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英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5:3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英语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选择恰当的教材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与教学内容是教学能顺利进行的保障。目前可供选择的精细化工专业英语教材很少,教材建设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经权衡利弊,我们以刘宇红主编的《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为教材,[4]以花建丽主编的《精细化工专业英语》为参考书,[5]部分教学内容可选自参考书。《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不是专业英文文献的简单罗列,而是分为科技英语翻译方法、专业文章阅读及科技论文摘要三部分。其中,第一及第三部分既方便教学又利于学生自学,第二部分的专业文章内容涵盖了专业基础课及精细化工专业课的一些内容。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包括无机、有机、分析、物化、化工单元操作、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化妆品和盥洗用品及香料等方面的文章。对精细化工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基础课的内容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基于这种考虑,在选择时,我们兼顾了基础化学、化工单元操作及精细化工专业课的内容,同时考虑课文难度及学生对专业熟悉的程度。恰当的教学内容会开启学生心中的兴趣之门,因为熟悉的专业知识会令学生如遇故人,只不过这位“故人”换了妆,以英文的形式出现了。原来专业知识可以这样用英文解读,熟悉及亲切之感会让学生愿意去学。
明确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关系,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
学习之前,对于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大多数学生一知半解,这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时抓不住重点、找不到方法。因此,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应讲清楚二者的关系。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都属大学英语学习的范畴,二者不可生硬割裂。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基础英语偏文偏基础知识,专业英语与专业紧密结合,偏理偏应用,是用英文来阐述专业知识,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专业信息以及写作。很多学生认为以过去的英语知识为基础,再记些专业词汇就能学好专业英语。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专业英语除内容上的专业特色之外,行文风格、构词方式、语法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为了客观、准确、精炼地叙述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在行文风格上的表现就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法上的表现就是被动语态多、后置定语多、复杂长句多。另外,专业词汇量非常大,但构词手段灵活多样且具有规律性。明确了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之间的关系,了解了专业英语的特点,学生就能清楚怎样学习这门课,由此就有了想探究下去的好奇心。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前所述,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很容易陷入到单调、沉闷之中。为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对每一次课,我们都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尽量避免在一次课上只讲解课文。就好比吃饭,总吃一道菜,难免让人食欲渐失,若是每餐菜品丰富,必令人胃口大开,课堂教学也一样最忌单调。每次课我们都巧花心思,尽量使内容多样化,除安排基础的词汇、课文教学,再在恰当的时候穿插诸如数字的英文表示与读法、化学式的英文读法、温度的英文表示法或者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等。每个新的知识点,会成为一个新的兴奋点,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学习哪些专业词汇,也是我们教学内容设计的重点之一。如果词汇学习只局限于所学课文的词汇,词汇量会大打折扣,而且过于零散无规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拓宽了词汇学习的范围,比如增加了元素周期表词汇、与课文词汇相关的词汇以及化合物的名称等。我们将元素周期表词汇安排在第一次课,为后序的基础化学相关课文以及化合物命名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学生在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中都可能接触到许多化合物的名称,而化合物的中、英文命名法又有许多不同,因此我们也将其作为词汇学习的内容之一,将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作为小专题进行讲述,使学生对化合物的英文名称有系统的了解。词汇学习内容的拓宽与多样化,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词汇的兴趣。
篇2
(一)对于预应力钢绞线的选择
近几年,国内外选择预应力钢材主要是预应力的钢筋、冷拉钢丝、低松弛钢绞线等。其中,低松弛钢绞线的最新一代具有经济、使用方便、建筑美观等众多优点,已经在桥梁、核电站等大型建筑上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也越来越受国内外大型施工企业的重视。预应力钢绞线的使用,相比其他钢材,至少可以节约三分之一左右,其经济、社会效益也逐渐凸现出来。在预应力钢绞线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到性能参数(几何参数、伸长率、松弛情况等);在标准方面,考虑到规格、尺寸、延伸率等。
(二)对预应力锚具的选择
在预应力锚具的选择上,主要是考虑机械锚固与摩阻锚固两方面。一:机械锚固是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形成一个适合在预应力钢材端部使用的锚碇工作条件,并加之锚固。二:摩阻锚固主要是将预应力钢材形成锚旋作用将其“挤紧”,这一类型的品种繁多,应用也相对广泛,虽然穿索比较方便,但是损失较大,在连接方面不够便捷。
(三)对预应力效应的分析
在施工建设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实践,首先假定预应力钢筋的分布图,然后对整体所能承受的极限状态进行应力分析,详细的检查各个截面的应力具体状态,当其不能满足施工实际要求时,应当改变钢筋的分布,以求设计出能够满足应力的有效分布图。说到底预应力筋、锚具和体系设计都取决于效应的分析,在损失方面主要包括瞬间与后期两方面的损失。
(四)预应力技术在路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用
建筑施工期间出现混凝土裂缝已经是质量方面的通病了,尤其是在大型的公路桥梁施工中,极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将预应力技术应用到钢筋混凝土当中,可以避免结构等出现裂缝,而且效果显著。预应力的集体应用是在公路桥梁混凝土的构建和结构使用之前,将受拉区的混凝土施压,在进行混凝土钢筋的张拉后,钢筋通过自身的回缩,让受拉区能预先的受到钢筋施加的压力。
(五)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路面的应用
公路桥梁的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路面的应用,是最近几年公路桥梁建设的一大创举。其原理大致和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相似。都是依靠预应力钢筋的配置对路面混凝土进行相关约束,使得路面延缓裂缝的出现,甚至是不出现裂缝。要运用好混凝土路面的预应力技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路面交通荷载力、温度、湿度、摩擦约束等都要进行深入探讨,防止在施工期间出现收缩裂缝,这一项技术在目前的项目建设中已经日趋成熟。
二、公路桥梁预应力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预应力张拉的时间问题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混凝土的预应力的早期强度,大多都是采用添加早强剂的方式,在混凝土浇注三天之后,就开始张拉,张拉之后等到混凝土到达一定强度之后,然而混凝土的强度增加的过快,弹性模量的变化增加的过于缓慢。这样都会使预应力的损失不同程度的增加,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不足,从而出现较多的裂缝等危害。另外,采用早期强度的混凝土做检测试块来代替实际强度,也会存在一定问题。实事证明,早期使用早强剂的混凝土都不能达到实际标准或者更低。
(二)预应力钢筋管道堵塞问题
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经验和素质,在混凝土浇筑中很容易出现野蛮作业的情况,或者是没有做好及时的保护措施,都有可能造成预应力钢筋的管道出现堵塞,导致张拉预应力的钢筋不能够顺利的通过,从而影响张拉的实际效果,导致预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值出现了较大差别,这也会给路桥的成本、工期等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所以,避免预应力堵管不仅要求严格按照安装管道的相应规范来实施,对管道内部做好精确定位。防止管道出现弯折、扭曲等现象,在现场施工中,尽量避免施工中出现野蛮行为的出现,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跟班。对于孔道的施工,尽量控制好抽芯时间,避免不能在混凝土没达到强度前或是太晚拔不出来的时候。
(三)张拉力控制的问题
笔者从后张法施工的各个方面入手,由于目前的预应力的施工技术起步相对较晚,在公路桥梁的预应力施工期间没有较为明确的规范,张拉的控制也不够严禁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多的建设工程都采用1.5级油压进行计量,而且施工人员也没有进行相关专业的资格培训,对于张拉的控制都是忽高忽低,导致实际误差比较大。尤其是进行多束张拉的时段,由于对张拉的控制不够周全,各束张拉力不同,也会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严重影响。想要控制好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性施工技术培训,提升整体设备条件,将施工的不规范杜绝于门外。
(四)收缩徐变过大
在公路桥梁的预应力路面施工的过程中,产生对工程质量齐齐严重的后果是因为混凝土路面收缩与徐变过大引起了预应力损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过多的使用外加剂来增加和易性,施工期间尽量采用强度高、水灰比小的混凝土,通过高质量的收缩与低徐变量来避免情况发生。
篇3
(一)以英语竞赛为导向,明确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
从近年英语竞赛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就业岗位对高职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在人才需求上的变化,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英语竞赛的导向作用,进一步细化通用性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二)将英语竞赛引入课堂,丰富公共英语的教学资源
在高职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中,公共英语教学主要依赖英语教材,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热情。由于各种英语竞赛对参赛学生的反应能力、思辨能力、语用能力、表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辅导。具体而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英语竞赛的能力测试内容和要求,适当调整和优化公共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制定融实用英语教学内容与各种英语竞赛内容于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丰富公共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同时,高职英语教师在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英语竞赛的办赛宗旨、竞赛规则、竞赛内容及奖励政策等,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语言技能。
(三)加强英语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参赛能力
各类英语竞赛活动都对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英语实践教学的比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对学生参赛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帮助。对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英语竞赛的内容、规则和要求,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训教学环境。此外,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借鉴英语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实现以赛代练、以赛促教,让学生在“竞赛式”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英语,不仅增加了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竞赛水平与参赛能力,也为将来选拔优秀的参赛选手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四)制定分级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连续扩招和独立学院的发展,高职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大众教育和技能性教育,公共英语的课程地位不断下降,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也不容乐观。基于英语竞赛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化特征制定分级教学策略。分级教学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与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先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再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高职院校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出精品班和普通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优势和参赛需求分为口语班、翻译班、写作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生参赛能力的提升。
二、结语
篇4
特色与其他管理专业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特点,形成专业优势。以“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以根本,我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专业技能测试”环节,且为学生必修。目前,属省内高校首创。作为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自身优势出发,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面向龙江、服务垦区和农村”,多年来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
二、“专业技能测试”解决了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应该突出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且不同学校会根据本校的相关专业的优势定位本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但大都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课堂上都是纯粹的理论讲授,缺乏较为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比较枯燥,学生的接受效果也不理想。“专业技能测试”会把生疏的理论在具体环境让学生去体验。这又不同于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它通过师生在具体现实环境中的实践,在进一步强化了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了一定具体的专业技能,能够实现所学即所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专业技能测试”满足了实习单位对学生专业技能需求
本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多次专业和课程实习。以往实习单位在接收实习学生时多有为难情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根本无法很快适应实习单位的工作需要,反而给实习单位带来一定的麻烦。通过“专业技能测试”环节,该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在设计具体的“专业技能测试”项目时,相关专业课教师会到实习单位了解具体实习需要,并把这些要求内化于本学期的“专业技能测试”项目中,做到有的放矢,满足了实习单位对学生专业技能需求,实现了“多赢”目标。
四、“专业技能测试”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来就一个新兴专业,其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相对其他专业较低。据资料显示,在每年的高考填报志愿时,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考生不多;而很多高校也往往通过学生服从志愿或调剂志愿录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新生。主要是因为考生对专业不了解,即便已经在该专业学习的学生也仍然如此。我校在全学程中的六个学期都设计了不同的“专业技能测试”内容,使学生对专业认识逐渐明晰,进而对所学专业产生了较好的专业认同感。同时,通过学生、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辐射效应”,目前我校该专业招生和就业形势整体趋好。
五、“专业技能测试”解决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出口”问题,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
篇5
1人工智能的概念
近些年来,逐渐新兴了一种科学技术,也就是人工智能,它有着较为广泛的研究范围,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哲学、认知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等,这些不同的学科领域,都将人工智能作为互相渗透的平台,进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学科。具体来讲,人工智能是借助于计算机,来对人的某些思想和智能行为进行模拟,在诸多方面都可以应用。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就是将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由机器人来完成。
2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中的优势
2.1不会受到其他因素较大的干扰:传统的控制器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比如模型设置参数发生了改变、计算中数值的类型发生了改变等等,而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电气自动化中,不需要对精确的动态模型进行获取,要没有其他的要求,不会受到外界较大的影响。
2.2可以方便的调节相关参数:通过适当调整人工智能的相关参数,可以促使智能函数的性能得到有效提升,相较于传统的控制器,人工智能控制调节起来更加的方便,并且比较的简单,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人工智能控制器可以结合相应数据,借助于相应的信息来进行设定,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来适当的修改和扩展设定的参数。
2.3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传统的控制方法都是针对特定目标,这种控制方法对于特定目标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却无法控制其他的对象。相较于传统的控制方法,电气工程中人工智能控制一致性较好,即使驱动器有着不同的特性,将一些新的未知数据给输入进来,它们也可以科学的判断和估计。
3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3.1优化设计电气设备:这个工作比较的复杂,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将过去积累的设计经验给充分运用起来。过去在产品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是人工手动制作,那么就很难获得最优方案。如今,计算机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取到了传统的手工设计方式,那么就在较大程度上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通过将人工智能引入到CAD技术中,可以促使设计产品质量和设计效率得到提升。研究表明,主要是将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应用到电气产品的优化设计中;遗传算法因为比较的先进,计算结果有着较高的精度,因此,在电气产品的优化设计已经开始广泛应用遗传算法和衍生算法。专家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往往是不确定和突发的,但是故障发生之前,会有一些预兆出现。那么采用专家系统,就可以有效诊断故障。
3.2诊断电气设备的事故以及故障:在电气领域中,采用传统的诊断方法,往往没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对于一些重要设备,如发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很容易出现故障和事故。过去的方法是对变压器油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和分析,然后结合分析结果来判断故障,这样大量的时间资源就会遭到消耗,并且浪费人力成本。要知道,事故和故障都是突然出现的,需要快速的解决,如果无法及时诊断,或者是采取了不正确的处理方法,那么就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的神经网络、模糊理论和专家技术等融入到电气故障和事故诊断中,这样故障诊断准确率就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3.3分析电气控制过程中的有效应用:电气控制在电气化系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气控制要求技术人员严格进行操作,并且有着较为复杂繁琐的操作步骤。那么相关的研究工作人员,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操作效率进行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人工智能给应用过来,人工智能化将计算机或者自动计算等先进技术给应用了过来,对于部分人类劳动可以代替,采用界面化的形式,这样日常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就得到了简化,并且可以远程控制和操作电气系统。此外,还可以及时储存某些重要的信息和资料,这样日后查阅起来更加的方便。借助于本项技术,还可以生成报表,那么就不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这个方面,主要是应用专家系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模糊控制等等,其中,借助于电气传动过程中的直流及交流传动作用,就可以有效实现模糊控制。
3.4实现控制及保护功能:如今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实时采集和处理所有开关量和模拟量数据,并且结合一定的要求,定制整理。借助于图像生产软件,可以真实模拟显示电子系统的历史运转情况。操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相关的数据,构建图表。相较于正常的字符数据,图像和画面需要占用更多的系统资源,因此,还需要将实际控制端设备的硬件条件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对大量运算资源耗费,而对其他重要控制程序的运行造成影响,甚至是出现卡死问题。在操作控制方面,操作人员借助于键盘或者鼠标,可以现场以及远程控制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等等。
结语
篇6
关键词:网络舆论政策制定影响。
近年来,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迅速崛起,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共政策制定除借助于传统的信息收集外,越来越受网络的影响,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新途径。
一、网络舆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新途径。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如:选举、决策听证、公众咨询、政治结社、、协商对话等方式,同时,从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看,立法听证会、行政听证会、政策研讨会等,对公民直接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扩大政策议题来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经传统途径进行沟通的方式虽然对公众的政治参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致使有些严肃的、重大的、反映社会主流思想的内容往往没有机会成为议题,阻碍了政府对民意的了解。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信息化的大力推动,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逐年递增,“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是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聚集地。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成为民众表达情绪、发表观点的重要平台,逐渐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网络舆论,网络舆论使得民众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对公共政策的话语权,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公民通过BBS、新闻跟贴、网上签名、网上论坛、专题讨论、网上征询意见、网上民意调查、网上议政等多种方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网民与政府官员进行在线交流,通过网络投票、网上建议征集参与政策制定。今年两会前夕,总理走进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直接问政于民,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的直通车。网络舆论与传统途径相比有很多优势,比如网络信息一经便能得到快速的传播,增强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有利于吸引政府的注意力,同时网络的交互性也有利于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从而使政府透过网络舆论更加准确地了解民意。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个新途径。
二、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双重影响。
自2003年孙志刚事件引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除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后,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和作用开始受到关注。
近年来发生的与网络舆论有关的事件,说明了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有利方面。
1.打开“政策窗口”,推动公共政策议程。
社会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首要环节,而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方面社会公共问题要反映公众的普遍诉求并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另一方面政府认识到此社会公共问题有解决的必要并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政策议程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两个阶段,网络的发展使得公众关心的问题能够更快的传达到政策制定者,同时政府也可能迫于网络舆论的压力把某一社会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这就缩短了公众议程到达政府议程的时间,使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成为可能,同时也增加了政府了解社会问题的来源,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社会信息,使社会问题尽快进入政府议程。如2003年孙志刚事件,事件发生后,《南方都市报》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此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此文,并开始追踪报道,同时在网上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网络舆论对于“孙志刚事件”的高度关注和有力报道,让人们了解到事件的发生,许多专家学者纷纷上书中央政府,把“孙志刚事件”推入了决策者面前,使这一社会公共问题很快进入了政府议程。
2.拓宽政策方案的选择空间,使政策制定更科学。
公共政策制定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最优化,政府部门只有了解公众的切身需要,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政策。从各种政策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优的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互联网上的信息量与知识量是任何媒体都无法代替的,政府部门可以从中选择解决社会问题最有利的信息来制定公共政策。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在新华网、人民网、国家发改委等网站上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在综合网络舆论与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对原有三大“黄金周”进行调整,减少了“五一”假期,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这说明网络舆论有利于公共政策方案的抉择,同时节假日调整向网名征求意见也说明了政府注重运用网络信息对政策方案进行抉择。
3.及时调整公共政策,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
政府出台的每一项公共政策都要经过理论的评估和实践的检验,如果发现某项公共政策已经不适合社会的需要,不宜继续执行,或者此项政策的负面作用太大,就需要对此作出必要的调整。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宣布废除实行二十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两天后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这意味着1982年5月12日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两种政策最大的不同就是由前者的社会救济和治安管理职能转变为后者的在自愿基础上的社会救助,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收容遣送制度的进步,新办法更加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孙志刚事件”中,网络舆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有利于及时调整公共政策,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
(二)不利方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新途径,但网络舆论在影响公共政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表现在:
第一,可能造成“假民意”的流行与制定政策的非代表性。网络是民意表达的平台,但网络民意与网络舆论则是既密切联系又不完全等同的概念。网络民意可分为“原生态民意”和“真实民意”,“原生态民意”的存在可能造成“假民意”的流行。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网名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总会有一些人因缺乏起码的信息技术能力而被排除在网络参与之外。比如农民由于经济原因的限制并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甚至买不起电脑,这使得农民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农民在网络参与中丧失了“话语权”。这种不均衡的政治参与使政策的制定无法完全代表真实的公众意愿,造成政策制定的非代表性。
第二,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可能会造成决策者的决策失误。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网络舆论的参与实行匿名制,一些情绪性的宣泄只要不触及法律法规,就可以免受责任的约束,因此在网络空间中,缺乏自律的网民就有可能不加证实随意信息,甚至有意制造假消息,决策者可能会因网络上的虚假信息造成决策失误。
第三,过量的信息提供会引起决策者的“盲目决策”。科学决策需要适量、适时的信息支持,网络条件一方面改变了信息量过少的弊端,但另一方面信息量过多也会产生盲目决策。信息量过多导致方案决择困难,在过量信息的条件下,多种方案的利弊难以权衡,使得决策者无所适从,只能闭着眼睛“跟着感觉走”,从而使方案选择带有较多的随意色彩,即产生所谓的“布里丹效应”。
而且,公众在网络上的信息常带有个人倾向,带着个人情感倾向的过量信息,使决策者疲于应付,贸然决策。
三、完善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网络舆论拓宽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增强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性,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科学、更合理、更能真实反应民意,但网络舆论存在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要完善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培养高素质的网民,提高其网络参与能力。
没有网络素质过硬的网民和干部队伍,网络参政就会失范,就有可能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因而,政府有责任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提高网民的网络素质,加强网络教育,造就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网络素质的网民,是适应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的需求,也是提高公民网络参与能力的途径之一。加强网络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其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以其自由、开放的特性给网民提供了一个能使个性尽情释放的空间,但也正是由于缺乏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使得网络上普遍存在一些不道德、不健康的言行,所以必须普遍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言行。
2.对网络进行管理,规范网络舆论。
虚假的网络舆论,不仅不能有效地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会打击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对网络舆论的信任度,对社会公共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要避免虚假舆论操纵公共政策制定,应让民众认识到网络舆论不是“宣泄不满”的空间,更不是随意虚假信息甚至网络犯罪的平台,而是公民向政策制定者“表达民意”的途径。一方面要完善网络管理的相应法律法规,同时要对网络犯罪进行严厉惩罚,另一方面可考虑建立和推行网民身份认证制度,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网民实名登陆,规范网络舆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3.建立现代化的政策信息网络系统。
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是各级政府决策避免失误的基础。
信息情报量的大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决策质量,政府要想在决策上不失误,必须有丰富可靠的情报来源、迅速的情报传递、准确的情报研究,因此,要建立现代化的政策信息网络系统。现代化的政策信息网络系统应包括:(1)专门化的信息机构和信息队伍,以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信息机构在政策制定中的职能作用;(2)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即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化通讯设备相结合,形成网络系统和电子计算机系统;(3)网络化的信息传输渠道,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
参考文献:
[1]朴贞子。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06-27.
[2]黄丽华,姜晓宁。互联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初步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1)。
[3]刘祖华。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党政论坛。2007(5)。
篇7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医疗服务营销也是服务营销的一种,它有其自身的一些主要特征,本文列出了一些实施服务营销的理念和措施并分析了现在医疗服务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一、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
在服务营销文献的研究中,Fisk等(1993)对1992年以前的服务营销文献进行了回顾,发现1986年以来,服务营销的实证和理论研究的严密性不断提高,服务营销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
(1)服务质量:关注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及顾客满意度,并为评估服务质量设计模型和测量工具。
(2)服务接触/服务经验:研究的重点是顾客与服务企业雇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3)服务设计:研究成果以服务蓝图和服务路径图为主。
(4)顾客保留和关系营销:关注企业如何吸引并保留顾客。
(5)内部营销:将雇员视作顾客的观点。
服务营销理念的基本属性如下:
(1)服务营销是一种关系营销。营销的核心概念即交换,就是企业内部关系及外部各子系统、环境的关系。培养其亲和感、归属感,满足其高层需求以期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
(2)服务营销是一种参与营销。企业要参与顾客消费,顾客参与企业的若干经营环节或自我选择、自我服务。
(3)服务营销也是文化营销。服务精神强调了人性化、文化性特点,必然要求有一种强大的服务理念为内核的企业文化作统领和底蕴,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
二、医疗服务在医院的实际应用
医疗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就是满足社会民众不同层次需求的健康和医疗服务。随着我国医疗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及医疗机构产权结构的深刻变革,新一轮的医疗行业竞争将愈演愈烈。今天,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无论从观念上、物质和精神层面上都有了新的内涵。
1.医疗服务的主要特征
(1)医疗服务的无形性。无形性即:病人在购买治疗服务之前,无法肯定他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这一特点决定:其一,无法在客人消费之前直观地展示服务产品,以及使用价值,这就加大了商家与其潜在顾客进行有效沟通的难度;其二,顾客在购买产品之前既无法看到,也不能试用,无法预期其消费效果,不能预计其成本与效益,从而加大了顾客的购买风险。
(2)医疗服务的直接性。医疗服务的直接性即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步进行的,医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时候也是顾客在消费服务的时刻。因此,医疗服务活动、医务人员、患者三者的协调配合是提高医疗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而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即时产生和即时消费受客观条件、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即时生产和即时消费的产品质量具有不稳定性,从而加大了患者的消费风险。服务人员应树立服务营销观念,在服务过程中,尽量降低患者的消费风险,提高医疗单位的声誉。
(3)医疗服务的差异性。把服务当作产品是建立在顾客观念的基础上的,但由于在同一时间、地点,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需求,而在不同时间、地点,同一客人的需求侧重点不同,服务产品与宾客需求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另外,服务人员也会由于个人的情绪、意外情况、即时需求等不能提供同一标准的规范化服务。
2.医疗服务的营销理念
(1)切实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患者营销理念是以“患者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最终要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理论基础,以顾客的消费心理、行为日益成熟,日益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为市场基础的营销模式。奉行人性化医疗服务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医院来说就医环境、诊疗流程、医患接触和沟通交流,均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氛围。医务人员的行为仪表、周到热情的生活关怀、亲切温馨的语言交流和精神安慰,以及医院内部卫生环境、诊室病室的色调、光线等都应充分体现一种人文的呵护和人性的关爱。让患者感受到一种踏实的归属感,使患病的躯体在这种人文的环境中得到休养生息;另一方面应着重体现在对患者人身权利及人格的充分尊重与平等。首先病人及家属应该具有对病情、诊疗措施及方式的知情权、选择权,通过建立医护人员与病者之间的信息通道,让病人及家属分享对疾病诊疗方面的信息。人性化服务亦包含个性化服务和心理护理,注重每一患者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应该是具体的和面面俱到的服务,针对不同个体突出人格人性特点进行情感关怀。如何探究病人心理特性及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因人施教,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及负担,是心理护理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树立内部营销服务的观念。单位内部人员都必须把自己视为其他同事的顾客(例如海尔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一样)。如果员工没有把彼此当成顾客,并且没有像团队一样有效率地合作来协助满足彼此的需要,内部品质和服务都会受伤害,而外部顾客最后也将蒙受其害。因此,内部顾客观念常常被用来对企业员工推销服务理念与正确的价值观。一流的企业往往借助内部顾客观念使“顾客至上”深入员工心里,理所当然地视之为自己的职责。
(3)提供知识化的服务。医院应该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医院在对患者医疗服务过程中,如何营造知识服务环境是现代医院面临的一个课题。首先知识服务是社会和广大患者的需求;此外知识服务也是医院参与医疗市场竞争,完善服务功能所必备的条件,同时知识服务还是现代医院社会公益价值的体现。所以有远见的医院管理者应将医院内的知识服务融于医疗服务的内涵之中,并贯穿整个医疗服务的始终,以知识服务为载体;彰显医院人文和科学知识的风采。患者在患病期间渴望获得防病治病知识,通过人性化、个性化健康知识传播,实现医方与患方的深刻沟通和互动,达到患者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默契合作。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并建立真诚的友谊和信任,也为医院赢得了永久的忠诚客户。
(4)注重服务的有形展示。医院应该注重医疗服务的有形宣传,给患者一个更加放心的有形环境,促进医患交流。例如可以通过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建立门诊及病区信息宣传栏、创办医院特色报纸宣传医院政策和提供疾病预防知识、应用闭路电视播放疾病防治专题讲座及医学科普宣传专题片、根据不同地区的疾病谱分类及慢性病流行特点定期进行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疾病专题及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给患者一个更加立体、形象的医院。中国其他服务行业也推行有形展示,如海尔空调安装人员自带鞋套、无尘安装、安装完毕10分钟内必定有电话回访等等这些服务的有形展示都给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挑战与措施
加快医疗服务业发展,提高医疗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十分专注的国计民生问题。但此间国内专家研究却表明,10多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增长却不符合上述导向和预期,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更低于美国等西方高度发达国家60%~75%的一般标准。
1.挑战
中国加入WTO后,境外医疗服务大鳄也纷纷涉足大陆市场抢占先机。并且,我国将在加入WTO后,会逐步放开一些医疗服务市场。同时,对外商设立合营、合资医院的数量、地域、股权等限制也将有所宽松,这无疑将会对我国医疗服务业产生巨大的挑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营销理念的挑战。
(2)服务营销规模的挑战。
(3)服务营销创新方面的挑战。
2.措施
虽然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展医疗服务营销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他们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及模式等的本土化,则还需一段时日,这为我国医疗服务业迎头赶上提供了机会。我国各级医院要迎接挑战,化挑战为机遇,可以采取下列对策:
(1)树立顾客满意和关系营销观念。
(2)加强服务产品创新。①创造服务新需求。②开发服务新产品。
(3)实施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的实质是创造出一种能被感觉到的独特服务,实现差异化有许多形式,主要包括医院品牌形象、顾客服务、服务产品等。
(4)实施内部营销。为成功地开展内部营销活动,医院应做好下列工作:①认真挑选并训练医务人员。②不断了解内部顾客的实际需要,关心他们的个人发展,以提高医院的凝聚力。③服务行为一致化。④建立高效的绩效评估系统和奖励系统,强化激励机制,教育和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5)增加服务的有形性,实施服务的实体化策略。通过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气氛,建立顾客对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的认识,使顾客感到兴奋和惊喜,从而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田志龙戴鑫戴黎樊帅: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J].管理学报,2005,(2):217
[2]杨洪昌刘金星:服务营销理念的再思考[J].商业研究,2000,(3):120
篇8
关键词: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定位;特点
一、引言
加人WTO后,我国经济进一步融人经济全球化之中,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交流合作口益频繁。对于我国众多的理丁科学生来说,无论他们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从事各种技术性工作,具备用外语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都是必要的。例如在学术领域,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都有受邀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机会,各大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也不例外,甚至有很多学生获得了当众宣读、答辩论文的宝贵机会,尤其是高学历的硕卜生和博士生。由于这些学术研讨会几乎都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这就对我国理工科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了跟上科技的飞速发展,理工科学生应该了解不断发展的科技最新信息,小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以掌握自己所在的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而要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巨联网在第一时间内获得精确的信息,就必须通过原始资料准确掌握其他国家的技术和文明成果,尤其是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以全方位、深层次地把握国外动态。在这样的背景卜,我们就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理工科专业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专业英语阅读课要作为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敦学,指导学生阅读专业英语书刊和文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
二、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的定位
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他们与文科学生在学习内容、自身特点、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自然有着较大的区别。理工科学生在校所学的绝大部分课程郜是与其专业有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必修的人文课程却不多。这就使得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过于偏重理工方面,而人义知识及文化修养却明显不足在学习方法上,理工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更善于计划、组织和安排学习,善于在遇到困难时寻找原因。他们的调控能力较强,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如何学,如何记忆,如何更好地进行学习反省,以提高学习的功效。由于这些自然的差异,理工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也与文科学生有着较大的不同。理工科英语在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和文科英语有一些不同之处。这种差异有时会给人一种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如描述同样一个事实,理工科的学生可能会原原小本地把事实用规范的词语精确客观、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而搞文学艺术的人则会觉得理工科学生的说法太呆板乏味,太没有水平,缺乏生动性,他们就会把事实描述得更生动、形象。他们之间的这种差异,还决定了理工科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理工科学生一般偏好思维和分析,学习方法多以模仿、记忆、训练和实践为主,其学习策略具有明显的特征。
但是,理工科学生的英语教育也面临着相当多的困难。如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分文理科培养学生,相当一部分理工科学生性格内向,课堂上不懂的东西不愿意请教老师。凶为他们害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宁愿自己解决也不愿求助于别人,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并且,由于缺乏外语学习环境,很多理工科学生很少阅读英文报刊、听英语广播或与英语母语者交流等。
相关学者对理工科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理工科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听懂日常交际英语,并且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北京成功地申办奥运,和外界交流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多数学生希望大学毕业后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排在第二位的是阅读能力,仅次于听说的能力,这也是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一个特点。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对外交流的增多,理工科学生在未来的工作或学习中将不可避免地要阅读英文文献资料,尤其是那些选择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们。还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理工科学生将学好英语视做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桥梁,认为学好英语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能力。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理工科专业的英语教育必然有其独特的定位。那就是将英语作为一种了解本专业国外情况的工具,强化理工科的专业英语教育,使理工科学生具备足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以满足他们在其专业领域的学习要求。
三、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的特点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英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出现的,而不是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因此,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整个大学英语的教育过程,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今后在各自的专业岗位上具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下面我们将分几个方面具体阐述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的特点。
1.词汇、语法和阅读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能否牢记专业英语词汇和专业术语将直接关系到理工科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景。词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而长期的认知过程。尽管学生不赞成死记硬背的方法,但他们认为单词还是应该要记和背的。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中国语言教学中仍然很普遍。很多理工科大学生反映,词汇量的缺乏是他们在入学初期面临的最大困难。这就需要英语教师重视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在听力、阅读、写作、翻译中遇到的困难。
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之一,应该受到理工科学生的重点关注。事实上,能否娴熟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将直接关系到理工科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长句子多,句子结构复杂,是理工科专业英语的一个典型特征。对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对句子组成各部分的解剖能力,是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体现。而这就涉及到了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问题。专业英语阅读是一门以英语为基础又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它注重对本专业涉及知识的理解,以普通英语阅读为基础又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为理工科学生开设专业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把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去获取更广泛的、更前沿的专业信息。
2.听说
受我国传统外语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理工科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聋哑英语”现象,即多数理工科学生的英语读写译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却很弱。大多数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后,仍难以昕懂英语,难以进行口头交流。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们的听力基础往往较差,这直接影响了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听说的兴趣;另一方面,理工类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习惯于安静地进行思索,在头脑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善于将这些问题表达出来与其他人共同探讨,这一点决定了大部分理工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更不用说是英语的表达了。但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基本的英语听力和会话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原因前文已谈到,此处不做赘述。但是笔者认为,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毕竟不像阅读能力那样重要,因此,可以考虑在学生高年级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加强其在专业方面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巩固他们在基础阶段所形成的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翻译与写作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增强我国学术成果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理工科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和写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要写英文文章、向国外期刊投稿的理工科研究生群体更是如此。但在目前的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中,学生翻译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了。试想,一个看不懂英文文献、不会英文写作的学生如何能写出质量好、水平高的学术论文来?因此.培养理工科学生的翻译和写作能力也是理工科英语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四、推进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工作的几个着手点
1.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什么,必然与他学习英语的态度(坚持性、勤奋程度、主动精神等)有关,与他追求的学习目标与水平有关。很多理工科学生只是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自己在学校里学习英语的唯一目标,这是非常不够的。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在理工科院校里,只有3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或较感兴趣。这是我们进行理工科英语教育面对的最大困难。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需要每个理工科大学英语老师思考的问题之一。
2.改善英语教育环境
理工科院校要注重英语学习环境的建设,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外语。比如可以结合理工科学生的特点,通过校园广播电台或校园有线电视定期播放英语节目,或者在已有的广播电台和校园电视台中固定一些时段专门播放英语节目。还有其他手段,诸如设立校园英语角、举办各种英语协会、与外国留学生举行联谊会等,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自愿参与。总而言之,要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让英语逐步成为校内师生之间交际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英语环境,不仅可以弥补理工科学生英语课时的不足,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学生英语实践提供宽广的舞台。
3.加强专业英语教育
要想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就必须强化专业英语的教育。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考试的导向作用,改变专业英语单一的书面考核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事先选择比较熟悉的专业领域,要求学生用英语写好讲稿。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自己的文章内容,教师根据其叙述提出相关问题,学生稍做准备后作口头解答。用此方式既可以考核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核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还有其他一些做法,比如要注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自学能力和基本技能等,指导有能力的学生阅读英文版专业文献,通过交流和讨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从而在理工科学生中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机制。
篇9
1.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本文手工收集深沪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07-2010年年报中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剔除财务数据缺失以及利润总额为负的样本公司,共收集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为1436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1266家。
1.2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目前国内用于解释盈余管理动机的文献均机会主义观点展开的。因此本文参考吴战篪等(2009)[5]的盈余管理指标,将“利润平滑”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模型。模型(1)选取持有可供出售金融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检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型(2)选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检验交易性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型中被解释变量Inv表示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其中,主要变量的含义如下:Inv主要描述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由于上市公司对投资收益附注信息的披露存在较大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无法区分,因此本文借鉴了牟韶红(2010)[1]的指标选取方式,采用扣除联营和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后的投资收益作为替代数据。Tfu和Sfu表示金融资产未实现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当期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处置之前为金融资产的未实现收益,一旦处置便转化为已实现收益。因此,我们预期已实现收益与未实现收益存在负的相关性。Tfa和Sfa用于衡量两类金融资产四个季度之间的波动,表明金融资产存在价值变动、出售或购入,这些变化都会间接地影响到已实现投资收益的大小。波动性越大,可能越与本期内的数量变化有关,即本期发生出售或购入比较频繁。此外,借鉴大多数文献普遍做法,本文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风险水平、是否同时持有另一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年度变量以及行业变量。
2实证结果与分析
我们的回归模型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2列示了各组样本的回归结果。模型1的回归结果显示,盈余管理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盈余下滑的公司通过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施了以“利润平滑”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收益指标Sfu显著为负、季度波动指标Sfa显著为正,表明当期存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出售或购入行为,这些变化间接地影响到已实现投资收益的大小,即本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越频繁,产生的投资收益占利润的比重越大。模型2的回归结果显示,变量EM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盈余下滑的上市公司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实施了以“利润平滑”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季度波动指标Tfa并不显著,说明上市公司并不存在通过频繁买卖交易性金融资产调节其已实现收益行为。因此我们得出,上市公司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已实现收益进行盈余管理,但是并没有通过频繁买卖交易性金融资产“实现”收益。与此相反,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收益不直接体现在利润表的损益科目,因此上市公司会通过频繁买卖可供出售金融“实现”收益,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结论和启示
篇1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作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既领先于经济的发展.而又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制约原因是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损坏问题。危桥改建工程对于交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危桥改建施工 问题
中图分类号: TB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能力随着与日俱增的贸易量不断增长,良好的交通环境才能给人们带来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良好的交通又取决于道路路况。随着车辆载重越来越大,个人车辆数量逐步增加,早期修建的路面桥面受当时建造时候的条件限制,设计上达不到现在交通运输量需要的桥面路面质量,在施工质量上有所欠缺并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部分桥梁在结构上不够完善,这些原因都是影响桥梁不能正常使用的原因,也是造成危桥的主要原因。
危桥的定义主要是通过两点来评判的,只要出现以下一点,便纳入了危桥的范围内,一个评判标准是在桥梁中的重要部件上出现较为严重的缺损或者病害,并且一些关键性构件的材料已处于极限状态,出现钢筋断裂现象或者压杆的变形,这时候,该桥梁便纳入了危桥范围,第二个评判标准便是桥梁的承载能力,当桥梁的承载能力为设计规定值的四分之一以下的时候,也属于危桥行列。
一、危桥改建工程设计
危桥改建工程包含两个部分,危桥加固和危桥重建。在进行危桥改建工程设计之前,需要对危桥的各方面进行鉴定,对一般结构上无太大问题的危桥,采用加固桥梁来改建,对于已经趋于承载极限会对道路安全产生较大影响时候应选择对危桥进行重建。
1.危桥重建设计注意事项
在对危桥进行重新改建之前,需要做好设计规划,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包含有桥梁设计的荷载等级、桥面宽度、航道等级等。其次,需要处理好桥与各方面的关系,要选择合理的桥长,接坡要符合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定来选择,选择与地面正交或斜交,桥梁设计要便于施工,要考虑实际经济情况选择。最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桥梁结构形式,桥梁结构形式相关规划配套。
2.危桥加固设计注意事项
现在危桥改造通用的方法为危桥加固,最大程度利用原有的桥梁设施。在进行危桥加固设计时,需要遵循五个基本设计原则。首先,在确定加固方案前,需对危桥进行科学的鉴定分析,确定加固工程中可以利用的处于弹性状态的桥梁构建,指出不能利用的疲劳构建。第二,要对危桥缘由的设计资料进行地基勘探,来鉴定原桥设计图的真实性,对于无设计资料的危桥,需要结合实际桥梁状况,进行仔细勘探,慎重决定加固方案。第三,对于已经年代久远的危桥,进行桥梁基础复合肌酸时,可适当考虑提高承载力至原有的1.5倍左右。第四,针对对危桥的桥梁拓宽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地基种类,减小对原有桥梁基础的作用力。第五,加固方案应与线路改造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经济的方法或多种加固方法。
二、危桥改造主要施工技术
现阶段,对于危桥改造进行加固主要包含了预应力法进行桥梁加固,加大截面法对桥梁进行加固、外部粘钢进行桥梁加固和粘贴FRP进行桥梁加固。
预应力法进行桥梁加固,主要是利用钢拉杆对桥梁的结构进行加固,以这种工艺来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这种方法又包含了预应力拉杆加固和预应力撑杆加固两种不同的方案,主要是针对的桥梁构件不同。一般受弯构件选用拉杆加固,工作原理是将梁身作为其锚固体来抵消一部分结构的自重,增加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而撑杆加固一般用于上下结构桥梁的下部结构中应用,一般实际工作中不会采用。
加大截面法加固桥梁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结构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截面面积,对其进行拓宽来进行桥梁加固,增大其承载能力。选用这种方案的前提是被加固的危桥本身的固有结构能够承载一定的自重,否则,将会造成危桥无法承受增加的自重而出现倒塌现象。主要是将桥面板进行加厚或对主梁的梁肋宽度拓宽。此方法主要针对T型梁桥,此类桥梁常因原截
面高度不足,面积小而导致承载力不足,此类加固通常将梁下缘加宽、加大,并增设受力主筋。
外部粘刚桥梁加固方法,主要采用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直接通过化学粘接剂来粘接钢板,使新加的钢板和原有的混凝土构件混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承载能力增大的受力体,增大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粘贴FRP桥梁加固方法一般会选择那些强度比较高或者弹性模量比较高的一些纤维复合材料,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上利用专用的粘贴树脂让其与原来的混凝土构件形成一个受力的整体。
三.施工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危桥改造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桥梁病害检测分析和鉴定评估结果,来确定加固方案,并作出相应的加固设计。危桥结构加固设计包含使用功能加固、承载力加固和耐久性加固三种。使用功能加固主要是目的是改变危桥原有的承载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刚度,通过这种方法来达到实际结构使用要求承载力加固应充分考虑分阶段受力的特点,注意新加补强材料与原结构的整体工作,耐久性加固是以为了避免危桥已经损伤的结构继续恶化,对结构损伤部位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消除损伤隐患,提高结构的可靠性能。
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首先,施工前必须针对原桥进行详细检测,确保实际加固符合设计图。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荷载。必须防止由施工荷载引发的构件损坏。其次,对于半幅通行的施工现场,需对日通行车辆、车载的承载量和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划,确保改造工作和交通之间不产生冲突,最后,在加固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质
量,注意剔除薄弱的旧砼,防止施工隔层,砼水灰比不宜过大,防止现收缩裂缝。增设钢丝网形成可靠的联结,确保新旧结构具有较好的联结。
施工中还应该狠抓质量,确保危桥改造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明确项目业主、承包商、监理三方的关系及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各方严格按合同办事,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危桥改造施工之前终需要建立质量责任档案,落实质量责任,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施工组织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计划能如期执行,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科学调度,确保均衡生产,施工中正确处理工程进度与工程造价的关系,既要保证质量和工程进度,又要同时符合经济原则。最后,需要各施工监理单位严格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协调好各方关系,施工、监理单位有专人负责协调工作,及时与业主代表沟通,争取当地公路局支持,确保改造工程顺利进行。
四、结语
目前桥梁的改造工作并未完全引起各层次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在日常的养护工作中施工单位重路不重桥,日常的养护人员对桥梁缺少相对专业的知识.很难发现一些桥梁构件
上的缺陷、损伤。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危桥加固存在风险大、技术风险以及施工风险都影响改造工作的开展。危桥改造是公路改造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公路工程,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检查验收制度,深入持久地把桥梁改造工作抓好,尽可能消除桥梁结构的安全隐患,防止因桥梁技术状况原因引起的桥梁垮塌安全事故。需要相关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明确计划,强化措施,通力配合,狠抓落实,优质、高效地完成危桥改造任务,造福于民众。危桥的改造,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海平,龙齐文.简析危桥维修加固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