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08:1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行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煤炭使用量巨大的行业,有色金属、钢铁、化工行业的持续低迷导致了这些行业在煤炭的使用量持续下降,同时从目前情况来看,因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这些行业在短期内很难出现好转,这也造成了煤炭企业的利润的下降。同时人工费、运费的增加也造成了煤炭开采成本的增加,从而造成了许多煤炭企业出现了亏损的现象。以我国的煤炭储存大省为例,山西省在2013上半年整个煤炭行业的总利润仅为69.1亿元,同去年同一时间相比利润减少了127.97亿元。从目前全球经济状况来看,煤炭市场将会继续走下坡路。
二、煤炭企业针对煤炭行业低迷的应对措施
煤炭行业必须依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实时变化,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渡过眼前的难关。
(一)加强市场观念
建立合理的营销体系,应当将营销创效作为解决眼前危机的重要措施。企业在市场中都会受到公平的待遇,没有疲软市场,只有疲软产品。企业在市场中发展的关键就是如何面对市场中的种种挑战。在建立营销体系过程中,应当不断的强化营销机构,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完善营销政策。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营销体系,在企业中应当将营销作为企业中的重中之重,作为企业的领导应当亲自进行市场调研,不断的开拓市场。利用营销激励体制加强市场营销人员在营销工作中的积极性。加强对市场上信息的收集,提高企业对市场发生变化的反应能力,并对相关行业的需求状况进行合理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市场的走向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及时的对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科学的调整。企业需要树立多元合作的理念,加强同大市场、大企业的开拓,煤炭企业应当合理的培育战略合作伙伴,在营销上建立合体,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利润。
(二)强化意识谋求发展
煤炭行业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煤炭行业应当加强以下几种意识,加强对风险的抵抗能力,第一,加强忧患意识,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煤炭行业所要面临的困难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煤炭企业不能抱有困难会在短时间过去的侥幸心理。要认清危机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使企业中的所有职工认识到危机就在眼前,不主动求变面临的只有死路一条,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取得发展。第二,大局意识,目前煤炭企业所面临的苦难是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煤炭企业的改革也是一项综合工作,在改革过程中,企业的利益、职工的利益都有可能受到影响。作为煤炭企业中高层必须要坚守“一条心”,主动迎合大局上的改变,思考问题应当从企业的发展出发。第三,加强责任意识,在危机出现时没有旁观者,企业中的员工应当主动的参与面临危机之中,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企业的改革贡献自身的力量。第四,加强执行意识,许多企业都存在制度得不到落实的情况,在改革过程中,煤炭企业必须要做到不观望、不等待,敢于担当,将制度进行落实。
(三)注重工作重点提升经济效益
在煤炭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应当强化营销、内部管理、成本管理等环节,通过完善各个环节操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是应当对各种经费支出进行合理控制,资金需要用到该用的位置上,在确保安全生产、职工工资的前提下坚决杜绝铺张浪费,不搞面子工程。二是应当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对资金的使用应当进行合理预算,尽量提升资金的使用率,减少资金的占用率,加快对资金的回笼,避免因资金周转不开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三是应当尽可能的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在洗煤过程中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对市场进行开拓。
三、结束语
篇2
1)建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各煤炭企业均建立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和各二级单位医保办事处,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并且还制定了管理制度,明确了各自管理权限和范围。多数煤炭企业医疗保险工作推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医保机构与定点医院和药店联网。
2)建立了合理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以前患者就医费用由煤炭企业包揽,缺乏合理的医疗费用筹措机制。而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医疗保险改革政策的规定统一缴纳医疗保险基金,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承担。以大同煤炭集团公司(以下称同煤集团)为例,单位交费率由2%提高到6.5%,在职职工由过去的不缴费改为个人缴费2%(记入个人账户内),退休人员不缴费。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医疗费的使用由过去的“小病放开、大病统筹”改为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分别使用同煤集团社保处文件。
3)建立了医疗费用个人账户,制约了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前的医疗制度对医患双方缺乏有效地制约机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浪费严重,一些职工缺乏节约医疗费意识,“小病大养”、免费“搭车”现象严重;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现象。据有关部门估计,全部医疗费用的20%左右为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1978年,全国职工医疗费用27亿元,1997年增加到774亿元,增长28倍,年递增约19%,同比财政只增长6.6倍,年递增约11%。职工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财政的增长速度。现行医疗保险建立了个人医疗账户,账户资金属个人所有,自主使用,结余归己,超支自负,还可以依法继承。这样可以使职工把原来”看病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的心里,转变为自我约束医疗行为。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
4)有些煤炭企业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还建立了大额医疗保险,用来保障煤炭职工患重大疾病时的大额医疗费。例如:同煤集团医保从2015年将提高员工大额医疗保险征缴标准和报销标准。征缴标准由每人每年48元增加到120元,增加的72元全部由企业承担;报销标准由18万元提高到39万元,切实减轻了职工过去患大病后医疗费个人过重的经济负担,大大减少了职工家庭“因病致穷”现象。
5)有些地方对医保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统筹金做出最高支付限额规定。例如:同煤集团医保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统筹金最高支付限额规定:在一个自然年度内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统筹金最高支付限额为6000元。对于一人多病的,除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后使用抗排斥免疫调节剂外,其余十一个病种可最多自主选择三种疾病享受门诊慢性病医疗费补助,每增加一种病种,门诊慢性病医疗费补助在本年度最高支付额基础上最多增加1000元,最高支付至8000元。这样的规定有效地规范了患者的医疗行为,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
2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1)山西几大煤炭集团的职工医疗保险没有纳入社会统筹,一直实行内部“封闭运行”。煤炭职工有很多都居住在当地市区。对于他们来说,就近就医较难。平时小病门诊买药,则大多只能自己掏腰包。但是遇到突发的急诊大病如心脑血管病等,他们就来不及到煤炭集团医院。如果要在市区医院住院,必须煤炭定点医院认定、社保办事机构审批。否则无法报销医疗费。职工急诊医疗费的报销并不顺畅,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报销延期或停滞。这种“封闭运行”的机制不仅给职工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导致保险统筹基金的横向社会互差,不利于分散医疗风险,没有体现出社会医疗保险的共济性与公平性。
2)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虽然有些地方已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但补充医疗保险的实际发展依旧面临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角色错位、风险管控困难、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度低、发展不均衡和参与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能力低下等种种问题。
3)医疗保险发展存在一定的法律缺陷。医院、医保办事处和患者是三个互相关联的利益主体。医院想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参保患者想得到最优化的医疗服务。有些医院医务人员获得药品回扣,有的医务人员故意延长住院时间,有的医务人员诱导患者过度医疗消费等违法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立法,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的。同时存在法律效力不够强,制度不够完善,缺少宣传教育,缺少更高层次的立法等多种不利因素。
4)医疗费用急剧膨胀。医疗服务价格难以科学而准确的确定。医疗服务机构通过增加医疗服务项目数量来提高医疗服务费用。煤企集团下属医院往往通过推销高价药品,用“以药养医”的方式来增加医院的收入和效益。受此影响,职工患者就医费用均偏高,也使得医保经办机构审查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
3进一步完善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建议
1)山西几大煤炭企业应先选几个市区定点医院,方便职工就医。通过逐年过渡最终纳入市级统筹范围。在医疗保险暂未能纳入市级统筹之前,可先通过在市区选择几所定点医院,本着方便职工看病就医原则,将这些医院视为煤炭职工医院。病人看病后,按照煤炭集团现有规定进行报销。然后医院再和煤炭企业医保部门审核结算。煤炭集团医疗机构多,职工多,如果一下子放开,那么集团内部的各大医院一定会存在患者流失和效益风险,甚至倒闭关门也是可能的。因此先选几个市区定点医院,然后经过几年过渡和完善相关措施逐步纳入市级统筹范围。
2)煤炭企业应该积极稳妥地建立和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企业在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国家给予政策鼓励,由企业自主举办或参加的一种补充性医疗保险形式。 实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为了解决职工住院治疗需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和退休人员需个人负担的费用。煤炭职工存在贫富差别,有的职工得了大病个人自负费用负担很重。这就需要补充医疗保险给职工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冲抵,减轻职工患者的医疗费负担。煤炭企业应当根据煤炭职工的需求,积极开展多层次、灵活多样的补充医疗保险。建立和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就需要大家从整体思想上做出转变。现阶段的情况是很多人对补充医疗保险都还欠缺认知,人们需要对补充医疗保险有一定的了解并引起重视。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宣传普及工作,还应该尽快制定出符合社会民情的补充医疗保险事业推进措施,为补充医疗保险的积极推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最后要加强补充医疗保险专业队伍业务能力建设。
3)医疗保险制度应该以健全的法律作为坚强的后盾。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医保体系中就医和报销流程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和规范,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努力建立医疗机构和社保部门之间良好的运行秩序,规范医疗机构的工作机制。做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工作,防止有关人员,侵害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护了医务工作者的权益,使医疗保险事业不断提升并健康发展。
4)对医院加强监管,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保部门应该设立专业小组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专业小组成员要不定时查病房,查用药不合理现象,服务诊断费用不合理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努力使我们的医务人员思想端正、作风朴实,坚持医疗工作实事求是,一切从病患者实际出发,以正直、诚恳的态度对待病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4结语
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02-01
一、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概述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者由于工作原因而受到的的意外伤害,职业病等,以及由于上述情形而给企业职工带来的重大损失,企业职工本人以及近亲属从国家或社会有关部门所获得的伤残医疗服务,康复服务,伤残赔付抚恤等方而的待遇。我国在九十年代进行了工伤保险改革试点,并在2003年4月制定了《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之后进行过数次修改完善,当前实施的是经2010年12月修订后的制度。
二、煤炭行业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探究
(一)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制度不完善
1.工伤预防不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预防机制。其一是在工伤保险基金中工伤预防基金投入不足,将基金绝大部分投入到工伤赔偿之中,形成了重赔偿轻预防的局而。其二是众多的煤炭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在牺牲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的情况下进行运营。这一情况产生工伤事故发生率高,患有职业病的职工数量大,工伤保险经费不足这一恶性循环。
2.没有专门设立用于工伤治疗和工伤康复的部门,企业职工一旦发生了工伤事故,只能到普通的医院救治,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手术,因此在工伤康复上而临诸多困难,这就引起受伤职工生活以及重返社会的重重困难,难以实现工伤保险的目的。
(二)工伤认定及鉴定环节复杂,持续时间长
1.关于时效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发生工伤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的申请,通过正当程序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然而许多企业没有及时进行申请,职工自己也没有进行申请,待受理时效过后才四处上访,费时费力。
2.用工合同不齐备: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职工同用人单位存在着用工关系,而在现实当中,往往是以书面上的劳动合同为准。因此有些中下煤炭企业为逃避责任,不按法律规定甚至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就很难通过法律途径来追究用人单位责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维权耗时过长:上述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是最理想的程序,在现实中往往并非那么简单,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走完所有程序大概需要3年9个月的时间,最长时间可长达6年7个月之久。因此,如果存在用人单位恶意使用程序,那么职工维权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解决煤炭行业工伤保险法律制度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
1.加强工伤预防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第一,在工伤保险基金当中抽取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工伤预防的经费,成立工伤预防基金,用于工伤预防的建设,以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第二,可以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将用于工伤预防的专项资金设立一个奖励基金,用于对在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上有贡献的单位和集体进行奖励。
2.加强工伤康复制度与机构的建设,解决工伤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在工伤多发地区建立工伤康复培训基地,进行试点研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来推广和实施适合全国的的工伤康复制度和机构。同时,加强伤残再就业的培训。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受伤职工的技能培训,一方而鼓励伤残职工通过康复培训来自谋职业,另一方而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伤残人员并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
(二)解决工伤认定及鉴定环节复杂,持续时间长等较为突出问题的思路
1.进一步完善“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工伤保险的运用,所谓“无过错责任”是指雇员在工作中受到伤害,无论雇主有没有过错,均对雇员所受伤害承担责任。在煤炭等行业中,雇主为了推脱责任,对于各类工伤事故编造各种事实和原因,减轻或者完全不承担责任。并且由于雇主和雇员在地位上的差异,因此赔偿难度非常大。只有进一步的完善“无过错责任”原则,加重企业的责任才能够减少企业员工受到工伤伤害时得不到合理待遇的困境。
篇4
[关键词] 煤炭能源; 英文词汇; 语言特点; 阅读方式
一 引言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国家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样的前进的步伐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中煤炭行业的发展势头远远超出了人们之前的预料。煤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使用范围,在世界一些先进发达国家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在对于煤炭资源发展的过程中,先进的挖掘技术要在交流当中进行,其中关于语言的要求就特别的严格。在相关的能源产业中,专业英文词汇的研究就需要不断的深入。在煤炭行业中,关于煤炭的开采、货运、贸易以及法律中的文件很多都是使用英语起草,并使用英语形成最终的文字。同时还有煤炭相关的论文、著作都要在不断研究英文词汇在行业中的使用。对于这样的文字多样化,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深入,要对英语的基础进行不断的学习领会。
二 煤炭相关英语知识
在对于煤炭行业的英语知识中,要将英语学习的知识在具体的实践中相互结合起来。对于现阶段不断涌现出的相关专业技术文献和技术资料,很多都在借鉴英文进行出版的,这就使得煤炭行业在国际的竞争力当中占据了先机,也使得国内的煤炭挖掘技术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是在外文的煤炭专业论文中,在阅读中一些专业的英文词汇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阅读也造成一定的障碍。尤其是一些较为专业的名词,出现了一定是非常生僻不容易看懂。对于文章的句子也呈现出长和难理解的特点。对于词汇的种类和句型的复杂,都会使得阅读煤炭文献资料中出现困难,对于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煤炭英语词汇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学习和研究煤炭行业的专业英语词汇的开始阶段,是要对于英语词汇呈现出的特点有一定初步的了解。对于现有的英文词汇,在煤炭特有的专业领域,不同于口语当中的词汇,煤炭专有词汇具有自身的规定和特点。鉴于这样的特殊性,英语词汇的使用就要严格的按照造词的规定进行,在行文中,使用语言的方式也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逻辑性。用在煤炭专业中的英文词汇要充分的变现出相关的语言环境,充分的诠释好要表达的现象的具体含义。在使用的专有名词中,不能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在这里我们就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anthracite(无颗粒煤层),pneumoconiosis(尘肺病),macrinite(大粒径颗粒体),liptofication(残留植被化作用),sem-ivitrinite(半显微作用下观察组),liptobiolith(残留植被煤层)。只有了解这些类型的专有名词的意义才能可能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文章阅读。经过我们不断的总结发现,这类名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词根中存在一部分的普通词的概念在里面,简单的说来就是这些词是通过简单词的词根基础上,加上相关的特有名词,并在特殊的专业领域得到使用。就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和定义。就不如:opening这个单词,在一般的字典当中的含义是开放的地域,也可以理解为可利用的区域,但是在关于煤炭专业的相关文献报告中,这个词语的含义就不再是可利用的区域,而是巷道。同样有所不同的是,单词magazine翻译成中文是报刊杂质的意思,也是比较书面的翻译,但是在煤炭的相关行业中的翻译就是爆炸的库房。这些都是在普通词汇在专业领域的不同使用意思和使用的方法,这些都是为了搞清和弄懂关于煤炭专业资料的必须要掌握的英文词汇。现阶段,在国际一体化的经济走势下,对外的交流越来越多,国外先进的思想和知识也不断的渗透到我国,对于这些专有名词的特殊使用也在被国人广泛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的文章在使用更我专业、更为合理化的英文词汇,促使煤炭英文更好的形成具体的标准,有利于一套语言环境下的经济发展趋势。
三 煤炭能源行业英文词汇的特点研究
近些年以来,煤炭行业的发展与国外相关的行业不断的交流,也使得煤炭能源行业中的专业英语词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多领域中的交流。表现在英语词汇形式的多元化。不同种的阐述方式得到了不同类型的使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称呼的状况。就如以往的煤炭的单词中只有煤炭本来的意义,而现在在英文词汇中关于回炉煤、入炉煤、再生煤等都有的独有的单词进行表达意思。相关的煤炭专业的合成词、派生词、缩写词也有这很快的发展。例如:这里我们就这些新型词汇的一些演变过程进行说明。比如说:air-return(回转风型),这个词就是由air(风)和return(回)结合演变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合成词汇,由两个独立的单词,并且有独立使用价值和独立意义的两个词组成一个新的词汇,而且这个词汇的意义完全不同于之前两个单独词汇任何中一个的意思,在煤炭行业的英语词汇中,诸如此类的名词不胜枚举。同时还存在有相关的派生词汇,如nitrocotton(硝化棉),这个词就是典型的派生词,不同于合成词,在派生词中形成的单词并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构成,大多情况下是一个词根nitro和一个具体的单词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单词,并给这个单词赋予了新的含义。此外还有一大类型就是缩写词汇,这一类型的词汇一般都是在特定的场合中使用,因为一般情况下使用出来很多非专业人士完全看不懂,通常情况下也是为了在文章中节省篇幅而为专有名词拟定的一个代号而已,一般不会独立存在,比如ADB(粉煤灰含量),这个缩写是Air dried basis的英文缩写,如果没有具体的全名,很难看到ADB是什么含义,这就需要撰写煤炭能源行业资料的人员有意的将缩写单词的全称注明,只有这样才能在下面的文章中继续使用英文词汇缩写来表示具体的单词含义。
相较于以上的一些英文单词构词法的不同案例之外,在一些单词的使用中还会独有的灵活运用动词和形容词,充分的发挥出这些词语的作用,在专业词汇中表现出特有的意义。通过大量的词性转换来得到不同的词汇含义。比如说使用名词和形容词来表现出动词的含义,或者是用名词来表现出一个具体动作的状态。还有一些是通过改变单词形式来起到对单词修饰的作用,这里就已经略去了单词本来的含义。比如说:metal cutting(机械金属机床的切割),这就是典型的名词动词化了,将本来的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下表现为动词的状态。Lonway mining(附着孔壁的开挖),这个单词就是名词做形容词使用,修饰了一个具体的行为状态的过程,以不同的单词意思来构成新的单词,形成了新的单词含义。这样的构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再生词的数量,给专业人员在阅读关于煤炭专业的相关资料的过程中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减少了阅读的时间,可以更加清楚明了的了解单词的含义,进而串联出整篇文章的含义,更好的使得专业知识在同等语言环境下的发展趋势。
阅读煤炭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对于词汇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领悟积累的过程,怎样通过简单的方式记下复杂的单词意思就要在不断摸索中总结出来,对于文章的长句和难句,要在一个个单词的分解领会中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在学习中更好的将单词灵活的使用,并在文章中结合具体的语境来了解单词的具体含义,把握好一些单词原有的含义,根据想象和经验了解现有环境下的单词含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记忆的目的会使得复杂没有规律的单词在记忆中更加的深刻,碰到一些语法上和构词法上的不同,在学习中要刻意的有所收集将积累的资料统一整理是学习煤炭专业英文单词最为有效的方式,也是对于单词量提升最好的方式,同时还是对于自身英文单词学习的一个补充作用。通过了解了单词的特性才能更好的学习煤炭能源行业中的英文词汇。
四 煤炭能源行业英语词汇在长句中的理解
作为一种正式文体,煤炭专业英语文章中的词汇必须做到客观、严谨、精确。煤炭专业英语文章中较多地使用it引导的无人称句、长难句或复合句,这些都给阅读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成为阅读中的拦路虎。因此,要提高煤炭专业英语文章的阅读速度,首先必须提高分析和理解这些句子的能力。
it引导的无人称句的结构是“It+ be+adj. / v-ed /n.+to do / that…”。在此类型句子中,it是形式主语,真正主语是由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或动词不定式。因此,阅读者应首先认清整个句子结构是由it做形式主语的无人称句;其次再理清真正主句的句子结构,即句子的主―谓―宾;最后抓住句中强调的部分,这样就做到了化繁为简。例如:It can be seen that pre-cleaning alone would not reduce the total sulfur content of the four coals to levels anywhere near the standards.(可以看出,仅仅进行预清洗不能将这四种煤的硫含量降低到标准水平。
五 总结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煤炭能源行业中专业英文词汇方面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关于煤炭的外文文献中的英文句子段落进行对比分析。在阅读煤炭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对于词汇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领悟积累的过程,怎样通过简单的方式记下复杂的单词意思就要在不断摸索中总结出来,对于文章的长句和难句,要在一个个单词的分解领会中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在学习中更好的将单词灵活的使用,并在文章中结合具体的语境来了解单词的具体含义,把握好一些单词原有的含义,根据想象和经验了解现有环境下的单词含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记忆的目的会使得复杂没有规律的单词在记忆中更加的深刻,碰到一些语法上和构词法上的不同,在学习中要刻意的有所收集将积累的资料统一整理是学习煤炭专业英文单词最为有效的方式,也是对于单词量提升最好的方式,同时还是对于自身英文单词学习的一个补充作用。通过了解了单词的特性才能更好的学习煤炭能源行业中的英文词汇。
[参考文献]
[1] 孙晓红.关于煤炭院校煤炭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煤炭技术,2011.12(16):239-241
[2] 孙文统.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科技英语词汇教学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3):188-191
[3]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9(12):266-268
篇5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风险预警; 预警指标
一、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原则及内容
近年来世界相继经历了金融风暴、金融危机等,直至现在仍留有危机的后遗症,这一系列的财务风险不断地警醒着企业,需不断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使决策者和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做出相应决策规避风险,使企业持续良好地发展。
遵循行业的特殊性是建立预警指标的首要原则,同样预警指标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对于每个煤炭企业需要有各自的独创性,从而我们确定的预警指标才符合本行业的实际需求,才能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将“预警”真正落实到位。
结合煤炭行业的实际,本文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分析重点,即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动能力及成长能力指标,详情见表1。
表1将各项指标单一列出,但是独立的预警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煤炭企业存在的风险,还可能会因为风险因素考虑不全面,使得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抓住指标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才可以建立具备整体性和高度概括性的预警指标体系。
二、煤炭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分析
(一)煤炭行业财务风险现状
煤炭行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煤炭企业财务具有高风险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特点,如负债比例过大,融资渠道不够广阔等等。财务状况的好坏主要反应在财务指标上,企业可以建立财务危机的识别指标体系、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财务安全检测指标体系等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高煤炭行业财务预警意识,建立适合该行业的预警体系尤为重要,进一步推动煤炭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二)建立符合行业特殊性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要建立针对煤炭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则要了解煤炭行业的具体生产运营流程及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生产特点。图1表现出了该行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活动模式,更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
(三)煤炭行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分析
1.主要预警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本文以我国煤炭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上市企业2009年财务数据为样本(分别为:中国神华、西山煤电、兖州矿业、大同煤业、开滦股份、中煤能源),分析了该行业的财务预警指标(如表2)。本文中的煤炭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涉及到的指标标准值是根据该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出的。首先确定一定权数,根据公式G=ΣGi×Wi,其中,G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Gi为单项功效系数变量,Wi为权数。其次计算出本文所选择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最后可对其属警区经行业划分并对这6家上市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进行排名,得出结论为本文所选择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2.主要预警指标的适用性分析
据表2样本企业2009年数据,可得出行业资产负债率均值为54%,这为公司进行多样化融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购置采掘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兼并收购其他企业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比我国设定的正常资产负债率50%要偏高,应适当地减少负债比例,从而稳定经营生产。
煤炭行业资金密集也是其特殊性之一,而大量资金又表现为固定资金,现金流转不畅,容易引起财务危机。现金流转的流量和速度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物资流通的正常运转,影响了材料采购、设备维修、工资发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所选择的样本企业在2009年净利润现金含量均值为97%,该指标的最近一期行业水平为84.29%,适时地反映出这几家样本企业近年来对现金流方面的重视和控制,从而达到财务风险的预警。
本文中选择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大多保持2次,较为正常。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使用“固定资产现金周转率”来与煤炭行业的特殊情况配比,作为衡量财务风险的另一指标。公式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平均固定资产,该指标的意义在于讨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衡量企业是否面临固定资产投资饱和的问题。通常来讲,该指标值越大越好,说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还未饱和,同时与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结合分析,确定比较合理的投资规模。
对煤炭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最终都要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对这些风险进行量化。成长能力指标则可在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企业销售变动趋势和资本扩张方面去衡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本文选择的是总资产增长率,可以划分到资本扩张能力,均值在31%,说明所选择的样本企业有很好的成长势头,财务抗风险能力同样得到很好的展现。
三、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防范化解风险
(一)避免盲目举债扩张,确定符合本企业的负债规模结构
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以较快速的速度对外扩张,适度举债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但是过度负债将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财务危机。
首先,要使煤炭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低于50%,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尽量避免单一化的负债模式,需采用多层次、多元化负债方式,使得债务来源结构合理。
其次,对于中长期的企业负债应合理搭配,对于不同期的债务要使用时间的“剪刀差”,尽量不要安排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偿债,同时负债中的流动负债比例不宜过大。
最后,要使煤炭企业能够按期还本,合理的负债结构就显得颇为重要。必须使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还要把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降低了举债风险,增强了企业的变现能力。
(二)提高投资收益水平,确保资金安全及资本金运行速度
煤炭企业在进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虽然分散了风险,但是随着管理幅度增大,就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尤其是一些大型煤炭企业会涉猎很广泛的行业,管理决策的失误时有发生,容易造成投资无法有效回收。
首先,应该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确保新项目产生的资产利润率高于该项目负债利息率,使得企业投资在一定预期内收回,不会因新项目的经营而降低原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同时不会因新项目的投入而增加负债,产生不良资产。
其次,注意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坏账和材料储备的占用空间,使得“死水”资金活用起来。煤炭企业可以借鉴物资超市供货模式,减少材料库存量,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最后,需与适度负债相结合,将资金点活,在投资、筹资等环节高效运作,形成一条复杂有效的资金链。
(三)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特别是决策层和会计人员的意识
煤炭企业中有一部分人对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使得再好的预警指标体系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要想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引起领导层的足够重视,否则在资金、人员等基本素质无法得到充足的利用。同时中高层管理人的财务风险意识应该有更高的水平,将各项风险指标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牢牢掌握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抵御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管理良好有序的运行。
其次,煤炭企业不仅需要一个单一的财务部门,更要专门设立财务风险预警的特殊职能部门,配备专门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干预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
最后,要加强员工的财务安全风险意识教育。通过各种会议、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并提炼出资金资产安全理念。
四、结束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财务风险,而煤炭行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充分利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指标基础数据健全风险分析、评估和风险报告,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引导高层决策,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引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谐,孙永波,张晓天.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7(5).
[2] 王伟.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防范煤炭企业财务风险[J].现代商贸工业.2010(4).
[3] 黄金燕.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6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115-02
1 引 言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披露相关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煤炭行业尤为如此。但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研究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不仅能推动我国社会责任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还能为其他学者在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2 国外研究现状
1895年,美国社会学家Albion W. Small曾指出“不仅仅公共办事处,私人企业也要为公众信任”,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萌芽。[1]美国会计学家David F.Linowes1968年首次提出“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2],成为会计发展以来最重要的概念,揭开了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序幕。[3]2001年,Gerald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4]2001年,Hillman和Keim通过研究表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提升企业价值具有不同影响,有的起促进作用,有的则起消极作用。[5]2003年,美国学者Mare Orlitzky,Frank L. Schmidt 和Sara L. Rynesd以财务绩效指标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西方出现社会责任的萌芽较早,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他们认为企业的行为能够影响到整个社会系统,并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企业的信息披露与企业的价值存在一定关系,有的学者通过研究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有的学者证明存在负相关,还有的学者认为两者不相关。
3 国内研究现状
3.1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
郭超(2011)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如何完善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笔者指出目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披露的模式单一,没有独立的会计科目。[6]鹿翠、匡慧(2011)利用江苏省42家上市公司四年共168个样本数据,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分类,并在我国学者李正介绍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法基础上,增加股东这一类别,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呈正相关。[7]李勤(2011)以2009年深市和沪市上市公司的462份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不高,上市公司规模大则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高,对职工贡献大则能提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8]
3.2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沈洪涛(2007)选取了1999年至2004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石化塑胶行业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对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越大和盈利能力和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呈正相关。[9]鹿翠、匡慧(2011)从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竞争能力和企业成长性三个方面衡量了企业财务绩效并研究了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呈正相关,企业规模越大则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10]汤丽萍、王秋实(2011)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和绩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企业社会责任和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的结果居多,得出两者呈负相关和不相关的结果的文献也存在。[11]
3.3 关于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
于翠芳(2009)指出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煤炭行业特点,持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笔者指出煤炭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财务层面和非财务层面[12]。夏学英(2011)介绍了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内涵、评价指标以及实施绩效评价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煤炭行业特点和评价的可操作性并在综合分析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功效系数法比较适用于煤炭行业,最后以神华集团为例,介绍了功效系数法的具体应用[13]。
综上所述,众多国内学者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绩效相关性研究,发现并非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都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一些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性,还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选取的样本不同。参考文献:
[1]马力.西方公司社会责任界说评述[J].江淮论坛,2005(4):49-52
[2]Davila F.Linowes. Socio-Economic Accounting [J].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 1968 (11).
[3]David F.Linowes.Socio-Economic Accounting[J].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1968(11):45-56.
[4]Amy J.Gerald,D.Stakeholder Value, Stakeholder Management, and Social Issue∶Whats the Bottom lin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2):122-138.
[5]Hillman,Amy J.,Keim,Gerald D.,Luce,Rebecca.A Board Composition Stakeholder Performance: Do Stakeholder Directors Make a Difference?[J].Business &Society,2001(3):295-314.
[6]郭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1(1):25-27.
[7]鹿翠,匡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联性实证研究——基于江苏上市公司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1(7):23-25.
[8]李勤.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公司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J].财会通讯,2011(6):59-62.
[9]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3):9-16.
[10]鹿翠,匡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联性实证研究——基于江苏上市公司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1(7):23-25.
[11]汤丽萍,王秋实.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11(10):23-25.
[12]于翠芳.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矿业,2009(11):22-28.
[13]夏学英.煤炭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1(9):34-36.
篇7
论文摘要:煤炭专业是煤炭中职学校区别于其它中职学校的主要行业标志,是煤炭职业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目前,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专业设置是煤炭中职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文章从煤炭专业开设可行性研究、研究煤炭中职竞争市场的变化规律,促成煤炭专业开设具有现实客观性两个方面阐述了煤炭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为煤炭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专业设置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煤炭专业是煤炭中职学校区别于其它中职学校的主要行业标志,是煤炭职业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做好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是煤炭中职学校工作的重心之一。因此,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目的和动机不能因“人有我也要有”,或者因“利益驱动”,或者在“做大做强”等思维定式下,缺乏深人调研,造成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的局面。现就煤炭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作如下探究。
1、煤炭专业开设可行性研究
1)充分调研社会需求,深人分析就业市场状况,清晰专业定位。煤炭中职学校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当地经济特征、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关系密切。以甘肃煤炭工业学校为例,它不仅肩负着甘肃煤炭中职技术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毕业生有70%一80%在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山西、江苏、山东、湖南、福建、贵州、河南等省的煤炭企业就业,煤炭技术岗位人才紧缺,部分专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中职毕业生广泛受到煤炭企业的欢迎。甘肃煤炭工业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2009年高达%. 8% , 2010年高达97. 8%,只有2. 2%毕业生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就业。近年来,煤炭行业的迅猛发展要求一大批具有煤炭技术技能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的趋势已经导向煤炭行业的发展空间领域,因此,煤炭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经济人才需求变化趋势,把握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才能有自己的办学定位。才能在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学校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调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才能够找到职业技术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
2)做好长远规划,进行前瞻性研究。2009年,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近1$万人,2010年继续计划招生18万,其中,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诸如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类同专业,以后或更长一段时间,中职生的就业不论是从专业还是人数上竞争相当激烈,而且好像是从学生规模上看,中职教育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其实,在众多中职学校都开设相同专业的情况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对于每所中职学校尤其重要,煤炭中职学校也不例外。将会有部分学校由于缺乏先知先觉,没有对专业开发进行前瞻性思考和统筹部署,一直以来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专业群,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深化,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深人,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促使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呈现出新变化新情况。这就要求煤炭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时要适时了解煤炭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专业的出现,如,煤质化验、选矿工艺等与煤炭行业应用而生的新专业。必须开展市场调查和科学预测,在专业开发上体现超前性,结合煤炭产业升级的趋势,特别是现代煤炭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的人才需求变化来规划专业,才能抢占先机,提高市场竞争力。
3)挖掘专业个性,加速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中职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培养技能,而是培养一种能力,即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和自我充电能力。新专业的设置要兼顾职业属性与教育属性,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满足教育对象的个性需求,从而要求专业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的个性,使中职毕业生在言谈举止、社交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2、探究煤炭中职竞争市场的变化规律,促成煤炭专业开设具有现实客观性
目前,煤炭中职学校在新专业设置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设置上主观成分居多,缺乏一套科学的、客观的标准,难以对新专业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研究中职竞争市场的变化规律,以此分析一个专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促成专业开设具有现实客观性。
1)掌握学生对专业的评价和选择。学生通过选择权来对学校的专业实施影响,这种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学生本身的影响力又是很特别的,他们往往是通过各种信息来源来评价某个专业,最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或使有些专业发展或使有些专业消失,以下因素一般会影响他们的选择:①专业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毕业去向、薪酬;③个人爱好、兴趣、将来的发展空间;④学校的地理位置、前景、师资力量以及声誉;⑤学校环境、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外界的反响等。一般来说,随着学生所在地区的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选择读书的学校就会越来越多,显而易见,学生对专业的评价和选择直接影响着这个学校的生源,乃至学校的发展。
2)研究社会对煤炭专业的需求和岗位设置。任何企业岗位的设置是根据本企业的业务要求产生的,煤炭企业也不例外,煤炭企业岗位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当中。这就要求煤炭学校研究煤炭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将煤炭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面向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等一线岗位设置专业,为煤炭企业市场培养需求人才。而且,学生离开学校,进人社会,企业就成了落脚点。社会发展、需求和岗位设置的变化要求煤炭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生产、维修、组装等专业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学习的能力。煤炭专业是对口的岗位,属直线就业,学校难以将煤炭专业的毕业生推荐到其他企业岗位就业。
3)加强实训实习设施,提高煤炭专业市场竞争力。其他学校看到煤炭专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会考虑加人竞争行列。新进人者除了在给专业建设带来新思路、新资源的同时,希望在已被现有学校瓜分完毕的生源市场中争夺部分份额,最终导致现有学校招生人数减少,甚至可能危及这些学校因招生人数锐减而被迫停办该专业。其他学校准备开设同一专业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具备开设该专业的条件,主要包括师资情况和实训条件;开设该专业能否对学校发展产生预期的效益;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等。
4)不能小视社会培训机构开设煤炭专业培训课程。尽管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与职业学校两者处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体系,由于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是一致或接近的,在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竞争行为,由于社会培训机构的进人,使得现有煤炭学校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或者使该专业更具有特色,否则,其招生规模和在校学生的稳定性就有可能受挫。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同一专业培训课程的收费价格越低、质量越好、学生从职业学校退学后重新接受他们培训的障碍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
5)来自学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竞争。事实上,学校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学校发展战略一部分的煤炭专业的竞争,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专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学校竞争当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学校之间的竞争。现有学校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行业背景、学费、招生宣传、专业特色甚至是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其实与专业设置有着很大关系。
篇8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在处于兼并重组阶段大环境下,煤炭企业并劝过程中对风险的撞制缺少理论的支持。本文从外卑环境、主并购方风险、放并两方风险三个方面时煤炭企业并购风险进行分析,为并晌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背景
煤炭工业作为我国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工业的支柱产业,其经营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状况,煤炭行业作为资源开采型行业,由于其属于高危行业,自身的安全风险很高,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不确定因素多,具有项目的特点,经查阅国内外文献,我国对煤炭企业并购风险方面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而现在处干兼并重组阶段大环境下的煤炭企业并购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缺少理论的支持。
由于受到煤炭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对煤炭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能力的有限性、被并购煤炭企业煤炭资源察赋条件的不确定性,实施井购管理者水平的局限性等风险因素,从而导致经济损失和并购结果达不到预期指标及由此给煤炭企业正常经营和管理所带来的影响。从这个定义出发,本文进行风险从并购事件出发,分析该并购事件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本文拟从3个方面12个指标进行分析。
2煤炭企业并购项目风险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2 .1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我国的煤炭消费随国民经济增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较为明显。具体来说就是,煤炭的需求变化主要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直接影响到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和煤炭的销售价格,从而影响煤炭行业的盈利水平。
2 .2市场风险
煤炭作为国家基础能源产业,受外界环境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煤炭市场具有多变的特点,煤炭需求呈现波动性,使煤炭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 .3煤炭产业政策风险
煤炭产业政策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国家宏观在宏观或微观方面政策调整对煤炭企业兼并收购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兼并重组政策影响及凤险分析;二、税收政策风险分析;三、政策执行风险分析。
3煤炭企业并购项目主并购方风险影响因素
3.1战略风险
煤炭企业由于对宏观经济环境、所处的行业特征、本身的竞争优势等问题没有正确定位,从而带来战略风险,导致并购结果与目标产生偏差。煤炭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选择的目标企业是否符合公司整的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并购的纪果,是采用横向并购增加资源储量,或选挥纵向并购延伸产业链,亦或通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由于两个企业战略的不一致,可能导致在井购后很难进行管理整合、琅成协同效应,从而增大并购成本,产生风险。
3.2融资能力风险
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指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筹集到并购所需资金以及筹集的资金对并购后的企业影响。融资能力风险主要是指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筹集并购资金以及融资本息的偿付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煤炭企业并购融资主要依以下几个途径:内部融资、银行中长期贷款、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相结合为主。
3 .3谈判风险
谈判风险指因信息不对称、目标企业反收购、谈判策略偏颇、谈判技能不佳和谈判经验欠缺等造成的并购风险。一、信息不对称风险;二、目标企业的反收购风险;三、谈判技能不佳和谈判经验欠缺。
3 .4财务风险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煤炭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煤炭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煤炭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具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煤炭企业目前资本结构不合理;二、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资金回收策略不当,致使煤款收回不及时;
3.5人力资源风险
煤炭人才短缺问题依然严重,人才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中小企业面临人才危机近年来,煤炭企业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大中专毕业生接收工作,但人才总量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人才总量不足,煤矿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低;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三是中小煤炭企业人才更为缺乏;四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4被并购方风险分析
4 .1资源风险评价
煤炭企业在实施并购的过程中,对被并购企业的资源与开采条件风险做出合理的估计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煤炭资源开采条件风险因素中既有定性因素,又有定量因素,采用模糊综合值评判方法对煤炭资源风险进行综合评定。
4 .2被并购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所谓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不当而导致并购支付价格过高,使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并购企业对财务报表固有缺陷认识不足、以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时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以更多的股权进行置换。
篇9
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调整和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类型,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2009年3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同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经过近5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已逐步得到社会认可。但从近几年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当前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难以令人满意,而且集中体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整体较差,尤其是跨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更加薄弱,甚至缺乏普通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一些基本技能。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把“本硕一致”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聘的先决条件,而且随着国内煤炭行业持续低迷,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聘数量也在逐年减少,甚至限定只招学术型研究生,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承受着很大的就业压力。
2.矿业工程专业学位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矿业工程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实践导向性偏弱且缺乏针对性
既然专业学位目标是培养既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解决企业或社会中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就更应该突出专业性、实践性和前沿性。矿业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系统性很强的专门学科,采矿工程本科生不仅需要系统学习煤矿开采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必须经历三个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两个设计(采矿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强化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感知和应用。然而现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没有针对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单独制定,而是基本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研究,实践导向性偏弱。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基本依靠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来获得,而导师的科研项目又因人而异,研究方向和项目类型也有较大不同,这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难获得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培养。此外,目前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本科教育背景参差不齐,跨专业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虽然按规定需补修《采矿学》和《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这两门专业主干课,但由于缺乏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储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些跨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反而薄弱,就业后甚至难以胜任基本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岗位。
2.2“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形同虚设
为充分利用校内外人才资源,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国内高校普遍采用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其中校外导师一般以兼职形式聘请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才。就矿业工程专业而言,校外导师普遍聘用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这些校外导师对煤矿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不仅有繁重的企业事务需要处理,而且在现有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下很难有时间来高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加之现行的校外导师津贴制度并不合理,造成校外导师对指导工作积极性并不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任务不得不更多的由校内导师承担。由于校内导师工作以科研和学术研究为主,在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时习惯性地侧重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部分学生的功利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国内煤炭行业萎靡不振,在煤炭企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的同时,煤炭高等教育也步入低谷,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生源严重不足,研究生培养更是勉强为继。从2002年起随着煤炭形势持续好转,我国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在加紧新建矿井建设的同时,利用中小煤矿资源整合政策兼并重组了大量矿井,那么就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使得煤矿主体专业本科生就业率接近100%,薪金水平持续攀升。在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量考生为获得高额的劳动报酬而选择跨专业报考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热门专业相比不仅报考人数上丝毫不逊,而且考生专业竟然涵盖了除医学、军事学之外的10个学科门类。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既是一个艰苦行业,也是一个高危行业。一方面由于这些学生对煤矿工作的艰苦性和危险性缺乏足够认识,一旦煤炭行业进入低谷期,从业人员薪酬大幅降低的时,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欲望已不是那么强烈,转而准备报考公务员或者继续踏上形形的求职之路,而非专心致志地准备毕业论文;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专业跨度很大,专业基础过于薄弱,难以适应现有工学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两年的学期只能勉强达到专业学位最低要求。因此,这种功利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调整和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
针对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首先,对跨专业学生增加矿业工程通识教育先修课程,课程内容应涵盖煤矿地质、矿井设计、采煤方法及工艺、通风和矿井灾害防治等方面,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煤矿开采领域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续修《采矿学》和《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课程,对学生专业基础进行强化。其次,将跨专业学生全部纳入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团队,全程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既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应用,又能辅助指导教师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管控,实现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质量双提高。第三,由于本专业学生在本科生期间已经系统学习了煤矿开采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这部分学生应着重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采矿工程学科前沿问题进行学术交流,每个专题讲座应保障足够时间,避免出现类似学术会议走过场的形式—“老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国家级学科平台和与国内高水平企业联合构建的产、学、研平台,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条件,全面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3.2调整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
按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导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要求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或3年,实际上普遍执行2年学制。但从现有的培养计划看,专业学位研究生一年级主要进行课程学习,二年级第1学期忙于找工作,第2学期忙着做论文,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充分培养,尤其是跨专业学生。结合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背景,对于本专业研究生可沿用2年学制,跨专业学生沿用3年学制。
3.3加强专业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其初衷是充分利用校内外人才资源,尤其是校外导师的实践优势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3.1建立完善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和激励政策
目前,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的联系、确定主要依靠校内导师牵线搭桥,虽然经学校审核后颁发聘书,但学校对校外导师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换言之学校对校外导师的约束力有限。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将校外导师管理纳入到校企联合管理的范畴中来,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从企业层面允许校外导师临时脱离煤矿生产管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对校外导师指导津贴、职称评定和奖励办法制定相关细则,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充分调动校外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3.3.2建立完善的评价和淘汰制度
篇10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理念的竞争。煤炭企业作为传统型企业要想更好的取得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必须对其企业文化实施再造。论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2l世纪人类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以知识、速度、创新、文化理念为根本特征的新经济模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能力,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为企业生成价值的重要来源。一个企业要打造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就必须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着手,培养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是新世纪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煤炭行业作为能源基础性行业,其作用和地位不容质疑。不久前国家为了力促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历史和现时的一些因素积淀,煤炭企业发展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煤炭企业正经过着历史性转化过程:即从“制度+控制”型转变成为“学习+激励”型。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国际原油等替代性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煤炭行业的形势开始出现好转。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煤炭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时机、适时掀起企业变革、塑造新型企业文化,推动整个煤炭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与实质
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源自美日两国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并在各个领域与世界经济第一的美国展开强有力的竞争。美国学界在惊呼“狼来了”的同时,分析思考认为日本的成功在于其“管理软件——文化因素”的成功。从1981年到1982年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重要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系统精辟的分析构成了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系统,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是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唯一源动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煤炭企业文化以往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文化观念陈旧、思维模式定化
由于地理条件和作业环境限制等原因,煤炭企业矿区一般都远在与城市市区相隔较远的郊区或野外。因此煤炭企业难以接受到外部最新的信息,思维模式容易固化。而思想的僵化又往往就是企业文化再造最大的敌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安于现状,害怕变革、不愿变革,使得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的尝试只是“换汤不换药”,难以从根本上起到引领企业发展思路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2企业领导层不理解或企业文化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目前煤炭企业占相对多数的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很多的领导并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的选择产生,而是直接由上级安排任命。这其中虽然有很多有志于改变企业落后面貌的领导者,但苦于对企业文化理念的不理解和认识不足。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开阔,企业文化建设停留于表面。更有甚者,一些领导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只投入,不产出的“买卖”,搞不搞对企业效益都无所助益。
2.3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部门化
在煤炭企业调研的时候经常发现在许多企业中,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等同或混淆两者之间的异同。实质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炭企业建设中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通过两者有机的融合和协作,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所潜在和发生的一些问题;还有的煤炭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职能安加在工会、宣传部等部门,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都必须共同承担的职能,而不是哪一个具体部门自己的事情,企业文化细化在企业运作流程的每一个阶段之中。
2.4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
以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由于思想保守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煤炭企业内部对企业建设的效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经常是“热热闹闹开场,冷冷清清收场”,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嵌入到企业的灵魂之中,企业文化留于表面。因此我们走进矿区经常发现是口号、标语很多;今天号召这个,明天要求哪个。没有一个有序、继承性的企业文化发展建设思路。
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思路
3.1以“客户服务至上”为导向
由于多年来传统体制的影响,使不少煤矿至今还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煤炭产品同其它产品相比虽然有自己的特性,但作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上有共同之处,如认真履行合同、定期走访用户、提高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等。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客户可能会提出什么要求,提前准备,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客户,从而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客户节省时间、为客户节省成本、为客户提供方便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3.2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企业有价,人才无价。新经济时代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生产力要素。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从过去只注重物转到重视人的基点上来,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重视人的价值,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何有效的引人、留人、用人、培育人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文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企业必须充分调动资源,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
3.3以构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支撑
煤炭企业文化重塑要以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的促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明确化。为企业下一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落实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
由于煤炭企业内部传统势力强大,抗拒文化革新和消极对待文化革新的现象普遍,而且广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认识不一。要想在煤炭企业内部顺利开展企业文化理念革新,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有效沟通。解除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再造的疑虑和不解,并通过具体培训的方式,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再造的效用与意义所在。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再造的过程中来,实现由“企业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3.5以绩效考核机制为约束
有时候企业传统势力过于强大,企业文化变革在企业内部寸步难行。此时为破除阻力、引进新思路,就必须果断借助绩效考核机制等强制手段,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希望的方向转变;新文化的引入要想真正“生根”必须有一定的强化过程,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使得员工逐渐生成“习惯反射”,使得企业文化最终能够在企业内“生根发芽”。
3.6以企业与员工“双赢”为诉求
强制并不等于强迫。虽然要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自觉做到相统一,但不能抹杀员工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需要。长久以来,煤炭企业以“牺牲、奉献”精神为感召,而忽视了员工作为个人有自身多元化、多层次需要的现实。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是双赢的世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双赢”的文化理念,只有企业和员工都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四、煤炭企业文化再造的具体内容
4.1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新型企业精神
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灵魂,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中外企业无不把培育企业精神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把企业精神当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视之为企业之魂。煤炭企业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行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和塑造。将长期经营活动中培育的能反映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和规范企业行为的群体意识,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相融合,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树立企业精神要注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同时要突出时代性和个性化。:
4.2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事故高发及难以遏制的趋势,不单源自科技管理水平低下,更在于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不高和企业整体安全文化理念不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先”,实现文明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稳定、高效发展。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从安全的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使员工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并付诸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上,认真将安全文化细化到现场生产管理之中。
4.3重新塑造煤炭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和评价。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关系到这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一方面,传统上社会意识中煤炭企业的形象就是“苦、脏、累、险、黑、大、笨、粗”;另一方面由于只注重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导致企业环境恶化:煤尘飞扬、地表塌陷、酸雨、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光化学烟雾等敏感环境问题既危害了企业,更危害了社会。因此煤炭企业要建立新型企业文化,首先就要重新塑造自身企业形象。对内要提高环保意识,提升员工素质。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的现代新型矿区。对外要通过cI形象设计塑造个性鲜明、全面完整的企业形象。注重企业声誉,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帮助企业树立讲文明、负责任的光明形象。
4.4通过质量文化树立强势企业品牌
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它既反映了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吸引客户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也只有树立质量第一的文化理念,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产品质量实际上是企业质量文化、伦理观念在实践层面的反映和体现。有什么样的质量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技术、设备固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非决定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还必须以人为本,从指导人们实践的观念形态着手寻求解决途径。从煤炭企业长远发展、从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域经营的大视角出发,重视企业形象、商标形象、产品形象的策划、宣传、投入,把品牌意识和策略引入企业营销机制中,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塑造强势企业品牌才是煤炭企业在21世纪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由之路。
4.5科技文化兴煤,创新文化富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在今天的煤炭企业改革中意义犹为重大。今后我国煤炭企业的改造目标重点是要应用高新技术:比如遥控与自动化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推进洁净技术的产业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正朝向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迅猛发展。毫无疑问,科技文化将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能源有限、创新无限。煤炭企业不可能永远靠煤吃饭,大力推进企业创新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体系,为煤炭企业不断飞跃,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