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市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3:0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书法市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科学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出发,选择技术合同成交额(CJE)作为反映技术市场发展的主要指标,选择GDP作为反映天津市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选择R&D投入强度(RD)作为反映天津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
2实证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现有的样本资料建立起比较合适的回归方程,但是由于现实中的经济时间序列通常都是非平稳的(即带有明显的时间趋势),有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我们在确定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明确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然后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确定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具体的研究步骤如下。
2.1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用于描述两个变量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它反映的是当控制了其中一个变量的取值后,另一个变量还有多大的变异程度,相关分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变量不分主次,被置于同等的地位。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分别对技术市场与经济、科技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2.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平稳序列围绕一个均值波动,并有向其靠拢的趋势,而非平稳序列则不具备这一性质。检验变量序列是否平稳的方法称为单位根检验,即序列中存在单位根说明序列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ADF检验、PP检验、NP检验等。本文中采用ADF检验法。
2.3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目的是决定一组非平稳序列是否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由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被称为Johansen协整检验,其基本思想为,如果两个或多个时间序列变量是不平稳的,但它们的同阶差分是平稳的,则可以通过协整检验来研究这些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经济学意义上,这种协整关系的存在便可以通过一个变量的绝对值的变化影响另一个变量的绝对值的变化[2]。本文将选择Johansen协整检验对技术市场与经济、科技的均衡关系进行研究。
2.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200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所开创,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它的基本思想为:在时间序列情形下,两个经济变量X、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为:若在包含了变量X、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进行的预测效果,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则认为变量X是引致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否则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首先应对各指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2]。本文将在明确技术市场与经济、科技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本文应用eviews6.0实现上述实证研究。
3技术市场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3.1数据的初始化处理以1996年至201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数据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原数据的异方差,得到ln(CJE)和ln(GDP)两个时间序列。
3.2相关分析绘制散点图,可以看出CJE和GDP之间有较强的直线相关关系(见图1),经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2,如果两个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就可以对两者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在现实中,经济序列会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趋势,是非平稳的数据序列,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不能使用传统的回归分析,我们选择协整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3.3单位根检验采用ADF检验,对ln(CJE)和ln(GDP)及其一阶差分、二阶差分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两个序列的二阶差分是平稳序列,可以对两者进行协整检验。
3.4协整检验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假设,接受至多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即技术市场与经济增长两个序列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3.5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技术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对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进行进一步验证,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市场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在滞后期为2年时开始,经济增长是技术市场发展的原因,尤其以第4年这种因果关系最为明显(见表3)。
4技术市场与科技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4.1数据的初始化处理以1996年至201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数据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原数据的异方差,得到ln(CJE)和ln(RD)两个时间序列。
4.2相关分析绘制散点图,可以看出ln(CJE)和ln(RD)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经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
4.3单位根检验对ln(CJE)和ln(RD)及其一阶差分、二阶差分单位根检验对ln(CJE)和ln(RD)及其一阶差分、二阶差分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个序列的二阶差分是平稳序列(见表)。
4.4协整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假设,拒绝至多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表明CJE与RD存在不止一个协整关系(见表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创新不是技术市场发展的原因,但在滞后4年后,技术市场发展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原因,但因果关系不十分显著。
5总结
篇2
一、统计描述
到2000年底,沪深两交易所共有1060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929家是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在交易所挂牌上市的,130家是1994年《公司法》出台以前的定向募集公司,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以推荐的特殊方式在两家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此外还有一家是通过换股上市的。本文研究首次公开发行对市场指数的影响,130家历史遗留问题新股和换股上市剔除在外,929次首次公开发行的年度分布如表1所示。
在证券市场早期,市场总规模有限,新股发行可能会带来市场指数的变化,所以本文着重研究1995年后的新股发行对市场指数的影响。1995年到2000年共有681次IPO,接近所有IPO的七成半,本文将这681次IPO作为研究样本。在这681次IPO中,集资规模最小的为3300万元(0736),集资规模最大的为78.46亿元(600019)。发行市盈率最低的为8.25倍(600870),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为88.69倍(0993)。681次IPO的集资规模和发行市盈率的分布情况请参见表2。
在1995年至2000年间共72个月中,IPO频率最高的月份是1997年5月,这个月有40家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另外有10个月份,没有一家公司发行新股。这10个月中有7个月是在1995年,另外1个月是在1998年,2个月是在2000年。其他大多数月份IPO次数少于20次,低于8次的有31个月,9到20次之间有24个月。有7个月的IPO次数超过了20次,全都集中在1996年下半年到1997年上半年之间。
如果按照集资规模划分,单月IPO集资规模最大的是2000年11月,这个月由于有宝钢和民生银行招股,虽然IPO家数只有18家,集资规模却达到201.53亿元。月度IPO集资规模超过60亿元的,共有12个月;30亿元到60亿元之间的有21个月;低于30亿元的有29个月。另外,有10个月由于没有新股上市,集资规模为0。
二、假设
假设一:不同集资规模的IPO对市场指数的影响是否不同?大盘股是否会导致市场指数下跌?本文将681次IPO集资规模排序,排在前68位的为一组,后68位的为一组。前68位的集资规模都在7亿元以上,称为大盘组,后68位的集资规模都小于1亿元,称为小盘组。通过比较两组IPO对市场指数的影响差异,检验该假设。
假设二:发行市盈率不同的IPO,对市场指数是否存在不同的影响?本文将681次IPO发行市盈率排序,排在前68位的为一组,后68位的为一组。前68位的发行市盈率都在28倍以上,称为高价组,后68位的发行市盈率小于14倍,称为低价组。通过比较两组IPO对市场指数的影响差异,检验该假设。
假设三:在大盘处于高位和低位时,IPO是否会对市场指数带来不同的影响?本文将每个新股刊登招股说明书当日的市场综合指数,减去1994年年底的市场指数,再除以1994年年底的市场指数,得到各个新股发行时市场指数的相对水平。然后根据该数值的排序,分别从上海市场和深圳市场挑选出排在前34位的共68只新股,作为高位发行组。同样挑选出排序在后面的68只新股,作为低位发行组。通过比较两组IPO对市场指数的影响差异,检验该假设。
假设四:不同发行频率的IPO对市场指数的冲击是否不同?本文用两种方法衡量发行频率。第一种方法用发行次数的频率,将月度发行次数最高的3个月作为一组,称为高频组。该组每月发行次数几乎都在30次以上,共有102次IPO。将月度发行次数低于7次的月份的IPO作为一组,称为低频组。该组共有20个月份,78次IPO。第二种方法用月度集资规模指标,将月度集资规模最高的三个月作为高频组,该组每月集资规模都在116亿元以上,共有93次IPO。将月度集资规模低于24.5亿元的作为低频组,该组共有18个月,共有95次IPO。通过比较两组IPO对市场指数的影响差异,检验该假设。
假设五:在不同的新股发行制度下,IPO对市场指数的冲击是否不同?从1999年起,发行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变革。因此本文将1999年作为标准,1999年以前的474次IPO作为旧发行制度组,1999年后的207次IPO作为新发行制度组。通过检验两种发行制度下,IPO对市场指数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三、比较方法
本文主要检验新股发行对市场指数的短期影响,因为单次IPO对市场指数的长期影响应该是比较微弱的,所以本文考察刊登新股招股说明书后一周内5个交易日的市场指数变化。本文假设市场指数短期内的走势服从带有短期趋势的随机行走模型,即:(t=1,2,3,4,5)其中,为刊登招股说明书后5天的市场指数回报,是一个白噪音序列,是市场指数回报的短期趋势,在这里用刊登招股说明书前5个交易日市场指数回报的均值替代。
根据该假设,应该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正态分布。同样的,也应该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正态分布。因此,通过检验IPO后的的分布,可以判断IPO对市场指数短期走势的影响。如果IPO对后市带来系统性一致影响,那么IPO后的的分布会有显著的变化。同样的,对于两组不同的IPO,那么应该服从t分布,其中分别为两个子样本包含的样本数量,分别为两个子样本的估算方差,分别为两个子样本累积超额收益的均值。通过检验它们之间CAR的差异是否显著,可以判断据以分组的因素是否对市场指数带来显著影响。
四、结果
1、总体样本中IPO对市场指数的短期影响
681次IPO平均对市场指数5天后的累计影响不断增加,到第5天达到-0.39%,因此总体来看,过去6年IPO对市场指数短期走势带来了微略的负面影响。但是,各期累积超额收益的t检验值均不显著,这种负面影响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分组检验结果
(1)大盘组与小盘组的差异
无论是大盘组,还是小盘组,都对市场指数带来了负面影响。大盘组发行公告后5天对市场指数产生的累积影响为-1.13%,而小盘组的累积影响则达到-2.18%。尽管两组对市场指数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是两组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t检验值仅为0.63。
出乎意料的是,小盘组对市场的负面影响甚至超过了大盘组,这可能与本文的分组方法有关。因为样本期间内,单个新股的集资规模逐年扩大,使得小盘组68次IPO全部集中在1998年以前,而大盘股68次IPO绝大多数集中在1998年以后。为了回避这种分组方法的影响,本文采取另一种分组方法,即分别在各年度中选取集资规模最大和最小的IPO,组成大盘组和小盘组,检验两组市场影响的差异。
分年度分组的结果显示,大盘组和小盘组对市场指数的影响也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大盘组的5天累积影响为-0.7%,小盘组的5天累积影响为-1.5%,两者差异的t检验值为0.58,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判断,IPO集资规模的不同并没有导致市场表现的差异。
(2)高价组与低价组的差异
高价组与低价组对市场指数的影响有所不同,高价组的5天累积影响为-0.82%,低价组的5天累积影响为0.21%,两者差异的t检验值为1.05,显著性水平接近90%。可以判断,高价组和低价组对市场指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市场指数会对IPO发行市盈率做出不同的反应。
(3)发行时机的差异
市场处于高位时发行的IPO,在公布招股说明书后5天内,对市场走势累积有-1.33%的负面影响,而在市场处于低位时发行的IPO,对市场的走势几乎没有影响。两者差异的t检验值为1.40,显著性水平接近95%,表明不同的发行时机对市场影响的差异十分显著。
(4)发行频率的差异
按照月度集资规模划分,高频组和低频组对市场走势的短期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两者差异的t检验值只有0.86。按照月度IPO家数来分组,高频组与低频组对市场走势的短期影响也没有显著差异,两者差异的t检验值只有0.36。由此可以判断,发行频率对市场指数的短期走势没有影响。
(5)发行制度的差异
新发行制度下,IPO对市场的累积影响为-1.08%。而旧发行制度下,IPO对市场的影响不到1‰,两者差异的t检验值为1.42,显著性水平接近95%。这表明,在1999年发行制度进行较大的改革后,IPO对市场的短期走势开始产生负面影响。
有关图表显示了市值配售发行方法的市场影响,市值配售组5天累积对市场走势的影响为0.23%,非市值配售组对市场走势的5天累积影响达到-1.33%。两者差异的t检验值为1.59,显著性水平接近95%。这表明市值配售发行方法对市场短期走势的影响要显著地小于其他发行方法。
五、回归分析结果
上述分组检验的结果表明,IPO对市场指数的冲击受发行市盈率、发行时机和发行制度的改革因素的影响,发行节奏和集资规模的影响不大。然而,对发行市盈率、发行时机和发行制度改革三组序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序列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当市场处于高位时,IPO的发行市盈率也偏高,反之,发行市盈率则偏低;发行制度改革前,发行市盈率和市场指数水平都偏低,发行制度改革后,发行市盈率和市场指数水平都偏高。这种相关关系会直接影响前面的分组检验结果。
为了控制相关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1995年至1998年的IPO作为子样本。在这一时期内,由于采用固定市盈率发行,绝大多数新股的发行市盈率都在15倍左右,所以子样本中发行时机和发行市盈率两组序列没有相关性。本文将每次IPO后5天累积超额收益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发行市盈率和发行时机两个因素对其回归。由于子样本是包括沪深两市4年的混合数据(PanelData),在这里采用固定组差异模型,回归方程如附注1所示。其中,和是虚拟变量,当IPO在深圳发行时取1,取0,反之,则相反。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发行时机和发行市盈率两个因素,在控制了其中一个因素的作用时,另一个因素的作用仍然十分显著。这表明发行市盈率和发行时机都会决定IPO对市场冲击的力度。
将上述子样本扩大至总体样本,在回归方程中加入发行制度改革因素,考察在控制发行市盈率和发行时机因素后,发行制度改革是否仍然存在影响。回归方程如附注2所示。其中发行制度改革为虚拟变量,IPO时间在1999年前,该变量取0,否则取1。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发行制度改革因素的作用不显著,表明发行制度改革之所以会影响IPO对市场指数的冲击,并不是因为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发行制度改革后市场指数和发行市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导致发行制度改革后IPO对市场冲击的力度加大了。
表1:929次首次公开发行的年度分布1
年份IPO数量所占比例(%)
1992年以前232.46
1992年505.35
1993年13414.35
1994年414.39
1995年151.82
1996年17018.2
1997年18720.02
1998年10210.92
1999年9210.17
2000年11512.31
注1:计算IPO的时间以刊登招股说明书的时间为准。
表2:95年以来IPO集资规模和发行市盈率分布特征
最小值90%中值10%最大值均值
水平值1水平值1
集资规模(亿元)0.330.912.637.0778.463.77
发行市盈率(倍)8.2513.251529.0988.6918.27
注1:90%水平值是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排在第90%的位置上的值。在这里样本总量为681,即排在第614位的值。10%水平值的含义相同,即排在第68位的值。
表三
变量系数标准差T检验值显著度
SHENZHEN.156.0801.942.053
SHANGHAI.123.0791.559.120
发行时市场指数水平-1.936E-02.007-2.652.008
LN发行市盈率-4.412E-02.029-1.507.132
表四
变量系数标准差T检验值显著度
SHENZHEN1.382E-02.036.385.700
SHANGHAI-1.157E-02.037-.314.754
发行时市场指数水平-1.604E-02.006-2.748.006
LN发行市盈率5.815E-03.014.416.677
发行制度改革6.373E-03.010.623.534
结论
篇3
根据低年级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常用的学具有以下几种:1.实物图画、数学、符号、几何图形卡片(或塑料片)。将儿童喜爱的小动物(如小鸟、小兔、小鸡、小鸭、蝴蝶等)、熟悉的花草、水果图案(如红花、黄花、苹果、梨、桃、五角星等)绘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卡片上。(如图(1))
数学塑料片有:0—20这20个数的塑料片。(如图(2))
符号塑料片有:运算符号片和关系符号。(如图(3))
2.小棒。
小棒有单根的,有成捆的(示意图(如图4)),用来学习认数和计算。
(附图{图})
(1)(2)(3)(4)
3.计数器或计数表(如下图),用来学习百以内、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附图{图})
4.口算练习卡片。这种卡片可根据各册的口算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编制。如第一册的口算练习卡可编制如下:
(1)(2)(3)学完6以内数的加减法: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学完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3=6+4=9+3=
6-2=10-8=17-9=
1+5=3+7=4+8=
5-3=9-4=11-6=
6-4=10-3=7+6=
3+0=5+5=15-7=………………
利用以上卡片上的试题,可让学生定时地进行练习,以提高计算能力。
5.圆形口算练习板
(附图{图})
可根据不同的口算内容制作不同的练习板。用它进行口算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口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如上图的表内乘法口算练习板。制作时,先将两个圆形剪下来,然后切掉大圆中带有阴影的长方形,把小圆(右边的)放在下面,用大头针或铁丝在“·”处钉住,使两个圆都可转动。这样就可进行口算练习了。
6.钟面和七巧板
自做一个钟面模型(如下图(1)),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附图{图})
(1)
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拼板玩具。由7块形状不同的板块组成(其中等腰直角三角形5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如下图(2))。用它可以拼组各种各样的图形。通过拼摆,能加深学生对已学的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的认识,同时丰富想象力,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附图{图})
(2)
7.钉子板
钉子板又叫几何平板。它是用一块正方形的木板或塑料板制成。正面等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一般是16个、25个、121个),每一个小正方形的每个顶点都钉着一个钉子。可以用皮筋圈在钉子上围成各种图形,如下图。钉子板操作方便,变化快,用途广,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附图{图})
8.奎逊耐彩条
奎逊耐彩条是一种结构性强、近三十年来国外广泛使用的小学数学学具。它是由比利时的一位叫乔治·奎逊耐的小学校长设计出来的。这套学具由10种彩色木条组成。每根彩条的横截面都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种彩条的颜色分别是白色、红色、浅绿色、紫色、黄色、深绿色、黑色、蓝色、咖啡、橙色,所对应的长度分别是1厘米、2厘米、……10厘米(如下图)奎逊耐彩条在小学各年级都可使用。学生通过操作,可以理解所学的概念、法则的意义等。
(附图{图})
二、学具的主要使用方法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种类较多,不同结构的学具功能有所不同,如何使用好这些学具,使之真正达到既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他的能力的效果呢?下面简述一些学具的主要使用方法。为叙述的方便,按数学内容进行简述。
1.数的认识和计算
在低年级数的概念和计算教学中,可选用的学具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塑料片、数字、符号卡片、小棒和奎逊耐彩条。还有计数器、计数表、口算练习卡片和口算练习板等。
运用这些学具,可表示数概念和运算意义、法则等。如,学习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时,可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塑料片进行操作活动。学生摆出然后教师提问:“一共摆了几个图片?”“从左往右数,第5个图片是什么形?”学生摆完后,对着摆好的图片叙述:“一共摆了5个图片。”(理解数5的基数含义)“从左往右数,第5个图片是正方形(理解数5的序数含义)。通过摆、说这两个环节,理解了一个数所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附图{图})
又如学习数的组成时,可用彩条进行操作,使学生探索出数的组成规律,并能很快地记住某一数的组成。如用彩条摆出7的组成:
(附图{图})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能有序地发现7的组成有以下6种:
6和1,5和2,4和3,3和4,2和5,1和6。
在教学百以内、万以内数的读写时,把计数表和奎逊耐彩条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这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计数单位、数位等易混的概念,同时掌握读、写数的基本法则。如,用彩条表示数2103。
(附图{图})
又如学习乘法的含义时,用奎逊耐彩条让学生进行如下操作:
3个22+2+2
4个33+3+3+3
5个44+4+4+4+4
(附图{图})
3根红色彩条表示2+2+2,4根浅绿色彩条表示3+3+3+3,5根紫色彩条表示4+4+4+4+4。这些操作活动都表示同数连加。学生通过操作,在头脑中便形成了一个个同数连加的模型,这时候,教师引出乘法概念便水到渠成了。
2+2+2是3个2相加,用2×3表示;
3+3+3+3是4个3相加,用3×4表示;
4+4+4+4+4是5个4相加,用4×5表示。
由此概括出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又如学习有余数除法时,用彩条摆:10里面有几个3?还乘几?
(附图{图})
通过摆彩条,学生直观地看到10里面有3个3,还剩1,列式是:10÷3=3……1。这样,使学生自然地从数学模型过渡到数学计算式,对其中的算理理解得较透切。
2.应用题
在学习应用题的最初阶段,为了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选用的学具一般是各种几何形体的塑料片(或卡片),小棒和奎逊耐彩条。用卡片、小棒等进行操作的活动在教学参考书上已有介绍,这里着重介绍如何用彩条来进行操作。如第二册教学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
“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用彩条摆)
(附图{图})
一根橙色条(表示10)和一根红色条(表示2)连起来,表示12只白兔,一根黑色条(表示7)表示7只黑兔。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就是求这两行彩条的长度差。从图上可清楚地看到,上面一行彩条比下面一 行长了一截,因此可将上面一行的彩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和下面一行同样长,另一部分是比下面一行长的,只要去掉同样长的一段,剩下的就是比下面长的一段,也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
通过操作,学生从具体数学模型领悟到抽象的数量关系,逐步学会解答相差关系应用的分析方法。
另外,彩条在学习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中,都可作为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工具。在此不一一举例了。
3.几何初步知识
在低年级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需准备的学具有各种形状的图形卡片和实物。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实物或卡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实物或模型;还有奎逊耐彩条、钉子板和七巧板等。这里着重谈谈奎逊耐彩条和七巧板的使用。
(1)指导学生在奎逊耐彩条的6个面上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用4个白色方块摆成不同的长方体。
(附图{图})
(3)用8个白色方块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附图{图})
(4)用4根红色彩条(表示2)摆一个正方体,用9根浅绿彩条(表示3)摆一个正方体,用5根黄色条(表示5)摆一个长方体等。
(附图{图})
(5)运用七巧板除可拼成课本上所示的图形外,还可拼成许多有趣的图形。如: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