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8:5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混凝土碾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优质材料,混凝土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构成工程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而新型混凝土技术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因其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加快施工速度,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通过大面积碾压的方式,可以使结构的密实度获得提升,从而使得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也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灌注和砌筑坝体时,采用混凝土碾压技术,便于浇筑施工,并使得坝体强度获得明显提高。该技术的优点是简单方便,对于施工和技术的成本,也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
2绿色混凝土技术水利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
是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确保其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对于混凝土边坡的防护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说至关重要。通常采用使混凝土厚度增加,设置防护结构或者防护层的方式,然而这种传统做法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工程造价也随之上升。因此,绿色混凝土技术应用而生,给混凝土技术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结构、功能和技术等方面获得了质的飞跃,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和绿色植物在结构以及防护方面的不同优势,并达到了很好的环保效果。在进行施工时应按照一定的施工步骤进行,通过混凝土的预制,形成不规则孔径,从而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获得提升。为了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还需要在孔内填充适合的土壤和肥料。
3围堰技术闸门和坝体
在水利工程中是较为常见的建筑类型,通常需要进行水下的建设,施工环境较为复杂,而围堰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使复杂的施工环境变得简单化。新型围堰技术侧重于导流,在使围堰结构的稳定性获得提高的同时,也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新型围堰技术以控制河床和水系中的水流为侧重点,采用导流的方式,来对水流进行控制,使得水流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因此,新型围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并在实际的施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4防水毯技术在水利施工中
防水毯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并具有防水和防渗,保护生态环境的优点。防水毯应用了高科技的纳米技术,由土工织物和钠基膨胀土等材料复合而成,新型环保,在水利工程开挖的前期应用较为广泛。传统的防水防渗施工,会对水体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防水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遇到水后钠基膨润土会产生膨胀,施工时在相应的部位铺设防水毯,进而形成黏土状的连续交替,从而有效地封堵渗水部位。防水毯技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并且具有简单、可操作性强、费用不高等特点,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我国水利施工新技术发展与探索的趋势
1差异性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在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气候和水文条件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各地所表现出来的水问题和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制订水利工程施工计划、确定施工技术和施工进度时,应根据各地的特色因地制宜,对于本地区的现有条件,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制订计划时既要满足当前利益,又要兼顾长远的利益。水利工程是一个长期的、长远的工程,不应局限于现状,应该与该地区的发展联系起来。针对没设防或防洪标准低的城市,首要的工作是防洪排涝的建设。对于缺水干旱的地区,应先解决用水的问题。采取排污措施以及水资源的开发,来对水域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治理。水利建设任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较为复杂,其核心内容也各不相同,有的以防洪为主题,有的则注重景观建设,有的重在生态的平衡,然而其实现的基础都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
2阶段性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水资源
在长期的治理水资源的进程中,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发展阶段做出了精辟的概括和总结,即水利建设可以分为防洪-水资源保护-供水-生态-景观五个阶段。水利发展的阶段性非常明确,其发展进程不能颠倒,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从低级到高级的要求。例如,防洪是人们对于水利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其他较高层次的要求才有其现实意义。目前,一部分城市没有按照水利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建设,在水资源保护不到位的情况下,实施景观建设,兴建林带、绿地、楼台亭榭等设施,河流被污染,根本无法体现设计的美感。
三结束语
篇2
(1)何谓建筑工程新技术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指的是复杂施工环境下的新型施工技术、新型建筑物料的选用及施工技术、节能型施工技术等等。
(2)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实践背景分析就以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状况来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手段的开发极有必要。因为,在国内各大城市中,各类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更加关心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及其节能特性。在高层建筑施工方面,我国的绝大多数施工单位已经做了一些安全准备,同时也针对建筑屋面、门窗施工等方面采用一些不同以往的新型节能物料以及工艺技术,以此来强化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及其建筑物本身的环保特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2阐释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手段多种多样,相对于传统施工技术而言,防水施工新技术、钢筋连接施工新技术、建筑工程施工节能技术等策略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建筑项目的施工成本,且能够有效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1)建筑施工中防水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为了能够防止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与水接触的部位渗水的现象,尤其是防止建筑施工工程中存在裂缝,则需要采取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强化施工管理。从具体情况来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执行,即多道防护、复合防水以及节点密封等原则。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科学地选择材质良好的防水物料以及新型施工工艺技术。经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观察可知,近几年来多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这是一种需要首先做好屋面墙体板缝以及节点处理的新型建筑屋面施工技术,用以维护现代建筑项目中的墙体施工的质量。在实际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物料的特性,并均匀涂抹塔楼屋面以及裙楼屋面,并且需要在先涂好的屋面涂料干燥成膜以后才能够再一次涂抹二遍涂料。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技术细节是,涂抹防水层时则需要用防水涂料要多遍涂刷,以此来预防涂料堆积或是涂料流淌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避免其影响到屋面施工的技术应用效果以及屋面整体美观。
(2)建筑工程钢筋连接施工新技术的应用钢结构建筑是我国现代大型建筑项目中的核心类型,该类型建筑主要采用的是钢筋连接新技术手段,以此来保证高层建筑等实体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从具体情况来看,当前建筑行业所普遍采用的钢筋连接施工新技术有两种类型,即挤压套筒连接技术与螺纹咬合连接技术。其中,前者的技术原理为利用物质间的物理特性来与施工过程相整合,凭借物理挤压作用将带肋钢筋连接起来,进而起到了固定建筑钢筋板材的作用,而且,由于此项技术替代了传统的焊接连接技术,这样便可以避免产生建筑明火,进而为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安全保障。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控制好混凝土烧筑块体的温度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在实际应用该类型技术进行施工时,首先需要计算好温度应力数据,从而选择最适合实际施工状况的浇筑方式。经实践可知,浇筑混凝土应采取分段分层式操作手段,这样一来,便可以令混凝土沿着高度匀速升高。当浇筑的过程施工完以后,需要对建筑表面进行抹压处理,将建筑体中的混凝土夯实,并用保温材料对其进行覆盖,并做好潮湿环境中的养护处理。
(4)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近几年来,我国产业的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较以往有所提升,人们在享受经济腾飞成果的同时,也意识到节能减排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针对墙体以及施工物料等方面的管理与应用来实现建筑节能。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了太阳能技术以及隔热保温节能技术来提升节能型高层建筑项目的质量。此外,为了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经济性,则采取节能门窗施工技术手段来强化建筑实体的质量,首先,需要对其施工材料实施严格把控,其次,在工程整体造价的范围内,最后,适当调整建筑节能技术的实施策略。从具体来看,鉴于高层建筑楼体当中,门窗的使用量巨大,门窗的型号、数量及其规格、物料都要符合国家建筑规范的要求,并按照既定设计方案来实施安装处理。实际上,我国高层住宅工程施工节能技术的主要特性是在于它对资源的消耗量较少,而且,建筑本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弱。总而言之,我国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避免楼房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应用现代化施工技术来完善整个施工环节,将建筑施工中防水施工新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等内容与实践相整合,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发挥到极致,从而保证现代建筑项目的质量及施工效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3结束语
篇3
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技术管理水平决定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所以也决定企业的信誉和收益。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对施工进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每个环节都准确无误的完成施工目标。从历年的因为管理不严所造成重大建筑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的案例来看,我们必须重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在建设施工的实际计算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避免因为简单的计算失误造成重大安全事故[1]。在现在我国建筑因为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已经远不能够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建筑企业要与时俱进,积极地革新技术和工艺,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树立创新思维,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越来越好。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
因为当下在建筑业中新技术和新理念更新的速度较快,一些原有的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造成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越来越落后,不能及时的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另外,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达不到规范标准,很多技术管理人员的建筑安全意识不强,机械操作能力不够,甚至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偷工减料,严重影响建筑质量,造成重大建筑安全事故[2]。
2.2建筑工程施工设备落后且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说我国近年来在建筑设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还是比较落后的,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有些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制度有等于无,就是纸上谈兵,只是为了敷衍上面的检查而已。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仅凭经验施工,严重无视施工的安全防护。
3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方面
3.1审阅施工图纸,明确施工任务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在施工前对施工图纸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区分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非重点,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纸的审阅,明确施工的任务和要点,了解建筑工程的意义和内涵,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就深入分析设计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另外还要检查与工程相关的地形地势、地域气候以及周边建筑的资料是否详细齐全,以及建筑工程设计的计算结果是否准确,误差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工种之间是否能够相互密切的配合。所以说,审阅施工图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明确工程任务,减少施工事故,减小工程施工的误差,掌握工程施工的信息资料,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前的审阅施工图纸工作[3]。
3.2明确施工各环节的责任分配
在明确各个部门的施工任务时,就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建筑施工分工明确,权责分明,规范工程施工的建设,相关技术负责人要掌握详细的施工资料,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在设计工作完成后,要把设计理念,工程信息完整的传递到下面的具体施工人员那里。认真核实建筑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和设计时的数据是否月偏差、误差是否合理、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以及建筑设备系统是否完善等等。
3.3确保施工进度正常进行
为什么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保障施工的正常运行,缩短工期,节约建设成本。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详细掌握工程施工的进程,综合分析建筑工程的建筑场地、建设材料、施工人员等各方面,优化组合,做出必要的调整,使整体施工队伍的建设进程更加科学有序高效。另外要和提供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在建筑施工进行时出现需要材料或设备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购进材料和设备,不耽误正常的建筑施工进程[4]。
4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4.1规范施工制度,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要制定规范的施工管理制度,并切实履行。在施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要对施工图纸和施工工作地进行完整的了解,保障本部分分工有序,核对图纸与实际的出入,总结单位工程量与材料需求量是否合理。切实把工程设计的方案理念传递给第一线的施工人员,加强安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工程。
4.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现场管理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的管理。首先是要根据合同和规范严格监督工程施工的质量。其次是要按照计划进行工程建设,确保工程有序进行。再次是要控制和管理工程成本,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可以提高新工艺和新技术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节约成本[4]。4.3科学的设计工程施工图纸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是施工的具体依据,图纸是否合理直接决定施工的质量。在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以及周边建筑、地下结构等情况,科学的因地制宜的建设。在建设施工时,要确保施工与图纸相一致,精确计算,减小误差。
4.4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鉴于我国建筑设备与国外的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建筑企业要不断的研究开发或积极地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建设中,以此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5结语
篇4
“魅力郑州”系列公益招贴,基于郑州本土元素进行大胆的形式解构。选择郑州代表性建筑作为核心描绘对象,搭配与画面相协调的文字设计,力求达到简约直观的视觉效果,进而从根本上避免繁琐无用的多余装饰。正如日本知名设计师田中一光提到的“设计的作用在于寻找功能和社会间的接点,在功能足以说明一切的前提下,装饰成分是可以节制的”。本次作品的创意构思中,着重强调公益为主的信息传递,以及观众的整体视觉感受。通过精简的画面布局风格营造一种清晰明确的视觉氛围。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摒弃目前国内公益招贴较为常见的环保、美德、健康等主题,避免社会大众对这类主题招贴作品产生审美疲劳和厌倦感。在构图上,规避传统的影像拼接模式,只保留图形外部框架结构,其余部分均使用单色填充,构图整体简洁大方,视觉效果直观又不失艺术美感。主题描绘对象共选择了三个,分别为二七纪念塔、中原福塔以及河南省博物院。在本系列三副作品的主题内容表现上分别提取了这三个建筑物的独特之处,其中二七纪念塔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中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一次”,代表郑州这片土地所秉承的光荣革命传统。中原福塔则代表一种现代化的都市时尚气息,表现郑州在中原沃土上的稳步发展。而河南博物院则将中原丰富的历史文化装进了现代的都市建筑之中,展现出郑州浑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在与时俱进的融入进现代社会当中,时刻提醒着人们以史为鉴,开拓创新。该创意将实际建筑转述为新的概念符号,在推广公益信息的同时又推动了地域文化的传播。
二、设计思路
海报招贴的设计理念应是力求在整体画面及布局上和谐统一,构成元素上力求精炼而不多余,表达主题上力求新颖而不脱离主题。其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图形作为各招贴中的基本元素之一,体现着设计的本质内涵和表现技能,并发挥着触及设计灵魂的根本性作用。本次作品的设计思路以图形创意为切入点,利用图形语言表现主题。在图形语言的表现上,其中图形创意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图形创意功底是否深厚,将直接影响视觉传达设计水平的高低。而图形创意的核心,是如何运用图形语言恰到好处的向广大观众传达设计者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既要使观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同时还能享受艺术的美感,从而产生共鸣。在本次图形语言的选择上,忠实于客观物象的原本形态,将客观物象经过高度概括提炼和简化,突出和夸张其本质特征,采用简明扼要的线条语言概括建筑外轮廓造型,以最简洁有效的元素来表现富有深刻内涵的主题。这一创意图形的采用,首先不会影响作品所要传递的主题,观众通过对画面中图形的捕捉可以清晰的辨识出对象的信息。其次,又兼具美感和文化内涵,能够较好的与观者产生情感和心灵上的交流。也正是通过对生活材料的重新认识和发现,才能够拿来运用到招贴设计中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化招贴的图形语言,拉近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使得两者之间变得越来越融合。好的图形创意并不应该是简单的追求形式美感,而是应该更深一层的去体现作品的内涵以及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思路。创意越单纯,越贴近人们周遭的实际生活,就越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同时,这也要求设计者们拥有化平淡为神奇的创造力和洞察力,能够不断发现事物的全新涵义并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和生命力。
三、艺术语言
平面设计的内涵往往通过设计作品的艺术语言来表现,设计者的设计思维也需要艺术语言来向外界传递,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在这种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这种手段和手法所构成的艺术语言就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传统的艺术语言大概有:色彩、图形、文字等种类,每一种艺术语言都是设计师精心打造的审美意象。色彩是招贴设计中最容易映入眼帘的形象,具有独立审美特质。在该作品的创作中,着力强调色彩语言的刻画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在色彩的使用和布局上采用了分离前景和背景的着色手段,前景主要指标题、文字、图形、图片等主题元素。在这些元素之中多采用纯色填充,突出视觉感染力。背景则是指由单色、过渡色构成大面积的背景画面。烘托出画面整体的色彩氛围。协调均匀的前景和背景颜色搭配是保证画面美感的关键。在细节上,围绕文字所在区域适量的使用对比色,以增强视觉冲击力,突出文字内容。同时恰当的控制对比色的面积范围,避免了画面产生一种由于大面积对比色的使用所带来的视觉疲劳和浮躁感。在三张系列作品的色彩搭配选择上,分别赋予了红加黄、黄加蓝、蓝加红的颜色组合,由于三原色本身较难调和,所以这三种颜色组合往往在设计中较少使用,同时,这样的颜色搭配往往代表着设计作品的理念较为单纯。作为色相环中最基本的三个色彩,它们虽然本身无法被调和,但其他的多种颜色却可以由它们的调和而产生,那么在三原色的使用上,可以辅以对比色手法以烘托效果。也由于三原色本身纯度较高,色彩对比强烈,将它们统一进一个视觉系统中无疑将大大提升画面的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与此同时,在该作品中也精心打造描绘建筑的形体语言。在描绘对象本身影像外形的基础上,使用抽象线条语言表现建筑元素的外形结构,使视觉效果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但又不失传递信息的功能。观众通过观赏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产生了更大的联想空间。除主题描绘对象以外,背景装饰陪衬元素也以单纯的几何形体为主,既迎合了主体元素的表现特点,又简单明了的烘托了整个画面韵律感。由此可见,公益招贴艺术语言的简洁精炼不仅会带给观众具有美感的视觉享受,也能以快速、准确的方式,清晰、明确的传达信息和表现主题。公益招贴中的简约美在于图形、文字、色彩等方面相互协调,突出设计者所要传达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一幅优秀的公益招贴设计由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语言构成。所以,公益招贴的简约美要求文字简明扼要、图形简练突出、颜色简洁鲜明。简练突出、个性化的图形更容易抓住广大受众的眼球,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使图形更意味深长,内涵充满延展性;简洁鲜明的色彩更容易突出画面中的图形,渲染画面的意境美和形象美。从这三方面来准确阐述公益招贴设计中的艺术语言,凸显设计的主题和展现设计者的个性。如果一个公益招贴广告通过简练视觉语言,无法准确表述内容所具的内涵,这便无法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这样的招贴设计是毫无意义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公益招贴广告创作中需通过简洁的视觉语言而又不失完整准确的表达涵义。
四、结语
篇5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和开展项目实践。如果把传统学习模式进行逆转,那么就形成了翻转学习。翻转学习就是学生在课下对以网络教学资源为主的教学材料(包括课程设计、课程PPT、课程教学录像等)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提问,或开展项目实践、协作学习和深度探讨等活动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讲解在课下,学生理解与提高在课上。翻转课堂及其教学模式就是指以翻转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形式上,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翻转;在本质上,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真正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的转变。
(二)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因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都是为了探索更好的教与学,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课程教学资源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传统课堂中,一个教师要同时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显然是不可能的。翻转学习的出现,不仅使多种学习方式的并存成为可能,而且使教师这个“学习指导者”的角色进一步强化。讲课视频由学生在课下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自行点播,既可以选择性“听讲”,也可以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重播学习;时间则充分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条件
1.翻转学习的先决条件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翻转学习中,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对传统的“课上”讲授活动进行录制,然后通过网络转移到“课下”进行,实现翻转学习的第一步,为课上教学时间的重新设计和高效使用奠定基础。
2.教师能够从内心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新事物不能抱有抵触的情绪。
3.丰富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
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教学资源建立的原则是优质、开放和共享。有了这一保障,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效果随时进行视频观看和资源下载。网络资源的制作需要任课教师付出大量的辛苦劳动,而且要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资源使用的便捷程度。
二、校企融合的“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能满足生产一线的需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工技术”建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引领,将理论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构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根据电工课程的理论体系和企业行业对于电工技术的技能要求,把该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分为六大知识模块。目前我院“电工技术”课程主要特色是:(1)教学做合一。构建了符合行业标准的知识能力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2)课证融通。将维修电工中级考证嵌入电工技术课程中,丰富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以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有效度。(3)考核方式多样。注重平时考核,最终评价由平时考核、技能考核、理论考核等共同构成。(4)课程融入企业元素。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通过引企入校,建立了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课程融入了企业元素。学生通过完成企业真实电气控制柜的安装与调试,进一步提升了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经过检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仍然是一种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学习效果相较于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够。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三、“电工技术”课程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学生的特点分析。
由于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学生了解新知识的途径比以前更加便捷,但是也使得当代学生专注度有所下降,上课期间很难把专注度保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另外,当代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原因,自我意识都比较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也比较快,这也是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实施的一个有利因素。
第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交互快捷方便的实现和教学资源的丰富,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为教学视频和课程PPT等教学资源的制作提供了异常便利的条件。
第三,课程具备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
我们在完成“电工技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后,将课程改革的成果、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资源制作成课程网络资源,展示给学生和需要自主学习的对象。该资源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保障。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案例
我院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选择了操作性比较强、具有典型教学做一体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部分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前问题的提出
本次学习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学习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原理、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元器件的选型方法。最终通过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进一步提升电路设计和安装调试的技能。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挑战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围绕本教学环节提出表3所示的问题,并分析该教学任务的难点和重点,需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二)学生自主学习安排
1.学生自主完成与问题相关知识点的收集和总结。
学生在宿舍或者图书馆通过课程网络资源,下载观看电动机电气控制电路教学视频。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来掌握,学生可选择某一时刻去观看教学视频,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对教学视频进行快进或者倒退,可暂停立刻记下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同伴进行分享交流。
2.学生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
班级学生人数为40人,六人一组,分为七组,每一个学习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学生要观看教学视频并且要完成教师提前布置好的课前针对性练习,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并加以思考,如果解决不了就立刻记下来以便下一步的互动交流。组长的任务是负责收集组员在学习过程中所留下的问题,并且要在课堂上进行集体交流发言。
3.利用社交媒体或者课程网站问题讨论区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QQ、课程网站讨论区等社交媒体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收获,探讨在观看视频过程及针对性课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并互相解答。对于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网站讨论区进行在线交流,课程网站会根据问题的出现频率进行排序,出现次数最多的问题会出现在讨论区的最上方,这样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及时进行在线交流。
(三)课堂教学活动组织
七个小组的组长对课前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关注学生讲解的情况,对于讲解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更正和总结。各组长交流结束后,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每组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总结,作为课程平时考核的依据。在讨论和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结论会以原理图和元器件清单的形式给出,在此基础上,所有学生领取元器件和导线,并将元器件安装在网孔板上,根据原理图进行接线和调试,最后通电试车。
五、结语和启示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一些传统的资源在不断的开采下已经逐渐的走向枯竭的趋势,并且这些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总有一天会完全的枯竭,因此使得能源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占地的面积是非常的辽阔的,但是我国的人口数量也是非常的多,因此就使得我国的人均能源量变的非常的稀少,而且我国的储备量也不是非常的充足,这些对于我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非常不利的。同时,我国的能源分布也是十分的不平衡,东部地区的能源是非常的匮乏的,而西部的能源又是过于集中,并且商业的资源对我国农村地区的供应也不是十分的充足。其次,我国的能源多数是以使用类型的为主要能源,我国的煤矿资源消耗占到全国总能源消耗的75%,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比较低,经常会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与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每年能源的利用率要比其它发达的国家低10%左右。所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节能理念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2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
节能理念我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因此,在针对节能理念方面还没有制定比较完善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导致了很多的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节能理念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严重的阻碍了节能理念的发展。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建筑施工的依据,监督管理部门在针对节能技术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时也有着非常严重的阻碍。正是因为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才导致了一些建筑施工的企业有了可乘之机,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重视节能技术,即使有一些企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用到了节能技术,也仅仅只是很小的一个环节,对于节能理念并没有贯彻的落实。
2.2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比较缺乏
管理人员是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应用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控制管理的根本,如果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节能意识,那么将会直接的影响到节能技术的使用情况,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中的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普遍都是比较缺乏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但是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并没充分的了解到目前建筑行业节能发展的需求,导致建筑施工中对节能技术的应用程度并不是十分的充足,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
2.3没有充分的利用高新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节能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风能、太阳能等一些自然资源利用的技术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对于节能环保来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在建筑节能的领域当中,对于这些类似的高新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十分的充分。高新节能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相关的施工技术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同时更是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知识,从而导致了很多的建筑工程都没有合理的利用到高新节能技术。
3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3.1墙体施工设计
墙体,是建筑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针对墙体进行节能保温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三种设计方式。首先,在对外墙进行保温设计时,将热工规范最为计算的基础,选择的材料要具有一定的保温盒隔热的特性,然后采用一些设备对其进行喷雾、粉刷以及粘贴等多种方式进行施工,使建筑的外墙形成一层有效的保温层,降低能源的消耗,使室内的温度保持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其次,就是对内保温进行设计施工,将保温材料安装到内层墙壁,形成有效的保温层,一切操作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规定来进行。最后就是对增强隔热保温材料的开发,利用保温材料自身的特想对墙体进行设计,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
3.2门窗节能保温施工设计
3.2.1科学合理的设计墙窗比例
门窗是建筑当中耗能最多的一个部位,建筑中的门窗消耗热能量接近总体的三分之一。因此,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门窗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使门窗的功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尽量的减少门窗的总体面积,同时提高门窗的密封性,减少冷气的渗入和热量的损耗。同时,门窗的保温性能也要得到有效的增强,加强门窗的保温性能的设计,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在门的内部填充一些岩棉板或者是聚苯乙烯板等物质,从而提高门的隔热效果。在对窗户进行施工设计时,窗户的材料最好是选择全塑料或者是钢塑的,从而大幅度的减少冷桥发生的几率,为了使保温的性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可以设置多层玻璃。
3.2.2科学合理的设计,降低资源浪费
建筑施工属于连续性的工作,它所涉及的方面有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以及各项资源的规划和有效利用。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施工的方言进行有效的优化,合理的安排人力和物力,对资源的利用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当人力安排出现不妥当的情况时应该积极的对其进行调整,以免出现机器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空转的现象。在对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完善的进度计划,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进行立体的交叉作业,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建筑的节能。
3.2.3高新能源的合理利用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新型能源和设备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将节能理念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的环境,选择和采用科学、合适的能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比如针对建筑进行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的安装,同时也可以根据地理位置适当的选择开发水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等等,并且安装相关的设备,对自然能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太阳能技术是最为完善的,同时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同时太阳能设备还具有着非常多的优点。首先,太阳能设备是安装在建筑的顶层的,从大大的节省了空间,并且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或者是电能对用户进行提供,剩余的能源也可以进行储存,以备不时之需。其次,太阳能在采集和转化的技术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能满足多数的家庭使用,同时太阳能设备经过多次的优化之后,其施工的成本相比较来说也是非常的低廉的,大大的节省了施工的成本,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节能理念的发展。
4总结
篇7
1.1设计方面的原因设计人员在进行标准图引用时,没有根据设计合理选择,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完成后屋面出现裂缝,从而导致屋面渗漏;屋面坡度设置不合理,根据屋面设计规范,为了保证平屋顶的排水效果,应该将找平层的排水坡度设计为2%,而设计中忽视了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排水施工,影响到屋面的排水效果。
1.2材料方面的原因防水卷材与其他材料一样具有热胀冷缩效果,建筑物构件在温度出现急剧变化下,会发生不均匀变形,当梁柱等构件受到约束,内部应力就会超过混凝土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最终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开裂、漏水等现象。建筑屋面夏季受到太阳直射,温度可达50℃,而在冬天可达-10℃,这么大的温差变化,会使得防水卷材过早破损,寿命缩短;对于尺寸较大的整体灌注混凝土来说,没有做好混凝土的干缩处理,就会导致干缩开裂;对于防水卷材,常常为高分子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在自然环境中,性能不是很稳定,如果一些生产单位注重利益,采用不规范的施工工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就会降低防水卷材的使用寿命。
1.3施工方面的原因
1.3.1施工管理。在防水施工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建筑施工管理,但是在实践施工中却往往被忽视。施工管理人员对其施工中的各项管理措施不能完全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针对施工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是进行形式上的抽检,这就导致很多防水工程使用劣质的建筑材料,最终不能起到防水的效果。
1.3.2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差。在大多数的防水施工中,建筑施工防水人员素质都相对较低,对于专业的文化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了解,更不具备专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是临时招聘。对于整个施工建筑防水工程的认识也相对比较肤浅,施工人员在进行防水施工时,但凭借经验进行防水作业,对于施工质量完全不能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防水作业施工,这样不仅仅浪费施工材料,更加对施工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防水施工作业为了应付建筑施工检查,盲目的完成工期,以致导致整个防水施工作业不达标。
1.3.3找平层施工质量欠缺。在进行防水施工作业时,一些建筑施工人员对其整体防水性能都能给予很好的重视与理解,但是往往却忽视细节,针对施工中的平层防水不能给予很好的理解,相反在施工中因施工技术而破坏了平层,导致防水层出现局部的空鼓,这样两层之间就会充满水蒸气,从而随着外界温度的不断升高,水蒸气在两层夹内形成较大的压力,最终出现防水层空鼓,开裂等现象。这些将严重影响防水层的防水效果。
1.3.4基层裂缝拉裂防水层。找平层对于整个施工防水工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防水施工中,如果找平层出现质量问题,将对防水卷帘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施工时,要格外注意找平层的分隔缝,必须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合理施工。
1.3.5基层不干燥造成防水层鼓泡。在进行基层作业施工时,必须保证找平层的透风性以及干燥性,但是在实际施工防水作业中,不免会遇见雷雨交加的天气,但是为了追赶工期可以按时交工,所以即便是这样如此恶劣的天气也会进行施工作业,这就导致找平层潮湿从而影响基层,出现变形,防水层拉裂,故出现渗透现象。
1.3.6防水层搭接缝脱缝。在建筑施工防水作业完成以后,往往在进行质量检查时会发现防水卷材因焊接不牢固而出现的各种开裂现象,或者焊接缝隙之间有不完全固定的状态,以上这种现象也将影响防水,同样会出现渗水。
2屋面防渗漏施工措施
2.1保证屋面板施工质量大多数的屋面板都是由现浇筑钢筋混凝土而制,这就要保证在防水施工作业中,必须确保混凝土的正确振捣,防止钢筋出现变形最终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在振捣过程中,要保证振捣的次数与连续作业,避免冷缝的出现,以及保证振捣的密实度,同时在进行二次振捣时,要注意提浆,利用专业工具进行压光,然后使用麻袋进行铺盖,通常情况下,在12小时以后进行浇水作业,连续7天即可完成。
2.2做好找平层在施工时,必须充分考虑找平层的施工作业方式,及时对找平层进行清理,浇水以及扫浆。在铺设水泥砂浆时,要注意预留的分隔缝,防止分隔缝过大或者过小而出现各种问题,对其水泥砂浆要给予压光,压实。同样24小时以后进行浇水养护。
2.3保温层的施工要求保温层施工要保证其内部干爽,避免因施工而导致的内部过于潮湿,这样在外界太阳光的影响下就会出现内部水蒸气蒸发的现象,进而影响保温层的防水效果,而出现开裂,渗水等现象。所以通常情况下,会采用轴线方式进行排气缝的设计,这样不仅仅可以保证正常的通风,还有利于保温层的防水。
2.4防水层的施工要求防水层施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防水施工,对此整个施工防水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实施。保证其防水层的清洁干净,针对拐角处的污泥要及时的清理处理;所用防水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要求,不能使用质量差的材料进行防水。
3屋面渗漏防治对策
3.1防水材料在材料进场时,应该严把材料质量关,应该选用质量符合标准的防水材料,并且保证防水卷材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等出场质量证明文件,还要具有当地建设行政部门对其进行抽样调查的报告,保证这些质量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
篇8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型及高层建筑发展讯速,因高层建筑绝大多数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其受环境影响对质量影响重大。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只有认真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及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上,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
其施工特点是:整体性要求比较高,要求连续浇筑;结构的体量较大,浇筑混凝土后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结构较厚,体形较大、钢筋较密,混凝土数量较多,施工条件较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必须同时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另外,还存在如何控制和防止温度应力,变形裂缝产生等问题。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地提高,高质量的施工技术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建设领域的逐渐扩大,大体积混凝土逐渐应用于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由于混凝土内部蓄热量大,温度应力增大,使得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问题成为设计及施工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浇筑方案,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分层
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2、分段分层
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不象第一种方案那样集中。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3、斜面分层
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 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
1.1 水泥
优先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尽可能不采用高强度高细度的水泥。
1.2 骨料
石子、砂采用非碱或低碱活性骨料。必须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和集料活性检测报告。高温季节石子浇水或冷气降温,砂子入棚或用彩条布搭凉棚遮阳,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
1.3 粉煤灰
掺加Ⅰ或Ⅱ级粉煤灰(Ⅰ级和Ⅱ级粉煤灰主要区别在于细度和需水量),置换部分水泥,降低水化热,达到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抑制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目的。
1.4 外加剂
为提高混凝土性能,同时掺加粉煤灰和外加剂,称为“双掺技术”。掺加高效缓凝减水剂,缓凝作用可以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满足现场浇注的要求,同时有利于推迟水化热峰值时间,使绝热温升曲线变缓,降低温升阶段内压外拉的造成的温度裂缝。
1.5 水
用市政自来水。夏季高温期间,条件允许时,可加冰块降低水温。
1.6 水灰比W/C。通过实验室试配,确定最优的水灰比。
2、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准确。并有资质的检测试验室(常规试验) 重点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监控,以确保工程质量。混凝土坍落度根据申请的要求,由搅拌站根据季节、气温、运输路径等条件试配确定,同时满足泵送入泵时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水灰比控制在0.4-0.6,砂率控制在38% -45% 。商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且不定期派人去搅拌站抽查。
3、温度控制措施
3.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是对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浇筑温度、养护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块体升降温、里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等进行测试和监测。监测工作将给施工组织者及时提供信息,反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内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效果,为施工组织者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采用温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就是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3.2.1 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 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 25℃-30℃。
3.2.2 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 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3.2.3 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均可以有效地控制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
3.2.4 保温法是在结构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 (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3.2.5 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四、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保温的作用为了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不会过快的散失,减少温度梯度现象的发生,以防表面出现裂缝。而且,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要大于其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以防贯穿裂缝;保湿的作用是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产生干缩裂缝,顺利的使水泥水化,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6-18小时内浇水覆盖,以防由于干缩出现裂痕。一般情况,混凝土养护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8天,如有特殊部位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延长养护时间。为了满足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确保其外观质量没有问题,对混凝土外露的挂帘、错台等都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却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面对应用日益广泛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措施,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从而使其施工走上成熟和规范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霍镇邦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2年9期
[2] 韦春表 浅析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措施 [期刊论文] 《建材与装饰》-2012年6期
[3] 王乐宏. 论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优化控制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6)
[4] 张心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工业建筑,2010.
篇9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质量,技术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也随着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应看到,还有一些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通车没几年就出现泛油、坑槽、甚至大面积车辙等病害,不仅降低路面使用性能,也造成巨大经济浪费。虽然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有很大关系。本文从原材料质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集料的级配、混合料的加热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控制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以供参考。
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1.1 集料的规格
衡量集料质量的技术指标有石料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视密度、吸水率、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等料源性指标,以及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软石含量等加工性指标。
为减少生产集料级配的变异性,首先必须合理选择集料规格。合理设置破碎机筛孔,破碎机筛孔对生产集料级配的变异性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为减小集料级配的变异性,应将控制集料级配的关键筛孔设定为破碎机的受控筛孔,这样集料的级配就比较稳定。如22.5mm筛孔控制集料19mm通过率,16mm筛孔控制集料13.2mm通过率,所以19mm、13.2mm这样的筛孔为受控筛孔。
1.2 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
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多时,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下降,从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可得出相同的规律。集料形状接近立方体,有明显的棱角,针片状颗粒少,对沥青混合料的良好力学性能,尤其是高温稳定性是特别重要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为15%,施工中应控制在10%~13%。
在集料生产过程中,应选择材料强度高、不易磨损的破碎机牙板并及时更换。当破碎机牙板的“牙”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就应及时更换,否则,生产出来的集料针片状含量将明显增多。
1.3 集料含泥量
石料中的泥土都含有负电荷,它是强亲水性物质,从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实验、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及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结果可得出这样结论:当粗集料含泥量大于0.5%时,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沥青膜同集料的粘附性均明显降低,沥青混合料易出现水损害现象。
现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含泥量小于1.0%的指标值过大,建议在施工中将含泥量指标控制在0.5%的范围内。
1.4 矿粉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矿粉细度的要求较宽,0.075mm通过率为75%~100%均为合格,这个范围在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过于宽松。室内马歇尔试验结果显示,当矿粉细度增大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提高,矿粉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由75%变为90%时,其动稳定度提高5%。因此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宜按选定矿粉级配的±5%进行矿粉细度控制。对于高温炎热地区,使用磨制较细的矿粉(0.075mm通过率为85%~90%)对于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是很有必要的。
1.5 沥青
沥青针入度、软化点的技术要求在现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范围较大,如AH-70#普通重交沥青,针入度技术标准为60~80(0.1mm),软化点技术要求为44~54(°C)。试验结果显示:针入度从69(0.1mm)变化到72(0.1mm)时,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已有明显改变,所以在评价沥青质量时,针入度从60~80(0.1mm)范围过大,在沥青标号的控制上具有意义,但对于质量控制来说过于宽松。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沥青混泥土路面所采用的沥青针入度指标应有更严格的规定。
2.优化设计、合理选定混合料配合比
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1首先应根据交通量情况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混合料。对夏季温度高、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对冬季温度低、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量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混合料。。
2.2矿料级配应该具有良好的嵌挤能力。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的选定应摈弃中值概念、应在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规定基础上,充分考虑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质等因素,并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路面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合理选用。
2.3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施工性能,确保沥青混合料在施工中不易离析,便于摊铺和压实。
2.4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温度指标控制是很重要的,应采取适宜的拌和温度、击实温度。过高的拌和、击实温度将使最佳沥青用量偏少,降低路面耐久性,过低的温度使沥青偏大,降低抗车辙性能,且易出现泛油。
3.混合料级配、温度以及沥青含量控制
3.1 确保集料级配稳定
集料级配的变化直接导致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变化。要减小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变异性,必须控制集料的级配变异性。
3.2 对沥青拌合楼的要求
沥青拌合楼要合理设置热料仓筛孔。对于其它类型沥青混合料,可根据最大公称粒径参照AC-I型沥青混合料,选择合适的热料仓筛孔尺寸。沥青拌合楼热料仓筛板要经常检查。一般每两个工作日检查一次。主要检查筛板是否断裂、筛孔是否有破损及细集料糊网现象。这些异常现象都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级配出现异常变化。
3.3 混合料级配调整
沥青混合料级配出现偏差时,应采用半值纠编原则进行调整。即是采用沥青混合料级配同标准级配的差值的一半作为调整值,使沥青混合料级配逐步接近标准级配曲线,以防止纠偏过度。
3.4 沥青含量控制
施工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控制沥青含量,减小沥青含量的变异性,确保油石比准确:沥青拌和楼计量系统要稳定。电子秤的计量精度要高,电子秤处理单元上使用的线性放大器线性一定要稳定、温度漂移越小越好;沥青混合料抽检时取样要均匀。取沥青混合料试样时,若细集料偏多,则检测沥青含量数据会偏高,若粗集料偏多,则测定沥青含量数据偏小;沥青加热温度的设定应保持恒定。沥青加热温度会影响沥青含量称量系统的精度。。在生产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沥青设定温度应保持恒定,且温度计要准确;要及时掌握沥青含量变化情况。。沥青拌和楼必须配备自动打印设备。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逐盘打印数据,及时掌握沥青含量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解决。
3.5 混合料温度控制
沥青混合料温度包括出料温度、到场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等。沥青混合料所有温度参数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出料温度,它的高低决定了到场温度、摊铺及碾压温度的高低。影响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的主要因素有:集料的干湿程度、集料的加热温度、沥青的加热温度以及拌和楼加热系统温度感应器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等,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若出现较大温度偏差要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修正。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的设定应根据不同的施工季节,气候条件,混合料的运输条件,运输距离以及摊铺设备、碾压设备的能力在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张金升,张银燕等.沥青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达,袁万杰等.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严世祥.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
篇10
【关键词】ERG树脂薄层罩面;施工技术;大跨径钢桥;环氧沥青铺装;预防性养护
目前,环氧沥青桥面铺装是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大跨径钢桥面铺装技术。据统计,当前国内已完工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面积超过100万m2,是国内占比最高的桥梁铺装形式。但国内的大跨径钢桥环氧沥青铺装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早期损害,不仅会降低过往车辆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且加快了钢桥结构体系性能的衰减速度,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对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养护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预防性养护是指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的、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能够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推迟昂贵的大修和重建活动,达到保证路面使用性能和降低路面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目的,而目前国内大跨径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还缺乏比较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早期大多采用日常灌缝的措施进行保养,当铺装破损比例较高,则进行矫正性养护乃至直接铣刨重铺。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依托江苏省润扬大跨径钢桥的建设项目,研究ERG树脂薄层罩面在大跨径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和施工技术,并对其使用性能进行跟踪观测,对大跨径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预防性养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ERG树脂薄层罩面
ERG树脂碎石薄层罩面主要有两层树脂和碎石组成,总厚度为3~5mm;下层渗透性ERG可以对铺装的空隙、裂纹、裂缝进行封闭修复,恢复铺装强度,提高铺装使用性能;而上层耐候性ERG则起到封层防水、抗老化作用,并提高环氧沥青铺装的抗滑性能,从而提高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的作用。
ERG树脂碎石材料薄层罩面的关键材料分别是渗透性和耐候性的环氧树脂胶结料,其材料性能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ERG树脂碎石薄层罩面的主要特点有:较高的渗透性和强度,可以很好的封闭愈合铺装空隙、裂缝,并恢复铺装强度;较短的固化时间较短,总体施工养生时间只需2天,交通封闭时间短,可以快速开放交通;一定的强度和变形性能不但提供了树脂自身较高的抗裂性,还保证了其协同钢桥面铺装的变形能力;较高的粘结性能,在荷载作用下,不易起皮脱层;较高的疲劳耐久性,能够满足大跨径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预防性养护的基本技术要求。
2、ERG树脂碎石薄层罩面的施工技术
针对铺装结构技术状况在中级以上、铺装层整体强度衰减幅度较小、表面仅出现裂缝类的病害,当裂缝率小于2%,且裂缝深度仅表现在铺装表层、未扩展至铺装下面层的情况,采用ERG树脂碎石薄层罩面进行预防性养护[2],其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喷砂处理
首先对原环氧沥青铺装表面进行喷砂处理,起到暴露原铺装隐蔽裂缝的作用,喷砂深度控制在1~2mm。利于ERG环氧树脂渗透增加原铺装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与环氧树脂粘接的作用。
(2)裂缝处治
环氧沥青铺装结构喷砂处理后,应对表面的裂缝进行处理:首先,切除裂缝内的灌缝胶以及裂缝周围松散的混合料;裂缝清理完毕后,采用环氧树脂砂浆填补封闭切缝槽。
(3)渗透性ERG施工
铺装表面裂缝处理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渗透性ERG薄层罩面的施工。首先使用鼓风机吹干吹净铺装工作面,保证铺装表面洁净、无灰尘等杂物;其次按照单位面积法控制涂布量,将渗透性ERG环氧树脂采取人工刮涂的方式均匀涂抹在铺装工作面上;最后,在刮涂完渗透性ERG环氧树脂之后立即撒布石英砂,应保证石英砂撒布应均匀,无堆积现象。
(4)耐候性ERG施工
下层渗透性ERG薄层罩面施工结束养生至次日后,进行上层耐候性ERG薄层罩面的施工,主要工艺如下:
a)对渗透性ERG表面进行清理处理,保证其表面洁净、干燥;
b)采用人工刮涂的方式涂布耐候性ERG环氧树脂,涂布量按单位面积法控制;
c)碎石紧跟环氧树脂刮涂工艺分两层撒布,第一层碎石粒径为2.6~4.75mm,第二层碎石粒径为1.18~2.6mm,撒布量按满布控制。
(5)开放交通
ERG薄层罩面技术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铺装层喷砂、裂缝处治、渗透性ERG和耐候性ERG处理,总的交通封闭时间约为3~4天。当渗透性ERG养生1~2天,粘结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耐候性ERG,耐候性ERG养生1天左右时间即可开放交通。
3、ERG树脂碎石薄层罩面性能跟踪评价
本文依托江苏省润扬大桥建设项目,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对ERG树脂碎石薄层罩面试验段进行了跟踪观测。试验段通车前后外观见图2。
根据ERG树脂碎石薄层罩面性能跟踪观测,薄层罩面经历了2011~2012年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的寒暑周期,除局部特殊段落出现纵横向裂缝外,总体使用性能良好。铺装层颜色均一,表面平整,表层未出现碎石飞散、树脂起皮和明显开裂的现象,而在同一方向未实施ERG预防性养护的段落则于2012年进行了约1400m2的大修处治,破损率达到15%,SDPCI值为54分,破损状况为“次”级,充分说明ERG树脂碎石薄层罩面延缓了铺装使用性能的衰减速率,延长了铺装服务期,起到了预期的预防性养护目的。
4、总结
(1)ERG树脂碎石薄层罩面较高的渗透性和强度、较短的固化时间较短、一定的强度和变形性能、且具有较高的粘结性能和疲劳耐久性,能够满足大跨径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预防性养护的基本技术要求。
(2)ERG树脂碎石薄层罩面的施工技术包括喷砂处理,裂缝处治,下层渗透性和上层耐候性薄面罩层施工以及开放交通等步骤,施工质量必须满足表2的质量验评要求。
(3)经过一年的运营使用,ERG树脂碎石薄层罩面试验段总体使用性能良好。铺装层颜色均一,表面平整,表层未出现碎石飞散、树脂起皮和明显开裂的现象,起到了预期的预防性养护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宗海.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病害修复技术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5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夏季车间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