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1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贮藏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介绍了杂交水稻、油菜、棉花、玉米及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和贮藏方法。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的内因,是各项技术措施的载体。种子贮藏是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救灾备荒的重要措施。如果管理不善,会使害虫危害严重,导致种子的生活力降低,数量减少,严重的会使种子霉烂,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不同的作物种子,采取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可保持种子生活力,提高种植收益。
1杂交水稻
1.1贮藏特性杂交水稻种子在贮藏方面相对常规水稻所不同:①种子保护性能比常规稻种子差。杂交水稻种子米粒组织疏松,闭颖较差,而颖壳闭合差,使种子保护性能降低,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利于贮藏。②耐热性差。干燥或曝晒温度控制不当,均能增加爆腰率,引起种子变色,降低发芽率。③休眠期短,易穗萌。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需使用赤霉素,高剂量赤霉素的使用可打破杂交水稻种子的休眠期,使种子易在母株萌动。④杂交水稻种子生理代谢强,呼吸强度比常规稻大,贮藏稳定性差。
1.2贮藏方法对于杂交水稻越夏贮藏关键是控制种子的水分和贮藏的温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2.1降低水分,清选种子。首先准确测定种子水分。种子水分在12.0%以下,可以不作翻晒处理,采用密闭贮藏,但必须对进库种子进行清选,提高种子贮藏稳定性,提供通风换气的能力,为降温降湿打下基础。
1.2.2密闭贮藏。种子含水量在12.5%以下时,可采用密闭贮藏,但对高水分种子,应进行翻晒,如无机会翻晒,安装除湿机吸湿,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逐步转入密闭贮藏。
1.2.3控制温湿度。外界温湿度可直接影响种堆的温湿度和种子含水量。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往往造成仓内温湿度上升。如果水分较低,温度变幅稍大,对种子贮藏影响不大。但水分过高,则必须在适当低温下贮藏。
1.2.4低温库贮藏。低温库贮藏,可以较好地保持种子的生活力。在低温库条件下(15℃以下)种子的水分控制在13%以下,可以安全度夏。
2油菜
2.1贮藏特性①吸湿性强。油菜种子种皮脆薄,组织疏松,且子粒细小。油菜收获正近梅雨季节,很容易吸湿回潮,但是遇到干燥气候也容易释放水分。②通气性差,容易发热。油菜种子近似圆形,密度较大,一般在60%以上,不易向外散发热量。然而油菜种子的代谢作用又旺盛,放出的热量较多。经发热的种子不仅失去发芽率,同时含油量也迅速降低。③含油分多,易酸败。油菜种子的脂肪含量较高,一般在36%~42%。在贮藏过程中,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自动氧化成醛、酮等物质,发生酸败。
2.2贮藏方法
2.2.1适时收获,及时干燥。油菜种子收获以在花薹上角果有70%~80%呈现黄色时为宜。脱粒后要及时干燥,摊晾冷却才可进仓,以防种子堆内部温度过高,发生干热现象。
2.2.2清除泥沙杂质。油菜种子入库前,应进行风选1次,以清除灰尘杂质及病菌之类,可增强贮藏期间的稳定性。
2.2.3严格控制入库水分。油菜种子水分控制在9%~10%,可保证安全,但如果当地特别高温多湿以及仓库条件较差,最好能将水分控制在9%以内。
2.2.4低温贮藏。贮藏期间除水分须加控制外,种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按季节严加控制,在夏季一般不宜超过28~30℃,春秋季不宜超过13~15℃,冬季不宜超过6~8℃,种温与仓温相差如超过3~5℃就应采取措施,进行通风降温。
2.2.5合理堆放。油菜种子散装的高度应随水分多少而增减,堆高不高于2m,油菜种子如采用袋装贮藏法应尽可能堆成各种形式的通风桩,如“工”字形,“井”字形等。
2.2.6加强管理勤检查。油菜种子进仓时即使水分低,杂质少,仓库条件合乎要求,在贮藏期间仍须遵守一定的严格检查制度。
3棉花
3.1贮藏特性棉籽种皮厚,一般在种皮表面附有短绒,导热性很差,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寿命可达10年以上。但如果水分和温度较高,就很容易变质,生活力在几个月内完全丧失。①耐藏性好。成熟后的棉籽,种皮结构致密而坚硬,外有蜡质层可防外界温、湿度的影响。但是未成熟种子则种皮疏松皱缩,抵御外界温、湿度的影响能力较差,寿命也较短。②通气性差。轧花之后仍留在棉籽上的部分棉绒称为短绒,它的导热性较差,具有很好的保温能力,不易受外界温、湿度的影响。短绒在潮湿条件下易孽生霉菌,放出大量热量,积累在棉籽堆内而不能散发引起发热,干燥的棉籽很容易燃烧。③含油分多,易酸败。棉籽的脂肪含量较高,约在20%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易受高温、高湿的影响使脂肪酸败。棉籽入库后的主要害虫是棉红铃虫,幼虫由田间带入,可在仓内继续蛀食棉籽,危害较大。
3.2贮藏方法
3.2.1合理堆放。棉籽可采用包装和散装。散装一般只可装满仓库容量的50%左右,最多不能超过70%,以便通风换气。棉籽最好在冬季低温阶段冷籽入库,可延长低温时间。但堆内温度较高时,则应倒仓或低堆再插入用竹篾编成的通气篓,以利通风散热。
3.2.2严格控制水分和温度。华中、华南地区,水分要达11%以下,堆放时不宜压实,仓内须有通风降温设备,在贮藏期间,保持种温不超过15℃。长期贮藏的棉籽水分必须控制在10%以下。
3.2.3检查管理。在9~10月份,温度检查应每天1次。入冬以后,水分在11%以下,每隔5~10d检查1次,12%以下则应每天检查。棉籽入库前如发现有虫,可在轧花后进行高温曝晒。棉籽有短绒,本身含油量又高,遇到火种则易燃,且不易察觉,一旦被发觉,已酿成火灾,应予充分重视。
3.2.4脱绒棉籽的保管。脱绒棉籽种皮一般都受到机械磨损或腐蚀,不耐贮藏。对脱绒棉籽应加强管理多检查,在堆法上应采用包装通风垛或围囤低堆等通风形式。
4玉米
4.1贮藏特性①种胚大、呼吸旺盛、易发热。玉米胚部占种子体积的1/3,且胚部组织疏松,含有较多的亲水基,贮藏期间也较其他禾谷类种子易发热。②胚部含脂肪多。其中胚部脂肪含量占全粒的77%~89%。种胚因脂肪含量高,易氧化酸败。③胚部带菌量大,容易霉变。玉米胚部营养丰富,易滋生霉菌,发生霉变。④种子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新收获的玉米种子水分一般为20%~35%。玉米种子的成熟度往往也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和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而致。⑤在一般贮藏条件下寿命短。4.2贮藏方法玉米种子安全贮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种子水分。玉米种子贮藏有穗藏法和粒藏法两种,可根据各地气候条件、仓房条件和种子质量选择采用。相对湿度低于80%的地区以穗藏为宜,超过80%的地区,则以粒藏为宜。
4.2.1粒藏法。即脱粒玉米入仓贮藏。此法仓容利用率高,要求严控种子入库水分,入库后严防种子吸温回潮,在一般仓库,种子含水量不能超过13%;低温密闭,含水降至安全标准以内的玉米种子,在冷天入仓或冷天通风降温后,堆面盖席或麻袋,再覆盖干净无虫的大豆秆、麦糠、干沙、棉毯等密闭贮藏,可使种子长期地处低温状态,减少虫霉危害。
4.2.2穗藏法。一般相对湿度低于80%的地区以穗藏为宜,新收获的玉米果穗,穗轴内的营养物质可继续运送到子粒内,使种子达到充分成熟,且可在穗上继续进行后熟;穗与穗间孔隙度大,便于空气流通,堆内湿气较易散发,高水分玉米有干燥不及,经冬季自然通气,可将水分降至安全水分内,至第2年春季即可脱粒,再进行密闭贮藏。
5大豆
5.1贮藏特性①吸湿性强。大豆的种皮较薄,种孔较大,对大气中水分子的吸附作用很强。所以大豆晒干以后,须在相对湿度70%以下的条件下贮藏。②易丧失生活力。大豆水分虽保持在9%~10%的水平,如果种温达25℃,仍很容易丧失生活力。种皮色泽也对大豆生活力产生影响,种皮色泽越深,其生活力越长久。③破损粒易生霉变质。大豆种子皮薄、粒大,干燥不当易损伤破碎。大豆在田间易受虫害和早霜影响,这些虫蚀粒、冻伤粒以及机械破损粒容易吸湿,引起大量的生霉变质。④导热性差。大豆含油较多,高温干燥或烈日曝晒,易影响生活力。⑤蛋白质易变性。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质,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很容易老化变性。
5.2贮藏方法
5.2.1充分干燥。长期安全贮藏的大豆水分须在12%以下,如超过13%,就有霉变的危险。大豆干燥以带荚为宜,收割后摊在晒场上铺晒2~3d,荚壳干透有部分爆裂,再行脱粒,这样可防止种皮裂开和皱缩。大豆入库后,如水分过高仍须进一步曝晒。在曝晒过程中,以不超过44~46℃为宜,而在较低温度下晾晒,更为安全稳妥;晒干后,应先摊开冷却,再分批入库。
5.2.2低温密闭。大豆由于导热性不良,在高温情况下又易引起红变,所以应低温密闭贮藏。一般可趁寒冬季节将大豆转仓或出仓冷冻,使种温充分下降后,再进仓密闭贮藏,最好表面加一层压盖物。有条件可将种子存入低温库。
5.2.3及时倒仓过风散湿。新收获的大豆正值秋末冬初季节,气温逐步下降,大豆入库后,还需进行后熟作用,放出大量的湿热,如不及时散发,就会引起发热霉变。大豆入库3~4周后,应及时进行倒仓过风散湿,并结合过筛除杂,以防止出汗发热、霉变、红变等异常现象。
参考文献
篇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先后在全省各地建立农村试验示范基地385个,承担各类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项目1000余项,取得成果900余项,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200多个,为促进甘肃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做出了应有贡献。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5月,2005年被甘肃省科技厅认定为甘肃省农产品贮藏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果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国家农产品加工业预警甘肃分中心”。研究所下设现代储运、苹果多元化加工、工艺助剂、食品加工、生物机能等5个专业研究室,采后处理、贮藏保鲜、食品加工、工艺助剂等4个中试车间。现有职工46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博士8人,中级职称或硕士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甘肃省“333”学术技术带头人 2人,入选省领军人才2人,入选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名。目前,已组建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农产品贮藏加工科研创新团队和由10人组成的工程技术团队。主要从事农产品采后处理、贮藏贮运保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特色植物资源有效成分分析评价与利用研究,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贮运工程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所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等农产品贮藏加工领域的专业研究课题100余项,完成重大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开发出国家级新产品5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苹果采后处理技术及纳米SiOx保鲜果蜡(伊源牌CFW果蜡)新产品、苹果脆片微波―压差膨化技术、蔬菜冷冻―压差膨化技术、软包装水果罐头加工技术、马铃薯贮运保鲜及抑芽剂新产品等五项原始创新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近两年来,针对苹果、马铃薯等农产品贮藏保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重点开展了农户实用小型机械冷藏设施研发与简易贮藏库改良研究,改造的土窑洞和装配式小型冷库温度控制均能满足苹果贮藏保鲜技术标准;自主设计建造了适合马铃薯贮藏的不同通风模式下,双控(控温控湿)和双能源(自然冷源和电能)试验恒温贮藏库,有效提升了组装式恒温库的贮藏保鲜性能,扩大了应用范围,为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库(窖)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筹划及启动过程中,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作为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积极协助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做好技术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等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篇3
论文摘要:利用挂机自动冷库贮藏黄金梨。入贮前10天对库房彻底清理消毒。采收果实发育期140-145天的黄金梨,分级后用0.01mm的聚乙烯保鲜袋包装并装箱立即进入1--l℃的冷间预冷1-2天。使品温降至0±0.5℃,然后转入-1-0℃、氧气3%-5%、二氧化碳超过2%、湿度90%的挂机自动冷库中贮藏。贮藏期间保持稳定低温,经常检查入贮果的变化,及时分批出售。
黄金梨在常温下5-7天果肉就会变软,表皮变褐,极不耐贮运,会很快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因此,研究黄金梨的贮藏保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黄金梨栽培面积的扩大,产量逐年增加,若不及时解决保鲜问题,将会给生产者造成极大损失。为此,笔者利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制的挂机自动保鲜库进行了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使黄金梨的贮藏保鲜期延长3-5个月。
1 黄金梨的贮藏特性
研究表明:黄金梨属无呼吸跃变型果实,冰点在-1.8-3℃,最适贮藏温度一般为-1-0℃。在此温度条件下可有效地降低其呼吸强度,减少营养物质消耗。贮藏时冷库温度可控制在0±1℃,室温一般在0±0.5℃为好。黄金梨采后直接进入低温预冷,这样果肉褐变不会加重。
黄金梨失水5%时果面即出现皱缩,从而影响其外观和食用品质。因此,在低温贮藏时,保湿尤为重要。经研究,贮藏黄金梨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0%-95%,采用0.01mm的聚乙烯专用保鲜袋包装即可满足此要求。但黄金梨对CO2较敏感,当CO2超过2%时即会产生伤害,果肉、果皮及果心褐变。在长期高CO2浓度下,果肉、果皮呈现褐色的蒸煮状。02浓度一般控制在3%-5%,低于2%时易发生低氧伤害。因此气调或自发气调贮藏黄金梨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贮藏环境中CO2和O2的浓度,防止造成损失。
2 采收和包装
2.1 采收
成熟度直接影响黄金梨的耐藏性,采收过早,因未充分成熟而致产量低、品质差,水分含量高,呼吸强度大;采收过晚则造成营养物质损失和呼吸消耗,果肉硬度下降,易发生水心病及贮藏后期的褐烫病。所以,必须正确把握采收时期。适宜采收期黄金梨果实硬度在5.5-7.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或等于12%,果实发育期145天左右,种子颜色已变褐。研究表明:果实生长发育期可作为预测黄金梨贮藏期长短及果心褐变程度的重要指标,果实发育期140天,贮藏期5个月左右;果实发育期145-150天,贮藏期3个月左右;若超过150天,贮藏期不应超过3个月。因产地的物候期和栽培状况不同,具体应根据果实发育、营养物质积累、贮藏方式及贮藏用途来确定采收期。
采前7-10天不宜大量灌水,遇雨要延后采收。一般选晴天早晨采收,采果人员戴手套并轻采轻放,先外围后内膛,先树下后树上采摘,避免机械伤。采果时用手握住果实前部向上一抬,果梗即可与果台分离,套袋果连同纸袋一起采下。注意保护果梗,将果实采下放在有衬垫的箱内。经分级、预冷后入贮。
2.2 包装
分级后的黄金梨装入0.01mm的聚乙烯专用保鲜袋,松扎袋口再装箱,贮入挂机自动冷库预冷(果实上面放一吸潮纸垫)。
3 黄金梨的贮藏保鲜技术
3.1 入贮前的准备工作
入贮前20天对制冷设备、电气装置等进行保养和维护。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有故障及时排除。用冰水混合液标定温度测头,调整仪表零点,保证控温精度。人贮前10天对库房进行全面清理和打扫,使用过的库房进行彻底灭菌。消毒前用2%-3%的安特福尔敏水溶液喷刷设备和货架的金属部分,保护其免受损伤。库内工具或容器,如垫木、架子、托盘等,用0.25%次氯酸钙浸泡或刷白,至少要放在阳光下曝晒1-2天。常用的库房消毒法:一是硫磺薰蒸法,按每立方米用15-20g计算全库的硫磺用量,用锯末做助燃剂。将硫磺分成若干份放在库房的各个部位,用纸卷少量硫磺粉至浅盘中,放锯末引火,难燃时可用刨花加少量酒精助燃。点燃后立即将明火吹灭,使其燃烧生烟,人迅速离开库房,关闭库房。经24-48小时后打开库门,开启风机通风换气,放出残气,以库内无刺激气味为度。或打开库门上的小门,放出残余气体。如果是用聚苯板、聚氨酯等材料做保温材料的冷库一定要注意防火。要用非易燃容器盛放硫磺,室外点燃,无明火后再入室内。二是液体药剂喷洒法消毒,常用1%-2%福尔马林、84消毒液和0.5%漂白粉等。将药剂按上述浓度配好后,喷洒墙面、地面、塑料包装箱和货架等,喷后晾干即可。此法最适用于防火要求高的聚苯板保温库。
库房消毒后,于入贮前2-3天正式开机降温,使库房温度降至-1℃,并保持其稳定(有多个单元冷库时应同时开机降温)。
3.2 预冷
黄金梨不同于鸭梨,采收后应迅速进入一l℃环境下预冷,以迅速散去田间热和呼吸热,以降低呼吸强度。运入预冷间后按产地、批次、等级分别摆放。将果箱堆码成单排或双排,箱与箱之间要留有空隙。为使果实快速降温,每次入库量不宜超过库容量的1/5。预冷库温设定在1--1℃(即温度上限1℃,下限一1℃),预冷至品温0±0.5℃,一般需经1-2天达到预冷目的。有多个冷间的库,可用1个做预冷间;若只有1个冷问,可划出预冷区位;小型冷库从预冷即开始冷藏。预冷时在包装箱内整体预冷,避免增加果实的碰压伤。如果采用聚苯泡沫箱,可采取箱体打孔、揭开上盖等措施,以加速冷空气对流。预冷至品温符合要求时,将库温稳定在0±0.5℃。
3.3 贮藏期间的管理
贮藏期间宜保持稳定的低温,黄金梨品温以稳定在0±0.5℃较理想。若库温波动大,会使包装袋内结露,损耗增加,霉菌滋生,增加腐烂果率。挂机自动冷库控温精度高,容易达到理想要求。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观察果实的色、味等变化。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出售。
篇4
英文名称:Fujian Agriculture
主管单位:福建省农业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农业厅经济技术开发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0429-8047
国内刊号:35-1085/S
邮发代号:34-3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4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5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是财政部、科技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2006]56号),于2006年新设立的中央财政专项,选择了包括农业部等10个公益特点突出、行业科研任务较重的部门作为先行试点,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等科研工作,强调形成主导产品、主推技术、规程规范、决策支持方案等实用技术成果。
“适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是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年立项项目,主要针对粮食产后储藏技术设施缺乏、损失严重等突出问题,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实地调研,了解掌握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粮食产后安全储藏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并完成相关储藏设施图纸设计;同时还进行农户储粮减损评价指标确定,搭建农户储粮预警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减少农户储粮损失、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的。
项目下设6个课题,包括1个潜力评估体系和动态信息数据库建立课题,和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4个粮食品种及其前处理方面的小型储藏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等6个研究方向,分别是长江流域等三区域稻谷储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黄淮海等三区域小麦储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东北等四区域玉米储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西北等四区域马铃薯贮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农户储粮预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与示范、农户储粮减损潜力评价与动态信息数据库。以上研究以东北、黄淮海、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的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为研究对象,运用已有的研发基础,分析评估农户储粮减损潜力,通过技术筛选与改进,新技术研发、设施优化和技术集成、规模示范、建立动态数据库等途径,全面形成我国农户储粮的整体技术支撑体系,从而实现农户粮食贮藏损失的大幅度降低。
该项目实施期为5年,包括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国家粮食科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江苏大学等在内的15家单位参与了项目各项研究工作。2012年6月之前,项目各课题总计开展的科研工作23项,申请专利20项,发表科研论文14篇,形成装备设施图纸41套,确定示范点22个。
篇6
论文关键词:菠萝,果肉,中柱,贮藏,香气成分
菠萝,又名凤梨,其具有良好的风味、甜度和丰富的膳食纤维等,广泛用于鲜食、加工、榨汁等。目前全球约有9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菠萝,其中泰国、菲律宾、中国、巴西、印度、尼日利亚、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为世界十大菠萝生产国。在世界热带水果贸易中,菠萝是最活跃的品种之一。我国菠萝栽培有近400年历史,因其具有较长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高果肉,已成为我国热区最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热带水果品种之一,为热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香气成分成为研究热点,很多水果的香气成分都有研究,有关菠萝的研究也不少,不同品种[1,2]、不同成熟度[3]以及果实发育过程[4]的菠萝进行了有关研究,这些研究结果都证实了菠萝中主要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果实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会发生一定变化,苹果、香梨等水果上已有报道,但尚未见有关菠萝贮藏期间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为此本文选取风味较佳的台农6号菠萝品种进行贮藏期间香气成分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菠萝品种为台农6号,采自海南省万宁市龙滚镇,选取成熟度7-8成的果实,采收后经清洗、消毒后,贮藏于10 ℃的冷库中。分别在贮藏后第1 d 和第9 d选取5个菠萝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2 方法
硬度的测定
将果实纵剖果肉,使用硬度计(日本FHM公司型号FHM-5)测定果肉部位的硬度。
颜色的测定
果皮和果肉颜色分别采用色度计(英国Tintometer公司型号Lovibond RT100)测定中国学术期刊网。
香气的测定
仪器:65 μmPDMS/DVB固相微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气相色谱-质谱( GC-MS):美国Agilent5975/6890N气相-质谱联用仪。
方法:将5个菠萝果实分别纵切成两部分,每个果实取1/4,分别将果肉和中柱分开,分别匀浆,称取10 g放入顶空瓶,插入萃取头进行萃取,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50 ℃。
色谱条件:采用HP-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温40 ℃然后以3 ℃/min升至120 ℃,再以5 ℃/min升至200 ℃,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50 ℃,采用不分流,载气He,流量1.0 ml/min。萃取头在进样口于250 ℃下脱附3 min。
质谱条件:电子轰击离子源(EI);检测器电压350 V;离子源温度230 ℃;接口温度250 ℃,电子能量70 eV;扫描质量范围35~335 amu。
化合物的鉴定采用计算机谱库(NIST05)检索分析,定量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
电子鼻分析
使用Airsense pen 3 便携式电子鼻(德国AIRSENS 公司)果肉,将菠萝整果用密封塑料袋密封10min,插入进样口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果实颜色和硬度
表1 菠萝不同贮藏时间果实质量性状
Table 1 Initi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pineapple during postharvest storage
1d
9d
Hunter color
Skin
L*
33.94 ±1.88
23.20±0.69
a*
-0.93±0.46
-1.44±0.70
b*
-4.64±0.65
-11.20±0.74
C*
4.75 0.67
11.31±0.71
h*
258.92±5.10
262.65±3.77
Pulp
L*
33.63±1.68
34.83±1.25
a*
-1.15± 0.52
-0.45±0.49
b*
--4.90 ±0.70
-4.53±0.53
C*
5.05 ±0.74
4.58±0.50
h*
257.10 ±5.27
264.00±6.55
Firmness(Kg)
Pulp
0.80±0.05
0.61±0.09
菠萝果实在10 ℃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基本指标如表1所示,描述果实颜色变化的L*、a*、b*、C*、h*等均表现出增加或减少的变化。果肉的硬度变化较明显,呈现显着降低的趋势(P<0.05)。
2.2菠萝果实香气的变化
2.2.1主要香气成分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菠萝果实不同部位(果肉和中柱)主要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另有少量的醇、醛、酮等。果肉部位的主要香气成分有己酸甲酯、己酸乙酯、辛酸甲酯、3-甲硫基丙酸甲酯、辛酸乙酯、2-甲基丁酸甲酯等,中柱部位的主要香气成分有己酸甲酯、己酸乙酯、3-甲硫基丙酸甲酯、3-甲硫基丙酸乙酯、辛酸甲酯、辛酸乙酯等(见表2)。
2.2.2贮藏过程中果肉部位香气成分变化
菠萝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类别有一定变化,如图1可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酯类含量略有减少,但占总香气挥发物的百分数始终在80%以上。贮藏过程中,萜烯类成分的含量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相应的减少。
中柱
图1 菠萝果肉中不同类别香气成分含量
Fig. 1 The content of aroma volatile inpulp of pineapple
我们的实验表明,菠萝贮藏过程中,果肉中香气成分数量从21种降低到15种果肉,而香气含量呈现有升有降的趋势,含量增加的主要有:2-甲基丁酸甲酯(从3.65%到15.34%)、己酸甲酯(从17.48%到39.96%),还有丁酸甲酯、3-甲硫基丙酸甲酯、(Z)- 4-辛烯酸甲酯、壬酸甲酯、癸酸甲酯等香气成分含量略有增加。香气成分含量减少的有:2-甲基丁酸乙酯(5.16%到0.44%)、己酸乙酯(14.26%到0.89%),还有辛酸甲酯、α-依兰油烯等香气成分含量略有减少。果肉中第1 d含有而第9d无的香气成分有:3-甲硫基丙酸乙酯(4.45%)、乙酸苏合香酯(1.68%)、辛酸乙酯(7.76%)、2-甲基苄基乙酯(0.71%)、癸酸乙酯(1.51%)等。第1d无而第9d含有的香气成分有:壬醛、1-壬醇、α- 荜澄茄油烯。
2.2.3贮藏过程中中柱部位香气成分变化
贮藏过程中,中柱部位香气类别含量也有不同程度减少,如图2所示。酯类在中柱部位是主要的香气类别,其香气含量从82.75%降到65.51%。萜类化合物在第1 d有少量,随着贮藏进城逐渐消失中国学术期刊网。
菠萝贮藏过程中,中柱部位香气成分数量从19种降低到13种,香气成分含量增加的有2-甲基丁酸甲酯(从5.49%到14.06)、己酸甲酯(从14.29%到30.85%),还有丁酸甲酯、3-甲硫基丙酸甲酯等略有增加。香气成分含量减少的有2-甲基丁酸乙酯(从6.48%到1.68%)、己酸乙酯酯(从13.12%到1.24%),还有辛酸甲酯、癸酸甲酯、癸醛、α-依兰油烯等含量略有减少。中柱中第1d含有而第9d无的香气成分有:3-甲硫基丙酸乙酯(6.77%)、乙酸苏合香酯(1.61%)、辛酸乙酯(8.39%)、2-甲基苄基乙酯(0.45%)、癸酸乙酯(1.78%)等。
中柱
图2 菠萝中柱中不同类别香气成分含量
Fig. 2 The content of aroma volatile incore of pineapple
2.2.4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差异性
在贮藏的第1 d,酯类成分中除壬酸甲酯只存在于果肉部位外,其它酯类成分均同时存在于果肉和中柱中。1-壬醇、α-依兰油烯、(±)-网翼藻烯A均出现在两个部位中。仅出现在果肉部位的有4,9-依兰油二烯、β-杜松烯。仅出现在中柱部位的有癸醛。
在贮藏后的第9 d,酯类成分中除2-己烯酸甲酯、壬酸甲酯仅出现在果肉部位,其它酯类成分均出现在果肉和中柱部位。其它类别香气成分中仅α-依兰油烯出现在两个部位中。仅出现在果肉部位的香气成分还有壬醛、α- 荜澄茄油烯果肉,仅出现在中柱部位的有癸醛、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四氢吡喃酮和5-(羟甲基)- 2-呋喃甲醛。
篇7
论文摘要:2008年初南方出现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恩施州魔芋种芋大量冻伤,大大降低了种芋的抗病能力,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甘薯天蛾等病虫害有加重至偏重、甚至大发生的可能。为此,对魔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从生产无公害魔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利于降低魔芋病虫害的发生和不利影响。
魔芋,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市海拔900~1600m的高山地区,其主要成分魔芋葡甘聚糖是世界公认的天然健康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近年来魔芋产业发展迅速,已由单一食用蔬菜发展成为有一百多种产品的特色产业。然而,2008年初南方出现的持续雨雪冰冻灾害使魔芋种芋大部分被冻坏,有可能加重魔芋病虫害的发生。为此,笔者对今年魔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1冰冻灾害对魔芋种芋的影响
冰冻灾害使恩施魔芋种芋遭受严重损失。据恩施州农业局对种芋贮藏方式和播种情况调查,冬播田块的种芋受冻损失率达31%,损失芋种279万kg;室外厢式覆膜贮藏的种芋,损失率达68%,损失种芋1088万kg;室内贮藏的种芋损失率达82%,损失种芋4067万kg;田间宿地留种越冬的种芋损失率达32.5%,损失种芋566万kg。全州合计损失魔芋种芋6000万kg。损失程度与贮藏期的管理密切相关。凡是采取增温保温措施或田间越冬期间进行贮藏管理的,遭受冻灾影响小、损失少,没有进行相应田间管理的影响大、损失重。如田间宿地贮藏越冬并进行清沟排渍、厢面覆土的遭受冰雪灾害影响最小;种芋宿地贮藏越冬,既没有覆土也没有进行清沟排渍,前期雨雪虽然影响不大,但后期冰雪融化后水渗入土中,种芋冻坏严重;种芋室内存放于火炕竹(木)楼并覆盖干草或棉被,采取生火增温措施的受冻害较轻。
22008年魔芋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2.1主要依据
①部分种植多年魔芋的区域软腐病、白绢病等病害及杂草发生较普遍、较严重,连年种植,病菌残存多,越冬病虫基数大,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②魔芋种芋在贮藏过程中营养消耗大,又遇到长期低温冷冻,造成大部分种芋材料受冻伤,降低了种芋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2.2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根据恩施州和十堰市“2008年主要农作物病虫预报”,恩施州今年魔芋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是:①甘薯天蛾、豆天蛾和斜纹夜蛾以轻度发生为主(1~2级,即害虫对产量造成的损失为1%~5%和5%~15%),局部地区轻度偏中等发生(2~3级);②魔芋软腐病:前、中期多为中等偏轻发生(病级3~4级),后期部分区域中等至偏重发生(病级4~5级),局部大发生(病级5级以上);③魔芋白绢病:以中等发生为主(病级3~4级),后期局部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病级4~5级)。病虫害的具体发生情况还要结合当地测报站的短期预报来决定具体的防治措施。
3无公害防控技术
3.1选择播种地与整理
宜选择海拔在1000~1600m,阴凉潮湿不渍水、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耕层肥沃的南面斜坡地,土壤酸碱度为弱碱性至弱酸性。此类地块夏季气温较低,强日照较少,排水良好,不利发病。栽种前全面深耕翻地30cm左右并进行土壤消毒。方法是:每公顷用生石灰750kg+草木灰750kg+硫磺粉15kg或敌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灌土,或生石灰750kg+硫酸铜15kg撒匀于土壤中深翻,整地后晒土2d便可栽种。采用高畦种植,种植时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500担作基肥,有利于魔芋植株生长健壮,块茎膨大率高。
3.2种芋的选择和处理
3.2.1受冻种芋处理将种芋冻坏的部分切除,并在切面涂抹草木灰后再作种芋使用。播种前搞好种芋消毒处理。方法是用500倍液百菌清+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对10kg水,或1000倍液可杀得+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对10kg水,或600倍液硝基黄腐酸盐+40%杜邦福星800倍液,浸种30min,然后用草木灰/石灰/硫磺粉按50∶50∶2的比例裹衣。
3.2.2芋鞭繁种方法一是选择好田块,建立专门的芋鞭繁种田。二是选择健康芋鞭作种,若芋鞭冻坏,要切除受冻组织。三是起垄种植,施足底肥。按1m的排行起垄,垄高20cm以上,每垄种植3行,种植密度按芋鞭大小每公顷种植1万~2万个,垄上沟施底肥,每公顷施农家肥30000kg和硫酸钾复合肥750kg,施肥时避免与芋鞭接触。四是加强种植后的田间肥水管理,抓好早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3.3严格使用肥料
魔芋植株含钾较多,含氮次之,含磷较少。一般生产100kg魔芋所需N∶P2O5∶K比例是1∶0.8∶1.2,即1kgN,0.8kgP2O5,1.2kgK,其中60%用作基肥。
3.3.1严禁使用硝态肥料、有污染的肥料和带菌肥料此类肥料包括未消毒处理的垃圾肥、违禁激素喂养形成的畜禽肥,含有软腐病、白绢病等病株残体或未腐熟的农家粪肥。
3.3.2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一是以农家肥为主,如作物秸秆及山青堆沤肥,沼液肥是最佳选择。二是大力推广叶面肥,如魔芋生长中后期采用精品磷酸二氢钾和魔芋配位肥叶面喷施3~4次,可减轻病害程度38.4%~47.2%,增产14.4%~19.3%。
3.3.3搞好平衡施肥以农家肥和底肥为主,增施钾肥、硅肥、微量元素肥,确保前期生长快,中期稳得住,后期不早衰。
3.4化学物理控制
3.4.1科学用药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选用绿色环保农药品种,如751、农抗120、菜丰宁、农用硫酸链霉素、龙克菌、绿乳铜、铜大师等,对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5.0%~83.1%。防治白绢病,当发现中心病株时,可用木霉菌0.4~0.45kg+细土50kg混匀后撒在病株基部然后盖上土,能有效控制病害发展。防治豆天蛾、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可用杀螟杆菌或青虫菌(每g含孢子量100亿)稀释500~700倍喷雾。提倡交替使用农药,在一个生长季节,一种农药最好只使用1次,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禁止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3.4.2灯光诱杀魔芋遭受豆天蛾、甘薯天蛾、斜纹夜蛾、金龟子等害虫为害后,造成植株损伤,加重病害发生,为避免使用违禁农药带来的污染,宜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据统计,每盏“频振式”杀虫灯和“电击式”诱虫灯可诱集0.33hm2农田的害虫,每夜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40余种害虫的成虫约0.3kg。
4加强绿色栽培,健康管理
(1)选用良种国内选育的珠芽魔芋及黄魔芋抗病性较强、品质好;西南农大选育的万源花魔芋,恩施州农科院选育的清江花魔芋,耐病性较强、产量高,应积极引进示范推广。
(2)合理密植精细种植根据地力、施肥、管理及种芋大小按种芋直径的4倍×6倍确定株行距,面向东方倾斜放种,防止芽窝积水烂种烂芽。
(3)强化地面覆盖程序是:种植薄土盖腐熟的农家肥撒施磷肥和钾肥盖火土3cm在厢面盖一层3~4cm厚的稻草、作物秸杆、山青或半腐烂阔树叶。
(4)采用物理及人工措施除草种植后应使用地膜覆盖(对杂草的防效可达70%左右),必要时采用人工中耕浅锄控制前期杂草,降低田间湿度和切断病菌传播桥梁。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篇8
论文摘要通过开展杨梅种植管理技术创新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总结杨梅无公害种植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基地选址、施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摘、包装、贮藏等方面的内容。
峡江县属赣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地形,丘陵面积8.4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8%,土壤多为土层深厚的红黄壤,呈酸性或微酸性,是杨梅生长最为适宜的立地条件。峡江县林业局从2005年开始实施万亩杨梅基地项目,推广优质高效杨梅良种(东魁、荸荠),推行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创建生态无公害果园。2006年3月,峡江县玉笥山林场1998年种植的133.3hm2杨梅生产基地被江西省农业厅认定为“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所生产的“玉林”牌东魁杨梅经农业部认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该县在开展杨梅种植管理技术创新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杨梅种植培育技术
1.1制定技术操作规程
依照无公害果品生产标准(NY5201-2004、NY/T391-2000、GB3095、GB4285、GB5084、GB8321.1-6、GB15618),制定了《峡江县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印发至各种植户,统一实行标准化管理。
1.2基地选址
选择森林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保持较好,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湿度适宜,方圆3km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土壤、空气、水质环境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级(类)标准(要求)的区域,离公路干线500m以上,远离城镇居民区、工矿企业、废弃物和废旧物资堆放地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源,没有或不受污染源影响,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区域,同时对土壤、空气、灌溉水质进行综合监测。
1.3合理的施肥管理
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允许的有机肥、生物肥、专用复合肥,适当配合使用无机肥。在生产过程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补;基肥为主,追肥为补。幼树期施肥以促春、夏梢,争取实现早出梢,迅速扩大树冠为目的,一年中施基肥1次,追肥2~3次,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厩肥、饼肥等,追肥通常使用尿素和三元复合肥。成年结果树每年施2~3次肥,分别为花前肥(1月下旬至2月下旬)、壮果肥(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后肥(6月下旬至7月上旬)。花前肥以钾肥为主,配合适量氮肥。一般株施焦泥灰15~20kg或硫酸钾0.5~1.0kg,如花量多,可在上年11月施下,以迟效肥为主,株施草木灰或堆肥或腐熟栏肥15~20kg,加硫酸钾0.5~1.0kg。树势弱的加施适量尿素。采后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少量速效肥料,株施草木灰或堆肥或腐熟栏肥或饼肥2kg加焦泥灰10kg,树势强的,结果少的,可不施采后肥。壮果肥要看树施,挂果较多的,可株施硫酸钾1kg;对树势弱可根外追肥,用于快速补肥或补给微量元素,喷施时间宜选择阴天或傍晚。一般选用喷施宝,高效复合稀土液肥等,采前40d禁止喷施任何叶面肥。
1.4整形修剪
杨梅的树形以自然开心形为好,树体高度控制在3m以内,主枝3~4个,主枝与主干的角度45°以上。主枝上配备不同方位的副枝3~4个,副主枝上培养结果枝群。结果枝以5~15cm的中短结果枝结果最好。以春梢和夏梢为主要结果母枝。根据这些特性,修剪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采果后,即7月上、中旬进行,促发夏梢,控制晚秋梢,加快花芽的形成,以大枝修剪整形为主,不剪小枝,锯除顶部直立枝、交叉枝、拖地枝、密生枝。7~10月不搞修剪,以控制晚秋梢。第二次修剪要看树势定时进行,对强树早剪、弱树迟剪,强树在11月份剪,主要是促进枝梢老化粗壮,增强花芽发育,弱树在翌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剪,过早易受冻害,过迟影响开花,以小枝疏删修剪为主。
1.5病虫害防治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以及影响杨梅质量的农药。推广使用防治病害的农药主要有石硫合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2”抗菌剂;防治虫害的主要有杀灭酯乳剂、潜克可湿性粉剂、机油乳剂等低毒低残农药。病虫防治1a不超过5次,少的1~2次。关键是病害预防在前,虫害在初孵幼虫盛期重点防治。根据森林食品的要求和杨梅无果皮的特性,禁止采前40d使用任何农药及叶面肥,确保果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产品质量管理
2.1采摘
杨梅采摘时,一律采用徒手采摘,用篓(篮)或箩(筐)为盛皿,按杨梅果形、色泽、果面、内柱分级要求不同,进行分级采摘。采摘时间以早、晚为佳,防止温度偏高,不耐贮运。
篇9
论文摘要:为了使种子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种子质量都能达到“国颁”标准,就必须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特点,从引种源头抓起,对基地、播种、田间管理直至收获,加工、储藏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跟踪控制,确保种子的生产质量。
随着国家对种植小麦实行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小麦良种面积不断扩大,小麦新品种更新、更换速度加快,大田生产对小麦“新、优、特”良种用量将会逐步增加。现就小麦种子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做简要阐述。
1选好种源高纯度的种源是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品种纯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引入原种纯度的好坏,若只依靠后期的田间去杂是很难达到高标准、高纯度的种子。引进原种一定要从育种基地认真考察,结合当地引种目标,选好品种(系),签订购种合同。调运时应仔细核对品种(系)名称、挂好内外标签,确保种源真实可靠。
2选好生产基地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首先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能集中连片,无检疫性病、虫、草害发生的区域,同时还应考虑到基地的农户乐于接受,村、组干部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生产基地应尽量保持相对稳定,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行依法制种。
3把好播种关小麦种子生产田的播种,要做到从种源购入到配发种子及其播种整个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严防播种环节造成种源混杂。可实行“五个统一”、“两个集中”的办法。即: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播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检查验收。在适播期内集中播种,凡一个品种(系)集中连片种植。
4抓好田间去杂小麦田间去杂应抓好三个环节。
返青至拔节期结合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根据植株形态、苗色等加以辨别,发现杂株及时拔除。
抽穗至开花期这一时期植株的特征特性充分展现,可以从株型叶态、穗型、穗色、芒等方面加以鉴别,且此时植株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应抓住时机,全面彻底去杂。把杂株、变异株等整株连根拔除并带出田间远离种子田处理。
灌浆至收获期对去杂不彻底的地块进行进一步的重点检查,确保种子生产质量。
5防治病虫害小麦病虫害主要有小麦条锈病和蚜虫。防治宜早不宜迟,一般2次为宜。发现蚜虫危害和感染条锈病的中心病株,用40%氧化乐果加甲胺磷配合施用粉锈宁(三唑酮)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叶面喷施。灌浆期再用上述药剂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第2次。
6单独收获小麦种子田收获过程中要做好保纯工作。按区域分品种单独收获,单独运输,单独贮藏是防止机械混杂的重要措施。种子生产基地应组织专用收割机集中收割,收割前应对收割机进行彻底清仓,防止机械混杂,影响种子纯度。
7及时晾晒晾晒过程是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发生人为混杂的重要环节。种子基地要有专人负责,小麦种子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降低水分,提高发芽率。晾晒种子应清扫晒场,分清品种,单晒、单运、单放、单藏,严防晾晒过程造成机械混杂。
篇10
论文摘要从选地、播种育苗、定植、病虫害防治和采收贮藏等方面介绍了洋葱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期为洋葱的栽培提供参考。
1选择地块
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水利条件优越、周围5km以内无污染源、环境质量(大气、灌溉水、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NY/T391要求的地块。
2播种育苗
(1)选种。我地一般选用早熟、耐抽薹、高产、优质的洋葱品种,如早春大黄、金球大玉葱、琥珀2号、早生黄玉葱等。
(2)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放在20℃左右的冷水中吸足水分,再放到50~55℃的热水中浸烫15~25min,并不停搅拌,待水温降至25~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8~12h,捞出洗净,置于25~28℃的温度下,保湿催芽2~3d,催芽过程中,每天用清水淘洗2~3次。一般用种量3.00~3.75kg/hm2,我地一般9月上旬播种为宜。
(3)苗期管理。播种后应及时浇水,以保证幼苗顺利出土;当苗高5cm时间苗,苗高10cm时定苗,苗距2cm×2cm;结合灌水追施腐熟人粪尿15t/hm2或尿素150kg/hm2。
3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当真叶3~4片、苗龄40~50d时定植,一般在10月中、下旬土壤封冻前可长出3~4条新根,以利于安全越冬。定植前要精细整地,追施腐熟优质有机肥37.5t/hm2、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尿素150kg/hm2。定植时要对种苗进行分级,茎粗0.8~1.0cm为一级苗;0.6~0.8cm为二级苗;0.5~0.6cm为三级苗;大于1cm或小于0.5cm为次级苗,株行距10~15cm×17~20cm,深3~5cm,植苗37.5~45.0万株/hm2。
洋葱定植后,要立即浇1次定根水,7~8d浇1次缓苗水,缓苗后浅中耕1次;严寒来临前,浇1次越冬水,中耕施粉碎的腐熟有机肥30t/hm2,以利于安全越冬;翌年3月中旬浇1次返青水,追施尿素225kg/hm2,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一般每隔7~8d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鳞茎膨大前,结合浇水再追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4月底5月初,当鳞茎开始膨大时,控水蹲苗7~8d,蹲苗后,及时浇1次膨大水,追施1次膨大肥,一般追施尿素150kg/hm2;5月中旬,洋葱鳞茎进入快速膨大期,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日益增多,一般每隔3~5d浇水1次,要小水勤浇,浇后排出多余积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灌水时间以上午为好);5月底,当地上叶片开始发黄,鳞茎停止膨大,应停止浇水。
4病虫害防治
(1)紫斑病。①农业防治: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实行与非葱类作物轮作。②种子处理: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h,水晾干后播种。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施保功乳油1200倍液,每7~10d喷1次,共喷2~3次,注意交替使用和混用。
(2)病毒病。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减少毒源;适时播种;加强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多用复合肥或磷钾肥,忌偏施氮肥;及时拔除、烧毁病株。②物理防治:采用银灰色薄膜避蚜在苗床上方每隔60~100cm挂1块3~6cm宽的银灰色薄膜,以避蚜防毒;或设黄板诱蚜,黄板上涂机油插于田间(高约60cm),可诱杀有翅蚜。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1.5%植病灵水乳剂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水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d喷1次,共喷2~3次。
(3)细菌性软腐病。①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低洼地宜高畦种植,及时排除积水;注意田间卫生。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喷、淋相结合。可使用23%络氨铜水乳剂250~300倍液灌根;或喷72%农用链霉素水乳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水乳剂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交替使用,每7~10d喷1次,连喷3~4次。
(4)霜霉病。①农业防治:选地势高、易排水地块种植;与葱类以外的作物实行2~3年轮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变温处理种子;苗床内及时拔除病株,定植时严格选苗,淘汰病苗、矮弱苗、次级苗、受伤苗。②药物防治:翌年春季3月中旬,发病初期喷洒58%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9%的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地蛆。①农业防治: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均匀深施入田间。②药物防治:5月中旬及时防治幼虫,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的乐斯本乳油1600倍液或用90%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