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6:5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文化建设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文化领域的一分子,具备文化所特有的相关属性。本文认为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高校体育文化即是在高校现有的校园环境里,全体师生员工在与体育相关的学习、教育、比赛、研究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所有体育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而狭义上的高校体育文化指的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以校园为载体,以体育活动为手段所创造出的体育精神、体育氛围和体育力量。
1.2高校体育文化的构成
参照文化的构成划分,本文认为高校体育文化有以下三部分构成。首先是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指的是具有高校印记、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体育精神、体育信念、体育价值观等。体育精神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是让体育文化建设迸发激情与能力的内在动力。体育精神文化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校园精神文化在体育领域的展现。其次是高校体育制度文化,是指高校在组织和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时所制定与实施的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包括竞赛规则、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方法等。体育制度文化是高校体育活动有序开展的保证,也是规范高校师生体育活动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最后是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指的是高校现有的体育场馆、器械器材、体育象征性建筑等相应的体育基础设施。体育物质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开展的载体,也是体育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上三者共同构成高校体育文化这个有机整体,其中体育精神文化处于核心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灵魂;体育制度文化处于中间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保证;体育物质文化处于最外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石。
2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2.1高校体育意识不够
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影响,重视文化教育,轻视体育教育现象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考分为大的思想始终占据着高校师生的脑海中,而体育育人的口号则被抛之脑后。这种狭隘的认识往往让人们忽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让高校体育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与意义。其次高校的管理者也存在着对高校体育文件建设的片面认识,仅将其理解为体育竞赛、体育活动等形式而会草草敷衍了事。高校战略层的局限性认识就会让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地位大打折扣,特别是体育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更是难以得到重视与提高。
2.2高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对长远的规划定位模糊不清。建设缺乏科学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够规范。高校体育相关部门缺乏科学化的管理意识与思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够科学合理。此外,我国高校在推动校园体育建设方面的制度保障力度不够,高校的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进度明显放缓。
2.3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在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受传统观念与现实原因的较大影响,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经费投入较为匮乏,进而导致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严重缺乏。尤其是近些年高校招生扩大后,学生数与体育设施的比例正逐年扩大,有限的校园体育资源与不断增长的学生体育需求日趋扩大,亦为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增加了新的难度。
3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3.1增强高校体育意识
高校战略决策者应转变思维方式,加强对体育教育的全面理解与领会,将其真正纳入到高校的教育中去,让体育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块拼版。高校管理者还应加强对体育教育的宣传力度,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与看法,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此外,还应通过各项体育理论与实践活动,让高校学生在思想上有了转变,才能让高校体育意识深入人心。
3.2完善高校体育管理制度
高校体育部门应积极配合校战略层,制定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还应针对高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提出21世纪高校师生体育锻炼大纲,建立健全高校各项体育管理制度与方案,完善高校师生的体育锻炼数据库。此外,还可借鉴国外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模式,加以吸收消化,研究出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文件建设的新模式,为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3加大高校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
高校应将相关体育设施的规划纳入到学校的长远规划中去,根据学校实际人员数量,科学计算出体育建设专项经费,并划拨使用。相关体育部门应加强对高校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环境,保障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4结语
篇2
城市体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大部分组成,而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各自由一些子系统组成,如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大众体育则包含体育健身、体育娱乐等内容;学校体育则包含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等内容,子系统由更小的系统构成。体育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城市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在城市区域的总和。城市文化微观层面上看是包罗万象,在文化角度上讲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历史演变的人类发展方面来看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文化进步的产物。
二、城市体育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表现
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里,体育曾只是少数奴隶主、地主、资产阶级的一种取乐、开心、玩耍的工具,表现为城市文化中的贵族阶级消遣文化。但环顾现代城市,体育文化已发展成为市民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常见的“一家人去划船”、“成群朋友去登山”等已是普通市民们的平常之事。现代城市体育文化表现出平民化、生活化、社会化。城市的现代化除物质文明的发达外,另外还表现在它的高度开放性、信息灵通性和文化构成的异属性;城市文化这些现代特性,带给城市居民的影响是生活观念新潮化、文化氛围时尚化。他们开始在日常的信息表中安排体育活动时间,开始关注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甚至高谈阔论假球、黑哨、兴奋剂。体育文化已走进千家万户,贴近你我生活。城市体育文化表现为平民化、生活化和社会化,除了上述的物质、意识基础外,现实基础造就这一结果也很显然。
三、城市体育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篇3
就奥运这个话题,我想说说基层服务区的体育。基层服务区的体育与奥运体育显然有所不同,但也是一个单位文化建设、精神风貌、发展水平和职工素质的体现,在奥运会结束后,多个媒体报道说中国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仅占8.3%,这种状况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令国人堪忧,为此我对熟悉的服务区进行了一些调查,其结果是服务区员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绝不高于媒体报道的比例,这个状况起码是与高管局和服务管理中心近几年来一再提倡和推动的文化建设是不相称,归结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着偏差:高速公路管理局09年整合之后,无论是高管局还是服务管理中心都非常重视文化建设,而且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正是由于加强了文化建设,使服务区无论是内部管理、服务经营、形象建设等方面的水平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特别是高管局在2010年举行的大型职工运动会,充分体现了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是推动职工体育运动的重大举措,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从中体会和认识到了基层体育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观念上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体力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其实不然,体力劳动是对人体的一种消耗,长期的体力劳动会给人体带来这样和那样的损害,而体育锻炼则是对人体和精神的调节,也是对人体各个器官的加强与补充,所以说体力劳动绝对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二是有些人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没有锻炼的必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身体好的时候是最佳锻炼时期,可以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当一旦身体出了问题的时候再想起健身,为时已晚,如果你对照大街上那些中过风的人在寒风或酷热的天气里手脚画着圈艰难抗争、期盼恢复健康的情景,你定会有所感悟。
三、在审美问题上不够全面,在观看奥运比赛时,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优秀的运动员,哪个不是向人们展现着健康的体魄,谁不会对他们那种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所倾倒,而我们之间确有着一部分人却过多地注重时髦的服饰和化妆,而缺乏对健康内在美的认识,稍加注意便可看到我们周边绝对不乏年纪青青就大腹便便或者骨瘦如柴弓腰驼背者,更有甚者年龄不大都浑身的老人病,所以说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美好时光,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健康美又有外在美的高速员工,为我们伟大的高速事业多做贡献。
四、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及员工经济收入的增长,业余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更加广泛,在分配业余时间时,一些人往往的过多的把自己放在电视机旁、电脑桌边或者酒杯里,而经体育锻炼的时间却非常吝啬,长此以往必然会损害自己的身体,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每天远离一会儿电脑、电视和酒杯,肯定会有不同的感觉。
五、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多服务区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体育健身器材和场地相对较少,甚至有些服务区连一块青年人喜欢篮球场地都没有,虽然说不用器材也可锻炼如:走步、慢跑等,但这相对说比较枯燥,不利于培养职工体育运动的兴趣,这种状况与当前现代生活不相适应,像城市的区民小区,农村的广场大众户外健身器材都已非常普遍,所以说改善客观环境也是非常的必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有些服务区的职工体育文化建设与服务管理中总体发展的要求是有差距的,为弥补这个差距,我建议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以工会、共青团为主导,积极指导广大职工参加各项业余体育活动,采取集中组织和引导职工自娱自乐相结合的方式,使服务区的体育文化建设成为服务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常态化工作。
二、加强对职工思想教育和体育健身的知识培训,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把培养职工的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作为和追求健康重点,在体育知识培养方面,聘请有关专家教练讲课,让广大职工对体育健身和预防伤害的知识,学会一些体育活动的技巧和技术以及世界上的热门体育项目的特点,提高广大职工的欣赏水平,进而增强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篇4
(全日制本科生)
毕业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专业带头人:
二级学院:
撰写日期:
评阅人:
教务处制
化学与人体的健康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这一说法,无论是百姓还是帝王贵族,无论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还是丰衣足食的现代人,在人类的进化的各个阶段,食品都是不可缺少的头等重要的生活原料。在维持生命和健康时,人们需要从外界摄取足够的食物以获得营养和能量。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不仅要使自己吃得饱,而且还要让自己吃得好,要从营养角度进食,要从健康角度合理调配食品。而化学不仅能给人类提供增加食物的手段,还能帮助人们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等有关知识。
关键词:营养、健康、化学、微元素、食物。
引
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吃什么?怎么吃?色香味如何权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从何处摄入更好?有何作用?等。这一类关乎到身体健康的问题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部分问题进行一些阐述。
人们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营养成分被称为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无机盐,它们被称为六大生命要素,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为人们生命和活动提供热能,又称产热营养素。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不仅常常溶解一些可溶性物质,例如糖类和盐类,形成液体,还与蛋白质、糖类分子的亲水基因结合成不能自由运动的结合水。水作为一种溶剂,有利于消化作用,水可帮助咀嚼,使食物变软,在消化道内顺利移动;另外,水可以将营养素转化为溶液状态,人体吸收后经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细胞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水是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是生活物质本身化学反应所必需的物质,水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水是生物体不能缺少的物质,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日常饮水时,要多喝开水,不要喝生水和未煮开的水;要喝新鲜开水,不要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要定时饮水,不要只在口渴时才想起喝水。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人体组织蛋白质不断分解为氨基酸,又不断从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和组织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中合成补充,因此,每天必须供给一定量的蛋白质,以保持体内蛋白质的动态平衡。
一个人保持健康所需的蛋白质量依年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而定。我国大众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从禽、蛋、肉类、鱼类、奶类、豆类、蔬菜中获得,谷物类食品蛋白质含量不高,但作为主食也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必须保证每餐都要有一定质和量的蛋白质,且要注意事物的合理搭配,不能偏食和滥食。
脂肪既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人体脂肪含量随着营养状况和活动量的多少而有所变化。饥饿时,能量消耗,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人体逐渐消瘦;反之,进食过多,消耗减少,体内脂肪增加,身体逐渐肥胖。脂肪的主要来源是烹调用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
油脂在生命运动中十分重要,是人类饮食中发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它具有提供能量、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根据我国的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建议脂肪的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15%~25%,相当于每天每人摄入30~50克脂肪(包括烹调和食物中所含的脂肪)。为了防止必需脂肪酸的不足,膳食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应占总热量的1%~2%,胆固醇的摄入量应在300毫克以下。另外,由于脂肪过高会引起肥胖、高血压及冠心病,因此生活水平较高、活动少的中老年人,其脂肪摄入量应适当减少。
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除纤维素以外,一切的糖类物质都是热能的来源。糖是产生热能的营养素,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16.7KJ能量。神经系统中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使人体保持温暖,人们常说“吃饱了就暖和了”就是这个道理。用糖供给能量,可节省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主要用于组织的建造和再生。人们膳食中糖类主要来源于植物类:谷物、豆类、薯类、蔬菜、水果等;在动物类食品中各种乳制品和动物肝脏也是糖类的主要来源。糖不但是食物,而且可作为佐料,调节食物风味,增加食欲,故而人们都特别爱吃甜食。
但糖和甜食都不宜吃得太多,尤其是对糖尿病人,有可能会起反效果。平时饮食中糖类摄取过多,容易导致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及高血压。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应合理膳食,适量摄取。
维生素与蛋白质、脂肪和糖不同,它在人体中既不能产生热量,又不参与人体细胞、组织的构成,但是它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祛除某些疾病,并能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人体缺少维生素,新陈代谢就会发生紊乱,就会发生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比如说,缺乏维生素A,就会导致维生素A缺乏症,其典型缺乏症为干眼病和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会有神经炎、脚气病,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还会使抵抗力下降;缺乏维生素D时,儿童会患上佝偻病,成人则会患上骨质疏松症;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女性不育、流产,导致肌肉性萎缩等。维生素既是营养品又是药品,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除维生素D外),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各类食物的维生素的种类数量差异很大,而且有的维生素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在食物加工、储存和烹调中受到破坏,因此合理地选择食物、正确的储存、加工和烹调,对人类获得必要的维生素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人体对各种维生素需要量不大,只要注意平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人体内各种元素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出现,除此之外,其余各种元素都统称为无机盐。体内无机盐仅占人体体重的4%~5%,但却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无机盐的含量随人的年龄的增大而增多,胎儿每千克体重含无机盐21.95g/k,而成人的则为42.67g/k。无机盐分布在各个组织中,以骨骼和牙齿为最多。其中含量较多的有钙、镁、钾、钠、磷、硫、氯七种,称为常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铁、铜、碘、锌、锰、钴、钼、硒、铬、镍、硅、氟、钒等元素由于存在量极少,故而称为微量元素。
无机盐是人体的重要的营养元素,但无机盐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靠从食物、饮用水和食盐中摄取。由于新陈代谢,机体每天都有一定量的无机盐丢失,所以人类必须从食物和饮料中获取足量的无机盐,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如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可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来补充,如:动物的肝脏、肾脏、鱼子酱、瘦肉、马铃薯、麦麸、大枣等。再者,在摄取无机盐时一定要注意量,摄入量不足会引起缺乏症,摄入量过多可能会引起中毒,特别是微量元素。
有人说“健康是吃出来的”,也有人说“病从口入”,这些都可以总结为,我们要多加注意日常饮食习惯。特别是在现在食物品种繁杂、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泛滥的市场,对于吃我们更加不能懈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能吃得到和吃得起的东西日渐丰富,但是,会出现经常偏爱于某一种食物,而对于其他有益的食物却碰都不碰的情况;还有一餐吃得多,一餐却又一点都不吃的状况,不注意合理用餐、饮食均衡,从而导致健康指数下降。很多的的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膳食体系。
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营养。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人类的合理膳食结构:底层为植物性食物,包括面包、麦片、米、面等,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应吃400~500克;倒数第三层为鱼、肉、禽、蛋类食品,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就吃奶类及奶制品在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最顶层为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总而言之,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参与;而这些化学物质又与营养密不可分;营养物质又摄取于五谷杂粮.动物肉类;蔬菜水果。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它们共同的作用下人体才能健康成长,益寿延年。
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营销;品牌文化
随着北京申请2008年奥运成功,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2007年女足世界杯在中国四大城市举行,无疑,未来十年内是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于是,如何搭乘体育营销这辆快车就成为中国众多组织的关注要点。联想申请TOP计划成功,中石化签订了中国企业有史以来首次赞助F-1赛事的合同,这些都是中国体育营销史上的里程碑,但中国著名企业对于体育营销的热衷肯定不仅仅于此。其实早在2002年世界杯开始,中国就掀起了一股关注体育营销的热潮,当时的收视大约是120亿人次,而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则是将近6亿元,是上一届世界杯的6倍。体育作为营销的一种载体,它延伸的历史实际上很久,可以追索到古罗马的竞技场,但作为现代营销手段,它的运用时间却很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一面是馅饼,一面是陷阱,中国体育营销需要冷静思考,全面总结。而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在高校这类组织中的实践与探索应用相对滞后,本文试从体育营销、品牌文化的特点出发,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高校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的理论及相关实践,希望通过分析,能够找出高校在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建设传播方面的共性问题,以供其他高校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参考。这不但在实践层面上,而且在理论层面上,都具有双重的借鉴意义。
一、体育营销与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一)体育营销的概念与内涵
体育营销是指为一种体育产品生产、定价、促销、渠道等设计和实施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欲望,并达成组织目标。体育营销不但是体育企业和组织最重要的职能,也是很多非体育企业和组织经常采用的战略和方法。这不仅是因为体育营销活动是体育产业的精髓,也是因为体育产业正在急速成长,而且没有丝毫减速的迹象。
体育营销和传统营销一样,是一个过程,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体育营销管理模型很好地描述了这一循环过程以及其中的体育营销要素,这对体育企业和参与体育产业的非体育企业的决策层和体育营销人员的实践都具有借鉴意义。对这一模型的简单解释是:体育营销循环过程始于体育和非体育企业/组织对体育营销使命的设定。这一使命必须与企业或组织的整体战略相一致,相协调。在设定体育营销的使命(目标)的基础上,企业和组织必须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研究与分析,即对消费者(Consumer)、竞争者(Competitor)、企业自身(Company)和环境(Climate)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4C研究”。基于“4C研究”所获得的体育市场信息与数据,企业和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体育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并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中,企业和组织制定适应自身发展的体育营销组合策略,包括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渠道(Place)策略和促销(Promotion)策略,即4P组合策略。最后,通过对这一组合战略的实施、管理和评估调整,使企业和组织将自己的体育或非体育产品更有效、更高效地销售给消费者。
在这个体育营销模型中,最为体育和非体育企业所采用、最为大众所熟知也是体育营销最有特色的策略之一是“体育赞助”。组织赞助常见的理由有:组织想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想让公众看到并记住组织的名字,以及合理利用组织现有资源。组织赞助的其他原因还有:为了接触特定的细分市场,为了巩固基础市场,为了将组织跟体育联系在一起,为了作类似“慈善”营销等等。
(二)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文化是一个社会和群体形成的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三个要素:精神、载体和群体。世界有三大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教文化圈。这三大文化圈的历史都很悠久,人口都在10亿以上,影响非常深远。另外,文化都需要载体,文化的第三个要素是群体,没有群体也自然无法形成文化,而且这个群体可以按民族(汉、回、满等)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还可以按地区(南方、北方、西北)形成地域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下面的亚文化。这些精神、风俗、仪式和群体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从深层到表层的中华文化。
组织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脱离不了文化,他们的形式和内容与文化都密切相关。组织文化的塑造分成三个层次:核心理念(精神)、制度与行为(载体)、文化群体(不同职能部门)。品牌文化包括品牌精神、品牌传播(载体)、目标消费者(群体)三个方面。高校的组织文化和品牌文化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一种亚文化现象。一个高校的文化,是这个高校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对于高校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高校的制度和行为,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比如,我们发现惠普公司的“惠普科技,成就未来”的品牌内涵即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高校的内部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都不能脱离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都要服务于高校的发展,因此,其核心含义应该是一致的,或者是相通的。二、高校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建设传播探索
由于高校作为组织的一种形态,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相较于企业界红火热闹的体育营销实践,高校成功的案例比较匮乏。但是,中国的众多高校又都有着迅速发展、成就世界名校的憧憬,如何借力体育营销东风,实现组织目标,诸多高校在此方面的投入与实践与日俱增。但这些从事了或在犹豫着要不要尝试体育营销的高校却面临同一个困局,如何才能体育营销?如何才能让体育引领品牌美誉度和人才引力的大幅提升?而纵观整个体育营销产业,无论如何风生水起,真正的体育营销理论,能够指导高校作好体育营的理论却是凤毛麟角,鲜有涉及。
通过广泛调查与研究,笔者尝试性提炼出了一套高校体育营销的探索性理论——AIFC。AIFC是四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是Affiliation(联系度)、Innovation(创新性)、Focus(聚焦力)、Consistency(持续性)。四个元素相互依存,形成一个闭环,指导高校体育营销的实践。
Affiliation(联系度)是指高校自身情况跟体育运动本身的关联度,这是一个高校做好体育营销的关键所在。找到一个组织与体育的切合点,其营销策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体育营销自诞生以来一直是智者的游戏,简单的复制别人的成功在体育营销这个大舞台上是不可能赢得喝彩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营销不是直接的推销实物,而是营销一种回忆,一种联想,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审美情趣。金六福进入白酒市场前三甲利用的就是创新性的体育营销。金六福独辟蹊径,巧妙地祭出“奥运庆功酒”的大旗,渲染“奥运福,金六福”的品牌理念;巧妙地借道奥运实现体育精神和品牌文化的对接。Focus(聚焦力)。系统的整合相关资源是体育营销的主要特征。一个成功的体育营销案例总是由协同动作、相互关联的众多要素组成的一个结构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商务活动组合,是营销主体内部和外部要素及企业和消费者诸多要素的集成。从体育营销活动来看,从传统的4P道4C再到4R构成一个纵向系统和价值链;从体育营销活动绩效看,其过程涉及企业、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多种主体的利益,构成了一个从个体效用到社会福利的横向系统和价值体系。
品牌文化的塑造就像是恋爱,而组织文化的塑造像是婚姻。体育作为一种媒介,却可以很好地将品牌文化与组织文化连接在一起,通过体育营销建设与传播文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高校而言,通过体育营销,可以尽量多地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尽量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好感。这种优秀独特的品牌文化气质,会吸引顾客(潜在学生和教师),逐步进入关注期和恋爱期。这时,通过深层次体育营销,进而将高校自身的组织文化予以巧妙传递,可以使内外部顾客对高校的内部文化、外在品牌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达到相互的认同与契合,则体育营销的作用就十分圆满了,成功将陌生关系催化成了稳固的婚姻关系。由此可见,高校体育营销的成败关键,在于对自身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点滴塑造,对文化理解得越深,越透彻,那么越容易把握其中的真谛和关键。在“道”这个层面需要的是参悟,而在“术”这个层面需要的是执行和操作,高校的体育营销在此两方面均需要深入研究与勤于实践。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体育营销的关键在于三点:首先是对自身文化和品牌文化的理解与塑造,其次是对体育营销理念的深究与实践,第三则是需要持续不断进行总结和提高。相信随着体育营销在国内外的持续发展,中国的高校也必将涌现出更多的类似北大、清华的著名高校品牌。
参考文献:
[1]胡立君.体育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2]李世丁,周运锦.贩卖奥运—运动营销攻略守则[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1):13-19.
[3]高力翔,陶于.审视可口可乐的奥运体育赞助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1):29-30.
[4]许永刚,王艳丽.中国体育赞助研究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52-154.
篇6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身体健康指数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环境,社区文化的建设具有着重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有利于人们提高自身身体健康指数,同时也有利于营造丰富、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基于此,本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社区文化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区是社会人聚集的主要区域,社区文化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社会和谐程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社区中推广,既能够丰富社区生活内容,又能够增强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这对于社区和谐生活和谐文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给居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表面上一些强身健体的动作,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特性,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参与者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坚强勇敢的品质,这在居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三)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指数
体育锻炼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常规体育运动项目没有太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参与者想要长期坚持锻炼,就需要有一定的毅力。然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只要是参与者,基本都是因为爱好才坚持锻炼。这种基于兴趣的锻炼方式,更加容易让参与者长期坚持。
二、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社区的优势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依然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喜爱,譬如中国武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它已经演变成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所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社区在内容上、精神上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健身功效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带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体育项目大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养生内容。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民族传统体育根据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构建了身心兼练的体系,这一点是其他当前任何形式的体育运动都无法比拟的。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虽然有些项目只是在小范围内较为流行,但毕竟它们来源于广大群众,是通过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演变过来的,加之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在社区居民中推广相对较为容易。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参与成本低
很多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社区配套的公共体育设施相对较为缺乏,想要完全满足社区居民的运动需求十分困难。然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器械及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很多体育项目只是在户外的小区域内就可以进行。而且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并不需要什么费用支出,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随时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这些方面的优势,极有利于它的广泛推广。
三、民族传统体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一)科学规划与管理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已经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民族不同风俗,选择该地区社区居民所喜欢的,便于推广而且健身保健效果较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中加入这些体育文化的内容,丰富设计娱乐项目。此外,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情况,适时适当的对已有体育项目内容更新,更上时代的步伐。社区要成立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管理推广部门,负责社区内活动场所以及活动时间的安排,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二)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竞赛类活动来推广民族传统体育
社区要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中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批健身模范,让大家可以亲眼看到这些模范身体素质上的变化。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宣传设施,大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内容,让居民从思想上认同民族传统体育。此外,社区还可以定期举行一些竞赛类活动,通过比赛来调动居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性。
(三)培养社区民族传统体育骨干
早前国家体育总局就提出了社区体育指导员这一概念,它是我国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人物。所以,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一定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知识,首先要让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这样才有利于向社区居民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且我国高等院校在培养体育人才时,也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此外,社区要充分利用具有一定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居民,培养他们逐步转变为兼职的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带头人。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建议;发展方向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文中明确提到加强生态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绿化功能。生态园林设计在一座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力地改善和提高城市的环境和人文内涵。目前生态园林设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园林设计要想完美,不仅要符合市民的审美要求,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肯定,而且更要作为经典为人们铭记和借鉴。因此,探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规划的问题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当前生态园林设计中建设与规划的问题
①行政力量干预生态园林设计。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经常有许多因素搀和进来,比如:行政力量,许多设计会因领导的个人喜好被改变或者是全部颠覆。为了尽快的出“政绩”,许多不合时宜的生态园林设计产生。②公民参与的机会低,参与的意识也很弱。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因此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有参与的机会和权利。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事务有政府管理,公众参与的机会很少,包括城市公共生态园林的设计。长此以往,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就会降低,参与的意识也就会越来越弱,社会批判的精神更难以形成。③设计师的素养有欠缺,自我的表现力差。生态园林设计是设计师的自我的产物,因此设计师素养以及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作品设计的水准。但是,当前许多设计师的专业知识、艺术的天分以及直觉仍有不足,因此设计出的作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许多设计师往往缺乏独创性,总是模仿前人的作品,不能从实际出发,对该地的气候、地理、土壤、水文状况视而不见,因此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地方特色,缺少生机。
2 生态园林设计中建设的建议
2.1 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
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用理性去引导自己的行政,不能仅仅用自己的喜好去衡量一部设计。同时也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用专业的眼光衡量一部设计作品。实事求是,对好的设计要肯定,对设计欠佳的作品要提出意见,让其改正。一部优秀的生态园林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构图讲究到位,与时俱进,绿化量要足,施工精良,同时要展现一定的文化品位,体现人文关怀。一定要克服浮躁和盲目,杜绝商业化和文化的炒作。同时,不能铺张浪费,要节俭朴素,摒弃过分的修饰和雕琢。
2.2 完善生态园林法规建设并加强实施
科学完善的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并在长时期内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内。这样才能确保规划设计的连续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地发展。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生态园林规划设计法规建设的脚步,并切实的实施这些法规。
2.3 生态园林规划设计者应该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部设计作品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完善,是由设计者理论知识的广博度和专业技能的熟练度决定的。因此要加强学科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指导,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设计人才,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增强设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培养设计者的社会责任心。一名设计师仅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4 设计师在具体设计方面
提高节能意识。在园林的设计中,要始终秉持环保节能的观念,因此一些不必要的装饰应该去除掉。同时,应该将地形、季风和光照考虑在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园林景观应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以创建宜人景观为核心,为了营造良好生态效果,应少使用大铺装、大草坪,而多使用乡土树种。为了能够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增加植物层次,深化景观的视觉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努力在人工环境中显现自然。继承发扬传统设计思想。在寻求中国园林文化形态的过程中,园林设计师应挖掘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精华,并将本土优秀文化传统继承。设计园林时,可在当地特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欧美园林设计风格,将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发出来。再现地域景观。一个地区所具有的历史文脉、人文特性、以及自然景观等都彰显出该地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内涵为当地人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活动方式、文化脉络、历史演变、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等。景观类型都是周围区域的演变与发展相互联系的,并非孤立存在。园林景观应根据小到场地周围人文条件和景观类型,大到一个区域,将水、风、阳光、地形等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自然因素融入园林设计中。
最后,要培养发展意识、要用发展的目光设计生态园林,注重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要留够足够的设计空间给未来城市的发展,要有预见性,对未来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认识。
3 结语
因此,生态园林的规划设计需要将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以及行为学结合。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兼顾。这样的生态园林设计才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生态园林设计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审美,坚持自我的表达,从实际出发,努力设计出地域色彩浓厚,人文涵养深厚的作品。
篇8
关键词:论语 大学班集体 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20-01
1 问题的提出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对于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文化的宝藏《论语》,很多经典思想影响了中国世代的文化。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法对《论语》进行了研究,其中《论语》注释和就某方面观点探讨的文章较多,应用研究的文章大部分从德育角度进行。文化建设应用研究很少。在现实中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被忽视,缺乏机制保障;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缺乏内涵,缺乏理性主义,缺乏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下面通过分析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汲取《论语》思想精髓,探讨如何建设大学班集体文化。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班集体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1]。班集体具有社会文化基因,以学生直接交往为特征,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社会化的共同学习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整合因素。它传导和积淀着班级制度的社会文化基因。
2.2 班集体文化
班集体文化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集体成员的行为方式,它代表了班集体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班集体文化:首先班集体文化是一种感知,在班集体中的见闻就是感受班集体文化的过程。其次,所有不同背景和经历的学生都能够用相似的语言来描述班集体文化。最后,班集体文化是描述性的语言,而不是评价。
3 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方法
3.1 德育为先,积极培养理性的道德修养
(1)德育第一的思想。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子认为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这句话意识是做儿女的回家要孝顺父母,在外面要尊敬兄长,要认真可信,广施爱心,亲近仁德之士,能做到这些之后如果还有余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孔子德育第一的思想在今天有深远的影响,现代企事业管理中这些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文化建设中。《论语》中理性的道德修养是“孝、礼、诚信、仁爱、学习”。在现代很有教育意义。
(2)虚心好学,以学为乐,全面发展。孔子多才多艺,知识渊博,主张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以学为乐,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君子不器。”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在现代的教育中,主张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大学生培养自己受益终生的兴趣爱好,为就业和人生做好准备。
3.2 《论语》思想在大学班集体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发扬
3.2.1 百事孝为先
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理解孝就是孝顺、孝养、孝道。养父母,关爱父母,有好东西先让父母享用,和颜悦色提出不同意见,不怨恨,不对抗父母,保护好父母给予的身体和生命,祀奉父母不违背礼。
3.2.2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孔子提倡与人交往要常怀一颗宽容仁爱之心。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交友谨慎。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损矣。”动机纯正。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尊重别人、成人之美、讲诚信、适度有节。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3.2.3 做谦谦君子
《论语》中107次提到君子。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认为君子应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讲求和谐、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为人正直、坦率、表里如一、无忧无惧,和而不同、成熟,慎言,讲仁义礼智信。
3.3 《论语》思想在大学班集体制度文化建设中的借鉴
3.3.1 有良好的班级制度
《论语》中很多治理国家的思想在大学班集体制度文化建设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任人为贤。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认为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3.3.2 管理者严于律己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3.3.3 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即靠聪明取得了地位,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虽然得到了地位,也一定会失去的。靠聪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不会尊敬他。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良好的制度和方法,选德才兼备的学生做班级干部,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这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通过梳理和研究《论语》,挖掘孔子的育人处事哲理,吸取精华,对于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积极培养学生的理性道德修养、建设好班级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大学优秀班集体的特征和构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篇9
场口镇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场口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兴水利,修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有的塘坝水库、排涝闸站、机埠、防洪堤、灌排渠、河道护岸工程大部分为这个时代所修建,为场口镇整个水利建设打下基本的格局[1]。20世纪80年代至今,陆续对原建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对有险患的水库塘坝进行了除险加固,对原有的堤防按防洪标准进行加固整治,至今为止已建成沿富春江的防洪堤5条共31km(其中2条为20a一遇标准),溪堤3条共17km,堰坝7条,灌溉机埠84座,排涝闸站13座,涵闸9座,1万m3以上水库27座等。大大小小的水利设施遍布全镇,为场口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场口镇目前水利建设主要难题及相关对策的探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水利设施的逐步老化;场口镇2008年以来实施大开发带来农田水利格局改变;瓜桥江水系的疑难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农业现代化生产升级转型,富春江沿岸河床变化等种种原因,现今场口镇水利建设方面涌现出了种种矛盾与发展瓶颈问题,现就有关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1大开发导致农田水利格局彻底改变及瓜桥江水系的疑难问题,水利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刻不容缓。
(1)开发区建设导致农田水利格局改变,水利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2004年富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场口大开发战略,2008年7月开发全面实质性启动,自新区启动以来,实施了路网建设、电网改造、园区绿化、管线铺设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20余个,工业平台初具规模。然而随着百丈畈、塘东畈2大工业园区的强势推进,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辖区内原有的排灌沟渠及大小的机埠也被征用),由于开发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将水利建设“三同时”,导致2大工业园区土方平整地势总体抬高1m多后,周边的积水无处可排,华丰村、叶盛村、真佳溪村多处农田滞涝,面积达13.34hm2(200多亩),一到连续的雨天便积水成灾,较大地影响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针对开发区周边积水无处可排的情况,镇里立即组织相关水利专家研究方案进行补救,沿开发区新建7号河,该河全长2064.2m,起点为13号路东侧与24号路交接处,终点为320国道涵洞前,设计纵坡为1/2500,控制面宽10.0m,底高程5.83~5.0m,设计挡墙高2.8m,挡墙形式为重力式M7.5浆砌石挡墙。7号河建成后初步解决了排水难问题,但这种事后的行为较为被动,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瓜桥江水系滞涝问题是场口镇水利的硬伤
瓜桥江全长5.823km,平均水域宽40m,1975年冬分别在上沙村(上大坝)及红星村处(下大坝)拦河筑坝兴建了“王洲渔场”,1990年10月将渔场承包给上沙村村民经营养殖珍珠。由于拦河筑坝,导致瓜桥江为死水一潭,下大坝处预留的出水口面积太小(水闸,自然排水),一旦富春江水位比瓜桥江水位高就无法自然排水,滞涝问题难以解决。整条江内现有4座水闸及翻水站,与瓜桥江水系相关涉及到小沙浦、畈里何家、店塘浦、三轮浦等7条小河流,现状均是小河流内淤积严重,护岸坍塌,排涝不畅,这已成为目前场口镇王洲区块最大的水利难题,要彻底解决此问题,必须从全局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
(3)场口镇水利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刻不容缓
基于上述2点主要原因,2011年4月,场口镇正式向富阳市水利水电局申请要求编制场口镇水利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2月开始,由市水利水电局委托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着手对全镇水利建设现状进行摸底,重点结合场口开发区近期、远期规划,并重点考虑瓜桥江水系的滞涝问题,根据镇里多年积累的资料及需求,从全局布置、流域特点多方面考虑水利总体规划,目前该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相信通过此规划的完成,将会从总体上把握全镇的水利建设方向,让水利建设不再滞后,切实发挥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水利设施老化严重需重建或翻修,已完工程管理力度急需加强
场口镇大部分的水利设施均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所建,时至今日虽不断翻修、升级改造、除险加固,但不少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制约着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1)排涝闸站、灌溉机埠老化严重,抢抓“五小”工程实施的机遇予以重建或翻修
全镇共有排涝闸站13座,涵闸9座,以应对汛期、雨季的排洪排涝,重点区域的排涝站如唐东山排涝站、电塔边排涝站及瓜江闸均由场口镇统一管理,专人负责,近几年陆续翻修过,情况较好。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村里负责管理的排涝闸站,设施老化严重,像鸿丰村的老坎1号闸及2号闸,管理房大梁倾斜,设备严重老化,目前已不能使用。场口镇沿江的农业灌溉主要靠提水设施,机埠的作用至关重要,沿江大大小小的机埠共有84座,经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系统摸底,全镇的机埠60%以上都已经面临急修或改建,主要的原因均是设备老化、年久失修,需要进行设备更新。从2000年至今已对东梓王家机埠、华丰机埠、联群机埠、上沙机埠等几座进行了改建,目前运行情况较好。但是随着富春江河道采砂及钱塘江下游疏通等诸多因素影响,沿富春江的不少机埠虽设施齐全,但一到旱季需灌溉,均无法抽到水,这也是目前富春江沿岸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在全镇水利总体规划里提出一方案,拟在上游赵欧村沿富春江处新建大型的灌溉站(功率足够保证下游10个沿江村的灌溉)配上相应的灌渠、涵闸等过水设施,从上游到下游逐村分流,进行农业灌溉,以从源头上解决“进水难”问题。针对排涝闸站、机埠老化失修严重的现状,镇里抢抓“五小”工程实施的机遇向市水利水电局申报立项,予以翻修或重建。
(2)管理房简陋,防盗设施不齐,电线电缆经常补盗
由于大部分水利设施修建年代均较早,加之当时的经济条件及技术力量十分有限,管理房非常简陋,有些甚至无管理房,导致变压器、电线电缆经常被盗,严重影响设施的正常使用。解决此项问题硬件措施是:修建新的管理房,留有专人值班室;软件措施是:建立管理人员奖惩制度,严格实施。
(3)落实相应经费及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各项水利设施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实际操作水平有限。水库及堤防管理经费较为充足,但排涝闸站和机埠的管理经费则没有财政补贴,导致管理上难度较大。对策一:由镇里组织,市水利水电局派专家给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尤其是涉及到电机这块,重点规范操作流程,切实提高管理人员实际操作水平,做到持证上岗;对策二:镇村2级强化责任制度,每个项目均落实相应的管理经费,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在建工程施工监管难度大,管理模式需变革
(1)大型的水利工程施工:推行专业公司代建制
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重视及大量资金的注入,原来一直无法实施的大项目正逐步立项,进入建设阶段。场口镇就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实施了富阳市首个独流入海项目:富阳市富春江场口镇城防王洲堤应急加固工程,该工程的立项颇为一波三折,早在1985年场口镇便提出该项目的建设,由于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该工程始终未能落实,一直到2009年4月5日富阳市政府才以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了实施该工程,会议明确了工程实施主体为场口镇政府,市水利水电局负责做好项目设计和工程监管等工作。该工程总概算为4304.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1904.30万元,政策处理费为2083.76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政策处理、新建防洪堤、移建排涝闸站等。工程由于线路长,沿线的政策处理复杂,壶源溪边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工程的进展总体还算平稳,但场口镇作为业主管理上相当难,针对此现状,对策是要推行工程“代建制”,由专业的水利投资公司或者其他形式的专业公司代为建设,镇里负责政策处理及相关协调工作,此种形式较为合理,也便于推广。
(2)小型零星工程:捆绑项目,由专业施工单位承建
除重点水利工程外,镇里每年都会有不少的零星工程,例如小水库除险加固,排涝站机埠改造、排灌渠修建等,由于该类工程投资小,专业的施工单位不愿承建,虽然2011年以来小型工程招标规定:3万元以上的工程必须由正规施工企业中标承建,但通常这只是“挂靠行为”,实际施工仍由村里自行组织,质量难以保证。为彻底改变小型工程质量无保障现状,建议镇里会同市水利水电局从全局考虑,将小型工程“捆绑”成若干个大项目,公开招标,由施工经验丰富的单位承建,确保质量。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现状;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20
一、当前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我国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当中,高职院校一直处于一个比较边缘的地位,从国家获得的物质支持和保障也相对不足。这就导致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当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很不全面。以塑胶跑道的建设为例,当前在我国绝大部分的本科校园当中,塑胶跑道已经是校园体育设施当中的标配了。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当前高职校园当中,有超过1/2的高职校园并不具备塑胶跑道。以塑胶跑道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导致了当前我国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无法顺利开展。
(2)缺乏有效规划。高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技能,是直接为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服务的。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会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是首要的教学目标。但一些高职院校当中体育文化相关的建设就缺乏应有的规划,院校对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也稍显不足。
缺乏有效的规划还体现在校方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为了帮助学生完全掌握某一项技能,同时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相对散漫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排课非常紧凑,学生缺乏课余时间来完成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
(3)现有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不大。上文提到,当前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处在边缘的位置,高职院校现有的体育文化的建设不被上层的领导机关重视,其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不大,这是影响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文化影响力不大,对相关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会造成打击,也会让学校领导对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热情和决心有所削减。
二、针对现状的改革策略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有关领导应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加强学校内部体育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而言,有关领导应该向上级主管部门陈述构建体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争取上级部门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谋求合作的方式,改善本身体育基础设施不足的现状。从地理位置上看,随着当前各大城市大学城的建立,很多高职院校都与本地的本科院校毗邻,而这些本科院校通常是拥有比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协商的方法,借用这些院校的相关体育基础设施,并依托这些设施完成对本学校的体育文化的构建。
(2)制订中长期规划。体育文化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校制订中长期规划。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应该认识到在高职院校当中建设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认识到体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长期规划的制订上,既应该涵盖对学生课程细节的设置,同时也应该包括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当中宏观目标的制订。要在一个比较完备的理念的指引之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不断推动高职体育文化的建设。
(3)推进高职校园文化“走出去”战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应该鼓励学生体育社团多参与全国各地举办的、与校园文化相关的活动,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在全国高校当中的影响力,激发学生搞好校园体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并以此来引起上级部门的注意。高职校园文化的“走出去”应该与“引进来”相结合。一方面要将自己学校里已有的校园文化推广到更大的平台上,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社团不断地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
构建高职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应该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想方设法推动当前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