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管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4 16:1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管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服务育人为核心,以抓常规管理为重点,落实学校工作重点,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为教育教学服务,创设一个良好的舒畅的工作、学习环境,扎实做好总务后勤的各项工作。加强常规管理,注重工作实效,总务工作做到:①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意识;②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③加强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力求做到总务处工作有预见和超前性,以确保学校工作顺利进行。
二、具体要求、措施
(一)、抓好后勤队伍建设。
要做好学校后勤工作,后勤工作人员必须先做好自己的的思想工作。通过学习让他们安心于后勤工作,爱岗敬业,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让大家都要有一种“苑小是我家”的观念;其次,要有积极肯干、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自觉、勤奋,要雷厉风行;第三,要积极学习本岗位业务。随着学校装备的逐步现代化,后勤人员工作要求和个人技术业务都必须随之更新,才能适应新情况的需要,做到在行、在岗、在状态中;第四,要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做到一篷风、一股劲,完成中心工作不打折扣;第五,要增强集体荣誉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增强内部团结,有利于团结的话多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
(二)加强学校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要本着“票款分离,节约开支,精打细算,从严掌握”原则,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按财政、物价、教育三家联合文件规定收取一费制,决不乱收费,严把财务关,迎接上级有关部门财务检查、审计工作。
2、坚持购买物品和其它开支审批和监察制度,财务人员对每笔收支认真审核,当好校长助手,做到帐目清楚,手续齐全。
3、坚持财务购置请示手续和核销手续。
财会人员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依法做好财务工作,认真组织各项政策性的收费工作。没有校长室的通知,决不乱收一分钱。认真编制预算,平时及时结报费用,票据上一定要有经手人人、证明人、校长签批三人签字方可报销。认真做到账目清楚,学校经费状况按月向校长汇报,努力做到增收节支,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教学最需要的地方。
(三)、加强校产校具管理。
学校的校产校具,一要教育全体后勤人员要管好、用好学校财产;二要努力做到增收节支,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维修上做到能修的则修,决不调换新的,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本学期一开始就下大力气,对学校各场所进行财产登记工作,通过登记造册,对学校财产做到胸中有数,通过管理进一步使学校财产不散失,进一步降低学校财产的损坏率。
(四)、努力办好食堂。
食堂工作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幼儿园孩子们的饮食安全,为此,我们努力做到:
⑴把握采购环节,以新鲜、价廉物美为原则。
⑵严格货物采购入库制度,未经验收人签字登记进入食堂,概不认帐。
⑶本学期采取不定期抽查的办法,严格检查,一旦查实,一律按合同执行。
⑷对食堂环境卫生、炊餐用具卫生、食品卫生作经常性的常规检查。
⑹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确保不发生任何大小食品安全事故。
⑺后勤部门要积极认真做到帐目清楚。
通过各方面的齐心努力提高食堂的管理水平,让孩子们吃到更加卫生安全的饭菜。
(五)、做好安全工作
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于是开学的前一天和全体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师德承诺书及一岗双责责任书。让全体教师全校教师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思想,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确保师生和校园安全。
安全工作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学校的校舍及硬件设施的安全检查中,我们将继续做到每周由各年级主任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总务处,总务处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安全隐患排除完毕。
(六)、开源节流,勤俭办学。
总务处工作更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勤俭节约是办好一切事业的原则。当前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让有限的钱,发挥更大的效益。做到计划用钱、合理用钱、科学用钱,把钱用在刀刃上,做到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经费开支过程中严格控制,统筹安排,克服随意性,要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本学期将想方设法,多渠道筹取经费,逐步偿还债务。
(七)、工作要点
1、做好新学期学生报名注册、收费、课本和卫生器具及办公用品发放工作。
2、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
2、继续做好教室、各处室调整工作。
3、加强教室、各处室电脑、空调、电风扇等维护管理工作,保证正常使用。
4、充分发挥图书室功能,加大开放力度,提高使用效率,并逐年添置新图书的册数。
5、继续落实专用教室各项设施使用制度和检查设施,做好维修工作。
6、加强门卫管理和学校水、电等各项设施安全检查力度,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工作。
7、逐步添置学校硬件设施,积极改善学校教学和办公条件。
篇2
一、抓紧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高三班级管理仍然突出“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坚持不懈抓常规管理。班干部是班级的中坚力量,在班干队伍的组建中充分挖掘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潜力,以“抓两头带中间”为原则,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班级管理服务。
班主任应该做一个善于用人之长的人,要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具体事务。班干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各用其才。
形成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的参与式民主管理模式。按照民主制订的班规,依规管理,依规评价与奖惩。
常规管理入手,有序地开展工作,抓班风、学风,保证课堂纪律,两操、课外锻炼的到位;保持教师、宿舍、清洁区的环境卫生;保证座位的定期轮换,常规管理情况的每周总结、公布,主持班会活动的开展等等,形成操作性强的管理网络,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学生从班级管理中得以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形成智慧,使班级快速进入高效学习的高三状态,形成学习型班级。
二、注重情商教育,培养学生智力品质
1.播撒一份爱心。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价。”爱也是情感的核心。
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更是爱的传递者。为师者先为人者,以身作则。通过对班级工作的热爱,对教学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爱心、耐心、细心、恒心默默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享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高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有迷茫,有郁闷,有脆弱和迷失方向的时候,平常注意多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我们就能成为他们指路的向导,倾心交流的朋友,关心爱护的慈母,谆谆教导的师长。
如对于原理父母的寄宿生,平常定期到宿舍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爱学生,学生就会主动亲近你,对你无话不谈,师生感情贴近了,建立了信任与沟通的桥梁,学生在师爱中就会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更易于实现教育的目的。
2.教育学生关心他人。高三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激烈,有的学生担心别的同学超过自己,学习保守、封闭,有的像“独行侠”性格孤僻。建立一个团结写作的团队尤其重要,鼓励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快乐,这是心灵的体操。
让学生树立帮助别人也就帮助了自己的观念。充分挖掘班级中“隐性的课程”资源,主动学习者影响被动学习的,懂得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浅尝辄止的,具有特长科目的对口帮扶薄弱学科者,优秀生带动学困生。
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充满热情,对集体有强烈的责任感,以给予他人帮助为荣,共同营造、共同享受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3.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恩要从爱父母做起,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能爱集体、爱国家。
引导学生以感恩之心去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体谅父母养家糊口的不易,教育学生在节日、父母生日向他们表达爱心,平时多关心父母,多与父母沟通交流,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秀才能和优秀品质。
感激父母给予生命,珍惜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用实际性佛那个报答父母。
引导学生尊师爱校,体会学校教师及多年来为他们学习生活服务的职工为他们付出的辛勤的劳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不仅仅是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包含了无数长辈和亲人朋友付出的汗水。
加强轻伤教育,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让学生一生受用。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培养学生的智力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竞争力。
三、研究学生“三管”齐下,备战高考
心态决定成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不同的心路历程,他们在高三各阶段的复习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班主任可以采取多跟班、多接触、多观察、多联系家长的方法,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刚升高三,学生虽然心理着急,但普遍有“眼高手低”的现象,不知从何做起。一段时间的复习和多次测试后,多数学生学习都有具体目标,学习勤奋,刻苦。
部分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突破,但有的学生对所学只是纵横联系困难,出现学习障碍,学习方法单一、呆板,考试成绩不理想,两极分化随之出现。多次考试挫败,有的学生出现心理脆弱、消沉、情绪不稳定。
也有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自暴自弃。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这时多数学生心理成熟稳定,自我要求严格,积极备战高考。但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信心不足,心理压力过大,相继出现考前焦虑,考试恐慌的心理。
还有的容易出现放松状态,眼看快毕业,急着结拜兄妹,或沉迷恋爱。针对学生在各阶段的心理状态,采取以下措施:
1.多方激励,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激励是激发学僧的内在驱动力的有效途径。每个关键时期,都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潜能,促使全体学生有一个较高目标而刻苦追求上进,自觉加压,敢于争先,使班级更加具有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一是怎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学校历届生中,勤奋、刻苦学友所成的学友,班级里表现突出的同学为榜样,向榜样看齐,使学生有比、学、赶、超的目标
二是前途理想激励。花季中的青年学生对自己前途的想象是积极的,给学生介绍高校情况及专业发展及前景,专业人才需具备的学习能力与素质要求,未来发展前景等等。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规划自己的人生未来,学生对前途充满希望,就会富有生气,信心十足,热情洋溢,经理充沛。从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三是目标激励。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和条件,指导学生制定适合个人的目标与复习计划,每位学生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备考战略。与学生交流一些成功学子的学习计划、时间安排、科目突破的方法,对学生讲清高考科目复习的做法与进度要求。
每位学生制定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写计划、议措施,督促学生按计划实施。
四是自我评价激励。培养学生善于自我评价的能力,利用每月月考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月考成绩“管理册”。
找出各次月考成绩的强科、弱科,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改进学习方法等。学生在对成绩的管理、评价,反思中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实现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从而主动刻苦学习,实现自我的最大超越。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促进学法科学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方法,只是可以传授,学习方法则需要自己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进行内化与积累。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佳方法。
如在第一轮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如何“看”课本“用”资料,对知识进行整合重构,进行归纳与整理,理清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对基础知识做到弄清、记牢、会用。
认真做好基础训练题,做好类题研究,探索规律,感悟思想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做好学科笔记、错题档案、典题档案。
第二轮重点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深入与突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强化综合训练,规范书面表达,注意考试答题策略、答题速度训练。考前重点指导学生清考点、清错题、清思想方法,全面查漏补缺。鼓励学生多与任课教师沟通学科学法,获得宝贵经验,获得个别指导。
3.注重疏导,平衡心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情况、思想情绪。重视与学生进行心理对话,加强心理疏导。
如有浮躁心理的学生往往过于自信,对他们采取加压法,提出更高的目标,高标准的要求,给他们创设尝试挫折的机会,指出不足之处,给他们的“自信”降降温。
让他们认识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道理,多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而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运用期待性暗示(皮格玛利翁效应)和自我暗示法找回自信,引导他们重视学习过程,享受学习过程,淡化结果,以肯定自己的学习过程为评价。老师要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使这部分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
随着高考临近,心理焦虑的学生较多,指导学生清理情绪,用列清单的方法清理焦虑的原因、判断其合理性,放弃不合理的担忧,找出解除的方法,难就退,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运用写日记的形式与老师做书面交流,或引导学生用想象法调节心态。
篇3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及其教学系统,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到现代教育模式的转换。实现系统互操作,是实现对学生个别化终身教育和最终实现我国全民教育终身化的有效途径。
利用internet 进行远距离教育,可以克服传统远距离教育的局限性,使学习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由于现阶段网络教育标准没有广普及,造成标准各异的低水平学习管理系统重复建设,不同的系统之间不能够进行互操作,严重制约了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研究了相关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管理系统方案。
首先本文分析了现有系统之间不能够进行互操作的根本原因,并带着这些问题对我国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的信息模型进行研究,用标准将其规范化,从而实现系统间的互操作。并在研究了国内外学习管理系统建设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远程教育平台的软件解决方案,详细讨论了整体架构、标准化实现。
该系统的实现将有利于实现教育系统间的互操作,适应现代网络教育发展的需求,对于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远程教育平台,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学习管理系统、学习者模型、xml,jav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computer,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modern e-learning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learning.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and refinement of modern e-learning network and teaching system,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 pattern to modern education pattern can come true and it can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furthermore, it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realize the student's life-long education individually and the whole country’s life-long education.
carrying through long-distance education by internet can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long-distance education. study will un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 however, the unpopular current network standard gives rise to repeated the low-level education system which will restri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arning terribly。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information model of modern e-learning technology and its realization, and realizes the shar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s. a brand-new software resolving schema is proposed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ccomplishments and experience of the e-lear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home and abroad, in addition,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tandard are being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system is in favor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besides, it can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e-learning and provide a good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e-learning
keywords:
e-learning platform,e-learning standard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earner model,xml,java,
一、学习管理系统概述
1.系统功能概述
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是培训自动化管理系统,也是e-learning的基础架构。所有的学习管理系统都有如下的功能:用户注册管理、课件目录管理、学习者的信息数据记录以及向管理员汇报等。对于学习者来说,有助于安排计划学习进度,并且有助于与其他学习者间交流和协作学习。]对于管理员来说,有助于了解、追踪、分析和报导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绝大部分lms都不具备教学内容制作的功能,以至于lms使用者都需另外提供内容制作工具。目前,学习管理系统应用范围很广,在cltes的lms规范(celts-20)中有比较完善的lms实现方案,并且详细定义了其交换用课程集合模型和课评价信息模型。
2.系统架构
学习管理系统能够支持大规模教学活动。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其结构体系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
2.1学习系统
该模块主要的功能有:网络课程的显示、学习信息的提取、辅导和基本信息的查询。
网络课程显示主要是提供给学习者学习内容。它包括了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和重点、难点问题。学生主要是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来完成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划分,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来选择自己的学习路径。
提供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2.2教学教务管理
教学教务子系统负责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主要负责管理所有的专业、课程,学生的学籍、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学生注册之后的选课环节以及教师选择上课课件等功能。
专业课程的管理可以对专业和课程新增、修改、取消,可对专业课程信息检索查询,专业课程对应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开设专业学科。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提供登记、修改、删除等功能,还可以对学籍信息进行检索、统计查询,并具有标准化学号编制。教师管理是对教师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员针对入学的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选择课程、分配课程教师,实现了课程——教师——学生的关系。
2.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功能系统模块管理、用户组及用户的管理、权限管理。功能系统模块管理是指对模块能够进行灵活的扩展、修改、删减和合并,模块管理能够将平台中的所有子系统及其所属模块进行很好的管理;用户管理是实现用户角色分配,用户信息检索查询,能够将平台中的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权限管理是对所有的用户根据角色的不同将对平台的使用权限进行划分和分配,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并方便管理员维护。
3.理论信息模型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各类教学系统的开发实现。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质量差的教学系统间互操作没有保证,学习的进行依赖于特定的教学系统,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网络教育技术的标准化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有力的保障。通过对某些基本教学技术进行规范化,为系统互操作提供了基础。
因此在系统的设计阶段怎样对平台进行标准化是解决教学系统的互操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所应该符合的celtsc中的相关标准,包括: lms(celts-20)和papi(celts-11)等等。
二、关键技术研究
1.j2ee技术研究
j2ee是英语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的缩写。j2ee是一种利用java 2平台来简化诸多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有多种基于java的技术所组成:enterprise javabeans(ejb)[19],java server pages(jsp),servlets,java naming and directory interface(jndi),the java transaction api(jta),corba,the jdbc data access api等。
j2ee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如图2所示。
图2 j2ee体系结构图
它通过提供企业计算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服务,使得部署在j2ee平台上的多层应用可以实现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它的优越性在于:计算平台支持java语言,使得基于j2ee标准开发的应用可以跨平台地移植;java语言非常安全、严格,这使开发者可以编写出非常可靠的代码; j2ee提供了企业计算中需要的所有服务,且更加易用;定义了标准接口,可以和许多厂商的产品配合,容易得到广泛的支持;j2ee树立了一个广泛而通用的标准,大大简化了应用开发和移植过程。
2.xml技术研究
xml是现今网络科技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之一。xml即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它是由万维网协会(w3c)颁布的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将sgml的灵活性与广为流传的html完美结合,更为简洁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从而使得现有的internet协议和软件更为协调,方便了相应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xml一向致力于简便而快速地,根据企业、科学规范或者其他方面的需要来构造定制的标记集。同时,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定义自己的xml标记集。xml的一个好处就在于能够共享这类“词汇表”,它们都使用同样的基本语法、分析程序以及其他工具。可共享的xml词汇表不仅提供了更易于查询的文档和数据库,而且为在不同的组织和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交换信息提供了一条途径。
xml的出现,大大改善当今的电脑以及网络世界。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异构系统间的信息交流、不同来源数据的集成、更精确的搜索、多种应用得到的数据、本地计算和处理、数据的多样显示、粒状的更新、升级性、保值。
xml是面向数据的文本标记语言,它实现了数据、结构和显示的分离,因此光有xml标准还不够,必须有一些其它的标准来辅助xml完成显示、数据处理或者xml文档内部寻址等操作,这些xml相关标准共同组成了庞大的xml标准族。w3c 为了不同的标准成立了不同的工作组,这些工作组分工合作,着重针对xml技术中的不同问题焦点,先后推出了与xml相关的其它重要标准:
1.1文档类型定义(document type definition,dtd、xml schema)
通过dtd 和xml schema,用户可以定义xml文件的逻辑结构,即定义xml文件中的元素、元素的属性以及元素和元素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在早期,dtd已经用来表示sgml的文档结构,而schema是xml标准推出之后才研究的一种使用xml本身的语法来定义xml文档结构的标准。
1.2可扩展样式语言(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xsl)
xsl是处理xml显示的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中,xslt(xsltransformations)是xsl比较常用的部分。xslt是一种转换语言,它可以将xml文档转化成其他文档格式。其典型的应用就是运用xslt 将xml文档转化成html文档,并在浏览器中显示。因此xsl是针对xml 文档的表现外观的。
1.3可扩展链接语言(extensible link language,xll)
xll提供类似于html的链接,但功能更强大。xll 协议包括两个规范,xlink和xpointer。xlink处理xml 文档间的链接,它支持一些非常复杂的链接,包括双向链接、扩展链接以及间接链接。xpointer定义了在xml文档内部寻址的机制,它提供了对元素、符号串和xml 文档其它部分的引用。
1.4xml路径语言(xml path language,xpath)
xpath是寻址一个xml文档内的组成部分的一种语言,被设计成可为xsl和xpointer共同使用。它使用路径方法来表达xml 文档中的层次结构。
1.5xml简单应用编程接口(simple api for xml,sax)
sax 实际上是xml-dev 邮件列表协作产生的,并不是w3c 的标准,但事实上已和w3c 推荐标准有着同等地位,现由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oasis)负责维护与更新。这一个应用程序接口是基于事件驱动的。
1.6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dom)
dom将一个xml文档转换成程序中的一个树型的对象模型,这个树模型的结构与xml文档的结构相同。程序可以任意处理这个对象模型,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子节点。
三、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其标准化实现
1.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先前定义的三个模块来实现各部分功能为:
1.1学习系统
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支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课程以及多样的辅导形式,并对学生平时的一些基本数据信息进行管理。
1.2教学教务管理
实现学习管理系统中的教学活动,教学教育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两方面,教务管理是指对教学元素实体的管理,而教学管理则是管理它们之间的管理,这两方面相互配合,使教学活动不间断的进行。其功能主要有学生学籍管理、教师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安排,以及辅导、考试的安排工作。
1.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保证了学习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系统变量管理、模块管理、用户管理以及权限管理。
2.学习系统
学习系统在学习管理系统中相当于学生的教室,是一个能启动课程、跟踪学生进度的应用子系统。网上授课就是将学生要学习的课程从数据库中动态的显示在页面上,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后的辅导又分别由实时和非实时两种形式构成,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和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bbs系统和faq管理来讨论问题;学生还可以看到自己的作业情况,能够方便的从平台中获取和提交。
2.1系统结构
学习系统可分为四个部分:网上授课、辅导管理、课程作业和信息查询。每一项下面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模块,详细结构如图5-6所示:
网上授课
网上授课模块要实现两个功能:课程显示和学习进度的纪录,课程显示时在叶面端对服务器短的课程数据进行动态显示。学习进度的纪录是按照标准化的格式将学生的学习进度信息传送给系统。
辅导管理
辅导管理包括语音聊天室、bbs、faq,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全面的交互方式,避免了因为远程教育这种形式而造成的交流缺乏。
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模块主要是作业的下载和作业的提交功能,通过这个功能学生能过看到最新的作业信息。
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包括个人信息查询、成绩信息查询、作业情况查询以及学习进度查询四个方面,个人信息主要是指学生的一些简单的个人信息,成绩信息是指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以及作业成绩。作业情况是学生对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师对其作业的评价。学习进度是学生的每门课程的学习进度,方便学生对自己进行监督,促进学习的进行。
2.2课程交换用信息标准化实现
课程交换用信息的标准化实现主要是对交换用课程相关数据模型的支持和实现。我们采用的是lms规范中定义的交换用课程集合数据模型。
课程交换用信息的标准化要求能够简化课程在不同系统间的移动,即不同的系统都能够提取课程的组成成分、内容划分以及学习顺序,这是建立在统一的约定和标准之上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采用生成标准交互文件的方式来对课程的交换信息进行描述和存储,这个文件将跟随课程包一起作为课程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件的结构示例如下所示:
采用这种文件方式,使课程在系统间移动的复杂度大大将低,使得粒度为课程的资源在系统间的互操作成为可能。
2.3系统互操作标准化实现
系统互操作标准化就是对学习管理系统相关规范标准的支持和实现。系统平台所采用的信息模型为celts-20。
系统的互操作体现在:
启动课程
lms系统与课之间的通信
在lms系统间传递课程结构、学习行为、课程内容
存储学生表现数据
系统间的互操作是基于http绑定的,其中有许多的参数名值对,包括万维网启动参数、ieee需要参数和学生的课程信息参数,因此我们采用了将这些参数在互操作时进行表准化格式的传输,代码片断如下[20]:
3.教学教务管理
教学管理在远程教育中居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起着调配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总结教学数据等重要作用。教学管理系统使得教学能够顺利实施,也可实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现代化和管理的规范化,另外还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效果。教学管理可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和系统管理,它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服务。学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保存自己的个人档案,及时获取教学机构的最新信息,得到教师的帮助与辅导等;教师可通过管理系统设置课程与教学计划,查看学生的学习档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管理者可管理教师档案、学生档案、最新信息、对远程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等。
3.1子系统架构
教学子系统包括学生选课、教师选课件、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安排管理、辅导管理和考试安排;教务管理子系统包括学生学籍管理、作业管理、专业及课程关联、教师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如图5-7和5-8所示:
3.2管理机制
教学与教务系统是紧密联系的,教务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实现对实体的管理功能,为教学管理子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基础,而教学管理子系统则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实体之间的关系管理功能,将这些教学过程中的必须元素组合起来,保证了教学流程的正常运行[40]。典型的教学过程的整个流程如图5-9所示:
管理员对平台上的专业和课程进行管理,保证了整个平台教学水平,对平台中的教师信息和学生学籍信息的管理,为制定教学计划做好了准备,这些都是教育平台的教学元素。
根据不同的年级、专业、层次教学教务管理员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然后对当前学期的教学计划再制定对应的教学安排,教学计划中的数据包括年级、专业、层次、学期、课程,这样就确定了某个年级、某个层次、某个专业的学生各个学期的课程;再为每条教学计划确定一名教师,教师的信息为选择教师提供了依据,选择好教师之后教学安排就确定了。
教学安排确定之后,当被安排了教学计划的教师登陆平台之后,他就可以看到他这个学期将要教授的课程,这时他可以选择一门课件作为这门课程的教材,通常一门课程会对应多门课件,教师可以先查看课件再选择一门最为适合的课件。
当一个学生的教学计划和当前学期的教学安排都制定好之后,学生就可以登录平台进行选课了,登录后平台会给出这个学生的必选课和选修课列表,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之后提交,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教学计划,
之后是网上授课阶段,其中包括作业的管理,教学管理子系统会安排辅导、考试,最后的考试成绩在教务管理子系统中进行管理。
4.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子系统是整个学习管理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子系统,它主要负责功能系统模块管理、用户组及用户的管理、权限管理[33]。功能系统模块管理是指对模块能够进行灵活的扩展、修改、删减和合并,模块管理能够将平台中的所有子系统及其所属模块进行很好的管理;用户管理是实现用户角色分配,用户信息检索查询,能够将平台中的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权限管理是对所有的用户根据角色的不同将对平台的使用权限进行划分和分配,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并方便管理员维护。
4.1系统架构
系统管理子系统分为三个子模块分别为:模块管理、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用户管理又分为:用户组管理和用户管理。详细功能如图5-10所示:
4.2管理机制
资源管理子系统包含下面几部分的管理:用户管理、模块管理和权限管理。这三种管理功能联系紧密,相互影响,一般的流程如图5-11所示:
1.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分为用户组管理和用户管理两部分。
系统目前拥有四种用户组:学生组、教师组、系统管理员组和教学教务管理员组,每个用户都是属于上述的其中一组。管理员可以添用户组,用户在注册的时候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用户组,从平台的安全性和易维护性考虑在用户注册的时候,应该对其可选的用户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
2. 模块管理
模块管理是可视化的功能模块管理,这样大大减少了管理员的技术负担,管理员不必人工操作平台中的各种文件,只需在页面上填入数值即可轻松的进行功能模块的管理,也使得平台的可扩展性大大增强。
3. 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和用户管理紧密相关,六种不同的用户组有六种不同的基本权限,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所属用户组的基本权限,另外还拥有管理员设置的附加权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篇4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精细化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75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木单位,而班级管理则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功能与效果。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自然也适用于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其实学校的管理比其他行业的管理更需要细节的精心设计,因为学校的管理小单是要面对活生生的人,更为重要而且特别的是这些人都是需要呵护的未成年人。所以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务必小能粗放式地对待孩子、管理班级,一定要时时、事事从细节上精心管理班级。
一、何谓班级“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提出源于20世纪50年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理念。而现代管理学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所谓班级“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一改过往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着眼细处,管理上实事求是,强调“精”与“细”,要求每件事都要“精心”,都要做得“细致”,着力打造精品建设,实现班级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教师从“班级文化建设”为思想引领、“班级公约”为行动指南、“班级分工表”为细化管理、“班级评分表”为评价手段这四大方而开展班级的“精细化”管理。这样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思路清晰,有利于小学生按部就班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同时责任具体到人,保证了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正是这样一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思路,使得广大小学教师找到了班级管理的具体可行方法,一改班主任事事要管的局而,切实减轻了广大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二、班级管理精细化的措施
(一)建立精细化的学生跟踪档案
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之初,必须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详细的档案。档案要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信息、自我评价栏、小组评价栏、教师评价栏、每次考试成绩栏、违纪栏、表现突出栏等,要求以一个学年为界,以每一个学期的期中、期末为节点,如实记录学生这一段时问的种种表现。这种给班级学生建立详细档案的做法小但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而且可以督促学生自律、自省,有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小学生是非常愿意表现的,当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被记录卜来的时候,无疑这个档案就变成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星光大道”,这就会形成学生争相表现的局而,这样班级管理起来就轻松多了。
(二)师生情感交流,便于精细化管理
交流是情感的基础,有了交流才会有情感,有感悟,有教育。只有用心走近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去爱他们每一个人,他们才会尊重我,喜欢我,理解我。这样才会使每一个学生更愿意去融入别班级,热爱班级。在学习中,老师应当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与学生进行沟通,如: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游戏;利用放学时间和学生一起沟通学习中或家庭中的困难,和学生谈心,交流,一起解决问题;学生打架了,老师应该静下心来了解情况,从学生双方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我可以与学生一起融人我们的班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自己管理了班级,有了自觉性,而与我的感情也更加深刻。
(三)细化评价万案,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用夺红花的形式,体现在班级的评价夺分园地内。每位学生名字后面都有两朵小红花,每朵花的分值是20分,学生的基础分是40分。如果在某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就加上1分,用“√”的形式记录;如果学生出现过错,屡教不改,就减掉一分,用“X”的形式记录。当得满20分时,就奖励一朵小红花,发给学生一张绿卡,再发给一封教师亲笔写o家长的表扬信;当被扣满20分时,就会取下一朵小红花,罚一张红卡,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把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反映给家长。对于得花较多的学生,学期末给予物质奖励,并在家长座谈会上进行表彰。
(四)班委会精细化分工做好助手
班委会选拔是每一位班主任开学伊始必须要做的,我认为组建班委会也不能随意,需要注意几个细节。首先是注意人选,班主任不要急于做出选择,可以观察一周再组建一个临时班委,随着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渐深,可以逐渐调整人员,要让他们都能胜任自己的岗位,这样才能起到班主任小助手的作用。其次要注意分工细致,甚至每一天的分工都要明确,不能让学生有界限不清的问题。其三班主任要选定学习小组的组长,并明确其职责。小组学习方式实施之初,班主任要逐步指导学生,尤其要专门培训各个学习小组长,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学习。
(五)“精细化”更需要“人性化”
篇5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01-01
学籍管理的地位在高校的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的高校对于学籍的管理也逐步在走向信息化,这也恰好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果一个高校不注重学籍的信息化管理,那么它会使教学的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对于学籍管理的工作者也是一项繁重的事情,这样导致高校的许多工作产生不利的因素。因此,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探索是刻不容缓的。
1.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问题
1.1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化技术也在高速发展,高校对于学籍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更高。在以往,传统的学籍管理方法一直在我国许多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方法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有的管理人员的年龄偏大,使高校建立的新生的信息化系统不能得到很好地运用。在学籍管理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是很强,不能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导致了高校管理机制体制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信息的查找速度慢,不准确等。
1.2学籍管理人员技术不过关,责任心不强,因为传统的学籍管理办法在高校占有主导地位,所以许多高校为了节省人力资源,都会安排一些年龄偏大的人员进行这项工作,这些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都不能满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如果安排一批年轻,技术好的人做这项工作,既导致了人力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他们也不能够很快地接受这项工作,这样会影响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大多数学籍管理人员只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功能,word,excel等。他们不会运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技能。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非常高,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学籍信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利益,这需要责任心非常强的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而在平时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因为管理人员一时大意而导致产生麻烦,甚至是严重的后果,所以,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1.3对于学籍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现在许多高校不重视学籍的信息化管理,他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教学工作重于一切,把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用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轻视学籍的管理,尤其是学籍的信息化管理。
1.4高校学籍管理系统不能够完全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说,高校的学籍管理系统是到软件公司购买的,这有利于学校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然而,这些软件不能够全面满足学籍管理工作的需要,还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比如:(1)每个学校对于学籍的管理都不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就会导致对于某些特殊的问题不能解决,这是适应性不够造成的。(2)功能不足,有些学籍管理工作的环节没有在系统中体现。(3)对于数据的共享做的不是很好,学校各个部门的数据不能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共享。
2.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2.1加强高校的学籍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可以促进高校的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完善。做好高校体制机制的完善,是完成高校建立学籍信息化管理的目标的前提,这也能够促使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步伐加快。
2.2加大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籍管理对于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也要求人员有很强的的操作能力,一个学籍管理人员具有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同时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有计划的组织学籍管理人员学习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强化他们的责任心,使管理人员能够用认真,积极的态度面对这项工作,为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光和热。由此可见,对于培训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强化责任心,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2.3让学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的深入高校各个阶层的内心,只有这样,才会加速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工作。提升对于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应这样进行。首先,必须使思想统一,对于学籍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应该加大力度,进而使学校的各个层面(包括校领导,老师,学生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铺设好建设学籍信息化管理的道路。
2.4面对系统软件功能的不足,高校可以利用自己学校的资源进行软件开发,每个学校都有大量的计算机老师,完全可以整合资源,开发出一套实用性强,功能足够的系统元件,这样,既合理的利用了高校的资源,也节省了高校向软件公司购买系统软件的资金,对于自己研发的系统软件,对于以后高校对于系统的维护,升级都是非常便利的,一旦系统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自己学校人员的解决,不必等软件公司派人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开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结:
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开展能够提升高校对于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省人力资源,减少减少出现的数据错误,既降低了劳动成本,还提高了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通过信息化的开展,能够减轻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使他们不再被繁重的,复杂的工作困扰。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也使对于学籍的管理工作质量更高,效率更好,统计出来的数据的可靠程度高,准确度高。对于信息的处理更加迅速,快捷,为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学籍信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变的更加科学,规范。由此可见,合理的开展学籍信息化的管理是多么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教学;管理;原则
教学管理原则是校长及教学管理者所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行为准则,它是办学指导思想的反映,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管理呼唤精细化。精细化教学管理原则在精细化教学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学校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是目标和手段之间的中介。笔者认为,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原则主要有: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过程性原则、简单性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把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当作一个整体,以系统论观念,从实现整体目标出发,科学合理地组织各部门、各层次、各种因素的力量,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功能,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贯彻整体性原则,必须做到:
1.1 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学校的教学指挥系统中,校长是总决策者和总指挥,教导主任是得力助手和具体执行者,他们要经常而又集中地抓教学。教学指挥系统分为教学行政系统和教学研究系统。校长发挥教学指挥的作用在于既要管好教学工作的重点环节(如课堂教学),又要关注教学工作的其它环节,并建立一套有效的指挥程序,协调学校各部门,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在学校整体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1.2 必须抓住整体或系统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1)目的性。目的必须是明确的,突出一个“准”字,否则,必然引起管理上的混乱。(2)全局性。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对教学管理的整体统筹规划,突出一个“细”字。(3)层次性。各层次之间应有明确的分工,各层次管理者都能尽职尽责,突出一个“严”字,整体管理才会实现一个“精”字。
2 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管理者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教学管理,积极建言献策,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贯彻民主性原则,必须做到:
(1)管理者要常怀民主意识,尊重师生,相信师生,紧紧依靠师生,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正确对待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奖有惩、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相结合,努力营造学校文化,客观公正的评价师生的各项教学活动,提高全体师生的归属感和对教学管理的参与意识。
(3)重视学校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教学管理者要经常深入教研组、集备组、教室等,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和要求,发现教学管理的漏洞,悉心指导和帮助他们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3 规范性原则
所谓规范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规格,各方面都有细致规范的要求。规范化管理是管理不可逾越的必然阶段,它是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前提,只有教学工作实现规范化后,才能导入精细化管理。因此,规范性原则是办好学校,搞好教学工作的可靠基础。
教学管理要实现规范化,要求学校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校风。校风从何而来?校风是由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者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组成的统一体。在培养优良的校风,特别是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中,教学管理工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贯彻规范性原则,必须做到:
(1)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观等教育。教学管理虽然主要是抓教学,但要培养良好的学风,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抓起。为此,可以把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观、革命传统以及感恩等内容的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2)以班级为主阵地,以课堂为主渠道,紧密结合教学活动进行教育。以班级为阵地,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基本形式。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等,都是在班级课堂上进行的。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先进班集体的评选等,都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行为规范和身边榜样,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励学生乐学、会学,积极进取。
(3)教学管理力求规格化、标准化。教学管理者要建立一整套合乎科学而又切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标准和规范,用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对于培养师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养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 过程性原则
所谓过程性原则,是指精细化教学管理的中心内容是控制,强调过程管理、过程控制,使教学管理始终处于闭环运行的状态,从而有效克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有了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是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大忌。精细化教学管理的难点就在于过程,在于执行力。只有不折不扣地落实已有的各项制度,抓好过程管理,才能提高教学管理效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怎样才算抓实了过程管理,增强了执行力呢?一句话:把小事做好,把简单的事做彻底,把常规的事做精彩。
贯彻过程性原则,必须做到:
(1)设定恰当的执行标准或教学目标。教学工作确实没有大事,但事事关乎教育。对于备课、集体备课、学困生转化、作业设置与批改、单元测试等常规性“小事”,管理者必须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和目标要求,这是抓好过程管理的基础。
(2)获取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并与设定的标准或目标作比较,找出执行偏差,及时发现问题。执行反馈,也就是我们通常进行的检查,它是教学过程控制活动的关键环节。对于教师的办公和课堂教学行为应天天查,对于集备、备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工作应周周查,每月通报检查结果并对教学工作进行月总结,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来并加以整改。
(3)运用奖惩等手段纠正执行偏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错不纠,必酿成大祸。管理者要求教师牢固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使每一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科学、务实、高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管理者应实行蹲组包级制度,随时加强管理监督、过程控制,尽量缩短反馈调节间隔。对于教学执行、控制得力的人要及时表扬,予以奖励;对于过程管理控制不力、纠偏不及时的现象要防微杜渐,罚一儆百。奖惩力争每月兑现,期末进行总结表彰。
5 简单性原则
所谓简单性原则,是指精细化教学管理应突出重点,关注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能简化的尽量简化,不应搞得太复杂、太繁琐。大量的事实表明:最好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
贯彻简单性原则,必须做到:
(1)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符合科学原则的精细都是无意义的精细,其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对于那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阻碍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制度等,应及时修正,再精细也不能采用。
(2)推行精细化教学管理要从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出发。不管是整体管理模式的设计,还是具体程序、方法的制定,只要能有效促进教学管理效率,越简单易行越有价值,切实做到易于操作、便于落实。
(3)精细化教学管理要纲举目张、抓点带面。精细化教学管理不是意味着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势必会造成高耗低效的“繁琐工程”。教学管理者要树立成本、效率、效益观,从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抓起,从教学管理的重点抓起,从教学管理的关键抓起。要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做到忙而不乱,提高管理效率。
6 实效性原则
所谓实效性原则,是指在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过程中,任何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出台、推行,都要考虑它的实用性,必须注重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务求实效。
贯彻实效性原则,必须做到:
(1)工作计划和措施要“实”,就是要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学校制定教学发展长期规划和学期计划,确定教学工作思路和措施等都必须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使规划和计划等既有创新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2)过程管理要“实”,即工作执行和教学检查要扎实到位。首先,在教学各项计划措施的执行过程中,管理者不要做表面文章,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光说不练。要舍得下大力气,花细功夫,想真办法,埋头苦干,持之以恒,教学效率一定会稳步提高。其次,在推行精细化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强化对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实行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工作检查目的要明确,对象要广泛,标准要严格。要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备课组,形式多样,查帮并举,实话实说,用明明白白的制度、清清楚楚的“尺子”保证工作扎实有效。
篇7
论文关键词:卓越计划;运筹学实验;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培养一大批面向工业世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高校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主要阵地,在“卓越计划”的推进过程中加强专业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广泛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中提出的专门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随着时代进步,其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环境治理、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运筹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上海电力学院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运筹学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较难,缺乏学习热情,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其无应用性,特别在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很少有应用运筹优化思想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本文主要从运筹学实验教学出发,讨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运筹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定量分析为主,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建模、检验和求解数学模型来获得最优决策的一门学科。通常,经管类运筹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但受到传统思想——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影响,教学中偏重理论和解题技巧的讲授,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问题却讨论的较少。如此多的复杂数学推导、晦涩的理论令学生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事实上,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转变教学理念,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实验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目前,运筹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以演示性和基础实验教学为主。演示性实验主要以教师为主,简单介绍软件各模块的基本应用方法;基础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也就是说,实验结论是已知的,学生在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设定好的条件下做“完形填空”,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热情,甚至部分学生还有倦怠厌烦的情绪。这既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3.实验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相适应,无层次、无特色
运筹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本科经管类学生具有高等数学、概率论、管理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通过理论学习与各类实践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理解优化思想,能够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软件求解以及对解进行分析与评价。
目前,在运筹学的实验教学中,就实验教学内容而言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教学内容较陈旧,素材较单一,特别是专业软件更新缓慢,造成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缺乏学习热情。第二,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无针对性。当前,我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文理兼收,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对运筹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软件的应用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而在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中缺乏层次性,结果就出现了一些学生“吃不饱”,而另一些学生“吃不了”。另外,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三,教学内容编排有待改进。仅仅根据理论教学来安排实验内容造成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有时甚至实验内容重复或遗漏,这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转贴于
二、运筹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运筹学的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只是侧重点不同。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打牢学生的基本理论功底,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验教学则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为宗旨。在教学中,二者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今后的教学中,统筹安排课时,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力求在完成每一知识点的学习后安排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将从实际问题出发,突出本章节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教师进行监督与指导,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另外,应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监督与管理,例如随机抽查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从而使实验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时展、科学的进步,传统模式下的验证性与演示性实验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运筹学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改进传统模式,在软件的熟悉阶段,以一个教学软件为主,辅助以其他软件的学习。教师要详细介绍各个软件的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入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而对于验证性实验既要达到促进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又要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目标。其次,引入综合性实验也是十分必要的。综合实验是在学生能熟练应用软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自主选题或教师提供题目,独立完成资料查询、数学模型建立、算法选择,求得最优解或满意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检验,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该实验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各种实验教学模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3.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
1中职学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会计档案是指各学校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学校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据、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是重要的史料和证据,是对学校业务进行分析、计划、决策、监督的重要依据。信息化下的会计档案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档案,而且还包括用计算机磁盘、硬盘、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准确掌握学校某时期的经济及财务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学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进行政策制定、财务规划、预测经费开支、实行有效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参考依据,对学校能否与时俱进、提升管理质量起着一定的影响。随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及会计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信息化会计活动产生了信息化会计档案。现在中职学校会计档案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实时更新、查阅频繁这一新的发展趋势。这对当前的会计档案管理方法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随着国家经济工作的不断发展,各种评估需要提供的会计资料、指标数据之间的划分等越来越多,信息采集工作量日益增大。只有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使会计档案信息化以方便查阅,使中职学校的管理处于领先水平,才能加快推进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走在职业教育的前列。
2中职学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档案数量多,查询不便,管理水平落后
(1)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会计档案管理仍主要停留于纸质档案管理,会计档案有的一个月后才装订成册。堆积如山的原始发票凭证,随时有弄混淆、丢失的风险。每月在打印凭证及装订上都要耗去大量的人力物力,查账时需要先在财务软件系统中按年份查找到所需的凭证号,再到档案室调取相关凭证资料并复印,极其不方便,大大影响工作效率。有的中职学校只重视会计业务,轻视会计档案管理,没有专职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未进行过会计档案知识方面的培训。学校档案室里只存放有会计的纸质档案,信息化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档案未归档管理,只由会计人员自行保管。有的档案室管理只是物存放在档案室,查询调阅时没有严格的登记手续。档案室的硬件设施也未能跟上,相关防虫害、防潮、防火、防盗措施不全。(2)在中职学校逐渐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下,学校的有关学生学籍管理、教育教学资源等信息已基本上实现网络化管理,学校有关人员都可依据各自的权限在办公网络上实时取得资料并实现共享。但会计档案信息却依然停滞不前,仅局限在财务科,其他科室人员需要会计资料必须通过财务科查询了解。财务人员有时要重复提供相关资料,至使腾不出时间和精力去做更多有价值的工作,从而制约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3)电子原始凭证数据采集和转换无法完成,现有的会计软件无法对银行电子回单、电子缴税单等各种电子原始凭证直接进行采集转换,割断了会计信息与原始业务数据之间的联系。
2.2会计档案信息数据安全存在问题
在传统的会计档案保管中,经济业务都记录在纸张上,所有的数据资料都是在会计凭证后附有原始发票及单据。装订成册后并加盖签章。纸质原件数据资料如果被修改就会留下痕迹。因此保留下来的会计档案数据非法修改得到制止。但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甚至能不留下任何痕迹,对会计信息档案复制窃取也更加容易且不易发现。若计算机硬盘突然损坏数据未备份也将很难得以恢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计算机病毒感染、黑客入侵、间谍软件等攻击也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的安全造成威胁,数据的损失也将无法估量。
2.3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档案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具体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长期以来,各中职学校只重视会计业务方面的继续教育而忽视了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联的学习,使得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精通现代信息化技术、又懂得与会计档案信息化发展需求相结合利用使用的人才更是短缺。
3改进中职学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计划(2013-2017年)》的通知中提到,到2017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建成资源数字化、学习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和智慧型数字校园,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高效的业务管理机制基本形成,现代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深度融合,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档案也不例外。这也意味着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3.1改善会计档案管理设备设施,实现会计档案信息化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中职学校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如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就已基本上实现了校园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学校通过OA办公系统实现了会计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年度各科室预算安排、临时用款计划编制审批、出差申请、费用支出报销、借款单、差旅费报销等流程。流程报销时都附有上传的原始发票单据扫描件实行网络现场办公。会计人员和各分管领导可实时对流程进行审核及查询。在此基础上,会计在录入记账凭证时,在摘要中写明该交易流水号,这样就初步实现了电脑查询原始凭证的功能。在“互联网+”时代,新信息技术出现日渐普及,随着越来越多电子原始凭证的出现,应尝试建立起原始凭证交换平台,通过配备相适应的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设施及对网络办公软件升级开发,促使网络办公系统与财务软件系统相链接,通过网管接口进行常规经济业务的处理,驱动会计记账自动读取资料,完成常规经济业务的输入。在财务软件系统中的记账凭证编制模块下嵌入原始凭证扫描上传功能,就可在财务软件中实现会计档案信息实时调阅的功能。同时在学校网络办公系统下建立起相适应的会计档案信息查询功能模块,对财务软件中的数据进行链接,构建起会计电子档案明细账,实现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在网络办公系统中可设置权限方便各科室相关人员直接进行业务需要查询,做到个性调用,积极为教育教学、评估、审计等方面提供会计数据分析资料、规划决策,以提高会计档案的利用率,满足不同利用者的需求,实现一定权限下的资源共享,提高会计档案的资源利用率。
3.2加强保障会计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
实现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后,重点要解决会计档案安全保密措施。为防止数据被篡改及泄密,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严格权限分级、加强操作系统权限授权管理、密码与口令卡控制、做好数据存储备份,对传输、存档的会计信息化档案进行一定的加密措施。作为存放和处理会计信息化数据的计算机及服务器要有专人管理,除维护外,禁止外人操作财务用电脑。建立起网络安全制度体系,注意数据库的加密技术、加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硬件设施的安全防范,防止非法入侵。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对档案进行归档整理、储存备份。建立起会计电子资料备份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和财务软件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也要做好纸质档案的存档工作。
3.3培养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
开展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是关键。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批懂会计、有档案管理学知识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又精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为了提升中职学校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初、中、高级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加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等理论知识与技能,以提高其综合业务能力。同时要求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与时俱进,把所学的新知识应用于工作中,有创新精神地参与工作,不断提高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中职学校实施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后,可以大大提高会计档案的利用率,通过数据网络平台实现各个科室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会计档案管理质量,为学校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作者:何玉杜 单位: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吴芝红.浅析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电子商务,2014,(18).
[2]高娟.浅谈高校会计凭证档案信息化管理[J].电子测试,2013,(16).
篇9
不可否认,当今学校的发展与学校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2008年,*中学信息化建设又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无论是硬件建设、软件投入和推广应用都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在全校教职工和各部门的努力下,10月份顺利通过了区教育督导室和区教育信息中心前期对我校的数字实验基础性指标的督导评估。今年是我校信息化三年规划中的第三年,我校仍将以“应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研训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范围和力度,使我校顺利通过区信息化工作发展性项目的督导和验收工作,成为区数字实验学校。
二、工作目标:
1、健全设施、管理制度,加强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形成全校范围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融合。
2、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研究,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3、加强门户网站和主题特色网站的建设维护,彰显学校文化及德育特色。
4、运用信息平台支撑教师专业培训及专业化发展管理。
三、具体措施:
基础性工作:
1、根据区信息中心的建议,对我校的电脑管理规范化:我校将于下周对教师的电脑进行维护,校内传文件及信息等建议用内网飞鸽传书;固定IP地址,每位电脑使用者分配一个固定IP地址,IP随人走不随机器走;办公室、教室及实验室等电脑均安装桌面系统,通过KEY进行使用,保证备课、教学及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及维护;设置权限,软件学校统一安装,用户无安装权限,不可私自安装其他软件;各学科期望使用的软件列表统一上报;以后将按周违规使用监控情况。做好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将配合资源处做好电脑报废、维护等工作,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各类资源平台的充分运用和资源积累。课件上传,使用互盈平台,每学期总共不得少于10个。鼓励教师自制课件参加区级以上的评比;教案包括反思由每人自己上传到CRP中;每年的论文也都通过互盈平台上传;班主任:多媒体使用记录的记录情况,班级博客的更新情况;通过CRP平台对每次月考和平时考试成绩进行录入,进行学生考试成绩的跟踪;教研组:网络(论坛或博客)研讨记录,一学期至少有一次网络研讨记录。
3、加强信息化制度的执行力。上述内容作为教师、班主任、年级组、教研组考核指标之一;落实相应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奖励方案;落实对各部门信息技术应用考核制度;落实办公室电脑管理制度,对于违规情况上报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进行决定。
4、完成服务器中心数据备份及重要部门数据备份的建设工作;完善信息中心的各项日常维护工作,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开放电脑房,推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
5、做好学校各部门的各项大型活动的视频摄录像、直播、及对外宣传工作;配合各部门及时更新学校门户网站、主题学习网站、资源库的相关栏目的资源。
6、公共区域的电脑配置按实际需求配备。
发展性工作:
1、配合教导处做好技术支持,利用远程教室及网络技术,开展微格教学研究,利用教师研究平台开展全校性或区域性的网络研讨和交流。这是我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工作,将接区的验收。
2、大力推广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改变备课方式。(广大师生可以在家中就登陆该网址,寻找自己所需的有关图书和相关资料,通过电子期刊,免去师生到图书馆借阅书刊的过程。)为电子备课和多媒体教学提供更好的素材和教育资源。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
3、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德育建设及课题研究工作中。班级博客的充分运用;加强交流互动版块,为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学校和社区互动提供空间;特色主题网站利用德育教育网站以及学生心理教育网站,渗透我校的德育工作中的创建班级民族精神特色及心理教育特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向社区辐射、向学生的家庭辐射。班班有信息员,帮助老师更好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对班级信息员和各部门的通讯员做定期的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
4、通过BLOG的推广,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提供展示和反思的平台,促进学校教科研发展。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学校每们教师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做了整理;以校本培训方式,坚持对教师进行了办公管理平台的应用、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培训,重点解决普及应用和充分应用的问题;对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了电子白板的培训。
特色性工作:
1、演播室的建设,广播台、电视台的建设。
篇10
2003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以下简称“课标”)颁布,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建设。
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确立
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与以前的计算机课程比较,纲要突出的特点是:第一次提出了课程名称为信息技术;在其目标中,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且强调了伦理问题,提出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
新颁布的课标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个理念,强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同时,在课程目标中,又具体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描述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
新的内容体系的形成
纲要制定于计算机课程向信息技术课程转化的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计算机课程转化的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计算机课程的痕迹,例如,大量内容仍然是以“用计算机做……”来标志的,而且由于当时必须考虑许多初中尚未开设有关课程,高中只能从零起点来安排课程内容。
2001年起,在以纲要为依据进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审查中,通过审查的教材有18套。这些教材中有的仍然是按照知识体系进行安排,有的强调了信息活动有关的任务来组织教材,体现了各自的风格,但是都比较注意强调信息素养的综合提高,强调实践,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颁布的课标则按照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意图,一方面实行模块化,规定所有模块在9个星期内完成,为36学时。另一方面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2个部分,必修部分只有1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生,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相衔接,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保证,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强调在大众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初步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5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和延伸。模块内容设计既注意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前沿进展的适度反映,同时关注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形成了新的内容体系结构。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在达到基本信息素养的前提下,通过选修不同的模块,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潜能,使他们能够对信息技术的某一个领域有比较深的理解与掌握,从而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学习发展需要。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可以适应理工科学习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应用”可以适应准备从事艺术、文化领域工作与学习的学生的需要等。
同时,教育部对于教材实行立项批准的管理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管理部门与审查人员可以比较早地介入材料的建设工作,实现教材(内容体系与遴选)的共同建设,尽量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在2003年7月核准编写的高中教材目录中,信息技术教材有5项,各自具有一定的特色,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样化。笔者认为,在编写指导思想与课标相符的前提下,编写特色是教材存在的重要条件,而内容体系的安排与所写的样张具体地反映了教材能否体现特色和贯彻课标的要求。
新的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的探索
在计算机课程阶段,我国的广大计算机教师队伍已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探索与研究各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方式,例如任务驱动方法。但是,当时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以实际的任务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上,因此,许多任务只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孤立的、零散的,例如,把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作为一个个任务,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为文件更改名字”等。
进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后,教学活动树立了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理念,因此任务驱动方法的实施开始进行到更深入的探索阶段,所选择的任务均来自学生熟悉和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甚至一些任务的主题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既有实际意义,又必须使用要求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经过必要的信息活动的过程、采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方法才能完成。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够体验信息活动的过程,而且了解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应该充分关注并尊重个体差异,灵活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总是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采用了许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教材灌输,学生理解与识记的教学活动方式。现在,许多教师引入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自已探究或者合作学习,通过案例来建立自己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留白的方式,不再要求学生背记概念和规则,而是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文描述这个概念和规则。
而在技能训练方面,原来主要是讲解加操练,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教师做,有的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操练,讲了又讲,而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很少,这既有悖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现在,教师开始注意学生的特知特点,分析如下一些问题: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问题。②学生的交流倾向问题。③学生的学习倾向问题。根据马梯尼兹分析提出的变通型、实干型、顺应型和逆反型等学习倾向。针对这些不同的特点,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己做,教师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指导和训练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