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0:3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媒体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在引言部分阐述了流媒体技术的基础:流媒体的一般概念及相关的概念。在正文部分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原理以及媒体服务器的硬件平台。最后主要的介绍了流媒体技术了两种教育应用:校园网视频系统的解决方案和远程多媒体教学方案。
关键字:流媒体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校园网视频系统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一、引言
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A/V文件一般都较大,所以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常常要花数分钟甚至数小时,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延迟也很大。流式传输时,声音、影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数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当声音等时基媒体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内继续下载。流式不仅使启动延时成十倍、百倍地缩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缓存容量。流式传输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从Internet上下载才能观看的缺点。
流媒体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式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流式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讨论流媒体的技术基础,以及流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二、流媒体技术基础
1、流媒体技术的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它们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
流式传输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启动A/VHelper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程序初始化。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A/V数据的编码类型或与A/V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
A/VHelper程序及A/V服务器运行实时流控制协议(RTSP),以交换A/V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与CD播放机或VCRs所提供的功能相似,RTSP提供了操纵播放、快进、快倒、暂停及录制等命令的方法。A/V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A/V数据传输给A/V客户程序(一般可认为客户程序等同于Helper程序),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式传输中,使用RTP/UDP和RTSP/TCP两种不同的通信协议与A/V服务器建立联系,是为了能够把服务器的输出重定向到一个不同于运行A/VHelper程序所在客户机的目的地址。实现流式传输一般都需要专用服务器和播放器,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图1.流式传输的基本原理
2、媒体服务器硬件平台
视频服务器把存储在存储系统中的视频信息以视频流的形式通过网络接口发送给相应的客户,响应客户的交互请求,保证视频流的连续输出。视频信息具有同步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以恒定的速率播放,否则引起画面的抖动,如MPEG-1视频标准要求以1.5Mb/s左右的速度播放视频流。另一方面,在视频流中包含的多种信号必须保持同步,如画面的配音必须和口型相一致。另外,视频具有数据量大的特点,一个经MPEG-1压缩的90min的电影,长度约为1GB,它在存储系统上的存放方式,直接影响视频服务器提供的交互服务,如快进和快倒等功能的实现。视频服务器必须解决视频流特性提出的要求。
视频服务器的工作模式是当服务器响应客户的视频流后,从存储系统读入一部分视频数据到对应于这个视频流的特定的缓存中,然后此缓存中的内容送入网络接口发送到客户。当一个新的客户请求视频服务时,服务器根据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决定是否响应此请求。系统的资源包括存储I/O的带宽、网络带宽、内存大小和CPU的使用率。
三、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多媒体新闻、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完整的流媒体解决方案应是相关软硬件的完美集成,它大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内容采集、视音频捕获和压缩编码、内容编辑、内容存储和播放、应用服务器内容管理及用户管理等。
下面就介绍流媒体技术在教育上的两个具体的应用方案。
1、校园网视频系统
校园网的建设随着教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也逐渐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媒体传输技术的突破,使网络多媒体教学得以实现。现在已经有许多的成熟的产品可以用来组建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解决方案。
一般一个校园网视频系统的要求有:
(1)通过校园网实现音、视频实况转播、视频预订,制作并存储节目。
(2)在校园网上实现VOD教学。
图2.校园网系统方案
每个教室安装相应的软件及视频卡,摄像头,麦克风,可以把教室实时的声音和图象通过校园网传到监控中心。在存储服务器安装SERVER软件,可以存贮传输过来的实时图象。在点播服务器安装SERVER软件,存储视频节目。
虽然现在校园网络硬件水平和质量现在都非常高,但是,困惑也随之而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校园网投入大,但没有用在教育主业上。
B、网络仅用在办公自动化中,投资效益低。
C、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即享受好的教育资源的学生很有限;同样的课程需要年复一年的教授;同样的问题需要一次次重复回答;材质差异明显的学生按同一模式接受教育,做不到因材施教。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和由此产生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计算机界对于计算机网络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思考。教学模式在网络条件下最终会变化成什么样子?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网络技术发展到底能导致产生哪些更富成效的教育手段,逐步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
2、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人们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必须转变成一个伴随每个人一生的过程。网上教育突破了传统"面授"教学的局限,为求知者提供了时间分散、资源共享、地域广阔、交互式的教学新方式,因而广受人们观注。
从远程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有下列三方面的内涵:学生与教师的分离,学生与学生的分离,利用传播媒体和传输系统组织教学。从技术上讲,远程教育系统是建立在现代传媒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它通过现代的通信网络将教师的图象、声音和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学生的图象、声音回送给教师,从而模拟出学校教育的授课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建立虚拟的班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鉴于远程教育的深远意义,我们的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有:实现教学课件的点播(VOD),教学直播,网络课堂等等。
在IP网上开展远程教学活动,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音频、视频流信息的传送以及它们与数据之间的同步。由于音频、视频信息的带宽比较宽,不可能让学生将所有的节目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后再播放,必须要采用先进网络播放技术来实现边发送边播放。此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使用电子教案来辅助教学,比如用PowerPoint,而电子教案的展示与音频、视频流之间有严格的时间同步关系,这就要求在传输过程中我们仍然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同步关系。
图3.远程教育网络结构
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输入的视频和音频信号将送给MPEG4的编码器进行编码,编码器输出的节目流既可以存入存储设备也可以直接送给MediaServer,MediaServe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节目流的播出。MediaServer播出的节目有三个来源,它可能是保存在存储设备中的ASF文件,也可以是编码器实时传送来的节目,它播出的节目还可以从其它的MediaServer上获取。普通的用户可以通过LAN或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到该系统之中。
参考文献
[1]曹功靖,王晖,吴玲达Real流媒体技术及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
篇2
原文
一、绪论
随着Web应用的不断增加,Web站点上所包含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量也在飞速增长。因此,Web用户需要有一种方法来方便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一个Web站点能够提供可定制特性或个性化内容以便能为站点浏览者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那么它将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1.个性化网站
1.1什么是站点个性化
什么是站点个性化?简单地说,站点个性化就是为特定的用户指定特定的Web内容和应用,即Web内容开发人员基于某些条件为特定的个人或用户组而裁剪信息或一个应用。它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首先收集和存储站点访问者的信息,然后对信息做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内容提交给每个访问者。在将一个Web站点个性化时,需要区分每个访问者,这主要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为了匹配内容(信息),二是为了提交特定的信息和应用程序给访问者并在所能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相应改变应用的处理流程。
1.2使用个性化技术的好处
一般地说,使用个性化技术有以下好处:
1.访问者将在站点逗留时间更长;
2.并将经常回到此站点;
3.站点变得更易使用;
4.站点内容与每个访问者相关;
5.使站点对访问者来说更有用;
6.站点会变得更有趣,从而会吸引更多的访问者。
1.3如何应用个性化
如何应用个性化?
1.明确你的需求。站点的需求是什么,希望定位什么样的用户。
2.定义你的用户和内容模型。需要什么样的概况信息来对站点访问者分类,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类别来达到定位目的。许多站点通过HTML输入表格来获得用户需求和喜好,输入表格中的信息既有很少变化的(如用户名和地址),又有需要随时更新的(如需求等)。内容即Web页上显示的格式化数据,当对一个站点实施个性化时,不需要对页面中所有元素都实行定制;
......
目录
一、绪论
1.个性化网站
1.1什么是站点个性化
1.2使用个性化技术的好处
1.3如何应用个性化
2.流媒体技术
2.1以个性化形式将流媒体技术引入远程教育
2.2什么是流媒体技术
2.3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好处
二、网络软件技术与流媒体技术
1.网络软件技术
1.1Dreamweaver
1.1.1灵活的设计
1.1.2方便的代码编写
1.2MacromediaFlashX
1.2.1工作流程
1.2.2多种媒体支持
1.2.3软件的集成
1.2.4学习资源
1.2.5应用开发
2.流媒体软件技术
2.1三大主流流媒体技术对比
2.2流媒体的兴起及介绍
2.3解决方案
三流媒体文件的应用范围及必要性
3.1应用范围
3.1.1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系统
3.1.2宽带网视频点播
3.1.3互联网直播
3.1.4视频会议
3.2在个性化网站上使用流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四模块实例
4.1VOD视频点播系统
4.1.1MadereMaderMediaSmartVOD软件价格及硬件价格
4.1.2页面实例
4.2FLASH制作
4.2.1制作过程
4.2.2利用模板制作
五、总结
六、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FlashMX完全手册》BrianUnderdahl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循序渐进——FlashMX基础与技巧》宇风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FlashMX的帮助文档
《流媒体技术大全》张丽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流媒体技术与创作》孙力,钱维莹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流媒体宝典》迈克电子工业出版社
《网络视频:流媒体技术与应用》吴国勇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文版DreamweaverMX网页制作入门与进阶教程》王克杰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篇3
关键词:流媒体 流技术 网络传输
0 引言
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网络从最初的传播文字、图片等资料到现在的各种形式的网络视频和三维动画,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上网人数的增加和网络设备的局限性直接让文件的大小成为网络传输过程中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方面:在网络上看到生动、清晰的多媒体信息演示;另一方面:网络速度制约着文件的下载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流媒体是指在互联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多媒体文件的媒体,实质是应用流技术在网络上传输的多媒体文件,数据从发送源端同时向目的接收端传输,它可以作为连续实时流在目的地被接收。其原理是将连续的多媒体文件或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它不是一门单一的技术,融合了多种网络技术和其他计算机技术,包括流媒体数据的采集、压缩、编码、存储、网络传输和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
1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现在,流媒体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朝阳产业。有专家预言,流媒体将成为未来因特网上应用的主流,实现沟通和传播的多向性,使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新闻出版、证券、娱乐、电子商务、远程培训、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总结起来有三大应用。
1.1 网络视频直播 目前,流媒体技术作为第四代媒体技术中的一种,很多大型的新闻娱乐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等,都在互联网上提供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节目,目前流媒体的视频直播应用突破了网络带宽的限制,实现了在低带宽的环境下的高质量影音传输,其中的智能流技术保证不同连接速率下的用户,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应用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上观看多媒体信息。
1.2 远程教育 Internet的使用开创了远程教育的里程碑,它促进了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传递日趋现代化,这种教育形式能跨越校界、区界甚至国界。流媒体技术应用突破传统的远程教育以文本为主、没有声音和视频,解决了教学模式单一、交互性差的问题。教学模式多样化体现在教师的在线直播授课和授课视频观看,学员可以由针对性的选择想要学习的章节和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节省时间。此外,流媒体技术也使远程教育的交互从单向通信的方式,如通过Email、在线聊天、BBS等。采用流媒体技术,把流式视频、音频加入答疑系统将提高它的完整性和交互能力。流媒体的VOD技术还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像Flash、Shockwave等技术就经常应用到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学习经验。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对员工进行培训。
1.3 视频点播及电视电话会议 视频会议系统指互联网上或者其它数据网络上开展的一种交互式多媒体通信业务。视频会议系统与流媒体技术应用相结合,利用流媒体技术的良好的可访问性、可扩展性和对带宽的有效利用性,实现视频会议内容的广播和录播,并且由于流媒体终端播放软件大多是免费的,因此利用流媒体机制:点对点(unicast)、多址广播(Multicast)和广播(Broadcast)可以很好地满足视频会议的如上需求:首先可以使大量的授权流媒体用户参加到视频会议中,扩大了会议的规模和覆盖面;而且利用流媒体技术的记录功能,视频会议在召开完以后可以实时存储,流媒体用户就可以通过点播的方式来访问会议的内容。
流媒体进行PHP的通信,最常见的就是可视电话。只要两端都有一台接入Internet的电脑和一个摄像头,在世界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音视频通信。此外,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的视频会议系统来组织跨地区的会议和讨论。
2 流媒体技术的研究现状
目前,流媒体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编码器(编码技术)、播放器(播放支持)和流服务器,三者缺一不可。在数据网络上传输流媒体,需要解决从音/视频源的编码/解码、存储,到网络端的媒体服务、媒体流传输,到用户端的播放一系列问题。
怎样使较好质量的流媒体实时播放,需要考虑媒体流传输的各个环节。其中,影响传输质量的三个最关键的因素是:编码和压缩的性能、媒体服务器的性能、媒体流传输的质量控制。
2.1 编码及压缩:流媒体文件需要在网络上实时传输,因此必须考虑传输中数据丢失对解码质量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先进的编码技术,例如错误弹性编码(ErrorResilient Encoding):在编码中通过适当的控制使得发生数据丢失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质量的影响。此外,媒体流的压缩/编码还需要考虑速率调节的能力,网络的拥塞状况是实时改变的,流媒体的编码应该最大限度适应网络速率的变化。
2.2 服务器的性能提高:流媒体应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流媒体服务器的性能也成为制约流媒体服务扩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包括CPU能力提高,I/O总线带宽和传输速度,存储带宽扩展等。
2.3 媒体流传输的质量控制:由于流媒体传输对网络带宽、延迟、丢失率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提高流媒体系统的整体扩展性和降低单个服务器性能要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此外还有流媒体技术研究还有流媒体传输协议和流媒体文件格式的兼容和压缩的研究上,流媒体在网络上传输需要合适的协议,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流媒体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多媒体数据,流媒体中协议有三种:实时传输协议RTP与RTCP;实时流协议RTSP;资源预订协议RSVP。流媒体文件的格式主要有三类:RealSystem的RealMedia文件格式;微软高级流格式ASF简介;QuickTime电影(Movie)文件格式。针对流媒体传输协议的研究和文件格式的转换上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方向。
3 结论
流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以网络和互联网为平台,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于丰富多彩流媒体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流媒体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主流媒体形式之一,而新兴3G业务的推广也将成为驱动流媒体发展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高奎.实时流媒体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7.(02).
篇4
关键词:视频交互系统;通用能力;高职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0-0103-04
德国专家梅腾斯先生提出职业教育培训通用能力的概念后,该概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通用能力是指那些与具体的职业和专业无直接关系、可迁移的、对于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要求,通用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通用能力培养工作的现状分析
1.通用能力培养的方法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对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方法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形成了一套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方法,并搭建了多个通用能力培养平台,形成了完整的培养体系。例如,通过各类专业课程学习、实习实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通过开设演讲、礼仪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通过举办各种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形成了“专业课程选修课程通力合作、三中心合力支撑、三个节贯穿全年、各项竞赛活动具体推动”的全方位的通用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
2.通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该平台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水平取得了极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培训资源不足。②部分平台采用专业知识的教学方式用于通用能力的培养,取得的效果一般。③各种活动结束后,资源保留不足,且不便于再利用,是否对学生通用能力提高有帮助的考量评价研究不足。④对于一些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办法不多。⑤各培养平台相互配合不够,形成的合力不足。
视频交互教学系统解决通用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视频传输技术日臻成熟。各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高职通用能力培养方式的特点相结合,开发一套适合高职学生通用能力培养的视频交互教学系统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视频交互系统的目的在于整合现有的通用能力培养各个平台的资源,即资源共享。这样既可以方便地获取师生教学或其他活动现场的各种资源(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资料),并且也可以便捷地对其进行编辑、压缩、保存和。视频交互教学系统不仅能够进行点对点或多点之间的双向视频、双向音频,以及数据等交互式信息的共享和实时通信。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平台各类资源进行重构,师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选择观看平台资源;可以构建同步或者异步交互模式,为学生创建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可以在学生、教师、学生辅导员、职能部门管理者之间形成学习社区,对某一能力培养的策略方法展开实时或非实时的讨论;可以随机调取某一段视频进行分析研究,给学生以实际指导,学生也可以调取某一段成功案例的视频进行观摩模仿;教师可以对某些学生的练习视频给予边播放边指导的在线辅导,学生可以得到指导性反馈,提高自己应用通用能力的策略水平。
视频交互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多镜头跟踪触发
在不影响教室或礼堂、报告厅等活动现场基本布局的同时,合理布置拍摄镜头,将被拍摄对象的声音、形象、肢体语言等内容全方位采集记录。系统能够自动完成镜头触发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确保画面不丢失,不中断。提高流媒体码流质量,保证录制的音视频资源达到高保真效果。
(2)直播时的视音频同步
有些活动因为会场的限制,如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汇演,只能有部分学生到现场观看。我们除了录制节目,还需要通过现场直播方式保证学生能通过分会场或网络进行观看。直播时要做到音视频高度同步,避免音视频传输时的延迟问题。同时要做好分会场效果监控,遇到故障及时排除。
(3)系统稳定性
本系统设计的设备众多,不仅包括机房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还包括录制设备(话筒、摄像头、编辑机)、播放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屏幕),种类多,数量大,管理难度较大。且系统一经启用就需要长时间高效率地运行,所以保证其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2.系统架构
通用能力视频交互培训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
(1)信息采集系统
多媒体控制器是对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的统一管理的设备。红外智能定位器负责实现智能化切换镜头,保证被拍摄对象始终在画面中。多媒体计算机负责控制授课端软件,建立PPT放映索引,并进行片头设置(叠加图片以及文字作为录像片头)、片尾设置(叠加图片以及文字作为录像片尾)以及录像参数设置(设置录像分辨率和码流)等。流媒体工作站将多媒体计算机、摄像机、拾音设备的信息内容录制、合成压缩成流媒体数据,上传至控制中心存储设备中。
(2)系统控制中心
管理服务器负责管理系统中不同用户信息资料的建设与维护,负责将信息采集系统上传的资源保存到存储服务器,或者按照播放系统的系统需求调取存储设备中保存的数据。Web服务器用来实现用户的远程需求服务。系统采用WMS HTTP服务器控制协议,既可以为用户提供资源的非实时观看服务,也可以实现视频资源对多用户的实时转播。
(3)信息播放系统
播放系统客户端软件采用Media server的HTTP方式为用户实时观看视频资源的功能。流媒体工作站按照用户需求向服务器发出调取资源的请求,将获得的资源传至多媒体计算机,在多媒体控制器的帮助下控制投影及扩音设备,将资源实时或非实时播放。
3.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因为控制中心设备安装的重点在于参数的设置和调试,所以这里主要介绍系统采集和播放部分的安装与调试。
(1)系统布线图(如图3)
(2)系统设备的安装
主球机的布线和安装要求摄像头高度高于黑板(或者演示屏幕)上沿30公分,距离黑板(或者演示屏幕)8到18米之间,辅助球机的布线和安装在黑板(或者演示屏幕)的左右,高度适当放低,位置以不遮挡被拍摄对象为最佳。铺设线缆包括双芯电源线、RS485控制线和同轴视频线。投影机等其他设备的安装按照标准文件要求执行即可。
(3)设备安装图(如图4)
(4)软件的安装和检查
笔者以系统中“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活动场所为例,来介绍系统采集和播放终端的软件安装与调试过程。
①流媒体工作站软件安装调试。为流媒体工作站安装集成了IE 6.0和DirectX 9.0c的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视频播放器。运行“control userpasswords2”,合理设置用户属性;运行gpedit.msc,确定,合理设置组策略编辑器;一次选择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然后找到“关闭事件跟踪程序”,双击打开对话框,并选择禁用。复制流媒体软件文件夹到桌面,复制EncProfile文件夹下的配置文件到C:\Program Files\Windows Media Components\Encoder\Profiles文件夹下;运行流媒体文件夹下的_PR2SMServerReg.bat文件;在比较大的分区中创建PR2Record和PR2Share文件夹,并且完全共享。修改流媒体软件中的ServerConfig.xml文件中的平台IP和端口(默认192.168.4.201:8008);修改C:\PR2Record的值为第四步创建文件夹的路径;复制片头和片尾文件到硬盘的一个目录下面,然后修改C:\back12.bmpC:\back21.bmp中的片头片尾的文件路径,片头片尾文件大小为720×576 24位bmp;修改Gotron MP-4X V3 Video P1_D11的捕获卡的型号为当前的型号,可以用ServerConfig.exe读取捕获卡的型号;将流媒体的执行文件创建快捷方式到启动组。
②信息采集终端软件的安装调试。将采集端软件包复制到多媒体计算机中。打开win32文件夹下的comm.xml,修改communicator type="PC" outputIP="192.168.4.201"中的IP地址为自动编辑机的IP地址;打开主文件夹下的config.ini, Class=0, 心理健康中心101室,192.168.4.56,8008;修改教师名称,并且设置教室(或其他活动场所)的IP地址为流媒体的IP。
③信息播放终端软件的安装调试。复制客户端程序的文件夹到收看端的计算机。运行_PR2SMClientReg.bat,打开主文件夹下的config.Ini, Class=0, 心理健康中心101室,192.168.4.56,8008;修改教师名称,并且设置教室(或其他活动场所)的IP地址为流媒体的IP。
④后台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复制后台控制系统软件到控制计算机。打开SR2IC.xml,设置:
――活动场所名称
platformPort="8008"panelIP
="192.168.4.199"――面板IP地址
panelPort="8008"streamMediaIP
="192.168.4.56"――流媒体IP地址
streamMediaPort="8008"
videoServerIP="192.168.4.110"――管理服务器ip
videoServerPort="9660"/>
系统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前景展望
将视频交互教学系统引入到高职院校学生通用能力培养中是一个新的尝试,按照加涅等教育心理学家的教育理论观点,可以确定很多通用能力属于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范畴。对于这类技能的培养通过视频系统的录制与回放观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该技能掌握的效果,这是经过很多科学实验已经证明的正确结论。笔者利用当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在视频教学系统中加入网络实时互动,既扩大了优质资源的共享面,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利用网络学习通用能力的机会。同时,该系统除了在通用能力培养中发挥作用之外,还可以应用到学校更广泛的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刘奕,刘颖.高职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探究[J].广西教育,2012(5).
[2]高强,李红,张妍妍.高职院校通用能力培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3(9).
[3]安翠.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0.
[4]宁艳.基于B/S架构的交互性教学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3(1).
作者简介:安海涛(1973―),男,汉族,呼和浩特人,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篇5
关键词:流媒体;在线直播;开放式课程;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Innovative Curriculum Applications Based on Streaming Media Live Online
Bi Ye1,2,Zhou Zhengxin2,Han Xiuling1
(1.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201620,China;2.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Experiment Center,Shanghai201209,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network-based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courses began to enter teaching.Teachers how to use modern multimedia teaching network organization?Students how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apt to this new teaching methods?This is a hot topic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The paper combines network technology and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elaborat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ive online streaming media,streaming live online teaching system to build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plan.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CW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a series of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uccessful use,both to improve student participation,but also conducive to training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This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network platform is gaining attention and welcom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Streaming media;Live online;OCW;Teaching methods;Innovation capability
利用流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实现在线直播的多媒体课程教学,有利于师生运用网络这个现代化工具更好地组织教学。针对学校网络构架和学生在线学习的课程情况,构建了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在线直播系统。探讨了流媒体技术在线直播教学系统的构建技术、系统特点,对该系统在高校创新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做了探索与实践。在线直播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拓宽学生与受众的教育面,也是面向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进行终身学习模式的重要载体。
一、流媒体技术概述
流媒体是从英语Streaming Media翻译过来,流媒体是一种使音频、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元素在Internet及无线网络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流媒体文件格式支持采用流式传输及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式传输方式是将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像非流式播放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后才能看到当中的内容[1]。
这种媒体播放方式,用户只需要在观看前等上几秒或几十秒生成这个缓冲数据即可开始观看视频。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多媒体文件一边下载一边播放的流媒体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缩短,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对系统存储容量的要求[2]。
二、原理
流媒体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原理
Fig.1 Principle of Work
先建立网络TCP连接,通过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提交HTTP消息请求,要传送多媒体文件。We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定位媒体服务器的文件系统。定位成功后,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响应消息,把目标多媒体文件的详细信息返回。Web浏览器接收到HTTP响应消息之后,检查该类型和内容,如果请求被Web服务器批准,则把相应的信息传给该媒体播放器。通过媒体播放器与媒体服务器直接建立的TCP连接,向服务器请求文件的发送。在传输协议(如实时流协议RTSP),媒体服务器把指定的多媒体数据以媒体流形式传送到媒体播放器的缓冲池中,完成流式传播[3]。
三、视频系统设计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线直播系统建在实验实训中心的创新实验室,(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流媒体在线直播的系统框架
Fig.2 the Framework of Based on Live Broadcasting Streaming Media System
在线教学演播系统采用了iCAM摄像系统和iTalk电子发言系统。iCAM摄像系统分为三个部分:iCAM-I自动跟踪摄像系统、iCAM-II电子定位摄像系统、iTalk电子发言系统。生动的课堂情景可以完全记录下来,自动记录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情景,同样方便了后期的教学课件制作。使教学双方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在线远程教学的效果。
通过A/V采集压缩设备整合视频和音频,把整合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到流媒体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通过网络的方式向客户端在线直播的视频和音频。
使用现有的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可以把现场直播的教学内容传输给接收方,学生和教师在有网络接入点都可以在线实时收看到现场的直播教学。
四、在“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中的应用
(一)创新实验室构建
2006年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实践”系列课程列入了学校的重点建设项目,改造原来的专业实验室,形成了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全天候开放的创新实验室。开放型创新实验室是一个集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为一体的公共基地,具有良好的布局设计、创新环境和先进的设备。该开放型创新实验室以建设全校性的公共创新实践平台为出发点,尽力体现其先进性、多样性、实用性以及在全校范围内的高度共享性[4]。
在创新实验室中引入在线直播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网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在线直播模式的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具有“围墙”大学的理念,在线多媒体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流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实施,将彻底改变“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单位,这不仅有利于创新高校的教育模式,而且为成人继续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在线直播模式的运用
在线直播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资源的收集:通过iCAM摄像系统记录课堂实况,iTalk记录课堂问答实况。
2.教学资源的应用: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应用于远程教学、教研等领域,为学生的课后复习、补习提供了最丰富的资源。
3.对课堂实况(图像、声音、白板、视频)等教学资源记录、整理,自动记录课堂中交互式的教学情景,对于教学课件制作和后期编辑制作,节省了大量的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投入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实验室每年组织各类创新活动和创新竞赛,包括创新报告讲座、创新论坛、创新设计、创新制作竞赛和创意设计大赛等,每年有近千位学生参与了相关的创新活动。参与者从这些创新系列活动和创新竞赛中收获了大量的创新成果[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宣传效果。
五、结束语
本文构建了一种流媒体在线直播教学系统,客户端不需要下载以及安装任何插件和程序,只要打开Windows自带程序,用户就可以在任何有无线或有线上网环境的地方随时收看在线多媒体音视频图像直播,这是对原来传统的只能在教室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的拓展和补充。该系统自2007年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成为我校“创新系列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已经先后完成了创新系列活动在线直播、创新活动讲座、大学生科技节等大型活动的直播。此外,本系统还可用于在线远程教学的直播,是一种新颖实用的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流媒体;单播;组播;网络远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143―03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已经完成,校园网的建成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提高了教学的规模和效益。研究基于流媒体的网络远程教学的方法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将一些热门课程和教学资源到校园网上供师生点播,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和音视频教育节目学习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缺点,同时也可缓解许多学校扩招后师资不足的矛盾。
一 流媒体的概念
流媒体技术是一种基于时间的连续实时传输技术,在网上传输的数据可以是音频、视频、文本、图片等多媒体文件。它把声音、影像或动画等信息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从而实现了信息的下载与播放同步。这也是它与WEB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最大区别。这样用户的等待时间就会大大缩短,通过流媒体技术我们就可以实现网络视音频远程教学,将教师上课时的图像甚至他的电子教案远程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面。流媒体的传输技术主要有三种:点对点(Uncast)、多址广播(Multicast)和广播(Broadcast)[1]。根据流媒体技术中单播和组播的两种概念,从时间上我们也可以将这种网络教学方式分为实时授课和异步授课两种。
目前Internet上使用较多的流媒体格式主要是以下三种:Real Networks公司的Rm或者Rmvb 、Media、Apple公司的Quick Time 以及Microsoft 公司的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ASF),以上三种格式在使用过程中各有优缺点。[2]在此我们以Real Networks公司的Rm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流媒体单播异步授课和组播同步授课方法的实现。
二 流媒体异步教学方式的实现
所谓的异步教学方式,实际上利用的是流媒体技术中的单播方式(Uncast)。它的实现需要将预先制作好的流文件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随时浏览学习,因此它的制作步骤是第一步制作流文件、第二步、第三步点播。
1制作流文件
在这里有两种方式获取流文件,我们以Rm格式为例:一种是利用Helix Producer9.0 直接将摄像机所拍摄的授课情况采集到计算机中,并生成Rm格式的流文件。采集卡的选择建议使用专业的流媒体采集卡如Osprey100或者Osprey200。这样可以提高采集的质量,降低采集计算机的资源利用率。
在Helix Producer的输入端选择使用设备(Devices)项,点击Audio项的下拉列表选择相应的声音采集设备。如果使用的是Osprey200的采集卡,则该卡可以提供声音的采集功能,无需使用计算机本身的声卡,这样做可以保证声画同步。
在输入端设置好后还必须进行输出参数的设置,这里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最终输出信号质量的好坏。首先选择Audiences,弹出编码设置对话框,可以参考图1所示进行相关参数设置。
Audiences设置好后接下来就要选择编码输出文件的存放位置了,点击Add file Destination按钮,弹出Windows标准的文件“另存为”对话框,选择相应的存储路径和文件名。最后点击Encode按钮就可以开始采集图像和声音信号了。
另一种获取流文件的方式是将现有的一些媒体文件转换成流格式的文件,比如将VCD的dat文件,一些AVI或者MPG文件等等。方法大体上和上面讲述的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输入端选择时将Devices换成Input file就可以了。
2 流文件
流媒体文件的不能只简单地将其上传到WEB网站上,而必须安装相应的流媒体服务器才可以实现点播。对于RM流媒体文件,服务器的选择我们建议使用RealServer9.0因为它可以很好地支持最新的流文件格式,并可以大大缩短播放缓冲的时间。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流格式的文件拷贝到RealServer9.0的目录中。默认是“C:\Program Files\Real\Helix Server\Content”。当然,你也可以设置自己的目录,方法是在Helix real server中新建一个Mount Point,你可以为你建立的Mount Point取任何一个名字,并将它指向你存储RM格式文件的文件夹上(Base Path),这文件夹可以是任何一个分区甚至是一个网络映射驱动器上的文件夹,具体设置参考图2。
3 点播流媒体文件
点播软件可以选择realplayer11。点播路径的书写格式可以参考这个格式:Protocol://Address:Port/MountPoint/Path/File。这个格式展示了一个典型链接的各个部分,但并不是每一个链接都必须包括所有同样的部分。下面举例说明。
如果你的RM文件存放在默认的Content目录下,则Mount Point和Path部分就可以省略不计了。格式如下:
rtsp://realserverIP:554/realfile.rm
rtsp是传输的协议,realserverIP是helix real server的IP地址,554是rtsp传输协议默认的通讯端口,realfile.rm是流媒体的文件名。
如果你的RM文件存放在你自建的一个Mount Point下,其名为Mymountpoint。则播放的链接格式如下所示:
rtsp://realserverIP:554/Mymountpoint/realfile.rm
如果我们将这些播放的链接存放在数据库中,就可以实现视音频流文件的后台数据库管理,我们还可以利用ASP网页动态地更新我们的视音频流文件网页,自动生成流媒体点播界面。例如我们可以将我们已有的各类教学流媒体文件分类输入数据库中,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查询页面,就可以初步实现网络远程课堂点播的功能。如果再将realplayer作为一个activeX插入网页中我们甚至可以制作出网页流媒体播放器。
三 流媒体同步教学方式的实现
所谓的同步教学方式,实际上利用的是流媒体技术中的组播方式(Multicast)。这种方式相当于网络现场直播,对于一些比较大型的课程非常适用,听课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教室内收看到任课教师的现场授课情况,如果配合使用切换台甚至可以将教师的教案或者教室内的任何图像信号一起传输过来。异步教学的实现包括三个步骤:第一配置Helix producer目标流媒体服务器的信息;第二设置服务器和网络参数;第三点播。大型课程的现场直播往往会有很多客户同时点播,而采用组播方式进行直播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会占用大量网络带宽,不增加CPU利用率,所有的运算压力都转嫁到了各交换机上面。因此,组播需要交换机的相关支持。
1 配置Helix producer目标流媒体服务器
流媒体组播方式和单播方式对视频进行编码时使用的软件是同一款软件―Helix producer9.0。在配置组播直播方式下的Helix producer9.0时,方法与用Helix Producer9.0 直接将摄像机所拍摄的授课情况采集到计算机中的配置方式基本相似,不同的是采用组播直播时,必须设置目标流媒体服务器的相关信息,而且直播方式下流文件的输出目的地也不同。前者是输出到本地硬盘上一个具体的文件,有文件名和扩展名。后者则是通过网络输出到安装有realserver软件的流媒体服务器上。数据包传输到服务器后,并不在服务器上生成一个具体的文件,服务器仅负责把数据包转发到各个提交请求的客户机上。具体目标流媒体服务器的设置方法是在编码端设置好编码率和画面大小后 (与单播时讲述方法相同) 点击Add server destination 按钮,弹出服务器设置对话框,如图3所示。在destination name中输入目标服务器的名字;在Stream name 中输入组播的文件名(可以任意取名);在Broadcast method 中选择Push Account based login(推送 基于帐号的登陆方式),因为每一个流媒体服务器都需要授权才能转播客户发来的流媒体信号;在server address中填入流媒体服务器的IP地址;在Port/Prot range中输入流媒体服务器的http端口号,这个在安装服务器时有相应的提示;在Username和Password中输入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其他选项取默认值就可以了。具体设置如图3所示。
2 流媒体服务器设置
流媒体服务器组播方式的设置很简单,只需在直播前将Helix real server的Enable Multicast设置成Yes就可以了,否则就只能以单播的方式进行直播,这样会大大限制点播的用户数量,增加服务器和网络的压力。
不过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组播方式的直播需要交换机的支持,也就是说服务器设置好后还必须在校园网上开通组播功能。如果要在校园网上开通组播,首先要开通核心交换机的IP组播协议,一般交换机都是用PIM协议支持组播路由协议,要注意的是PIM协议是针对端口的,所以需要将每一个需要组播数据流的交换机端口都进行PIM设置,建议使用SM稀疏模式;其次要开通二层交换机上的IGMP Snooping协议,这就要求校园网上所有交换机都必须支持组播协议,并且组播时所需要的D类IP地址在网络上必须是可用的。就是说我们在安装并设置好了组播方式下的流媒体服务器后,还必须与网络管理员取得联系,申请224.0.0.0到 239.255.255.255范围内的一组D类IP地址,再将该地址填入Realserver后才可以进行组播[3]。全部完毕后就可以在编码端点击Encoder按钮进行组播了。
3 接收组播流的方式
与单播时的链接格式类似,唯一不同的是我们要将Mount Point换成“Broadcast”。如下所示
rtsp://realserverIP:554/broadcast/mylive
其中mylive就是我们在Helix producer中设置的Stream name(流文件名)。
如果我们采集时使用的计算机是便携型笔记本计算机,并且支持无线AP和1394(D-Link)接口,那么激动人心的“移动网络现场直播”就可以轻松实现了。具体我们可以在一台支持无限网卡和1394采集的笔记本电脑上安装Helix producer9.0,将这台笔记本电脑和摄像机通过1394连接后,由2名工作人员操作,通过上述的软件设置后,就可以实现在播出会场内自由移动并直播了。这就相当于我们在校园内有了一辆“移动直播车”,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至此我们已完成了所有单播与组播的实现步骤。相信会对高校校园网远程教学有所帮助。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进行现场直播时,我们发现即使是在校园网上,视频的缓冲时间也非常长,通常都为20秒左右。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并不是网络带宽不够造成的,而是因为前端在视频采集时计算机对采集卡采集到的信号有一个软件压缩的过程,故而大大延长了缓冲的时间。如果换用带有硬件压缩功能的卡,在校园网上就能将直播缓冲时间控制到1秒以内。
四 小结
目前市场上的网络流媒体点播和直播产品比较多,实现的功能也基本和我们介绍的相同,但是他们的报价却十分昂贵,动辄就是数十万元。如果各高校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就可以大大地为学校减少这方面的投入。基于流媒体的单播和组播技术是快速、便捷地实现网络远程教学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崔强,朱卫东.多媒体及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课件制作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7):48-50.
[2] 陈春娇.流媒体技术及其在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J].光盘技术,2009,(3):35.
[3] 许亚梅,包怀忠. 组播技术的优势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9):20.
Implementation of Web-Based Distanc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Uncast and Multicast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ZENG Rui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Kunming, Yunnan,650224,China)
篇7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逐渐由高端实验室走向大众和实用化,尤其是在微软公司推出名为HoloLens的商业产品后[5-6]。微软公司在谷歌公司推出的GoogleGlass的基础上引入全息影像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连接起来,创造出一种具有全新人机交互模式的虚拟现实交互设备。虚拟现实技术课程作为进入当前最前沿科技领域的学科基础,其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需要不断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与最新技术、最新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现行的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传统教科书从撰写到发行的周期较长,往往是课程教材一投入使用,其中的内容已经陈旧,远远落后于学科技术发展的速度。同时,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还采用传统单向交流的方式,互动不够,不利于激发互联网社交思想影响下的90后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
2互联网下教学新方法和举措
2.1社交软件
不管是获取信息还是与他人交流,大部分人都能在社交软件中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东西。社交软件的特点就是包罗万象、有不同的人和圈子、内容符合人类的共性,并极有可能形成病毒性传播的趋势等。经过长期与大学生群体的接触及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大学生群体尤其是90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十分喜爱如下的社交软件。
(1)QQ。QQ是腾讯公司于1999年推出的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讯网络工具。随着时间推移,腾讯公司旗下的QQ软件高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交软件,其最大特点是不仅可提供点对点即时通讯,还能提供群通讯功能。
(2)微信。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其最大特点是可以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用极少的网络流量实现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交流,并具有共享流媒体内容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在广大年轻用户群体中非常流行,尤其是在90后的大学生群体内。
(3)贴吧。贴吧是百度公司于2003年推出的一款重量级产品,是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可以与搜索紧密联系,能够准确把握用户需求,通过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自动生成讨论区,使用户可实时参加交流、自己感兴趣话题的信息和想法,在各类学生兴趣爱好团体中极具人气。
(4)知乎。知乎作为社交软件中的后起新秀,是一个广受各行各业精英所喜爱的实名制网络问答社区,友好、理性和认真的社区氛围使其成为集求知、分享和社交为一体的UGC(usergeneratedcontent)平台,在求知欲极强的90后大学生群体中也极具人气。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上述社交软件具有共同的特点。
(1)社会关系链整合。社交软件可以清晰地整合熟人圈,形成团结程度甚高的小团体,尤其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效果最为明显。在这个相对密闭的小团体空间内,用户传播信息,可使该信息快速通过社交软件得到扩散,而且扩散速度在与目标群体相关的临近群体中快得超乎想象,极具传染性。
(2)聊天。社交软件聚合大量同属性的用户形成群体,群体内用户对由群体成员发起的话题进行及时讨论,形成积极快速的讨论氛围。热点话题通常会激发群体内大多数用户的积极性,扩大讨论的范围,增加信息量。
(3)图片/视频/流媒体分享。社交软件大都可以在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终端上应用,很便捷地上传图片/视频/流媒体资料,并使之在目标群体内快速传播。
(4)兴趣聚合。社交软件大多是通过兴趣爱好聚合,即一个群体基本具有一定共同相关属性的联系,这类联系可以使群体内部用户相互之间形成强烈的聚合效应。90后大学生群体基本上都喜爱使用这些社交软件,保持极高的刷屏率,基本贯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极具黏性。这些社交软件已经俨然成为90后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新方法和举措
基于90后大学生对上述社交软件的应用程度,教师可提出如下课程教学新方法和新手段。
(1)针对教科书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的问题,使用贴吧让学生自主浏览虚拟现实的主题社区关键词。通过浏览主题社区,学生对于当前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动向能够有一个较直观的认知。由于贴吧每天都有新的话题出现,信息更新速率极快,因此学生通过对话题的浏览可在较短时间内对当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状况有较深入的认知。这样就可以达到先导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课程基本概念的目标,令学生对教科书上较枯燥的理论内容有更直观的认知。
(2)在虚拟现实技术课程开始至中期阶段,适时建立相关主题QQ群,给学生一个对课程相关内容自由发言的平台。主讲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话题,发动学生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引;及时回复和解答学生在群里的提问,形成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对于学生提问较多或疑惑较大的共性问题,可以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培养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探索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和群内讨论,积极发现和挖掘具有一定潜质的学生,使其成为二次传播的源头,为群内其他成员答疑。
(3)虚拟现实技术实验课开始后,教师可以利用群共享流媒体内容,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陈旧跟不上时代的问题,及时上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最新资料,供学生参考。学生也可以积极地把找到的学习资料传到群中,实现资源共享;适时引入相关视频公开课让学生观看及学习,导入基于VRML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的案例,引导学生从虚拟现实技术基础内容入手,学会使用VRML类脚本语言进行相关的应用开发。由于基于VRML的程序调试及编写简单易学并可使用浏览器直接查看、易于掌握,因此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的最后,引导一些对虚拟现实技术有浓厚兴趣并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入知乎,在知乎上对他们感兴趣的技术问题进行提问,借助软件平台获得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为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提供可行性。通过课程学习,学生逐渐从一个单纯的提问者转变成一个在提问的同时也能为新入门者解惑的专业人士,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5)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结束后仍保留QQ群,功能则转换为主题兴趣爱好群,成为一些对虚拟现实技术有兴趣的学生能够持续交流的平台。到最后毕业设计阶段,又可以转换为毕设主题群,方便选择虚拟现实技术相关毕业设计课题的学生进一步交流,并借助QQ群的特点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帮助,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3教学实践
3.1虚拟现实技术课程实践
武汉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虚拟现实技术课程开设在四年级秋季学期,自2012年以来,对该专业4届共计260余名学生开展了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践。实践证明,学生成绩均有所提高。暂不考虑2012级学生的情况,单纯通过平均成绩分析表中期末考试卷面数据,可以发现这几届学生的课程平均成绩有显著提升,而且2011级学生的成绩提升幅度最大,平均已达到80分以上。通过对不及格人数的统计发现,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逐渐提高,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到2011级不及格人数为0。这说明不断调整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后,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都有明显提高,通过课程学习起到学以致用、能力提升的作用,消除了不及格情况。所以说,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积极价值。
3.2虚拟现实技术相关毕业设计实践
自2012年以来,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4届共计29位学生开展了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实践,暂不考虑2012级学生选择虚拟现实技术相关内容课题的情况,从最终获得的评价来看,学生参加实践改革后再进入毕业论文环节,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最新知识较为熟悉,在兴趣驱动下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并写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而且成绩逐年提高的趋势非常明显;还有2位同学的毕业设计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的荣誉。这说明教学改革实践对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能够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做法。
4结语
篇8
论文关键词:DV 新媒体 大众信息传播 社会价值观
电视传播学从上世纪中叶到上世纪末相继走过了“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和“受众上帝论”。本世纪初,以诸多新媒体与大众结缘为标志,传统集约型媒体将终端用户作为传播概念上的“受众”时代已告结束。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受众”在占有一定新媒体资源后,俨然也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信源”。这种大众信息传播从新的角度看,更富广域性、交互性、综合性和社会价值性。因此,我们将它看作媒体传播的信源论时代。
DV是网络、多媒体、手机、移动电视等一系列新媒体家族中的一员。从功能特性上说,DV与诸多新媒体一样,明显地具有个体性、广泛性和交互性,因而,它也就拥有了信息传播的信源性。
一、DV的社会化普及
DV原本只是数码视频摄像机(DigitalVideo)的英文缩写,是数字新技术的代名词。在它与大众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因机身轻巧、操作简洁、携带方便、性价优廉而倍受人们的青睐,逐渐由专业设备变为家用产品,进而在社会发展中形成一种特殊的潮流需求。
DV的普及与DV作品的问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初,DV作者只是把“活动影像”用于家庭生活或小众传播,出现了信源广大、信道狭窄和信宿缺失的现象。此外,其绝大多数作品是对生活原态接近真实的记录,所以,DV从被引进到使用都与大众生活的土壤密不可分。随着DV普及率的提高,部分DV作者基于对文化的诉求、新闻的热爱以及艺术的兴趣,试探性地将创作视角延伸至一些社会问题中,以拓展DV的传播范围和发展走向。
DV的盛行与作品的草根性,使它的源发根基从一开始就未建立在某种理论或某种概念之上,导致DV的发展基本上是漫流的,取向目标是多元化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主流媒体的介入使DV的社会化普及受到了广泛关注。电视媒体开始大胆试播DV作品、增设DV专栏、引入竞赛机制,为DV的传播开辟了一个主流传播渠道。诚然,电视媒体的这种做法并非全部认可DV的低质量信号和低制作水平,其最大的契机莫过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贴近以及DV持有人总体信源的广度。
二、DV及其作品的特性
上文中提到DV创作没有理论和形式规则在先,但任何一种传播媒体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DV也不例外。
(一)数字性
DV最为大众认可的是它所记录的数字特性。DV的数字化,彻底消除了原作与复制品的界限,方便了DV文本的修改与补充。DV与宽带网的数字结合,使它可以摆脱传统媒体的推广渠道,另辟蹊径以构筑自我话语壁垒。
(二)大众性
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影像形式,DV没有媒体单位的归属,其轻便灵活的性能使之可以进入专业媒体所无法顾及的角落,极具亲和力地深入百姓生活当中,多角度地捕捉最真实的画面。
(三)社会性
DV爱好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分属于各个行业。他们用DV记录着周遭的环境和事态,用画面语言传达着所视所悟,又因社会身份的不同,在DV创作中或多或少地体现出职业特征。
(四)个体性
DV设备私人化的特点,决定了DV创作可以不拘一格、以个人意志为转变,这一点完全有别于电视媒体从业者的集体创作。
(五)随意性
多数DV作品事先都没有创作任务和程序规划,一切内容皆是随机的或仅凭兴致获得的,这使DV作者成了摄制者与导演者的综合体。
(六)无文化界域性
DV活动对DV人不做任何条件的限制,但凡有创作欲望的群众都可以手持DV进行创作。
(七)无传播取向性
DV作品在整个创作流程中并没有专门设定传播范围和目的,许多影像绝对为个人所有,表现的也仅仅是某一时间某人的心路历程。
(八)模糊的功利性
DV使用者以普通民众居多,他们从事DV创作的活动既无社会价值诉求,也不含质效观念。
三、DV的大众传播理念
DV传播大致可划分为两条较清晰的脉络:在专业与非专业界线继续模糊的条件下,DV传播可以是个人化的人际传播,它更倾向于个人表现,更强调自我体验,更关注个人视觉中的独特发现;在得到主流媒体肯定的条件下,DV传播可以是社会化的大众传播,它不拘泥于形式,重在纪实以表现出对身边熟悉题材的普遍关注,形成节目并借助于媒体平台进行大众传播以寻求广泛的社会认同。
依传播学的逻辑来说,DV不是目标,个性化的DV作品才是真正目标。个性化让DV变得成熟,个性化DV作品的传播能够赢得大众的广泛关注,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传播意义,在传播过程中造就巨大的社会价值。
另外,得到主流媒体肯定的DV想获得发展,就必须遵循进人主流媒体传播的若干规则。
(一)选题的价值判断
选题是一部作品的立命之本,它关系到形式、内容、材料、方法的综合运用。DV作品要在多大范围传播,取决于选题服务大众、取悦大众之能力所及。其次,依托主流媒体进行传播,DV作品中所要表现的“平民视点”应尽量做到“不另类”、“不边缘”,最大程度地接近社会主流生活,最大维度地呈现时展进程,最大范围地反映广大群体的精神面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DV传播的取向是社会大众,才能凸显媒体传播的宣教功能。
(二)主题与内容的把握
主题的鲜明性和内容的向心力是一部作品的支撑,主题统帅着内容,内容服务于主题。同时,二者需要借读电视理论,担负受众的责任,这也是形成社会传播链条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因此,DV作品的创作要尽量符合大众视觉的审美要求,具备较高的叙事语言能力,熟知大众传播的普遍规律,把握好作品创作的节奏与风格。
(三)摄制技术的跟进
虚焦、晃动、偏色等一系列因拍摄技术所引起的视觉不适,以及因丢帧、跳轴、画面截取不当所造成的视听障碍,在给自己观看的DV作品中也许可以原谅,但将个人作品放置在主流媒体传播的范畴里,诸多的技术失误和拙劣的制作手法就不为大众媒体所取,更无法吸引广大受众进行欣赏。毋庸置疑,技术是一部作品成败的保障,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着作品的社会传播质效。DV作品早期根植于民间,其社会传播较少受制于专业媒体的要求,当它被定位在专业级别时,就必须主动契合主流媒体的制播特性,对原有技术指标进行革新与提高。
以上三点都与电视要求相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DV发展的先锋面即电视。因为,电视可以为DV传播提供最权威的渠道,为DV传播制定最有效的方案,为DV传播吸引最广大的受众;而且,电视能够承担重任,为DV作品确立文化品味,为DV作品培养思辨能力,为DV作品构建审美意识。除此之外,在大众传播理念的支持下,电视可以和DV形成一种稳定的数字支源关系,将DV传播从单一的人际传播推向广域的大众传播。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强势出击则为DV传播注人了新的力量。网络是面向大众的开放式信息平台,它对信息的海量需求使其包容一切信息资源,DV作品当然也是它涉猎的对象,甚至有人在网络上自建站点,打造个人的“影像家园”。这种被称为“没有执照的电视台”为DV爱好者和他们的作品提供了自由表达与交流的空间。手机作为通讯工具,也是以新媒体的身份参与大众传播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不论是手机生产量、还是手机用户拥有量都呈井喷式增长,必然带动了社会信息的交互发展,产生了与之对应的信息传递量,从而为DV大众传播赢得了无限广阔的交流空间。
但是,随着DV传播渠道的增多,一些良莠不齐的影像信息也伺机闯人大众视线。如果不加重视,任由负面信息在大众传播中滋生,那后果是不堪设象的。社会需要文明的信息,大众需要健康的信息,这表明,DV作者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DV的独立自由绝不能以破坏社会大环境为前提。
四、关于DV发展的谬论
DV社会化传播所带来的DV话语,权必然地使它成为一种媒体,而这种强力表达的存在直接作用于社会,左右着DV爱好者的认知,如不立即加以纠正,必然会影响DV的社会化发展。
(一)民间不等同于非专业
有舆论认为“DV是一种民间影像,DV是一种非专业的影像制作群”,这仅仅看到了DV的广度,却没有看到它的深度。的确,DV作者中包含了大量业余和非专业人士,但不能认为民间就是不专业。事实上,多数已知的优秀民间作品背后都有着专业人士的参与和支持,民间本身就囊括了大量的专业人士,他们无可争议地成为DV制作的中坚力量。承认民间拥有大量的DV爱好者和参与者,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但决不能说民间没有实力。
(二)DV不能被吹嘘成时尚
DV不是作秀的工具,也不是某些别有用意、沽名钓誉的人手中的时尚标志。DV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需要承认它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手段,是DV爱好者手中有力的武器,是向大众展示个人艺术追求的窗口。
(三)DV不是“潘多拉魔盒”
DV的确在某种意义上为怀有电影梦的人们带来了福音,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的确是用DV这块敲门砖打开了通向影像艺术的大门,但并不代表拥有了DV就拥有了一切DV创作的特质,就可以制作出具有水准的影像作品。所有热衷DV创作的人都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这种画面语言的语法规则,并将其贯穿到DV创作中。更重要的是,DV创作必须向高雅艺术靠拢,提倡精神文明建设,为DV发展营造良性的社会环境。
篇9
[关键词] P2P 流媒体 远程教学
1.引言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社会和经济的新需求对传统教育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现代远程教学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网络教学用户的急聚增长和多媒体教学需求的同时出现,传统的基于C/S模式和B/S模式的远程网络教学显示出了诸多问题。流媒体和P2P网络两种技术的出现和已有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采取一边下载一边播放的方式,点对点音视频播放的实现,能够较好地解决远程教学系统对多媒体信息和传输及时性的特点。基于P2P的流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将会极大地推动远程网络教学的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尤其是稀缺教育资源的共享。还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国内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为更多的人快捷方便地接受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2.P2P技术
2.1 P2P技术定义
P2P( peer-to-peer)即点对点。如今在业界,比较认同的P2P计算应用系统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类:1.信息、服务的共享与管理 2.协作工作 3.构建充当基层架构的互联网络系统。图2-1显示了P2P结构。
图2-1 一般P2P结构示意图
2.2 P2P的网络优势
与传统的中心化结构相比较,P2P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非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②可扩展性
③健壮性(robust)
④高性能/价格比
⑤隐私保护
⑥负载均衡
3.流媒体及网络协议
3.1流媒体理论基础
流媒体格式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上播放的媒体。流式传输方式是先将整个A/V及3D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方式的压缩处理,再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连接的用户计算机端连续、实时的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环境中,用户并不必像下载普通文件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因为目标文件被分割成了多个小的文件,故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后,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解压设备(硬件或软件)即可对压缩的A/V、3D等多媒体文件解压后实现实时播放和观看。而此时多媒体文件的其他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执行下载。
3.2 流媒体的传输
实现流式传输当前基本有两种方法:实时流传输(Realtime streaming)和顺序流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一般来说,如果视频为实时广播,或使用的是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的是如RTSP类实时协议时,即为实时流式传输。本系统在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式。当然,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图3-1 说明了流媒体传输是基本原理。
图3-1 流媒体传输基本原理
3. 3传输协议
(1)RSVP:资源预留协议
它是一个信令协议,用于在流(flow)所经路径上为该流进行资源预留。
(2)RTP:实时传输协议
RTP协议详细描述了在互联网上传递的音频和视频的标准数据包格式。
(3)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RTP 控制协议(RTCP)采用与数据包相同的分发机制,会将控制包周期性地传输给所有会话参与者。
(4)MMS:微软流媒体服务协议
MMS是一种串流媒体传送协议,用来访问并流式接收Windows Media服务器中.asf格式文件的一种协议。
(5)RTSP:实时流传输协议
RTSP协议定义了如何让一对多应用程序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
(6)MIME:多目因特网电子邮件扩展协议
4.系统设计与实现
4.1系统整体设计
该远程教学系统使用的是基于P2P的流媒体视频传送技术,它需要连接教师端和学生端。在技术架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模型该如何设计和建立分层,以保证系统在功能上的实现和运行上的健壮性,并且能够将网络上所有可用的资源整合进来。
4.2详细设计
(1)功能设计
由系统的宏观设计可以看到,系统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是相互对应的,我们进而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分为教学管理、系统管理、交流协作管理三个大的功能模块,再根据各自的对象具体细化。
(2)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的设计大概可划分为五个部分:用户管理模块、主控制模块、媒体管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当服务器端接收到了采集到的音频、视频和屏幕等数据后,就会向所有客户端进行某一形式的转发,并进行相应的音视频文件和客户端相关的信息管理。对于本系统,只需要求服务器为少部分客户端直接发送数据,那么服务器端发送数据到客户端的方法就有所不同。又因为是在频道模块中实现数据发送控制功能,所以只需要对频道模块作出一定的修改,使得频道模块满足可以有所选择的给客户端直接发送数据。
(3)客户端
实质上客户端才是P2P模式的真正魅力所在。在P2P模式中客户端不是独立静止态,它还要和其它客户端进行信息交流,故要具有数据发送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数据请求控制模块和缓冲区映射模块。
(4)数据库表设计
本教学系统采用的是MySQL Server 5.1数据库服务器,因为本系统的存储数据量不会太大,且此数据库属免费产品,技术也比较成熟。且数据存储涉及到的人员也不多,故只需要四张数据表组成,分别为:管理员信息表,学生客户端信息表,资源信息表,源节点信息表。
4.3 终端音视频子系统框架
在进行多媒体编程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挑战:(1)多媒体流包含着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又要求进行快速实时的处理;(2)音频、视频必须同步,以使它们在相同时间开始、停止,以相同的频率进行播放;(3)数据源的格式很多,比如音频、视频交叉存取的(AVI)、高级流格式(ASF)、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和数字视频(DV);(4)程序员不能预先知道在用户终端系统存在的硬件设备。
DirectShow就是设计来解决这些挑战的。DirectShow能将应用程序从复杂的数据传输、硬件区别和同步隔离起来,从而达到了简化在Windows平台创建数字媒体程序任务的目标,这也是本文采用DirectShow作为主要支撑技术的理由。
DirectShow提供的Filters支持捕捉,以及基于Win32驱动程序模型(WDM)的调频设备,Filters还支持旧的Video for Windows(VFW)捕捉卡,甚至是为音频压缩管理(ACM)编写的编解码器以及视频压缩管理器(VCM)接口。
5.总结
本文结合目前各学校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需求,给出了一个基于混合型P2P网络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方案,并做了部分实现,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改进和补充。通过对一系列网络模型的实验测试,最终找到了适合于教学系统的最优实施方案,特别是网络协议的选择,通过多组实验结果的比较,确定了基于UDP的RTP/RTCP协议的联合方案。
[1]参考文献:
伍华健.P2P技术在远程教育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6,3(39):287-290.
[2]王春东.现代远程教育之网络技术研究与探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7):45-47.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十七次调查统计,主持单位: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6年1月.
[4]L Busse, B.Deffner.Dyn Amic QoS Control of Multimedi A Applic Ations B Ase Computer Communic Ations 1996 23:1-34.
[5]刘亚杰等.P2P流媒体内容分发关键技术研究:[工学博士论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5.
作者简介:
篇10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本文主要通过研究IPTV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结合山西电信现有宽带网络现状,对山西电信城域网网中采用网络电视(IPTV)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完成组网方案设计。论文重点介绍了IPTV技术在山西电信通信网中的应用。
【关键词】IPTV 组播网络电视 天翼高清
1 引言
IPTV,也叫网络电视,是指基于IP协议的电视广播服务。该业务以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接入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电视、VOD点播、视频录像等诸多宽带流媒体业务。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宽带业务的普及,IPTV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成为一个很好的业务增长点。
2 山西电信天翼高清系统架构分析
双通道融合方式:接入双平面+承载面+反式cache访问平台。
方案要点:
(1)省内建设私网平面,用于承载视频业务;接入侧为公私双平面,承载侧将私网地址视同公网地址进行路由,但不广播至外省;省外业务访问全部通过反向Cache实现,相当于实现NAT功能。
(2)机顶盒分配私网地址,业务通过私网平面内DNS与CDN调度器进行省内CDN调度。
2.1 业务互通介绍
(1)城域网MSE对STB进行DHCP地址分配。分配私网地址,同时获取私网DNS。
(2)STB获取私网地址后通过全程MPLS VPN,通过在太原的NAT设备后,在ITV中心进行认证。
(3)STB访问直播或者点播业务通过STB上的域名,在DNS上解析到CDN的IP地址。
(4)云公司CDN调度系统根据各个节点设备的服务情况向天翼高清STB返回具体服务节点地址。
(5)STB访问互联网应用,DNS解析出来域名对应的不同地址,通过NAT后进行互联网访问。
2.2 山西天翼高清IP地址分配
单播IP地址分配方案:IPTV业务的开展需要为机顶盒终端分配大量的IP地址,在公有IP资源不足的城域网,为机顶盒终端分配私有地址。
为了避免用户使用机顶盒的IP地址进行互联网访问,限定IPTV业务的访问范围。
2.3 山西电信天翼高清网络实施方案
在太原2个中心节点建设核心服务节点。太原核心节点将作为整个系统的内容中心和管理中心,承担VOD系统中心内容生成管理、业务控制、内容分发、机顶盒管理及认证计费等任务,而边缘节点就近提供流媒体服务。
云公司CDN节点交换机作为MPLS VPN网络的CE设备,山西公司地市CR作为PE设备。
云公司私网组播源给山西电信公司各地市CR设备。搭建DNS将天翼高清电视业务直播和点播解析到云公司CDN调度节点,将天翼高清其他业务及EPG使用域名解析到公网。
此外,在太原城域网搭建NAT设备保证天翼高清盒子能够通过NAT上公网。
2.4 天翼高清用户认证方式
IPTV用户的认证通过DHCP完成。DHCP服务器一般放置在网络的中心位置,并与现网的认证计费系统通过软件接口互联,从认证计费系统中获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在完成用户身份的认证后,为用户分配IP地址。
3 IPTV安全保障分析
天翼高清IPTV业务网自身安全包括IP承载网的可靠性、IPTV业务设备的可靠性以及用户终端的可用性。在控制层面,在控制信息访问控制、信息保密、和信息完整性方面保障安全。在管理层面,在管理访问控制、管理信息验证、管理信息通信安全、管理信息完整性等方面保障安全。IPTV网络设备业务层面、管理层面以及部分控制层面受攻击的安全威胁、智能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新安全挑战中的节目源管理包括在IPTV业务网安全层面。
4 结论及展望
本文针对IPTV发展模式的需求,根据山西电信城域网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对IPTV的应用方案,提高了IPTV承载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一些新的网络技术进行融合,结合本地网的特点,搭建出一个成本小、有较高质量保证的IPTV应用系统。
参考文献
[1]徐永明.IPTV技术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业,2008.
[2]吴国勇,邱学刚,万燕仔著.网络视频流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张郑擎,胡源.IPTV业务特点和相关技术[J].现代通信,2008(04).
[4]城域网的发展与技术选择[Z].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8.
作者简介
赵岩(1980-),男,河北省唐山市人。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电信山西分公司通信工程师。毕业于吉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