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研发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9 07:2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点研发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重点研发计划

篇1

2021年“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的通知

各相关学院:

近期,科技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年“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申报指南。

一、申报注意事项    

1. 本次申报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首次试行无纸化申请,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平台网址:service.most.gov.cn/

2. 申报注意事项和申报资格,详见科技部通知,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和形式审查要求,详见通知网址:

service.most.gov.cn/kjjh_tztg_all/20210329/4236.html

特别提醒:各专项对申报资格、课题设置和参加单位数量有不同要求,请仔细阅读各专项指南和形式审查要求。

3. 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

2021年3月30日8:00至5月20日16:00

二、我校申报工作安排

1. 申报权限开通

拟牵头申报项目的老师,请填写附件《拟申报项目清单》,于4月16日前发送到邮箱sunyuntao110@nuaa.edu.cn,以便在平台开通申报权限。

2. 联合协议用印

项目“联合申报协议”需加盖我校公章的,请尽早提交科研院会签,线下审批请到本部综合楼科研院603办公室审核、登记,线上审批请选择沈建新或孔祥浩会签;另外,联合申报协议中承诺配套经费的,请项目组务必说明配套资金来源。

3. 我校截止时间

我校牵头申报的项目需经工信部审核推荐,具体截止时间需等工信部通知。请申报人尽量于5月14日前完成网上填报。

4.如有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事项的疑问,请及时联系科研院高新技术办公室。

联系人: 孙运涛 84891663  15850595009

附件:《拟申报项目清单》

 

篇2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电算化工作是法规的盲区。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始至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规章。但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无论是单位的领导,还是单位财务部门的财会人员尚不知道上面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甚至有的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也不知道这些规章的存在,会计电算化的上马基本上是会计软件公司安装,帮助会计人员会操作就算了。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

2.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3,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4.软件开发难以满足新会计制度要求。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会计软件带来一个又一个的黄金时期。但是,“大多数软件开发商只注重会计软件、使用平台、开发工具、使用环境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提高,”而忽略会计功能的拓展。比如,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处理与选择、在存在大量外币业务的企业里,对外币汇率的选择。以及存货计价的选择。新会计制度规定,这些方法一旦选定,不能随意更改,如果要更改,必须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而现行会计软件中未设置本年度内不允许改动的控制功能,这就使得一些用户随意修改原先所确定的方法,甚至有的用户伙同软件开发商一起进行反结账、反记账等违反会计制度的活动。

5.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偏低。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6.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滞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将被打破,会产生许多新的岗位,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必须跟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目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很多仍是模仿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结果导致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混乱,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思路

1.企业应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范畴。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全面企业管理软件的财务管理模块或部分。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求从采购、销售、库存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资金和成本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管理软件作为管理工具,要保障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数据方便地进行交换与重组,将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2.规范化管理电算化行为。一个国家的会计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颁布指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进行的。只有用会计准则指导会计业务,才能规范会计行为。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今天,用会计准则同样可以规范电算化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有:财务会计软件采用的标准、具体业务处理、人员职责等。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便是最好的体现。

3.实现财务信息网络化。财务信息的处理与输出要求迅速、高效、准确、安全、覆盖面广。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大量的海外公司的出现,迫切要求财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享。如果每个公司在因特网上都有自己的网址,就可以上网披露自己的财务信息,供投资者浏览。同时,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只有那些经济效益好、财务状况佳、产品和市场极具潜力的公司,才能在网上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并筹集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财务信息网络化是知识经济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但是在会计信息上网后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篇3

1.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常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形成感性认识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

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易理解的化学概念,首先要提供生动、鲜明、真实的实验,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次要提供典型的实验,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记忆、迁移。最后要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

2.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完之后,应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初中化学课本中,多数演示实验的操作都不太难,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可让学生自己做。如在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由于学生已具备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氧气的基础,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我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及做个别必要指导。这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比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只观看效果要好得多。又如《溶液》一章,概念多,条件多,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给溶液计算的教学造成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点,我采用了让学生参与演示实脸的教学方法:凡有关概念和计算的实验一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师只是恰当地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规律。因为是自己发现的规律,所以学生理解掌握得比较深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对一些较难操作或有危险的演示实验,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且又是可燃性气体,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爆炸。这种实验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操作或不让学生进行操作。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必须创造条件改进实验让学生做。如我在讲授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进行改进,指导学生做了以下实验:先说明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处,由于酒精跟空气接触不充分,酒精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然后指导学生将钢丝在酒精灯外焰部位加热一会儿后,趁热移至酒精灯内焰或焰心处,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现象为铜丝在外焰加热时表面由亮红色变为黑色,移至内焰或焰心处又变成亮红色),并解释原因。这样就使学生牢固掌握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知识“让学生自己找出来”。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1生成问题,形成学习动机。

实验课的导入,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通过讲述化学故事、联系日常生活与生产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最新成果、实验演示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产生了猜想与假设后,要求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允许学生有多种猜想与假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更加浓厚。

3.2设计方案,明晰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在这一教学环节,首先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或教师提示等方式完成与设计方案有关的知识、方法准备和资料的收集工作,然后再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或班内展示确定本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在交流与展示方案时,要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不仅要列出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步骤等,还要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原因所在。

3.3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化学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实验,要求学生合理分组、分工合作、谨慎操作、如实记录。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注意避免不安全的操作。

3.4交流提高,合理评价。

学生通过分组、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后,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展示情况进行讨论、评价,筛选出最佳方案,提炼学生探究过程生成的方法与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

3.5巩固提高,适当拓展。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完成有关知识与方法的训练,掌握有关的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来源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的教育因素,拓宽学生的视野,这对于知识的巩固和后继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篇4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确保实验教学的安全

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要特备防范以下三种情况:

1.违反操作规定。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

2.用药过量发生事故。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

3.药品混入杂质。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中混入了杂质,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只要我们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引发原因,遵循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要以实验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化学变化规律、基本理论三类概念。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首先是提供生动、鲜明、真实的实验,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记忆、迁移。最后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才能培养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

三、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它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

四、实验准备与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

2.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a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

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b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

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就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3.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a为培养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观察、分析,并记录于表的空格中,经过几次填写,学生就能比较正确、熟练地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做出解释和结论。培养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b培养学生绘制装置图的能力,写好实验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正确地绘制装置图。过去学生绘的装置图往往比例失调,难以辩认。近年来,我们在培养学生绘制装置图方面,首先分析各种仪器的构形,找出每件仪器各部分线条的比例关系及每件仪器部分线条之间的比例关系,作反复的绘图练习,使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能迅速而正确地画出装置图

篇5

1. 预测电力负荷背景条件

1.1 掌握准确完善的资料

为保证电力负荷预测的科学性,需要深入了解电网发展的历史变革和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城乡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等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相关资料无法完整地收集到位,且相关资料的准确度也无法进行深入考究和保障,因此,对预测电力负荷所需的运行资料需要进行分析和筛选,才能确保准确地、科学地预测当地的电网系统运行状态。而与之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当地较为系统的发电量和电网直供量资料等,要避免出现遗漏和重复的现象,进而保证电力负荷的预测结果。

1.2 电力负荷预测我国现状

一般而言,随着预测电网区域的扩大,电网系统供电负荷产生的变化就会越大,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过通过深入地分析这一现象具体的成因,还是有管用措施予以降低影响和规避误差的。特别是对于条件良好的地方,可以对预测区域范围内的主供电区和用量大户进行分别预测和计算,保证数据的合理准确。

1.3 进一步协调规划

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发展主要的特征就是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惊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镇的发展进而工业产业的腾飞,这都需要电力产业的强劲支撑。所以,能否满足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对电网进行合理科学地规划,而分析电力负荷的预测则是保证规划质量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对市县电网的规划具有积极影响。

2. 关于电力负荷预测内容

开展电力负荷的预测工作,是以建立起来的电力负荷模型为研究对象,其最主要的构成包括,电力负荷的时空特性、电网系统的负荷电压以及电力的频率特性等内容。所谓的电力负荷的时空特性:是指随着空间位置改变和时间变动,电网负荷也会发生改变,而且通常这一改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分析负荷时间的曲线体现时空的特性,所以根据时间的区别,负荷曲线可以被划分为年负荷、季负荷、月负荷和日负荷;根据用电性质又可以划分为生活、农业、工业和市政4个研究领域等。

关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模型,不仅要对短期实时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分析,还要发挥对电网规划以及电力发展进行长期预测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会通过概率统计对负荷进行评估。值得注意的是预测电网长期的负荷情况时,存在客观上的误差,而导致这一误差出现的原因是电网运行的不稳定、负荷变化的不确定。但是总体而言,负荷预测准确度还是非常高的。

3. 电力负荷预测的主要方式

3.1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分类

一般电力负荷预测的方法分类有几种类别,如果按照时间划分,主要可以分成4类:一是超短期预测,二是中期预测,三是短期预测,四是长期预测。其中的超短期预测时间单位一般为10分钟或者1小时进行监控和处理;而短期的负荷预测计算单位则是月、周、天、小时等;对于中期预测是以5年时间为单位预测;而长期则是以10年以上为时间计算单位预测。本文研究的预测方法主要是中长期预测。

3.2 电力负荷预测主要方法

3.2.1 单耗法

所谓单耗法,则是通过测定电力负荷量的单耗进而分析预测全面用电量,一般适用于农业或者工业电力单耗指标的负荷预测,预测效果较好。而实施单耗指标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时,要注意区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发展目标,同时根据电力规划期间单耗指标开展全面分析,结合之前单位的耗电量,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规律预测最终单耗值。此方法特点是操作较为简单,在短时间内预测效果好,不过精度低,成本高。

3.2.2 趋势分析法

这一方法又称为曲线回归法或者曲线拟合法。这种预测方法的应用最为常见,且研究成果在行业内较多。所谓趋势分析就是将之前收集的各种资料为依据,整合成为一条直线,同时以曲线趋势为依据对某个阶段电力的负荷值进行确定。这种方法经常用到的研究模型包括多项式、线性、冥函数、对数、指数、龚波茨等趋势模型。但是尽管选择模型相对简便,要求较高的地方是进行曲线拟合必须保证精度与拟合区是一致的,进而保证电力负荷的预测结果。当然,每种曲线模型都有误差,因此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时一定要把模型和当地的区域电网规划发展情况进行结合,最终确定科学的、合理的模型。

3.2.3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一般被称为统计分析法,这种预测方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利用这种方法需要掌握因子间关系以及预测值。一般需要对某一地区用电量资料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随后确定各影响因素和因子与用电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较为高效和科学的方法。但是,利用这种方法分析时,使用到的影响因素和表达方式并不容易确定,对分析结果的准确造成影响。比如在某市国民生产总值和用电量以及人口已知情况下,可以计算该市用电量,其回归方程式表示为:

以该公式为预测模型,该市在2015年用电量是278.23亿千瓦时。

总之,所谓回归分析也就是对历史数据开展汇总分析,最终确定电力负荷与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最终预测未来该市电力负荷。

3.2.4 灰色模拟法

灰色模拟法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最先提出的预测理论,在一些掌握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应用的一种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所谓的灰色系统就是指未知信息,显而易见灰色模拟法采用的是模糊思想,然后通过运筹学以及自动控制知识进行分析和预测。但是这里使用到的历史电力数据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到最终负荷预测的结果。不过这一方式操作简单,而且在样本容量下精确度高。

3.2.5 负荷密度法

在平时预测时发现由于各区域的功能差异,电力负荷的密度存在很大区别。而负荷密度法则针对这一情况把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分区,比如商业区、生产区和生活区等。根据地区经济状况、人民收入和人口规划等情况,结合国际类似区域用电量对密度指标进行确定,最后测算用电负荷。计算公式为:

对于土地规划明确城镇使用该方法较为高效,但是对于人口分布分散、用电类型复杂地区不建议使用该方式,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对城市的新区进行预测,影响因素较少,准确度高。

篇6

对于数学概念尤其是核心概念的教学,要把认识数学对象作为核心目标。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必然导致认识和了解它的过程充满曲折,无法一步到位,经历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人对数学概念的认知都会在自己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再概括。循序渐进指的就是数学概念的渐进性,像学习函数这样的核心概念,就需要区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概括层次,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原因所在。教师要重视自主地让学生进行举例,一个好的例子胜过多少次枯燥乏味的说教,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数学概念的概括活动。同时,还要经常安排概念的辨析、概念间联系的分析等环节,对数学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加工,对概念要素作出具体界定,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正例、反例作出判断,更准确地把握数学概念的细节。对于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我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好的概念教学课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而大家的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必须让学生们不但知道某某概念,而且还要让学生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以及如何应用。应用这些方法,才能让学生们在非形式化的理解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学到的东西。

二、改革创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改革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注重课堂导入环节,新课程的导入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是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成功地导入新的课程,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能否确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否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成功地导入新课程,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制定新课程的导入时应注意一些问题:要让学生的整体实际数学水平与教材内容相适应;要以启发学生接受所学内容为基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将趣味性和概括性相结合,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里来;要控制好时间,新课程的导入只是课堂教学的开端,为后面整个的教学打开思路作铺垫的,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其次,要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和宝贵的,如何充分利用好每节课的45分钟,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时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生活内涵,应适当地引入情境进行设计。再次,要加大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也就便于突出过程、难点和重点,也有利于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和揭示规律,同时在增大课堂容量和扩充信息来提高教学效率方面也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更加全面直观地获取知识,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数学的思维特点,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传统教学形成优势上的互补。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往往忽视了课前预习,而有的根本就没有预习,当然这并不是少数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复习、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初中数学课程依赖于数学思维,对课程的预习可以加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做到:了解将要学习课程的大概内容与知识框架,寻找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他们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得知识能够承上启下。其次,要引导学生养成注意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果课前学生能树立当堂学会的信心,那么上课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集中注意力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使得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地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使得事物能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这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有了它,就能使自己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知识的领会能力进入更高级的境界。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要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学过以后很久才复习,所学知识就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古人说:“温故而知新。”也便是这个道理。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教学相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其独到的特殊性,而数学的特殊性是决定初中数学教学的特殊性的原因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明确地认识什么是数学,也就不可能身临其境地进行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将以上三种方法相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师生思维的共振,充分展现自己对于数学的独到的深入见解,才是让学生从根本上对数学产生兴趣,学好数学的最终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辛珍文,《初中数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吴松年,《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数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所以实验探究是化学探究式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探究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一般都是证实性实验,即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种实验缺少新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实验探究方式也要多样化。

一、设计一些“证伪性”实验

在探究式教学中,除了证实性实验外,我们还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证伪性”实验,使学生发现一些过去没有注意到的因素和问题,同时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曲折。

1.用“否定性实验”证伪,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多数学生认为应选择硝酸钡溶液和硝酸,现象是白色沉淀不消失。我们选择亚硫酸盐做此实验,实验结果也是白色沉淀不消失,证明试剂选择是错误的。

2.用“失败性实验”证伪,如在学习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时,故意往稀苯酚溶液中滴加浓溴水,边加边振荡,看不到白色沉淀。实验为何失败,激起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教材中可利用的易失败的实验还有很多,如做银镜实验时滴加氨水过量;证明蔗糖水解产物时,没有用氢氧化钠中和多余的硫酸等。

失败的实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对实验成功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所需具备的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探究实验内容可以与教材不尽相同

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例如,苏教版化学必修Ⅰ的专题一中第二单元《常见物质的检验》,涉及的离子检验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铵根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其实主要是复结初中化学知识,所以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对学生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针对这种具体情况,将其改成实验题形式,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区别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铵、硫酸钾。告诉他们,鉴别好后自己贴上标签,将其放在实验室备用。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大增,讨论非常热烈,实验过程极其认真小心,贴标签时神情慎重。最后离子的检验总结顺理成章,效果良好,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印象深刻。

三、探究性实验课题可以适度开放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探究性活动由于习惯性思维的影响,所选择的往往是探究指向唯一的实验课题。事实上,教师多选择适度开放的探究性实验,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灵活多变的探究途径或方法的引领,可以扩展学生的创新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鉴别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实验中,给学生提供若干试剂,如硫氰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粉、双氧水,让各小组之间进行一场鉴别比赛,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学生通过组内交流讨论,设计鉴别方案,再实验验证,最后归纳总结。

四、要与其他探究方式有机结合

篇8

实验探究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它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以下我谈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的几点看法。

一、发展学生的发现和提出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化学新课程中,“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受到高度重视。

化学新课程中所倡导的化学实验问题,应“有探究价值”。所谓探究价值,是指化学实验问题一定要满足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需要,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实验探究问题时除要考虑学生主体的需要,还要考虑学校是否具有实验探究的条件。

二、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开展家庭化学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家庭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有充裕时间自主进行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由于家庭实验真实、直观、安全、易做、有趣,学生通过做家庭实验能获取知识、获取技能、发展能力。因此家庭实验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掘开展家庭实验?教师首先要做好家庭实验的计划工作,实验之前,从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的安排到所需药品仪器的安排都要有全面的计划,应向学生明确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要点、观察实验的方法和重点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应做好家庭实验的过程指导工作,要详细地审查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检查计划的药品用量是否适当、操作顺序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对于一些学生难以预想的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要提前向学生说明;最后要及时反馈,每次家庭实验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交流,认真做好记录。

三、充分利用新课程资源,创新探究教学

1.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我要求学生把书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自学。然后,出示一些实验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一些药品:磷、硫、木炭、水等,让学生自己设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案。学生讨论积极,但不敢一试。这时我鼓励和点拨双管齐下,有学生上场了。不同次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也有所不同,有的正好1/5,有的超过,有的不到。不管哪种情况,我都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测不准的原因。然后更深层地探究用木炭或硫代替磷行吗?为什么?这时举手要求实验的学生争先恐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激发了探究兴趣,部分学生还询问去哪里买实验仪器,好在家里实验;课余时间可以随便进实验室做实验吗?从学生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我尝到了探究教学的甜头。

2.注重学生探究性实验开发。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探究性实验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我们可以这样安排:(1)学生自拟实验方案。(2)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3)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花费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疑问。

四、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初中化学的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使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化学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化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

五、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经过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和深入的思考,将会提出有关问题解决的方案和问题答案的假设或猜想。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

篇9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规划;负荷预测

中图分类号:V242.4+3 文献标识码:A

1兰溪市用电构成分析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是典型的以工业为主导地位的城市。随着兰溪市产业结构逐渐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兰溪电网也呈现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典型用电特点,工业用电贡献最大,2008年、2009年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均已超过70%,近年还将维持较高比例。而随着今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将逐步降低,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将逐步上升。2009年兰溪市全市用电量为22.72kWh,电力负荷为366.64MW。

2电力电量预测方法分析

作为电网规划的基础和核心,电力需求预测既是规划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根据兰溪市市政规划,分别采用年增长率法、产值单耗法、电力弹性系数法和人均拥有量法等多种方法预测规划水平年的电量。

2.1年均增长率法

年均增长率法是负荷预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总结出电量、负荷发展增长率,结合兰溪市的远景规划发展,确定出在规划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即可得知预测年的电量。年均增长率法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考虑到"十二五"期间,随着全球经济回暖,用电量也将逐步回归较快的增长水平,因此"十二五"年均增长率按推荐方案(中方案)为10%,至2015年兰溪市用电量达到41.71kWh。

2.2产值单耗法

产值单耗法以兰溪市历年产值单耗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结合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全社会用电量,产值单耗法电量预测结果如表2所示,按推荐方案(中方案)至2015年兰溪市用电量达到37.86亿kWh。

2.3弹性系数法

电力弹性系数是反映电力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国民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的宏观指标,电力弹性系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e=Ky/Kx。式中,e为电力弹性系数;Ky为电力消费年平均增长率;Kx为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根据全社会历史用电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分别计算出它们的五年度年均增长率,从而得到电力弹性系数的历史序列值。得出弹性系数法预测的结果如表3所示,按推荐方案(中方案)至2015年兰溪市用电量达到39.68亿kWh[2]。

2.4人均用电水平法

根据GB/50293-19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预计2015年兰溪市常住人口将达67.6万。根据兰溪市的城市性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及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后,人均用电量法预测结果见表4所示,按推荐方案(中方案)至2015年兰溪市用电量达到39.9亿kWh。

在运用弹性系数法、年均增长率法、产值单耗法和人均用电水平法分别预测兰溪市的全社会用电量后。结合兰溪市的具体情况,推荐采用年增长率法预测电量的中方案为电量预测结果,得出本次规划至2015年兰溪市用电量达到41.71kWh。

3重点区域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宜分区进行,根据兰溪市行政区划和供电现状,将兰溪市供电区域划分为6个区:城中片、城南片、灵洞片、游埠永昌片、马涧梅江片、黄店女埠片。现以城中片为例对其进行电力负荷预测。

3.1相关负荷指标选取

参考国内其它同类城市和地区的负荷密度资料,结合兰溪市实际情况,按不同用地性质设置了规划区饱和用电负荷指标,如表5所示。

表5 兰溪市饱和用电负荷指标选取 单位:MW/km2

3.2中心城区负荷预测

根据总体用地规划,兰溪市中心城区分区饱和负荷预测结果如表6所示,按照推荐方案(中方案)预测结果,中心城区最大负荷为688.5MW,负荷密度14.31MW/km2。

表6 中心城区饱和负荷预测结果 单位:km2、MW/km2、MW(如下图)

结语

城市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的科学、经济合理是城市电网良好运作的保证,由于电网建设的投资十分巨大,而合理准确的电力电量和负荷预测则是配电网规划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基础,能够有效地避免投资浪费和经济损失。因此,合理有效的城市配电网规划对电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城市电网规划建设还要紧密结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从线路走廊和变电站站址用地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证两个规划相互衔接,以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薛丽华,张建民,张强等.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工作探讨[J].电网技术,2007,6:47-51.

篇10

一、建立教学案例库

(一)案例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教师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结合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选择案例,选择时要遵循以下具体原则。一是典型性原则。只有典型的案例才具有代表性,才具有一般的学习指导意义,促使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较好地认识会计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二是实用性原则。会计案例应是会计主体的实际活动内容,依据会计案例教学的需要,将会计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做到精心整理、精练概括、去芜存精,而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三是综合性原则。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案例,以便于学生对有关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四是理论性原则。会计案例要将固定的会计与理财基本理论和方法融汇于具体实际之中,以便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与措施。

(二)案例来源案例库中的资料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1)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师可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初期,教师可帮助其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当地企业进行专题调查,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情况及过程,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3)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如根据手工会计模拟资料,经过整理、改编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及操作案例。在会计教学中将一些制造企业的会计资料,经过整理作为教学案例;还可在网络上搜索下载、杂志、报刊中摘录等,都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4)建立校内或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学案例。为了节省教师搜集案例的时间和精力,做到资源共享,可建立校内或校际间共享的案例库。如经常性开展当地校与校之间的教研活动,一线教师相互交流教学方法与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有缺陷的,即将案例中的某些已知条件去掉,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会计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立两个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且实验项目不能仅停留在会计核算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等均应设置,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个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最好是局域网,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让学生进行类似手工会计模拟业务的电算化会计实践,使学生在应用实践中体会电算化的特点,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环境下会计业务处理的变化。目前专门针对教学设计的软件很少,教学使用的软件绝大多数是各财务软件公司商品化软件的演示版;而演示版软件的功能存在欠缺,对处理数据的时间要求等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一些条件好的院校开始建立ERP实验室,采用正式的网络版财务软件作为教学软件使用。这样做一方面投入太大,另一方面,网络财务软件对各业务系统的业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要求较高。所以,实验室最好有一套设计完善、又适于学生使用的教学软件。组织教学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与会计软件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开发的教学软件应该体现会计理论的基础性,具有诸如模拟业务的处理,与模拟业务的比较、学生操作过程中是否正确的自动提醒等普通会计软件不具备而又非常有用的功能,更好地辅助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不易感到疲劳,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其职业能力,如果实验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学生适应今后的实际工作。

三、案例讨论、分析

(一)准备工作教师需在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其内容包括本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此外,教师还应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的组织计划,内容包括:案例课题、案例来源、向学生发放案例操作资料的时间、案例操作的具体步骤、案例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操作后的反馈要求等;教师还要向学生讲授剖析会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主要是阅读教材和教材中相关例子,加深对分析和处理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以案释教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学科理论知识,将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在《会计学原理》中讲述会计恒等式时,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按如下步骤设计案例:第一步,给出案例。假设要开一个服装店,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首先要有资金,资金可以是自己的存款;也可以是亲戚朋友投入的;还可以是银行贷款。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可知资金来源的两条途径,一是投资者投人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第三步,启发思考。服装店筹足资金后如何运用。第四步,学生讨论。租门面、装修房子、购买工具和布料等。第五步,教师概括总结。服装店老板用筹集来的资金购买工具和布料、交租金和进行装修,这便是一个资金运用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企业的资产。从而得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充分理解了“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知识难点,进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实践证明,通过以案释教,不仅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讨论教师在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关的会计案例后,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需要进行必要的演示与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会计案例。而案例讨论则是案例教学的实质。通过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某一问题,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要注意老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如《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上的债券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买方和卖方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老师则在学生讨论比较成熟的时候提出新的问题,如当债券以不同的价格发行时,双方又应如何处理,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再如,如果A单位销售了一批货物给B单位,A单位开了一张增值税发票,而B单位开了一张商业承兑汇票交给A单位。假设你是A单位的会计人员,应收集哪些原始凭证,如何编制记账凭证;假设你是B单位的会计人员又该如何处理。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学生讨论,明确了会计主体的问题,练习了材料买进和产品销售的账务处理方法;明确了记账凭证的处理依据是原始凭证,以及在不同阶段原始凭证的种类和收集、审核方法等。

(四)案例分析在教师提示与指导下,通过对会计案例广泛地讨论后,应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进行账务处理时,通过分析复杂的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物资采购案例,可以结合购入物资的成本构成、相关税金、销售折扣、不同的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等知识点来归纳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四、案例演习及评价

案例演习是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教师有针对性地在各个环节设置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探讨。如果学生的判断分析有误,不要急于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引导,让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企业财务会计》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教学,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而实际工作中,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不仅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还能熟练掌握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再如在《会计电算化》关于不同等级操作员的权限的教学中,教师费力逐条讲解,学生却还是弄不明白。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普通操作员(也要细分为若干角色),让其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不同操作员的权限,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流程的全部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就感。也可让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