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前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13:3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前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BB肥的市场前景看好
BB肥,即掺混肥料,是将2种或2种以上粒状高养份的原料,根据需要掺混而成,没有填充剂(如陶土)。由于其配方易于调整,故特别适用于土地面积大,土壤类型复杂,作物种类繁多的地区。所以BB肥又称干混肥料,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是以单元肥料或复合肥料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机械混合制成,在混合过程中无化学反应。随着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BB肥市场前景所好。
1.从平衡施肥需求方面分析
掺混肥可以降低化肥分配、销售费用,是平衡施肥的最佳选择。BB肥是把颗粒化的不同类型的单质肥料(如尿素、二铵、大粒氯化钾等)按需求比例,进行物理混配。根据平衡施肥原理,按照当地土壤养分测试结果、作物种类、产量指标、不同土质,可配制成系列专用肥料,如小麦专用肥、水稻专用肥、花生、土豆专用肥等,是首选的优质肥料。BB肥的特点: 养分全面。BB肥的主要成分是作物所必须的三要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避免了施用单质肥料造成养分不平衡的弊端,从而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农业论文,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养分比例协调,配方针对性强。BB肥养分配方是按某种作物需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状况而制成的,针对性强,为某一特定区域或田块生产的专用肥。建立在土壤测试基础上的推荐施肥,要比对土壤肥力一无所知的习惯施肥,在肥料利用率、农业增产和环境保护方面都要有效得多。随着近年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高产种植带来的高投入施肥,使土壤区域养分变异性增大。而BB肥,多是针对小区域种植、土壤情况,配方优化,使肥料利用率提高,发挥了多元素养分增产的综合效应。
BB肥配制灵活。国产复合(混)肥配方比例一定不变,养分配比不合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而BB肥可以生产数吨一个配方,真正做到一地、一作物、一配方、一方一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养分浓度随意调整,克服了复混肥氮素不能配得过高的缺点。近年来,农业部正在全国范围内正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作为测土配方施肥最好的物质载体,BB肥的因土壤、气候、作物需要随时调整氮、磷、钾比例的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其作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国内大颗粒氮肥、磷肥和钾肥造粒技术的提高,也给BB肥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单质肥料。与此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氮肥的施用量已经超过土壤实际需要,磷肥从90年代以后投入量也超过了土壤吸收量,农田土壤养分的不平衡性正在加剧,这些都给以测土配方为前提的BB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发展较快。这些特色农作物对土壤要求不同,其需肥结构各异,在施肥上吃“小灶”有利于发挥它们优质高产特性。可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提供的土壤资料和特色农作物的需肥特点,可生产专用BB肥,如烤烟BB肥、药材BB肥、西瓜BB肥、蔬菜BB肥、麻类BB肥等,并且立足本地,主动出击,与专业村或生产基地签订需购合同,发展订单肥料。
2.从节能减排需求方面分析
化肥生产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面对当前国家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对节能减排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与复合(混)肥生产相比,BB肥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投资少,能耗低,生产成本低;在加工生产中基本没有“三废”排放。
近两年来,随着市场对高浓度复混肥料要求的升级农业论文,以造粒工艺生产如此高的高浓度复混肥料(45%、50%、55%)势必会出现造粒和烘干工艺新的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势必会导致生产的高能耗,低效率,高成本,这因而会使其在高浓度肥料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趋于劣势。而BB肥的生产却恰恰相反,同低浓度复混肥料的生产相比,高浓度BB肥的生产加工成本不但不会增高,反而会相应降低,因而在复混肥料市场竞争中必然占有一定优势。不难看出,高浓度复混肥料的这种要求上升趋势,为BB肥的生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外,由于BB肥生产的工艺简单,也更加适应配方多变的测土配方肥和随时变更的各种专用肥的生产,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为发展肥料行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相继投产了多套大颗粒尿素和颗粒钾肥的生产装置。这也是为今后BB肥的生产提供了质量保证和原料保证。因而,BB肥的生产和市场前景是美好的。
篇2
过去十年来,国际证券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额年平均增长12.34%,而全球GDP年平均增长3.37%,国际贸易额年平均增长6.34%。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企业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此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进行大量的"结构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快速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易。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既可以从事日经2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则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证券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悄然启动。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
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三、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证券市场正在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加入WTO后,中国将允许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显然,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的国际化。
这种全面国际化含义是:以资金来源计,国外资本以允许的形式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国内资本则可以参与国外有关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以市场筹资主体计,非居民机构可以在国内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内机构则可以在国外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外交易及中介机构参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营及相关活动,国内有关交易及中介机构获得参与国际证券市场经营及相关活动的资格和权力。
四、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利益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
海外证券资本的进入,以及外国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改进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改善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证券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持该市场对外国证券资本的吸引力、有效地分配金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表现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
1、市场规模扩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此外,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本流入导致其金融体系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资本流入的突然逆转,则使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
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由于新兴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以及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承受资本大量流入的冲击,导致价格波动性上升。新兴金融市场股票价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动性突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3、与国外市场波动的相关性显著上升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大量参与,潜在地加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导致二者相关性的明显上升。
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①国内金融市场与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关性,即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对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上升。国外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韩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间高达12%;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泰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间高达29.6%;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墨西哥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间高达32.4%。
这种溢出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在市场稳定发展时期,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波动接受主要工业国的正向传导,表现为二者波动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场波动显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时,二者波动出现背离,甚至呈反向关系。
从日本和韩国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看,从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间,该相关系数达89.09%。从1992年7月到1998年5月,该相关系数下降到44.86%,此后,该系数再度提高到80.65%。
②新兴市场国家之间金融市场波动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资流入周期及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场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股票市场相关系数显著增大,韩国和印尼股市的相关系数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15%上升到78%,泰国和韩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55%上升到63%。显然,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把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同时从上述市场撤出资金,导致其同时崩盘。
篇3
过去十年来,国际证券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额年平均增长12.34%,而全球GDP年平均增长3.37%,国际贸易额年平均增长6.34%。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企业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此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进行大量的"结构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快速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易。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既可以从事日经2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则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证券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悄然启动。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
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三、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证券市场正在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加入WTO后,中国将允许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显然,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的国际化。
这种全面国际化含义是:以资金来源计,国外资本以允许的形式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国内资本则可以参与国外有关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以市场筹资主体计,非居民机构可以在国内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内机构则可以在国外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外交易及中介机构参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营及相关活动,国内有关交易及中介机构获得参与国际证券市场经营及相关活动的资格和权力。
四、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利益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
海外证券资本的进入,以及外国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改进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改善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证券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持该市场对外国证券资本的吸引力、有效地分配金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表现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
1、市场规模扩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此外,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本流入导致其金融体系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资本流入的突然逆转,则使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
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由于新兴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以及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承受资本大量流入的冲击,导致价格波动性上升。新兴金融市场股票价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动性突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3、与国外市场波动的相关性显著上升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大量参与,潜在地加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导致二者相关性的明显上升。
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①国内金融市场与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关性,即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对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上升。国外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韩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间高达12%;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泰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间高达29.6%;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墨西哥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间高达32.4%。
这种溢出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在市场稳定发展时期,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波动接受主要工业国的正向传导,表现为二者波动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场波动显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时,二者波动出现背离,甚至呈反向关系。
从日本和韩国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看,从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间,该相关系数达89.09%。从1992年7月到1998年5月,该相关系数下降到44.86%,此后,该系数再度提高到80.65%。
②新兴市场国家之间金融市场波动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资流入周期及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场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股票市场相关系数显著增大,韩国和印尼股市的相关系数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15%上升到78%,泰国和韩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55%上升到63%。显然,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把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同时从上述市场撤出资金,导致其同时崩盘。
篇4
一、以气代油,大势所起
以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以LPG)代替汽油作汽车动力燃料,在当今已是必然的趋势。
首先,这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早在一个半世纪这前,恩格斯就告诫人们: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同时,大自然也会向人类报复。如今人们已经深切地感觉到了这一“报复”。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类为此已付出了成千上万的生命代价,“世纪警钟”终于敲响了: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于是人们立刻注意到汽车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它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繁荣,车辆保有量剧增而越来越加剧。为了减少和控制汽车尾气中有害物的排放,人们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所有的技术方案中,“以气代油”是既治“本”又治“标”;既有环保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好办法。
第二、汽油等石油产品作为传统的汽车动力燃料,面临着随石油资源危机而枯竭的威协。据报道,再有15年,全球石油产量开始资源性的下滑,全部石油资源只够用40年。若不未雨绸缎,届时整个社会经济会坠入灾难性的困境。而天然气储量丰实。有待开发。我国资源储量为39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达2.3万亿立方米,目前年产为170亿立方米,火炬放空几十亿立方米/年,丰实的资源远未开发利用,可以预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天然气(其中也含有液化石油气组份)将是接替石油产品的主体能源。并且,在目前已经是最现实的可以有足够数量供给社会需求的替代能源。
总之,由于能源资源结构的不可逆转的变化,天然气作为洁净燃料又符合环保的要求,所以国际社会都将天然气在一次消费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高低,视为一个国家的能源结构是否优化的标志。发达国家为30——40%,世界平均水平为21%,而我国只有2%左右。从这一差距,企业家和投资者将会发觉、他们正面临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二、以气代油,清洁实惠
天然气和LPG汽车有如下优点
1.尾气排放中不含铅和苯,硫含量极微、与汽油相比,HC减少60-70%,CO减少80~90%,NOx减少30—40%,CO2少20~30%,噪音降低40%,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故当之不愧地被称为“洁净能量”,天然气和LPG汽车的推广应用被称为“绿色革命”。
2.抗爆震性好,辛烷值达103一11O,远高于汽油,有利于增大燃气压缩比,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3.燃料以气态进人气缸,燃烧较充分,热效率高,积炭少,这使发动机的大修期延长30—40%,使油更换周期延长50%,降低了维护费用和运行成本。
4.采取了多项有效的的技术措施和设施,使燃气在完全密闭的系统中运行,比汽油安全、如LPG汽车从投入使用至今未见爆炸记录。
5.比使用汽油便宜,具体经济指标须视当地天然气或LPG供应价与汽油价格之差而定,以LPG为例。大体上说,可使汽车用户省10—15%的燃料费,而对于LPG充气站的投资者来说,大约1年半能收回全部投资,推广LPG汽车是一项可以得到回报的投资行为,并不象附加尾气净化器或增加电喷反馈控制功能那样是单纯的消费支出、增加购置成本而无回收机会。
此外,对于燃气供应商而言,汽车应用燃气等于新开拓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销售面。供一辆公共汽车的LPG量相当于供50—70户居民用气量,而且前者经营成本低、利润高。
通常用LPG、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的汽车统称天然气汽车。它们之间各有特点在推广中因地制宜,各显神通。其中LPG汽车的特点是技术上最成熟,安全可靠性好、能量密度大(一次充气的行程与汽油接并),LPG的供应方便。
三、以气代油,已成潮流
为适应汽车能源变革的大趋势,世界上各汽车制造商都纷纷投资开发天然气汽车。如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组成“天然气汽车技术联合体”,计划于1998年将天然气汽车造价降低一半,德国宝马公司从94年11月份起按年产2000辆天然气汽车投产。目前已有5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行驶在意大利、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印尼等十多个国家,其中近400万辆是LPG汽车。据报道,这一类汽车在美国的年增长率为13.46%。推动天然气汽车应用的主要力量是各国政府、政府将应用和推广天然气和LPG汽车作为能源战略措施并立为国策,通过制订法规来实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又配套制定了各项优惠和补贴措施进行鼓励。在政策、法规和优惠措施的支撑下,许多国家都制订发展计划。如美国计划到21世纪初有2000万辆汽车使用天然气和LPG。俄罗斯计划2005年前18%的小汽车、40%的公共汽车实现天然气化等等。
在我国,从95年开始,已作为政府行为来推动,推动力度逐年加大、这使从事多年天然气和LPG汽车开发和制造的企业受到很大的鼓舞。许多有识之士也都纷纷投入应用和推广的行列,各大城市都在部署和采取行动,这从近来各报纸的报道中已可以看到。
总之,“以气代油”,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一股现实的潮流。
四、以气代油,现实可行
在国外,LPG和CNG汽车经历半个世纪的开发、实用和改进,在技术上已成熟,并实现了商品化,LNG汽车目前尚处在商品化的过程中(美国近三年来以38%的速度在增长)。在我国,澳华公司自92年引进澳大利亚SMARTGAS公司的专利和全套技术,按照澳大利亚的国家标准和ISO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采用了九十年代水平的设备建成年产6万套LPG汽车成套改装件的生产线。前几年主要是出口西欧、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约每年1万套。近年来开始内销,国内有一些厂家也在试制部分部件,但澳华公司是国内唯一的成套制造车用LPG供燃系统设备和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企业(在澳大利亚没有开发部和生产线),可以为现有的各种汽车(包括化油气式和电喷式的)提供合乎要求的LPG改装套件,并解决其中的技术问题,此外,各城市还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口了一些LPG改装件(品种已近十种)开展试运行与对比试验,目前,国内大约有400多辆LPG汽车和2000多辆CNG汽车在试运行。
当前在国内推广LPG汽车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主要是要解决人们的观念的解放问题以及技术上解决改装套件产品与现有车型、车况的通配性问题,要着力于营造市场环境,创建LPG汽车的运行条件,包括建立标准与法规,建设车用LPG充气站的网点等。从经济性、市场的稳定和售后服务的及时可靠要求出发,国产化是必由之路。深圳市领导在该市的推广工作中一再指出了这一点。澳华公司已完成了国产化,并具备成套生产,装车设计,组织批量改装和售后服务的能力。这些环节,对于LPG汽车来说,是不或缺少的,因为这是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品。目前有些进口产品,进口商往往从不同的厂家选购货源。如此组合起来的套件,各部件之间是否适配,组合后是否适合现有车型与车况,供应商无法在供货之前妥善解决,此外,这类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安全,而且是人命关天,国外产品也经历了一个过程,目前已经发现,进口产品中有的是国外已过时的产品,早在70年代就因安全隐患处理不彻底而停止使用了,面对LPG汽车推广初期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关部门的重视,最近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天然气和LPG汽车标准化分委员会在深圳市召开了成立在会,这对于推动我国的燃气汽车在正常,有序的轨道上加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我国各大、中城市推广和应用天然气和LPG汽车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良机在即,时不待人,这是一个有利于当代,造福于子孙的“绿色事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NGV与LPGV市场分析及对策
天然气(包括液化石油气)汽车为人类带来福音,也为企业带来效益,在我国正作为一个朝阳工业喷薄欲出,我们面临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现就NGV和LPGV的市场形势分析如下:
一、市场分析
当前天然气汽车(NGV)的市场形势是对NGV的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变化的进程已经开始,并已预示出较猛的势头,推动这一进程的因素有全社会环保意识和优化能源结构的意识日益加强,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介入,气源供给紧张局面的缓解,改装套件的性能价格比已开始得到国内市场的认衡,技术保障碍以实现,以及项目本身经济效益等等,这当中,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这一机遇,将上述因素凝聚、整合,在国内培育出一个坚实有序的NGV市场。总之,当前NGV市场已经在孕育,它正有待大力开拓面对这个市场的开拓,其有利因素有:
1.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近二十个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车辆超过万辆,可见NGV的潜在市场很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NGV产品的销售形态属于“完全新产品”(新型的供燃系统改装成套件)而使用形态为“不完全新产品”(定型产品的改装或改型),前一种形态意味着它将以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政策的支持下走向市场;后一种形态表明该产品有着肥沃的土壤具备了通向现实市场的通道;
3.近年来,NGV的质量,数量和价格已接近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正是这一供与求的合拍,可将其视为我国NGV市场开始启动的标志;
4.这是一种“不完全竞争”性质的市场,这类市场的要素虽然很多,但多数能够控制并有政策、法规作支撑和行政力量的辅助,因此预期目标(包括经济目标)的实现比较有保障,投资风险较小;
5.项目良好的经济效益,使NGV市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经济动力。
不利因素有:
1.潜在市场的外表有一层保守性的心理障碍,对于新产品有本能的排斥性,特别是NGV有一定的技术密集度和涉及防爆品质要求,因此用户对NGV的了解与接受要一个过程,此外,还需要配套的售后专业技术服务。
2.系统的制约性使市场的开拓有一定的难度,如市场的规模受供气站的布局的制约,其布局的范围受城市规划及投资能力的制约,推广的进度受用户的观念和车辆组织和程度的制约等等。
3.改装车无现成的规范与标准。有关规范与标准的滞后,NGV的市场开拓要经历一个过渡期。此期间,产品的推广需要各个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以及政府的协调,而NGV市场本身也要经历一个无序的非规范的竞争局面的考验。
4.这个市场带有超前性,需要靠具备新型经营观念的市场开拓者去引导,去创造(这新观念在现代营销学中有的称之为“生活方式营用观念”)。必须造就一支新型的营销队伍以适应市场开拓的需要。
5.国内不少城市能用来发展NGV的资金不足,特别是对于推广新产品这类风险投资行为,相应的风险战略眼光及风险对策思维尚不成熟,使资金筹措存在一定的难度。
总的说来,形势很好,机会已到,优势与困难并存,成功与否取决于对策,“难得而易失也,时至击不璇踵者,机也,”如果我们能不失时机地利用这大好形势,采取有效对策,发扬优势,则我们就占住了“天时”,如果我们选准条件较好的几个城市,重点突破,造成发展格局,则就占住了“地利”,再汇聚人才,建立有效的决策和运作机制,不断更新观念造就一支适应性强的,讲究效率与效益的队伍,那么,我们就赢得了“天时,地利,人和”,届时发展NGV的目标,势在必得。
二、关于对策的建议
1.战略上立足于NGV整个产业,采取因地制宜,多模式发展的途径,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尽快制定暂行标准与规范,推进其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
2.建议尽早确立统管全国NGV产业的行政主管,尽早成立全国性的NGV行业组织,进而构建适合国情的NGV市场机制,建立与完善诸如“参赛”资格,“比赛”程序和“比赛”规则之类的市场规则以保证进入市场的产品性能和质量,保护用户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便于逐步规范NGV的市场竞争行为。
3.确立“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基础上,扶持和发展民族工业”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合理使用资金,让生产能力和规模随市场需要而发展,防止一哄而起重复引进、重复建生产线,以避免生产能力过剩,低价的次品冲击市场等不正常现象的出现。
4.规范化与非规范化的推广并举,“规范化”指车辆定型,建立标准,安排正规生产等。“非规范”指改装车辆,建立规章,规程或暂行标准等,在初期,宜以后者起步,但同时不放松规范化的工作,只是不能等一切都规范了再行动,“非规范。也不是蛮干,它只是相对于改装车与整车而言。
5.着眼于市场的开拓,以规模经济为投资目标,着眼于组建“改装一建站一供气一服务”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每发展一步均需保证改装的车辆都能得到越来越方便的、足够的燃气供应,都能得到及时的良好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亦即,每发展一步,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成熟。我们称此发展模式为“系统步进式”。政府将发展NGV产业列入正式工作日程,通过政策、法规、规划及协调等为该产业创造发展空间,疏通管理环节,以及提供资金支持,按规定优惠政策予以鼓励的扶持,而企业则在政府的引导下和支持下去操作每一个细节。
篇5
论文关键词:场所,场所依赖理论
场所 (place)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国外对地方依赖理论研究早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场所依赖理论研究的发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应用研究方面。对于人文地理学者而言,场所不仅仅只是一个客体,当它具有一个客体感情的附着时,场所就出现了。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具有人文意义的地方,游客在历史文化街区中购物、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体验都是一种场所感知。因此,从现实生活来看,专门从人的认知、感觉、心理、意义与价值等角度来认识人地关系的场所依赖理论,可以成为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的重要理论。
1 场所依赖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历史文化街区涵义
1.1 场所
对于“场所(place) ”这个概念,现存的所有相关概念基本包3个部分:地理位置(location) , 物质形式(material form) ,以及它拥有的价值和意义(value and meaning)。场所具有明显的文化因素,是使社会模式在空间范围内运作具体化的一个概念。为方便概念的比较旅游论文,本文采取黄向等人规定的狭义的场所概念,即只包含场所应有的内涵(即3个基本部分),而将“场所与场所环境(place and placecontext) ”看作广义的场所,这个广义概念不仅包含了内涵,还包含了场所的外延。广义场所、狭义场所和空间有如图1.1的包含关系[1]:
图1. 1 广义场所、狭义场所和空间三个概念关系
Fig1.1 Broad areas, narrow spaces and spat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hree concepts
1.2 场所依赖理论
关于“人与场所之间特殊的依赖关系”,先后出现了“恋地情结”、“场所感知”和“场所依赖”3个概念。恋地情结是人与地方之间形成的感情联系,这种感情联系是人对地方的关系、感知、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总和。场所感知是人与自然以某种美妙的体验为中心的结合,这种体验和意识集中于某些特别的设施。场所依赖是人与场所之间基于感情(情绪、感觉)、认知(思想、知识、信仰)和实践(行动、行为)的一种联系,其中,感情因素是第一位的[1]。
因此,本研究的场所依赖是指个人在经历一个场所后,会对这个场所所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产生依赖感,以及在情感层面对这个场所会产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与其它情感层面的表现。场所依靠程度的强弱及活动时间的频率会进一步影响场所认同的程度。
2 场所依赖理论应用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的思维视角分析
2.1 场所感知结构与历史文化街区情感空间
近10年来,世界各国专家及机构对历史古街区的发展和保护规划的研究已有显著的进步。然而,这些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仍然较多的侧重经济和物质环境方面的需要,而忽略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尤其人和环境之间较深层而微妙的关系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环境背后人的情感价值和影响,实际上是导致街区发展、尤其是街区旅游成功的深层因素,更是该历史文化街区创造某种独特品牌形象的关键所在。而对街区的情感空间研究,场所感知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2 历史街区空间与场所精神
诺伯格.舒尔茨在其”The Sense of Place” 一书中介绍了,可以通过打造更好环境的方法来营造场所感知[3]。这可以为历史街区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历史街区的本质意义就是以本真的方式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揭示出人存在的真理。人们在场所中旅游不仅意味着身寄于场所之中,而且还包括了更为重要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尺度即心属于场所,场所精神就是人们居住在空间中的一种总体气氛。
3 实例分析
本文将选取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为例,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一处集观光、购物、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古街区。2003年开始对其进行旧城改造,并于2008年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对于改造后的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人们众说纷纭,它过于强调形似的外观旅游论文,而忽视了人们对大栅栏的情感依赖——场所依赖,因此,改造后的古街,人们感觉新街缺少了历史的场所精神。
4 场所依赖理论应用研究的展望
场所依赖理论,尤其是在人文主义 ( humanism)与现象学 ( phenomenology)的哲学基础下,强调人对于所处地方的主观感受。因此,在空间的社会分析里,借取场所依赖理论,具有弥补传统社会学对于人的主观感受考虑不足的作用,也就是可以将人的意义与价值重新放在中心。所以,如果我们要使用场所依赖理论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乃至区域空间社会分析的工具与对象,就要对于场所感知提出新的看法,以及从新的角度发问。这正是场所依赖理论应用研究的创新。
5 结论
人类社会的目标无非就是在人与环境之间创造人心归依的感觉,而场所依赖理论是从人的感觉、心理、社会文化、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来认识人与地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场所的特殊意义让世界充满了“人情味”,空间、地方或者场所已具有了某种情感涵义的象征。因此地方感是一个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场所依赖理论应用研究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黄向,保继刚,Wall Geoffrey. 场所依赖(placeattachment): 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 旅游学刊, 2006, 21(9): 19-24.
[2]李冬.北京旧城保护矛盾分析及对策的若干认识[J].城市规划, 1999 (2): 32- 34.
[3]诺伯格.舒尔茨著,王淳隆译.实存.空间.建筑[M ].台北:台隆书店出版, 1994.
[4]程丽辉,王兴中.西安社会收入空间研究[J ]. 地理科学,2004, 24 (2):115- 121.
篇6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对图书销售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极大地提高图书销售管理效率及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图书销售管理系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综述。这部分主要论述本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与业务相关的管理原理,以及与系统相关MIS系统开发原理与方法。
第二部分是系统分析。这部分分析用户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目的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资源条件,以现状为基础,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即从抽象的信息管理角度出发,为使用户满意,系统应对哪些信息做怎样一些存储、变换与传递,具备哪些功能,从而明确系统应该做些什么。
第三部分是系统设计。通过系统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对系统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目的是要得到一个令用户满意的良好的实现方案。
第四部分是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内容,讨论了该系统对人员与平台的要求,以及数据库表结构的建立与数据输入,并进行应用程序设计与测试。
第五部分是系统运行。这部分描述了系统操作使用的方法,进行一些系统测试,并评价了该系统。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统开发,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篇7
关键词:版画;艺术市场;艺术受众;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177-01
版画是一门间接性的绘画艺术,它有别于直接描绘的一般性绘画。简而言之,版画就是“印”出来的绘画,它与印刷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因而版画也是造型艺术中与科技发展最为紧密的画种。其发展的速度和拓展的空间相当巨大,新的制版材料和技术层出不穷。
现代版画在传统“凸、凹、平、漏”四大类型的基础上,又衍生“混用版”(也可称“综合版”)、“拼贴版”、“数码版”等版种。版画其技术表现手段之丰富,其它绘画品种难以之相比。近十年来,中国版画的技术发展已逐渐与世界同步,这是国家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体现,中国版画艺术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版画在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文化艺术领域也蓬勃发展,伴随文化艺术发展而产生的文化艺术市场充满旺盛的活力,虽然这个艺术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从目前中国艺术市场的状况来看,传统美术作品“国”、“油”、“版”、“雕”的市场份额中,国画排最前,油画随“当代艺术”的引领排第二,雕塑近年来有所增长,版画“垫底”。而且,版画的成交量和价格非常低,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分析的情况。
欧洲现代艺术市场中,在中、低端艺术市场版画的份额是较大的。人们已经习惯购买版画作品装饰房间,包括公共和办公场所、娱乐场所、家居宾馆、学校医院等。因为版画价格适中,高雅而富于个性,“上墙”和装饰效果极佳,这种“雅趣”赢得了知识阶层、中产阶级和多数普通大众的青睐。美国当代版画从1960年代开始在美国本土发展,到1980年代进入了发展盛期,并且逐步形成了艺术家、版画工坊、发行商、评论家和博物馆之间默契合作的成熟的产业机制。这个机制的良好运作为艺术家在版画上的创作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支持,使得美国当代版画艺术市场在其后的几十年内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而且,安迪.沃霍尔、约翰.琼斯等艺术家还把美国版画从传统格局带入了当代艺术领域。在欧美版画收藏已蔚然成风,有个人收藏、图书馆馆藏、机构和集团收藏等,还有一些成名的艺术家把作品复制成限量版画加入艺术收藏市场。这样一来,一个多层次的艺术市场格局,促使“版画艺术”产销两旺,走入了良性循环。
二、影响中国版画市场表现的因素
(一)时代话语权和艺术语言的大众化
当今中国的版画在艺术市场表现较为弱势,这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面对中国当代版画不入流、状态低迷、语言僵化、自恋、保守、重要的当代艺术展几乎缺席、没有或正在丧失话语权、甚至被遗忘这样的现状。当代艺术是一个提出问题、针对问题的艺术,版画对技法的过分强调而忽略了版画在艺术内涵、艺术语言层面的创新和探索,而在当前僵化的学院系科分类与陈腐的学术制度下,浅薄的艺术市场又加剧了版画的没落。正如吴长江所说:就版画交易来说,其实就是推广,要让更多的人把版画挂在家里,让更多的地方挂上版画,这个就体现了美术事业的发展。美术要为中国的老百姓服务,为中国大众服务,如果仅仅是放在美术家自己的工作室,自己来欣赏,那就会偏离美术的作用。美术的作用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让更多的家庭挂上版画,这才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包括观澜版画基地参与的“中国版画进万家”活动,印制版画名家的作品,送给基层,送给医院、学校等等。中国现阶段进行精神、文化、娱乐交流的媒介正在发生着多元异质的变化,各种思想和艺术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碰撞和融合,而版画如何以视觉的方式进入大众的精神世界?如何赋予版画艺术语言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如何使版画的精神指向与当下大众的讨论话题重获话语权并产生共鸣?是当代版画重获时代话语权的核心问题,也是版画重获市场的关键所在。
近期中国当代版画在传统优势的主导下,已经逐渐向多维度、多层面方向发展。内容与题材上传统的、现代的、轻松的、实验的;形式语言上具象的、抽象的、唯美的、观念的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再加上当代版画视觉创新――艺术语言的当代性转换,使版画具有了时代性的视觉冲击力,为版画的发展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近几年来,版画艺术的市场正在逐渐回暖,部分版画家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中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不能忽视版画在与商业文化的冲突中,不仅没有削弱,反倒被知识界所接受,形成政府支持的局面,使政府、知识界甚至资本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人们在不回避版画商业价值的同时,又赋予了其不易流俗的艺术性、纯粹性,甚至具有社会性、精神性的含义。
(二)“艺术受众”的问题
目前来说,中国版画市场的整体状态还很低迷,中国版画家的原创版画作品在当今艺术市场中的价格和成交量更是处于低位。形成这样的状况有多方面因素,其中,版画自身“本体语言”的因素是一方面,本文就不多作论述,将另文剖析。我们着重分析与艺术市场紧密相关的因素,就是买家“人”的因素,也就是“艺术受众”的问题。近三十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是发展起来了。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审美理念等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还是相对滞后一些,这就产生了“错位”。这种情况随着社会发展,“错位”差会逐渐缩小,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艺术”,这种“错位”差显得更明显,“中国艺术”从国门打开已来,由“传统”到“现代”,再由“现代”到“后现代”,又从“后现代”到“当代”,迅速地演变着。而作为艺术的受众,还适应不了这样变化的速度。版画虽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真正原创版画概念却是从西方传入,它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等一套系统都是全球一致的,这就使版画艺术更富于“世界性”的特征。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具有“现代性”,具有现代的审美特征,这样就使中国版画艺术的受众目前暂时不能完全欣赏版画的现代审美趣味。但是,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艺术逐渐发展,这种审美的“错位”差会越来越小,版画艺术的受众将大幅度提升,直至不久的将来成为普及型的“画种”,版画艺术的市场潜力也会逐渐得到释放,版画艺术市场也将大为改观。
(三)市场的层次问题
从另一方面分析,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构成社会的各阶层将发生巨大变化,“中产阶级”将逐步成为社会的主要阶层。这样一来,版画作为“中端”为主、兼顾“低端”的艺术收藏和消费品种,将会成为市场的“宠儿”,版画在艺术的市场中的普及率将大面积提升,这将对艺术市场产生极大的影响。另外,版画自身的优势和社会适应性还是很强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第一、表现内容的丰富性;第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个人性,表现方法的现代性;第三、特定的印刷美感和画面一定的装饰性;第四、复数的特点,便于收藏和传播。
总之,中国版画艺术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版画在艺术市场的尴尬处境将逐渐改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中国艺术市场上,版画会成为“中、低端市场”的“主打产品”。
参考文献:
[1]于洪.凝聚与争执:从版、画、人的角度论版画创作[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03.
篇8
关键字:液压升力装置;涂抹砂浆机;应用前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的液压升力装置使用较广,但性能不稳定,振动大,不能控制流量等缺点。目前在军工机械、精密机床设备、高档载重汽车使用的稳压恒流液压升力装置大部份是国外进口产品,或是进口零部件组装。国外的大公司如力士乐,伊顿等公司有产品制造,并发展为液控、电控、多功能、高精度的系列产品。
目前该产品依靠外国进口,国内个别企业或研究所在研制,目前还未形成产品。稳压恒流液压升力装置是一项新的概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该装置可以消除传统的液压升力装置调节不方便,流量不稳定,流量流速不恒定,克服了举升或下降产生振动。使新的稳压恒流液压升力装置后产品使用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将来完善新的稳压恒流液压升力装置系列设计,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取代进口产品。
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稳压恒流液压升力装置是由液压油缸、可调式流量控制阀、油泵的组成;是利用可调式节流量阀控制油缸的速度,实现稳压恒流液压。用可调式流量控制阀将流量QPR分成一个经调节的恒定流量QREG和一个剩余流量QBP。经调节的流量QREG几乎保持恒定,不受REG或BP变化的影响,剩余的流量被输送至油箱,或驱动其他系统。调控流量方便,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运动速度的大小,由输入执行元件的油液流量的大小来确定。流量控制阀就是依靠改变阀口通流面积(节流口局部阻力)的大小或通流通道的长短来控制流量的控制阀。常用的流量控制阀有普通节流阀、压力补偿和温度补偿调速阀、溢流节流阀和分流集流阀等。
节流阀的节流口通常有三种基本形式:薄壁小孔、细长小孔和厚壁小孔。为保证流量稳定、节流口的形式以薄壁小孔较为理想。
流量特性
通过节流q及其前后压差p的关系可表示为:
q=KApm (1)
式中:K为节流系数K=d2/(32μL)
节流阀的刚度T
T=dp/dq (2)
将(2)代入(1)得:
T=p1-m/(KAm)
可调节流阀特性:
1、 阀的压差p相同,节流开口小时。刚度大。
2、 减小开口一定时,前后压差p越小,刚度越低。
3、 恒定流量和剩余流量之间的压差小。
4、 恒定流量的变化不受PREG和PBP之间压差的影响,也不受总流量
QPR的影响。
技术关键:
技术关键是可调节流阀调节流量的精度,可以实现10L/min~160L/min流量控制,而保证恒流稳压液压升力装置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路线:
1、采用综合的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文献。
2、运用分析与综合、类比与归类方法对可调节流阀、稳压恒流液压升力装置设计方案、设计原理的论证;
3、初步设计可调节流阀、稳压恒流液压升力装置原理草图、零件结构草图;
4、设计可调调节流阀、稳压恒流液压升力装置装配图、零件图,并对产品试制,分析与对比。
5、对产品进行装配与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
6、完成论文,提交结题样品和有关技术报告。
预期技术:
该项目为创新性,它主要是把液压油缸体和可调节流阀、油泵的有机结合,克服了传统的液压升力装置中的很多缺点。可以实现稳压、恒流,保证了升力力矩大,运动平稳,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工作安全可靠。
应用前景:
新的设计方法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国内液压升降装置机械工作的可靠性和精度。恒流稳压液压升力装置可以在国防机械、自卸汽车、垃圾汽车、农业机械等有广泛的使用前景,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气动附加装置对车辆气动升力的影响机制分析与改进设计》
沈夏威《湖南大学》 2012
【2】 《旋转环梁楔块式液压升降装置设计》 孙友义
《石油矿产机械》2011年第5期
【3】《40T履带式液压挖掘机正铲工作装置设计》 校内论文
【4】《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耦合问题研究》 张树培吉林大学 2011年
篇9
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开拓东北亚市场;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2]。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著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
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著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1.好的市场、法律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指投资及产品的产销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市场信息畅通及交易条件良好;法律环境是指对投资人的财产和投资行为的合法保护及对其正常经营的合法保护。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大学科技园区、海归人员创业园区等为载体,实现相关产业的高度集聚,从而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篇10
通过对于当前国内外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系统分析与思考,一方面希望能使我国商业银行对开展个人理财有一个更全面清晰的认识,把个人理财提高到银行的一个战略高度来把握;另一方面,希望能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在个人理财业务上取得竞争优势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与策略。
个人理财业务目前在我国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各家银行已普遍认识到了开展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细分客户市场,不断丰富理财内涵,提升服务质量,银行理财将渐入佳境,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aghion,etal(2017):现在商业银行间及其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陷入过度和无序竞争不利于产品和服务创新,最终可能导致个人理财市场陷入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这大大不利于我国个人理财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国内研究现状:
黄国平(2017):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从产品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综合性发展模式提升的转变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所遭遇问题,既有金融发展滞后,制度创新乏力等外部环境的约束,也有商业银行业内部经营实力和发展理念上的不足,加快和促进当前发展模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在制度和政策上设计上提供支持,亦依赖于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在技术手段上的创新,以旨在发展和培育一个层次清晰,形式多样,服务高效和竞争有序的个人理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