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2:3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化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化工程论文

篇1

初步设计内容包括: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电源状况、用电负荷、负荷等级、功率因数补偿、全厂供配电系统、变电所布置、主要设备选型、控制信号和计量、继电保护、防爆区域划分等。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应注意:设计范围和概算范围应一致;初步设计应能够实现且科学合理;设备选型应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并留有裕量;对总变电所设备和全厂其它设备的微机监控系统整体思路;对系统短路电流的处理方案;根据区域介质类型对防爆区域划分应正确;全厂各变配电所系统图及布置图进行审查;对场地和设备应留有一定的裕量等;

2 电气设备询价采购、供货商返资料给设计院

根据设备交货周期,到货时间,倒排设备采购说明书编制完成日期及技术附件签订日期。采购说明书应对电气设备的主要参数及配置作出明确要求。在与供货厂家签订的技术附件中应包括遵循规范、供货范围、产品性能、材料清单、试验项目、包装运输、资料返回时间及数量、联系方式等并附采购说明书,一般情况下选择 3~5 家资质优良,业绩较好的厂家进行谈判,尽量做到相关技术性能、供货范围一致,以便商务报价的可比性。根据技术协议中资料提交要求,供货厂家应按时提供相关资料,资料要求签字盖章、准确无误,以便提交设计院进行详细设计。设备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平剖面图、基础平面图、安装图、荷重等。设计院按照供货厂家提供资料进行土建及电气详细设计。

3 详细设计及土建施工

设计院根据供货厂家返回的资料进行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包括:配电室布置图,一次系统图,二次线接线图,电缆及桥架走向图,防雷接地图、照明、插座等图纸;还包括相关电气材料清单如动力和控制电缆、桥架、接地线、照明灯具、直流系统、交流系统、插座、轴流风机、防雷接地等材料的规格、数量等;土建施工时,尤其要注意防雷接地线,高、低压柜,保护柜等柜体相应的基础预埋,预埋件预埋时应注意数量和位置。

4 电气设备验收、就位和安装

在土建、结构完成以后,电气设备等相继进场,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到货设备进行验收,验收包括核实到货设备是否与技术附件要求的设备品牌,数量,尺寸、备品备件数量、专用工具数量、图纸、出厂实验报告、质量证明文件是否要求一致,外观检查是否有破损;大型设备对运输及吊装过程有要求的,还需在设备吊装就位后检查运输或吊装过程中相应记录仪的相关数据,如变压器就位后应对安装在器身上的三维冲击记录仪数据进行检查,设备吊装,就位过程要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大件吊装(如变压器吊装)时,需提前制定吊装方案。设备就位后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安装。

5 电气设备一次、二次连接、试验及单体调试

电气设备就位后,施工单位根据全厂电气系统图对一次部分各电气设备进行连接,根据二次接线图进行测量、控制、保护线路的连接。一次设备连接包括高压电缆连接,如 110 kV 电缆头制作连接过程需要请专业电缆头制作人员进行现场制作,一次设备母线连接应按照相关标准选用力矩扳手对一次导线的连接螺栓进行紧固,一次连接过程中完成以后,由监理人员逐个进行检查,确保每个连接螺栓达到规定力矩,且设备内无螺栓、垫片和工具等金属物品及其他杂物留存。动力电缆应挂电缆标牌,电缆标牌应注明电缆起点、终点、规格型号和长度等。二次回路的连接一定做到连接准确无误,二次线连接紧固,每个导线端应套有按照规定编码的线号管,在检查故障时有利于分辨。一二次连接完成以后,由安装单位聘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单位对电气设备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试验,如对变压器、电缆、母线、断路器等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对变压器油进行试验,GIS 进行气体分析,断路器还需做机械特性试验,直流电阻测量等试验,并对单个开关进行单体试验。对二次回路用实验台做加压通流试验,一方面反映测量是否准确,一方面确保保护装置能够动作;对 CT进行极性校核,保证 CT 方向按照要求指向正确。在一二次设备相应试验完成以后,应现场进行分合开关试验,确保控制回路正常,对于高压柜,应将断路器置于试验位置,通过给保护装置加压通流,使其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以验证保护传动的正确可靠。

6 微机监控系统组态及联动调试

篇2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工程管理

在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改变了以往电气仪器(像仪表显示器)的基本功能,而是在此基础上拓宽其功能,完善其在电气工程中的角色定位。例如在仪表管理过程中,在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由最基本的功能:显示温度、压力、流量等过度到自动化管理模式上,这种管理方式实现了电气工程现场众多变送器流量、信息、数据之间的转换,提高了信息收集水平,有利于工程决策制定,改变了以往电气工程低效、不精确的缺点,而且减少了后期维护工程量,使得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除此之外,在管理过程中,应对电气工程整个施工信息、技术使用反馈信息等,这实现了对电气工程从开始施工、技术运用、调试、后期维护、信息反馈等一整套指标的微机化管理,从而减少了其中弄虚作假、徇私枉法现象的发生。

2)电网调度管理

电网调度的时效性与安全性对一个国家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具有关键性作用,传统的电网调度过程过于分散,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分离,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使得电力分配与使用问题繁多。在其管理过程中,灵活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从而建立了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系统,从打印设备的配置、工作站的组建、中心服务系统的运用以及合理将大屏幕显示器的作用实现最大化发挥,在该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实现了变电站、发电厂与次级调度中心三者的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方便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气系统以及其运行过程的时时监督,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合理科学性评估,做好电力负荷的有效预测,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应定期做好电网调度整个过程的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并对其整个流程进行合理监控,从而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使其发展目标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并不断借鉴吸收,实现新型化发展。

2结语

篇3

⑴变电站自动化。运用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电流信号电缆式设备,采用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以计算机电缆或者光线替代电流信号电缆,实现自动化的监控和操作,从而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行水平,保障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⑵电网调度自动化。通过电网调度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控制,使电力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实时数据,能够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评估和电力负荷的预测等操作,提高电网运行的质量,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

⑶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能够有效的对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实时显示和打印,促进整个系统生产过程的检测、控制盒联锁保护等功能,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

2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

⑴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晶闸管作为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在我国电力工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交流变频技术的兴起,第一代半控型晶闸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以CTR/GTO/P-MOSEFT为代表的第二代全控式电力电子开关逐步的被广泛的研制和应用。根据各种器件的性能适应于各个电流、电压额等电力系统范围中。而由于第二代全控型器件必须要有较大的控制电流,使电流在控制方面难度增加。而MOSFET作为一种电压驱动器件,其对驱动电力要求简单,开关时间快,并且安全工作区十分稳定,但是其通态电压额会随着额定电压的增加而倍增加,从而不利于P-MOSFET的推广和应用。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新一代的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IGBT/MGT应运而生,IGBT拥有和MOSFET一样的高输入阻抗、高速特性和GTR大电流面密度特性的混合器件。开关速度快,通态电压低,工作频率高,并且具有宽而稳定的安全工作区,工作效率高,驱动电路简单,更符合现代化对电力器件的需求。新一代的复合型电力电器件,随机复合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器件生产范围不断扩大,应用也不断的深入,在电器复合化的同时,加强对电器向模块化的发展,使电力电器件向更高要求发展。

⑵变频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在电力电子器件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为了能够适应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以往的变频器电力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采用谐夺式直流环逆变器能够有效的降低开关损耗,保障开关在频率上的提高,把逆变器挂在高频振荡过零的谐振路上,使电力电子器件在零电压或零电流下转换。加强变频器电力从低频向高频方向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开关损耗,并且节约成本,提高逆变器集成化,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⑶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的日趋成熟。随着对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的深入研究,将复杂的矢量变化与电动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在对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研究过程中,其控制思想独特,具有创造性,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法直接,对信号处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大大的提高了调速效率,形成一种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适应现代化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需求。

⑷通用变频器开始大量投入使用。随着变频器技术的成熟发展,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性开始大量投入生产和实用中,它主要采用全数字控制,通过相关的软件能够对系统进行自动化的设定和操作,提高变频器的变结构控制盒自适应控制。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变频器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等相关的功能在单片机控制动技术的支持下不断的提高。

3结束语

篇4

智能化技术在多个领域中被应用,它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整体的综合性比较强。智能化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促使电气工程的设备达到智能化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技术不断成熟,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在不断的实践中促进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高端技术中的一种,在应用中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才能够确保智能化技术更好的发挥作用。在电气工程的建设中,采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减少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工作成本,促使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得高进一步的改善。

2智能化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的优势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采用智能化技术对于提高电气子自动化控制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如下:一是不需要建立控制模型。在传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需要建立控制模型实现电气工程的控制,但是由于控制的对象比较的复杂,在实际的操作中,无法达到精确的效果,这样对于对象模型就出现了无法估量、无法预测的问题。而采用智能化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并且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可以在源头上控制一些因素,提高了自动化控制器的精密系数。二是便于对电气系统进行调整和控制。智能化技术可以灵活的调节和控制,能够为自动化控制打下基础。智能化的控制器具有更强的实际操作性和调节作用,而且智能化技术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进行操作。三是智能化控制器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智能化技术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能够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处理,即使是陌生的数据智能化控制器也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应用

3.1对某些故障的诊断

在电气设备的使用中由于折损、环境静音因素等造成设备出现一些不可抵抗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发挥智能化技术的的问题诊断和修复的功能。这些问题不可避免的存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系统中,但是可以进行有效地的分析,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进行解决。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智能化技术可以降低这些问题对电气工程的影响程度,确保电气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例如在电动机和发电机等设备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及时的进行故障的诊断,从而把电气工程的故障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3.2智能化的控制

在电气工程的建设中,需要把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相互的配合,这样能够实现自主控制、高效控制、远程控制和无人操作等,从而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平台。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体现了智能化技术的优越性,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优化设计

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的控制中,可能会涉及到电气设备的设计,而电气设备的设计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设计人员充分的了解磁力、电气、电路等学科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电气设备的设计中,因此对对于设计人员的经验提出很好的要求。传统的电气设备的设计方案利用实验和经验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手工的设计,这样设计出的方案的达标率比较低,而且设计方案的修改难度比较大。在智能化技术的使用中,方案的设计一般采用CAD技术,并且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来完成,这样的方案设计方法可以节省设计时间,而且设计方案的质量比较高,修改方便。遗传算法是优化设计过程中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具体形式之一,而且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使用遗传算法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设计方案。

4结语

篇5

智能化技术涵盖的领域较多,综合性较强,主要包括控制学、语言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它是一项研究怎样让机器拥有人工智能的技术。人工智能第一次被提出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都趋于成熟,逐渐形成了一套以计算机为核心涵盖多个领域跨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部分,主要是探讨如何让机器拥有人工智能的问题。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的,通过执行设定好的程序,让计算机处理、分析、回馈信息,在模拟人脑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控制。从当前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应用成果来看,智能化技术极大的促进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效率,降低了人工投入,为电力企业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的原理主要是实现控制的智能化、人性化,减少控制中的失误,节约人力物力。当前,智能化控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上与传统控制相比主要有以下优势:

2.1智能化技术对电气系统调整更加便捷智能化控制器可以通过鲁棒性和响应时间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自动化控制的精确性。同时,智能化控制器在控制中通过相关数据的改变来实现控制,不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节省了人力,实现远程操控,为电气自动化控制带来了极大便利。

2.2智能化技术提升了控制精密度传统的控制方式会在控制过程中由于控制对象的复杂性而不能准确掌握控制对象的动态,从而在控制中出现无法预测的客观因素,因此设计出来的模型因精确性不够而不能实现很好的控制效果。智能化控制器在控制中不需要建立对象模型,使得不确定性的因素减少,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的精密度。2.3智能化技术的一致性强在处理不同的数据问题时,输入不同的数据获得的结果较为理想,满足自动化控制的要求。控制对象的不同也会导致控制效果的不同,控制器并没有针对每个控制对象都有控制要求,但控制效果较为理想。同时,部分控制对象的改变也会导致控制效果达不到相关要求,因而在自动化控制设定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对控制进行评价时,不能对智能化控制盲目否定,要认真找到出问题的具体原因,加以解决。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1诊断电气工程中出现的故障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是一个机器系统,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故障,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往往能够及时诊断出自动化控制系统出现的故障。变压器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电气元件,对整个电力运行起着重要作用,电压器故障是电气工程中经常出现的故障,这种故障带来的影响较大。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够通过变压器的渗漏油分解气体进行分体,对变压器故障作出诊断,对故障位置进行排查,从而协助工作人员做出检修方案,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大大提升了维修的速度与效率,提升了电力企业的效益。

3.2实现对电气自动化的智能控制智能技术运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之中,可以实现对电气系统的远程控制,工作人员只需在控制室中,就可以通过相关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运转。这种操作的无人化、自主化和高效化扩大了智能化控制的发展空间,体现了智能化控制的优越性,使得智能化控制在其他能与能够进一步发展。

3.3优化电气工程的设计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是通过对控制元件的编程设计实现的,在设计中,过程繁杂,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高,对工作经验也有相关要求。传统的设计方式是通过试验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在操作上容易出错,而且效率低,修改起来不方便。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主要通过智能化CAD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来实现,在时间控制上,这种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实现高效化设计,同时还可以保证设计的质量和准确性。遗传算法是优化设计中的重要方式,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设计起到重要作用。

3.4其他应用此外,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控制中,PLC技术的使用,是智能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继电控制器实现对某个工艺流程的控制,继而协调整个系统的生产。在电力企业中,PLC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结束语

篇6

集中化设计理念由于电气工程处理多采用相同处理器进行集中处理,其工作任务相对较为繁重,且处理效率低,而随着处理对象的增多,电缆数量也需进行不断增加,这样不但加大了主机的处理任务,降低了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增加了故障发生率,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了投资成本,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电气工程中融合电气自动化设计中,充分将集中化监控技术应用其中,有效的解决了以上问题,给电气工程运行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现场总线式设计理念现场总线式设计主要是结合电力生产现场具体情况,对不同的间隔,选择不同的功能,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使设备间隔、模拟量、端子柜进行更合理的分配,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大大降低了投资成为,为电力工程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方案。远程化设计理念远程化设计在保证电气工程运行稳定及安全的情况下,有效减少电缆的使用量,大大的降低了投资成本,但远程设计在具有优势的同时,也有着许多的缺点,电气通讯量增加就是其中之一,因而,远程化设计只能用于小规模电气工程中。

二、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

1.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相当于电气工程中的报警装置,当电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时,继电保护装置会在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号,并将线路进行切断。而在继电装置中融入电气自动化技术,可对电气工程中的线路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予以远程控制,以便及时对电气工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调节,有效解决继电装置中反应不及时或误跳情况。另外,继电自动装置保护还能对电气工程中的所有线路及设备进行异常检测,如检测到异常情况,继电自动装置会根据异常情况自动启动保护措施,有效的减少故障发生概率,提高了电气工程运行稳定性。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变电站中的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充分运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及通信技术进行紧密融合,并通过依靠计算机进行综合系统监控,并根据电气工程实际运行情况,将自动化装置、机电保护装置、信号管理系统及测量设计进行优化重组,以便对电气工程运行进行监控、测量、通信、及控制。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操作简便、维护方便、且具有智能化及集成化特点,因而,它给电气工程发展运行,创造了更多的优势。

2.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发电厂分散控制中的应用发电厂分散控制主要有工作站、太网、控制单元及通讯网四大部分组成,在发电生产过程中,采用分层结构方式,结合直接应用控制单元,从而现实电气设备之间的信号及数据传递,并对电气工程中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控制,从而实现电力生产监测、控制、保护。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电网调度中的应用电网调度主要是通过调度服务器及电气自动化系统来实现,而电气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实现电网经济调度,充分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为电网故障检测提供准确、可靠的相关数据,充分提高电网故障查询速度,以便及时对电网故障点进行排除。为电网电力负荷检测显示、提供有效的生产过程数据,从而实现电力系统负荷预测。

三、结束语

篇7

(一)课程保障机制不健全

学科教学质量并得不到保障。专业建设单位管理权限具有局限性,不能对本专业所有课程进行控制。基础课程的教师根本没有什么选择权。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学生拥有专门的技术知识,却用不到实处。此外,学科的教学内容一般比较陈旧落后,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在发展过程会产生新的特性,如若再沿袭老一套理论来指导技术操作,显然不科学,也将达不到技术的要求。再者,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能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层面上,学生缺乏对技术操作的敏感度,也即是在进行技术操作时,要参照书本,一板一眼,操作速度慢,效率低。如果没有书本作为参照物将无法自主进行实际操作。最后,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不强。

(二)创新实践能力不足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各中原因除了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这些缺失是因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层面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大学生的工作水平跟企业单位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本身的专业要求调研和实践,如果学生不能将学科知识灵活转变为实践理论,学科教学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是各高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心和出发点。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传授课本知识,还应该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电气工程要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革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转变,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促进学生学、思、知、行的结合。同时,教师不要过于重视对书本知识的全盘灌输,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此外,教学改革应该跟教学建设同步,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去,使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达到最大程度的协调和同步。教学目标突破传统局限,实现创新和与时俱进,以使实验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再者,还有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要摒弃传统老旧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适应电气工程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应该将学科交融和知识互补作为目标,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

(二)调整课程结构

制定一个创新、全面、综合的课程结构体系,充分考虑学时、综合学分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因素,使学生真正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技术经验和实践经验。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能再担当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而要将知识或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知识理论发挥实际功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课程改革应该适当增加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实验课,适当降低专业理论类课程。此外,学校要将教学密度和精度相结合,根据当前的教育改革需要,对电气工程课程进行精炼并适当删减,增加技术理论跟实践性课程的互动性。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是知识传播、思维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教学要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讨、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动脑、动手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和掌握操作技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来挖掘创新的关键点,让学生真正能从课堂上得到创新训练,还要精心设计课堂,充分利用知识理论创设情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个体创造力。

三、结束语

篇8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几十年探索中,人工智能化已经可以像人一样进行感应与行动,凭借着高效率、高精度以及高协调性等特点超越来传统的控制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的思维能力进行模拟的构想现在已经得到了实现,后来在程序语言编制上,智能化模拟的可实施性也得到而来增加。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市场得到不断拓宽,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电气工程的工作速度得到提高,同时还在电气工程中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1]。智能化技术在整个电气自动化控制行业中主要是利用不断实践来进行的,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并复杂。智能化技术属于计算机高端技术的一种,因此要想很好的掌握其应用,那么必须要具备专业性计算机理论知识。智能化技术不仅有效有提升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压力,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作。

2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分析

对于很多人来说,智能化技术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然而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就对它的主要特点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深入理解智能化技术。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存在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电气工程的顺利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恒业的整体水平,对智能化技术进行应用是大势所趋。

2.1高精度与高效率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精度与效率是两项重要指标,在智能化技术指导留下,对多个CPU与高速CPU芯片进行使用,电气工程控制工作效率与精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2多系统控制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工序,同时还能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目前该项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实际应用正朝着系统控制的方向发展着。

2.3科学计算的可见性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和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能利用图形与动画实现信息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智能化技术,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怎样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中对病因的诊断与维修之中;(2)如何对电气产品与设备进行优化设计;(3)通过怎样的形式对电气工程智能化控制进行实现。

3.1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病因进行诊断

利用传统的人工方式对电气工程系统中的病因进行诊断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而且也不能对病因进行准确的诊断。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设备和数据问题,依靠人工诊断方式往往不能对病因进行及时的诊断与处理。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病因诊断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定时检测与诊断得到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会得到避免。

3.2对电气工程设计进行优化

在传统电气工程设计中,往往需要通过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反复的实验才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很有可能不会考虑到一些具体情况。如果真的出现复杂性的问题,也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设计知识,同时还要很好的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智能化技术得到应用以后,设计人员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相应的软件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进行设计,这样一来,设计数据的准确性得到而来增加,同时设计样式也非常丰富,另外,还能对一些复杂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顺利运行就得到而来有效的保证。

3.3对整个电气工程进行自动化控制

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很多控制环节,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正好可以使对整个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得到实现。智能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通过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等方式实现对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其中,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进行反向的算法,同时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在神经网络控制的子系统中,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可以结合系统参数对转子的速度进行调控与判断,而另一个子系统就可以按照以上参数对转子的速度进行判断与控制。目前神经网络控制已经在识别模式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化手段的应用使电气工程的远距离与无人操控自动化控制得到了实现,通过公司局域网的帮助,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对电气系统各环节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反馈分析。

4结语

篇9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的建筑电气工程进行追踪、分析,并着重对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

中国农村小康住宅中的电气工程涉及中国数十亿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大量的家用电器成了小康家庭财富中的支柱的财产之一,人们对用电的需求也提高了。小康住宅电气工程中有强电,还有弱电,如电灯、电热、空调、共用电视系统、闭路电视、有线电视、广播、电话、音响系统、传呼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

一、农村小康住宅的类型、特点

小康住宅南北风格、造型差异较大,选用建筑材料也有差别,农村小康住宅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村镇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二是非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三是村镇居民和非居民综合的小康住宅小区。建筑结构形式方面有: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另外农村小康住宅在形式上很多,大体分为:单元式、单体式、公寓式、组合式、庭院式、别墅式、西式等。

对于以上各种形式的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与施工应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根据具体条件和资金来确定具体设计方案。中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气候东、南、西、北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另一方面农村的小康住宅的格调也有差异。农村电气化的逐步实现,家用电器日益增多,大功率的、豪华型的农电进入农家。由于这些大容量家电剧增,用电负荷也相应增加,在50年代到70年代末设计安装的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工程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电器时代,大多电气线路已承受不了强大的电流通过。农村住宅以前一般不设防雷保护,也不设人身与设备安全的保护设施,在农村施工中将大量的塑料护套线直接埋入墙内,给用电带来不安全因素,在施工中存在着没有进行电气工程设计,请有安装资格的电工进行安装,选材用料不严格等等缺陷,所以对于农村小康住宅的电气化工程必须十分重视。

二、小康住宅电气化基本功能设置设计

我们应根据“小康型”的原则,不能将“中康”或“大康”的模式硬套进“小康型”,设计时应本着实用、安全、节约、美观的原则。人们普遍需要的功能设施、用电负荷、用电需求都要予以尽力满足。对于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时应满足以下条件:要有充足的电源供给;电气照明;空调系统、采暖;实验用小功率三相电源;防盗报警系统(包括交直流对讲门铃、一般门铃);通讯系统;广播系统;音响设备系统;共用电视系统(包括家庭卫星接收、有线电视);家庭消防电源;备用电源;有确保人生和设备安全的保护装置。各种不同功能的强弱电电气施工图应各自分开设计,以备安装和以后查阅。

三、插座、开关、线管的敷设施工

在小康住宅中有许多管路,如自来水给水管(冷水、热水)、排污排废排水管、采暖管、分体式空调机管道等。为数最多的是各种强电和弱电线管。各种总线管路的垂直总管一般设在管道井内,但众多的分支管是要沿墙、沿梁、沿柱、沿地面或沿大棚内敷设的。一般情况要在240mm或370mm的墙体或混凝土中敷设,难度较大。在敷设中,要考虑到墙体和混凝土建筑荷载是否有影响。所以在设计线管方向、位置时首先考虑各种系统的需要,又要在设计时尽力把强电部分(照明动力、防盗报警、人身设备保护装置)和弱电部分(电话、广播、电视、音响)等分开,能同方向尽可能在同一方向敷设,这样便于凿刨墙体或在混凝土中预埋。在住宅中应根据人们使用位置来安排各种系统出线口。

根据一般使用情况,照明系统(包括开关、各种插座)、人身设备保护系统是分布在整个住宅之中。空调机、取暖器是分布在卧室和客厅中为宜,电热如浴霸、电热沐浴器(液化气除外)在卫生间,电饭锅、电炒锅、排烟机在厨房。实验用动力电在实验室或书房中;电视系统、电话系统一般设在客厅、卧室内;音响系统设在客厅中,部分也直接引入主卧室;广播、门铃一般在每层休息平台或门厅,广播也可以通入卧室便于收听;防盗报警系统触头设在各处门窗上下端,报警器设在卧室和客厅中。有条件的应设消防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电灯开关一般设在1.3米为宜,插座明装1.8米—2.2米为宜,暗装距地0.3米或1.3米为宜。总配电箱一般设在二层为宜,电源由住宅小区干线引入,如单元式的应在进入门口边上方为宜。为了防止突然停电,应增设直流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小型的可供一般路灯,大功率的可供电视机、小功率照明灯3—4小时使用,各种插座、开关的位置应设在最方便的地方。 转贴于

四、人身与设备的保护装置

篇10

关键词:协同 创新 实践 自主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0;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01-02

在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同志提出了“协同创新”思想,该思想主张教学机构、科研机构和工厂单位紧密联合起来,践行“理论联系实际”,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真正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主旨。为此,本文重点对“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行阐述,结合佳木斯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工科教育进行应用研究,以期促进本科工科教学改革向“有序化”l展。

一、协同创新的概念

“协同创新”包含了“协同”和“创新”双重含义。“协同”基于“协同学”理论,其中德国物理学家哈肯1974年提出协同学理论,是强调平衡开放系统中各部分之间互相协作,形成整个系统有序结构的规律与理论。在协同学中,使用了序参量概念来代表一个系统的有序度,用序参量的变化来描述系统有序和无序的状态转化。而“创新”体现在国家(省、市)职能部门、教育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工厂中,使理论知识得以升值,进行价值再创造。是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新进展,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政府、教育部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为创新主体的价值创造,或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产品创新。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葛洛最早给出协同创新的定义:“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为此,高等教育中的“协同创新”可以简单地有四个词概括,即“目标、优势、配合、绩效”,具体为对基于相同目标的多类创新团队进行整合,使之相互合作,在总体目标下“各显其能”,汇总分散作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绩效。

二、协同创新的意义

“科研”和“教育”相辅相成,而在学生的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研、产业、教育的三方主体地位,汇集、培养、积蓄各自实力,因此要把“协同创新”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从而更好地推进系统创新,打破部分高校教育的闭关自守的格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路径。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高等教学、研究部门和企业”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紧密配合改进不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分工明确,发挥优势,推进科研与教育的融合,培养创新人才。依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协同创新可分为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两种。产业组织本身是内部协同创新的主体,借助于产业内部要素之间的融合;产业组织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的互动属于外部协同创新。而高校协同创新是指不同高校之间、高校各学科之间,高校师生与科研机构所和企业的设计者、生产者、经营者之间,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为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重大问题,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

依托“协同创新”,使得科技成果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会培养出大批的创新人才,使得实现“共同目标、内在动力、外界协同”依靠现代化科技技术全方位地融合,加大产业的升值空间。

三、协同创新的应用

佳木斯大学是黑龙江省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教育研究性大学。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复合型”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师”。

农业电气化专业扎根“三江平原”,为龙江农业和工业现代化服务,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能在电力系统、机电液气一体化控制、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相关部门、智慧农业等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本科教学、佳木斯电业局设计所、黑龙江迪尔制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佳木斯常发佳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单位”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开发设计了新型电压无功调节装置、检测电网传输能力设备、中药丸剂生产成套设备、木耳干燥机等多种产品,并已运行中。

该专业与“台达”集团联合形成“专项培养”。为切实实践“崇尚实践”校训,专业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探索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目前大学已投资80万元成立台达自动化实验室,由我专业负责管理运行。依托该实验室与台达集团合作,共同针对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开展自动化技术实验、实训,提高我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并为台达集团定向培养中层管理和技术研发人员。目前我专业已有多名学生被台达集团录用,月薪5000元,另有“五险一金”以及年终奖,另一名学生被台达集团哈尔滨办事处录用作为技术服务人员。通过大赛、展览、参加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教师工作热情。为了在大类学生分流时,能获得好的学苗,专业加大宣传,通过带领学生举办、参加各级各类大赛、举办专业实践技能成果展览、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方法,扩大我专业在学校的影响。本专业的实践成果得到了教育厅高教处领导以及我校领导的高度赞扬;专业举办的“佳木斯大学“台达杯”自动化设计大赛”已成为我校每年的常规大赛,为全国“台达杯”自动化设计大赛选拔人才;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大赛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通过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同时激发了教研室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对专业发展的信心,为专业更好、更高地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微电子技术研究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通过系统的“机、电、液、气”一体化工程设计实践训练,具备较强的科学实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四、结束语

本教学项目研究为佳木斯大学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佐证材料,农业电气化专业的教学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协同创新”,扩大了产品成果的转化率,创新意识增强,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协同创新”,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和学生们的科研热情,在实际中找到科研的“基石”,擅长发挥“工科学生”的“勤动手”特点,兼顾了“思考”的人文精神,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2016JL1015)和(本科生导师制度研究与应用),佳木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研项目(基于“产、学、研”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佳木斯大学百门课程项目,“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16G206)]

参考文献:

[1] 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7):16-23

[2] 赵静,冯建民.融合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J].2015(11):14-15

[3] 董波波.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