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写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5:5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用文写作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用文写作论文

篇1

学术论文是一种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人类知识宝库的基本单元,或为人 类精神财富的一部份,并能为科学界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

一、 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 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 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 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 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 (一)学士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 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 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 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新的 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学术 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 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论问 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测数据 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化, 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文正文 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 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实验型论文的重点在于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它也可分两种:一种 是介绍实验本身为目的,重在说明实验装置、方法和内容;另一种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 析和讨论,从而认识客观规律。实验型论文的正文结构与理论型论者不同,主要是由实验 报告的结构演化而来,并已形成一定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有『材料和方法、『结果 和『讨论等三部份。此三部份仍可做适当调整,其重点内容则必须对实验作说明和分析 。

篇2

关键词:高校管理 实用文 写作

实用文是以实用为目的而写作的应用型文章体裁,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乃至日常生活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管理实践中,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实用文。要想写好实用文,使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应,必须遵循实用文本身的特性,同时锤炼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1 实用文的特点

1.1 实用性。实用文是为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某种实际效用而写作的,目的鲜明,要求明确,旨在应用。因此,在写作时要以应用为出发点,突出其实用性和应用价值。而不能像文学作品一样,自由发挥创作的主动性。

1.2 受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动因具有受动性特点,很多时候是职务写作,是具有职业性质的公务活动而不是个人行为。二是其写作必须依赖于客观的事实,不可以虚构或随心所欲地创造。必须确有其人,确有其事,数据真实,推理判断符合实情。

1.3 群体性。从文稿的形成来看,一些重要文件或大型文件,往往需要多人参与文稿的策划、起草、讨论、修改,其撰稿人具有群体性的特点。从文稿的署名来看,其署的名往往不是撰稿人,而是一个团体、一级行政单位或具有一定权威的组织,或代表其履行公务的领导。

1.4 程式化。实用文的写作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在文种选用、结构安排、格式体例乃至办文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在实用文写作的长期实践中,人们逐渐总结出了各种文体最为有效、合理的写作模式,分别形成了大致相同的布局和大体统一的文面要求,而且得到了使用者的广泛认同。

1.5 时效性。这里所指的时效是强调实用文写作的时间观念及其执行时效。实用文是针对社会工作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写作的,写作时要求把握时机,争取主动,行文迅速、及时。否则将贻误时机,影响工作的进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

2 实用文的功能

2.1 传播功能。实用文是最有效的大众传播工具之一。其传播功能表现为运用书面语言和图标符号记录信息,使信息以书面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发挥其指导实践、协调关系等作用,具有准确可靠、方便高效的突出优点。

2.2 记载功能。一是记载历史。实用写作产生的文本,日后可以成为事物某一段历史的见证;二是记载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成果。通过实用文保存并流传于世的人类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成果,能使后人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从而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

2.3 管理功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单位,其管理中必不可少地要用到各种实用文。中央政府的各项政策、法令,都要写成文件颁布天下,作为各地执行的准绳;地方政府要向上级请示汇报工作,少不了书面材料;各种类型的实用文在高校管理中同样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 实用写作的要素

实用写作的要素一般由主旨、材料、结构、语言构成。

3.1 实用写作的主旨。实用写作的主旨,可分为思想型和信息型:前者具有明确的倾向性,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对公务或私务活动的处理提出明确的观点和意见,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做法。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客观性,写作中只对写作对象作客观的说明,不需要表明观点或态度。

3.2 实用写作的材料。实用写作的材料包括写作前收集积累的原始材料和写作过程中选择提炼后写入文章的材料。诸如人物、情理、数据、例证等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在实用写作中,要全面地、详细地占有材料,选择真实的、典型的、新颖的,最能体现主题的材料。

3.3 实用写作的结构。实用写作最常见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三种类型:一是纵式结构,以时间的先后、事理的递进关系或认识的过程为依据安排层次;二是横式结构,以链环式的思维来安排结构形式,文章的内容横向展开,材料之间呈并列关系;三是综合二者写法的纵横结合式结构。

3.4 实用写作的语言。实用写作的语言具有直接和简约的特点。表达方式一般以叙述、说明、议论为主,较少描写、抒情,一般以概述性的语言说明事实,尽量避免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事务。遣词造句力求言简意赅,适当使用专门用语,有助于表达的简洁、庄重、严谨,富有文体感。

4 高校管理实用写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4.1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在高校管理中,“人”是指广大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师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师生的全面需求、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实用文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写作中同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写作者要经常深入实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师生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在写作中充分体现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理念,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2 坚持依法治校,体现法治精神。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校中的“法”包括国家的基本法律,以及教育方面的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

高等学校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治理学校,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这些都是写作中应该体现的。

因此,写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法律素质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地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自觉、及时地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积累、更新法律知识。在写作中要坚持依法治校理念,体现法治精神。在制作规范性文件或撰写文稿时,要以法律法规为指导,避免和法律法规相抵触。

4.3 坚持相对稳定,体现政策制度的连续性。高校规章制度是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的具体化、成文化、制度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项具体的规章制度都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才能够发挥持久的效力,约束并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之规范化。因此在制定制度时,要理性化设计,尽可能进行整体和长远的筹谋,使之在较长的时期里都能适应学校的实际情况。

但是,强调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拒绝对规章制度进行必要、及时的修订、完善和创新。学校的管理在不同时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对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使之与时俱进地服从、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制度的修改和完善要避免随意性,既不能变动频繁,更不可朝令夕改。修改创新制度时,要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和继承发展,使整个制度体系保持连续性。要坚持在制度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尽可能避免全盘否定原先的制度。同时,修改时要履行一定的程序,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4.4 坚持防止和杜绝文牍主义,体现精简效能。文字材料在高校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过分依赖文字材料来处理公务,则容易陷入文牍主义。如用“文件”贯彻“文件”,用“讲话”落实“讲话”;过于频繁地开展考评,制定不适当的量化指标;多头报送内容重复、数量繁多的报表;年年套用满纸陈词滥调的工作总结、业绩报告等。

文牍主义对高校管理来说,其危害性显而易见。一是管理者浮于上层,满足于依赖文字材料来了解情况、处理问题、指导工作,容易滋生。二是请示、报告、报表、简报等文字材料花样繁多却流于形式,解决的实际问题少,做了无用功,助长了形式主义,还会挫伤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高校管理中避免和克服文牍主义,要标本兼治。从领导者来说,要提高认识,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要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改善管理机制,顺畅管理流程。从写作者来说,要努力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写有情况有分析的文章;起草文稿要言简意赅,意尽言止;琐碎小事不向下要文字材料,不滥发文件、表格。

5 高校管理实用写作对作者的素质要求

俗话说:“人为事之本,事在人作为”。高校管理实用文写得如何,全在于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写作水平。有以下几点必须把握:

5.1 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升写作能力,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因此,作为写作者,要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要注意向书本学,多读多看多思考;注意向实践学,多练多写多见识;注意向他人学,多问多听多请教。只有坚持不断地蓄电充能,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以适应高校管理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需要。

5.2 反复实践,勤于耕耘。文字写作不免枯燥而艰苦。但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要想把书本和他人传授的写作理论知识与技巧内化于心,外行于笔,做到笔下生花,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反复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要深入基层,多接地气;要勤于笔耕,不厌其烦;要保持平常心,坚持观察和积累资料、知识,不断开拓视野。惟有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5.3 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创新是推动高校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实用写作必须体现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这就要求写作者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和方法。同时,创新也是实用文写作自身的要求。写作模式相对固定的实用文也是经历了长期的创新变革发展到现在的,同时,仍然有着继续向前发展的要求。写作者要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实用写作的外延和内涵。

参考文献:

[1]余国瑞,彭光芒主编.实用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鄢明定.实用写作需要重视人文关怀[J].湖南社会科学,2007(06):173-176.

[3]王天佑.大学实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知识, 2008(03):72-74.

[4]李作俊.谈经济实用写作的语言特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95.

[5]陈文高.实用写作与文学写作文体思维之比较[J].九江师专学报,2002(04):29-33.

[6]曾玉宏.实用写作与文学创作差异性简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65-68.

[7]王天佑.当前大学实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9):18.

[8]黎德锐.实用写作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几点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0(04):69-70.

[9]李作俊.谈经济实用写作的语言特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95.

篇3

近年来,陈洪、李瑞山等学者的一系列论文,如《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1]、《母语高等教育意义论要》[2]等在对诸多重要概念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辨析之后,认为大学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母语高等教育。该理念在当今大学语文研究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开展母语高等教育的重任,各高校应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2006年8月,在东南大学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语文研讨会上公布的对全国近三百所高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调查显示,50.54%的高校已将该课列为全校必修课。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6年11月,教育部发起并委托中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大学语文研究会合作在湖南文理学院召开研讨会。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下达《关于转发的通知》,确立大学语文为必修课,明确了课程性质、功能和目的。这些都反映出国家层面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

尽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对其研究,仍存在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课程定位、学科建设、研究深度、教法创新等。大学语文课程既是一个“种”概念,也是一个“属”概念;既可指称特定的一门课程,即“大学语文”(或“高等语文”),亦可泛指紧密相关的一个课程系列,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高级语文素养”、“大学人文”等。由于授课时数、师资力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院校不得已将其中一些课程合并,归于一门,如将“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合并为新的“大学语文”。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尚可研讨。目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是,两门课程归为一门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何改变,教学质量如何保证等具体而深入的实际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使课程不仅是形式上的合并,而且是内涵上的融通,进而找到一套既切合教学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整合策略。

从课程定位来看,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质上依然是母语高等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及应用写作能力培养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使修课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语文素养及人文、文化素质,培养扎实过硬的应用写作能力,为其人格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全面发展及深化专业学习创造条件,为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充分的基础。

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来认识。第一,它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注重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它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面向所有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第三,它是一门培养高等语文素养及应用写作能力的课程。该课程是一门集工具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于一体,而尤其注重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的课程,侧重于对高等语文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的介绍。

高等语文素养部分的教学,要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修课学生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汉语言文字水平;能够顺利地阅读学术论著、文学作品和科普读物,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言说和善于展示自我,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努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应用写作能力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应用文写作在推动党和国家公务管理活动及各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用文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是党和国家用以传递策令、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文工作者的写作水平应当与公文工作的实际需要相一致,能否写出一手符合规范要求的公文,是衡量一个公文工作者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理论知识是指导具体应用文文种写作的基础,主要包括应用文写作的概念、性质、特点、作用,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须加强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者自身需要具备的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专业知识与写作知识修养等基本素质修养的认识,以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水平。最终,要使学生能够写出适应未来本职工作需要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应用文文本。

与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达到应试目的不同,大学语文课程重在加强学生对母语更本真、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学生更强的语文能力、更高的语文素养和更健全的人格精神。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完整的语文能力,一般来说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方面。听说能力由于侧重一般应用,加之课时量、学生数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更适宜另设其他专门课程来培养。相对而言,读写能力更多表现为一种多维、复杂、综合的能力形式,同时也构成较高听说能力的基础,应当成为大学语文课程主要的能力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不断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为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作为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认真编写和不断推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学语文教材,是一项任务艰巨、需下大气力方能完成的重要工作。30多年来,全国已出版各级各类大学语文教材千余种,其中不乏堪称经典的优秀教材。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主持编写了多部带有实验性、探索性的大学语文教材。这些“新型”教材总体上理念新颖、体例独特、选文丰赡、质量上乘。同时,有关大学语文学科建设的学术探讨日趋深入,一些关于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母语高等教育研究等的论集专著相继问世,为确保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质量和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水平提供了学理支撑。就其本质而言,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是一个不断汲取母语与文学、学术与教育、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生活等多元营养,彰显汉语言文字功能和魅力,引导大学生掌握语言工具、步入健康语文生活、建构美好精神家园的稳中有变、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

从整体来看,现今大学语文教材主要倾向于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出发,以“文选”的方式收录古今中外的“好文章”、“美文”,在编写理念、选文标准、组合方式、体例安排、单篇设计和阐释等方面呈现出多种样态。[3]然而,这些教材在编写理念的科学合理性、选文内容的教学适用性、篇目选定的比例协调性、与中学教材选篇的区分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且往往很少涉及应用写作的内容。应用写作的部分通常由专门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承担。即使一些将“文选”部分和应用写作部分编写在一起的教材,也总是“整”而不“合”,缺少贯通性和统一性,成为“两张皮”。因此,在积极吸收当前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两类教材编写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高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实际出发,编撰出既重审美、素质,又重实用、能力,既有传统大学语文品格、又融务实应用写作于一体的整合型精品教材,乃当务之急。

在努力解决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基本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保证和提高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除课程合并、课时压缩带来的课程整合性问题外,当前许多院校迄今仍未将大学语文列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或者将原来的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甚至直接取消了这门课程。尽快扭转这些不利状况,重视并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力度,稳定和扩大专职教师队伍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母语高等教育难题。

基金项目: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2012年度教研立项课题“母语高等教育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整合性研究”(ZJY2012C0009)。

参考文献:

[1]陈洪,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34-36.

[2]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意义论要[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33-35.

篇4

论文摘 要: 我国大专院校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应用文写作教学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者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首先论述了大专院校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继而提出了提高大专院校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几点措施,以期对我国当前大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科学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一、引言

应用文写作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处理相关事务所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应用文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这一现实,可以看出,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对政府部门的文秘人员十分重要,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能力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但是就我国大专院校关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现状来看,却不容乐观。虽然应用文写作能力已经被作为大专院校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写进了教学大纲,但是应用文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处于被弱化、边缘化的状态。基于这一现状,我认为大专院校加强应用文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优化大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措施

我结合自身多年来关于大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经历,立足我国大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措施,以期能够对当前我国大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科学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说,要想改变长期以来大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被弱化、边缘化的状态,首先应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应用文写作实践,注重总结自身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只有自身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苦乐,才能够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恰当的教育。第二,积极参加各种关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学习与培训,积极进行同行之间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沟通。第三,在进行应用文写作锻炼时,应当与学生一起进行写作,同学生习作进行比较,激发学生进行应用文习作的兴趣与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以下经验: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一门功课,首先应当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应用文写作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重要。

1.精心设计课前导入语

我在进行“计划”这一应用文体的教学开始之前,采用启发式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大家在这个学期里都有什么打算呢?”学生开始纷纷回答,有说要继续学习准备接本的,有说要通过职业等级考试为自己今后找工作打基础的,等等。我继续进行课堂内容的导入:“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呢,就要先说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再有层次、分步骤地说明自己今后应该怎么做。”然后请几位学生阐述自身计划的实现途径,我则继续启发式的询问:“你要通过什么样的对策措施才能够实现这一计划呢?”学生就又详细列举出了几条对策。于是,我顺势在黑板上写下“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下面依次对应写下“依据—目标—措施”,从而有效地将“计划”这一应用文体的教学引入正轨。通过这样的启发与引导,学生们很容易就对“计划”这一文体形成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应用文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充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当注重同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课同专业课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渐培养起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等的热情与兴趣。例如,我在给一些理工专业学生进行“广告”这一应用文体的教学时,首先将广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概述,然后布置学生在课下收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自认为最好和最差的广告各一条,再依照教师所讲的广告的特征进行对应的分析与评价,在下次课堂上进行自我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专业化的讲解过程中,不仅能够将“广告”这一应用文体的特征熟练掌握,而且在应用文写作的课堂上感受到了所学专业的应用价值,自然也就实现了应用文学习兴趣的极大提升。

(三)教会学生写

许多教师仅仅把教材上的理论与写作套路照搬照抄到课堂上来,学生对这种抽象化的内容必然会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将抽象的写作理论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写作实践。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予以改善。

1.找准学生应用文写作方面的薄弱点

在各种应用文体的教学中,“怎么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各式各样的教材中都会有详细的说明,其理论很容易就能够掌握。但是,在应用文实际写作时“写什么”却是让众多大专学生挠头的一件事。基于这一现状,我认为教师必须找准学生的这一薄弱环节,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写什么”上来。比如,我在讲授“消息”时,就在“怎样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消息”上花了更多功夫。当时,正是期中考试马上来临的时期,我问学生:“这几天校园里有什么变化吗?”他们想了一会儿,有同学说:“校园里背书的同学比平时多了。”于是,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他们说:“临近考试了,大家都不想被挂,所以临阵磨枪,希望能闯过考试关”。我问:“那大家觉得这种情况正常吗?符合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吗?”有的同学说:“这很正常,我们己经习惯了,见怪不怪。”针对同学们的这种认识,我总结说:“是啊,学校中这种到了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大家己经司空见惯了,觉得很正常,而这种正常中却反映出了一种不正常现象,即我们大家不重视学习,浪费大好青春和美好光阴,辜负自己,也辜负了养育我们的亲人。所以说,生活中看似正常的情况处处有,但我们应该从这些‘正常’中发现‘不正常’来。”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从看似正常的现象中发现不正常”。在我的启发和引导下,同学们也写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校园新闻。

2.采用最为简单实用的写作方法

在应用文教学中,尽量做到化繁为简,把最简单、最实用的写作方法教给学生,空出更多的时间用来让学生练习和实践,然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讲评时指出不足,归纳出应该注意的问题。这种从“理论掌握—写作实践—发现问题—再次写作实践”的知识学习过程,完全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因为直接传授的理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真正领会,而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或者教训他们的印象则较深。

例如,我在讲授“民事书”和“答辩书”时,先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使学生了解了这两种文种的用途后,然后拿出一则材料,将学生分为原、被告,让他们分头准备“书”和“答辩书”。但作业交上来后才发现许多同学的“书”存在“诉讼请求”得不到“事实理由”部分的支持,或者“诉讼请求”仅凭主观愿望,而不符合客观事实等问题。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书只要把“诉讼请求”写清楚,符合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事实理由”部分要陈述清晰,并且能够支持“诉讼请求”,就能符合写作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再次修改,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文种的写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当前大专教育亟待加强和完善的重要课题,教师应当积极承担这一职责,深入分析大专院校学生在进行应用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予以解决,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积极推动大专院校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付雪莲.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李富国.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3]徐克非,胡昆莲.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问题及质量分析[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8,(03).

篇5

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论文排版前置部分。封面:封面格式按电大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30字。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黑体)

学 号:(××××××××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黑体)

专 业:(××××××××三号黑体)

年 级:(××××××××三号黑体)

学 校:(××××××××三号黑体)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博士毕业论文国家新要求要求和工具分析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封面页后。

摘要一般为 150-200 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篇6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反思性教学;教学效果

一 反思性教学法的内涵

反思性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观念、教学结果、教学伦理、教学背景,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主体性的过程,也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首先,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探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

其次,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第三,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不仅促进学生发展,而且促进教师发展。当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更成熟。

二 反思性教学法在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教师讲授大多按文体知识逐项讲解的模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模式呆板、方法单一,往往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听得无趣,教学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1)学习状况堪忧。就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看,其上课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涨,注意力不集中。(2)学习目标不明。大部分学生没有将应用文写作落实在“写”上,只满足于对教材和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很少动笔进行写作实践。(3)学习效果不佳。大部分学生写不好重点应用文,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写不好公文,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写不好企业策划文书和涉外经济文书,医学类专业学生写不好医疗卫生文书等;其他诸如写作选体错误、格式不合规范、结构层次不清、语体不合、语法错误、修辞和逻辑等错误更是比皆是。

(二)反思性教学法在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很少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思维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发挥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他们对教师传授的应用文的知识缺乏基本的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很显然已不能适应变化形势的需要。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要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直接体现在其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上,教师应着重于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和启发,培养学生对应用文知识的应用能力。要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要关注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与练习,更要具备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通过不断反思,教师最终达到提高专业化素质的目的。

三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措施

(一)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

自觉反思习惯的养成,就是要使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和存在方式。在认识论层面上,需要教师充分意识到反思对自己专业成长、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提升等具有重要价值;在实践论层面上,需要教师针对反思内容,运用反思策略持续地进行反思实践。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形成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

(二)知晓反思内容

一般说来,有关教学的任何事项都可成为教师反思的对象。概括起来,反思的内容包括:(1)教学技术。即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教学策略、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如选择了哪些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等。(2)教学理念。即反思教学得以推进所依赖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假定。如教学的人性假定、目的预设、价值观及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等。(3)教学伦理。即反思直接或间接与教学有关的道德、伦理规范。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否有害于学生及其他主体的主体性的彰显等。(4)教学背景。教师要对教学赖以存在和进行的社会、组织、文化背景等十分敏感并不断进行反思。

(三)掌握反思策略

1 书写教学札记。一周教学结束后,写下自己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记录这些事件的细节,尤其是那些记忆别生动的细节。以更加了解自己是如何组织教学的,更加了解自己选取或反对的教学任务的种类,更加了解自己所找到的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也将更确切地理解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困境。例如,在应用文的写作基础这一节,教师分别要从应用文主题的确立、材料的收集和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讲解,因为这一节内容较多,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常常感到时间不够,这时就要反思:为什么时间不够?是备课环节有问题还是自己没有注意提问策略?然后将反思结果写入日记里。教师之间还可以合作,互相交流反思日记,学习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受到启发。

2 教学摄像。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用摄像机录制下来,课后观看、分析、推敲录像。例如,录像带可以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作出确切的估计:在课堂上,有多少时间用于教师讲授,又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发言,有多少时间用于引导学生,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反思和实践;可以让我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精炼、生动,体态语言是否自然、协调;可以让我们知晓自己是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的……。把教学过程拍摄下来,不但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也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师生的互动情况,以便改进教学。

3 同伴观察。邀请同事来到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发现反思(自评)与他评之间存在的差距,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反思与教学。采用这种反思策略时,要精心挑选来观察同事。一般而言,应选择对你的教学领域非常熟悉且具有帮助你改进教学实践经历的同事。确定了观察者后,你应该简单告诉观察者你在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哪类信息对你最有帮助,并考虑给他一张观察指南。为使同伴观察更为有效,观察者需掌握一些基本的提供有益评论的原则。这些原则有:在教学评价中努力做到公允。在指出进一步要做的工作之前,首先指出同事表现好的方面和他们的实力。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经历对同事的行动给出批判意见,通过讲述自己应付某种情形的经历,可为被观察者指出在同样情形下采取改进措施的可能性,而不是直接给出指导性的建议。

4 行动研究。所谓行动研究,是指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贯穿的是自我质疑,自我解惑的行动过程。行动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不是某种临时性、孤立性的任务,而是与教师自身长远发展紧密相连的自我教学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地提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展开调查研究。可充分运用观察、谈话、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行动报告。在教育研究中,教师不断设计、创造、实施新的实践方案,不断反思、概括自己实践的成败得失,不断改进、优化自己的职业行为,充分体现和发展反思意识、反思能力,进而实现专业自主和自身解放。

篇7

Abstract: Currently there are hundred kinds of writing materials and works. The definition of "practical writing" is many, in which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extbook.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writing,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ncern problems in practical writing material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关注问题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of writing; concern about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35-01

作者简介:郑娜(1980-),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本科毕业,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从事教学秘书工作。

1 “应用文”的定义在大中专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写作教材与论著有几百种,关于“应用文”的定义各持所见,其中不乏偏颇处和值得商榷处,表现在大中专教材上面的问题尤为严重。例如:

1.1 应用文是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行使管理职能、办理具体事务的重要工具。它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指导作用,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障。各级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发的应用文,都必须用来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法令,丝毫不能偏离党和国家的政治目标和政策轨道。因此,应用文是观点鲜明的文体,是严肃郑重的文体,是有着充分权威的文体,要求作者必须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这段文字关于应用文的定义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没有揭示出应用文的本质特征;二是对应用文的作用不仅描述错误,而且夸大其词;三是关于应用文性质的定性是不正确的。

1.2 实用文体,也称应用文体、常用文体,是人们处理各种事物(注:此处应为“务”,原书有误。)和进行交际活动时形成和使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实用性文章。实用文在日常工作、生产、科研、学习、办理公务、处理个人事务时经常使用,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某种惯用体势(注:此处应为“式”,原书有误。)。它是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工具。

就目前关于“实用文体”、“应用文体”和“常用文体”这三个概念约定俗成的定义来看,这段文字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逻辑问题。裴显生教授在《现作学・绪论》中说:“应用文,作为人们处理公私事务常用的文体,包括机关应用文和私人应用文两类。而实用文除包括上述文种外,还包括其他一些习惯上不称之为应用文的新闻文体、学术文体、史传方志文体等等,其范围要比应用文宽泛的(注:此处应为“得”,原书有误。)多。我们讲的实用文,是与艺术文相对应的所有文种。”实用文和应用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用文是包含在实用文概念之内的,应用文体是实用文体中的一种,范围小于实用文体。而常用文体不仅包含实用文,而且包括文学体裁在内。

2 关于应用文的正确的定义

应用文的正确定义有两个要点:一是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不同点;二是应用文存在的社会价值,即应用文的实际使用价值。只有把握住了这两点,才能揭示出应用文这一概念的本质内涵。就目前各种论著、论文关于应用文的定义来看,下面这些定义值得我们参考。

2.1 应用文书,又称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为办理公私事务而形成并使用的,具有实用价值和一定惯用文章体式的文字信息载体。

2.2 应用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处理事务,传递信息时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实用性文体。

2.3 台湾学者张仁青教授在《应用文》一书中说:“凡个人与个人之间,或机关团体与机关团体之间,或个人与机关团体之间,互相往来所使用之特定形式的文字,而为社会大众遵循,共同使用者,谓之应用文。”

2.4 香港学者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一书中说:“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凡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

2.5 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务、办理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章。

2.6 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学习、工作、生产等活动中,交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具体事务,经常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

2.7 应用文是指有一定惯用格式,一定语言风格,直接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无论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甚至个人,都离不开应用文。

2.8 所谓应用文是指以实用为目的,以生活真实为经纬,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文章。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日常办理公务、处理私事时经常使用的,有惯常格式的文章。

以上关于应用文的定义,有这么几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以实用为写作目的;二是用于处理公私事务、解决具体问题;三是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相互联系、往来的过程中使用,具有维系各方面关系的作用;四是具有惯用体式;五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根据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给应用文下这么一个定义:应用文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在处理公私事务、解决具体问题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一类实用文体。这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应用文定义,即狭义上的应用文定义。

3 结束语

事实上,近几年来应用文的外延不断在扩大,有人提出重新界定应用文的问题。各种版本的应用写作教科书在文种的选择上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突破。关于这些问题,笔者的看法是:尽管一切学术上的争鸣与探讨都不能简单地用“对”、“错”二字去评判,但应用写作教学毕竟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一切尚无定论的东西在引入教材时还是要慎重。

参考文献:

[1]刘金同,范晓梅主编.应用文写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篇8

【关键词】中职语文 学以致用 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0-01

由于中职生普遍文化成绩较差,他们对文化课学习都不是很尽心。很多中职学生都抱着错误的观念以为中职语文不必学,技校读书无非多学专业课程,学语文就是浪费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中职语文是中职教育中不得不学习的基础课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实用文阅读鉴赏、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这四个方面谈谈中职语文“学以致用”的教学实际运用特点。

一、语文教学在中职学校中的地位

对于很多还没有踏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在中职学校不需要学习语文,不需要写作文,不需要写背那些难懂的诗文……可是一旦来到学校发现这个观念错了!相对于中职专业课程来说,语文同数学、英语一样经属于中职教育中基础课程。中职语文虽然没有专业课那样严格要求,因此很多学生以为随便读就可以。其实不然,中职语文在专业课程面前处于基础必备的学科,很多专业课程内容理解需要语文基础知识,不然影响专业课程学习。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中职语文在中职教育中属于次要学科但是不得不学的课程。

二、“学以致用”是中职语文教育的显著特点

由于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个特性,但在中职教育中,语文的这两个特性就要失衡了。中职语文教学不要像普通中小学那样兼顾两个特性。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由于中职语文在中职教育的特殊地位,在现行的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涉及到其他专业知识,以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版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为例,《雨巷》和《再别康桥》包含了旅游的知识;余秋雨的《信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手则(节选)》融入了职业道德的内容;王则柯的《钱》与巴尔扎克《守财奴》有财经的思想;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蕴含着公关的知识。可见,中职语文学习是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的,即“学以致用”为职业教育服务,更为中职毕业后入岗服务。

三、中职语文“学以致用”的教学实际运用特点

由于中职语文在中职教育的地位特殊性,教学都是为其他专业课程所服务的,这一节具体分析中职语文应该从哪些方面才能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实际特点。

(一)注重中职生的实用文阅读鉴赏

对于中职教材常见的实用文,在三种实用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重点是记叙文与说明文讲解。由于中职教育学习时间短、课程任务重且多、实践活动多的实际,中职语文主要以实用文阅读鉴赏为主,较长的文学作品和较深奥的文言著可以适当减少。中职教师需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文章的技巧与方法。

在授课时以学生为主,教师在适当时机给以点拨。例如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版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文,周国平的《人大高贵在于灵魂》、摩尔的《牛顿上大学的第一天》、莫泊桑《项链》、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等一些优美的课文要求注重学生自我阅读理解,教师在部分点拨让学生理解。

(二)注重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

由于中职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与毕业后从事工作期间可能都要接触到一些应用文,一些人会从事人事行政岗位。这些应用文诸如通知、通告、公示、书信、请假条、各类广告、招聘信息、演讲稿、调查报告、工作日志等常见的应用文。这些知识虽然在以前中小学学习阶段已经学习,但由于中职生大多是高中上不了的初中毕业生源,文化成绩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如请假条、通知、书信、求职信等应用文写作格式搞混甚至不清楚。

由于很多学生在以后工作中都不可避免会接触到以上部分应用文写作,因此趁在中职教育语文学习期间,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讲授应用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并熟练掌握一些写作的专业术语,以提高未来从事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注重中职生的口语交际学习

对于中职生而言,要想在未来的工作岗位比他人更加优秀,除了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外,那么口语交际能力能为中职生弥补工作能力的不足。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对中职生进行口语交际的锻炼。还有部分导游或者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口语交际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结合教学实际,方式多样化诸如学生即席发言或有准备的发言、模拟召开演讲会、招聘面试会与新闻会、讲故事、模拟两个陌生人见面对话情景等等。例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如果你对你的同事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该怎样同他(她)沟通呢?这除了能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外,还考查学生的公关方面的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随机应变的处理事情能力。对于口语交际一些礼仪方面在专业课程会介绍,但是语文课上要注重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与谈吐清晰性。

(四)注重中职生的综合实践学习

中职生语文教学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语文老师只要做好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写作、口语表达的综合能力,这个能力需要同其他专业结合起来培养。例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在一次旅游调查后,需要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可以根据应用文写作课中的教学注意事项撰写,这样的调查报告更具有语文性。再如,中职学校交给学生群体组织一场“喜迎国庆”文艺表演活动,中职学生在一个团队合作下围绕国庆主题需要撰写文艺表演工作方案,与相关部门沟通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复杂事情处理能力以及危机事件预案处理能力。

四、总结

中职语文由于其特殊的学科地位,因此中职教育中主要以“学以致用”为主,一切语文教学都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从实用文阅读、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这四个方面来叙述彰显了中职语文的实际运用特点。

参考文献:

[1]虞未章.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技术教育――英国BTEC教学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09).

[2]宋兴元,赵珊珊.明确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J].淮海职业教育,2007(02).

篇9

但是这个问题很现实,又让人笑不出来――你去问语文教师,就会发现他们多数人都对此感到困惑,有些甚至直言不讳:根本搞不清楚到底该教什么,别人怎么做我也跟着怎么做。

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基本现状是随大流:中考作文题看着高考作文题,初、高中的作文教学看着升学考的作文题,教师和学生都看着高分作文卷,讲着,写着,模仿着。“应该教什么?”谁知道!

不只是教师们说不清,就是课程标准也语焉不详。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是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目标说得都很含糊,让人不得要领。

搞不清楚的主要有这样一些基本问题:写作是什么?该学写实用文还是该学写文学作品?该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该怎样教学生写作文?――差不多都是写作教学最基本的东西。

可笑又让人笑不出来,这就是中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也是放在语文教育者面前极为严峻的问题。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来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

在这里,我想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

一、写作是什么?教学写作,该学写实用文还是该学写文学作品?

写作是为着特定的目的运用材料去实现预期效果的书面表达,任何写作概莫能外;现实中的写作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用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实用性写作,一种是用来承载审美认识成果的文学作品写作。教学写作,既不应该学写实用文,也不应该学写文学作品,而应该学习实用性和审美性的书面表达。理由如下:

生活中人们写作,无非是满足两种需要:处理现实问题,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表达审美感受,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基础教育中的写作教学是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培养写作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的发展打基础的,它既离不开生活中的写作,又不是生活中的写作,而有自己的特殊性。

将实用文写作引入基础教育的教学写作是不适宜的。实用写作的面非常广,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写作,用途万殊,形式各别,以非常有限的教学时间,去学习五花八门的实用写作,不仅时间不允许,就是从语文科的教学目标来看,也不能将实用写作引入中小学的写作教学。

将文学作品写作引入基础教育的教学写作同样是不适宜的。文学创作也是专业写作,四种基本体裁各自又可以分为许多小类,每个小类又有若干更细的分支,在基础教育阶段,以极为有限的教学时间,让中小学生去学习这么专业的写作,给他们定下这么狭窄的发展方向,显然是不妥当的。

但是,任何写作都是具体的,都有特定的用途,特定的表达环境,特定的表达目的,特定的读者对象,特定的效果预期和评价标准,它不可能是抽象的写作,不是文学的就是实用的,而不可能超越两者之外。学生写作学习也如此。这就发生了问题,写作教学既不能把学习文学写作和实用写作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而实际上,只要写文章,不是写的文学作品就是写的实用文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就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无论哪类文章,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是书面表达。无论哪类文学作品,表达的都是作者的审美认识、审美感受,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审美表达;不是表达审美感受、审美认识的文章,是实际应用中的文字,我们都可以将它们归入实用表达。这两类表达,总称为书面表达――基础教育的写作教学,学的应该是书面表达,实用的书面表达和审美的书面表达,两者不可偏废。

实用表达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意义显而易见。人际交往很大一部分是由书面表达实现的。每一个行当、每一项工作都有用文字表达进行交往的需要,在现代社会,没有这种交往,没有这种交往的能力,是很难想象的。在人们使用文字进行的交际中,审美表达占的只是小部分,更多的是实用表达。培养学生具备实用表达的基本能力,是现代语文教育必须的工作,写作教学应当下大力气培养这种书面表达能力,将它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之一,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学习实用表达是一回事,学习实用文体的写作又是一回事。前者是语文学习,后者是专业写作学习;基础教育的写作教学应当指导学生学习实用性质的书面表达以满足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但不是去教学生怎样写科技论文、怎样写公文及其他应用文章。

审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是人对理想、对进步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崇尚和向往在认识活动中的表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向上的动力。学习对生活的审美,培养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审美表达,是审美活动的继续和总结,是审美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学习审美表达是一回事,学习文学创作又是一回事。前者是生活内容,后者是专业学习;基础教育的写作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审美活动,学习将自己的审美认识、审美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不是去教学生怎样写诗歌、小说和剧本。

二、该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该怎么教?

教构思、行文和自我修改的基础知识,培养构思、行文和自我修改的基本能力,教的主要方法是从思维的角度进行引导。理由如下:

无论是哪类书面表达,都可以从构思、行文、修改三个环节去考察其写作过程,都可以从构思能力、行文能力、修改能力角度去考察其写作的基本能力。如果从这三个环节去考察,无论是审美表达还是实用表达,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其基本能力也是相同的。抓住书面表达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能力,就为今后的专业写作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避开了专业写作的特殊性,体现了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宗旨。问题是怎样处理审美表达和实用表达的兼顾。

文学创作和各行各业的应用写作属于不同领域的写作,由于有各自的适应背景,它们在书面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但是,它们最根本的区别,不在文章形式,而在思维类型。从本质上说,文学创作所运用的,是审美思维,其主要特征是用主观的眼光去观照所写的事物,将它理想化,赋予感彩,甚至将它变形,使之符合主观愿望或理想化,在多数情况下允许虚构、合理想象,以符合人的“自由意志”。与这种思维特点相应,其语言是情感化的,高度个性化的,诗化的,有明显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主观性、形式多样性,讲求形式美,是“艺术语言”。总而言之,是务虚。实用写作所运用的,是实用思维,其主要特征是用客观的物理的眼光去观照所表达的对象,不能将其任意变形,而应尽量贴近实际,不能随便想象,不允许虚构,应当合乎逻辑。与这种思维特点相应,其语言讲求准确、明确,一般以平实为主,更多用的所谓“科技语言”。总而言之,是责实。

这两种写作各自的特点很明显,以致我们从文面很容易看出一种文字到底属于何种表达。尽管如此,但它们都属于书面表达,从本质上看有相同的东西――

首先,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实用文写作,都存在着构思问题,而且构思的基本思想方法是一致的。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用以展开思考的都是形象材料,材料也千差万别,但是,构思的基本问题,都是“想表现什么”“用什么表现”“怎样表现”,概莫能外,整个构思阶段所有的思考,都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转。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觉得妥当了,构思工作便基本上完成了。立意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剪裁,谋篇布局,全都在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主导下展开,在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联系中形成有机的结构体――作品的框架。看起来形式上差别很大的诗歌和剧本,构思所用的材料有这样那样的差别,浮上脑际的意象看起来截然不同,但是思考的基本问题却无二致。不管构思多么有创造性,也不管想象有多么奇特,怎样思绪万千、跌宕腾挪、费尽周章,在思考材料是充足的这个前提下,最终决定构思成败的,还是要归结到在纷繁的材料中理出头绪,形成最有价值的审美认识,然后充分利用最合适的材料,删汰无用材料和不合意的构想,勾画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轮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运用材料形成有机结构的能力――构思能力。

实用写作其应用面广大,简直是个海洋,而且各种用途的文字形态各异,小到一纸数十字的便条,大到百万字的皇皇巨著。就这些写作的用途来说,几乎每个生活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各式文字;就写作的诉求目的而言,有告知的,有解释的,有申诉的,有论证的,有劝告的,不一而足;所用的材料,有事实的,有看法的,有数据的,各各不同;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的,有描写的,有解说的,有论说的,交叉运用。不管有多少差异,将构思时所考虑的基本问题加以归纳,也还是这三个:“你想达到什么目的”“该写些什么”“怎样写”。所有材料的有用性,都得用这三条逐一去衡量,在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框架内,梳理出材料间的关系,根据表达需要,整合出一个合乎需要的结构系统,作为行文的蓝本,指导整个行文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力和运用材料形成有机结构的能力――构思能力。

这两个写作领域的构思活动,不仅存在于行文之前,也存在于行文、修改之中,凡在写作过程中有新的考虑,哪怕是对局部有所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可能需要对整个构想进行修整,否则就会造成整体的不协调、不统一。而这些调整的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那三个老问题:在“为什么写”主导下的“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思考。

既然我们可以把文学创作和实用写作所牵扯到的林林总总的构思现象全部归结到这三个基本问题上来,将它作为核心,那么,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基本问题出发,将对书面表达的思考触角伸向任何文章的写作,不管是审美表达还是实用表达,凡是构思涉及的所有问题,我们都可以放到这个框架内来思考,用基本相同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将之辐射向审美表达和实用表达。这样,我们就能把这三个问题作为一切写作构思的基本问题,放到基础教育的写作教学中去,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而把培养学生解决这些基本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以面对和满足生活、工作、学习中书面表达的基本需要。

其次,任何文章的写作都需要把构思变为具体的表达文字――行文。审美表达和实用表达在行文上各有特点,但是,其基本能力、基本原则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却是一致的。

先是行文焦点和行文思路的设定,围绕着焦点和思路展开行文的能力。构思不可能具体到每一个局部的表达细节,表达细节的斟酌是行文的事。只有保证每个表达环节都能沿着总体构思的方向发展,才能实现构思的表达目的,有时候,一个细小的环节,甚至一两个关联词语,都能诱使作者改变行文的方向,鬼使神差,将表达引向歧途而不自觉。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实用写作,无论是形象性表达还是抽象性表达,能够认清表达焦点,设定合理的行文思路,都是行文的基本功夫,是有效表达的重要前提。具有这种行文意识和处理具体行文事宜的实际能力,是一个人的写作素养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集中表现。具备这种意识和能力,是一切专业写作的重要基础,是从事文学写作和实用写作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与此相关,还有行文的控和放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苏轼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本事。行文之能保证构思的落实,主要表现在它表达构思所设想的必须说的东西,不说或少说与构思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东西。必须说的,就得放开来说,说具体,说透彻,有时还得说痛快;关系不大的,就得控制住自己的笔绝不能多说,没有关系的就绝不涉及。都是得说的,各种内容该说到哪个份上才够、就够,都有一个需要掌握的分寸,不能少,也不能多。这是行文时量的把握和控制。还有用语轻重的控制、情感色彩的控制、态度显隐的控制、身份与用语口气相应的控制、表述详略的控制、具体与概括程度的控制,等等,都需要认真把握,以使行文得体。处理这些问题的原则――围绕着表达目的,适当处理说什么、怎么说,文学创作的行文必须遵循,实用文的写作也应该恪守,这是一切文章写作的共性。具备了这些行文能力,就既能胜任审美表达,也能胜任实用表达;缺少这些能力,文学作品写不好,实用文也不会像样。

最后,是对自己的文章的修改。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实用写作,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始终是写作能力的集中体现。人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自己所写文字进行修改的。能够判断自己的书面表达是否恰当并作出适当的调整使之合用,这需要条件。首要条件是,写作必须处于自觉状态,即明确地了解自己的表达目的、用途特点、读者情况、想收到什么样的阅读效果――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一个条件是,有能力对自己表达的现实情况作出判断,即自己所写的是什么状况、能反映什么、不能反映什么、读者会有什么反应――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有可能对自己表达的优劣作出判断,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自己进行修改――懂得“怎么做”。

说修改,最重要的是对篇的表达判断和调整。判断整篇的基本情况是否符合表达意图,应该就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思路所形成的整体的表达力作出判断:这种内容,这种基本结构,实际上反映了什么?和自己预想的效果有没有距离?如果有距离,有多大的距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怎样调整,才能切合自己的表达意图?只有对这些情况作出明确的判断,才能进行有效的修改。

然后是段落的修改。先得进行各部分内容恰当性的查验,判断其总体内容是否为整个表达之必需,分量是否适当;接着看主要内容是否已经说清楚,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所用材料是否充足,表现力有多大,其分支内容是否适当。在此基础上,对不满意的地方作出调整。这种检查修改,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基本思路的也有具体表达的,既有材料的也有语言走向的。无论是文学写作还是实用写作,无论是哪种体裁的文章,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由于是对自己的表达作出判断和修正,难度较对别人的为大。但正是这种判断和修改,才反映出一个人书面表达的基本功底。

对表述语言的检查和修改是表层功夫,任何文章写作都得做这项工作,其重要性和共性自不待言,兹不多述。

上述的在解决构思、行文和修改的问题时,我们抓住的都是“想”的问题――思维的法则、思维的方法问题;从思维的角度理清这些问题的内部关系,从思维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些问题的要害所在,从思维的角度去理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从思维的角度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思维的角度去带挈学生懂得写作的基本知识,培养构思、行文和修改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该怎么教”的问题。

三、结论

世界上所有的写作分为实用写作和文学写作两类,这两类写作各有特点,从实质上说是实用书面表达和审美书面表达,都是书面表达,其方法和能力需求上存在着一致性。

实用表达和审美表达都可以从写作流程上分为构思、行文、修改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写作活动中,其思维状态和具体方法尽管各有特点,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需要的能力也都基本相同――构思能力,行文能力,修改能力。它们是一切写作最基本的能力。

写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想的问题,构思、行文、修改的能力从本质上说是思维能力,实用表达和审美表达的最大差异也是思维的差异,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核心在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

篇10

关键词:中职;应用文写作;重要性;兴趣;写作训练

应用文写作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它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中职学生必须重视应用文的学习,这对学生将来参加就业和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个人教学实际经验,对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策略向大家谈谈我的几点想法和建议,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一、纠正认识偏差,使学生了解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因为学生自身成长经历的关系,他们的主要生活场所是家庭和学校,与社会接触较少,小学、初中阶段学习的作文大部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对应用文这一具有交际性特点的作文格式不太了解,在对应用文写作的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应用文写作没有学习的必要,因此对它抱着无所谓的学习态度。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让学生领悟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可以对学生说:“你们将来找工作肯定得写简历,如果简历写不好就有可能错失工作的机会;参加工作之后你们免不了要写个人工作计划和总结,如果写不好就无法体现自己工作的亮点;以及你们开会要做的会议记录、写的年终总结等,都需要运用应用文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通过我们列举的这些朴素而又实际的例子,认识到应用文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学分而学,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将来更好的就业而学,它是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不能熟练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与技能,则会给自己将来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应用文写作是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而且都要参与的一项写作活动,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二、精心设计导入,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反观现在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课堂,基本上都是围绕归纳理论、练习写作、练习讲评、作业练习的固定模式进行,长时间下去,学生就对这种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丧失了兴趣,甚至会出现厌倦和抵触心理,教学效果更是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方式,使我们应用文写作教学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通告”这一文体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导入:“相信‘孟母三迁’的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吧?”学生齐声回答:“听说过!”“如果我们对我们居住周围环境不满意,可以随时搬走,但是如果是一个工厂、一个学校呢,不能说搬就搬吧。那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现在,就遇到了这样一种状况,在你们公司门口,治安秩序特别差,还经常有黑车拉客现象的出现。针对这些情况,你们公司就可以通过写通告的方式写出相关法规抑制种种不良现象的出现。那么,什么是通告呢?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又该如何去写?”这样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导入马上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满腔热情的投入到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活动中。

三、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

应用文写作虽然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与技能,但是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较差,故在应用文写作学习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写作能力差,对于篇幅较长、要求较高的应用文写作更是不能得心应手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训练,让他们对应用文写作的各种要求及格式了如指掌,进而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比如,由于应用文的格式比较规范,学生不易记忆和掌握,这时,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知识点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应用文写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与学生的文字功底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注意在应用文写作中句子使用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保证语句通畅、不出语病,使学生养成准确、无误的叙述事实的习惯和应用文写作的思维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我们不一定要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生活中的实用文章,而且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可见,撰写格式正确、内容充实的应用文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与技能。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以创新研究出更多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以为学生将来参加就业和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慈.寻找教学规律,教活中职语文.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