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1:4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公共管理理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图书馆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图书馆等高科技将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盾,在探索、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发展得非常迅速,蕴藏的潜能和优势更是不在话下。各地图书馆所定位的性质、特色化服务和功能有所差别,自身的基础和上级部门的支持程度不一样,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也大相径庭,所以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方面:
(1)图书馆协作社会化。数字网络化社会,读者掌握数字化信息的需求日益提高,任何图书馆都没有能力独自集全庞大的互联网信息而去满足读者,只有通过各图书馆群体协作收集数据、资源共享,才能满足读者无限的信息需求。
(2)文献服务信息化。现代图书馆更加重视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合理利用,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和手段,以网络为基础,动态开发和联结各类资源与服务,以方便用户搜寻、分析和合理利用信息。
(3)信息关联化、语义化和集成化。为满足读者知识服务深化的需求,部分学术性图书馆兴建了学科知识等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组织的关联化、语义化和集成化,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了信息创新的重要性。
(4)新媒体阅读广泛化。图书馆凭借丰富的馆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读者开展各种图书馆阅读服务,让阅读成为习惯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工作职责,近期更是掀起了数字移动图书馆热潮,核心是新媒体的应用,从纸质走向读屏,从个人电脑走向手持终端,短资讯阅读、微博与微信阅读形式与方式不断出现,让图书馆应接不暇。
(5)大数据应用精确化。虽然很多馆员对大数据不是太了解,认为大数据和图书馆毫无联系,但是对于新技术具有敏锐嗅觉的图书馆人还是看到了大数据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习到了美国图书馆界的实践经验。未来图书馆将在大数据环境下继续探索图书馆的发展。
2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馆藏资源丰富程度不足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馆藏形式也得到不断丰富,出现了以电子文档与纸质资料形式为主,并与其他多种储存形式并存的现象。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类型和数量上明显不足,馆藏资源更新速度较慢,数字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欠完善,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率相对较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未来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对于不同学科的不合理配置,也是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员的素质修养,决定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水平的优劣。由于图书馆的工作一直得不到管理部门的重视,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技术含量低,所以对图书馆员也就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降低了图书馆对于管理工作人员在素质修养与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2.3图书馆软硬件设施配置不足上级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不重视,投入的建设资金不足,使得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以及高性能的计算机配置不足,导致恶性循环,制约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不高,给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工作带来了困难。
2.4图书馆管理理念较陈旧目前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比较陈旧,重馆藏而忽视利用的现象非常普遍。近几年,图书馆在管理上引入了许多现代的管理理念,为管理者带来了诸多新视角和新思路,扩展了图书馆的管理思路,丰富了图书馆的管理理论,在指导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5图书馆管理模式不完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尚未完善,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新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再是管理图书,而是传播知识,将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服务中,使馆里的资源充分合理利用,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3.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以管理、效率和业绩评估为标准,着重强调政府的职能定位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为导向的价值理念,要采用广泛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需要采纳一些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3.2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图书馆管理创新
(1)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服务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而图书馆应以读者的需求为目标,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所以,一要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服务,尽全力满足读者的合理需要;二要做到以馆员为主,在制度上实现对馆员的重视和尊重,为馆员提供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其实现自我的价值,以便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做出最大的贡献。图书馆应把管理建设放在馆际合作与共建的基础上,采用整体上资源合作、具体分工的方法,加强各馆的特色化建设,并借助网络平台将资源整合供读者共享,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定位好图书馆角色,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是作为一个公益性机构,扮演着社会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的角色,随着计算机的网络化、数字化的不断普及,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服务项目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社会角色面临着转变和重新定位。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职能的定位,重塑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让我们意识到在网络时代及多元化社会中图书馆应转变管理理念;但是面对数字时代和多元社会信息市场的竞争,图书馆要力图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巩固地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向读者提供最好、最新的资讯。
(3)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图书馆活力。通过把竞争机制引入图书馆,加快了图书馆从传统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从干部竞争、馆员竞争、馆藏竞争、读者竞争、网络信息输出竞争几个方面展开,增加了图书馆的活力。
4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新公共管理理论也不例外,在实践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应用理论必须适合本馆境况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念是建立在现代管理学理论、经济学及私人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它的本身也是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和充实。所以,图书馆在应用中需要加以调整,灵活采用。
4.2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新公共管理观念认为分权、授权比落后的集权更具有灵活高效性,能够随时应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化,集权制会加重上层领导的负担,影响决策的质量,降低组织的适应性,对调动领导者与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消极影响。因此,图书馆在具体操作时,更应认清集权和分权的利害关系,把握好尺度,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使工作更加完善。
4.3应用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新公共管理理论混淆了公共管理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的本质区别,政府部门要是完全采用私企的管理模式,则会忽视社会的公平和政府责任,使得公共管理部门职能和分工不明确,难以制定和实施目标责任与绩效考评,管理上难免会陷入被动。因此,图书馆在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4.4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以经济学理论和私营管理理论为基础,过分注重私企的管理经验与手段,重视市场化、成本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伦理道德和精神文化内涵,忽视了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公益机构,应该把服务做到读者的心坎中,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应以新的管理理念规划图书馆的发展。
5结语
篇2
具体来说,西方的这种新的公共管理的思想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的产物,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的发展。对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中国的经济体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正在向市场经济不断的转型。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虽短,却有很大的成就,这不仅体现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可和认同上,还表现在中国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上。但是,在此基础上,政府怎样进一步的发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怎样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实现公共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是一大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西方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进行借鉴。
1.1进行企业化管理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是新公共管理中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在效率上一直呈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实行,使得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冗官、冗兵的现象;组织机构的错综复杂使得职责不清也是以重要的原因;第三就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这也使得政府的相关人员在工作上有所懈怠。所以为了使得我国政府的效率得以提高,使政府的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效率能力,并具有效率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民众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1.2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为政府的服务增光添彩
将西方的公共管理中的竞争机制引进我国的公共管理中,不仅可以为更多的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顺应民心,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成为合格的政府。除此之外,竞争机制的引入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比如说,在具有垄断性质的铁路运输、电力开发和银行等产业中,政府在一定的程度上放手,将其交给有能力的企业来做,这样不仅仅缓解了一定的财政危机,而且还能够改变这些垄断产业处于“瓶颈”期的现状,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2.总结
篇3
电力工程的管理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的管理、工程进度的管理、人事的管理、工程技术的管理和规范。工程质量的管理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电力的安全,工程质量不达标就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重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工程质量的管理,有很大的经济和安全意义。工程进度的管理关系到工程施工效率的快慢,高效率,往往能节省很大的成本,还可大大降低工程周期。人事的管理主要是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好的人事管理制度可以大大提高电力施工工程的效率、改善施工技术流程、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与水准。所以,管理好人事的选拔与任用,创造好一个公平公正的人事环境,对电力工程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与意义。
2传统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与弊端
传统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包括自建模式、CM模式、EPC模式、PMC模式。自建模式是指业主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源、技术、人才,以业主为中心,进行自主自建,这种方式受制于业主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观念的制约,有很大的局限性。CM模式是指投资人找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全权委托相关专业人员,这种方式只注重结果,不注重管理与运行的过程。EPCM模式是指业主委托承包者进行施工环节和过程的控制,这种方式尤其重视施工环节和过程。PMC模式是指业主委托承包者对物料采购,施工进程进行控制。虽然传统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在一定时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满足了特定时期下的需求,但在当前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却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并且很难有大的突破或发展,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3电力工程管理创新和完善的新思路
随着我国推行的市场化经济,政府提出的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主导作用,各行各业的市场化进程在不断加快,竞争也日益加剧。在当前的这种新形势新环境下,电力工程管理的创新和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只有不断的革新创造,随着市场的动向不断改革创新管理,开拓新思路,传统的电力企业才能有新的发展与突破。完善革新电力工程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管理模式的革新
管理模式的革新,首先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只有在市场的竞争机制下,才能激励企业进步完善,促进企业的革新。先进的管理理念不仅表现在组织上,更是表现在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管理模式的革新是以工程质量、工程效率为方向,进行合作方式的设计与完善。其目的在于减少工程管理中的易漏点、疏忽点,完善工程中各个环节的可靠性,并使工程顺力进行,提高工程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3.2管理职能与分工的细化
管理模式是工程管理的框架,管理职能是管理模式框架中的实施步骤与流程。管理职能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管理模式的成败。管理职能可划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监督职能。①计划职能是指对未来的行动作出计划、内容的研究、行动编制和策划。②组织职能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对特定的人员进行组织安排和职能协作分工等。③监督职能是指对各个职能的进行进度、目标的完成、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以及质量的可靠性进行掌控反馈。而管理职能的分工细化,是指工作职能与流程的细化。做好管理职能的分工与细化,就要做好权能与职责的对称性。权能是指职能人员所掌控的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权利与资源,而职责是指职能人员所担负的完成相关工作的责任。
4电力工程管理与实施的关系
在电力工程管理中,实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电力工程的管理是一个实施的过程,没有实施,就没有管理,只有实施,才能贯彻电力工程管理的计划和内容,整个工程才可能顺利的进行,所以实施是电力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与过程。实施包括工程计划的实施、施工内容的实施。施工内容的实施包括工程设备的安装布置、设备的调试、设备的维护、设备正常的运行操作,以及产品销售环节等。
5电力工程管理中实施措施
电力工程的实施措施包括工时定量、现场安装布置、确定安全措施、制定清晰的技术措施。工时定量是指明确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化。现场安装布置是指通过现场情况,安装布置相关机器设施。确定安全措施是指根据未知的突况或安全隐患,制定相关的安全防卫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清晰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各种电力连接,设备零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损害。以上为工程管理中的一些实施措施,对于突况,要事先制定可行的操作性措施。
6结语
篇4
1.在创业初期阶段,企业员工比较少,构成也相对简单。
此阶段的薪酬管理工作大多数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创始人来执行。他们也决定着企业中所有员工的薪酬标准。该阶段薪资的确定缺乏有效的标准。在进入企业成长期后,这样的薪资确定方法通常无法有效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
2.员工诉求与企业大幅增长的成本间存在矛盾。
企业进入到成长期后,经营规模得到快速扩张。此时,企业需要大幅度增加投入才可以不断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强烈。在企业日益蒸蒸日上的发展背景下,老员工开始期望可以与公司一起分享成长的收益。如果员工诉求与成本压力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导致人才流失,员工队伍的不稳定。
3.人才竞争也是企业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的竞争过程中,薪酬竞争首当其冲。经过了成长期后,企业中业务与能力较突出的员工通常会成为竞争对手之间争夺的对象。企业不仅要注重组建核心员工队伍,还应注重这只队伍的培养与维系。公平性薪酬的管理将会为企业达成这一目的。
二、公平性的理论框架
企业的员工在感知薪酬管理时主要涉及四个维度,即信息公平、程序公平、结果公平以及交往公平。只有在这四个维度上同时感知到了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他们才会认为受到了公平对待,进而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信息公平是指管理人员为企业的员工提供的各种薪酬信息以及对于薪酬的管理与解释的过程和结果。程序公平是指企业的员工对于薪酬管理的公平性的有关评价。企业的员工要根据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薪酬制度的公开性、员工投诉与上诉的各种程序以及由员工参与的薪酬设计与管理工作等方面来评估企业的薪酬管理程序的公平性。结果公平是指企业的员工对于薪酬分配的结果是否公平的相关评价。员工的这些评价由员工对自己付出的劳动、所期望的回报是否得到满足以及自己所得与他人所得相对比等等而决定。交往公平是指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员工所感知到的与管理人员之间互动态度的公平性。
三、以公平性理论为基础的薪酬管理设计原则
1.要以维系核心员工为重点。
要想做好薪酬管理的相关工作,就要权衡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要承受的人工成本压力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企业要在合理控制人工成本的基础上,使薪酬标准跟随市场的总体水平,重点维系核心员工,达到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的目的。
2.以岗位评价为基础来确定岗位价值。
合理的绩效评估制度与较清晰的岗位职责,是企业能够实现程序公平的基础。企业在进入成长期后,工作分工逐渐明确,不同的岗位所创造出的价值差异开始显现。公平性薪酬管理要求员工的收益要与其工作绩效相挂钩,也要与岗位的能效相匹配。这一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意战略性价值。要从员工所负责的工作本身所具备的综合性、全局性以及长远性出发来考虑问题。第二,注重风险性价值,不同职位的承担者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具体风险的大小不同,员工在工作中若出现失误,这类失误所带来的后果越严重,企业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第三,注意可代替性价值。就是企业所提供的职位本身是否对特定的技能以及某方面的胜任要素有一定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到如果这一职位的承担者出现了缺位的情况,是否有其他人可以取代,企业的全局工作是否会因为缺位受到一定的影响。第四,注意管理幅度的价值。在这一方面,企业需要考虑的是那些被评估的岗位中直接领导的下属的数量的多少。
3.要强调信息公平
。薪酬管理的信息公平原则要求企业要向员工提供薪酬的相关信息并对结果进行解释。首先,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以及设计考核制度的初级阶段中,要充分地倾听、吸收员工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使员工在制度设计中的参与度得到提高。其次,对于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以及标准的设计,企业需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使员工能够对必要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最后,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以及考核结果在确定后要向员工进行准确无误的传达。
4.要强调交往公平。
交往公平原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能够秉着诚意的心态,注重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管理者要向员工充分的传达薪酬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的相关信息,来表达管理者诚恳、重视的态度。同时,管理者还要重视员工的各种诉求。在员工对一些问题心存疑虑的时候,管理者要向员工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
四、结语
篇5
1.1医院信息指标不能满足医院科学管理的需要
医院的科学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准确的医疗统计数据信息,所以医院信息工作必须主动适应新时期医疗事业发展形势要求。可是目前医院信息指标体系只是局限于医疗工作,而没有全面反映人、财、物的经济效益情况和医疗市场的状况,单纯的医疗业务信息,在医院决策过程中是一个“缺腿的统计”,它不能满足医院科学管理的需求。现行的信息指标,还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医疗质量的全部,还不能较好地反映医技科室的水平。同时信息人员在指标的掌握运用上也存在概念不明确,计算不统一等情况,人为地导致标准不能统一,致使信息指标缺失了实际的意义。
1.2基础信息系统标准程度低
新的信息工作模式要求各系统工作人员(一线人员),收集数据录入信息,对他们是一项新的工作,这些信息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着信息工作。但是目前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没有明确的基本要求,工作人员还没有掌握好计算机网络操纵技术。医院信息数据大部分来源于病案首页,而它全部来源于一线的医务人员,目前主要问题就是项目漏填,项目错填,直接影响了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另外在统计报表的填报上,多张院内统计报表中同一数据存在不一致现象,主要表现在⑴从病人流动与治疗结果两个方面统计当月出院病人人数上,出现人数不一致现象。⑵病案编目程序统计的死亡病人数与科室通过护士站查询的死亡病人数不一致。⑶在计算占床天数时一统计占床情况中间表计算与通过对当月病人出院日期减去入院日期的天数进行求和,会发现数据不一致。造成这些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就是缺项与错填所造成的。
1.3业务素质低责任心不强
由于一线医务人员对HIS系统各项功能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所以经常出现录入数据差错,同时不能掌握疾病分类的原则,致使各项数据填写不规范,数据不准确,同时不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违规操作随意删除,修改已提交的数据,不经审批核实修改病人的信息。一些专职信息人员,缺乏医疗业务工作实践,对医院各科室的业务熟悉不够全面,有的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只忙于资料收集报表汇总,致使信息仅是单纯地提供医疗活动统计数据,仅以报表为轴心转,很少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信息的分析工作,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基础工作
2.1加强信息人员自身的学习
信息工作质量高低与信息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密切相关,这就需要信息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要加强信息理论的学习,深刻理解统计报表的内在关系和范畴,准确把握各种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学习各网点数据采集和传输程序,并对各网点数据的采集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疑难解答,以保证网络的顺利运行。加强医疗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广泛熟悉医院各科室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重视数据质量,努力成为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使信息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2.2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学习培训
新的信息模式,要求一线医务人员采集的数据,录入的基本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它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管理水平。为此从医院领导到各科室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定期的组织学习和培训,讲解一线收集数据的重要性,讲解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讲解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要树立全院一盘棋的思想意识,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数据质量,为全院医疗信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加强基础工作,健全岗位责任制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只有依照制度办事,才能确保数据录入质量。建立门诊工作量检查制度,以提高门诊工作量统计的准确性;建立病房工作检查制度,确保病区日报的及时准确;建立病历首页信息查对制度,确保存入计算机网络中病历信息数据准确无误;建立各种报表的审查制度,以保证每份统计报表之间数据信息准确一致。
3积极努力,充分发挥好信息的职能作用
3.1及时提供准确信息
信息人员通过收集各部门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经过信息整理获取科学的数据,及时提供统计信息,及时监督医院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医院管理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揭示医院整个医疗过程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性,使管理者能够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短时间内获得各种信息,拥有更多更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医院管理在科学,健康,快速的轨道上发展,真正体现出医院信息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最大的实用性价值和作用。
3.2完善发展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服务网络系统的建立和信息职能的拓展,医院决策层需要了解的不只是医疗方面的统计,而是需要全面了解医院的投入与产出的有关数据和各种经济运行,收入支出,药材器材等综合统计资料和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资料。这就需要信息工作者不断发展和完善统计服务,设置交叉组合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拓展统计范围,实现由单纯的医疗业务统计向综合管理统计过渡,以适应新时期医疗事业发展的形势要求,为医院领导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调查分析预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医院的科学管理服务,使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3.3加强数据信息分析工作
篇6
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企业内的事务也不断增多,方方面面的事务都需要办公室来进行枢纽,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各种信息都要在办公室进行中转,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等已经占据了办工作工作的重要部分,办公室的信息管理工作也要有所调整和改进。信息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办公室工作中的一项,在办公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政策过程中,对于实现企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信息管理工作来进行。此外,办公室工作改革的新思路、方法、举措等也都需要信息管理工作来进行。信息管理工作不仅协调了企业内的各项工作,同时对于发挥办公室工作职能、各项工作的综合处理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的特点
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人才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在人才培养地有着很多自身的特点,如智力资源丰富、思想活跃、技术水平先进等,而办公室信息工作也是一样,有着独特的工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计算机为中心,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来实现全面、广泛、迅速收集、整理、加工信息的目的,从而更好的帮助企业管理开展各习工作的进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信息来源广、数量多、传播快、各领域前沿信息丰富,信息的知识型特点明显和信息反馈快,消化能力强,信息需求量大等几方面,下面主要从这两点内容人手来进行详细说明。(1)信息来源广、数量多、传播快。企业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的特点是在对信息的来源与传播中体现的,而由于企业自身的特点,工作中信息量的需求相对较高。所以对于信息的采集与传播都有着非常自觉的行为。而企业的工作人员除了工作职责外,同时也要进行一些相关信息的采集工作,因此,对于信息的采集加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掌握好信息,才能提高整体水平,从而在企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信息反馈快,消化能力强,信息需求量大。企业办公室智力资源丰富,技术手段先进,具有信息反馈快和消化能力强的特点,企业工作者在接受新信息后,能迅速加以思考,并适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企业员工无论出于对自己工作的考虑,还是企业对于发展的要求,其结果都是信息需求量增大,并得到及时反馈和消化利用。
三、如何加强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
(1)更新观念,加强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对信息工作管理的再认识。
在新时期,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的信息传递的内容、数量、方式(来源)都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的信息内容陈旧,数量稀少,传播方式(来源)单一;而新时期的信息内容更新快、数量多、来源广、方式新,已极大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工作习惯和思维定势,渗透到学校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产生难以预计的深刻影响。因此,企业办公室的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信息工作飞速发展的客观现实,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才能实现对信息工作的有效管理,达到企业办公室新时期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成为一名称职的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
(2)认真学习,努力培养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
一是信息工作的管理要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着重反映企业内部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反映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二是信息管理人员需要熟悉企业工作,具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文字表达与综合分析能力等,能细致地做好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传送、反馈和存储等日常工作;三是要组织现有企业信息管理工作者进行信息管理工作的系统培训和学习,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工作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企业办公室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3)改进方法,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提高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篇7
1.1基础硬件平台
基础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以及基于电力通信专网的传输网络、信息网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等。硬件设施是构建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物质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这些早已不成为问题,但是计算机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很快,需要定期更新才能满足系统功能需要,而硬件设施的更新往往投资较高。随着云计算的广泛使用,采用云计算也有成为基础软件平台的可能,可以降低基础硬件设施的费用。
1.2基础软件平台
基础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接口系统等。操作系统常采用UNIX、Linux、Windows7和Windows8等。数据库系统常采用Oracle、MySQL、Access、VisualFoxPro、PowerBuilder等软件系统。接口系统可采用基于WEB服务、XML数据交换、专门接口程序等。
1.3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要涵盖供电企业全部业务范围,例如财务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每一个专业系统还可再细分,例如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分为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营销业务管理系统、营销质量管理系统、营销决策系统等;再如生产管理系统可分为生产计划管理、输电线路管理、变电设备管理、配电设备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设备试验管理和安全监察管理等。各供电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块。
1.4保障支撑
电力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规程等是供电企业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保障支撑。
2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见,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下面就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为例进行探讨。
2.1现状与需求分析
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必须顺应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要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功能需求。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包括员工构成情况,如学历、职称、年龄等。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主要是分析技术支持的程度(如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等。功能需求就是考虑所需要设置的管理模块,如按照人力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分成人力资源规划与定员管理模块、组织结构管理模块、人事管理模块、人力成本规划及管控模块、绩效薪酬管理模块、培训管理模块、资质管理模块、招聘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等;从提高工作效率出发,可将系统设置为用户管理及权限控制模块、部门信息管理模块、员工信息管理模块、考核及薪资管理模块、统计分析管理模块、其他功能模块等。
2.2建设目标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要体现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覆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范围,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各业务环节的平台需求,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全员参与管理的目标,因而系统总体要统一,但又要有局部的灵活性。
2.3总体架构酝酿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例如从开发过程出发可以考虑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从开发立足点出发可利用面向功能法、面向数据法和面向对象法等;还可以采用模型驱动架构。以模型驱动方法为例,基于人力资源业务特点,参考相关模型规范建立信息模型、工作流程模型和安全模型等,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充性。根据软件的功能需求,可设立数据脚本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界面规则层和界面展示层5个层次。系统底层架构可考虑采用比较成熟的J2EE架构,能保证稳定性和后期维护性。对于中小型供电企业,用户端采用B/S模式,服务器端采用C/S结构更便于管理。
2.4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设计的流程分为用户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前面已经介绍了用户需求设计,下面讨论一下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进入数据库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因而要在数据库中创建登录表,并且为了防止登录用户任意修改数据库信息,还需要创建用户权限表,用于记录用户对数据库不同窗体的操作权限。用户登录表和用户权限表都需要用户编号,用户权限表还要有权限编号。员工基本信息表、家庭关系表、奖惩表、部门类别表依据同样的方法进行概念设计。对于每一个表都绘制出实体E-R图,这样每张表的概念结构就一目了然了。逻辑结构设计就是将实体E-R图转换成数据库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用户登录表的结构分为列名、数据类型、允许Null值三列,列名下有ID、Name、Pass三行;数据类型分别为varctar(5)、varctar(20)和varctar(20);允许Null值下为单选框。其他数据表类似。
2.5安全保障
随着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安全问题涉及面很广,既有系统本身的维护、使用问题,也有信息管理系统物理设备的质量问题,应对此种种问题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其中业务安全性、通信安全性、系统平台安全性需要重点考虑。业务安全性可从加强身份认证、细化权限管理和业务范围细分等几方面去实现。通信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信息泄漏和信息劫持两方面,为此可采取适当的通信协议防止网络监听以及服务器身份验证防止身份诈骗。系统管理安全性可通过切分访问过程并进行过滤、严格限定权限来实现,同时对系统操作痕迹(业务访问痕迹和数据访问痕迹)进行记录。
3结语
篇8
项目特点
三峡工程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施工项目有着十分典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工程规模巨大。如主体工程混凝土工程量达2650万m3倍,为国内已建葛洲坝工程的2.5,约为伊泰普电站的1.45倍。
项目施工工期紧、强度高。如二期工程在6年内建成,除截流、基坑抽水、开挖和金结、机电安装时间外,基本上混凝土浇筑高峰集中在3年左右,使平均年强度高达400以上,最高年强度达500万m3工程项目施工专业多、技术复杂、难度大。涉及土建、金结、机电等数百个子专业,且要求多个专业并行交叉作业,技术协调十分复杂。
项目管理系统庞大。它包括组织指挥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进而组织指挥协调难度大,施工项目管理要从组织指挥、信息传输、高新技术、设备配置、物资供应、质量跟踪、进度控制、合同管理等许多方面进行同步管理。这就要求项目管理系统既精干、高效,又灵活、畅达。
创新与实践
针对上述三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特点,承担工程主要施工任务的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自1992年底进入三峡工程施工时起,就坚持不断地进行项目管理创新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混凝土生产输送计算机综合监控系统。根据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工程量大、结构复杂、施工持续高强度的特征,经反复论证最终选定以塔(顶)带机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的浇筑方案。利用塔(顶)带机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拌和楼出楼后,直接由皮带机供料线运输,再经塔带机入仓,从而形成混凝土输送浇筑的不间断施工“一条龙”系统。为了充分发挥塔带机浇筑系统速度快、强度高、施工连续的优势,使原材料准备、混凝土拌和、输送、浇筑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高效、协调地运作,我们研发了混凝土生产输送计算机综合监控系统。本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以三峡工程建设为对象,对混凝土生产输送浇筑全过程建立了集视频、监测、控制、调度和管理于一体的计算机综合监控系统,包括对混凝土生产、输送和浇筑过程、关键生产设备的监控、调度和管理,形成了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的综合集成的信息平台,这是国内首次实行对大型水利工程的全方位计算机综合监控,在国际上也尚未见报道。在理论上首次为混凝土生产输送浇筑全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同时,结合三峡工程的特点,为混凝土生产输送浇筑全过程建立了工程化的启发式优化调度算法。通过实施,降低了混凝土生产输送浇筑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使混凝土虚方率控制在2%项目实施后,有效地解决了如全面监控大坝的施工和管理情况、混凝土的温度全过程监控、防止混凝土混仓和错仓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对保证巨型或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浇筑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人员的调度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率、及时发现混凝土生产输送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发挥了指导作用。该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能够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是一个具有创新价值和很高实用价值的综合监控系统,在混凝土生产输送浇筑过程的建模和优化调度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系统正在三峡工程三期项目和广西龙滩工程大坝混凝土浇筑中推广应用。
。混凝土大坝是由若干个坝段所组成的,每一个坝段又是由若干个坝块所组成,而每一个坝块又是经过一个个仓位浇筑上升形成的。如何对每一个仓位的每一道工序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严格实施进行有效地监控,如何对实施过程进行翔实、全面的记录并对记录进行处理、分析和评判,我们在“一切过程都是可以通过记录器记录”的理念指导下,自主研发了混凝土浇筑仓面管理系统。本系统通过仓面记录器(盯仓器)对混凝土浇筑全过程信息进行全面、实时记录;通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对混凝土施工仓面进行工艺设计,对仓面记录器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分析。该系统实现了对混凝土浇筑仓面进行管理、监控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得到有效的追溯。其主要设计要点如下:建立在数据库平台基础上的仓面设计系统,快捷方便,格式统一、规范,有利于查询、统计等信息管理;浇筑过程数据采用记录器记录,并在记录过程中,采取时间由仪器系统决定,记录人无法更改,更无法事后写回忆录、甚至编造信息,从而保证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录信息资料以计算机数据库形式保存,便于处理、分析和评判。
该系统研究开发基于网络的智能化仓面管理信息系统(MIS大坝施工进度仿真系统。如前所述,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的单元是仓位,从平面上看,仅泄洪坝段浇筑仓位就有108个。在浇筑过程中,每一个仓位的上升都要受到多项因素的制约,如相邻块间的高差、基础约束条件、天气、温度、间歇期、浇筑时机、手段等。显然,这些约束条件对施工进展将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在满足这些约束条件和满足混凝土施工强度或进度要求之间找到最优解,计算机仿真技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首选方法之一。仿真系统用于大坝施工进度分析,可在不干扰真实系统运行的情况下,为研究系统的性能而构造并在计算机上按照特定的规则运行表征真实系统的模型。系统仿真的优点表现在它不影响和破坏真实系统。同时,能够反映真实系统的某些行为,与物理实验相比,它具有灵活方便、成本低的特点,另一方面,当真实系统的某些因素具有不可实验性时,仿真系统照样可以建立,与数学解析模型相比,仿真模型可以考虑众多因素,尤其当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非常复杂时,仿真模型的优越性就更加突出。在水电大坝施工中,施工进度受许多不确定因数的影响,仿真系统可以事先预演各种条件下的施工进度,然后从中选优,从而为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保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奠定坚实基础。
篇9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在意识上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尽管做好档案管理对很多企业工作的开张有很大帮助,能够更多的吸纳人才,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往往没有那么容易,很多企业的很多工作人员并不重视这项工作,因为它不会在短时间内创造利润,所以档案的管理工作很容易得到工作人员的忽略,加上领导对这项工作也很少督促,对档案的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2)涉及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分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信息量逐渐增大,这些档案所需要的设施也要逐渐提高,现实情况是档案馆藏地的建设速度跟不上档案信息的发展速度,这样就出现了矛盾的情况,而且现有的档案馆藏地也出现了老化、设备落后等问题,基础设施缺乏和落后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3)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通过上文所述,很多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负起责任来,加上企业又没有做好相关方面的培训和引导,也没有待遇方面的激励,他们缺乏认真努力工作的动力。(4)信息化水平太低。随着时代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载体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逐渐由以前的纸质载体朝向电子、纸质共存的局面转化,一些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仍然不到位,没有引进必需的现代化的管理软件,检索的手段依然依靠的是手工,而且档案的利用率也每况愈下,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5)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完善。现在的很多企业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上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加上企业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重视,所以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完善这方面的制度。这样就会造成档案的管理工作缺乏效率和相应的规范,时间长了管理上不去,还是会增加成本,所以早一点完善管理制度,并把制度长期贯彻下去,长期下去,最终还是节约成本的事。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证明,在很多企业内部,任何一项工作形成制度以后,工作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升,所以对档案的管理工作也要形成相应的制度。经过上文分析,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工作之所以出现混乱的局面,也和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密切相关。所以,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并坚持将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领导和员工要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从长远来看还是节约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的事情,想要引进人才,必须做好这项工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再叮嘱员工做好具体的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根据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发薪金,并建立奖惩制度,工作优秀的给予奖励,工作问题多的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就能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要提高责任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自身素质。
(三)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取得更多的效益,现在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提供了很多机会。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开发,档案管理的价值在于它所存储的信息资源,如果管理得好,信息资源就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让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成熟的档案操作技能与知识量,而且要树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的意识,对于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要做到全方位的熟知。1.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符合专业的要求,档案管理人才必须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首先在人才的引进上,要注意吸收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在这样的高基础之上,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养,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的锻炼,让他们渐渐成为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2.员工要协助领导的管理工作,做好创新。包括:(1)意识创新。创新首先要从意识上开始,如果意识上都没有创新的动力,何谈实际行动中的创新,所以一定要注意意识创新,这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首要要求,在此基础上将创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2)能力创新。电子文件的传递与产生等一般都以网络环境为基础,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信息存储能力以及生产速度的增强,让档案、文件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压力,档案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去管理、开发档案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不断地夯实与增加现有的知识储备量,并且将其转化成相关的服务于开发能力,培养自己的新技术、新理论的开发能力。从而借助于求变的能力和态度去应对新挑战和新任务。
三、结语
篇10
在公共管理的新理念指导下,学校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要区分外部体制和内部体制,区别对待。
(一)学校外部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1.教育思想趋近民主化在公共管理新理念的指导下,要求在学校的专业培养、道德约束等环节,要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不能因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而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忽视道德教育的发展,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下,德才兼备才是学校的教育思想的重点。同时作为学校要主动出击,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扩大创新领域。
2.扩大学校的自在公共管理新理念的指导下,政府干预性降低,转而向指导性倾斜,这样可以扩大学校的自,有利于学校根据专业特色、根据学生需求、根据外部竞争等积极调整教学手段,也有利于学校和老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水平。3.丰富学校的经费来源经费是学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在公共管理新理念的指导下,要不断丰富学校经费的来源,扩大学校经费的投入,倡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等,积极鼓励社会其他力量在资金、师资上对学校的扶持力度。
(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1.推进学校内部领导管理机制的民主化在公共管理新理念的指导下,强化内部领导管理机制的民主化,要求不断加大教职工的民主参与管理意识,提升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范畴。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教职工民主参与意识,可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的民主化,也能避免校长权力的扩大化,保证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构建专业化的内部组织机构在公共管理新理念的指导下,要不断构建专业化的内部组织机构。在以往的学校内部机构设置上,缺乏专业性的管理,部分组织结构的管理内容比较零散,难以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因此在专业性的指导下,还应该提升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综合性。
3.推动社会化的评价体制在传统的学校评价体制中,学校自我评价的标准、范畴、结果都难以实现公平化和合理化的推动,这也导致学校评价体制饱受诟病。在公共管理新理念的指导下,在学校评价体制中,要不断加大管理创新的力度和广度,提升学校管理创新的内涵,丰富学校评价体系的参与主体,推动多元化的学校评价制度。在评价过程中,要从单纯对结果的重视,转变为向过程转变,提升评价的机动性、动态性和发展性。
二、在公共管理新理念指导下塑造职业型学校管理者
(一)提升管理者素质从管理者向设计者转变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办学条件等诸多限制因素,导致很多学校中,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偏重于协调者的角色,只注重眼前的环境与冲突,忽略了学校长远的发展与进步。但在公共管理新理念的指导下,管理者的角色应该不断丰富,管理者不能单纯是协调者,而应该成为学校发展规划的设计者,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综合评估,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扎实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做出科学的预判和设想,同时提升学校老师的前瞻意识,不管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管理过程中,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提升管理水平培养职业型管理者在公共管理新理念的指导下,要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培养职业型的管理者。所谓职业型的管理者,就是要求管理者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在提升管理者水平的过程中,要侧重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必须要求他们具备某一个专业的特殊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因此还要求他们必须拥有一支专业团队。
(三)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条件在公共管理新理念的指导上,学校管理者不能仅仅是协调者的角色,而应该主动参与,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时代,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处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管理者要注重自我修养和示范作用管理者是学校发展方向的把控着,为了更好地督促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要求学校管理要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不断强化自我管理,加强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公共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