自己的思想和心理与社会环境相协调,使自己的各种行为与社会的共同规范相一致。学会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虽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但其他学科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创造乐学环境,促使学生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篇7
受众是高职校报信息实现价值的归宿。高职校报通常是院校内部发行,并赠阅与院校关系密切的业务单位、合作的企业、兄弟院校。因而,其受众主要由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组成。这一部分受众群体庞大,占到了普通高校师生的一半,当前全国在校的高职学生约有1000万之多,教职工约有近百万。此外,与高职院校密切相关的行业和单位人员也构成受众的一部分。与一般社会媒介受众的广泛性、混杂性、隐蔽性、分散性相比,高职校报的受众群体构成稳定、层次清晰,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高职校报与社会媒介不同,它除了信息传播,还担负着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高职校报的上述受众中,在校高职学生是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占到校报思政教育对象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高职教师及院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也是校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他们作为高职院校的工作人员,亦可通过校报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养高职师生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师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高职学生普遍关心时政和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努力学习,勇于进取。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深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功利意识增强、集体意识变淡、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人文素质下降、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等。[1]此外,还不同程度存在思想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欠缺、享乐主义滋生等问题。广大高职教师及管理、教辅人员对高职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部分人员身上也存在爱岗敬业精神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人格表率作用较差的问题。[2]如上所述,高职学生和高职院校的教师、管理人员与教辅人员都是高职校报的受众,并且是高职校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高职校报应针对学生、教师、管理及教辅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校报的优势和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教育新闻,建设校园文化,实施文化育人。
二、高职校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报道育人。校报首先是校园新闻媒体,新闻报道要占据校报约一半的版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闻报道是校报发挥育人功能的首要途径。在新闻报道中,校报要正确地引导舆论,把握主旋律,宣传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奋发向上、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明礼诚信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传播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当然,校报对主旋律的宣传,不可采取机械、枯燥的方式,而应该将上述理念与报道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校报的报道形式灵活多样,包括消息、通讯、述评等等,不同的题材和体裁,有不同的报道角度和思政教育方式。校报团队要认真策划,既可根据校园重大事件挖掘思政政治教育价值,也可围绕主题寻找有教育价值的报道对象,对于较为复杂的新闻事件或现象,校报可引导师生开展讨论,以明辨是非。以我院校报为例,每一期都通过报道学院重要新闻和举措,引导师生理解学院的工作重点和职业教育的前进方向,从而为学院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努力前行;此外,还精心策划“感动校园十大学子”的评选等校园专题活动和“科学发展系列访谈”等专题报道,并发掘报道对象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给师生读者以积极向上的影响。
(2)专栏育人。专栏是由若干篇具有共性的所组成的自成格局的局部版面。专栏是好报纸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具有整合关联信息、形成宣传强势、汇聚读者群体、彰显文化特色的作用。[3]专栏是高职校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栏要遵循针对性(针对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时效性(结合新闻事件和现象及时编发专栏稿件)、丰富性(形式和内容都要多样,忌单一呆板)等原则。高职校报大都是四开四版,应根据版面特点设置专栏,譬如,头版可设置热点评论的专栏,对时政热点和校园热点进行评论,宣扬理想信念,培养道德品质;二版可设置专业栏目和人物栏目,通过专业建设与校园优秀师生的通讯报道,发挥榜样的力量,倡导优良的学风教风,提升专业与职业素质;三版可设置校园生活栏目,诸如主题征文、心理咨询等栏目,前者可展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后者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四版可设置人文与美育专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学修养,这一点将在下文“副刊育人”详述。
(3)副刊育人。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往往注重“实用”,人文性相对较为欠缺。高职校报作为文化阵地,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有所作为,增强人文性,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高职校报要提高文学艺术副刊版面的质量,丰富其形式,把副刊办“新”、办“雅”、办“趣”、办“活”、办“美”。既有文艺新闻,更有文艺作品;既有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也有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作品。编辑要对来稿精选细编,确保副刊作品富有思想、情感和艺术性。另外,副刊版面尤其注重排版美观,文、图、面、块、条、点、线要科学组合,版面要在端庄大方、多彩多姿中体现出清新、活泼、大方、气派的视觉效果,通过美的形式让读者领略到其中的思想和精神。好的副刊会让读者“爱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实现弘扬文化、滋养心灵、丰富情感、启迪智慧的育人功能。
(4)队伍育人。高职校报是校园大众传媒,光靠几个编辑人员是无法及时完成全校的新闻和信息采编的,需要一支来自各部门和教学单位的通讯员的支持,及时提供报道线索和提供稿件。此外,学生记者更是校报的“生力军”,他们来自各年级各专业,活跃在校园里,能及时捕捉校园的新事物,反映师生新动态。学生记者多为学生中的才俊,有朝气有热情有潜力和创造性,是发掘校园新闻和建设校园文化的宝贵资源。高职校报建立了通讯员和学生记者队伍后,要对他们进行务实有效的培养。通讯员和学生记者队伍通常有较好的文字能力,但毕竟非专业采编人员,因而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新闻业务素质。开展专家讲座、业务研讨、组织采访、写稿评稿等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建立通讯员与学生记者的管理制度和绩效奖励方法,激励他们出成果求进步。队伍建设是校报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
三、高职校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评估与效果提升策略
(1)效果评估办法。对高职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根据其校园媒体的特点,可采用以下方法:第一,调查评估法。既可通过专项调查问卷,也可通过专场座谈会的方式,了解调查读报率、读者对校报的满意度、读者对思政文章和栏目的接受和喜爱程度等等。第二,动态评估法。通过经常性的编读互动,对校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譬如开辟校报网络版的读者评论功能,实施网络实时互动;还可开辟编读往来邮箱,虚心听取读者反馈意见;征文也是校报的一个好方式,以校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主题开展征文,便于相对集中完整地收集到反馈信息。第三,行为评估,即考察读者在看了校报之后,其行为是否得到改善,这一点的操作是比较难,也是较为复杂的,可以通过读者自我评估、教师评估和学生观察评估来实施。由于校报持续发行的特点和读者的广泛性,可设立观察实验小组作为行为追踪评估的对象。第四,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通常采用定性评估,不过定性评估可与定量评估结合,如结合调查评估、动态评估和行为评估,得出相关数据并给予量化分析,更有助于清晰的认识和评估。
(2)效果提升策略。如何提升高职校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如下策略可供参考:第一,增强受众意识。高职校报是院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由于有固定的经费、稳定的发行渠道和读者群,校报编辑人员较多习惯于单向灌输的信息传播模式,受众意识较为淡薄,在采编过程中较少考虑受众的需要,以致受众逐渐流失。校报虽然免费发行,但读者兴趣较淡,有的干脆不看。高职校报的读者文化层次较高,思维活跃,在当前社会媒介和校园网络媒介都较为丰富的情形下,他们会选择那些契合自身需求的媒体。校报编辑要增强受众意识,心中装着读者,重视信息反馈和受众调查,及时调整版面内容和栏目设置,满足读者需要。第二,提高校报质量。高职校报应优化内容,关注“三点”。关注校园重点、热点和焦点话题,努力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广大师生、贴近学校实际,增加校报的信息量,创新新闻写作手法,提高新闻和副刊版面的稿件和排版质量。第三,增加编读互动。如前所述,通过问卷、访谈、网络实时互动、主题征文等方式,增加编读往来互动,校报编辑可了解读者需求,及时调整编辑的内容与形式,提高校报的可读性。第四,提升有效传播。要提高高职校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扩大有效传播。一是巩固现有的读者群,让校报深入学生宿舍和班级、教职工办公室。二是扩大校报的赠阅范围,学生家长、合作企业、毕业生和校友、兄弟院校、业务往来机构都可以进入赠阅范围,扩大校报的影响力。三是与网络媒体合作,或开辟校报网络版,形成校报的二次传播。
篇8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独立学院认为自己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因此要不走寻常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显得相对散漫,不够重视,所以落实起来效果并不显著。
2.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综合素质较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很多独立学院还没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无法保证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对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大硬伤。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置不尽合理很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上。然而现实中,某些利益相关部门把这一“有利条件”视为直接获利的途径。所以,独立学院更多的倾向于关注数字,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这样就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氛围不浓厚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备浓厚的校园环境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优良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并且起到相互感染、熏陶和激励的作用。这对独立学院来说就是一个软环境的建设,但很多忽视了这一点,显然这也是一个不足之处。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加强改善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建议对策如下:
(一)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独立学院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搭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平台,对改进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意义重大。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工具,在校园贴吧、BBS以及博客等载体上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工队伍一个相对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当包括独立学院的相关党政负责人、共青团干部、辅导员、“两课”教师(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及班主任等,他们是一个相对庞大的群体,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加紧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工队伍,这样才能胜任这一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从辅导员队伍着手,首先做好班级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然后逐渐建设起一支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从而不断夯实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三)切实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考虑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所以,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当加强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内容设置不合理的症结所在并找出解决办法,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继续开展。其次,要切实做到创新教学模式,切忌纸上谈兵。教师应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入耳、入脑、入心,真正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保障。在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后,就要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这对独立学院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意义重大。
三、结语
篇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学生自由选择课堂和任课教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没有选择课堂和教师的自由,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和任课教师都是由教务部门事先统一安排确定,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去接受规定的教师授课。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则给予学生相当大的自主性,对课程的讲授人、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进行自主选择,也就是给予学生选课堂和选教师的自由。选课堂和选教师的自主性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安排个人学习的机会,也让教师在压力状态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选课堂、选教师的自由,并不是盲目和毫无边际的选择,而是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的。首先,选课堂、选教师是建立在有课可选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承担课程的学院和教务部门,要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总体安排,提前确立并在教务网公布下一学期所要开设的相关课程和年级。第二,设定课堂的规模人数、上课地点和任课教师,并把教师的相关信息在教务网上公示,供学生理性选择。第三,设定选课的最后时间,下达教学任务。在选课堂、选教师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因故漏选的学生,以及没有达到选课学生最低人数的课堂和教师的调剂工作。比如,在实践中,对于学生很少选择的教师,学院应当派督导组听课,了解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二)学生自主选择部分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课时和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统一性。在实践中,则是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和组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其体系和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滞后于现实的特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又需要时时更新:一方面,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和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鲜经验和鲜活实例有必要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要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把教材内容与教材以外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即把大学生不知道却又想知道、弄不清楚却又想弄清楚的问题穿插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一些教学内容,教师结合课程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使课程教学真正深入学生的心坎,产生共鸣,解决其思想深处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部分教学内容的操作办法有很多。比如,每次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1~5个自己最关心、最关注、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选择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者由教师进行专门解答。这种解答式教学法在实践中效果较好:首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其次,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解决学生理想、信念以及思想上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社会主义信仰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再次,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氛围。让学生选择部分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等形式,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产生思想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通过学生的提问,将许多教材来不及涵盖、教师疏于关注的内容添加进课堂,更新和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部分教学内容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选择部分教学内容前要有引导。由于课堂学生多,学生关注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在学生提问的环节,需要引导学生提出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具有重要价值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学生选择的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符合,起到教材与自主选择内容相互补充的效果。二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整理,选择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并进行正面引导和解答。三是对个别学生提出的偏激极端的问题,不宜在课堂上公开批评,而应该在私下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帮助学生树立理性客观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对一些有严重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必要时要与其所在院系辅导员进行沟通。
(三)学生自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中,课堂纪律、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核心环节。通过学生自动参与到这些教学环节,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首先,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动性。课堂纪律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纪律不好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影响教师和部分学生的情绪。旷课、迟到、早退、讲话和玩手机等,是当前课堂纪律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传统的维持纪律的方式主要靠点名、叫学生回答问题和批评等,不仅加速了师生间的不信任感,也影响了教学进度。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动性,如通过排列位置等他律措施与学生自律相结合,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其次,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动性。针对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个人表现欲和张扬个性的特点,在课堂中多开展一些讨论、演讲和辩论等活动。这些活动的选题、内容、形式和规章等,全部由学生自己商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能动性能够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三,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实践教学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目前由于经费、场地、交通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学校和课程只能选择大实践的方式,即把外出参观、假期调查、听学术报告、参加社会活动以及第二课堂等都纳入实践教学活动的范围。尽管如此,这种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了其能动性。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实践的内容和方式,强调实践活动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有评价和考核的机制,包括荣誉奖励或者课堂表扬,使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有成就感,激励更多的学生参加。
(四)学生自觉进行教学考核考评
考核考评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成效的一种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虽然考核考评的具体方式可以多样化,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的方式。这种考核考评方式,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很难使学生养成自觉能动的学习习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强调自觉进行考核考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发挥学生在考核考评中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考试,自觉地进行考核考评。首先,考试纪律上的自律。在许多课程的考试中,无论是开卷考查,还是闭卷考试,总是安排监考教师,并动用监控手段,以保证考试的纪律。在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中,实行无监考化考试,让学生通过平时学习奠定的实力和充分备考的信心,以及道德的自我约束,在没有任何监督的环境中完成考试。其次,自觉选择考试内容和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考试评价中,一般都是由教师确定考试方式、题型和内容,并严格保密,学生无选择性。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全校学生在同一学期、由众多教师同时授课并参加统一的考试,所以即便是任课教师在考试的内容上也无选择性。这种模式固然保证了公平公正,可也养成了学生为了应试被动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中强调考试自觉性,就是打破统一的命题和组织考试,由教师主导考试范围,由学生自觉选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在操作中,不再是一次性的考试,而是多次考试;不再是统一命题,而是让学生选择题目。比如,对期中考查作业、期末考试或平时作业,不设定统一的题目,只划定考核的范围,让学生自主命题并自主完成。再次,自觉进行考试成绩评定。在传统的考试制度下,平时、期中和期末成绩由教师统一评分。这种做法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且不能保证公平。比如,由于学生数量多,教师在评定平时成绩时,很可能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并没有真正了解,导致评价的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同时,少数同学向老师要高分的事情常有发生。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强调考试成绩评定的自觉性,就是不由教师评定而是由学生自我评定成绩。在操作上,平时成绩由学生自己打分,同学互相打分,或者学生干部组织的评分小组打分;而试卷的成绩评定,由教师公布标准答案,学生自己改卷、同学交叉改卷和教师进行抽查复查等方式来完成。强调让学生自觉进行教学考核考评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推卸教师责任,反而要求教师提前缜密设定考试内容,让学生在设定的范围内进行考核评定。在考核方式上,在有利于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大胆创新,通过组合成绩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笔试和面试、讨论和实践成绩、理论和实践成绩、平时和期末成绩。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其自觉性,教师则起发挥主导和监督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近些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涌现出了案例教学、研讨性教学、实践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教学模式,应该承认这些教学模式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但它们往往侧重单一方面的教学方法改革,受课程性质、内容体系、教学重点、课时的限制,有些教学模式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课程。比如案例教学,基础课、概论课可以实施,但对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原理课程,就难以实施,或者难以有好的效果。又如,问题切入式或讨论式的教学,对课时有限、大班教学的课堂,也不具有实施的可能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遵循总体改进的理念,才能保证一种教学模式在不同课程、不同班级的广泛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不同于上述教学模式的新的教学模式,它从根本上打破了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任何其他新生事物一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的初始阶段,其成熟建立和广泛推行,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探索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教师主体性丧失的问题、学生的选择偏离课程内容的问题等。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一弊端提出的”,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选课、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应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基本,要想尽办法维持这种自主、自由、自觉、自动性。另一方面,也要确定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和作用。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在纠正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偏颇的同时,往往又会忽视或抑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的作用。其实,在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引导、组织和鼓励,“虽然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不单取决于教育者的影响,就教育过程而论,调动学生主动性实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开展得是否成功,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得如何,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引导和设计。因此,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不是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而是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在高屋建瓴地把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与学生深度沟通,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性,娴熟驾驭互动式课堂的素质。因此,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好“四位一体”的关系
任何教学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四位一体”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也是如此。自由选择课堂和教师、自主选择部分教学内容、自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自觉进行教学考核考评是一个整体的要求,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的目标,“四位”要紧紧围绕着“一体”来展开和进行,而不能游离于这一目标之外,为了改革而改革。
(三)正确处理好中心和补充的关系
篇10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特点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这门课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这门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决定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向和质量,其他教学原则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因此,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从整体来看,应该分为以下两大步骤:
第一步:是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来表达的,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没有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就谈不上用科学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然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又大多比较抽象、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启发,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接受,适当的举例是我们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也是比较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第五课中讲以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要理解这个原理就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学中不妨采用脚与鞋的关系加以例证,在生活中他们清楚地知道,有多大的脚就要穿多大的鞋,鞋的大小应随着脚的生长而加以更换,否则,鞋太大或太小,不仅穿着不舒服,而且是既站不稳也跑不快。这个例子通俗易懂,使得学生很快地就能准确全面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原理。
第二步,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认识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的目的。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重要的阶段和最后的归宿。如:高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第二课中讲到:物质世界不仅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而且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了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98年入夏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长江流域洪水泛滥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相互联系的,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的综合冶理,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按客观规律办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我们在洪水退却后的深刻反思的结论,也是我国在今后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必须落到实处的问题。
举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举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举例还是一项教学艺术,为了更好地发挥举例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实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探求真理的学科,来不得半点虚假。所谓真实,就是说事例材料本身不论是国事、家事、大事、小事都必须是确有其人,确有此事。只有真实的材料,才具有说服力。所以,举例一定要真实无误,决不可胡编乱造、道听途说或者是经不起推敲,否则就有背于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二、接近性
所谓接近性有二层含义:一是指空间上的接近,要求尽量做到就地取材,离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近一些,离他们的心理近一些,最好是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经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举例,这样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二是指时间上的接近性,就是说所举例一定要新鲜,过于陈旧的材料学生是不感兴趣的,最好是近期发生的,且含有一定的新知识、新信息的,贴近时代的材料,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三、精典性
在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知识内容可以用多个材料、事例加以例证、说明,但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怎么办|我们只能精心选材,力求少而精,使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以起以画龙点睛之功效,因为典型的事例能集中地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它既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属性,又便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质。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到举例少而精,决不能抓住一些相关事例一古脑儿搬到课堂,将政治课变成了故事会,这样做势必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至。
四、结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