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23:1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域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扬州方言地域特征与民歌音乐风格
由于扬州的地理位置处于中部,所以其他地区对扬州方言产生了些许影响。扬州方言音色甜美,这也是使扬州民歌在风格上都适用于各个地区的原因。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扬州民歌的曲调大都以是以级进和小跳为主,节奏稍微平稳,但在主要突出的地方就会有大跳跃的音符出现,让人记忆深刻;曲式曲风的多变,至扬州民歌的结构都是小巧玲珑,单一乐曲的题材由上段和下段构成,但所有的乐曲结构形式都存在许多变化。
(二)扬州方言在扬州民歌演唱中的反映
扬州地区的民歌丰富多彩,每首民歌都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歌曲的地方性、民族性和艺术性,演唱者的演唱一定不能没有了地方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唱歌的关键在于唱。扬州各个地方言不同,唱出来的字韵感觉当然也就不一样了,扬州民歌在演唱中就是对扬州方言中的字做了很好的处理。比如歌曲《茉莉花》中“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的“白”字,“我有心采一朵戴”的“戴”字,都是用扬州方言来演唱的。还有一些口语化的运用,一听就知道是扬州民歌。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嘴上常说的像“姑老太”、“哪块”、“歇脚”、“甩上天”、“懒泥浆”、“伸懒腰”等等,就非常具有当地特色。有些民歌例如《扬州号子》中:“缈窗捂在外,请问一声姑老太,哥哥上扬州奔哪块”;“烂泥浆”,都唱出了扬州本土特色,更能体现出原有味道。还有许多在特色民歌中的衬词,他需要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把衬词的韵味唱出来,口腔要保持到位,当你听到“杨柳青子青儿虐”“拔根芦柴花”人们就能感觉到扬州民歌的风韵了。比如《拔根芦柴花》中衬词的繁多,使这首歌的曲调变的轻松欢快,更具有扬州民歌的独特韵味。
二、扬州民歌的地域题材特色
扬州民歌的再一次繁荣时期是在明清的时候。皇帝为稳定和恢复当时社会的现状,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大力发展生产的措施,大力整治淮河、运河,用来方便农业灌溉;扬州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扬州民歌中得到了体现。在扬州民歌中便出现了描写爱情,劳动以及风土人情等题材。对于扬州的民歌来说,以爱情为题材的歌曲是长久流传的主题,被人们一直吟唱,在多年以来保存在扬州民歌里,这类民歌有着扬州人的生活情形和和扬州人创造爱情的历史气息。《八段景》是清代描写夫妻相亲相爱的生活,以竹子来代替。这一类题材的传统民歌还有《小小花伞真好看》、《打樱桃》、《墙内开花等郎来》等。扬州是一个位于南方多雨的城市,辽阔的土地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长江和运河贯通以后,大范围的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不断的扩大耕地面积,推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纺织业、制茶业、编织业及其它手工业的发展。在对生产劳动的表述上,扬州民歌也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题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人情,扬州也不例外。扬州人喜欢在重阳节的时候登高。在这一天,有很多人都会爬上一些高山、塔等高处,看看美丽的景色,没有去登高的人就会在家里吃点重阳节做的糕点代表自己在节日里登高了。《眼看到重阳》就是这个题材的民歌,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扬州元宵节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那万众欢欣的各色彩灯。
三、扬州民歌的地域音乐特色
扬州民歌的旋律特点就是柔和而又刚劲,扬州的传统民歌分为两种,一种是俗曲,它是清明时流传到现在的,但途中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演变成特定的曲牌。一种杂调,是指人们在劳动或节假日,用来娱乐的小曲。这类民歌的旋律特点是音域比较小,音乐上的情绪起伏不大,但是曲调非常委婉动听。在扬州历年的节日里,通常会有歌曲表演的演出,其中表演“花鼓”,“花船”。表演的歌曲节奏欢快跳跃,其为了增强歌舞的表演性和制造欢快的气氛。在扬州的乡村,春秋时节忙种是流行一种号子:插秧号子,它的曲调宽广,其中衬词比较有特色,丰富的描写出农忙时的情形,田园风味较浓厚。“在扬州民歌中,润腔与衬腔衬词的合理运用使民歌更具有地方特色”。[2]润腔在扬州民歌中的应用非常广,在扬州小调中,润腔的流动感能够很好地刻画扬州民歌的优美意境。润腔在田秧号子中的点缀,同样给民歌增添了很大的艺术感染力;扬州民歌还与地方戏曲音乐的融合,使扬州艺坛上先后产生了香火戏、花鼓戏、维扬戏、评话、清曲等各色各样的戏曲艺术形式。在演唱中,演唱者都是表情丰富,情绪到位,极好地表现了歌曲的感情内容,有时候还会随着歌曲起舞。
四、结语
篇2
在各种景观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渗透,是重要组成元素,在展现景观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同时,使景观更加充满活动,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欣赏品味等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北方人具有的豁达、豪爽等性格特点,南方人具有的温婉、细腻等性格特点,都与各地区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必须注重不同历史文化的选用,注重本土历史发展历程的运用,通过使用不同的符号和标识,使景观价值得到有效提升。只有合理运用历史文化,才能体现景观设计的文化底蕴,从而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各地区的整体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在合理利用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景观环境的形成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客观载体,具有一定引导性和启发性,是给人提供寻找社会属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必须尊重地方历史民俗文化,以将某种集体精神不断传承和发扬。在针对不同的地域文化进行景观设计时,对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给以的尊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不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其次,地域传统形式的合理借鉴;最后,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重新展示。例如: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将文人的事迹和文学创作结合在一起,整个景观具有古典高雅、简单祥和的特点,通过以理服人的方式设计景观,让人不由自主的被古代文人的情操所陶冶。
二、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应注意的内容
(一)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在实践过程中,景观设计必须不断继承、发扬和体现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在合理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的同时,注重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地形、气候植物和动物等的合理利用,是现代景观设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合理利用原有的地形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种工程的不断开发和实施,使土地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质破坏。一旦土壤的结构发生改变,土地结构的稳定性便会逐渐降低,使生物的栖息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还会改变光照的特性等。因此,在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各地区原有地形的合理利用,才能避免倒塌、不稳定等情况出现,从而提高景观环境的稳定性。
(三)合理利用气候
一般情况下,气候条件是通过对光照条件、空气温度、湿度等,给人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务必做到合理利用气候,以保证整个景观的视觉效果和感观效果。在某些情况下,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来调理环境的微气候,提高环境质量,以改善人的生活舒适程度。例如:在居住环境中的景观设计,南方设置有很多开敞的室外活动空间,与南方的气候有着密切联系。
(四)合理利用植被
在植被的合理利用方面,主要是指乡土植物和城市植物的选择。其中,乡土植物作为本地区的土生物种,在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较多的采用乡土植物,不但不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保证它们的正常生长,还能很好的展示地域特色。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向性,例如: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受到植物功能特殊性的限制,使得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体现以其它景观设计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在合理利用地域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原生生态系统的有效保留,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三、结束语
篇3
1.名人资源
“自古文人多入蜀”,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名人资源举不胜举。名人资源相当丰富:①历史名人。根据史料记载,因各种历史原因旅居成都的历史文人有: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吴道子、百居易、刘禺锡、元稹、李商隐、坡、黄庭坚、陆游、范大成等;②典故传说名人。历史上,成都向来不缺乏典故传说,主要代表的人物有三国人物刘备、诸葛亮;治水功臣李冰父子;古蜀传说蚕丛、柏灌、鱼凫、杜宇、鳖灵等;③近代名人。近代尤其是抗战时期,更有大批文化名人,各界精英迁往成都,其中包括巴金等。
2.古镇(城)资源
作为老皇城旧址的成都市区,其人文资源众多,如红照壁(老皇城故事)、交子街(已改为均隆街)等。传统的节日和民俗习惯被保留,例如,洛带古镇有客家民俗特色的火龙节:当地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是过“水龙节”、“火龙节”,据说“火龙节”其舞龙烧龙的传统源自江西籍刘姓客家人,定居洛带之后,将这一传统引入了洛带及周边地区,至今刘姓家族仍聚居在洛带镇宝胜村,以扎龙舞龙为业,最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舞龙程式:接龙、祭祖、迎龙归巢、杀鸡出龙、舞龙点睛等。山水资源成都市及周边主要代表山体9座:西岭雪山、九峰山、青城山、天台山、老君山、丹景山、凤凰山、龙泉山、鹤鸣山等。山体特征各异,有高耸山峰、丘陵等;邛崃山脉、龙泉山脉连绵起伏;各山体接壤,具有连续性、群体性;成都市及周边主要水体有:府河、南河、沙河、江安河、清水河、东风渠、青白江、南河、金马河、羊马河、杨柳河等。各水体间融汇贯通,如府河和南河实则为都江堰引入的四条河中的一条走马河,流入成都形成府河和南河,府河进入成都市区后绕城北、东而流,南河绕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处汇合,后合称府南河,也称锦江。其中,府河和南河被誉为成都的母亲河;沙河被誉为成都的生命河。
3休闲资源
成都及周边主要的休闲资源具有浓厚的历史内涵,其中的人文资源积淀丰厚,如川茶文化中又兼具典型地域特征的龙门阵文化、茶艺文化等。同时,这些休闲资源又传承了数千年的蜀文化精神。成都市及周边的主要休闲资源有:①“四川”。川菜、川酒、川茶、川戏;②“两蜀”。蜀锦、蜀绣;③传统民俗节日。火龙节、龙舟会、放水节等。
二、特色文化资源与产品设计的关系
1.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是文化产业改革的内在要求固有的文化产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当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正好符合这种改革的要求。通过设计手段促使特色文化资源焕发新的活力和能量,创造文化生产力发展条件,不断孵化特色产品,生产经济资本,成都地区创造更多的精神文化财富。
2.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是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当前,成都地区的丰富文化资源尚未充分整合和开发,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和具有特色文化资源的特色产品还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国际和国内尚处于弱势。如果加快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品,进行有力的资源整体,形成文化产业链的联动状态,对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是大有裨益的。
3.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是推动城市文化“走出去”的动力推动成都文化“走出去”需要有很好的智力支持,特色产品的开发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支持。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是营造城市对外形象非常具有实效的举措,深刻体现出文化资源作为经济生产力的巨大创造性和活力。
三、西蜀地域文化特色产品系列化设计的类型
1.成套系列。特色产品的开发需要以套系的形式进行,以形成产品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如以蜀绣、蜀锦为元素设计餐具类产品时,需要用同一元素设计一整套的餐具,包括餐盘、碗碟、筷子等,而不是一个单件产品,如一个单独的碗碟或餐盘出现。并且,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的品质,让具有西蜀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产品有机会走入现代生活和国际视野。
2.组合系列。此类型主要是扩展特色产品的功能,增加其使用价值。设计产品时,可以考虑将产品各部分以模块形式组合,消费者够没产品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将不同的构件组合成不同功能的产品。如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发设计果汁机等生活用品时,配以不同的组件(榨豆浆组件、研磨调料组件等),实现产品的不同功能。
篇4
明确地域文化以及室内设计工作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设计工作不断整改的关键点。室内设计工作主要通过对现代化美学观点的使用,很好地将装饰材料的应用和整个建筑的室内布局形式等进行巧妙的结合,并且以此为基础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舒适的环境,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地域文化应当是一个地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文化,是当前现代化室内装饰设计思想以及相关创意的根本性来源,同时也是创新工作的核心原则。在当前对地域文化的应用过程之中不仅应当注重地域形势的特征,同时还应当注重不同区域的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条件等等。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上述地域文化与相关设计思想进行巧妙的结合,使得设计工作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应有的内涵和思想。总的来讲在地域文化的应用过程之中,其不仅可以使得室内设计体现出更多的精华,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融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充分地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室内设计形式。
二、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地域文化在当前室内设计的多个细节和多个环节之中均有着重要的展现。首先地域文化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室内设计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好地体现出人文的基本特征,真正意义上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室内环境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加美好的感受,这一点是当前人性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此外,通过地域文化的应用,还可以使得室内设计之中展现出更多的美感和思想情感。总的来讲,地域文化的展现应当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应当是随着不同区域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文化。所以还应当注重其中的创新,注重二者之间的融合,以更好地展现出现代化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理念。
三、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融合
地域的风俗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构成了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每一个地区的风俗都是不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对当地风俗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这样能够让我们设计的室内环境更加具有亲和力,无论是外来的旅游者还是当地的居民,都会对室内设计所营造的温馨氛围感到满足。对地域文化的融合是我们创新的根本,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前提下,结合当代人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将这些文化安排在房屋建筑当中,这是一个亮点。我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设计不仅要通过图案与颜色来展示,还要着重强调一些软装饰所能够营造的环境氛围。例如云南丽江的茶马云南的小饰品,通过将这些小物品的点缀更能凸显设计的独特性。
四、结语
篇5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十分有必要将室内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杰出的有生命力的室内设计必将是将文化、当地的环境与室内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典范。但是在现行的社会环境中,所谓的佳作大多是附庸风雅,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却完全与文化无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外文化也对我国的对于文化造成了极强的冲击。体现在室内设计上则表现为装饰品和设计方式的西方化,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在设计中受到了冷落和遗忘,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是却没有更多的作用。以上这两个方面是在室内设计中存在的两个最大的误区。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加强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意义深远。因此,人们是否能够将地域文化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去,在于设计者知识内涵的增加。地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集中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种文化也深刻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和信念之中。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追求集中体现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好的工作环境的追求。因此,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在人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对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内在的需求。因此,除了追求室内设计更新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人们通过长时间继承了地区的文化与生活习惯和方式,这些习惯和方式已深深地溶入了当地人的意识生活中”。]不同的地域代表了不同的传统文化,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室内设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别。不同的地域文化,塑造了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室内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的特征,可以使人们加深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促进人们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室内设计也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缓解人们的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如何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实现地域文化和室内设计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对当地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有着十分深刻的了解。要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本文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室内设计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要将室内设计与当地的地域环境结合起来。要想实现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色彩,就要考察当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如果室内空间的设计与室内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冲突,就算室内设计的在精妙,在匠心独勾,也会破坏了环境的和谐,不仅自然景观得到破坏,建筑也会显得十分突兀。
(2)要正确地理解地域文化。要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首先要对当地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只有对当地的文化有了十分深入的了解,才能将文化合理的融入室内设计之中,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设计之后的室内景观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在心底上满足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3]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当时的环境设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避免设计师盲目地进行设计,这种因地制宜的方法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要注意地域文化中的人文要素。室内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因此要对于地域文化中体现人文关怀的部分给予高度的关注,在室内设计中把对人的关怀的要素融入进去,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满足人的需求。人文要素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学院设计者根据室内的环境,利用适当的空间掺假自己的创作新意。例如,墙壁、物品店额摆件以及各种玻璃制品,都能够将要素人们熟悉的人文要素注入室内环境中去。这不见对设计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当地的地域文化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传承作用。
3结语
篇6
地域文化在当前室内设计的多个细节和多个环节之中均有着重要的展现。首先地域文化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室内设计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好地体现出人文的基本特征,真正意义上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室内环境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加美好的感受,这一点是当前人性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此外,通过地域文化的应用,还可以使得室内设计之中展现出更多的美感和思想情感。总的来讲,地域文化的展现应当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应当是随着不同区域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文化。所以还应当注重其中的创新,注重二者之间的融合,以更好地展现出现代化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理念。
二、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融合
地域的风俗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构成了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每一个地区的风俗都是不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对当地风俗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这样能够让我们设计的室内环境更加具有亲和力,无论是外来的旅游者还是当地的居民,都会对室内设计所营造的温馨氛围感到满足。对地域文化的融合是我们创新的根本,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前提下,结合当代人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将这些文化安排在房屋建筑当中,这是一个亮点。我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设计不仅要通过图案与颜色来展示,还要着重强调一些软装饰所能够营造的环境氛围。例如云南丽江的茶马云南的小饰品,通过将这些小物品的点缀更能凸显设计的独特性。
三、结语
篇7
地域文化和地区经济存在紧密的联系。地区经济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基石,给文化构建供应物质基础与保障,地区经济的运作情况对当地文化的构建和出现具有支持的影响。而且,地域文化条件对地区经济运作也会造成较大的能动性,不同特点的地区经济整体会表现各个类别地域文化的作用。地域文化的构建在地区经济运作方面具有较大的促进价值。
1、区域经济发展决定地域文化的发展
因为具体方位、气候、资源等要素的作用与约束,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与架构存在不同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别。各个地区经济的运作情况对文化运作具有支持的影响,对地域文化运作程度、运作架构、类别与特性具有较好的影响力。但是,地域文化的运作存在他们自身的独立特征,不但会遭受经济要素的作用,也会遭受历史传承、文化演绎等众多要素的作用。某一区域之前的经济较好,但由于众多因素使得经济出现滞后,他们的文化作用能力也会由于历史运作的原因存续较长的一个时期。例如,现在西安或者关中,经济运作条件尽管赶不上东南部沿海,然而他们的科技与教育水平、文化发展水平依旧位居国家前列。但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初时期,通常会存在文化匮乏与知识不名一文的情况。现在,基于整体视角考察发达企业,如广东文化的时候,就会看到其表现为二元并存的架构,存在经济较为放开但意识形态层面较为保守的情况。这一二元并存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在文化领域的直接推动影响,让地域文化显著的滞后于经济水平。
2、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现在,经济与文化表现为一体化态势,文化力逐渐变成地域经济运作的巨大推动因素,在总体经济和社会运作层面具有主要的影响。地域经济的运作情况在地区文化构建和运作阶段具有支持与基石的价值,各个差异化的地区经济与特征可以形成差异化的地域文化。此外,某一区域的原有地域文化历经人们的共同挑选之后,最后出现在这一区域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这一区域民众特征与民族性质的文化秉性。这一秉性比较巨大且较为平稳,一定能对这一地区的经济运作形成较大的推动影响。所以,不同特点的地区经济常常表现为遭受各个类别地区文化作用的社会痕迹,形成晋商、浙商、台商、徽商、粤商、闽商、港商等类别的地区角度。新制度经济学者指出,意识领域与文化理念于削弱市场费用支出、推动经济进步、确保社会平稳等层面存在重要的影响。经济进步会给文化全方位兴起打下前提,文化的繁荣也会推动经济不断飞速进步。
二、地域文化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地域文化创新是区域创新的先导
现在,全球经济逐渐迈向基于创造要素促进的新的发展时期,创造变成促进经济进步的主要推动因素,于地域经济运作与创造行为中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创造的理论基础在于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地域经济文化,其对创造的影响是很直接与具有本质作用的。由于地域经济文化形成公司管理者这一人群,使得各个创造方式持续存现。经济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对经济运作具有决定性影响且比较关键的是创造精神。和创造精神存在紧密关联且具有差异性的界定为创业认知。创造和创业表现出企业家精神。创业认知是一类企业家精神,其主要力量为企业家,但企业家精神实质或说较为关键的层面即为创造。创造为企业家的基础功能。硅谷为基于创造促进经济进步获得顺利发展的主要代表,尤其是基于高级科技创造作为其先驱,对其给予一定的机制创造给予辅助,如股票期权激励、市场开放、资本风险投入等。硅谷创造方式将创业与创造联系起来,这为企业家创业品质不断提升的表现。
2、地域文化创新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篇8
不同地域产生的文化艺术呈现不同的特征,本文结合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进行研究,分享了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价值,仅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艺术;剪纸;东北;审美
剪纸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流传广泛。东北的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氏族社会大地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文化特征,与当地普遍信奉的萨满教关系密切,本文以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为例,研究地域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理论。
一、审美与剪纸艺术
(一)审美。我国当代美学理论研究在学习西方美学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实践美学为主流的美学理论体系,审美是一种实践活动形态,与人生实践紧密相关。相比古人,现代人更加需要审美。美学以审美活动为对象,通过审美这一特殊的实践活动,构建人类审美的价值体系。审美价值则是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精神互动过程中确立起来的。
(二)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东北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当中的一个类别。任何艺术品都是人们按照自身审美观念以及生活习俗创作出来的,将自身情感和信念融入其中,表达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剪纸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独特的人文性和民族意蕴,见证和传承着深厚的中华文明。
二、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
(一)东北剪纸艺术。东北剪纸艺术以吉林和黑龙江为代表,题材上有满族祭奉祖先的古俗之物,即旗装马靴的姥媳人(神)。萨满教中,萨满即为沟通人与神的巫,其所供奉的神即为姥妮人,也就是老太太神。东北剪纸艺术与民间信仰萨满教关系密切,满族祖先很早便用鱼皮、兽皮等剪刻成神偶用于祭祀,这只是东北剪纸当中的一类题材,此外还涉及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常见龟、蛙、人参等,剪纸人物人神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审美意象。审美意象,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来说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也就是艺术的本体。如果从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角度看,它同样居于核心地位。艺术家用某种媒介物构建出意象,表达感情,就是艺术。也就是把情感融入某个符号化的意象,人物、动物等元素构成实物剪纸,而在审美当中,审的不是剪纸本身,而是其蕴含的意蕴,也就是象。东北剪纸中,娃娃、莲花、葫芦等象征着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等象征着吉祥幸福。每当重大节日,人们就会用剪纸来布置环境,操办喜事也惯用喜字剪纸等。这种方式将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呈现出来,将人们心中的意象用实物传达给其他人。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表现人的精神价值和精神需求。东北剪纸艺术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的剪纸作品,都能使人产生联想和美感,并获得不同的身心感受。
(三)审美价值。首先是题材美。东北剪纸艺术可以说是东北老百姓自己的艺术。一般剪纸艺人多集中在农村,闲暇时,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将生活的感受融入剪纸当中。剪纸作品通常歌颂正面和积极的情感,表现对生命的热爱。鸟兽虫鱼、花木、粮食、人物等元素构成有趣而精巧的剪纸造型,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如图1所示,该作品蕴含多子多福、望子成龙之意。其次是寓意美。剪纸一般用于纳吉祝福、劝勉警诫、祛邪除恶。这些内涵表达着人们的感情和对生活的追求,体现一种内在精神品质。第三是构图美。一把剪刀就能剪出龙凤、剪出人物、剪出鸟兽虫鱼,具有鲜明的构图美感。第四是含蓄美。剪纸作品题材来源于生活,用简洁朴实的图案表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细细品味,就能够发现剪纸艺术巧妙的手法和表达方式。同时抽象且含而不露的形象,让人联想和思考,耐人寻味。第五是教化之美。剪纸中蕴含的意象有吉祥造型、神话传说等,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是对黑土地文化的传承,教化了一代代的东北人。
三、结语
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体系来看,东北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值得人们细细品味鉴赏。其所表达的美学意蕴,深含当地的文化特性。剪纸来源于民间,映射着老百姓的精神世界,美学观念积淀于民族文化心理深处,灌注进剪纸艺术当中,发挥着强大的魅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尚一墨.当代文化中的总体艺术观现象瓦格纳美学理论评析[J].美术观察,2016,(11):135-141.
篇9
关键词:南北文化;宗经质朴;细腻华美
如果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各有特色,有着较大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在金宋南北对峙期间的表现更为突出。金朝文学和文论表现出了质朴、尚实、宗经致用、豪迈奔放的北方特色;南宋则更为注重形式美,抒情细腻。从文化思想方面说,南方以老庄玄学为主导,重在个性的张扬,注重形式美;北方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重在质实宗经,经世致用;从文学方面讲,南方有尚文的传统,北方有尚质的传统。北方文辞质朴,说理意味重,倾向于传统守旧;南方总的说来,香艳抒情较多,形式发展倾向于创新。
地域的差异深刻影响了文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样造成了文艺思想的差异。以下我们以北方金朝王若虚的《滹南诗话》和南方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为例,来论证南北文化的差异。
金代学者王若虚生活于南北对峙的金代,其文艺思想也颇具北方特色。虽然也留意艺术的华美和乖巧,但更强调内容的充实。严羽生活于南宋,与王若虚生活时间相去不远,属于同一时代的文艺理论家,然而《滹南诗话》和《沧浪诗话》所面临的现实却很不同。南北对峙期间,苏黄诗风对南北双方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但是倾向性却不同,所以两部诗话的现实针对性各有侧重。苏黄诗风对北方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文人对尖巧诗风的追求,字句雕琢,求新求奇;而对南方的影响则是诗中极力用典使事,卖弄才学,以议论为诗,倾向于以逻辑理性的思维方式代替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在意识形态方面,南方理学逐渐拓展市场,占据意识形态的主流,渗透到文学领域,对文学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渐露端倪,这也成为严羽的锋芒所向;而北方面临的则是汉化的问题,汉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儒学的推广。王若虚充当了儒学先锋的角色,他潜心儒家经典的研究,且对南宋理学极力推崇,认为理学解决了儒学的新问题,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所以严羽提出的是以禅宗为基础的妙悟说,主张的是“别材别趣”、“不涉理路”的兴趣说;而王若虚主张的是传统儒学温柔敦厚的诗教说,重内容轻形式,又杂以本自然,发真情的道家思想。两部诗话都是主情主兴的,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同样是对江西诗派的猛烈抨击,王若虚从内容的充实切入,批评江西诗派在内容上没有自我,使诗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严羽则是从艺术形式美上切入,批评江西诗派失去了诗歌审美本质。同样是对杜甫的肯定,王若虚倾向于内容的充实,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而严羽则重在“别材”、“别趣”讲究意境的浑然一体。相形之下,《沧浪诗话》更注重诗歌自身创作规律的探索,强调诗歌自身形式的审美特征。《沧浪诗话》开拓了诗歌构思创作的理论空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理论的终结。
对同一问题的切入点不同,源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理想。其中南北文化的差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文学史上多位学者探讨过南北文学思想的差异,如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曾概括论述过南北文学思想鲜明的对立:“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于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辞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1]文学即人学,人是历史的主体,是文学的主体。南北差异反映到文人中是什么情形呢?在《日知录》卷十三《南北学者之病》中,顾炎武引用《论语》中的话评价了南北文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今北方之学者是也。‘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今南方之学者是也。”在南北地理文化差异的大背景之下,南北方从文学创作到文艺思想都必然带有地域的色彩,如施闰章所言“丘壑之美,江山之助,古之咏歌见志者往往藉是”(《阳坡草堂诗序》)[2]。王若虚《滹南诗话》的“以意为主”的思想亦是如此,可以这样说,北方深远的儒学传统,重质尚实的地域文化背景,是王若虚“以意为主”思想形成的摇篮,这必然使王若虚文艺思想带有浓郁的北方地域色彩。
相书上说:南人北相,北人南相者贵, 鲁迅说,南方人机智而近于狡诈,北方人忠厚而近于愚傻,倘能集南北之长,必为人中之龙凤[3]。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认为,春秋之前,我国的政治道德思想,可以分为帝王派和非帝王派,前者是入世的国家派,后者是遁世的个人派前者大成于孔墨,后者大成于老子;前者是北方派,后者为南方派。北方派的理想,在改造旧社会,南方派的理想在于创造新社会;北方派专有诗歌,南方派仅有散文文学;北人多坚韧之志,强毅之气;南人长于思辩而断于实行,但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又胜于北人远甚。王国维说:“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人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骑驿而后可,斯即屈子其人”王国维又说:“屈子南人而学北方之学者。…虽南方之贵族,亦常奉北方之思想焉。观屈子之文,可以征之。其所称之圣王,皆北方学者之所常称道。”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多为言志抒情之体”《文心雕龙・物色》“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屈平所以能洞鉴之请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诗经》和《离骚》代表着北南文学的源头,《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精华,描写了黄河中下游和汉水流域劳动人们的生活、劳作、婚恋等情况,记录了周代中原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喜怒哀乐,成为北方文明的标志。《离骚》中上天入地、奇绝的楚地山水、离奇的神话传说所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精神,风格华赡,丰富的想象,这些都使得《离骚》具有了浓郁的楚地地域特色。
注释:
[1]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版240页
[3]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6年版26页。
篇10
中国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从而使得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出现不平衡,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特征及社会意识,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文人将一个区域内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社会背景融入到文学中,从而形成了具有个性气质的地域性文学,而《史记・货殖列传》言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地余民,民俗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一、《诗经・齐风》,齐风与其地域的文化关系
齐文化是从周文化中衍生出来的将夏商文化和东夷文化与其相融合的一种文化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齐风》以描绘齐国的社会生活为主,因此,谈及“齐风”,一般与齐俗并提,其囊括了齐国的军事、婚姻、经济、政治等内容,其中尤以婚姻较为鲜明。齐国女子地位较高,对爱情以及婚姻的态度较为直接、大胆,这就直接影响了其文化风格,如《齐风・著》: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诗中没有羞涩因素,全诗体现了喜悦和盼望,生动而鲜明的表达了新娘的心理活动,充分体现了齐国女子对爱情、婚姻大胆而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而这是同时期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显著特色。
二、《诗经・秦风》,秦地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秦风特点
秦文化是以西戎文化和东夷文化为主,深受商、周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的文化。西戎、东夷文化以狩猎、畜牧、采集和游牧为主,而秦国的文化特点则以集权性、功利性、实用性为主,且秦地对于其他文化有很大的兼容性、吸收性,是以形成了其强烈的地域风格。《秦风》虽然也有《蒹葭》、《终南》等雅致情诗,但是《无衣》、《黄鸟》、《驷》、《小戎》等战争、出猎、反抗之类具有阳刚性质、雄放之气的作品更具有秦风的特色,同时这也是其他国风作品中少见的特点[3]。秦风这种壮美之秀的文化特征,正是秦地的地理特点和地域文化精神所造就的。秦地刚健质朴、豪放奔逸的地域风格,促使《秦风》形成了悲壮、慷慨的鲜明文化特点。
三、楚辞所独具的文学形式
楚辞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通过对楚地的方言声韵、文学样式,对其历史风情、人物生活与及地理风貌进行描绘,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在表达形式上与北方诗歌具有明显差异。楚辞具有其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其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其地理位置、语言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历史的悠久,楚国“巫风”盛行,保存了大量的神话,楚国人民多以歌舞娱神,而楚辞受楚地民歌的熏陶,因此,在楚辞中有较为浓厚的原始宗教气息,这就形成楚辞特有的文学表现方式。而楚辞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文学表达句式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语句参差,一唱三叹,且多以“兮”字结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楚辞是从楚地民谣中演化而来,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也正因为楚辞去除了民谣的格式,其才能够以华丽的言语容纳丰富的情感,形成想象绮丽、风格绚烂、文辞华美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尤以《离骚》与《九歌》为代表。楚辞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之容易辨析,而这正是其他地区文化所不具备的。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