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养护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3:1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化养护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省四条高等级公路自建成通车以来,其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和风沙、雨雪、日晒等自然气候因素影响下,再加之原路面存在的施工质量缺陷,导致路面出现坑槽、松散、拥包、车辙、搓板路、路面沉陷、桥头跳车、路面龟裂、网裂等病害。由于我省四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时间不同,施工条件不同,交通状况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其各自主要存在的病害类型也不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主要依据交通部部颁规范关于高等级公路新建工程施工工艺有关条目规定,根据各条线路路面主要病害类型,施工地点具体情况,交通安全状况,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并结合养护工程的特点,在施工工艺的采用方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作了一些小小的改进。这些经验在施工实际应用中,不仅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主要施工工艺及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简介如下:
1.测量端面的选取水准测量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拉坡效果、材料用量、路面平整度、纵横坡是否平顺。在进行旧路面测量时,采取网格布点方式,考虑到铣刨宽度为2米,路幅宽度一般为10.5米,因此纵断面一般取6个,选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这不仅准确反映旧路面病害状况,也为铣刨作业提供准确铣刨数据。
2.线型衔接平顺的保证措施路面维修工程决定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新旧路面线型衔接是否平顺,主要在于纵横坡设计是否合理。工程实践中往往出现纵横坡二者发生矛盾的情况,应把纵坡控制放在第一位,横坡兼而顾之。经过西铜公路K73左半幅工程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3.铣刨工艺根据旧路面测量结果确定的铣刨深度进行铣刨,为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对一次铣刨后联结层仍存在龟裂、松散现象进行二次铣刨,直至出现稳定基层。在进行西铜线K32+800左右半幅、K55+250右幅施工时,由于路基压浆处理,路面被水泥浆顶起,形成25CM高的拥包,在保证4CM面层摊铺厚度的原则下进行铣刨,铣刨面出现未板结成型二灰砾石基层,为确保新铺面层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二次铣刨,铣刨深度控制在8CM,面层结构为8+4CM,路面厚度及面层强度得到了保证。
4.玻璃纤维网格栅铺设技术西临高速公路自建成通车以来,对路面基本没有进行过保护性养护和损坏维修,路面裂缝和伴有沉陷的局部网裂数量众多,分布很广,西宝高速公路局部路段也存在路面龟裂和网裂现象。为了在保持原路面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原路面修补质量,部分提高路面强度,减缓路面裂缝出现的时间和数量,提高路面的抗疲劳性,西临线路面修补工程在国内首次大面积使用在新铺面层下增铺玻璃纤维网格栅新技术。西宝线局部路段网裂现象严重的路段也铺设玻璃纤维网格栅。玻璃纤维网格栅在柔性路面结构的应用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主要用于阻止裂缝扩展和降低车辙,提高路面使用寿命。由于塑料格栅在高温下变形严重,使它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而玻璃纤维网格栅除了在力学指标上高于塑料格栅之外,在高温下变形也很小。因此西宝线西临线都采用了玻璃纤维网格栅。西临线维修工程经质量监督部门检测,旧有路面裂缝一旦扩展到新铺面层便停止扩展,新铺面层基本上没有产生反射裂缝。
5.在我省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中首次使用沥青抗剥落剂我省关中地区路面沥青施工一般有三种集料可供选择:蓝田一带玄武岩(中性),渭河以南花岗岩(酸性)和渭河以北地区石灰岩(弱酸性)。西临线路面维修工程采用蓝田玄武岩,属中性,由于所购集料中0—5料的级配组成不是很好,而场内二次调配能力有限,所以在配比时采用较高的砂(富含氧化硅)的含量来弥补不足。为了防止减弱沥青与集料的粘结性能,在沥青中按照0.3%的比例加入西安公路研究所研制的PA——I型沥青抗剥落剂,其使用效果非常明显,加了PA—I型沥青抗剥落剂的混合料比未加的要稠,沥青裹复集料显得更饱满。二、机械化养护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施工组织管理工作是决定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的重要因素。
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不同于一般新建公路的施工组织管理,机械化养护站结合养护工程的特点,根据各条线路所处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原路线的线形设计指标及其具体病害,分布区域特点等,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完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西临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施工点位多(61处),分布集中,分布区域不广(K3—K19),西临全线中央分隔带设立紧急通道,因此采用先右幅再左幅,各道工序采用流水作业法。工程总工期22天,起吊设备2次,平均每天摊铺面积1300平方米,平均每天修补点位3处。
西宝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施工点位多(157处),分布区域广(K20—K118),每隔3KM设有紧急通道。采用以机械调运为依据,将西宝线划分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先右幅再左幅,逐点流水作业法,然后由一个区域调运至下一个区域,进行下一个区域施工,施工思路清晰。西宝线总工期43天,起吊设备14次,平均每天摊铺面积1061平方米,平均每天修补点位4处。
三、机械化养护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为了确保路面维修工程质量达到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严格目标管理,工序管理与岗位责任制度,对施工各阶段质量进行检查、控制与评定。
1.施工前材料与设备检查工程开工前加强施工材料与施工机具的检查工作,由主管领导亲自进行实地调查,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对拌和场及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配套情况和性能、计量精度等组织专人进行检查。
篇2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园林施工;养护管理;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人民精神文明生活要求的不断提升,城市绿化正在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共同关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作为园林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着园林工程的绿化效果还关系着园林工程的艺术价值,所以做好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是园林工程的关键所在。本论文分析了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的特点,并对两者有效结合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其实就是按设计要求用艺术的观点种植植物,并使其有效成活,尽早发挥绿化美化作用。设计是绿化工程的灵魂,离开了设计,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将无从下手。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的充分掌握,严格按设计图施工,是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养护管理也需要园林施工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
施工组织机构要在切实体现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超前意识,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为工程竣工后的养护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是实现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
1.1优先选择本土植物种苗
由于每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土壤特征不同,在园林建设中选用地被植物时,应该优先选择本地的地被植物。因为本地地被植物已经适用了当地的土壤、气候,所以它的适应性也高于从外地引进来的植物。且本地地被植物的种植可以体现当地特色,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本土野生地被植物既能满足城市园林景观各种要求,也有助于城市绿化快速建立稳定生态系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少某些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本地野生地被资源需要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城市环境中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的协调发展。
1.2生态配置优化
利用地被植物造景时,必须了解本地的环境因子,精选相适应的地被植物,根据所选地被植物的生长速度、生态习性与长成后可达到的覆盖面积与草、灌、乔木合理搭配,使各种生物各扬所长,构成和谐稳定并能的植物群落,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常绿树因为郁闭度高,树下面常常形成空地或秃斑,这样八角金盘、山麦冬、沿阶草等地被植物应该被种植在这些地方,比草坪易成活。
1.3植物适度合理的高低搭配
植物群落最下层一般都配置地被植物,对乔木起很好的衬托作用,才能与上层的乔灌木形成错落有致的组合。上层树木的分支点较低时,一些贴地生长的植物应该被选择。相反,上层乔灌木的分支点高,可选择植株较高的地被植物。种植地开阔上层乔灌木稀疏的地方,可配置较高的地被植物。种植地狭窄的地方,可配置较矮的地被植物。
2.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
持之以恒做好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巩固绿化成果。只有将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才能更好的实现园林施工,园林养护也需要设计理念体现。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理念,这是营造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对园林养护的必然要求,养护要全力促成设计理念的实现与延续,让园林绿化工程更好地发挥社会生态效益,
2.1树木养护管理
通过艺术设计和绿化林木,树木枝条通过认真管理得以均衡生长,植株能够保持丰满自然,做到错落有致,才能保证绿化成功。乔木树干要求笔直挺拔,应该有计划分段疏除老枝和培育新枝。及时锯掉成年大树不规则树枝,以免遇大风雨时发生折枝断干,甚至连根拔起现象,造成严重损失。灌木必须有形有序,树木不断生长并通过人工不断修剪而成树形,包括方型、圆球型、磨菇型等。乔木灌木,都需及时清除残花废果,以免耗费养分。
2.2草地养护管理
均匀一致、四季常绿是草地养护原则。一般情况下,可按种植时间的长短将绿化地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种植至长满阶段,即初植草皮,种植一年或全覆盖阶段,也称长满期。第二,旺长阶段,即植后2―5年,也称旺长期。第三,缓长阶段,即植后6―10年,也称缓长期。第四,退化阶段,即植后10―15年,也称退化期。种植以后6―10年的草地,生长度下降,工作重点变为注意防治病虫危害。幼虫需拨开草丛才能被发现。及早发现也要及时在幼虫低龄用药,并在三天后清理掉枯草,补施尿素液,一般六、七天后就会开始恢复生长。
2.3绿篱养护管理
由于绿篱要求较高的肥水条件,要求初植绿篱时在客土中拌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料,这样才能生长快。施肥原则包括:基肥足,追肥速,剪后必施。必要时进行根外施肥。水分管理,需保湿为主,表土干不白,雨后排水和防渍,以防引起烂根,影响生长。
2.4盆栽花卉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中的盆栽花卉主要包括盆栽阴生植物和盆栽时花二大类。盆栽花卉经过两个阶段培育而成,在花圃进行培育后盆后生长到具有观赏价值或开花前后,摆放到绿化景点中,用以点缀、美化生活。另外园林绿化中含有少量成品盆景,放置于特需景点中,其与木本盆栽花卉栽培管理大致相同,不同关键之处在于修剪保形。不同盆景具有不同艺术造形,若不修剪可能会失去原有的设计风格。盆景修剪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切忌破坏观赏面,失去原有的风格和艺术造型。
2.5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
园林养护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以现代技术为基础,广泛地使用机械操作,才能逐步改变传统耕作方式,摒弃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小劳动强度,增强劳动生产率。运用方便和功能齐全的园林机械,如割草机、割灌机等,效率高,又省时省力。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不少工种属于手工艺性质,用机械代替不大可能,需要保持手工操作特色。在注重推广使用机械操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园艺水平。
3.结束语
园林施工有机结合养护管理问题,涉及面很广,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待我们去作新的观察和探讨。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辟新的认识,增长经验,使园林更好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蔡栋辰.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22:163-164.
篇3
【关键字】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由于气候的变化,交通的压力等原因,沥青路面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破损,需要翻修或重建,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沥青废料,这些废料如果随便丢弃,不仅会产生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十分重要。而所谓的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就是将需要翻修改造的旧沥青路面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再生技术进行再利用,主要的流程是先对旧的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回收,然后用机器将他们破碎、筛分,再把它们和新的再生剂、材料、新沥青按照比例进行适当的配合,重新拌和成能够满足新道路建设需要的、符合国家以及交通行业标准的沥青混合料,最后把它们用于道路建设。它是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生产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重要意义
交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保证公路的畅通,对交通运输业等各种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交通是整个国家社会保持运转的根本。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已经修建的公路的使用时间的逐年增长,许多公路开始出现破损,需要进行翻修、养护,我国的公路事业已经由以前的建设为重点转变成现在的养护建设并重的新阶段。新建、维修、重建、养护、升级这些任务重叠起来,我国的公路事业十分有压力。怎样获取每年新建,重建公路的资源,怎样处理每年废弃的沥青路面产生的废料,这些问题一直存在和困扰着公路建设人员。经过不断实践研究,终于有了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在处理废料的同时还能产生新的资源,这一技术直接解决了公路建设的两大难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沥青再生利用应用技术是公路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体现在: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共同目标,旧的沥青废料、碎石料的处理问题也是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它的合理处理对环境保护相当重要。
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人口基数大、数量大,对资源的需求量也是十分巨大的,优化资源的利用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再生利用技术恰恰就做到了资源优化利用的这一点。
3、修建公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国家每年在它的身上投入了不少了人力、物力、财力。它的花费是巨大的。资源的多次利用就可以节省购买新材料的花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路建设的成本投入。
国内外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1、国外的发展现状
美国是最新开始研究和使用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国家,他们的试验研究最早开始于1915年,但是由于就此之后美国进入到以大规模公路建设为重点的阶段,这一技术的研究就被忽视了。直到1973石油危机爆发,才重新得到重视并开始迅速发展,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技术的成熟这一技术在美国进入到常规实践,据最新资料的了解,美国废旧沥青路面重复利用率在近年来达到了到80%。在欧洲大陆,这一技术的研究开展比较晚。其中,联邦德国是对这一技术的研究比较成熟的国家,首先将该技术用于公路路面养护。而芬兰全国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到几乎全国都在做废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日本是从1976年开始对这一技术进行研究的,到现在的发展水平已经极大地节约了材料、投资费用并有效保护了环境。纵观国外,他们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发展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几乎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沥青再生利用技术,达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程度。
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这一技术的试验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较慢。后来进入到大规模公路建设为重点的时期,这一技术的研究几乎是处在停滞状态。直到近几年,由于公路养护和重修的迫切需要,这一技术开始再发展并得到较大的进展。
四.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关键及针对性措施
1、技术关键。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关键在于:
沥青路面废料的变异性:不同的废料它所包含的沥青含量以及沥青的老化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这些成分的变异性较大。这直接影响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成分及质量;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在不烧伤旧沥青的前提下,保证拌和温度并使用新旧沥青均匀混合是技术关键,这也是一个技术的难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其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评价:这是确保其性能不低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关键。
2、针对性措施
建立健全质量即时监测和快速反应系统及相关制度,以科学、针对性强、有效的统计方法评价废料的质量,对其做严格而细致的管理控制,争取较好的解决废料的变异性问题。先行直接引进国外先进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确保拌和工艺和质量控制满足要求,下一步再积极的开展设备的研发工作。引进专用的试验设备,解决混合料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评价问题,事实上,国内一些机构已具备相应的试验能力。
五.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1、积极开发和研制灵活机动的再生机械
沥青路面的再生铺筑工作是很困难的,它的工艺复杂且程序多。要想高效有质量的完成这一工作,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机械化操作就成为了关键,要想提高机械化的施工的水平,减少劳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就需要新的灵活几点到再生机械的辅助。机械的开发和研制就是相当重要的。
2、国外再生剂大都是化工部门研究提供的,我国石油部门目前尚未能顾及。由于过去我国公路大部分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较薄,一般不用再利用,所以对再生剂总的需求量不大。然而,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今后沥青路面再生利用作为公路的一项日常应用技术,对再生剂的需求量必将大大增加,为此,扩大再生剂的料源和品种,使之规格化、系列化,是石化部门和公路部门的共同研究课题。
3、废旧沥青再生效果的检测与评定
废料在热态下呈熔融状态,能够与液态的新沥青交融混和而成,这仅是一种理论推测。虽然以再生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可间接分析再生效果的优劣,但仍不是一种直观的检测方法。有人提出了一种染色检验法,采用这种直观的检测方法,可以为评价混合料拌和工艺水平、再生混合料的品质等提供可靠的依据。但由于染色法较为复杂,仅限于试验研究应用。为此,还必须研究方便而快速的检测与评定方法。
六.结束语
我国公路事业的建设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要想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废料和开发新能源是重中之重。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应用技术就实现了一箭双雕。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技术的发展时期较晚,所以技术的发展并不十分成熟。鉴于我国目前的情况,引进和利用国外已有的成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引用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自身的情况,并且要进行创新的开发研究才有可能在在这一领域得到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平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利用研究 (被引用 4 次) [学位论文]2005 - 长沙理工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2]许彬 沥青路面现场乳化沥青冷再生应用技术研究 [学位论文] 2009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同济大学 道路与铁路工程
[3]韦琴 杨长辉 熊出华 凌天清 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概述 (被引用 3 次) [期刊论文]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 -2007年3期
[4]李献民 李强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会议论文] 2009 -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成立大会
篇4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80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用沥青混凝土做面层的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现代公路建设中的常见路面样式,具有强度和刚度好、稳定性高、防渗性能优、平整密实等优点。随着公路交通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逐渐极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平整度要求逐渐提高,如何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做好平整度控制,已经成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重点工作内容。
1 做好建设材料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实现提高沥青水泥砼路面平整度提高的目的,首先要做好建设材料和沥青混凝料的质量控制。如果建设材料和沥青混合料质量达不到施工要求,将会直接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施工平整度。为此,在进行施工材料选择时,一定要做好材料的质量检验,保证施工材料满足技术要求。其次,在选择混合料时,一定要进行完整的混合料配比实验,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符合路面设计要求,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提高打下基础。
2 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的平整度
沥青水泥砼路面基层平整度,直接影响着沥青水泥砼路面的平整度。实现对沥青水泥砼路面基层平整度的有效控制,能够为沥青水泥砼路面平整度达标打下基础。为了提高基层的施工质量,沥青水泥砼路面基层施工中,首先要注意对路基的平整度和高程进行控制。对于容易出现平整度问题的接头位置,则要采取合理的连续措施提高平整度,避免沥青水泥砼路面平整度因为基层质量问题不达标。沥青水泥砼路面摊铺时,为了保证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要注意摊铺和振捣环节施工的质量控制,避免涌包现象发生,对于道路边坡及转弯位置要加大控制点密度,以实现提高沥青水泥砼路面平整度的目的。
3 增设自动找平装置
现代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铺设施工中,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和智能化。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平整度,要加大对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引用力度。为此可以用机械化的找平设备替代人工进行找平工作,机械化找平设备时利用电磁波和声呐测量实现对路面平整度测量的,应用机械化找平设备,能够完成比人工找平更高的找平施工,并通过探测的数值对路面高程进行智能化调整,以实现对摊铺厚度进行智能化控制的目的。采用机械化和智能化找平设备进行沥青水泥砼路面找平,是提现代沥青水泥砼路面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道路建设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应用现代化找平设备前,一定要做好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整个施工队伍都能够配合现代化设备开展施工操作,依此保证施工质量并实现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效率的目的。
4 实现连续摊铺操作
连续摊铺操作作为沥青水泥砼路面施工的重点要求,对沥青水泥砼路面的平整度有决定性影响。路面摊铺施工中想要实现连续摊铺,必须首先保证摊铺设备的性能和摊铺速度满足施工要求。另外,还要根据工程施工量大小和摊铺机的工作效率进行合理的施工规划,并保证摊铺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和施工都能够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在进行摊铺施工时,一定要保证摊铺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力求在全体施工人员的配合下,有效的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摊铺工作能够连续进行,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摊铺机和其他设备及车辆的工作稳定性进行检验,并检查摊铺车辆的熨平板呈现的宽度、挠度、角度等于预期设计相符,保证摊铺工作的顺利开展。
5 规范碾压操作
碾压操作是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工作重点,在进行碾压工作时,一定要合理选择碾压机械,并根据施工要求选择碾压方式,做好碾压施工的质量控制,实现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提高。
5.1 碾压机械的选择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实际施工期间,所使用的碾压机械设备的实际性能对于最终施工完成后所呈现出的平整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高振幅的碾压机械设备在施工期间,有出现跳车以及以外夯击的情况出现,这直接对于沥青混凝土的路面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而自重超出工程施工需求的碾压机械设备,则直接会导致沥青路面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挤压效应的影响, 无法精确的控制最终路面平整度。因此,在针对碾压机械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道路施工的实际需求,依据需求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碾压机械设备,如果说是多台碾压设备共同施工,还必须要最大限度的保证运行振幅、工作频率等方面的机械参数完全一致,如此以来才能够使得各个不同部分的施工效果完全一致。
5.2 碾压施工技术要点
第一,在沥青水泥砼路面碾压施工时要把握好碾压温度。首先要把握好沥青水泥砼路面的初压温度,初压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导致沥青混凝土集料不稳定和不连续,影响路面平整度。其次在复压过程中要控制好复压温度,避免碾压机械的车轮脚印出现于混凝土沥青粘结的情况,影响路面平整性。在重要环节则要保证碾压温度达到施工要求,避免由于终压温度过低导致碾压密度达不到路面施工要求。
第二,做好碾压速度的控制。在碾压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碾压速度均匀,避免在碾压过程中出现突然的变速、停车。碾压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划和计划的碾压速度进行,避免由于碾压速度变化导致路面出现涌包,影响路面平整度。
第三,做好碾压机械行走路线的控制。碾压施工前,就要根据路面施工要求和机械宽度进行行车路线的设计,在施工时要保证严格按照碾压路线行进,避免出现叠压现象造成平整度下降。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中必须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一定要做好建设材料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路基平整度控制、自动化找平、连续摊铺、碾压施工控制等工作,只有做好上述几项工作,才能有效的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平整度符合要求,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道路;预防性养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裂缝填封是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能有效实现 裂 缝 填 封 防止因水的渗透导致路面裂缝的扩大 避免产生更严重的龟裂 坑槽等病害 从而延缓路面使用性能的退化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根据养护材料的不同,裂缝填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技术:
裂缝作为沥青路面破损的主要形式,关于裂缝病害的处治,应该依据裂缝病害的类型和程度的不同选择相应不同的病害处治方法。目前,修补裂缝病害常用的维修方法如下:
一、 裂缝填封类
(一)填、灌缝修补法
填缝是一种常用的裂缝修补方法,目的是阻止水和其它杂质进入裂缝。填缝修复工艺包括将裂缝中的杂物吹走或用切缝机和刻槽机将裂缝先刻槽,然后再灌入填封材料。这种缝的宽度一般20mm。
(二)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把沥青、水和化学物质(乳化剂,分为阴、阳离子两大类)的混合物,在强力机械剪力作用下,形成悬浮液,即用胶体磨使其变成的黑色流体,形成乳化沥青。在铺筑过程中,乳化沥青将渗入裂缝中,待其破乳水分蒸发,达到修补裂缝的目的,还可使路面平整。使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封层时,一般厚度在15mm以内,可采用层铺法或者拌和法施工。
(三)沥青混合料罩面法
这是一种根据路面裂缝严重情况,结合路段使用间隔年限,交通量较大,选用的一种方法。常用中粒式、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做罩面材料,一般厚度为15~40mm,施铺前原路面喷洒黏层沥青。首先标出裂缝和大面积损坏处,使用破碎机将大面积损坏处挖出,用切削机将裂缝处切割成V形截面槽,上宽最小60cm,深30cm(包括沥青层和部分基层),清净后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填平、压实。完成裂缝的处置后,在表面铺一层粘结层,然后摊铺30mm厚的密级配沥青碎石,作为平整层,再铺一层热压沥青,以13.5kg/m2的用量,撒铺规格为20mm的热拌沥青石屑,并将石屑压入热沥青层中。
(四)现场再生维修法
封层、罩面法虽可利用机械化施工,但对开裂处的沥青混合料未能触动,性能得不到改观,加之覆盖层的厚度有限,裂缝在封层、罩面后常会在表层复出。现场再生利用再生系列设备,将旧油面加热至沥青混合料融化松散,加入再生剂、一定数量的沥青骨料,就地拌和成新的沥青混合料,经摊铺碾压成性能较好的路面。现场再生法分为裂缝处再生和大面积裂缝油面再生。
裂缝处再生是指,先用已研制成的轻便型路面加热器,在裂缝处宽5~10cm范围内,加热数分钟后,约1m长的裂缝处沥青混合料便可变软,缝深则加热时间长。此时,用油壶倒入适量热沥青,掺入少量砂或石屑,人工就地热拌,使裂缝处自上到下左右两边形成含油量较大的新混合料,找平撒砂养护,这样处理过后的裂缝含油量大而且柔软,可吸收各种因素引起的应力。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可消除裂缝,人工操作,无需大型设备,是代替传统灌油缝的好方法。
大面积裂缝油面的再生是指,对于裂缝多的路段,用加热车对旧沥青路面实施两次加热,使表面裂缝深处全部融化变软,喷洒一定数量的再生剂和稀释沥青后与掺入的适量骨料,用再生机、铣刨机或人工实施就地拌和,然后再碾压成型。关于沥青路面热再生的具体实施方法将在第五章作详细介绍。
(五)HAP综合裂缝处理法
HAP综合裂缝处理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裂缝处理方法。目前常用的填灌缝法只是从表层对裂缝进行灌注封闭,灌缝材料可渗透至面层以下4~5cm,且裂缝各个部位灌注情况不同;而裂缝往往贯穿于整个沥青混凝土面层,达到10cm左右的深度,因此这种方法只是从表面上解决了裂缝问题,无法对整条裂缝进行完整的填补。HAP综合裂缝处理法综合运用了热沥青填灌缝法、稀浆封层法、贴封带法和机械灌注法等方法,并从工艺、材料上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进,能够从路面深层出发,自下而上对裂缝病害进行根本治理。
HAP综合裂缝处理法是基于HAP沥青路面防护剂的综合性裂缝处理方法。其中HAP(Highly Active Preservative)沥青路面防护剂是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雾封层防护剂,它是由AH-70沥青为基质的乳化沥青,并加入一些聚合物树脂、SBS热塑性橡胶等材料经预处理、改性、乳化及熔炼而成,是集材料、工艺、设备创新为一体的新型养护材料。
二、封层类预防性养护技术
表面封层是一层用连续方式敷设在整个路表面上的养护层,封层材料可以是单独的沥青或其他封层剂,也可以是沥青与集料组成的混合料。目前常用的表面封层技术有:雾封层、还原剂封层、同步碎石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与微表处、开普封层和纤维封层等。
(一) 雾封层
雾封层技术(FOG SEAL)全称为雾状封层技术,是将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沥青路面养护剂等流体状的材料,经喷洒机械喷洒在沥青路面上,从而封闭路面孔隙,稳定松散集料,修复路面老化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由于材料喷洒时,呈现出黑色的雾状,因此称为雾封层。
雾封层一般用于轻度到中度细料损失或松散的道路,对于开级配混合料出现松散时,雾封层可有效解决。无论低交通量道路还是高交通量道路均可使用雾封层。
道路经雾封层后:可更新和保护旧氧化沥青路面;填补小型裂缝和表面空隙;使低温下的路面免受损害,加深沥青路面的颜色,加大沥青路面与标线的对比度,防止开级配路面的松散。
路面雾封层技术处理路面渗水效果显著。沥青路面的很多病害都是由于水的原因造成的,必须有效预防路面进水非常必须的,而路面雾封层技术是一种很直接、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封层主要适用于改变原有路面的防水性能、平整度和抗滑性能。雾封层技术则主要适用于提高原路面的防水性能,改善路面抗滑性能,粘结松散集料及修复路表老化沥青,改善外观。雾封层技术仅在原路面上加了一层薄“膜”,因此,雾封层技术不能改变原路面的结构强度,不能增加原路面的结构承载力。
(二)还原剂封层
众所周知,随着沥青路面的使用,路龄在不断增长,面层中的沥青在温度、光照、水、大气等自然因素作用和行车荷载作用下逐渐发生老化。路面的结构就会逐渐形成坑槽、松散、开裂、剥落、碎裂等种种现象,给正常的行车带来极大地改变,严重降低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功能。
还原剂封层就是将专门研制的还原剂或再生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喷洒在已经老化的沥青路面上。其目的是更新和还原表面已经发生老化的沥青膏体,同时保护尚未被老化的那部分沥青,使其维持原有性能,减缓老化的时间。
三、结论
预防性养护措施的种类较多,不同地区不同管路部门和不同养护方针对不同的路况所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也不同。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篇6
【摘 要】为了适应公路建设工程机械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公路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目前公路建设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公路建设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Talking about how to do the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Qi Ming-feng
(Qinghai the second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Co.,Ltd Xining Qinghai 810003)
【Abstract】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order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machinery, road construction compani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work is necess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usiness problems, and on how to improve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road construction companies put forward reasonable proposals.
【Key words】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management
1. 前言
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背景下,高等级公路迅猛发展。一方面公路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高质量向前推进;另一方面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化的发展,给设备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着力调整和改组国有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这就要求把设备作为其生产经营、创造效益、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资产。机械设备作为公路施工企业承包工程任务的主要物质基础和进行机械化施工的主要物质丰段,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好,组织好施工机械显得越来越重要。
2. 公路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我国大部分企业受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影响,其设备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市场经济模式的需要.很多单位难以运用技术、经济等手段对其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相应地企业所有的设备也不能为其创造最大的价值,潜力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2.1 新体制下旧管理制度,不能适应现代施工要求。 许多企业在完成转制后,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机械设备管理上重视甚少,或者说客观上只重视了机械设备管理中的“机械设备”这一硬件,而忽视了“管理”这一关键的组成部分。仅仅依靠原有的约定俗成习惯。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而言,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以至于公司和工程指挥部之间在机械管理上没有统一的调度安排,形成了机械设备管理的真空地带。
2.2 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下,只考虑使用,忽视机械效益。 企业各施工部门的机械管理各自为政,自成一体,供需失调,无法进行统一的调配,施工机械设备不能按工程的需要进行协调合作和统筹安排使用,因而机械设备难以全面和配套地投入到工程之中。由于公路建设阶段性强,往往工程忙时机械短缺,而在非施工时期,大量施工机械被闲置,造成资产积压浪费,投资效益低下。在非施工时期的期间内,项目部解散,又会出现设备管理、维修的真空。
2.3 机械设备失修严重,技术状况下降。 主要原因“重使用、轻管理、轻保养”笼成性能下降,工程项目部往往从本项目经济利益考虑,为追求进度与效益,往往忽视设备的保养维修。机械专业技能和知识力量相对薄弱,在多年的施工过程中只注重路桥骨干的培养而忽视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专门的机械管理队伍。使该保养的不保养,该修理的得不到修理,该更新的无法更新,致使待修机械增多,有时为赶任务只能带病作业,其结果是项目完成了、设备也垮了,使得做下一个施工项目时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恢复设备,不仅影响施工进度,也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2.4 机械设备档案分散、混乱。就我区公路施工企业而言,设备档案管理基本上属于真空,或者还是在以往经济体制下,机械设备的档案走的还是材料账目,没有设立机械档案设备管理及制度。个别部门或基层甚至没有设备管理人员,或只是其他负责人兼职而已,从而造成设备无人管理或管理力量不足,使得有些设备损坏、丢失却无人问津,造成了资产的不明流失。
3. 对公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建议
3.1 建立效益型设备管理新体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施工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由于公路建设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行业特点,工作流动分散、生产单位繁杂,所拥有的机械设备经常互相调配,因流动作业而进行频繁的移,这就给管理和核算带来了一定难度。要想求得企业更大更强的发展,施工企业就必须认清形势,针对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依靠并参与设备要素市场,如设备维修市场、租赁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结合设备管理目标,制定评价设备经营指标体系,并逐步建立起效益型设备管理新体制。
3.2 以职能为导向,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组织结构。 企业应成立专门负责机械管理的机械管理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工程机械用表。监督指导项目部的机械管理工作。根据工期负责对机械设备进行采购、租赁,并优化配置以保证机械以最高效率来完成生产。项目部也应增设机械管理部,负责对本项目部的机械管理工作,同时抓好生产一线的机械管理,例如依据工程量合理安排机械,负责机手成绩考核,统计工作量等。配合公司管理处做好项目部工作,并注意机械各项常用数据的收集,为将来的机械配置和维修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篇7
【关键词】养护管理,园林绿化,重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园林绿化是以多种多样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环境和完各的设施来发挥其改善城市生态和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园林工程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城市生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而且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大大提升了现代城市的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及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加强对城市的绿化,但由于施工养护管理控制不当,或者是施工养护标准不严格,造成了植被死亡率高,病虫害对植被损害大,因此,加强对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对提高园林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分析
养护管理工作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很大程度上来说,养护工作的好坏在很多时候都会影响到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只有按照科学的养护要求进行植物的养护管理,才能够不断地促进植物的成活生长,发挥出园林绿化作用的效果。
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之下,充分认识到养护工作的技术性、社会性和长期性特点,并且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养护管理,才能够促进绿化效果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面对今天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全球气候的变化异常,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地提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三.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园林绿化近些年发展迅速,但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整个园林的绿化效果和植被的成活率。笔者通过多年的园林绿化施工经验,得出以下一些存在的问题。
1.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护质量缺乏标准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极其专业而复杂的工作,在对各种植被进行养护管理时候,对地基,土壤,水分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根据不同植被种类做出选择,同时,也要根据植被的生活规律选择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但我国目前存在着统一养护的弊端,没有能够根据各种地理和自然条件做出严格的养护标准,整个绿化行业缺乏统一的养护质量控制标准,多是凭借经验做出控制。
2,养护管理技术落后
我国近代的园林绿化起步较晚,在进行园林养护过程中,对各种新的设备和新的养护技术引进和应用的比较缓慢,整个养护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低,使得养护中存在着不少误差,造成养护管理技术上的不规范。
3.对养护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
我国的园林绿化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注重对各种植被的挖掘,运输或者移植入土,但是一般都是一旦植被移植入土,便忽视了后期的护理,忽视水肥的均衡等。对养护管理缺乏重视使得养护管理难以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4.对园林养护管理中病虫害的防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园林施工管理中,对各种病虫害的预防治理,缺乏针对性,缺乏对各种病虫害的特性研究,基本都是采取一些普通的灭虫或者除害的手段,病虫害治理效果不明显,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病虫害的危害较大,不仅仅从植被的运输过程中带来一些外来病害虫,也由于治理措施效果不明显,使得整个施工植被受到园林原有的植被病害虫的感染,降低了施工植被的成活率。
四.加强园林绿化过程中养护管理的措施分析
1.建立健全园林绿化养护体制
在建立市场机制中,要制定养护定额和质量标准,使宏观和微观作业有机结合,努力提高管理和养护水平,实现 巩固和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成果,为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做贡献。必须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让养护管理像绿化设计施工一样进行社会公开招标,必须加强专业技术的指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要对花卉植被等进行规范的修剪和整理
在园林工程绿化施工过程中,对花卉实施定期的规范的修剪整理,是保持整个花卉艺术效果的必要措施。一般情况下,在花卉的幼苗时期,要保持花卉比较原始的状态,轻易不会修剪整理,只有当花卉移植到将要绿化的位置之后,才进行修理,这样,既可以减少在幼苗时候的花卉损害,又可以再移植修剪后,花卉整体的整齐,干净,花色更为清新。在进行花卉的修剪整理过程中,要把一些凋落,枯死,病残,果实等部分及时修剪处理。在一些毛毡花坛中,对花卉设计生长的图案和花卉的整体生长高度有着很严格的规定,只有经常修剪,才能让设计生长的花卉图案更加和谐。同时,如果植比较容易发生倒伏,一般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支架进行支撑。在冬季时候,要做好一些花卉的防冻防寒措施。
3.加强对园林管理的中的病害虫防治
(一)物理防治法
使用物理防治法,则需要对病虫害等产生的原因,诱发的内外因素,整个园林施工工程中的周边环境,都做到了如指掌,并能够从相应病菌,害虫种类中,找出各自特点,利用其弱点,充分结合光,色,热,电等物理元素,采取措施,
(二)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各种化学药剂,比如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进行对病毒害虫的灭杀。这种防治方法必须要建立在对原有植被不造成破坏或伤害的条件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
(三)生物防治法
基于整个园林工程的生物防治方法,也将是整个园林施工保护方法中最环保,最可持续,最经济,最长久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基于整个生物链的考虑,利用生物链中的等级,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的生存生活规律的认识,去豢养,培植与之对应的天敌生物或是植被,让原有的病虫害得到遏制甚至被消灭,从而保持了园林工程中整个生物系统的平衡性和完整性,从而得到防治病虫害的长期效果。在生物方法中人们最常用的有虫治虫\,以鸟治虫,, 微生物治虫 ,以螨治虫等方式,这种方式虽然长久,生态,但见效较为缓慢适合作为长期策略,但却是将来园林施工护理的主流趋势
五.结束语
园林工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科学规划,合理施工,注意细节,注重护理,保证质量,是现代化园林施工的重要原则,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严格执行施工标准,促进整个施工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整个城市的绿化进程。在此过程中,要将全面养护管理的园林管理理念贯穿落实到各个环节,加强对园林的养护管理,使得园林绿化工程更好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涛 浅谈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5期
[2]李芝玉 论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期刊论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16期
[3]马波 任建霞 张瑞丽 浅谈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2期
[4]蔡彬尧 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分析 [期刊论文] 《现代园艺》 -2011年7期
[5]王晓雅 浅谈园林绿化常规养护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3期
[6]滑永 论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10年34期
篇8
【关键词】桥梁;养护管理;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桥梁养护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桥面养护为中心,以承重部件为重点,加强全面养护。认真落实部颁《公路桥涵养护规范》,每年在桥梁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提出相应的处治和修复措施及时进行养护维修。加强养护维修质量监督,确保处治有效。增强责任意识,明确工作目标,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桥梁养管工作。
一.目前桥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桥梁设计承载力低,不能满足重载交通要求。
2. 注重桥梁构件强度验算,忽视耐久性设计。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初期建造的城市桥梁,限于当时的技术标准,仅验算构件强度,对耐久性设计重视不够。目前桥梁构件材料老化、退化现象严重,病害频发,沿海桥梁构造物混凝土受氯离子侵蚀,损坏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在役城市桥梁的安全通行。城市桥梁使用寿命不仅取决于其构件强度,还取决于构件的耐久性,也就是构件在使用期内保持强度和结构完整的性能,限于当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2004年前我国城市桥梁对耐欠性设计重视不够,未按使用寿命验算,桥梁设计时仅要求满足强度指标。因此,目前在役的大多数城市桥梁耐久性不足,使用寿命难以达到期望设计基准期,造成在役城市桥梁提前“退役”。
3. 对中小桥梁次要构件和附属设施设计重视不够。同时,通航河道桥梁缺少防撞防护设施,通航船舶碰撞桥墩或净空高度不足碰擦梁板造成桥墩和梁板受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 施工技术水平低,检测措施不到位。早期建造的城市桥梁限于当时的施工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低,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少,监控检测手段不到位,未推行监理制,难以保证桥梁构造物的施工质量。
5. 超限运输车辆对桥梁的损害。受超限车辆频繁通行影响,造成桥梁承重结构损坏。
6. 部分城市桥梁疏于养护管理。一是公路养护管理重养路面质量、轻养桥梁,对桥面、支座、伸缩缝、护栏等养护管理重视不够,橡胶支座、伸缩缝老化变形破损,原钢支座锈蚀失效,原活动支座变为固定支座,主梁由受弯构件变成弯拉构件;二是桥梁检查不够。桥梁服役期内,由于构件材料的劣化、外因作用等原因,会出现各种病害,只有通过检查才能及早发现病害,评定其技术状况,进而提出维修对策;三是早期修建的桥梁资料缺失,不利于后续养护管理。旧桥加固设计需竣工图,不然无法进行加固设计验算,只能采用拆除重建方案;四是河床下游挖砂严重,疏于管理,受汛期洪水冲刷,圬工墩台易被冲空毁坏;五是桥梁加固修复资金短缺,得不到及时修复,潜在严重安全隐患。
7. 桥台桩基出现环向裂缝。受当时施工、资金等因素影响,部分桥梁两侧台背回填、基底软基处理不够,桥头跳车现象严重,受车辆动荷作用、桥头填料压密及基底压缩变形,产生土侧压力,造成桥台桩基出现环向裂缝,影响桥梁运营安全。
8. 桥梁抗灾能力弱。据检测分析,在役城市桥梁易受台风暴雨、河水急流、河床变迁和冲刷等影响,造成桥梁墩台冲空、毁坏。
二.桥梁养护管理对策。
1. 明确养护管理职责。根据现行《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公路桥梁养护工作制度》等规定,明确桥梁养护管理单位和监督单位,合理确定工作职责。按照交通运输部和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要求,结合辖区桥梁数量,配备足额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明确管养职责。
2. 健全检查评定制度。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工作方针,提高城市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开展周期性检查,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城市桥梁检测,系统掌握桥梁技术状况,进行分类评定,制定相应养护对策。
3. 明确危病桥梁确认权限。
4. 规范桥梁检查程序。
5. 建立桥梁管理体系和数据库。改变传统的桥梁应急抢修养护管理方法,注重监控防范,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抓好在役城市桥梁的检查、技术状况评定、养护对策、维修加固或改造、交(竣)工验收等有关技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归档,建立完整的桥梁养护档案和数据库。建立桥梁工程师管理网络、信息快速传输系统,不断提高桥梁工程师的技术业务水平,对桥梁病害勤检查、早发现、善处理,建立健全一桥一档的桥梁管理系统,发挥桥梁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的作用,做到防微杜渐、有备无患。
6.加大桥梁治超力度。禁止大于桥梁设计荷载标准的车辆通行,或采取技术措施后通行。根据在役城市桥梁的承载能力,综合分析并确定限载标准,设置限载标志。一般情况下,一条技术标准等级相同的公路应设置相同的荷载等级,避免设置不同等级的荷载标准。对未达到标准的在役城市桥梁,可通过维修加固或改造升级达标;对一时难以达到标准的桥梁,可通过应急加固措施达标。同时,应加强桥梁应急处置管理,制定以桥梁坍塌事故为重点的养护突发事件及灾害性事件应急预案,重视四、五类危病桥梁及超过使用年限的危旧桥梁管理。
7.加强桥梁修复改造计划及施工管理。根据桥梁检查评定技术状况,确定养护对策,科学制定桥梁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或改造等方案,规范管理工程实施,加强监督检查。注重提高城市桥梁抗灾防灾能力,加大对河床下游挖砂监管,确保使用状况良好。随着公路大桥、特大桥、跨海大桥、结构特殊桥梁的日渐增多,在现有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下,单纯依靠公路管理部门,无论从人员配备、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等方面均难以保证。
8.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桥梁是公路构造然包括对桥梁的养护。各级政府、交通公路部门要克服重路面养护轻桥梁养护的思想倾向,牢固树立养路必养桥的理念。要认识到桥梁是打通河流沟壑等天堑的十分重要的建筑物,且是投资较大、使用价值较高的交通公路基础设施。如果不加强养护维修,小毛病会发展成大毛病,严重者甚至造成桥梁寿命缩短和坍塌。各级政府、交通公路部门要把城市桥梁养护工作作为提升公路整体养护水平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每年对桥梁养护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桥梁养护工作的重点和任务,及时处理桥梁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专职桥梁工程师为主的桥梁养护管理责任制,配备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和专职桥梁养护技术员,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桥梁养护管理责任体系。
三.结束语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尤其是拖挂运输、集装箱运输、个体户载重货物运输等重型车辆日益巨增,这对许多城市桥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年代较远的低等级载荷桥,已远远不能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危桥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近年来桥梁坍塌事故频繁发生,所以加强桥梁日常养护检查,维修及病危桥梁的加固,力求充分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满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渊波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存在问题思考及对策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5期
[2]王中成 周方旭 浅析我国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2010年36期
篇9
关键词:现状 问题 对策
公路养护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保证公路交通的畅通,防止交通能力的下降,城市公路养护管理是城市公路建设完成后的作业养护。在国际上很多城市都对公路养护进行了统一的项目划分,以保证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
一、目前公路养护的主要现状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在于道路设计、建设质量和运营模式,这使我国的公路养护具有如下的性质。
1.养护作业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强制性
公路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这决定了公路养护成为了法律制度控制下的强制。
2.养护范围广,养护项目覆盖广
公路养护不仅局限在路面养护,同时还包括了沿线桥梁、附属设施、交通信号、绿化环保、服务设施等方面。
3.养护作业具有机动性和时效性
公路在养护过程中必须做到机动快捷、要保证其自身的实用性,并且要对公路养护的工艺技术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对既有交通的影响。
4.养护技术和施工过程比较复杂
城市公路的养护爱需要较高的机械化和专业化,同时在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上要保证专业化,尤其在养护检测的技术上要将现代化的检查设备应用到养护中来。
5.养护成本和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公路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所以公路养护必须在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上不断提高,从事公路养护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对技术的构成十分熟悉,在管理上具有较高的素质水平。
二.公路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公路建设发展十分迅猛,但是公路养护体制却十分保守,很多养护形式还属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化的需求,目前常见的管理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陈旧
很多城市公路养护管理直接由市政部门管理,这与当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模式差异很大,已经不能适应公路养护企业的发展,市政部门的公路养护经费主要来自市政财政拨款,这种拨款形式不能适应城市道路管理的发展需求,并且限制了养护水平和管理机制的发展。
2.养护机制落后,轻视养护管理
1)由于养护管理有着强制性要求,所以没有针对该项工程的法律约束,经常表现为养护质量不高、材料浪费严重、事故责任制不落实,同时在养护资金的投入中不能及时划拨,这经常会造成小的路面问题发展为大的质量事故。养护资金投入不足还妨碍了公路养护技术的发展,使新的科学技术得不到应用。
2)目前城市公路相关的养护技术规范很少,很多养护工程都要套用新建工程的技术规范,这造成了养护工程在支出中缺少质量控制标准。养护质量的检查标准只能用“百分率”来代表,不能完成城市道路的养护指标。
3)养护设备较少,养护技术沿用传统的技术工艺,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虽然引进了综合性养护机械,但是这些机械设备缺少合理的养护和利用,促使机械的功能得不到开发,造成了严重的设备闲置现象。另外传统的手工作业技术还在沿用,这并不有利于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
4)公路养护工程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造成城市公路养护技术很落后,这不仅制约了城市道路的发展,还影响了公路交通的安全、快捷、经济性等问题,使公路养护管理受到很大的阻碍。
三.城市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1.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我国公路建设的初期都采用传统的道路养护管理,这在我国公路养护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根据养护管理积累了很多施工经验,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到了现代,市场经济占据了主体,传统的城市道路养护理念无法客观的完成工做任务,为了保证我国公路养护体制能够不断完善,我们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根据城市公路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养护机制,城市公路养护和城市公路建设要进行集中考虑,并将领导权集中处理,在实施中实行分级管理,形成统一的公路管理养护标准,并且进行统一规划和调度。
2)在管理过程中要符合市场经济需要,要积极培养公路养护市场的发展,要做到管养分离。尤其在养护管理中要保证养护现代化进程。城市公路养护要积极面向市场,要通过招标施工队伍,进行养护工程招投标机制,养护工程的改革会由计划经济形势像合同管理模式转变,以符合城市公路养护特点。
3)保证养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养护队伍必须保证人员素质、设备配套、施工方案合理,这样才能完成公路突发事故的抢修。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使养护质量的检验成为一个综合服务性指标,同时建立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并积极引进国际行业评比标准,使城市道路的使用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2.养护管理法规体系的建设
公路发展与养护是分不开的,它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政府部门必须加大立法和执行度,要坚持完善公路养护管理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将养护管理的强制性优势发挥到极致:
1)公路养护管理中使用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措施,使公路交通在满足城市发展的同时,完善自身管理制度。
2)加强政府部门对公路围护行业的监管力度,使公路养护企业能够进行依法养护和维修,使其经营权和社会义务更加合法,同时满足政府监管要求。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4.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 )促进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城市道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城市道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城市道路养护智能化
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 S 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城市道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城市道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6.使用新技术
推广使用国外城市道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城市道路使用寿命。目前,城市道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 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城市道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 结:
公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养护管理的模式和养护质量,所以说搞好公路养护管理是需要市政单位、养护企业共同努力的,公路养护和经营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我们必须坚持城市道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将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上升到战略角度,在深化城市公路养护体制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董茂强;袁文平.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评价体系及其行业评价指标[J].中国市政工程,2010年05期
篇10
关键词:南海海区 新型 大型航标船 功能定位
交通运输部下辖南海、东海、北海三个航海保障中心,负责我国三大海域的航海保障工作。在航海保障工作中,航标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而作为航标管理的基础性装备,航标作业船舶的功能定位是否先进、适用、全面,将直接影响到航标管理工作质量。而在新形势下,国家愈发重视海权,海洋强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航标作业船舶作为国家公务船舶,其功能定位势必要融入国家海洋战略大背景中。本文将通过航标发展现状、未来航标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目前国家的海洋战略背景并结合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辖区实际,探讨今后建造的新型大型航标船(以下简称新型大标船)功能定位。
1.目前航标发展现状
(1)目视航标数量及灯浮标尺寸的变化。近年来目视航标数量在逐渐增加,而灯浮标尺寸也呈逐步增大的趋势。同时,一方面受限于航标船的作业能力,另方面也由于航标技术科技含量的飞速发展,灯浮标的尺寸增大到一定程度即相对放缓,目视航标数量增加速度也相对放缓。
目前,我国三大海区使用最多的仍是以02.4m、03.Om为代表的中型浮标,05.Om的大型浮标运用较少
(2)科技含量飞速提升。各种新技术不断被运用到传统航标中,包括LED光源、同步闪技术、一体化灯器、遥测遥控技术、无线电导航技术(RBN/DGPS系统、AIS系统、北斗系统)、虚拟航标、电子示位标等先进科学技术。
2.未来航标发展的趋势
IALA将易航海定义为:通过电子方式在船舶和岸上协调收集、集成、交换、显示和分析海事信息,以增强船舶从码头至码头之间的航行及相关服务,实现海上安全、保安和海上环境保护的目的。如何处理好物理信息和电子信息之间的平衡以及这对平衡在未来如何发展是决定易航海理念在实施中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我们必须清楚传递助航信息是航标的主要功能。
为了提高航行安全、减少航海者工作时的工作量,电子系统、传统航标和航海技术将有机结合。虽然传统航标的布设范围以及某些特定地区的航标数量在减少,但它们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在海上安全、保安和保护海洋环境上发挥重要作用。
参阅有关学术论文报告,并综合国内外航标近年来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规律,未来航标发展的趋势为:数量适当增加,相对大型化,更加科技化。
3.南海海区新型大标船功能定位
南海海区新型大标船所具备的最主要功能是沿海公用航标的管理及养护,具体包括航标巡检、布设、吊换、航标应急反应、航标修复、监测、大型数据处理功能等,同时兼顾海上人命搜救、溢油清污、无线电通信导航、移动无线电导航基站等辅助功能;在结合国家海洋强国大战略背景、结合船舶自身的公务属性的情况下,对新型大标船的功能定位提出三个层次的需求:
第一层次:立足海区,即本船的主要服务区域立足于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辖区范围――华南沿海,包括广东、广西沿海及海南沿岛海域,主要用途是辖区的公用航标管理、养护及专用航标行业监管,主要作业对象为中国华南沿海航道和重要江河人海口水域中型浮标(01.8-03.Om,以02.4m、03.Om为代表),但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超前设计,最大作业能力、运载能力、存放空间应以05.Om浮标来设计考虑;
第二层次:驶向南海,即本船的航行、作业区域应延伸至中国南海(南中国海)――我国海疆最南端直至公海。在这一层次的功能定位里,新型大标船应能在恶劣条件下远海航区航行并实施航标作业,能在我国有关岛礁甚至争议海域抛设浮标甚至建设简易固定标志以宣示国家;同时中国南海蕴藏了大量的海洋资源,新型大标船在中国南海甚至公海需要兼顾有关海洋科考功能,具备在深海投放科考浮标的能力;
第三层次:探索极地,即新型大标船的航行、作业区域应延伸至南极、北极。在这一层次的功能定位里,新型大标船应服务于国家的极地战略,服务于科学考察及资源开发,能在极地安全航行、实施极地深海科考浮标的投放布设,并具备在有关科考位置建设简易固定标志的能力。
4.使用要求
4.1功能要求
按照前述三层功能定位,新型大标船的主要航行及作业海区由近及远,第一层次为中国南部沿海水域及相应的港口、航道,主要用于中国华南沿海和重要江河人海口水域港口航道公用航标的管理及养护,满足中型浮标(01.8-3.Om)作业及航标应急反应,并满足今后十年航标管养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海上人命搜救、溢油清污、无线电通信导航、移动无线电导航基站等功能,这些功能应符合《中国海事发展纲要(2005-2020)》中提出的有关要求;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需要该船航行航区更远,具备在更恶劣海况下作业的能力,并具备简易固定航标建设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深海浮标投放布设能力;第三层次又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需要该船具有无限航区功能,配备极地导航系统,具有更强的抗风能力,具备抗冰、破冰能力,具备冰区作业能力,具备深海浮标投放布设能力以及冰区建设简易固定标志能力。
4.2 性能要求
4.2.1 第一层次对应
第一层次对应的船舶服务区域为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辖区海域,具备满足在中国南部沿海水域三级海况条件下进行05.Om及以下灯浮标安全作业的能力,满足每年进行03.0m及以下灯浮标安全作业不少于240天的要求,极限能力应满足二级海况下05.Om浮标安全作业的能力,具备执行一次性布放较多航标或跨辖区布标等作业任务的能力,具备相对较大起重能力(200kN以上)、绞盘拉力(200kN以上),并具备合适的续航力和较经济的运行性能。具体地,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快速性。该船应具备公务船必须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其最大航速应不小于14kn。
(2)航区和稳性。按远海航区的要求校核航行稳性;作业工况的稳性应满足“法规”对远海航区的要求。
(3)耐波性。该型船舶属于小型海洋工程船舶,其各项耐波性指标可参照对海洋考察船或渔船的衡准值,并尽可能达到要求。
(4)操纵性。该船应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在主尺度选取上应充分考虑采用合适的船宽比,应对主尺度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确保船型良好,操纵性能优良;动力装置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动力定位系统或手控档单手柄定位系统的要求;在总布置上应充分重视作业区、机舱区、生活区,尤其是驾驶室的格局、视线等的协调一致性,满足航标作业对船舶操纵、机械设备控制、航标抛设精度和习惯的要求。
(5)续航力和自持力。本船的续航力和自持力应满足对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辖区所有海域一次巡航的要求。在主尺度论证和总布置设计中,应使燃油舱和淡水舱的容积满足要求,即在巡航航速且设计最大航标器材装载量情况下,续航力不小于4000n mile、自持力不小于20d。
(6)作业机械化程度。新型大标船应重点解决现役船型存在的航标作业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提高航标作业机械化程度和作业效率,应充分吸收现有航标船的先进经验,应用已经研制成功的液压锚链绞车、升降式导链滚轮及航标抛设弃链装置,除配备传统的起吊设备外,还应配备浮标夹持装置,同时,为改善船舶定位性能、保证航标作业环境安全稳定,新型大标船应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并配备船舶首侧推装置。
(7)足够的运载能力及空间。本船的甲板空间应能存放10座以上02.4m浮标,同时,考虑恶劣海况下灯浮标的安全存放、固定,在甲板上需设计配备可调节直径(01.8-05.Om)的灯浮标固定装置。
(8)更完善的信息化水平。新型大标船应设有综合航标信息系统,与配置的电子海图相结合,保证各种相关航行信息、航标数据的实时记录和显示。其配备的航标显示与监控系统,除了能显示海图及船位以外,还能执行各种导航任务,进行航标作业和对航标进行检查,完成航线设计、航路检测、船位动态显示、航标维护作业、航行自动报警、快速查询等各种助航信息等任务;除去上述传统的航标信息化功能外,面对日益繁忙的海上通航环境,新型大标船还应具有电子示位功能,例如应急设置电子沉船示位标、电子集装箱示位标,此外还应配备无线电导航(AIS)基站设备,在特殊情况下要求到达基站盲区作为临时无线电基站之用。
(9)救助水平。该船须具备海上人命救助功能,并配备相应的救生设备。
(10)海上清污功能。在发生沉船事故时,航标作业船往往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的是抛设应急沉船示位标。若此时发生溢油事故,可以第一时间开展清污工作防止污染扩散。因此,新型大标船必须配备安装收油、清污设备和材料,具备溢油处置应急反应能力。
总之,第一层次船型的总体要求是:合理的主尺度和总体布局,良好的快速性、耐波性、操纵性、机动性和抗风浪能力;配备更合理、更机械化、功能更强大的航标作业设备设施;具有足够的甲板作业面积和适宜的设备布置方案,能方便安全高效地进行甲板作业和浮标设备器材的载运;同时配备更先进的动力系统、推进系统及更齐全更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辅以一定的海上人命救助及清污设备,确保该船是一型性能优良、配置合理、经济节能、综合功能齐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大型航标船,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本类船舶的先驱及设计标杆。
4.2.2 第二层次对应
第二层次对应的新型大标船型主要为了维护国家海权、体现国家意志而建造,因此,这一层次的船型可比第一层次相对弱化灯浮标作业能力,而更加强巡航能力并且辅以建设简易固定标志能力。
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第二层次的船型需要更大的续航力和自持力,以满足从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辖区最东侧(汕头港)至我国南海最远海疆岛礁往返一次;此外,为保证特殊情况下需在我国南海岛礁建设简易固定标志,这一层次的新型大标船需配备小型运输驳船,并具备钢筋混凝土施工能力,即配备混凝土搅拌机及材料(砂、石、淡水、钢材)存放仓库;同时,为兼顾科考功能,需要具备一定的深海浮标布设能力,考虑到深海科考浮标一般直径在03.0m以下,因此,灯浮标起吊能力以03.Om设计为宜,而同时需考虑深海浮标布设所需的抛设、锚系装置。
4.2.3 第三层次对应
第三层次对应的新型大标船型主要作用是极地科考、极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这一层次的船型设计主要围绕上述目的。
在第一、第二层次的基础上,需要本船具有无限航区功能,具备更大的续航力和自持力(该船设计最大航速14kn,从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辖区到南北极最远约6500海里,设计最大航标器材装载量条件下续航力不小于6500nmile,自持力不小于45d),配备极地导航系统,具有更强的抗风能力,具备抗冰、破冰能力,所配备的机械设备及电子设备应能适应冰区作业,应能在冰区布设电子示位标、虚拟航标,并有相应的航标数据监测、数据处理功能,具备深海浮标投放布设能力以及冰区建设简易固定标志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