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13:0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网络结构总体方案
网络结构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网络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传输质量、业务拓展及运营服务质量。目前,网络结构的设计已从电缆向光纤,从模拟向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趋势发展。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分星形网、树形网及环形网,一个网络一般由多种网络结构组合而成,为达到较高的可靠性拟采用环形+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在主干段以及配线段用光传输系统实现光纤到楼,再建同轴电缆和双绞线重叠网作为用户引入。重叠网在光信号通路上通过共缆分纤方式将电视与数据业务物理分开形成以CATV为基础的重叠式综合业务网络。整个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具体方案为:在小区综合楼内设置一分前端,并入会泽县城域骨干环网,具有自愈传输功能;从分前端到各个光节点采用一级星形结构,尽量延伸光传输距离,使光信号几乎送至用户;从光节点至用户电缆(同轴电缆或双绞线)采用星形无源结构,传输距离不超过100m,最大限度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1.2分前端机房的设置
因要接入城区自愈环中,故机房应配备具有二选一光接收并且具有自动切换功能的光接收机和支持冗余环网拓扑结构的数据传输设备,从而实现来自顺方向及逆方向上信号的冗余。环网光缆采用48芯光缆,以满足今后多业务需求。根据实地情况,机房设于小区中较集中的综合楼内,同时考虑到今后这一区域的发展,在路口设一交接箱,以满足今后小区处用户的接入。
2分配光缆网路由规划
(1)光网络结构:如前所述,分前端后采用一级星形光网络拓扑结构。
(2)光节点芯数:考虑到下一步互动电视及今后其它数据业务的开展,每个光节点设计8芯(一芯下行、一芯上行、两芯数据、四芯备用)。
(3)光节点数:依据一步到位、分步实施、逐步发展的方针,同时根据小区实际情况,为满足星形无源电缆网的要求,尽可能延长光网络范围,以达到高质量传输、易维护的标准,小区内共设光节点38个。
(4)由于全部光缆为地沟敷设,且距离相对较短,考虑到降低施工难度,同时又能达到最高的网络传输标准,所有光节点均用8芯光缆直接铺设至机房。根据以上标准,绘制路由图如。
3CATV系统设计
网络整体结构确定之后,就可以对CATV及相应的数据业务系统进行设计。目前虽然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对于HFC网络来说,网络结构确定之后对CATV系统的设计变得较为容易。
(1)光系统波长:环网节点仍采用以前的1550nm系统主用、1310nm系统备用的方案,分前端之后的分配光网络由于传输距离较短,故采用1310nm系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2)由于分配光网络采用一级星形结构,故光发射机及分路器在分前端集中分配。
(3)计算出各光节点链路参数,确定所需光发射机参数,每个光节点接收机的输入光功率按-2dB计算,计算过程略。
(4)绘制出光系统分配图。
(5)光机以下的同轴电缆分配网由于采用无源星形入户设计,光机信号经分支分配器后直接至用户,经实地勘察最大传输距离不超过80m,故此部分网络较为简单,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用户端的信号指标(同轴电缆分配图略)。
4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小区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必须依托于现有的城域骨干网。目前我县城域骨干网是由MSTP系统为切入,以CiscoCatalyst3750M为核心,旁挂BAS做认证设备,采用星形结构联至分前端各汇聚节点CiscoCatalyst3560上的网络构架。同样的,把小区分前端作为一汇聚节点,由于汇聚层不采用环路结构,故用CiscoCatalyst3560直接联至中心机房CiscoCatalyst3750M即可。通过开启CAT3750M的MPLSVPN功能即可满足汇聚层下集团用户对虚拟专用网的需求,同时用BAS实现对个人用户的认证工作。对接入层来说,根据上述网络设计结构,小区内共设38个星形接入点,如果接入点用户有MPLSVPN需求的,要求接入设备必须支持路由功能,否则的话直接采用普通接入交换机,来实现对个人用户的网络接入。数据传输系统结构设计。
5结束语
篇2
由于在广电网络传媒当中,各种仪器设备是保证正常工作的基础,再加上都是金属材质因此加强防雷系统的保护性能十分重要。考虑到广电网络传媒中心的特殊性,应该采用综合防雷的方式,有效阻击直击雷和侧击雷的雷击伤害。在此基础上将整个广电中心中的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导电系统,再对线路进行合理布置,有效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的过电流以及过电压,导致仪器设备受到电击。另外由于各种仪器机房,各种线路较多,仪器设备运行产生的温度逐渐累积,比较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通过消防联动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另外针对电梯,其一直处于24小时运行状态,特别是在人流量大的时候,此时需要用到电气技术对相关指令进行设置通过联动系统及时发出消防指令,及时处理意外情况。
2广电网络传媒中电子技术的应用
2.1智能化应用
由于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深入,广电网络传媒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在目前的广电运营当中,各种新型网络运营模式走进民众的生活。而这正是借助了电子技术,才实现了当下的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具体表现为:在广电网络传媒当中利用电子技术对IT系统实现固化流程的改造,有效提高了整个网络运营的效率。在广电网络传媒的业务当中利用电子技术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
2.2数据传输
在广电网络传媒当中,关于各种信号、视频、音频的传输是基础,而借助电子技术已经实现建立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平台,在其中关于各种图像、视频等的安全、正常传输,用户能够接受到电视节目,都归功于电子技术。另外,利用电子技术还能够将射频总线与双绞线结合,实现更加长距离、大范围的数据传输,还能够有效保证传输质量。不仅仅是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应用,良好地运用电子技术能够将各种功能实现融合,同时还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建立不同的网络平台。
2.3双向改造技术
针对广电网络传媒中心的双向改造,主要包含了双传输网改造和用户接入网改造两个方面。关于广电网络传媒的双向改造,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要求,更是广电网络想要继续发展下去的必要途径。传统的广电网络主要是利用CATV发展起来的HFC网络,功能就是实现有线电视服务,实现的是单向下行广播式的传输方式。在改造的过程当中,需要利用到电子技术。在进行双向改造当中,主要有以下三种较为可行的方案:
2.3.1FTTH技术
意思就是光纤到户。其主要特点就是基本上能够实现无源,其具有的长距离抗电磁能力特别符合广电网络传媒的运用。另外考虑到广电网络传媒中时时需要数据的传输,而FTTH技术其采用的光波传输技术,支持的协议更加灵活,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FTTH技术能够引入各种新业务,而这正好符合广电网络传媒的应用特点,是一种十分理想的业务透明网络。
2.3.2无源光网络PON技术
其属于一种纯介质网络,其中不需要任何有源电子设备,大大降低了电磁以及雷电带来的干扰,符合广电网络传媒的改造需求。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业务透明性较好,是目前所有技术当中性能最佳的一种,将其应用到广电网络传媒的双向改造当中可能性最大。
2.3.3HFC技术
其属于一种光纤与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HFC具有传输容量大、易实现双向传输的特点。其将铜缆与光缆结合起来,将两者之间的物理特性结合起来,其能够支持各种传输技术,包括帧中继、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与此同时,在改造时应该有熟练掌握电子技术的专业工作人员实现全程跟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改造的准确性。专业工作人员应该在了解清楚改造的方向的基础上实现对改造的实时调整,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需要提到的是IP技术,其是保证互联网电视能够提供相关视频服务的技术基础,借助IP技术能够实现提高视频传输质量的效果,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
3结语
篇3
关键词:家庭设备,高增值服务
1. IPTV内涵及特点
IPTV,也叫网络电视,是指基于IP协议的电视广播服务。该业务以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接入宽带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数字广播电视、VOD点播、视频录像等诸多宽带流媒体业务。论文参考网。
IPTV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交互性和实时性。相对于传统的电视业务,IPTV业务具有如下一些优势:
(1)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使用IPTV业务所提供的高质量(接近DVD水平的)内容。
(2)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观看已经播放的视频节目或已经存在的内容信息。
(3)从技术和业务本身的特点来看,IPTV业务可以向用户提供无限数量的不同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论文参考网。
(4)IPTV业务实现了媒体提供者和媒体消费者的实质性互动。
2. IPTV的热点技术
2.1流媒体技术
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Intranet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在计算机中对数据包进行缓存并使媒体数据正确地输出。流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些延迟。显然,流媒体实现的关键技术就是流式传输,流式传输主要指将整个音频和视频及三维媒体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定的压缩方式解析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顺序或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像采用下载方式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解压设备对压缩的A/V、3D等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此时多媒体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流媒体可以边下载边播放,这种流式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极大地减少了用户在线等待的时间。论文参考网。与平面媒体不同。流媒体最大的特点在于互动性,这也是运用了流媒体技术的IPTV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2.2 音、视频压缩标准
众所周知,媒体传输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至关重要,而保持这种互操作性的关键,就是需要制定传媒设备制造商及运营商在制造产品及提供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开放标准。在提供网络流媒体服务方面,已经有数个音、视频压缩标准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2.2.1视频编码标准
通过对视频编码标准的压缩效率、可扩展性、容错能力及占用的运算资源等因素加以折衷考虑,最适合目前IPTV网络传输及终端制造水平的应该是M PEG-4视频编码标准。M PEG-4标准的制定开始于1995年,于1999年2月M PEG专家组正式公布了M PEG-4(ISO/IEC 14496)V1.0版本。同年底M PEG-4V2.0版本亦告完成,且于2000年年初正式成为国际标准,是第一个基于音视频内容或对象的编码标准,它从音视频场景中,按照人的直观感受分为若干个音视频对象,并分别对这些对象进行形状、纹理及运动矢量等编码,而不是象传统编码方式那样是基于像素进行编码。M PEG-4视频编码标准,作为MPEG-4标准的一部分,通常称为M PEG-4视频。它提供了大量视频编码工具,而这些工具都要占用一定的运算资源。设备的复杂度及成本较高。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应用,在不损失互操作性的前提下,M PEG-4定义了由对象类型,类(Profile)及等级(Level)组成的分级策略。M PEG的类规定了用于协同操作点(interoperability point)的技术,等级规定了一个类的范围或大小。
2.2.2 音频编码标准
在音频编码标准的制定上,目前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几个现存的蜂窝通信语音编码标准上。这些标准包括AM R(Adaptive M ulti-R ate)编码算法以及EVRC(Enhanced Variable R ate C oder)编码算法等,这两种算法都具有良好的抗误码能力。M PEG-4音频包括如M PEG-4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等音频编码标准,以支持宽带、可扩展音频通信。
2.2.3 网络传输标准
流媒体的含义即按照实时或点播方式通过网络向通用媒介进行音视频广播,而面向连结的TC 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流媒体传输一般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 TP/U D P来传输实时多媒体数据。
2.2.4 显示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2005年7月海尔在青岛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正式对外国内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媒体电视新品“美高美”系列数字平板电视。美高美可以通过流媒体接口实现与多种外设的无缝连接,并读取16种流媒体文件,而且还可以同时接驳两个外部存储设备,不同存储器中的流媒体文件可以经由电视平台互动转存,必将推动IPTV更广泛使用。
3. IPTV最新动态与开发展望
在国外,IPTV已进入实质运营阶段,据权威研究机构美国加特纳公司的报告,2006年,欧洲网络电视供应商的收入预计将达到3亿多欧元,而到2010年其收入则可达到30亿欧元。中央电视台2005年正式向全国推出网络电视(IPTV)服务,该业务的内容主要利用中央电视台目前已有的40万小时的电视节目。同时中国两家最大的商业IP网络运营者中国电信和中国网络通信公司也在进行IPTV的试验或试运行。2006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首次正式发放网络电视牌照,而拥有央视背景的中视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文广旗下的东方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成为了首批获准经营网络电视的“幸运儿”。由于网络电视必须依靠宽带运营商传送节目,国内许多电信企业也借机进入了这一市场。
总之,IPTV蕴涵着巨大的商机,是未来广电网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增值服务。将来三网合一的网络环境还会带来各种融合业务形态。
参考文献:
[1]王亮君. 广电集团化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新闻采编, 2002,(05) .
[2]李晓枫. 电视媒体资源整合对策谈[J].当代电视, 2003,(04) .
[3]温天越. 网络电视的传播与发展[J].当代电视, 2006,(06) .
[4]王宇. 我国网上电视现状与发展前瞻[J].电视研究, 2000,(11) .
[5]黄勇. 怎样看待广电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5,(10) .
篇4
[关键词] OTN 特点;OTN发展过程;组网应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57
[中图分类号] TN9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99- 01
OTN作为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它超越了光域以及传统的电域,是光域跟电域的管理标准。但是在OTN技术中,波长及业务才是其主要的处理对象,并且可以将传送网中的波长推送到其真正的多波长阶段。OTN之所以能够提供如此庞大的传送能量以及完全透明的端到端波长/子波长连接跟保护电信级,是因为其将光域跟电域的优势牢牢地结合到了一起,成为当今网络传送过程中的优秀技术。像这样一个高端的技术,未来世界中其发展以及组网应用是什么,本文将为大家详解。
1 OTN 技术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起初是被大家怀疑、猜测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实践,得到了更大的利用空间,但是每个技术能快速发展不仅仅是因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还要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跟优势,OTN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多种客户信号的隐蔽性,也可以大颗粒调度和保护恢复,除此之外,其自身完善的故障检测能力都是OTN技术得以继续发展的优势。
其中,多种客户信号的隐蔽性是指OTN技术在传输过程中,采用的是异步映射的方式,这样既保障了客户信息的安全,同时也可以使客户信号定时信息呈透明化状态。然而,作为OTN技术中另一优势是它自身的大颗粒调度跟保护恢复。这是因为在OTN中,包含3种形式的交叉颗粒,这种颗粒具有较高的速率,同时高速率状态下可以创造出更高的交叉速率,从而实现了设备的交叉连接的能力,降低制作成本。但是能够使OTN技术稳步发展的另一特点则是由于它本身带有的故障检测能力跟自身完善的性能。
2 OTN技术的发展概述
在OTN中,主要由电域跟光域的功能组成,光的通道层是由客户的业务适配发展演变而来的,并且信号处理的问题也在电域的过程中完成,并且针对不同的信号、不同的地域,实施多业务的适配过程、交叉调度,以及分级复用与疏导、故障定位、保护、监督、OTN的开销插入等基本功能。并且,OTN是以子网通过进行全光形式进行传输,它在其子网的边界位置进行“光—电—光”的相互转化,并且连接一个3R左右的再生器,共同构成整体的光网络。
OTN还延伸到了新的领域并开发了全新的功能,还为宽带传送过程中提供了大颗粒业务以及实现了透明化传输,同时也实现了多域网络、多层网络的保护功能。在OTN技术传送的过程中,按照目前情势,在未来的时间里传输、交换、组网等,都将会是这项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3 OTN 组网应用
根据目前测试出的OTN拥有的优势,可以确定其主要承载的电路设定在GE颗粒以上。经过全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当前所拥有的传送网络的业务以及分层关系的颗粒分布特征,加之不同形态下的OTN设备的存在,将OTN设备充分地应用到长途传送以及城域网传送中,能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当前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先进,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发达,人们对通信的需求以及要求也越来越多。传送网在传送过程中的业务量也越来越大,加之客户本身的业务颗粒的增加,网络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逐步地放大。与此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传送速度和传送质量,充分地利用网络空间,这就要求在网络传输节点中提高继电器的利用率,将超大容量作为调度的枢纽。由于嵌入了ASON/GMPLS分布控制平面,同时OTN交叉设备复合了超大容量,所以OTN设备可以提供多种保护恢复方式跟优先级的抢占功能。这就使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保障,解决了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低防御的特点。同时交叉设备的大容量,能够快速开通大颗粒波长的通道业务,提高业务之间的响应速度,节省传输过程中时间的损失。通常状态下我们将宽带信号通过路由器转换信号,使信号成不同的直流,进行利用,然而在信号传输中,使用了线路跟业务支路分离的OUT模式,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宽带池”,因而使宽带网络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又经过电交叉对传送波道做新一轮的调整。
4 结 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传送技术,OTN不仅继承了自身的优势,并且巧妙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成为目前流行的前沿。OTN技术较以前传统方式的网络传送,完善了许多,有其自身特定的核心内容,尽管其还不太成熟,但并没有对光网络传输过程中造成极大的困扰,充分利用它的优势,使光网络传送摆脱传统形式下的信息传送。
主要参考文献
[1]魏涛,张宾.OTN+PTN联合组网模式分析[J].电信科学,2010(7).
[2]王哗,苗臣冠.新一代传送网OTN[J].通信技术,2009,5(42):152—154.
[3]文婷.OTN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研究[C]//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篇5
【关键词】移动通信 安全性 3G网络
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网络给自身带来的便捷。然而,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利用移动网络进行盗窃银行账户等事情更是层出不穷。移动网络的安全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我国移动大致经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模拟蜂窝通信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无线组网的方式,通过无线通道,实现终端和网络的连接。该技术主要盛行在上世界70-80年代;第二阶段是以美国CDMA等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移动网络,盛行于80年代到21世纪之初。在该阶段开始出现漫游、呼叫转移等业务;第三阶段则主要为2G与3G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成为2.5G。第四阶段则主要是以现阶段的主流通信技术3G技术为代表,该技术其典型的特点在于在传输的效率上有着很大的提升。第五阶段则主要是4G技术,在3G的基础上形成以TD-LTE为代表的4G网络技术。
2 移动通信传输网络面临的安全性风险
2.1 网络自身的风险
在现代网络中,因为计算机软件或者是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导致计算机病毒和木马能够轻易的植入到网络当中,从而导致计算机当中的一些隐私或秘密被非授权的用户访问,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隐私泄露或者是财产的损失。同时,随着现代wifi等无线网络的发展,通过无线网络带来的非法的截取现象,更是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移动通信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机方面,也有很多的不发分子则利用手机的漏洞,或者是安装不法软件的方式,导致出现非法的访问和数据的篡改和删除。
而面对应用最为广泛的3G网络通信技术,其不仅将面临 IP 网络问题,同时也面临 IP 技术问题。3G 系统的 IP其不仅包含着承载网络,同时也包含了业务网络。而IP的应用其不仅包括因特网、 下载、 邮件等应用, 也有承载 IP 协议的移动通信系统控制信令和数据。 未来针对3G网络运营商面对的主要的问题则是如何加强对3G网络的管理,并以此更好的保证3G网络系统在面临出现的不同安全问题,都要结合IP网络和其应用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制定出更加好的管理措施。
2.2 网络外在的风险
针对移动通信网络外在的风险包括很多,而网络诈骗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影响用户安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网络的熟知,电脑技术也开始成为当前人们应用的主流。但是,网络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却成为犯罪分子进行诈骗的工具,如现阶段出现的支付宝盗窃、网络电话诈骗等,都给人们对网络的应用蒙上了很深的阴影。同时,虚假购物网站、网上盗刷信誉同样让人们对网络出现不同的咒骂。因此,如何保障网络应用的安全,防止各种诈骗等问题的出现,也是移动通信安全性考虑的重点。
3 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安全采取的措施
造成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包括以下的几种:
第一,传输组网的结构以及设备不合理造成。通过大量的研究,移动通信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通常会出现一些长链型或者是星型,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当中,其安装古语复杂导致在网络的传输当中出现很大的混乱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网络传输的效率。因此,在对移动网络进行建设的初期,一定要对网络的整体布局和网线的架构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从而避免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上述的问题,以此更好的保障网络传输的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结构能够一目了然,提高其便利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设备的选择方面,只顾及成本而忽视对设备质量的考虑,成为考虑设备使用的重要的因素。在对网络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同样的生产设备,避免不同的设备出现的不相容等情况的发生,从而给网络安全带来影响。
第二,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移动通信设备遍布各地,从而使得不同地点都能使用移动网络。而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因为气候的影响,给网络传输的效率带来很大的问题。同时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区域,存在不明的干扰信号,导致数据无法有效的传输。因此,对设备的保管必须选择正常的环境。
第三,在通过外在的设备管理和组网结构后,还必须在统一的物理网络接入平台上构建各种基于业务的逻辑专网。因为在移动网络中,很多的安全对策还不能够有效的支撑其各种应用的核心业务。同时如果将安全措施都集中在流量的出口的地方,就会导致安全设备的性能出现很大的瓶颈。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通常采用搭建统一的根绝业务逻辑专网。该网络设置的地点的IP流“特征五元组 (源地址、 源端口、 目的地址、 目的端口、 协议) ” 的基础上,同时还可以将其设置在接入点名/ 用户接入标识/ 主叫号码的上面。通过采用这种GTP 或 GRE 的方式来剂型的传输,一直要到业务网络间的网关被解封了才会传输到业务网络。从而通过这种网络,清晰的知道每个数据其流动的方向和具备的特征。
完成不同层次清晰明了的虚拟网路业务。如果完成了这样的情况就还可以实现: 专门的逻辑网络形成安全的防御系统; 在不同的方向和业务上做好网络安全的预防措施; 根据业务扩展的方便灵活度的能力, 更好更快地计算出业务流量的量和集中区域。
第四,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加入“网络准入控制 (NCA ) ” 机制,从而实现对终端用户的认证。在移动通信网络当中,3G 用户不仅是保护的对象,同时也是需要进行防范的对象。在面对数以千计的用户,如何做好保护,其实际是非常脆弱的。对此,为更好的保护3G网络,通常采用网络现在的方式,对终端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检测,包括软件版本等,以此提高终端预防病毒的能力,如通过对杀毒软件的在线升级。一旦发现其中有异常,则立即进行隔离。
4 结语
总之,移动网络安全牵涉到千家万户,涉及到的信息也非常之多。因此,必须采用各种预防措施,走好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保护。
参考文献
[1]邓娟,蒋磊.3G 网络时代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6(6):113-115.
[2]沈立武.3G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2):289-290.
[3]陈冰.网络数字传输解决方案及应用[D].科技论文,2009(11).
[4]张宇.无线局域网的研究与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1).
[5]陈林兴.网络安全的前景[J].中国科技杂志,2012(08).
篇6
编解码技术。多媒体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传输的信息量非常大,尤其是视频数据,其编解码技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业务的质量。IPTV采用了先进高效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使得视频流在800Kb/s的有限带宽上接近DVD(MPEG2)的视觉效果(DVD的视频传输带宽通常为3Mb/s)。目前主要编解码技术是MPEG4、H.264与AVS三种。MPEG系列是重要的视频编码标准,所有的视频编码技术都参照了MPEG技术。H.264是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的压缩率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至2倍,这样超高的压缩率是以牺牲编码运算量为代价的,但其解码的运算量涨幅较小,比较容易实现用户接收播放。AVS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宽带网络流媒体、移动多媒体通信、激光视盘等数字音视频产业群的基础性标准。
流媒体传送技术。对于传送IPTV音视频数据流而言,流媒体传送技术极其重要,先进的技术可以节约系统带宽、减轻系统负担、优化系统。流媒体传送系统主要设备是中心/边缘流媒体服务器与存储分发网络。流媒体服务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支持多个并发流和直播流的需求,而存储分发网络由多个服务器组成,通过负载均衡(如CDN)来大规模组网。CDN网络除了提高用户响应速度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减轻巨大的数据流量对骨干网的压力。
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它是保护多媒体内容免受未经授权的播放和复制的一种方法,为内容提供者提供视频、音乐、彩铃、论文、图片等数字数据免受非法复制和使用保护的一种手段。数字多媒体内容是IPTV中最为关键的节目来源。有了DRM技术,可使各个平台(无论是因特网、流媒体还是交互数字电视)的内容提供商们放心地提供更多的内容,采取更灵活的节目销售方式,同时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
IP机顶盒技术。IPTV系统的接收端包括计算机、电视机与手机。由于电视机本身并没有存储功能,不支持软件安装,也无法像手机那样加装流媒体支持功能,因而无法实现IP的支持功能,必须加装一个IP数据流转换成电视机可以接收的信号的机顶盒才能收看IPTV节目。机顶盒应具备数据转换、接入支持、协议支持、业务支持、解码支持等功能。
在广电系统数字电视平移模式中,杭州模式对IPTV技术的应用最为成功。杭州数字电视模式实质上就是用以太网接入,只是最后一段线路即楼道交换机到户内终端使用的是同轴电缆,它成功地将IPTV技术和广电的数字电视进行了结合。现在,其他省市的广电系统已经在以杭州模式为示范建设自己的广电网络。江西省的情况和杭州的实际情况有差别,不具有发展IPTV业务的优势平台,所以我们不能停留于模仿层面,而应该在总结先行者的经验中,寻找更好的在广电网络中运用IPTV技术的方法。
一、数字电视平移是广电网络追求效益的增长点。IPTV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内容服务,传输电视节目只是其功能应用的一部分,它还可以提供其他的电视类业务、通信类业务和各种增值业务,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
二、增加多种形式的内容服务要求更宽的带宽来进行传输,IPTV采用的编码和压缩技术是最新的高效视频压缩技术,它压缩了数据,节约了带宽。同时IPTV可以在传输的过程中把视频内容按IP协议封装成数据包,能根据用户不同的需要,灵活解决网络传输的问题。如果用户的频带宽,就可以压缩率低一些,传的包多一些,质量好一点;如果用户对节目的清晰度没有太高的要求,可以采用压缩率高一些,传的包少一些。这也解决了江西省现有SDH网络带宽不足、无法继续添加业务的问题。
三、真正实现互动是IPTV最重要的一个优势。IPTV不仅能满足受众观看节目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能让受众参与到电视节目中来,与电视台一起完成节目。
篇7
关键词:Ad Hoc网络;智能手机;语音通信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081-03
Design of a Smart Phon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Ad Hoc Networks
LIN Qiu-pe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 China)
Abstract: Mobile flexibility of ad hoc network lead to a broa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currently,smart phones develop rapidly and support wifi,which formed ad hoc networks will convenient and affordab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key technology in the ad hoc networks famed by smart phones ,and build a ad hoc network architecture by the voice communication features in the smart phones.And I pro? posed a design of smart mobil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phones.
Key words: Ad Hoc Network; Smart Phon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d hoc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的无线移动网络,它不依赖固定的基础通信设施,没有中心节点,具有自组织能力,抗毁性强,网络中的各节点地位平等,且具有转发报文的功能。一般适用于军事通信、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等无法得到有线网络支持或者临时需要通信的环境。
随着wlan技术及手机应用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加入了WI-FI功能,诸如主流的iOS、Android、Windows Mobile、Sym? bian等手机操作系统都支持无线网络的接入,为手机终端组建ad hoc网络提供了支持。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紧急场合中,固定网络往往受损,导致人们之间无法通信,此时利用手机组建Ad Hoc网络进行通信就变的必要可行。同时,随着手机的应用发展,人们希望降低手机的各项费用,尤其对于学生这样的低消费人群,在小范围内如果可以组建Ad Hoc网络通信,便可以节省通信费用,因此,提出一种基于Ad Hoc网络的智能手机语音通信系统方案,以实现智能手机终端间无需借助运营商网络支持的自组织语音通信。
1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外对无线Ad Hoc网络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已有研究绝大多数针对介质访问控制(MAC)[18]、路由系统[17]、拓扑管理、功率控制、服务质量控制[9][12][16]、安全[11]等领域来开展,且通常以无线Ad Hoc网络作为一种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多样性应用为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成分较重。
从公开发表的文献看,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IEEE802.11构建Ad Hoc网络并实现节点之间语音数据传输的成果不多。P.B. Vel? loso等人利用仿真实验研究了移动性和QoS提供等对Ad Hoc网络语音通信容量问题进行了研究[1];HuiYao Zahng等人研究了不同路由协议对语音应用系统性能的影响[2];C.H.Saleem等人研究了利用Ad Hoc组建对等网络支持紧急情况下指挥控制系统的语音通信问题[4]; Feng GAO等人构建了Symbian平台下基于蓝牙无线Ad Hoc网络语音通信的中间件系统[3]。清华大学的陈萍萍在“手机终端的自组织通信协议的实现”[5]一文中基于Symbian智能手机终端实现了一种基于蓝牙和WiFi的Ad Hoc网络语音通信系统,但其测试网络规模过小。同时董梅也在Symbian平台下实现了流媒体即时通信系统[7],但同样存在质量保证跟网络规模问题,鉴于小规模网络和大规模网络的问题迥异程度较高,其实现方法在较大规模网络中的可行性和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李振宇等在“一种移动Ad Hoc网络中实时语音通信方法的研究”[6]一文中从网络层面和应用层面两个方面讨论了机遇As Hoc网络的语音通信方法,包括QoS控制机制等,但相关讨论建立在仿真实验基础上,并没有构建实验验证网络。
可以看出,尽管对Ad Hoc网络和VoIP[10][13]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公开发表文献未见关于“基于无线Ad Hoc网络的智能手机终端语音通信系统”可以实用的成果发表。
2关键技术
由于Ad Hoc网络独有的无中心,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拓扑,特殊的无线信道特征,安全性差等特点,所以需要考虑路由协议、服务质量保证、语音编码技术、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主要对路由协议与服务质量、语音编码技术进行重点研究。2.1 VOIP技术
VOIP技术是将语音电话建立在IP技术上的语音传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普通电话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语音信号,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将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相关协议进行打包封装处理,通过IP网络把数据包传输到目的地接收端,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重新装配,经过解码解压缩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模拟语音信号,从而达到利用IP网络进行语音通信的目的。我们可以利用此技术在ad hoc网络上实现手机的语音通信,通信模型如图1。
2.2语音编码方案
通过网络传输实时语音与传输普通数据不同,应用网络的组成必须符合这种实时传输的需要。语音的分组传送通常要求网络提供充足的带宽。但是Ad Hoc网络带宽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编码压缩技术来减少对带宽的使用
目前,语音编码方案较多,主要包括G.711(64kbps)、G.723(5.3kbps~6.3kbps)、G.728(16kbps/8kbps)、G.729(8kbps)、MP3(128-112kb? ps)等,不同编码方案的编码码率不同。目前智能手机中应用的802.11b/g协议的标准数据速率分别是11/54Mbps,而实际应用中可能远达不到此标准。手机中GSM语音通话是采用G.711编码,由于无线Ad Hoc网络的链路容量较低,加之由于移动性导致的传输路径的变化,采用固定的编码方案和编码速率可能无法较好的在语音质量和应用系统性能之间进行折中,所以可以采用G.729与G.711相结合的动态语音编码方案。在链路状况好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语音质量,采用G.711编码,当网络中发生拥堵断路等影响传输速率的时候,选用低速率的G.729编码方案。
2.3 QoS路由协议
在Ad Hoc网络中,随着节点移动,网络拓扑结构在不断变化。如何快速准确地选择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是一个重要和核心的问题,路由协议分类如图2。
语音通信系统对传输性能要求较高,延迟抖动要小、丢包率要低,在Ad Hoc语音通信系统中,Ad Hoc网络中的节点在不断移动,这样就会引起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从而出现路由中断,节点或链路拥塞,传输链路故障等问题,同时手机作为网络节点能量有限,所以基于QoS/基于能量考虑的路由协议更适合于该系统。
QoS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数据流QoS请求和网络可用资源进行路由的机制。一般QoS路由协议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找到满足QOS要求的路径;另一个是充分利用全局网络资对现有路由协议的分析。结合Ad Hoc网络的特殊性,通过两个节点之间可能存在的多条路径传输语音数据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针对目前Ad Hoc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按需多路径距离矢量(AOMDV)路由协议更适用于本系统,如何找多多条路径、如何维护多条路径、如何实现多条路径的负载平衡等问题是关键。
3 Ad Hoc网络体系结构
根据Ad Hoc网络中手机通信的特性,构建语音通信系统的Ad Hoc网络体系结构。将整个网络分成五层。针对各层的功能,将所用协议进行分层划分,详细结构如图3。
应用层根据voip协议原理采用自适应编码方案,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当网络负载轻时选用语音通信质量好的G.711编码方案,当网络出现拥塞等情况导致网络传输下降时选用G.729编码方案。
传输层根据voip原理将包进行封装,为了更好的实现语音通信的实时传输,需要加入实时控制协议RTP头,将数据进行RTP封装后加入UDP头等信息进行UDP封装,然后交由ad hoc网络进行传输。网络层根据ad hoc网络特性采用AOMDV协议进行路由选 路。链路层MAC协议采用DCF可以避免隐藏终端与暴露终端的问题。目前主流手机采用的无线协议多是802.11b/g两种协议。
4系统概要设计
因为Ad Hoc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独立平等的,所以系统每一个模块都应包含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的功能。根据语音通信过程将系统分为以下四个模块,具体如下图4。
4.1语音处理模块
手机作为客户端,利用麦克风对语音信号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数字化,用合适的编码方式对数据进行压缩;作为服务器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压,将解压后的语音信号在手机上通过话筒播放。
4.2实时控制模块
源节点将语音模块处理的数据进行封装处理(RTP封装、IP封装),将数据通过合适的端口发送到网络中;中间节点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转发;目的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去掉报头等交给语音模块进行处理。
4.3路由模块
客户端(源节点)发起路由的查询与建立,并对路由信息进行维护;服务器端(中间节点、目的节点)对源节点进行响应,建立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线路,实现语音数据的双向通信,根据网络变化状况对路由进行控制维护。
4.4无线传输模块
对系统的wifi进行配置管理,获得接入Ad Hoc覆盖范围内手机终端的信息(SSID、MAC、IP等),网络周期性的更新与维护,根据路由模块选择的路径发送数据包。
5结束语
本文根据目前智能手机的发展情况,结合ad hoc网络的特性,提出一个基于ad hoc网络的智能手机语音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只是一个概要设计,对于路由协议、编码方案、信令协议等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1] Pedro Braconnot Velloso,Marcel0 G. Rubinstein,Otto Carlos M. B. Duarte. Analyzing voice transmission capacity on ad hoc networks. Pro? ceedings of ICCT,2003,1254-1257.
[2] HuiYao Zhang, Marek Bialkowski, Garry Einicke, John Homer. An Extended AODV Protocol for VoIP Application in Mobile Ad Hoc Net? work. 200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07,836- 841
[3] Gao Feng, Weiwei Wang, Jun Cai.Reliable Busy Tone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for Safety Applications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subject matter experts for publication in the IEEE ICC 2010 proceedings.
[4] Choudhry Humayun Saleem, Khadim Hussain . Using Peer to Peer Voice Ove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as an Emergency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Technical report, IDE0903, February 2009.
[5]陈萍萍.手机终端的自组织通信协议的实现,[D].清华大学综合论文,2008,6.
[6]李振宇,李思敏.一种移动Ad Hoc网络中实时语音通信方案的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5):40-45.
[7]董梅,Symbian平台下基于移动Ad Hoc网络的流媒体实时共享系统[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09,2.
[8]张楠.基于Ad Hoc网络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平台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20):5043-5048.
[9]冯欣,尹方超,贺丽柏,韩永林.Ad Hoc网中经典路由协议QoS性能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3(4):131-133.
[10]顾玮奇,Ad Hoc网络中VOIP应用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09,6.
[11]余旺科,马文平,严亚俊,陈和风.AdHoc网络单向安全路由协议[Jl.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1(1):193-197.
[12]殷脂,叶春明,温蜜.移动Ad Hoc网络QoS路由的闭环DNA计算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0,32(6):593-601.
[13]孙毅,方更法,石晶林.移动自组织网络上VoIP的实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5,31(18):99-101.
[14]李晓涛.基于Ad-hoc网络的短距离语音通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科学论文在线,[DB/Ol].ttp://paper.省略
[15]蒋维华.多跳Ad Hoc网络中实现语音通信的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5.
[16]钱琛.Ad Hoc网络语音通信Qos研究及模拟分析[D].南京邮电学硕士论文,2008,4.
篇8
关键词:应急广播;大喇叭;村村响;调频
一、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的IP技术方式
IP应急广播系统,是构建在当前广泛使用的TCP/IP通讯网络基础上的新一代交互式广播系统。系统采用分布式服务器架构,容量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展,可以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内运行。整个应急广播项目采用B/S构架加C/S构架的系统平台,采用WEB的方式管理和控制,方便快捷;采用客户端的形式进行播放控制,更加具有私密性和可操作性。完全做到管理与控制分开,让播控与设置管理分离,让技术操作和播音操作都变得更加简洁、易操作。
本IP应急广播系统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1、安全播出:系统具有多种安全机制,防止攻击和异常插播。2、可管可控: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建立一个分层分级、网状部署、逐级优先、灵活布控应急广播系统平台。3、应急功能。4、稳定可靠。5、覆盖无盲点。6、节省流量根据市应急广播特点和设计思路,市应急广播系统整体架构分为市级广播平台、县级广播平台、乡镇广播平台、村级广播室和IP接收终端组成。
核心平台部署在县广播机房,核心平台是管理和控制整个应急广播的枢纽,核心平台能力包括终端管理、日志与监控、业务加载与执行、优先级和权限控制、语音和数据接入、流媒体加密分发等能力。
终端接入平台是部署在村委和其他网络广播业务需求的终端接入点,通过终端接入平台实现对网络广播控制,实现对语音流媒体、短信内容等音频的分发。
系统采用自上而下的分级结构,全系统架构分为市级广播平台、区级广播平台、乡镇广播站、村级广播室。
市级广播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平台,具备喇叭管理、日志与监控、业务加载与执行、优先级和权限控制、语音和数据接入、流媒体加密分发等能力。
县级广播平台采用TCP/IP的传输模式, 能实现语音流媒体,短信内容,电话内容等广播源的分发,起中继点作用。并且能根据各自应用需求,定制各自的播出计划,向管辖区行政村提供多媒体信息。
乡镇广播站中心部署在乡镇广播室,采用TCP/IP协议进行传输,实现语音流媒体,短信内容,电话内容等广播源的分发,起中继点作用。并且能根据各自应用需求,定制各自的播出计划,向管辖区行政村提供多媒体信息。
村级广播室是整个系统的前端输出点,主要采用TCP/IP协议技术进行信息传输,负责把各类上级传来的广播信息源通过先进的编解码技术播放出来,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让其指导人们生产生活。
二、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各级平台
(一)市级广播平台(制播和传输平台)
市级广播平台部署在市广播机房,整个平台采用有线电视光纤网络信号进行传输,并利用无线调频信号作为备份传输,核心设备包括广播系统服务器和配套的广播服务器软件。
广播系统服务器信息资源树的路由规划、跨网传输和转发等功能。用于系统广播信息资源树的构建、后台管理、设备管理、权限分配,负责节点信息分发、寻址,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显示、存储、控制;具备喇叭管理、日志与监控、业务加载与执行、优先级和权限控制、语音和数据接入、流媒体加密分发等能力。
市级广播站前端主要由分控电脑、系统播控软件、话筒、调音台、监听音箱和其他音频设备组成,具备播出功能和管理功能,其信号源来自于中央、省、市主要节目和本地广播电台及其它节目,提供各种流媒体应用(音乐播放、采集讲话、电台转播、定时任务、内部通信等)。
市级广播平台可与下面乡镇广播站,村级广播室实现数字汇接,从而将市级广播平台,乡镇广播站,村级广播室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平台,实现广播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实现对语音流媒体,短信内容甚至视频等资源的分发,达到村村通、社社响。
市到县是基于有线电视双改网络传输,采用TCP/IP协议方式传输广播信号,利用这种双向传输机制,可以实现信号的回传功能,能监测到接收广播终端的工作状态和广播信息,且平台内具有寻呼功能的广播终端可以进行寻呼对讲,增强了系统的应急反馈机制。
(二)县级平台
县到乡镇、行政村采用IP网络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区级广播中心前端主要由分控电脑,分控软件,调音台、话筒和其他音频设备组成,区机房系统将每天各时段需要播放的节目上传到服务器,并编制播放计划,系统按任务计划实现全自动播出,广播终端单独接收个性化节目。
分控软件可实现推送功能,能够将录制好的节目在网络空闲时提前推送至乡镇、各行政村及IP音柱,实现广播终端定时播放的功能。能够满足即便网络出现故障时,系统仍然能够正常播放。
县到乡镇是基于有线电视双改网络传输,采用TCP/IP协议方式传输广播信号,利用这种双向传输机制,可以实现信号的回传功能,能监测到接收广播终端的工作状态和广播信息,且平台内具有寻呼功能的广播终端可以进行寻呼对讲,增强了系统的应急反馈机制。
采用IP网络应急广播系统,只需要在相关职能部门部署广播系统分控平台和IP话筒即可,领导甚至可以用IP话筒在办公室通知和应急预警信息。
若系统采用局域网,分控平台必须接入的是市广电网络公司的专有双向网络;
若采用广域网,则服务器地址必须是互联网唯一的公网IP地址,对分控平台接入的网络类型没有限制,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即可。
(三)乡镇分控平台
乡(镇)到行政村采用IP网络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乡(镇)级广播中心前端主要是播出功能和管理功能。利用IP广播系统服务器中的系统服务软件,将数字音频信号通过IP网络传输到行政村级。按照播出计划向管辖行政村组广播站和村广播室提供统一的广播信号源,必要时可以直接播出相关单位的紧急信息或预警信息。
篇9
他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教授。作为一名科研尖兵,他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并引领此方向开展了近20 年的研究。已经指导毕业博士后、博士研究生,毕业硕士生近百人,其中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人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张化光作为国内外智能控制的领军人物之一,2010年入选“辽宁省院士人选培养工程”,目前是辽宁省控制学科为数不多的几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之一。
从1991年开始,张化光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特别是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辨识的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方法,并于1993年出版了国内外第一本结合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模糊自适应控制的学术专著《复杂系统的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经过近20年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模糊-神经辨识、建模、动态特性分析、状态或网络传输时滞分析、模糊-神经优化、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等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许多后续研究。著名国外学者R. Belohlavek、E. N. Sanchez、S. Arik等都对张化光在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给予好评。同时,张化光也被推举担任IEEE 计算智能学会的自适应优化技术局主席。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近20年来,他一直坚持扎扎实实地做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张化光不只在战略方面给学生指导,在细节方面也从不放过。每个学生发表的论文都要经过他的审查,从文字的推敲,表达式的演算到结构的安排组合,他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目前张化光已经指导博士后10名(6名已经出站),毕业博士生20人(其中留学生2人),毕业硕士生60多人,很多人都已成长为各单位的杰出人才。
张化光不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方法,在生活上也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2010年5月,他把当选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所获得的一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优秀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在众多科研成果中,张化光负责开发的流体输送管网的实时数据采集分析方法、高精度泄漏检测定位技术和面向节能的复杂配电网监测控制与实时故障诊断系统已规模化生产,广泛应用于中石油和中石化公司的56个输油子站和11个省份的86家集控子站和电厂,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对企业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及相关技术的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提升了我国在故障诊断、容错和监测控制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
篇10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建设水平和管理力度,强化内部科学技术的运用。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建设和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改变了以往只能人工手动工作的弊端。例如,某无人值守变电站运用传感器、采集器等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利用GPRS技术反馈到中心站,其办事效率与以往相比提升了3倍,投入与产出比例也从过去的1:1.5提升到了现在的1:2.5,经济收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普及,是对原有变电站的改造,其有效应用标志着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全面推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变电站在实现无人值守后,其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有了明显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是社会发展和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时间尚短,相关要素还无法明确掌握,下文就对其技术要素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我国变电站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概述
想要实现对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相关要素的分析,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及其特性优势,从而有效分析其构成要素,实现技术的合理应用。顾名思义,无人值守变电站就是指没有人坚守在变电站岗位的电力运行机制,它能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发电。具体而言,它主要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变电站对值守系统的综合监控和集中管控。该种变电站在内部没有设置固定的运行管理或系统维修者,其运行和工作主要是依靠远方控制系统进行的操作,在具体作业中只有少数员工负责维修作业。它主要由监控设备、传输设施和信息处理中心三部分组成,通过摄像机和数字变量采集模块等现代化设备实现对变电站的管理。
无人值守变电站最主要的特性就在于现代化技术的增多和人力活动的减少。其在具体作业中实现了电子互感器的应用,实现了数字信号的传送,解决了二次接线的复杂问题,真正实行了信息的资源共享。另外,其中还安装了智能化的开关设施,确保了数字化控制和传输,提高了监控系统运行的准确性,使采集速度变得更加快速。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运行,其功能更加强大,运营量大增,将视频监控和环境监控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与此同时,无人值守变电站还实现了灵活升级,其集成度更高,能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升级维护,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成为了电源和电压转化的集中营,实现了安全生产。
二、基于无人值守变电站特性的运行相关要素分析
在上述文章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我国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相关概述,了解了其在运行过程中的优势特点。想要切实发挥这一功效,就要将其运行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使其能够更好的运行。
1 变电站的网络运输设备
网络传输设备是无人值守变电站能够高效运行的基础,是其主要的传输设备,它能够将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监测信息传输到总控制室的计算机中,为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和指令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变电站的网络运输设备还具有调度工作遥控、摇测、遥调和遥信四项基本职能,通过变电站的网络运输系统,总控制室的工作者能够对变电器进行网络传输和解列调整,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2 变电站管理中心的软件平台
各个配电室的监控系统能够对变电站的相关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将监测到的数据和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总控制中心,接着利用现代化设施和信息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后指令命令。变电站管理中心的软件平台由多种设备组成,其中包括无人值守服务器、监控终端、网络终端等等,工作人员通过对中心软件设备的控制,能够掌握变电站的整体运行情况,实现变电站监测、传输、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模式。
3 变电站的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眼睛和观察员,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变电站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对其进行处理。该系统主要由安装在各个开关柜上的综合保护设施、直流屏监控设备、电度表、小电池、GPS时钟校对装置、后台控制系统、模拟屏等共同构成。监控中心和监控单元能够以图文的形式显示监控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帮助人们了解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画面。而监控系统的报表生成功能则能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以资料、图表、报表等形式进行展现,系统还会自动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并进行简要说明。
4 数据库
数据库是无人值守变电站数据控制和储存管理的中心机构,其一般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进行作业,它更加适应变电站对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具体要求。其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变电站性能进行设计,支持Windows系统下不同版本和型号的软件实现数据的共享,完善系统框架以保证其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满足多种中央处理器架构,对数据进行复制增加,提高管理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5 深化无人值班变电站改造
据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变电站均已实现了无人值班管理,但其中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10kV配电线路较多,故障率高,状态检修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等问题日渐凸显,其同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继续深化无人值班变电站,对其实施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相关机构要将老旧的手动刀闸设施予以改造,使用电动刀闸进行操作,加装监控摄像头,做到远方操作和监护,并做好投入和产值的数据分析,提升投资回收效率,从而保证其有效性的发挥,实现国企的精益化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电力管理中实行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它能够减少人力、物资投入,节约时间,提升电能的供应质量,并对变电站设备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的监控,保证其平稳运行。为了切实达到这一目标,电力企业要对无人值守变电站进行相关运行要素的分析,做好网络运输设备、软件管理平台、监控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并继续完善改造工程,从而提升内部系统的性能,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进步。
参考 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